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42167A - 印染废水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印染废水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42167A
CN106242167A CN201610702540.3A CN201610702540A CN106242167A CN 106242167 A CN106242167 A CN 106242167A CN 201610702540 A CN201610702540 A CN 201610702540A CN 106242167 A CN106242167 A CN 1062421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arranges
sedimentation tank
layer
wate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70254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戚小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Huachang Text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Huachang Text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Huachang Text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Huachang Text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70254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242167A/zh
Publication of CN1062421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4216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9/00Multistage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001Processes for the treatment of water whereby the filtration technique is of importanc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5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addition or application of a germicide or by oligodynamic trea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5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flocculation or precipitation of suspended impurities
    • C02F1/5236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flocculation or precipitation of suspended impurities using inorganic agents
    • C02F1/5245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flocculation or precipitation of suspended impurities using inorganic agents using basic salts, e.g. of aluminium and ir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5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flocculation or precipitation of suspended impurities
    • C02F1/5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flocculation or precipitation of suspended impurities using organic material
    • C02F1/56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7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oxidation
    • C02F1/76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oxidation with halogens or compounds of haloge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001/007Processes including a sedimentation step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3/0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 C02F2103/3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from the textile industr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1/00General aspects of water treatment
    • C02F2301/04Flow arrangements
    • C02F2301/046Recirculation with an external loop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1/00General aspects of water treatment
    • C02F2301/08Multistage treatments, e.g. repetition of the same process step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3/00Specific treatment goals
    • C02F2303/14Maintenance of water treatment install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0Aerobic and anaerobic processes
    • C02F3/302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treatment
    • C02F3/305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treat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denitrification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印染废水处理系统,属于废水净化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处理印染废水效果不好的问题。本印染废水处理系统,包括絮凝池、反硝化脱氮的处理装置和深度处理装置,絮凝池包括沉淀池,沉淀池的一侧顶部设置进水管,另一侧顶部设置出水管,沉淀池内设有沉淀器,沉淀池内竖向设有进水隔板,进水隔板的下侧边通过支撑梁与沉淀池的池壁固定连接,进水隔板的两个竖向侧边分别与沉淀池的池壁固定连接,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与进水隔板两侧的沉淀池的内腔接通,沉淀器位于进水隔板和出水管之间的支撑梁上,沉淀器位于出水管的管口下方;沉淀池的底部设置漏斗槽底,漏斗槽底内设置絮凝网组件。本发明具有处理印染废水效果好的优点。

Description

印染废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水净化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印染废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纺织工业产生的废水数量多,浓度高,是对水环境污染构成严重威胁的工业污染源之一。在纺织工业废水中,以印染废水污染最为严重;印染废水的治理技术主要有化学法、传质法、热处理法和生物法等;印染废水中含有的化学物质种类繁多、污染力强,包括染料、助剂、油剂、酸碱物质、纤维杂质和无机化合物等多种成分,而且废水量也特别大,色度高,COD高,杂质多,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使印染废水成为废水处理领域极为关注的问题。同时,由于印染行业的染料更加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各种抗光解、抗氧化和抗生物降解的材料均有所使用,使印染废水成为非常难以降解的有机废水。
印染废水若处理不当,排入自然水体后,残留的染料分子能够吸收光线,降低水体透明度,影响水生生物和微生物的生长,不利于水体自净。现行的印染废水处理方法有生物法、物理法、化学法和物理化学法。单一的处理方法难以保证处理后的出水能够达到国家品质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印印染废水处理系统,该处理系统具有处理印染废水效果好的特点。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印染废水处理系统,包括絮凝池、反硝化脱氮的处理装置和所述深度处理装置,所述絮凝池包括沉淀池,所述沉淀池的一侧顶部设置进水管,另一侧顶部设置出水管,所述沉淀池内设有沉淀器,所述沉淀池内竖向设有进水隔板,所述进水隔板的下侧边通过支撑梁与所述沉淀池的池壁固定连接,所述进水隔板的两个竖向侧边分别与所述沉淀池的池壁固定连接,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与所述进水隔板两侧的所述沉淀池的内腔接通,所述沉淀器位于所述进水隔板和出水管之间的所述支撑梁上,所述沉淀器位于所述出水管的管口下方;所述沉淀池的底部设置漏斗槽底,所述漏斗槽底内设置絮凝网组件,所述絮凝网组件包括呈倒置伞状的网架,所述网架包括主杆,所述主杆的顶部设置上层伞骨架和下层伞骨架,所述下层伞骨架的外周贴覆有防水布,所述防水布的中心设置漏水口,所述上层伞骨架的外周贴覆有网布,所述网布上均匀分布若干网眼,所述主杆的外周套接固定套管,所述主杆与固定套管之间留设间隙,所述漏斗槽底的底部设置排污管,所述固定套管固定在所述排污管内,所述主杆由上至下穿插入所述排污管内,所述主杆的底端连接驱动油缸;所述的反硝化脱氮的处理装置包括反硝化脱氮池,所述反硝化脱氮池内分隔成反应池和沉淀池,所述反应池与沉淀池之间设置竖立隔板,所述竖立隔板的顶部设置流通缺口,所述反应池的下部设置进液管,所述沉淀池的顶部设置出液管;上述的出水管通过连接管一与反应池的进液管相连通,所述反应池内设置若干排列的反应板,所述反应板的两侧设置滤布网,两层所述滤布网之间放置玉米芯填料,若干所述反应板的中部贯穿铰接轴,若干所述反应板的上部贯穿上推拉杆,所述上推拉杆由上油缸驱动连接,若干所述反应板的下部贯穿下推拉杆,所述下推拉杆由下油缸驱动连接;所述沉淀池内由低向高设置多级台阶,所述多级台阶具有网状夹层的台阶面,所述网状夹层内放置玉米芯填料,所述沉淀池的底部设置排渣管,所述排渣管上设置排渣阀门。
驱动油缸推动主杆上升,以使主杆带动上层伞骨架和下层伞骨架均处于张开状态,此时防水布的外表面与漏斗槽底的内壁相贴合,网布处于张开状态,其上的网眼均张开,由此废水在沉淀池中进行絮凝和沉淀过程,絮凝物逐渐下沉以致落入防水布和网布之间;经过一段时间的絮凝收集,使驱动油缸下拉主杆,主杆带动上层伞骨架和下层伞骨架同时收拢,由此防水布和网布合并敞口,网眼在收拢中逐渐缩小闭合,以避免其内的絮凝物散出,最终在重力作用下,絮凝网组件中的絮凝物通过防水布的漏水口进入排污管以排出;废水由进液管流入反应池的底部,当反应池中注入一定量的废水后,启动上油缸和下油缸,以使成排的若干反应板绕铰接轴摆动,以通过反应板的摆动而搅动池内的废水,使得其增加湍流度多次穿过反应板,进而增加净化反应次数,提高净化反应效率;当反应池逐步注满时,经过多次反应处理的水由流通缺口逐渐溢流到沉淀池中,进而在沉淀池中平稳沉淀,同时在其水位逐步上涨时逐级通过多级台阶,再次进行二次净化反应,直至由位于顶部的出液管流出;定期可开放排渣阀门,以使沉淀在沉淀池底部的淤泥进行间隔排放,避免过渡堆积。
所述多级台阶的台阶面由下向上倾斜,其倾斜角度的范围是5°~15°。将台阶面设置成逐级向上微倾斜的状态,以引导水流沉淀泥沙后,清澈水层逐步向上渗出。
所述竖立隔板的顶部设置升降坝,所述升降坝的旁侧设置刻度尺。通过对升降坝的调控,可按照刻度尺控制流通缺口的大小,以便控制反应池进入沉淀池的流量。
所述沉淀池的底部设置具有倾斜角度的导泥槽,所述排渣管连接于导泥槽的末端。利用导泥槽的倾斜角度,以使得池底的淤泥在重力作用下,逐步流入排渣管排出。
所述进液管上设置进液控制阀,所述出液管上设置出液控制阀。
所述深度处理装置包括吸水池、细隔栅、曝气池,所述曝气池分支出两条出路;两条出路分别为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顺次连接二沉池、安全池及生物膜检测池,所述生物膜检测池内设置多层生物膜,所述多层生物膜内设置第一感测探头,所述第一感测探头通过电线连接分析控制器,所述生物膜检测池连接第一出水管和第一回水管,所述第一回水管连接上述细格栅的进水口;所述第二支路顺次连接中间池、管道混合器、混合池、絮凝反应池、斜管沉淀池、过滤池、反冲洗系统、消毒设备及藻类检测池,所述藻类检测池内培养有水藻,所述藻类检测池内还设置第二感测探头,所述第二感测探头通过电线连接上述分析控制器,所述藻类检测池连接第二出水管和第二回水管,所述第二回水管连接上述中间池的进水口;反应池的出液管通过连接管二与吸水池相连通。
将印染废水引入吸水池,再经细隔栅拦截纤维和大的悬浮砂砾,曝气池和二沉池是原废水处理系统生物处理单元的主体,先让废水进入曝气池采用好氧生物处理,再进入二沉池污泥分离、澄清,最后经安全池排入生物膜检测池进行检测,通过第一感测探头将检测数据发送至分析控制器进行研究,若检测数据合格则水体通过第一出水管排出,若检测数据不合格则水体通过第一回水管循环进入再次净化处理。在曝气池中存在大量的棉纤维导致二沉池的沉降速度变慢,影响了废水处理效果,因而将部分经过曝气池处理的废水引至一体化处理系统,处理后的废水回用。废水先通过管道混合器混合,通过计量泵将絮凝剂PAC,PAM加入到管道混合器中,为絮凝反应做准备。絮凝剂PAC,PAM经管道混合器加到待处理的废水后进入混合池,经变速电机驱动的搅拌器搅拌使它们充分接触。再分从曝气池中出来的水引入斜管沉淀池,进行深度处理。当斜管区局部水力分布不均匀时,使水流在某些斜管处流速过高,这样就会出现矾花泛起的现象,以致出现出水效果比没有斜管还要差。为此,斜管沉淀池的布水采用异向流布置,使布水更为均匀。而后深度处理过的废水引入过滤池过滤,利用微混凝过滤原理对废水中剩余的胶体物质进行捕捉、吸附、过滤处理,可以进一步降低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对废水的浊度和色度的降低特别有效,也可使悬浮物降低到极低的水平,提高出水的澄清度。再进入反冲洗系统,用以清除滤料中所截留的污物,使过滤池恢复工作能力。而后进入消毒设备对过滤后的水进行消毒处理。最后排入藻类检测池进行检测,通过第二感测探头将检测数据发送至分析控制器进行研究,若检测数据合格则水体通过第二出水管排出,若检测数据不合格则水体通过第二回水管循环进入再次净化处理。
所述多层生物膜由下至上依次包括滤料层、厌氧层及好氧层,所述好氧层的上表面形成附着液层,所述附着液层的上表面形成流动液层,所述厌氧层及好氧层沿液体流动方向逐步升高。
所述第一出水管上设置第一出水阀门,所述第一回水管上设置第一回水阀门,所述第一出水阀门和第一回水阀门均通过电线连接上述分析控制器。
所述藻类检测池的底部铺设培养基,所述培养基的顶面上设置覆盖层,所述培养基的厚度为30cm~60cm;所述覆盖层具有若干陶瓷颗粒,所述陶瓷颗粒的直径为10mm~30mm,所述陶瓷颗粒内部具有若干孔洞,所述覆盖层的厚度为6cm~15cm。
所述第二出水管上设置第二出水阀门,所述第二回水管上设置第二回水阀门,所述第二出水阀门和第二回水阀门均通过电线连接上述分析控制器。
所述消毒设备利用二氧化氯发生器产生二氧化氯对处理后的水消毒。
所述上层伞骨架包括若干根支杆,所述支杆的底端均铰接在所述主杆的顶端上,所述支杆的顶端设置连接帽,所述网布的边沿处设置连接扣,所述连接帽与连接扣一一对应形成扣接。
所述下层伞骨架包括若干根支杆,所述支杆的底端均铰接在所述主杆的顶端下方,所述支杆的顶端设置连接帽,所述防水布的边沿处设置连接扣,所述连接帽与连接扣一一对应形成扣接。
所述沉淀器为斜管沉淀器,所述沉淀器包括两个上下正对设置的支撑格网,两个所述支撑格网之间设有斜管填料,该斜管填料的斜管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60°,两个所述支撑格网之间通过不锈钢拉紧螺杆连接。
所述沉淀池的内表面设有腐蚀层,所述进水管与出水管均为耐腐蚀管,所述排污管为耐腐蚀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印染废水处理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1、絮凝池通过增设絮凝网组件,以在静止张开状态下使得絮凝物沉淀在内,并通过网体将其捕获,且絮凝网组件的结构在收拢状态下能有效防止絮凝物再次扩散,进一步通过定期收拢以便高效排污,避免沉淀的絮凝物浮起造成二次污染。
2、反硝化脱氮的处理装置分成两种反硝化脱氮状态,一为在平流搅拌中进行,二为在溢流沉淀中进行,以优化反硝化脱氮效果,实现高质量的净化处理。
3、深度处理装置通过增设生态检测池体,根据不同处理后的水体要求,进一步利用生物对水体体质的感应以反应水体的净化处理程度,若净化程度符合标准便导出利用,若不符合便回流进行二次净化程序,由此实现多次循环处理达到净化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絮凝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反硝化脱氮的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深度处理装置的布局结构示意图。
图中,1、沉淀池;2、进水管;3、出水管;4、进水隔板;5、支撑梁;6、支撑格网;7、斜管填料;8、主杆;9、上层伞骨架;10、下层伞骨架;11、网布;12、固定套管;13、驱动油缸;14、反硝化脱氮池;15、竖立隔板;16、进液管;17、出液管;18、反应板;19、铰接轴;20、上油缸;21、上推拉杆;22、下油缸;23、下推拉杆;24、多级台阶;25、排渣管;26、吸水池;27、细隔栅;28、曝气池;29、二沉池;30、安全池;31、生物膜检测池;32、中间池;33、管道混合器;34、混合池;35、絮凝反应池;36、斜管沉淀池;37、过滤池;38、反冲洗系统;39、消毒设备;40、藻类检测池。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印染废水处理系统,如图1所示,絮凝池,包括沉淀池1,沉淀池1的一侧顶部设置进水管2,另一侧顶部设置出水管3,沉淀池1内设有沉淀器,沉淀池1内竖向设有进水隔板4,进水隔板4的下侧边通过支撑梁5与沉淀池1的池壁固定连接,进水隔板4的两个竖向侧边分别与沉淀池1的池壁固定连接,进水管2和出水管3分别与进水隔板4两侧的沉淀池1的内腔接通,沉淀器位于进水隔板4和出水管3之间的支撑梁5上,沉淀器位于出水管3的管口下方;沉淀池1的底部设置漏斗槽底,漏斗槽底内设置絮凝网组件,絮凝网组件包括呈倒置伞状的网架,网架包括主杆8,主杆8的顶部设置上层伞骨架9和下层伞骨架10,下层伞骨架10的外周贴覆有防水布,防水布的中心设置漏水口,上层伞骨架9的外周贴覆有网布11,网布11上均匀分布若干网眼,主杆8的外周套接固定套管12,主杆8与固定套管12之间留设间隙,漏斗槽底的底部设置排污管,固定套管12固定在排污管内,主杆8由上至下穿插入排污管内,主杆8的底端连接驱动油缸13。
絮凝池在絮凝沉淀的工作状态时,驱动油缸13推动主杆8上升,以使主杆8带动上层伞骨架9和下层伞骨架10均处于张开状态,此时防水布的外表面与漏斗槽底的内壁相贴合,网布11处于张开状态,其上的网眼均张开,由此废水在沉淀池1中进行絮凝和沉淀过程,絮凝物逐渐下沉以致落入防水布和网布11之间;经过一段时间的絮凝收集,使驱动油缸13下拉主杆8,主杆8带动上层伞骨架9和下层伞骨架10同时收拢,由此防水布和网布11合并敞口,网眼在收拢中逐渐缩小闭合,以避免其内的絮凝物散出,最终在重力作用下,絮凝网组件中的絮凝物通过防水布的漏水口进入排污管以排出。
上层伞骨架9包括若干根支杆,支杆的底端均铰接在主杆8的顶端上,支杆的顶端设置连接帽,网布11的边沿处设置连接扣,连接帽与连接扣一一对应形成扣接。
下层伞骨架10包括若干根支杆,支杆的底端均铰接在主杆8的顶端下方,支杆的顶端设置连接帽,防水布的边沿处设置连接扣,连接帽与连接扣一一对应形成扣接。
沉淀器为斜管沉淀器,沉淀器包括两个上下正对设置的支撑格网6,两个支撑格网6之间设有斜管填料7,该斜管填料7的斜管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60°,两个支撑格网6之间通过不锈钢拉紧螺杆连接。
沉淀池1的内表面设有腐蚀层,进水管2与出水管3均为耐腐蚀管,排污管为耐腐蚀管。
絮凝池通过增设絮凝网组件,以在静止张开状态下使得絮凝物沉淀在内,并通过网体将其捕获,且絮凝网组件的结构在收拢状态下能有效防止絮凝物再次扩散,进一步通过定期收拢以便高效排污,避免沉淀的絮凝物浮起造成二次污染。
如图2所示,反硝化脱氮的处理装置,包括反硝化脱氮池14,反硝化脱氮池14内分隔成反应池和沉淀池1,反应池与沉淀池1之间设置竖立隔板15,竖立隔板15的顶部设置流通缺口,反应池的下部设置进液管16,沉淀池1的顶部设置出液管17;反应池内设置若干排列的反应板18,反应板18的两侧设置滤布网,两层滤布网之间放置玉米芯填料,若干反应板18的中部贯穿铰接轴19,若干反应板18的上部贯穿上推拉杆21,上推拉杆21由上油缸20驱动连接,若干反应板18的下部贯穿下推拉杆23,下推拉杆23由下油缸22驱动连接;沉淀池1内由低向高设置多级台阶24,多级台阶24具有网状夹层的台阶面,网状夹层内放置玉米芯填料,沉淀池1的底部设置排渣管25,排渣管25上设置排渣阀门。
反硝化脱氮的处理装置的运作过程为,首先废水由进液管16流入反应池的底部,当反应池中注入一定量的废水后,启动上油缸20和下油缸22,以使成排的若干反应板18绕铰接轴19摆动,以通过反应板18的摆动而搅动池内的废水,使得其增加湍流度多次穿过反应板18,进而增加净化反应次数,提高净化反应效率;当反应池逐步注满时,经过多次反应处理的水由流通缺口逐渐溢流到沉淀池1中,进而在沉淀池1中平稳沉淀,同时在其水位逐步上涨时逐级通过多级台阶24,再次进行二次净化反应,直至由位于顶部的出液管17流出;定期可开放排渣阀门,以使沉淀在沉淀池1底部的淤泥进行间隔排放,避免过渡堆积。
多级台阶24的台阶面由下向上倾斜,其倾斜角度的范围是5°~15°。将台阶面设置成逐级向上微倾斜的状态,以引导水流沉淀泥沙后,清澈水层逐步向上渗出。
竖立隔板15的顶部设置升降坝,升降坝的旁侧设置刻度尺。通过对升降坝的调控,可按照刻度尺控制流通缺口的大小,以便控制反应池进入沉淀池1的流量。
沉淀池1的底部设置具有倾斜角度的导泥槽,排渣管25连接于导泥槽的末端。利用导泥槽的倾斜角度,以使得池底的淤泥在重力作用下,逐步流入排渣管25排出。
进液管16上设置进液控制阀,出液管17上设置出液控制阀。
反硝化脱氮的处理装置分成两种反硝化脱氮状态,一为在平流搅拌中进行,二为在溢流沉淀中进行,以优化反硝化脱氮效果,实现高质量的净化处理。
如图3所示,深度处理装置,包括吸水池26、细隔栅27、曝气池28,曝气池28分支出两条出路;两条出路分别为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第一支路顺次连接二沉池29、安全池30及生物膜检测池31,生物膜检测池31内设置多层生物膜,多层生物膜内设置第一感测探头,第一感测探头通过电线连接分析控制器,生物膜检测池31连接第一出水管3和第一回水管,第一回水管连接细格栅的进水口;第二支路顺次连接中间池32、管道混合器33、混合池34、絮凝反应池35、斜管沉淀池36、过滤池37、反冲洗系统38、消毒设备39及藻类检测池40,藻类检测池40内培养有水藻,藻类检测池40内还设置第二感测探头,第二感测探头通过电线连接分析控制器,藻类检测池40连接第二出水管3和第二回水管,第二回水管连接中间池32的进水口。
深度处理装置,先将印染废水引入吸水池26,再经细隔栅27拦截纤维和大的悬浮砂砾,曝气池28和二沉池29是原废水处理系统生物处理单元的主体,先让废水进入曝气池28采用好氧生物处理,再进入二沉池29污泥分离、澄清,最后经安全池30排入生物膜检测池31进行检测,通过第一感测探头将检测数据发送至分析控制器进行研究,若检测数据合格则水体通过第一出水管3排出,若检测数据不合格则水体通过第一回水管循环进入再次净化处理。在曝气池28中存在大量的棉纤维导致二沉池29的沉降速度变慢,影响了废水处理效果,因而将部分经过曝气池28处理的废水引至一体化处理系统,处理后的废水回用。废水先通过管道混合器33混合,通过计量泵将絮凝剂PAC,PAM加入到管道混合器33中,为絮凝反应做准备。絮凝剂PAC,PAM经管道混合器33加到待处理的废水后进入混合池34,经变速电机驱动的搅拌器搅拌使它们充分接触。再分从曝气池28中出来的水引入斜管沉淀池36,进行深度处理。当斜管区局部水力分布不均匀时,使水流在某些斜管处流速过高,这样就会出现矾花泛起的现象,以致出现出水效果比没有斜管还要差。为此,斜管沉淀池36的布水采用异向流布置,使布水更为均匀。而后深度处理过的废水引入过滤池37过滤,利用微混凝过滤原理对废水中剩余的胶体物质进行捕捉、吸附、过滤处理,可以进一步降低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对废水的浊度和色度的降低特别有效,也可使悬浮物降低到极低的水平,提高出水的澄清度。再进入反冲洗系统38,用以清除滤料中所截留的污物,使过滤池37恢复工作能力。而后进入消毒设备39对过滤后的水进行消毒处理。最后排入藻类检测池40进行检测,通过第二感测探头将检测数据发送至分析控制器进行研究,若检测数据合格则水体通过第二出水管3排出,若检测数据不合格则水体通过第二回水管循环进入再次净化处理。
多层生物膜由下至上依次包括滤料层、厌氧层及好氧层,好氧层的上表面形成附着液层,附着液层的上表面形成流动液层,厌氧层及好氧层沿液体流动方向逐步升高。
第一出水管3上设置第一出水阀门,第一回水管上设置第一回水阀门,第一出水阀门和第一回水阀门均通过电线连接分析控制器。
藻类检测池40的底部铺设培养基,培养基的顶面上设置覆盖层,培养基的厚度为30cm~60cm;覆盖层具有若干陶瓷颗粒,陶瓷颗粒的直径为10mm~30mm,陶瓷颗粒内部具有若干孔洞,覆盖层的厚度为6cm~15cm。
第二出水管3上设置第二出水阀门,第二回水管上设置第二回水阀门,第二出水阀门和第二回水阀门均通过电线连接分析控制器。
消毒设备39利用二氧化氯发生器产生二氧化氯对处理后的水消毒。
深度处理装置通过增设生态检测池体,根据不同处理后的水体要求,进一步利用生物对水体体质的感应以反应水体的净化处理程度,若净化程度符合标准便导出利用,若不符合便回流进行二次净化程序,由此实现多次循环处理达到净化要求。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沉淀池1;进水管2;出水管3;进水隔板4;支撑梁5;支撑格网6;斜管填料7;主杆8;上层伞骨架9;下层伞骨架10;网布11;固定套管12;驱动油缸13;反硝化脱氮池14;竖立隔板15;进液管16;出液管17;反应板18;铰接轴19;上油缸20;上推拉杆21;下油缸22;下推拉杆23;多级台阶24;排渣管25;吸水池26;细隔栅27;曝气池28;二沉池29;安全池30;生物膜检测池31;中间池32;管道混合器33;混合池34;絮凝反应池35;斜管沉淀池36;过滤池37;反冲洗系统38;消毒设备39;藻类检测池40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10)

1.印染废水处理系统,包括絮凝池、反硝化脱氮的处理装置和所述深度处理装置,所述絮凝池包括沉淀池,所述沉淀池的一侧顶部设置进水管,另一侧顶部设置出水管,所述沉淀池内设有沉淀器,所述沉淀池内竖向设有进水隔板,所述进水隔板的下侧边通过支撑梁与所述沉淀池的池壁固定连接,所述进水隔板的两个竖向侧边分别与所述沉淀池的池壁固定连接,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与所述进水隔板两侧的所述沉淀池的内腔接通,所述沉淀器位于所述进水隔板和出水管之间的所述支撑梁上,所述沉淀器位于所述出水管的管口下方;所述沉淀池的底部设置漏斗槽底,所述漏斗槽底内设置絮凝网组件,所述絮凝网组件包括呈倒置伞状的网架,所述网架包括主杆,所述主杆的顶部设置上层伞骨架和下层伞骨架,所述下层伞骨架的外周贴覆有防水布,所述防水布的中心设置漏水口,所述上层伞骨架的外周贴覆有网布,所述网布上均匀分布若干网眼,所述主杆的外周套接固定套管,所述主杆与固定套管之间留设间隙,所述漏斗槽底的底部设置排污管,所述固定套管固定在所述排污管内,所述主杆由上至下穿插入所述排污管内,所述主杆的底端连接驱动油缸;所述的反硝化脱氮的处理装置包括反硝化脱氮池,所述反硝化脱氮池内分隔成反应池和沉淀池,所述反应池与沉淀池之间设置竖立隔板,所述竖立隔板的顶部设置流通缺口,所述反应池的下部设置进液管,所述沉淀池的顶部设置出液管;上述的出水管通过连接管一与反应池的进液管相连通,所述反应池内设置若干排列的反应板,所述反应板的两侧设置滤布网,两层所述滤布网之间放置玉米芯填料,若干所述反应板的中部贯穿铰接轴,若干所述反应板的上部贯穿上推拉杆,所述上推拉杆由上油缸驱动连接,若干所述反应板的下部贯穿下推拉杆,所述下推拉杆由下油缸驱动连接;所述沉淀池内由低向高设置多级台阶,所述多级台阶具有网状夹层的台阶面,所述网状夹层内放置玉米芯填料,所述沉淀池的底部设置排渣管,所述排渣管上设置排渣阀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染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台阶的台阶面由下向上倾斜,其倾斜角度的范围是5°~15°。将台阶面设置成逐级向上微倾斜的状态,以引导水流沉淀泥沙后,清澈水层逐步向上渗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染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立隔板的顶部设置升降坝,所述升降坝的旁侧设置刻度尺。通过对升降坝的调控,可按照刻度尺控制流通缺口的大小,以便控制反应池进入沉淀池的流量;所述沉淀池的底部设置具有倾斜角度的导泥槽,所述排渣管连接于导泥槽的末端。利用导泥槽的倾斜角度,以使得池底的淤泥在重力作用下,逐步流入排渣管排出;所述进液管上设置进液控制阀,所述出液管上设置出液控制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染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度处理装置包括吸水池、细隔栅、曝气池,所述曝气池分支出两条出路;两条出路分别为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顺次连接二沉池、安全池及生物膜检测池,所述生物膜检测池内设置多层生物膜,所述多层生物膜内设置第一感测探头,所述第一感测探头通过电线连接分析控制器,所述生物膜检测池连接第一出水管和第一回水管,所述第一回水管连接上述细格栅的进水口;所述第二支路顺次连接中间池、管道混合器、混合池、絮凝反应池、斜管沉淀池、过滤池、反冲洗系统、消毒设备及藻类检测池,所述藻类检测池内培养有水藻,所述藻类检测池内还设置第二感测探头,所述第二感测探头通过电线连接上述分析控制器,所述藻类检测池连接第二出水管和第二回水管,所述第二回水管连接上述中间池的进水口;反应池的出液管通过连接管二与吸水池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印染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生物膜由下至上依次包括滤料层、厌氧层及好氧层,所述好氧层的上表面形成附着液层,所述附着液层的上表面形成流动液层,所述厌氧层及好氧层沿液体流动方向逐步升高。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印染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水管上设置第一出水阀门,所述第一回水管上设置第一回水阀门,所述第一出水阀门和第一回水阀门均通过电线连接上述分析控制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印染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藻类检测池的底部铺设培养基,所述培养基的顶面上设置覆盖层,所述培养基的厚度为30cm~60cm;所述覆盖层具有若干陶瓷颗粒,所述陶瓷颗粒的直径为10mm~30mm,所述陶瓷颗粒内部具有若干孔洞,所述覆盖层的厚度为6cm~15cm。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印染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水管上设置第二出水阀门,所述第二回水管上设置第二回水阀门,所述第二出水阀门和第二回水阀门均通过电线连接上述分析控制器。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印染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设备利用二氧化氯发生器产生二氧化氯对处理后的水消毒;所述上层伞骨架包括若干根支杆,所述支杆的底端均铰接在所述主杆的顶端上,所述支杆的顶端设置连接帽,所述网布的边沿处设置连接扣,所述连接帽与连接扣一一对应形成扣接;所述下层伞骨架包括若干根支杆,所述支杆的底端均铰接在所述主杆的顶端下方,所述支杆的顶端设置连接帽,所述防水布的边沿处设置连接扣,所述连接帽与连接扣一一对应形成扣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染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器为斜管沉淀器,所述沉淀器包括两个上下正对设置的支撑格网,两个所述支撑格网之间设有斜管填料,该斜管填料的斜管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60°,两个所述支撑格网之间通过不锈钢拉紧螺杆连接;所述沉淀池的内表面设有腐蚀层,所述进水管与出水管均为耐腐蚀管,所述排污管为耐腐蚀管。
CN201610702540.3A 2016-08-23 2016-08-23 印染废水处理系统 Pending CN10624216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02540.3A CN106242167A (zh) 2016-08-23 2016-08-23 印染废水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02540.3A CN106242167A (zh) 2016-08-23 2016-08-23 印染废水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42167A true CN106242167A (zh) 2016-12-21

Family

ID=575956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702540.3A Pending CN106242167A (zh) 2016-08-23 2016-08-23 印染废水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24216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65657A (zh) * 2019-03-06 2019-04-23 王玉芹 一种油墨废水处理系统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33063A2 (en) * 2002-10-08 2004-04-22 M-I L.L.C. Clarifying tank
KR101251009B1 (ko) * 2012-10-22 2013-04-05 (주)두레환경건설 비점오염물질 처리용 침전지
CN203048667U (zh) * 2012-11-30 2013-07-10 上海海洋大学 一种新型反硝化脱氮装置
CN204619444U (zh) * 2015-05-15 2015-09-09 重庆泰克环保工程设备有限公司 高盐度废水絮凝沉淀池
CN104944680A (zh) * 2015-05-20 2015-09-30 上虞市力德助剂有限公司 一种印染助剂污水的处理工艺
CN204874177U (zh) * 2015-07-20 2015-12-16 怀来泽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畜牧业专用水处理装置
CN105254112A (zh) * 2014-07-19 2016-01-20 天津市绿净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废水深度处理装置
CN205235488U (zh) * 2015-12-25 2016-05-18 济源迦百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体冲施肥的分离除杂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33063A2 (en) * 2002-10-08 2004-04-22 M-I L.L.C. Clarifying tank
KR101251009B1 (ko) * 2012-10-22 2013-04-05 (주)두레환경건설 비점오염물질 처리용 침전지
CN203048667U (zh) * 2012-11-30 2013-07-10 上海海洋大学 一种新型反硝化脱氮装置
CN105254112A (zh) * 2014-07-19 2016-01-20 天津市绿净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废水深度处理装置
CN204619444U (zh) * 2015-05-15 2015-09-09 重庆泰克环保工程设备有限公司 高盐度废水絮凝沉淀池
CN104944680A (zh) * 2015-05-20 2015-09-30 上虞市力德助剂有限公司 一种印染助剂污水的处理工艺
CN204874177U (zh) * 2015-07-20 2015-12-16 怀来泽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畜牧业专用水处理装置
CN205235488U (zh) * 2015-12-25 2016-05-18 济源迦百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体冲施肥的分离除杂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耀庭等: "斜管沉淀池的改进", 《电镀与环保》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65657A (zh) * 2019-03-06 2019-04-23 王玉芹 一种油墨废水处理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45256A (zh) 一种染色装置
CN109264932A (zh) 一种达标地表准四类水的城镇污水处理工艺
CN207404940U (zh) 一种农村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
CN213112948U (zh) 一种一体化循环养殖系统
CN203781979U (zh) 一种水质生态净化装置
CN106350955B (zh) 一种改进的染色装置
CN106263116B (zh) 保暖泳衣面料的制作方法
CN106348520A (zh) 耐磨泳衣面料的制作方法
CN106242167A (zh) 印染废水处理系统
CN101104534A (zh) 小区封闭中水景观水系生物气浮boaf处理方法及装置
CN205953787U (zh) 印染废水深度处理装置
CN106222910A (zh) 一种活性染料扎染连续染色用的染缸
CN106242171A (zh) 印染废水处理方法
CN205151964U (zh) 一种MoO3印染污水处理设备
CN209098457U (zh)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CN207877508U (zh) 一种黑臭水体治理成套装置
CN206970427U (zh) 集生物和化学与物理为一体的污水处理装置
CN206188579U (zh) 中水循环利用设备
CN206232570U (zh) 一种无人值守ifas或mbbr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及系统
CN105010213A (zh) 一种生态养殖系统
CN105776790B (zh) 一种微型动物污泥减量反应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8328886A (zh) 一种中水回用装置
CN109052835A (zh) 稀土钠皂化废水处理装置
CN208762347U (zh) 一种中水回用装置
CN212954667U (zh) 一种新型一体化净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