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07671B - 电气连接结构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气连接结构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207671B CN106207671B CN201510395083.3A CN201510395083A CN106207671B CN 106207671 B CN106207671 B CN 106207671B CN 201510395083 A CN201510395083 A CN 201510395083A CN 106207671 B CN106207671 B CN 10620767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ical equipment
- framework
- connecting structure
- connecting component
- fa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电气连接结构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电气连接结构具备:基板,其在第1面上配置有元件和端子;第1框体,其被设置成与上述第1面相对,并保持上述基板;以及连接部件,其保持与上述基板的端子连接的连接器,并具有一端比上述基板的第1面的相反侧的第2面突出的把持部,并且能够移动地与上述第1框体卡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气连接结构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公知有以下这样的适配器安装结构,其在内部设置有线束插通部的护罩的外部设置有适配器固定部,并安装了护罩上固定连接器的适配器,该适配器安装结构在适配器固定部上设置有适配器滑动嵌合的护罩侧导轨,在适配器上设置有与护罩侧导轨滑动嵌合的适配器侧导轨,在适配器固定部或适配器的任意一方上设置沿着滑动方向的引导槽,在另一方上设置插入在该引导槽内而将适配器定位引导至适配器固定部的正规位置的定位肋(参照日本专利特开2013-143832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在对于作业者成为死角的连接器连接作业中可将连接器容易地安装到基板上的正规位置上的电气连接结构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1方案,为了解决所述课题,而提供以下的电气连接结构,具备:基板,其在第1面上配置元件和端子;第1框体,其被设置成与所述第1面相对,并保持所述基板;以及连接部件,其保持与所述基板的端子连接的连接器,具有一端比所述基板的第1面的相反侧的第2面突出的把持部,并且能够移动地保持在所述第1框体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2方案,在所述电气连接结构中,还具备覆盖所述基板的所述第2面的第2框体,所述连接部件的所述把持部的一端比所述第2框体的外表面突出。
根据本发明的第3方案,在所述电气连接结构中,在所述连接部件上形成有导引装置,在所述第1框体上形成有导轨,形成于所述连接部件的所述导引装置与该导轨卡合而进行移动轨。
根据本发明的第4方案,在所述电气连接结构中,所述连接部件具有收容所述连接器的收容部,在所述收容部的一端侧,相对于所述端子的进入方向偏心地形成有接受所述端子进入的缝隙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5方案,在所述电气连接结构中,所述连接部件由多种连接部件构成,这些连接部件具有在分别不同的方向上引导从多种所述连接器的后端部延伸的连接线的引导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6方案,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供以下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其包含:供纸单元,其收容记录介质并送出;像形成单元,其包含像保持体和形成调色剂像的显影装置,在该像形成单元上形成调色剂像;上述1至5方案中任意一个的电气连接结构,其配置在所述供纸结构的上方且所述像形成单元的下方;作为被供电体的转印单元,其将通过所述显影装置的显影而得到的调色剂像转印到所述记录介质上;以及定影单元,其对由所述转印单元转印到所述记录介质上的图像进行定影。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第1至3的方案,在对作业者成为死角的连接器连接作业中,可将连接器容易地安装到基板上的正规位置上。
根据上述第4方案,可防止连接器向连接部件的安装方向成为反向。
根据上述第5方案,可抑制接近的高压电缆的接触并固定引出方向。
根据上述第6方案,既能够抑制图像形成装置整体的高度,又能够在对作业者成为死角的连接器连接作业中将连接器容易地安装到电源基板上的正规位置上。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1的内部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电源基板110、第1框体130、第2框体120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示出固定电源基板110和第1框体130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示出在第1框体130上安装连接部件140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使在壳体上安装电气连接结构100的状态位于壳体F的前面侧而示出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卡合第2框体130的连接部件140的导轨部的放大立体图。
图7的(a)是作为连接部件140之一的第1连接部件140A的立体图,(b)是各自的向视图。
图8的(a)是作为连接部件140之一的第3连接部件140C的立体图,(b)是各自的向视图。
图9是示出连接部件140与第1框体130的导轨部133可移动地卡合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连接部件140与第1框体130的导轨部133可移动地卡合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1是示出连接部件140与第1框体130的导轨部133可移动地卡合的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图12的(a)是与电气连接结构100的移动方向交叉的剖面示意图,(b)是移动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并且在以下举出实施方式以及具体例来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被这些实施方式以及具体例所限定。
另外,在使用以下附图的说明中,附图是示意性的图,应该留意各尺寸的比率等与现实的比率不同,为了便于理解而适当省略了在说明中必要的部件以外的图示。
(1)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以及动作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内部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图像形成装置1的整体结构以及动作。
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控制装置10、供纸装置20、感光体单元30、显影单元40、转印装置50、定影装置60、电气连接结构100。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上表面(Z方向)形成有排出/收容已记录图像的纸张P的排出托盘1a。
控制装置10具有:图像形成装置控制部11,其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的动作;控制部12,其准备与印刷处理请求相应的图像数据;以及曝光控制部13,其控制曝光装置LH的点亮等。
控制部12在将从外部的信息发送装置(例如,个人计算机等)输入的印刷信息转换为潜影形成用的图像信息后在预先设定的时刻将驱动信号输出至曝光装置LH。本实施方式的曝光装置LH由沿着主扫描方向线状地排列有多个发光元件(LED:Light 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的LED头构成。
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底部设置有供纸装置20。供纸装置20具备纸张积载板21,在纸张积载板21的上表面积载着作为多个记录介质的纸张P。积载于纸张积载板21并利用限制板(未图示)决定宽度方向位置的纸张P在从上侧由纸张引出部22以横方向(X方向)逐张地引出之后,输送到抗蚀辊对23的防粘部。
在供纸装置20的上方设置有第2供纸装置20A。第2供纸装置20A经由纸张输送路径27将由纸张引出部25引出的纸张P输送到抗蚀辊对23的防粘部。
感光体单元30具备分别并排地设置在供纸装置20的上方(Z方向)并作为旋转驱动的像保持体的感光体滚筒31。沿着感光体滚筒31的旋转方向配置有带电辊32、曝光装置LH、显影单元40、一次转印辊52、清洁刮板34。在带电辊32上相对接触地配置有清洗带电辊32的表面的清洗辊33。
显影单元40具有在内部收容显影剂的显影外壳41。在显影外壳41内配设有与感光体滚筒31相对配置的显影辊42以及一对螺旋推运器44、45,一对螺旋推运器44、45在该显影辊42的背面侧斜下方将显影剂向显影辊42侧搅拌输送。在显影辊42上邻接地配置有限制显影剂的层厚的层限制部件46。
各个显影单元40除了收容于显影外壳41的显影剂之外都构成为相同的结构,分别形成黄(Y)、品红(M)、蓝绿(C)、黑(K)的调色剂像。
旋转的感光体滚筒31的表面通过带电辊32而带电,利用从曝光装置LH射出的潜影形成光来形成静电潜影。在感光体滚筒31上形成的静电潜影经由显影辊42作为调色剂像进行显影。
转印装置50由以下部分构成:对由各感光体单元30的感光体滚筒31形成的各颜色调色剂像进行多重转印的中间转印带51、在中间转印带51上依次转印(一次转印)由各感光体单元30形成的各颜色调色剂像的一次转印辊52、将在中间转印带51上重叠转印的各颜色调色剂像集中转印(二次转印)到纸张P上的二次转印辊53。
电气连接结构100配置在第2供纸装置20A的上方(Z方向)及感光体单元30、显影单元40的下方(-Z方向),对带电辊32、显影辊42、一次转印辊52、二次转印辊53等施加电压。
通过作为从图像形成装置控制部11所控制的电气连接结构100施加规定的转印电压的被供电体的一例的一次转印辊52,在中间转印带51上依次静电转印(一次转印)已形成于各感光体单元30的感光体滚筒31上的各颜色调色剂像,形成已重叠各颜色调色剂的重叠调色剂像。
伴随着中间转印带51的移动,将中间转印带51上的重叠调色剂像输送到已配置二次转印辊53的区域(二次转印部T)。当将重叠调色剂像输送到二次转印部T时,与此时刻相应地从供纸装置20向二次转印部T供给纸张P。并且,作为被供电体的一例的二次转印辊53从图像形成装置控制部11所控制的电气连接结构100被施加规定的转印电压,在从抗蚀辊对23送出并由输送导引装置引导的纸张P上集中转印中间转印带51上的多重调色剂像。
利用清洁刮板34去除感光体滚筒31表面的残留调色剂,并回收至废显影剂收容部。感光体滚筒31的表面通过带电辊32被再次带电。此外,由清洁刮板34未完全除去而附着在带电辊32上的残留物被与带电辊32接触而旋转的清洗辊33表面捕捉并蓄积。
定影装置60具有加热模块61和加压模块62,由加热模块61与加压模块62的压接区域来形成定影防粘部N(定影区域)。
在转印装置50中已转印调色剂像的纸张P在未定影的状态下借助于输送导引装置被输送到定影装置60。已输送到定影装置60的纸张P通过一对加热模块61和加压模块62在压焊与加热的作用下对调色剂像被定影。
已形成定影调色剂像的纸张P经由输送辊对68从排出辊对69排出至图像形成装置1上表面的排出托盘1a。
(2)电气连接结构
(2.1)整体结构
图2是电源基板110、第1框体130、第2框体120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示出在第2框体130上安装有连接部件140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在壳体F上安装有电气连接结构100的状态的立体图,图5是使在壳体F上安装有电气连接结构100的状态位于壳体F的前面侧而示出的立体图。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气连接结构100的整体结构。
如图2所示,电源基板110在作为第1面的下表面110a上配置有产生对感光体单元30、显影单元40、一次转印辊52、二次转印辊53供电的电压的变压器(transformer)、电阻或蓄电器(电容)等元件以及输出端子。
为了防止沿面放电,作为电源基板110的第2面的上表面110b被第2框体120保持,该第2框体120以在俯视时与电源基板110的上表面110b侧相比形状大的方式通过绝缘体形成为矩形状。
电源基板110的下表面110a被第1框体130支承,该第1框体130形成了第2供纸装置20A(参照图1)的纸张输送路径27的上表面侧。
如图3所示,第1框体130配置在壳体F的底面侧(-Z方向)。在第2框体130的一端侧(-Y方向)卡合了用于保持连接器150的连接部件140,该连接器150连接作为被供电体的一次转印辊52、二次转印辊53的连接部件140与电源基板110的输出端子(参照图10(b))卡合。
连接部件140根据连接器150的种类(150A、150B、150C),由连接器保持部的形状不同的第1连接部件140A、第2连接部件140B、第3连接部件140C构成,但在以后的说明中,根据需要而将第1连接部件140A、第2连接部件140B、第3连接部件140C中的任意一个作为连接部件140进行说明。
第1框体130的上表面130a侧具有与纸张输送路径27的剖面形状相应的凹部131(参照图3),在第1框体120中收容有已配置于支承上表面110b侧的电源基板110的下表面110a上的元件(参照图4)。
如图4所示,安装于壳体F上的电气连接结构100的上方(Z方向)被第2框体120覆盖,以隔开在上方(Z方向)配置的感光体单元30、显影单元40和电源基板110的方式进行遮蔽,其中,该第2框体120被形成为其的俯视时的形状大于电源基板110的上表面110b。
并且,在位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前表面侧(Y方向)即电源基板110的输出端子的相反侧时,输出端子以及连接器150成为不能目视确认的状态(参照图5)。
(2.2)连接结构
图6是示出卡合了第1框体130的连接部件140的导轨部的放大立体图,图7的(a)是作为连接部件140之一的第1连接部件140A的立体图,(b)是各自的向视图,图8的(a)是作为连接部件140之一的第3连接部件140C的立体图,(b)是各自的向视图。
以下,参照附图来具体地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气连接结构100的连接结构。
如图6所示,在第1框体130的上表面130a上形成有缝隙状的导轨部132、133、134。
导轨部132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深度方向(Y方向)上延伸地形成了剖视时角钢形状的引导槽132a、132b,并可移动地卡合了后述的第1连接部件140A的导引装置146A。
导轨部133、134也同样地分别对应于第2连接部件140B、第3连接部件140C的导引装置146B、146C,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深度方向(Y方向)上延伸地形成剖视时角钢形状的引导槽133a、133b、134a、134a。
如图7的(a)所示,第1连接部件140A具有从底面141A竖立设置并收容连接器150A的收容部142A,在收容部142A中设置有可弹性变形的固定部143A,该固定部143A通过插通的连接器150A而被固定。
如图7的(b)中的A向视所示,在收容部142A的一端侧,相对于输出端子的进入方向偏心地形成有接受在电源基板110上设置的输出端子进入的缝隙部144A(参照图中e)。
如图7的(b)中的B向视、C向视所示,在第1连接部件140A的另一端侧形成有引导部145A,该引导部145A将作为从连接器150A的后端部延伸的连接线的电缆151A向后方(-Y方向)进行引导。
如图7的(b)中的A向视、C向视、E向视所示,在第1连接部件140A的底面141A上形成有导引装置146A,该导引装置146A与第1框体130的导轨部132的引导槽132a、132b卡合导引装置。
如图7的(b)中的D向视所示,在第1连接部件140A的收容部142A的后端侧(-Y方向)形成有把持部147A(参照图中h),该把持部147A具有与收容部142A相比向上方(Z方向)突出的高度把持。
在图8的(a)、(b)中示出与其它连接器150C对应设置的第3连接部件140C的结构,但除了引导部145C的位置之外都与第1连接部件140A是同样的结构。
在第3连接部件140C中,如图8的(b)中的B向视、C向视所示,在与第1连接部件140A不同的方向上形成了引导部145C。
(3)电气连接结构的作用
图9是示出连接部件140与第1框体130的导轨部133可移动地卡合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0是示出连接部件140与第1框体130的导轨部133可移动地卡合的状态的俯视图,图11是示出连接部件140与第1框体130的导轨部133可移动地卡合的状态的剖面示意图,图12的(a)是与本实施方式的电气连接结构100的移动方向交叉的剖面示意图,(b)是移动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本实施方式的电气连接结构100由第2框体120、第1框体130和连接部件140构成,该第2框体120被形成为支承下表面110a上配置有元件的电源基板110的上表面110b且俯视时的形状大于上表面110b,该第1框体130保持电源基板110的下表面110a,该连接部件140保持对电源基板110的输出端子与作为被供电体的一次转印辊52、二次转印辊53进行连接的连接器150。
连接部件140被形成为如下:与第1框体130可移动地卡合,在使连接部件140移动时进行把持的把持部147从第1框体130的上表面突出。
如图10所示,各个连接部件140A、140B、140C在连接器150A、150B、150C与电源基板110的输出端子连接时,各个把持部147A、147B、147C被限制为相对于移动方向处于同一位置(图中Y1-Y1)。
另外,在第2框体120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与各个连接部件140A、140B、140C的位置相应地明确表示移动方向的箭头。
因此,在位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前表面侧(Y方向)即电源基板110的输出端子的相反侧时,输出端子以及连接器150成为不能目视确认的状态,但从第2框体120的上表面突出而形成的连接部件140的把持部147成为可目视确认,从而能够顺利地进行组装作业,并可靠地使电源基板110与连接器150进行电连接。另外,能够确认是否已正确地完成了连接器连接作业。
如图11所示,使连接部件140进行移动,在连接器150与电源基板110的输出端子进行连接时,连接部件140的底面141的边缘部141a与在第2框体130的上表面上形成的凸部130a进行接触而限制移动(在图11中参照箭头),并能够防止连接器150的电源基板110向元件侧钻入。
在收容连接部件140的连接器150的收容部142的一端侧,相对于输出端子的进入方向偏心地形成有缝隙部144,该缝隙部144接受在电源基板110上设置的输出端子的进入。
因此,能够防止连接器150向收容部142的安装方向成为反向。
在连接部件140的另一端侧形成有引导部145,该引导部145将作为从连接器150的后端部延伸的连接线的电缆151向后方(-Y方向)引导。以向分别不同的方向引导电缆151的方式,引导部145被形成在与第1连接部件140A和第3连接部件140C分别不同的位置处。
因此,能够抑制提供高压电压的已接近的电缆彼此间的接触,并固定引出的方向。
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在底部设置有供纸装置20,在供纸装置20的上方设置有第2供纸装置20A。
并且,在第2供纸装置20A的上方配置了电气连接结构100,该电气连接结构100具有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1在下表面配置了元件的电源基板110,在电气连接结构100的上方配置有感光体单元30、显影单元40。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气连接结构100,既能够抑制图像形成装置1整体的高度,又能够在对于作业者成为死角的连接器连接作业中,将连接器150容易地安装到电源基板110上的正规位置上。
Claims (6)
1.一种电气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电气连接结构具备:
基板,其在第1面上配置有元件和端子;
第1框体,其被设置成与所述第1面相对,并保持所述基板;以及
连接部件,其保持与所述基板的端子连接的连接器,并具有一端比所述基板的第1面的相反侧的第2面突出的把持部,并且能够移动地与所述第1框体卡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连接结构,其中,
该电气连接结构还具备覆盖所述基板的所述第2面的第2框体,
所述连接部件的所述把持部的一端比所述第2框体的外表面突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连接结构,其中,
在所述连接部件上形成有导引装置,在所述第1框体上形成有导轨,形成于所述连接部件的所述导引装置与该导轨卡合而进行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连接结构,其中,
所述连接部件具有收容所述连接器的收容部,在所述收容部的一端侧,相对于所述端子的进入方向偏心地形成有接受所述端子的进入的缝隙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连接结构,其中,
所述连接部件由多种连接部件构成,这些连接部件具有分别在不同的方向上引导从多种所述连接器的后端部延伸的连接线的引导部。
6.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图像形成装置包含:
供纸单元,其收容记录介质并送出;
像形成单元,其包含像保持体和形成调色剂像的显影装置,在该像形成单元上形成调色剂像;
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气连接结构,其配置在所述供纸单元的上方且配置在所述像形成单元的下方;
作为被供电体的转印单元,其将通过所述显影装置的显影而得到的调色剂像转印到所述记录介质上;以及
定影单元,其对由所述转印单元转印到所述记录介质上的图像进行定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043572A JP6520230B2 (ja) | 2015-03-05 | 2015-03-05 | 電気接続構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5-043572 | 2015-03-05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207671A CN106207671A (zh) | 2016-12-07 |
CN106207671B true CN106207671B (zh) | 2018-12-28 |
Family
ID=568449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395083.3A Active CN106207671B (zh) | 2015-03-05 | 2015-07-07 | 电气连接结构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520230B2 (zh) |
CN (1) | CN106207671B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406383Y (zh) * | 1999-12-16 | 2000-11-15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固持装置 |
CN202308506U (zh) * | 2010-10-15 | 2012-07-04 | Fci公司 | 包括电源轨道的电连接器系统 |
CN103104747A (zh) * | 2011-11-15 | 2013-05-15 | 夏普株式会社 | 电缆连接装置、电缆连接方法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JP2013143832A (ja) * | 2012-01-11 | 2013-07-22 | Yazaki Corp | アダプタ取付構造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1116366A (ja) * | 1984-11-12 | 1986-06-03 | Tokyo Electric Co Ltd | 静電写真プリンタ |
JPH02287561A (ja) * | 1989-04-28 | 1990-11-27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3092696B2 (ja) * | 1996-04-25 | 2000-09-2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3669353B2 (ja) * | 2002-09-12 | 2005-07-06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4219663A (ja) * | 2003-01-14 | 2004-08-05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5242199A (ja) * | 2004-02-27 | 2005-09-08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6062177A (ja) * | 2004-08-26 | 2006-03-09 | Murata Mach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133741B2 (ja) * | 2007-05-15 | 2013-01-30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電装基板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KR20130084090A (ko) * | 2012-01-16 | 2013-07-2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화상형성장치 |
-
2015
- 2015-03-05 JP JP2015043572A patent/JP6520230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5-07-07 CN CN201510395083.3A patent/CN10620767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406383Y (zh) * | 1999-12-16 | 2000-11-15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固持装置 |
CN202308506U (zh) * | 2010-10-15 | 2012-07-04 | Fci公司 | 包括电源轨道的电连接器系统 |
CN103104747A (zh) * | 2011-11-15 | 2013-05-15 | 夏普株式会社 | 电缆连接装置、电缆连接方法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JP2013143832A (ja) * | 2012-01-11 | 2013-07-22 | Yazaki Corp | アダプタ取付構造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207671A (zh) | 2016-12-07 |
JP2016161904A (ja) | 2016-09-05 |
JP6520230B2 (ja) | 2019-05-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773905B2 (en) | Electrophotographic 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EP2725428B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transmitting power and method of mounting developing unit in the same | |
EP3306410A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US20070059018A1 (en) | Developer cartridges, process cartridges, and image formation devices | |
CN102207701B (zh) | 电连接机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选项设备 | |
CN104822222B (zh) | 印刷电路板和成像设备 | |
US9126783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2006293003A (ja)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2636972B (zh) | 充电装置、使用该充电装置的图像形成组件和图像形成设备 | |
KR20130011251A (ko) | 현상카트리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형성장치 | |
CN101813902A (zh) | 存储容器、供应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
KR101505092B1 (ko) | 화상 처리 장치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 | |
CN104909193A (zh) | 片材传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设备 | |
US11841674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CN106207671B (zh) | 电气连接结构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
US11249434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optical print head | |
US20140126929A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US20130236210A1 (en) | Motherboard mounting structur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same | |
JP4921609B2 (ja) |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EP4439192A1 (en) | Conductive component, imaging assembly, processing box, processing box group,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7087307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1039541A (ja) |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6200292B (zh) | 连接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
JP6528443B2 (ja) | 電気接続構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6200298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