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09118A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09118A
CN106209118A CN201610509449.XA CN201610509449A CN106209118A CN 106209118 A CN106209118 A CN 106209118A CN 201610509449 A CN201610509449 A CN 201610509449A CN 106209118 A CN106209118 A CN 1062091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input
decoding
zero
resu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0944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09118B (zh
Inventor
李立华
孔文海
章丹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Union Memory Information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50944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209118B/zh
Publication of CN1062091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091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091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091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37Decoding methods or techniques, not specific to the particular type of coding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3M13/03 - H03M13/35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输入多帧第一数据,对所述多帧第一数据分别计算伴随式,获得多个计算结果;统计并分析非零计算结果的数目获得分析结果;基于所述分析结果将后续输入的第二数据映射为第三数据,基于所述第三数据进行解码获得所述第二数据对应的解码结果。

Description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处理技术,具体涉及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纠错码解码主要包括两种方式:迭代式解码和非迭代式解码。其中,非迭代式解码过程包括:根据输入数据计算伴随式,完成错误检测与纠正的解码过程。迭代式解码过程包括:根据输入数据计算伴随式,进行错误检测与纠正;纠正后的码字再次重复流程,直至满足条件完成解码过程。上述两种解码方式均没有根据解码过程自适应的调整输入数据,从而无法达到更佳的解码性能、更快的纠错速度以及更强的纠错能力。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能够基于解码过程自适应调整输入数据,实现更佳的解码性能、更快的纠错速度以及更强的纠错能力。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输入多帧第一数据,对所述多帧第一数据分别计算伴随式,获得多个计算结果;
统计并分析非零计算结果的数目获得分析结果;
基于所述分析结果将后续输入的第二数据映射为第三数据,基于所述第三数据进行解码获得所述第二数据对应的解码结果。
上述方案中,所述统计并分析非零计算结果的数目获得分析结果,包括:
统计多个非零计算结果的数目,基于非零计算结果的数值大小获得所述多个非零计算结果的分布规律;所述分布规律包括连续的数值范围以及每个数值范围内的非零计算结果的数量;
基于所述分布规律生成分析结果。
上述方案中,所述基于所述分析结果将后续输入的第二数据映射为第三数据,包括:
基于所述分析结果建立映射规则以及满足所述映射规则的输入数据与目标数据的映射关系;
输入第二数据,依据所述映射规则查找所述输入数据与目标数据的映射关系获得与所述第二数据具有第一映射关系的第三数据。
上述方案中,所述基于所述分析结果建立满足所述映射规则的输入数据与目标数据的映射关系,包括:
基于所述分析结果中的分布规律,建立第一数值范围与第一目标数据范围的映射关系;其中,所述第一数值范围为所述分布规律中的任一数值范围;所述第一目标数据范围包含所述第一数值范围;
基于所述第一数值范围中的数值与输入数据的对应关系,建立所述输入数据与所述第一目标数据范围的映射关系。
上述方案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三数据进行解码获得所述第二数据对应的解码结果,包括:
当解码方式为非迭代式解码方式时,基于所述第三数据进行解码直接获得所述第二数据对应的解码结果;
当解码方式为迭代式解码方式时,基于所述第三数据进行解码后作为下一次迭代的输入数据重复解码过程,直至满足迭代结束条件后获得所述第二数据对应的解码结果。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计算单元、统计分析单元、映射单元和解码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计算单元,用于输入多帧第一数据,对所述多帧第一数据分别计算伴随式,获得多个计算结果;
所述统计分析单元,用于统计并分析非零计算结果的数目获得分析结果;
所述映射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统计分析单元获得的分析结果将后续输入的第二数据映射为第三数据;
所述解码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映射单元获得的第三数据进行解码获得所述第二数据对应的解码结果。
上述方案中,所述统计分析单元,用于统计多个非零计算结果的数目,基于非零计算结果的数值大小获得所述多个非零计算结果的分布规律;所述分布规律包括连续的数值范围以及每个数值范围内的非零计算结果的数量;基于所述分布规律生成分析结果。
上述方案中,所述映射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分析结果建立映射规则以及满足所述映射规则的输入数据与目标数据的映射关系;输入第二数据,依据所述映射规则查找所述输入数据与目标数据的映射关系获得与所述第二数据具有第一映射关系的第三数据。
上述方案中,所述映射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分析结果中的分布规律,建立第一数值范围与第一目标数据范围的映射关系;其中,所述第一数值范围为所述分布规律中的任一数值范围;所述第一目标数据范围包含所述第一数值范围;基于所述第一数值范围中的数值与输入数据的对应关系,建立所述输入数据与所述第一目标数据范围的映射关系。
上述方案中,所述解码单元,用于当解码方式为非迭代式解码方式时,基于所述第三数据进行解码直接获得所述第二数据对应的解码结果;当解码方式为迭代式解码方式时,基于所述第三数据进行解码后作为下一次迭代的输入数据重复解码过程,直至满足迭代结束条件后获得所述第二数据对应的解码结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通过输入多帧第一数据,对所述多帧第一数据分别计算伴随式,获得多个计算结果;统计并分析非零计算结果的数目获得分析结果;基于所述分析结果将后续输入的第二数据映射为第三数据,基于所述第三数据进行解码获得所述第二数据对应的解码结果。如此,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对在先输入的第一数据的解码过程进行统计分析,对非零计算结果(即解码过程中出错的数据)进行分析,建立输入数据与目标数据的映射关系,从而可基于所述映射关系自适应调整后续输入的第二数据为第三数据,实现了更佳的解码性能、更快的纠错速度以及更强的纠错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步骤101:输入多帧第一数据,对所述多帧第一数据分别计算伴随式,获得多个计算结果。
步骤102:统计并分析非零计算结果的数目获得分析结果。
步骤103:基于所述分析结果将后续输入的第二数据映射为第三数据。
步骤104:基于所述第三数据进行解码获得所述第二数据对应的解码结果。
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解码装置中。则所述输入的多帧第一数据为待解码数据。
其中,对所述多帧第一数据分别计算伴随式,具体包括:根据输入的第一数据,计算所述第一数据的最小多项式余式;基于所述最小多项式余式计算获得伴随式。
具体的,假设第一数据码长为n,信息位长度为k,纠错强度为t的解码器输入r(x)=c(x)+e(x),c(x)为码多项式,e(x)为加入的错误多项式。则有:
r(x)/g(x)=q(x)+s(x)/g(x)
其中,q(x)为r(x)除g(x)后的商,s(x)为余式。当e(x)=0时,由于c(x)可以被g(x)整除,因此有r(x)=q(x)*g(x),也就是说余式s(x)=0。当e(x)≠0时,则有r(x)=q(x)*g(x)+s(x),假设x=ai,由于ai是生成多项式g(x)的根,也是r(x)的特征值,所以g(ai)=0,r(ai)=s(ai)=si,j∈[0,2*t-1],这里si就是伴随式。当伴随式等于0时,表明解码时无错发生;当伴随式不等于零时,表明解码是有错误存在。
对于输入的每一帧的第一数据,均按照上述伴随式的计算方式进行计算,获得计算结果。
本实施例中,统计计算获得的伴随式不等于零的计算结果的数目。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统计并分析非零计算结果的数目获得分析结果,包括:
统计多个非零计算结果的数目,基于非零计算结果的数值大小获得所述多个非零计算结果的分布规律;所述分布规律包括连续的数值范围以及每个数值范围内的非零计算结果的数量;基于所述分布规律生成分析结果。
具体的,假设所述多个非零计算结果(即非零伴随式)的分布在数值1至100之间,1至100中分为10个区间,假设所述10个区间平均分布,例如1至10、11至20、21至30……91至100。则统计所述多个非零计算结果在上述10个区间内分布的数量,例如统计获得的非零计算结果的数量为100个;其中,1至10区间内非零计算结果的数量为5个;11至20区间内非零计算结果的数量为11个……91至100区间内非零计算结果的数量为8个等等;上述10个区间内非零计算结果的数量分布作为所述非零计算结果的分布规律;基于所述分布规律生成所述非零计算结果的分析结果。
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基于所述分析结果将后续输入的第二数据映射为第三数据,包括:基于所述分析结果建立映射规则以及满足所述映射规则的输入数据与目标数据的映射关系;输入第二数据,依据所述映射规则查找所述输入数据与目标数据的映射关系获得与所述第二数据具有第一映射关系的第三数据。
其中,所述基于所述分析结果建立满足所述映射规则的输入数据与目标数据的映射关系,包括:基于所述分析结果中的分布规律,建立第一数值范围与第一目标数据范围的映射关系;其中,所述第一数值范围为所述分布规律中的任一数值范围;所述第一目标数据范围包含所述第一数值范围;基于所述第一数值范围中的数值与输入数据的对应关系,建立所述输入数据与所述第一目标数据范围的映射关系。
具体的,仍以上述1至100区间内分为10个数值范围为例,例如区间11至20;建立区间11至20与1至100的映射关系,相当于建立11至20区间内每个数据与1至100区间内数据的映射关系,例如理解为将区间11至20进行“放大”处理。其中,11至20区间中的数据表征非零计算结果,也即表征非零伴随式;每一个非零计算结果均对应一个输入的第一数据,也即可以基于所述第一数值范围中的数值(即非零伴随式)与输入数据的对应关系,建立所述非零伴随式对应的第一数据与“放大”处理后的第一目标数据范围的映射关系;每一个输入的第一数据可对应所述第一目标数据范围内的一个目标数据。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可统计分布规律中非零计算结果数量最多的第二数值范围;所述非零计算结果数量最多的第二数值范围表明解码时出错最多的数值范围;进一步建立所述第二数值范围与第二目标数据范围的映射关系;其中,所述第二目标数据范围包含所述第二数值范围;基于所述第二数值范围中的数值与输入数据的对应关系,建立所述输入数据与所述第二目标数据范围的映射关系。以便对出错量最多的非零输入数据进行“放大”处理,便于后续将出错量最多的输入数据进行“放大”后再解码,以达到更好的解码性能,更快的收敛速度,以及出现更低的解码错误。
本实施例中,对于所述多帧第一数据后续输入的第二数据,依据所述映射规则查找所述输入数据与目标数据的映射关系获得与所述第二数据具有第一映射关系的第三数据,也即将后续输入的第二数据进行“放大”处理后获得对应的第三数据,基于所述第三数据进行解码,以达到更好的解码性能,更快的收敛速度,以及出现更低的解码错误。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对在先输入的第一数据的解码过程进行统计分析,对非零计算结果(即解码过程中出错的数据)进行分析,建立输入数据与目标数据的映射关系,从而可基于所述映射关系自适应调整后续输入的第二数据为第三数据,实现了更佳的解码性能、更快的纠错速度以及更强的纠错能力。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步骤201:输入多帧第一数据,对所述多帧第一数据分别计算伴随式,获得多个计算结果。
步骤202:统计多个非零计算结果的数目,基于非零计算结果的数值大小获得所述多个非零计算结果的分布规律;基于所述分布规律生成分析结果;所述分布规律包括连续的数值范围以及每个数值范围内的非零计算结果的数量。
步骤203:基于所述分析结果建立映射规则以及满足所述映射规则的输入数据与目标数据的映射关系。
步骤204:输入第二数据,依据所述映射规则查找所述输入数据与目标数据的映射关系获得与所述第二数据具有第一映射关系的第三数据。
步骤205:基于所述第三数据进行解码直接获得所述第二数据对应的解码结果。
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解码装置中。则所述输入的多帧第一数据为待解码数据。
其中,对所述多帧第一数据分别计算伴随式,具体包括:根据输入的第一数据,计算所述第一数据的最小多项式余式;基于所述最小多项式余式计算获得伴随式。
具体的,假设第一数据码长为n,信息位长度为k,纠错强度为t的解码器输入r(x)=c(x)+e(x),c(x)为码多项式,e(x)为加入的错误多项式。则有:
r(x)/g(x)=q(x)+s(x)/g(x)
其中,q(x)为r(x)除g(x)后的商,s(x)为余式。当e(x)=0时,由于c(x)可以被g(x)整除,因此有r(x)=q(x)*g(x),也就是说余式s(x)=0。当e(x)≠0时,则有r(x)=q(x)*g(x)+s(x),假设x=ai,由于ai是生成多项式g(x)的根,也是r(x)的特征值,所以g(ai)=0,r(ai)=s(ai)=si,j∈[0,2*t-1],这里si就是伴随式。当伴随式等于0时,表明解码时无错发生;当伴随式不等于零时,表明解码是有错误存在。
对于输入的每一帧的第一数据,均按照上述伴随式的计算方式进行计算,获得计算结果。
本实施例中,统计计算获得的伴随式不等于零的计算结果的数目。具体的,假设所述多个非零计算结果(即非零伴随式)的分布在数值1至100之间,1至100中分为10个区间,假设所述10个区间平均分布,例如1至10、11至20、21至30……91至100。则统计所述多个非零计算结果在上述10个区间内分布的数量,例如统计获得的非零计算结果的数量为100个;其中,1至10区间内非零计算结果的数量为5个;11至20区间内非零计算结果的数量为11个……91至100区间内非零计算结果的数量为8个等等;上述10个区间内非零计算结果的数量分布作为所述非零计算结果的分布规律;基于所述分布规律生成所述非零计算结果的分析结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分析结果建立满足所述映射规则的输入数据与目标数据的映射关系,包括:基于所述分析结果中的分布规律,建立第一数值范围与第一目标数据范围的映射关系;其中,所述第一数值范围为所述分布规律中的任一数值范围;所述第一目标数据范围包含所述第一数值范围;基于所述第一数值范围中的数值与输入数据的对应关系,建立所述输入数据与所述第一目标数据范围的映射关系。
具体的,仍以上述1至100区间内分为10个数值范围为例,例如区间11至20;建立区间11至20与1至100的映射关系,相当于建立11至20区间内每个数据与1至100区间内数据的映射关系,例如理解为将区间11至20进行“放大”处理。其中,11至20区间中的数据表征非零计算结果,也即表征非零伴随式;每一个非零计算结果均对应一个输入的第一数据,也即可以基于所述第一数值范围中的数值(即非零伴随式)与输入数据的对应关系,建立所述非零伴随式对应的第一数据与“放大”处理后的第一目标数据范围的映射关系;每一个输入的第一数据可对应所述第一目标数据范围内的一个目标数据。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可统计分布规律中非零计算结果数量最多的第二数值范围;所述非零计算结果数量最多的第二数值范围表明解码时出错最多的数值范围;进一步建立所述第二数值范围与第二目标数据范围的映射关系;其中,所述第二目标数据范围包含所述第二数值范围;基于所述第二数值范围中的数值与输入数据的对应关系,建立所述输入数据与所述第二目标数据范围的映射关系。以便对出错量最多的非零输入数据进行“放大”处理,便于后续将出错量最多的输入数据进行“放大”后再解码,以达到更好的解码性能,更快的收敛速度,以及出现更低的解码错误。
本实施例中,对于所述多帧第一数据后续输入的第二数据,依据所述映射规则查找所述输入数据与目标数据的映射关系获得与所述第二数据具有第一映射关系的第三数据,也即将后续输入的第二数据进行“放大”处理后获得对应的第三数据,基于所述第三数据进行解码。本实施例中,所述解码方式为非迭代式解码方式时,则基于所述第三数据进行解码直接获得所述第二数据对应的解码结果;以达到更好的解码性能,更快的收敛速度,以及出现更低的解码错误。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对在先输入的第一数据的解码过程进行统计分析,对非零计算结果(即解码过程中出错的数据)进行分析,建立输入数据与目标数据的映射关系,从而可基于所述映射关系自适应调整后续输入的第二数据为第三数据,实现了更佳的解码性能、更快的纠错速度以及更强的纠错能力。
实施例三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步骤301:输入多帧第一数据,对所述多帧第一数据分别计算伴随式,获得多个计算结果。
步骤302:统计多个非零计算结果的数目,基于非零计算结果的数值大小获得所述多个非零计算结果的分布规律;基于所述分布规律生成分析结果;所述分布规律包括连续的数值范围以及每个数值范围内的非零计算结果的数量。
步骤303:基于所述分析结果建立映射规则以及满足所述映射规则的输入数据与目标数据的映射关系。
步骤304:输入第二数据,依据所述映射规则查找所述输入数据与目标数据的映射关系获得与所述第二数据具有第一映射关系的第三数据。
步骤305:基于所述第三数据进行解码后作为下一次迭代的输入数据重复解码过程,直至满足迭代结束条件后获得所述第二数据对应的解码结果。
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解码装置中。则所述输入的多帧第一数据为待解码数据。
其中,对所述多帧第一数据分别计算伴随式,具体包括:根据输入的第一数据,计算所述第一数据的最小多项式余式;基于所述最小多项式余式计算获得伴随式。
具体的,假设第一数据码长为n,信息位长度为k,纠错强度为t的解码器输入r(x)=c(x)+e(x),c(x)为码多项式,e(x)为加入的错误多项式。则有:
r(x)/g(x)=q(x)+s(x)/g(x)
其中,q(x)为r(x)除g(x)后的商,s(x)为余式。当e(x)=0时,由于c(x)可以被g(x)整除,因此有r(x)=q(x)*g(x),也就是说余式s(x)=0。当e(x)≠0时,则有r(x)=q(x)*g(x)+s(x),假设x=ai,由于ai是生成多项式g(x)的根,也是r(x)的特征值,所以g(ai)=0,r(ai)=s(ai)=si,j∈[0,2*t-1],这里si就是伴随式。当伴随式等于0时,表明解码时无错发生;当伴随式不等于零时,表明解码是有错误存在。
对于输入的每一帧的第一数据,均按照上述伴随式的计算方式进行计算,获得计算结果。
本实施例中,统计计算获得的伴随式不等于零的计算结果的数目。具体的,假设所述多个非零计算结果(即非零伴随式)的分布在数值1至100之间,1至100中分为10个区间,假设所述10个区间平均分布,例如1至10、11至20、21至30……91至100。则统计所述多个非零计算结果在上述10个区间内分布的数量,例如统计获得的非零计算结果的数量为100个;其中,1至10区间内非零计算结果的数量为5个;11至20区间内非零计算结果的数量为11个……91至100区间内非零计算结果的数量为8个等等;上述10个区间内非零计算结果的数量分布作为所述非零计算结果的分布规律;基于所述分布规律生成所述非零计算结果的分析结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分析结果建立满足所述映射规则的输入数据与目标数据的映射关系,包括:基于所述分析结果中的分布规律,建立第一数值范围与第一目标数据范围的映射关系;其中,所述第一数值范围为所述分布规律中的任一数值范围;所述第一目标数据范围包含所述第一数值范围;基于所述第一数值范围中的数值与输入数据的对应关系,建立所述输入数据与所述第一目标数据范围的映射关系。
具体的,仍以上述1至100区间内分为10个数值范围为例,例如区间11至20;建立区间11至20与1至100的映射关系,相当于建立11至20区间内每个数据与1至100区间内数据的映射关系,例如理解为将区间11至20进行“放大”处理。其中,11至20区间中的数据表征非零计算结果,也即表征非零伴随式;每一个非零计算结果均对应一个输入的第一数据,也即可以基于所述第一数值范围中的数值(即非零伴随式)与输入数据的对应关系,建立所述非零伴随式对应的第一数据与“放大”处理后的第一目标数据范围的映射关系;每一个输入的第一数据可对应所述第一目标数据范围内的一个目标数据。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可统计分布规律中非零计算结果数量最多的第二数值范围;所述非零计算结果数量最多的第二数值范围表明解码时出错最多的数值范围;进一步建立所述第二数值范围与第二目标数据范围的映射关系;其中,所述第二目标数据范围包含所述第二数值范围;基于所述第二数值范围中的数值与输入数据的对应关系,建立所述输入数据与所述第二目标数据范围的映射关系。以便对出错量最多的非零输入数据进行“放大”处理,便于后续将出错量最多的输入数据进行“放大”后再解码,以达到更好的解码性能,更快的收敛速度,以及出现更低的解码错误。
本实施例中,对于所述多帧第一数据后续输入的第二数据,依据所述映射规则查找所述输入数据与目标数据的映射关系获得与所述第二数据具有第一映射关系的第三数据,也即将后续输入的第二数据进行“放大”处理后获得对应的第三数据,基于所述第三数据进行解码。本实施例中,所述解码方式为迭代解码方式,则基于所述第三数据进行解码后作为下一次迭代的输入数据重复解码过程,直至满足迭代结束条件后获得所述第二数据对应的解码结果,以达到更好的解码性能,更快的收敛速度,以及出现更低的解码错误。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对在先输入的第一数据的解码过程进行统计分析,对非零计算结果(即解码过程中出错的数据)进行分析,建立输入数据与目标数据的映射关系,从而可基于所述映射关系自适应调整后续输入的第二数据为第三数据,实现了更佳的解码性能、更快的纠错速度以及更强的纠错能力。
实施例四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计算单元41、统计分析单元42、映射单元43和解码单元44;其中,
所述第一计算单元41,用于输入多帧第一数据,对所述多帧第一数据分别计算伴随式,获得多个计算结果;
所述统计分析单元42,用于统计并分析非零计算结果的数目获得分析结果;
所述映射单元43,用于基于所述统计分析单元42获得的分析结果将后续输入的第二数据映射为第三数据;
所述解码单元44,用于基于所述映射单元43获得的第三数据进行解码获得所述第二数据对应的解码结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解码装置,所述解码装置包括上述单元模块。则所述输入的多帧第一数据为待解码数据。
其中,所述第一计算单元41对所述多帧第一数据分别计算伴随式,具体包括:根据输入的第一数据,计算所述第一数据的最小多项式余式;基于所述最小多项式余式计算获得伴随式。
具体的,假设第一数据码长为n,信息位长度为k,纠错强度为t的解码器输入r(x)=c(x)+e(x),c(x)为码多项式,e(x)为加入的错误多项式。则有:
r(x)/g(x)=q(x)+s(x)/g(x)
其中,q(x)为r(x)除g(x)后的商,s(x)为余式。当e(x)=0时,由于c(x)可以被g(x)整除,因此有r(x)=q(x)*g(x),也就是说余式s(x)=0。当e(x)≠0时,则有r(x)=q(x)*g(x)+s(x),假设x=ai,由于ai是生成多项式g(x)的根,也是r(x)的特征值,所以g(ai)=0,r(ai)=s(ai)=si,j∈[0,2*t-1],这里si就是伴随式。当伴随式等于0时,表明解码时无错发生;当伴随式不等于零时,表明解码是有错误存在。
对于输入的每一帧的第一数据,所述第一计算单元41均按照上述伴随式的计算方式进行计算,获得计算结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统计分析单元42统计计算获得的伴随式不等于零的计算结果的数目。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统计分析单元42,用于统计多个非零计算结果的数目,基于非零计算结果的数值大小获得所述多个非零计算结果的分布规律;所述分布规律包括连续的数值范围以及每个数值范围内的非零计算结果的数量;基于所述分布规律生成分析结果。
具体的,假设所述多个非零计算结果(即非零伴随式)的分布在数值1至100之间,1至100中分为10个区间,假设所述10个区间平均分布,例如1至10、11至20、21至30……91至100。则统计所述多个非零计算结果在上述10个区间内分布的数量,例如统计获得的非零计算结果的数量为100个;其中,1至10区间内非零计算结果的数量为5个;11至20区间内非零计算结果的数量为11个……91至100区间内非零计算结果的数量为8个等等;上述10个区间内非零计算结果的数量分布作为所述非零计算结果的分布规律;基于所述分布规律生成所述非零计算结果的分析结果。
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映射单元43,用于基于所述分析结果建立映射规则以及满足所述映射规则的输入数据与目标数据的映射关系;输入第二数据,依据所述映射规则查找所述输入数据与目标数据的映射关系获得与所述第二数据具有第一映射关系的第三数据。
其中,所述映射单元43,用于基于所述分析结果中的分布规律,建立第一数值范围与第一目标数据范围的映射关系;其中,所述第一数值范围为所述分布规律中的任一数值范围;所述第一目标数据范围包含所述第一数值范围;基于所述第一数值范围中的数值与输入数据的对应关系,建立所述输入数据与所述第一目标数据范围的映射关系。
具体的,仍以上述1至100区间内分为10个数值范围为例,例如区间11至20;建立区间11至20与1至100的映射关系,相当于建立11至20区间内每个数据与1至100区间内数据的映射关系,例如理解为将区间11至20进行“放大”处理。其中,11至20区间中的数据表征非零计算结果,也即表征非零伴随式;每一个非零计算结果均对应一个输入的第一数据,也即可以基于所述第一数值范围中的数值(即非零伴随式)与输入数据的对应关系,所述映射单元43建立所述非零伴随式对应的第一数据与“放大”处理后的第一目标数据范围的映射关系;每一个输入的第一数据可对应所述第一目标数据范围内的一个目标数据。
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解码单元44,用于当解码方式为非迭代式解码方式时,基于所述第三数据进行解码直接获得所述第二数据对应的解码结果;当解码方式为迭代式解码方式时,基于所述第三数据进行解码后作为下一次迭代的输入数据重复解码过程,直至满足迭代结束条件后获得所述第二数据对应的解码结果。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各处理单元的功能,可参照前述信息处理方法的相关描述而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各处理单元,可通过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功能的模拟电路而实现,也可以通过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功能的软件在智能终端上的运行而实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中的第一计算单元41、统计分析单元42、映射单元43和解码单元44,在实际应用中可由所述电子设备中的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或可编程门阵列(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实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或者,本发明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输入多帧第一数据,对所述多帧第一数据分别计算伴随式,获得多个计算结果;
统计并分析非零计算结果的数目获得分析结果;
基于所述分析结果将后续输入的第二数据映射为第三数据,基于所述第三数据进行解码获得所述第二数据对应的解码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统计并分析非零计算结果的数目获得分析结果,包括:
统计多个非零计算结果的数目,基于非零计算结果的数值大小获得所述多个非零计算结果的分布规律;所述分布规律包括连续的数值范围以及每个数值范围内的非零计算结果的数量;
基于所述分布规律生成分析结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分析结果将后续输入的第二数据映射为第三数据,包括:
基于所述分析结果建立映射规则以及满足所述映射规则的输入数据与目标数据的映射关系;
输入第二数据,依据所述映射规则查找所述输入数据与目标数据的映射关系获得与所述第二数据具有第一映射关系的第三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分析结果建立满足所述映射规则的输入数据与目标数据的映射关系,包括:
基于所述分析结果中的分布规律,建立第一数值范围与第一目标数据范围的映射关系;其中,所述第一数值范围为所述分布规律中的任一数值范围;所述第一目标数据范围包含所述第一数值范围;
基于所述第一数值范围中的数值与输入数据的对应关系,建立所述输入数据与所述第一目标数据范围的映射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三数据进行解码获得所述第二数据对应的解码结果,包括:
当解码方式为非迭代式解码方式时,基于所述第三数据进行解码直接获得所述第二数据对应的解码结果;
当解码方式为迭代式解码方式时,基于所述第三数据进行解码后作为下一次迭代的输入数据重复解码过程,直至满足迭代结束条件后获得所述第二数据对应的解码结果。
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计算单元、统计分析单元、映射单元和解码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计算单元,用于输入多帧第一数据,对所述多帧第一数据分别计算伴随式,获得多个计算结果;
所述统计分析单元,用于统计并分析非零计算结果的数目获得分析结果;
所述映射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统计分析单元获得的分析结果将后续输入的第二数据映射为第三数据;
所述解码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映射单元获得的第三数据进行解码获得所述第二数据对应的解码结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统计分析单元,用于统计多个非零计算结果的数目,基于非零计算结果的数值大小获得所述多个非零计算结果的分布规律;所述分布规律包括连续的数值范围以及每个数值范围内的非零计算结果的数量;基于所述分布规律生成分析结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映射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分析结果建立映射规则以及满足所述映射规则的输入数据与目标数据的映射关系;输入第二数据,依据所述映射规则查找所述输入数据与目标数据的映射关系获得与所述第二数据具有第一映射关系的第三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映射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分析结果中的分布规律,建立第一数值范围与第一目标数据范围的映射关系;其中,所述第一数值范围为所述分布规律中的任一数值范围;所述第一目标数据范围包含所述第一数值范围;基于所述第一数值范围中的数值与输入数据的对应关系,建立所述输入数据与所述第一目标数据范围的映射关系。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解码单元,用于当解码方式为非迭代式解码方式时,基于所述第三数据进行解码直接获得所述第二数据对应的解码结果;当解码方式为迭代式解码方式时,基于所述第三数据进行解码后作为下一次迭代的输入数据重复解码过程,直至满足迭代结束条件后获得所述第二数据对应的解码结果。
CN201610509449.XA 2016-06-29 2016-06-29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062091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09449.XA CN106209118B (zh) 2016-06-29 2016-06-29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09449.XA CN106209118B (zh) 2016-06-29 2016-06-29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09118A true CN106209118A (zh) 2016-12-07
CN106209118B CN106209118B (zh) 2019-09-20

Family

ID=574644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09449.XA Active CN106209118B (zh) 2016-06-29 2016-06-29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209118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91050A (zh) * 1995-07-12 1998-08-19 汤姆森消费电子有限公司 解调和译码视频信号的装置
CN101257365A (zh) * 2008-04-03 2008-09-03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欧氏几何的可分解的ldpc码编码方法
US7592937B1 (en) * 2008-06-02 2009-09-22 Mediatek Inc. CABAC decoding unit and method
CN101686106A (zh) * 2008-09-28 2010-03-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自适应前向纠错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3095440A (zh) * 2013-01-31 2013-05-0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自由空间光通信中混合自动请求重传系统及方法
US20130117637A1 (en) * 2006-10-10 2013-05-09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Adaptive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toring and retrieving data to and from memory cells
CN103188038A (zh) * 2011-12-30 2013-07-03 清华大学 解映射解码方法和系统
CN105027561A (zh) * 2012-09-26 2015-11-0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上下文自适应、多层级有效性译码的上下文导出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91050A (zh) * 1995-07-12 1998-08-19 汤姆森消费电子有限公司 解调和译码视频信号的装置
US20130117637A1 (en) * 2006-10-10 2013-05-09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Adaptive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toring and retrieving data to and from memory cells
CN101257365A (zh) * 2008-04-03 2008-09-03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欧氏几何的可分解的ldpc码编码方法
US7592937B1 (en) * 2008-06-02 2009-09-22 Mediatek Inc. CABAC decoding unit and method
CN101686106A (zh) * 2008-09-28 2010-03-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自适应前向纠错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3188038A (zh) * 2011-12-30 2013-07-03 清华大学 解映射解码方法和系统
CN105027561A (zh) * 2012-09-26 2015-11-0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上下文自适应、多层级有效性译码的上下文导出
CN103095440A (zh) * 2013-01-31 2013-05-0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自由空间光通信中混合自动请求重传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09118B (zh) 2019-09-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67494B2 (en) Data processing system, computing node, and data processing method
Rao The theory of least squares when the parameters are stochastic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analysis of growth curves
Maniyar et al. Simple halo model formalism for the cosmic infrared background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the thermal Sunyaev-Zel’dovich effect
CN108476488B (zh) 确定无线发射器的位置
CN107861981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4199945A (zh) 数据存储方法和装置
Kim et al. Secret sharing schemes based on additive codes over GF (4)
Luo et al. Efficient particle filtering through residual nudging
Karaisa et al. Fine spectra of upper triangular triple-band matrices over the sequence space ()
Davoodi et al. Encoding range minima and range top-2 queries
CN110378543A (zh) 离职风险预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726826B (zh) 随机森林的训练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Sarkar An exact lower confidence bound for the reliability of a series system where each component has an exponential time to failure distribution
CN106209118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Beggs et al.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with experiments as oracles. II. Upper bounds
D'Ambra et al. Bootstrap AMG for spectral clustering
US10789012B2 (en) Write method and write apparatus for storage device
CN104238834A (zh) 一种提高触控灵敏度的方法及系统
CN104915377A (zh) 一种外文业务对象类别标签的添加方法和装置
US9218389B2 (en) Fast distributed database frequency summarization
CN105138304B (zh) 数字信号的自适应量化方法及装置
Rout et al. Partitioning 1-variable boolean functions for various classification of n-variable boolean functions
Wang et al. A fast wavelet collocation method for integral equations on polygons
CN106776264A (zh) 应用程序代码的测试方法和装置
CN109344049B (zh) 测试数据处理系统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204

Address after: Section fourtee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of Beijing city 100176 Street No. 99 building 33 building D No. 2226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legend core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85 Haidian District West Road, Beijing, No. 6

Applicant before: Lenovo (Beijing) Co., 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808

Address after: 518067 Dongjiaotou Workshop D24/F-02, Houhai Avenue, Shekou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Yi Lian Information System Co., Ltd.

Address before: Section fourtee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of Beijing city 100176 Street No. 99 building 33 building D No. 2226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legend core technology Co., 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