CN106251854B - 一种组合穿孔板及组合穿孔板的吸声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组合穿孔板及组合穿孔板的吸声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51854B
CN106251854B CN201610841716.3A CN201610841716A CN106251854B CN 106251854 B CN106251854 B CN 106251854B CN 201610841716 A CN201610841716 A CN 201610841716A CN 106251854 B CN106251854 B CN 1062518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s
plate body
sound absorption
distributed
small ho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4171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51854A (zh
Inventor
潘路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Lu'an New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62518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518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518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518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KSOUND-PRODUCING DEVICES;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ACOUST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0K11/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transmitting, conducting or directing sound in general;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 G10K11/16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 G10K11/172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using resonance effec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62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Elements or use of specified material therefor
    • E04B1/74Heat, sound or noise insulation, absorption, or reflection; Other building methods affording favourable thermal or acoustical conditions, e.g. accumulating of heat within walls
    • E04B1/82Heat, sound or noise insulation, absorption, or reflection; Other building methods affording favourable thermal or acoustical conditions, e.g. accumulating of heat within walls specifically with respect to sound only
    • E04B1/84Sound-absorbing elements
    • E04B1/86Sound-absorbing elements slab-shape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 Soundproofing, Sound Blocking, And Sound Damp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合穿孔板,其吸声频带宽,具有更加优良的吸声效果。一种组合穿孔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呈圆形,板体的厚度为1mm,在板体上设有多个孔,穿孔率为3.805%,并且多个所述孔以板体的中心作为中心点呈辐射状对称分布,所述孔包括中孔和小孔,中孔的孔径为2mm,小孔的孔径为1mm。此外,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组合穿孔板的吸声结构。

Description

一种组合穿孔板及组合穿孔板的吸声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共振吸声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组合穿孔板。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组合穿孔板的吸声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噪声污染已是困扰人们的一大难题,它对环境、人体都有着严重的危害。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防噪、降噪已成为生活追求的必要手段。目前,我国城市噪声污染日趋严重,多数城市处于噪声污染的中等水平,许多地区噪声已高于60dB。这些噪声大多来源于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等等。这种环境扰乱了人们的生活,引发了各类疾病,直接危害到我们的身心健康,因此噪声已成为现代城市的一大公害。
在吸声降噪方面,吸声材料按结构来分,主要包括多孔吸声材料和组合穿孔板的吸声结构。穿孔板吸声材料的吸声机理,与多孔吸声材料有相同的地方,其不同点在于它是利用共振的特点,更有效的把声能转化为热能消耗。组合穿孔板的吸声结构中则以穿孔板最为常见,它是由穿孔的薄板与它背后的空气层所构成的。由于在组合穿孔板的吸声结构中,对穿孔板的材料要求相对较低,因此穿孔板可以由铝板、钢板、塑料板等材料制成而具有防潮、防火、清洁、耐高温等特点。众所周知,共振峰的位置主要取决于板厚、孔径、穿孔率、空腔深度几个方面,在其它参量不变的条件下,孔对吸声的频段是有选择,比如像大孔,它的共振峰通常在低频处,主要针对低频段吸声,中孔的吸收峰则在中频处,主要针对中频段吸声,而小孔的吸收峰则在高频处,主要针对高频段吸声。但是,穿孔板的缺点则是吸声频带较窄,比如在共振频率附近,吸声系数很高,可接近于1,但一偏离共振峰,吸声系数就迅速下降,因此它只能吸收中低频段的单频音,这也是长期以来它在吸声领域不可替代多孔材料的原因。
在提高穿孔板吸声频带方面,公开号为205158899U、公开日为2016年04月13日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组合穿孔板。该一种组合穿孔板,包括中间面板,所述中间面板上设有由圆心向外辐射的穿孔,所述穿孔呈环状分布,所述穿孔孔径为2~8mm,所述穿孔率为1~2%,所述中间面板内设有由圆形软管组成的空气层;在穿孔率为1.39%,所述孔径为2mm的穿孔总面积与孔径为4mm的穿孔总面积之比为3时,全频的吸声效果最好。但是,这种结构的组合穿孔板的△f仅为691.7,吸声效果Sαf仅为282.14。这种穿孔板的吸声频带还是相对较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合穿孔板,其吸声频带宽,具有更加优良的吸声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组合穿孔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呈圆形,板体的厚度为1mm,在板体上设有多个孔,穿孔率为3.805%,并且多个所述孔以板体的中心作为中心点呈辐射状对称分布,所述孔包括中孔和小孔,中孔的孔径为2mm,小孔的孔径为1mm。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板体的直径为29mm,所述中孔的数量为5个,小孔的数量为12个。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5个中孔的圆心分布在一内圆上,并且5个中孔以等间距的方式分布;12个小孔的圆心分布在一外圆上,并且12个小孔以等间距的方式分布。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内圆的直径为8mm,外圆的直径为16mm。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板体呈圆形,板体的直径为29mm,所述中孔的数量为3个,小孔的数量为20个。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3个中孔的圆心分布在一内圆上,并且3个中孔以等间距的方式分布;20个小孔的圆心分布在一外圆上,并且20个小孔以等间距的方式分布。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组合穿孔板的吸声结构,包括板体,在板体上具有多个正方形区域,每一个所述正方形区域的边长为25.7mm,在每一个所述正方形区域中设有5个中孔和12个小孔,中孔的孔径为2mm,小孔的孔径为1mm,5个中孔中的1个中孔分布在正方形区域的中心,剩余的4个中孔以及12个小孔以所述正方形区域的中心作为中心点呈辐射状对称分布,板体的后面设有空气层,板体的厚度为1mm。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空气层的厚度为21mm。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剩余的4个中孔以及12个小孔分布在位于正方形区域的中心的中孔周围,并且剩余的4个中孔和12个小孔的圆心构成一大一小的两个正方形,这两个正方形的中心与正方形区域的中心重合,在每一个正方形中相邻的两个孔的圆心之间的距离相等。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小的正方形的边长为7.1mm,大的正方形的边长为14.2mm。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本发明的组合穿孔板,通过设置中孔和小孔,穿孔率为3.805%,其中,中孔的数量少于小孔的数量,提升了吸声频带,并且在吸声效果方面也显著提高。
本发明的一种组合穿孔板的吸声结构,通过设置中孔和小孔,穿孔率为3.805%,具有较宽的吸声频带以及优良的吸声效果。此外,由于中孔和小孔是分布在正方形区域上的,便于制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组合穿孔板的多种方案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组合穿孔板的吸声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组合穿孔板的吸声结构中的中孔及小孔的分布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图3;
一种组合穿孔板,其可在频段668-3240.2Hz范围内具有较宽的吸声频带。参见图1,该组合穿孔板包括板体1,所述板体呈圆形,板体的厚度为1mm,板体的直径为29mm。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板体采用牛卡纸材料制成。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板体在穿孔后也具备一固有的共振频率,也具有一定的共振吸声效果,基于共振吸声的基理,当声波入射时,激发孔中的空气做往复运动,并通过与孔壁发生的摩擦,进而部分声能转化为热能而耗损,以此达到吸收噪声的目的,可以得出板体的材料本身对吸声效果的影响微乎其微,因此,板体不限于采用牛卡纸材料制成,还可以采用铝板、钢板、塑料板等其它具有一定硬度的材料制成。
在板体上设有多个孔,孔是穿透板体的,穿孔率为3.805%。穿孔率,即板体上所有孔的总面积占板体设置有孔的一表面的百分数。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穿孔率为3.805%为近似值。
多个所述孔以板体的中心作为中心点呈辐射状对称分布。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孔包括中孔2和小孔3,中孔的孔径为2mm,大孔的孔径为1mm。所述中孔的数量为5个,小孔的数量为12个。为符合辐射状对称分布的要求,5个中孔的圆心分布在一内圆上,并且5个中孔以等间距的方式分布;12个小孔的圆心分布在一外圆上,并且12个小孔以等间距的方式分布。通常,内圆的直径为8mm,外圆的直径为16mm。采用这种结构,便于测试,以避免在测试安装时,外圆上的孔被遮挡而影响检验的准确性。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声波的波长远大于同一圆上的相邻两个孔之间的间距,因此距离对吸声的影响是很小的,在此可以完全忽略不计。因此,内圆、外圆的直径可以选用其它的参数。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中孔的数量为5个,小孔的数量为12个。中孔及小孔的数量也并不局限于上述个数,在满足穿孔率为3.805%的前提下,作为另一实施例,中孔的数量为也可以采用3个,小孔的数量则采用20个。这些孔以板体的中心作为中心点呈辐射状对称分布。3个中孔分布在内圆上,20个小孔分布在外圆上。
为了论证上述两个方案具有较宽的吸声频带以及优良的吸声效果,我们还给出了对比例,在此我们取大、中、小三种孔进行排列组合,孔径分别为4mm的大孔4、2mm的中孔2及1mm的小孔3。为了保证统一性,大孔分布在直径为4mm的圆上,中孔分布在直径为8mm的内圆上,小孔分布在直径为16mm的外圆上,板体采用直径为29mm的牛卡纸制成。在满足穿孔率P=3.805%的前提下,不同孔径的组合方案如下表:
Figure GDA0001346834600000061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面表格中,第10号方案以及第12号方案为上述两个实施例的内容,1~9、11以及13~15号方案为对比例内容。
在实验时,空气层的厚度采用21mm。
实验采用如下设备:装有AWA6290M软件(须有FFT、1/3OCT和传递函数法吸声系数测量授权)的计算机一台(CPN主频2.5以上,内存2G以上),并和信号发生器软件、AWA6223声校准器1台、AWA6290B信号采集器一台、带扬声器的阻抗管一台(AWA8551型阻抗管),两个1/4传声器及对应的前置级、AWA5871功率放大器及配线多条。声速为34129cm/s。
在测定后,将761.7—3064.5Hz确定为效果评定的选用频段。
经测得的半共振频实验结果如下表。
Figure GDA0001346834600000071
经测得的共振峰及其相应的吸声系数的实验结果如下表。
Figure GDA0001346834600000072
Figure GDA0001346834600000081
为了评价全频段内的吸声效果,可利用平均吸声系数
Figure GDA0001346834600000082
和频带宽度△f这两个物理量。
其中,频带宽度:频带宽度是指两个半共振频率之间的区域,它主要由吸声体自身的结构参数所决定,它是评价吸声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通常表示为:
△f=f2 *-f1 *
式中,f1 *和f2 *为吸声系数为最大值一半时所对应的频率,又可称为半共振频率。
平均吸声系数:平均吸声系数是指在一定频段范围内吸声系数的均值。它同样可以衡量吸声体在某一频段内的吸声效果。通常表示为:
Figure GDA0001346834600000091
利用物理中的微元法可知,
Figure GDA0001346834600000092
就是穿孔板的α-f曲线在全频段内和坐标轴所围的面积,它的大小可粗略的用图中多个小梯形的面积之和来表示:
Figure GDA0001346834600000093
(n为频段内所采集数据的数目)
其中f1和f2为所选频段的上下限频率,可根据实际的需要来确定。
吸声面积:为了简便的从平均吸声系数
Figure GDA0001346834600000094
及频带宽度△f两个方面来评定吸声效果,在此我们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吸声面积Sαf,它由平均吸声系数和频带宽度的乘积来表示:
Figure GDA0001346834600000095
借此,得到用于评价吸声效果的指标,如下表:
Figure GDA0001346834600000096
Figure GDA0001346834600000101
从上表可知,采用中孔和小孔的组合(中孔的数量少于小孔的数量)、穿孔率为3.805%的穿孔板,在整体上相对于现有的组合穿孔板在吸声频带有所拉宽、吸声效果有所提高。当大小孔组合较适当时(如方案5、10、11、12、13、14),组合穿孔板的吸声效果很好,明显优于传统结构,主要表现为平均吸声系数略有增加,吸声频带也明显拉宽。但当大小孔组合不太适当时(如方案2、3、4、6、8),它的吸声效果就不见得优于传统结构,有的甚至明显比传统的还要差,吸声频带也相对较窄。而采用方案10、12的方案,均吸声系数增加,吸声频带最宽,吸声效果最优。
如图2、图3所示,本发明还一种组合穿孔板的吸声结构,包括板体1,在板体上具有多个正方形区域10,每一个所述正方形区域的边长为25.7mm,在每一个所述正方形区域中设有5个中孔2和12个小孔3,中孔的孔径为2mm,小孔的孔径为1mm,5个中孔中的1个中孔分布在正方形区域的中心,剩余的4个中孔以及12个小孔以所述正方形区域的中心作为中心点呈辐射状对称分布,板体的后面设有空气层,板体的厚度为1mm。优选地,空气层的厚度为21mm。
采用具有多个正方形区域的板体的实施例中,作为中孔及小孔呈辐射状对称分布可以采用如下方式:所述剩余的4个中孔以及12个小孔分布在位于正方形区域的中心的中孔周围,并且剩余的4个中孔和12个小孔的圆心构成一大一小的两个正方形,这两个正方形的中心与正方形区域的中心重合,在每一个正方形中相邻的两个孔的圆心之间的距离相等,在本实施例中,小的正方形101的边长为7.1mm,大的正方形102的边长为14.2mm。具体地,如图2中的B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中孔及小孔呈辐射状对称分布还可以采用图2中其它的示例,如示例A、B、C、D、E、F、G或H所示的结构。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组合穿孔板,包括板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呈圆形,板体的厚度为1mm,在板体上设有多个孔,穿孔率为3.805%,并且多个所述孔以板体的中心作为中心点呈辐射状对称分布,所述孔包括中孔和小孔,中孔的孔径为2mm,小孔的孔径为1mm,中孔的数量少于小孔的数量;
板体的直径为29mm,所述中孔的数量为5个,小孔的数量为12个,5个中孔的圆心分布在一内圆上,并且5个中孔以等间距的方式分布;12个小孔的圆心分布在一外圆上,并且12个小孔以等间距的方式分布,内圆的直径为8mm,外圆的直径为16mm;
或者所述板体呈圆形,板体的直径为29mm,所述中孔的数量为3个,小孔的数量为20个,3个中孔的圆心分布在一内圆上,并且3个中孔以等间距的方式分布;20个小孔的圆心分布在一外圆上,并且20个小孔以等间距的方式分布;
利用平均吸声系数和频带宽度Δf这两个物理量来评价全频段内的吸声效果。
2.一种共振吸声结构,包括板体,其特征在于:在板体上具有多个正方形区域,每一个所述正方形区域的边长为25.7mm,在每一个所述正方形区域中设有5个中孔和12个小孔,中孔的孔径为2mm,小孔的孔径为1mm,5个中孔中的1个中孔分布在正方形区域的中心,剩余的4个中孔以及12个小孔以所述正方形区域的中心作为中心点呈辐射状对称分布,板体的后面设有空气层,板体的厚度为1mm;
穿孔率为3.805%,中孔的数量少于小孔的数量,利用平均吸声系数和频带宽度Δf这两个物理量来评价全频段内的吸声效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共振吸声结构,其特征在于:空气层的厚度为21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共振吸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剩余的4个中孔以及12个小孔分布在位于正方形区域的中心的中孔周围,并且剩余的4个中孔和12个小孔的圆心构成一大一小的两个正方形,这两个正方形的中心均与正方形区域的中心重合,在每一个正方形中相邻的两个孔的圆心之间的距离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共振吸声结构,其特征在于:小的正方形的边长为7.1mm,大的正方形的边长为14.2mm。
CN201610841716.3A 2016-06-22 2016-09-22 一种组合穿孔板及组合穿孔板的吸声结构 Active CN1062518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20135 2016-06-22
CN2016206201352 2016-06-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51854A CN106251854A (zh) 2016-12-21
CN106251854B true CN106251854B (zh) 2023-06-27

Family

ID=5760027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41716.3A Active CN106251854B (zh) 2016-06-22 2016-09-22 一种组合穿孔板及组合穿孔板的吸声结构
CN201621071780.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163123U (zh) 2016-06-22 2016-09-22 组合微穿孔板及共振吸声结构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071780.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163123U (zh) 2016-06-22 2016-09-22 组合微穿孔板及共振吸声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625185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51854B (zh) * 2016-06-22 2023-06-27 潘路希 一种组合穿孔板及组合穿孔板的吸声结构
CN107039028B (zh) * 2017-06-02 2023-06-13 郭辰曦 一种宽频穿孔板的性能测试方法
CN107237413B (zh) * 2017-06-07 2020-11-03 浙江农林大学 一种可设计的组合孔吸声材料
CN108916939A (zh) * 2018-07-14 2018-11-30 佛山市云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按排列区域分布的蜂巢式噪声过滤装置的油烟机
CN108954432A (zh) * 2018-07-14 2018-12-07 佛山市云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多频率噪声过滤装置的油烟机
CN108954433A (zh) * 2018-07-14 2018-12-07 佛山市云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孔按排列区域分布的多频率噪声过滤油烟机
CN109285534A (zh) * 2018-11-06 2019-01-29 株洲国创轨道科技有限公司 吸声装置
CN112779998B (zh) * 2020-12-31 2022-04-22 南京大学 一种全频带超构吸声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11616Y (zh) * 2006-09-12 2008-01-23 浙江大学 改善吸声性能的穿孔板
CN201358564Y (zh) * 2009-02-11 2009-12-09 薛小民 一种微穿孔铝箔
CN101645263B (zh) * 2009-02-27 2011-05-11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一种管束穿孔板复合共振吸声装置
CN101725313B (zh) * 2009-12-15 2011-08-10 清华大学 一种多孔吸声窗体
CN103500576A (zh) * 2013-09-26 2014-01-08 久恩金属制品(昆山)有限公司 一种微孔消音板及其生产方法
CN205158899U (zh) * 2015-10-29 2016-04-13 潘路希 一种组合穿孔板
CN106251854B (zh) * 2016-06-22 2023-06-27 潘路希 一种组合穿孔板及组合穿孔板的吸声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51854A (zh) 2016-12-21
CN206163123U (zh) 2017-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51854B (zh) 一种组合穿孔板及组合穿孔板的吸声结构
Liu et al. Acoustic properties of a porous polycarbonate material produced by additive manufacturing
CN204303339U (zh) 一种复合吸声结构
CN205211409U (zh) 一种微穿孔板结合声学超材料复合吸声结构
CN102298925A (zh) 一种复合吸声结构
CN204757185U (zh) 一种隔音棉及具有这种隔音棉的空调器室外机
CN203532189U (zh) 低噪音变频空调压缩机
CN107237413B (zh) 一种可设计的组合孔吸声材料
CN201199437Y (zh) 一种隔声吸声板
CN210639979U (zh) 一种吸隔声复合件和一种变压器
CN206353443U (zh) 一种局域共振型低频多孔吸声材料
CN209855103U (zh) 具有低频降噪、吸声性能的轻型木结构墙体
Liu et al. Sound absorption of several various nickel foam multilayer structures at aural frequencies sensitive for human ears
CN105118497A (zh) 一种管束式穿孔板和弹簧环状结构吸声装置
CN110459393A (zh) 一种吸隔声复合件和一种变压器
CN105065337A (zh) 一种风道吸声结构
CN108492816A (zh) 一种带微穿孔板的二维凸起型声子晶体结构
CN205158899U (zh) 一种组合穿孔板
CN207512628U (zh) 两维伪随机序列微穿孔超宽频带吸声结构
CN207512950U (zh) 三维双声阻抗微穿孔周期超宽频带表面平齐吸声结构
CN207852307U (zh) 声阻抗及表面构型双周期分布的三维微穿孔超宽带吸声结构
CN213014769U (zh) 一种微孔复合全频吸声板
CN112185331B (zh) 一种多孔混合通道超宽带吸声结构
CN212714610U (zh) 一种金属低频吸隔声结构
CN207905148U (zh) 一种空腔型夹层超材料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Pan Luxi

Inventor before: Pan Luxi

Inventor before: Li Yihan

Inventor before: Qian Cheng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22

Address after: 438000 New Industrial Park of Hong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uanggang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bei Lu'an New Materials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314000 Room 201, building 4, Yinjian apartment, Nanhu District,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Pan Luxi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