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25291A - 使用引射器的空调控制系统和空调 - Google Patents

使用引射器的空调控制系统和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25291A
CN106225291A CN201610573905.7A CN201610573905A CN106225291A CN 106225291 A CN106225291 A CN 106225291A CN 201610573905 A CN201610573905 A CN 201610573905A CN 106225291 A CN106225291 A CN 1062252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injector
compressor
air
cool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7390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25291B (zh
Inventor
陈兴虎
王志刚
郑学利
赵宇开
吴林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57390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225291B/zh
Publication of CN1062252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252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252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252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 F25B41/31Expansion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7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 F25B2313/02741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using one four-way valv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06Damag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28Means for preventing liquid refrigerant entering into the compress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引射器的空调控制系统和空调,其中,系统包括:压缩机、气液分离器、第一换热器、引射器和启闭装置;启闭装置连接在引射器的出口与第一换热器的液管之间;第一换热器的气管、压缩机的吸气口分别与气液分离器的入口、出口连接;压缩机的排气口与引射器的第一入口连接,气液分离器的底部口与引射器的第二入口连接;空调系统启动后,打开启闭装置,压缩机排出的高压气体流向引射器而带动气液分离器中的液态冷媒流向引射器与高压气体混合后形成混合冷媒,混合冷媒流入第一换热器后与第一换热器内的液态冷媒被转变为气态冷媒。气态冷媒不会对压缩机造成液击;防止压缩机产生奔油现象,不会使压缩机缺油、无油,保证压缩机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使用引射器的空调控制系统和空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使用引射器的空调控制系统和空调。
背景技术
在空调的使用过程中,空调出现长时间静置的状态,会导致冷媒沉积在气液分离器和室外换热器的内部;然后在启动空调之后,压缩机启动,室外换热器中沉积的冷媒会在压力的推动下,通过室外换热器、气液分离器的入口,进入到气液分离器中,从而室外换热器中的冷媒与气液分离器中的冷媒一起进入到压缩机中。从而冷媒会造成压缩机液击的问题;并且当压缩机底部温度高于压缩机的油槽内冷媒的饱和温度的时候,进入到压缩机中的冷媒会沸腾,产生“奔油”现象,使得压缩机中缺油甚至无油,会损坏压缩机。
现有技术中,会在气液分离器的底部加电加热带,进而对气液分离器中的冷媒进行加热,使得气液分离器中的冷媒转换为气态。
但是现有技术中,只能解决气液分离器中的冷媒沉积的问题,室外换热器的冷媒沉积的问题依然存在,从而室外换热器中沉积的冷媒依然会通过气液分离器而进入到压缩机中,造成压缩机液击的问题,并造成压缩机的奔油现象,使得压缩机中缺油甚至无油,导致压缩机的可靠性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引射器的空调控制系统和空调,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室外换热器中沉积的冷媒依然会通过气液分离器而进入到压缩机中,造成压缩机液击的问题,并造成压缩机的奔油现象,使得压缩机中缺油甚至无油,导致压缩机的可靠性降低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方面是提供一种使用引射器的空调控制系统,包括:
压缩机、气液分离器、第一换热器、引射器和启闭装置;
所述启闭装置连接在所述引射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液管之间,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气管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入口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
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与所述引射器的第一入口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底部口与所述引射器的第二入口连接;
所述启闭装置,用于在空调系统启动后打开所述启闭装置之后,所述混合冷媒通过所述启闭装置流向所述第一换热器内,所述混合冷媒与所述第一换热器内的液态冷媒经过换热处理后转变为气态冷媒后,进行关闭;
所述引射器,用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高压气体流向所述引射器之后,带动所述气液分离器底部的液态冷媒流向所述引射器与所述高压气体混合之后形成混合冷媒,以使所述混合冷媒流向所述第一换热器内之后,所述混合冷媒与所述第一换热器内的液态冷媒经过换热处理后转变为气态冷媒。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提供一种空调,所述空调上设置有如上所述的使用引射器的空调控制系统。
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具有压缩机、气液分离器、第一换热器、引射器和启闭装置的使用引射器的空调控制系统,启闭装置连接在引射器的出口与第一换热器的液管之间,将引射器的第一入口与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同时将引射器的第二入口与气液分离器的底部口连接;在空调系统启动后,在压缩机排出的高压气体流向引射器之后,高压气体形成的负压可以带动气液分离器底部的液态冷媒流向引射器,进而气液分离器中的液态冷媒与高压气体混合之后形成混合冷媒,混合冷媒通过引射器、启闭装置流入到第一换热器中,然后混合冷媒与第一换热器内的液态冷媒经过换热处理后转变为气态冷媒。进而提供了一种防止冷媒在气液分离器、第一换热器中沉积而导致压缩机可靠性降低的使用引射器的空调控制系统,气态冷媒不会对压缩机造成液击,同时,气液分离器、第一换热器中液态冷媒不会进入到压缩机中,并有效防止压缩机产生奔油现象,不会使得压缩机中缺油、无油,保证了压缩机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使用引射器的空调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使用引射器的空调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使用引射器的空调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使用引射器的空调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1-压缩机 12-气液分离器 13-第一换热器
14-引射器 15-第一喷射电磁阀 16-第二换热器
17-电子膨胀阀 18-吸气温度传感器 19-低压传感器
20-四通阀 21-油分离器 22-第二喷射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使用引射器的空调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使用引射器的空调控制系统,包括:
压缩机11、气液分离器12、第一换热器13、引射器14和启闭装置15;
启闭装置15连接在引射器14的出口与第一换热器13的液管之间,第一换热器13的气管与气液分离器12的入口连接,气液分离器12的出口与压缩机11的吸气口连接;
压缩机11的排气口与引射器14的第一入口连接,气液分离器12的底部口与引射器14的第二入口连接;
启闭装置15,用于在空调系统启动后打开启闭装置15之后,混合冷媒通过启闭装置15流向第一换热器13内,混合冷媒与第一换热器13内的液态冷媒经过换热处理后转变为气态冷媒后,进行关闭;
引射器14,用于压缩机11排出的高压气体流向引射器14之后,带动气液分离器12底部的液态冷媒流向引射器14与高压气体混合之后形成混合冷媒,以使混合冷媒流向第一换热器13内之后,混合冷媒与第一换热器13内的液态冷媒经过换热处理后转变为气态冷媒。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使用引射器的空调控制系统包括了压缩机11、气液分离器12、第一换热器13、引射器14和启闭装置15;还包括了第二换热器16和电子膨胀阀17。在引射器14与第一换热器13之间设置了一个启闭装置15,将启闭装置15连接在引射器14的出口与第一换热器13的液管之间。引射器14具有一个出口和两个入口,两个入口分别为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引射器14的出口与启闭装置15连接,同时启闭装置15与第一换热器13的液管连接,第一换热器13的气管与气液分离器12的入口连接,气液分离器12的出口与压缩机11的吸气口连接。同时,压缩机11的排气口与引射器14的第一入口连接,气液分离器12的底部具有一个底部口,气液分离器12的底部口与引射器14的第二入口连接。从而将一个引射器14连接在了压缩机11、气液分离器12与第一换热器13之间。并且,将第二换热器16的气管与压缩机11的排气口连接,电子膨胀阀17连接在第二换热器16的液管与第一换热器13的液管之间。
在空调启动运行的时候,第一换热器13作为蒸发器;压缩机11启动,压缩机11会排出高压气体,此时需要打开启闭装置15,并且将电子膨胀阀17关闭,或者将电子膨胀阀17调整至0pls,或者将电子膨胀阀17调整到很小的开度,压缩机11排出的高压气体通过压缩机11的排气口、引射器14的第一入口而流入到引射器14中;沿着高压气体的气流方向,在气流方向的后方会形成“负压”,即在压缩机11、气液分离器12中会形成“负压”;由于“负压”的存在,在压差的作用下,气液分离器12底部的液态冷媒会流向引射器14中,液态冷媒与引射器14中的膨胀后的高压气体进行混合,进而形成混合冷媒;混合冷媒通过引射器14的出口、启闭装置15、第一换热器13的液管进入到第一换热器13中,此时,第一换热器13具有换热处理功能,从而混合冷媒可以在第一换热器13中经过换热处理之后转变为气态冷媒,同时,第一换热器13中的液态冷媒也会经过换热处理之后转变为气态冷媒。
然后关闭启闭装置15,并且控制电子膨胀阀17进入到正常控制状态,从而使得使用引射器的空调控制系统中的各设备进入到正常的工作状态中。
本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具有压缩机11、气液分离器12、第一换热器13、引射器14和启闭装置15的使用引射器的空调控制系统,启闭装置15连接在引射器14的出口与第一换热器13的液管之间,将引射器14的第一入口与压缩机11的排气口连接,同时将引射器14的第二入口与气液分离器12的底部口连接;在空调系统启动后,在压缩机11排出的高压气体流向引射器14之后,高压气体形成的负压可以带动气液分离器12底部的液态冷媒流向引射器14,进而气液分离器12中的液态冷媒与高压气体混合之后形成混合冷媒,混合冷媒通过引射器14、启闭装置15流入到第一换热器13中,然后混合冷媒与第一换热器13内的液态冷媒经过换热处理后转变为气态冷媒。进而提供了一种防止冷媒在气液分离器12、第一换热器13中沉积而导致压缩机可靠性降低的使用引射器的空调控制系统,气态冷媒不会对压缩机11造成液击,同时,气液分离器12、第一换热器13中液态冷媒不会进入到压缩机11中,并有效防止压缩机11产生奔油现象,不会使得压缩机11中缺油、无油,保证了压缩机11的可靠性。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使用引射器的空调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使用引射器的空调控制系统,启闭装置15为第一喷射电磁阀15。
本实施例提供的使用引射器的空调控制系统,还包括:四通阀20;
压缩机11的排气口与四通阀20的第一口连接,第一换热器13的气管与四通阀20的第二口连接,气液分离器12的入口与四通阀20的第三口连接,第二换热器16的气管与四通阀20的第四口连接。
四通阀20,用于在空调制热时,压缩机11的排气口通过四通阀20与第二换热器16的气管联通,第一换热器13的气管通过四通阀20与气液分离器12的入口联通。
本实施例提供的使用引射器的空调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二换热器16和电子膨胀阀17;
第二换热器16的气管与压缩机11的排气口连接,电子膨胀阀17连接在第二换热器16的液管与第一换热器13的液管之间;
电子膨胀阀17,用于调整电子膨胀阀17至预设开度且打开第一喷射电磁阀15之后,混合冷媒流向第一换热器13内,混合冷媒与第一换热器13内的液态冷媒经过换热处理后转变为气态冷媒后,进行正常控制。
本实施例提供的使用引射器的空调控制系统,还包括:控制器;
压缩机11的吸气口上设置有吸气温度传感器18,压缩机11的吸气口和气液分离器12的出口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低压传感器19;
控制器分别与吸气温度传感器18、低压传感器19、第一喷射电磁阀15、电子膨胀阀17连接;
控制器,用于空调系统启动后,在压缩机11排出高压气体时,打开第一喷射电磁阀15并调整电子膨胀阀17至预设开度,在混合冷媒流向第一换热器13内混合冷媒与第一换热器13内的液态冷媒经过换热处理后转变为气态冷媒的过程中,若确定吸气温度传感器18检测到的第一温度值与低压传感器19确定出的第二温度值之间的第一差值大于等于预设温度值,或确定吸气温度传感器18检测到的第一温度值与第一换热器13中部的中部温度值之间的第二差值大于等于预设温度值,或确定低压传感器19检测到的压力值小于等于预设压力值的时候,关闭第一喷射电磁阀15并控制电子膨胀阀17进入正常控制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启闭装置15为第一喷射电磁阀15。从而在引射器14与第一换热器13之间设置了一个第一喷射电磁阀15,将第一喷射电磁阀15连接在引射器14的出口与第一换热器13的液管之间。同时,使用引射器的空调控制系统具有第二换热器16,此时需要提供一个电子膨胀阀17,第二换热器16的气管与压缩机11的排气口连接,将电子膨胀阀17连接在第二换热器16的液管与第一换热器13的液管之间。可以提供给一个连接压缩机11、第一换热器13、气液分离器12、第二换热器16的四通阀20,四通阀20具有四个口,分别为第一口、第二口、第三口、第四口,将压缩机11的排气口与四通阀20的第一口连接,第一换热器13的气管与四通阀20的第二口连接,气液分离器12的入口与四通阀20的第三口连接,第二换热器16的气管与四通阀20的第四口连接;在空调制热的时候,第一口与第四口连接,从而压缩机11的排气口通过四通阀20与第二换热器16的气管联通,第二口与第三口连接,从而第一换热器13的气管通过四通阀20与气液分离器12的入口联通。并且,在空调制热的时候,第一换热器13作为蒸发器,第二换热器16作为冷凝器。
在压缩机11的吸气口上设置了一个吸气温度传感器18,在压缩机11的吸气口和气液分离器12的出口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了一个低压传感器19;将控制器分别与吸气温度传感器18、低压传感器19、第一喷射电磁阀15、电子膨胀阀17连接。
在空调处于制热模式的时候,压缩机11启动,压缩机11会排出高压气体,此时需要控制器打开第一喷射电磁阀15,同时将电子膨胀阀17调整至预设开度,具体来说,可以将电子膨胀阀17关闭,或者将电子膨胀阀17调整至0pls,或者将电子膨胀阀17调整到很小的开度上;此时高压气体可以通过压缩机11的排气口、引射器14的第一入口而流入到引射器14中,沿着高压气体的气流方向,在气流方向的后方会形成“负压”;由于“负压”的存在,在压差的作用下,气液分离器12底部的液态冷媒会流向引射器14中,液态冷媒与引射器14中的膨胀后的高压气体进行混合,进而形成混合冷媒;同时由于打开了第一喷射电磁阀15而调整电子膨胀阀17至预设开度,此时,混合冷媒通过引射器14的出口、第一喷射电磁阀15、第一换热器13的液管而进入到第一换热器13中。
第一换热器13具有换热处理功能,从而混合冷媒、以及第一换热器13中的液态冷媒,可以在第一换热器13中经过换热处理之后转变为气态冷媒。在混合冷媒流向第一换热器13内混合冷媒与第一换热器13内的液态冷媒经过换热处理后转变为气态冷媒的过程中,控制器可以获取到压缩机11的吸气口上的吸气温度传感器18检测到的第一温度值Ts,以及低压传感器19检测到的压力值Pe,可以将压力值Pe转换为一个第二温度值Te,其中,第二温度值Te是一个饱和温度值;控制器在确定吸气温度传感器18检测到的第一温度值Ts与低压传感器19确定出的第二温度值Te之间的第一差值SH_suc大于等于预设温度值a摄氏度的时候,其中,第一差值SH_suc表征了吸气过热度,此时控制器可以确定混合冷媒与第一换热器13内的液态冷媒已经转变为气态冷媒,从而控制器可以将第一喷射电磁阀15关闭,同时控制电子膨胀阀17进入正常控制状态。或者,在混合冷媒流向第一换热器13内混合冷媒与第一换热器13内的液态冷媒经过换热处理后转变为气态冷媒的过程中,控制器可以获取到吸气温度传感器18检测到的第一温度值Ts,以及第一换热器13中部的中部温度值,控制器在确定吸气温度传感器18检测到的第一温度值Ts与第一换热器13中部的中部温度值之间的第二差值大于等于预设温度值a摄氏度的时候,其中,第二差值表征了吸气过热度,此时控制器可以确定混合冷媒与第一换热器13内的液态冷媒已经转变为气态冷媒,从而控制器可以将第一喷射电磁阀15关闭,同时控制电子膨胀阀17进入正常控制状态。在以上两种情况中,a的取值根据空调的具体情况以及环境情况而设定和调整,可以在0~20的取值范围之内。或者,在混合冷媒流向第一换热器13内混合冷媒与第一换热器13内的液态冷媒经过换热处理后转变为气态冷媒的过程中,控制器可以获取到低压传感器19检测到的压力值Pe,控制器在确定低压传感器19检测到的压力值Pe小于等于预设压力值b巴(bar)的时候,此时控制器可以确定混合冷媒与第一换热器13内的液态冷媒已经转变为气态冷媒,从而控制器可以将第一喷射电磁阀15关闭,同时控制电子膨胀阀17进入正常控制状态。在以上情况中,b的取值根据压缩机11的特性以及环境温度而设定和调整,可以在1~4的取值范围之内。
本实施例通过将引射器14的出口与第一换热器13的液管连接,将引射器14的第一入口与压缩机11的排气口连接,同时将引射器14的第二入口与气液分离器12的底部口连接;并将第一喷射电磁阀15连接在引射器14的出口与第一换热器13的液管之间,将电子膨胀阀17连接在第二换热器16的液管与第一换热器13的液管之间;同时提供了与系统中的吸气温度传感器18、低压传感器19、第一喷射电磁阀15、电子膨胀阀17连接的控制器;在压缩机11排出的高压气体的时候,控制器可以控制第一喷射电磁阀15打开并调整电子膨胀阀17至预设开度,使得高压气体流向引射器14之后,高压气体形成的负压可以带动气液分离器12底部的液态冷媒流向引射器14,进而气液分离器12中的液态冷媒与高压气体混合之后形成混合冷媒,混合冷媒通过引射器14流入到第一换热器13中,然后混合冷媒与第一换热器13内的液态冷媒经过换热处理后转变为气态冷媒,在控制器确定混合冷媒与第一换热器13中的液态冷媒都已转换为气体冷媒之后,控制器控制第一喷射电磁阀15关闭并控制电子膨胀阀17进入正常控制状态,使得使用引射器的空调控制系统进入到正常运转状态中。进而提供了一种防止冷媒在气液分离器12、第一换热器13中沉积而导致压缩机可靠性降低的使用引射器的空调控制系统,气态冷媒不会对压缩机11造成液击,同时,气液分离器12、第一换热器13中液态冷媒不会进入到压缩机11中,同时液态冷媒也不会进入到第二换热器16中,并有效防止压缩机11产生奔油现象,不会使得压缩机11中缺油、无油,保证了压缩机11的可靠性。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使用引射器的空调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使用引射器的空调控制系统,还包括:油分离器21;
油分离器21的一端分别与四通阀20的第一口、压缩机11的排气口连接;油分离器21的另一端分别与引射器14的第一入口、压缩机11的吸气口和气液分离器12的出口之间的连接管路连接。
在本实施中,具体的,可以在使用引射器的空调控制系统中设置油分离器21,将油分离器21的一端分别与四通阀20的第一口、压缩机11的排气口连接;将油分离器21的另一端分别与引射器14的第一入口、压缩机11的吸气口和气液分离器12的出口之间的连接管路连接。从而将油分离器21设置在使用引射器的空调控制系统中。
本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具有压缩机11、气液分离器12、第一换热器13、引射器14和启闭装置15的使用引射器的空调控制系统,启闭装置15连接在引射器14的出口与第一换热器13的液管之间,将引射器14的第一入口与压缩机11的排气口连接,同时将引射器14的第二入口与气液分离器12的底部口连接;在压缩机11排出的高压气体流向引射器14之后,高压气体形成的负压可以带动气液分离器12底部的液态冷媒流向引射器14,进而气液分离器12中的液态冷媒与高压气体混合之后形成混合冷媒,混合冷媒通过引射器14流入到第一换热器13中,然后混合冷媒与第一换热器13内的液态冷媒经过换热处理后转变为气态冷媒。进而提供了一种防止冷媒在气液分离器12、第一换热器13中沉积而导致压缩机可靠性降低的使用引射器的空调控制系统,气态冷媒不会对压缩机11造成液击,同时,气液分离器12、第一换热器13中液态冷媒不会进入到压缩机11中,并有效防止压缩机11产生奔油现象,不会使得压缩机11中缺油、无油,保证了压缩机11的可靠性。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使用引射器的空调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使用引射器的空调控制系统,四通阀20,还用于:
在空调制冷时,压缩机11的排气口通过四通阀20与第一换热器13的气管联通,气液分离器12的入口通过四通阀20与第二换热器16的气管联通。
本实施例提供的使用引射器的空调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二喷射电磁阀22;
第二喷射电磁阀22的一端连接在引射器14与第一喷射电磁阀15之间,第二喷射电磁阀22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换热器16的液管与电子膨胀阀17之间;
第二喷射电磁阀22,用于在空调制冷时,关闭第一喷射电磁阀15、打开第二喷射电磁阀22且调整电子膨胀阀17至预设开度之后,压缩机11排出的高压气体流向引射器14之后,带动气液分离器12底部的液态冷媒流向引射器14与高压气体混合之后形成混合冷媒,以使混合冷媒流向第二换热器16内混合冷媒与第二换热器16内的液态冷媒经过换热处理后转变为气态冷媒之后,进行关闭。
在本实施中,具体的,还可以设置一个第二喷射电磁阀22,将第二喷射电磁阀22的一端连接在引射器14与第一喷射电磁阀15之间,并将第二喷射电磁阀22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换热器16的液管与电子膨胀阀17之间。
在空调处于制热模式的时候,控制器关闭第二喷射电磁阀22,压缩机11启动,压缩机11会排出高压气体,此时需要控制器打开第一喷射电磁阀15,同时将电子膨胀阀17关闭、或将电子膨胀阀17调整至0pls、或将电子膨胀阀17调整至很小的开度,从而将电子膨胀阀17调整到预设开度,然后,就进行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原理和过程。
在空调处于制冷模式的时候,第一换热器13作为冷凝器,第二换热器16作为蒸发器;四通阀20的第一口与第二连接,从而压缩机11的排气口通过四通阀20与第一换热器13的气管联通,四通阀20的第三口与第四口连接,从而气液分离器12的入口通过四通阀20与第二换热器16的气管联通。此时,在空调制冷的时候,控制器关闭第一喷射电磁阀15,压缩机11启动,压缩机11会排出高压气体,此时需要控制器打开第二喷射电磁阀22,同时将电子膨胀阀17关闭、或将电子膨胀阀17调整至0pls、或将电子膨胀阀17调整至很小的开度,从而将电子膨胀阀17调整到预设开度;此时高压气体可以通过压缩机11的排气口、引射器14的第一入口而流入到引射器14中,沿着高压气体的气流方向,在气流方向的后方会形成“负压”,在压差的作用下,气液分离器12底部的液态冷媒会流向引射器14中,液态冷媒与引射器14中的膨胀后的高压气体进行混合,进而形成混合冷媒;同时由于打开了第二喷射电磁阀22而调整电子膨胀阀17至预设开度,此时,混合冷媒通过引射器14的出口、第二喷射电磁阀22、第二换热器16的液管而进入到第二换热器16中。第二换热器16具有换热处理功能,从而混合冷媒、以及第二换热器16中的液态冷媒,可以在第二换热器16中经过换热处理之后转变为气态冷媒。在混合冷媒流向第二换热器16内混合冷媒与第二换热器16内的液态冷媒经过换热处理后转变为气态冷媒的过程中,控制器可以获取到压缩机11的吸气口上的吸气温度传感器18检测到的第一温度值Ts,以及低压传感器19检测到的压力值Pe,可以将压力值Pe转换为一个第二温度值Te,控制器在确定吸气温度传感器18检测到的第一温度值Ts与低压传感器19确定出的第二温度值Te之间的第一差值SH_suc大于等于预设温度值a摄氏度的时候,其中,第一差值SH_suc表征了吸气过热度,此时控制器可以确定混合冷媒与第二换热器16内的液态冷媒已经转变为气态冷媒,从而控制器可以将第二喷射电磁阀22关闭,同时控制电子膨胀阀17进入正常控制状态。或者,在混合冷媒流向第二换热器16内混合冷媒与第二换热器16内的液态冷媒经过换热处理后转变为气态冷媒的过程中,控制器可以获取到吸气温度传感器18检测到的第一温度值Ts,以及第二换热器16中部的中部温度值,控制器在确定吸气温度传感器18检测到的第一温度值Ts与第二换热器16中部的中部温度值之间的第三差值大于等于预设温度值a摄氏度的时候,其中,第三差值表征了吸气过热度,此时控制器可以确定混合冷媒与第二换热器16内的液态冷媒已经转变为气态冷媒,从而控制器可以将第二喷射电磁阀22关闭,同时控制电子膨胀阀17进入正常控制状态。在以上两种情况中,a的取值根据空调的具体情况以及环境情况而设定和调整,可以在0~20的取值范围之内。或者,在混合冷媒流向第二换热器16内混合冷媒与第二换热器16内的液态冷媒经过换热处理后转变为气态冷媒的过程中,控制器可以获取到低压传感器19检测到的压力值Pe,控制器在确定低压传感器19检测到的压力值Pe小于等于预设压力值b巴(bar)的时候,此时控制器可以确定混合冷媒与第二换热器16内的液态冷媒已经转变为气态冷媒,从而控制器可以将第二喷射电磁阀22关闭,同时控制电子膨胀阀17进入正常控制状态。在以上情况中,b的取值根据压缩机11的特性以及环境温度而设定和调整,可以在1~4的取值范围之内。
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油分离器的一端分别与四通阀20的第一口、压缩机11的排气口连接;将油分离器的另一端分别与引射器14的第一入口、压缩机11的吸气口和气液分离器12的出口之间的连接管路连接。从而将油分离器设置在使用引射器的空调控制系统中。
本实施例通过将引射器14的出口与第一换热器13的液管连接,将引射器14的第一入口与压缩机11的排气口连接,同时将引射器14的第二入口与气液分离器12的底部口连接;并将第一喷射电磁阀15连接在引射器14的出口与第一换热器13的液管之间,将电子膨胀阀17连接在第二换热器16的液管与第一换热器13的液管之间;同时提供了与系统中的吸气温度传感器18、低压传感器19、第一喷射电磁阀15、电子膨胀阀17连接的控制器;并且提供了一个第二喷射电磁阀22与第一喷射电磁阀15进行并联;在空调进行制热的时候,在压缩机11排出的高压气体的时候,控制器可以控制第二喷射电磁阀22关闭、第一喷射电磁阀15打开并调整电子膨胀阀17至预设开度,使得高压气体流向引射器14之后,高压气体形成的负压可以带动气液分离器12底部的液态冷媒流向引射器14,进而气液分离器12中的液态冷媒与高压气体混合之后形成混合冷媒,混合冷媒通过引射器14流入到第一换热器13中,然后混合冷媒与第一换热器13内的液态冷媒经过换热处理后转变为气态冷媒,在控制器确定混合冷媒与第一换热器13中的液态冷媒都已转换为气体冷媒之后,控制器控制第一喷射电磁阀15关闭并控制电子膨胀阀17进入正常控制状态,使得使用引射器的空调控制系统进入到正常运转状态中;同时,在空调进行制冷的时候,在压缩机11排出的高压气体的时候,控制器可以控制第一喷射电磁阀15关闭、第二喷射电磁阀22打开并调整电子膨胀阀17至预设开度,使得高压气体流向引射器14之后,高压气体形成的负压可以带动气液分离器12底部的液态冷媒流向引射器14,进而气液分离器12中的液态冷媒与高压气体混合之后形成混合冷媒,混合冷媒通过引射器14流入到第二换热器16中,然后混合冷媒与第二换热器16内的液态冷媒经过换热处理后转变为气态冷媒,在控制器确定混合冷媒与第二换热器16中的液态冷媒都已转换为气体冷媒之后,控制器控制第二喷射电磁阀22关闭并控制电子膨胀阀17进入正常控制状态,使得使用引射器的空调控制系统进入到正常运转状态中。进而提供了一种防止冷媒在气液分离器12、第一换热器13中沉积而导致压缩机可靠性降低的使用引射器的空调控制系统,气态冷媒不会对压缩机11造成液击,同时,气液分离器12、第一换热器13中液态冷媒、第二换热器16中的液态冷媒不会进入到压缩机11中,并有效防止压缩机11产生奔油现象,不会使得压缩机11中缺油、无油,保证了压缩机11的可靠性。
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了一种空调,其中,空调上设置有如上实施例中提供的使用引射器的空调控制系统。
在本实施中,具体的,可以在空调上设施有实施例一~实施例四中提供的使用引射器的空调控制系统。
使用引射器的空调控制系统的结构与原理与实施例一~实施例四中提供的使用引射器的空调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原理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通过将引射器的出口与第一换热器的液管连接,将引射器的第一入口与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同时将引射器的第二入口与气液分离器的底部口连接;并将第一喷射电磁阀连接在引射器的出口与第一换热器的液管之间,将电子膨胀阀连接在第二换热器的液管与第一换热器的液管之间;同时提供了与系统中的吸气温度传感器、低压传感器、第一喷射电磁阀、电子膨胀阀连接的控制器;并且提供了一个第二喷射电磁阀与第一喷射电磁阀进行并联;在空调进行制热的时候,在压缩机排出的高压气体的时候,控制器可以控制第二喷射电磁阀关闭、第一喷射电磁阀打开并调整电子膨胀阀至预设开度,使得高压气体流向引射器之后,高压气体形成的负压可以带动气液分离器底部的液态冷媒流向引射器,进而气液分离器中的液态冷媒与高压气体混合之后形成混合冷媒,混合冷媒通过引射器流入到第一换热器中,然后混合冷媒与第一换热器内的液态冷媒经过换热处理后转变为气态冷媒,在控制器确定混合冷媒与第一换热器中的液态冷媒都已转换为气体冷媒之后,控制器控制第一喷射电磁阀关闭并控制电子膨胀阀进入正常控制状态,使得使用引射器的空调控制系统进入到正常运转状态中;同时,在空调进行制冷的时候,在压缩机排出的高压气体的时候,控制器可以控制第一喷射电磁阀关闭、第二喷射电磁阀打开并调整电子膨胀阀至预设开度,使得高压气体流向引射器之后,高压气体形成的负压可以带动气液分离器底部的液态冷媒流向引射器,进而气液分离器中的液态冷媒与高压气体混合之后形成混合冷媒,混合冷媒通过引射器流入到第二换热器中,然后混合冷媒与第二换热器内的液态冷媒经过换热处理后转变为气态冷媒,在控制器确定混合冷媒与第二换热器中的液态冷媒都已转换为气体冷媒之后,控制器控制第二喷射电磁阀关闭并控制电子膨胀阀进入正常控制状态,使得使用引射器的空调控制系统进入到正常运转状态中。进而提供了一种防止冷媒在气液分离器、第一换热器中沉积而导致压缩机可靠性降低的使用引射器的空调控制系统,气态冷媒不会对压缩机造成液击,同时,气液分离器、第一换热器中液态冷媒、第二换热器中的液态冷媒不会进入到压缩机中,并有效防止压缩机产生奔油现象,不会使得压缩机中缺油、无油,保证了压缩机的可靠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使用引射器的空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气液分离器、第一换热器、引射器和启闭装置;
所述启闭装置连接在所述引射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液管之间,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气管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入口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
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与所述引射器的第一入口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底部口与所述引射器的第二入口连接;
所述启闭装置,用于在空调系统启动后打开所述启闭装置之后,所述混合冷媒通过所述启闭装置流向所述第一换热器内,所述混合冷媒与所述第一换热器内的液态冷媒经过换热处理后转变为气态冷媒后,进行关闭;
所述引射器,用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高压气体流向所述引射器之后,带动所述气液分离器底部的液态冷媒流向所述引射器与所述高压气体混合之后形成混合冷媒,以使所述混合冷媒流向所述第一换热器内之后,所述混合冷媒与所述第一换热器内的液态冷媒经过换热处理后转变为气态冷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启闭装置为第一喷射电磁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换热器和电子膨胀阀;
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气管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所述电子膨胀阀连接在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液管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液管之间;
所述电子膨胀阀,用于调整所述电子膨胀阀至预设开度且打开所述第一喷射电磁阀之后,所述混合冷媒流向所述第一换热器内,所述混合冷媒与所述第一换热器内的液态冷媒经过换热处理后转变为气态冷媒后,进行正常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
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上设置有吸气温度传感器,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和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口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低压传感器;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吸气温度传感器、所述低压传感器、所述第一喷射电磁阀、所述电子膨胀阀连接;
所述控制器,用于空调系统启动后,在所述压缩机排出高压气体时,打开所述第一喷射电磁阀并调整所述电子膨胀阀至预设开度,在所述混合冷媒流向所述第一换热器内所述混合冷媒与所述第一换热器内的液态冷媒经过换热处理后转变为气态冷媒的过程中,若确定所述吸气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第一温度值与所述低压传感器确定出的第二温度值之间的第一差值大于等于预设温度值,或确定所述吸气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第一温度值与所述第一换热器中部的中部温度值之间的第二差值大于等于预设温度值,或确定所述低压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小于等于预设压力值的时候,关闭所述第一喷射电磁阀并控制所述电子膨胀阀进入正常控制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四通阀;
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与所述四通阀的第一口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气管与所述四通阀的第二口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入口与所述四通阀的第三口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气管与所述四通阀的第四口连接;
所述四通阀,用于在空调制热时,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通过所述四通阀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气管联通,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气管通过所述四通阀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入口联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四通阀,还用于:
在空调制冷时,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通过所述四通阀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气管联通,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入口通过所述四通阀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气管联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喷射电磁阀;
所述第二喷射电磁阀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引射器与所述第一喷射电磁阀之间,所述第二喷射电磁阀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液管与所述电子膨胀阀之间;
所述第二喷射电磁阀,用于在空调制冷时,关闭所述第一喷射电磁阀、打开所述第二喷射电磁阀且调整所述电子膨胀阀至预设开度之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高压气体流向所述引射器之后,带动所述气液分离器底部的液态冷媒流向所述引射器与所述高压气体混合之后形成混合冷媒,以使所述混合冷媒流向所述第二换热器内所述混合冷媒与所述第二换热器内的液态冷媒经过换热处理后转变为气态冷媒之后,进行关闭。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油分离器;
所述油分离器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四通阀的第一口、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所述油分离器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引射器的第一入口、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和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口之间的连接管路连接。
9.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上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使用引射器的空调控制系统。
CN201610573905.7A 2016-07-20 2016-07-20 使用引射器的空调控制系统和空调 Active CN1062252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73905.7A CN106225291B (zh) 2016-07-20 2016-07-20 使用引射器的空调控制系统和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73905.7A CN106225291B (zh) 2016-07-20 2016-07-20 使用引射器的空调控制系统和空调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25291A true CN106225291A (zh) 2016-12-14
CN106225291B CN106225291B (zh) 2018-11-20

Family

ID=575312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73905.7A Active CN106225291B (zh) 2016-07-20 2016-07-20 使用引射器的空调控制系统和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225291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77930A (zh) * 2017-08-21 2017-12-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空调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CN112013558A (zh) * 2020-09-07 2020-12-01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空调器系统、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06193B (zh) * 2019-03-25 2020-05-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及其使用的压缩机油温调节装置
CN110006194A (zh) * 2019-04-09 2019-07-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降油温和防积液功能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76983A (ja) * 2003-09-01 2005-03-2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装置
KR20060053142A (ko) * 2004-11-11 2006-05-19 히타치 홈 앤드 라이프 솔루션즈 가부시키가이샤 냉동 장치 및 공기 조화기
JP2010255965A (ja) * 2009-04-28 2010-11-11 Hitachi Appliances Inc 空気調和機
CN104501483A (zh) * 2014-12-30 2015-04-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冷媒迁移系统、制冷系统及空调
CN105333545A (zh) * 2015-11-20 2016-02-17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带喷射器的空调用热管蒸气压缩复合式制冷系统
CN105444450A (zh) * 2014-07-04 2016-03-30 约克广州空调冷冻设备有限公司 制冷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76983A (ja) * 2003-09-01 2005-03-2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装置
KR20060053142A (ko) * 2004-11-11 2006-05-19 히타치 홈 앤드 라이프 솔루션즈 가부시키가이샤 냉동 장치 및 공기 조화기
JP2010255965A (ja) * 2009-04-28 2010-11-11 Hitachi Appliances Inc 空気調和機
CN105444450A (zh) * 2014-07-04 2016-03-30 约克广州空调冷冻设备有限公司 制冷装置
CN104501483A (zh) * 2014-12-30 2015-04-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冷媒迁移系统、制冷系统及空调
CN105333545A (zh) * 2015-11-20 2016-02-17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带喷射器的空调用热管蒸气压缩复合式制冷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77930A (zh) * 2017-08-21 2017-12-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空调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CN107477930B (zh) * 2017-08-21 2023-09-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空调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CN112013558A (zh) * 2020-09-07 2020-12-01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空调器系统、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25291B (zh) 2018-1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66852B (zh) 空调器及空调器的电机冷却方法
CN106225291A (zh) 使用引射器的空调控制系统和空调
WO2021000634A1 (zh) 空调器及其回油控制方法
CN106801954B (zh) 一种补气增焓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空调器
CN106196771A (zh) 一种气液分离器、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2914027B (zh) 多联式空调机组制冷时防止室外机冷媒偏流的控制方法
EP3051219B1 (en) Out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and air conditioner
CN203550042U (zh) 多联机系统、多联机系统室外机及其室外机单元
CN107421072A (zh) 空调器及其防高温控制方法
CN104501483B (zh) 冷媒迁移系统、制冷系统及空调
CN106288520A (zh) 一种压缩机回油控制装置、控制方法以及空调
CN110260553A (zh) 空调器和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10388732A (zh)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06765617A (zh) 喷气增焓热泵空调系统、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空调器
CN104879852A (zh) 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空调及其室外机
US10480837B2 (en) Refrigeration apparatus
CN104266417B (zh) 多联机在高温环境下的制冷运行方法
CN103988027B (zh) 空气调节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6931547B (zh) 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6440555A (zh) 多联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2153038U (zh) 使用卸荷阀的热泵空调
CN106196343A (zh) 一拖多空调系统及其制热运行控制方法
CN105546736A (zh) 解决制热时多联机的室内换热器积液的方法
CN105627613A (zh) 空调器的室外机及空调器
KR100589655B1 (ko) 공기조화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66100 Hisense Road 1, South Village Town, Pingdu City, Qingdao, Shandong

Applicant after: Hisense (Shandong) Air-condition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266100 Zhuzhou Road, Laoshan District, Qingdao, Shandong Province, No. 151

Applicant before: Hisense (Shandong) Air-conditioning Co.,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