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50635A - 一种冰湖溃决型泥石流的防治方法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冰湖溃决型泥石流的防治方法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50635A
CN106250635A CN201610630522.9A CN201610630522A CN106250635A CN 106250635 A CN106250635 A CN 106250635A CN 201610630522 A CN201610630522 A CN 201610630522A CN 106250635 A CN106250635 A CN 1062506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raine
dam
dam body
ice
zo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63052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50635B (zh
Inventor
陈剑刚
游勇
陈晓清
赵万玉
陈华勇
胡凯
王道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Mountain Hazards and Environment IMHE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Mountain Hazards and Environment IMHE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Mountain Hazards and Environment IMHE of CA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Mountain Hazards and Environment IMHE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61063052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250635B/zh
Publication of CN1062506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506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506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506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6Government or public services
    • G06Q50/265Personal security, identity or safe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4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e.g. of flood or hurricane; Forecasting, e.g. risk assessment or mapp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冰湖溃决型泥石流的防治方法及其应用。该方法结合流域的地形地貌特征参数、降雨特征参数、以及流域内物源特征参数和主河的输移能力等,确定溃决洪水泥石流的洪峰流量阈值;然后基于对冰碛坝体的现场调查、取样、室内测试获得的基本参数,判断每个计算区域内的冰碛坝体的稳定性并进行危险性分类;在此基础上确定冰碛坝体中桩柱结构体的体型参数及其分布方式。本发明针对冰碛坝内埋藏冰消融、冰滑坡和冰崩入湖导致的冰湖突然溃决易形成特大型泥石流灾害,能有效控制坝体下切速度,延长溃决洪水下泄时间,削弱溃决洪水峰值流量,减小和调控溃决洪水形成泥石流的规模,进而降低溃决洪水对冰湖下游地区造成危害的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冰湖溃决型泥石流的防治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冰湖溃决洪水过程的防灾减灾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冰湖溃决形成特大型泥石流的防治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中国的冰湖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和念青唐古拉山地区,该地区的平均海拔在5000m以上,是冰湖发育和受冰湖溃决洪水危害最为严重的地区。由于现代冰川的强烈活动,导致冰川末端的冰碛湖出口的坝体突然溃决,产生大规模的溃决洪水,强烈冲刷和搬运沿途沟床和两侧岸坡的松散堆积物质,使之逐渐形成冰湖溃决型泥石流。此类泥石流虽然分布不多,发生频率也较低,然而一旦发生则危害极大。但现有技术中并未有针对因冰碛坝体内埋藏冰的消融和管涌扩大、冰滑坡和冰崩入湖导致冰湖突然溃决而形成特大型泥石流的防治处理方法。
因此,针对全球气候变暖条件下冰碛坝内埋藏冰的消融导致冰碛坝下沉和管涌扩大,冰碛坝多年冻土退化为不稳定的松散冰碛物、抗侵蚀能力下降、易形成漫顶冲刷溃坝,以及冰滑坡和冰崩入湖导致的冰湖突然溃决等问题,结合冰湖溃决型泥石流突发性强、频度低、洪峰高、流量大、流量过程暴涨暴落、破坏力强和灾害波及范围广等特点,探索一种冰湖溃决特大型泥石流防治方法来保护冰湖下游地区的铁路、公路、水利设施、居民点和农田等,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和工程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针对冰碛坝内埋藏冰的消融、冰滑坡和冰崩入湖导致的冰湖溃决过程中洪峰流量大易形成特大型泥石流的情况,提供一种冰湖溃决洪水特大型泥石流的防治方法及应用,该方法能有效调节冰湖溃决洪水的下泄流量过程,延长溃决洪水下泄的时间过程,削弱溃决洪水的峰值流量,降低溃决洪水冲刷沟道或沟岸物源而形成泥石流的风险,减小和调控溃决洪水形成泥石流的活动规模,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小对冰湖下游地区铁路、公路、水利设施、居民点和农田等的威胁和危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出一种冰湖溃决型泥石流的防治方法,从而实现对冰湖溃决洪水的有效调控,其具体步骤如下:
(一)从冰碛坝体上的溃决口段中心出发、向冰碛坝体左、右两岸进行计算区域划分,在沿冰碛坝体走向上将整个冰碛坝体划分为至少3个计算区域。计算区域的划分位置和数量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二)通过实际取样实测,确定溃决洪水形成泥石流的重度γc、溃决洪水的重度γw和溃决洪水形成泥石流的干重度γs,单位均为kN/m3;通过大比例尺地形图测量或现场调查实测、确定冰碛坝体溃决时的冰湖内水位高程,然后根据冰湖内水位高程和库容的关系曲线(采用地形等高线法可得,通过在该关系曲线上查找某一水位高程对应的库容即为该水位高程对应的冰湖内蓄水量),确定冰碛坝体溃决时的冰湖内蓄水量W、单位m3;通过大比例尺地形图测量或现场调查实测,确定防护对象距冰碛坝体的距离L、单位m;根据肖克列奇经验公式,确定冰碛坝体位置的最大洪水流量Qmax、单位m3/s;根据前期河道水文观测资料,确定防护对象位置处河道洪水期断面最大平均流速Vmax、单位m/s;将上述参量代入公式计算得到防护对象位置处形成的泥石流最大流量QLD、单位m3/s,式中K为经验系数、山区取值1.1-1.5、丘陵区取值1.0、平原区取值0.8-0.9。
(三)在保证冰碛坝体下游铁路、公路等重要设施安全运行的原则下,允许溃决洪水泥石流由桥下通过。根据冰碛坝体下游路桥(即铁路、公路桥涵)的设计防护标准,确定下游路桥(即铁路、公路桥涵)安全条件下允许通过的泥石流设计峰值流量Q路桥、单位m3/s;根据冰碛坝体下游主河输移能力,确定可以向主河排泄泥石流的峰值流量Q主河、单位m3/s;根据冰碛坝体下游重要设施的防护设计标准,确定下游重要设施安全条件下允许通过的泥石流设计峰值流量Q设施、单位m3/s。
(四)将步骤(三)中得到的Q路桥、Q主河、Q设施,和步骤(二)中得到的QLD进行比较,取其中最小值作为不同防洪设计标准安全要求条件下允许通过的溃决洪水泥石流洪峰流量阈值Q阈值、单位m3/s。即Q阈值=min[Q路桥,Q主河,Q设施,QLD],超过Q阈值的泥石流流量(QLD-Q阈值)则通过工程措施调控溃决洪水的流量过程来实现。
(五)针对步骤(一)得到的每个计算区域,进行如下步骤(i)-(ii):
i.通过现场调查,确定计算区域内的冰碛坝体高度H、单位m;通过现场取样和室内测试分析,确定计算区域内的冰碛坝体土体粘聚力c、单位kPa,冰碛坝体土体内摩擦角单位°,及冰碛坝体土体重度γ、单位kN/m3;通过现场调查实测、确定计算区域内的冰碛坝体坡角(即冰碛坝体下游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然后根据冰碛坝体坡角和得到的冰碛坝体土体内摩擦角查询均质边坡高度与坡角的关系曲线(采用圆弧法进行计算得到),得到计算区域内的冰碛坝体高度系数H'(即在均质边坡高度与坡角的关系曲线上,通过冰碛坝体坡角点做垂线,相交于对应已知冰碛坝体土体内摩擦角的曲线,得到一交点,然后从交点做一水平线交于纵轴,从而得到冰碛坝体的高度系数H');将上述参量代入公式计算得到计算区域内的冰碛坝体坡面稳定性系数Fs。Fs用来判断冰碛坝体的稳定性;Fs>1.0,冰碛坝体处于稳定状态;Fs≤1.0,冰碛坝体处于不稳定状态。
ii.冰碛坝体的颗粒组成特性主要影响坝体本身的抗侵蚀能力和溃决后的侵蚀速率,以及坝体上下游边坡的稳定性等。坝体组成中含有的粗大块石多则抗冲刷能力强,反之则抗冲刷能力弱。根据步骤(五)(a)中得到的Fs、步骤(四)中得到的Q阈值和步骤(二)中得到的QLD,进行计算区域内的冰碛坝体危险性分类(0、Ⅰ类、Ⅱ类、Ⅲ类危险程度依次增加);如果0.8≤Fs≤1.0、且则该计算区域内的冰碛坝体危险性为Ⅰ类;如果0.8≤Fs≤1.0、且 则该计算区域内的冰碛坝体危险性为Ⅰ类;如果0.6≤Fs<0.8、且则该计算区域内的冰碛坝体危险性为Ⅱ类;如果0.6≤Fs<0.8、且则该计算区域内的冰碛坝体危险性为Ⅱ类;如果Fs<0.6、且则该计算区域内的冰碛坝体危险性为Ⅲ类;如果Fs>1.0,则该计算区域内的冰碛坝体处于稳定状态,危险性为0。随着冰碛坝体坡面稳定性系数Fs的减小,冰碛坝体稳定性危险程度依次增加;随着的增加,冰碛坝体稳定性危险程度依次增加。
最终得到所有计算区域内的冰碛坝体危险性分类。
(六)在危险性为Ⅰ类的冰碛坝体坝顶轴线下游布设一行桩柱结构体,在危险性为Ⅱ类的冰碛坝体坝顶轴线下游布设两行桩柱结构体,在危险性为Ⅲ类的冰碛坝体坝顶轴线下游布设三行桩柱结构体;即在不同危险分区内的冰碛坝体坝顶轴线至坝体下游段内布设相应行数的桩柱结构体。在危险性为0的冰碛坝体下游不进行桩柱结构体的布设。
布设一行桩柱结构体时(即在危险性为Ⅰ类的冰碛坝体坝顶轴线下游布设桩柱结构体),桩柱结构体距离坝顶轴线的距离为冰碛坝体坝顶平均宽度B的0-0.2;布设两行桩柱结构体时(即在危险性为Ⅱ类的冰碛坝体坝顶轴线下游布设桩柱结构体),第一行桩柱结构体距离坝顶轴线的距离为冰碛坝体坝顶平均宽度B的0-0.2,第二行桩柱结构体距离坝顶轴线的距离为冰碛坝体坝顶平均宽度B的0.4-0.6;布设三行桩柱结构体时(即在危险性为Ⅲ类的冰碛坝体坝顶轴线下游布设桩柱结构体),第一行桩柱结构体距离坝顶轴线的距离为冰碛坝体坝顶平均宽度B的0-0.2,第二行桩柱结构体距离坝顶轴线的距离为冰碛坝体坝顶平均宽度B的0.4-0.6,第三行桩柱结构体距离坝顶轴线的距离为冰碛坝体坝顶平均宽度B的0.8-1.0。
桩柱结构体间距过大使桩间土体易受洪水冲刷,间距过小又使工程投资增加、造成浪费;同一行桩柱结构体之间的间距b一般为溃决口段长度L1的0.1-0.4。桩柱结构体为直径0.5-2.0m的圆柱体结构,高度为冰碛坝体平均高度的0.5-0.7。桩柱结构体采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一般为C20或C25,钢筋混凝土桩柱结构体的配筋率一般为0.5%-1.5%。
所述桩柱结构体根据下游防护对象的设计标准要求布置在冰碛坝体的不同危险分区内,充分利用桩柱结构体与冰碛坝体物质的相互作用,防止冰碛坝体受到溃决洪水的冲刷快速下切产生大规模的溃决洪水而形成特大型泥石流灾害,从而能够有效的保护冰湖下游区域沟道两岸的重要工程设施。本发明的冰湖溃决型泥石流防治方法适用于高海拔地区冰湖溃决形成的特大型低频率泥石流的防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充分利用桩柱结构体和冰碛坝体的相互作用,通过提高坝体的抗冲刷能力来调控溃决洪水的流量下泄过程,延长溃决洪水下泄的时间过程,达到安全排泄冰湖溃决洪水、削弱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减小泥石流暴发规模,降低冰湖溃决洪水形成泥石流给下游带来的风险。能够有效地调控冰湖溃决洪水的下泄流量过程,控制坝体的快速下切,延长溃决洪水下泄的时间,削弱溃决洪水的峰值流量,减小和控制溃决洪水泥石流的活动规模,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小由于坝体快速下切产生超过下游防护标准的溃决洪水,进而降低冰湖下游地区铁路、公路、水利设施、居民点和农田等遭受溃决洪水泥石流危害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中冰碛坝体处置方法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中冰碛坝体处置方法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二中冰碛坝体处置方法的主视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二中冰碛坝体处置方法的俯视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三中冰碛坝体处置方法的主视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三中冰碛坝体处置方法的俯视示意图。
图中标号如下:
1 冰碛坝体 2 桩柱结构体
H 冰碛坝体高度 B 冰碛坝体坝顶平均宽度
b 同一行桩柱结构体之间的间距
L1 溃决口段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所示。位于海拔4500m山区的某流域面积30km2,上游有冰碛湖,其汇水面积为约20km2,通过现场调查发现冰碛坝体1平均高度42m,坝顶轴线长度80m,冰碛坝体1坝顶平均宽度B为15m,溃决口段长度L1为20m,在冰湖蓄满水的情况下库容约为300×104m3。为最大程度地减小对冰湖下游地区铁路、公路、水利设施、居民点和农田等的威胁和危害,采用本发明的冰湖溃决型泥石流防治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从冰碛坝体1上的溃决口段中心出发、向冰碛坝体1两岸进行计算区域划分,将整个冰碛坝体1划分为3个计算区域:溃决口段区域、溃决口左岸区域、溃决口右岸区域。
第二步,通过实际取样实测,确定溃决洪水形成泥石流的重度γc为17.64kN/m3,溃决洪水的重度γw为9.8kN/m3,溃决洪水形成泥石流的干重度γs为25.48kN/m3;通过大比例尺地形图测量、确定冰碛坝体1溃决时的冰湖内水位高程为4660m,然后根据冰湖内水位高程和库容的关系曲线,确定冰碛坝体1溃决时的冰湖内蓄水量W为180×104m3;通过大比例尺地形图测量,确定防护对象距冰碛坝体1的距离L为4100m;根据肖克列奇经验公式,确定冰碛坝体1位置的最大洪水流量Qmax为293m3/s;根据前期河道水文观测资料,确定防护对象位置处河道洪水期断面最大平均流速Vmax为2.1m/s;K为经验系数,取值1.3;将上述参量代入公式
Q L D = ( 1 + γ c - γ w γ s - γ c ) W W Q m a x + L V m a x K = ( 1 + 17.64 - 9.8 25.48 - 9.8 ) 1800000 1800000 293 + 4100 2.1 × 1.3 = 353 ,
计算得到防护对象位置处形成的泥石流最大流量QLD为353m3/s。
第三步,根据冰碛坝体1下游路桥的设计防护标准,确定下游路桥安全条件下允许通过的设计流量Q路桥为330m3/s;根据冰碛坝体1下游主河输移能力,确定可以向主河排泄泥石流的峰值流量Q主河为320m3/s;根据冰碛坝体1下游重要设施的防护设计标准,确定下游重要设施安全条件下允许通过的设计流量Q设施为310m3/s。
第四步,将第三步中得到的Q路桥、Q主河、Q设施,和第二步中得到的QLD进行比较,取其中最小值作为溃决洪水泥石流洪峰阈值Q阈值,即Q阈值为310m3/s。
第五步,针对第一步得到的每个计算区域,进行如下步骤(i)-(ii):
i.通过现场调查,确定计算区域内的冰碛坝体1高度H、单位m;通过现场取样和室内测试分析,确定计算区域内的冰碛坝体1土体粘聚力c、单位kPa,冰碛坝体1土体内摩擦角单位°,及冰碛坝体1土体重度γ、单位kN/m3;通过现场调查实测、确定计算区域内的冰碛坝体1坡角,然后根据冰碛坝体1坡角和得到的冰碛坝体1土体内摩擦角查询均质边坡高度与坡角的关系曲线,得到计算区域内的冰碛坝体1高度系数H';将上述参量代入公式计算得到计算区域内的冰碛坝体1坡面稳定性系数Fs。每个计算区域的相应参量取值及计算结果见下表1。
表1 每个计算区域的相应参量取值及计算结果
ii.根据第五步(a)中得到的Fs、第四步中得到的Q阈值和第二步中得到的QLD,进行计算区域内的冰碛坝体1危险性分类。如果0.8≤Fs≤1.0,同时则该计算区域内的冰碛坝体1危险性为Ⅰ类;如果0.6≤Fs<0.8,同时 则该计算区域内的冰碛坝体1危险性为Ⅱ类;如果Fs<0.6、且则该计算区域内的冰碛坝体1危险性为Ⅲ类。
最终得到所有计算区域内的冰碛坝体1危险性分类:在划分的三个计算区域中Fs值均大于0.8同时小于1.0,且小于0.15,因此划分的三个计算区域内的冰碛坝体1危险性分类均为Ⅰ类。
第六步,拟采用以下工程措施进行处置:在危险性为Ⅰ类的冰碛坝体1坝顶轴线下游布设一行桩柱结构体2。桩柱结构体2距离坝顶轴线的距离为冰碛坝体1坝顶平均宽度B的0.2、即3m;同一行桩柱结构体2之间的间距b为溃决口段长度L1的0.4、即8m;桩柱结构体2为直径2.0m的圆柱体结构,高度为冰碛坝体1平均高度的0.5、即21m;桩柱结构体2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配筋率为1.5%。
通过采用桩柱结构体2来提高冰碛坝体1的抗冲刷能力,能够将溃决洪水下泄时间从20分钟延长到45分钟。采取该措施后,坝址最大流量减小为230m3/s,溃决洪水到达防护对象位置的洪水流量为193m3/s,形成泥石流的流量为289m3/s。此时泥石流的峰值流量小于满足不同防洪设计标准安全要求的条件下允许通过的溃决洪水泥石流的洪峰流量阈值Q阈值=310m3/s,能够满足不同防护对象的设防标准要求:下游路桥安全条件下允许通过的设计流量Q路桥=330m3/s,可以向主河排泄泥石流的峰值流量Q主河=320m3/s,以及下游重要设施安全条件下允许通过的设计流量Q设施=310m3/s。
实施例二
如图3、图4所示。位于海拔4000m山区的某流域面积70km2,上游有冰碛湖,其汇水面积为约30km2,通过现场调查发现冰碛坝体1平均高度60m,坝顶轴线长度150m,冰碛坝体1坝顶平均宽度B为12m,溃决口段长度L1为40m,在冰湖蓄满水的情况下库容约为600×104m3。为最大程度地减小对冰湖下游地区铁路、公路、水利设施、居民点和农田等的威胁和危害,采用本发明的冰湖溃决型泥石流防治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从冰碛坝体1上的溃决口段中心出发、向冰碛坝体1两岸进行计算区域划分,将整个冰碛坝体1划分为3个计算区域:溃决口段区域、溃决口左岸区域、溃决口右岸区域。
第二步,通过实际取样实测,确定溃决洪水形成泥石流的重度γc为14.70kN/m3,溃决洪水的重度γw为9.8kN/m3,溃决洪水形成泥石流的干重度γs为24.50kN/m3;通过现场调查实测、确定冰碛坝体1溃决时的冰湖内水位高程为4827m,然后根据冰湖内水位高程和库容的关系曲线,确定冰碛坝体1溃决时的冰湖内蓄水量W为420×104m3;通过现场调查实测,确定防护对象距冰碛坝体1的距离L为5000m;根据肖克列奇经验公式,确定冰碛坝体1位置的最大洪水流量Qmax为759m3/s;根据前期河道水文观测资料,确定防护对象位置处河道洪水期断面最大平均流速Vmax为2.5m/s;K为经验系数,取值1.3;将上述参量代入公式
Q L D = ( 1 + γ c - γ w γ s - γ c ) W W Q m a x + L V m a x K = ( 1 + 14.70 - 9.8 24.50 - 9.8 ) 4200000 4200000 759 + 5000 2.5 × 1.3 = 891 ,
计算得到防护对象位置处形成的泥石流最大流量QLD为891m3/s。
第三步,根据冰碛坝体1下游路桥的设计防护标准,确定下游路桥安全条件下允许通过的设计流量Q路桥为730m3/s;根据冰碛坝体1下游主河输移能力,确定可以向主河排泄泥石流的峰值流量Q主河为750m3/s;根据冰碛坝体1下游重要设施的防护设计标准,确定下游重要设施安全条件下允许通过的设计流量Q设施为710m3/s。
第四步,将第三步中得到的Q路桥、Q主河、Q设施,和第二步中得到的QLD进行比较,取其中最小值作为溃决洪水泥石流洪峰阈值Q阈值,即Q阈值为710m3/s。
第五步,针对第一步得到的每个计算区域,进行如下步骤(i)-(ii):
i.通过现场调查,确定计算区域内的冰碛坝体1高度H、单位m;通过现场取样和室内测试分析,确定计算区域内的冰碛坝体1土体粘聚力c、单位kPa,冰碛坝体1土体内摩擦角单位°,及冰碛坝体1土体重度γ、单位kN/m3;通过现场调查实测、确定计算区域内的冰碛坝体1坡角,然后根据冰碛坝体1坡角和得到的冰碛坝体1土体内摩擦角查询均质边坡高度与坡角的关系曲线,得到计算区域内的冰碛坝体1高度系数H';将上述参量代入公式计算得到计算区域内的冰碛坝体1坡面稳定性系数Fs。每个计算区域的相应参量取值及计算结果见下表2。
表2 每个计算区域的相应参量取值及计算结果
ii.根据第五步(a)中得到的Fs、第四步中得到的Q阈值和第二步中得到的QLD,进行计算区域内的冰碛坝体1危险性分类。如果0.8≤Fs≤1.0,同时则该计算区域内的冰碛坝体1危险性为Ⅰ类;如果0.6≤Fs<0.8,同时 则该计算区域内的冰碛坝体1危险性为Ⅱ类;如果Fs<0.6、且则该计算区域内的冰碛坝体1危险性为Ⅲ类。
最终得到所有计算区域内的冰碛坝体1危险性分类:在划分的三个计算区域中,溃决口段区域Fs值大于0.6同时小于0.8,且满足大于0.15同时小于0.30,因此溃决口段区域的冰碛坝体1危险性分类为Ⅱ类;溃决口左岸区域和溃决口右岸区域的Fs值均大于0.8同时小于1.0,且满足小于0.15,因此溃决口左岸区域和溃决口右岸区域的冰碛坝体1危险性分类均为Ⅰ类。
第六步,拟采用以下工程措施进行处置:在危险性为Ⅰ类的冰碛坝体1坝顶轴线下游布设一行桩柱结构体2,其距离坝顶轴线的距离为冰碛坝体1坝顶平均宽度B的0.17、即2m;在危险性为Ⅱ类的冰碛坝体1坝顶轴线下游布设两行桩柱结构体2,第一行桩柱结构体2距离坝顶轴线的距离为冰碛坝体1坝顶平均宽度B的0.17、即2m,第二行桩柱结构体2距离坝顶轴线的距离为冰碛坝体1坝顶平均宽度B的0.58、即7m。同一行桩柱结构体2之间的间距b为溃决口段长度L1的0.4、即16m;桩柱结构体2为直径0.5m的圆柱体结构,高度为冰碛坝体1平均高度的0.5、即30m;桩柱结构体2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配筋率为0.5%。
通过采用桩柱结构体2来提高冰碛坝体1的抗冲刷能力,能够将溃决洪水下泄时间从20分钟延长到50分钟。采取该措施后,坝址最大流量减小为560m3/s,溃决洪水到达防护对象位置的洪水流量为465m3/s,形成泥石流的流量为697m3/s。此时泥石流的峰值流量小于满足不同防洪设计标准安全要求的条件下允许通过的溃决洪水泥石流的洪峰流量阈值Q阈值=710m3/s,能够满足不同防护对象的设防标准要求:下游路桥安全条件下允许通过的设计流量Q路桥=730m3/s,可以向主河排泄泥石流的峰值流量Q主河=750m3/s,以及下游重要设施安全条件下允许通过的设计流量Q设施=710m3/s。
实施例三
如图5、图6所示。位于海拔5000m山区的某流域面积120km2,上游有冰碛湖,其汇水面积为约70km2,通过现场调查发现冰碛坝体1平均高度100m,坝顶轴线长度260m,冰碛坝体1坝顶平均宽度B为20m,溃决口段长度L1为80m,在冰湖蓄满水的情况下库容约为1100×104m3。为最大程度地减小对冰湖下游地区铁路、公路、水利设施、居民点和农田等的威胁和危害,采用本发明的冰湖溃决型泥石流防治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从冰碛坝体1上的溃决口段中心出发、向冰碛坝体1两岸进行计算区域划分,将整个冰碛坝体1划分为5个计算区域:溃决口段区域、溃决口左岸区域M1、溃决口左岸区域M2、溃决口右岸区域N1、溃决口右岸区域N2。
第二步,通过实际取样实测,确定溃决洪水形成泥石流的重度γc为17.64kN/m3,溃决洪水的重度γw为9.8kN/m3,溃决洪水形成泥石流的干重度γs为25.48kN/m3;通过大比例尺地形图测量、确定冰碛坝体1溃决时的冰湖内水位高程为5896m,然后根据冰湖内水位高程和库容的关系曲线,确定冰碛坝体1溃决时的冰湖内蓄水量W为540×104m3;通过大比例尺地形图测量,确定防护对象距冰碛坝体1的距离L为8000m;根据肖克列奇经验公式,确定冰碛坝体1位置的最大洪水流量Qmax为1846m3/s;根据前期河道水文观测资料,确定防护对象位置处河道洪水期断面最大平均流速Vmax为3.0m/s;K为经验系数,取值1.3;将上述参量代入公式
Q L D = ( 1 + γ c - γ w γ s - γ c ) W W Q m a x + L V max K = ( 1 + 17.64 - 9.8 25.48 - 9.8 ) 5400000 5400000 1846 + 8000 3.0 × 1.3 = 1628 ,
计算得到防护对象位置处形成的泥石流最大流量QLD为1628m3/s。
第三步,根据冰碛坝体1下游路桥的设计防护标准,确定下游路桥安全条件下允许通过的设计流量Q路桥为1260m3/s;根据冰碛坝体1下游主河输移能力,确定可以向主河排泄泥石流的峰值流量Q主河为1300m3/s;根据冰碛坝体1下游重要设施的防护设计标准,确定下游重要设施安全条件下允许通过的设计流量Q设施为1200m3/s。
第四步,将第三步中得到的Q路桥、Q主河、Q设施,和第二步中得到的QLD进行比较,取其中最小值作为溃决洪水泥石流洪峰阈值Q阈值,即Q阈值为1200m3/s。
第五步,针对第一步得到的每个计算区域,进行如下步骤(i)-(ii):
i.通过现场调查,确定计算区域内的冰碛坝体1高度H、单位m;通过现场取样和室内测试分析,确定计算区域内的冰碛坝体1土体粘聚力c、单位kPa,冰碛坝体1土体内摩擦角单位°,及冰碛坝体1土体重度γ、单位kN/m3;通过现场调查实测、确定计算区域内的冰碛坝体1坡角,然后根据冰碛坝体1坡角和得到的冰碛坝体1土体内摩擦角查询均质边坡高度与坡角的关系曲线,得到计算区域内的冰碛坝体1高度系数H';将上述参量代入公式计算得到计算区域内的冰碛坝体1坡面稳定性系数Fs。每个计算区域的相应参量取值及计算结果见下表3。
表3 每个计算区域的相应参量取值及计算结果
ii.根据第五步(a)中得到的Fs、第四步中得到的Q阈值和第二步中得到的QLD,进行计算区域内的冰碛坝体1危险性分类。如果0.8≤Fs≤1.0,同时则该计算区域内的冰碛坝体1危险性为Ⅰ类;如果0.6≤Fs<0.8,同时 则该计算区域内的冰碛坝体1危险性为Ⅱ类;如果Fs<0.6、且则该计算区域内的冰碛坝体1危险性为Ⅲ类。
最终得到所有计算区域内的冰碛坝体1危险性分类:在划分的5个计算区域中,溃决口段区域Fs值小于0.6,且满足大于0.30,因此溃决口段区域的冰碛坝体1危险性分类为Ⅲ类;溃决口左岸区域M1和溃决口右岸区域N1的Fs值均大于0.6同时小于0.8,且满足大于0.15同时小于0.30,因此溃决口左岸区域M1和溃决口右岸区域N1的冰碛坝体1危险性分类为Ⅱ类;溃决口左岸区域M2和溃决口右岸区域N2的Fs值均大于0.8同时小于1.0,且满足小于0.15,因此溃决口左岸区域M2和溃决口右岸区域N2的冰碛坝体1危险性分类均为Ⅰ类。
第六步,拟采用以下工程措施进行处置:在危险性为Ⅰ类的冰碛坝体1坝顶轴线下游布设一行桩柱结构体2,其距离坝顶轴线的距离为冰碛坝体1坝顶平均宽度B的0.2、即4m;在危险性为Ⅱ类的冰碛坝体1坝顶轴线下游布设两行桩柱结构体2,第一行桩柱结构体2距离坝顶轴线的距离为冰碛坝体1坝顶平均宽度B的0.2、即4m,第二行桩柱结构体2距离坝顶轴线的距离为冰碛坝体1坝顶平均宽度B的0.6、即12m;在危险性为Ⅲ类的冰碛坝体1坝顶轴线下游布设三行桩柱结构体2,第一行桩柱结构体2距离坝顶轴线的距离为冰碛坝体1坝顶平均宽度B的0.2、即4m,第二行桩柱结构体2距离坝顶轴线的距离为冰碛坝体1坝顶平均宽度B的0.6、即12m,第三行桩柱结构体2距离坝顶轴线的距离为冰碛坝体1坝顶平均宽度B的1.0、即20m。同一行桩柱结构体2之间的间距b为溃决口段长度L1的0.1、即8m;桩柱结构体2为直径2.0m的圆柱体结构,高度为冰碛坝体1平均高度的0.7、即70m;桩柱结构体2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配筋率为1.5%。
通过采用桩柱结构体2来提高冰碛坝体1的抗冲刷能力,能够将溃决洪水下泄时间从30分钟延长到60分钟。采取该措施后,坝址最大流量减小为1130m3/s,溃决洪水到达防护对象位置的洪水流量为791m3/s,形成泥石流的流量为1186m3/s。此时泥石流的峰值流量小于满足不同防洪设计标准安全要求的条件下允许通过的溃决洪水泥石流的洪峰流量阈值Q阈值=1200m3/s,能够满足不同防护对象的设防标准要求:下游路桥安全条件下允许通过的设计流量Q路桥=1260m3/s,可以向主河排泄泥石流的峰值流量Q主河=1300m3/s,以及下游重要设施安全条件下允许通过的设计流量Q设施=1200m3/s。

Claims (7)

1.一种冰湖溃决型泥石流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冰湖溃决型泥石流的防治方法步骤如下:
(一)从冰碛坝体(1)上的溃决口段中心出发、向冰碛坝体(1)两岸进行计算区域划分,将整个冰碛坝体(1)划分为至少3个计算区域;
(二)通过实际取样实测,确定溃决洪水形成泥石流的重度γc、溃决洪水的重度γw和溃决洪水形成泥石流的干重度γs,单位均为kN/m3;通过大比例尺地形图测量或现场调查实测、确定冰碛坝体(1)溃决时的冰湖内水位高程,然后根据冰湖内水位高程和库容的关系曲线,确定冰碛坝体(1)溃决时的冰湖内蓄水量W、单位m3;通过大比例尺地形图测量或现场调查实测,确定防护对象距冰碛坝体(1)的距离L、单位m;根据肖克列奇经验公式,确定冰碛坝体(1)位置的最大洪水流量Qmax、单位m3/s;根据前期河道水文观测资料,确定防护对象位置处河道洪水期断面最大平均流速Vmax、单位m/s;将上述参量代入公式计算得到防护对象位置处形成的泥石流最大流量QLD、单位m3/s,式中K为经验系数、山区取值1.1-1.5、丘陵区取值1.0、平原区取值0.8-0.9;
(三)根据冰碛坝体(1)下游路桥的设计防护标准,确定下游路桥安全条件下允许通过的设计流量Q路桥、单位m3/s;根据冰碛坝体(1)下游主河输移能力,确定可以向主河排泄泥石流的峰值流量Q主河、单位m3/s;根据冰碛坝体(1)下游重要设施的防护设计标准,确定下游重要设施安全条件下允许通过的设计流量Q设施、单位m3/s;
(四)将步骤(三)中得到的Q路桥、Q主河、Q设施,和步骤(二)中得到的QLD进行比较,取其中最小值作为溃决洪水泥石流洪峰阈值Q阈值、单位m3/s;
(五)针对步骤(一)得到的每个计算区域,进行如下步骤(i)-(ii):
i.通过现场调查,确定计算区域内的冰碛坝体(1)高度H、单位m;通过现场取样和室内测试分析,确定计算区域内的冰碛坝体(1)土体粘聚力c、单位kPa,冰碛坝体(1)土体内摩擦角单位°,及冰碛坝体(1)土体重度γ、单位kN/m3;通过现场调查实测、确定计算区域内的冰碛坝体(1)坡角,然后根据冰碛坝体(1)坡角和得到的冰碛坝体(1)土体内摩擦角查询均质边坡高度与坡角的关系曲线,得到计算区域内的冰碛坝体(1)高度系数H';将上述参量代入公式计算得到计算区域内的冰碛坝体(1)坡面稳定性系数Fs
ii.根据步骤(五)(a)中得到的Fs、步骤(四)中得到的Q阈值和步骤(二)中得到的QLD,进行计算区域内的冰碛坝体(1)危险性分类;如果0.8≤Fs≤1.0,同时则该计算区域内的冰碛坝体(1)危险性为Ⅰ类;如果0.6≤Fs<0.8,同时则该计算区域内的冰碛坝体(1)危险性为Ⅱ类;如果Fs<0.6、且则该计算区域内的冰碛坝体(1)危险性为Ⅲ类;
最终得到所有计算区域内的冰碛坝体(1)危险性分类;
(六)在危险性为Ⅰ类的冰碛坝体(1)坝顶轴线下游布设一行桩柱结构体(2),在危险性为Ⅱ类的冰碛坝体(1)坝顶轴线下游布设两行桩柱结构体(2),在危险性为Ⅲ类的冰碛坝体(1)坝顶轴线下游布设三行桩柱结构体(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冰湖溃决型泥石流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布设一行桩柱结构体(2)时,桩柱结构体(2)距离坝顶轴线的距离为冰碛坝体(1)坝顶平均宽度B的0-0.2;布设两行桩柱结构体(2)时,第一行桩柱结构体(2)距离坝顶轴线的距离为冰碛坝体(1)坝顶平均宽度B的0-0.2,第二行桩柱结构体(2)距离坝顶轴线的距离为冰碛坝体(1)坝顶平均宽度B的0.4-0.6;布设三行桩柱结构体(2)时,第一行桩柱结构体(2)距离坝顶轴线的距离为冰碛坝体(1)坝顶平均宽度B的0-0.2,第二行桩柱结构体(2)距离坝顶轴线的距离为冰碛坝体(1)坝顶平均宽度B的0.4-0.6,第三行桩柱结构体(2)距离坝顶轴线的距离为冰碛坝体(1)坝顶平均宽度B的0.8-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冰湖溃决型泥石流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同一行桩柱结构体(2)之间的间距b为溃决口段长度L1的0.1-0.4。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冰湖溃决型泥石流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桩柱结构体(2)为直径0.5-2.0m的圆柱体结构,高度为冰碛坝体(1)平均高度的0.5-0.7。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冰湖溃决型泥石流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桩柱结构体(2)采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冰湖溃决型泥石流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钢筋混凝土桩柱结构体(2)的配筋率为0.5%-1.5%。
7.如权利要求1所述冰湖溃决型泥石流的防治方法的应用,其特征在于:适用于高海拔地区冰湖溃决形成的特大型低频率泥石流的防治。
CN201610630522.9A 2016-08-02 2016-08-02 一种冰湖溃决型泥石流的防治方法及其应用 Active CN1062506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30522.9A CN106250635B (zh) 2016-08-02 2016-08-02 一种冰湖溃决型泥石流的防治方法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30522.9A CN106250635B (zh) 2016-08-02 2016-08-02 一种冰湖溃决型泥石流的防治方法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50635A true CN106250635A (zh) 2016-12-21
CN106250635B CN106250635B (zh) 2019-01-15

Family

ID=576059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30522.9A Active CN106250635B (zh) 2016-08-02 2016-08-02 一种冰湖溃决型泥石流的防治方法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250635B (zh)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64245A (zh) * 2017-09-28 2018-01-09 成都理工大学 一种考虑降雨的冰湖溃决的预报方法
CN108733948A (zh) * 2018-05-29 2018-11-02 成都理工大学 一种无冰芯的冰碛堤冰湖溃决的危险性判断方法及应用
CN109165436A (zh) * 2018-08-17 2019-01-08 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 一种海洋性冰川现代冰碛型物源量测定方法
CN109697425A (zh) * 2018-12-21 2019-04-30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一种公路威胁信息识别方法
CN110008608A (zh) * 2019-04-12 2019-07-12 成都理工大学 一种震区溃决型泥石流流量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CN110263453A (zh) * 2019-06-25 2019-09-20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一种自适应的堰塞湖逐渐溃耦合预测模型
CN110442985A (zh) * 2019-08-09 2019-11-12 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 一种考虑冻融循环效应的泥石流防治参数设计优化方法
CN110533884A (zh) * 2019-07-19 2019-12-03 四川农业大学 堰塞湖危险性分级和溃决型泥石流及山洪险情预警方法
CN110909293A (zh) * 2019-10-25 2020-03-24 成都理工大学 一种冰湖涌浪高度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CN111809556A (zh) * 2020-07-22 2020-10-23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冰湖溃决型洪水泥石流防治方法
CN112735098A (zh) * 2020-12-31 2021-04-30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一种震后冰湖溃决预警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991686A (zh) * 2021-02-04 2021-06-18 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 一种基于孕灾背景的冰川泥石流灾害预警方法
CN113405769A (zh) * 2021-06-18 2021-09-17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模拟冰碛湖漫顶溃决灾害全过程的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CN114168886A (zh) * 2021-12-08 2022-03-11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实测水深的沟谷型冰湖库容估算方法
CN114373283A (zh) * 2022-03-22 2022-04-19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一种冰崩型冰碛湖溃决灾害预警方法
CN115953705A (zh) * 2023-03-09 2023-04-11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冰川冰湖溃决型泥石流判识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16014A (zh) * 2011-01-09 2011-07-06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一种滑坡泥石流坝溃口特征测算方法及其应用
CN105740616A (zh) * 2016-01-28 2016-07-06 成都理工大学 冰湖溃决的危险性判断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16014A (zh) * 2011-01-09 2011-07-06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一种滑坡泥石流坝溃口特征测算方法及其应用
CN105740616A (zh) * 2016-01-28 2016-07-06 成都理工大学 冰湖溃决的危险性判断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XIAOQING CHEN: "Engineeringmeasures for debris flow hazardmitigation in theWenchuan earthquake area", 《ENGINEERING GEOLOGY》 *
唐得胜: "藏东南地区冰湖溃决泥石流灾害链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水电能源科学》 *

Cited B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64245B (zh) * 2017-09-28 2019-07-12 成都理工大学 一种考虑降雨的冰湖溃决的预报方法
CN107564245A (zh) * 2017-09-28 2018-01-09 成都理工大学 一种考虑降雨的冰湖溃决的预报方法
CN108733948B (zh) * 2018-05-29 2021-11-19 成都理工大学 一种无冰芯的冰碛堤冰湖溃决的危险性判断方法及应用
CN108733948A (zh) * 2018-05-29 2018-11-02 成都理工大学 一种无冰芯的冰碛堤冰湖溃决的危险性判断方法及应用
CN109165436A (zh) * 2018-08-17 2019-01-08 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 一种海洋性冰川现代冰碛型物源量测定方法
CN109697425A (zh) * 2018-12-21 2019-04-30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一种公路威胁信息识别方法
CN110008608A (zh) * 2019-04-12 2019-07-12 成都理工大学 一种震区溃决型泥石流流量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CN110008608B (zh) * 2019-04-12 2022-03-04 成都理工大学 一种震区溃决型泥石流流量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CN110263453A (zh) * 2019-06-25 2019-09-20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一种自适应的堰塞湖逐渐溃耦合预测模型
CN110263453B (zh) * 2019-06-25 2021-09-14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一种自适应的堰塞湖逐渐溃耦合预测模型的建模方法
CN110533884A (zh) * 2019-07-19 2019-12-03 四川农业大学 堰塞湖危险性分级和溃决型泥石流及山洪险情预警方法
CN110442985B (zh) * 2019-08-09 2022-03-18 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 一种考虑冻融循环效应的泥石流防治参数设计优化方法
CN110442985A (zh) * 2019-08-09 2019-11-12 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 一种考虑冻融循环效应的泥石流防治参数设计优化方法
CN110909293B (zh) * 2019-10-25 2022-04-26 成都理工大学 一种冰湖涌浪高度的计算方法
CN110909293A (zh) * 2019-10-25 2020-03-24 成都理工大学 一种冰湖涌浪高度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WO2022016661A1 (zh) * 2020-07-22 2022-01-27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冰湖溃决型洪水泥石流防治方法
CN111809556B (zh) * 2020-07-22 2021-07-13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冰湖溃决型洪水泥石流防治方法
CN111809556A (zh) * 2020-07-22 2020-10-23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冰湖溃决型洪水泥石流防治方法
CN112735098A (zh) * 2020-12-31 2021-04-30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一种震后冰湖溃决预警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991686A (zh) * 2021-02-04 2021-06-18 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 一种基于孕灾背景的冰川泥石流灾害预警方法
CN113405769A (zh) * 2021-06-18 2021-09-17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模拟冰碛湖漫顶溃决灾害全过程的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CN114168886A (zh) * 2021-12-08 2022-03-11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实测水深的沟谷型冰湖库容估算方法
CN114168886B (zh) * 2021-12-08 2024-04-30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实测水深的沟谷型冰湖库容估算方法
CN114373283A (zh) * 2022-03-22 2022-04-19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一种冰崩型冰碛湖溃决灾害预警方法
CN115953705A (zh) * 2023-03-09 2023-04-11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冰川冰湖溃决型泥石流判识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50635B (zh) 2019-0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50635B (zh) 一种冰湖溃决型泥石流的防治方法及其应用
WO2022252283A1 (zh) 钢索网石笼结构体堰塞坝溃决排险防洪系统、应用
CN103343526B (zh) 一种窗口坝拦截泥石流闭塞类型判别方法及其应用
WO2021253635A1 (zh) 超大规模洪水泥石流防治方法
CN104088250A (zh) 基于泥石流形成模式的泥石流防治方法
CN105256768A (zh) 箱体消能式泥石流排导槽的箱体消能段设计方法及应用
CN106202770A (zh) 一种泥石流拦砂坝后回淤坡度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CN103397614A (zh) 一种用于山区侵蚀沟治理的石笼谷坊
Chang et al. Sediment Sluice Tunnel of Zengwen Reservoir and construction of section with huge underground excavation adjacent to neighboring slope
McSaveney et al. The 18 May 2005 debris flow disaster at Matata: Causes and mitigation suggestions
CN105862659A (zh) 一种高频泥石流护岸导流方法
CN203270470U (zh) 一种适用于高原河流宽谷地段铁路风沙综合防治设施结构
CN107816031A (zh) 利用高含沙洪水的沉积物固定流动沙丘的方法
Bandurin et al. Search for options to change the operation of the krasnodar reservoir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shortage of water resources
CN105926542A (zh) 一种非对称式泥石流排导槽及其设计方法和应用
CN112942385B (zh) 村镇建筑山洪泥石流防护系统、设计方法
CN104912027B (zh) 一种缓解山区河流干支流交汇区泥沙淤堵的方法
CN106149631B (zh) 高山窄谷拱坝崩塌型边坡处理方法
CN106245573B (zh) 一种粘性泥石流弯道超高计算方法及应用
CN104631425B (zh) 一种加快粉煤灰排渗固结的方法
CN103233440A (zh) 一种基于矿渣型泥石流形成机理的防治方法
CN106939580A (zh) 一种交错埋管型透水丁坝
Cholewa et al. Stability evaluation of modernized bank protections in a culvert construction
Wang Comparison of Protective Measures Against Wind Blown Sand on Railway
CN106758626A (zh) 一种季冻区湿地填方路基两侧浅层水连通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