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43724A - 竹炭硅胶及其生产工艺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竹炭硅胶及其生产工艺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43724A
CN106243724A CN201610659435.6A CN201610659435A CN106243724A CN 106243724 A CN106243724 A CN 106243724A CN 201610659435 A CN201610659435 A CN 201610659435A CN 106243724 A CN106243724 A CN 1062437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mboo charcoal
silica gel
mixing
powder
tab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65943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国甫
白银伟
吴许贤
许国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ning Long Plast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ining Long Plast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ining Long Plast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ining Long Plast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65943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243724A/zh
Publication of CN1062437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437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2Elements
    • C08K3/04Carb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34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3/36Silica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竹炭硅胶及其生产工艺和应用。它解决了现有技术设计不合理等问题。本竹炭硅胶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组份:生胶65%‑74%,白太黑25%‑30%,硫化剂1.2%‑1.8%,脱模剂0.2%‑0.5%,颜色粉0.9%‑1.5%和竹炭粉0.3‑0.8%。本竹炭硅胶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A、初混炼;B、终混炼。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环保,多功能且更实用。

Description

竹炭硅胶及其生产工艺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竹炭硅胶及其生产工艺和应用。
背景技术
在生活中,包括汽车靠垫和各种杯垫等等都是常见的汽车/生活用品。
这些汽车/生活用品其有用硅胶材料制成,现有的硅胶其在应用时,其不具备抗菌、负离子、吸尘和净化空气等等功能,其次,还会产生较大的气味,对人体有害,即,现有的硅胶其功能单一且不环保。
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光致变色硅胶印花浆及其在硅胶印花中的应用[申请号:CN201110342547.6]: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硅胶浆70-90份,普通颜料0-1份,固色剂0-5份,微胶囊化光致变色粉0.5-5份,所述微胶囊化光致变色粉为光致变色材料与密胺树脂制得的封装光致变色材料的密胺树脂微胶囊。该方案提供了该种光致变色硅胶印花浆的制备方法及在硅胶印花中的应用。该方案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印花浆的制备采用了微胶囊化的处理方法,使得变色材料的耐洗色牢度和抗渗水性等得到了提高,得到的织物性能更加优异,有益人们穿着健康;本发明还提供了适合此种光致变色硅胶印花浆的硅胶印花工艺,便于此种印花浆的推广应用。
上述的方案虽然具有以上的诸多优点,但是,上述的方案并未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同时,该方案也并不能适用于汽车/生活用品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环保,多功能且更实用的竹炭硅胶。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环保,多功能且更实用的竹炭硅胶。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工艺简单,能够提高实用性的竹炭硅胶生产工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竹炭硅胶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组份:生胶65%-74%,白太黑25%-30%,硫化剂1.2%-1.8%,脱模剂0.2%-0.5%,颜色粉0.9%-1.5%和竹炭粉0.3-0.8%。
在上述的竹炭硅胶中,本竹炭硅胶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组份:生胶65%-70%,白太黑25%-28%,硫化剂1.5%,脱模剂0.35%,颜色粉1.2%和竹炭粉0.3-0.7%。
在上述的竹炭硅胶中,本竹炭硅胶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组份:生胶65%-74%,白太黑25%-30%,硫化剂1.5%,脱模剂0.35%,颜色粉1.2%和竹炭粉0.55%。
根据所述硅胶组份制得的竹炭硅胶。
本竹炭硅胶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A、初混炼,将生胶和白太黑在混炼设备中进行5-7小时的混炼,混炼后定型,即,制得块状混炼胶;
B、终混炼,通过两个相对向中心旋转的滚筒将所述块状混炼胶碾压成厚度均匀的片状物,然后向片状物一表面添加硫化剂、脱模剂、颜色粉和竹炭粉,经过18-22分钟的混炼,即制得竹炭硅胶成品;
所述的竹炭硅胶成品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组份:生胶65%-74%,白太黑25%-30%,硫化剂1.2%-1.8%,脱模剂0.2%-0.5%,颜色粉0.9%-1.5%和竹炭粉0.3-0.8%。
在上述的竹炭硅胶的生产工艺中,在上述的B步骤中,当块状混炼胶被两个滚筒碾压成厚度均匀的片状物时该片状物分别包覆在所述的滚筒上,两个滚筒之间形成挤压混炼空间且当片状物堆积在挤压混炼空间上侧的堆积高度大于设定高度时通过切割刀具将包覆在所述的滚筒上片状物沿着滚筒轴向切断该片状物。。
上述的竹炭硅胶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A、初混炼,将生胶和白太黑在混炼设备中进行6小时的混炼,混炼后定型,即,制得块状混炼胶;
B、终混炼,通过两个相对向中心旋转的滚筒将所述块状混炼胶碾压成厚度均匀的片状物,然后向片状物一表面添加硫化剂、脱模剂、颜色粉和竹炭粉,经过20分钟的混炼,即制得竹炭硅胶成品;
所述的竹炭硅胶成品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组份:生胶65%-74%,白太黑25%-30%,硫化剂1.5%,脱模剂0.35%,颜色粉1.2%和竹炭粉0.55%。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竹炭硅胶及其生产工艺和应用的优点在于:
1、具有抗菌、负离子、吸尘、净化空气等作用,多功能且更实用和健康环保,适用范围更广。
2、工艺简单且提高了硅胶材料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滚筒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本竹炭硅胶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组份:生胶65%-74%,白太黑25%-30%,硫化剂1.2%-1.8%,脱模剂0.2%-0.5%,颜色粉0.9%-1.5%和竹炭粉0.3-0.8%。
竹炭六大功效:
1、净化空气,去除有害物质;竹材经过高温烧制后,会产生无数个肉眼看不到的2~3微米的孔。如小指头般大小(约1克)的竹炭,孔内壁总面积竟能达到约700平方米,相当于一个25米的游泳池或一个网球场的面积。这惊人的表面积,就是竹炭净化水质、空气,乃至调节湿度的力量源泉。这无数的孔隙中还栖息着无数的微生物,使得那些肉眼看不到的自来水中以及浮游于空气中的有害化学物质、霉菌或是灰尘等,在通过小孔时被吸附并降解,变成无害物质,从而起到改善环境质量的作用。中国环保产品总局实验,将竹炭放于房间内,48小时之后,去除甲醛、笨等装修异味80%以上,是你环保装修的理想选择。
2、抗氧化、释放远红外线和负离子;竹炭自身特有的原子结构,使得它具有优越的抗氧化性。用于蔬果保鲜效果奇佳。竹炭还可放射波长极易被人体吸收的远红外线和丰富的负离子,长期使用对于增强细胞能量,提高身体的含氧量,改善微循环系统,促进新陈代谢,平衡身体的酸碱度等也有显著效果。
3、矿化水质、土壤改良;竹子吸收泥土中的钙、钾、铁、镁等矿物质而生长,一但被烧制成竹炭,矿物质就浓缩约三倍,而且易溶于水。因此,将竹炭放入自来水中,能够溶化碱性金属类物质。再加上竹炭具有的其他特性,就可以提高水的ph值,产生出含有天然矿物质的弱碱性矿泉水。另外,由于竹炭的PH值为碱性,能中和土壤酸碱度,增强土壤活力。同时,也是一种土壤生物和有机营养成分的载体,含有作物成长所需的各种矿物质,是一种良好的土壤改良剂。
4、调节湿度、防霉防虫;竹炭本身具有一定的含水量,能够根据周围环境湿度与温度的不同,释放自身的水分或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子,不仅适用于潮热环境,在干燥气候的北方使用,也可为您的居室环境营造一个适宜的湿度。
5、美容保健;中医自古就用将竹炭用药的历史,主治肠风下血、阴囊湿疹、烫伤(《中药大词典》--《纲目》)。用竹炭制成的肥皂香皂还有皮肤增白、预防和治疗皮肤病的功效。竹子炭化过程中的蒸馏提取物“竹醋液”也是极佳的美容保健品。
6、屏蔽电磁波;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每日都被各种各样的电磁波(电灯、冰箱、电视、音响、电热器、冷气、除湿机、电脑、手机、微波炉等)包围着,电磁波日夜作用,影响身体内离子,久而久之造成身体各种障碍,破坏健康。在接触身体较频繁的电器(如电视、电脑、微波炉)周边,摆放具有良好导电性能的竹炭,就对电磁波具有一定程度的阻隔效果——这种作用就有点像利用避电针来防止雷击。同时,也间接地能够促进身体健康。
作为本实施例的最优化方案,本实施例的竹炭硅胶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组份:生胶69.5%,白太黑27.5%,硫化剂1.5%,脱模剂0.35%,颜色粉1.2%和竹炭粉0.55%。
根据所述硅胶组份制得的竹炭硅胶。
如图1所示,
本竹炭硅胶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A、初混炼,将生胶和白太黑在混炼设备中进行5-7小时的混炼,混炼后定型,即,制得块状混炼胶;
B、终混炼,通过两个相对向中心旋转的滚筒将所述块状混炼胶碾压成厚度均匀的片状物,然后向片状物一表面添加硫化剂、脱模剂、颜色粉和竹炭粉,经过18-22分钟的混炼,即制得竹炭硅胶成品;所述的竹炭硅胶成品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组份:生胶65%-74%,白太黑25%-30%,硫化剂1.2%-1.8%,脱模剂0.2%-0.5%,颜色粉0.9%-1.5%和竹炭粉0.3-0.8%。
在上述的B步骤中,当块状混炼胶被两个滚筒碾压成厚度均匀的片状物时该片状物分别包覆在所述的滚筒上,两个滚筒之间形成挤压混炼空间且当片状物堆积在挤压混炼空间上侧的堆积高度大于设定高度时通过切割刀具将包覆在所述的滚筒上片状物沿着滚筒轴向切断该片状物。
作为本实施例的最优化方案,
本竹炭硅胶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A、初混炼,将生胶和白太黑在混炼设备中进行6小时的混炼,混炼后定型,即,制得块状混炼胶;
B、终混炼,通过两个相对向中心旋转的滚筒将所述块状混炼胶碾压成厚度均匀的片状物,然后向片状物一表面添加硫化剂、脱模剂、颜色粉和竹炭粉,经过20分钟的混炼,即制得竹炭硅胶成品。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及原理基本相同,故在此不作赘述,而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本硅胶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组份:生胶65%-70%,白太黑25%-28%,硫化剂1.5%,脱模剂0.35%,颜色粉1.2%和竹炭粉0.3-0.7%。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及原理基本相同,故在此不作赘述,而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本硅胶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组份:生胶65%-74%,白太黑25%-30%,硫化剂1.5%,脱模剂0.35%,颜色粉1.2%和竹炭粉0.55%。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竹炭硅胶,其特征在于,本硅胶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组份:生胶65%-74%,白太黑25%-30%,硫化剂1.2%-1.8%,脱模剂0.2%-0.5%,颜色粉0.9%-1.5%和竹炭粉0.3-0.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炭硅胶,其特征在于,本硅胶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组份:生胶65%-70%,白太黑25%-28%,硫化剂1.5%,脱模剂0.35%,颜色粉1.2%和竹炭粉0.3-0.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炭硅胶,其特征在于,本硅胶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组份:生胶65%-74%,白太黑25%-30%,硫化剂1.5%,脱模剂0.35%,颜色粉1.2%和竹炭粉0.55%。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硅胶组份制得的竹炭硅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竹炭硅胶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本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A、初混炼,将生胶和白太黑在混炼设备中进行5-7小时的混炼,混炼后定型,即,制得块状混炼胶;
B、终混炼,通过两个相对向中心旋转的滚筒将所述块状混炼胶碾压成厚度均匀的片状物,然后向片状物一表面添加硫化剂、脱模剂、颜色粉和竹炭粉,经过18-22分钟的混炼,即制得竹炭硅胶成品;
所述的竹炭硅胶成品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组份:生胶65%-74%,白太黑25%-30%,硫化剂1.2%-1.8%,脱模剂0.2%-0.5%,颜色粉0.9%-1.5%和竹炭粉0.3-0.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竹炭硅胶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的B步骤中,当块状混炼胶被两个滚筒碾压成厚度均匀的片状物时该片状物分别包覆在所述的滚筒上,两个滚筒之间形成挤压混炼空间且当片状物堆积在挤压混炼空间上侧的堆积高度大于设定高度时通过切割刀具将包覆在所述的滚筒上片状物沿着滚筒轴向切断该片状物。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竹炭硅胶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本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A、初混炼,将生胶和白太黑在混炼设备中进行6小时的混炼,混炼后定型,即,制得块状混炼胶;
B、终混炼,通过两个相对向中心旋转的滚筒将所述块状混炼胶碾压成厚度均匀的片状物,然后向片状物一表面添加硫化剂、脱模剂、颜色粉和竹炭粉,经过20分钟的混炼,即制得竹炭硅胶成品。
CN201610659435.6A 2016-08-12 2016-08-12 竹炭硅胶及其生产工艺和应用 Pending CN10624372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59435.6A CN106243724A (zh) 2016-08-12 2016-08-12 竹炭硅胶及其生产工艺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59435.6A CN106243724A (zh) 2016-08-12 2016-08-12 竹炭硅胶及其生产工艺和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43724A true CN106243724A (zh) 2016-12-21

Family

ID=580793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59435.6A Pending CN106243724A (zh) 2016-08-12 2016-08-12 竹炭硅胶及其生产工艺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243724A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64842A (zh) * 2012-12-12 2013-03-13 杨红光 硅胶保健材料及制作方法及保健鞋及保健鞋垫及保健鞋底
CN103275490A (zh) * 2013-06-07 2013-09-04 蔡陆兵 一种改性硅胶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64842A (zh) * 2012-12-12 2013-03-13 杨红光 硅胶保健材料及制作方法及保健鞋及保健鞋垫及保健鞋底
CN103275490A (zh) * 2013-06-07 2013-09-04 蔡陆兵 一种改性硅胶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文祥: "《微波工程技术》", 30 April 2009, 国防工业出版社 *
董祥忠,等: "《先进材料及特种液态成型》", 31 August 2010, 机械工业出版社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97397B (zh) 修造船人员夏用元素纤维织物安全服
CN102702833B (zh) 负离子粉
CN102702834B (zh) 负离子健康涂料
CN102226035B (zh) 保健型竹炭复合粉半硬质聚氨酯泡沫生产方法
CN103469557A (zh) 防紫外线抗菌面料的整理方法
CN103469556A (zh) 防紫外线抗菌整理剂
WO2012148116A2 (ko) 기능성 천연염색 라텍스 폼 및 그 제조방법
KR20160051066A (ko) 토르마린 탄소 마스크팩의 제조방법
CN102807354A (zh) 一种含有硅藻土的免烧呼吸砖的生产方法
CN104624214A (zh) 一种新型触媒室内空气改良剂及制作方法
CN107125827A (zh) 一种释放负离子具有空气净化功能的仿真植物
CN106396504A (zh) 一种多功能室内装修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09777B (zh) 一种磁动力卫生巾及其制作方法
CN106243724A (zh) 竹炭硅胶及其生产工艺和应用
KR20070058782A (ko) 천연 비누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004156169A (ja) 構造化濃縮深層水を用いた毛、綿、繊維、不織布、膜、木材、合板又は、パーチクルボードよりなる材料
CN101711776B (zh) 一种活化灵芝孢子粉的制作方法
CN103469558A (zh) 防紫外线抗菌整理剂的制备方法
KR100738884B1 (ko) 필터부재에 코팅되는 천연광석물 조성물 및 이로부터기능성 친환경 필터부재를 제조하는 방법 및 그 필터부재
CN101328057A (zh) 改性活化表面处理负离子远红外多功能添加剂及制作工艺
KR20210122326A (ko) 규조토, 일라이트를 함유하고 편백추출액으로 코팅된 건축용 마감재
KR20070014663A (ko) 원적외선 및 음이온을 방출하는 분말 제조 방법
CN105969195A (zh) 一种芦荟壁膜及其生产工艺
CN101569756A (zh) 先锋触媒(空气综合改良剂)及制作方法
KR102631662B1 (ko) 항균성 및 탈취성이 우수한 기능성 매트리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