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82716B - 一种制造中间管的多工位缠绕模具及中间管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制造中间管的多工位缠绕模具及中间管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82716B
CN106182716B CN201510231399.9A CN201510231399A CN106182716B CN 106182716 B CN106182716 B CN 106182716B CN 201510231399 A CN201510231399 A CN 201510231399A CN 106182716 B CN106182716 B CN 1061827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mould cylinder
main
main mould
mou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3139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82716A (zh
Inventor
黄河
王虎
谢绍祥
盛超
李再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zhou Times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zhou Times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zhou Times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zhou Times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23139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182716B/zh
Publication of CN1061827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827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827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827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造中间管的多工位缠绕模具,包括带有主轴的主模柱体、两个中空的副模柱体和一个或多个异形圆环;主模柱体包括主模圆柱体一、主模圆锥台体一、主模圆锥台体二、主模圆柱体二和主模圆柱体三;副模柱体包括中空的副模圆柱体一、中空的副模圆锥台体、中空的副模圆柱体二、圆环状的端盖和中空的圆管;异形圆环包括中空圆锥一和中空圆锥二;组装时,一个或多个异形圆环能拆装的套装在主模圆柱体二上,两个副模柱体分别从主模柱体的两端方向能拆装的套装在主模柱体两端上,主轴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副模柱体的端盖和圆管且主轴两端外露于两个副模柱体的圆管,从而形成多个缠绕中间管的工位。本发明能一次成型多件中间管,降低了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制造中间管的多工位缠绕模具及中间管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造联轴器中间管的芯模及其利用该芯模进行制造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制造中间管的多工位缠绕模具及中间管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风电联轴器是风力发电机组的重要部件,它的作用是连接齿轮箱与发电机,其结构主要由中间管、法兰盘、扭矩限制器与涨紧套等几部分组成。传统的中间管多是合金钢材质,但是由于电绝缘性能差、减振效果不佳而逐渐被淘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间管则成为发展趋势。
如图1所示,安装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间管1的两端均需与法兰盘2通过粘接配合,因此,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间管1两端的内表面均设置成圆锥面,而中间管两端内圆锥面3之间的中间部位仍保留为内圆柱面4。当粘接时,通过中间管两端的内圆锥面3与设置在法兰盘2一侧上的圆锥台状凸起相粘接配合,采用两端具有内圆锥面的中间管能有效防止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与金属粘接时端部应力集中现象,有利于控制粘接厚度,大大提高了产品的扭转强度。
如图2所示,现有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间管在制造时是采用缠绕成型方法进行成型制造的。首先,将模具安装到数控缠绕机上,利用数控缠绕机一端的卡盘5将模具的主轴6一端卡住,利用数控缠绕机另外一端的顶锥部件7将模具的主轴6另外一端顶住,从而将模具固定安装到数控缠绕机上;然后再启动数控缠绕机,利用数控缠绕机的卡盘5和顶锥部件7带动模具以其主轴轴线为中心线转动,再控制数控缠绕机将浸渍有树脂的纱线缠绕到自转的模具上进行缠绕成型。当缠绕完毕后,浸渍有树脂的纱线会在模具上形成位于模具中间的中间管1和位于中间管1两端的边角部8,两端的边角部8是由于数控缠绕机的缠绕方式形成的,即数控缠绕机是将浸渍有树脂的纱线从模具的一端缠绕到模具的另外一端,再从模具的另外一端又缠绕回模具的一端,这样浸渍有树脂的纱线在模具的两端之间来回往复缠绕,就在模具上形成了两端的边角部8。当模具缠绕固化完毕后,需要将两端的边角部8切割下来,只留下中间的中间管1。
但是,利用上述现有的缠绕模具进行加工,一次只能成型一件成品的中间管,生产效率低;另外,在加工时,一件中间管成品就需切割两个边角部,造成了原料的浪费,导致生产成本过高。
授权公告号为CN204054681U,授权公告日为2014年12月31日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制造联轴器中间管轴的芯模,包括静模和动模,静模和动模可拆卸的组装在一起,所述的静模包括静模圆筒、位于静模圆筒左侧与静模圆筒一体成型的静模封头和固定安装在静模封头中间位置的静模轴,静模圆筒与静模封头的连接处设有切割缝一,所述的动模包括动模圆筒、位于动模圆筒右侧与动模圆筒一体成型的动模封头,动模圆筒与所述的动模封头的连接处设有切割缝二,将所述的静模和动模组装在一起,静模轴贯穿所述的静模和动模,静模圆筒和动模圆筒组装形成中间圆筒,所述的中间圆筒的内表面为圆筒面,所述的中间圆筒的外表面的两端为圆锥面,所述的中间圆筒的中间为圆筒面。
上述专利文献中的芯模在加工中间管时,一次也只能成型一件成品的中间管,生产效率低;另外,在加工时,一件中间管成品就需切割两个边角部,造成了原料的浪费,导致生产成本过高。
综上,如何设计一种制造两端为内圆锥面的中间管的多工位缠绕模具及中间管的制造方法,使其能一次成型多件中间管,提高生产效率且其能节省原料,降低生产成本是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制造中间管的多工位缠绕模具及中间管的制造方法,其能一次成型多件中间管,提高了生产效率且其能极大的节省原料,降低了生产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制造中间管的多工位缠绕模具,包括带有主轴的主模柱体和两个中空的副模柱体,所述主轴沿主模柱体的中心轴线贯穿主模柱体的两端且所述主轴的两端外露于主模柱体的两端,所述多工位缠绕模具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异形圆环;所述主模柱体包括主模圆柱体一、主模圆锥台体一、主模圆锥台体二、主模圆柱体二和主模圆柱体三,所述主模圆锥台体一的小头端设置在主模圆柱体一的一端上,所述主模圆锥台体一的大头端设置在主模圆锥台体二的大头端上,所述主模圆锥台体二的小头端设置在主模圆柱体二的一端上,主模圆柱体三设置在所述主模圆柱体二的另外一端上,主模圆柱体一的外直径小于主模圆锥台体一的小头端面的外直径,从而使得主模圆柱体一的一端与主模圆锥台体一的小头端相接触处形成定位止口部一,主模圆柱体三的外直径小于主模圆柱体二的外直径,从而使得主模圆柱体二的另外一端与主模圆柱体三相接触处形成定位止口部二,主轴沿所述主模柱体的中心轴线依次贯穿主模圆柱体一、主模圆锥台体一、主模圆锥台体二、主模圆柱体二和主模圆柱体三;
所述中空的副模柱体包括中空的副模圆柱体一、中空的副模圆锥台体和中空的副模圆柱体二,所述副模圆锥台体的大头端设置在副模圆柱体一的一端上,所述副模圆锥台体的小头端设置在副模圆柱体二的一端上,所述中空的副模柱体还包括圆环状的端盖,所述端盖的一侧设置在副模圆柱体一的另外一端上,在所述端盖的另外一侧上还设置有中空的圆管;
所述异形圆环包括中空圆锥一和中空圆锥二,所述中空圆锥一的大头端和中空圆锥二的大头端相接触;
多工位缠绕模具组装时,一个或多个异形圆环能拆装的套装在主模柱体的主模圆柱体二上,两个中空的副模柱体分别从主模柱体的两端方向能拆装的套装在主模柱体两端的主模圆柱体一和主模圆柱体三上且两个中空副模柱体的副模圆柱体二的另外一端分别与定位止口部一和定位止口部二相接触,主轴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中空副模柱体的端盖和圆管且主轴的两端外露于两个副模柱体的圆管。
优选的,所述主模柱体为中空,主轴贯穿所述主模柱体的内部空腔且所述主轴的两端外露于主模柱体的两端,在位于主模柱体的内部空腔的主轴上依次设置有多个支撑环,所述支撑环的内圆与主轴相接触,所述支撑环的外圆与主模柱体的内部空腔面相接触。
优选的,在所述外露于两个副模柱体的圆管的主轴上均开有主轴脱模孔,在所述副模柱体的圆管上设置有副模脱模孔。
优选的,在所述主模圆柱体一的另外一端上和主模圆柱体三的另外一端上均设置有端部螺纹孔,在副模柱体的端盖上均设置有端盖螺纹通孔;当所述主轴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中空副模柱体的端盖和圆管且主轴的两端外露于两个副模柱体的圆管后,通过连接螺栓一穿过一个副模柱体端盖上的端盖螺纹通孔拧入到主模圆柱体一另外一端上的端部螺纹孔中以及通过连接螺栓二穿过另外一个副模柱体端盖上的端盖螺纹通孔拧入到主模圆柱体三另外一端上的端部螺纹孔中从而将两个中空的副模柱体分别套装固定在主模柱体两端的主模圆柱体一和主模圆柱体三上;在所述异形圆环的外侧面上设置有螺纹通孔且所述螺纹通孔为沉孔状,在所述主模圆柱体二的外圆柱面上设置有与异形圆环的沉孔状螺纹通孔相对应的圆柱体螺纹孔,通过连接螺栓三穿过沉孔状螺纹通孔拧入到圆柱体螺纹孔中从而将异形圆环套装固定在主模圆柱体二上。
优选的,在所述主模圆锥台体一的大头端和主模圆锥台体二的大头端之间还设置有一个主模圆柱体四;在所述异形圆环的中空圆锥一的大头端和中空圆锥二的大头端之间还设置有中空圆柱。
优选的,在所述主模圆柱体四的外圆柱面上和异形圆环的中空圆柱的外圆柱面上均还设置有环形凹槽。
优选的,在所述主模圆柱体一的一端的外圆柱面上且靠近主模圆锥台体一的小头端的位置以及在所述主模圆柱体三的一端的外圆柱面上且靠近主模圆柱体二的另外一端端部位置均设置有台阶部,在两个副模柱体的副模圆柱体二的另外一端的内圆柱面上均设置有与所述台阶部相匹配的台阶状槽,当两个中空的副模柱体套装在主模柱体的两端上时,所述主模圆柱体一的一端上的台阶部和主模圆柱体三的一端上的台阶部分别与两个副模柱体的副模圆柱体一另外一端的内圆柱面上的台阶状槽相配合接触。
本发明还公开一种中间管的制造方法,其是利用根据如上所述的多工位缠绕模具进行中间管制造的,包括以下步骤:
a、将一个或多个异形圆环沿轴向能拆装的套装在主模圆柱体二上,将两个中空的副模柱体分别从主模柱体的两端方向能拆装的套装固定在主模柱体的两端上,主轴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中空副模柱体的端盖和圆管且主轴的两端外露于两个副模柱体的圆管;
b、将套装好的多工位缠绕模具整体安装到数控缠绕机上,利用数控缠绕机一端的卡盘将主模柱体的主轴一端卡住,利用数控缠绕机另外一端的顶锥部件将主模柱体的主轴另外一端顶住;
c、准备好树脂、纱线,在数控缠绕机中调出已编制好的缠绕程序,启动数控缠绕机,使得数控缠绕机将浸渍有树脂的纱线在多工位缠绕模具上沿轴向依次缠绕形成边角部一、多个中间管和边角部二;
d、缠绕完毕后,保持多工位缠绕模具旋转至树脂凝胶,然后关闭数控缠绕机,将缠绕着浸渍有树脂的纱线的多工位缠绕模具整体送入固化炉进行固化;
e、固化后,将固化完毕的多工位缠绕模具整体安装到车床上,利用车床将其外直径加工至所需中间管的外直径尺寸,然后在位于主模圆锥台体一的大头端与主模圆锥台体二的大头端相接触处沿径向切割以及在异形圆环的中空圆锥一的大头端和中空圆锥二的大头端相接触处沿径向切割,使得多个中间管之间分离开来,在位于一个副模柱体中的副模圆柱体一和副模圆锥台体的大头端相接触处沿径向切割,使得边角部一分离,在位于另外一个副模柱体中的副模圆柱体一和副模圆锥台体的大头端相接触处沿径向切割,使得边角部二分离;
f、然后将加工完毕的多工位缠绕模具从车床上取出,对其进行脱模,将多个中间管取出。
优选的,在所述主模圆锥台体一的大头端和主模圆锥台体二的大头端之间还设置有一个主模圆柱体四;在所述异形圆环的中空圆锥一的大头端和中空圆锥二的大头端之间还设置有中空圆柱;
所述第c步骤中控制数控缠绕机进行缠绕时,利用主模圆柱体四和中空圆柱在主模圆柱体四和中空圆柱的外圆柱面上形成多个中间管的端部之间的过渡加工区;
所述第e步骤中对纱线进行切割使得多个中间管之间分离开来时,是在位于过渡加工区内进行切割从而使得多个中间管之间分离开来的。
优选的,在所述外露于两个副模柱体的圆管的主轴上均开有主轴脱模孔,在所述副模柱体的圆管上设置有副模脱模孔;
在所述主模圆柱体一的另外一端上和主模圆柱体三的另外一端上均设置有端部螺纹孔,在副模柱体的端盖上均设置有端盖螺纹通孔;当所述主轴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中空副模柱体的端盖和圆管且主轴的两端外露于两个副模柱体的圆管后,通过连接螺栓一穿过一个副模柱体端盖上的端盖螺纹通孔拧入到主模圆柱体一另外一端上的端部螺纹孔中以及通过连接螺栓二穿过另外一个副模柱体端盖上的端盖螺纹通孔拧入到主模圆柱体三另外一端上的端部螺纹孔中从而将两个中空的副模柱体分别套装固定在主模柱体两端的主模圆柱体一和主模圆柱体三上;在所述异形圆环的外侧面上设置有螺纹通孔且所述螺纹通孔为沉孔状,在所述主模圆柱体二的外圆柱面上设置有与沉孔状螺纹通孔相对应的圆柱体螺纹孔,通过连接螺栓三穿过沉孔状螺纹通孔拧入到圆柱体螺纹孔中从而将异形圆环套装固定在主模圆柱体二上;
所述第f步骤中对缠绕着浸渍有树脂的纱线的多工位缠绕模具进行脱模的步骤如下:
1)、拧出连接螺栓一和连接螺栓二,先将边角部一和边角部二取下,将脱模轴一穿过主轴的一个主轴脱模孔中,将主模柱体在水平方向上固定住,将脱模轴二插入一个副模柱体的圆管上的副脱模孔中,沿轴向拖动副模柱体将副模柱体从主模柱体上取出,再将一个中间管沿轴向取出,再拧出连接螺栓三,将异形圆环和中间管依次从主模柱体上沿轴向取出直至异形圆环全部取出,中间管只留有最后一个,即中间管只留有位于最靠近另外一个副模柱体的一个中间管;
2)、取出脱模轴一,再将脱模轴一插入主轴的另外一个主轴脱模孔中,将主模柱体在水平方向上固定住,将脱模轴二插入另外一个副模柱体的圆管上的副脱模孔中,沿轴向拖动另外一个副模柱体将另外一个副模柱体从主模柱体上取出,再将最后一个中间管沿轴向取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利用一个或多个异形圆环与主模柱体的主模圆柱体二相配合就能通过一次缠绕加工同时形成多个端部带有内圆锥面的联轴器中间管,提高了生产效率;当脱模切割时,本发明无论一次成型出多少个中间管,均只要切割下两个边角部,而现有的模具加工出一个中间管就要切下两个边角部,加工出二个中间管就要切割下四个边角部,即切割下边角部的数量为加工出中间管的数量的两倍,从而本发明极大的降低了原料浪费率,节省了原料,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另外,本发明进行脱模时,操作简单,方便快捷,提高了加工效率;通过设置主模圆柱体四和中空圆柱使得浸渍有树脂的纱线在模具上缠绕形成了多个中间管之间的过渡加工区,保证了中间管的加工质量和中间管的加工尺寸精度,降低了废品率;过渡加工区还减小了切割时的操作难度,进一步提高了加工效率;设置在主模圆柱体三上和异形圆环的中空圆柱上的环形凹槽,使得刀具切割时不与主模柱体以及异形圆环相接触,从提高了模具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联轴器中间管与法兰盘连接时的轴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数控缠绕机对模具进行缠绕完毕后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主模柱体沿轴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副模柱体沿轴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异形圆环沿轴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主模柱体、异形圆环和副模柱体套装连接好后的沿轴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数控缠绕机对本发明实施例1进行缠绕完毕后的轴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沿图6中A-A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主模柱体、异形圆环和副模柱体套装连接好后的沿轴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数控缠绕机对本发明实施例2进行缠绕完毕后的轴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位于主模柱体的主模圆锥台体一大头端和主模圆锥台体二大头端处的轴向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数控缠绕机对本发明实施例3缠绕完毕后位于主模柱体的主模圆锥台体一大头端和主模圆锥台体二大头端处的轴向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4中位于主模圆柱体一上的台阶部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 中间管,1111. 中间管一,1112. 中间管二,1113. 中间管三,1114.中间管四,2. 法兰盘,3. 内圆锥面,4. 内圆柱面,5. 卡盘,6. 主轴,7. 顶锥部件,8. 边角部,811. 边角部一,812. 边角部二,9. 主模柱体,911. 主模圆柱体一,912. 主模圆锥台体一,913. 主模圆锥台体二,914. 主模圆柱体二,915. 主模圆柱体三,916. 主模圆柱体四,10. 副模柱体,101. 副模圆柱体一,102. 副模圆锥台体,103. 副模圆柱体二,104. 端盖,105. 圆管,11. 异形圆环,111. 中空圆锥一,112. 中空圆锥二,113.中空圆柱,12. 定位止口部一,13. 定位止口部二,14. 中间管一,15. 支撑环,16. 通孔,17. 主轴脱模孔,18.副模脱模孔,19. 端部螺纹孔,20. 端盖螺纹通孔,21. 连接螺栓一,22. 连接螺栓二,23.沉孔状螺纹通孔,24. 圆柱体螺纹孔,25. 连接螺栓三,26. 过渡加工区,27. 环形凹槽,28. 台阶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模具采用的是组合模具,主要包括主模柱体9、两个中空的副模柱体10、一个或多个异形圆环11,利用主模柱体9、副模柱体10、一个或多个异形圆环形11构成三工位或三工位以上的多个工位,每个工位对应加工出一个两端为内圆锥面的中间管。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是一种三工位缠绕模具和四工位缠绕模具,从而利用三工位缠绕模具和四工位缠绕模具来阐述本发明多工位缠绕模具的设计方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的阐述。
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的是一种三工位缠绕模具,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制造中间管的三工位缠绕模具,包括带有主轴的主模柱体9和两个中空的副模柱体10,所述主轴6沿主模柱体9的中心轴线贯穿主模柱体9的两端且所述主轴6的两端外露于主模柱体9的两端,所述多工位缠绕模具还包括一个异形圆环11;所述主模柱体9包括主模圆柱体一911、主模圆锥台体一912、主模圆锥台体二913、主模圆柱体二914和主模圆柱体三915,所述主模圆锥台体一912的小头端设置在主模圆柱体一911的一端上,所述主模圆锥台体一912的大头端设置在主模圆锥台体二913的大头端上,所述主模圆锥台体二913的小头端设置在主模圆柱体二914的一端上,主模圆柱体三915设置在所述主模圆柱体二914的另外一端上,主模圆柱体一911的外直径小于主模圆锥台体一912的小头端面的外直径,从而使得主模圆柱体一911的一端与主模圆锥台体一912的小头端相接触处形成定位止口部一12,主模圆柱体三915的外直径小于主模圆柱体二914的外直径,从而使得主模圆柱体二914的另外一端与主模圆柱体三915相接触处形成定位止口部二13,所述主模圆柱体一911、主模圆锥台体一912、主模圆锥台体二913、主模圆柱体二914和主模圆柱体三915是一体结构,主轴6沿所述主模柱体的中心轴线依次贯穿主模圆柱体一911、主模圆锥台体一912、主模圆锥台体二913、主模圆柱体二914和主模圆柱体三915;
所述中空的副模柱体10包括中空的副模圆柱体一101、中空的副模圆锥台体102和中空的副模圆柱体二103,所述副模圆锥台体102的大头端设置在副模圆柱体一101的一端上,所述副模圆锥台体102的小头端设置在副模圆柱体二103的一端上,中空的副模圆柱体一101、中空的副模圆锥台体102和中空的副模圆柱体二103是一体结构的,所述中空的副模柱体10还包括圆环状的端盖104,所述端盖104的一侧设置在副模圆柱体一101的另外一端上,在所述端盖104的另外一侧上还设置有中空的圆管105,端盖104和圆管105为一体结构;
所述异形圆环11包括中空圆锥一111和中空圆锥二112,所述中空圆锥一111的大头端和中空圆锥二112的大头端相接触,中空圆锥一111和中空圆锥二112为一体结构;
三工位缠绕模具组装时,一个异形圆环11能拆装的套装在主模柱体的主模圆柱体二914上,两个中空的副模柱体10分别从主模柱体9的两端方向能拆装的套装在主模柱体两端的主模圆柱体一911和主模圆柱体三915上且两个中空副模柱体的副模圆柱体二103的另外一端分别与定位止口部一12和定位止口部二13相接触,主轴6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中空副模柱体的端盖104和圆管105且主轴6的两端外露于两个副模柱体的圆管105。
三工位缠绕模具组装时,两个中空的副模柱体10分别从主模柱体9的两端方向能拆装的套装在主模柱体9的两端上,所述主轴6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中空副模柱体的端盖104和圆管105且主轴6的两端外露于两个副模柱体的圆管105,从而利用一个副模柱体的副模圆锥台体102的外圆锥面以及副模圆柱体二103的外圆柱面和主模柱体的主模圆锥台体一912的外圆锥面构成一个缠绕中间管的工位,利用另外一个副模柱体的副模圆锥台体102的外圆锥面以及副模圆柱体二103的外圆柱面和异形圆环的中空圆锥二112的外圆锥面构成另外一个缠绕中间管的工位,前面两个所述工位分别为多个工位中的第一个工位和最后一个工位,其他的工位位于前面两个所述工位之间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位于前面两个所述工位之间的第三个工位是由主模柱体的主模圆锥台体二913的外圆锥面以及主模圆柱体二914的外圆柱面和异形圆环的中空圆锥一111的外圆锥面构成的。定位止口部一和定位止口部二的设置是为了当将副模柱体套装在主模柱体两端时,通过副模柱体的副模圆柱体二的另外一端与定位止口部相接触从而实现副模柱体的定位。
如图3至图5和图7所示,在主模柱体9、副模柱体10和异形圆环11的外表面均匀镀一层铬,这样能减小脱模力并能使加工出来中间管内表面光滑。当数控缠绕机对上述三工位缠绕模具缠绕完毕后,会在两个副模柱体的副模圆柱体一101的外圆柱面上形成边角部一811和边角部二812,在一个副模柱体的副模圆锥台体102的外圆锥面上形成中间管一1111的一端的带有内圆锥面的端部,在上述副模柱体的副模圆柱体二103的外圆柱面上形成中间管一1111的带有内圆柱面的中间部,在主模柱体的主模圆锥台体一912的外圆锥面上形成中间管一1111的另外一端的带有内圆锥面的端部;
在另外一个副模柱体的副模圆锥台体102的外圆锥面上形成中间管三1113的一端的带有内圆锥面的端部,在上述副模柱体的副模圆柱体二103的外圆柱面上形成中间管三1113的带有内圆柱面的中间部,在异形圆环112的中空圆锥二的外圆锥面上形成中间管三1113的另外一端的带有内圆锥面的端部;
在主模柱体的主模圆锥台体二913的外圆锥面上形成中间管二1112的一端的带有内圆锥面的端部,在上述主模柱体的主模圆柱体二914的外圆柱面上形成中间管二1112的带有内圆柱面的中间部,在异形圆环的中空圆锥一111的外圆锥面上形成中间管二1112的另外一端的带有内圆锥面的端部,从而通过一次缠绕加工同时成型了中间管一1111、中间管二1112和中间管三1113,提高了生产效率。另外,原来形成三个中间管需要切割下六个边角部,而本实施例成型三个中间管只要切割下两个边角部,极大的降低了原料浪费率,节省了原料,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本实施例进行脱模时,是沿主模圆锥台体一912的大头端和主模圆锥台体一913的大头端相接触处以及沿异形圆环的中空圆锥一111的大头端和中空圆锥二112的大头端相接触处径向切割,即分别沿图7中的B线段和C线段切割,使得中间管一1111、中间管二1112和中间管三1113分离开来;分别沿两个副模柱体的副模圆柱体一101与副模圆锥台体102相接触处径向切割,即分别沿图7中的D线段和E线段切割,将两个边角部切割分离取下来,再将靠近异形圆环的副模柱体10从主模柱体9上取下来,将中间管三1113取下,再将异形圆环11取下,将中间管二1112取下,最后将另外一个副模柱体10取下,再将中间管一1111取下。在这里,也可以先取下另外一个副模柱体和中间管一,再对其他的副模柱体、异形圆环和中间管取下进行脱模。本实施例进行脱模时,操作简单,方便快捷,极大的提高了加工效率。
如图3至图6和图8所示,所述主模柱体9为中空,主轴6贯穿所述主模柱体9的内部空腔且所述主轴6的两端外露于主模柱体9的两端,在位于主模柱体的内部空腔的主轴6上依次设置有多个支撑环15,所述支撑环15的内圆与主轴6相焊接接触,所述支撑环15的外圆与主模柱体9的内部空腔面相焊接接触。在本实施例中,共设置有五个支撑环。主模柱体设置为中空是为了减轻模具的整体重量,设置支撑环是给中空的主模柱体起到一个支撑加强的作用,防止主模柱体变形以影响加工出来的中间管轴线的同轴度。
在所述支撑环15上开有多个通孔16,通孔为减重孔,通过设置通孔进一步减轻了模具的整体重量。
在所述外露于两个副模柱体的圆管的主轴6上均开有主轴脱模孔17,在所述副模柱体的圆管105上设置有副模脱模孔18。当进行脱模时,可将棒体或螺杆等脱模轴插入主轴脱模孔17内将主模柱体9固定住,再将另外的棒体或螺杆等脱模轴插入副模脱模孔18沿轴向拖动副模柱体10,将副模柱体10从主模柱体9上取出,这样使得本实施例进行脱模时更加方便快捷,进一步提高了加工效率。
在所述主模圆柱体一911的另外一端上和主模圆柱体三915的另外一端上均设置有端部螺纹孔19,在副模柱体的端盖104上均设置有端盖螺纹通孔20;当所述主轴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中空副模柱体的端盖和圆管且主轴的两端外露于两个副模柱体的圆管后,通过连接螺栓一21穿过一个副模柱体端盖上的端盖螺纹通孔20拧入到主模圆柱体一另外一端上的端部螺纹孔19中以及通过连接螺栓二22穿过另外一个副模柱体端盖上的端盖螺纹通孔20拧入到主模圆柱体三另外一端上的端部螺纹孔19中从而将两个中空的副模柱体10分别套装固定在主模柱体两端的主模圆柱体一911和主模圆柱体三915上;在所述异形圆环11的外侧面上设置有螺纹通孔且所述螺纹通孔为沉孔状,在所述主模圆柱体二914的外圆柱面上设置有与异形圆环的沉孔状螺纹通孔23相对应的圆柱体螺纹孔24,通过连接螺栓三25穿过沉孔状螺纹通孔23拧入到圆柱体螺纹孔24中从而将异形圆环11套装固定在主模圆柱体二914上。沉孔状螺纹通孔23设置在靠近主模圆柱体三915的异形圆环的侧部上,在本实施例中,是将沉孔状螺纹通孔23设置在异形圆环的中空圆锥二112的外圆锥面上,这样便于异形圆环的取下脱模。当进行异形圆环的脱模时,只要将连接螺栓三25取下,再对异形圆环11进行脱模即可。当进行副模柱体的脱模时,只要将连接螺栓一21和连接螺栓二22取下,再对副模柱体10进行脱模即可。
如图3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还公开一种中间管的制造方法,其是利用根据如上所述的三工位缠绕模具来进行中间管制造的,包括以下步骤:
a、将一个异形圆环11沿轴向能拆装的套装在主模圆柱体二914上,将两个中空的副模柱体10分别从主模柱体9的两端方向能拆装的套装固定在主模柱体9的两端上,主轴6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中空副模柱体的端盖104和圆管105且主轴6的两端外露于两个副模柱体的圆管105;
b、将套装好的三工位缠绕模具整体安装到数控缠绕机上,利用数控缠绕机一端的卡盘将主模柱体的主轴一端卡住,利用数控缠绕机另外一端的顶锥部件将主模柱体的主轴另外一端顶住;
c、准备好树脂、纱线,在数控缠绕机中调出已编制好的缠绕程序,启动数控缠绕机,使得数控缠绕机将浸渍有树脂的纱线在三工位缠绕模具上沿轴向依次缠绕形成边角部一811、中间管一1111、中间管二1112、中间管三1113和边角部二812;
d、缠绕完毕后,保持三工位缠绕模具旋转至树脂凝胶,然后关闭数控缠绕机,将缠绕着浸渍有树脂的纱线的三工位缠绕模具整体送入固化炉进行固化;
e、固化后,将固化完毕的三工位缠绕模具整体安装到车床上,利用车床将其外直径加工至所需中间管的外直径尺寸,然后在位于主模圆锥台体一912的大头端与主模圆锥台体二913的大头端相接触处(即图7中的B线段处)沿径向切割以及在异形圆环的中空圆锥一111的大头端和中空圆锥二112的大头端相接触处(即图7中的C线段处)沿径向切割,使得多个中间管之间分离开来,在位于一个副模柱体中的副模圆柱体一101和副模圆锥台体102的大头端相接触处(即图7中的D线段处)沿径向切割,使得边角部一811分离,在位于另外一个副模柱体中的副模圆柱体一101和副模圆锥台体102的大头端相接触处(即图7中的E线段处)沿径向切割,使得边角部二812分离;
f、然后将加工完毕的三工位缠绕模具从车床上取出,对其进行脱模,将多个中间管取出。
所述第a步骤中将一个异形圆环11沿轴套装在主模圆柱体二914上,将两个中空的副模柱体10套装固定在主模柱体9的两端上时,是先将一个异形圆环11沿轴向套装在主模圆柱体二914上,再通过连接螺栓三25穿过沉孔状螺纹通孔拧入到圆柱体螺纹孔中从而将异形圆环11套装固定在主模圆柱体二914上;再将主轴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中空副模柱体的端盖和圆管且主轴的两端外露于两个副模柱体的圆管后,通过连接螺栓一21穿过一个副模柱体端盖上的端盖螺纹通孔拧入到主模圆柱体一另外一端上的端部螺纹孔中以及通过连接螺栓二22穿过另外一个副模柱体端盖上的端盖螺纹通孔拧入到主模圆柱体三另外一端上的端部螺纹孔中从而将两个中空的副模柱体10分别套装固定在主模柱体两端的主模圆柱体一911和主模圆柱体三915上。
为避免异形圆环的沉孔状螺纹通孔在缠绕时被还未完全凝胶的树脂流入,可在异形圆环的外表面上缠绕一层0.1毫米厚度的无碱布以将沉孔状螺纹通孔挡住。
所述第f步骤中对缠绕着浸渍有树脂的纱线的三工位缠绕模具进行脱模可以在脱模机上完成。
所述第f步骤中对缠绕着浸渍有树脂的纱线的三工位缠绕模具进行脱模的步骤如下:
1)、拧出连接螺栓一21和连接螺栓二22,先将边角部一811和边角部二812取下,将脱模轴一(图中未示出)穿过主轴的一个主轴脱模孔17中(在本实施例中将脱模轴一插入靠近边角部一的主轴脱模孔中),将主模柱体9在水平方向上固定住,将脱模轴二(图中未示出)插入一个副模柱体的圆管上的副脱模孔18中(在本实施例中将脱模轴二插入靠近边角部二的副脱模孔中),沿轴向拖动副模柱体10将副模柱体10从主模柱体9上取出,再将中间管三1113沿轴向取出,再拧出连接螺栓三25,将异形圆环和中间管依次从主模柱体上沿轴向取出,即先沿轴线取出一个异形圆环,再取出一个中间管,然后在取出一个异形圆环,再取出一个中间管,直至异形圆环全部取出,中间管只留有最后一个,即中间管只留有位于最靠近另外一个副模柱体的一个中间管(在本实施例中,是先将异形圆环11取出,再将中间管二1112取出,只留下中间管一1111);
2)、取出脱模轴一,再将脱模轴一插入主轴的另外一个主轴脱模孔17中,将主模柱体9在水平方向上固定住,将脱模轴二插入另外一个副模柱体的圆管上的副脱模孔18中,沿轴向拖动另外一个副模柱体10将另外一个副模柱体10从主模柱体9上取出,再将最后一个中间管(在本实施例中为中间管一)沿轴向取出。
在上述步骤中,也可以先将中间管一取出,再将其他中间管取出。
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的是一种四工位缠绕模具,如图9和图10所示,与实施例1相比,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多工位缠绕模具包括两个异形圆环11,分别为异形圆环一和异形圆环二。
四工位缠绕模具组装时,异形圆环一和异形圆环二依次能拆装的套装在主模柱体的主模圆柱体二上。
四工位缠绕模具组装后,一个副模柱体的副模圆锥台体102的外圆锥面以及副模圆柱体二103的外圆柱面和主模柱体的主模圆锥台体一912的外圆锥面构成一个缠绕中间管的工位,利用另外一个副模柱体的副模圆锥台体102的外圆锥面以及副模圆柱体二103的外圆柱面和异形圆环二的中空圆锥二112的外圆锥面构成另外一个缠绕中间管的工位,前面两个所述工位分别为多个工位中的第一个工位和最后一个工位,其他的工位位于前面两个所述工位之间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位于前面两个所述工位之间的第二个工位是由主模柱体的主模圆锥台体二913的外圆锥面以及主模圆柱体二914的外圆柱面和异形圆环一的中空圆锥一111的外圆锥面构成的,第三个工位是由异形圆环一的中空圆锥二112的外圆锥面以及主模柱体的主模圆柱体二914的外圆柱面和异形圆环二的中空圆锥一111的外圆锥面构成的。
如图3至图5和图7所示,当数控缠绕机对上述四工位缠绕模具缠绕完毕后,会在两个副模柱体的副模圆柱体一101的外圆柱面上形成边角部一811和边角部二812,在一个副模柱体的副模圆锥台体102的外圆锥面上形成中间管一1111的一端的带有内圆锥面的端部,在上述副模柱体的副模圆柱体二103的外圆柱面上形成中间管一1111的带有内圆柱面的中间部,在主模柱体的主模圆锥台体一912的外圆锥面上形成中间管一1111的另外一端的带有内圆锥面的端部;
在另外一个副模柱体的副模圆锥台体102的外圆锥面上形成中间管四1114的一端的带有内圆锥面的端部,在上述副模柱体的副模圆柱体二103的外圆柱面上形成中间管四1114的带有内圆柱面的中间部,在异形圆环二的中空圆锥二112的外圆锥面上形成中间管四1114的另外一端的带有内圆锥面的端部;
在主模柱体的主模圆锥台体二913的外圆锥面上形成中间管二1112的一端的带有内圆锥面的端部,在上述主模柱体的主模圆柱体二914的外圆柱面上形成中间管二1112的带有内圆柱面的中间部,在异形圆环一的中空圆锥一111的外圆锥面上形成中间管二1112的另外一端的带有内圆锥面的端部;
在异形圆环一的中空圆锥二112的外圆锥面上形成中间管三1113的一端的带有内圆锥面的端部,在主模柱体的主模圆柱体二914的外圆柱面上形成中间管三1113的带有内圆柱面的中间部,在异形圆环二的中空圆锥一111的外圆锥面上形成中间管三1113的另外一端的带有内圆锥面的端部,从而通过一次缠绕加工同时形成了中间管一1111、中间管二1112、中间管三1113和中间管四1114,提高了生产效率。另外,原来形成四个中间管需要切割下八个边角部,而本实施例形成四个中间管也只要切割下两个边角部,极大的降低了原材料浪费率,节省了原料,显著降低了加工生产成本。
本实施例还公开一种中间管的制造方法,其是利用根据如上所述的四工位缠绕模具进行中间管制造的,包括以下步骤:
a、将两个异形圆环11沿轴向能拆装的套装在主模圆柱体二914上,将两个中空的副模柱体10分别从主模柱体9的两端方向能拆装的套装固定在主模柱体9的两端上,主轴6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中空副模柱体的端盖104和圆管105且主轴6的两端外露于两个副模柱体的圆管105;
b、将套装好的四工位缠绕模具整体安装到数控缠绕机上,利用数控缠绕机一端的卡盘将主模柱体的主轴一端卡住,利用数控缠绕机另外一端的顶锥部件将主模柱体的主轴另外一端顶住;
c、准备好树脂、纱线,在数控缠绕机中调出已编制好的缠绕程序,启动数控缠绕机,使得数控缠绕机将浸渍有树脂的纱线在四工位缠绕模具上沿轴向依次缠绕形成边角部一811、中间管一1111、中间管二1112、中间管三1113、中间管四1114和边角部二812;
d、缠绕完毕后,保持四工位缠绕模具旋转至树脂凝胶,然后关闭数控缠绕机,将缠绕着浸渍有树脂的纱线的四工位缠绕模具整体送入固化炉进行固化;
e、固化后,将固化完毕的四工位缠绕模具整体安装到车床上,利用车床将其外直径加工至所需中间管的外直径尺寸,然后在位于主模圆锥台体一912的大头端与主模圆锥台体二913的大头端相接触处(即图10中的G线段处)沿径向切割以及在异形圆环一的中空圆锥一111的大头端和中空圆锥二112的大头端相接触处(即图10中的H线段处)以及在异形圆环二的中空圆锥一111的大头端和中空圆锥二112的大头端相接触处(即图10中的I线段处)沿径向切割,使得多个中间管之间分离开来,在位于一个副模柱体中的副模圆柱体一101和副模圆锥台体102的大头端相接触处(即图10中的F线段处)沿径向切割,使得边角部一811分离,在位于另外一个副模柱体中的副模圆柱体一101和副模圆锥台体102的大头端相接触处(即图10中的J线段处)沿径向切割,使得边角部二812分离;
f、然后将加工完毕的四工位缠绕模具从车床上取出,对其进行脱模,将多个中间管取出。
所述第f步骤中对缠绕着浸渍有树脂的纱线的四工位缠绕模具进行脱模的步骤如下:
1)、拧出连接螺栓一21和连接螺栓二22,先将边角部一811和边角部二812取下,将脱模轴一(图中未示出)穿过主轴的一个主轴脱模孔17中(在本实施例中将脱模轴一插入靠近边角部一的主轴脱模孔中),将主模柱体9在水平方向上固定住,将脱模轴二(图中未示出)插入一个副模柱体的圆管上的副脱模孔18中(在本实施例中将脱模轴二插入靠近边角部二的副脱模孔中),沿轴向拖动副模柱体10将副模柱体10从主模柱体9上取出,再将中间管三1113沿轴向取出,再拧出连接螺栓三25,将异形圆环和中间管依次轮流从主模柱体上沿轴向取出,即先沿轴线取出一个异形圆环,再取出一个中间管,然后在取出一个异形圆环,再取出一个中间管,直至异形圆环全部取出,中间管只留有最后一个,即中间管只留有位于最靠近另外一个副模柱体的一个中间管(在本实施例中,是先将异形圆环二取出,再将中间管三取出,再将异形圆环一取出,再将中间管二取出,只留下中间管一);
2)、取出脱模轴一,再将脱模轴一插入主轴的另外一个主轴脱模孔17中,将主模柱体9在水平方向上固定住,将脱模轴二插入另外一个副模柱体的圆管上的副脱模孔18中,沿轴向拖动另外一个副模柱体10将另外一个副模柱体10从主模柱体9上取出,再将最后一个中间管(在本实施例中为中间管一)沿轴向取出。
在上述步骤中,也可以先将中间管一取出,再将其他中间管取出。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实施例1和实施例2可以看出,本发明是通过增加套装在主模柱体的主模圆柱体二上的异形圆环的数量来增加工位的,根据上述原理,还可以设计出五工位、六工位或更多加工工位的缠绕模具。另外,现有的模具加工出一个中间管就要切下两个边角部,加工出二个中间管就要切割下四个边角部,即切割下边角部的数量为加工出中间管的数量的2倍,而本发明无论一次加工出多个中间管,均只要切割下两个边角部,因此,本发明极大的降低了原材料浪费率,节省了原料,显著降低了加工生产成本。
实施例3:如图11和图12所示,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在所述主模圆锥台体一912的大头端和主模圆锥台体二913的大头端之间还设置有一个主模圆柱体四916,即主模圆柱体四916的一端设置在主模圆锥台体一912的大头端上,所述主模圆柱体四916的另外一端设置在主模圆锥台体二913的大头端上,主模圆柱体一911、主模圆锥台体一912、主模圆锥台体二913、主模圆柱体二914、主模圆柱体三915和主模圆柱体四916是一体结构;在所述异形圆环的中空圆锥一111的大头端和中空圆锥二112的大头端之间还设置有中空圆柱113(图中未示出),中空圆锥一111、中空圆锥二112和中空圆柱113为一体结构。当沿径向切割使得多个中间管分离开来时,由于存在切割误差,会影响到中间管的加工质量和中间管的加工尺寸精度,设置主模圆柱体四916和中空圆柱113主要是为了纱线缠绕时,在主模圆柱体四和中空圆柱的外圆柱面上形成多个中间管的端部之间的过渡加工区26,即图12中虚线段K、L之间的区域,切割时,只要在过渡加工区内切割使得多个中间管分离开来就可以了,然后取下多个中间管后,再对此处进行进一步加工直至形成成品的中间管,这样保证了中间管的加工质量和中间管的加工尺寸精度,降低了废品率;另外,减小了切割时的操作难度。
在所述主模圆柱体四916的外圆柱面上和异形圆环的中空圆柱113的外圆柱面上均还设置有环形凹槽27。当刀具切割使得多个中间管分离开来时,如果控制不好,会一直切割到主模柱体或是异形圆环,对主模柱体和异形圆环造成损伤,降低了模具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环形凹槽就是为了避让切割时的刀具,使得刀具切割时不与主模柱体或是异形圆环相接触,从提高了模具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间管的制造方法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间管的制造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第c步骤中控制数控缠绕机进行缠绕时,利用主模圆柱体四和中空圆柱在主模圆柱体四和中空圆柱的外圆柱面上形成多个中间管的端部之间的过渡加工区26。
所述第e步骤中对纱线进行切割使得多个中间管之间分离开来时,是在位于过渡加工区26内进行切割从而使得多个中间管之间分离开来的。
实施例4:如图13所示,与实施例1和实施2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在所述主模圆柱体一911的一端的外圆柱面上且靠近主模圆锥台体一912的小头端的位置设置有台阶部28,在所述主模圆柱体三的一端的外圆柱面上且靠近主模圆柱体二的另外一端端部位置也设置有台阶部(图中未示出),在两个副模柱体的副模圆柱体二103的另外一端的内圆柱面上均设置有与所述台阶部相匹配的台阶状槽,当两个中空的副模柱体套装在主模柱体的两端上时,所述主模圆柱体一的一端上的台阶部和主模圆柱体三的一端上的台阶部分别与两个副模柱体的副模圆柱体一另外一端的内圆柱面上的台阶状槽相配合接触。这样,使得主模柱体与副模柱体连接更为紧密、牢固,进一步保证了加工出来的中间管的加工质量和加工精度。
综上所述,本发明利用一个或多个异形圆环与主模柱体的主模圆柱体二相配合就能通过一次缠绕加工同时形成多个端部带有内圆锥面的联轴器中间管,提高了生产效率;当脱模切割时,本发明无论一次加工出多少个中间管,均只要切割下两个边角部,而现有的模具加工出一个中间管就要切下两个边角部,加工出二个中间管就要切割下四个边角部,即切割下边角部的数量为加工出中间管的数量的两倍,从而本发明极大的降低了原料浪费率,节省了原料,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另外,本发明进行脱模时,操作简单,方便快捷,提高了加工效率;通过设置主模圆柱体四和中空圆柱使得浸渍有树脂的纱线在模具上缠绕形成了多个中间管之间的过渡加工区,保证了中间管的加工质量和中间管的加工尺寸精度,降低了废品率;过渡加工区还减小了切割时的操作难度,进一步提高了加工效率;设置在主模圆柱体三上和异形圆环的中空圆柱上的环形凹槽,使得刀具切割时不与主模柱体以及异形圆环相接触,从提高了模具的使用寿命。
以上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发明之用,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之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换或变化,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该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由各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制造中间管的多工位缠绕模具,包括带有主轴的主模柱体和两个中空的副模柱体,所述主轴沿主模柱体的中心轴线贯穿主模柱体的两端且所述主轴的两端外露于主模柱体的两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工位缠绕模具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异形圆环;所述主模柱体包括主模圆柱体一、主模圆锥台体一、主模圆锥台体二、主模圆柱体二和主模圆柱体三,所述主模圆锥台体一的小头端设置在主模圆柱体一的一端上,所述主模圆锥台体一的大头端设置在主模圆锥台体二的大头端上,所述主模圆锥台体二的小头端设置在主模圆柱体二的一端上,主模圆柱体三设置在所述主模圆柱体二的另外一端上,主模圆柱体一的外直径小于主模圆锥台体一的小头端面的外直径,从而使得主模圆柱体一的一端与主模圆锥台体一的小头端相接触处形成定位止口部一,主模圆柱体三的外直径小于主模圆柱体二的外直径,从而使得主模圆柱体二的另外一端与主模圆柱体三相接触处形成定位止口部二,主轴沿所述主模柱体的中心轴线依次贯穿主模圆柱体一、主模圆锥台体一、主模圆锥台体二、主模圆柱体二和主模圆柱体三;
所述中空的副模柱体包括中空的副模圆柱体一、中空的副模圆锥台体和中空的副模圆柱体二,所述副模圆锥台体的大头端设置在副模圆柱体一的一端上,所述副模圆锥台体的小头端设置在副模圆柱体二的一端上,所述中空的副模柱体还包括圆环状的端盖,所述端盖的一侧设置在副模圆柱体一的另外一端上,在所述端盖的另外一侧上还设置有中空的圆管;
所述异形圆环包括中空圆锥一和中空圆锥二,所述中空圆锥一的大头端和中空圆锥二的大头端相接触;
多工位缠绕模具组装时,一个或多个异形圆环能拆装的套装在主模柱体的主模圆柱体二上,两个中空的副模柱体分别从主模柱体的两端方向能拆装的套装在主模柱体两端的主模圆柱体一和主模圆柱体三上且两个中空副模柱体的副模圆柱体二的另外一端分别与定位止口部一和定位止口部二相接触,主轴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中空副模柱体的端盖和圆管且主轴的两端外露于两个副模柱体的圆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工位缠绕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模柱体为中空,主轴贯穿所述主模柱体的内部空腔且所述主轴的两端外露于主模柱体的两端,在位于主模柱体的内部空腔的主轴上依次设置有多个支撑环,所述支撑环的内圆与主轴相接触,所述支撑环的外圆与主模柱体的内部空腔面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工位缠绕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露于两个副模柱体的圆管的主轴上均开有主轴脱模孔,在所述副模柱体的圆管上设置有副模脱模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工位缠绕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模圆柱体一的另外一端上和主模圆柱体三的另外一端上均设置有端部螺纹孔,在副模柱体的端盖上均设置有端盖螺纹通孔;当所述主轴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中空副模柱体的端盖和圆管且主轴的两端外露于两个副模柱体的圆管后,通过连接螺栓一穿过一个副模柱体端盖上的端盖螺纹通孔拧入到主模圆柱体一另外一端上的端部螺纹孔中以及通过连接螺栓二穿过另外一个副模柱体端盖上的端盖螺纹通孔拧入到主模圆柱体三另外一端上的端部螺纹孔中从而将两个中空的副模柱体分别套装固定在主模柱体两端的主模圆柱体一和主模圆柱体三上;在所述异形圆环的外侧面上设置有螺纹通孔且所述螺纹通孔为沉孔状,在所述主模圆柱体二的外圆柱面上设置有与异形圆环的沉孔状螺纹通孔相对应的圆柱体螺纹孔,通过连接螺栓三穿过沉孔状螺纹通孔拧入到圆柱体螺纹孔中从而将异形圆环套装固定在主模圆柱体二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工位缠绕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模圆锥台体一的大头端和主模圆锥台体二的大头端之间还设置有一个主模圆柱体四;在所述异形圆环的中空圆锥一的大头端和中空圆锥二的大头端之间还设置有中空圆柱。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工位缠绕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模圆柱体四的外圆柱面上和异形圆环的中空圆柱的外圆柱面上均还设置有环形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工位缠绕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模圆柱体一的一端的外圆柱面上且靠近主模圆锥台体一的小头端的位置以及在所述主模圆柱体三的一端的外圆柱面上且靠近主模圆柱体二的另外一端端部位置均设置有台阶部,在两个副模柱体的副模圆柱体二的另外一端的内圆柱面上均设置有与所述台阶部相匹配的台阶状槽,当两个中空的副模柱体套装在主模柱体的两端上时,所述主模圆柱体一的一端上的台阶部和主模圆柱体三的一端上的台阶部分别与两个副模柱体的副模圆柱体一另外一端的内圆柱面上的台阶状槽相配合接触。
8.一种中间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是利用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多工位缠绕模具进行中间管制造的,包括以下步骤:
a、将一个或多个异形圆环沿轴向能拆装的套装在主模圆柱体二上,将两个中空的副模柱体分别从主模柱体的两端方向能拆装的套装固定在主模柱体的两端上,主轴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中空副模柱体的端盖和圆管且主轴的两端外露于两个副模柱体的圆管;
b、将套装好的多工位缠绕模具整体安装到数控缠绕机上,利用数控缠绕机一端的卡盘将主模柱体的主轴一端卡住,利用数控缠绕机另外一端的顶锥部件将主模柱体的主轴另外一端顶住;
c、准备好树脂、纱线,在数控缠绕机中调出已编制好的缠绕程序,启动数控缠绕机,使得数控缠绕机将浸渍有树脂的纱线在多工位缠绕模具上沿轴向依次缠绕形成边角部一、多个中间管和边角部二;
d、缠绕完毕后,保持多工位缠绕模具旋转至树脂凝胶,然后关闭数控缠绕机,将缠绕着浸渍有树脂的纱线的多工位缠绕模具整体送入固化炉进行固化;
e、固化后,将固化完毕的多工位缠绕模具整体安装到车床上,利用车床将其外直径加工至所需中间管的外直径尺寸,然后在位于主模圆锥台体一的大头端与主模圆锥台体二的大头端相接触处沿径向切割以及在异形圆环的中空圆锥一的大头端和中空圆锥二的大头端相接触处沿径向切割,使得多个中间管之间分离开来,在位于一个副模柱体中的副模圆柱体一和副模圆锥台体的大头端相接触处沿径向切割,使得边角部一分离,在位于另外一个副模柱体中的副模圆柱体一和副模圆锥台体的大头端相接触处沿径向切割,使得边角部二分离;
f、然后将加工完毕的多工位缠绕模具从车床上取出,对其进行脱模,将多个中间管取出。
9.根据权利要求 8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模圆锥台体一的大头端和主模圆锥台体二的大头端之间还设置有一个主模圆柱体四;在所述异形圆环的中空圆锥一的大头端和中空圆锥二的大头端之间还设置有中空圆柱;
所述第c步骤中控制数控缠绕机进行缠绕时,利用主模圆柱体四和中空圆柱在主模圆柱体四和中空圆柱的外圆柱面上形成多个中间管的端部之间的过渡加工区;
所述第e步骤中对纱线进行切割使得多个中间管之间分离开来时,是在位于过渡加工区内进行切割从而使得多个中间管之间分离开来的。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露于两个副模柱体的圆管的主轴上均开有主轴脱模孔,在所述副模柱体的圆管上设置有副模脱模孔;
在所述主模圆柱体一的另外一端上和主模圆柱体三的另外一端上均设置有端部螺纹孔,在副模柱体的端盖上均设置有端盖螺纹通孔;当所述主轴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中空副模柱体的端盖和圆管且主轴的两端外露于两个副模柱体的圆管后,通过连接螺栓一穿过一个副模柱体端盖上的端盖螺纹通孔拧入到主模圆柱体一另外一端上的端部螺纹孔中以及通过连接螺栓二穿过另外一个副模柱体端盖上的端盖螺纹通孔拧入到主模圆柱体三另外一端上的端部螺纹孔中从而将两个中空的副模柱体分别套装固定在主模柱体两端的主模圆柱体一和主模圆柱体三上;在所述异形圆环的外侧面上设置有螺纹通孔且所述螺纹通孔为沉孔状,在所述主模圆柱体二的外圆柱面上设置有与沉孔状螺纹通孔相对应的圆柱体螺纹孔,通过连接螺栓三穿过沉孔状螺纹通孔拧入到圆柱体螺纹孔中从而将异形圆环套装固定在主模圆柱体二上;
所述第f步骤中对缠绕着浸渍有树脂的纱线的多工位缠绕模具进行脱模的步骤如下:
1)、拧出连接螺栓一和连接螺栓二,先将边角部一和边角部二取下,将脱模轴一穿过主轴的一个主轴脱模孔中,将主模柱体在水平方向上固定住,将脱模轴二插入一个副模柱体的圆管上的副脱模孔中,沿轴向拖动副模柱体将副模柱体从主模柱体上取出,再将一个中间管沿轴向取出,再拧出连接螺栓三,将异形圆环和中间管依次从主模柱体上沿轴向取出直至异形圆环全部取出,中间管只留有最后一个,即中间管只留有位于最靠近另外一个副模柱体的一个中间管;
2)、取出脱模轴一,再将脱模轴一插入主轴的另外一个主轴脱模孔中,将主模柱体在水平方向上固定住,将脱模轴二插入另外一个副模柱体的圆管上的副脱模孔中,沿轴向拖动另外一个副模柱体将另外一个副模柱体从主模柱体上取出,再将最后一个中间管沿轴向取出。
CN201510231399.9A 2015-05-08 2015-05-08 一种制造中间管的多工位缠绕模具及中间管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61827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31399.9A CN106182716B (zh) 2015-05-08 2015-05-08 一种制造中间管的多工位缠绕模具及中间管的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31399.9A CN106182716B (zh) 2015-05-08 2015-05-08 一种制造中间管的多工位缠绕模具及中间管的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82716A CN106182716A (zh) 2016-12-07
CN106182716B true CN106182716B (zh) 2018-08-28

Family

ID=574597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31399.9A Active CN106182716B (zh) 2015-05-08 2015-05-08 一种制造中间管的多工位缠绕模具及中间管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18271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76064A (zh) * 2019-05-22 2020-11-24 威海科尼渔具有限公司 异形碳纤维路亚竿把手模具
CN114074389B (zh) * 2021-11-03 2023-09-26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制作带内锥面复合材料管状传动轴的单次多出方法及模具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33978A (zh) * 1996-10-28 1999-11-03 安扎股份公司 颜料辊的制造方法及设备
CN201380568Y (zh) * 2009-03-26 2010-01-13 大庆汉维长垣高压玻璃钢管道有限公司 大口径玻璃钢管道水压脱模装置
CN102233680A (zh) * 2011-04-18 2011-11-09 李长城 一种立式管道生产线
CN204054681U (zh) * 2014-10-28 2014-12-31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制造联轴器中间管轴的芯模
CN204153039U (zh) * 2014-08-13 2015-02-11 武汉三江航天远方科技有限公司 金属减振器毛坯缠绕组合式芯轴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33978A (zh) * 1996-10-28 1999-11-03 安扎股份公司 颜料辊的制造方法及设备
CN201380568Y (zh) * 2009-03-26 2010-01-13 大庆汉维长垣高压玻璃钢管道有限公司 大口径玻璃钢管道水压脱模装置
CN102233680A (zh) * 2011-04-18 2011-11-09 李长城 一种立式管道生产线
CN204153039U (zh) * 2014-08-13 2015-02-11 武汉三江航天远方科技有限公司 金属减振器毛坯缠绕组合式芯轴
CN204054681U (zh) * 2014-10-28 2014-12-31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制造联轴器中间管轴的芯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82716A (zh) 2016-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72909B (zh) 一种制造中间管的双工位缠绕模具及中间管的制造方法
CN105252751B (zh) 一种筒体缠绕成型模具
CN106182716B (zh) 一种制造中间管的多工位缠绕模具及中间管的制造方法
CN202439224U (zh) 用于制作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的水溶性芯模
CN110722810A (zh) 缠绕壳体精净尺寸成型方法
CN105619831B (zh) 制造联轴器中间管轴的芯模和联轴器中间管轴的制造方法
CN103878985A (zh) 一种用于切割硅片的碳纤维导轮制备方法及碳纤维导轮
CN210999337U (zh) 带有双向定位的芯模支撑环向筋的混凝土杆
CN204585871U (zh) 一种制造中间管的双工位缠绕模具
CN204054681U (zh) 制造联轴器中间管轴的芯模
CN106738510B (zh) 一种异型通风管芯模成型方法
CN217512810U (zh) 一种串联式水溶砂芯模
CN101934326B (zh) 一种采用钢管制作汽车车轮轮辐的方法
CN207088519U (zh) 一种预制胶圈的玻璃钢管的生产模具
CN209111555U (zh) 用于复合材料薄壁高法兰筒的立式缠绕装置
CN205185294U (zh) 一种筒体缠绕成型模具
CN109794538A (zh) 一种带内外环加强筋的筒体内旋压成形方法
CN109356670B (zh) 一种空心叶片冷却导管装配干涉现象检测工具及制作方法
CN106553301A (zh) 一种离心式融注制作橡胶辊的方法
CN220500014U (zh) 一种多端环成型加工装置
CN207377801U (zh) 一种螺杆压缩机的转子
CN101697304B (zh) 钻机绞车电磁刹车线圈的绕制工艺及工具
CN114951555B (zh) 一种串联式水溶砂芯模及其制作方法
CN219130651U (zh) 一种铜管墩头模具
CN207088465U (zh) 一种生产带预制套环的玻璃钢管的模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