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59809A - 一种拉线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拉线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59809A
CN106159809A CN201510136634.4A CN201510136634A CN106159809A CN 106159809 A CN106159809 A CN 106159809A CN 201510136634 A CN201510136634 A CN 201510136634A CN 106159809 A CN106159809 A CN 1061598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plate
cable
hemisphere
spool
blind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3663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建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Ying Ji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Ying Ji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Ying Ji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Ying Ji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13663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159809A/zh
Publication of CN1061598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598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ic Cable Instal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拉线器,包括上下端均开口且中空设置的半球体以及分别固定在半球体上端开口两侧的两支撑板,两支撑板的下端面均开有盲孔,两个相互垂直的卡接板通过第一扭簧转动设置在盲孔的底部,卡接板的活动端凸出于盲孔,半球体下端开口的边缘通过第二扭簧转动设有两相对设置的夹板,该边缘处还设有与夹板错开设置的滚轮。本发明通过夹板的设置,可在保证两夹板于线管内壁稳定固定的同时,减小两夹板对线缆移动的阻碍,使其顺利通过半球体。通过滚轮的设置,可进一步保障线缆在经过半球体下端开口时不受任何划伤;同时,滚轮与线缆外壁间可形成滚动摩擦可减小线缆拉拔时的阻力,便于拉出线缆。

Description

一种拉线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具体是指一种拉线器。
背景技术
电力电缆布线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一环,电力电缆布线应符合下列规定:1、电缆布线的敷设方式应根据工程条件、环境特点、电缆类型和数量等因素,按满足运行可靠、便于维护和技术、经济合理等原则综合确定;2、电缆路径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避免电缆遭受机械性外力、过热、腐蚀等危害;2)应便于敷设、维护;3)应避开场地规划中的施工用地或建设用地;4)应在满足安全条件下,使电缆路径最短;3、电缆在室内、电缆沟、电缆隧道和电气竖井内明敷时,不应采用易延燃的外护层;4、电缆不宜在有热力管道的隧道或沟道内敷设;5、电缆敷设时,任何弯曲部位都应满足允许弯曲半径的要求。
在电缆引入和引出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基础、楼板和穿过墙体等处,或是电缆通过道路和可能受到机械损伤等地段,又或是电缆引出地面2m至地下0.2m处的一段和人容易接触使电缆可能受到机械损伤的地方需要管道布线。由于地形的限制,排线钢管在铺设时通常会根据地形的拐弯处或是建筑物的拐角处进行折弯,在人工进行穿线时,一般采用先将钢丝的一端穿过排线钢管,钢丝的另一端连接有用胶带缠好的多根线缆,然后人工再对钢丝的一端拉扯直至包好的线头完全穿出排线管道,在拉拽过程中,直线的排线管道对人工的要求较低,但是当线缆进过排线管道的弯曲处时,排线管道发生形变而导致内部横截面面积减小,多根线缆通过时十分困难,大大地增加了人工的工作强度,还容易在拉拽中将个别线缆的保护层磨损或是直接将线缆拉扯断,特别是在线头穿出排线管道时,线头会与排线管道的外缘接触摩擦,造成线缆外表的大面积磨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线器,方便线缆快速穿过排线管道,避免线缆在布线过程中与排线管道外缘摩擦受损。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拉线器,包括上下端均开口且中空设置的半球体以及分别固定在半球体上端开口两侧的两支撑板,两支撑板的下端面均开有盲孔,两个相互垂直的卡接板通过第一扭簧转动设置在盲孔的底部,卡接板的活动端凸出于盲孔,半球体下端开口的边缘通过第二扭簧转动设有两相对设置的夹板,该边缘处还设有与夹板错开设置的滚轮。
在布线过程中,线管通常预埋在事先切割好的线槽内,在不同楼层或是不同电路网的连接处会设置接线盒,以保护接线头的安全同时方便线路检测,因此接线盒通常也是预埋在墙体内且与线管相连通,当线缆穿过线管由接线盒中穿出时,线缆外壁通常会与线管的出口端以及接线盒的进口端接触,极易导致线缆的绝缘层划伤,进而导致安全隐患的产生。本发明通过设置半球体,使得线缆由线管中穿出时保证其不受损伤。在拉拔线缆时,半球体的两侧固定有支撑板,转动支撑板上的两个相互垂直的卡接板,使得一个卡接板与接线盒的内壁接触,另一个卡接板与盲孔的底部接触,进而将半球体固定在接线盒上;半球体的下端开口通过第二扭簧连接有两夹板,转动两夹板将其置入线管内,在第二扭簧的作用下两夹板则紧紧固定于线管内壁上。操作人员可针对接线盒的固定安装位置用手或是脚将支撑板压住,同时用力拉扯线缆使其在复杂的管路快速移出。待线缆从半球体处挪出完成后,再次分别转动两卡接板和夹板,则直接将装置取出以方便对下一个接线盒的操作。
其中,半球体采用半球形状,能够允许在接线盒两侧内壁已经存在线缆穿出的同时,对位于接线盒底部的线管中的线缆拔出,两者互不影响,提高了本装置的适用性能。在所述半球体下端开口的边缘处设置有滚轮,可进一步保障线缆在经过半球体下端开口时不受任何划伤;同时,滚轮与线缆外壁间可形成滚动摩擦可减小线缆拉拔时的阻力,便于拉出线缆。
为使夹板能更服帖地接触线管内壁,进一步地,两所述夹板均为弧形板,且其弧度与线管内壁弧度相适应。如此,可加大两夹板与线管内壁的接触面积,并在第二扭簧的作用下紧紧地卡紧于线管内壁中。
进一步地,两所述夹板内表面之间的距离沿线管轴线指向靠近所述半球体圆心的方向上递减。两夹板置于线管内后会减小线缆在出口端的通道内径,容易造成在拉拔时线缆在出口端堵塞,影响拉拔效率。如此设置,在保证两夹板于线管内壁稳定固定的同时,减小两夹板对线缆移动的阻碍,使其顺利通过半球体。
两所述夹板于线管内壁的覆盖面积应为同等高度下该线管内壁圆周面积的1/2以上。由于线缆在拉扯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作用力,若两夹板于线管内壁的覆盖面积小于同等高度内该线管内壁的圆周面积的1/2,则会造成两夹板的松动,进而导致半球体下端的松动,如此则会造成线缆的局部受力不平衡,使其与未被夹板覆盖的线管内壁发生刮蹭,使得线缆绝缘层受损。
为有效减少线缆在其拉动时与半球体下端开口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地,滚轮至少有两个。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半球体作为线缆拉出的通道,能够允许在接线盒两侧内壁已经存在线缆穿出的同时,对位于接线盒底部的线管中的线缆拔出,两者互不影响,提高了本装置的适用性能。
2、本发明通过夹板的设置,可在保证两夹板于线管内壁稳定固定的同时,减小两夹板对线缆移动的阻碍,使其顺利通过半球体。
3、在所述半球体下端开口的边缘处设置有滚轮,可进一步保障线缆在经过半球体下端开口时不受任何划伤;同时,滚轮与线缆外壁间可形成滚动摩擦可减小线缆拉拔时的阻力,便于拉出线缆。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拉线器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拉线器一个具体实施例应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拉线器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剖视图。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1、支撑板,2、盲孔,3、卡接板,4、半球体,5、接线盒,6、夹板、7、滚轮、8、线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拉线器,包括上下端均开口且中空设置的半球体4以及分别固定在半球体4上端开口两侧的两支撑板1,两支撑板1的下端面均开有盲孔2,两个相互垂直的卡接板3通过第一扭簧转动设置在盲孔2的底部,卡接板3的活动端凸出于盲孔2,半球体4下端开口的边缘通过第二扭簧转动设有两相对设置的夹板6,该边缘处还设有与夹板6错开设置的滚轮7。
在布线过程中,线管8通常预埋在事先切割好的线槽内,在不同楼层或是不同电路网的连接处会设置接线盒7,以保护接线头的安全同时方便线路检测,因此接线盒7通常也是预埋在墙体内且与线管8相连通,当线缆穿过线管8由接线盒7中穿出时,线缆外壁通常会与线管8的出口端以及接线盒7的进口端接触,极易导致线缆的绝缘层划伤,进而导致安全隐患的产生。本发明通过设置半球体4,使得线缆由线管中穿出时保证其不受损伤。在拉拔线缆时,半球体4的两侧固定有支撑板1,转动支撑板1上的两个相互垂直的卡接板3,使得一个卡接板3与接线盒的内壁接触,另一个卡接板3与盲孔2的底部接触,进而将半球体4固定在接线盒上;半球体4的下端开口通过第二扭簧连接有两夹板6,转动两夹板6将其置入线管内,在第二扭簧的作用下两夹板6则紧紧固定于线管内壁上。操作人员可针对接线盒的固定安装位置用手或是脚将支撑板1压住,同时用力拉扯线缆使其在复杂的管路快速移出。待线缆从半球体4处挪出完成后,再次分别转动两卡接板3和夹板6,则直接将装置取出以方便对下一个接线盒的操作。
其中,半球体4采用半球形状,能够允许在接线盒两侧内壁已经存在线缆穿出的同时,对位于接线盒底部的线管中的线缆拔出,两者互不影响,提高了本装置的适用性能。在所述半球体4下端开口的边缘处设置有滚轮7,可进一步保障线缆在经过半球体4下端开口时不受任何划伤;同时,滚轮7与线缆外壁间可形成滚动摩擦可减小线缆拉拔时的阻力,便于拉出线缆。
为使夹板6能更服帖地接触线管内壁,进一步地,两所述夹板6均为弧形板,且其弧度与线管内壁弧度相适应。如此,可加大两夹板6与线管内壁的接触面积,并在第二扭簧的作用下紧紧地卡紧于线管内壁中。
进一步地,两所述夹板6内表面之间的距离沿线管轴线指向靠近所述半球体4圆心的方向上递减。两夹板6置于线管内后会减小线缆在出口端的通道内径,容易造成在拉拔时线缆在出口端堵塞,影响拉拔效率。如此设置,在保证两夹板6于线管内壁稳定固定的同时,减小两夹板6对线缆移动的阻碍,使其顺利通过半球体4。
两所述夹板6于线管内壁的覆盖面积应为同等高度下该线管内壁圆周面积的1/2以上。由于线缆在拉扯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作用力,若两夹板于线管内壁的覆盖面积小于同等高度内该线管内壁的圆周面积的1/2,则会造成两夹板6的松动,进而导致半球体4下端的松动,如此则会造成线缆的局部受力不平衡,使其与未被夹板覆盖的线管内壁发生刮蹭,使得线缆绝缘层受损。
为有效减少线缆在其拉动时与半球体4下端开口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地,滚轮7至少有两个。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拉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端均开口且中空设置的半球体(4)以及分别固定在半球体(4)上端开口两侧的两支撑板(1),两支撑板(1)的下端面均开有盲孔(2),两个相互垂直的卡接板(3)通过第一扭簧转动设置在盲孔(2)的底部,卡接板(3)的活动端凸出于盲孔(2),半球体(4)下端开口的边缘通过第二扭簧转动设有两相对设置的夹板(6),该边缘处还设有与夹板(6)错开设置的滚轮(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拉线器,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夹板(6)均为弧形板,且其弧度与线管内壁弧度相适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拉线器,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夹板(6)内表面之间的距离沿线管轴线指向靠近所述半球体(4)圆心的方向上递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拉线器,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夹板(6)于线管内壁的覆盖面积应为同等高度下该线管内壁圆周面积的1/2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拉线器,其特征在于:滚轮(7)至少有两个。
CN201510136634.4A 2015-03-26 2015-03-26 一种拉线器 Pending CN10615980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36634.4A CN106159809A (zh) 2015-03-26 2015-03-26 一种拉线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36634.4A CN106159809A (zh) 2015-03-26 2015-03-26 一种拉线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59809A true CN106159809A (zh) 2016-11-23

Family

ID=57338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36634.4A Pending CN106159809A (zh) 2015-03-26 2015-03-26 一种拉线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15980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40068A (zh) * 2019-12-30 2020-05-12 陈鑫淑 一种可调节电力拉线装配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40068A (zh) * 2019-12-30 2020-05-12 陈鑫淑 一种可调节电力拉线装配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931966U (zh) 一种电力工程架设用的过线盒
CN204615277U (zh) 用于线缆的牵引器
CN106159806A (zh) 用于线缆的牵引器
CN106159809A (zh) 一种拉线器
CN204216501U (zh) 电缆敷设工具
CN204615278U (zh) 一种拉线器
KR101520287B1 (ko) 전선배선용 배관박스
CN204615275U (zh) 一种布线牵引装置
CN205610145U (zh) 电缆穿墙绝缘套管
CN106159808A (zh) 一种线管穿线辅助用拉拽工装
CN204615276U (zh) 一种线管穿线辅助用拉拽工装
CN106159807A (zh) 一种布线牵引装置
CN112202137B (zh) 一种电力工程管道及其施工方法
CN107086532A (zh) 管道口电缆铺设装置
CN210779845U (zh) 一种电力施工用辅助固定装置
CN207759835U (zh) 一种中大型电缆盘放线设备
KR101179244B1 (ko) 케이블 파손 방지와 탈부착이 용이한 지중 송전용 보호관 구조
CN206595663U (zh) 一种卡扣式二次电缆弯头
JP2003324815A (ja) ケーブル挿通用鞘管
CN203674639U (zh) 一种电缆敷设装置
CN203722180U (zh) 一种电缆放线架及电缆敷设装置
CN103683132B (zh) 输电导线破损绝缘层修复方法
CN203674660U (zh) 一种电缆敷设装置及放线轮
CN211266275U (zh) 一种用于电缆沟管内牵引的电缆敷设辅助装置
CN215580046U (zh) 一种配电工程施工架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12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