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75596A - 延长管和电动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延长管和电动吸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75596A
CN106175596A CN201510486322.6A CN201510486322A CN106175596A CN 106175596 A CN106175596 A CN 106175596A CN 201510486322 A CN201510486322 A CN 201510486322A CN 106175596 A CN106175596 A CN 1061755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body
dust collector
cable
connector portions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8632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75596B (zh
Inventor
鸟泽阳
小嶋健司
江部清
铃木仁
高井保志
及川真爱
渡边满
中田辉
中田一辉
生沼重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and Servic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and Servic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16363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36606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16362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366062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and Services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and Service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1755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755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755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755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延长管和电动吸尘器,能够避免铺设于延长管的电缆的增加,抑制筒前端的大型化,并且提高配置光源和光源用电源电路的便利性。延长管(25)具有:内管主体(52),具有风路;挂钩罩部(109),设置于内管主体(52)的接头部(58)的上表面侧;挂钩(59),设置于挂钩罩部(109)内,卡止于插入到内管主体(52)的吸入口体(26)的接头部,以防止从内管主体(52)脱出;电缆(47),配置于内管主体(52)的外侧,与插入到内管主体(52)的吸入口体(26)的电路电连接而提供电力;光源(48),设置于挂钩罩部(109)的外表面部;以及电源电路(49),配置于内管主体(52)的接头部(58)的下表面侧,与电缆(47)电连接来调整流入电缆(47)的输入电力,并将输出电力提供给光源。

Description

延长管和电动吸尘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延长管和电动吸尘器。
背景技术
在吸入口体侧的端部具有照明装置的延长管和电动吸尘器已被人们所知。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69023号公报
发明内容
现有的延长管和电动吸尘器具有:设置于吸尘器主体内的光源用电源电路、以及从吸尘器主体内的电源电路经由集尘软管和延长管而到达光源的电缆。该电缆与向吸入口体侧提供电力的吸入口体用电缆是分别设置的。
通过使光源用电源电路接近光源来配置或者与光源一体化,能够减少铺设于集尘软管和延长管的电缆。
但是,使光源用电源电路接近光源来配置或者与光源一体化,会导致延长管的筒前端大型化,使得难以进行狭窄场所的清扫,降低电动吸尘器的便利性。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置有光源和光源用电源电路的延长管和电动吸尘器,能够避免增加铺设于延长管的电缆,抑制筒前端的大型化,并且提高便利性。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涉及的延长管具有:管主体,该管主体形成风路,且具有接头部;内罩,该内罩设置于所述管主体的接头部的所述管主体外周面的一侧面;挂钩,该挂钩设置于所述内罩内,卡止于插入到所述管主体的相邻构造体的接头部,以防止所述相邻构造体的接头部从所述管主体脱出;电缆,该电缆配置于所述管主体的外侧,与插入到所述管主体的所述相邻构造体的电路电连接而提供电力;光源,该光源设置于所述内罩的外表面部;以及电源电路,该电源电路配置于所述管主体的接头部的所述管主体外周面的其他侧面,与所述电缆电连接,调整流入所述电缆的输入电力,并将输出电力提供给所述光源。
此外,本发明涉及的电动吸尘器具有:吸尘器主体、收纳于所述吸尘器主体并产生负压的电动鼓风机、以及与所述电动鼓风机以能够通过流体的方式连接的所述延长管。
根据上述构成,能够获得以下延长管和电动吸尘器:避免铺设于延长管的电缆的增加,抑制筒前端的大型化,并且提高配置光源和光源用电源电路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动吸尘器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动吸尘器的框图。
图3是分解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的延长管而示出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的延长管的纵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的延长管的纵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延长管的挂钩罩部的内侧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延长管的内管主体的接头部的分解立体图。
符号说明:
1 电动吸尘器
2 吸尘器主体
3 管部
5 主体外壳
6 车轮
7 尘埃分离集尘部
8 电动鼓风机
9 主体控制部
11 电源软线
12 主体连接口
14 电源插头
19 连接管
21 集尘软管
22 近手侧操作管
23 把持部
24 操作部
24a 停止开关
24b 起动开关
24c 刷子开关
25 延长管
26 吸入口体
27 照明装置
28 吸入口
29 旋转清扫体
31 电动机
35 主体控制电路
36 吸入口体控制电路
37 第一开关元件
38 第二开关元件
39 主体电源部
42 电源检测部
43 吸入口体电源部
45 开关电路
46 吸入口体控制部
47 电缆
48 光源
49 电源电路
51 外管主体
52 内管主体
53 接头部
55 隧道部
56 支架对
58 接头部
59 挂钩
61 保护罩
62 螺旋弹簧
63 卡子
65 照明罩
67 电源电路保护容器
68 按压面
69 丘陵部
71 第一导向环
72 第二导向环
73 密封环
75 止动件
76 凸缘部
77 开口
78 止动件保持部
79 第一隧道罩
81 隧道部件
82 端部罩
83 凸起
85 被固定孔
86 固定孔
87 隧道内管
88 护盖
89 插槽
91 插头
92 全长调整机构
93 全长调整开关
95 凹部
96 大内径部
97 引导槽
98 隔离部分
99 按压部
101 臂
102 销
103 螺旋弹簧
105轴部
106 第一绝缘室
107 第二隧道罩
108 罩里盖
109 挂钩罩部
111 挂钩轴
112 壁部
113 第二绝缘室
115 插头插入孔
116 外表面部
117 发光电路基板
118 发光元件
118 发光元件
119 光源保护罩
121 透过罩
122 立壁
123 缺口对
125 元件罩
126 电源电路保持框
127 电源电路基板
128 刷子毛
129 基台
131 支撑臂部
133 照明用电缆
134 输入侧电缆
135 输出侧电缆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到图7来说明本发明涉及的延长管和电动吸尘器的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动吸尘器的外观的立体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动吸尘器1是所谓的卧式电动吸尘器。电动吸尘器1具有:能够在被清扫面上移动的吸尘器主体2、以能够自由拆装的方式设置于吸尘器主体2的管部3。吸尘器主体2和管部3以能够流过流体的方式连接。
吸尘器主体2具有:主体外壳5、分别设置于主体外壳5的左右两侧的一对车轮6、配置于主体外壳5的前半部的能够自由拆装的尘埃分离集尘部7、收纳于主体外壳5的后半部的电动鼓风机8、主要控制电动鼓风机8的主体控制部9、以及向电动鼓风机8输送电力的电源软线11。
吸尘器主体2通过经由电源软线11被提供的电力来驱动电动鼓风机8,使驱动电动鼓风机8而产生的负压作用于管部3。电动吸尘器1通过管部3而从被清扫面吸入包含尘埃的空气(以下称为“含尘空气”。),使尘埃从含尘空气分离,收集并蓄积分离后的尘埃,并且排出分离后的空气。
在主体外壳5的正面部分设置有主体连接口12。主体连接口12是吸尘器主体2的流体入口,将管部3与尘埃分离集尘部7以能够通过流体的方式连接起来。
车轮6是大直径的移动轮,支撑吸尘器主体2。
尘埃分离集尘部7将尘埃从流入到吸尘器主体2的含尘空气分离出来,并收集、蓄积,而且将被除去了尘埃后的清洁空气送入电动鼓风机8。尘埃分离集尘部7可以是离心分离式,也可以是过滤分离式。
电动鼓风机8从尘埃分离集尘部7吸入空气并产生负压(吸入负压)。
主体控制部9具有:微处理器(省略图示)和存储微处理器所执行的各种运算程序、参数等的存储装置(省略图示)。存储装置存储有预先设定的多个运转模式。预先设定的多个运转模式与电动鼓风机8的运转输出的大小相关联,与管部3所接收的使用者的操作相对应。各运转模式下被设定了彼此不同的输入值(电动鼓风机8的输入值)。主体控制部9根据在管部3所受到的使用者的操作,从预先设定的多个运转模式中择一地选择出与该操作内容对应的任意运转模式,并从存储部读出,并且按照读出的运转模式控制电动鼓风机8。
电源软线11从配线用插入连接器(省略图示,所谓的插座)向吸尘器主体2供给电力。在电源软线11的自由端部设置有以能够自由拆装的方式与配线用插入连接器连接的电源插头14。
管部3在来自吸尘器主体2的负压的作用下,从被清扫面吸入含尘空气,并引导到吸尘器主体2。管部3具有:以能够自由地拆装的方式连接于吸尘器主体2的作为接头的连接管19、与连接管19以能够通过流体的方式连接的集尘软管21、与集尘软管21以能够通过流体的方式连接的近手侧操作管22、从近手侧操作管22突出的把持部23、设置于把持部23的操作部24、以能够自由拆装的方式连接于近手侧操作管22的延长管25、以及以能够自由拆装的方式连接于延长管25的吸入口体26。
连接管19是以能够自由拆装的方式连接于主体连接口12的接头,通过主体连接口12而与尘埃分离集尘部7以能够通过流体的方式连接。
集尘软管21是细长且能够挠曲的大致圆筒形状的软管。集尘软管21的一个端部(在此为后方的端部)与连接管19以能够通过流体的方式连接。集尘软管21通过连接管19而与尘埃分离集尘部7以能够通过流体的方式连接。
近手侧操作管22对集尘软管21与延长管25进行转接。近手侧操作管22的一个端部(在此为后方的端部)与集尘软管21的另一个端部(在此为前方的端部)以能够通过流体的方式连接。近手侧操作管22通过集尘软管21和连接管19而与尘埃分离集尘部7以能够通过流体的方式连接。
把持部23是为了操作电动吸尘器1而供使用者用手把持的部分。把持部23是使用者用手能够容易把持的适当形状,从近手侧操作管22突出出来。
操作部24具有与各运转模式对应的开关。具体而言,操作部24具有:与电动鼓风机8的运转停止操作对应的停止开关24a、与电动鼓风机8的运转开始操作对应的起动开关24b、以及与向吸入口体26供给电源对应的刷子开关24c。停止开关24a和起动开关24b与主体控制部9电连接。电动吸尘器1的使用者能够操作操作部24来择一地选择电动鼓风机8的运转模式。起动开关24b在电动鼓风机8的运转过程中,作为运转模式的选择开关起作用。此时,主体控制部9每当从起动开关24b接收到操作信号时,就按照强→中→弱→强→中→弱→………的顺序切换运转模式。此外,操作部24也可以不用起动开关24b,而个别设置强运转开关(省略图示)、中运转开关(省略图示)和弱运转开关(省略图示)。
将多个筒状体叠加而成的伸缩构造的延长管25是能够伸缩的细长的大致圆筒状管。延长管25的一个端部(在此为后方的端部)设置有能够相对于近手侧操作管22的另一个端部(在此为前方的端部)自由拆装的接头构造。延长管25通过近手侧操作管22、集尘软管21和连接管19而与尘埃分离集尘部7以能够通过流体的方式连接。延长管25的另一个端部(在此为前方的端部)设置有照明装置27。照明装置27照亮吸入口体26的前方、即电动吸尘器1的使用者使吸入口体26沿前后方向往复移动时的前进方向的被清扫面,提高被清扫面上的尘埃的可视性。
吸入口体26能够在木地板、地毯等被清扫面上自由移动或者自由滑动,在移动状态或者滑动状态下与被清扫面相对的底面上具有吸入口28。此外,吸入口体26具有:配置于吸入口28的能够自由地旋转的旋转清扫体29、以及驱动旋转清扫体29的电动机31。吸入口体26的一个端部(在此为后方的端部)设置有能够相对于延长管25的另一个端部(在此为前方的端部)自由地拆装的接头构造。吸入口体26通过延长管25、近手侧操作管22、集尘软管21和连接管19而与尘埃分离集尘部7以能够通过流体的方式连接。即、吸入口体26、延长管25、近手侧操作管22、集尘软管21、连接管19和尘埃分离集尘部7是从电动鼓风机8至吸入口28的吸入风路。电动机31每当从刷子开关24c接收到操作信号,就交替地反复进行运转开始和停止。
电动吸尘器1在接收到使用者对起动开关24b的操作时,启动电动鼓风机8。例如,电动吸尘器1在电动鼓风机8停止的状态下接收到对起动开关24b的操作时,首先以强运转模式使电动鼓风机8运转,在再次接收到对起动开关24b的操作时,以中运转模式使电动鼓风机8运转,在第三次接收到对起动开关24b的操作时,以弱运转模式使电动鼓风机8运转,以下同样地反复进行。强运转模式、中运转模式和弱运转模式是预先设定的多个运转模式,对电动鼓风机8输入的输入值按照强运转模式、中运转模式、弱运转模式的顺序减小。启动后的电动鼓风机8从尘埃分离集尘部7排出空气而使其内部变成负压。
尘埃分离集尘部7内的负压依次经由主体连接口12、连接管19、集尘软管21、近手侧操作管22、延长管25和吸入口体26而作用于吸入口28。电动吸尘器1在作用于吸入口28的负压的作用下,将被清扫面上的尘埃与空气一起吸入而对被清扫面进行清扫。尘埃分离集尘部7从被吸入电动吸尘器1的含尘空气中将尘埃分离出来,并蓄积,并且,将从含尘空气分离出的空气输送给电动鼓风机8。电动鼓风机8将从尘埃分离集尘部7吸入的空气排出到吸尘器主体2外。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动吸尘器的框图。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动吸尘器1具有:经由电源插头14而电连接于商用交流电源E的主体控制电路35、以及电连接于主体控制电路35的吸入口体控制电路36。
主体控制电路35具有:串联连接到商用交流电源E的电动鼓风机8、使连接商用交流电源E与电动鼓风机8的电路闭合断开的第一开关元件37、使连接商用交流电源E与吸入口体控制电路36的电路闭合断开的第二开关元件38、连接于商用交流电源E并供给主体控制部9的动作电力的主体电源部39、以及进行第一开关元件37和第二开关元件38的开关控制的主体控制部9。
第一开关元件37具有连接于主体控制部9的门电路,根据主体控制部9所致的门电路电流的变化来使电动鼓风机8的输入发生变化。第二开关元件38具有连接于主体控制部9的门电路,根据主体控制部9所致的门电路电流的变化来使吸入口体控制电路36的输入发生变化。第一开关元件37和第二开关元件38是双向可控硅或单向3端可控硅等元件。
主体电源部39是主体控制部9的控制电源。
操作部24具有电压可变电路(省略图示),该电压可变电路根据停止开关24a和起动开关24b的操作来改变主体电源部39的输出电压的分压值。操作部24所改变的主体电源部39的输出电压的分压值是主体控制部9收到的操作信号。
主体控制部9由微机构成,具有中央处理部(省略图示)、存储器(省略图示)、I/O部(省略图示)和计时器(省略图示)。存储器预先存储中央处理部执行的控制程序、执行控制程序所需的常数等数据。该数据包括表示预先设定的各运转模式所对应的输入值的常数。此外,存储器是暂时存储中央处理部的运算数据等的数据存储区域和作业区域。
此外,主体控制部9周期性地读取从操作部24输出的操作信号、零交叉检测器(省略图示)所检测出的商用交流电源E的零交叉定时,按照选择出的运转模式来进行第一开关元件37和第二开关元件38的开关控制(相位控制),控制电动鼓风机8和吸入口体控制电路36的输入。
主体控制部9例如根据由强运转模式、中运转模式和弱运转模式构成的3个运转模式来控制电动鼓风机8的输入。主体控制部9每当从起动开关24b接收到操作信号,就依次切换运转模式来进行第一开关元件37的开关控制。
主体控制部9进行第二开关元件38的开关控制,对商用交流电源E与吸入口体控制电路36之间的电路进行连接或者切断。
主体控制部9是测量:连接商用交流电源E与电动鼓风机8的电路、和连接商用交流电源E与电动机31的电路的电流值,并监视电动鼓风机8和电动机31各自的负荷。
吸入口体控制电路36具有:检测从主体控制电路35侧提供的电力的电压的电源检测部42、将从主体控制电路35提供的交流电力转换成直流电力的吸入口体电源部43、连接于吸入口体电源部43并改变电动机31的输入的开关电路45、以及进行开关电路45的开关控制的吸入口体控制部46。
电源检测部42检测从主体控制电路35侧提供的电力的电压波形并输出给吸入口体控制部46。
开关电路45是具有多个开关元件(省略图示)的桥电路。开关电路45根据吸入口体控制部46的控制来改变电动机31的输入、旋转方向。
吸入口体控制部46也与主体控制部9一样,由微机构成,具有中央处理部(省略图示)、存储器(省略图示)、I/O部(省略图示)和计时器(省略图示)。存储器预先存储中央处理部执行的控制程序、执行控制程序所需的常数等数据。另外,存储器是暂时存储中央处理部的运算数据等的数据存储区域和作业区域。
吸入口体控制部46通过第二开关元件38的开关控制而开始从主体控制电路35侧向吸入口体控制电路36供给电力时,从吸入口体电源部43获得电力而能够动作。此外,吸入口体控制部46从电源检测部42读取电压波形的信息,与该电压波形同步地进行开关电路45的开关控制,控制电动机31的输入、旋转方向。
在将主体控制电路35与吸入口体控制电路36电连接起来的电缆47上电连接有照明装置27。照明装置27具有:光源48、以及电源电路49,电源电路49电连接于电缆47,调整流入电缆47的输入电力,并将输出电力提供给光源48。
此外,吸入口体控制电路36也可以具有例如像离子发生装置那样的从电缆47提供电力的设备。
接下来对延长管25进行详细说明。
图3是分解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的延长管25而示出的立体图。
图4和图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的延长管25的纵剖视图。
如图3到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延长管25具有:相对于管径呈长条形的外管主体51、以及能够自由地从外管主体51的管内拉出或者能够自由地收纳于管内的内管主体52。
外管主体51和内管主体52是聚丙烯成形品。
外管主体51的一个端部上设置有连接于近手侧操作管22的接头部53。内管主体52插入于外管主体51的另一个端部。外管主体51的另一个端部的上表面设置有隧道部55。隧道部55比外管主体51短,在外管主体51的长度方向上开放。
外管主体51具有多对、例如4对支架对56、57,支架对56、57设置于外管主体51的外周面的一侧,沿着外管主体51的长度方向大致平行地排列。支架对56、57从隧道部55起向外管主体51的一个端部排列。沿着外管主体51的周向观察,支架对56、57分别面对面或相对。另外,支架对56、57也可以设置于非面对面、非相对的位置,即、从外管主体51的长度方向观察,交错排列。
内管主体52的外径比外管主体51的内径略小。
内管主体52的一个端部插入于外管主体51的管内。即使在内管主体52插入外管主体51最深的状态下,内管主体52的另一个端部也会留在外管主体51的外部。内管主体52在下述的部分具有接头部58,即:在内管主体52插入外管主体51最深的状态下残留在外管主体51的外部的部分,接头部58连接于吸入口体26。
接头部58具有:将作为相邻构造体的吸入口体26固定于延长管25或者解除固定的挂钩59、以及包围接头部58来保护接头部58的保护罩61。挂钩59被螺旋弹簧62向固定吸入口体26的方向按压。
保护罩61是包围接头部58的环状罩,朝向接头部58的开口方向扩展。保护罩61具有:在内管主体52的接头部58的下表面侧被内管主体52支撑的卡子63。当例如卡子63卡止于设置在吸尘器主体2侧的卡子(省略图示)时,延长管25以指向上下方向的姿势支撑管部3,使电动吸尘器1处于小型的收纳形态。
接头部58上设置有照明装置27。照明装置27具有:连接于保护罩61的照明罩65、设置于照明罩65内的光源48、以及向光源48提供电力的电源电路49。电源电路49收纳于箱状电源电路保护容器67内。
光源48和照明罩65配置于内管主体52的接头部58的上表面侧。保护罩61的上表面具有丘陵部69,丘陵部69从接头部58的后方侧到接头部58的中途缓慢倾斜且朝内管主体52的径外方向扩大,在挂钩59的按压面68附近,倾斜逐渐变得陡峭,并连接于照明罩65。丘陵部69阻止按压挂钩59的按压面68的手指向相邻构造物侧靠近。丘陵部69连接于照亮内管主体52的前方的照明装置27。
此外,内管主体52的前方是指,比延长管25的长度方向稍靠上方,且在由吸入口体26或延长管25的筒前端进行清扫时,吸入口体26或延长管25的筒前端前进的前方。
接下来,对外管主体51与内管主体52的连结部分进行说明。
延长管25具有:插入到外管主体51的管内的第一导向环71、设置于外管主体51的另一个端部的第二导向环72、夹于第一导向环71与第二导向环72之间的密封环73、设置于内管主体52的止动件75。
第一导向环71和第二导向环72引导内管主体52在外管主体51内的移动。
第二导向环72具有与隧道部55的开口端相适应的凸缘部76。凸缘部76具有与隧道部55的中空部分相连的开口77。
密封环73防止延长管25的管外空气从外管主体51的内周面与内管主体52的外周面之间流入管内。
止动件75固定于在内管主体52的一个端部设置的止动件保持部78。止动件75是阻止内管主体52相对于外管主体51旋转的止转件,还是阻止内管主体52从外管主体51脱出的止脱件。
接下来,对外管主体51侧的电缆收纳构造进行说明。
延长管25具有绝缘体制的第一隧道罩79作为外管主体51侧的电收纳构造,第一隧道罩79设置于外管主体51的外周面的一侧,在外管主体51的长度方向延伸。
第一隧道罩79从外管主体51的一个端部延伸到另一个端部。第一隧道罩79具有:在外管主体51的长轴方向呈长条状的隧道部件81、以及端部罩82,端部罩82以在其与外管主体51之间夹着隧道部件81的接头部53侧的端部的方式保持隧道部件81的接头部53侧的端部。
端部罩82和第一隧道罩79的一个端部(靠近接头部53一侧的端部)通过螺钉(省略图示)被一起紧固于外管主体51的凸起83。第一隧道罩79的另一个端部(靠近外管主体51与内管主体52的连接部分一侧的端部)通过贯穿隧道部件81的被固定孔85的一对固定片(省略图示)而嵌入外管主体51的固定孔86。
接下来,对内管主体52侧的电缆收纳构造进行说明。
延长管25具有设置于内管主体52的隧道内管87来作为内管主体52侧的电缆收纳构造。隧道内管87从内管主体52的接头部58附近向外管主体51延伸,并到达隧道部55。隧道内管87与内管主体52一起移动而被从第一隧道罩79内拉出,或者被收纳于第一隧道罩79内。
外管主体51侧的电缆收纳构造和内管主体52侧的电缆收纳构造协同作用,针对延长管25的全长对电缆47进行绝缘。
接着,针对收纳于外管主体51和内管主体52的电缆收纳构造的电缆47进行说明。
延长管25具有电缆47,电缆47配置于外管主体51和内管主体52的外侧,从吸尘器主体2侧,更详细地讲,从近手侧操作管22向吸入口体26供电。
电缆47构成为其全长为螺旋弹簧状,能够追随延长管25的伸缩。电缆47收纳于护盖88内。护盖88是合成树脂、例如聚乙烯(PE)成形品,为绝缘体。护盖88比第一隧道罩79的全长或者隧道内管87的全长短,不会阻碍延长管25的伸缩动作。当使延长管25伸长时,电缆47长于护盖88,从护盖88伸出。因此,延长管25的电缆收纳构造遮盖从护盖88伸出的电缆47。电缆47的各端部设置有与近手侧操作管22或者吸入口体26进行电连接的插槽89和插头91。
此外,延长管25具有全长调整机构92,全长调整机构92对伸缩的全长进行阶段性定位,并进行暂时固定。全长调整机构92具有:设置于外管主体51的全长调整开关93、以及设置于内管主体52的隧道内管87的多个全长定位凹部95。
全长定位凹部95在隧道内管87的长度方向、进一步讲,在内管主体52、延长管25的长度方向以大致相等的间隔分离排列,在各个位置对延长管25的长度进行暂时固定,从而能够进行全长调整和定位。
外管主体51和内管主体52具有含尘空气所通过的风路。
此外,外管主体51从供内管主体52插入一侧的端部(即、外管主体51的另一个端部)的端面起在规定长度(深度、进深)上,具有内径大于其他部分的大内径部96。第一导向环71、第二导向环72和密封环73夹于大内径部96的内周面与内管主体52的外周面之间,并收纳于大内径部96内。
另外,在外管主体51的管内设置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引导槽97。固定于内管主体52的止动件75被引导槽97夹持,限制外管主体51与内管主体52的相对旋转。
而且,外管主体51具有将大内径部96与引导槽97之间隔离开的隔离部分98。隔离部分98限制止动件75的移动范围,防止内管主体52从外管主体51脱出。
全长调整机构92的全长调整开关93具有:朝隧道部55开放的箱形按压部99、一体地设置于按压部99且彼此分离开的一对臂101、能够嵌入隧道内管87的全长定位凹部95且能够从其脱离的销102、将按压部99朝向使销102嵌入全长定位凹部95的方向按压的螺旋弹簧103。
按压部99具有在同一直线上延伸的一对轴部105。轴部105配置于由隧道部55侧的轴承半体和第一隧道罩79侧的轴承半体构成的轴承部(省略图示),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撑按压部99。按压部99绕轴部105以跷跷板状摆动,使销102嵌入全长定位凹部95的某一个,从而对外管主体51与内管主体52的全长进行阶段性的暂时固定,或者使销102从全长定位凹部95脱出而解除暂时固定。
臂101伴随着按压部99的摆动而使销102嵌入全长定位凹部95,或者从全长定位凹部95脱出。
延长管25的使用者通过抵抗螺旋弹簧103来将按压部99压下,使按压部99摆动,借助臂101使销102从全长定位凹部95脱出,抵抗螺旋弹簧103而解除外管主体51与内管主体52的暂时固定,使得延长管25能够伸缩。另外,延长管25在使用者停止按压部99的按压时,在螺旋弹簧103的弹力的作用下使按压部99摆动,借助臂101使销102嵌入全长定位凹部95,使外管主体51与内管主体52暂时固定。
接着,对外管主体51的电缆收纳部进行说明。
第一隧道罩79划分出从外管主体51的一个端部延伸到另一个端部的第一绝缘室106。第一绝缘室106与外管主体51的管内部、即、含尘空气所通过的管内通路隔离开。
接下来对内管主体52的电缆收纳部进行说明。
隧道内管87以固定于内管主体52的接头部58的端部为基部,朝向外管主体51侧延伸成为悬臂梁状,并插入外管主体51的第一绝缘室106。隧道内管87穿过第二导向环72的开口77并通过外管主体51的隧道部55,到达第一绝缘室106。
隧道内管87具有:配置于内管主体52的径向外侧的第二隧道罩107、配置于内管主体52的径向外侧且面对内管主体52的罩里盖108。
第二隧道罩107和罩里盖108是合成树脂、例如聚丙烯(PP)或ABS树脂成形品,是绝缘体。
第二隧道罩107具有与内管主体52协作来支撑挂钩59的挂钩罩部109。挂钩罩部109设置于内管主体52的接头部58且是设置于内管主体52的上表面侧。挂钩罩部109是中空的箱状罩。
挂钩59设置于挂钩罩部109内。挂钩59被夹持于内管主体52与挂钩罩部109之间,以能够自由摆动的方式被保持。挂钩59将作为插入内管主体52的相邻构造体的吸入口体26的接头部卡止,防止接头部从内管主体52脱出。
另外,挂钩59绕沿着内管主体52的截面(作为与内管主体52的长度方向正交的面的截面)外周的切线方向延伸的作为中心线的挂钩轴111摆动,并卡止于吸入口体26的接头部,并且具有在解除与吸入口体26的接头部的卡止时被压向靠近吸入口体26的方向的按压面68。
将内管主体52长度方向亦即远离接头部58的方向(图5中的双点划线A)设为基准角度0度,内管主体52径向亦即远离内管主体52的方向(图5中的双点划线B)设为90度的情况下,按压面68的法线n优选朝向0度到45度的范围R。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按压面68的法线n朝向45度。即、在按压面68的法线n朝向范围R内时,如果挂钩59绕挂钩轴111摆动,则按压面68朝向作为相邻构造体的吸入口体26靠近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朝向内管主体52的中心线靠近的距离。此时,使用者感到是朝向靠近吸入口体26的方向按压按压面68。特别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按压面68连接于从挂钩轴111朝向内管主体52的径向径直延伸的壁部112。即、从内管主体52的长度方向观察,按压面68靠近挂钩轴111,因此在被挂钩59按压的过程中,朝向作为相邻构造体的吸入口体26靠近的距离也大于朝向内管主体52的中心线靠近的距离,按压按压面68的使用者会更明确地感到是将按压面68朝向靠近吸入口体26的方向按压。
罩里盖108与第二隧道罩107协作来划分出设置电缆47的第二绝缘室113。第二绝缘室113与内管主体52的管内部、即、含尘空气所通过的管内通路隔离开。第二绝缘室113与外管主体51侧的第一绝缘室106相连。
连接于电缆47的插槽89在隧道内管87的另一个端部(靠近接头部58一侧的端部),收纳于隧道内管87、特别是挂钩罩部109内。插槽89是:伴随着作为相邻构造体的吸入口体26连接于接头部58,通过插入到第二绝缘室113内的吸入口体26侧的插头(省略图示)电连接于吸入口体26侧的电路(省略图示)的电极。
挂钩罩部109具有用于使近手侧操作管22侧的插头到达插槽89的插头插入孔115。
接着,对第一隧道罩79的一个端部(接近外管主体51的接头部53一侧的端部)进行说明。
连接于电缆47的插头91在第一隧道罩79的一个端部(靠近接头部53一侧的端部)沿着外管主体51的长度方向从第一绝缘室106突出。当作为相邻构造体的近手侧操作管22连接于接头部53时,插头91插入到近手侧操作管22侧的插槽(省略图示)并进行电连接。
接下来,对设置于内管主体52的接头部58的照明装置27进行说明。
照明装置27具有:设置于作为内罩的挂钩罩部109的外表面部116的光源48、配置于内管主体52的外侧的电源电路49、以及设置于内管主体52的接头部58并遮盖挂钩罩部109和电源电路49的作为外罩的保护罩61。
光源48具有:被挂钩罩部109支撑的发光电路基板117、设置于发光电路基板117并照亮内管主体52的前方的发光元件118、覆盖发光电路基板117和发光元件118的光源保护罩119、以及能够让发光元件118所照射的光透过并且组合于光源保护罩119的且保护发光电路基板117和发光元件118的照明罩65。
发光电路基板117被缺口对123保持,其中该缺口对123设置于在挂钩罩部109设置的左右一对立壁122,发光电路基板117竖立突出于挂钩罩部109,并向内管主体52的径向延伸。发光电路基板117被保护罩61按压,不会从缺口对123脱出。发光电路基板117上设置有包围发光元件118的周围的元件罩125。元件罩125位于发光元件118的周围,向发光元件118所发出的光的方向扩展成喇叭形。
发光元件118是LED(Light Emitting Diode),比灯泡照射的光的指向性强,能够强力照亮延长管25前方。
光源保护罩119连接于保护罩61,且平滑相连,包围发光电路基板117和发光元件118的左右、后方以及上方。
电源电路49配置于内管主体52的接头部58的下表面侧。电源电路49配置成夹持于卡子63与内管主体52之间。
电源电路49被保持于内管主体52。内管主体52上设置有保持电源电路49的电源电路保持框126。电源电路保持框126配置于内管主体52的下表面侧,朝向下方突出成箱状。电源电路保持框126朝向下方开放,由保护罩61封堵。电源电路49的电源电路基板127在电源电路保持框126内被保持为朝向内管主体52的切线方向。
另外,电源电路49借助电源电路保护容器67保持于电源电路保持框126。电源电路保护容器67朝向与接头部58的开口相同的方向开放。电源电路49首先被插入电源电路保护容器67内来被保持,接着与电源电路保护容器67一起嵌入电源电路保持框126而被保持于内管主体52。
照明装置27、挂钩罩部109和挂钩59配置于内管主体52的上表面侧,另外,电源电路49和卡子63配置于内管主体52的下表面侧。
延长管25具有:设置于内管主体52的开口端的刷子毛128、以及支撑刷子毛128的基台129。刷子毛128以环状包围接头部58的开口周围,并朝向延长管25的长度方向延伸。刷子毛128的前端沿着从延长管25的上表面侧向下表面侧倾斜的面排列,使得在使用者将延长管25稍向后方倾斜的状态下容易接触被清扫面。基台129也以环状包围接头部58开口的周围。基台129具有支撑于接头部58左右两侧面的支撑臂部131。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延长管的挂钩罩部109内侧的立体图。
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延长管25的挂钩罩部109保持左右一对插槽89。插槽89上连接有电缆47。电缆47连接有将电力从电缆47导到电源电路49的照明用电缆133。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延长管的内管主体的接头部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延长管25的照明用电缆133包括:输入侧电缆134,其在挂钩罩部109的后端部被引出到挂钩罩部109的外侧,且沿着内管主体52的左右两侧外表面而到达配置于内管主体52的下表面侧的电源电路保持框126内的电源电路49,以及输出侧电缆135,其从电源电路49沿着内管主体52左右两侧的外表面和挂钩罩部109的外表面而到达配置于挂钩罩部109上表面侧的光源48。照明用电缆133亦即输入侧电缆134和输出侧电缆135被保护罩61遮盖。
这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延长管25和电动吸尘器1具有:与收纳于在内管主体52的上表面侧设置的挂钩罩部109内的电缆47连接的插槽89、设置于挂钩罩部109的外表面部116的光源48、以及配置于内管主体52的外侧的电源电路49,通过将电流、电压不同的各个电路分散于不同的空间,能够减少铺设于延长管25的电缆47的总数。
另外,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延长管25和电动吸尘器1具有:与收纳于在内管主体52的上表面侧设置的挂钩罩部109内的电缆47的插槽89、设置于挂钩罩部109的外表面部116的光源48、以及配置于内管主体52的外侧的电源电路49,通过使电流、电压不同的各个电路分散于不同的空间,能够避免延长管25的筒前端的大型化。例如,对于光源48而言,为了使发光元件118朝向延长管25的筒前端,使发光电路基板117竖立于挂钩罩部109,但是,如果要使电源电路49与发光电路基板117一体化,则无法避免发光电路基板117的大面积化、大型化,将导致延长管25的筒前端的大型化。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延长管25通过将光源48和电源电路49分散配置延长管25的上表面侧和下表面侧,能够将光源48和电源电路49的保持姿势最佳化,避免延长管25的筒前端的大型化。
此外,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延长管25和电动吸尘器1具有:在配置于内管主体52的上表面侧的挂钩罩部109的外表面部116上设置的光源48、以及配置于内管主体52的下表面部的电源电路49,通过使电流或电压不同的各电路分散于不同的空间,能够将光源48和挂钩59的按压面68集中配置于内管主体52的接头部58。例如,为了使光源48的发光元件118朝向延长管25的筒前端,使发光电路基板117竖立突出于挂钩罩部109,但是,如果使发光电路基板117与电源电路49一体化,则无法避免发光电路基板117的大面积化、大型化,难以确保使挂钩59的按压面68接近接头部58的上表面侧来配置的空间裕量。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延长管25,由于光源48配置于内管主体52的接头部58的上表面侧,因此容易对延长管的行进方向进行照明,并且由于挂钩59的按压面68配置于内管主体52的接头部58的上表面侧,因此也容易进行吸入口体26的拆卸操作。
另外,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延长管25和电动吸尘器1具有:配置于内管主体52的上表面侧的挂钩罩部109、配置于内管主体52的下面侧的电源电路49,由此延长管25左右方向的尺寸保持窄小,抑制了延长管25上下方向的尺寸的扩大,例如容易插入到家具之间的狭窄空间,便利性提高。
因此,根据本发明涉及的延长管25和电动吸尘器1,能够避免铺设于延长管25的电缆47的增加,抑制筒前端的大型化,并且配置照明装置27和电源电路49,利便性较高。
此外,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动吸尘器1不限于卧式吸尘器,也可以是立式、棒式或者便携式吸尘器等。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但是,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给出的,并不意图限定本发明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也可以以其他各种方式来实施,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于发明的范围和主旨中,并且包含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及其等同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延长管,具有:
管主体,该管主体形成风路,并具有接头部,
内罩,该内罩设置于所述管主体的接头部的所述管主体外周面的一侧面,
挂钩,该挂钩设置于所述内罩内,卡止于插入到所述管主体的相邻构造体的接头部,以防止所述相邻构造体的接头部从所述管主体脱出,
电缆,该电缆配置于所述管主体的外侧,与插入到所述管主体的所述相邻构造体的电路电连接而提供电力,
光源,该光源设置于所述内罩的外表面部,以及
电源电路,该电源电路配置于所述管主体的接头部的所述管主体外周面的其他侧面,与所述电缆电连接,调整流入所述电缆的输入电力,并将输出电力提供给所述光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延长管,具有:
所述电缆具有电极,该电极收纳于所述内罩内,用于与插入到所述管主体的所述相邻构造体的电路电连接,
该延长管具有保护罩,该保护罩设置于所述管主体的接头部,遮盖所述内罩和所述电源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延长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罩配置于所述管主体的上表面侧,
所述电源电路配置于所述管主体的下表面侧。
4.一种电动吸尘器,具有:
吸尘器主体,
收纳于所述吸尘器主体并产生负压的电动鼓风机,以及
与所述电动鼓风机以能够流过流体的方式连接的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延长管。
5.一种电动吸尘器,具有:
吸尘器主体,
收纳于所述吸尘器主体并产生负压的电动鼓风机,以及
与所述电动鼓风机以能够流过流体的方式连接的权利要求3所述的延长管。
CN201510486322.6A 2014-08-11 2015-08-10 延长管和电动吸尘器 Active CN1061755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63631A JP6366063B2 (ja) 2014-08-11 2014-08-11 延長管および電気掃除機
JP2014-163631 2014-08-11
JP2014-163629 2014-08-11
JP2014163629A JP6366062B2 (ja) 2014-08-11 2014-08-11 延長管および電気掃除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75596A true CN106175596A (zh) 2016-12-07
CN106175596B CN106175596B (zh) 2019-04-05

Family

ID=554487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86322.6A Active CN106175596B (zh) 2014-08-11 2015-08-10 延长管和电动吸尘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1704234B1 (zh)
CN (1) CN106175596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37308A (zh) * 2018-07-10 2018-12-07 深圳市晓控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清洁功能的智能沙发
CN109984663A (zh) * 2019-04-18 2019-07-09 江苏环力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使用方便的吸尘机
CN110151057A (zh) * 2018-02-13 2019-08-23 夏普株式会社 电动吸尘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54082A (zh) * 2007-02-28 2008-09-03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电动吸尘器
CN101278816A (zh) * 2007-04-06 2008-10-08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真空吸尘器风动刷头照明和滚刷保护装置
CN203447232U (zh) * 2013-09-17 2014-02-26 无锡莱吉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照明的吸尘器吸头
JP2014042734A (ja) * 2012-08-28 2014-03-13 Toshiba Corp 延長管および電気掃除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069023A (ja) * 2012-10-02 2014-04-21 Panasonic Corp 電気掃除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54082A (zh) * 2007-02-28 2008-09-03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电动吸尘器
CN101278816A (zh) * 2007-04-06 2008-10-08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真空吸尘器风动刷头照明和滚刷保护装置
JP2014042734A (ja) * 2012-08-28 2014-03-13 Toshiba Corp 延長管および電気掃除機
CN203447232U (zh) * 2013-09-17 2014-02-26 无锡莱吉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照明的吸尘器吸头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51057A (zh) * 2018-02-13 2019-08-23 夏普株式会社 电动吸尘器
CN108937308A (zh) * 2018-07-10 2018-12-07 深圳市晓控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清洁功能的智能沙发
CN109984663A (zh) * 2019-04-18 2019-07-09 江苏环力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使用方便的吸尘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60019358A (ko) 2016-02-19
CN106175596B (zh) 2019-04-05
KR101704234B1 (ko) 2017-0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21151B2 (ja) 電気掃除機システム
EP3000369A1 (en) Robot cleaner and robot cleaner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CN106175596A (zh) 延长管和电动吸尘器
CN105025768A (zh) 表面清洁装置
KR102115505B1 (ko) 휴대용 진공청소기
EP2243414A2 (en) Nozzle Unit
DE60142887D1 (de) Kabelhalterung für einen Kesselstaubsauger
TW200642653A (en) Vacuum cleaner and dust bag for vacuum cleaner
CN110022744A (zh) 清扫装置
AU2005220273B2 (en) Vacuum cleaner
KR102180432B1 (ko) 진공 청소기용 노즐 및 진공 청소기
CN109982623B (zh) 清扫机
CN106618377A (zh) 清洁工具
TW201828871A (zh) 電子裝置
JP2011239986A (ja) 電気掃除機
KR910000082A (ko) 전기 진공청소기
JP4709690B2 (ja) 電気掃除機
KR20200145064A (ko) 손잡이 분리형 청소기
KR20160005451A (ko) 전원 플러그와 소켓의 연결구조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가전제품
KR100645174B1 (ko) 분리 합체형 서비스 로봇 시스템
KR102153352B1 (ko) 진공 청소기
KR101399372B1 (ko) 공기정화장치를 채용한 벽면 매립형 전기 스위치 조립체
JP6366062B2 (ja) 延長管および電気掃除機
JP6366063B2 (ja) 延長管および電気掃除機
IT201900003061A1 (it) Potenziatore e acceleratore per la pulizia dei pavimenti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