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96329A - 窗机空调 - Google Patents

窗机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96329A
CN106196329A CN201610802782.XA CN201610802782A CN106196329A CN 106196329 A CN106196329 A CN 106196329A CN 201610802782 A CN201610802782 A CN 201610802782A CN 106196329 A CN106196329 A CN 1061963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ow
air conditioner
heat exchanger
mounted air
divid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0278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章成
梁亚国
卢起彪
周列玉
向华杰
马傲因
李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61080278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196329A/zh
Publication of CN1061963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9632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2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 F24F1/022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cycle
    • F24F1/027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cycle mounted in wall openings, e.g. in window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221/00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4F2221/20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unted in or close to a window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窗机空调,包括室内侧和室外侧,窗机空调还包括设有收容腔的壳体及设于该收容腔中的隔板、风机组件及两组换热器。壳体设有出风口和进风口。隔板设于室内侧和室外侧之间,且隔板设有安装孔。风机组件包括输出轴及两副风叶,输出轴通过安装孔穿设于隔板上,两副风叶分别连接于输出轴的两端。在输出轴的轴向上,两副风叶分别与出风口相对设置。换热器至少部分绕设于相应的风叶的周向且沿壳体的侧壁分布,换热器与进风口相对设置。上述窗机空调,风叶转动将气流从进风口吸入,经过换热器,再将气流从出风口吹出,避免了吹出的气流受到换热器的阻力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散热效率,有利于控制窗机空调的尺寸和成本、降低能耗。

Description

窗机空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换热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窗机空调。
背景技术
窗机空调包括室内侧和室外侧,室内侧与室外侧通过隔板隔开。目前,窗机空调中的换热器(其中换热器包括冷凝器和蒸发器)位于风机的出风方向,通过风机正向吹出风对换热器进行散热。为了提高散热效率,一般通过增加换热器的换热管的数量同时加大壳体尺寸的方式增加散热面积,然而这种方式增大了窗机空调整机的能耗、尺寸及成本,进而影响其市场竞争力。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提高散热效率、降低能耗、控制尺寸和成本的窗机空调。
一种窗机空调,包括室内侧和室外侧,所述窗机空调还包括:
壳体,设有收容腔,所述壳体包括侧壁,所述侧壁的相对两端分别设有出风口,所述侧壁位于所述室内侧的部分和所述室外侧的部分分别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
隔板,设于所述室内侧和所述室外侧之间,且所述隔板设有连通所述室内侧和所述室外侧的安装孔;
风机组件,包括输出轴及两副风叶,所述输出轴通过所述安装孔穿设于所述隔板上,所述两副风叶分别连接于所述输出轴的两端,在所述输出轴的轴向上,所述两副风叶分别与两个所述出风口相对设置;
两组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至少部分绕设于相应的风叶的周向且沿所述壳体的侧壁分布,所述两组换热器分别与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相对设置;
所述隔板、所述风机组件及所述两组换热器均设于所述收容腔中。
上述窗机空调,换热器沿壳体的侧壁分布以增大换热器的换热面积,且换热器绕设于风叶的周向,因此风叶转动将气流分别从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吸入,分别经过换热器,再将气流从出风口吹出,避免了换热器位于风机的出风方向使吹出的气流受到换热器的阻力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散热效率。换热器无需增加换热管的数量,且两副风叶连接于同一输出轴,有利于降低能耗、控制窗机空调整体的尺寸和成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板还设有连通所述室内侧和所述室外侧的安装槽,所述窗机空调还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设于所述壳体且安装于所述安装槽中,在所述压缩机的轴向上,其部分位于所述室内侧,另一部分位于所述室外侧,所述压缩机与所述两组换热器分别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包括两个子换热器,所述子换热器包括侧面及连接于所述侧面的顶面,所述两个子换热器的所述侧面相对设置,且所述两个子换热器的所述顶面相互连接并与其侧面共同形成半封闭结构,所述两组换热器中其中一个换热器为冷凝器,另一个换热器为蒸发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窗机空调还包括毛细管组件,所述冷凝器与所述蒸发器通过所述毛细管组件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凝器包括两个子冷凝器、两根集气管及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通的排气管,所述两根集气管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两个子冷凝器连通,其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排气管连通;
所述蒸发器包括两个子蒸发器及两根集液管,所述两根集液管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两个子蒸发器连通,其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毛细管组件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集气管位于所述子冷凝器的顶面,所述集液管位于所述子蒸发器的顶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窗机空调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的水冷组件,所述水冷组件包括第一储水件及与所述第一储水件连通的第二储水件,所述第一储水件位于所述蒸发器的下方,所述第一储水件用于储存所述蒸发器蒸发吸热得到的冷凝水,所述第二储水件位于所述冷凝器的下方,从而使设于所述冷凝器中的风叶能与所述第二储水件中的冷凝水接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两副风叶包括位于所述室内侧的离心风叶及位于所述室外侧的轴流风叶,所述轴流风叶的外缘设有打水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外罩、底座及出风面板,所述外罩设于所述底座上且与所述底座共同形成所述侧壁,所述侧壁的相对两端分别设有出风面板,所述外罩、所述底座及所述出风面板共同形成所述收容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板设于所述底座上,且所述隔板的外缘与所述外罩抵持。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窗机空调的装配图;
图2为图1所示窗机空调的爆炸图;
图3为图1所示窗机空调的风机组件的结构图;
图4为图1所示窗机空调不含外罩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照图1,本较佳实施例的窗机空调10,包括室内侧10a和室外侧10b。
参照图1及图2,窗机空调10还包括壳体100、隔板200、风机组件300、压缩机400、两组换热器500及水冷组件600。
壳体100设有收容腔,壳体100包括侧壁,侧壁的相对两端分别设有出风口,该侧壁位于室内侧10a的部分和室外侧10b的部分分别设有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二进风口112。隔板200、风机组件300、压缩机400、两组换热器500及水冷组件600均设于壳体100的收容腔中。
具体的,壳体100为长方体结构。壳体100包括外罩110、底座120及出风面板130。外罩110三面开口。两个出风面板130设于壳体100的相对两侧且分别位于室内侧10a和室外侧10b。外罩110设于底座120上且与底座120共同形成上述侧壁。侧壁的相对两端分别设有一出风面板130,外罩110、底座120及出风面板130共同形成收容腔(图未标)。可以理解,两个出风面板130分别设有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二进风口112。
继续参照图1,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外罩110位于室内侧10a的部分及室外侧10b的部分分别设有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二进风口112。如此气流的进风方向与出风方向不在一个同一方向,可防止进风气流和出风气流相互串气影响空调的工作效率的问题。
继续参照图2,具体的,位于室外侧10b的出风面板130的内侧设有导流圈131,用于对气流轴向导向。
隔板200设于室内侧10a和室外侧10b之间。隔板200设有连通室内侧10a和室外侧10b的安装孔210及安装槽220。具体的,隔板220设于底座120上且隔板220的外缘与外罩110抵持。如此进一步有利于减小窗机空调10整机尺寸。具体的,隔板220与出风面板130平行设置。
参照图3,风机组件300包括输出轴310及两副风叶320。输出轴310通过安装孔210穿设于隔板220上,两副风叶320分别连接于输出轴310的两端且分别位于室内侧10a和室外侧10b。在输出轴310的轴向上,两副风叶320分别与两个出风口相对设置。如此使得风叶320将气流从轴向吹向出风口,进而分别吹向室内和室外。如此两副风叶320连接于同一输出轴310,有利于降低能耗、减小窗机空调10整体的尺寸。
具体的,风机组件300还包括驱动电机330及电机支架340,输出轴310安装于驱动电机330中,且驱动电机330用于驱动输出轴310转动,从而带动风叶320转动。电机支架340的一端设于底座120上,另一端连接于换热器500。
具体的,两副风叶320包括位于室内侧10a的离心风叶321及位于室外侧10b的轴流风叶322。更具体的,风机组件300还包括蜗壳350(见图2),离心风叶321设于蜗壳350中,从而有利于增加室内侧10a的出风压力,满足室内侧10a换热的需求。轴流风叶322吹出的气流与风叶320的轴向同向。室外侧10b需要气流流量较大从而促进换热循环,轴流风叶322可满足流量较高、压力较低的要求。具体的,轴流风叶322设于导流圈131中,从而使其吹出的气流沿导流圈131吹出室外。
参照图2及图4,压缩机400安装于安装槽220中,且在压缩机400的轴向上,其部分位于室内侧10a,另一部分位于室外侧10b,压缩机400与两组换热器500分别连接。具体的,压缩机400为卧式压缩机,并使压缩机400贯穿室内侧10a及室外侧10b,结合了压缩机400的工作原理,充分减小了窗机空调10的整体尺寸。
参照图4,两组换热器500分别设于室内侧10a和室外侧10b。换热器500部分绕设于相应的风叶320的周向且沿壳体100的侧壁分布。两组换热器500分别与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二进风口112相对设置。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换热器500沿外罩110的内壁分布形成半封闭结构。外罩110与换热器500相对的上侧、左侧及右侧均设有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二进风口112。可以理解,换热器500也可全部绕设于相应的风叶320的周向形成封闭结构。
如此,换热器500沿壳体100的侧壁分布以增大换热器500的换热面积,且换热器500绕设于风叶320的周向,因此风叶320转动将气流分别从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二进风口112吸入,分别经过换热器500,再将气流从出风口吹出,避免了换热器500位于风叶320的出风方向使气流受到换热器500的阻力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散热效率。而且换热器500无需增加换热管的数量,有利于控制降低能耗、窗机空调10的尺寸和成本。
具体的,换热器500包括两个子换热器510。子换热器510包括侧面511及连接于侧面511的顶面512,两个子换热器510的侧面511相对设置,且两个子换热器510的顶面512相互连接并与两个子换热器510的侧面511共同形成半封闭结构。
两组换热器500中,其中一个换热器500为冷凝器520,另一个为蒸发器530。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窗机空调10用于制冷。其室内侧10a的换热器500为蒸发器530,而室外侧10b的换热器500为冷凝器520。可以理解,窗机空调10用于制热时,蒸发器530和冷凝器520的职责可互换,即室内侧10a的换热器500为冷凝器,室外侧10b的换热器500为蒸发器,再通过四通阀调节换热器500与压缩机400的连接关系。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冷凝器520包括两个子冷凝器、两根集气管521及与压缩机400的排气口(图未示)连通的排气管522。两根集气管521的一端分别与两个子冷凝器连通,两根集气管521的另一端分别与排气管522连通。
如此压缩机400排出的高温高压气体从排气管522分成两支进入两根集气管521,在子冷凝器分别进行冷却,有利于提高散热效果及降低冷凝器520的管路的管阻。
更具体的,集气管521位于子冷凝器的顶面512,从而使得集气管521中冷媒从冷凝器520自上而下流动,可利用冷媒的自重降低冷凝器520中的压力损耗,提高冷凝器520中冷媒的分布均匀性,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具体的,窗机空调10还包括毛细管组件700,冷凝器520与蒸发器530通过毛细管组件700连通。毛细管组件700将经过冷凝器520冷却的冷媒节流降温,再进入蒸发器530进行蒸发。
具体的,蒸发器530包括两个子蒸发器及两根集液管531。两根集液管531的一端分别与两个子蒸发器连通,其另一端分别与毛细管组件700连通。
如此冷凝器520冷却后的冷媒经过毛细管组件700节流降温,分成两支进入蒸发器530的两根集液管531,在子蒸发器分别进行蒸发,有利于提高散热效果及降低蒸发器530的管路的管阻。更具体的,集液管531位于子蒸发器的顶面512,从而使得集液管531内的冷媒从蒸发器530自上而下流动,可利用冷媒的自重降低蒸发器530中的压力损耗,提高蒸发器530中冷媒的分布均匀性,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蒸发器530还包括与压缩机400的吸气口(图未示)连通的吸气管532。如此蒸发器530蒸发得到的气态冷媒,进入压缩机400,经过压缩,得到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经过冷凝器520冷凝得到液态冷媒。
继续参照图2,水冷组件600包括第一储水件610及与第一储水件610连通的第二储水件620。第一储水件610设于底座120上且位于蒸发器530的下方,第一储水件610用于储存蒸发器530蒸发吸热得到的冷凝水。第二储水件620设于底座120上且位于冷凝器520的下方,从而使设于冷凝器520中的风叶320能与第二储水件620中的冷凝水接触。随着风叶320的转动,冷凝水打到冷凝器520的表面,从而对冷凝器520起到风冷及水冷双重降温。如此将窗机空调10自有的冷凝水通过自有的动力对冷凝器520进行水冷,不仅提高了冷凝器520的换热效率,而且降低了能耗。
具体的,第二储水件620为设于底座120上的槽体。具体的,水冷组件600还包括设于壳体100内的连接管道(图未示),第一储水件610与第二储水件620通过该连接管道连通。
继续参照图3,具体的,轴流风叶322的外缘设有打水圈323,打水圈323用于将第二储水件620中的冷凝水打到冷凝器520的表面。轴流风叶322带动打水圈323转动,使冷凝水打到冷凝器520的表面,从而对冷凝器520起到风冷及水冷双重降温。
具体的,窗机空调10还包括设于壳体100内的电器盒组件800,电器盒组件800位于室内侧10a,且位于蜗壳350的下方。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窗机空调,包括室内侧(10a)和室外侧(10b),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机空调还包括:
壳体(100),设有收容腔,所述壳体(100)包括侧壁,所述侧壁的相对两端分别设有出风口,所述侧壁位于所述室内侧(10a)的部分和所述室外侧(10b)的部分分别设有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二进风口(112);
隔板(200),设于所述室内侧(10a)和所述室外侧(10b)之间,且所述隔板(200)设有连通所述室内侧(10a)和所述室外侧(10b)的安装孔(210);
风机组件(300),包括输出轴(310)及两副风叶(320),所述输出轴(310)通过所述安装孔(210)穿设于所述隔板(200)上,所述两副风叶(320)分别连接于所述输出轴(310)的两端,在所述输出轴(310)的轴向上,所述两副风叶(320)分别与两个所述出风口相对设置;
两组换热器(500),所述换热器(500)至少部分绕设于相应的风叶(320)的周向且沿所述壳体(100)的侧壁分布,所述两组换热器(500)分别与所述第一进风口(111)和所述第二进风口(112)相对设置;
所述隔板(200)、所述风机组件(300)及所述两组换热器(500)均设于所述收容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机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00)还设有连通所述室内侧(10a)和所述室外侧(10b)的安装槽(220),所述窗机空调还包括压缩机(400),所述压缩机(400)设于所述壳体(100)且安装于所述安装槽(220)中,在所述压缩机(400)的轴向上,其部分位于所述室内侧(10a),另一部分位于所述室外侧(10b),所述压缩机(400)与所述两组换热器(500)分别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窗机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500)包括两个子换热器(510),所述子换热器(510)包括侧面(511)及连接于所述侧面(511)的顶面(512),所述两个子换热器(510)的所述侧面(511)相对设置,且所述两个子换热器(510)的所述顶面(512)相互连接并与其侧面(511)共同形成半封闭结构,所述两组换热器(500)中其中一个换热器(500)为冷凝器(520),另一个换热器(500)为蒸发器(53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窗机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机空调还包括毛细管组件(700),所述冷凝器(520)与所述蒸发器(530)通过所述毛细管组件(700)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窗机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520)包括两个子冷凝器、两根集气管(521)及与所述压缩机(400)的排气口连通的排气管(522),所述两根集气管(521)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两个子冷凝器连通,其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排气管(522)连通;
所述蒸发器(530)包括两个子蒸发器及两根集液管(531),所述两根集液管(531)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两个子蒸发器连通,其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毛细管组件(700)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窗机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气管(521)位于所述子冷凝器的顶面(512),所述集液管(531)位于所述子蒸发器的顶面(512)。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窗机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机空调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100)内的水冷组件,所述水冷组件包括第一储水件(610)及与所述第一储水件(610)连通的第二储水件(620),所述第一储水件(610)位于所述蒸发器(530)的下方,所述第一储水件(610)用于储存所述蒸发器(530)蒸发吸热得到的冷凝水,所述第二储水件(620)位于所述冷凝器(520)的下方,从而使设于所述冷凝器(520)中的风叶(320)能与所述第二储水件(620)中的冷凝水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窗机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副风叶(320)包括位于所述室内侧(10a)的离心风叶(320)及位于所述室外侧(10b)的轴流风叶(320),所述轴流风叶(320)的外缘设有打水圈。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窗机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包括外罩(110)、底座(120)及出风面板(130),所述外罩(110)设于所述底座(120)上且与所述底座(120)共同形成所述侧壁,所述侧壁的相对两端分别设有出风面板(130),所述外罩(110)、所述底座(120)及所述出风面板(130)共同形成所述收容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窗机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00)设于所述底座(120)上,且所述隔板(200)的外缘与所述外罩(110)抵持。
CN201610802782.XA 2016-09-05 2016-09-05 窗机空调 Pending CN10619632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02782.XA CN106196329A (zh) 2016-09-05 2016-09-05 窗机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02782.XA CN106196329A (zh) 2016-09-05 2016-09-05 窗机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96329A true CN106196329A (zh) 2016-12-07

Family

ID=580663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02782.XA Pending CN106196329A (zh) 2016-09-05 2016-09-05 窗机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196329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54606A (zh) * 2018-12-27 2019-04-1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窗式空调器
CN109688766A (zh) * 2018-12-27 2019-04-26 广东海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机柜空调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51109Y (zh) * 1996-03-07 1997-04-02 张利安 无底盘窗式空调器
CN104566672A (zh) * 2014-12-31 2015-04-2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窗机空调
CN206094334U (zh) * 2016-09-05 2017-04-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窗机空调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51109Y (zh) * 1996-03-07 1997-04-02 张利安 无底盘窗式空调器
CN104566672A (zh) * 2014-12-31 2015-04-2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窗机空调
CN206094334U (zh) * 2016-09-05 2017-04-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窗机空调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54606A (zh) * 2018-12-27 2019-04-1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窗式空调器
CN109688766A (zh) * 2018-12-27 2019-04-26 广东海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机柜空调
CN109654606B (zh) * 2018-12-27 2024-02-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窗式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60259B2 (en) Heat exchanger and indoor unit provided with the same
CN202254037U (zh) 蒸发冷却-风冷式直接膨胀机组复合空调机组
CN105674432A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
CN106382685A (zh) 厨房空调器
JP5295321B2 (ja) 送風機、室外機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216897531U (zh) 空调器
CN214949402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106196329A (zh) 窗机空调
WO2021036415A1 (zh)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6094334U (zh) 窗机空调
WO2018025325A1 (ja) 室外ユニット、空気調和装置、及び、室外ユニットの取っ手の製造方法
WO2023000678A1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13395603U (zh) 一种吸顶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5001918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102135316A (zh) 具有多出风口的天顶式空调室内机壳体
CN211630695U (zh) 送风设备及空调机组
CN206160309U (zh) 厨房空调器
CN113310112A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106288913A (zh) 一种管翅式换热器及空调室内机
CN205843135U (zh) 一种模块式蒸发器结构及具有其的组合式基站空调
CN214949401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2390507U (zh) 空调器
CN220689195U (zh) 挂式空调
TWI554732B (zh) 廢冷氣體再利用的冷暖空調裝置
CN216281728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