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25057A - 一种立式空调及其送风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立式空调及其送风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225057A CN106225057A CN201610610208.4A CN201610610208A CN106225057A CN 106225057 A CN106225057 A CN 106225057A CN 201610610208 A CN201610610208 A CN 201610610208A CN 106225057 A CN106225057 A CN 10622505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air conditioner
- wind deflector
- main body
- conditioner mai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2—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sliding memb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立式空调及其送风控制方法,立式空调包括空调本体、可滑动地安装在空调本体上的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空调本体上形成有出风口,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滑动至出风口两侧时,第一导风板与空调本体之间形成第一引风通道,第二导风板与空调本体之间形成第二引风通道,通过调节第一导风板与空调本体的位置控制第一引风通道的引风量,通过调节第二导风板与空调本体的位置控制第二引风通道的引风量。本发明的立式空调送出混合风的温度符合人体体感舒适所需的温度,提高了用户舒适性体验效果。同时,增大了空调的整体进风量,加快了室内空气的流动,提高了室内空气的整体均匀性。可以可以满足不同运行状态下不同引风量需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立式空调及其送风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立式空调因出风量大、制冷制热能力强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在办公场所、公共场所及家庭客厅中。
现有市场上的立式空调风道结构一般都由进风口、风机、热交换器和出风口组成。室内空气从进风口进入空调内部,经过风机加速后,空气经过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的空气再由出风口吹向室内,实现空调送风的目的。由于现有立式空调仅能将经热交换器热交换后的空气送出来,送出的风不够柔和。尤其是在制冷模式下,空调所送出的风温度较低,这种温度较低的凉风直接吹到用户身上,会使得用户、尤其是畏寒的老人用户感觉极不舒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立式空调,通过将空调内部的热交换风及空调外部的非热交换风混合形成混合风同时送出,不仅可以增大空调的进风量、加速室内空气流动,而且能够提高空调出风的柔和性,改善用户舒适性体验效果。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立式空调,包括空调本体,所述空调本体上形成有出风口,所述立式空调包括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空调本体上,所述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滑动至所述出风口两侧时,所述第一导风板与所述空调本体之间形成第一引风通道,所述第一导风板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端与所述空调本体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一引风通道连通的第一引风出口,所述第一导风板远离所述出风口的一端与所述空调本体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一引风通道连通的第一引风入口;所述第二导风板与所述空调本体之间形成第二引风通道,所述第二导风板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端与所述空调本体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二引风通道连通的第二引风出口,所述第二导风板远离所述出风口的一端与所述空调本体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二引风通道连通的第二引风入口;通过调节所述第一导风板与所述空调本体的位置控制所述第一引风通道的引风量,通过调节所述第二导风板与所述空调本体的位置控制所述第二引风通道的引风量。
如上所述的立式空调,所述空调本体上形成有滑槽/轨,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在所述滑槽/轨内,围绕所述空调本体滑动。
如上所述的立式空调,所述第一导风板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端距离所述出风口越远,所述第一引风通道的引风量越小;所述第二导风板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端距离所述出风口越远,所述第二引风通道的引风量越小。
如上所述的立式空调,所述立式空调包括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的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和驱动所述第二导风板的第二导风板驱动机构。
如上所述的立式空调,所述所述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包括:
第一齿条,形成在所述第一导风板靠近所述空调本体的一侧;
第一电机,形成在所述空调本体上;
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电机转动连接,并与所述第一齿条啮合;
所述第二导风板驱动机构包括:
第二齿条,形成在所述第二导风板靠近所述空调本体的一侧;
第二电机,形成在所述空调本体上;
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电机转动连接,并与所述第二齿条啮合。
如上所述的立式空调,所述立式空调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输出控制信号至所述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和第二导风板驱动机构,控制所述第一引风通道和第二引风通道的引风量。
如上所述的立式空调,所述控制模块判断所述空调本体的风速,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空调本体的风速控制所述第一引风通道和第二引风通道的引风量。
如上所述的立式空调,所述立式空调包括信号接收模块,所述信号接收模块接收控制信号,并输出至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引风通道和第二引风通道的引风量。
基于上述立式空调的设计,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立式空调的送风控制方法,所述方法为:
控制所述空调本体启动,控制所述第一导风板与所述空调本体的位置控制所述第一引风通道的引风量,控制所述第二导风板与所述空调本体的位置控制所述第二引风通道的引风量。
如上所述的立式空调的送风控制方法,所述空调本体包括控制模块、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和第二导风板驱动机构,所述空调本体启动, 所述控制模块判断所述空调本体的风速,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空调本体的风速控制所述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和第二导风板驱动机构,控制所述第一引风通道和第二引风通道的引风量。
如上所述的立式空调的送风控制方法,所述空调本体包括信号接收模块、控制模块、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和第二导风板驱动机构,所述空调本体启动后,所述信号接收模块接收控制信号并输出至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和第二导风板驱动机构,控制所述第一引风通道和第二引风通道的引风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发明的立式空调,在将空调内部的热交换风通过出风口送出的同时,在出风口处利用热交换风流动产生的负压通过引流风道吸入空调外部的非热交换风,将两部分风形成混合风同时送出,这样的混合风的温度符合人体体感舒适所需的温度,吹到用户身上会感觉更加舒适,提高了用户舒适性体验效果。同时,利用出风口处所产生的负压作用吸入部分外部未热交换的风参与到空调最后的送风中,增大了空调的整体进风量,加快了室内空气的流动,进一步提高了室内空气的整体均匀性。本发明可以通过调节导风板与空调本体的位置控制引风通道的引风量,因而,可以满足不同运行状态下不同引风量需求。
结合附图阅读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发明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立式空调一个实施例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处于第一引风状态的主视图;
图2是图1A-A向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立式空调一个实施例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处于第二引风状态的主视图;
图4是图3A-A向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立式空调一个实施例的送风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立式空调去掉第一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立式空调第一导风板内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立式空调另一个实施例的原理框图;
图9是本发明立式空调另一个实施例的送风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本发明立式空调又一个实施例的原理框图;
图11是本发明立式空调又一个实施例的送风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首先,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涉及到的技术术语作一简要说明:
下述在提到每个结构件的前或后、左或右时,是以结构件正常使用状态下相对于使用者的位置来定义的。而且,需要说明的是,用前或后、左或右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结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发明的限制。下述的热交换风是指来自空调内部、经热交换器热交换后的风;非热交换风是指来自空调所处环境空间的风,是相对于热交换风而言、不是直接来自于热交换器的风;混合风是指热交换风与非热交换风混合形成的风。
实施例1
请参见图1至图4示出的本发明立式空调的一个实施例,具体来说是一立式空调室内机。图1、图2示出了第一导风板、第二导风板处于第一引风状态的示意图,图3、4示出了第一导风板、第二导风板处于第二引风状态的示意图。当然,本发明仅以上述两种状态为例进行说明,但并不限定在上述两种引风状态,本发明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若干引风状态。
该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包括整体呈圆柱体的基座7和空调本体100。但并不局限于圆柱体结构,还可以是其它结构,例如,空调本体100和基座7均为长方体结构、椭圆体结构等等。在该立式空调中,基座7作为空调本体100的整体底座,放置在地面上,将空调本体100抬高一定高度。空调本体100作为实现空调制冷、制热、除湿等基本空气调节功能的结构,在空调本体100内形成有送风风道、换热器、风机等(图中未标记),空调本体100的后部设置有与送风风道连通的进风口,空调本体100的前部设置有与送风风道连通的出风口101。空调本体100启动时,在风机的作用下,空调本体100外部的空气通过进风口进入送风风道,经过换热器进行热交换后形成热交换风,从出风口101送出。
空调本体100上设置有第一导风板200和第二导风板300。第一导风板200和第二导风板300可滑动地安装于空调本体100上。第一导风板200和第二导风板300分别滑动至出风口101的两侧时,第一导风板200位于出风口101的左侧,第二导风板300位于出风口101的右侧。第一导风板200和第二导风板300对出风口101的送风均没有遮挡,第一导风板200与第二导风板300之间形成送风部400。其中,第一导风板200与空调本体100之间形成第一引风通道201,第二导风板300与空调本体100之间形成第二引风通道301,通过调节第一导风板200与空调本体100的位置控制第一引风通道301的引风量,通过调节第二导风板300与空调本体100的位置控制第二引风通道301的引风量。
空调本体100内部的空气形成热交换风在出风口101处出风产生的负压使空调本体100外部的空气经过第一引风通道201、第二引风通道301形成非热交换风到达送风部400,送风部400送出空调本体100内部和外部的空气形成的混合风。空调本体100外部的空气可通过引风通道到达出风口101前侧的送风部400,形成非热交换风,非热交换风与出风口101送出的热交换风在送风部400混合后形成混合风从立式空调送出至室内。这样的混合风的温度符合人体体感舒适所需的温度,吹到用户身上会感觉更加舒适,提高了用户舒适性体验效果。同时,增大了空调的整体进风量,加快了室内空气的流动,进一步提高了室内空气的整体均匀性。
具体的,第一导风板200靠近出风口101的一端与空调本体100之间形成与第一引风通道201连通的第一引风出口202,第一导风板200远离出风口101的一端与空调本体100之间形成与第一引风通道201连通的第一引风入口203。因而,空调本体100外部的空气可通过第一引风入口203、第一引风通道201和第一引风出口202形成非热交换风达到送风部400,非热交换风在送风部400处与出风口101送出的热交换风混合。
第二导风板300与空调本体100之间形成第二引风通道301。第二导风板300靠近出风口101的一端与空调本体100之间形成与第二引风通道301连通的第二引风出口302,第二导风板300远离出风口101的一端与空调本体100之间形成与第二引风通道301连通的第二引风入口303。
因而,空调本体100外部的空气可通过第二引风入口303、第二引风通道301和第二引风出口302形成非热交换风达到送风部400,非热交换风在送风部400处与出风口101送出的热交换风混合。热交换风和非热交换风在送风部400处混合得到适宜温度的气流后从送风部400送出。
其中,第一导风板200和第二导风板300所处的位置能够保证出风口101出风产生的负压使空调本体100外部的空气经过引风通道到达送风部400,以保证送风部400能够送出空调本体100内部和外部的空气。具体的,第一导风板200所处的位置能够保证出风口101出风产生的负压使空调本体100外部的空气经过第一引风入口203、第一引风通道201、第一引风出口202后到达送风部400;第二导风板300所处的位置能够保证出风口101出风产生的负压使空调本体100外部的空气经过第二引风入口303、第二引风通道301、第二引风出口302后到达送风部400。
优选的,第一导风板200和第二导风板300始终对称设置在出风口101的两侧。可以保证热交换风与非热交换风混合的更加均匀,提高舒适度,而且可以避免气流紊乱,产生噪音等。
参见图6,空调本体100上形成有滑槽/轨11,第一导风板200和第二导风板300在滑槽/轨11内,围绕空调本体100滑动。第一导风板200靠近出风口101的一端距离出风口101越远,出风口101产生的负压对第一引风通道201的影响越小,第一引风通道201的引风量越小;第二导风板300靠近出风口101的一端距离出风口101越远,出风口101产生的负压对第二引风通道301的影响越小,第二引风通道301的引风量越小。本实施例中,图1、2中空调引风通道的引风量大于图3、4中空调引风通道的引风量。
具体来说,在空调主体1上、对应着第一导风板200和第二导风板300的上边缘和下边缘处形成有滑槽/轨11,第一导风板200和第二导风板300的上边缘和下边缘插入在滑槽/轨11内,可在滑槽/轨11内、围绕着空调主体1滑动。
本实施例中,出风口101为长条状,导风板的长度与出风口101的长度相适配,或者,导风板的长度大于出风口101的长度。
基于上述立式空调的设计,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立式空调的送风控制方法:
S1、空调本体100启动。空调本体100的风机转动,将空调本体100外部的空气经过进风口进入空调本体100内部,在空调本体100内部与热交换器热交换后形成热交换风并从出风口101出风至送风部400。
S2、控制第一导风板200和第二导风板300滑动至出风口101的两侧。出风口101出风产生的负压使空调本体100外部的空气经过第一引风通道201、第二引风通道202形成非热交换风到达送风部400。送风部400送出空调本体100内部和外部的空气。空调本体100内部的热交换风和空调本体100外部的非热交换风在送风部400处混合形成混合风送出。
S3、调节第一导风板200与空调本体100的位置控制第一引风通道201的引风量,调节第二导风板300与空调本体100的位置控制第二引风通道301的引风量。
第一导风板200靠近出风口101的一端距离出风口101越远,出风口101产生的负压对第一引风通道201的影响越小,第一引风通道201的引风量越小,通过控制第一导风板200靠近出风口101的一端与出风口101的距离调节第一引风通道201的引风量。第二导风板300靠近出风口101的一端距离出风口101越远,出风口101产生的负压对第二引风通道301的影响越小,第二引风通道301的引风量越小,通过控制第二导风板300靠近出风口101的一端与出风口101的距离调节第二引风通道301的引风量。
为了实现对第一导风板200和第二导风板300的自动控制,以便使其自动调节引风风道引风量的大小,如图6、7所示,本实施例立式空调优选包括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200的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和驱动第二导风板300的第二导风板驱动机构。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驱动第一导风板200、第二导风板驱动机构驱动第二导风板300背向滑动。例如,第一导风板200向左或左后方滑动,而第二导风板300向右或右后方滑动,以减小第一引风通道201、第二引风通道301的引风量。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驱动第一导风板200、第二导风板驱动机构驱动第二导风板300,使得第一导风板200和第二导风板300相向滑动。例如,第一导风板200向右或右前方滑动,而第二导风板300向作或左前方滑动,以增大第一引风通道201、第二引风通道301的引风量。
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和第二导风板驱动机构采用齿轮与齿条的配合来实现。而且,对于长度较大的导风板,为保证滑动的稳定性,优选采用在导风板的中上端和中下端各设置一套驱动机构,同步对导风板进行驱动。
具体的,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包括:
第一齿条51,形成在第一导风板200靠近空调本体100的一侧;
第一电机55,形成在空调本体100上;
第一齿轮53,与第一电机55转动连接,并与第一齿条51啮合;
第二导风板驱动机构包括:
第二齿条(图中未示出),形成在第二导风板300靠近空调本体100的一侧;
第二电机(图中未示出),形成在空调本体100上;
第二齿轮(图中未示出),与第二电机转动连接,并与第二齿条啮合。
驱动机构在驱动导风板滑动时,导风板滑动的位置可以通过程序对电机进行控制来实现。
本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包括控制模块,如图8所示,控制模块输出控制信号至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和第二导风板驱动机构,调节第一导风板200与空调本体100的位置以控制第一引风通道201的引风量,调节第二导风板300与空调本体100的位置以控制第二引风通道301的引风量。
控制模块优选根据空调本体100的出风口101的出风风速控制第一引风通道201和第二引风通道301的引风量。控制模块判断空调本体100的风速,为了达到空调送出适宜温度的混合风的目的,出风口101出风风速越高,第一引风通道201、第二引风通道301的引风量越高,也即,第一导风板200、第二导风板300与出风口101的距离越近。出风口101出风风速越低,第一引风通道201、第二引风通道301的引风量越低,也即,第一导风板200、第二导风板300与出风口101的距离越远。
一般在控制模块内存储有风速与驱动电机驱动步数的对应关系,通过风速确定驱动电机的驱动步数,从而确定导风板的位置。
基于上述立式空调的设计,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立式空调的送风控制方法:
S1、空调本体100启动。空调本体100的风机转动,将空调本体100外部的空气经过进风口进入空调本体100内部,在空调本体100内部与热交换器热交换后形成热交换风并从出风口101出风至送风部400。
S2、控制第一导风板200和第二导风板300滑动至出风口101的两侧。出风口101出风产生的负压使空调本体100外部的空气经过第一引风通道201、第二引风通道202形成非热交换风到达送风部400。送风部400送出空调本体100内部和外部的空气。空调本体100内部的热交换风和空调本体100外部的非热交换风在送风部400处混合形成混合风送出。
S3、控制模块判断空调本体100的风速,控制模块根据空调本体100的风速与驱动电机驱动步数的关系控制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和第二导风板驱动机构,调节第一导风板200与空调本体100的位置控制第一引风通道201的引风量,调节第二导风板300与空调本体100的位置控制第二引风通道301的引风量。
实施例2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立式空调包括空调本体100、信号接收模块、控制模块、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第二导风板驱动机构、第一导风板200和第二导风板300。
本实施例立式空调通过信号接收模块接收遥控器、控制面板或者终端的控制信号,控制信号为控制第一引风通道201、第二引风通道301引风量大小的控制信号。信号接收模块接收控制信号并传输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根据控制信号控制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第二导风板驱动机构,以控制第一导风板200、第二导风板300与空调本体100的位置关系,以控制第一引风通道201、第二引风通道301引风量大小。
本实施例可以根据用户自身需求,由用户自己控制引入非热交换风的风量,更加人性化。
基于上述立式空调的设计,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立式空调的送风控制方法:
S1、空调本体100启动。空调本体100的风机转动,将空调本体100外部的空气经过进风口进入空调本体100内部,在空调本体100内部与热交换器热交换后形成热交换风并从出风口101出风至送风部400。
S2、控制第一导风板200和第二导风板300滑动至出风口101的两侧。出风口101出风产生的负压使空调本体100外部的空气经过第一引风通道201、第二引风通道202形成非热交换风到达送风部400。送风部400送出空调本体100内部和外部的空气。空调本体100内部的热交换风和空调本体100外部的非热交换风在送风部400处混合形成混合风送出。
S3、信号接收模块接收控制信号并传输至控制模块;
S4、控制模块根据控制信号控制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和第二导风板驱动机构,调节第一导风板200与空调本体100的位置控制第一引风通道201的引风量,调节第二导风板300与空调本体100的位置控制第二引风通道301的引风量。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1)
1.一种立式空调,包括空调本体,所述空调本体上形成有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式空调包括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空调本体上,所述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滑动至所述出风口两侧时,所述第一导风板与所述空调本体之间形成第一引风通道,所述第一导风板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端与所述空调本体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一引风通道连通的第一引风出口,所述第一导风板远离所述出风口的一端与所述空调本体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一引风通道连通的第一引风入口;所述第二导风板与所述空调本体之间形成第二引风通道,所述第二导风板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端与所述空调本体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二引风通道连通的第二引风出口,所述第二导风板远离所述出风口的一端与所述空调本体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二引风通道连通的第二引风入口;通过调节所述第一导风板与所述空调本体的位置控制所述第一引风通道的引风量,通过调节所述第二导风板与所述空调本体的位置控制所述第二引风通道的引风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本体上形成有滑槽/轨,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在所述滑槽/轨内,围绕所述空调本体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板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端距离所述出风口越远,所述第一引风通道的引风量越小;所述第二导风板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端距离所述出风口越远,所述第二引风通道的引风量越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立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式空调包括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的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和驱动所述第二导风板的第二导风板驱动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包括:
第一齿条,形成在所述第一导风板靠近所述空调本体的一侧;
第一电机,形成在所述空调本体上;
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电机转动连接,并与所述第一齿条啮合;
所述第二导风板驱动机构包括:
第二齿条,形成在所述第二导风板靠近所述空调本体的一侧;
第二电机,形成在所述空调本体上;
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电机转动连接,并与所述第二齿条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式空调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输出控制信号至所述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和第二导风板驱动机构,控制所述第一引风通道和第二引风通道的引风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判断所述空调本体的风速,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空调本体的风速控制所述第一引风通道和第二引风通道的引风量。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式空调包括信号接收模块,所述信号接收模块接收控制信号,并输出至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引风通道和第二引风通道的引风量。
9.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立式空调的送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为:
控制所述空调本体启动,控制所述第一导风板与所述空调本体的位置控制所述第一引风通道的引风量,控制所述第二导风板与所述空调本体的位置控制所述第二引风通道的引风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立式空调的送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本体包括控制模块、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和第二导风板驱动机构,所述空调本体启动, 所述控制模块判断所述空调本体的风速,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空调本体的风速控制所述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和第二导风板驱动机构,控制所述第一引风通道和第二引风通道的引风量。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立式空调的送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本体包括信号接收模块、控制模块、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和第二导风板驱动机构,所述空调本体启动后,所述信号接收模块接收控制信号并输出至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和第二导风板驱动机构,控制所述第一引风通道和第二引风通道的引风量。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610208.4A CN106225057B (zh) | 2016-07-29 | 2016-07-29 | 一种立式空调及其送风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610208.4A CN106225057B (zh) | 2016-07-29 | 2016-07-29 | 一种立式空调及其送风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225057A true CN106225057A (zh) | 2016-12-14 |
CN106225057B CN106225057B (zh) | 2019-03-01 |
Family
ID=575352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610208.4A Active CN106225057B (zh) | 2016-07-29 | 2016-07-29 | 一种立式空调及其送风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225057B (zh)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606703A (zh) * | 2017-09-25 | 2018-01-19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室内机 |
CN108534335A (zh) * | 2018-04-13 | 2018-09-14 |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 天花机 |
CN108534228A (zh) * | 2018-04-13 | 2018-09-14 |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 天花机 |
CN108561958A (zh) * | 2018-04-13 | 2018-09-21 |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 天花机 |
CN108561957A (zh) * | 2018-04-13 | 2018-09-21 |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 天花机 |
CN108692365A (zh) * | 2018-04-13 | 2018-10-23 |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 天花机 |
CN108692364A (zh) * | 2018-04-13 | 2018-10-23 |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 天花机 |
CN108758797A (zh) * | 2018-04-13 | 2018-11-06 |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 天花机 |
CN109469951A (zh) * | 2017-09-07 | 2019-03-15 |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 一种吊顶空调机及控制方法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120091669A (ko) * | 2011-02-09 | 2012-08-20 | 위니아만도 주식회사 | 천장형 에어컨 |
JP2014215013A (ja) * | 2013-04-30 | 2014-11-17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化粧パネル、及び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
CN204739685U (zh) * | 2015-06-25 | 2015-11-04 |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组件 |
CN204943673U (zh) * | 2015-07-30 | 2016-01-06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立式空调 |
JP2016020797A (ja) * | 2014-07-16 | 2016-02-04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 |
CN105627426A (zh) * | 2014-11-03 | 2016-06-01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 |
-
2016
- 2016-07-29 CN CN201610610208.4A patent/CN10622505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120091669A (ko) * | 2011-02-09 | 2012-08-20 | 위니아만도 주식회사 | 천장형 에어컨 |
JP2014215013A (ja) * | 2013-04-30 | 2014-11-17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化粧パネル、及び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
JP2016020797A (ja) * | 2014-07-16 | 2016-02-04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 |
CN105627426A (zh) * | 2014-11-03 | 2016-06-01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 |
CN204739685U (zh) * | 2015-06-25 | 2015-11-04 |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组件 |
CN204943673U (zh) * | 2015-07-30 | 2016-01-06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立式空调 |
Cited By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469951A (zh) * | 2017-09-07 | 2019-03-15 |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 一种吊顶空调机及控制方法 |
CN107606703A (zh) * | 2017-09-25 | 2018-01-19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室内机 |
WO2019057037A1 (zh) * | 2017-09-25 | 2019-03-28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室内机 |
CN108561957A (zh) * | 2018-04-13 | 2018-09-21 |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 天花机 |
CN108561958A (zh) * | 2018-04-13 | 2018-09-21 |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 天花机 |
CN108692365A (zh) * | 2018-04-13 | 2018-10-23 |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 天花机 |
CN108692364A (zh) * | 2018-04-13 | 2018-10-23 |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 天花机 |
CN108758797A (zh) * | 2018-04-13 | 2018-11-06 |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 天花机 |
CN108534228A (zh) * | 2018-04-13 | 2018-09-14 |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 天花机 |
CN108534335A (zh) * | 2018-04-13 | 2018-09-14 |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 天花机 |
CN108692365B (zh) * | 2018-04-13 | 2020-07-28 |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 天花机 |
CN108534335B (zh) * | 2018-04-13 | 2020-08-25 |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 天花机 |
CN108534228B (zh) * | 2018-04-13 | 2020-08-25 |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 天花机 |
CN108692364B (zh) * | 2018-04-13 | 2020-08-25 |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 天花机 |
CN108561958B (zh) * | 2018-04-13 | 2020-08-25 |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 天花机 |
CN108758797B (zh) * | 2018-04-13 | 2020-08-25 |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 天花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225057B (zh) | 2019-03-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225057A (zh) | 一种立式空调及其送风控制方法 | |
CN106196285A (zh) | 一种立式空调及其送风控制方法 | |
CN104896590B (zh) | 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 | |
CN104896704B (zh) | 一种壁挂式空调器 | |
CN104896591B (zh) | 壁挂式空调器 | |
CN106123264A (zh) | 一种立式空调及其送风控制方法 | |
CN204240479U (zh) | 一种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 | |
CN106440056A (zh) | 空调柜机 | |
CN205980017U (zh) |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05698264A (zh) | 具有引流结构的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108332293A (zh) | 空调柜机和空调器 | |
CN218119933U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106352471A (zh) | 一种立式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8592210A (zh) | 一种风道系统以及具有其的挂式空调器 | |
CN206269253U (zh) | 一种侧回上送的地板送风风机盘管机组 | |
CN106091315A (zh) | 一种立式空调及导风板滑动导向限位机构 | |
CN205505201U (zh) | 能够调节出风温度的空调 | |
CN106369790A (zh) | 一种立式空调及导风板滑动机构 | |
CN105423417B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106287945B (zh) | 一种立式空调及其送风方法 | |
CN105627428B (zh) | 一种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 | |
CN201110602Y (zh) | 一种采用新型风道系统的分体落地式空调器 | |
CN106247450A (zh) | 一种立式空调及导风板滑动导向支撑机构 | |
CN206207550U (zh) | 一种立式空调 | |
CN206037242U (zh) | 一种具有空气净化功能的立式空调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