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72548A - 一种杀灭农作物防治病虫害的b项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杀灭农作物防治病虫害的b项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72548A
CN106172548A CN201610454867.3A CN201610454867A CN106172548A CN 106172548 A CN106172548 A CN 106172548A CN 201610454867 A CN201610454867 A CN 201610454867A CN 106172548 A CN106172548 A CN 1061725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root
leaf
rhizome
herb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5486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祖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1045486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172548A/zh
Publication of CN1061725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7254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65/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bryophyta, multi-cellular fungi or plants, or extract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59/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elements or inorganic compounds
    • A01N59/16Heavy metals; Compounds thereof
    • A01N59/22Arsenic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65/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bryophyta, multi-cellular fungi or plants, or extracts thereof
    • A01N65/40Liliopsida [monocotyledons]
    • A01N65/46Stemonaceae [Stemona family], e.g. croomia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杀灭农作物防治病虫害的B项制品及其制备方法。为实现本案的技术创新,采用1‑22味中草药的性能及科学配伍。同时又采用1‑6项传统与现代技术融合一体的新型工艺步骤,研制出一种天然性、无公害、无副作用的有机性能的中药制剂(水剂)。本案研制的技术优势是:1、杀虫广普,具有麻醉、胃毒、拒食、触杀等特别功效。即能杀灭农作物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所有虫害。2、防病治病,主治农作物及经济作物多种病、瘟症(如稻、麦、菜籽等)。3、实践证明,经两地粮油承包户试用已获成功,本药剂无毒、无害、无富作用,一旦能全面推广,它必将取代一切有公害的(毒性较重的)农药产品,它将对人类的健康长寿是一大贡献和进步。

Description

一种杀灭农作物防治病虫害的B项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本专利涉及一种速效杀灭农作物病虫害的中药制剂(纯属天然性无毒、无害、无副作用的杀虫药剂)。为更进一步地研制杀灭病虫害的精益功效,本案在原有的基础上,又研制出一种杀灭农作物病虫害的B项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当前,我国农业生产领域中,用于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专用农资药品占有99%的都是无机和有机化学配制的。因为该药品毒性较重,随着时间的推移,药料的成分在土壤中积存的毒素愈来愈重,从而导致全国各地所生产的农副产品(粮、油、蔬菜、菜叶、水果等)所含的农药成份已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或严重超标。这牵连到人体的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和严重的危害。据悉,全国每年竟有数以万计的人群因患有癌症、血症、肥胖症、高血压、高血脂及脑梗等提前离开了人世,甚至这些病症已经延伸到儿童的年龄,实在令人痛心。据中外医学专家的分析,除了恶劣的环境污染外,最主要、最核心问题是来自于人们的日常饮食之中(一日三餐的饭菜)。因当今人们每天入口的饮食中含有不同程度的农药超标或严重超标,这样天长日久,年复一年,这将对人们身体健康或延年益寿是一个突出性或潜在性的问题。
性对上述的问题,结合中华民族几年以来遗传的那些伟大医学名人传给我们宝贵的医学理论,再又结合本人多年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研制出一种天然性且无公害的纯属植物性能的杀灭病虫害的新型杀虫、防病剂。
上述所研制的农药产品,主要用于粮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麦、玉米和油料作物中的花生、大豆、油菜籽及经济作物中的蔬菜、果树、茶叶等农作物的生产过程之中。
本技术是涉及上期已申请上报的《一种用于顽皮癣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中剩余的残渣(CAF变废为宝,见补充说明),再添加21味廉价的中草药,利用植物草药具有的性能研制成专为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能迅速杀灭病虫害的农药制剂。这种广普性的农药制剂,一旦能全面推广,它将对人类的健康(让天下所有的人都能食到无毒无害、无副作用的粮食、油料、蔬菜、水果、菜叶等, 以减少人们重大疾病的发生)和延年益寿是一重大贡献和进步。
发明内容:为实现上述技术创新的目的和意义及广谱杀灭病虫害的功效,具体使用如下21味廉价的中草药来生产出一种天然性、无公害、无副作用的优质农药产品。具体是:
1、山豆根(根茎)性能:味苦、性寒有毒。主治:(1)抑菌、抚炎、抚肿瘤,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抚血拴形成作用等;(2)咽喉肿痛,齿龈肿痛、黄疸、痢疾;(3)杀虫、秃疮、疥癣及蛇虫犬咬伤等。
2、了哥王(根茎)性能:味辛苦,性寒、有毒。主治(1)清热利尿;(2)消炎、解毒、杀虫;(3)现代医学权威人士表明:具有抑菌、抗炎、镇痛、抗病毒、抗癌等作用。
3、一箭球(根茎)性能:性平、味微甘,无毒。主治:(1)宣肺止咳,清热解毒,散瘀消肿;(2)杀虫杀菌(截症)皮肤瘙痒、疥癣;(3)感冒咳嗽,百日咳,咽喉肿痛,痢疾,毒蛇咬伤,疟疾,跌打损伤。
4、艾叶(根茎)性能:味辛苦,性温,有小毒。主治:(1)理气止血;(2)逐寒安胎;(3)解毒杀虫,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具有消毒、抗菌、抗病毒、抗过敏等;(4)小儿脐疮、面疮、湿疹、疥癣、瘙痒。
5、乌桕(叶子):性能:味苦、性湿、有毒。主治:(1)泻下逐水;(2)利尿消肿;(3)杀虫止痒;(4)水肿、腹水、大便秘结;(5)病毒性肝炎;(6)痛肿疗毒和跌打损伤。
6、牵牛子(根茎)性能:苦寒,有小毒,泻下,利水,杀虫。主治:(1)大便秘结;(2)腹水肿胀;(3)配合驱虫药,治虫积腹痛。
7、百部(根茎叶)性能:味甘、苦、性微温。主治(1)杀虫治癣及皮肤瘙痒;(2)消炎止咳及百日咳;(3)杀头虱、虫、阴痒症及阴虚劳嗽。、
8、防风(根叶)性能:性温、味辛、甘。主治:(1)伤风感冒及头痛发热;(2)风湿性关节炎;(3)祛风解表;(4)杀虫止痒、荨麻疹及破伤风等。
9、木槿(花皮)性能:性寒、有毒、杀虫。主治:(1)杀虫疗癣;(2)疥疮、阴囊湿疹;(3)白带、肠风下血、痢疾、脱肛。
10、楝树(根果)性能:性寒、有毒、杀虫疗癣。主治:(1)胃痛、腹痛; (2)蛔引起的腹痛;(3)头癣及皮肤瘙痒等。
11、花椒(根子)性能:味辛,性温、杀虫止痒。主治:(1)降压、局麻、抑制血栓形成;(2)杀灭体内寄生虫及蛔虫、
虫、毛滴虫;(3)风寒湿痹,心腹冷痛;(4)阴痒、疮疥癣和解鱼腥毒等。
12、槟榔(子皮)性能:味苦、辛、涩,无毒。主治:(1)杀虫消积,破气通便,利尿化湿。注治:(1)虫积腹痛;(2)胸腹气滞;(3)泻痢不畅;(4)脚气水肿;(5)杀虫疗癣及皮肤瘙痒。
13、扁蓄(根茎)性味:味苦,性微寒,杀虫止痒。主治:(1)利尿通淋;(2)杀虫疗癣及皮肤瘙痒;(3)泻痢、黄疸、湿疹及疥疮等。
14、葱白,性能:辛温、发汗、散热、消肿、通阳、解毒、杀虫。主治:(1)感冒风寒、阴寒腹痛;(2)痢疾和疮痛肿痛;(3)杀虫止痒及虫积腹痛。
15、苦皮(藤叶)性能:苦涩性平、消炎,杀虫。主治:(1)清热解毒、消肿止痛;(2)恶疮脓肿;(3)杀虫、杀灭肌肤内多种寄生虫、蛔虫等;(4)疥疮及顽癣。
16、蓖麻(子根)味甘、辛、性平、小毒、杀虫。主治:(1)脱肛;(2)风湿关节痛;(3)肌肤麻痹;(4)疥癣瘙痒、鸡眼等。
17、蜀羊泉(根叶)性能:甘寒、清热解毒、利尿、消炎、杀虫、祛风湿。主治:(1)癌肿及恶疮疥癣;(2)湿热黄疸;(3)风湿痛;(4)血丝虫病;(5)感冒发热;(6)皮肤瘙痒等。
18、芫花(根叶)性能:味辛,性温,苦涩,有小毒。主治:(1)咳逆上气,喉鸣喘,咽肿短气;(2)蛊毒鬼症、疝瘕痛肿;(3)杀鱼虫;(4)疗疥疮和顽癣。
19、桃树(根叶):性能:苦平、活血散瘀,通经止咳,杀虫止痒。主治:(1)泻下通便,利水消肿;(2)湿疹、痔疮;(3)腰痛、伤痛;(4)杀虫止痒。
20、鱼腥草(根茎)性能:味辛,性微寒,杀虫止痒。主治:(1)清热解毒,利尿消肿;(2)杀虫疗癣,现代医学表明,具有抗菌、抚病毒、利尿、提高免疫力,同时还适用于疟疾、痛疽肿毒、毒蛇咬伤、湿疹、疥疮、癣症,外伤肿痛等。
21、虎杖、性能:味苦、涩、性凉,杀虫。主治祛风利湿,散瘀定痛,止 咳化痰,清热解毒,杀虫疗癣。
22、CAF残渣粉(500目粉末。)
本发明所要达到的目的和技术优势是通过如下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农作物防止病虫害的中药制品属纯天然和无公害的有机性能的农药制剂(汁剂),其配伍为以下药料,按重量份组成,具体是:
(一)粗选的(采用立秋前10天内的鲜叶、根、茎、皮等药料)。
1、山豆根(根茎)25-45份;2、了哥王25-45份;3、一箭球25-45份;4、艾叶(茎叶)25-45份;5、乌桕(叶子)25-45份;6、牵牛子(茎叶)25-45份;7、百部(根叶)25-45份;8、防风25-45份;9、木槿(皮花)25-45份;10、楝树(根果)25-45份;11、花椒(根子)25-45份;12、槟榔(子皮)25-45份;13、扁蓄(根茎)25-45份;14、葱白(根茎)25-45份;15、苦皮藤25-45份;16、蓖麻(子根)20-35份;17、蜀羊泉(根叶)20-35份;18、芫花20-35份;19、桃树(根叶)20-35份;20、鱼腥草(根茎)20-35份;21、虎杖20-35份;22、CAF残渣粉(500粉末)35-50份。
具体的生产工艺按如下步骤进行:
1、筛选。将上述1-22味药料进行认真地筛选,并去除变质的药料(根茎、皮、叶等)。
2、浸泡。将上述1中的所有药料+水15-25公斤石灰粉1-2公斤和1%的酒精浸泡5-8小时。
3、煮熬。用文火煮熬(温控在60-80℃)2-4小时,待冷却后再用文火煮熬2-4小时,连续2-3次。
4、压榨。将所述3中已煮熬数次的药料装入压榨机中进行压榨3-5小时后,分别取出药汁和残渣(并将残渣用阳光照晒3-5日后,再用粉碎机粉碎至500目粉末备用)。
5、浓缩。将4中已煮熬后的药汁+雄黄30-45份进行再次煮熬3-5小时(温控在50-80℃),并浓缩到50%,形成一个水剂性药物。
6、过虑和包装。将所5中已浓缩的药汁进行过滤后,再装入专用灌装机中,由药用灌装机输入不同的标准容器(成盒成桶)之中,以完成一系列产成品的 生产工序。
(二)精选的(采用立秋前10天内的鲜叶、根皮)。
一种天然性和无公害的植物性农药产品的组合物,其组分以下药料按如下重量组份来组成,其具体是:
1、山豆根(根茎)35份;2、了哥王35份;3、一箭球35份;4、艾叶(茎叶)35份;5、乌桕(叶子)35份;6、牵牛子(茎叶)35份;7、百部(根叶)35份;8、防风35份;9、木槿(皮花)35份;10、楝树(根果)35份;11、花椒(根子)35份;12、槟榔(子皮)35份;13、扁蓄(根茎)35份;14、葱白(根茎)35份;15、苦皮藤35份;16、蓖麻(子根)35份;17、蜀羊泉(根叶)35份;18、芫花35份;19、桃树(根叶)35份;20、鱼腥草(根茎)35份;21、虎杖35份;22、CAF残渣粉(500目粉末)40份。
具体的生产工艺按如下步骤进行:
1、筛选。将上述1-22味药料进行认真地筛选,并去除变质的药料(根皮叶等)。
2、浸泡。将上述1中的所有药料+水20公斤+石灰粉1公斤和1%的酒精浸泡5-8小时。
3、煮熬。用文火煮熬(温控在60-80℃)2-4小时,待冷却后再用文火煮熬2-4小时,连续2-3次。
4、压榨将所述3中已煮熬数次的药料装入压榨机中进行压榨3-5小时后,分别取出药汁和残渣(并将残渣用阳光照晒3-5日后,再用粉碎机粉碎至500目粉末备用)。
5、浓缩。将4中已煮熬后的药汁+雄黄30-45份进行再次煮熬3-5小时(温控在50-80℃),并浓缩到50%,形成一个水剂性药物。
6、过滤和包装。将所5中已浓缩的药汁进行过滤后,再装入专用灌装机中,由药用灌装机输入不同的标准容器(成盒成桶)之中,以完成一系列产成品的生产工序。
具体的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进一步地说明:
实施例1:(粗选的)。
按重量组份秤取如下药材料:1、山豆根(根茎)25-45份;2、了哥王25-45份;3、一箭球25-45份;4、艾叶(茎叶)25-45份;5、乌桕(叶子)25-45份;6、牵牛子(茎叶)25-45份;7、百部(根叶)25-45份;8、防风25-45份;9、木槿(皮花)25-45份;10、楝树(根果)25-45份;11、花椒(根子)25-45份;12、槟榔(子皮)25-45份;13、扁蓄(根茎)25-45份;14、葱白(根茎)25-45份;15、苦皮藤25-45份;16、蓖麻(子根)25-45份;17、蜀羊泉(根叶)25-45份;18、芫花25-45份;19、桃树(根叶)25-45份;20、鱼腥草(根茎)25-45份;21、虎杖25-45份;22、CAF残渣粉(500粉末)35-50份。
将上述已称取的药料按如下步骤制备:
1、筛选。将上述1-22味药料进行认真地筛选,并去除变质的药料(根皮叶等)。
2、浸泡。将上述1中的所有药料+加水15-25公斤+石灰粉1-2公斤和1%的酒精浸泡5-8小时。
3、煮熬:用文火煮熬(温控在60-80℃)2-4小时,待冷却后再用文火煮熬2-4小时,连续2-3次。
4、压榨。将所述3中已煮熬数次的药料装入压榨机中进行压榨3-5小时后,分别取出药汁和残渣(并将残渣用阳光照晒3-5日后,再用粉碎机粉碎至500目粉末备用)。
5、浓缩:将4中已煮熬后的药汁+雄黄30-45份进行再次煮熬3-5小时(温控在50-80℃),并浓缩到50%,形成一种水剂性药物。
6、过滤和包装。将所5中已浓缩的药汁进行过滤后,再装入专用灌装机中,由药用灌装机输入不同的标准容器之中,并包装成盒或成桶,以完成一系列产成品的生产工序。
实施例2:(精选)。
按重量组份秤取以下的中草药料。其中:
1、山豆根(根茎)35份;2、了哥王35份;3、一箭球35份;4、艾叶(茎 叶)35份;5、乌桕(叶子)35份;6、牵牛子(茎叶)35份;7、百部(根叶)35份;8、防风35份;9、木槿(皮花)35份;10、楝树(根果)35份;11、花椒(根子)35份;12、槟榔(子皮)35份;13、扁蓄(根茎)35份;14、葱白(根茎)35份;15、苦皮藤35份;16、蓖麻(子根)30份;17、蜀羊泉(根叶)30份;18、芫花30份;19、桃树(根叶)30份;20、鱼腥草(根茎)30份;21、虎杖30份;22、CBF残渣粉(500目粉末)40份。
将上述已秤取的药料按如下步骤制备:
1、筛选。将上述1-22味药料进行认真地筛选,并去除变质的药料(根皮叶等)。
2、浸泡。将上述1中的所有药料+水20公斤+石灰粉1公斤和1%的酒精浸泡5-8小时。
3、煮熬。用文火煮熬(温控在60-80℃)2-4小时,待冷却后再用文火煮熬2-4小时,连续2-3次。
4、压榨。将所述3中已煮熬数次的药料装入压榨机中进行压榨3-5小时后,分别取出药汁和残渣(并将残渣用阳光照晒3-5日后,用粉碎机粉碎至500目粉末备用)。
5、浓缩。将4中已煮熬后的药汁+雄黄30-45份进行再次煮熬3-5小时(温控在50-80℃),并浓缩到50%,形成一个水剂性药物。
6、过滤和包装。将所5中已浓缩的药汁进行过滤后,再装入专用灌装机中,由药用灌装机输入不同的标准容器之中,再包装成盒或成桶以完成一系列成品的生产工序。
本案所研制的药料,它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
(1)有着独特的杀虫功能。能够普杀农作物和经济作物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病虫之害。并具有麻醉、拒食、触杀等灭虫之功效,药剂的有效期一般保持在30-40天内,一季作物只需要施药(喷雾)两次。
(2)有着强力的杀菌防病功能,如粮油作物中的水稻、小麦、玉米、油菜、花生等最容易(如阴雨绵绵过长时)发生的瘟症及纹枯病等。但只要采用了本药品,就能有效防治发生。
(3)为农作物提供了大量的营养素和微量元素。如中草药中的根、茎、子、皮中含有大量的纤维肥、维生素、安基酸及10余种含量较高的微量元素(如氮、磷、钾、钙、镁、铁、锌、硫、锰、铜、硼等)。这些对农作物生产长十分有益的,一旦被农作物所吸收,即能激活农作物的活性细胞的快速生长和发育,同时还能提高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所以有了以上诸多的有益因素,本案所研制的中草药剂也就完全具备了广谱杀虫和强力治病及提高产量的功效。
有关CAF(残渣粉)的补充说明。
CAF残渣粉来自于本人上期的一项药物专利的申请。专利申请的名称是:一种用于治疗顽癣的药剂。
一种用于治疗顽固性皮肤病的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组分制成:半夏5-8份、秋蒿(黄花蒿)5-8份、楝树果5-8份、百部根5-8份、乌梅果5-8份、马齿苋5-8份、蒲公英5-8份、紫花地丁5-8份、石榴皮4-7份、槟榔了4-8份、丝瓜叶4-7份、桃树叶4-7份、一枝黄花4-7份、田皂角4-7份、律草4-7份、马鞭草4-7份、木槿皮4-7份、功劳叶4-7份、金银花3-6份、甘草3-6份、樟脑粉2-5份、雄精粉2-7份。
将上述1-22味药料经过若干步骤(1-7项)人工枝术操作后,将主要精华的药汁榨干取出(制成药剂),再将剩余的残渣经过阳光照晒(3-5天)后,粉碎至500目粉末(备用),而这种粉末变废为宝,有利于环境保护。它可以与新的一种中药配方后,制备成为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一种优质的防治病虫害的药剂。这种药料即命名为CAF(残渣粉)。

Claims (1)

1.一种杀灭农作物病虫害的B项制品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组分为如下22味药料按重量组份组成具体为:
一、粗选的(采用立秋前10天内药物的鲜叶、根、茎、皮等材料)。
1、山豆根(根茎)25-45份;2、了哥王25-45份;3、一箭球25-45份;4、艾叶(茎叶)25-45份;5、乌桕(叶子)25-45份;6、牵牛子(茎叶)25-45份;7、百部(根叶)25-45份;8、防风25-45份;9、木槿(皮花)25-45份;10、楝树(根果)25-45份;11、花椒(根子)25-45份;12、槟榔(子皮)25-45份;13、扁蓄(根茎)25-45份;14、葱白(根茎)25-45份;15、苦皮藤25-45份;16、蓖麻(子根)20-35份;17、蜀羊泉(根叶)20-35份;18、芫花20-35份;19、桃树(根叶)20-35份;20、鱼腥草(根茎)20-35份;21、虎杖20-35份;22、CAF残渣粉(500粉末)35-50份。
二、精选的(采用立秋前10天内药物的鲜叶、根、茎、皮等材料)。
1、山豆根(根茎)35份;2、了哥王35份;3、一箭球35份;4、艾叶(茎叶)35份;5、乌桕(叶子)35份;6、牵牛子(茎叶)35份;7、百部(根叶)35份;8、防风35份;9、木槿(皮花)35份;10、楝树(根果)35份;11、花椒(根子)35份;12、槟榔(子皮)35份;13、扁蓄(根茎)35份;14、葱白(根茎)35份;15、苦皮藤35份;16、蓖麻(子根)35份;17、蜀羊泉(根叶)35份;18、芫花35份;19、桃树(根叶)35份;20、鱼腥草(根茎)35份;21、虎杖35份;22、CAF残渣粉(500目粉末)40份。
三、根据权力要求1中的(粗选)和2中的(精选)的内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产工艺步骤进行。
1、筛选。将上述1-22味药料进行认真地筛选,并去除变质的药料(根皮叶等)。
2、浸泡。将上述1中的所有药料+水20公斤+石灰1公斤和1%的酒精浸泡5-8小时。
3、煮熬。用文火煮熬(温控在60-80℃)2-4小时,待冷却后再用文火煮熬2-4小时,连续2-3次。
4、压榨。将所述3中已煮熬数次的药料装入压榨机中进行压榨3-5小时后,分别取出药汁和残渣(并将残渣用阳光照晒3-5日后,用粉碎机粉碎至500目粉末备用)。
5、浓缩。将4中已煮熬后的药汁+雄黄30-45份进行再次煮熬3-5小时(温控在50-80℃),并浓缩到50%。形成一种水剂性药物。
6、过滤和包装。将所5中已浓缩的药汁进行过滤后,再装入专用灌装机中,由药用灌装机输入不同的标准容器之中,再包装成盒或成桶以完成一系列产成品的生产工序。
CN201610454867.3A 2016-06-17 2016-06-17 一种杀灭农作物防治病虫害的b项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617254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54867.3A CN106172548A (zh) 2016-06-17 2016-06-17 一种杀灭农作物防治病虫害的b项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54867.3A CN106172548A (zh) 2016-06-17 2016-06-17 一种杀灭农作物防治病虫害的b项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72548A true CN106172548A (zh) 2016-12-07

Family

ID=574608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54867.3A Pending CN106172548A (zh) 2016-06-17 2016-06-17 一种杀灭农作物防治病虫害的b项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172548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403A (zh) * 1996-10-23 1997-06-25 赵贵生 纯中药制剂无毒农药
CN1199550A (zh) * 1997-05-21 1998-11-25 刘军 复方苦楝苦参动植物保护杀虫剂
CN101653155A (zh) * 2009-09-16 2010-02-24 李金伟 一种中药杀菌剂
CN105341008A (zh) * 2015-11-29 2016-02-24 苏赵珍 一种防治萝卜蚜虫害的中药环保杀虫剂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403A (zh) * 1996-10-23 1997-06-25 赵贵生 纯中药制剂无毒农药
CN1199550A (zh) * 1997-05-21 1998-11-25 刘军 复方苦楝苦参动植物保护杀虫剂
CN101653155A (zh) * 2009-09-16 2010-02-24 李金伟 一种中药杀菌剂
CN105341008A (zh) * 2015-11-29 2016-02-24 苏赵珍 一种防治萝卜蚜虫害的中药环保杀虫剂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82359B (zh) 一种中药农药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Marwat et al. Medicinal folk recipes used as traditional phytotherapies in district Dera Ismail Khan, KPK, Pakistan
CN103329948B (zh) 一种适用于绿色植物的杀虫剂
CN101653154A (zh) 一种中药农药
CN105994450A (zh) 一种茶叶的中草药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01038B (zh) 防治蔬菜根线虫的植物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66671A (zh) 一种农作物中药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060959A (zh) 一种主要针对根线虫的生物有机药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74028A (zh) 治疗皮肤瘙痒的药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31383A (zh) 一种用于农作物防治病虫害的中药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61248B (zh) 一种能治疗湿热泄泻的药品和食品
CN106172548A (zh) 一种杀灭农作物防治病虫害的b项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50415A (zh) 防治牛皮肤寄生虫病的中药制剂及其生产方法
CN111700931A (zh) 一种用于预防病毒性传染流感的中药香囊
CN106234473A (zh) 一种茉莉花常见病害的中草药防治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89595A (zh) 治疗消化道感染的速效中药
CN110547305A (zh) 一种专杀韭菜蛆的双效生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58165A (zh) 一种预防泥鳅出血病的药物制剂
CN107637451A (zh) 一种水稻纵卷叶螟和螟虫的生态防治方法
CN103263613B (zh) 一种治疗仔猪湿疹性皮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12578A (zh) 一种茉莉花灰象虫的中草药防治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60477A (zh) 疏经通络热敷盐及制备方法
CN104971115A (zh) 一种治疗疥癣的搽剂及制法
CN1141106C (zh) 华南紫萁药茶及其制作方法
CN105616558A (zh) 急性细菌性痢疾清热利湿药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