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84601B - 自行车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行车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84601B
CN106184601B CN201510380265.3A CN201510380265A CN106184601B CN 106184601 B CN106184601 B CN 106184601B CN 201510380265 A CN201510380265 A CN 201510380265A CN 106184601 B CN106184601 B CN 1061846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control device
spur units
icycle control
line str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8026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84601A (zh
Inventor
三木良晃
深尾和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on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o Corp filed Critical Kon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1846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846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846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846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3/00Rider-operated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control operations, e.g. levers, grips
    • B62K23/02Rider-operated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control operations, e.g. levers, grips hand actuated
    • B62K23/06Le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25/00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M25/02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with mechanical transmitting systems, e.g. cables, levers
    • B62M25/04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with mechanical transmitting systems, e.g. cables, levers hand actuat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自行车控制装置基本上提供成用于操作第一自行车构件和第二自行车构件。自行车控制装置包括安装部件、第一促动单元、第二促动单元、操作部件和改变部件。安装部件构造成安装到自行车。第一促动单元构造成连接到第一自行车构件。第二促动单元构造成连接到第二自行车构件。操作部件可移动地联接到安装部件且操作地联接到第一促动单元和第二促动单元,以有选择地操作第一促动单元和第二促动单元。改变部件可移动地联接到安装部件以在响应于操作部件的移动而操作的第一促动单元与第二促动单元之间有选择地切换。

Description

自行车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涉及一种自行车控制装置。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操作第一自行车构件和第二自行车构件的自行车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自行车通常设有一个或多个自行车控制装置以便控制自行车的各种构件。通常,自行车控制线缆使自行车控制装置与自行车的线缆操作的自行车构件互连。例如,大多数常规自行车控制线缆具有管状外壳和内线,内线可插入且穿过外壳。内线突出超过外壳的两端,且内线的各端连接到自行车控制装置或自行车构件。此类自行车控制线缆通常称为鲍登(Bowden)型自行车控制线缆。利用此类自行车控制线缆,自行车控制装置拉动和释放自行车控制线缆的内线来改变自行车构件的操作位置或状态。
发明内容
大体上,本公开针对有选择地操作第一自行车构件和第二自行车构件的自行车控制装置的各种特征。
鉴于已知技术的状态且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一方面,一种自行车控制装置基本上提供成用于操作第一自行车构件和第二自行车构件。自行车控制装置包括安装部件、第一促动单元、第二促动单元、操作部件和变化部件。安装部件构造成安装到自行车。第一促动单元构造成连接到第一自行车构件。第二促动单元构造成连接到第二自行车构件。操作部件可移动地联接到安装部件,且操作地联接到第一促动单元和第二促动单元,以有选择地操作第一促动单元和第二促动单元。改变部件可移动地联接到安装部件,以在响应于操作部件的移动来操作的第一促动单元和第二促动单元之间有选择地切换。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根据第一方面的自行车控制装置构造成以便改变部件可移动地布置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使得操作部件在改变部件处于第一位置时操作第一促动单元,且在改变部件处于第二位置时操作第二促动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根据第二方面的自行车控制装置构造成以便朝第一位置偏压改变部件,第一位置对应于改变部件的静止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根据第一方面的自行车控制装置构造成使得第一促动单元包括第一线拉紧部件,第二促动单元包括第二线拉紧部件,且操作部件包括布置成接合第一线拉紧部件的第一拉动部件和布置成接合第二线拉紧部件的第二拉动部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根据第四方面的自行车控制装置构造成以便改变部件改变第一拉动部件与第一线拉紧部件之间的接合状态,且改变第二拉动部件与第二线拉紧部件之间的接合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根据第四方面的自行车控制装置构造成以便第一线拉紧部件和第二线拉紧部件相对于安装部件关于单个拉动轴线枢转地安装。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根据第四方面的自行车控制装置构造成以便第一拉动部件和第二拉动部件关于枢转轴线枢转地安装且布置成独立于彼此枢转。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根据第七方面的自行车控制装置构造成以便朝第一线拉紧部件偏压第一拉动部件,且远离第二线拉紧部件偏压第二拉动部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根据第八方面的自行车控制装置构造成以便改变部件包括凸轮部件,凸轮部件在改变部件操作时使第一拉动部件和第二拉动部件沿相反方向围绕枢转轴线枢转。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根据第四方面的自行车控制装置构造成以便改变部件包括凸轮部件,其在改变部件操作时接合和移动第一拉动部件和第二拉动部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根据第四方面的自行车控制装置构造成以便改变部件和第一线拉紧部件和第二线拉紧部件围绕单个拉动轴线枢转地安装。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根据第六方面的自行车控制装置构造成以便操作部件包括围绕拉动轴线枢转地安装的第一杆部件,且改变部件包括围绕偏离且平行于拉动轴线的轴线枢转地安装的第二杆部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根据第十二方面的自行车控制装置构造成以便第一杆部件和第二杆部件朝操纵杆的端部沿操纵杆的纵向方向延伸。第二杆部件在安装部件安装到操纵杆的状态下比第一杆部件更长。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根据第十一方面的自行车控制装置构造成以便改变部件包括凸轮部件,其在第二杆部件操作时接合和移动第一拉动部件和第二拉动部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五方面,根据第十四方面的自行车控制装置构造成以便改变部件围绕拉动轴线枢转地安装。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六方面,根据第一方面的自行车控制装置构造成以便第一促动部件构造成连接到变速器作为第一自行车构件,且第二促动单元构造成连接到悬挂调整机构和高度可调整座柱中的一者作为第二自行车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七方面,根据第一方面的自行车控制装置构造成以便第一促动单元构造成经由控制线缆连接到第一自行车构件,且操作部件构造成操作第一促动单元来拉动和释放控制线缆。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八方面,根据第一方面的自行车控制装置构造成以便操作部件构造成操作第一促动单元和第二促动单元以在操作部件沿第一方向移动时有选择地操作第一促动单元和第二促动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九方面,一种自行车控制装置基本上提供成用于操作第一自行车构件和第二自行车构件。自行车控制装置包括安装部件、第一促动单元、第二促动单元和操作部件。安装部件构造成安装到自行车。第一促动单元构造成经由控制线缆连接到第一自行车构件。第二促动单元构造成连接到第二自行车构件。操作部件可移动地联接到安装部件,且操作地联接到第一促动单元和第二促动单元,以有选择地操作第一促动单元和第二促动单元。操作部件构造成操作第一促动单元来拉动和释放控制线缆。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方面,一种自行车控制装置基本上提供成用于操作第一自行车构件和第二自行车构件。自行车控制装置包括安装部件、第一促动单元、第二促动单元和操作部件。安装部件构造成安装到自行车。第一促动单元构造成经由控制线缆连接到第一自行车构件。第二促动单元构造成连接到第二自行车构件。操作部件枢转地联接到安装部件,且操作地联接到第一促动单元和第二促动单元以在操作部件沿第一方向移动时有选择地操作第一促动单元和第二促动单元。
另外所公开的自行车控制装置的其它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将从以下详细描述中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变得清楚,详细描述连同附图公开了自行车控制装置的一个示范性实施例。
附图说明
现在参看形成本原始公开内容的一部分的附图:
图1为根据一个所示实施例的配备有一对自行车控制装置的自行车的侧立面视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自行车的操纵杆区域的放大顶视图,其中自行车控制装置安装到自行车的操纵杆上;
图3为安装到自行车的操纵杆的左端上的左自行车控制装置的进一步放大的顶视图;
图4为安装到自行车的操纵杆的左端上的左自行车控制装置的透视图;
图5为图3和4中所示的自行车控制装置的局部分解透视图;
图6为图3和4中所示的自行车控制装置的内部部分的放大透视图;
图7为图6中所示的自行车控制装置的内部部分的局部分解透视图;
图8为去除选择部分的图6和7中所示的自行车控制装置的内部部分的进一步局部分解透视图;
图9为去除选择部分的图6到8中所示的自行车控制装置的内部部分的进一步局部分解透视图;
图10为图3和4中所示的自行车控制装置的顶视图,其中去除壳体的顶部壳体部分以示出处于其静止位置的自行车控制装置的内部部分的选择部分;
图11为图3和4中所示的自行车控制装置的类似于图10的另一顶视图,但去除了选择部分以更清楚地示出第一线拉紧部件和位置保持部件;
图12为图3和4中所示的自行车控制装置的顶视图,但去除了选择部分以示出处于其静止位置的自行车控制装置的内部部分的选择部分;
图13为图12中所示的自行车控制装置的选择部分的放大顶视图,以示出处于其静止位置的第一拉动部件和第二拉动部件;
图14为图3和4中所示的自行车控制装置的类似于图12的另一顶视图,但去除了选择部分以示出处于其静止位置的自行车控制装置的内部部分的选择部分;
图15为图14中所示的自行车控制装置的选择部分的放大顶视图,以示出处于其静止位置的第一拉动部件和第二拉动部件;
图16为自行车控制装置的类似于图12和14的顶视图,但去除了选择部分以示出处于静止位置的自行车控制装置的内部部分的选择部分;
图17为图16中所示的自行车控制装置的选择部分的放大顶视图,以示出处于其静止位置的第一拉动部件和第二拉动部件;
图18为图3和4中所示的自行车控制装置的第一促动单元的选择的内部部分的类似于图12、14和16的顶视图,但其中去除了选择部分以示出处于其静止位置的自行车控制装置的内部部分的选择部分;
图19为图18中所示的自行车控制装置的选择部分的放大顶视图,以示出处于其静止位置的第一拉动部件和第二拉动部件;
图20为图3和4中所示的自行车控制装置的第一促动单元的选择的内部部分的类似于图12、14、16和18的顶视图,但其中去除了选择部分以示出处于其静止位置的自行车控制装置的内部部分的选择部分;
图21为图20中所示的自行车控制装置的选择部分的放大顶视图,以示出处于其静止位置的第一拉动部件和第二拉动部件;
图22为图3和4中所示的自行车控制装置的第一促动单元的选择的内部部分的顶视图,其中操作杆从静止位置移动以使第一线拉紧部件枢转而不移动释放部件,以及开始枢转位置保持部件(例如,保持爪)而不移动释放部件;
图23为图22中所示的自行车控制装置的选择部分的放大顶视图;
图24为图3和4中所示的自行车控制装置的第一促动单元的选择的内部部分的类似于图22的顶视图,但其中操作杆已经比图22中移离静止位置更远,以进一步枢转第一线拉紧部件,以及将位置保持部件进一步枢转至释放位置而不移动释放部件;
图25为图24中所示的自行车控制装置的选择部分的放大顶视图;
图26为图3和4中所示的自行车控制装置的第一促动单元的选择的内部部分的类似于图22和24的顶视图,但其中操作杆比图24中移离静止位置更远,以进一步枢转第一线拉紧部件,且允许定位保持部件枢转回保持位置而不移动释放部件;
图27为图26中所示的自行车控制装置的选择部分的放大顶视图;
图28为图3和4中所示的自行车控制装置的第一促动单元的选择的内部部分的类似于图22、24和26的顶视图,但其中第一线拉紧部件处于拉紧位置,且其余部分回到其静止位置;
图29为图28中所示的自行车控制装置的选择部分的放大顶视图;
图30为图3和4中所示的自行车控制装置的选择的内部部分的顶部透视图,但其中第一线拉紧部件处于拉紧位置,且其余部分在其静止位置;
图31为图30中所示的自行车控制装置的选择部分的放大顶部透视图,示出了处于拉紧位置的第一线拉紧部件和处于其静止位置的其余部分;
图32为图3和4中所示的自行车控制单元的第一促动单元的选择的内部部分的顶视图,但其中操作杆从静止位置移动,使得第一拉动部件接合释放部件的抵接部来开始执行第一线释放操作,而不移动处于拉紧位置的第一线拉紧部件;
图33为图32中所示的自行车控制装置的选择部分的放大顶视图;
图34为图3和4中所示的自行车控制装置的第一促动单元的选择的内部部分的类似于图32的顶视图,但其中操作杆比图32中移离静止位置更远,以枢转释放部件,释放部件使位置保持部件从保持位置朝释放位置移动,而不移动处于拉紧位置的第一线拉紧部件;
图35为图34中所示的自行车控制装置的选择部分的放大顶视图;
图36为图3和4中所示的自行车控制装置的第一促动单元的选择的内部部分的类似于图32和34的顶视图,但其中操作杆比图34中移离静止位置更远,使得释放部件将位置保持部件保持在释放位置,以释放第一线拉紧部件,其仍示为在拉紧位置;
图37为图36中所示的自行车控制装置的选择部分的放大顶视图;
图38为图3和4中所示的自行车控制装置的第一促动单元的选择的内部部分的类似于图32、34和36的顶视图,但其中第一线拉紧部件朝静止位置移动;
图39为图38中所示的自行车控制装置的选择部分的放大顶视图;
图40为图39中所示的自行车控制装置的选择部分的部分的进一步放大的顶视图;
图41为图3和4中所示的自行车控制装置的第一促动单元的选择的内部部分的类似于图32、34、36和38的顶视图,但其中第一线拉紧部件移动至静止位置,其中第一线拉紧部件邻抵拉动部件;
图42为图41中所示的自行车控制装置的选择部分的放大顶视图;
图43为图3和4中所示的自行车控制装置的第一促动单元的选择的内部部分的类似于图32、34、36、38和41的顶视图,但其中操作杆从图41中所示的操作位置进一步远离静止位置操作;
图44为图43中所示的自行车控制装置的选择部分的放大顶视图;
图45为图3和4中所示的自行车控制装置的第一促动单元的选择的内部部分的类似于图32、34、36、38、41和43的顶视图,但其中第一线拉紧部件和其余部分通过将操作杆从图43中所示的状态释放来回到其静止位置;
图46为图45中所示的自行车控制装置的选择部分的放大顶视图;
图47为图3和4中所示的自行车控制装置的第二促动单元的选择的内部部分的顶视图,其中自行车控制装置的内部部分处于其静止位置;
图48为图47中所示的自行车控制装置的选择部分的放大顶视图;
图49为图3和4中所示的自行车控制装置的第二促动单元的选择的内部部分的类似于图47的顶视图,但其中改变部件从图47的静止(第一)位置朝第二位置移动,使得凸轮部件将第一拉动部件移出第一线拉紧部件的通路,且将第二拉动部件移动到第二线拉紧部件的通路中;
图50为图49中所示的自行车控制装置的选择部分的放大顶视图;
图51为图49中所示的自行车控制装置的选择部分的类似于图50的放大顶视图,但其中凸轮部件以虚线示出;
图52为图3和4中所示的自行车控制装置的第二促动单元的选择的内部部分的顶视图,但其中改变部件比图49中朝第二位置移离静止(第一)位置更远,使得第二拉动部件接合第二线拉紧部件;
图53为图52中所示的自行车控制装置的选择部分的放大顶视图;
图54为图3和4中所示的自行车控制装置的第二促动单元的选择的内部部分的顶视图,但其中改变部件移动至第二位置,使得第二线拉紧部件移动至拉紧位置;
图55为图54中所示的自行车控制装置的选择部分的放大顶视图;
图56为图3和4中所示的自行车控制装置的第二促动单元的选择的内部部分的顶视图,但示出了第一拉动部件(例如,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一拉动爪)接触第一线拉紧部件的控制部件的外周缘;以及
图57为图56中所示的自行车控制装置的选择部分的放大顶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阐释所选的实施例。自行车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从本公开内容清楚的是,实施例的以下描述仅为了图示提供,且并非为了限制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的本发明的目的。
首先参看图1和2,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自行车10,其配备有一对自行车控制装置12和14。例如,自行车10为山地自行车。自行车10具有自行车框架16,其具有前轮18、后轮20和传动系22。框架16包括框架主体16a和摆臂16b。摆臂16b联接到框架主体16a的后部上,使得摆臂16b可自由地枢转。前悬架叉FS枢转地安装到框架主体16a的前管上。车把24安装到前悬架叉FS的操纵管的上端上。前轮18安装到前悬架叉FS的下端上。后轮20安装到摆臂16b的后端上。后悬架RS设在框架主体16a与摆臂16b之间。高度可调整的座柱SP附接到框架主体16a的座管上。另外,自行车座26以任何适合的方式安装在座柱SP的顶部上。传动系22包括用于有选择地在前链环CR之间转移链条CH的前变速器FD,以及用于有选择地在后链轮S之间转移链条CH的后变速器RD。
如图2中所见,自行车控制装置12和14安装在车把24的相对端上。自行车控制装置12基本上提供成用于操作第一自行车构件和第二自行车构件。同样,自行车控制装置14提供成用于操作第一自行车构件和第二自行车构件。例如,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自行车控制装置12构造成将前变速器FD操作为第一自行车构件,且将座柱SP操作为第二自行车构件。同样,例如,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自行车控制装置14构造成将后变速器RD操作为第一自行车构件,且将后悬架RS操作为第二自行车构件。此外,第一自行车构件和第二自行车构件的组合可选自任何类型的自行车构件,如,前变速器FD、后变速器RD、座柱SP、前悬架叉FS等。然而,自行车控制装置12和14不需要构造成操作两个自行车构件。例如,根据本发明的某些方面,自行车控制装置12可提供成用于操作单个自行车构件,如,前变速器FD。换言之,如果需要和/或期望,则自行车控制装置12可构造成实现本发明的某些方面,且不实现本发明的其它方面。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自行车控制装置12经由第一控制线缆31操作地联接到前变速器FD上,且经由第二控制线缆32操作地联接到前悬架FS和后悬架RS中的一者或者座柱SP上。自行车控制装置14经由第三控制线缆33操作地联接到后变速器RD上,且经由第四控制线缆34操作地联接到前悬架FS和后悬架RS中的一者或座柱SP上。当然,自行车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将从本公开内容清楚的是,自行车控制装置12和14可用于控制自行车构件的其它组合。例如,第二控制线缆32可连接前悬架FS和后悬架RS两者,使得控制装置12控制前变速器RD和前悬架FS和后悬架RS两者。
座柱SP可去除地接纳在框架主体16a的座管中。座柱SP可为自行车领域中理解的任何适合类型的可调整的座柱。例如,座柱SP可在高度上电动地、液压地或气动地调整。例如,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座柱SP为电动座柱,其具有促动机构M1,如,可逆的电马达和螺线管,或其它适合的促动器。座柱SP的操作状态可通过使用第二控制线缆32操作开关、阀或座柱SP的促动器的控制器来改变。座柱的操作状态也称为座柱的"定位状态"。
作为优选,前悬架FS和后悬架RS构造成使得它们可采用两个操作状态中的一者:自由状态和锁定状态。在自由状态中,悬架可展开和收缩。如本文使用的用语"锁定状态"(其中悬架不可展开和收缩)涵盖阻止悬架展开和收缩但仍可在有限情形中例如通过单独的吹出结构展开和收缩的状态、以及完全阻止悬架展开和收缩的状态。自由状态也称为"锁定释放状态"。悬架的操作状态也称为悬架的"设置状态"。前悬架FS和后悬架RS构造成使得其操作状态可使用电来控制。前悬架FS和后悬架RS中的各个均包括悬架调整机构M2,如马达和螺线管,或其它适合的促动器。前悬架FS或后悬架RS的操作状态可通过操作前悬架FS或后悬架RS的促动器来改变,以控制设在前悬架FS或后悬架RS内的阀。
作为优选,控制线缆31到34为常规自行车控制线缆,其具有覆盖内线的外壳。换言之,转移控制线缆31到34中的各个为鲍登型线缆,其基本上包括可滑动地接纳在外壳内的内线。例如,如图2中所见,第一控制线缆31具有内线31a,其中外壳31b覆盖内线31a。第二控制线缆32具有内线32a,其中外壳32b覆盖内线32a。第三控制线缆33具有内线33a,其中外壳33b覆盖内线33a。第四控制线缆34具有内线34a,其中外壳34b覆盖内线34a。
另外,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自行车控制装置12和14在操作上基本上是相同的,除了它们为彼此的镜像,且它们可具有不同数目的转移操作。换言之,自行车控制装置12与自行车控制装置14相同,除了自行车控制装置14被改变为镜像且可被切换的档位的数目变为适合后链轮S的数目。因此,为了简洁起见,本文中将仅论述和示出自行车控制装置12。
如图3和4中所见,自行车控制装置12包括安装部件36。安装部件36构造成安装到自行车10上。具体而言,安装部件36构造成安装到自行车10的车把24上。因此,安装部件36构成操纵杆安装部件的实例。这里,安装部件36包括上紧螺栓36a或其它上紧部件以形成管夹,管夹构造成将安装部件36挤压到车把24上。
如图4和5中所见,自行车控制装置12还包括壳体38。安装部件36由螺钉39固定到壳体38上。壳体38覆盖自行车控制装置12的内部部分。壳体38还支承安装部件36上的自行车控制装置12的内部部分。这里,壳体38具有两件式构造,其具有第一壳体部分38a和第二壳体部分38b。第一壳体部分38a和第二壳体部分38b通过三个螺钉紧固在一起。然而,壳体38不限于所示的构造。相反,壳体38可具有如需要和/或期望的多种构造。
参看图6到9,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自行车控制装置12还包括第一促动单元41(图6到8)、第二促动单元42(图9)和操作部件43(图6到8)。第一促动单元41构造成经由第一控制线缆31连接到第一自行车构件上。第二促动单元42构造成经由第二控制线缆32连接到第二自行车构件上。因此,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促动单元41构造成连接到前变速器FD上来作为第一自行车构件,且第二促动单元42构造成连接到悬架调整机构M2和高度可调整的座柱SP中的一者上来作为第二自行车构件。
如下文更详细所述,操作部件43为使用者操作的部件,骑车人可使用其来有选择地操作第一促动单元41和第二促动单元42。具体而言,自行车控制装置12还包括改变部件44以便切换第一促动单元41和第二促动单元42中的哪一个在操作部件43移动时操作。换言之,改变部件44可移动地联接到安装部件36上以有选择地在响应于操作部件43的移动而操作的第一促动单元41和第二促动单元42之间切换。改变部件44可移动地布置在第一位置(图16到19、47和48)和第二位置(图49到51)之间。以此方式,操作部件43在改变部件44处于第一位置(图16到19、47和48)时操作第一促动单元41,且在改变部件44处于第二位置(图49到51)时操作第二促动单元42。作为备选,如果仅需要和/或期望第一促动单元41的特征,则第二促动单元42和改变部件44可省略。第二促动单元42和改变部件44将在下文中更详细论述。
参看图6到8,操作部件43枢转地联接到安装部件36上。操作部件43操作地联接到第一促动单元41和第二促动单元42上,以在操作部件43沿第一方向D1移动时有选择地操作第一促动单元41和第二促动单元42。操作部件43构造成操作第一促动单元51来拉动和释放第一控制线缆31。操作部件43包括第一杆部件45,其围绕拉动(拉紧)轴线A枢转地安装。第一杆部件45相对于安装部件36可移动地设置在非操作位置与操作位置之间。具体而言,第一杆部件45相对于安装部件36围绕拉动轴线A枢转地设置在非操作位置与操作位置之间。如图8中所见,复位弹簧46或其它偏压元件操作地联接在第一杆部件45与自行车控制装置12的静止部分之间以便沿第二方向D2朝非操作位置偏压第一杆部件45,非操作位置为第一杆部件45的静止位置。以此方式,第一杆部件45为触发杆,其在从非操作位置枢转至操作位置之后返回非操作位置且然后释放。
如本文使用的用语"静止位置"是指在可移动部分(例如,第一杆部件45)保持静止而不需要使用者在对应于静止位置的状态中介入(例如,保持可移动部分)的状态。因此,用语"静止位置"还可称为非操作位置。如本文使用的用语"端部位置"是指防止可移动部分(例如,第一杆部件45)沿该可移动部分的移动行程的移动方向远离静止位置移动的状态。如本文使用的"操作位置"是指可移动部分(例如,第一杆部件45)由于施加到可移动部分上的外力而从静止位置移动至一个位置的状态。
如图6到8中所见,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操作部件43还包括第一拉动部件47,以操作第一促动单元41有选择地拉动或释放第一控制线缆31。另外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操作部件43还包括第二拉动部件48,以操作第二促动单元42拉动第二控制线缆32。第一拉动部件47和第二拉动部件48分别围绕枢转轴线B枢转地安装,且布置成独立于彼此枢转。换言之,第一拉动部件47和第二拉动部件48构造成围绕设置在操作部件43上的相同或公共枢转轴线B枢转。第一杆部件45具有设置在其上的第一拉动部件47。同样,第一杆部件45具有设置在其上的第二拉动部件48。具体而言,第一拉动部件47和第二拉动部件48通过枢轴49枢转地安装在第一杆部件45上。枢轴49限定枢转轴线B。第一拉动部件47和第二拉动部件48为枢转地安装在枢轴49上的爪。第一拉动部件48具有抵接部或齿47a,这将在下文中论述。第二拉动部件48具有抵接部或齿48a,以及凸起48b。齿48a和凸起48b将在下文中论述。
如图6到8中所见,弹簧50或其它偏压元件联接在第一拉动部件47与第二拉动部件48之间。弹簧50朝与第一促动单元41的接合来偏压第一拉动部件47。弹簧50还远离与第二促动单元42的接合偏压第二拉动部件48。这里,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如图8中所示,弹簧50为扭力弹簧,其沿相反方向围绕枢转轴线B来偏压第一拉动部件47和第二拉动部件48。在从非操作位置朝其操作位置操作第一杆部件45时,第一拉动部件47操作第一促动单元41以有选择地拉动或释放第一控制线缆31,这取决于第一促动单元41的当前状态。
如下文所述且如图47到57中所见,第二促动单元42通过使改变部件44从静止或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且然后在改变部件44保持在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操作第一杆部件45来操作。因此,由于改变部件44的操作,故第一拉动部件47与第一促动单元41解除接合,以便第一杆部件45的操作不操作第一促动单元41,但操作第二促动单元42。如下文所述,在第一杆部件45在第一杆部件45从非操作位置到操作位置的单个逐渐操作中从非操作位置操作至操作位置且然后回到非操作位置时,第一杆部件45拉动控制线缆32。因此,操作部件43构造成操作第一促动单元41和第二促动单元42来在操作部件43的第一杆部件45沿第一方向D1移动时有选择地操作第一促动单元41和第二促动单元42。
这里,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如图6到9中所示,自行车控制装置12还包括内部支承结构,其包括第一静止支承板51、第二静止支承板52、第三静止支承板53和第一轮轴54。静止支承板51到54和第一轮轴54将第一促动单元41和第二促动单元42的各种部分支承在壳体38内。第一轮轴54延伸穿过静止支承板51,52和53。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轮轴54由螺栓54a和拧到螺栓54a的一个螺纹端上的螺母54b形成,以用于将第一促动单元41和第二促动单元42的各种部分固定在静止支承板51,52和53上。第一轮轴54限定拉动轴线A。第一轮轴54设有各种垫圈和套管来有助于支承且平顺移动第一促动单元41和第二促动单元52。由于垫圈和套管为通常用于自行车控制装置的常规结构以有助于支承和平顺移动部件,故为了简洁起见将不会论述和/或示出垫圈和套管。
这里,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如图8中所示,第一杆部件45的复位弹簧46为扭力弹簧。复位弹簧46具有盘绕部分,其包绕第一轮轴54,且设置在第一杆部件45的环形凹口中。复位弹簧46具有设置在第一杆部件45的孔中的一端和钩在第三静止支承板53上的另一端,以相对于拉动轴线A朝非操作位置沿第二方向D2偏压第一杆部件45,该非操作位置为静止位置。以此方式,如上文所述,第一杆部件45在从非操作位置枢转至操作位置之后回到非操作位置,且然后释放。
现在参看图7、8和11到46,现在将更详细论述自行车控制装置12的第一促动单元41。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如图7和8中所示,自行车控制装置12的第一促动单元41包括第一线拉紧部件56、位置保持部件58和释放部件60。第一线拉紧部件56围绕拉动轴线A枢转,以将第一控制线缆31拉动或卷绕到第一线拉紧部件56上,或从第一线拉紧部件56释放或展开第一控制线缆31。因此,响应于第一杆部件45的移动,第一线拉紧部件56相对于安装部件36沿拉紧方向R1移动来拉动或卷绕第一控制线缆31,和沿释放方向R2移动来释放或展开第一控制线缆31。
第一线拉紧部件56和释放部件60同轴地布置成用于相对于安装部件36围绕拉动轴线A枢转移动。第一拉动部件47布置成接合第一线拉紧部件56和释放部件60。第一拉动部件47使第一线拉紧部件56和释放部件60中的各个独立地相对于彼此移动。以此方式,虽然第一线拉紧部件56由第一拉动部件47沿拉紧方向移动,但释放部件60保持静止。另外,虽然释放部件60由第一拉动部件47移动,但第一线拉紧部件56沿释放方向移动。作为优选,如图7中所见,第一促动单元41还包括第一偏压元件61,其用于朝第一线拉紧部件56的静止位置偏压第一线拉紧部件56,在该位置,第一控制线缆31释放(展开)。作为优选,如图7中所见,第一促动单元41还包括第二偏压元件62,以用于围绕其枢转轴线朝与第一线拉紧部件56接合来偏压位置保持部件58。
如下文所述,第一线拉紧部件56拉动和释放第一控制线缆31来响应于第一杆部件45的操作来操作第一自行车构件(例如,前变速器FD)。基本上,第一线拉紧部件56围绕由第一轮轴54限定的拉动轴线A枢转地安装到壳体38上。基本上,位置保持部件58克服第一偏压元件61的偏压力来将第一线拉紧部件56维持或保持在至少一个操作位置。另一方面,释放部件60通过克服第二偏压元件62的偏压力使位置保持部件58移出与线拉紧部件56的接合来基本上释放第一线拉紧部件56来围绕拉动轴线A枢转移动。
更具体而言,在第一杆部件45的操作时,第一拉动部件47相对于安装部件36移动来有选择地移动第一线拉紧部件56。因此,第一线拉紧部件56可移动地布置成在至少静止位置(图12)与拉紧位置(图28)之间移动。换言之,第一拉动部件47构造成使第一线拉紧部件56响应于第一拉动部件47的操作从静止位置移动至拉紧位置。第一线拉紧部件56由第一偏压元件61从拉紧位置(图28)朝静止位置(图12)偏压。因此,响应于第一杆部件45的移动,第一线拉紧部件56相对于安装部件36沿拉紧方向R1移动来拉动第一控制线缆31,以及沿释放方向R2移动来释放第一控制线缆31。此外,第一拉动部件47与第一线拉紧部件56可接合地布置,而第一线拉紧部件56在第一线拉紧部件56由释放部件60从拉紧位置释放时在静止位置与拉紧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
现在如图7和8中所见,将更详细论述第一线拉紧部件56。第一线拉紧部件56包括控制部件64、线缆附接部件66和安装部件68。尽管控制部件64、线缆附接部件66和安装部件68示为可被分开和联接在一起的单独的元件,但从本公开内容将清楚的是,这些部件64,66和68在需要和/或期望时可形成为一件式部件。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线缆附接部件66枢转地安装在控制部件64的开口中。线缆附接部件66位于控制部件64的外周附近。线缆附接部件66为常规部分,其构造成接纳固定到内线31a上的接头31c。安装部件68与控制部件64非枢转地匹配,且限定接纳第一轮轴54的中心开口68a。以此方式,控制部件64、线缆附接部件66和安装部件68作为一个单元一起在第一轮轴54上围绕拉动轴线A枢转。
第一线拉紧部件56的控制部件64包括第一接合表面64a,其提供为使第一线拉紧部件56沿拉紧方向R1围绕拉动轴线A枢转。具体而言,第一接合表面64a构造成有选择地由第一拉动部件47接合,以用于使第一线拉紧部件56沿拉紧方向R1围绕拉动轴线A枢转。更具体而言,第一拉动部件47的齿47a在线拉动操作期间接触第一线拉紧部件56的第一接合表面64a。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控制部件64为刚性控制板,其由适合的材料如金属材料制成。第一接合表面64a为由控制部件64的外周缘形成的抵接部。
第一线拉紧部件56的控制部件64还包括凸轮表面64b,其构造成将第一拉动部件47保持在与释放部件60的解除接合位置,而第一线拉紧部件56处于静止位置。凸轮表面64b由控制部件64的外周缘的一部分限定。凸轮表面64b相对于第一接合表面64a设置在拉紧方向R1的上游侧。此外,凸轮表面64b构造成在第一线拉紧部件56从拉紧位置枢转至静止位置时使第一拉动部件47从释放部件60解除接合。以此方式,第一线拉紧部件56的控制部件64的凸轮表面64b允许位置保持部件58在第一线拉紧部件56到达非操作(静止)位置之前移回保持位置。
第一线拉紧部件56的控制部件64还包括第一定位抵接部64c和第二定位抵接部64d。第一定位抵接部64c构造成接合位置保持部件58,以形成第一线拉紧部件56的静止位置。第二定位抵接部64d构造成接合位置保持部件58,以形成第一线拉紧部件56的拉紧位置。第一定位抵接部64c和第二定位抵接部64d由控制部件64的外周缘的两个间隔开的部分限定。换言之,第一定位抵接部64c和第二定位抵接部64d从控制部件64的外周缘突出。
现在,将更详细地论述位置保持部件58。位置保持部件58为爪,其由枢销65枢转地安装在第一静止支承板51与第二静止支承板52之间。位置保持部件58具有抵接部或齿58a,其有选择地接触第一线拉紧部件56的定位抵接部64c和64d。以此方式,位置保持部件58相对于安装部件36移动来在将第一线拉紧部件56保持在多个预定位置中的一个的保持位置与释放第一线拉紧部件56来用于枢转移动的释放位置之间。在第一线拉紧部件56处于其静止位置的情况下,位置保持部件58抵接第一定位抵接部64c。在第一线拉紧部件56处于拉紧位置的情况下,位置保持部件58抵接第二位置抵接部64d。当将第一杆部件45从非操作位置操作至操作位置时,释放部件60使位置保持部件58从保持位置移动至释放位置。换言之,当第一杆部件45从非操作位置操作至操作位置时,释放部件60将位置保持部件58从保持位置操作至释放位置,以使位置保持部件58从第二定位抵接部64d解除接合。
尽管第一促动单元41的位置保持部件58仅将第一线拉紧部件56保持在两个预定位置,但将从本公开内容清楚的是,第一促动单元41可构造成使得位置保持部件58在需要和/或期望时将第一线拉紧部件56保持在仅一个预定位置,或两个以上的预定位置。然而,在某些自行车构件的情况下,如所示实施例中的情况那样,第一线拉紧部件56和位置保持部件58构造成形成仅两个预定位置。换言之,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线拉紧部件56和位置保持部件58构造成将变速器(例如,前变速器FD)操作为仅具有两个操作位置的自行车构件。作为备选,第一线拉紧部件56和位置保持部件58构造成将悬架(例如,后悬架RS)操作为仅具有两个操作状态的自行车构件。
第二偏压元件62为扭力弹簧,其具有盘绕枢销65的盘绕部分。第二偏压元件62的第一端与第一静止支承板51接合,而第二偏压元件62的第二端与位置保持部件58接合。以此方式,第二偏压元件62围绕枢销65朝与第一线拉紧部件56接合来偏压位置保持部件58。
现在,将更详细论述释放部件60。在所示的实施例中,释放部件60为由适合的材料如金属材料制成的刚性释放板。释放部件60枢转地安装在第一轮轴54上。第二偏压元件62经由位置保持部件58沿释放方向R2偏压释放部件60。具体而言,第二偏压元件62围绕枢销65相对于释放部件60偏压位置保持部件58。更具体而言,位置保持部件58的末梢接触释放部件60,且将偏压有效地施加到释放部件60上,以围绕拉动轴线A沿对应于第一线拉紧部件56的释放方向R2来枢转释放部件60。第二静止支承板62设有止动销70,其形成释放部件60的端部移动位置。
第一拉动部件47相对于安装部件36移动来有选择地移动第一线拉紧部件56和释放部件60。具体而言,当第一杆部件45相对于安装部件36从非操作位置移动至操作位置时,第一线拉紧部件56和释放部件60有选择地沿相同方向相对于安装部件36移动。具体而言,在第一线拉紧部件56处于拉紧位置(图22)的情况下,释放部件60相对于安装部件36枢转,以在第一杆部件45在静止位置与操作位置之间移动时使位置保持部件58在保持位置与释放位置之间移动。更具体而言,第一拉动部件47构造成使释放部件60移动,使得释放部件60在第一杆部件45从静止位置操作至操作位置时使位置保持部件58从保持位置移动至释放位置,同时位置保持部件58将第一线拉紧部件56保持在拉紧位置(图22)。当释放部件60由第一拉动部件47移动时,第一线拉紧部件56通过第一偏压元件61的偏压力沿释放方向移动,因为第一线拉紧部件56通过位置保持部件58移动至释放位置来从位置保持部件58释放。另一方面,在第一线拉紧部件56处于静止位置(图2)的情况下,第一拉动部件47并不枢转释放部件60,而相反使第一线拉紧部件56沿拉紧方向R1枢转。换言之,第一拉动部件47在第一线拉紧部件56处于静止位置时从释放部件60解除接合。另外,当第一线拉紧部件56由第一拉动部件47移动时,第一线拉紧部件56由第一拉动部件47沿拉紧方向移动,释放部件60保持静止。
释放部件60包括第二接合表面60a,其构造成有选择地由第一拉动部件47接合。具体而言,第一拉动部件47的齿47a在线释放操作期间接触释放部件60的第二接合表面60a,以沿拉紧方向R1移动释放部件60。第二接合表面60a由释放部件60的外周缘的一部分限定。第二接合表面60a为由释放部件60的外周缘形成的抵接部。第二接合表面60a从释放部件60的外周缘突出。在第一线拉紧部件56处于静止位置的情况下第二接合表面60a沿第一线拉紧部件56的拉紧方向R1偏离第一接合表面64a。第一线拉紧部件56的第一接合表面64a相对于拉动轴线A沿径向和向外偏离释放部件60的第二接合表面60a。另外,释放部件60的第二接合表面60a相对于拉动轴线A沿径向且向内偏离第一线拉紧部件56的凸轮表面64b的径向最外点。换言之,释放部件60的第二接合表面60a相对于拉动轴线A位于第一线拉紧部件的凸轮表面64b的径向最外点的径向内侧。以此方式,在当第一杆部件45在第一线拉紧部件56处于静止位置时从非操作位置操作至操作位置时,第一线拉紧部件56的凸轮表面64b可防止第一拉动部件47接合释放部件60的第二接合表面60a。换言之,第一拉动部件47构造成在第一线拉紧部件56处于拉紧位置时与第二接合表面60a接合。
释放部件60还包括凸轮表面60b,其构造成使位置保持部件58围绕其枢转轴线有选择地枢转至释放位置。以此方式,释放部件60释放第一线拉紧部件56,以便其通过第一偏压元件61的偏压力回到静止位置。
现在参看图9和图47到57,现在将更详细论述自行车控制装置12的第二促动单元42。基本上,第二促动单元42通过使改变部件44从第一(非操作)位置移动至第二(操作)位置、且然后随后在改变部件44保持在第二(操作)位置的情况下操作第一杆部件45来操作。因此,由于改变部件44的操作,故第一拉动部件47与第一促动单元41解除接合,以便第一杆部件45的操作将操作第二促动单元42。
现在,将更详细地论述改变部件44。改变部件44包括第二杆部件72,其围绕轴线C枢转地安装,轴线C偏离拉动轴线A,且平行于拉动轴线A。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轮轴74安装在第二静止支承板52和第三静止支承板53之间,以枢转地支承第二轮轴74。作为优选,两个附加的静止支承板76和78提供成支承第二轮轴74。附加的静止支承板76和78安装到第一轮轴54和第二轮轴74上。第一杆部件45和第二杆部件72朝车把24的端部沿车把24的纵向方向延伸。作为优选,第二杆部件72在安装部件36安装到车把24上的状态下比第一杆部件45更长。具体而言,利用所示的构造,第一杆部件45将通常由骑车人的拇指操作,而第二杆部件72将通常由骑车人的食指操作。因此,该布置提供了第一杆部件45和第二杆部件72的容易操作。
改变部件44还包括凸轮部件80,其在改变部件44的第二杆部件72操作时接合并移动第一拉动部件47和第二拉动部件48。改变部件44的凸轮部件80枢转地安装在第一轮轴54上以围绕拉动轴线A枢转。作为优选,当凸轮部件80开始围绕拉动轴线A枢转时,凸轮部件80将在凸轮部件80枢转第二拉动部件48之前首先开始枢转第一拉动部件47,且然后将在第一拉动部件47继续枢转时开始枢转第二拉动部件48。因此,第一拉动部件47和第二拉动部件48最初相继枢转,且然后随后由第二杆部件72的移动一起枢转。
复位弹簧82或其它偏压元件操作地联接在第二杆部件72与附加的静止支承板78之间,以朝作为静止位置的第一位置偏压第二杆部件72。这里,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复位弹簧82为扭力弹簧,其具有盘绕第一轮轴54的盘绕部分。复位弹簧82的第一端设置成钩在第二杆部件72上,而复位弹簧82的第二端钩在附加的静止支承板78上。
复位弹簧84或其它偏压元件操作地联接在凸轮部件80与第二静止支承板52之间,以便朝作为静止位置的第一位置偏压凸轮部件80。因此,改变部件44由复位弹簧82和84朝第一位置偏压,第一位置对应于改变部件的静止位置。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促动单元42包括第二线拉紧部件86。第二线拉紧部件86围绕拉动轴线A枢转地安装在第一轮轴54上。因此,改变部件44的凸轮部件80和第一线拉紧部件56和第二线拉紧部件86相对于安装部件36围绕单个拉动轴线A枢转地安装。如上文所述,弹簧50沿相反方向围绕枢转轴线B偏压第一拉动部件47和第二拉动部件48。因此,第一拉动部件47朝第一线拉紧部件56偏压,且第二拉动部件48远离第二线拉紧部件86偏压。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拉动部件48布置成接合第二线拉紧部件86以便拉动第二控制线缆32。具体而言,当第一杆部件45从静止位置(图12)枢转至拉紧位置(图22)同时改变部件44保持在第二(操作)位置时,第二拉动部件48由凸轮部件80枢转,其将第二拉动部件48移动至接合第二线拉紧部件86以拉动第二控制线缆32。在从操作位置释放第一杆部件45时,第一杆部件45、凸轮部件80和第二线拉紧部件86全部自动地回到它们的静止位置以释放第二控制线缆32。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线拉紧部件86包括控制部件88、线缆附接部件90和安装部件92。尽管控制部件88、线缆附接部件90和安装部件92示为可分开和联接在一起的单独的元件,但从本公开内容将清楚的是,这些部件88,90和92如果需要和/或期望,可形成为一件式部件。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线缆附接部件90枢转地安装在控制部件88的开口中。线缆附接部件90位于控制部件88的外周附近。线缆附接部件90为常规部件,其构造成接纳固定到内线32a上的接头32c。安装部件92为与控制部件88的中心开口枢转地匹配的套管,且限定接纳第一轮轴54的中心开口92a。以此方式,至少控制部件88和线缆附接部件90作为一个单元一起在第一轮轴54上围绕拉动轴线A枢转。
第二线拉紧部件86的控制部件88包括接合表面88a,其布置成由第二拉动部件48的齿48a接合以便使第二线拉紧部件86沿拉紧方向R1围绕拉动轴线A枢转。具体而言,第二拉动部件48的齿48a在第二促动单元42的线拉动操作期间接触第二线拉紧部件86的接合表面88a。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控制部件88为刚性控制板,其由适合的材料如金属材料制成。接合表面88a为由控制部件88的外周缘形成的抵接部。接合表面88a从控制部件88的外周缘突出。作为优选,接合表面88a为钩形,以便第二拉动部件48的齿48a与接合表面88a匹配。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凸轮部件80为由适合的材料如金属材料制成的刚性凸轮板。凸轮部件80具有第一凸轮表面80a,其接合和移动第一拉动部件47,以在第二杆部件72操作来枢转凸轮部件80时使第一拉动部件47从第一线拉紧部件56解除接合。凸轮部件80具有第二凸轮表面80b,其接合和移动第二拉动部件48来在第二杆部件72操作来枢转凸轮部件80时使第二拉动部件48与第二线拉紧部件86接合。作为优选,第一凸轮表面80a和第二凸轮表面80b由凸轮部件80的外周缘形成。第一凸轮表面80a和第二凸轮表面80b沿凸轮部件80的外周缘间隔开。作为优选,当凸轮部件80开始围绕拉动轴线A枢转时,第一凸轮表面80a将在第二凸轮表面80b接触第二拉动部件48之前开始枢转第一拉动部件47。因此,第一拉动部件47和第二拉动部件48首先相继枢转,且然后一起枢转。
作为优选,凸轮部件80还具有第一保持表面80c和第二保持表面80d。第一保持表面80c和第二保持表面80d由凸轮部件80的外周缘形成。第一保持表面80c与第一凸轮表面80a邻接。在第二杆部件72处于完全操作位置的情况下,第一保持表面80c将第一拉动部件47保持在相对于第一线拉紧部件56的解除接合位置。第二保持表面80d与第二凸轮表面80b邻接。在第二杆部件72处于完全操作位置的情况下,第二保持表面80d将第二拉动部件48保持在相对于第二线拉紧部件86的接合位置。
在用于选择第二促动单元42操作的切换操作期间,凸轮部件80将通过使第二杆部件72枢转来枢转。具体而言,第二杆部件72具有凸起72a,其接合凸轮部件80的抵接部80e,使得凸轮部件80围绕第一轮轴54枢转,同时第二杆部件72围绕第二轮轴74枢转。凸轮部件80的该枢转引起第一凸轮表面80a接合第一拉动部件47的齿47a,以便使第一拉动部件47在枢轴49上围绕枢转轴线B枢转。在凸轮部件80的少量的枢转动量之后,第二凸轮表面80b接触第二拉动部件48的凸起48b,以便使第二拉动部件48在枢轴49上围绕枢转轴线B枢转。因此,第一拉动部件47和第二拉动部件48沿相反方向围绕枢转轴线B响应于凸轮部件80的通过第二杆部件72的枢转来枢转。以此方式,改变部件44的凸轮部件80改变第一拉动部件47与第一线拉紧部件56之间的接合状态,且改变第二拉动部件48与第二线拉紧部件86之间的接合状态。
在凸轮部件80的通过第二杆部件72的该初始枢转之后,凸轮部件80的继续枢转导致第一拉动部件47的齿47a滑动到第一保持表面80c上,且第二拉动部件48的凸起48b滑动到第二保持表面80d上。一旦凸轮部件80枢转至第一拉动部件47的齿47a和第二拉动部件48的凸起48b座靠在第一保持表面80c和第二保持表面80d上的点,则第二拉动部件48的齿48a处于接合第二线拉紧部件86的接合表面88a的位置。因此,在使第一杆部件45围绕拉动轴线A枢转少量移动时,第二拉动部件48的齿48a接合第二线拉紧部件86的接合表面88a。现在,在齿48a与接合表面88a接合的情况下,第一杆部件45围绕拉动轴线A的进一步枢转引起第二线拉紧部件86沿拉紧方向R1围绕拉动轴线A枢转。另外,一旦齿48a与接合表面88a接合,则第二杆部件72可由于接合表面88a的钩形而得到释放。
参看图12、13和20到29,示出了自行车控制装置12,其中第一促动单元41通过操作第一杆部件45来执行第一控制线缆31的线拉动操作。图12和13示出了出于其静止位置的自行车控制装置12的选择部分。图20到29示出了自行车控制装置12的选择部分,其在第一杆部件45从非操作(静止)位置枢转至操作位置且然后回到非操作(静止)位置来执行第一控制线缆31的线拉动操作时按顺序移动。
基本上,在通过操作第一杆部件45的第一控制线缆31的线拉动操作期间,第一拉动部件47的齿47a接合第一线拉紧部件56的第一接合表面64a,以使第一线拉紧部件56旋转。当第一线拉紧部件56旋转时,位置保持部件58围绕其枢转轴线枢转至释放位置,且然后枢转回保持位置以接合第二位置抵接部64d。因此,位置保持部件58将第一线拉紧部件56保持在拉紧位置。同时,在释放第一杆部件45时,第一杆部件45回到非操作位置。
参看图30到46,示出了自行车控制装置12,其中第一促动单元41通过操作第一杆部件45来执行第一控制线缆31的线释放操作。图30和31示出了第一线拉紧部件56处于拉紧位置且其余部分在其静止位置。图32到46示出了自行车控制装置12的选择部分,其在第一杆部件45从非操作(静止)位置枢转至操作位置且然后回到非操作(静止)位置来执行第一控制线缆31的线释放操作时按顺序移动。
基本上,在通过操作第一杆部件45的第一控制线缆31的线释放操作期间,第一拉动部件47的齿47a接合释放部件60的第二接合表面60a来使释放部件60旋转。由于在第一线拉紧部件56处于拉紧位置时第一接合表面64a沿拉紧方向R1偏离第二接合表面60a,故齿47a不与第一接合表面64a接合。当释放部件60旋转时,凸轮表面60b使位置保持部件58围绕其枢转轴线枢转至释放位置,以释放第一线拉紧部件56,以便其通过第一偏压元件61的偏压力回到静止位置。在释放第一杆部件45时,释放部件60回到静止位置,且位置保持部件58围绕其枢转轴线枢转至保持位置以抵靠第一定位抵接部64c。因此,位置保持部件58将第一线拉紧部件56保持在静止位置。
参看图47到57,示出了自行车控制装置12,其中第二促动单元42通过使第二杆部件72从第一(非操作)位置枢转至第二(操作)位置、且然后随后在第二杆部件72至少最初在第二(操作)位置的情况下操作第一杆部件45来执行第二控制线缆32的线拉动操作。图47和48示出了自行车控制装置12的选择部分,其涉及第二促动单元42处于其静止位置。图49到57示出了自行车控制装置12的选择部分,其在第二杆部件72从第一(非操作)位置枢转至第二(操作)位置(见图49到51)且然后在第二杆部件72至少最初处于第二(操作)位置(见图52到55)的情况下第一杆部件45被随后操作时按顺序移动。图56和57示出了在第一杆部件45在第二控制线缆32的线拉动操作期间处于第二(操作)位置(见图52到55)的情况下第一线拉紧部件56的状态。
基本上,第二促动单元42由第一杆部件45操作来执行第二控制线缆32的线拉动操作。然而,首先,必须执行切换操作来用于选择待操作的第二促动单元42。具体而言,当第二杆部件72在第二轮轴74上枢转时,凸起72a接合凸轮部件80的抵接部80e来使凸轮部件80围绕第一轮轴54枢转。凸轮部件80的该枢转引起第一凸轮表面80a接合第一拉动部件47的齿47a,以便使第一拉动部件47在枢轴49上围绕枢转轴线B枢转。在凸轮部件80的少量的枢转动量之后,第二凸轮表面80b接触第二拉动部件48的凸起48b,以便使第二拉动部件48在枢轴49上围绕枢转轴线B枢转。由第二杆部件72枢转凸轮部件80导致第一拉动部件47的齿47a远离第一线拉紧部件56枢转,且第二拉动部件48的齿48a与接合表面88a接合以使第二线拉紧部件86沿拉紧方向R1围绕拉动轴线A枢转。
在理解本发明的范围时,如本文使用的用语"包括"和其派生词旨在为开放性用语,其指定了所陈述的特征、元件、构件、组、整数和/或步骤的存在,但并未排除其它未陈述的特征、元件、构件、组、整数和/或步骤的存在。前文还适于具有类似意义的词语,如,用语、"包括"、"具有"和其派生词。另外,用语"部件"、"区段"、"部分"、"构件"或"元件"在以单数使用时可具有单个部分或多个部分的双重意义,除非相反陈述。
如本文所使用,以下方向用语"框架面对侧"、"非框架面对侧"、"向前"、"向后"、"前"、"后"、"上"、"下"、"上方"、"下方"、"向上"、"向下"、"顶部"、"底部"、"侧部"、"垂直"、"水平"、"正交"和"横穿"以及任何其它类似方向用语表示在直立骑乘位置且配备有自行车控制装置的自行车的那些方向。因此,这些方向用语在用于描述自行车控制装置时应当关于处于水平表面上的直立骑乘位置且配备有自行车控制装置的自行车来解释。用语"左"和"右"用于指出参照从如自行车的后部看的右侧的"右",以及在参照从自行车的后部看的左侧时的"左"。
另外,将理解的是,尽管用语"第一"和"第二"可在这里描述各种构件,但这些构件不应当由这些用语限制。这些用语仅用于将一个构件与另一个区分开。因此,例如,上文所述的第一构件可称为第二构件,且反之亦然,这并未脱离本发明的教导。如本文使用的术语"附接的"或"附接"涵盖元件通过将元件直接地附连到另一个元件上来直接地装固到另一个元件上的构造;元件通过将元件附连到中间部件上来间接地装固到其它元件上的构造,中间部件继而又附连到其它元件上;以及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整合的构造,即,一个元件基本上为另一个元件的一部分。该定义还适用于类似意义的词语,例如,"连结"、"连接"、"联接"、"安装"、"联结"、"固定"和它们的派生词。最后,如本文使用的程度用语如"大致"、"大约"和"近似"意思是修饰的用语的偏差量,使得最终结果不会显著变化。
尽管仅选择了所选的实施例来示出本发明,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从本公开清楚的是,可在本文中产生各种变型和改型,而并未脱离如所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例如,除非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各种构件的尺寸、形状、位置或定向可按需要和/或期望变化,只要变化不会实质影响其预计作用。除非另外明确指出,否则示为直接地连接或接触彼此的构件可具有设置在其间的中间结构,只要变化不会实质影响其预计作用。一个元件的作用可由两个执行,且反之亦然,除非明确地另外指出。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和功能可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采用。不需要所有优点都同时存在于特定实施例中。对于现有技术独特的每个特征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组合也应当认作是申请人的其它方面的单独描述,包括由此类特征体现的结构和/或功能构想。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以上描述仅为了示出而提供,且并非为了限制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的本发明。

Claims (17)

1.一种用于操作第一自行车构件和第二自行车构件的自行车控制装置,所述自行车控制装置包括:
构造成安装到所述自行车的安装部件;
构造成连接到所述第一自行车构件的第一促动单元;
构造成连接到所述第二自行车构件的第二促动单元;
操作部件,其可移动地联接到所述安装部件且操作地联接到所述第一促动单元和所述第二促动单元以有选择地操作所述第一促动单元和所述第二促动单元,以及
改变部件,其可移动地联接到所述安装部件以在响应于所述操作部件的移动而操作的所述第一促动单元与所述第二促动单元之间有选择地切换,
所述改变部件可移动地布置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使得所述操作部件在所述改变部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操作所述第一促动单元,且在所述改变部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操作所述第二促动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改变部件朝所述第一位置偏压,所述第一位置对应于所述改变部件的静止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促动单元包括第一线拉紧部件,
所述第二促动单元包括第二线拉紧部件,以及
所述操作部件包括布置成接合所述第一线拉紧部件的第一拉动部件和布置成接合所述第二线拉紧部件的第二拉动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改变部件改变所述第一拉动部件与所述第一线拉紧部件之间的接合状态,且改变所述第二拉动部件与所述第二线拉紧部件之间的接合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线拉紧部件和所述第二线拉紧部件相对于所述安装部件关于单个拉动轴线枢转地安装。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拉动部件和所述第二拉动部件围绕枢转轴线枢转地安装,且布置成独立于彼此枢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行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朝所述第一线拉紧部件偏压所述第一拉动部件,以及
远离所述第二线拉紧部件偏压所述第二拉动部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行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改变部件包括凸轮部件,所述凸轮部件使所述第一拉动部件和所述第二拉动部件在所述改变部件操作时沿相反方向围绕所述枢转轴线枢转。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改变部件包括凸轮部件,所述凸轮部件在所述改变部件操作时接合和移动所述第一拉动部件和所述第二拉动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改变部件、所述第一线拉紧部件和所述第二线拉紧部件围绕单个拉动轴线枢转地安装。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行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部件包括围绕所述拉动轴线枢转地安装的第一杆部件,以及
所述改变部件包括围绕偏离且平行于所述拉动轴线的轴线枢转地安装的第二杆部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自行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杆部件和所述第二杆部件朝车把的端部沿所述车把的纵向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杆部件在所述安装部件安装到所述车把的状态下比所述第一杆部件更长。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自行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改变部件包括凸轮部件,所述凸轮部件在所述第二杆部件操作时接合和移动所述第一拉动部件和所述第二拉动部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自行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改变部件围绕所述拉动轴线枢转地安装。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促动单元构造成连接到变速器以作为所述第一自行车构件,以及
所述第二促动单元构造成连接到悬架调整机构和高度可调整的座柱中的一者来作为所述第二自行车构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促动单元构造成经由控制线缆连接到所述第一自行车构件,以及
所述操作部件构造成操作所述第一促动单元以拉动和释放所述控制线缆。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部件构造成操作所述第一促动单元和所述第二促动单元以在所述操作部件沿第一方向移动时有选择地操作所述第一促动单元和所述第二促动单元。
CN201510380265.3A 2014-09-02 2015-07-02 自行车控制装置 Active CN1061846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4/474,615 US9862451B2 (en) 2014-09-02 2014-09-02 Bicycle control device
US14/474615 2014-09-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84601A CN106184601A (zh) 2016-12-07
CN106184601B true CN106184601B (zh) 2019-10-22

Family

ID=553122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80265.3A Active CN106184601B (zh) 2014-09-02 2015-07-02 自行车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862451B2 (zh)
CN (1) CN106184601B (zh)
DE (1) DE102015011556A1 (zh)
TW (1) TWI64044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23265B2 (en) * 2014-09-02 2018-07-17 Shimano Inc. Bicycle control device
US10410173B2 (en) 2017-04-03 2019-09-10 Shimano Inc. Bicycle component operating device
US11981391B2 (en) * 2021-05-05 2024-05-14 Shimano Inc. Operating device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TWM624724U (zh) * 2021-10-15 2022-03-21 巨大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自行車控制裝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95280A (en) * 1989-06-26 1991-02-26 Maeda Industries, Ltd. Bicycle speed change lever assembly
US5094120A (en) * 1989-06-26 1992-03-10 Maeda Industries, Ltd. Bicycle speed change lever assembly
CN1073037C (zh) * 1996-06-05 2001-10-17 株式会社岛野 脚踏车换档控制单元
CN101462576A (zh) * 2007-12-20 2009-06-24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用操作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55093A (en) * 1976-06-18 1977-10-25 Amf Incorporated 10-Speed bicycles
US4267742A (en) * 1978-11-22 1981-05-19 Cabeza Maximino R Single lever control mechanism for bicycle front and rear derailleurs
US4279174A (en) * 1979-02-02 1981-07-21 Amf Incorporated Single lever 10-speed bicycle shifter
CN1065715C (zh) * 1996-07-26 2001-05-16 李玮 含4-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的增香型磷化铝和防霉剂
US6694840B2 (en) * 2002-01-10 2004-02-24 Shimano Inc. Bicycle shift operating device for bicycle transmission
US9199688B2 (en) * 2008-06-13 2015-12-01 Shimano Inc. Bicycle control device
US9327793B2 (en) * 2011-10-01 2016-05-03 Shimano Inc.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US8720301B2 (en) * 2012-02-24 2014-05-13 Shimano Inc.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US10597109B2 (en) * 2014-01-28 2020-03-24 Shimano Inc. Bicycle component positioning device
US10023265B2 (en) * 2014-09-02 2018-07-17 Shimano Inc. Bicycle control device
US9932091B2 (en) * 2016-03-25 2018-04-03 Shimano Inc.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95280A (en) * 1989-06-26 1991-02-26 Maeda Industries, Ltd. Bicycle speed change lever assembly
US5094120A (en) * 1989-06-26 1992-03-10 Maeda Industries, Ltd. Bicycle speed change lever assembly
CN1073037C (zh) * 1996-06-05 2001-10-17 株式会社岛野 脚踏车换档控制单元
CN101462576A (zh) * 2007-12-20 2009-06-24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用操作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059925A1 (en) 2016-03-03
CN106184601A (zh) 2016-12-07
TWI640449B (zh) 2018-11-11
DE102015011556A1 (de) 2016-03-03
TW201609477A (zh) 2016-03-16
US9862451B2 (en) 2018-0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84601B (zh) 自行车控制装置
CN104802922B (zh) 自行车元件定位装置
CN100366502C (zh) 自行车控制装置
CN101602393B (zh) 自行车控制装置
EP2789529B1 (en) Adjusting structure for seatpost of bicycle
CN102795312B (zh) 变速定位机构
TWI641524B (zh) 自行車控制裝置
TWI496716B (zh) 自行車操作裝置
US20060194660A1 (en) Bicycle derailleur with a motion limiting structure
TWI661967B (zh) 用於操作自行車組件的自行車控制裝置
CN102795313B (zh) 自行车变速操作设备
CN101468712B (zh) 自行车换档操作装置
CN102826193B (zh) 自行车变速操作设备
EP2574535A1 (en) Bicycle control device
CN103419896A (zh) 自行车控制设备
CN102826194B (zh) 自行车变速操作设备
CN103770882B (zh) 自行车控制装置
CN106564560B (zh) 自行车操作装置
CN103448869A (zh) 自行车变速操作设备
EP1630094B1 (en) Actuation device for a control cable for a bicycle gearshift, with rotatable support of the cable-winding bush
CN107226166A (zh) 自行车操作装置
TW201702123A (zh) 自行車操作裝置
CN108068990A (zh) 自行车部件操作装置
CN107235106B (zh) 自行车操作装置
CN107416102B (zh) 自行车操作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