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77741A - 一种改善湿热体质的药物组合物和一种药砖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改善湿热体质的药物组合物和一种药砖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77741A
CN106177741A CN201610772519.0A CN201610772519A CN106177741A CN 106177741 A CN106177741 A CN 106177741A CN 201610772519 A CN201610772519 A CN 201610772519A CN 106177741 A CN106177741 A CN 1061777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radix
rhizoma
fructus
concentrated solu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77251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浩峰
边宝林
张长平
白国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1077251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177741A/zh
Publication of CN1061777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7774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善湿热体质的药物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以下组分:藿香100‑140份、栀子80‑120份、石膏130‑170份、防风60‑100份、黄芩40‑80份、木通10‑50份、泽泻10‑50份、车前子80‑120份、柴胡40‑80份、炙甘草10‑50份、滑石60‑100份、茵陈80‑120份、石菖蒲130‑170份、川贝母40‑80份、连翘40‑80份、白蔻仁40‑80份、薄荷60‑100份、射干20‑60份、竹叶60‑100份、薏苡仁80‑120份、桑白皮100‑140份。本发明还提供了使用所述组合物制备的药砖,及其制备方法。

Description

一种改善湿热体质的药物组合物和一种药砖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改善湿热体质的药物组合物和一种药砖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湿热体质就是以湿热内蕴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石寿堂《医原》:“若其人苍赤而瘦,肌肉坚实,素有湿热、肝热,此木火之质其体属阳。”
湿热泛于肌肤,则见形体偏胖,平素面垢油光,易生痤疮粉刺;湿热郁蒸,胆气上溢,则口苦口干;湿热内阻,阳气被遏,则身重困倦;热灼血络,则眼筋红赤;热重于湿,则大便燥结;湿重于热,则大便黏滞;湿热循肝经下注,则阴囊潮湿,或带下量多。小便短赤,舌质偏红苔黄腻,脉象滑数,为湿热内蕴之象。
湿热郁于肝胆性格急躁易怒,易患黄疸、火热等病证;湿热郁于肌肤则易患疮疖;湿热内盛之体,对湿环境或气温偏高,尤其夏末秋初,湿热交蒸气候较难适应。
通过外用药剂治疗湿热,多采用中药热敷疗法,利用热毛巾、热水袋或者具有加热作用的治疗仪器,将中药敷在人体表,通过药物与热敷的双重作用,来缓解、治疗寒性体质。中药热敷疗法就是利用皮肤的生理特性,使药物通过皮肤表层吸收、角质层渗透和真皮转运进入血液循环而发挥药理效应。中药热敷集中了中医药疗、热疗、中药离子渗透治疗疗法等多种功能,融热度、湿度、药物浓度于一体,因病施治,药物对症,可有效治疗多种疾病。直接对中药进行加热,免去了传统的那种需要先将中药煎煮成液体繁复过程,通过由源源不断的热药分子以对流和渗透的方式直接作用于人体,扩张局部和全身的血管,促进体表组织的血液循环,改善皮肤的吸收作用,促进汗腺的大量分泌,加速皮肤的新陈代谢;同时由热敷药物中逸出的中药粒子(为分子或离子)作用于体表直接产生除螨、杀虫、杀菌、消炎、止痒、治痛等作用,或经透皮吸收人体通过激发组织细胞受体的生物化学过程发挥药疗作用,进而消除病灶。
但是,相关技术中的中药热敷疗法,由于中药需要和患者的表皮接触,而且还需要医护人员或者患者手持着毛巾、热水袋或者具有加热作用的治疗仪器,对敷有中药的位置加热,所以,不便于医护人员或者患者操作。因此,需要有新型的热敷疗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现有技术中报道了使用养生火炕作为医疗器械,在火炕中加热制成药砖的药物组合物,以此方式给药时,加热后的药砖会释放中药粒子(为分子或者离子),从而经过透皮吸收进入人体内,激发组织细胞受体的生物化学过程挥发药疗的作用,进而达到治疗患处的目的。这样,不需要医护人员或者患者手持加热设备对患者的患处进行。
然而,由于常规用于中药热敷疗法与采用养生火炕加热药砖给药的方式差异很大,为了适应不同的给药方式,需要一种能够制备成药砖,并很好地适应加热给药这种给药方式的组合物,其同时还需兼具良好的药效。
有鉴于此,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善湿热体质的药物组合物,所述的药物组合物能够有效地改善湿热体质,并特别适应加热外用给药的给药方式;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药砖,所述药砖由所述药物组合物与黄土混合制备,能够很好地通过加热释放出药物活性物质,达到治疗效果;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所述药砖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工序步骤明确,易于控制,重现性好。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改善湿热体质的药物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以下组分:
藿香100-140份、栀子80-120份、石膏130-170份、防风60-100份、黄芩40-80份、木通10-50份、泽泻10-50份、车前子80-120份、柴胡40-80份、炙甘草10-50份、滑石60-100份、茵陈80-120份、石菖蒲130-170份、川贝母40-80份、连翘40-80份、白蔻仁40-80份、薄荷60-100份、射干20-60份、竹叶60-100份、薏苡仁80-120份、桑白皮100-140份。
栀子、黄芩、木通、泽泻、车前子、柴胡、甘草具有协同配伍作用,其联用可以作为清热剂,具有清脏腑热,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之功效。主治肝胆实火上炎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舌红苔黄,脉弦细有力;肝经湿热下注证。
藿香叶、山栀、石膏、甘草、防风具有协同配伍作用,其联用可以泻脾胃伏火。主治脾胃伏火证。目疮口臭,烦渴易饥,口燥唇干,舌红脉数,以及脾热弄舌等。方中石膏、山栀泻脾胃积热为君;防风疏散脾经伏火为臣;藿香叶芳香醒脾为佐;甘草泻火和中为使。配合成方,共奏泻脾胃伏火之功。
滑石、黄芩、茵陈、石菖蒲、川贝母、木通、藿香、连翘、白蔻仁、薄荷、射干具有协同配伍作用,其联用可作为祛湿剂,具有利湿化浊,清热解毒之功效。主治湿温时疫,邪在气分,湿热并重证。发热倦怠,胸闷腹胀,肢酸咽痛,身目发黄,颐肿口渴,小便短赤,泄泻淋浊,舌苔白或厚腻或干黄,脉濡数或滑数。临床常用于治疗肠伤寒、急性胃肠炎、黄疸型传染性肝炎、钩端螺旋体病、胆囊炎等证属湿热并重者。
优选地,所述组合物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以下组分:
藿香110-130份、栀子90-110份、石膏140-160份、防风70-90份、黄芩50-70份、木通20-40份、泽泻20-40份、车前子90-110份、柴胡50-70份、炙甘草20-40份、滑石70-90份、茵陈90-110份、石菖蒲140-160份、川贝母50-70份、连翘50-70份、白蔻仁50-70份、薄荷70-90份、射干30-50份、竹叶70-90份、薏苡仁90-110份、桑白皮110-130份。
优选地,所述组合物还包括按重量份的辅药,优选地,所述辅药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以下组分:
白芷40-60份、白茅根50-70份、枇杷叶110-130份、麦冬50-70份、黄连40-60份、浙贝母20-40份、瓜蒌70-90份、竹茹40份-60、海浮石50-70份、瓦楞子70-90份。
白芷,辛,温。入肺、脾、胃经。以根入药,有祛病除湿、排脓生肌、活血止痛等功能。可祛风,燥湿,消肿,止痛。治头痛,眉棱骨痛,齿痛,鼻渊,寒湿腹痛,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燥痒,疥癣。
白茅根,甘,寒。归肺、胃、膀胱经。功效:凉血止血,清热利尿。主治:用于血热吐血,衄血,尿血,热病烦渴,肺热咳嗽,胃热呕吐,湿热黄疸,水肿尿少,热淋涩痛。
竹叶,清热除烦,生津利尿。清热除烦,生津利尿。治热病烦渴,小儿惊痫,咳逆吐衄,面赤,小便短亦,口糜舌疮。
薏苡仁,有健脾渗湿,除痹止泻。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痹拘挛、脾虚泄泻的功效。
枇杷叶,苦,微寒。归肺,胃经。清肺止咳,和胃降逆,止渴。主肺热痰嗽;阴虚劳嗽;咳血;衄血;胃热呕哕。
桑白皮,桑白皮为桑科植物桑的根皮。可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肺热咳喘,面目浮肿,小便不利等症。泻肺平喘;利水消肿。主肺热喘痰;水饮停肺;胀满喘急;水肿;脚气;小便不利。用于肺热喘咳,水肿胀满尿少,面目肌肤浮肿。
麦冬,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治肺燥干咳,吐血,咯血,肺痿,肺痈,虚劳烦热,消渴,热病津伤,咽干口燥,便秘。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浙贝母,清热化痰,散结解毒。治风热咳嗽,肺痈喉痹,瘰疬,疮疡肿毒。
瓜蒌,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用于肺热咳嗽,痰浊黄稠,胸痹心痛,结胸痞满,乳痈,肺痈,肠痈肿痛,大便秘结。
竹茹,味甘,性微寒。归肺、胃,心、胆经。清热化痰,除烦,止呕。用于痰热咳嗽,胆火挟痰,惊悸不宁,心烦失眠,中风痰迷,舌强不语,胃热呕吐,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海浮石,味咸,寒。归肺;肾;肝;大肠经。清肺火,化老痰,软坚,通淋。治痰热喘嗽,老痰积块,瘿瘤,瘰疬,淋病,疝气,疮肿,目翳。清肺化痰,软坚散结。用于肺热咳嗽,痰稠色黄,咯血,支气管炎,淋巴结结核。
瓦楞子,味咸,性平。归肺、胃、肝经。具有消痰化瘀,软坚散结,制酸止痛的功效。用于顽痰胶结,黏稠难咯,瘿瘤,瘰疬,症瘕痞块,胃痛泛酸。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用于改善湿热体质的药砖,所述药砖主要由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和黄土制成。
黄土与中草药及各种矿物质能够有机结合,选用的黄土中含有对人身体有益的硼、碘、锌、硒、铜、镁、钙等30多种微量元素,起到抗衰老、抗癌变、维持细胞膜的稳定性、提高免疫功能,再与中草药及各种矿物质的有机结合后,产品的养生功效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优选地,所述黄土和所述药物组合物的重量比为:(0.5-2):1。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所述的药砖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柴胡、茯苓、当归和白术制成饮片并将其与乌梅和桃仁放置于提取罐内,加水煎煮得初提取液;
2)将所述初提取液置于减压浓缩灌内浓缩得中间浓缩液,其中所属中间浓缩液;
3)将所述中间浓缩液置于夹层锅内继续浓缩,得最终浓缩液;
4)将薄荷、川芎、枳壳、陈皮、香附、苍术、枳实、神曲、法半夏、生姜、红花、熟地、郁金、芍药、炙甘草分别制成饮片,粉碎并混匀后,并与所述最终浓缩液混合制得混合物;
5)将所述混合物冲压成型并烘干定型,制得成品药砖。
通过将某些特定组分共同水煎,可以充分发挥其协同配伍的作用,形成具有良好药效的汤剂,其与其他组分的粉碎物和黄土混匀后可以充分发挥各组分之间的协同增效作用,并得到特别适宜于养生火炕的加热给药方式的药砖。
优选地,所述方法的步骤4)中,将丹参、乳香、没药、竹茹、连翘、栀子、厚朴、砂仁、山楂也分别制成饮片后粉碎,与其他组分的饮片粉碎物混合,并一同与所述最终浓缩液混合制得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中间浓缩液,在50℃时的相对密度为1.05-1.08g/cm3;所述最终浓缩液在50℃时的相对密度为1.30-1.35g/cm3。
通过将汤剂浓缩,可以便于后续步骤中其与粉末状的其他组分的混合。
优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煎煮进行两次,每次加入水的重量为待煎煮药材总重量的8-12倍,每次煎煮时间为50-70min,每次煎煮后滤液过300目筛。
水煎药物组合物种的一些组分,可以利于提取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并且使得其有害成分随药渣一起滤除。
优选地,所述步骤5)中,冲压过程中的加压时间为2-3min,烘干温度为40-45℃,优选地,烘干持续时间为1.5-2.5h。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能够有效地改善湿热体质,并特别适应加热外用给药的给药方式;
本发明的药砖由所述药物组合物与黄土混合制备,能够很好地通过加热释放出药物活性物质,达到治疗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工序步骤明确,易于控制,重现性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实施例1
按照如下步骤制备用于治疗阴虚体质的药砖
1.准备按重量份计的以下原料以及药材总重0.5倍量的黄土
藿香100份、栀子80份、石膏130份、防风60份、黄芩40份、木通10份、泽泻10份、车前子80份、柴胡40份、炙甘草10份、滑石60-100份、茵陈80份、石菖蒲130份、川贝母40份、连翘40份、白蔻仁40份、薄荷60份、射干20份、竹叶60份、薏苡仁80份、桑白皮100份。
2.将柴胡、茯苓、当归和白术制成饮片并将其与乌梅和桃仁放置于提取罐内,加水煎煮得初提取液;;煎煮进行两次,每次加入水的重量为待煎煮药材总重量的8倍,每次煎煮时间为50min,每次煎煮后滤液过300目筛。
3.将所述初提取液减压浓缩得中间浓缩液所述中间浓缩液,在50℃时的相对密度为1.05g/cm3
4.将所述中间浓缩液置于夹层锅内继续浓缩,得最终浓缩液,所述最终浓缩液在50℃时的相对密度为1.30g/cm3
5.将薄荷、川芎、枳壳、陈皮、香附、苍术、枳实、神曲、法半夏、生姜、红花、熟地、郁金、芍药、炙甘草分别制成饮片,粉碎并混匀后,与所述最终浓缩液混合制得混合物;
6.将所述混合物冲压成型并烘干定型,制得成品药砖,其中,冲压过程中的加压时间为2min,烘干温度为40℃,烘干持续时间为1.5h。
实施例2
按照如下步骤制备用于治疗阴虚体质的药砖
1.准备按重量份计的以下原料以及药材总重1倍量的黄土
藿香140份、栀子120份、石膏170份、防风100份、黄芩80份、木通50份、泽泻50份、车前子120份、柴胡80份、炙甘草50份、滑石100份、茵陈120份、石菖蒲170份、川贝母80份、连翘80份、白蔻仁80份、薄荷100份、射干60份、竹叶100份、薏苡仁120份、桑白皮140份。
2.将柴胡、茯苓、当归和白术制成饮片并将其与乌梅和桃仁放置于提取罐内,加水煎煮得初提取液;;煎煮进行两次,每次加入水的重量为待煎煮药材总重量的12倍,每次煎煮时间为70min,每次煎煮后滤液过300目筛。
3.将所述初提取液减压浓缩得中间浓缩液所述中间浓缩液,在50℃时的相对密度为1.08g/cm3
4.将所述中间浓缩液置于夹层锅内继续浓缩,得最终浓缩液,所述最终浓缩液在50℃时的相对密度为1.35g/cm3
5.将薄荷、川芎、枳壳、陈皮、香附、苍术、枳实、神曲、法半夏、生姜、红花、熟地、郁金、芍药、炙甘草分别制成饮片,粉碎并混匀后,与所述最终浓缩液混合制得混合物;
6.将所述混合物冲压成型并烘干定型,制得成品药砖,其中,冲压过程中的加压时间为3min,烘干温度为45℃,烘干持续时间为2.5h。
实施例3
按照如下步骤制备用于治疗阴虚体质的药砖以及药材总重2倍量的黄土
1.准备按重量份计的以下原料以及药材总重……的黄土
藿香110份、栀子90份、石膏140份、防风70份、黄芩50份、木通20份、泽泻20份、车前子90份、柴胡50份、炙甘草20份、滑石70份、茵陈90份、石菖蒲140份、川贝母50份、连翘50份、白蔻仁50份、薄荷70份、射干30份、竹叶70份、薏苡仁90份、桑白皮110份、白芷40份、白茅根50份、枇杷叶110份、麦冬50份、黄连40份、浙贝母20份、瓜蒌70份、竹茹40份、海浮石50份、瓦楞子70份。
2.将柴胡、茯苓、当归和白术制成饮片并将其与乌梅和桃仁放置于提取罐内,加水煎煮得初提取液;煎煮进行两次,每次加入水的重量为待煎煮药材总重量的12倍,每次煎煮时间为70min,每次煎煮后滤液过300目筛。
3.将所述初提取液减压浓缩得中间浓缩液所述中间浓缩液,在50℃时的相对密度为1.08g/cm3
4.将所述中间浓缩液置于夹层锅内继续浓缩,得最终浓缩液,所述最终浓缩液在50℃时的相对密度为1.35g/cm3
5.将薄荷、川芎、枳壳、陈皮、香附、苍术、枳实、神曲、法半夏、生姜、红花、熟地、郁金、芍药、炙甘草、丹参、乳香、没药、竹茹、连翘、栀子、厚朴、砂仁、山楂分别制成饮片,粉碎并混匀后,与所述最终浓缩液混合制得混合物;
6.将所述混合物冲压成型并烘干定型,制得成品药砖,其中,冲压过程中的加压时间为3min,烘干温度为45℃,烘干持续时间为2.5h。
实施例4
按照如下步骤制备用于治疗阴虚体质的药砖
1.准备按重量份计的以下原料以及药材总重1.5倍量的黄土
藿香130份、栀子110份、石膏160份、防风90份、黄芩70份、木通40份、泽泻40份、车前子110份、柴胡70份、炙甘草40份、滑石90份、茵陈110份、石菖蒲160份、川贝母70份、连翘70份、白蔻仁50-70份、薄荷90份、射干50份、竹叶90份、薏苡仁110份、桑白皮130份、白芷60份、白茅根70份、枇杷叶130份、麦冬70份、黄连40-60份、浙贝母40份、瓜蒌90份、竹茹60份、海浮石70份、瓦楞子90份。
2.将柴胡、茯苓、当归和白术制成饮片并将其与乌梅和桃仁放置于提取罐内,加水煎煮得初提取液;;煎煮进行两次,每次加入水的重量为待煎煮药材总重量的10倍,每次煎煮时间为65min,每次煎煮后滤液过300目筛。
3.将所述初提取液减压浓缩得中间浓缩液所述中间浓缩液,在50℃时的相对密度为1.07g/cm3
4.将所述中间浓缩液置于夹层锅内继续浓缩,得最终浓缩液,所述最终浓缩液在50℃时的相对密度为1.33g/cm3
5.将薄荷、川芎、枳壳、陈皮、香附、苍术、枳实、神曲、法半夏、生姜、红花、熟地、郁金、芍药、炙甘草、丹参、乳香、没药、竹茹、连翘、栀子、厚朴、砂仁、山楂分别制成饮片,粉碎并混匀后,与所述最终浓缩液混合制得混合物;
6.将所述混合物冲压成型并烘干定型,制得成品药砖,其中,冲压过程中的加压时间为2min,烘干温度为42℃,烘干持续时间为1.5h。
实施例5
按照如下步骤制备用于治疗阴虚体质的药砖
1.准备按重量份计的以下原料以及药材总重1倍量的黄土
藿香120份、栀子100份、石膏150份、防风80份、黄芩60份、木通30份、泽泻30份、车前子100份、柴胡60份、炙甘草30份、滑石80份、茵陈100份、石菖蒲150份、川贝母60份、连翘60份、白蔻仁60份、薄荷80份、射干40份、白芷50份、白茅根60份、竹叶80份、薏苡仁100份、枇杷叶120份、桑白皮120份、麦冬60份、黄连50份、浙贝母30份、瓜蒌80份、竹茹50份、海浮石60份、瓦楞子80份。
2.将柴胡、茯苓、当归和白术制成饮片并将其与乌梅和桃仁放置于提取罐内,加水煎煮得初提取液;;煎煮进行两次,每次加入水的重量为待煎煮药材总重量的12倍,每次煎煮时间为70min,每次煎煮后滤液过300目筛;
3.将所述初提取液减压浓缩得中间浓缩液所述中间浓缩液,在50℃时的相对密度为1.06g/cm3
4.将所述中间浓缩液置于夹层锅内继续浓缩,得最终浓缩液,所述最终浓缩液在50℃时的相对密度为1.32g/cm3
5.将薄荷、川芎、枳壳、陈皮、香附、苍术、枳实、神曲、法半夏、生姜、红花、熟地、郁金、芍药、炙甘草、丹参、乳香、没药、竹茹、连翘、栀子、厚朴、砂仁、山楂分别制成饮片,粉碎并混匀后,与所述最终浓缩液混合制得混合物;
6.将所述混合物冲压成型并烘干定型,制得成品药砖,其中,冲压过程中的加压时间为3min,烘干温度为42℃,烘干持续时间为2h。
实验例
征募500名湿热体质的志愿者,平均分为5组,组1-5分别使用实施例1-5中制备的药砖配合养生火炕进行治疗实验,治疗两周后,对其体质的湿热状况进行测评,并最终给出治疗效果的评价,评价分为好、中、差三种;其中,湿热体质得到明显改善,湿热症状基本完全消失的评为好;湿热体质得到有效改善,湿热症状部分消失的评为中;湿热体质基本无改善,湿热导致的症状几乎未见消失的评为差,得到各评价的志愿者人数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效果评价
1 74 13 13
2 82 11 7
3 92 7 1
4 95 3 2
5 96 4 0
由上表可以看出,本发明的药砖,尤其是按照本发明优选组分配比制备的药砖,在治疗湿热体质方面有效率极高。
尽管已用具体实施例来说明和描述了本发明,然而应意识到,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作出许多其它的更改和修改。因此,这意味着在所附权利要求中包括属于本发明范围内的所有这些变化和修改。

Claims (10)

1.一种改善湿热体质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以下组分:
藿香100-140份、栀子80-120份、石膏130-170份、防风60-100份、黄芩40-80份、木通10-50份、泽泻10-50份、车前子80-120份、柴胡40-80份、炙甘草10-50份、滑石60-100份、茵陈80-120份、石菖蒲130-170份、川贝母40-80份、连翘40-80份、白蔻仁40-80份、薄荷60-100份、射干20-60份、竹叶60-100份、薏苡仁80-120份、桑白皮100-14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以下组分:
藿香110-130份、栀子90-110份、石膏140-160份、防风70-90份、黄芩50-70份、木通20-40份、泽泻20-40份、车前子90-110份、柴胡50-70份、炙甘草20-40份、滑石70-90份、茵陈90-110份、石菖蒲140-160份、川贝母50-70份、连翘50-70份、白蔻仁50-70份、薄荷70-90份、射干30-50份、竹叶70-90份、薏苡仁90-110份、桑白皮110-13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还包括按重量份的辅药,优选地,所述辅药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以下组分:
白芷40-60份、白茅根50-70份、枇杷叶110-130份、麦冬50-70份、黄连40-60份、浙贝母20-40份、瓜蒌70-90份、竹茹40-60份、海浮石50-70份、瓦楞子70-90份。
4.一种用于改善湿热体质的药砖,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砖主要由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和黄土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药砖,其特征在于,所述黄土和所述药物组合物的重量比为:(0.5-2):1。
6.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药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柴胡、茯苓、当归和白术制成饮片并将其与乌梅和桃仁放置于提取罐内,加水煎煮得初提取液;
2)将所述初提取液置于减压浓缩灌内浓缩得中间浓缩液,其中所属中间浓缩液;
3)将所述中间浓缩液置于夹层锅内继续浓缩,得最终浓缩液;
4)将薄荷、川芎、枳壳、陈皮、香附、苍术、枳实、神曲、法半夏、生姜、红花、熟地、郁金、芍药、炙甘草分别制成饮片,粉碎并混匀后,并与所述最终浓缩液混合制得混合物;
5)将所述混合物冲压成型并烘干定型,制得成品药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的步骤4)中,将丹参、乳香、没药、竹茹、连翘、栀子、厚朴、砂仁、山楂也分别制成饮片后粉碎,与其他组分的饮片粉碎物混合,并一同与所述最终浓缩液混合制得混合物。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浓缩液,在50℃时的相对密度为1.05-1.08g/cm3;所述最终浓缩液在50℃时的相对密度为1.30-1.35g/cm3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煎煮进行两次,每次加入水的重量为待煎煮药材总重量的8-12倍,每次煎煮时间为50-70min,每次煎煮后滤液过300目筛。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冲压过程中的加压时间为2-3min,烘干温度为40-45℃,优选地,烘干持续时间为1.5-2.5h。
CN201610772519.0A 2016-08-30 2016-08-30 一种改善湿热体质的药物组合物和一种药砖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617774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72519.0A CN106177741A (zh) 2016-08-30 2016-08-30 一种改善湿热体质的药物组合物和一种药砖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72519.0A CN106177741A (zh) 2016-08-30 2016-08-30 一种改善湿热体质的药物组合物和一种药砖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77741A true CN106177741A (zh) 2016-12-07

Family

ID=580888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772519.0A Pending CN106177741A (zh) 2016-08-30 2016-08-30 一种改善湿热体质的药物组合物和一种药砖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17774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74704A (zh) * 2019-01-31 2019-04-26 黄巧明 一种调理湿热体质的中药泡浴抑菌液/颗粒及制备与使用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05977Y (zh) * 2006-12-01 2008-01-16 李耀武 黄土药物蒸房
CN204410252U (zh) * 2015-02-15 2015-06-24 谢浩峰 养生床垫及养生床
CN204563298U (zh) * 2015-03-06 2015-08-19 海力力·木沙 电热药砖保健床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05977Y (zh) * 2006-12-01 2008-01-16 李耀武 黄土药物蒸房
CN204410252U (zh) * 2015-02-15 2015-06-24 谢浩峰 养生床垫及养生床
CN204563298U (zh) * 2015-03-06 2015-08-19 海力力·木沙 电热药砖保健床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陈建国: ""中日韩经方论坛"", 《中日韩经方论坛》 *
马有度: ""中医心悟感言"", 《中医心悟感言》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74704A (zh) * 2019-01-31 2019-04-26 黄巧明 一种调理湿热体质的中药泡浴抑菌液/颗粒及制备与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88651A (zh) 一种治疗产后缺乳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84802A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组合物
CN103638278A (zh) 一种治疗荨麻疹的中药
CN104784415A (zh) 一种用治疗急性出疹性传染疾病的中药丸剂及制备方法
CN102631655B (zh) 一种治疗冠心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62111A (zh) 一种改善痰湿体质的药物组合物和一种药砖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08511B (zh) 一种治疗软骨瘤的中药药丸及制备方法
CN102805834B (zh) 一种治疗胃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35125A (zh) 一种有益于上消化道肿瘤术后康复的中草药物
CN105343865A (zh) 一种治疗神经性呕吐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31123A (zh) 一种减肥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77741A (zh) 一种改善湿热体质的药物组合物和一种药砖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37068A (zh) 一种改善阴虚体质的药物组合物和一种药砖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10893B (zh) 一种治疗冠心病的中药
CN104940885A (zh) 一种治疗内分泌功能紊乱的中药
CN104547553A (zh) 一种治疗神经性内分泌紊乱的中药
CN104623410A (zh) 一种治疗放射性肺炎的中药
CN104274812A (zh) 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
CN103656459B (zh) 一种治疗肺脾两虚证型咳嗽的中药
CN106267073A (zh) 一种改善气郁体质的药物组合物和一种药砖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15161A (zh) 一种改善血瘀体质的药物组合物和一种药砖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90317A (zh) 复方鳖甲排毒软肝转阴胶囊
CN105194518A (zh) 一种治疗神经性内分泌功能紊乱的中药
CN103784587A (zh) 一种治疗马皮肤病的药物组合
CN105343854A (zh) 一种治疗胃脘痛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20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