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69677B - 屏蔽式电缆组件 - Google Patents

屏蔽式电缆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69677B
CN106169677B CN201610334522.4A CN201610334522A CN106169677B CN 106169677 B CN106169677 B CN 106169677B CN 201610334522 A CN201610334522 A CN 201610334522A CN 106169677 B CN106169677 B CN 1061696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conductor
component
plug
inner condu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3452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69677A (zh
Inventor
N·L·里普塔克
B·D·泰勒
R·J·波耶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ptiv Technolog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Aptiv Technolog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4/717,345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11336058B2/en
Application filed by Aptiv Technologies Ltd filed Critical Aptiv Technolog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1696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696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696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696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1/00Communication cables or conductors
    • H01B11/18Coaxial cables; Analogous cables having more than one inner conductor within a common outer conduc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1/00Communication cables or conductors
    • H01B11/18Coaxial cables; Analogous cables having more than one inner conductor within a common outer conductor
    • H01B11/20Cables having a multiplicity of coaxial lines
    • H01B11/203Cables having a multiplicity of coaxial lines forming a flat arrang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91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 H01R13/6592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the conductive member being a shielded cab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1/00Communication cables or conductors
    • H01B11/18Coaxial cables; Analogous cables having more than one inner conductor within a common outer conductor
    • H01B11/1834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between the conductors
    • H01B11/1839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between the conductors of cellular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1/00Communication cables or conductors
    • H01B11/18Coaxial cables; Analogous cables having more than one inner conductor within a common outer conductor
    • H01B11/1869Construction of the layers on the outer side of the outer conduc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1/00Communication cables or conductors
    • H01B11/18Coaxial cables; Analogous cables having more than one inner conductor within a common outer conductor
    • H01B11/20Cables having a multiplicity of coaxial lin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0045Cable-harnes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02Disposition of ins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17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external factors, e.g. sheaths or armour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17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external factors, e.g. sheaths or armouring
    • H01B7/18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wear, mechanical force or pressure; Sheaths; Armour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17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external factors, e.g. sheaths or armouring
    • H01B7/18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wear, mechanical force or pressure; Sheaths; Armouring
    • H01B7/1895Internal space filling-up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1/00Communication cables or conductors
    • H01B11/002Pair constructions

Abstract

一种能够在不调制或编码的情况下在单对导体(102b,104b)上以3.5吉比特每秒(Gb/s)或更高的速度传输信号的屏蔽式电缆组件100。电缆100具有95欧姆的特性阻抗并且可支持根据USB 3.0或HDMI 1.4性能规范的传输数据。线缆(100f)包括一对导体、围绕这些导体的屏蔽件(116,124)和电介质结构,电介质结构被配置成维持在这些导体之间的第一预定间距和在这些导体(102b,104b)与屏蔽件(116,124)之间的第二预定间距。屏蔽件包括封围电介质结构的内屏蔽件(116)导体和封围内屏蔽件(116)导体的外屏蔽件(124)导体。

Description

屏蔽式电缆组件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5年5月14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No.14/717,345的优先权的权益,其要求2013年12月10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No.14/101,472的优先权的权益,其要求2013年3月14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No.13/804,245的优先权的权益,这些申请的每一个的整体公开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屏蔽式电缆组件,并且更具体地涉及设计成在不调制或编码的情况下传输数字电信号的屏蔽式电缆组件,该数字电信号具有3.5吉比特每秒(Gb/s)或更高的数据传输率。
背景技术
数字数据处理器速率的增加导致了数据传输速率的增加。用于将电子部件连接至数字数据处理器的传输介质必须被构建为在各种部件之间高效传输高速数字信号。有线介质,诸如光缆、同轴电缆、或双绞线电缆可适用于其中被连接的部件在固定位置且相对接近(例如,相隔小于100米)的应用。光缆提供一种可支持数据率高达接近100Gb/s且实际上不受电磁干扰影响的传输介质。同轴电缆支持以数字数据形式的高达10吉比特每秒(Gb/s)的数据传输率且对电磁干扰有良好的抗扰度。双绞线电缆可支持高于5Gb/s的数据率,尽管这些电缆通常需要在电缆内的专用于传输或接收线路的多个双绞线。双绞线电缆的导体提供对电磁干扰的良好的抗性,其良好的抗性可通过包括对电缆内的双绞线屏蔽来改善。
数据传输协议(诸如通用串行总线(USB)3.0以及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HDMI)1.4)需要达到或高于5Gb/s的数据传输率。现有的同轴电缆不能支持接近该速率的数据率。光纤和双绞线电缆两者都能够以这些传输率来传输数据,然而,光缆是易损的(需要现场服务)且比双绞线昂贵得多,这降低了它们对不需要高数据传输率以及电磁干扰抗扰度的成本敏感的应用的吸引力。
信息娱乐系统和在汽车和卡车上的其他电子系统开始需要能够携载高数据率信号的电缆。汽车级电缆必须不只是能够满足环境要求(例如,振动、热老化、防潮以及EMC),它们还必须足够灵活以在车辆线束中路由且具有低质量以帮助满足车辆燃料经济要求。因此,需要一种具有高数据传输率的线缆,它具有低质量且足够灵活以被封装在车辆线束内,同时满足目前不能由光缆满足的成本目标。尽管这种线缆所给定的特定应用是汽车,但这种线缆可能还会发现其他应用,诸如航空航天、工业控制或其他数据通信。
背景技术部分中所讨论的主题不应当只因为它在背景技术章节中提到而仅被假定为现有技术。类似地,在背景技术部分提到的或与背景技术部分的主题相关联的问题不应被假定为在现有技术中已认识到。在背景部分中的主题只表示不同的方法,其本身也可以是发明。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被配置成传输电信号的组件。该组件包括:线缆,具有第一内导体和第二内导体;屏蔽件,围绕第一内导体和第二内导体;以及电介质结构,被配置成维持在第一内导体和第二内导体之间的第一预定间距以及在第一内导体和第二内导体与屏蔽件之间的第二预定间距。屏蔽件包括:内屏蔽导体,至少部分地封围电介质结构,从而建立线缆的特性阻抗;以及外屏蔽导体,至少部分地封围内屏蔽导体并且与内屏蔽导体电连通。电介质结构被配置成提供在第一内导体和第二内导体与内屏蔽导体之间的一致的径向间距。
电介质结构可包括封围第一内导体的第一电介质绝缘体和封围第二内导体的第二电介质绝缘体。第一电介质绝缘体和第二电介质绝缘体可结合在一起,从而提供在第一内导体和第二内导体之间的一致的横向间距。电介质结构可进一步包括第三电介质绝缘体,其封围第一电介质绝缘体和第二电介质绝缘体以维持传输线特性并提供在第一和第二内导体与内屏蔽导体之间的更一致的径向间距。
内屏蔽导体可由卷绕在电介质结构周围的镀铝膜形成,使得由内屏蔽导体形成的接缝基本平行于线缆的纵轴。内屏蔽导体的横向长度覆盖至少百分之100的电介质结构周界。该组件可能不包括单独的排流线导体。
具有长达7米的线缆的组件可被表征为:对于具有小于100兆赫兹(MHz)的信号频率成分的信号,具有小于1.5分贝(dB)的差分插入损耗,对于具有在100MHz和1.25千兆赫(GHz)之间的信号频率成分的信号,具有小于5dB的差分插入损耗,对于具有在1.25GHz和2.5GHz之间的信号频率成分的信号,具有小于7.5dB的差分插入损耗,以及对于具有在2.5GHz和7.5GHz之间的信号频率成分的信号,具有小于25dB的差分插入损耗。该组件可被表征为具有小于50皮秒的对内偏斜。
该组件可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电连接器。该连接器可以是插头连接器,其具有包括由大体上矩形的截面表征的第一连接部分的第一插头端子和包括由大体上矩形的截面表征的第二连接部分的第二插头端子。第一插头端子和第二插头端子被配置成分别附连至第一内导体和第二内导体。第一插头端子和第二插头端子形成具有关于纵轴双侧对称的镜像对。插头连接器可包括与插头连接器电隔绝并且纵向地围绕插头连接器的插头屏蔽件。
替代地,电连接器可以是插座连接器,其被配置成与插头连接器配对并且具有第一插座端子和第二插座端子,该第一插座端子包括由大体上矩形的截面表征的第一悬臂梁部分并且限定从第一悬臂梁部分悬挂的凸出的第一接触点,该第一接触点被配置成接触第一插头端子的第一连接部分,并且该第二插座端子包括由大体上矩形的截面表征的第二悬臂梁部分并且限定从第二悬臂梁部分悬挂的凸出的第二接触点,该第二接触点被配置成接触第二插头端子的第二连接部分。第一和第二插座端子被配置成分别附连至第一内导体和第二内导体。第一插座端子和第二插座端子形成具有关于纵轴双侧对称的镜像端子对。当插头连接器连接至对应的插座连接器时,第一连接部分的主要的宽度基本垂直于第一悬臂梁部分的主要的宽度,以及第二连接部分基本垂直于第二悬臂梁部分的主要的宽度。插座连接器可包括与插座连接器电隔绝并且纵向围绕插座连接器的插座屏蔽件。
插头屏蔽件和/或插座屏蔽件可限定机械地连接至外屏蔽导体的一对线压接翼,由此将屏蔽件电连接至内屏蔽导体,从而建立该组件的特性阻抗。插座屏蔽件可限定接近在第一内导体和第一插座端子之间的连接以及在第二内导体和第二插座端子之间的连接的位置处的凸起部(embossment)。
插头屏蔽件和/或插座屏蔽件可限定被配置成穿过电介质结构的叉齿(prong),从而抑制导电屏蔽件围绕纵轴的旋转。
该组件可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器体。连接器体可以是限定第一腔的插头连接器体。插头连接器和插头屏蔽件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第一腔内。替代地,连接器体可以是限定第二腔并且被配置成与插头连接器体配对的插座连接器体。插座连接器体和插座屏蔽件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第二腔内。插头屏蔽件和/或插座屏蔽件可限定三角突出部,该三角突出部被配置成将屏蔽件固定在连接器体内。
插头连接器体可限定纵向延伸的锁定臂,该锁定臂整体地连接至插头连接器体。锁定臂包括:U形弹性带,将锁定臂整体地连接至插头连接器体;向内延伸的锁定尖端,被配置成接合由插座连接器体限定的向外延伸的锁定凸片;以及可按压手柄,设置在U形弹性条带的后部。锁定尖端可远离锁定凸片向外移动以实现锁定尖端与锁定凸片的脱离。向内延伸的支轴位于在锁定尖端和可按压手柄之间的锁定臂上。锁定臂的自由端限定向外延伸的阻挡件(stop)。横向压紧梁整体地连接至在固定端之间的插头连接器体并且被配置成接合该阻挡件并且在施加于插头连接器体和插座连接器体之间的纵向力超过第一阈值时增加锁定尖端上的压紧力以维持锁定尖端与锁定凸片的接合。插头连接体进一步限定肩部,该肩部被配置成接合U形弹性条带并且在施加于插头连接器体和插座连接器体之间的纵向力超过第二阈值时增加锁定尖端上的压紧力以维持锁定尖端与锁定凸片的接合。
在阅读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下列详细描述后,本发明进一步的特征和优势将更清楚地表现,这些优选实施例仅作为非限制性示例且参考附图给出。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考附图借助示例来描述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具有绞合导体的线缆组件的线缆的立体剖视图;
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1的线缆的截面图;
如3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图1的线缆的扭绞捻距的线缆的部分剖视图;
图4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具有实心导体的线缆组件的线缆的立体剖视图;
图5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图4的线缆的截面图;
图6是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具有实心排流线的线缆组件的线缆的立体剖视图;
图7是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图6的线缆的截面图;
图8是根据第五实施例的线缆的截面图;
图9是示出若干高速数字传输标准的信号上升时间以及期望的电缆阻抗的图表;
图10是示出根据若干实施例的图1-7中的线缆的各种性能特性的图表;以及
图11是根据若干实施例的图1-7的线缆的差分插入损耗相对于信号频率的曲线图;
图12是根据第六实施例的线缆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13是根据第六实施例的图12的线缆组件的部件的子集的分解立体图;
图14是根据第六实施例的图12的线缆组件的插座和插头端子的立体图;
图15是根据第六实施例的包含在载体条上的图12的线缆组件的插座端子的立体图;
图16是根据第六实施例的被包入在插座端子支架内的图15的插座端子组件的立体图;
图17是根据第六实施例的包括插座端子盖的图16的插座端子组件的立体图;
图18是根据第六实施例的图13的线缆组件的立体组件图;
图19是根据第六实施例的包含在载体条中的图12的线缆组件的插头端子的立体图;
图20是根据第六实施例的被包入在插头端子支架内的图19的插头端子组件的立体图;
图21是根据第六实施例的图13的线缆组件的插头连接器屏蔽件的一半的立体图;
图22是根据第六实施例的图13的线缆组件的插头连接器屏蔽件的另一半的立体图;
图23是根据第六实施例的图13的线缆组件的插座连接器屏蔽件的一半的立体图;
图24是根据第六实施例的图13的线缆组件的插座连接器屏蔽件的另一半的立体图;
图25是根据第六实施例的图12的线缆组件的插座连接器屏蔽件的立体图;
图26是根据第六实施例的图12的线缆组件的插座连接器体的截面图;
图27是根据第六实施例的图12的线缆组件的插头连接器屏蔽件组件的立体图;
图28是根据第六实施例的图12的线缆组件的插座连接器体的立体图;
图29是根据第六实施例的图12的线缆组件的插头连接器体的立体图;
图30是根据第六实施例的图12的线缆组件的插头连接器的截面图;
图31是根据第六实施例的图12的线缆组件的立体图;
图32是根据第六实施例的图12的线缆组件的替代立体图;
图33是根据第六实施例的图12的线缆组件的截面图;
图34是根据第七实施例的具有绞合导体的线缆组件的线缆的立体剖视图;
图35是根据第七实施例的图34的线缆的截面图;
图36是根据第八实施例的具有实心导线的线缆组件的线缆的立体剖视图;
图37是根据第八个实施例的图36的线缆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呈现的是能够携带以高达5吉比特每秒(Gb/s)(5亿比特每秒)速率的数字信号以支持USB 3.0以及HDMI 1.4这两个性能规范的线缆组件。线缆组件包括具有一对导体(线对)的线缆以及导电板和经编织的导体以使线对与电磁干扰相隔绝且确定电缆的特性阻抗。线对被包入在电介质带中以维持传输线路特性以及提供在线对与屏蔽件之间的一致的径向距离。如果它们被扭绞,则该带也维持在线对之间的一致的扭绞捻距。在线对与屏蔽件之间的一致的径向距离以及一致的扭绞捻距为线缆提供受控的阻抗。线缆组件还可包括电插座连接器和电插头连接器,电插座连接器具有连接至线对的镜像的插座端子对,以及电插头连接器具有连接至线对的镜像的插头端子对。插座端子和插头端子各自具有大体上矩形的截面且当第一电连接器和第二电连接器配对时,插座端子的主要的宽度基本垂直于插头端子的主要的宽度,并且在插座端子与插头端子之间的接触点位于插座端子和插头端子的外部。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两者都包括屏蔽件,屏蔽件纵向地围绕插座端子或插头端子且连接至线缆的经编织的导体。线缆组件还可包括绝缘连接器体,绝缘连接器体包含插座端子或插头端子以及屏蔽件。
图1和图2示出了在线缆组件中使用的线缆100a的非限制性示例。线缆100a包括导线的中央对,该导线的中央对包括第一内导体(在下文中被称为第一导体102a)以及第二内导体(在下文中被称为第二导体104a)。第一导体102a和第二导体104a都由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的导电材料形成,诸如未镀的铜或银镀的铜。如本文中所使用的,铜是指元素铜或铜基合金。此外,如本文所使用的,银是指元素银或银基合金。铜导体和银镀的铜导体的设计、结构和来源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已知的。在图1和图2所示的示例中,线缆100a的第一导体102a和第二导体104a可各由七根线股106组成。第一导体102a和第二导体104a的每个线股106可被表征为具有0.12毫米(mm)的直径。第一导体102a和第二导体104a可被表征为具有大约0.321毫米(mm)的整体直径,通常等同于28美国线规(AWG)绞合线。替代地,第一导体102a和第二导体104a可由具有更小直径的绞合线形成,从而得到等同于30AWG或32AWG的更小的整体直径。
如图2所示,第一导体102a和第二导体104a的中央对以捻距L纵向扭绞,例如每15.24mm扭绞一次。扭绞第一导体102a和第二导体104a提供降低由中央对携载的信号的低频电磁干扰的益处。然而,发明人已经发现其中第一导体102a和第二导体104a不围绕彼此扭绞的线缆也能提供令人满意的信号传输性能。不扭绞第一导体102a和第二导体104a可通过消除扭绞过程来提供减少线缆的制造成本的益处。
再一次参照图1和图2,第一导体102a和第二导体104a中的每一个被封围在相应的第一电介质绝缘体和第二电介质绝缘体(下文中被称为第一绝缘体108和第二绝缘体110)中。第一绝缘体108和第二绝缘体110接合在一起。第一绝缘体108和第二绝缘体110延伸除在电缆的末端被移除以终止线缆100a的部分之外的线缆100a的全部长度。第一绝缘体108和第二绝缘体110由柔性电介质材料形成,诸如聚丙烯。第一绝缘体108和第二绝缘体110可被表征为具有约0.85mm的厚度。
将第一绝缘体108接合至第二绝缘体110有助于维持第一导体102a和第二导体104a之间的间距。还可在第一导体102a和第二导体104a被扭绞时使在第一导体102a和第二导体104a之间的一致的扭绞捻距(参见图3)保持一致。制造具有接合的绝缘体的一对导体所需的方法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已知的。
除在电缆的末端被移除以终止线缆100a的部分之外,第一导体102a和第二导体104a与第一绝缘体108和第二绝缘体110完全被封围在第三电介质绝缘体(在下文中被称为带112)内。第一绝缘体108与第二绝缘体110以及带112一起形成电介质结构。
带112由柔性电介质材料形成,诸如聚乙烯。如图2所示,带可被表征为具有2.22mm的直径D。脱模剂114,诸如滑石质粉,可被应用至经接合的第一绝缘体108和第二绝缘体110的外表面,以在第一绝缘体108和第二绝缘体110的端部从第一导体102a和第二导体104a剥落时促使带112从第一绝缘体108和第二绝缘体110移除,以形成线缆100a的末端。
除了在电缆的末端可被移除以终止线缆100a的部分外,带112被完全地被封围在导电板(在下文中被称为内屏蔽件116)内。内屏蔽件116以单层纵向卷绕在带112周围,从而形成大体上与第一导体102a和第二导体104a的中央对平行延伸的单个接缝118。内屏蔽件116不是螺线形地或螺旋形地卷绕在带112周围。内屏蔽件116的接缝边缘可重叠,使得内屏蔽件116覆盖了带112的至少百分之100的外表面。内屏蔽件116由柔性导电材料形成,诸如镀铝双轴拉伸的PET膜。双轴拉伸的聚乙烯对苯二酸酯膜以商品名MYLAR被熟知,镀铝双轴延伸的PET膜在下文中将被称为镀铝MYLAR膜。镀铝MYLAR膜具有仅被应用至主要表面中的一个的导电铝涂层;其他的主表面是未镀铝的且因此不导电。单面镀铝MYLAR膜的设计、结构和来源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已知的。内屏蔽件116的未镀铝的表面与带112的外表面接触。内屏蔽件116可被表征为具有小于或等于0.04mm的厚度。
带112提供保持传输线路特性以及提供在第一导体102a和第二导体104a与内屏蔽件116之间的一致的径向距离的优势。带112进一步提供使在第一导体102a与第二导体104a之间的扭绞捻距保持一致的优势。现有技术中发现的屏蔽式双绞线电缆通常仅具有空气作为在双绞线与屏蔽件之间电介质。在第一导体102a和第二导体104a与内屏蔽件116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一导体102a和第二导体104a的有效扭绞捻距两者都影响线缆阻抗。因此线缆的在第一导体102a和第二导体104a与内屏蔽件116之间的径向距离越一致则提供越一致的阻抗。第一导体102a和第二导体104a的一致的扭绞捻距还提供受控的阻抗。
替代地,可设想线缆包括单个电介质结构,单个电介质结构包入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以维持在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之间的一致的横向距离以及在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与内屏蔽件之间的一致的径向距离。电介质结构也可使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的扭绞捻距保持一致。
如图1和图2所示,线缆100a附加地包括接地导体,在下文中被称为排流线120a,其被设置在内屏蔽件116之外。排流线120a大体上与第一导体102a和第二导体104a平行延伸,且与内屏蔽件116的镀铝外表面紧密接触或至少与其电连通。在图1和图2的示例中,线缆100a的排流线120a可由七股线股122组成。排流线120a的每个线股122可被表征为具有0.12mm的直径,其通常等同于28AWG绞合线。替代地,排流线120a可由具有更小规格(诸如30AWG或32AWG)的绞合线形成。排流线120a由导线形成,诸如未镀铜线或镀锡铜线。铜导线或镀锡的铜导线的设计、结构和来源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已知的。
如图1和图2所示,线缆100a进一步包括经编织的线导体,在下文中被称为外屏蔽件124,其封围除在电缆末端可被移除以终止线缆100a的部分之外的内屏蔽件116与排流线120a。外屏蔽件124由多个编织导体形成,诸如铜或镀锡铜。如本文中所使用的,锡是指元素锡或锡基合金。用于提供此类外屏蔽件的经编织的导体的设计、结构和来源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已知的。外屏蔽件124与内屏蔽件116和排流线120a两者紧密接触或至少与其电连通。形成外屏蔽件124的线至少与内屏蔽件116的百分之65的外表面相接触。外屏蔽件124可被表征为具有少于或等于0.30mm的厚度。
图1和2所示的线缆100a进一步包括外电介质绝缘体,在下文中被称为护套126。护套126封围除电缆末端可被移除以终止线缆100a的部分之外的外屏蔽件124。护套126形成外绝缘层,其提供电绝缘以及对线缆100a的环境保护两者。护套126由柔性电介质材料形成,诸如聚氯乙烯(PVC)。护套126可被表征为具有大约0.2mm的厚度。
线缆100a被构建成使得内屏蔽件116紧贴于带112,外屏蔽件124紧贴于排流线120a以及内屏蔽件116,且护套126紧贴于外屏蔽件124,使得这些元件之间的气隙被最小化或被压缩。这为线缆100a提供受控的导磁率。
线缆100a可被表征为具有95欧姆的阻抗特性。
图4和图5示出用于传输电数字数据信号的线缆100b的另一非限制性示例。图4和5所示的线缆100b与图1和2所示的线缆100a结构相同,除了第一导体102b和第二导体104b各包括实心线导体(诸如具有约0.321毫米(mm)直径的裸(未镀)铜线或银镀铜线,其通常等同于28AWG实心线)。替代地,第一导体102b与第二导体104b可由具有更小规格(诸如30AWG或32AWG)的实心线形成。线缆100b可被表征为具有95欧姆的阻抗。
图6和图7示出用于传输电数字数据信号的线缆100c的另一非限制性示例。图6和7所示的线缆100c与图4和5所示的线缆100b结构相同,除了排流线120b包括实心线导体,诸如具有约0.321mm2横截面的未镀铜导体、锡镀铜导体、或银镀铜导体,其通常等同于28AWG实心线。替代地,排流线120b可由具有更小规格(诸如30AWG或32AWG)的实心线形成。线缆100c可被表征为具有95欧姆的阻抗。
图8示出用于传输电数字数据信号的线缆100d的又一非限制性示例。图5所示的线缆100d结构类似于图1-7所示的线缆100a、100b、100c,然而线缆100d包括多对第一导体102b和第二导体104。对于具有多个线对导体的线缆,带112还消除了如在现有技术中所看到的对用于维持线对的分离的间隔件的需要。图8所示的示例包括实心线导体102b、104b以及120b。然而,替代实施例可包括绞合线102a、104a以及120a。
图9示出了USB 3.0和HDMI 1.4性能规范对信号上升时间(以皮秒(ps)为单位)以及差分阻抗(以欧姆(Ω)为单位)的要求。图9还示出了能够同时满足USB 3.0和HDMI 1.4标准两者的线缆的组合要求。线缆100a-100f预期满足图9所示的组合USB 3.0和HDMI 1.4的信号上升时间以及差分阻抗的要求。
图10示出线缆100a-100f在0至7500MHz(7.5GHz)信号频率范围上预期的差分阻抗。
图11示出长度为7m的线缆100a-100f在0至7500MHz(7.5GHz)信号频率范围上预期的插入损耗。
因此,如图10和图11所示,具有长达7米的长度的线缆100a-100f预期能够以高达5吉比特每秒的速度传输数字数据且具有小于20dB的插入损耗。
如图12所示的非限制性示例,线缆组件还包括电连接器。连接器可以是插座连接器128或被配置成接收插座连接器128的插头连接器130。
如图13所示,插座连接器128包括两个端子,连接至第一内导体102的第一插座端子132以及连接至线缆100的第二内导体(由于画图角度未示出)的第二插座端子134。如图14所示,第一插座端子132包括第一悬臂梁部分136,第一悬臂梁部分136具有大体上矩形的截面并且限定凸出的第一接触点138,第一接触点138从第一悬臂梁部分136悬挂并且靠近第一悬臂梁部分136的自由端。第二插座端子134也包括类似的第二悬臂梁部分140,第二悬臂梁部分140具有大体上矩形的截面且限定凸出的第二接触点142,第二接触点142从第二悬臂梁部分140悬挂并且靠近第二悬臂梁部分140的自由端。第一插座端子132和第二插座端子134各包括附连部分144,附连部分144被配置成接收线缆100的内导体末端且提供用于将第一内导体102和第二内导体104附连至第一插座端子132和第二插座端子134的表面。如图14所示,附连部分144限定L形。第一插座端子132和第二插座端子134形成具有关于纵轴A双侧对称且基本平行于纵轴A且彼此平行的镜像的端子对。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在第一悬臂梁部分136与第二悬臂梁部分140之间的距离为2.85mm(中央至中央)。
如图15中所示,第一插座端子132与第二插座端子134通过冲压工艺由导电材料片形成,该冲压工艺切断且将板弯曲来形成第一插座端子132与第二插座端子134。冲压工艺还形成载体条146,第一插座端子132与第二插座端子134被附连至载体条146。使用精冲裁工艺来形成第一插座端子132与第二插座端子134,精冲裁工艺提供穿过材料厚度的至少80%或更高的剪切。这提供了悬臂梁部分的较小边缘和接触点上的更光滑的表面,减少了插座连接器128与插头连接器130之间的连接磨损。附连部分144接着在后续的成形加工操作中被弯曲成L形。
如图16所示的,由于插入成型工艺,第一插座端子132与第二插座端子134保持附连至载体条146,插入成型工艺形成部分封围第一插座端子132与第二插座端子134的插座端子支架148。在第一插座端子132与第二插座端子134从载体条146分离之后,插座端子支架148维持在第一插座端子132与第二插座端子134之间的空间关系。插座端子支架148还限定了一对引线通道150,引线通道150有助于当第一内导体102与第二内导体104从线缆100过渡到第一插座端子132与第二插座端子134的附连部分144上时维持第一内导体102与第二内导体104之间一致的间隔。插座端子支架148由电介质材料形成,诸如液晶聚合物。相比于其他工程塑料(诸如聚酰胺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该材料提供对于成型、处理以及电介质特性的性能优势。
如图17所示的,载体条146的一部分被移除,插座端子盖152接着被附连至插座端子支架148。插座端子盖152被配置成保护第一插座端子132与第二插座端子134使其在插座连接器128被处理以及当插头连接器130正与插座连接器128连接或断开时不被弯曲。插座端子盖152限定一对凹槽154,当插头连接器130连接至插座连接器128时,该对凹槽154允许第一悬臂梁部分136与第二悬臂梁部分140弯曲。插座端子盖152也可由与插座端子支架148相同的液晶聚合物材料形成,但可替换地使用其他电介质材料。插座端子支架148限定与由插座端子支架148限定的细长柱158配对的细长槽156。通过将柱158超声焊接至槽156,插座端子盖152接合至插座端子支架148。可选地,可采用将插座端子支架148接合至插座端子盖152的其他方法。
在将第一内导体102与第二内导体104附连至第一插座端子132与第二插座端子134之前,载体条146的剩余部分被从第一插座端子132与第二插座端子134移除。
如图18所示的,使用超声焊接工艺将第一内导体102与第二内导体104附连至第一插座端子132与第二插座端子134的附连部分144。将导体声波焊接至端子允许比诸如焊接的其他接合工艺更好地控制导体和端子之间的结合部的质量,从而对与在导体和端子之间的结合部相关联的电容提供更好的控制。这也避免了使用焊接所引起的环境问题。
再次回到图13,插座连接器130还包括两个端子,连接至第一内导体102的第一插头端子160以及连接至线缆100的第二内导体(未示出)的第二插头端子162。如图14所示,第一插头端子160包括具有大体上矩形的截面的第一细长平面部分164。第二插头端子162也包括类似的第二细长平面部分166。插头端子的平面部分被配置成接收且与第一插座端子132和第二插座端子134的第一接触点138和第二接触点142相接触。平面部分的自由端具有斜面形状,以在插头连接器130与插座连接器128配对时允许适配的第一插座端子132与第二插座端子134往上拱且在第一平面部分164和第二平面部分166之上。第一插头端子160与第二插头端子162各包括类似于第一插座端子132与第二插座端子134的附连部分144的附连部分144,附连部分144被配置成接收第一内导体102与第二内导体104的末端且提供用于将第一内导体102与第二内导体104附连至第一插头端子160与第二插头端子162的表面。如图14所示,附连部分144限定L形。第一插头端子160和第二插头端子162形成具有关于纵轴A的双侧对称性并且基本平行于纵轴A且彼此平行的镜像的端子对。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平面部分与第二平面部分之间的距离为2.85mm(中央至中央)。发明人通过从计算机仿真所获得的数据观察到,镜像的平行插座端子以及插头端子对线缆组件的高速电性质(诸如阻抗以及插入损耗)具有强力的影响。
如图19所示的,插头端子由导电材料片通过冲压工艺形成,冲压工艺切断且将板弯曲来形成插头端子。冲压工艺还形成载体条168,插头端子附连至载体条168。附连部分144则在后续的成形操作中被弯曲成L形。
如图20所示,由于插入成型工艺,插头端子保持被附连至载体条168,插入成型工艺形成部分封围第一插头端子160与第二插头端子162的插头端子支架170。在第一插头端子160与第二插头端子162从载体条168分离之后,插头端子支架170维持了第一插头端子160与第二插头端子162之间的空间关系。与插座端子支架148相似,插头端子支架170限定一对引线通道150,该对引线通道150有助于在第一内导体102与第二内导体104从线缆100过渡到第一插座端子132与第二插座端子134的附连部分144上时维持第一内导体102与第二内导体104之间一致的间隔。插头端子支架170由电介质材料形成,诸如液晶聚合物。
在将第一内导体102与第二内导体104附连至第一插头端子160与第二插头端子162之前,载体条168被从插座端子移除。
如图18所示的,使用超声焊接工艺将线缆100的第一内导体102与第二内导体104附连至第一插座端子160与第二插座端子162的附连部分144。
如图13和图14所示,第一插头端子160与第二插头端子162以及第一插座端子132与第二插座端子134在插头连接器128与插座连接器130中取向,使得当插头连接器128与插座连接器130被配对时,第一插座端子132与第二插座端子134的主要的宽度基本垂直于第一插头端子160与第二插头端子162的主要的宽度。如本文中所使用的,基本垂直是指主要的宽度是绝对垂直±15°。发明人观察到在第一插头端子160和第二插头端子162与第一插座端子132和第二插座端子134之间的取向对插入损耗具有强力的影响。而且,当插头连接器128与插座连接器130配对时,第一插座端子132和第二插座端子134与第一插头端子160和第二插头端子162重叠。插头连接器128与插座连接器130被配置成使得仅第一插座端子132与第二插座端子134的第一接触点138与第二接触点142接触第一插头端子160与第二插头端子162的平面叶片部分,且在第一插座端子132和第二插座端子134与第一插头端子160和第二插头端子162之间限定的接触面积小于第一插座端子132和第二插座端子134与第一插头端子160和第二插头端子162之间重叠的区域。因此,接触面积,有时被称为擦拭距离,由第一接触点138和第二接触点142的面积确定,而不是由端子之间的重叠部分确定。因此,只要第一插座端子132和第二插座端子134的第一接触点138与第二接触点142与第一插头端子160和第二插头端子162完全接合,插座端子和插头端子提供一致的接触面积的益处。因为插头端子与插座端子两者是镜像对,第一插座端子132与第一插头端子160之间的第一接触面积和第二插座端子134与第二插头端子162之间的接触面积是基本相等的。如本文中所使用的,基本相等是指第一接触面积与第二接触面积之间的接触面积差小于0.1mm2。发明人通过计算机仿真所获得的数据观察到,插头端子与插座端子之间的接触面积以及第一接触面积与第二接触面积之间的差对线缆组件的插入损耗有强力的影响。
第一插头端子160与第二插头端子162不容纳在第一插座端子132与第二插座端子134内部,因此当插头连接器130与插座连接器128配对时,第一接触面积在第一插头端子160的外部,以及第二接触面积在第二插头端子162的外部。
第一插座端子132和第二插座端子134与第一插头端子160和第二插头端子162可由铜基材料片形成。可使用基于铜/镍/银的电镀选择性地镀覆第一悬臂梁部分136与第二悬臂梁部分140以及第一平面部分164与第二平面部分166。端子可被镀覆至5表皮厚度。第一插座端子132与第二插座端子134以及第一插头端子160与第二插头端子162被配置成使得插座连接器128与插头连接器130呈现大约为0.4牛顿(45克)的低插入法向力。低法向力提供减少在连接/断开周期过程中的电镀损耗的益处。
如图13所示,插头连接器130包括插头屏蔽件172,插头屏蔽件172附连至线缆100的外屏蔽件124。插头屏蔽件172与第一插头端子160和第二插头端子162以及插头端子支架170分离且纵向围绕它们。插座连接器128还包括插座屏蔽件174,插座屏蔽件174被附连至与第一插座端子132和第二插座端子134、插座端子支架148以及插座端子盖152分离且纵向围绕它们的线缆100的外屏蔽件124。插座屏蔽件174与插头屏蔽件172被配置成滑动地互相接触且在配对时,提供附连的线缆100的外屏蔽件之间的电连续性和对插头连接器128和插座连接器130的电磁屏蔽。
如图13、21和22所示,插头屏蔽件172由两部分组成。图21所示的第一插头屏蔽件172A包括两对压接翼,与被配置成接收线缆100的附连部分180毗邻的导体压接翼176以及绝缘体压接翼178。导体压接翼176是绕道型压接翼,当导体压接翼176压接至线缆110时,导体压接翼176偏移且被配置成围绕线缆100的暴露的外屏蔽件124。因为线缆100的排流线120a夹在线缆110的外屏蔽件124以及内屏蔽件116之间,因此当第一插头屏蔽件172A被压接至外屏蔽件124时,排流线120a电耦合至第一插头屏蔽件172A。这提供了将插头屏蔽件172耦合至排流线120而不必在压接之前使排流线120关于屏蔽件定向的益处。
附连部分180和导体压接翼176的内部可限定被配置成改善线缆100的第一插头屏蔽件172A和外屏蔽件124之间的电连接的多个菱形凹痕。在美国专利No.8485853中描述了此类菱形凹痕,该专利的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
绝缘压接翼也是绕道型压接翼,当插头屏蔽件172压接至线缆110时,绝缘体压接翼偏移且被配置成围绕线缆100的护套126。每个绝缘压接翼进一步包括叉齿182,叉齿182具有被配置成至少穿过线缆100的外部绝缘体的尖端。当将力施加于插头屏蔽件172和线缆100之间时,叉齿182抑制插头屏蔽件172与线缆100分离。叉齿182也抑制插头屏蔽件172围绕线缆100的纵轴A旋转。叉齿182还可穿透线缆100的外屏蔽件124、内屏蔽件116或带112,但不应穿透第一绝缘体108与第二绝缘体110。虽然所示的示例包括两个叉齿182,但本发明的替代实施例可构想仅使用由第一插头屏蔽件172A限定的单个叉齿182。
第一插头屏蔽件172A限定凸起部分184,凸起部分184接近插头端子的附连部分144与第一内导体102和第二内导体104之间的连接。凸起部分184增加了附连部分144与第一插头屏蔽件172A之间的距离,因此降低了它们之间的电容性耦合。
如图22中所示,第一插头屏蔽件172A还限定被配置成与在第二插座屏蔽件174B中限定的相应的多个孔188配合的多个突出部218或凸块186。凸块186被配置成卡接至孔188,因此将第二插头屏蔽件172B机械地固定至并且电连接至第一插头屏蔽件172A。
如图13、23和24所示,插座屏蔽件174类似地由两部分组成。图23中所示的第一插座屏蔽件174A包括两对压接翼,与被配置成接收线缆110的附连部分180毗邻的导体压接翼176以及绝缘体压接翼178。导体压接翼176是绕道型压接翼,当导体压接翼176压接至线缆100时,导体压接翼176偏移且被配置成围绕线缆100的暴露的外屏蔽件124。附连部分144和导体压接翼176的内部可限定被配置成改善线缆100的第一插头屏蔽件172A和外屏蔽件124之间的电连接的多个菱形凹痕。
绝缘体压接翼也是绕道型压接翼,当插头屏蔽件172被压接至线缆100时,绝缘体压接翼偏移且被配置成围绕线缆100的护套126。绝缘体压接翼还包括叉齿182,叉齿182具有被配置成至少穿过线缆100的外部绝缘体的尖端。叉齿182也可穿透线缆100的外屏蔽件124、内屏蔽件116或带。虽然所示的示例包括两个叉齿182,但本发明替代实施例可构想仅使用单个叉齿182。
第一插座屏蔽件174A限定被配置成与在第二插座屏蔽件174B中限定的相应的多个孔188配合从而将第二插座屏蔽件174固定至第一插座屏蔽件174A的多个凸块186或突出部218。因为连接与插座屏蔽件174之间的距离更大,可容纳插头屏蔽件172插入至插座屏蔽件174内,因此第一插座屏蔽件174A可不限定接近第一插头端子132和第二插头端子134的附连部分144与第一内导体102和第二内导体104之间的连接的凸起部分。
虽然所示的示例的插头屏蔽件172的外部被配置成滑动地接合插座屏蔽件174的内部,但替代实施例可构想其中插座屏蔽件174的外部滑动地接合插头屏蔽件172的内部。
插座屏蔽件174与插头屏蔽件172可由铜基材料片形成。可使用基于铜/镍/银或锡的电镀来镀覆插座屏蔽件174与插头屏蔽件172。第一插座屏蔽件174A和第二插座屏蔽件174B以及第一插头屏蔽件172A和第二插头屏蔽件172B可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冲压工艺来形成。
虽然本文中所示的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的示例连接至线缆,但可构想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的其他实施例连接至电路板的导电迹线。
为了满足在汽车环境中的应用的要求,诸如振动和断开阻抗,线缆组件100可进一步包括图12中所例示的插座连接器体190以及插头连接器体192。插座连接器体190与插头连接器体192由电介质材料形成,诸如聚酯纤维材料。
再回到图12,插头连接器体192限定接收插头连接器屏蔽件组件128的腔194。插头连接器体192还限定被配置成容纳插座连接器体190的护罩。插头连接器体192进一步限定具有被配置成当插座连接器体190与插头连接器体192完全配对时将插头连接器体192固定至插座连接器体190的锁定臂196的低轮廓的闭锁机构。插座连接器体190类似地限定接收插座连接器屏蔽件组件130的腔198。插座连接器体190限定通过锁定臂196接合以在插座连接器体190与插头连接器体192完全配对时将插头连接器体192固定至插座连接器体190的锁定凸片200。线缆组件100还包括连接器位置保证设备202,位置保证设备202将插头连接器屏蔽件组件128与插座连接器屏蔽件组件130保持在它们相应的连接器体的腔194、198内。
如图25所示,第一插座屏蔽件174a限定从第一插座屏蔽件174a突出并且被配置成将插座连接器130固定在插座连接器体190的腔198内的三角形锁柄204。锁柄204包括:固定边缘(未示出),附连至第一插座屏蔽件并且基本与插座屏蔽件174的纵轴A平行;前缘206,不附连至第一插座屏蔽件174a并且限定相对于纵轴A的锐角;以及后缘208,也不附连至第一插座屏蔽件174a并且基本垂直于纵轴A。前缘206和后缘208从第一插座屏蔽件174a突出。如图26所示,插座连接器体190的腔198包括窄部210与宽部212。当插座连接器屏蔽件组件130开始插入窄部210时,锁柄204的前缘206接触窄部210的顶壁214且压紧锁柄204,从而允许插座连接器屏蔽件组件130穿过腔198的窄部210。当锁柄204进入腔198的宽部212时,锁柄204回到其未压紧的形状。锁柄204的后缘208则接触腔198的宽部212的后壁216,从而抑制插座连接器屏蔽件组件130向后穿过插座连接器体腔198的窄部210。锁柄204可被压紧使得可通过在腔198的宽部212前面插入拾取工具使插座连接器屏蔽件组件130从腔198移除。
如图27中所示,第一插头屏蔽件172a限定类似的锁柄204,锁柄204被配置成将插头连接器屏蔽件组件128固定在插头连接器体192的腔194内。插头连接器体192的腔194包括具有类似的顶壁和后壁的类似的宽部和窄部。可在形成第一插头屏蔽件172a以及第一插座屏蔽件174a的冲压工艺期间形成锁柄204。
再次回到图12,第二插座屏蔽件174b还包括一对突出部218,该对突出部218被配置成与在插头腔194的侧壁中限定的一对凹槽220配合以将插头连接器屏蔽件组件128对准和定位在插头连接器体192的腔194内。第二插头屏蔽件172b类似地限定一对突出部218,该对突出部218被配置成与在插座腔198的侧壁中限定的一对凹槽(由于画图角度未示出)配合以将插座连接器屏蔽件组件130对准和定位在插座连接器体190的腔198内。
虽然图12所示的插座连接器体190与插头连接器体192的示例仅包括单个腔,但连接器体的其他实施例可构想包括多个腔使得连接器体包括多个插头连接器屏蔽件组件128和插座连接器屏蔽件组件130或除插头连接器屏蔽件组件128和插座连接器屏蔽件组件130之外还替代地包含其他连接器类型。
如图28所示,插座连接器体190限定从插座连接器体190向外延伸的锁定凸片200。
如图29所示,插头连接器体192包括纵向延伸的锁定臂196。锁定臂196的自由端222限定向内延伸的锁定尖端224,锁定尖端224被配置成接合插座连接器体190的锁定凸片200。锁定臂196的自由端222还限定向外延伸的阻挡件226。锁定臂196通过弹性U形条带228整体连接至插座连接器体,弹性U形条带228被配置成当锁定臂196脱离(pivoted from)复位状态时在锁定臂196的自由端222上施加压紧力230。插头连接器体192进一步包括横向压紧梁232,横向压紧梁232整体连接至在固定端之间的插头连接器体192并被配置成当施加在插座连接器体190与插头连接器体192之间的纵向分离力234超过第一阈值时接合阻挡件226。在不订阅(subscribing to)任何特定的操作理论的情况下,当施加分离力234时,U形条带228的前部236通过分离力234移位直到在锁定臂196的自由端222上的阻挡件226接触压紧梁232。阻挡件226与压紧梁232之间的接触增加了锁定尖端224上的压紧力230,从而维持了锁定尖端224与锁定凸片200的接合,因此抑制插头连接器体192与插座连接器体190分离。
插头连接器体192进一步包括大体上与U形条带228共面且被配置成接合U形条带228的肩部238。在不订阅任何特定的操作理论的情况下,当施加在插座连接器体190与插头连接器体192之间的纵向分离力超过第二阈值时,U形条带228的前部236被移位直到前部230接触了肩部238的面且因此增加了在锁定尖端224上的压紧力230以维持锁定尖端224与锁定凸片200的接合。第二阈值处的分离力234比第一阈值处的分离力234大。因为阻挡件226和U形条带228有助于增加压紧力230,因此能够提供具有能够使用可满足汽车标准的聚酯纤维材料抵抗分离力的低轮廓锁定机构的连接器体。
锁定臂196还包括被设置在U形条带228的后部的可按压手柄240。锁定尖端224可通过按压手柄远离锁定凸片200向外移动以使锁定尖端224能够与锁定凸片200脱离。如图30中所示,锁定臂196进一步包括被设置在锁定尖端224与可按压手柄240之间的向内延伸的支轴242。
发明人已发现,不包括排流线的线缆组件(诸如图34和35所示的线缆组件100e和图36和37所示的线缆组件100f)能够满足图9-11所示的性能特性。排流线连接的消除允许改进的屏蔽以及可控的阻抗。在整个连接中保持原始电缆屏蔽件结构的一致性,从而改善了系统的可重复性和可靠性。排流线连接的消除允许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在屏蔽件内部实现的当前的排流线连接可能引起数据对的传输线路失衡,从而限制上层数据速率。
如图34和图35中所示,线缆组件100e包括由七股线股106组成的第一导体102a和第二导体104a。第一导体102a和第二导体104a的每个线股106可被表征为具有0.12毫米(mm)的直径。第一导体102a和第二导体104a可被表征为具有大约为0.321毫米(mm)的整体直径,通常等于28美国线规(AWG)绞线。替代地,第一导体102a和第二导体104a可由具有更小直径的绞合线形成,从而得到等同于30AWG或32AWG的更小的总体直径。除排流线120之外,线缆组件100e的结构基本与线缆组件100a的结构相同。
如图36和图37所示,线缆组件100f包括第一导体102b和第二导体104b,第一导体102b和第二导体104b各包括实心线导体(诸如具有大约0.321毫米(mm)直径的裸(未镀)铜线或银镀铜线,其通常等同于28AWG的实心线)。替代地,第一导体102b与第二导体104b可由具有更小规格(诸如30AWG或32AWG)的实心线形成。除排流线120之外,线缆组件100f的结构基本与线缆组件100b的结构相同。
因此,提供线缆组件100a-100f。线缆100a-100f能够在不调制或编码的情况下传输具有3.5Gb/s或更高的数据速率的数字数据信号。线缆100a-100c和100e-100f能够在单对导体上而不是在如在能够支持类似数据传输率的其他高速电缆(诸如7类电缆)中所使用的多个双绞线上以该速率传输信号。使用如线缆100a-100c和100e-100f中的单对导体提供消除了在具有多个双绞线的其他线缆中的双绞线之间的串扰的可能性的优点。在线缆100a-100c和100e-100f中的单线对还减少了线缆的质量,这是重量敏感应用(诸如汽车和航空)中的重要因素。在第一导体102a、102b和第二导体104a、104b与内屏蔽件116之间的带112维持传输线特性并且维持在第一导体102a、102b和第二导体104a、104b与内屏蔽件116之间的一致的径向距离,尤其是在汽车线束组件内布线线缆100a-100c时需要弯曲线缆时。维持在第一导体102a、102b和第二导体104a、104b与内屏蔽件116之间的一致的径向距离控制电缆阻抗并且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率。带112和第一绝缘体108和第二绝缘体110的结合有助于维持线对中第一导体102a、102b和第二导体104a、104b之间的扭绞捻距,而且,尤其是在通过以将通常引起第一导体102和第二导体104之间的线分离的角度穿过车辆布线弯曲电缆时。这还提供可控的电缆阻抗。插头连接器128和插座连接器130与线缆协作以提供可控的电缆阻抗。因此,它是元件的组合,诸如第一绝缘体108和第二绝缘体110与带112、内屏蔽件116、端子132、134、160、162的结合,而不是提供具有能够以3.5Gb/s或更高的速度传输数字数据的一致的阻抗和插入损耗特性的线缆组件100a-100c和100e-100f(即使线缆100a-100c和100e-100f弯曲时)的任何一个特定元件。
尽管已针对其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然而本发明不旨在如此限制,而是仅受所附权利要求书中给出的范围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重要的顺序,相反术语第一、第二等被用来将一个要素与另一要素区别开来。此外,术语一、一个等的使用不表示对量的限制,而是表示所引述项的至少一个的存在。

Claims (13)

1.一种配置成传输电信号的组件,包括:
线缆(100f),所述线缆(100f)具有
第一内导体(102b)和第二内导体(104b);
屏蔽件,围绕第一内导体(102b)和第二内导体(104b);以及
电介质结构,被配置成维持在第一内导体(102b)和第二内导体(104b)之间的第一预定间距以及在所述第一内导体(102b)和第二内导体(104b)与所述屏蔽件之间的第二预定间距,其中所述屏蔽件包括:
内屏蔽导体(116),至少部分地封围电介质结构,由此建立线缆(100f)的特性阻抗,以及
外屏蔽导体(124),至少部分地封围内屏蔽导体(116)并且与内屏蔽导体(116)电连通,其中,所述组件不包括单独的排流线导体,并且其中,第一内导体(102b)和第二内导体(104b)不围绕彼此而扭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介质结构被配置成提供在第一和第二内导体(102b,104b)与内屏蔽导体(116)之间的一致的径向间距。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介质结构包括封围第一内导体(102b)的第一电介质绝缘体和封围第二内导体(104b)的第二电介质绝缘体,其中第一电介质绝缘体和第二电介质绝缘体结合在一起,由此提供在第一内导体(102b)和第二内导体(104b)之间的一致的横向间距。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电介质结构进一步包括封围第一电介质绝缘体和第二电介质绝缘体的第三电介质绝缘体,由此提供在第一和第二内导体(102b,104b)与内屏蔽导体(116)之间的一致的径向间距。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屏蔽导体(116)由卷绕在电介质结构周围的镀铝膜形成,使得由内屏蔽导体(116)形成的接缝基本平行于线缆(100f)的纵轴(X)并且其中内屏蔽件(116)的横向长度覆盖至少百分之100的电介质结构周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100f)具有95欧姆的特性阻抗。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长达7米的线缆(100f)被表征为:对于具有小于100兆赫兹(MHz)的信号频率成分的信号,具有小于1.5分贝(dB)的差分插入损耗,对于具有在100MHz和1.25千兆赫(GHz)之间的信号频率成分的信号,具有小于5dB的差分插入损耗,对于具有在1.25GHz和2.5GHz之间的信号频率成分的信号,具有小于7.5dB的差分插入损耗,以及对于具有在2.5GHz和7.5GHz之间的信号频率成分的信号,具有小于25dB的差分插入损耗。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100f)被表征为具有小于50皮秒的对内偏斜。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件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电连接器,所述至少一个电连接器选自由如下部件组成的组:
插入连接器(130),所述插入连接器(130)具有:
第一插头端子(160),包括由大体上矩形的截面表征的第一连接部分,以及
第二插头端子(162),包括由大体上矩形的截面表征的第二连接部分,其中第一和第二插头端子(160,162)被配置成分别附连至第一和第二内导体(102b,104b)并且其中第一和第二插头端子(160,162)形成具有关于纵向轴双侧对称的镜像对;以及
插座连接器(128),配置成与所述插头连接器(130)配对,所述插座连接器(128)具有
第一插座端子(132),包括由大体上矩形的截面表征的第一悬臂梁部分(136)并且限定从第一悬臂梁部分(136)悬挂的凸出的第一接触点(138),所述第一接触点被配置成接触第一插头端子(160)的第一连接部分,以及
第二插座端子(134),包括由大体上矩形的截面表征的第二悬臂梁部分(140)并且限定从第二悬臂梁部分(140)悬挂的凸出的第二接触点(142),所述第二接触点被配置成接触第二插头端子(162)的第二连接部分,其中第一和第二插座端子(132,134)被配置成分别附连至第一和第二内导体(102b,104b),其中第一和第二插座端子(132,134)形成具有关于纵轴双侧对称的镜像端子对,并且其中当插头连接器(130)连接至对应的插座连接器(128)时,第一连接部分的主要的宽度基本垂直于第一悬臂梁部分(136)的主要的宽度,以及第二连接部分基本垂直于第二悬臂梁部分(140)的主要的宽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件进一步包括导电屏蔽件(172,174),所述导电屏蔽件(172,174)选自由如下部件组成的组:
插头屏蔽件(172),与插头连接器(130)电隔绝并且纵向地围绕插头连接器(130);以及
插头屏蔽件(174),与插座连接器(128)电隔绝并且纵向地围绕插座连接器(128),其中导电屏蔽件(172,174)限定机械地连接至外屏蔽导体(124)的一对线压接翼,由此将导电屏蔽件(172,174)电连接至内屏蔽导体(116),从而建立所述组件的特性阻抗。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屏蔽件(174)限定接近在第一内导体(102b)和第一插座端子(132)之间的连接以及在第二内导体(104b)和第二插座端子(134)之间的连接的位置处的凸起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件具有95欧姆的特性阻抗。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具有长达7米的线缆(100f)的组件被表征为:对于具有小于100MHz的信号频率成分的信号,具有小于1.5dB的差分插入损耗,对于具有在100MHz和1.25GHz之间的信号频率成分的信号,具有小于5dB的差分插入损耗,对于具有在1.25GHz和2.5GHz之间的信号频率成分的信号,具有小于7.5dB的差分插入损耗,以及对于具有在2.5GHz和7.5GHz之间的信号频率成分的信号,具有小于25dB的差分插入损耗。
CN201610334522.4A 2015-05-20 2016-05-19 屏蔽式电缆组件 Active CN1061696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4/717,345 US11336058B2 (en) 2013-03-14 2015-05-20 Shielded cable assembly
US14/717,345 2015-05-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69677A CN106169677A (zh) 2016-11-30
CN106169677B true CN106169677B (zh) 2019-11-19

Family

ID=560266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34522.4A Active CN106169677B (zh) 2015-05-20 2016-05-19 屏蔽式电缆组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096331B1 (zh)
KR (1) KR20160137381A (zh)
CN (1) CN10616967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17206B (zh) * 2017-05-26 2019-04-09 北京卫星制造厂 一种宇航高速电缆组件装接方法
JP6752260B2 (ja) * 2017-11-06 2020-09-09 アプティブ・テクノロジーズ・リミテッド シールドされたワイヤケーブル用の電気接続システム
EP3783756A1 (en) 2019-08-20 2021-02-24 Aptiv Technologies Limited Connector for automotive applications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reof
DE102021201644A1 (de) * 2021-02-22 2022-08-25 Valeo Siemens Eautomotive Germany Gmbh Kabelverbindung mit verbesserter elektromagnetischer Schirmung
IT202200010544A1 (it) * 2022-05-20 2023-11-20 Prysmian Spa Data transmission cable
CN114814958B (zh) * 2022-07-01 2022-09-23 河北帝斯杰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大地极化激元辐射的接收装置及分析系统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67362A1 (de) * 2001-06-15 2002-12-18 Nexans Kabel zur Übertragung von elektrischen Signa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319A (en) * 1853-12-13 Machine for holding brick
US6504379B1 (en) * 2000-11-16 2003-01-07 Fluke Networks, Inc. Cable assembly
CN2779176Y (zh) * 2004-12-01 2006-05-10 官庆福 双流量阀
JP5391405B2 (ja) * 2010-03-23 2014-01-15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差動信号用ケーブル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ケーブルアセンブリ並びに多対差動信号用ケーブル
US8485853B2 (en) 2011-11-03 2013-07-16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Electrical contact having knurl pattern with recessed rhombic elements that each have an axial minor distance
US20140273594A1 (en) * 2013-03-14 2014-09-18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Shielded cable assembly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67362A1 (de) * 2001-06-15 2002-12-18 Nexans Kabel zur Übertragung von elektrischen Signa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096331B1 (en) 2017-12-13
EP3096331A1 (en) 2016-11-23
CN106169677A (zh) 2016-11-30
KR20160137381A (ko) 2016-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69677B (zh) 屏蔽式电缆组件
KR102286311B1 (ko) 차폐형 케이블 조립체
EP2779176B1 (en) Shielded cable assembly
KR101611101B1 (ko) 전기 접속 시스템
US11336058B2 (en) Shielded cable assembly
EP3091614A1 (en) Electrical shield connector
CN104701649B (zh) 电连接件端子
EP3098905A1 (en) Electrical shield connector
KR102265050B1 (ko) 저프로파일 접속 잠금 기구
US9698501B2 (en) Electrical shield connec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205

Address after: Babado J San Michaele

Applicant after: Amberford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michigan

Applicant before: Delphi Automotive Systems LLC (US)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