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65060A - 一种新型矩形离子阱装置及存储与分离离子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矩形离子阱装置及存储与分离离子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165060A CN106165060A CN201480071725.8A CN201480071725A CN106165060A CN 106165060 A CN106165060 A CN 106165060A CN 201480071725 A CN201480071725 A CN 201480071725A CN 106165060 A CN106165060 A CN 10616506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on
- electrode
- ion trap
- bearing bracket
- drive en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49/00—Particle spectrometers or separator tubes
- H01J49/26—Mass spectrometers or separator tubes
- H01J49/34—Dynamic spectrometers
- H01J49/42—Stability-of-path spectrometers, e.g. monopole, quadrupole, multipole, farvitrons
- H01J49/4205—Device types
- H01J49/422—Two-dimensional RF ion traps
- H01J49/4225—Multipole linear ion traps, e.g. quadrupoles, hexapol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49/00—Particle spectrometers or separator tubes
- H01J49/26—Mass spectrometers or separator tubes
- H01J49/34—Dynamic spectrometers
- H01J49/42—Stability-of-path spectrometers, e.g. monopole, quadrupole, multipole, farvitrons
- H01J49/426—Methods for controlling ions
- H01J49/4295—Storage method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Other Investigation Or Analysis Of Materials By Electrical Means (AREA)
- Electron Tubes For Measure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矩形离子阱装置及存储与分离离子的方法,本发明涉及质谱仪器中的离子阱质量分析器。该装置包括前端盖(11),该前端盖包括前端盖左电极(100)、前端盖中间层绝缘体(110)、前端盖右电极(120),该前端盖左电极(100)和该前端盖右电极(120)分别位于该前端盖中间层绝缘体(110)的左右两侧,且该前端盖(11)的中心位置为贯通的;后端盖电极(170),该后端盖电极(170)与该前端盖(11)的轴线相同,且该后端盖电极(170)的中心位置为贯通的;前电极(130),后电极(140),上电极(150),下电极(160),其中该前电极(130)与该后电极(140)、该上电极(150)与该下电极(160)分别沿该前端盖(11)的该轴线对称,且这些电极在该前端盖(11)与该后端盖电极(170)之间形成一围绕该轴线的空间区域,用于存储离子。本发明能显著增加单位时间内离子存储的数量。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矩形离子阱装置及存储与分离离子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质谱仪器中的离子阱质量分析器,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新型矩形 离子阱装置及存储与分离离子的方法。 背景技术
质谱分析方法是将物质粒子(原子、 分子) 电离成离子, 并通过适当的稳 定或变化的电场或磁场将它们按空间位置、时间顺序等实现质核比分离, 并检 测其强度来作定性、定量分析的分析方法。 由于质谱分析方法直接测量物质粒 子, 且质谱分析方法具有高灵敏、 高分辨、 高通量和高适用性的特性, 使得质 谱仪和质谱分析技术在现代科学技术中举足轻重。 随着生命科学、 环境科学、 医药科学等学科的发展, 以及食品安全、 国家安全、 国际反恐的需要, 质谱仪 的已成为需求量增长速度最快的分析仪器之一, 尤其是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和 相关仪器的出现, 因其对复杂基体的高分离功能和检测的高灵敏度, 更是在上 述各领域倍受青睐, 甚至不可或缺。
质量分析器是质谱仪器中将离子依照质核比分离出可以检测的部件,离子 阱是重要的一种质量分析器, 其原理是将众离子存储于阱内后, 再分离检测, 相对于其他不包含离子阱的质量分析器,包含离子阱的质量分析器可以存储离 子, 因此可以在包含离子阱的质量分析器内做 MSn操作 (质谱操作) 。
离子阱的结构有多种, 传统的 3D离子阱、 美国某公司的线形离子阱, 以 及美国某博士发明的矩形离子阱, 其中矩形离子阱能够克服传统的 3D离子阱 储存离子少, 线形离子阱难于加工等问题。
离子阱的运作模式分两个阶段: 离子注入存储阶段、 离子分离检测阶段。 在离子注入存储阶段, 要求在单位时间内存储的离子越多越好, 这样有利于获 得高强度离子检测信号。矩形离子阱在离子注入存储阶段的操作模式是, 具有 一定速度的离子(以带正电荷的离子为例),通过前端盖的中心圆孔或狭缝 (在 此阶段, 该前端盖带负电, 吸引该带正电荷的离子, 以便于该带正电荷的离子 进入离子阱), 进入离子阱内的该带正电荷的离子在射频电场的作用下高速运
动, 当运动到后端盖附近时, 后端盖(此阶段该后端盖带正电)推斥该带正电 荷的离子向离子阱中心运动,当该带正电荷的离子从该离子阱中心向前端盖运 动时,由于前端盖具有吸引作用,往往会将该带正电荷的离子吸出该离子阱外, 再次进入该离子阱往往会撞击到电极片上, 因此通常在该离子阱内充入缓冲 气, 让缓冲气与该带正电荷的离子进行碰撞从而减小该带正电荷的离子的动 能, 如此降低该带正电荷的离子进入离子阱后再被吸出的概率。 尽管如此, 当 缓冲气少, 不足以降低该带正电荷的离子的动能, 从而出离子阱的该带正电荷 的离子数量大大增加,但如果缓冲气多, 虽然单位时间内的该带正电荷的离子 存储多,但是会破坏检测系统对真空度的基本要求, 不利于下一个阶段离子分 离检测的运作, 因此往往充入折中流量的缓冲气, 兼顾离子注入和离子检测, 但是, 不论离子注入还是离子检测均难达到较高的性能。
实验和模拟结果均表明,当前的矩形离子阱在离子注入存储阶段存在着离 子进入离子阱后再出离子阱的现象, 降低了单位时间内离子存储的数量, 影响 检测效果,特别不利于低丰度离子的检测, 复杂样品中特征物质往往是低丰度 的离子。 目前, 检测复杂样品中特征物质的趋势是能够准确、 精确的对低丰度 的特征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
专利号 US6838666,作为质谱仪的一新型呈几何形离子阱和它的用途。为 了大量存储、 分析、 破碎、 分离离子, 将这些离子阱按直线和平行的方式组合 在一起组成系统。该离子阱具有高存储容量的直线几何形。它通过质量选择不 稳定模式以及质量选择稳定模式提供质量分析。在分析离子的过程中, 多个离 子阱阵列允许多个气相组合的方法用于捕获离子能够获得高灵敏性、高选择性 和或更高的吞吐量。 发明公开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新型矩形离子阱装置及存储与分离离 子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型矩形离子阱装置, 包括前端盖、 中间部分、 后端盖, 其特征在于, 该前端盖包括: 前端盖左电极、 前端盖中 间层绝缘体、前端盖右电极, 该前端盖左电极和该前端盖右电极分别位于该前 端盖中间层绝缘体的左右两侧, 且该前端盖的中心位置为贯通的, 当该离子阱
处于离子注入存储阶段时, 该前端盖用于吸引所要存储的离子进入该离子阱, 当该离子阱离子分离检测阶段时,该前端盖用于阻止与该离子阱内的离子电性 相同的该离子阱外离子进入该离子阱、阻止该离子阱内的该离子从该前端盖逃 出该离子阱, 还用于将该离子阱内的该离子向该离子阱中心挤压;
该后端盖设置为一电极, 其中该后端盖与该前端盖的轴线相同, 且该后端 盖电极的中心位置为贯通的, 当该离子阱处于该离子注入存储阶段时, 该后端 盖用于阻止所要存储的该离子从该后端盖逃出该离子阱,当该离子阱处于该离 子分离检测阶段时,该后端盖用于阻止该离子阱内的该离子从该后端盖逃出该 离子阱, 还用于将该离子阱内的该离子向该离子阱中心挤压;
该中间部分包括: 前电极, 后电极, 上电极, 下电极, 其中该前电极与该 后电极、该上电极与该下电极分别沿该前端盖的该轴线对称, 且这些电极在该 前端盖与该后端盖电极之间形成一围绕该轴线的空间区域,用于存储或分离离 子。
所述的新型矩形离子阱装置, 该前端盖左电极、该前端盖右电极与该前端 盖中间层绝缘体的距离小于等于 0.5毫米。
所述的新型矩形离子阱装置,该前端盖到该空间区域的距离与该后端盖到 该空间区域的距离相同。
所述的新型矩形离子阱装置,在该前电极与该后电极的中心位置分别设置 贯通于该前电极与该后电极的缝隙。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利用以上所述离子阱进行存储与分离离子的方法, 包 括:
存储离子歩骤, 当该离子阱处于注入存储阶段时, 该前端盖左电极施加与 所要存储的离子电性相反的电压, 用于吸引所要存储的该离子进入该离子阱; 该前端盖右电极施加与所要存储的该离子电性相同的电压,用于阻止所要存储 的该离子从该前端盖逃出该离子阱;该后端盖施加与所要存储的该离子电性相 同的电压, 用于阻止所要存储的该离子从该后端盖逃出该离子阱;
分离离子歩骤, 当该离子阱处于分离检测阶段时, 该前端盖左电极施加与 该离子阱内的离子电性相同的电压,用于阻止与该离子阱内的该离子电性相同 的该离子阱外离子进入该离子阱;该前端盖右电极施加与该离子阱内的该离子 电性相同的电压,用于阻止该离子阱内的该离子从该前端盖逃出该离子阱, 还
用于将该离子阱内的该离子向该离子阱中心挤压;该后端盖施加与该离子阱内 的该离子电性相同的电压,用于阻止该离子阱内的该离子从该后端盖逃出该离 子阱, 还用于将该离子阱内的该离子向该离子阱中心挤压。
所述的存储与分离离子的方法, 该存储离子歩骤还包括: 该前电极与该后 电极施加射频电压, 该上电极与该下电极施加与该射频电压反相位的射频电 压, 同时该前电极、 该后电极、 该上电极、 该下电极分别施加与所需存储的该 离子电性相反的电压, 用于束缚所需存储的该离子在该离子阱内运动。
所述的新型矩形离子阱, 该分离离子歩骤还包括: 该前电极与该后电极施 加射频电压, 该上电极与该下电极施加与该射频电压反相位的射频电压, 同时 该前电极、 该后电极、 该上电极、 该下电极分别施加与所需存储的该离子电性 相反的电压, 并向该前电极与该后电极施加交流电压, 以使该离子阱内的该离 子从该缝隙飞出, 进行检测。
本发明还提出了另外一种新型矩形离子阱装置, 包括前端盖、 中间部分、 后端盖, 其特征在于, 该前端盖, 包括前端盖左电极、 前端盖中间层绝缘体、 前端盖右电极,该前端盖左电极和该前端盖右电极分别位于该前端盖中间层绝 缘体的左右两侧, 且该前端盖的中心位置为贯通的, 当该离子阱处于离子注入 存储阶段时, 该前端盖用于吸引所要存储的离子进入该离子阱, 当该离子阱离 子分离检测阶段时,该前端盖用于阻止与该离子阱内的离子电性相同的该离子 阱外离子进入该离子阱、 阻止该离子阱内的该离子从该前端盖逃出该离子阱, 还用于将该离子阱内的该离子向该离子阱中心挤压;
该后端盖, 包括后端盖左电极、 后端盖中间层绝缘体、 后端盖右电极, 该 后端盖左电极和该后端盖右电极分别位于该后端盖中间层绝缘体的左右两侧, 且该后端盖电极与该前端盖的轴线相同, 该后端盖的中心位置为贯通的, 当该 离子阱处于离子注入存储阶段时,该后端盖用于阻止所要存储的该离子从该后 端盖逃出该离子阱, 还用于减小所要存储的该离子的动能;
该中间部分包括, 前电极, 后电极, 上电极, 下电极, 其中该前电极与该 后电极、该上电极与该下电极分别沿该前端盖的该轴线对称, 且这些电极在该 前端盖与该后端盖电极之间形成一围绕该轴线的空间区域,用于存储或分离离 子。
所述的新型矩形离子阱装置, 该前端盖左电极、该前端盖右电极与该前端
盖中间层绝缘体的距离小于等于 0.5毫米; 该后端盖左电极、 该后端盖右电极 与该后端盖中间层绝缘体的距离小于等于 0.5毫米。
所述的新型矩形离子阱装置,该前端盖到该空间区域的距离与该后端盖到 该空间区域的距离相同。
所述的新型矩形离子阱装置,在该前电极与该后电极的中心位置分别设置 贯通于该前电极与该后电极的缝隙。
本发明根据第二种新型离子阱提出了一种存储与分离离子的方法, 包括: 存储离子歩骤, 当该离子阱处于注入存储阶段时, 该前端盖左电极施加与 所要存储的离子电性相反的电压, 用于吸引所要存储的该离子进入该离子阱; 该前端盖右电极施加与所要存储的该离子电性相同的电压,用于阻止所要存储 的该离子从该前端盖逃出该离子阱;该后端盖左电极施加与所要存储的该离子 电性相同的电压,用于阻止所要存储的该离子从该后端盖逃出该离子阱; 该后 端盖右电极施加与所要存储的该离子电性相反的电压,用于减小所要存储的该 离子的动能;
分离离子歩骤, 当该离子阱处于分离检测阶段时, 该前端盖左电极施加与 该离子阱内的离子电性相同的电压,用于阻止与该离子阱内的该离子电性相同 的该离子阱外离子进入该离子阱;该前端盖右电极施加与该离子阱内的该离子 电性相同的电压,用于阻止该离子阱内的该离子从该前端盖逃出该离子阱, 还 用于将该离子阱内的该离子向该离子阱中心挤压;该后端盖左电极与该后端盖 右电极分别施加与该离子阱内的该离子电性相同的电压,用于阻止该离子阱内 的该离子从该后端盖逃出该离子阱,还用于将该离子阱内的该离子向该离子阱 中心挤压。
所述的存储与分离离子的方法, 该存储离子歩骤还包括: 该前电极与该后 电极施加射频电压, 该上电极与该下电极施加与该射频电压反相位的射频电 压, 同时该前电极、 该后电极、 该上电极、 该下电极分别施加与所需存储的该 离子电性相反的电压, 用于束缚所需存储的该离子在该离子阱内运动。
所述的存储与分离离子的方法, 该分离离子歩骤还包括: 该前电极与该后 电极施加射频电压, 该上电极与该下电极施加与该射频电压反相位的射频电 压, 同时该前电极、 该后电极、 该上电极、 该下电极分别施加与所需存储的该 离子电性相反的电压, 并向该前电极与该后电极施加交流电压, 以使该离子阱
内的该离子从该缝隙飞出, 进行检测。
本发明在离子注入存储阶段,能够有效地减少离子进入离子阱后再从前端 盖出来的概率, 从而显著增加单位时间内离子存储的数量; 在离子分离检测阶 段, 通过调节前后端盖的电压, 将离子往离子阱中心挤压, 有利于离子云的集 中且便于检测, 从而提高离子检测的信号强度和分辨率。对于以此新型矩形离 子阱为质量分析器的质谱仪具有更好的离子存储效率、更佳的分析性能, 该离 子阱延续了矩形离子阱加工简单的特点, 克服了离子注入存储效率的不足, 能 够作为一款广泛应用的质量分析器。 附图简要说明
图 1为具有特殊前端盖的新型离子阱装置示意图;
图 2a为具有特殊前端盖的新型离子阱装置仰视图;
图 2b为具有特殊前端盖的新型离子阱装置的特殊前端盖的结构图; 图 2c为具有特殊前端盖的新型离子阱的内视图;
图 3为具有特殊前端盖的新型离子阱在离子注入存储阶段的操作示意图; 图 4为具有特殊前端盖的新型离子阱在离子分离检测阶段的操作示意图; 图 5为具有特殊前后端盖的新型离子阱装置示意图;
图 6a为具有特殊前后端盖的新型离子阱装置仰视图;
图 6b为具有特殊前后端盖的新型离子阱装置的特殊前端盖的结构图; 图 6c为具有特殊前后端盖的新型离子阱装置的特殊后端盖的结构图; 图 6d为具有特殊前后端盖的新型离子阱的内视图;
图 7为具有特殊前后端盖的新型离子阱在离子注入存储阶段操作示意图; 图 8为具有特殊前后端盖的新型离子阱在离子分离检测阶段操作示意图; 图 9为两个具有特殊前端盖的新型离子阱连接在一起的示意图; 图 10为两个具有特殊前后端盖的新型离子阱连接在一起的示意图。
其中, 附图标记为:
11为前端盖;
12为中间部分;
13为后端盖;
100为前端盖左电极;
no为前端盖中间层绝缘体;
120为前端盖右电极;
101、 111、 121为 100、 110、 120上的圆孔;
130为前电极;
140为后电极;
150为上电极;
160为下电极;
131为 130、 140上的狭缝;
以上附图标记为具有特殊前端盖的新型离子阱装置的附图标记; 以下附图标记为具有特殊前后端盖的新型离子阱装置的附图标记;
21为前端盖;
22为中间部分;
23为后端盖;
400为前端盖左电极;
410为前端盖中间层绝缘体;
420为前端盖右电极;
401、 411、 421为 400、 410、 420上的圆孔;
430为前电极;
440为后电极;
450为上电极;
460为下电极;
431为 430、 440上的狭缝;
470为后端盖左电极;
480为后端盖中间层绝缘体;
490为后端盖右电极;
471、 481、 491为 470、 480、 490上的圆孔。 实现本发明的最佳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 1所示, 本发明的新型矩形离子阱包括: 前端盖 11、 中间部分 12、
后端盖 13, 该中间部分 12位于该前端盖 11和该后端盖 13之间, 且该中间部 分 12、 该前端盖 11、 该后端盖 13轴线相同, 该中间部分 12与该前端盖 11、 该后端盖 13具有一定距离, 该距离约为 2mm左右。
如图 2a、 图 2b和图 2c所示, 该前端盖 11包括前端盖左电极 100、 前端 盖中间层绝缘体 110、前端盖右电极 120, 其中该前端盖 11的中心位置为圆孔 (以圆孔为例, 也可以是椭圆或狭缝, 本发明在此不做限定) , 即该前端盖左 电极 100包含位于中心位置的圆孔 101, 该前端盖中间层绝缘体 110包含位于 中心位置的圆孔 111, 该后端盖右电极 120包含位于中心位置的圆孔 121, 且 这些圆孔位于同一轴线上; 该中间部分 12包括前电极 130、 后电极 140、 上电 极 150、 下电极 160; 该后端盖 13包括一中心位置为圆孔(以圆孔为例, 也可 以是椭圆或狭缝, 本发明在此不做限定) 的后端盖电极 170, 除了前端盖中间 层绝缘体 110是绝缘体外, 其他的部件都可以导电, 前端盖左电极 100与前端 盖右电极 120形状一致, 紧贴在前端盖中间层绝缘体 110的两侧, 前端盖中间 层绝缘体 110要求非常薄,通常不超过 0.5mm。前端盖右电极 120与后端盖电 极 170距离该中间部分 12的距离一样, 均较小, 约 2mm左右。
如图 2a和图 2c所示, 前电极 130、 后电极 140沿该中间部分 12的轴线 对称, 上电极 150、 下电极 160沿该中间部分 12的轴线对称, 且前电极 130、 后电极 140、 上电极 150、 下电极 160围成一矩形, 且该前电极 130、 后电极 140包含一对很窄且对称的狭缝 131, 用于所分离的离子弹出并进行检测。
在前端盖左电极 100上施加直流电压 DC1 , 在前端盖右电极 120上施加 直流电压 DC2, 在前电极 130和后电极 140上施加直流电压 DC3和交流电压 AC1 , 同时施加射频电压 RF2, 在上电极 150和下电极 160上施加直流电压 DC3和射频电压 RF1 (RF1与 RF2电压幅度和频率相同,其相位相差 180度), 在后端盖左电极 170上施加直流电压 DC4。
前端盖中间层绝缘体 110的作用:一是阻止前端盖右电极 120及新型离子 阱内的电场影响前端盖左电极 100以左的空间的离子运动,二是阻止前端盖左 电极 100电场影响到新型离子阱内的空间的离子运动。
以下为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新型离子阱来存储与分离离子的具体歩骤: 存储离子歩骤, 当该离子阱处于注入存储阶段时, 该前端盖左电极施加与 所要存储的离子电性相反的电压, 用于吸引所要存储的该离子进入该离子阱;
该前端盖右电极施加与所要存储的该离子电性相同的电压,用于阻止所要存储 的该离子从该前端盖逃出该离子阱;该后端盖施加与所要存储的该离子电性相 同的电压, 用于阻止所要存储的该离子从该后端盖逃出该离子阱;
分离离子歩骤, 当该离子阱处于分离检测阶段时, 该前端盖左电极施加与 该离子阱内的离子电性相同的电压,用于阻止与该离子阱内的该离子电性相同 的该离子阱外离子进入该离子阱;该前端盖右电极施加与该离子阱内的该离子 电性相同的电压,用于阻止该离子阱内的该离子从该前端盖逃出该离子阱, 还 用于将该离子阱内的该离子向该离子阱中心挤压;该后端盖施加与该离子阱内 的该离子电性相同的电压,用于阻止该离子阱内的该离子从该后端盖逃出该离 子阱,还用于将该离子阱内的该离子向该离子阱中心挤压。 (方法写进说明书) 该存储离子歩骤还包括: 该前电极与该后电极施加射频电压, 该上电极与 该下电极施加与该射频电压反相位的射频电压, 同时该前电极、 该后电极、 该 上电极、该下电极分别施加与所需存储的该离子电性相反的电压,用于束缚所 需存储的该离子在该离子阱内运动。
该分离离子歩骤还包括: 该前电极与该后电极施加射频电压, 该上电极与 该下电极施加与该射频电压反相位的射频电压, 同时该前电极、 该后电极、 该 上电极、该下电极分别施加与所需存储的该离子电性相反的电压, 并向该前电 极与该后电极施加交流电压, 以使该离子阱内的该离子从该缝隙逐出,进行检 如图 3所示, 以正离子为例举例说明, 在离子注入存储阶段, 在前端盖左 电极 100上施加直流电压 DC1为负电压, 用于促使正离子注入到新型离子阱 内; 前端盖右电极 120上施加的直流电压 DC2为正电压, 对正离子的注入产 生少量的阻力,通过少量增加该正离子注入时的初速度从而保证该正离子的顺 利注入, 合适的正电压 DC2将有效阻止该正离子从新型离子阱内通过前端盖 圆孔逃出, 在上电极 150、 下电极 160上施加射频电压 RF1 , 与需要存储的离 子的核质比 (m/e)紧密相关, 可参考如下公式:
― = A-? ^―^ Eq . 1
e - ¾
Eq.l中, 即为 RF1 , 是四极场扩展系数, 是马修方程参数 (往往不 超过 0.8,通常在 0.3左右), ^是离子阱空间中心点到前或后的距离, 是 RF1
的频率。
在前电极 130、 后电极 140上施加射频电压 RF2, RF2与 RF1反相位, 同 时在前电极 130、后电极 140、上电极 150、下电极 160上均施加直流电压 DC3 为负电压, 用于束缚住正离子, 使其尽可能在新型离子阱内运动, 在后端盖电 极 170上施加直流电压 DC4为正电压, 该正电压阻止具有一定动能的正离子 通过后端盖圆孔逃出新型离子阱, 但是 DC4不宜过大, 如果太大会增加离子 从前端盖圆孔逃出的概率。在新型离子阱内的正离子的动能主要取决于正离子 进入新型离子阱前的初始动能、 DC1的电压值和 DC3的电压值, 而阻止正离 子从后端盖电极 170逃出的主要电压是电压 DC4、 阻止离子从前端盖 11逃出 的主要电压是电压 DC2。
如图 4所示, 以正离子为例举例说明, 在离子分离检测阶段, 前端盖左电 极 100上施加直流电压 DC1为正电压, 用于阻止离子从前端盖圆孔进入新型 离子阱内; 前端盖右电极 120上施加的直流电压 DC2为正电压, 不仅用于阻 止离子从前端盖圆孔逃出, 而且还用于将正离子向新型离子阱中心挤压, 在上 电极 150、下电极 160上施加射频电压 RF1 , 与需要存储的离子的核质比 (m/e) 紧密相关, 可参考如下公式: m 8Vf
e q^^ ^
Eq.l中, f即为 RF1, ^是四极场扩展系数, 是马修方程参数 (往往不 超过 0.8,通常在 0.3左右), 是离子阱空间中心点到前或后的距离, 是 RF1 的频率。
在前电极 130、 后电极 140上施加射频电压 RF2, RF2与 RF1反相位, 同 时在前电极 130、后电极 140、上电极 150、下电极 160上均施加直流电压 DC3 为负电压, 用于束缚住正离子尽可能在新型离子阱内运动, 在后端盖电极 170 上施加直流电压 DC4为正电压, 不仅用于阻止离子从后端盖电极 170的圆孔 逃出, 而且还用于将正离子向新型离子阱中心挤压, 在离子分离检测阶段, DC2的电压值与 DC4的电压值相同, 在前电极 130、 后电极 140上施加交流 电压 AC1 , 在上电极 150、 下电极 160上施加射频电压 RF1 (在前电极 130、 后电极 140上的电极施加射频电压 RF2) 与前电极 130、 后电极 140上交流电 压 AC1配合将离子依照质荷比从小到大的顺序从狭缝 131中逐出, 到达检测
器, 通过检测器获得定性与定量信息。
以下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
如图 5所示, 本发明的新型矩形离子阱包括: 前端盖 21、 中间部分 22、 后端盖 23, 该中间部分 22位于该前端盖 21和该后端盖 23之间, 且该中间部 分 22、 该前端盖 21、 该后端盖 23轴线相同, 该中间部分 22与该前端盖 21、 该后端盖 23具有一定距离, 该距离约为 2mm左右。
如图 6a、 图 6b、 图 6c和图 6d所示, 该前端盖 21包括前端盖左电极 400、 前端盖中间层绝缘体 410、前端盖右电极 420, 其中该前端盖 21的中心位置为 圆孔(以圆孔为例, 也可以是椭圆或狭缝, 本发明在此不做限定) , 即该前端 盖左电极 400包含位于中心位置的圆孔 401, 该前端盖中间层绝缘体 410包含 位于中心位置的圆孔 411,该后端盖右电极 420包含位于中心位置的圆孔 421, 且这些圆孔位于同一轴线上; 该中间部分 22包括前电极 430、 后电极 440、 上 电极 450、 下电极 460; 该后端盖 23包括后端盖左电极 470、 后端盖中间层绝 缘体 480、后端盖右电极 490, 其中该后端盖 23的中心位置为圆孔(以圆孔为 例, 也可以是椭圆或狭缝, 本发明在此不做限定) , 即该后端盖左电极 470 包含位于中心位置的圆孔 471, 该后端盖中间层绝缘体 480包含位于中心位置 的圆孔 481, 该后端盖右电极 490包含位于中心位置的圆孔 491, 且这些圆孔 位于同一轴线上, 除了前端盖中间层绝缘体 110和后端盖中间层绝缘体 480 形状一致且为绝缘体, 除 110和 480之外的其他部件都可以导电, 前端盖左电 极 100、 前端盖右电极 120、 后端盖左电极 470、 后端盖右电极 490形状一致, 分别紧贴在前端盖中间层绝缘体 110和后端盖中间层绝缘体 480的两侧,前端 盖中间层绝缘体 110和后端盖中间层绝缘体 480要求非常薄, 通常不超过 0.5mm, 前端盖右电极 120与后端盖左电极 470距离该中间部分 22的距离一 样, 均较小, 约 2mm左右。
如图 6a和图 6d所示, 前电极 430、 后电极 440沿该中间部分 22的轴线 对称, 上电极 450、 下电极 460沿该中间部分 22的轴线对称, 且前电极 430、 后电极 440、 上电极 450、 下电极 460围成一矩形, 且该前电极 430、 后电极 440包含一对很窄且对称的狭缝 431, 用于所分离的离子弹出并进行检测。
在前端盖左电极 400上施加直流电压 DC1 , 在前端盖右电极 420上施加 直流电压 DC2, 在前电极 430和后电极 440上施加直流电压 DC3和交流电压
AC1, 同时施加射频电压 RF2, 在上电极 450和下电极 460上施加直流电压 DC3和射频电压 RF1 (RF1与 RF2电压幅度和频率相同,其相位相差 180度), 在后端盖左电极 470上施加直流电压 DC4, 在后端盖右电极 490上施加直流 电压 DC5。
前端盖中间层绝缘体 410的作用:一是阻止前端盖右电极 420及离子阱内 的电场影响前端盖左电极 400以左的空间,二是阻止前端盖左电极 410电场的 影响新型离子阱内的空间,后端盖中间层绝缘体 480具有前端盖中间层绝缘体 410相同的作用。
以下为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新型离子阱来存储与分离离子的具体歩骤: 存储离子歩骤, 当该离子阱处于注入存储阶段时, 该前端盖左电极施加与 所要存储的离子电性相反的电压, 用于吸引所要存储的该离子进入该离子阱; 该前端盖右电极施加与所要存储的该离子电性相同的电压,用于阻止所要存储 的该离子从该前端盖逃出该离子阱;该后端盖左电极施加与所要存储的该离子 电性相同的电压,用于阻止所要存储的该离子从该后端盖逃出该离子阱; 该后 端盖右电极施加与所要存储的该离子电性相反的电压,用于减小所要存储的该 离子的动能;
分离离子歩骤, 当该离子阱处于分离检测阶段时, 该前端盖左电极施加与 该离子阱内的离子电性相同的电压,用于阻止与该离子阱内的该离子电性相同 的该离子阱外离子进入该离子阱;该前端盖右电极施加与该离子阱内的该离子 电性相同的电压,用于阻止该离子阱内的该离子从该前端盖逃出该离子阱, 还 用于将该离子阱内的该离子向该离子阱中心挤压;该后端盖左电极与该后端盖 右电极分别施加与该离子阱内的该离子电性相同的电压,用于阻止该离子阱内 的该离子从该后端盖逃出该离子阱,还用于将该离子阱内的该离子向该离子阱 中心挤压。
该存储离子歩骤还包括: 该前电极与该后电极施加射频电压, 该上电极与 该下电极施加与该射频电压反相位的射频电压, 同时该前电极、 该后电极、 该 上电极、该下电极分别施加与所需存储的该离子电性相反的电压,用于束缚所 需存储的该离子在该离子阱内运动。
该分离离子歩骤还包括: 该前电极与该后电极施加射频电压, 该上电极与 该下电极施加与该射频电压反相位的射频电压, 同时该前电极、 该后电极、 该
上电极、该下电极分别施加与所需存储的该离子电性相反的电压, 并向该前电 极与该后电极施加交流电压, 以使该离子阱内的该离子从该缝隙飞出,进行检 如图 7所示, 以正离子为例举例说明, 在离子注入存储阶段, 在前端盖左 电极 400上施加直流电压 DC1为负电压, 用于正离子注入到新型离子阱内; 在前端盖右电极 420上施加直流电压 DC2为正电压, 用于对正离子的注入有 少量的阻力,通过少量增加正离子初速度从而保证正离子的顺利注入, 合适的 正电压 DC2将有效阻止正离子从新型离子阱内通过前端盖圆孔逃出; 在上电 极 450和下电极 460上施加射频电压 RF1 , 与需要存储的离子的核质比 (m/e) 紧密相关, 可参考如下公式: m 8Vf
= ^2 ■ ? E¾ - 1.
Eq.l中, 即为 RF1, ^是四极场扩展系数, q是马修方程参数 (往往不 超过 0.8,通常在 0.3左右), 是离子阱空间中心点到前或后的距离, 是 RF1 的频率。
在前电极 430、后电极 440上施加射频电压 RF2, 射频电压 RF2与射频电 压 RF1反相位, 在前电极 430、 后电极 440、 上电极 450和下电极 460上均施 加直流电压 DC3为负电压, 用于束缚住正离子使其尽可能在新型离子阱内运 动; 在后端盖左电极 480上施加直流电压 DC4为正电压, 该正电压阻止具有 一定动能的正离子通过后端盖圆孔逃出新型离子阱, 然而 DC4不宜过大, 如 果太大会增加正离子从前端盖圆孔逃出的概率,在后端盖右电极 490上施加直 流电压 DC5为负电压, 有利于降低正离子的动能, 在新型离子阱内的正离子 的动能主要取决于正离子进入新型离子阱前的初始动能、 DC1的电压值和 DC3 的电压值, 而阻止正离子从后端盖 23逃出的主要电压 DC4, 阻止正离子从前 端盖 21逃出的主要电压是 DC2。
如图 8所示, 以正离子为例举例说明, 在离子分离检测阶段, 前端盖左电 极 400上施加直流电压 DC1为正电压,用于阻止正离子从前端盖圆孔进入新型 离子阱内; 前端盖右电极 420上施加的直流电压 DC2为正电压, 不仅用于阻止 正离子从前端盖圆孔逃出, 而且还用于将正离子向新型离子阱中心挤压; 在上 电极 450和下电极 460上施加合适射频电压 RF1 , 与需要存储的离子的核质比
(m/e)紧密相关, 可参考如下公式:
Eq. l中, 即为 RF1, ^是四极场扩展系数, 是马修方程参数 (往往不 超过 0.8,通常在 0.3左右), 是离子阱空间中心点到前或后的距离, "是 RF1 的频率。
在前电极 430、 后电极 440上施加射频电压 RF2, RF2与 RF1反相位, 在 前电极 430、 后电极 440、 上电极 450、 下电极 460上均施加直流电压 DC3为 负电压,用于束缚住正离子使其尽可能在新型离子阱内运动; 在后端盖左电极 470上施加直流电压 DC4为正电压, 不仅用于阻止正离子从后端盖圆孔逃出, 而且还用于将正离子向新型离子阱中心挤压, 在离子分离检测阶段, DC2的电 压值与 DC4的电压值相同,同时在后端盖右电极 490上施加直流电压 DC5为正 电压, 在前电极 430、 后电极 440上的电极施加交流电压 AC1 , 在上电极 450、 下电极 460上的电极射频电压 RF1 (在 X轴方向上的电极施加射频电压 RF2 ) 与前电极 430、后电极 440上交流电压 AC1配合将正离子依照质荷比从小到大 的顺序从狭缝 431逐出, 到达检测器, 从而获得定性与定量信息。 同为正电压 的 DC1和 DC5有利于修正前后端盖圆孔所产生的电场缺陷, 更利于将正离子 向新型离子阱中心挤压, 使正离子更集中, 有利于获得更高的信号强度和更好 的质量分辨率。
图 9是具有特殊前端盖的新型矩形离子阱串联系统示意图。如图所示, 该 系统是有特殊前端盖的新型矩形离子阱串联。 两个离子阱间相距 2mm 到 10mm。 第一个离子阱的特殊前端盖用于提高第一个离子阱的注入存储效率, 操作模式类似于图 3。第二个离子阱的特殊前端盖用于提高离子从第一个离子 阱传输到第二离子阱的的注入存储效率,特别是降低离子从第一个阱离子进入 到第二离子阱后再返回第一个离子阱的概率,第二离子阱的操作模式类似于图 3, 第一个离子离子阱的 DC2为正, DC3提高, 为正或为零, 而 DC4为负引 导离子进入第二个离子阱。在离子检测阶段,第二个离子阱的操作模式类似图 4所示。
图 10是具有特殊前后端盖的新型矩形离子阱串联系统示意图。如图所示, 该系统是有特殊前后端盖的新型矩形离子阱串联。 两个离子阱间相距 2mm到
10mm。 第一个离子阱的特殊前端盖用于提高第一个离子阱的注入存储效率, 操作模式类似于图 7。第二个离子阱的特殊前端盖用于提高离子从第一个离子 阱传输到第二离子阱的的注入存储效率,特别是降低离子从第一个阱离子进入 到第二离子阱后再返回第一个离子阱的概率,第二离子阱的操作模式类似于图 7, 第一个离子离子阱的 DC2为正, DC3提高, 为正或为零, 而 DC4和 DC5 为负引导离子进入第二个离子阱。在离子检测阶段,第二个离子阱的操作模式 类似图 8所示。
工业应用性
本发明所提出的提出一种特殊前端盖的新型矩形离子阱质量分析器及其 操作方法, 相对出传统结构的矩形离子阱, 具有如下优点和应用性:
1、 能够显著提高离子存储效率 (即提高单位时间存储离子的数量) , 一 方面是有效存储相同数量的离子所需时间更短,提高了分析的速度, 单位时间 内能够获得更多质谱信息; 二是对于稀有离子(低丰度离子)的存储特别有意 义,增加的离子存储效率能够有效提高稀有离子的存储量并提供其检出的可能 性。
2、 在离子检测阶段, 特殊双端盖弥补端盖圆孔电场缺陷, 能够有效挤压 离子向中心运动, 从而提高离子分离性能, 即提高质量分辨率和信号强度。 、 应用于传统的质谱分析, 该离子阱具有更快的速度、更好的质量分别率和 信号检测强度; 应用于复杂基质中稀有离子(低丰度离子) 的质谱分析, 具有 更低的检测限和分析性能。
因此该离子阱延续了矩形离子阱加工简单的特点,克服了离子注入存储效 率的不足, 提高了分析性能, 能够作为一款广泛应用的质谱质量分析器。
Claims (14)
- 权利要求书1.一种新型矩形离子阱装置, 包括前端盖、 中间部分、 后端盖, 其特征在 于, 该前端盖包括: 前端盖左电极、 前端盖中间层绝缘体、 前端盖右电极, 该前端盖左电极和该前端盖右电极分别位于该前端盖中间层绝缘体的左右两 侧, 且该前端盖的中心位置为贯通的, 当该离子阱处于离子注入存储阶段时, 该前端盖用于吸引所要存储的离子进入该离子阱,当该离子阱离子分离检测阶 段时,该前端盖用于阻止与该离子阱内的离子电性相同的该离子阱外离子进入 该离子阱、阻止该离子阱内的该离子从该前端盖逃出该离子阱, 还用于将该离 子阱内的该离子向该离子阱中心挤压;该后端盖设置为一电极, 其中该后端盖与该前端盖的轴线相同, 且该后端 盖电极的中心位置为贯通的, 当该离子阱处于该离子注入存储阶段时, 该后端 盖用于阻止所要存储的该离子从该后端盖逃出该离子阱,当该离子阱处于该离 子分离检测阶段时,该后端盖用于阻止该离子阱内的该离子从该后端盖逃出该 离子阱, 还用于将该离子阱内的该离子向该离子阱中心挤压;该中间部分包括: 前电极, 后电极, 上电极, 下电极, 其中该前电极与该 后电极、该上电极与该下电极分别沿该前端盖的该轴线对称, 且这些电极在该 前端盖与该后端盖电极之间形成一围绕该轴线的空间区域,用于存储或分离离 子。
- 2.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新型矩形离子阱装置, 其特征在于, 该前端盖左电 极、 该前端盖右电极与该前端盖中间层绝缘体的距离小于等于 0.5毫米。
- 3.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新型矩形离子阱装置, 其特征在于, 该前端盖到该 空间区域的距离与该后端盖到该空间区域的距离相同。
- 4.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新型矩形离子阱装置, 其特征在于, 在该前电极与 该后电极的中心位置分别设置贯通于该前电极与该后电极的缝隙。
- 5.—种利用如权利要求 1所述离子阱进行存储与分离离子的方法, 其特征 在于, 包括:存储离子歩骤, 当该离子阱处于注入存储阶段时, 该前端盖左电极施加与 所要存储的离子电性相反的电压, 用于吸引所要存储的该离子进入该离子阱; 该前端盖右电极施加与所要存储的该离子电性相同的电压,用于阻止所要存储 的该离子从该前端盖逃出该离子阱;该后端盖施加与所要存储的该离子电性相 同的电压, 用于阻止所要存储的该离子从该后端盖逃出该离子阱;分离离子歩骤, 当该离子阱处于分离检测阶段时, 该前端盖左电极施加与 该离子阱内的离子电性相同的电压,用于阻止与该离子阱内的该离子电性相同 的该离子阱外离子进入该离子阱;该前端盖右电极施加与该离子阱内的该离子 电性相同的电压,用于阻止该离子阱内的该离子从该前端盖逃出该离子阱, 还 用于将该离子阱内的该离子向该离子阱中心挤压;该后端盖施加与该离子阱内 的该离子电性相同的电压,用于阻止该离子阱内的该离子从该后端盖逃出该离 子阱, 还用于将该离子阱内的该离子向该离子阱中心挤压。
- 6.如权利要求 5所述的存储与分离离子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该存储离子 歩骤还包括: 该前电极与该后电极施加射频电压, 该上电极与该下电极施加与 该射频电压反相位的射频电压, 同时该前电极、 该后电极、 该上电极、 该下电 极分别施加与所需存储的该离子电性相反的电压,用于束缚所需存储的该离子 在该离子阱内运动。
- 7.如权利要求 5所述的新型矩形离子阱, 其特征在于, 该分离离子歩骤还 包括: 该前电极与该后电极施加射频电压, 该上电极与该下电极施加与该射频 电压反相位的射频电压, 同时该前电极、 该后电极、 该上电极、 该下电极分别 施加与所需存储的该离子电性相反的电压,并向该前电极与该后电极施加交流 电压, 以使该离子阱内的该离子从该缝隙飞出, 进行检测。
- 8.—种新型矩形离子阱装置, 包括前端盖、 中间部分、 后端盖, 其特征在 于, 该前端盖, 包括前端盖左电极、 前端盖中间层绝缘体、 前端盖右电极, 该 前端盖左电极和该前端盖右电极分别位于该前端盖中间层绝缘体的左右两侧, 且该前端盖的中心位置为贯通的, 当该离子阱处于离子注入存储阶段时, 该前 端盖用于吸引所要存储的离子进入该离子阱, 当该离子阱离子分离检测阶段 时,该前端盖用于阻止与该离子阱内的离子电性相同的该离子阱外离子进入该 离子阱、阻止该离子阱内的该离子从该前端盖逃出该离子阱, 还用于将该离子 阱内的该离子向该离子阱中心挤压;该后端盖, 包括后端盖左电极、 后端盖中间层绝缘体、 后端盖右电极, 该 后端盖左电极和该后端盖右电极分别位于该后端盖中间层绝缘体的左右两侧, 且该后端盖电极与该前端盖的轴线相同, 该后端盖的中心位置为贯通的, 当该 离子阱处于离子注入存储阶段时,该后端盖用于阻止所要存储的该离子从该后 端盖逃出该离子阱, 还用于减小所要存储的该离子的动能;该中间部分包括, 前电极, 后电极, 上电极, 下电极, 其中该前电极与该 后电极、该上电极与该下电极分别沿该前端盖的该轴线对称, 且这些电极在该 前端盖与该后端盖电极之间形成一围绕该轴线的空间区域,用于存储或分离离 子。
- 9.如权利要求 8所述的新型矩形离子阱装置, 其特征在于, 该前端盖左电 极、 该前端盖右电极与该前端盖中间层绝缘体的距离小于等于 0.5毫米; 该后 端盖左电极、 该后端盖右电极与该后端盖中间层绝缘体的距离小于等于 0.5毫 米。
- 10.如权利要求 8所述的新型矩形离子阱装置, 其特征在于, 该前端盖到 该空间区域的距离与该后端盖到该空间区域的距离相同。
- 11.如权利要求 8所述的新型矩形离子阱装置, 其特征在于, 在该前电极 与该后电极的中心位置分别设置贯通于该前电极与该后电极的缝隙。
- 12.—种利用如权利要求 8所述离子阱进行存储与分离离子的方法, 其特 征在于, 包括:存储离子歩骤, 当该离子阱处于注入存储阶段时, 该前端盖左电极施加与 所要存储的离子电性相反的电压, 用于吸引所要存储的该离子进入该离子阱; 该前端盖右电极施加与所要存储的该离子电性相同的电压,用于阻止所要存储 的该离子从该前端盖逃出该离子阱;该后端盖左电极施加与所要存储的该离子 电性相同的电压,用于阻止所要存储的该离子从该后端盖逃出该离子阱; 该后 端盖右电极施加与所要存储的该离子电性相反的电压,用于减小所要存储的该 离子的动能;分离离子歩骤, 当该离子阱处于分离检测阶段时, 该前端盖左电极施加与 该离子阱内的离子电性相同的电压,用于阻止与该离子阱内的该离子电性相同 的该离子阱外离子进入该离子阱;该前端盖右电极施加与该离子阱内的该离子 电性相同的电压,用于阻止该离子阱内的该离子从该前端盖逃出该离子阱, 还 用于将该离子阱内的该离子向该离子阱中心挤压;该后端盖左电极与该后端盖 右电极分别施加与该离子阱内的该离子电性相同的电压,用于阻止该离子阱内 的该离子从该后端盖逃出该离子阱,还用于将该离子阱内的该离子向该离子阱 中心挤压。
- 13.如权利要求 12所述的存储与分离离子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该存储离 子歩骤还包括: 该前电极与该后电极施加射频电压, 该上电极与该下电极施加 与该射频电压反相位的射频电压, 同时该前电极、 该后电极、 该上电极、 该下 电极分别施加与所需存储的该离子电性相反的电压,用于束缚所需存储的该离 子在该离子阱内运动。
- 14.如权利要求 12所述的存储与分离离子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该分离离 子歩骤还包括: 该前电极与该后电极施加射频电压, 该上电极与该下电极施加 与该射频电压反相位的射频电压, 同时该前电极、 该后电极、 该上电极、 该下 电极分别施加与所需存储的该离子电性相反的电压,并向该前电极与该后电极 施加交流电压, 以使该离子阱内的该离子从该缝隙飞出, 进行检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CN2014/084467 WO2016023215A1 (zh) | 2014-08-15 | 2014-08-15 | 一种新型矩形离子阱装置及存储与分离离子的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165060A true CN106165060A (zh) | 2016-11-23 |
CN106165060B CN106165060B (zh) | 2018-07-06 |
Family
ID=553038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71725.8A Active CN106165060B (zh) | 2014-08-15 | 2014-08-15 | 一种新型矩形离子阱装置及存储与分离离子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679759B2 (zh) |
CN (1) | CN106165060B (zh) |
WO (1) | WO2016023215A1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40135080A1 (en) * | 2003-01-10 | 2004-07-15 | Zheng Ouyang | Rectilinear ion trap and mass analyzer system and method |
CN101017762A (zh) * | 2007-02-07 | 2007-08-15 | 吉林大学 | 双离子源矩形离子阱质谱仪 |
CN101038852A (zh) * | 2006-03-17 | 2007-09-19 | 方向 | 多用途大容量线性离子阱及其一体化电极加工方法 |
US20090261247A1 (en) * | 2005-02-07 | 2009-10-22 | Robert Graham Cooks | Linear Ion Trap with Four Planar Electrodes |
CN101794702A (zh) * | 2010-03-03 | 2010-08-04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 混合型线性离子阱质量分析器 |
CN102832098A (zh) * | 2012-09-10 | 2012-12-19 | 复旦大学 | 一种具有栅网电极结构的线形离子阱质量分析器 |
WO2014117293A1 (zh) * | 2013-01-31 | 2014-08-07 | 北京理工大学 | 基于离子阱的双极性离子分析与检测的装置和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469298B1 (en) * | 1999-09-20 | 2002-10-22 | Ut-Battelle, Llc | Microscale ion trap mass spectrometer |
US7880147B2 (en) * | 2008-01-24 | 2011-02-01 | Perkinelmer Health Sciences, Inc. | Components for reducing background noise in a mass spectrometer |
US8178835B2 (en) * | 2009-05-07 | 2012-05-15 | Thermo Finnigan Llc | Prolonged ion resonance collision induced dissociation in a quadrupole ion trap |
-
2014
- 2014-08-15 US US15/100,817 patent/US9679759B2/en active Active
- 2014-08-15 WO PCT/CN2014/084467 patent/WO2016023215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08-15 CN CN201480071725.8A patent/CN10616506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40135080A1 (en) * | 2003-01-10 | 2004-07-15 | Zheng Ouyang | Rectilinear ion trap and mass analyzer system and method |
US20090261247A1 (en) * | 2005-02-07 | 2009-10-22 | Robert Graham Cooks | Linear Ion Trap with Four Planar Electrodes |
CN101038852A (zh) * | 2006-03-17 | 2007-09-19 | 方向 | 多用途大容量线性离子阱及其一体化电极加工方法 |
CN101017762A (zh) * | 2007-02-07 | 2007-08-15 | 吉林大学 | 双离子源矩形离子阱质谱仪 |
CN101794702A (zh) * | 2010-03-03 | 2010-08-04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 混合型线性离子阱质量分析器 |
CN102832098A (zh) * | 2012-09-10 | 2012-12-19 | 复旦大学 | 一种具有栅网电极结构的线形离子阱质量分析器 |
WO2014117293A1 (zh) * | 2013-01-31 | 2014-08-07 | 北京理工大学 | 基于离子阱的双极性离子分析与检测的装置和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60293396A1 (en) | 2016-10-06 |
US9679759B2 (en) | 2017-06-13 |
WO2016023215A1 (zh) | 2016-02-18 |
CN106165060B (zh) | 2018-07-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725620B2 (ja) | 分析のためのイオン移動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 |
Wu et al. | Mass spectrometry imaging under ambient conditions | |
EP1760764B1 (en) | Lens device for introducing a second ion beam into a primary ion path | |
US9368336B2 (en) | Ion trap-bas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nalyzing and detecting bipolar ions | |
US20070084998A1 (en) | Novel tandem mass spectrometer | |
JP2014501429A (ja) | イオン検出 | |
CA2857931C (en) |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sample analysis using mass spectrometry | |
Chernushevich et al. | A W-Geometry ortho-TOF MS with high resolution and up to 100% duty cycle for MS/MS | |
Shon et al. | Improved mass resolution and mass accuracy in TOF-SIMS spectra and images using argon gas cluster ion beams | |
Balcerzak | An overview of analytical applications of time of flight-mass spectrometric (TOF-MS) analyzers and a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TOF-MS technique | |
Zhou et al. | Following the ions through a mass spectrometer with atmospheric pressure interface: simulation of complete ion trajectories from ion source to mass analyzer | |
Makarov et al. | Fundamentals of Orbitrap analyzer | |
Rahman et al. | Development of high‐pressure probe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for aqueous solution | |
JP5072682B2 (ja) | 質量分析用デバイス、これを用いる質量分析装置および質量分析方法 | |
CN105470096A (zh) | 一种离子漏斗和质谱检测系统 | |
Lockyer | Secondary ion mass spectrometry imaging of biological cells and tissues | |
Patil et al. | High mass ion detection with charge detector coupled to rectilinear ion trap mass spectrometer | |
CN106165060A (zh) | 一种新型矩形离子阱装置及存储与分离离子的方法 | |
US9805923B2 (en) | Mass separators, mass selective detectors, and methods for optimizing mass separation within mass selective detectors | |
JP7047935B2 (ja) | 質量分析装置 | |
81 | A ‘Periodic Table’of mass spectrometry instrumentation and acronyms | |
Chen et al. | Application of probe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for biological sample measurements | |
JP4332482B2 (ja) | イオントラップ質量分析方法および装置 | |
Deng et al. | Utility of multi-functional two channel off-axis ion funnel (TCOAIF) in FTICR-MS | |
RU137381U1 (ru) | Устройство времяпролетного масс-спектрометра для разделения и регистрации ионов анализируемых веществ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