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02626B - 吸能装置的获取方法与获取装置 - Google Patents

吸能装置的获取方法与获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02626B
CN106202626B CN201610485463.0A CN201610485463A CN106202626B CN 106202626 B CN106202626 B CN 106202626B CN 201610485463 A CN201610485463 A CN 201610485463A CN 106202626 B CN106202626 B CN 1062026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absorption device
energy absorption
absorbing
absorbing 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8546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02626A (zh
Inventor
王卉子
李明高
伊召峰
高峰
张庆刚
范乐天
李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Tang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Tang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Tang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Tang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48546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202626B/zh
Publication of CN1062026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026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026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026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5Vehicle, aircraft or watercraft design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吸能装置的获取方法与获取装置。该吸能装置的获取方法,包括:获取待安装空间的尺寸,并根据待安装空间的尺寸,从吸能装置数据库中获取与待安装空间匹配的第一吸能装置,接着将第一吸能装置的信息输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用户可以根据吸能装置的待安装空间,从吸能装置数据库中自动获取与待安装空间匹配的第一吸能装置,进而减轻了用户设计吸能装置的工作负担,缩短了吸能装置的生产周期,降低了吸能装置的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吸能装置的获取方法与获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车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吸能装置的获取方法与获取装置。
背景技术
在轨道车辆运行的过程中,当车辆发生碰撞时,在强烈的冲击载荷作用下,车辆的结构会发生严重破坏,甚至发生脱轨、翻滚、爬车等恶性事故的发生,从而导致车内人员的伤亡。
目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通常在轨道车辆的头车的一端设置一吸能装置,该吸能装置可以有效缓冲并吸收列车碰撞时所产生的动能,从而减少车辆载人区结构的变形量,进而保护车内人员的安全。但是,现有的吸能装置都是设计者根据不同的设计参数单独进行设计,一旦设计完成之后,其本身的尺寸结构和吸能参数也将固定,不能根据设计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当吸能装置的尺寸或者吸能参数发生变化时,用户就得从头开始重新设计吸能装置,这样使得整个吸能装置的设计过程非常耗时耗力,进而提高了吸能装置的制造成本。
因此,如何根据不同的设计需要快速生成吸能装置,同时降低设计者的劳动量成为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吸能装置的获取方法与获取装置,用于解决现有的吸能装置需要根据不同的待安装空间设计不同的吸能装置造成吸能装置的设计费时费力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吸能装置的获取方法,包括:
获取待安装空间的尺寸;
根据所述待安装空间的尺寸,从吸能装置数据库中获取与所述待安装空间匹配的第一吸能装置;其中,所述吸能装置数据库中包括不同的空间尺寸和不同的吸能装置的映射关系,所述吸能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吸能梁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吸能梁,所述第一吸能梁和/或所述第二吸能梁的不同组合对应不同的吸能装置;
将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信息输出;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吸能装置中第一吸能梁和/或所述第二吸能梁的组合特征。
可选地,上述第一吸能装置的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吸能装置中的第一吸能梁和/或第二吸能梁的组合方向和组合顺序、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组合形状中的至少一个。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待安装空间的尺寸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空间尺寸集合;其中,所述空间尺寸集合包括多个空间分别对应的空间尺寸;
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吸能梁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吸能梁,按照所述空间尺寸集合中的每个空间尺寸进行组合,得到不同的第二吸能装置与不同的空间尺寸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不同的第二吸能装置与不同的空间尺寸的对应关系,建立所述吸能装置数据库。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不同的第二吸能装置与不同的空间尺寸的对应关系,建立所述吸能装置数据库,具体包括:
对所述不同的第二吸能装置进行仿真校正计算,得到所述不同的第三吸能装置;
根据所述不同的第二吸能装置与不同的空间尺寸的对应关系,获得所述不同的第三吸能装置与不同的空间尺寸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不同的第三吸能装置与不同的空间尺寸的对应关系,建立所述吸能装置数据库。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输出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吸能参数;其中,所述吸能参数包括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压力工作载荷、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吸能量、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吸能行程中的至少一个。
可选地,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吸能参数为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压力工作载荷,所述第一吸能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吸能梁和至少一个第二吸能梁,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吸能梁横向并联分布,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吸能梁横向并联分布,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吸能梁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吸能梁竖直方向并联分布;
则,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压力工作载荷等于所述第一吸能装置中的每个第一吸能梁的压力工作载荷与每个第二吸能梁的压力工作载荷相加之和。
可选地,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吸能参数为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吸能行程,所述第一吸能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吸能梁和至少一个第二吸能梁,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吸能梁横向并联分布,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吸能梁横向并联分布,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吸能梁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吸能梁纵向并联分布,且所述第二吸能梁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吸能梁的长度;
则,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吸能行程等于所述第一吸能装置中的任一个第二吸能梁的吸能行程。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吸能装置的获取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安装空间的尺寸;
匹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待安装空间的尺寸,从吸能装置数据库中获取与所述待安装空间匹配的第一吸能装置;其中,所述吸能装置数据库中包括不同的空间尺寸和不同的吸能装置的映射关系,所述吸能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吸能梁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吸能梁,所述第一吸能梁和/或所述第二吸能梁的不同组合对应不同的吸能装置;
输出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信息输出;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吸能装置中第一吸能梁和/或所述第二吸能梁的组合特征。
可选地,上述第一吸能装置的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吸能装置中的第一吸能梁和/或第二吸能梁的组合方向和组合顺序、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组合形状中的至少一个。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吸能装置的获取装置还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获取模块获取待安装空间的尺寸之前,获取空间尺寸集合;其中,所述空间尺寸集合包括多个空间分别对应的空间尺寸;
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吸能梁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吸能梁,按照所述空间尺寸集合中的每个空间尺寸进行组合,得到不同的第二吸能装置与不同的空间尺寸的对应关系;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不同的第二吸能装置与不同的空间尺寸的对应关系,建立所述吸能装置数据库。
可选地,所述第三获取模块,具体用于对所述不同的第二吸能装置进行仿真校正计算,得到所述不同的第三吸能装置,并根据所述不同的第二吸能装置与不同的空间尺寸的对应关系,获得所述不同的第三吸能装置与不同的空间尺寸的对应关系,接着根据所述不同的第三吸能装置与不同的空间尺寸的对应关系,建立所述吸能装置数据库。
进一步地,所述输出模块,还用于输出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吸能参数;其中,所述吸能参数包括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压力工作载荷、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吸能量、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吸能行程中的至少一个。
可选的,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吸能参数为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压力工作载荷,所述第一吸能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吸能梁和至少一个第二吸能梁,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吸能梁横向并联分布,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吸能梁横向并联分布,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吸能梁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吸能梁竖直方向并联分布;
则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压力工作载荷等于所述第一吸能装置中的每个第一吸能梁的压力工作载荷与每个第二吸能梁的压力工作载荷相加之和。
可选的,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吸能参数为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吸能行程,所述第一吸能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吸能梁和至少一个第二吸能梁,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吸能梁横向并联分布,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吸能梁横向并联分布,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吸能梁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吸能梁纵向并联分布,且所述第二吸能梁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吸能梁的长度;
则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吸能行程等于所述第一吸能装置中的任一个第二吸能梁的吸能行程。
本发明提供的吸能装置的获取方法与获取装置,通过服务器获取待安装空间的尺寸,并根据待安装空间的尺寸,从吸能装置数据库中获取与待安装空间匹配的第一吸能装置,接着将第一吸能装置的信息输出。即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用户可以根据吸能装置的待安装空间,从吸能装置数据库中自动获取与待安装空间匹配的第一吸能装置,进而减轻了用户设计吸能装置的工作负担,缩短了吸能装置的生产周期,降低了吸能装置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吸能装置的获取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
图1a为第一吸能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第二吸能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1c为由第一吸能梁并联连接构成的吸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d为由第二吸能梁并联连接构成的吸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e为由第一吸能梁和第二吸能梁并联连接构成的吸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f为由第一吸能梁和第二吸能梁串联连接构成的吸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g为服务器获得的待安装空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吸能装置的获取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吸能装置的获取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吸能装置的获取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减缓车辆运行过程中发生碰撞时的撞击力,保护车内人员的安全,通常在车辆的头部设置一吸能装置,该吸能装置可以有效缓冲并吸收列车碰撞时所产生的动能,进而减少车辆载人区结构的变形量,进而保护车内人员的安全。而现有技术,当吸能装置的尺寸或者吸能参数发生变化时,用户需要重新设计吸能装置,这样使得整个吸能装置的设计过程非常耗时耗力,进而造成吸能装置的人工生产成本较高、生产周期较长等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吸能装置的获取方法与获取装置,可以与现有的三维工程软件相结合,实现不同安装空间所对应的不同吸能装置结构的自动生成,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在设计加工吸能装置时人工生产成本较高、生产周期较长的问题。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吸能装置的获取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图1a为第一吸能梁的结构示意图,图1b为第二吸能梁的结构示意图。可选的,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服务器,还可以是其他具有管理吸能装置的功能的设备。下述实施例以执行主体为服务器为例来进行说明。如图1所述,本实施例的吸能装置的获取方法可以包括:
S101、获取待安装空间的尺寸。
具体地,本实施例可以是将一测量设备与服务器连接,使得测量设备对需要安装吸能装置的车辆的待安装空间的尺寸进行测量,并将该待安装空间的尺寸上传到服务器中。可选地,本实施例还可以通过人工对需要安装吸能装置的车辆的待安装空间的尺寸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果上传到服务器中。可选地,服务器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方法(例如服务器直接从需要安装吸能装置的车辆的设计图中获得吸能装置的待安装空间的尺寸)获得安装吸能装置的待安装空间的尺寸。
S102、根据所述待安装空间的尺寸,从吸能装置数据库中获取与所述待安装空间匹配的第一吸能装置。
其中,吸能装置数据库中包括不同的空间尺寸和不同的吸能装置的映射关系,吸能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吸能梁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吸能梁,第一吸能梁和/或第二吸能梁的不同组合对应不同的吸能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a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吸能梁的横截面呈“日”字型,在第一吸能梁的上下表面上沿水平水平方向各设置有两个诱导孔a和两个诱导孔b。在图1a中,箭头方向表示第一吸能梁受冲击的方向,即第一吸能梁的前后端面为第一吸能梁的受冲击面,当第一吸能梁的前后两个端面承受冲击时,第一吸能梁在诱导孔a和诱导孔b处发生褶皱变形,进而吸收冲击能量,从而减缓车辆的撞击,保证车内人员的安全。如图1b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二吸能梁的横截面也呈“日”字型,在第二吸能梁的上下表面上沿水平水平方向各设置有一个诱导孔c。在图1b中,箭头方向表示第二吸能梁受冲击的方向,即第二吸能梁的前后端面为第二吸能梁的受冲击面,当第二吸能梁的前后两个端面承受冲击时,第二吸能梁在诱导孔c处发生褶皱变形,进而吸收冲击能量,从而减缓车辆的撞击,保证车内人员的安全。可选地,第一吸能梁和第二吸能梁的具体形状和尺寸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不同的设定,本实施例对第一吸能梁和第二吸能梁的具体形状尺寸不做限制。
具体地,服务器根据上述方法获取的待安装空间的尺寸,接着从吸能装置数据库中获取与待安装空间匹配的第一吸能装置。具体为,本实施例的吸能装置数据库中保存了不同的空间尺寸和不同的吸能装置的映射关系,服务器根据待安装空间的尺寸与其对应的吸能装置的映射关系,从吸能装置数据库中获取与待安装空间匹配的第一吸能装置。
其中,上述吸能装置数据库中保存的吸能装置可以是由第一吸能梁根据一定的排布顺序单独组成,也可以是由第二吸能梁根据一定的排布顺序单独组成,还可以是由第一吸能梁和第二吸能梁按照一定的排布顺序组合而成。当第一吸能梁和第二吸能梁所对应的组合形式不同时,所组成的吸能装置也不相同。
举例说明,图1c为由第一吸能梁并联连接构成的吸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d为由第二吸能梁并联连接构成的吸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e为由第一吸能梁和第二吸能梁并联连接构成的吸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吸能装置数据库中保存的吸能装置可以是如图1c所示的由第一吸能梁沿着横向一字排列组合而成的吸能装置,或者是如图1d所示的由第二吸能梁沿着横向并联连接,再沿着竖直方向并联连接组合而成的吸能装置,亦或者是如图1e所示的由第一吸能梁和第二吸能梁组合而成的吸能装置,具体为第一吸能梁并联排列成一排,并且位于底部,第二吸能梁在第一吸能梁的上方并联排列成一排,可选地,本实施例的吸能装置数据库中保存着不同排列顺序的第一吸能梁和第二吸能梁所组合的不同吸能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c至图1f所示,本实施例的吸能装置包括至少一个上盖板10和下盖板20,其中第一吸能梁和第二吸能梁的一端固定设置(例如焊接)在下盖板20的一面21上,下盖板20的另一面22固定设置(例如焊接)在车辆的端部。第一吸能梁和第二吸能梁的另一端固定设置(例如焊接)在上盖板10的一面11上,上盖板10的另一面12为撞击面。可选地,如图1c和图1d,当吸能装置由第一吸能梁或者第二吸能梁单独组成,则吸能装置具有一个上盖板10,即有一个受冲击面,或者如图1f所示(图1f为由第一吸能梁和第二吸能梁串联连接构成的吸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当吸能装置由第一吸能梁和第二吸能梁通过连接板30串联连接时,则吸能装置具有一个上盖板10,即有一个受冲击面。可选地,如1e所示,当吸能装置由第一吸能梁和第二吸能梁并联连接,并且第一吸能梁和第二吸能梁与上盖板10连接的一端不在一个竖直平面内时,则吸能装置具有两个上盖板10,分别记为上盖板A和上盖板B,具体地,如图1e所示,多个并排连接的第一吸能梁的一端和多个并排连接的第二吸能梁的一端固定设置(例如焊接)在下盖板20的一面21上,多个并排连接的第一吸能梁的另一端固定设置(例如焊接)在上盖板A的一面11上,多个并排连接的第二吸能梁的另一端固定设置(例如焊接)在上盖板B的一面11上,其中上盖板A的另一面12和上盖板B的另一面12均为受冲击面。同时为了方便第一吸能梁和第二吸能梁与上盖板10和下盖板20的固定连接(例如焊接),则各相邻的吸能梁之间设置有一安装间隙,用于实现将各吸能梁固定安装到上盖板10的一面11上和下盖板20的一面21上,获得吸能装置。
S103、将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信息输出,其中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吸能装置中第一吸能梁和/或所述第二吸能梁的组合特征。
具体地,服务器根据上述S102的方法从吸能装置数据库中获得与待安装空间匹配的第一吸能装置,并将该第一吸能装置的信息输出给用户,使得用户根据该第一吸能装置的信息组装第一吸能装置,并将该第一吸能装置安装在上待安装空间中,实现对不同待安装空间对应的吸能装置的快速设计和生产,进而简化了吸能装置的设计过程,节约了吸能装置的加工成本、缩短了吸能装置的生产过程。其中,服务器输出的第一吸能装置的信息为指示该第一吸能装置中第一吸能梁和所述第二吸能梁的组合特征的信息,其中该组合特征可以是组成第一吸能装置所需要的第一吸能梁和第二吸能梁的数量、或者是第一吸能梁和第二吸能梁的排列方式等,本实施例对服务器输出的第一吸能装置的信息不做限制,只要用户可以根据该第一吸能装置的信息获得第一吸能装置即可。
为了进一步阐述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举以下例子进行说明:
例如,服务器获得的吸能装置的待安装空间的尺寸为如图1g所示的几何形状A的尺寸。接着,服务器根据几何形状A的尺寸与其对应的吸能装置的映射关系,从吸能装置数据库中获得与几何形状A的尺寸匹配的第一吸能装置(如图1e所示),该第一吸能装置由第一吸能梁和第二吸能梁组合而成。然后,服务器将图1e所示的第一吸能装置的信息输出给用户,其中服务器输出的第一吸能装置的信息可以是第一吸能梁和第二吸能梁的数量,也可以是第一吸能梁和第二吸能梁的排列顺序等,使得用户可以直接根据服务器输出的第一吸能装置的信息组装第一吸能装置,从而避免人工尝试组装的过程,减少了人工尝试组装的尝试次数,进而减轻了吸能装置的设计工作负担,缩短了吸能装置的生产周期,进而降低了吸能装置的人工成本。
本发明提供的吸能装置的获取方法,通过服务器获取待安装空间的尺寸,并根据待安装空间的尺寸,从吸能装置数据库中获取与待安装空间匹配的第一吸能装置,接着将第一吸能装置的信息输出。即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用户可以根据吸能装置的待安装空间,从吸能装置数据库中自动获取与待安装空间匹配的第一吸能装置,从而避免人工尝试组装吸能装置的过程,减少了人工尝试组装吸能装置的尝试次数,进而减轻了吸能装置的设计工作负担,缩短了吸能装置的生产周期,进而降低了吸能装置的人工成本。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第一吸能装置的信息可以包括第一吸能装置中的第一吸能梁和/或第二吸能梁的组合方向和组合顺序、第一吸能装置的组合形状中的至少一个。
具体地,第一吸能装置中的第一吸能梁和/或第二吸能梁的组合方向和组合顺序可以是,在第一吸能装置中各第一吸能梁、或者第二吸能梁、或者第一吸能梁和第二吸能梁是沿着纵向方向排列(即串联连接),还是沿着横向方向排列(即并联连接),或者是沿着竖直方向排列,以及沿着上述各方向配列的先后顺序。例如,如图1e所示,其中第一吸能装置中的第一吸能梁和第二吸能梁的组合方向和组合顺序为:第一吸能装置在竖直方向有两排,其中下面一排由四个第二吸能梁沿着横向一字排列,上面一侧由四个第一吸能梁沿着横向一字排列。可选地,服务器输出给用户的第一吸能装置的信息还可以是服务器直接将第一吸能装置的组合形状输出给用户。在一次第一吸能装置的输出中,服务器可以只输出第一吸能装置中各第一吸能梁和第二吸能梁的组合方向和组合顺序、或者第一吸能装置的组合形状中的任意一种输出给用户,还可以将第一吸能装置中各第一吸能梁和第二吸能梁的组合方向和组合顺序以及第一吸能装置的组合形状同时输出给用户,使得用户根据服务器输出的第一吸能装置的信息实现第一吸能装置的组装。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吸能装置的获取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涉及的是建立吸能装置数据库的具体过程。如图2所示,在获取待安装空间的尺寸之前,本发明吸能装置的获取方法还可以包括:
S201、获取空间尺寸集合,其中,所述空间尺寸集合包括多个空间分别对应的空间尺寸。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多个空间尺寸可以是测量设备自动对需要安装吸能装置的多个车辆的多个待安装空间的尺寸进行测量,并将该多个待安装空间的尺寸上传到服务器中,形成空间尺寸集合。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多个空间尺寸还可以是人工对需要安装吸能装置的多个车辆的多个待安装空间的尺寸进行测量,并将多个测量结果上传到服务器中,进而形成空间尺寸集合。可选地,本实施例的多个空间尺寸,还可以是服务器直接从需要安装吸能装置的多个车辆的设计图纸中获得多个吸能装置的多个待安装空间的尺寸,并将该多个待安装空间的尺寸保存至服务器中,进而形成空间尺寸集合。
S202、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吸能梁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吸能梁,按照所述空间尺寸集合中的每个空间尺寸进行组合,得到不同的第二吸能装置与不同的空间尺寸的对应关系。
S203、根据所述不同的第二吸能装置与不同的空间尺寸的对应关系,建立所述吸能装置数据库。
具体地,服务器根据上述空间尺寸集合中每个空间尺寸、第一吸能梁和第二吸能梁,对第一吸能梁和第二吸能梁进行排列组合,获得每个空间尺寸对应的第二吸能装置,进而获得不同的第二吸能装置与不同的空间尺寸的对应关系。接着,服务器将不同的空间尺寸、不同的第二吸能装置以及不同的第二吸能装置与不同的空间尺寸的对应关系保存在吸能装置数据库,实现吸能装置数据库的建立。即,本实施例的吸能装置数据库中保存了各种不同的空间尺寸,以及不同的空间尺寸所对应的第二吸能装置,进而使得服务器可以根据待安装空间尺寸,从吸能装置数据库中获得待安装空间尺寸与第二吸能装置的对应关系,进而获得待安装空间尺寸匹配的第二吸能装置,将该第二吸能装置作为上述待安装空间尺寸对应的第一吸能装置。
举例说明,假设如图1a所示的第一吸能梁的尺寸为:长290mm、高133mm、宽104mm,如图1b所示的第二吸能梁的尺寸为:长500mm、高198mm、宽108mm。假设服务器获得的空间形状为长方体,该长方体的尺寸为:长550mm、宽400mm、高120mm。由于该长方体的长550mm与第二吸能梁的长500mm比较接近并大于第二吸能梁的长度,因此,服务器根据上述各尺寸,生成一个第二吸能装置,该第二吸能装置由两个第二吸能梁并列组成,两个第二吸能梁之间保留有安装间隙。根据上述方法,服务器可以获得不同空间尺寸对应的不同第二吸能装置,并将不同的空间尺寸、不同空间尺寸与不同的第二吸能装置对应关系以及不同的第二吸能装置保存到吸能装置数据库,进而完成吸能装置数据库的建立,使得服务器可以根据待安装空间的尺寸和上述对应关系,从吸能装置数据库中获得第一吸能装置。
可选地,本实施例上述S203的步骤还可以用下述S203’至S205’的步骤替换,具体为:
S203’、对所述不同的第二吸能装置进行仿真校正计算,得到所述不同的第三吸能装置。
具体地,服务器使用现有的分析软件,对上述S202步骤获得的不同的第二吸能装置中各第一吸能梁之间的安装间隙、或者各第二吸能梁之间的安装间隙、或者第一吸能梁与第二吸能梁之间的安装间隙进行仿真校正计算,当第二吸能装置中各吸能梁之间的安装间隙太小不满足安装要求时,需要对第二吸能装置中各吸能梁之间的安装间隙进行调整,进而获得满足安装要求的第三吸能装置。
S204’、根据所述不同的第二吸能装置与不同的空间尺寸的对应关系,获得所述不同的第三吸能装置与不同的空间尺寸的对应关系。
S205’、根据所述不同的第三吸能装置与不同的空间尺寸的对应关系,建立所述吸能装置数据库。
具体地,服务器根据仿真校正计算前的不同的第二吸能装置与不同的空间尺寸的对应关系,获得仿真校正计算后的不同的第三吸能装置与不同的空间尺寸的对应关系。例如,第二吸能装置A与空间尺寸B的对应关系为C,则服务器对第二吸能装置A进行仿真校正计算后,获得第二吸能装置A校正后的第三吸能装置A’,则第三吸能装置A’与空间尺寸B的对应关系即为C,根据上述方法服务器可以获得每个不同的第三吸能装置与不同的空间尺寸之间的对应关系。
接着,服务器将不同的第三吸能装置、不同的空间尺寸、不同的第三吸能装置与不同的空间尺寸之间的对应关系保存到吸能装置数据库,完成吸能装置数据库的建立,进而使得服务器可以根据待安装空间的尺寸和上述对应关系,从吸能装置数据库中获得第一吸能装置。。
其中,本实施例的第三吸能装置为经过仿真校正计算后的第二吸能装置,即本实施例的第三吸能装置精度较高,从而提高了吸能装置数据库的准确性,使得用户根据准确性更高的吸能装置数据库,获得的与待安装空间尺寸匹配的第一吸能装置的精度更高,更加满足实际需要,进而提高了生产第一吸能装置的精度,保证了第一吸能装置的吸能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吸能装置的获取方法,服务器通过获取空间尺寸集合,并将第一吸能梁和第二吸能梁进行排列组合,得到不同的空间尺寸对应的第二吸能装置,并根据不同的第二吸能装置与不同的空间尺寸的对应关系,建立吸能装置数据库,使得用户根据吸能装置数据库,获得不同待安装空间的尺寸所对应的不同的第一吸能装置,进而提高了第一吸能装置的准确获得。可选地,为了进一步提高吸能装置数据库的准确性,则本实施例还对不同的第二吸能装置进行仿真校正计算,获得不同的第三吸能装置,并根据不同的第三吸能装置与不同的空间尺寸的对应关系,建立吸能装置数据库,进而使得用户根据精度较高的吸能装置数据库,获得精度较高的第一吸能装置,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第一吸能装置的准确性,保证了第一吸能装置的吸能效果。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为用户提供第一吸能装置的参数,则本发明的吸能装置的获取方法还可以包括:服务器输出第一吸能装置的吸能参数,其中,吸能参数可以包括第一吸能装置的压力工作载荷、第一吸能装置的吸能量、第一吸能装置的吸能行程中的至少一个。
具体地,第一吸能装置的压力工作载荷为第一吸能装置发生撞击产生压缩变形时所承受的所用撞击力的平均值。第一吸能装置的吸能行程为第一吸能装置在发生撞击时沿着压力工作载荷的方向(即撞击的方向)产生的变形量。第一吸能装置的吸能量为整个撞击的过程中第一吸能装置所吸收的的撞击能量之和。
可选地,如图1e所示,当第一吸能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吸能梁和至少一个第二吸能梁,至少一个第一吸能梁横向并联分布,至少一个第二吸能梁横向并联分布,至少一个第一吸能梁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吸能梁竖直方向并联分布时,上述的第一吸能装置的压力工作载荷等于第一吸能装置中的每个第一吸能梁的压力工作载荷与每个第二吸能梁的压力工作载荷相加之和。
举例说明,假设第一吸能梁的压力工作载荷为F1=120kN,第二吸能梁的压力工作载荷为F2=440kN。如图1e所示的第一吸能装置发生碰撞变形后,则该第一吸能装置的压力工作载荷可以根据下列公式计算获得,即F=4F1+4F2=4×120KN+4×440KN=2240KN。即本实施服务器可以根据第一吸能装置中第一吸能梁和第二吸能梁的组成形式,将第一吸能梁和第二吸能梁的压力工作载荷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即可获得第一吸能装置的压力工作载荷,其计算过程简单方便,并使得用户根据该第一吸能装置的压力工作载荷来判断第一吸能装置是否满足实际设计需要。
可选地,如图1e所示,当第一吸能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吸能梁和至少一个第二吸能梁,至少一个第一吸能梁横向并联分布,至少一个第二吸能梁横向并联分布,至少一个第一吸能梁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吸能梁竖直方向并联分布,且第二吸能梁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吸能梁的长度,则上述第一吸能装置的吸能行程等于第一吸能装置中的任一个第二吸能梁的吸能行程。
举例说明,如图1e所示的第一吸能装置发生碰撞变形后,其中由于第二吸能梁纵向长度大于第一吸能梁纵向长度,因此,一次碰撞过程中,第二吸能梁首先压缩S1=210mm,接着第一吸能梁梁和第二吸能梁一起压缩又S2=185mm,这样,在整个碰撞过程中,第一吸能装置的吸能行程S等于第二吸能梁的纵向压缩量395mm。即本实施服务器可以根据第一吸能装置中第一吸能梁和第二吸能梁的组成形式,将第一吸能梁和第二吸能梁的吸能行程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即可获得第一吸能装置的吸能行程,其计算过程简单方便,并使得用户根据该第一吸能装置的吸能行程来判断第一吸能装置是否满足实际设计需要。
可选地,当第一吸能装置中的第一吸能梁与第二吸能梁为串联连接时,则第一吸能装置的吸能行程等于第一吸能梁的吸能行程和第二吸能梁的吸能行程之和。
本发明的吸能装置的获取方法,服务器输出的第一吸能装置的吸能参数可以是第一吸能装置的压力工作载荷、第一吸能装置的吸能量、第一吸能装置的吸能行程中的至少一个,使得用户根据上述第一吸能装置的吸能参数可以更加转却地判断第一吸能装置是否满足实际需要,进而提高了第一吸能装置的准确性,其中本实施例通过对第一吸能装置包括第一吸能梁和第二吸能梁的压力工作载荷和吸能行程进行简单加减运算,即可获得第一吸能装置的压力工作载荷和吸能行程,其整个计算过程简单方便。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吸能装置的获取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吸能装置的获取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10、匹配模块20和输出模块30。
上述第一获取模块10,用于获取待安装空间的尺寸。
上述匹配模块20,用于根据所述待安装空间的尺寸,从吸能装置数据库中获取与所述待安装空间匹配的第一吸能装置;其中,所述吸能装置数据库中包括不同的空间尺寸和不同的吸能装置的映射关系,所述吸能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吸能梁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吸能梁,所述第一吸能梁和/或所述第二吸能梁的不同组合对应不同的吸能装置。
上述输出模块30,用于将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信息输出;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吸能装置中第一吸能梁和/或所述第二吸能梁的组合特征。
本实施例的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上述第一吸能装置的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吸能装置中的第一吸能梁和/或第二吸能梁的组合方向和组合顺序、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组合形状中的至少一个。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吸能装置的获取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装置还包括:第二获取模块40、处理模块50和第三获取模块60。
上述第二获取模块40,用于在所述第一获取模块10获取待安装空间的尺寸之前,获取空间尺寸集合;其中,所述空间尺寸集合包括多个空间分别对应的空间尺寸。
上述处理模块50,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吸能梁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吸能梁,按照所述空间尺寸集合中的每个空间尺寸进行组合,得到不同的第二吸能装置与不同的空间尺寸的对应关系。
第三获取模块60,用于根据所述不同的第二吸能装置与不同的空间尺寸的对应关系,建立所述吸能装置数据库。
可选地,上述第三获取模块60,具体用于对所述不同的第二吸能装置进行仿真校正计算,得到所述不同的第三吸能装置,并根据所述不同的第二吸能装置与不同的空间尺寸的对应关系,获得所述不同的第三吸能装置与不同的空间尺寸的对应关系,接着根据所述不同的第三吸能装置与不同的空间尺寸的对应关系,建立所述吸能装置数据库。
进一步地,上述输出模块30,还用于输出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吸能参数;其中,所述吸能参数包括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压力工作载荷、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吸能量、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吸能行程中的至少一个。
可选地,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吸能参数为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压力工作载荷,所述第一吸能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吸能梁和至少一个第二吸能梁,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吸能梁横向并联分布,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吸能梁横向并联分布,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吸能梁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吸能梁竖直方向并联分布;则,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压力工作载荷等于所述第一吸能装置中的每个第一吸能梁的压力工作载荷与每个第二吸能梁的压力工作载荷相加之和。
可选地,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吸能参数为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吸能行程,所述第一吸能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吸能梁和至少一个第二吸能梁,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吸能梁横向并联分布,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吸能梁横向并联分布,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吸能梁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吸能梁纵向并联分布,且所述第二吸能梁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吸能梁的长度;则,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吸能行程等于所述第一吸能装置中的任一个第二吸能梁的吸能行程。
本实施例的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吸能装置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待安装空间的尺寸;
根据所述待安装空间的尺寸,从吸能装置数据库中获取与所述待安装空间匹配的第一吸能装置;其中,所述吸能装置数据库中包括不同的空间尺寸和不同的吸能装置的映射关系,所述吸能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吸能梁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吸能梁,所述第一吸能梁和/或所述第二吸能梁的不同组合对应不同的吸能装置;
将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信息输出;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吸能装置中第一吸能梁和/或所述第二吸能梁的组合特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吸能装置中的第一吸能梁和/或第二吸能梁的组合方向和组合顺序、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组合形状中的至少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待安装空间的尺寸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空间尺寸集合;其中,所述空间尺寸集合包括多个空间分别对应的空间尺寸;
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吸能梁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吸能梁,按照所述空间尺寸集合中的每个空间尺寸进行组合,得到不同的第二吸能装置与不同的空间尺寸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不同的第二吸能装置与不同的空间尺寸的对应关系,建立所述吸能装置数据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不同的第二吸能装置与不同的空间尺寸的对应关系,建立所述吸能装置数据库,具体包括:
对所述不同的第二吸能装置进行仿真校正计算,得到不同的第三吸能装置;
根据所述不同的第二吸能装置与不同的空间尺寸的对应关系,获得所述不同的第三吸能装置与不同的空间尺寸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不同的第三吸能装置与不同的空间尺寸的对应关系,建立所述吸能装置数据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输出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吸能参数;其中,所述吸能参数包括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压力工作载荷、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吸能量、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吸能行程中的至少一个。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吸能参数为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压力工作载荷,所述第一吸能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吸能梁和至少一个第二吸能梁,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吸能梁横向并联分布,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吸能梁横向并联分布,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吸能梁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吸能梁竖直方向并联分布;
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压力工作载荷等于所述第一吸能装置中的每个第一吸能梁的压力工作载荷与每个第二吸能梁的压力工作载荷相加之和。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吸能参数为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吸能行程,所述第一吸能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吸能梁和至少一个第二吸能梁,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吸能梁横向并联分布,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吸能梁横向并联分布,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吸能梁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吸能梁纵向并联分布,且所述第二吸能梁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吸能梁的长度;
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吸能行程等于所述第一吸能装置中的任一个第二吸能梁的吸能行程。
8.一种吸能装置的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安装空间的尺寸;
匹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待安装空间的尺寸,从吸能装置数据库中获取与所述待安装空间匹配的第一吸能装置;其中,所述吸能装置数据库中包括不同的空间尺寸和不同的吸能装置的映射关系,所述吸能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吸能梁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吸能梁,所述第一吸能梁和/或所述第二吸能梁的不同组合对应不同的吸能装置;
输出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信息输出;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吸能装置中第一吸能梁和/或所述第二吸能梁的组合特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吸能装置中的第一吸能梁和/或第二吸能梁的组合方向和组合顺序、所述第一吸能装置的组合形状中的至少一个。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获取模块获取待安装空间的尺寸之前,获取空间尺寸集合;其中,所述空间尺寸集合包括多个空间分别对应的空间尺寸;
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吸能梁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吸能梁,按照所述空间尺寸集合中的每个空间尺寸进行组合,得到不同的第二吸能装置与不同的空间尺寸的对应关系;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不同的第二吸能装置与不同的空间尺寸的对应关系,建立所述吸能装置数据库。
CN201610485463.0A 2016-06-28 2016-06-28 吸能装置的获取方法与获取装置 Active CN1062026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85463.0A CN106202626B (zh) 2016-06-28 2016-06-28 吸能装置的获取方法与获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85463.0A CN106202626B (zh) 2016-06-28 2016-06-28 吸能装置的获取方法与获取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02626A CN106202626A (zh) 2016-12-07
CN106202626B true CN106202626B (zh) 2019-10-11

Family

ID=574614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85463.0A Active CN106202626B (zh) 2016-06-28 2016-06-28 吸能装置的获取方法与获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202626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12879A (zh) * 2006-08-23 2007-02-14 中山大学 一种家居智能布局方法及其系统
DE102005040405A1 (de) * 2005-08-26 2007-03-01 Volkswagen Ag Sicherheitseinrichtung für ein Fahrzeug, insbesonder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CN101767555A (zh) * 2010-02-11 2010-07-07 凌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前防撞梁
CN202006774U (zh) * 2011-01-20 2011-10-12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带下移式吸能板的前保险杠
EP2360065B1 (de) * 2010-02-16 2013-04-17 Robert Bosch GmbH Aktuatorik sowie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adaptiven Abbau von Crashenergie
CN105677982A (zh) * 2016-01-07 2016-06-15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前机舱溃缩空间尺寸确定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5040405A1 (de) * 2005-08-26 2007-03-01 Volkswagen Ag Sicherheitseinrichtung für ein Fahrzeug, insbesonder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CN1912879A (zh) * 2006-08-23 2007-02-14 中山大学 一种家居智能布局方法及其系统
CN101767555A (zh) * 2010-02-11 2010-07-07 凌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前防撞梁
EP2360065B1 (de) * 2010-02-16 2013-04-17 Robert Bosch GmbH Aktuatorik sowie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adaptiven Abbau von Crashenergie
CN202006774U (zh) * 2011-01-20 2011-10-12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带下移式吸能板的前保险杠
CN105677982A (zh) * 2016-01-07 2016-06-15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前机舱溃缩空间尺寸确定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不同截面形状铝合金薄壁结构的轴向吸能特性研究;张立玲 等;《汽车技术》;20061231(第4期);第20-23页 *
吸能梁式公路可导向防撞垫开发研究;张改 等;《公路》;20120331(第3期);第174-178页 *
轨道车辆模块化诱导式吸能单元梁的设计及分析;刘晋 等;《铁道机车车辆》;20131031;第33卷(第5期);第9-13页 *
鼓胀式压溃吸能结构的碰撞性能研究;夏茜 等;《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31231;第20-24、31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02626A (zh) 2016-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53753B (zh) 一种基于bim的桥梁模架智能设计方法
CN102622472B (zh) 分析复合材料机械连接钉载和应力分布及应力水平的方法
CN106126849B (zh) 一种车身焊点布置的非线性拓扑优化方法
CN100478965C (zh) 铁路轨道系统动态性能可视化仿真方法
CN105183976B (zh) 一种对车载柜体进行有限元分析的方法
CN104166776B (zh) 一种基于ansys的输电线路导线找形方法
CN101956476A (zh) 一种基于动力特征的输电塔结构失效预警方法
CN103514309A (zh) 基于空间细部实体模型的无砟轨道设计及检算体系
CN108629117A (zh) 基于Rhino平台的大跨度钢拱曲面网格屋面钢结构建模方法
CN109271743A (zh) 无砟轨道钢轨形态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2136019A (zh) 一种复合材料结构强度分析方法
CN109002642A (zh) 轨道车辆车体底架前端吸能结构快速设计优化方法
CN102494073B (zh) 一种起落架缓冲器
CN107748812A (zh) 一种蜂窝式防爬吸能器碰撞仿真方法及系统
CN106202626B (zh) 吸能装置的获取方法与获取装置
CN110728080A (zh) 焊接有限元模型构建方法及校核方法
CN107545097A (zh) 一种高效铝合金榫卯连接结构的cae模拟优化分析方法
CN106844915B (zh) 基于ansys节点耦合的盾构机箱涵吊机梁结构设计方法
CN104392328B (zh) 一种车辆‑行人交通事故的不确定性评价方法
CN109388814B (zh) 一种浮车型5模块低地板城轨车辆轴重计算方法
CN110210093A (zh) 一种撞击载荷工程模型可靠性的验证方法及装置
CN112067314B (zh) 一种mpdb中的壁障侵入计算方法
CN111415346B (zh) 一种基于网格化的颗粒模型损伤表征方法
CN107451305A (zh) 一种列车‑轨道‑结构耦合系统异步长高效动力分析方法
Ingrassia et al. Design optimization and analysis of a new rear underrun protective device for truc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