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00287A - 静电电荷图像显影色调剂、静电电荷图像显影剂和色调剂盒 - Google Patents

静电电荷图像显影色调剂、静电电荷图像显影剂和色调剂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00287A
CN106200287A CN201510400718.4A CN201510400718A CN106200287A CN 106200287 A CN106200287 A CN 106200287A CN 201510400718 A CN201510400718 A CN 201510400718A CN 106200287 A CN106200287 A CN 1062002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ner
agent
electrostatic charge
toner particles
part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0071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00287B (zh
Inventor
吉田华奈
菅原淳
村上毅
中村幸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2002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002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002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002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93Encapsulated toner particles
    • G03G9/09307Encapsulated toner particles specified by the shell material
    • G03G9/09335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compound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25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tructure; characterised by non-homogenuous distribution of compone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27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e.g. degree of sphericit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42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compris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9/08755Polyest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75Natural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 G03G9/08782Wax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9Colouring agent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902Inorganic compounds
    • G03G9/0904Carbon black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93Encapsulated toner particles
    • G03G9/0935Encapsulated toner particles specified by the core material
    • G03G9/09357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G03G9/09371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Developing Agents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静电电荷图像显影色调剂,包含色调剂颗粒,色调剂颗粒具有海岛结构,海岛结构包括海部和岛部,海部包含结合剂树脂,岛部包含防粘剂且具有由以下等式(1)表示的岛部的非均匀分布度B的分布的至少两个最大值:等式(1)非均匀分布度B=2d/D,在等式(1)中,D表示通过色调剂颗粒的剖面观察所获得的色调剂颗粒的等价圆直径(μm),d表示色调剂颗粒的重心与通过色调剂颗粒的剖面观察所获得的包含防粘剂的岛部的重心之间的距离(μm)。

Description

静电电荷图像显影色调剂、静电电荷图像显影剂和色调剂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静电电荷图像显影色调剂、静电电荷图像显影剂和色调剂盒。
背景技术
可视化图像信息的方法,诸如电子照相法,当前用在各个领域中。在电子照相法中,通过充电和静电电荷(或静电荷)图像形成步骤,将静电电荷图像作为图像信息形成在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利用包含色调剂的显影剂,将色调剂图像形成在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并且将该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然后将色调剂图像定影到记录介质的表面上。通过这些处理,图像信息被可视化为图像。
例如,专利文献1披露了一种用于电子照相的色调剂,至少包括树脂和蜡,其中树脂是浓缩树脂,蜡包含在色调剂颗粒中且位于表面附近。
[专利文献1]JP-A-2002-006541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如下的静电电荷图像显影色调剂:其在将图像形成在作为记录介质的硬纸板上时适用且能够形成具有优良的耐弯曲性和耐磨损性的图像。
上述的目的是通过下面的构造来实现的。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提供一种静电电荷图像显影色调剂,包括:
色调剂颗粒,其具有海岛结构,所述海岛结构包括海部和岛部,所述海部包含结合剂树脂,所述岛部包含防粘剂且具有由以下等式(1)表示的所述岛部的非均匀分布度B的分布的至少两个最大值:
等式(1) 非均匀分布度B=2d/D
在等式(1)中,D表示通过所述色调剂颗粒的剖面观察所获得的所述色调剂颗粒的等价圆直径(μm),d表示所述色调剂颗粒的重心与通过所述色调剂颗粒的剖面观察所获得的包含所述防粘剂的所述岛部的重心之间的距离(μm)。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案,在根据第一方案的静电电荷图像显影色调剂中,所述色调剂颗粒的所述非均匀分布度B的分布的全部最大值在0.35至1.00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案,在根据第一方案的静电电荷图像显影色调剂中,在所述色调剂颗粒的所述非均匀分布度B的分布的最大值中,分别具有最高频率和次高频率的两个值是在0.35至0.65范围内的最大值a1和在0.75至1.00范围内的最大值b1,并且所述最大值a1的频率和所述最大值b1的频率满足以下等式(2)的关系:
等式(2) 最大值a1的频率/最大值b1的频率=0.2至0.5。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案,在根据第三方案的静电电荷图像显影色调剂中,当构成包括所述最大值a1在内的峰值的所述岛部包含第一防粘剂且构成包括所述最大值b1在内的峰值的所述岛部包含第二防粘剂时,所述第一防粘剂的熔化温度比所述第二防粘剂的熔化温度高。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案,在根据第一方案的静电电荷图像显影色调剂中,所述防粘剂是烃蜡。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案,在根据第四方案的静电电荷图像显影色调剂中,所述第一防粘剂的熔化温度为80℃至120℃。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案,在根据第一方案的静电电荷图像显影色调剂中,所述防粘剂的熔化温度为50℃至110℃。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案,在根据第一方案的静电电荷图像显影色调剂中,所述防粘剂相对于全部所述色调剂颗粒的含量为1重量%至20重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案,在根据第一方案的静电电荷图像显影色调剂中,所述结合剂树脂是聚酯树脂。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案,在根据第九方案的静电电荷图像显影色调剂中,所述聚酯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50℃至80℃。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案,在根据第九方案的静电电荷图像显影色调剂中,所述聚酯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为5,000至1,000,000。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案,在根据第九方案的静电电荷图像显影色调剂中,所述聚酯树脂的分子量分布Mw/Mn为1.5至100。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案,在根据第一方案的静电电荷图像显影色调剂中,所述色调剂颗粒的形状因数SF1为110至150。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方案,在根据第一方案的静电电荷图像显影色调剂中,疏水性二氧化硅附着到所述色调剂颗粒的表面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五方案,提供一种静电电荷图像显影剂,其包含根据第一方案所述的静电电荷图像显影色调剂。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六方案,在根据第十五方案的静电电荷图像显影剂中,所述显影剂包含树脂涂层载体。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七方案,在根据第十六方案的静电电荷图像显影剂中,炭黑包含在所述树脂涂层载体的树脂中。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八方案,提供一种色调剂盒,其容纳根据第一方案所述的静电电荷图像显影色调剂且能够从图像形成装置拆除。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第五方案以及第七方案至第十四方案,提供了一种静电电荷图像显影色调剂,与仅存在非均匀分布度B的分布的一个最大值的情况相比,即使当在作为记录介质的硬纸板上形成图像时,该静电电荷图像显影色调剂能够形成具有优良的耐弯曲性和耐磨损性的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案,提供了一种静电电荷图像显影色调剂,与非均匀分布度B的分布的至少一个最大值小于0.35的情况相比,能够形成具有优良的耐弯曲性和耐磨损性的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案,提供了一种静电电荷图像显影色调剂,与非均匀分布度B的分布的最大值a1小于0.35或大于0.65或者非均匀分布度B的分布的最大值b1小于0.75的情况相比,能够形成具有优良的耐弯曲性和耐磨损性的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案和第六方案,提供了一种静电电荷图像显影色调剂,与第一防粘剂的熔化温度低于第二防粘剂的熔化温度的情况相比,能够形成具有优良的耐弯曲性和耐磨损性的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五方案至第十八方案,提供了一种静电电荷图像显影剂和色调剂盒,与使用仅具有非均匀分布度B的分布的一个最大值的静电电荷图像显影色调剂的情况相比,即使当在作为记录介质的硬纸板上形成图像时,也能够形成具有优良的耐弯曲性和耐磨损性的图像。
附图说明
将基于下面的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实例的示意性构造图;
图2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处理盒的实例的示意性构造图;
图3是示出电力馈送添加法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用于实例1中所使用的电力馈送添加法的装置的示意图;以及
图5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色调剂的防粘剂域的非均匀分布度B的分布实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作为本发明实例的示例性实施例。
静电电荷图像显影色调剂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静电电荷图像显影色调剂(下文中称为“色调剂”)包含具有海岛结构的色调剂颗粒,该海岛结构包括海部和岛部,该海部包含结合剂树脂,该岛部包含防粘剂。
在色调剂颗粒的海岛结构中,存在如以下等式(1)表示的岛部的非均匀分布度B的分布的至少两个最大值。
等式(1) 非均匀分布度B=2d/D
(在等式(1)中,D代表通过色调剂颗粒的剖面观察所获得的色调剂颗粒的等同圆直径(μm),d代表色调剂颗粒的重心与通过色调剂颗粒的剖面观察所获得的包含防粘剂的岛部的重心之间的距离(μm)。)
通过上述构造,即使在作为记录介质的例如用于包装的硬纸板上形成图像的情况下,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色调剂也可以形成具有优良的耐弯曲性和耐磨损性的图像。
其原因不清楚,但是做出如下假设。
在现有技术中,已经知道在色调剂颗粒中包含防粘剂的色调剂作为用于电子照相图像形成(也称为打印)的色调剂。在使用这种现有技术的色调剂的情况下,由于定影时进行加热和加压,防粘剂从色调剂颗粒的内侧渗到其表面,表现出记录介质的防粘特性,因此获得了优良的定影性能。
为了改善防粘特性,已经知道一种在色调剂颗粒的表面侧非均匀地分布防粘剂的方法(例如,上述专利文献1)。在包含非均匀地分布在表面侧的防粘剂的色调剂颗粒中,防粘剂易于在定影时渗到表面。因此,在具有这种特性的色调剂中,防粘特性得到了改善。
另外,在色调剂颗粒中存在有防粘剂的色调剂颗粒的情况下,由于存在防粘剂,色调剂易于在定影时的温度下熔化。然而,存在于色调剂颗粒中的防粘剂由于在定影期间的加热和加压而几乎不渗出,结果,防粘剂可在定影图像中保持在与结合剂树脂混合的状态下。如果防粘剂如上所述保留在定影图像中,起初与结合剂树脂具有低的相容性的防粘剂会降低定影图像的机械强度。
同时,在诸如甜食等产品的包装中,通常使用纸包装,广泛地实施一种在硬纸板(涂层硬纸板)的一部分或全部上打印彩色图像并且以三维形式组装硬纸板的方法。在这种印刷中,通常使用胶版印刷,但是近年来,在印刷行业,不仅要求高质量,而且要求低成本和更短的传送时间,在设计确认、印刷开始等中已经推进了数字数据的使用,并且电子照相打印市场中的需求渐增。
当这种用于包装的硬纸板上的打印图像的机械强度低时,会发生在箱体组装过程中弯曲部分的图像裂纹以及由于磨损引起的图像剥离。因此,当在用于包装的硬纸板上执行电子照相打印时,要求优良的剥离特性,并且需要诸如图像的耐弯曲性和耐磨损性等机械强度的提高。
此处,在色调剂颗粒中包含防粘剂的岛部(下文还称为“防粘剂域”)的非均匀分布度B是表明防粘剂域的重心与色调剂颗粒的重心分离多远的指标。非均匀分布度B表明,随着该值变得更大,防粘剂域更靠近色调剂颗粒的表面,而且随着该值变得更小,防粘剂域更靠近色调剂颗粒的重心。非均匀分布度B的分布的最大值表明,在防粘剂域的分布中,在色调剂颗粒的径向上存在峰值。
也即,关于具有防粘剂域的非均匀分布度B的分布的至少两个最大值的色调剂颗粒,至少,最大值存在于色调剂颗粒的表面侧附近的区域中以及相对于上述区域在色调剂颗粒的重心侧的区域中。
更具体地,如图5所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色调剂例如具有在色调剂颗粒的表面侧附近的区域中的较大的最大值(例如,对应于后面将要描述的最大值b1)以及相对于上述区域在色调剂颗粒的重心侧的区域中的较小的最大值(例如,对应于后面将要描述的最大值a1)。此处,图5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色调剂的防粘剂域的非均匀分布度B的分布实例的示意图。
存在于色调剂颗粒的表面侧附近的区域中的防粘剂由于在定影期间的加热和加压而渗出到表面并且改善了定影时的剥离特性。
同时,就上述防粘剂而言存在于色调剂颗粒的重心侧的区域中的防粘剂的一部分与色调剂颗粒中的结合剂树脂相容,并且因此,与仅存在结合剂树脂的情况相比,结合剂树脂易于在定影时熔化。结果,可以改善结合剂树脂(色调剂颗粒)的定影特性。不与结合剂树脂相容的防粘剂通过通道渗出,存在于色调剂颗粒的表面侧附近的区域中的防粘剂已经通过该通道渗出。结果,即使当防粘剂存在于色调剂颗粒中时,也能防止定影图像上的残余量增加。
因此,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色调剂具有在定影时用于剥离记录介质的剥离特性,防止定影图像上的防粘剂的残余量增加,并且改善了机械强度,诸如图像的耐弯曲性和耐磨损性。
如上所述,即使当在上述用于包装的硬纸板上形成图像时,也能预期到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色调剂具有在定影时用于硬纸板的剥离特性并且形成具有优良的耐弯曲性和耐磨损性的图像。
此处,作为示例性实施例的硬纸板,厚度在0.15mm至0.23mm范围内的硬纸板是优选的,且当厚度在上述范围内时可以使用普通纸张或包括涂层的涂层纸张。
在下文中,将详细描述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色调剂。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色调剂至少包括色调剂颗粒,如果需要,可以包括附着到色调剂颗粒的表面的外部添加剂。
色调剂颗粒
首先,将描述色调剂颗粒。
如上所述,色调剂颗粒具有海岛结构,该海岛结构包括海部和岛部,该海部包含结合剂树脂,该岛部包含防粘剂。也即,色调剂颗粒具有海岛结构,在该结构中防粘剂以岛形状存在于结合剂树脂的连续相中。
在具有海岛结构的色调剂颗粒中,存在防粘剂域(包含防粘剂的岛部)的非均匀分布度B的分布的至少两个最大值。
为了使色调剂颗粒中的防粘剂由于定影时的加压而易于渗出且形成具有优良的耐弯曲性和耐磨损性的图像,非均匀分布度B的分布的全部最大值优选地在0.35至1.00的范围内。也即,优选的是防粘剂域不存在于色调剂颗粒的重心附近的位置。
特别地,从色调剂的保温特性来看,最大值的范围的上限优选地等于或小于0.98。
为了形成在定影时具有用于硬纸板的剥离特性以及优良的耐弯曲性和耐磨损性的图像,在非均匀分布度B的分布的最大值中具有最高频率和次高频率的两个值分别是在0.35至0.65范围内的最大值a1以及在0.75至1.00范围内的最大值b1,并且最大值a1的频率和最大值b1的频率优选地满足以下等式(2)的关系。
等式(2) 最大值a1的频率/最大值b1的频率=0.2至0.5
也即,在两个以上的最大值中,具有最高频率的最大值是存在于0.75至1.00范围内的最大值b1,具有次高频率的最大值是存在于0.35至0.65范围内的最大值a1。
此处,最大值a1更优选地在0.4至0.6的范围内。
最大值b1更优选地在0.8至0.98的范围内。
从色调剂的保温特性考虑,最大值b1的范围的上限优选地等于或小于0.98。
最大值a1的频率/最大值b1的频率的值更优选地为0.30至0.45。
另外,当构成包括最大值a1在内的峰值的岛部包含第一防粘剂且构成包括最大值b1在内的峰值的岛部包含第二防粘剂时,第一防粘剂的熔化温度优选地高于第二防粘剂的熔化温度,从而使色调剂颗粒中的防粘剂由于定影期间的加热和加压而更易于渗出,而且形成具有更优良的耐弯曲性和耐磨损性的图像。
海岛结构的检查
此处,将描述一种检查海岛结构的方法。
色调剂颗粒的海岛结构是例如通过一种借助透射电子显微镜来观察色调剂(色调剂颗粒)的剖面的方法或者一种用四氧化钌将色调剂颗粒的剖面着色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剖面的方法来检查的。从可以更清楚地观察色调剂剖面的防粘剂域的方面考虑,优选地使用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来观察其剖面的方法。作为扫描电子显微镜,可以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任何扫描电子显微镜,例如,使用HitachiHigh-Technologies Corporation(日立高新技术公司)制造的SU8020或JEOL,Ltd.(日本电子株式会社)制造的JSM-7500F。
将详细描述观察方法。首先,在将作为测量对象的色调剂(色调剂颗粒)嵌入环氧树脂中之后,将环氧树脂硬化。通过包括金刚石刀片的切片机将硬化后的材料切割成片,获得具有色调剂的露出剖面的观察样品。用四氧化钌对切片后的观察样品着色,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色调剂的剖面。利用该观察方法,依据着色度的差别,在色调剂的剖面上观察海岛结构,在该结构中具有亮度差(对比度)的防粘剂以岛形状存在于结合剂树脂的连续相中。
非均匀分布度B的检查
接着,将描述检查防粘剂域的非均匀分布度B的方法。
防粘剂域的非均匀分布度B的检查以如下方式实施。
首先,利用检查海岛结构的方法,以使得视野内包含色调剂(色调剂颗粒)的一个剖面的放大率来记录图像。利用图像分析软件(MitaniCorporation(三谷商事株式会社)制造的WinROOF),在0.010000μm/像素的条件下实施记录图像的图像分析。通过图像分析,借助用于嵌入的环氧树脂与色调剂的结合剂树脂之间的亮度差(对比度),提取色调剂颗粒的剖面的形状。基于色调剂颗粒的剖面的提取形状,获取投影面积。根据投影面积获取等同圆直径。通过表达式2√(投影面积/π)来计算等同圆直径。所获取的等同圆直径被设定为观察色调剂颗粒的剖面时色调剂颗粒的等同圆直径D。
同时,基于色调剂颗粒的剖面的提取形状来获取重心的位置。具体地,产生将色调剂颗粒的剖面划分为具有等同尺寸的右区域和左区域的直线以及将色调剂颗粒的剖面划分为具有等同尺寸的上区域和下区域的直线,两条直线的交点设定为重心。这可以通过图像分析在短时间内精确地测得。接着,利用结合剂树脂与防粘剂之间的亮度差(对比度)来提取防粘剂域的形状,并且获取防粘剂域的重心的位置。具体地,重心的每个位置可以按照与色调剂颗粒的剖面相同的原理来测量。获取色调剂颗粒的剖面的重心与防粘剂域的重心之间的距离。所获取的距离被设定为观察色调剂颗粒的剖面时色调剂颗粒的重心与包含防粘剂的岛部的重心之间的距离d。
最后,根据等同圆直径D和距离d,利用等式(1)非均匀分布度B=2d/D来获取防粘剂域的非均匀分布度B。
对于存在于一个色调剂颗粒的剖面上的多个防粘剂域中的每一个防粘剂域,实施相同的操作,从而获取防粘剂域的非均匀分布度B。
接着,将描述防粘剂域的非均匀分布度B的分布的最大值。
首先,对于200个色调剂颗粒,实施防粘剂域的非均匀分布度B的上述测量。在从0至1.00以0.01为增量的数据段中针对防粘剂域的每个非均匀分布度B的获得数据实施统计分析处理,并且确定非均匀分布度B的分布。
如果在所获得的分布中有峰值,则峰值顶点所在的数据段的值被设定为最大值。
例如,如图5中所示的示意图所示,当横轴表示防粘剂域(数据段)的非均匀分布度B且纵轴表示其频率时,如果存在两个峰值(山峰部),则峰值顶点所在的非均匀分布度B的数据段被设定为最大值。
在最大值中,具有最高频率(峰值高度)的最大值被称为模式。
在描述制备色调剂的方法时,将对满足上述的防粘剂域的非均匀分布度B的分布特性的方法进行说明。
接着,将对色调剂颗粒的成分进行说明。
色调剂颗粒包括结合剂树脂以及防粘剂,如果需要,则还包括着色剂。下面,将对各成分进行说明。
结合剂树脂
结合剂树脂的实例包括由单体构成的均聚物,单体诸如为苯乙烯(例如,苯乙烯、对氯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等)、(甲基)丙烯酸酯(例如,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十二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十二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烯属不饱和腈(例如,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等)、乙烯醚(例如,乙烯基甲醚、乙烯基异丁基醚等)、乙烯基酮(例如,甲基乙烯酮、甲基乙基酮、乙烯基异丙烯酮等)、烯烃(例如,乙烯、丙烯、丁烯等)、或由通过将这些单体中的两个以上的种类组合而获得的共聚物形成的乙烯基树脂。
结合剂树脂的实例包括诸如环氧树脂、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聚酰胺树脂、纤维素树脂、聚醚树脂以及改性树脂等非乙烯树脂,这些非乙烯树脂和乙烯树脂的混合物、或通过在其存在时将乙烯基单体聚合所获得的接枝聚合物。
这些结合剂树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其两个以上的种类相组合来使用。
作为结合剂树脂,聚酯树脂是优选的。
作为聚酯树脂,使用例如公知的聚酯树脂。
聚酯树脂的实例包括多价羧酸和多元醇的缩聚物。商业方式提供的产品或合成产品可用作聚酯树脂。
多价羧酸的实例包括脂肪族二元酸(aliphatic dicarboxylic acid)(例如,草酸、丙二酸、马来酸、富马酸、柠康酸、衣康酸、戊烯二酸、琥珀酸、烯基琥珀酸、己二酸和癸二酸)、脂环族二羧酸(alicyclicdicarboxylic acid)(例如,环己烷二甲酸)、芳族二羧酸(例如,对苯二甲酸、间苯二酸、邻苯二甲酸和萘二甲酸)、它们的酸酐或它们的低级烷基酯(具有例如从1个碳原子至5个碳原子)。在这些多价羧酸当中,例如,芳族二羧酸优选地用作多价羧酸。
作为多价羧酸,采用交联结构或分支结构的三价或更高价羧酸可以与二羧酸相组合使用。三价或更高价羧酸的实例包括偏苯三酸、苯均四酸、它们的酸酐或它们的低级烷基酯(具有例如从1个碳原子至5个碳原子)。
多价羧酸可以单独使用或者其两个以上的种类组合使用。
多元醇的实例包括脂肪族二醇(例如,乙二醇、二甘醇、三甘醇、丙二醇、丁二醇、己二醇和新戊二醇)、脂环族二醇(alicyclic diol)(例如,环己二醇、环己烷二甲醇、氢化双酚A)和芳族二醇(aromaticdiol)(例如,双酚A的环氧乙烷加成物以及双酚A的环氧丙烷加成物)。在这些多元醇当中,例如,优选地使用芳族二醇和脂环族二醇,芳族二醇更优选地用作多元醇。
作为多元醇,采用交联结构或分支结构的三价多元醇或更高价多元醇可以与二醇相组合使用。三价多元醇或更高价多元醇的实例包括甘油、三羟甲基丙烷和季戊四醇。
多元醇可以单独使用或者其两个以上的种类相组合使用。
聚酯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优选地为50℃至80℃,更优选地为50℃至65℃。
玻璃化转变温度是通过由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所获得的DSC曲线来确定的。更具体地,玻璃化转变温度是通过在JIS K7121-1987“Testing Methods for Transition Temperatures of Plastics(塑料的转变温度的测试方法)”的确定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方法中披露的“extrapolatingglass transition starting temperature(推算玻璃化转变起始温度)”来确定的。
聚酯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优选地为5,000至1,000,000,更优选地为7,000至500,000。
聚酯树脂的数均分子量(Mn)优选地为2,000至100,000。
聚酯树脂的分子量分布Mw/Mn优选地为1.5至100,更优选地为2至60。
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来测量重均分子量和数均分子量。通过GPC进行分子量测量是利用HLC-8120GPC、Tosoh Corporation(东曹株式会社)制造出作为测量装置的GPC以及Tosoh公司制造的TSKgel Super HM-M column(15cm),利用THF溶剂来进行的。利用以单分散聚苯乙烯标准样品创建的分子量校准曲线,根据该测量结果来计算重均分子量和数均分子量。
聚酯树脂是通过公知的生产方法获得的。其具体的实例包括在反应系统中在设定成180℃至230℃的聚合温度下进行反应的方法,如果需要,可以在降低的压力下进行,同时去除在冷凝过程中所产生的水或乙醇。
当原材料的单体在反应温度下不溶解或变得相容时,可以添加高沸点溶剂作为增溶剂来溶解单体。在该情况下,在蒸馏掉增溶剂的同时,进行缩聚反应。当共聚反应中存在相容性差的单体时,相容性差的单体以及待与单体缩聚的酸或乙醇可以预先浓缩,然后与主成分缩聚。
相对于全部色调剂颗粒,结合剂树脂的含量例如优选地为40重量%(重量百分比)到95重量%,更优选地为50重量%到90重量%,甚至更优选地为60重量%到85重量%。
防粘剂
防粘剂的实例包括:烃蜡;诸如棕榈蜡、米蜡和小烛树蜡等天然蜡;诸如褐煤蜡等合成或矿物/石油蜡;以及诸如脂肪酸酯和褐煤酸酯等酯蜡。防粘剂不限于这些。
在这些实例当中,烃蜡(以碳氢化合物作为骨架的蜡)优选作为防粘剂。因为防粘剂域易于形成且在定影时烃蜡容易地、快速地渗出到色调剂颗粒的表面,所以烃蜡是优选的。
防粘剂的熔化温度优选地为50℃到110℃,更优选地为60℃到100℃。
根据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所获得的DSC曲线,在通过JISK7121-1987“Testing Methods for Transition Temperatures of Plastics(塑料的转变温度的测试方法)”获得熔化温度的方法中所描述的“熔化峰值温度”,来获得防粘剂的熔化温度。
如上所述,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当构成包括最大值a1在内的峰值的岛部包含第一防粘剂且构成包括最大值b1在内的峰值的岛部包含第二防粘剂时,从可以使色调剂颗粒中的防粘剂更易于由于定影时的加压而渗出以及形成具有更优良的耐弯曲性和耐磨损性的图像的观点看,第一防粘剂的熔化温度优选地高于第二防粘剂的熔化温度。
也即,防粘剂的熔化温度优选地较低,因为存在防粘剂的区域更靠近色调剂颗粒的表面侧。
此时,第一防粘剂的熔化温度优选地在80℃至120℃的范围内。同时,第二防粘剂的熔化温度优选地是比第一防粘剂的熔化温度低10℃以上的温度,更优选地是比第一防粘剂的熔化温度低15℃以上的温度。
相对于全部的色调剂颗粒,防粘剂的含量例如优选地为1重量%到20重量%,更优选地为5重量%到15重量%。
着色剂
着色剂的实例包括各种颜料,诸如炭黑、铬黄、汉萨黄、联苯胺黄、还原黄(threne yellow)、喹啉黄、颜料黄、永久橙GTR、吡唑啉酮橙、伏尔甘橙(vulcan orange)、色淀红、永久红、亮胭脂红3B、亮胭脂红6B、杜邦油红、吡唑啉酮红、立索红、罗丹明B色淀、朱红C、颜料红、玫瑰红、苯胺蓝、群青蓝、卡扣油蓝(calco oil blue)、氯化亚甲蓝、酞菁蓝、颜料蓝、酞菁绿和孔雀石草酸以及诸如吖啶染料、咕吨染料、偶氮染料、苯醌染料、吖嗪染料、蒽醌染料、硫靛染料、二噁嗪染料、噻嗪染料、偶氮甲碱染料、靛类染料、酞菁染料、阿尼林黑染料、聚甲炔染料、三苯甲烷染料、二苯甲烷染料和噻唑染料等各种染料。
着色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将两种以上的种类相组合使用。
如果需要,着色剂可以经过表面处理或者与分散剂相组合使用。多种着色剂可以结合使用。
相对于全部的色调剂颗粒,着色剂的含量例如为优选地为1重量%到30重量%,更优选地从3重量%到15重量%。
其他添加剂
其他添加剂的实例包括已知的添加剂,诸如磁性材料、电荷控制剂以及无机粉末。色调剂颗粒包含这些添加剂作为内部添加剂。
色调剂颗粒的特性
色调剂颗粒可以是具有单层结构的色调剂颗粒或者可以是具有由芯(芯颗粒)和涂覆在芯上的涂层(壳层)构成的所谓芯/壳结构的色调剂颗粒。
此处,具有芯/壳结构的色调剂颗粒例如优选地由具有海岛结构的芯和包括结合剂树脂的涂层构成,该海岛结构包括海部和岛部,海部包含结合剂树脂,岛部包含防粘剂。
色调剂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D50v)优选地为2μm至10μm,更优选地为4μm至8μm。
利用Coulter Multisizer II(由Beckman Coulter,Inc.(贝克曼库尔特有限公司)制造)和ISOTON-II(由Beckman Coulter,Inc.制造)作为电解液来测量色调剂颗粒的各种平均粒径以及各种颗粒尺寸分布指标。
在测量中,将0.5mg至50mg的测量样品作为分散剂添加到2ml的5%表面活性剂(优选地为烷基苯磺酸钠)水溶液中。所获得的材料添加到100ml至150ml的电解液中。
利用超声分散器对悬浮有样品的电解液进行1分钟分散处理,通过Coulter Multisizer II利用具有100μm孔径的孔来测量粒径为2μm至60μm的颗粒的颗粒尺寸分布。对50,000个颗粒进行采样。
相对于基于测得的颗粒尺寸分布而分离的颗粒尺寸范围(通道),从最小直径侧绘制按体积和按数量的累积分布。当累积百分比变成16%时的粒径被定义为对应于体积粒径D16v和数目粒径D16p的粒径,而当累积百分比变成50%时的粒径被定义为对应于体均粒径D50v和数均粒径D50p的粒径。此外,当累积百分比变成84%时的粒径被定义为对应于体积粒径D84v和数目粒径D84p的粒径。
利用这些,将体均颗粒尺寸分布指标(GSDv)计算为(D84v/D16v)1/2,而将数均颗粒尺寸分布指标(GSDp)计算为(D84p/D16p)1/2
色调剂颗粒的形状因数SF1优选地为110至150,更优选地为120至140。
通过以下表达式来获得形状因数SF1。
表达式:SF1=(ML2/A)×(π/4)×100
在前述表达式中,ML代表了色调剂颗粒的绝对最大长度,A代表色调剂颗粒的投影面积。
具体地,主要通过利用图像分析仪分析显微镜图像或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来对形状因数SF1进行数值转换,形状因数SF1的计算如下。也即,散布在玻璃载片的表面上的颗粒的光学显微镜图像通过视频摄像机输入到图像分析仪Luzex以获得最大长度以及100个颗粒的投影面积,通过前述表达式来计算SF1的值,并且获得其平均值。
外部添加剂
外部添加剂的实例包括无机颗粒。无机颗粒的实例包括SiO2、TiO2、Al2O3、CuO、ZnO、SnO2、CeO2、Fe2O3、MgO、BaO、CaO、K2O、Na2O、ZrO2、CaO·SiO2、K2O·(TiO2)n、Al2O3·2SiO2、CaCO3、MgCO3、BaSO4和MgSO4
作为外部添加剂的无机颗粒的表面优选地经过疏水处理。疏水处理是通过例如将无机颗粒滴入疏水剂中来进行的。疏水剂不特别地受限制,其实例包括硅烷偶联剂、硅油、钛酸盐偶联剂和铝偶联剂。这些可以单独使用或者将两个以上的种类相组合使用。
一般地,疏水剂的量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无机颗粒例如为1重量份到10重量份。
对于疏水处理,优选地使用诸如二甲基硅油处理过的二氧化硅颗粒等疏水二氧化硅颗粒。
外部添加剂的实例还包括树脂颗粒(诸如,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和三聚氰胺树脂颗粒)以及清洁辅料(例如,由硬脂酸锌代表的高级脂肪酸的金属盐以及氟聚合物颗粒)。
相对于色调剂颗粒,从外部添加的外部添加剂的量例如优选地为0.01重量%至5重量%,更优选地为0.01重量%至2.0重量%。
色调剂的制备方法
接着,将对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色调剂的制备方法进行说明。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色调剂是通过在制备色调剂颗粒之后从外部将外部添加剂添加到色调剂颗粒中来获得的。
可以利用干法(例如,捏制和磨碎法)和湿法(例如,聚结法、悬浮聚合法和溶解悬浮法)中的任一种来制备色调剂颗粒。色调剂颗粒制备方法不特别地限于这些制备方法,可采用已知的制备方法。
在这些方法当中,优选地通过聚结法来获得色调剂颗粒。
特别地,从获得满足上述防粘剂域的非均匀分布度B的分布特性的色调剂(色调剂颗粒)的观点看,优选地通过下述的聚结方法来制备色调剂颗粒。
下面,将通过具体实例来描述利用聚结法制备色调剂颗粒的方法。在下面的具体实例中,将描述具有防粘剂域的非均匀分布度B的分布的两个最大值且包含着色剂的色调剂颗粒的制备方法,但是不限于此。
具体而言,优选地通过如下步骤来制备色调剂颗粒:制备各分散物的步骤(分散物制备步骤);将分散有作为结合剂树脂的第一树脂颗粒的第一树脂颗粒分散物与分散有着色剂的颗粒(下文还称为“着色剂颗粒”)的着色剂颗粒分散物彼此混合,使所获得的混合分散物中的各颗粒聚集并且形成第一聚集颗粒的步骤(第一聚集颗粒形成步骤);顺序地添加将作为结合剂树脂的第二树脂颗粒以及第一防粘剂的颗粒(下文还称为“第一防粘剂颗粒”)分散到第一聚集颗粒分散物中的混合分散物,同时缓慢降低混合分散物中第一防粘剂颗粒的浓度,在获得分散有第一聚集颗粒的第一聚集颗粒分散物之后,进一步将第二树脂颗粒和第一防粘剂颗粒聚集在第一聚集颗粒的表面上,并且因此形成第二聚集颗粒的步骤(第二聚集颗粒形成步骤);顺序地添加将作为结合剂树脂的第三树脂颗粒以及第二防粘剂的颗粒(下文还称为“第二防粘剂颗粒”)分散到第二聚集颗粒分散物中的混合分散物,同时缓慢地降低混合分散物中第二防粘剂颗粒的浓度,在获得分散有第二聚集颗粒的第二聚集颗粒分散物之后,进一步将第三树脂颗粒和第二防粘剂颗粒聚集在第二聚集颗粒的表面上,并且因此形成第三聚集颗粒的步骤(第三聚集颗粒形成步骤);以及将分散有第三聚集颗粒的第三聚集颗粒分散物加热以聚结第三聚集颗粒,并且因此形成色调剂颗粒的步骤(聚结步骤)。
色调剂颗粒的制备方法不限于此。
例如,树脂颗粒分散物和着色剂颗粒分散物彼此混合,并且各颗粒聚集在所获得的混合分散物中。在聚集处理中,防粘剂颗粒分散物添加到混合分散物中,同时改变(提高或降低)添加速度或者改变(增大或减小)防粘剂颗粒的浓度,各颗粒的聚集进一步进展,从而形成聚集颗粒。聚集颗粒可以聚结以形成色调剂颗粒。
在上述方法中,在执行了形成第一聚集颗粒的步骤之后,第一防粘剂分散物、第二树脂颗粒分散物、第二防粘剂分散物和第三树脂颗粒分散物按此顺序添加到分散有第一聚集颗粒的第一聚集颗粒分散物中,每次添加时各颗粒的聚集进一步进展,从而形成聚集颗粒。聚集颗粒可以聚结以形成色调剂颗粒。
下面,将详细描述各步骤(分散物制备步骤、第一聚集颗粒形成步骤、第二聚集颗粒形成步骤、第三聚集颗粒形成步骤和聚结步骤)。
分散物制备步骤
首先,制备在聚结法中使用的各分散物。
具体而言,制备分散有作为结合剂树脂的第一树脂颗粒的第一树脂颗粒分散物、分散有着色剂颗粒的着色剂颗粒分散物、分散有作为结合剂树脂的第二树脂颗粒的第二树脂颗粒分散物、分散有第一防粘剂颗粒的第一防粘剂颗粒分散物、分散有作为结合剂树脂的第三树脂颗粒的第三树脂颗粒分散物以及分散有第二防粘剂颗粒的第二防粘剂颗粒分散物。
在各步骤中,第一树脂颗粒、第二树脂颗粒和第三树脂颗粒统一地描述为“树脂颗粒”。第一防粘剂颗粒和第二防粘剂颗粒统一地描述为“防粘剂颗粒”。
此处,通过例如借助分散介质中的表面活性剂分散树脂颗粒来制备树脂颗粒分散物。
用于树脂颗粒分散物的分散介质的实例包括水性介质。
水性介质的实例包括水和乙醇,水例如为蒸馏水和离子交换水。这些可单独使用或者将两个以上的种类相组合使用。
表面活性剂的实例包括: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例如硫酸酯盐、磺酸盐、磷酸盐和脂肪酸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例如胺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例如聚乙二醇、烷基酚环氧乙烷加成物以及多元醇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这些表面活性剂当中,尤其使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或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相组合使用。
表面活性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将两个以上的种类相组合使用。
关于树脂颗粒分散物,作为将树脂颗粒分散在分散介质中的方法,例如使用例如旋转剪式均化器、或球磨机、砂磨机或具有介质的DynoMill(卧式砂磨机)的常见分散法。根据树脂颗粒的种类,可以利用例如相反转乳化法来将树脂颗粒分散在树脂颗粒分散物中。
相反转乳化法包括:将树脂溶解以便分散在可溶解树脂的疏水有机溶剂中;通过将碱添加到有机连续相(O相)中来执行中和;以及通过添加水性介质(W相)将树脂从W/O转换(所谓的相反转)成O/W以形成不连续相,从而将作为颗粒的树脂分散在水性介质中。
分散在树脂颗粒分散物中的树脂颗粒的体均粒径例如优选地为0.01μm至1μm,更优选地为0.08μm至0.8μm,甚至更优选地为0.1μm至0.6μm。
关于树脂颗粒的体均粒径,相对于通过利用激光衍射型颗粒尺寸分布测量装置(例如,Horiba,Ltd.(株式会社堀场制作所)制造的LA-700)进行测量所获得的颗粒尺寸分布进行分离的颗粒尺寸范围(通道)从最小直径侧绘制按体积计的累积分布,并且测量当累积百分比相对于全部颗粒变成50%时的粒径作为体均粒径D50v。而且,以同样的方式来测量其他分散物中的颗粒的体均粒径。
树脂颗粒分散物中所包含的树脂颗粒的含量例如优选地为5重量%到50重量%,更优选地为10重量%到40重量%。
例如,同样按照如树脂颗粒分散物情况下相同的方式来制备着色剂颗粒分散物和防粘剂颗粒分散物。
也即,从体均粒径、分散物介质、分散方法以及颗粒含量的方面看,树脂颗粒分散物中的颗粒与着色剂颗粒分散物中分散的着色剂颗粒以及在防粘剂颗粒分散物中分散的防粘剂颗粒相同。
第一聚集颗粒形成步骤
接着,将第一树脂颗粒分散物和着色剂颗粒分散物彼此混合。
第一树脂颗粒和着色剂颗粒在混合分散物中非均匀地聚集,从而形成直径为例如目标色调剂粒径的约35%且包括第一树脂颗粒和着色剂颗粒的第一聚集颗粒。
在该步骤中形成的第一聚集颗粒中不包含防粘剂。
具体而言,例如,将聚集剂添加到混合分散物中,将混合分散物的pH调节成酸性(例如,pH为2至5)。如果需要,则添加分散稳定剂。然后,在接近第一树脂颗粒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温度(具体来说,例如,从比第一树脂颗粒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低30℃的温度到比其玻璃化转变温度低10℃的温度)下加热混合分散物,以使在混合分散物中分散的颗粒聚集,从而形成第一聚集颗粒。
在第一聚集颗粒形成步骤中,例如,在利用旋转剪式均化器搅拌混合分散物的情况下可以在室温(例如,25℃)下添加聚集剂,可以将混合分散物的pH调节成酸性(例如,pH为2至5),如果需要,可以添加分散稳定剂,并且然后可以进行加热。
聚集剂的实例包括极性与用作添加到混合分散物中的分散剂的表面活性剂的极性相反的表面活性剂,诸如无机金属盐和二价或更高价金属络合盐。特别地,当金属络合盐用作聚集剂时,所使用的表面活性剂的量减少,并且提高充电特性。
如果需要,可以使用与聚集剂的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或类似键的添加剂。优选地将螫合剂用作添加剂。
无机金属盐的实例包括:金属盐,例如氯化钙、硝酸钙、氯化钡、氯化镁、氯化锌、氯化铝、硫酸铝;以及无机金属盐聚合物,例如聚氯化铝、聚氢氧化铝(polyaluminum hydroxide)和多硫化钙。
水溶螫合剂可以用作螫合剂。螫合剂的具体实例包括:例如酒石酸、柠檬酸和葡糖酸等羧基羧酸(oxycarboxylic acid),亚氨二乙酸(IDA),氮三乙酸(NTA)和乙二胺四乙酸(EDTA)。相对于第一树脂颗粒的100重量份,所添加的螫合剂的量例如优选地为0.01重量份到5.0重量份,更优选地为0.1重量份到少于3.0重量份。
第二聚集颗粒形成步骤
在获得如上所述分散有第一聚集颗粒的第一聚集颗粒分散物之后,将分散有作为结合剂树脂的第二树脂颗粒以及第一防粘剂颗粒的混合分散物顺序地添加到第一聚集颗粒分散物中,同时缓慢地降低混合分散物中第一防粘剂颗粒的浓度。
第二树脂颗粒可以与第一树脂颗粒为相同的种类,或者可以与第一树脂颗粒为不同的种类。
在分散有第一聚集颗粒、第二树脂颗粒和第一防粘剂颗粒的分散物中,第二树脂颗粒和第一防粘剂颗粒聚集在第一聚集颗粒的表面上。
具体而言,例如,在第一聚集颗粒形成步骤中,当第一聚集颗粒的粒径达到期望粒径时,将分散有第二树脂颗粒和第一防粘剂颗粒的混合分散物顺序地添加到第一聚集颗粒分散物中,同时缓慢地降低第一防粘剂颗粒的浓度,在等于或低于第二树脂颗粒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温度下加热分散物。
通过执行该步骤,形成了如下的聚集颗粒,其中第二树脂颗粒和第一防粘剂颗粒附着到第一聚集颗粒的表面上。也即,形成了如下的第二聚集颗粒,其中第二树脂颗粒和第一防粘剂颗粒的聚集材料附着到第一聚集颗粒的表面上。
在该步骤中,由于这些混合分散物顺序地添加到第一聚集颗粒分散物中,同时缓慢地降低分散有第二树脂颗粒和第一防粘剂颗粒的混合分散物中第一防粘剂颗粒的浓度,第二树脂颗粒和第一防粘剂颗粒的聚集材料(第一防粘剂颗粒的浓度(存在比率)沿粒径方向朝向外侧从高变成低)附着到第一聚集颗粒的表面上。
在第二聚集颗粒形成步骤中,混合分散物中第一防粘剂的浓度的下降速度和下降量可以设定成与防粘剂域的非均匀分布度B的期望分布特性相匹配。
第三聚集颗粒形成步骤
如上所述,在获得分散物有第二聚集颗粒的第二聚集颗粒分散物之后,将分散有作为结合剂树脂的第三树脂颗粒以及第二防粘剂颗粒的混合分散物顺序地添加到第二聚集颗粒分散物中,同时缓慢地降低混合分散物中第二防粘剂颗粒的浓度。
第三树脂颗粒可以与第一树脂颗粒和第二树脂颗粒为相同的种类,或者可以与第一树脂颗粒和第二树脂颗粒为不同的种类。另外,第二防粘剂颗粒可以与第一防粘剂颗粒为相同的种类,或者可以与第一防粘剂颗粒为不同的种类。
在分散有第二聚集颗粒、第三树脂颗粒和第二防粘剂颗粒的分散物中,第三树脂颗粒和第二防粘剂颗粒聚集到第二聚集颗粒的表面上。
具体而言,例如,在第二聚集颗粒形成步骤中,当第二聚集颗粒的粒径达到期望粒径时,将分散有第三树脂颗粒和第一防粘剂颗粒的混合分散物顺序地添加到第二聚集颗粒分散物中,同时缓慢地降低第二防粘剂颗粒的浓度,并且在等于或低于第三树脂颗粒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温度下加热分散物。
通过将分散物的pH设定在例如约6.5至8.5的范围内,来停止聚集的进展。
通过执行该步骤,形成如下的聚集颗粒,其中第三树脂颗粒和第二防粘剂颗粒附着到第二聚集颗粒的表面上。也即,形成如下的第三聚集颗粒,其中第三树脂颗粒和第二防粘剂颗粒的聚集材料附着到第二聚集颗粒的表面上。
在该步骤中,由于该混合分散物顺序地添加到第一聚集颗粒分散物中,同时缓慢地降低分散有第三树脂颗粒和第二防粘剂颗粒的混合分散物中第二防粘剂颗粒的浓度,因此第三树脂颗粒和第二防粘剂颗粒的聚集材料(第二防粘剂颗粒的浓度(存在比率)沿粒径方向朝向外侧从高变成低)附着到第一聚集颗粒的表面上。
在第三聚集颗粒形成步骤中,混合分散物中第二防粘剂的浓度的下降速度和下降量可以设定成与防粘剂域的非均匀分布度B的期望分布特性相匹配。
作为第二聚集颗粒形成步骤和第三聚集颗粒形成步骤中混合分散物的添加方法,可以优选地使用电力馈送添加法。
通过使用电力馈送添加法,可以缓慢地降低混合分散物中防粘剂颗粒的浓度,并且将混合分散物顺序地添加到聚集颗粒分散物中。
下面,将参考附图对在第二聚集颗粒形成步骤中使用电力馈送添加法的混合分散物添加方法进行说明。
图3示出了用于电力馈送添加法的装置。
图3所示的装置包括第一容纳罐321、第二容纳罐322和第三容纳罐323,其中每个罐都容纳有分散物。
在图3所示的装置中,在驱动第一液体输送泵341和第二液体输送泵342之前的状态下,在第一容纳罐321中容纳的分散物是分散有第一聚集颗粒的第一聚集颗粒分散物,第二容纳罐322中容纳的分散物是分散有第一防粘剂颗粒的第一防粘剂颗粒分散物,并且在第三容纳罐323中容纳的分散物是分散有第二树脂颗粒的第二树脂颗粒分散物。
第一容纳罐321和第二容纳罐322通过第一液体输送管331彼此连接。第一液体输送泵341设置在第一液体输送管331的路径中部。通过驱动第一液体输送泵341,在第二容纳罐322中容纳的分散物通过第一液体输送管331输送到第一容纳罐321中。
第一搅拌装置351布置在第一容纳罐321中。在第一容纳罐321中,通过驱动第一搅拌装置351,从第二容纳罐322输送的分散物被搅拌且与容纳在第一容纳罐321中的分散物混合。
第二容纳罐322和第三容纳罐323通过第二液体输送管332彼此连接。第二液体输送泵342设置在第二液体输送管332的路径中部。通过驱动第二液体输送泵342,容纳在第三容纳罐323中的分散物通过第二液体输送管332输送到第二容纳罐322。
第二搅拌装置352布置在第二容纳罐322中。在第二容纳罐322中,通过驱动第二搅拌装置352,从第三容纳罐323输送的分散物被搅拌且与容纳在第二容纳罐322中的分散物混合。
接着,将对图3所示的装置的操作进行说明。
在图3所示的装置中,首先,第一聚集颗粒分散物容纳在第一容纳罐321中。
可以通过在第一容纳罐321中执行第一聚集颗粒形成步骤来制备容纳在第一容纳罐321中的第一聚集颗粒分散物。可以在通过在另一罐中执行第一聚集颗粒形成步骤来制备第一聚集颗粒分散物之后,将第一聚集颗粒分散物容纳在第一容纳罐321中。
防粘剂颗粒分散物容纳在第二容纳罐322中,第二树脂颗粒分散物容纳在第三容纳罐323中。
在该状态下,驱动第一液体输送泵341和第二液体输送泵342。
通过该驱动,容纳在第二容纳罐322中的分散物被输送到第一容纳罐321中。通过驱动第一搅拌装置351,各分散物在第一容纳罐321中被搅拌和混合。
同时,容纳在第三容纳罐323中的分散物被输送到第二容纳罐322中。通过驱动第二搅拌装置352,各分散物在第二容纳罐322中被搅拌和混合。
此时,通过驱动第二液体输送泵342,容纳在第三容纳罐323中的第二树脂颗粒分散物被顺序地输送到第二容纳罐322中,并且第二树脂颗粒分散物与之前容纳在第二容纳罐322中的防粘剂颗粒分散物混合。因此,在第二容纳罐322中容纳有第二树脂颗粒分散物与防粘剂颗粒分散物混合而成的混合分散物。通过将第二树脂颗粒分散物顺序地输送到第二容纳罐322中,混合分散物中的防粘剂颗粒的浓度缓慢地下降。
容纳在第二容纳罐322中的混合分散物被输送到第一容纳罐321中且与第一聚集颗粒分散物混合。
如上所述,容纳在第二容纳罐322中的混合分散物连续地输送到第一容纳罐321中,同时缓慢地降低混合分散物中防粘剂颗粒分散物的浓度。
如上所述,通过使用电力馈送添加法,可以将分散有第二树脂颗粒和防粘剂颗粒的混合分散物添加到第一聚集颗粒分散物中,同时缓慢地降低防粘剂颗粒的浓度。
在电力馈送添加法中,通过调节容纳在第二容纳罐322和第三容纳罐323中的各分散物的液体输送起始时间和液体输送速度来调节防粘剂域的非均匀分布度B的分布特性。在电力馈送添加法中,通过调节输送容纳在第二容纳罐322和第三容纳罐323中的各分散物的液体输送速度来调节防粘剂域的非均匀分布度B的分布特性。
具体而言,例如,根据容纳在第二容纳罐322中的防粘剂颗粒分散物向第一容纳罐321的液体输送起始时间,来调节防粘剂域的非均匀分布度B的分布的最大值。
在第二聚集颗粒形成步骤的情况下,在第二树脂颗粒分散物开始从第三容纳罐323输送到第二容纳罐322之前,或者紧接着在其输送开始之后,容纳在第二容纳罐322中的分散物可以优选地输送到第一容纳罐321。因此,仅仅第一防粘剂颗粒分散物或者少量第二树脂颗粒分散物和第一防粘剂颗粒分散物的混合分散物从第二容纳罐322输送到第一容纳罐321。通过执行该输送步骤,在第一聚集颗粒的表面上形成具有高浓度(存在比率)第一防粘剂颗粒的聚集材料。当获得色调剂颗粒时,具有高浓度(存在比率)第一防粘剂颗粒的聚集材料的区域是第一最大值。
此后,随着继续输送,输送到第一容纳罐321中的混合分散物中的第一防粘剂颗粒的浓度缓慢地下降。
在第三聚集颗粒形成步骤中利用使用电力馈送添加法的混合分散物添加方法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这样的装置:即,在驱动第一液体输送泵341和第二液体输送泵342之前的状态下,第二聚集颗粒分散物容纳在第一容纳罐321中,第二防粘剂颗粒分散物容纳在第二容纳罐322中,第三树脂颗粒分散物容纳在第三容纳罐323中。
通过利用如上所述的此类装置执行驱动(输送),在第二聚集颗粒的表面上形成具有高浓度(存在比率)第二防粘剂颗粒的聚集材料,并且当获得色调剂颗粒时,其区域是第二最大值。
上述的电力馈送法不限于上述的方法。
可以使用各种方法,例如,1)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分开地提供容纳第二树脂颗粒分散物的容纳罐和容纳分散有第二树脂颗粒和第一防粘剂颗粒的混合分散物的容纳罐;以及在改变液体输送速度的同时,将各分散物从各容纳罐输送到第一容纳罐321,或者2)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分开地提供容纳第一防粘剂颗粒分散物的容纳罐和容纳分散有第二树脂颗粒和第一防粘剂颗粒的混合分散物的容纳罐;以及在改变液体输送速度的同时,将各分散物从各容纳罐输送到第一容纳罐321。
第三聚集颗粒通过第二聚集颗粒形成步骤和第三聚集颗粒形成步骤来形成。
通过执行与第二聚集颗粒形成步骤和第三聚集颗粒形成步骤相同的步骤,可以获得具有防粘剂域的非均匀分布度B的分布的三个以上最大值的色调剂颗粒。
聚结步骤
接着,在例如等于或高于第一树脂颗粒、第二树脂颗粒和第三树脂颗粒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温度(例如,比第一树脂颗粒、第二树脂颗粒和第三树脂颗粒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高10℃至30℃的温度)下加热分散有第三聚集颗粒的第三聚集颗粒分散物,以聚结第三聚集颗粒且形成色调剂颗粒。
通过执行上述步骤,获得色调剂颗粒。
可以通过如下步骤来制备色调剂颗粒:在获得分散有第三聚集颗粒的聚集颗粒分散物之后,进一步将第三聚集颗粒分散物和分散有作为结合剂树脂的第四树脂颗粒的第四树脂颗粒分散物混合,聚集第四树脂颗粒从而进一步将颗粒附着到第三聚集颗粒的表面上,并且形成第四聚集颗粒的步骤;以及加热分散有第四聚集颗粒的第四聚集颗粒分散物,以聚结第四聚集颗粒,并且形成具有芯/壳结构的色调剂颗粒的步骤。
通过执行该操作,在所获得的色调剂颗粒中,由于存在不包含防粘剂的壳层,所以防粘剂域的非均匀分布度B的分布的最大值小于1.00。
此处,在聚结处理结束之后,溶液中形成的色调剂颗粒经过公知的清洗处理、固液分离处理和干燥处理,且因此获得干燥的色调剂颗粒。
在清洗处理中,优选地,从充电特性的观点看,充分地执行利用离子交换水的移位清洗。另外,不特别地限制固液分离处理,但是从产率的观点看优选地执行抽吸过滤、压力过滤等。也不特别限制用于干燥处理的方法,但是从产率的观点看优选地执行冷冻干燥、闪喷干燥、流体化干燥、振动型流体化干燥等。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色调剂是通过例如将外部添加剂添加到已经获得的干燥的色调剂颗粒中且将外部添加剂与干燥的色调剂颗粒混合来制备的。
混合步骤优选地通过例如V型搅拌器、亨舍尔混合器(Henschelmixer)、罗地格()混合器等来执行。此外,如果需要,可以利用振动筛分机、风力分类器等来去除粗糙的色调剂颗粒。
静电电荷图像显影剂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静电电荷图像显影剂至少包括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色调剂。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静电电荷图像显影剂可以是仅包括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色调剂的单组分显影剂,或者可以是通过将色调剂与载体混合所获得的两组分显影剂。
不特别地限制载体,示例公知的载体。载体的实例包括:涂层载体,其中由磁性颗粒形成的芯的表面涂有涂层树脂;磁性颗粒分散型载体,其中磁性颗粒分散且混合在基质树脂中;以及树脂浸渍型载体,其中多孔磁性颗粒中浸渍有树脂。
磁性颗粒分散型载体和树脂浸渍型载体可以是载体的构成颗粒为芯且表面涂有涂层树脂的载体。
磁性颗粒的实例包括诸如铁、镍和钴等磁性金属以及诸如铁氧体和磁石等磁性氧化铁。
涂层树脂和基质树脂的实例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醋酸乙烯酯、聚乙烯醇、聚乙烯醇缩丁醛、聚氯乙烯、聚乙烯醚、聚乙烯酮(polyvinyl ketone)、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构造成包括有机硅氧烷键的直硅树脂或其改性产品、氟树脂、聚酯、聚碳酸酯、酚树脂和环氧树脂。
涂层树脂和基质树脂可以包含诸如导电颗粒等添加剂。
导电颗粒的实例包括诸如金、银和铜等金属的颗粒、炭黑颗粒、氧化钛颗粒、氧化锌颗粒、氧化锡颗粒、硫酸钡颗粒、硼酸铝颗粒、钛酸钾颗粒,优选地使用炭黑颗粒。
此处,使用涂覆法来为芯的表面涂覆涂层树脂,该涂覆法使用涂层形成溶液,在涂层形成溶液中,涂层树脂以及(根据需要可能使用的)各种添加剂被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不特别限制溶剂,并且可以考虑到所使用的涂层树脂的类型、涂层适应性等来选择溶剂。
树脂涂覆法的具体实例包括:浸渍法,将芯浸渍在涂层形成溶液中;喷涂法,将涂层形成溶液喷涂到芯表面上;流体床法,在允许芯由于流动的空气而浮起的状态下喷涂涂层形成溶液;以及捏和机-涂覆机法,在捏和机-涂覆机中将载体的芯与涂层形成溶液彼此混合,并且去除溶剂。
在两组分显影剂中色调剂与载体之间的混合比(重量比)优选地为1:100至30:100,更优选地为3:100至20:100(色调剂:载体)。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方法
将描述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设有:图像保持部件;充电单元,其对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进行充电;静电电荷图像形成单元,其在图像保持部件的充电表面上形成静电电荷图像;显影单元,其包含静电电荷图像显影剂且用静电电荷图像显影剂将形成在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的静电电荷图像显影以形成色调剂图像;转印单元,其将形成在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的表面上;以及定影单元,其对转印到记录介质的表面上的色调剂图像进行定影。作为静电电荷图像显影剂,应用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静电电荷图像显影剂。
在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执行图像形成方法(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方法),包括:充电处理,对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进行充电;静电电荷图像形成步骤,在图像保持部件的充电表面上形成静电电荷图像;显影步骤,用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静电电荷图像显影剂对形成在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的静电电荷图像显影以形成色调剂图像;转印处理,将形成在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的表面上;以及定影处理,对转印到记录介质的表面上的色调剂图像进行定影。
作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应用已知的图像形成装置,诸如将形成在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的色调剂图像直接地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直接转印型装置;将形成在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的色调剂图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部件的表面上并且将转印到中间转印部件的表面上的色调剂图像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的表面上的中间转印型装置;包括清洁单元的装置,该清洁单元在色调剂图像转印之后以及充电之前清洁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以及包括擦除单元的装置,在色调剂图像转印之后以及充电之前,擦除单元通过用擦除光照射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来进行擦除。
在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是中间转印型装置的情况下,转印单元具有例如:中间转印部件,其具有转印有色调剂图像的表面;一次转印单元,其将形成在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的色调剂图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部件的表面上;以及二次转印单元,其将转印到中间转印部件的表面上的色调剂图像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的表面上。
在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例如,包括显影单元的部分可以具有能够从图像形成装置拆除的盒式结构(处理盒)。作为处理盒,例如,优选地使用设置有容纳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静电电荷显影剂的显影单元的处理盒。
下面,将描述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实例。然而,图像形成装置不限于此。将描述图中所示的主要部件,将省略其他部件的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设有基于颜色分离的图像数据分别输出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青色)(C)和黑色(K)图像的第一至第四电子照相型图像形成单元10Y、10M、10C和10K(图像形成单元)。这些图像形成单元(下文可简称为“单元”)10Y、10M、10C和10K沿水平方向以预定间隔并排布置。这些单元10Y、10M、10C和10K可以是能够从图像形成装置拆除的处理盒。
作为中间转印部件的中间转印带20安装到图中的单元10Y、10M、10C和10K的上方而延伸穿过这些单元。中间转印带20缠绕到与中间转印带20的内表面接触的驱动辊22和支撑辊24上,并且沿着从第一单元10Y朝向第四单元10K的方向行进,其中所述驱动辊22和支撑辊24被布置成在图中的左右两侧彼此分开。利用弹簧或类似物(未示出)沿支撑辊24从驱动辊22分开的方向对支撑辊24施力,对缠绕到两个辊上的中间转印带20施予张力。另外,与驱动辊22相对的中间转印部件清洁装置30设置在中间转印带20的图像保持部件侧的表面上。
单元10Y、10M、10C和10K的显影装置(显影单元)4Y、4M、4C和4K被供给包括四种颜色色调剂的色调剂,该四种颜色色调剂即为分别包含在色调剂盒8Y、8M、8C和8K中的黄色色调剂、品红色色调剂、蓝绿色色调剂和黑色色调剂。
第一至第四单元10Y、10M、10C和10K具有相同的构造,因此,本文仅代表性地描述沿中间转印带的行进方向布置在上游侧来形成黄色图像的第一单元10Y。与第一单元10Y中相同的部件将通过添加品红色(M)、蓝绿色(C)和黑色(K)而不是黄色(Y)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将省略对第二至第四单元10M、10C和10K的描述。
第一单元10Y具有充当图像保持部件的感光体1Y。在感光体1Y周围依次布置有:充电辊(充电单元的实例)2Y,其将感光体1Y的表面充电到预定电位;曝光装置(静电电荷图像形成单元的实例)3,其基于颜色分离的图像信号借助激光束3Y来曝光充电表面以形成静电电荷图像;显影装置(显影单元的实例)4Y,其向静电电荷图像供给充电色调剂以对静电电荷图像进行显影;一次转印辊(一次转印单元的实例)5Y,其将显影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以及感光体清洁装置(清洁单元的实例)6Y,其去除一次转印之后残留在感光体1Y的表面上的色调剂。
一次转印辊5Y布置在中间转印带20的内侧而设置在与感光体1Y相对的位置处。此外,施加一次转印偏压的偏压供给器(未示出)分别连接到一次转印辊5Y、5M、5C和5K。每个偏压供给器在控制器(未示出)的控制下改变施加到各个一次转印辊上的转印偏压。
下面,将对第一单元10Y中形成黄色图像的操作进行说明。
首先,在操作之前,通过充电辊2Y将感光体1Y的表面充电到-600V到-800V的电位。
通过在导电衬底上层压感光层来形成感光体1Y(例如,20℃时的体积电阻率:1×10-6Ωcm以下)。感光层通常具有高电阻(其为与普通树脂的电阻大体相同的电阻),但是具有当施加激光束3Y时用激光束照射的部分的比电阻发生变化的特性。因此,激光束3Y根据从控制器(未示出)发送来的黄色图像数据经由曝光装置3被输出到感光体1Y的充电表面上。激光束3Y施加到感光体1Y的表面上的感光层上,由此在感光体1Y的表面上形成黄色图像图案的静电电荷图像。
静电电荷图像是通过充电而形成在感光体1Y的表面上的图像,并且是所谓的负潜像,即,是通过将激光束3Y施加到感光层上以使被照射部分的比电阻下降而使得电荷在感光体1Y的表面上流动且同时使电荷停留在未施加激光束3Y的部分上而形成的。
随着感光体1Y的行进,形成在感光体1Y上的静电电荷图像旋转达到预定的显影位置。感光体1Y上的静电电荷图像在显影位置被显影装置4Y可视化(显影)为色调剂图像。
显影装置4Y包含例如至少包括黄色色调剂和载体的静电电荷图像显影剂。黄色色调剂通过在显影装置4Y中被搅拌而摩擦带电,从而具有与感光体1Y上的电荷极性(负极性)相同的电荷,并且因此被保持在显影辊(显影剂保持部件的实例)上。通过允许感光体1Y的表面经过显影装置4Y,黄色色调剂静电附着到感光体1Y的表面上已经被擦除的潜像部分上,由此用黄色色调剂对潜像进行显影。接着,使已经形成有黄色色调剂图像的感光体1Y以预定的速度连续地行进,将感光体1Y上显影的色调剂图像传送到预定的一次转印位置。
当感光体1Y上的黄色色调剂图像被传送到一次转印位置时,一次转印偏压施加到一次转印辊5Y上,从感光体1Y朝向一次转印辊5Y的静电力作用于色调剂图像上,由此感光体1Y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此时施加的转印偏压具有与色调剂极性(-)相反的极性(+),例如通过控制器(未示出)在第一单元10Y中将转印偏压控制到+10μA。
同时,通过感光体清洁装置6Y来去除和收集残留在感光体1Y上的色调剂。
同样,按照与第一单元的情况相同的方式来控制施加到第二单元10M和后续单元的一次转印辊5M、5C和5K上的一次转印偏压。
这样,在第一单元10Y中转印有黄色色调剂图像的中间转印带20顺序地传送通过第二至第四单元10M、10C和10K,各颜色的色调剂图像以叠加的方式进行多重转印。
已经通过第一单元至第四单元多重转印有四种颜色色调剂图像的中间转印带20到达由中间转印带20、与中间转印带的内表面接触的支撑辊24以及布置在中间转印带20的图像保持表面侧上的二次转印辊(二次转印单元的实例)26构成的二次转印部。同时,记录片材(记录介质的实例)P通过供给机构在预定定时供给到彼此接触的二次转印辊26与中间转印带20之间的间隙,并且对支撑辊24施加二次转印偏压。此时施加的转印偏压与色调剂极性(-)具有相同的极性(-),并且从中间转印带20朝向记录片材P的静电力作用于色调剂图像上,从而将中间转印带20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片材P上。在该情况下,根据用于检测二次转印部的电阻的电阻检测器(未示出)所检测到的电阻来确定二次转印偏压,并且对二次转印偏压进行电压控制。
此后,记录片材P被馈送给定影装置(定影单元的实例)28中的一对定影辊之间的压力接触部(咬合部),使得色调剂图像定影到记录片材P上,由此形成定影图像。
转印有色调剂图像的记录片材P的实例包括在电子照相复印机、打印机等中使用的普通纸张。在这些记录片材当中,从产生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色调剂的效果来看,硬纸板的普通纸张是优选的。作为记录介质,除了记录片材P之外,还例示了OHP片材。
记录片材P的表面优选地是平滑的,从而进一步改善定影后图像表面的平滑性。例如,优选地使用通过用树脂或类似物对普通纸张的表面进行涂覆所获得的涂层纸张、用于打印的艺术纸以及类似物。
完成了彩色图像定影的记录片材P朝向排放部排放,并且一系列彩色图像形成操作结束。
处理盒/色调剂盒
将对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处理盒进行说明。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处理盒设有显影单元,该显影单元包含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静电电荷图像显影剂且利用静电电荷图像显影剂将形成在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的静电电荷图像进行显影以形成色调剂图像,并且显影单元能够从图像形成装置上拆除。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处理盒不限于上述构造,并且可以构造成包括显影装置,如果需要还包括从例如图像保持部件、充电单元、静电电荷图像形成单元以及转印单元等其他单元中选出的至少一者。
下面,将对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处理盒的实例进行说明。但是,处理盒不限于此。将对图中所示的主要部件进行说明,将省略其他部件的说明。
图2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处理盒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2所示的处理盒200形成为具有如下构造的盒:利用例如壳体117一体地组合和保持感光体107(图像保持部件的实例)、以及围绕感光体107设置的充电辊108(充电单元的实例)、显影装置111(显影单元的实例)和感光体清洁装置113(清洁单元的实例),壳体117设有安装轨116和用于曝光的开口118。
在图2中,附图标记109代表了曝光装置(静电电荷图像形成单元的实例),附图标记112代表了转印装置(转印单元的实例),附图标记115代表了定影装置(定影单元的实例),并且附图标记300代表了记录片材(记录介质的实例)。
接着,将对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色调剂盒进行说明。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色调剂盒包含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色调剂并且能够从图像形成装置拆除。色调剂盒包含供给到设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显影单元的用于补充的色调剂。
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这样的构造:色调剂盒8Y、8M、8C和8K能够从图像形成装置拆除,显影装置4Y、4M、4C和4K经由色调剂供给管(未示出)分别连接到对应于相应显影装置(颜色)的色调剂盒。另外,当包含在色调剂盒中的色调剂快耗尽时,更换色调剂盒。
实例
下面,利用实例和比较例更详细地描述示例性实施例,但是不限于这些实例。除非特别指出,否则“份”基于“重量份”。
树脂颗粒分散物的制备
树脂颗粒分散物(1)的制备
对苯二甲酸:30摩尔份
富马酸:70摩尔份
双酚A的环氧乙烷加成物:5摩尔份
双酚A的环氧丙烷加成物:95摩尔份
将上述材料添加到包括搅拌器、氮气引入管、温度传感器和整流器的5升烧瓶中,并且加热到210℃的温度1个小时,将1份钛乙醇盐(titanium tetraethoxide)添加到100份样品中。温度升高到230℃并保持0.5小时,同时蒸馏掉所生成的水,在该温度下进一步继续脱水浓缩反应1个小时,然后将反应剂冷却。如上所述,合成具有重均分子量18,500、14mg KOH/g的酸值以及59℃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聚酯树脂(1)。
在将40份的乙酸乙酯和25份的2-丁醇添加到包括温度调节单元和氮气替代单元的容器中之后,为获得混合溶液,将100份的聚酯树脂(1)缓慢地添加到且溶解在混合溶液中,将10重量%的氨水溶液(相对于树脂的酸值而言摩尔比的三倍的对应量)添加到混合溶液中且搅拌30分钟。
接着,用干燥氮气替代容器中的气体,温度保持在40℃,在搅拌混合物的同时以2份/每分钟的速率逐滴添加400份的离子交换水,并且进行乳化。在完成逐滴添加之后,乳化溶液的温度返回到室温(20℃至25℃),在搅拌的同时通过干燥氮气进行48小时的鼓泡,因此,乙酸乙酯和2-丁醇下降到1,000ppm以下,获得树脂颗粒具有200nm体均粒径的树脂颗粒分散物。将离子交换水添加到树脂颗粒分散物中,将固体含量调节至20重量%,获得树脂颗粒分散物(1)。
着色剂颗粒分散物的制备
着色剂颗粒分散物(1)的制备
蓝绿色颜料C.I.Pigment Blue(颜料蓝)15:3:70份(由DIC制造的酞菁蓝,产品名称:FASTOGEN BLUE LA5380)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由Dai-Ichi Kogyo Seiyaku Co.,Ltd.(第一工业制药株式会社)制造的NEOGEN RK):5份
离子交换水:200份
利用均化器(由IKA Japan,K.K.(艾卡日本公司)制造的UltraTurrax T50)将上述材料彼此混合和分散10分钟。添加离子交换水,使得分散物中的固体含量变成20重量%,获得分散有体均粒径为190nm的着色剂颗粒的着色剂颗粒分散物(1)。
防粘剂颗粒分散物的制备
防粘剂颗粒分散物(1)的制备
石蜡:100份(由Nippon Seiro Co.,Ltd.(日本精蜡株式会社)制造的HNP-9,熔化温度:75℃)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由Dai-Ichi Kogyo Seiyaku Co.,Ltd.制造的NEOGEN RK):1份
离子交换水:350份
将这些材料彼此混合,在100℃下加热,并且利用均化器(由IKAJapan,K.K.制造的Ultra Turrax T50)进行分散。此后,通过用Manton-Gaulin(曼顿-格林)高压均化器(由Gaulin Co.,Ltd.(格林有限公司)制造),使混合物经过分散处理,获得分散有体均粒径为200nm的防粘剂颗粒的防粘剂颗粒分散物(1)(固体含量为20重量%)。
防粘剂颗粒分散物(2)的制备
聚乙烯蜡:100份(由Baker Petrolite Corporation(贝克石油工具公司)制造的POLYWAX 750,熔化温度为104℃)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由Dai-Ichi Kogyo Seiyaku Co.,Ltd.制造的NEOGEN RK):1份
离子交换水:350份
将这些材料彼此混合,在100℃下进行加热,利用均化器(由IKAJapan,K.K.制造的Ultra Turrax T50)进行分散。此后,通过Manton-Gaulin高压均化器(由Gaulin Co.,Ltd.制造),使混合物经过分散处理,并且获得分散有体均粒径为200nm的防粘剂颗粒的防粘剂颗粒分散物(2)(固体含量为20重量%)。
实例1
色调剂颗粒的制备
通过应用在图3所示的电力馈送添加法中使用的装置来准备图4所示的装置。
图4所示的装置在包括圆形不锈钢烧瓶的右侧执行第一电力馈送添加法并且在包括圆形不锈钢烧瓶的左侧执行第二电力馈送添加法。
在执行第一电力馈送添加法的部分中,圆形不锈钢烧瓶和容器A通过管泵A彼此连接,通过驱动管泵A将容纳在容器A中的容纳液体输送到烧瓶,容器A和容器B通过管泵B彼此连接,通过驱动管泵B将容纳在容器B中的容纳液体输送到容器A。
在执行第二电力馈送添加法的部分中,圆形不锈钢烧瓶和容器C通过管泵C彼此连接,通过驱动管泵C将容纳在容器C中的容纳液体输送到烧瓶,容器C和容器D通过管泵D彼此连接,通过驱动管泵D将容纳在容器D中的容器液体输送到容器C。
通过搅拌装置来搅拌容纳在容器A、容器C和圆形不锈钢烧瓶中的各容纳液体。
利用图4所示的装置来执行以下操作。
树脂颗粒分散物(1):53.1份
着色剂颗粒分散物(1):25份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TaycaPower):2份
将上述材料添加到圆形不锈钢烧瓶中,添加0.1N的硝酸以将pH调节成3.5,然后,添加聚氯化铝浓度为10重量%的30份的水性硝酸。在利用均化器(由IKA Japan,K.K.制造的Ultra Turrax T50)在30℃下分散合成材料之后,使第一聚集颗粒的粒径生长,且同时在加热油池中以1℃/30分钟的速率升高温度。
同时,将12.5份的防粘剂颗粒分散物(2)添加到作为聚酯瓶的容器A中,按相同的方式,将207.9份的树脂颗粒分散物(1)添加到作为聚酯瓶的容器B中。接着,将管泵A的液体输送速度设定为3份/1分钟,将管泵B的液体输送速度设定为6份/1分钟,内部中正在形成第一聚集颗粒的圆形不锈钢烧瓶的内部温度以1℃/每分钟升高,当第一聚集颗粒的粒径变成2.9μm时,停止温度升高,同步地驱动管泵A和B,并输送各分散物。
从完成向烧瓶输送各分散物的时间起在搅拌30分钟的同时保持分散物,并且形成第二聚集颗粒。
接着,将37.5份的防粘剂颗粒分散物(1)添加到作为聚酯瓶的容器C中,按照上述相同的方式,将164.0份的树脂颗粒分散物(1)添加到作为聚酯瓶的容器D中。接着,将管泵C的液体输送速度设定为9份/1分钟,将管泵D的液体输送速度设定为6份/1分钟,同步地驱动管泵C和D,并输送各分散物。
在完成向烧瓶输送各分散物之后,温度升高1℃且在搅拌的同时保持30分钟,并且形成第三聚集颗粒。
此后,在通过添加0.1N的氢氧化钠水溶液而将pH调节成8.5之后,在继续搅拌的同时温度升高85℃,并保持5个小时。然后,温度以20℃/每分钟的速率下降到20℃,将合成材料过滤,用离子交换水充分清洗,干燥,从而获得体均粒径为6.0μm的色调剂颗粒(1)。
色调剂的制备
利用亨舍尔(Henschel)混合器,将100份的色调剂颗粒(1)和0.7份的经二甲基硅酮油处理的二氧化硅颗粒(由Nippon Aerosil co.,Ltd.(日本硅胶有限公司)制造的RY 200)彼此混合,获得色调剂(1)。
显影剂的制备
铁氧体颗粒(平均粒径为50μm):100份
甲苯:14份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共聚比为15/85):3份
炭黑:0.2份
除了铁氧体颗粒之外的上述成分通过砂磨机来分散以制备分散物,将该分散物和铁氧体颗粒添加到真空除气型捏和机中,在降低后的压力下搅拌的同时进行干燥,因此获得载体。
将8份的色调剂(1)与100份的载体混合,获得显影剂(1)。
实例2
除了下述情况以下,按照与实例1相同的方式来获得色调剂颗粒(2):在制备色调剂颗粒(1)时,分别将添加到初始的圆形不锈钢烧瓶中的树脂颗粒分散物(1)的量变成21.5份,将添加到容器A中的防粘剂颗粒分散物(2)的量变成10.0份,将添加到容器B中的树脂颗粒分散物(1)的量变成172.5份,将添加到容器C中的防粘剂颗粒分散物(1)的量变成40.0份,将添加到容器D中的树脂颗粒分散物(1)的量变成231.0份。
所获得的色调剂颗粒(2)具有6.0μm的体均粒径。
按照与实例1相同的方式,利用色调剂颗粒(2)来获得色调剂(2)和显影剂(2)。
实例3
除了下述情况以下,按照与实例1相同的方式来获得色调剂颗粒(3):在制备色调剂颗粒(1)时,分别将添加到初始的圆形不锈钢烧瓶中的树脂颗粒分散物(1)的量变成21.5份,将添加到容器A中的防粘剂颗粒分散物(2)的量变成15.0份,将添加到容器B中的树脂颗粒分散物(1)的量变成342.9份,将添加到容器C中的防粘剂颗粒分散物(1)的量变成35.0份,将添加到容器D中的树脂颗粒分散物(1)的量变成60.6份。
所获得的色调剂颗粒(3)具有5.9μm的体均粒径。
按照与实例1相同的方式,利用色调剂颗粒(3)来获得色调剂(3)和显影剂(3)。
实例4
除了下述情况以下,按照与实例1相同的方式来获得色调剂颗粒(4):在制备色调剂颗粒(1)时,分别将添加到初始的圆形不锈钢烧瓶中的树脂颗粒分散物(1)的量变成111.4份,将添加到容器A中的防粘剂颗粒分散物(2)的量变成8.0份,将添加到容器B中的树脂颗粒分散物(1)的量变成82.6份,将添加到容器C中的防粘剂颗粒分散物(1)的量变成42.0份,并且将添加到容器D中的树脂颗粒分散物(1)的量变成231.0份。
所获得的色调剂颗粒(4)具有6.1μm的体均粒径。
按照与实例1相同的方式,利用色调剂颗粒(4)来获得色调剂(4)和显影剂(4)。
实例5
除了下述情况以下,按照与实例1相同的方式来获得色调剂颗粒(5):在制备色调剂颗粒(1)时,分别将添加到初始的圆形不锈钢烧瓶中的树脂颗粒分散物(1)的量变成111.4份,将添加到容器A中的防粘剂颗粒分散物(2)的量变成18.5份,将添加到容器B中的树脂颗粒分散物(1)的量变成253.0份,将添加到容器C中的防粘剂颗粒分散物(1)的量变成31.5份,并且将添加到容器D中的树脂颗粒分散物(1)的量变成60.6份。
所获得的色调剂颗粒(5)具有6.0μm的体均粒径。
按照与实例1相同的方式,利用色调剂颗粒(5)来获得色调剂(5)和显影剂(5)。
实例6
除了下述情况以下,按照与实例1相同的方式来获得色调剂颗粒(6):在制备色调剂颗粒(1)时,分别将添加到初始的圆形不锈钢烧瓶中的树脂颗粒分散物(1)的量变成21.5份,将添加到容器A中的防粘剂颗粒分散物(2)的量变成12.5份,将添加到容器B中的树脂颗粒分散物(1)的量变成124.2份,将添加到容器C中的防粘剂颗粒分散物(1)的量变成37.5份,并且将添加到容器D中的树脂颗粒分散物(1)的量变成279.2份。
所获得的色调剂颗粒(6)具有6.0μm的体均粒径。
按照与实例1相同的方式,利用色调剂颗粒(6)来获得色调剂(6)和显影剂(6)。
实例7
除了下述情况以下,按照与实例1相同的方式来获得色调剂颗粒(7):在制备色调剂颗粒(1)时,分别将添加到初始的圆形不锈钢烧瓶中的树脂颗粒分散物(1)的量变成145.8份,将添加到容器A中的防粘剂颗粒分散物(2)的量变成12.5份,将添加到容器B中的树脂颗粒分散物(1)的量变成115.2份,将添加到容器C中的防粘剂颗粒分散物(1)的量变成37.5份,并且将添加到容器D中的树脂颗粒分散物(1)的量变成164.0份。
所获得的色调剂颗粒(7)具有6.0μm的体均粒径。
按照与实例1相同的方式,利用色调剂颗粒(7)来获得色调剂(7)和显影剂(7)。
实例8
除了下述情况以下,按照与实例1相同的方式来获得色调剂颗粒(8):在制备色调剂颗粒(1)时,分别将添加到初始的圆形不锈钢烧瓶中的树脂颗粒分散物(1)的量变成11.5份,将添加到容器A中的防粘剂颗粒分散物(2)的量变成12.5份,将添加到容器B中的树脂颗粒分散物(1)的量变成352.9份,将添加到容器C中的防粘剂颗粒分散物(1)的量变成37.5份,并且将添加到容器D中的树脂颗粒分散物(1)的量变成60.6份。
所获得的色调剂颗粒(8)具有6.0μm的体均粒径。
按照与实例1相同的方式,利用色调剂颗粒(8)来获得色调剂(8)和显影剂(8)。
实例9
除了下述情况以下,按照与实例1相同的方式来获得色调剂颗粒(9):在制备色调剂颗粒(1)时,将添加到容器A中的防粘剂颗粒分散物(2)变成防粘剂颗粒分散物(1)。
所获得的色调剂颗粒(9)具有6.0μm的体均粒径。
按照与实例1相同的方式,利用色调剂颗粒(9)来获得色调剂(9)和显影剂(9)。
比较例1
除了下述情况以下,按照与实例1相同的方式来获得色调剂颗粒(C1):在制备色调剂颗粒(1)时,分别将添加到初始的圆形不锈钢烧瓶中的树脂颗粒分散物(1)的量变成261.0份,将添加到容器A中的防粘剂颗粒分散物(2)的量变成50份,将添加到容器B中的树脂颗粒分散物(1)的量变成164.0份,而不执行第二电力馈送添加法。
所获得的色调剂颗粒(C1)具有5.8μm的体均粒径。
按照与实例1相同的方式,利用色调剂颗粒(C1)来获得色调剂(C1)和显影剂(C1)。
各种测量
关于在各实例中获得的显影剂的色调剂,基于上述方法来确定防粘剂域的非均匀分布度B的分布的最大值(最大值(1)和最大值(2))、最大值(1)的频率/最大值(2)的频率(在表中,标记为“频率比”)。
结果显示在表1中。
评估
利用在各实例中获得的显影剂来执行下面的评估。结果显示在表1中。
图像形成
在25℃的温度和60%的湿度的环境下执行下面的操作和图像形成。
作为形成用于评估的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准备通过改进FujiXerox Co.,Ltd.(富士施乐株式会社)制造的700Digital Color Press从而向纸张的边缘输出非定影图像所获得的装置,并且将显影剂添加到显影装置中,将补充色调剂(与显影剂中包含的色调剂为同样的色调剂)添加到色调剂盒中。然后,在厚度为0.2mm的普通纸张(硬纸板)上形成合成颜色的浓度为200%的没有页边空白的实心图像,定影温度设定成190℃,处理速度设定成160mm/秒,并且连续地输出100个图像。
剥离特性的评估
关于所获得的第100个图像,观察片材边缘的状态,并且基于下面的标准进行评估。A、B和C设定为可接受范围。
A:未观察到剥离缺陷,片材边缘的状态也是优良的
B:未发生剥离缺陷,但是片材边缘上的光泽略低
C:未发生剥离缺陷,但是观察到图像边缘上的光泽粗糙度
D:在整个图像上观察到光泽的变化
耐弯曲性的评估
弯曲所获得的100个图像,使得图像到达外侧,在1分钟后变直,通过视觉观察弯曲部分的图像剥离的最大宽度并且基于以下标准来进行评估。A、B和C设定为可接受范围。
A:没有观察到图像剥离
B:图像剥离的最大宽度小于0.1mm
C:图像剥离的最大宽度等于或大于0.1mm且小于0.3mm
D:图像剥离的最大宽度等于或大于0.3mm
耐磨损性的评估
用HB铅笔将具有1cm×1cm尺寸的符号“x”写在所获得的100个图像上,利用塑料橡皮擦来擦除符号。通过视觉观察此时符号“x”周围的图像的状态,并且基于以下标准进行评估。A、B和C设定为可接受范围。
A:擦除部分与未擦除部分之间没有差别
B:与未擦除部分相比,图像的浓度略低
C:与未擦除部分相比,图像的浓度低,但是在可接受范围内
D:与未擦除部分相比,图像的浓度明显低,色调剂附着到橡皮擦上
表1
根据结果,在实例中,发现与比较例相比,获得了关于耐弯曲性和耐磨损性的优良结果。
特别地,在防粘剂域的非均匀分布度B的分布的最大值(1)在0.35至0.65的范围内的实例中,防粘剂域的非均匀分布度B的分布的最大值(2)在0.75至1.00的范围内,频率比从0.2至0.5,发现获得了关于剥离特性、耐弯曲性和耐磨损性所有方面的优良结果。
出于解释和说明的目的提供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前面的说明。不意在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确切形式。显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进行许多修改和变型。选择和说明本示例性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因此使得本技术领域的其他人能够为实现各种实施例理解本发明和各种适合于所构想的特定应用的修改。目的在于通过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内容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18)

1.一种静电电荷图像显影色调剂,包括:
色调剂颗粒,其具有海岛结构,所述海岛结构包括海部和岛部,所述海部包含结合剂树脂,所述岛部包含防粘剂且具有由以下等式(1)表示的所述岛部的非均匀分布度B的分布的至少两个最大值:
等式(1) 非均匀分布度B=2d/D
在等式(1)中,D表示通过所述色调剂颗粒的剖面观察所获得的所述色调剂颗粒的等价圆直径(μm),d表示所述色调剂颗粒的重心与通过所述色调剂颗粒的剖面观察所获得的包含所述防粘剂的所述岛部的重心之间的距离(μ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电荷图像显影色调剂,其中
所述色调剂颗粒的所述非均匀分布度B的分布的全部最大值在0.35至1.00的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电荷图像显影色调剂,其中
在所述色调剂颗粒的所述非均匀分布度B的分布的最大值中,分别具有最高频率和次高频率的两个值是在0.35至0.65范围内的最大值a1和在0.75至1.00范围内的最大值b1,并且所述最大值a1的频率和所述最大值b1的频率满足以下等式(2)的关系:
等式(2) 最大值a1的频率/最大值b1的频率=0.2至0.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静电电荷图像显影色调剂,其中
当构成包括所述最大值a1在内的峰值的所述岛部包含第一防粘剂且构成包括所述最大值b1在内的峰值的所述岛部包含第二防粘剂时,所述第一防粘剂的熔化温度比所述第二防粘剂的熔化温度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电荷图像显影色调剂,其中
所述防粘剂是烃蜡。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静电电荷图像显影色调剂,其中
所述第一防粘剂的熔化温度为80℃至12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电荷图像显影色调剂,其中
所述防粘剂的熔化温度为50℃至11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电荷图像显影色调剂,其中
所述防粘剂相对于全部所述色调剂颗粒的含量为1重量%至20重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电荷图像显影色调剂,其中
所述结合剂树脂是聚酯树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静电电荷图像显影色调剂,其中
所述聚酯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0℃至80℃。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静电电荷图像显影色调剂,其中
所述聚酯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为5,000至1,000,000。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静电电荷图像显影色调剂,其中
所述聚酯树脂的分子量分布Mw/Mn为1.5至100。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电荷图像显影色调剂,其中
所述色调剂颗粒的形状因数SF1为110至150。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电荷图像显影色调剂,其中
疏水性二氧化硅附着到所述色调剂颗粒的表面上。
15.一种静电电荷图像显影剂,其包含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电荷图像显影色调剂。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静电电荷图像显影剂,其中
所述显影剂包含树脂涂层载体。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静电电荷图像显影剂,其中
炭黑包含在所述树脂涂层载体的树脂中。
18.一种色调剂盒,其容纳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电荷图像显影色调剂且能够从图像形成装置拆除。
CN201510400718.4A 2014-10-30 2015-07-09 静电电荷图像显影色调剂、静电电荷图像显影剂和色调剂盒 Active CN1062002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21442 2014-10-30
JP2014221442A JP6413638B2 (ja) 2014-10-30 2014-10-30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00287A true CN106200287A (zh) 2016-12-07
CN106200287B CN106200287B (zh) 2020-05-19

Family

ID=558525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00718.4A Active CN106200287B (zh) 2014-10-30 2015-07-09 静电电荷图像显影色调剂、静电电荷图像显影剂和色调剂盒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671708B2 (zh)
JP (1) JP6413638B2 (zh)
CN (1) CN10620028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28345B2 (ja) * 2016-09-26 2021-02-1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セット、静電荷像現像剤セット、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セット、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6962085B2 (ja) * 2017-09-08 2021-11-05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06541A (ja) * 2000-06-20 2002-01-09 Dainippon Ink & Chem Inc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法
US20030186152A1 (en) * 1998-04-02 2003-10-02 Manabu Ohno Tone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image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CN1668702A (zh) * 2002-05-29 2005-09-14 大赛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分散体及使用该分散体的成型体的制造方法
CN1869824A (zh) * 2005-05-25 2006-11-29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有机感光体、处理盒、图像形成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
US20090087771A1 (en) * 2007-09-27 2009-04-02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Electrophotographic carrier
CN101794092A (zh) * 2009-02-03 2010-08-04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用于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的聚酯树脂及其制备和使用
US20110318053A1 (en) * 2010-06-25 2011-12-29 Hiroshi Yamashita Method for producing electrophotographic toner, electrophotographic toner, full-color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full-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2013859A (ja) * 2010-06-30 2012-01-19 Ricoh Co Ltd トナー、並びに現像剤、トナー入り容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25934B2 (ja) * 1998-04-02 2006-09-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4300036B2 (ja) * 2002-08-26 2009-07-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786107B2 (ja) * 2003-09-17 2006-06-14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トナー
JP4508004B2 (ja) * 2004-07-21 2010-07-2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トナー及び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2006308877A (ja) * 2005-04-28 2006-11-09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
US7507513B2 (en) * 2005-12-13 2009-03-24 Xerox Corporation Toner composition
JP4608439B2 (ja) * 2006-01-18 2011-01-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荷潜像現像用トナー、画像形成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トナー容器および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2008170663A (ja) * 2007-01-11 2008-07-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トナー、トナーの製造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55336A (ja) * 2012-04-09 2012-08-16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トナーの製造方法、トナー、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6175826B2 (ja) * 2013-03-21 2017-08-09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86152A1 (en) * 1998-04-02 2003-10-02 Manabu Ohno Tone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image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CN1174289C (zh) * 1998-04-02 2004-11-03 佳能株式会社 用于显影静电图像的调色剂和成像方法
JP2002006541A (ja) * 2000-06-20 2002-01-09 Dainippon Ink & Chem Inc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法
CN1668702A (zh) * 2002-05-29 2005-09-14 大赛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分散体及使用该分散体的成型体的制造方法
CN1869824A (zh) * 2005-05-25 2006-11-29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有机感光体、处理盒、图像形成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
US20090087771A1 (en) * 2007-09-27 2009-04-02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Electrophotographic carrier
CN101794092A (zh) * 2009-02-03 2010-08-04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用于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的聚酯树脂及其制备和使用
US20110318053A1 (en) * 2010-06-25 2011-12-29 Hiroshi Yamashita Method for producing electrophotographic toner, electrophotographic toner, full-color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full-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298282B (zh) * 2010-06-25 2013-10-23 株式会社理光 制造调色剂的方法、调色剂、全色图像形成方法和装置
JP2012013859A (ja) * 2010-06-30 2012-01-19 Ricoh Co Ltd トナー、並びに現像剤、トナー入り容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00287B (zh) 2020-05-19
US20160124334A1 (en) 2016-05-05
JP6413638B2 (ja) 2018-10-31
US9671708B2 (en) 2017-06-06
JP2016090648A (ja) 2016-05-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32215B (zh) 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静电荷图像显影剂、调色剂盒、以及处理盒
JP6543903B2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CN104345592A (zh) 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静电图像显影剂、调色剂盒、处理盒、成像装置和成像方法
CN107783386A (zh) 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色调剂、显影剂、色调剂盒、处理盒、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形成方法
US9678449B2 (en) Electrostatic charge image developing toner, electrostatic charge image developer, and toner cartridge
JP2018036622A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16070988A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CN106200318A (zh) 成像装置和成像方法
CN107783388A (zh) 色调剂、显影剂、色调剂盒、处理盒、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JP6539970B2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CN106033178B (zh) 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静电图像显影剂和调色剂盒
JP658938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070983A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CN106200287A (zh) 静电电荷图像显影色调剂、静电电荷图像显影剂和色调剂盒
JP2016070987A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CN105938303B (zh) 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静电荷图像显影剂、以及调色剂盒
CN107870528A (zh) 色调剂组、静电荷图像显影剂组、色调剂盒组、处理盒、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CN104155858A (zh) 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静电图像显影剂、调色剂盒、处理盒、成像装置和成像方法
CN106919018A (zh) 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静电荷图像显影剂以及调色剂盒
CN107065463A (zh) 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静电荷图像显影剂和调色剂盒
JP2013072969A (ja) 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セット、静電荷像現像剤セット、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セット、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CN106200288B (zh) 显影装置、成像装置和处理盒
JP2017219805A (ja) 静電荷像現像剤、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6828346B2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セット、静電荷像現像剤セット、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セット、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CN104155856A (zh) 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静电图像显影剂、调色剂盒、处理盒、成像装置和成像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