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26853B - 一种光栅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栅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26853B
CN106226853B CN201610619592.4A CN201610619592A CN106226853B CN 106226853 B CN106226853 B CN 106226853B CN 201610619592 A CN201610619592 A CN 201610619592A CN 106226853 B CN106226853 B CN 1062268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ting
polarisation
film layer
basement membrane
polarisation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61959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26853A (zh
Inventor
王静
白金超
丁向前
郭会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61959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226853B/zh
Publication of CN1062268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268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268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268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18Diffraction gratings
    • G02B5/1866Transmission grat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tructure, e.g. step profile, contours of substrate or grooves, pitch variations, materia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18Diffraction gratings
    • G02B5/1847Manufacturing method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栅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能够减小光栅的厚度。该光栅包括依次堆叠的第一薄膜层和第二薄膜层。第一薄膜层包括交替设置的第一偏光部和第一非偏光部,第二薄膜层包括第二偏光部,第二偏光部的位置至少与第一偏光部的位置相对应,其中,第一偏光部的吸光轴与第二偏光部的吸光轴垂直,以使得第一偏光部与第二偏光部的重叠区域构成光栅的遮光区,相邻两个遮光区之间具有透光区。

Description

一种光栅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栅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光栅是一种利用多缝衍射原理使光发生色散的光学元件,随着人们研究的深入,光栅也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计量、光谱学、光通信、信息处理、显示技术等方面。
以下以光栅应用于显示技术中为例,对采用光栅实现双视显示效果的过程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双视显示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现有技术的双视显示装置包括:光栅10、背光源20、显示面板30。其中,光栅10由交替排列的透光条纹和遮光条纹构成,在光栅10的作用下,观看者在显示面板30的左侧11观看时,只能看到显示面板30的偶数像素列,观看者在显示面板30的右侧12观看时,只能看到显示面板30的奇数像素列,这样一来,通过在偶数像素列显示第一图像,在奇数像素列显示第二图像,从而能够实现显示面板30的左侧11和右侧12观看者看到不同的图像,实现双视显示的效果。
现有技术中,光栅可以分为透射光栅和反射光栅。其中,现有的透射光栅通常由玻璃构成,通过在平板玻璃上刻画一道道等宽等间距的刻痕,其中刻痕处不透光,无刻痕处为透光的狭缝。然而,受制作工艺的限制,例如现有工艺制备的玻璃自身的厚度较大,另外,现有的刻画的工艺对玻璃的厚度也具有一定的要求,如果玻璃厚度太薄在刻画的过程中容易对玻璃造成损坏,从而使得现有的玻璃光栅厚度一般都在0.8mm~2mm,进而导致双视显示装置的可视角度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栅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能够减小光栅的厚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光栅,该光栅包括依次堆叠的第一薄膜层和第二薄膜层;所述第一薄膜层包括交替设置的第一偏光部和第一非偏光部;所述第二薄膜层包括第二偏光部,所述第二偏光部的位置至少与所述第一偏光部的位置相对应;其中,所述第一偏光部的吸光轴与所述第二偏光部的吸光轴垂直,以使得所述第一偏光部与所述第二偏光部的重叠区域构成所述光栅的遮光区;相邻两个遮光区之间具有透光区。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薄膜层中对应所述第一偏光部和所述第一非偏光部的位置均设置有所述第二偏光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薄膜层还包括第二非偏光部,且所述第二非偏光部仅与所述第一非偏光部的位置相对应。
进一步的,上述光栅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薄膜层背离所述第二薄膜层一侧保护膜,和/或,设置于所述第二薄膜层背离所述第一薄膜层一侧的保护膜。
本发明实施例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种的光栅。
进一步的,该显示装置还包括显示面板,所述光栅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
进一步的,该显示装置还包括显示面板以及背光模组,所述光栅位于所述显示面板以及所述背光模组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液晶层,当第二薄膜层中对应第一偏光部和第一非偏光部的位置均设置有第二偏光部时,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光栅异层设置的偏光片,且所述光栅与所述偏光片分别位于所述液晶层的两侧。
本发明实施例又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光栅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通过染色工艺,对第一基膜进行染色以形成交替设置的第一染色部和第一非染色部,对第二基膜进行染色以至少形成第二染色部;将经过染色工艺的所述第一基膜和所述第二基膜置于反应溶液中进行交联反应;通过延伸工艺,沿第一方向对经过所述交联反应的第一基膜进行拉伸,以形成第一偏光部和第一非偏光部;通过延伸工艺,沿第二方向对经过所述交联反应的第二基膜进行拉伸,以形成第二偏光部;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将经过延伸工艺的所述第一基膜和所述第二基膜依次堆叠,所述第二偏光部的位置至少与所述第一偏光部的位置相对应,以使得所述第一偏光部与所述第二偏光部的重叠区域构成所述光栅的遮光区;相邻两个遮光区之间具有透光区。
进一步的,在所述通过染色工艺,对第一基膜进行染色以形成交替的第一染色部和第一非染色部之前包括:通过涂胶工艺,在所述第一基膜对应所述第一非染色部的位置覆盖胶膜。在所述通过染色工艺,对第一基膜进行染色以形成交替的第一染色部和第一非染色部之后包括:通过剥离工艺,去除所述第一基膜对应所述第一非染色部的位置覆盖的胶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栅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该光栅包括依次堆叠的第一薄膜层和第二薄膜层。第一薄膜层包括交替设置的第一偏光部和第一非偏光部;第二薄膜层包括第二偏光部,第二偏光部的位置至少与第一偏光部的位置相对应。其中,第一偏光部的吸光轴与第二偏光部的吸光轴垂直,以使得第一偏光部与第二偏光部的重叠区域构成光栅的遮光区;相邻两个遮光区之间具有透光区。
一方面,第一薄膜层的第一偏光部以及第二薄膜层的第二偏光部仅允许光矢量与其吸光轴垂直的光分量透过,而对于光矢量与吸光轴平行的光分量则被吸收,由于第一偏光部的吸光轴与第二偏光部的吸光轴垂直,在此情况下,对于第一偏光部与第二偏光部的重叠区域而言,透过第一偏光部的光分量被第二偏光部吸收,或者透过第二偏光部的光分量被第一偏光部吸收,从而使得给上述重叠区域构成光栅的遮光区。此外,光线能够完全透过第一薄膜层的第一非偏光部,不会被第二薄膜层完全吸收,且第一非偏光部与第一偏光部交替设置,从而使得相邻两个遮光区之间形成光线透过的透光区。
另一方面,由于该光栅由第一薄膜层与第二薄膜层堆叠而成,且薄膜层的厚度较小,从而使得该光栅的厚度相比于采用玻璃构成的光栅而言,其厚度大幅降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光栅应用于双视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栅的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栅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光栅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光栅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括保护膜的光栅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栅应用于OLED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栅应用于LCD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光栅应用于LCD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c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光栅应用于LCD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栅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图8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备光栅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8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备光栅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8c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备光栅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附图标记:
10-光栅;11-左侧;12-右侧;20-背光模组;30-显示面板;31-液晶层;100-第一薄膜层;101-第一偏光部;102-第一非偏光部;200-第二薄膜层;111-第一染色部;112-第一非染色部;120-胶膜;201-第二偏光部;202-第二非偏光部;300-保护膜;301-有机发光层;401-上偏光片;402-下偏光片;A-遮光区;B-透光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栅,如图2a所示该光栅10包括依次堆叠的第一薄膜层100和第二薄膜层200。第一薄膜层100包括交替设置的第一偏光部101和第一非偏光部102;第二薄膜层200包括第二偏光部201,如图2b所示,第二偏光部201的位置至少与第一偏光部101的位置相对应。其中,第一偏光部101的吸光轴与第二偏光部201的吸光轴垂直,以使得第一偏光部101与第二偏光部201的重叠区域构成光栅的遮光区A;相邻两个遮光区之间具有透光区B。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光栅10包括依次堆叠的第一薄膜层100和第二薄膜层200是指,可以如图2b所示,在第二薄膜层200的表面堆叠第一薄膜层100,在此情况下,当光线沿O-O’方向照射该光栅10时,第二薄膜层200位于入光侧,第一薄膜层100位于出光侧;也可以是在第一薄膜层100的表面堆叠第二薄膜层200,当光线沿O-O’方向照射该光栅10时,第一薄膜层100位于入光侧,第二薄膜层200位于出光侧。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以下均是以在第二薄膜层200的表面堆叠第一薄膜层100为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解释说明。
此处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二偏光部201的位置至少与第一偏光部101的具体设置形式可以为:
例如,可以如图3a所示,第二薄膜层200中的第二偏光部201与第一薄膜层100中的第一偏光部101和第一非偏光部102的位置均对应,即该第二薄膜层200全部由第二偏光部201构成。
在此情况下,当光线沿O-O’方向入射至该光栅10中第二薄膜层200的第二偏光部201时,与该第二偏光部201吸光轴相平行的光分量被吸收,而与该吸光轴相垂直的光分量能够透过,并入射至第一薄膜层100中的第一偏光部101以及第一非偏光部102;其中,由于第一偏光部101的吸光轴和第二偏光部201吸光轴相垂直,这样一来,透过第二偏光部201的光分量与第一偏光部101的吸光轴相平行,从而完全被吸收,从而使得第二偏光部201对应第一偏光部101的位置的无光线透过,构成光栅10的遮光区A。另外,由于透过第二偏光部201的光分量并不会被第一非偏光部102吸收,从而使得第二偏光部201对应第一非偏光部102的位置的光线能够透过,构成光栅10的透光区B。
又例如,可以如图3b所示,第二薄膜层200由第二偏光部201和第二非偏光部202组成,第二偏光部201仅与第一偏光部101的位置相对应,第二非偏光部202与第一非偏光部101的位置相对应。
在此情况下,当光线沿O-O’方向入射至该光栅10中第二薄膜层200中的第二偏光部201和第二非偏光部202时,其中,入射至第二偏光部201的光分量中,与该第二偏光部201的吸光轴相平行的光分量被吸收,而与该吸光轴相垂直的光分量能够透过,并入射至第一薄膜层100中的第一偏光部101,由于第一偏光部101的吸光轴和第二偏光部201吸光轴相垂直,透过第二偏光部201的光分量与第一偏光部101的吸光轴相平行,从而完全被吸收,从而使得第二偏光部201对应第一偏光部101的位置的无光线透过,构成光栅10的遮光区A;另外,入射至第二非偏光部202的光分量中能够完全透过该区域,并入射至第一薄膜层100中的第一非偏光部102,并完全透过该第一非偏光部102,从而使得第二非偏光部202对应第一非偏光部102的位置光线能够透过,构成光栅10的透光区B。
再例如,可以如图2b所示,第二薄膜层200中的第二偏光部201与第一薄膜层100中的第一偏光部101的位置相对应的同时,还与部分第一非偏光部102的位置相对应。
在此情况下,当光线沿O-O’方向入射至该光栅10的第二薄膜层200时,入射至第二偏光部201的光线中,与该第二偏光部201吸光轴相平行的光分量被吸收,而与该吸光轴相垂直的光分量能够透过,并入射至第一薄膜层100中第一偏光部101以及部分第一非偏光部102,由于第一偏光部101的吸光轴和第二偏光部201吸光轴相垂直,这样一来,第二偏光部201对应第一偏光部101的位置的无光线透过,构成光栅10的遮光区A;另外,由于第一非偏光部102和第二非偏光部202均不会吸收光分量,从而使得第二偏光部201中对应第一非偏光部102的位置处,透过第二偏光部201的光分量能够透过,以及第二非偏光部202对应的第一非偏光部102位置处光线能够完全透过,即第一非偏光部102对应的部分第二偏光部201和第二非偏光部202的位置处光线能够透过,构成光栅10的透过区B。
当然,以上仅是对第二偏光部201的位置至少与第一偏光部101的位置相对应的举例说明,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只要能够保证第一偏光部101与第二偏光部201的重叠区域构成光栅10的遮光区A;相邻两个遮光区之间具有透光区B即可。
综上所述,一方面,第一薄膜层的第一偏光部以及第二薄膜层的第二偏光部仅允许光矢量与其吸光轴垂直的光分量透过,而对于光矢量与吸光轴平行的光分量则被吸收,由于第一偏光部的吸光轴与第二偏光部的吸光轴垂直,在此情况下,对于第一偏光部与第二偏光部的重叠区域而言,透过第一偏光部的光分量被第二偏光部吸收,或者透过第二偏光部的光分量被第一偏光部吸收,从而使得给上述重叠区域构成光栅的遮光区。此外,光线能够完全透过第一薄膜层的第一非偏光部,不会被第二薄膜层完全吸收,且第一非偏光部与第一偏光部交替设置,从而使得相邻两个遮光区之间形成光线透过的透光区。
另一方面,由于该光栅由第一薄膜层与第二薄膜层堆叠而成,且薄膜层的厚度较小,从而使得该光栅的厚度相比于采用玻璃构成的光栅而言,其厚度大幅降低。
在此基础上,如图4所示,上述光栅10可以包括设置于第一薄膜层100背离第二薄膜层200一侧保护膜300,和设置于第二薄膜层200背离第一薄膜层100一侧的保护膜300。
当然,上述光栅10还可以仅包括设置于第一薄膜层100背离第二薄膜层200一侧的保护膜300。或者,上述光栅10也可以仅包括设置于第二薄膜层200背离第一薄膜层100一侧的保护膜300。
具体的上述保护膜300可以选用COP(Cyclo-olefin polymer,环烯烃聚合物)材料,或者TAC(Triacetyl Cellulose,三醋酸纤维素)材料制成。由于采用COP材料或TAC材料制成的保护膜300具有一定的机械性、防水性以及耐候性,从而能够对第一薄膜层100和第二薄膜层200起到支撑作用的同时,防止其吸水、褪色而造成丧失偏光性能。基于此,本发明优选的,在第一薄膜层100背离第二薄膜层200一侧以及第二薄膜层200背离第一薄膜层100一侧均设置保护膜300,从而能够对由该第一薄膜层100和第二薄膜层200构成的光栅10起到全面的支撑和保护作用。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种光栅,具有与前述实施例提供的光栅相同的结构和有益效果。另外,本发明中的采用堆叠的第一薄膜层和第二薄膜层形成的光栅厚度一般在0.2mm~0.4mm,相比于采用玻璃构成的光栅厚度一般在0.8mm~2mm左右而言,本发明中的光栅厚度大幅降低,从而使得采用该光栅的显示装置在实现双视显示效果的同时,其可视角的范围大幅增加。
进一步的,该显示装置还包括显示面板30,上述光栅10位于该显示面板30的出光侧。具体的,可以如图5所示,当显示面板30用于构成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Display,有机发光显示器)时,光栅10可以位于该显示面板30的出光侧,其中该显示面板30包括有机发光层301以及位于该有机发光层301两侧的阴极层、阳极层、电子传输层以及空穴传输层。在此情况下,OLED的有机发光层301发出的光线经过光栅10后,对应该光栅10的透光区B的光线能够透过,对应该光栅10的遮光区A光线不能透过,从而实现双视显示的效果。
也可以如图6a所示,当显示面板30用于构成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时,光栅10可以位于显示面板30的出光侧。在此情况下,背光源20发出的光线,经过显示面板30,然后在通过光栅10后,对应该光栅10的透光区B的光线能够透过,对应该光栅10的遮光区A光线不能透过,从而实现双视显示的效果。
当然,对于LCD的显示装置而言,该LCD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30以及背光模组10时,如图6b所示,上述光栅10还可以位于该显示面板30以及背光模组10之间。在此情况下,背光源20发出的光线先经过光栅10,其中,对应该光栅10的透光区B的光线能够透过,再入射至显示面板30,并经显示面板30出射;对应该光栅10的遮光区A光线不能透过,从而实现双视显示的效果。
在此基础上,对于如图6c所示的LCD的显示装置,显示面板30包括液晶层31,在液晶层31的两侧设置上偏光片401和下偏光片402。当液晶层31的两侧不施加电压时,背光源20发出的光线能够透过显示面板30,构成常白模式。当在液晶层31的两侧不施加电压时,背光源20发出的光线无法透过显示面板30,构成常黑模式。然而无论是对于常白模式还是常黑模式,均是通过控制液晶层31两侧电压的大小,来控制液晶分子的偏转角度,从而改变光的行进方向,进而调整通过上偏光片401和下偏光片402的透光量,从而实现不同灰阶的控制。
具体的,以上述常白模式为例,对该模式下光线透过原理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在该常白模式中上偏光片401和下偏光片402的偏振轴方向垂直(偏振轴方向与吸光轴方向垂直),也即上偏光片401和下偏光片402的吸光轴方向垂直,在该模式下,上偏光片401和下偏光片402之间的液晶分子呈90°扭曲的状态,这样一来,当液晶层31的两侧不施加电压时,当背光源20发出的光线经过下偏光片402时,只有与该下偏光片402的偏振轴方向平行的光分量可以通过,然后经过液晶分子扭曲90°到达上偏光片401时,由于此时的光分量方向与上偏光片401的偏振轴方向平行,从而可以通过上偏光片401;当在液晶层31的两侧施加不同电压时,液晶分子发生的偏转角度不同,从而使得上偏光片401和下偏光片402的透光量不同。
另外,对于上述常黑模式,上偏光片401和下偏光片402的偏振轴方向平行,此处不再赘述。无论对于常黑模式还是常白模式,在液晶层31的两侧均需要设置上偏光片401和下偏光片402,以实现不同的显示灰阶。对于本发明中,当上述光栅10中第二薄膜层200中的第二偏光部201与第一薄膜层100中的第一偏光部101和第一非偏光部102的位置均对应,即该第二薄膜层200全部由第二偏光部201构成时,由于该第二薄膜层200为一个完整的偏光片,与上述上偏光片401或下偏光片402具有相同的偏光效果,从而使得该第二薄膜层200可以代替上偏光片401和下偏光片402中的一个,因此可以省去上偏光片401和下偏光片402中的一个。
具体的,例如,如图6a所示,当光栅10位于显示面板30的出光侧时,该显示装置可以包括与上述光栅10异层设置的下偏光片402,该光栅10与下偏光片402分别位于液晶层31的两侧。此时背光源20发出的光线先经过下偏光片402后形成偏振光,然后该偏振光通过液晶层31入射至第二薄膜层200,第二薄膜层200中对应遮光区A的位置光线不能透过,对应透光区B的位置光线能够透过并进行偏振,从而使得光栅10在起到分光的同时,该光栅10中的第二薄膜层200起到上偏光片401的作用,进而可以省去上偏光片401。
此处需要说明的,上述光栅10中第二薄膜层200和下偏光片402的偏振轴方向可以平行(常黑模式),也可以垂直(常白模式),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选择。
又例如,如图6b所述,当光栅10位于背光源20与显示面板30之间时,该显示装置可以包括与上述光栅10异层设置的上偏光片401,该光栅10与上偏光片401分别位于液晶层31的两侧。此时背光源20发出的光线先经过光栅10,光栅10中对应遮光区A的位置光线不能透过,对应透光区B的位置光线能够透过,且该光线透过该区域的第二薄膜层200时能够形成偏振光,这样一来,透过第二薄膜层200的偏振光通过液晶层31入射至上偏光片401,从而使得光栅10在起到分光的同时,该光栅10中的第二薄膜层200起到下偏光片402的作用,进而可以省去下偏光片402。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光栅的制备方法,如图7所示,该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S101、通过染色工艺,如图8a所示,对第一基膜进行染色以形成交替设置的第一染色部111和第一非染色部112,对第二基膜进行染色以至少形成第二染色部。
具体的,由于PVA(Polyvinyl Alcohol,聚乙烯醇)膜是一种透光效果、延展性好的高分子聚合物,因此,在制备偏光片的基膜多采用PVA膜,本发明中的第一基膜和第二基膜可以均选用PVA膜。
其中,染色工艺一般分为碘染色法和染料染色法两种,通过将碘离子或者染料分子吸附在PVA分子上,从而达到对PVA膜进行染色的目的。以碘染色法为例,可以将上述选用PVA材料的第一基膜和第二基膜浸渍在碘和碘化钾(I2/KI)溶液中,从而使得碘离子吸附在PVA分子上,以对第一基膜和第二基膜进行染色,从而在第一基膜上形成交替设置的第一染色部111和第一非染色部112,在第二基膜上至少形成第二染色部。
步骤S102、将经过染色工艺的第一基膜和第二基膜置于反应溶液中进行交联反应。
具体的,可以将上述经过碘离子染色的第一基膜和第二基膜置于硼酸的水溶液中,碘离子与PVA分子发生交联反应,从而使碘离子能够均匀的分布在PVA膜内。
步骤S103、如图8b所示,通过延伸工艺,沿第一方向X-X’对经过交联反应的第一基膜进行拉伸,以形成第一偏光部101和第一非偏光部102;通过延伸工艺,沿第二方向Y-Y’对经过交联反应的第二基膜进行拉伸,以形成第二偏光部201;其中,第一方向X-X’与第二方向Y-Y’垂直。
具体的,可以采用从5N至200N的拉伸力将上述经过交联反应第一基膜沿第一方向X-X’进行4至5倍的拉伸,形成第一偏光部101和第一非偏光部102;将经过交联反应第二基膜沿第二方向进行5倍的拉伸,形成第二偏光部201。
以下以对经过交联反应第一基膜沿第一方向X-X’进行5倍的拉伸为例,对该拉伸过程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例如,当在步骤S101中通过染色工艺形成的第一基膜中第一染色部111的宽度W1为10μm,第一非染色部121的宽度W2为30μm,在步骤S103中,对该第一基膜沿第一方向X-X’通过延伸工艺进行5倍的拉伸,从而使得该第一基膜在第一方向X-X’伸长5倍,由于第一染色部111的宽度W1的方向与第一方向X-X’相同,因此在通过5倍的拉伸工艺后,第一染色部111的宽度W1拉伸至50μm,即,如图8b所示,形成第一偏光部101的宽度W1’的宽度为50μm;第一非染色部121的宽度W2拉伸至150μm,即形成的第一非偏光部102的宽度W2’的宽度为150μm。同理,对经过交联反应第二基膜沿第二方向Y-Y’进行5倍的拉伸形成第二偏光部201。
步骤S104、如图2a所示,将经过延伸工艺的第一基膜和第二基膜依次堆叠,第二偏光部201的位置至少与第一偏光部101的位置相对应,如图2b所示,以使得第一偏光部101与第二偏光部201的重叠区域构成光栅的遮光区A;相邻两个遮光区之间具有透光区B。
在此基础上,为了保证步骤S101中能够准确的对第一基膜中对应第一染色部111的位置进行染色,而对应第一非染色部112的位置不被染色,可以在上述步骤S101之前,如图8c所示,该制备方法还可以包括,通过涂胶工艺,在第一基膜对应第一非染色部112的位置覆盖胶膜120。
具体的,可以采用喷墨打印的方式在第一基膜(PVA膜)上预形成间隔设置的第一非染色部112的位置涂覆胶膜120。这样一来,在步骤S101中,第一基膜在胶膜120覆盖的位置,由于胶膜120的阻挡碘离子不能吸附至PVA分子上,而无法对该涂胶位置进行染色,形成第一非染色部112,而未被胶膜120覆盖的位置碘离子吸附PVA分子进行染色,形成与第一非染色部112交替设置的第一染色部111。
在上述步骤101之后,该制备方法还可以包括,通过剥离工艺,去除第一基膜对应第一非染色部112的位置覆盖的胶膜120。具体的,可以选用刻蚀溶液,该刻蚀溶液能够与胶膜120发生反应,而不与吸附碘离子的PVA膜反应,这样一来,通过将经过延伸工艺的第一基膜和第二基膜浸渍至刻蚀溶液,以去除第一基膜对应第一非染色部112的位置覆盖的胶膜120。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通过剥离工艺,可以在步骤S101之后直接对,第一基膜对应第一非染色部112的位置覆盖的胶膜120进行去除;也可以在步骤S102或步骤S103之后对上述胶膜120进行去除,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另外,当第二薄膜层200为图3b所示的交替设置的第二偏光部201和第二非偏光部202时,也可以在步骤S101之前,通过涂胶工艺,在第二基膜对应第二染色部以外的位置覆盖胶膜120;在上述步骤S101之后,通过剥离工艺,去除第二基膜对应第二染色部以外的位置覆盖胶膜120,具体过程与形成第一薄膜层100中第一偏光部101和第一非偏光部102的过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光栅,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栅包括依次堆叠的第一薄膜层和第二薄膜层;
所述第一薄膜层包括交替设置的第一偏光部和第一非偏光部;
所述第二薄膜层包括第二偏光部,所述第二偏光部的位置至少与所述第一偏光部的位置相对应;
其中,所述第一偏光部的吸光轴与所述第二偏光部的吸光轴垂直,以使得所述第一偏光部与所述第二偏光部的重叠区域构成所述光栅的遮光区;相邻两个遮光区之间具有透光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薄膜层中对应所述第一偏光部和所述第一非偏光部的位置均设置有所述第二偏光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薄膜层还包括第二非偏光部,且所述第二非偏光部仅与所述第一非偏光部的位置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光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薄膜层背离所述第二薄膜层一侧的保护膜,和/或设置于所述第二薄膜层背离所述第一薄膜层一侧的保护膜。
5.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光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显示面板,所述光栅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显示面板以及背光模组,所述光栅位于所述显示面板以及所述背光模组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液晶层,当第二薄膜层中对应第一偏光部和第一非偏光部的位置均设置有第二偏光部时,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光栅异层设置的偏光片,且所述光栅与所述偏光片分别位于所述液晶层的两侧。
9.一种光栅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通过染色工艺,对第一基膜进行染色以形成交替设置的第一染色部和第一非染色部,对第二基膜进行染色以至少形成第二染色部;
将经过染色工艺的所述第一基膜和所述第二基膜置于反应溶液中进行交联反应;
通过延伸工艺,沿第一方向对经过所述交联反应的第一基膜进行拉伸,以形成第一偏光部和第一非偏光部;
通过延伸工艺,沿第二方向对经过所述交联反应的第二基膜进行拉伸,以形成第二偏光部;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将经过延伸工艺的所述第一基膜和所述第二基膜依次堆叠,所述第二偏光部的位置至少与所述第一偏光部的位置相对应,以使得所述第一偏光部与所述第二偏光部的重叠区域构成所述光栅的遮光区;相邻两个遮光区之间具有透光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栅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通过染色工艺,对第一基膜进行染色以形成交替的第一染色部和第一非染色部之前包括:通过涂胶工艺,在所述第一基膜对应所述第一非染色部的位置覆盖胶膜;
在所述通过染色工艺,对第一基膜进行染色以形成交替的第一染色部和第一非染色部之后包括:通过剥离工艺,去除所述第一基膜对应所述第一非染色部的位置覆盖的胶膜。
CN201610619592.4A 2016-07-29 2016-07-29 一种光栅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Active CN1062268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19592.4A CN106226853B (zh) 2016-07-29 2016-07-29 一种光栅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19592.4A CN106226853B (zh) 2016-07-29 2016-07-29 一种光栅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26853A CN106226853A (zh) 2016-12-14
CN106226853B true CN106226853B (zh) 2018-11-09

Family

ID=575363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19592.4A Active CN106226853B (zh) 2016-07-29 2016-07-29 一种光栅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22685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67004A (zh) * 2020-04-29 2020-07-03 刘奡 一种偏振体全息光栅的喷墨打印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83733A (zh) * 2014-12-30 2015-04-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线栅偏振片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5242342A (zh) * 2015-11-09 2016-01-13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偏光板和透明显示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187108A (ja) * 2010-03-05 2011-09-22 Hitachi Maxell Ltd 偏光性回折格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の偏光性回折格子を用いた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83733A (zh) * 2014-12-30 2015-04-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线栅偏振片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5242342A (zh) * 2015-11-09 2016-01-13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偏光板和透明显示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26853A (zh) 2016-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55321B (zh) 显示装置
KR101632526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CN102654665B (zh) 液晶透镜型调光装置及显示器
EP2871689A1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020135720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CN101419351A (zh) 显示装置
CN107272246A (zh) 显示装置
KR101323072B1 (ko) 패턴드 리타더가 일체화된 편광판 어셈블리 및 그 제조방법과 이를 이용한 영상표시장치
CN105093660B (zh) 偏光与配向功能整合膜的制备方法及液晶显示面板
CN105467655A (zh) 显示组件、显示装置及制作方法
CN110709761B (zh) 液晶显示面板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282896C (zh) 包含o型和e型偏光片的液晶显示器
CN104516044A (zh) 偏光片及显示装置
CN106226853B (zh) 一种光栅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8152999A (zh) 一种子像素结构、像素结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KR101737181B1 (ko) 광학 필름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2487877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CN205334883U (zh) 显示面板、偏光片及显示装置
CN110989248A (zh) 显示模组、显示装置及显示模组的制造方法
US20160202556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202677026U (zh) 偏光片及具有此偏光片的基板、液晶面板、液晶显示装置
KR20120029859A (ko) 입체 화상용 디스플레이
CN108287431A (zh)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液晶显示装置
US11630340B2 (en) Stereoscopic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reof
CN107678204A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显示器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