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54783B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54783B
CN106154783B CN201510163068.6A CN201510163068A CN106154783B CN 106154783 B CN106154783 B CN 106154783B CN 201510163068 A CN201510163068 A CN 201510163068A CN 106154783 B CN106154783 B CN 1061547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toner
essential colour
unit
col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6306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54783A (zh
Inventor
渡边翔
重崎聪
宫本阳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1547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547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547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547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05Details of unit
    • G03G15/0126Details of unit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42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 G03G15/0178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82Special processing for irreversibly adding or changing the sheet copy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or its appearance, e.g. stamping, annotation printing, punching
    • G03G15/6585Special processing for irreversibly adding or changing the sheet copy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or its appearance, e.g. stamping, annotation printing, punching by using non-standard toners, e.g. transparent toner, gloss adding devic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42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 G03G15/0178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 G03G15/0189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Developing Agents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四个第一成像单元,所述四个第一成像单元分别使用黄色、品红色、青色以及黑色的基本色调剂;第二成像单元,该第二成像单元所使用的色调剂的粒径小于四种所述基本色调剂的粒径中的最小粒径;以及转印单元,该转印单元将由相应的所述第一成像单元形成的第一图像和由所述第二成像单元形成的第二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使得所述第一图像被设置在所述记录介质上,并且所述第二图像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图像上。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第2011-174970号公报公开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不仅采用具有黄色、品红色、青色以及黑色的基本色的色调剂,而且还采用具有橙色和绿色的特殊色的色调剂,用于拓宽可再现颜色的范围。
图像不均匀性出现在这样的情况下:具有特殊色的色调剂各自具有的粒径不同于具有基本色的色调剂的粒径,并且由具有较大粒径的其中一种色调剂组成的图像形成在由具有较小粒径的另一种色调剂组成的图像上。这是因为具有较大粒径的色调剂的粒子推开具有较小粒径的色调剂的粒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减小因为色调剂的粒径的不同而可能出现的输出图像中的不均匀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四个第一成像单元,所述四个第一成像单元分别使用黄色、品红色、青色以及黑色的基本色调剂;第二成像单元,该第二成像单元所使用的色调剂的粒径小于四种所述基本色调剂的粒径中的最小粒径;以及转印单元,该转印单元将由相应的所述第一成像单元形成的第一图像和由所述第二成像单元形成的第二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使得所述第一图像被设置在所述记录介质上,并且所述第二图像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图像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四个第一成像单元,所述四个第一成像单元分别使用黄色、品红色、青色以及黑色的基本色调剂;第二成像单元,该第二成像单元所使用的色调剂的粒径大于四种所述基本色调剂中颜色为黄色、品红色以及青色的三种基本色调剂的粒径中的最大粒径;以及转印单元,该转印单元将由相应的所述第一成像单元形成的第一图像和由所述第二成像单元形成的第二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使得所述第二图像被设置在所述记录介质上,并且所述第一图像被设置在所述第二图像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四个第一成像单元,所述四个第一成像单元分别使用黄色、品红色、青色以及黑色的基本色调剂;第二成像单元,该第二成像单元所使用的色调剂的粒径大于四种所述基本色调剂中颜色为黄色、品红色以及青色的三种基本色调剂的粒径中的最大粒径;第三成像单元,该第三成像单元所使用的色调剂的粒径小于四种所述基本色调剂的粒径中的最小粒径;以及转印单元,该转印单元将由相应的所述第一成像单元形成的第一图像、由所述第二成像单元形成的第二图像以及由所述第三成像单元形成的第三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使得所述第二图像被设置在所述记录介质上,所述第一图像被设置在所述第二图像上,并且所述第三图像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图像上。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与由具有较小粒径的色调剂组成的第二图像被设置在记录介质上并且第一图像被设置在第二图像上的情况相比,能够更多地抑制因为色调剂的粒径的不同而可能出现的输出图像中的不均匀性。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与由基本色调剂组成的第一图像被设置在记录介质上并且第二图像被设置在第一图像上的情况相比,能够更多地抑制因为色调剂的粒径的不同而可能出现的输出图像中的不均匀性。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与第三图像、第一图像以及第二图像以该顺序形成在记录介质上的情况相比,能够更多地抑制因为色调剂的粒径的不同而可能出现的输出图像中的不均匀性。
附图说明
将基于以下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附图中:
图1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部;
图2A和图2B是由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一组色调剂图像的剖面图;
图3A和图3B是由根据与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比较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一组色调剂图像的剖面图;
图4是总结由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和由根据比较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图像的评估结果的表格;
图5例示了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包括的一个色调剂图像形成单元;
图6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
图7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部;
图8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部;以及
图9A和图9B是由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一组色调剂图像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图1至图6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在各个附图中,代表垂直方向的箭头H对应于装置的高度方向,并且代表水平方向的箭头W对应于装置的宽度方向。
参照图6,图像形成装置10包括图像形成部12,该图像形成部12以电子照相的方式形成图像;以及多个传送部件(未标附图标记),该多个传送部件沿着传送路径16传送上面要形成图像的纸张部件P(示例性记录介质)。
图像形成装置10还包括:冷却单元20,该冷却单元20冷却上面已形成图像的纸张部件P;去卷曲单元22,该去卷曲单元22对纸张部件P进行去卷曲;以及图像检查单元24,该图像检查单元24检查纸张部件P上形成的图像。
图像形成装置10还包括反转路径26,一面上具有图像的纸张部件P沿着该反转路径26反转,并且被再次朝向图像形成部12传送,用于在纸张部件P的另一面上形成另一个图像。
在如上所述进行构造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图像形成部12在沿着传送路径16传送的纸张部件P上形成图像(一组色调剂图像),并且上面具有图像的纸张部件P被顺序地传送通过冷却单元20、去卷曲单元22以及图像检查单元24并被排出到图像形成装置10的外部。
在要在纸张部件P的另一面上形成另一个图像的情况下,一面上已具有图像的纸张部件P沿着反转路径26传送,并且由图像形成部12在纸张部件P的另一面上形成另一个图像。
图像形成部
参照图1,图像形成部12包括:多个色调剂图像形成单元30,这多个色调剂图像形成单元30分别形成不同颜色的色调剂图像;以及转印单元32,该转印单元32将由色调剂图像形成单元30形成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纸张部件P。图像形成部12还包括定影设备34,该定影设备34将已经由转印单元32转印到纸张部件P的色调剂图像定影到纸张部件P。
多个色调剂图像形成单元30被设置为使得形成各自不同颜色的色调剂图像。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设置了分别针对特殊色(V)、黄色(Y)、品红色(M)、青色(C)以及黑色(K)五种颜色的五个色调剂图像形成单元30。图1中提供给附图标记的后缀V、Y、M、C以及K代表相应的颜色。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特殊色(V)是给予图像光泽的透明色(下文中称作透明色(V)),而黄色(Y)、品红色(M)、青色(C)以及黑色(K)是用于输出彩色图像的基本色。下文中,如果不必用透明色(V)、黄色(Y)、品红色(M)、青色(C)以及黑色(K)的颜色来区分元件,则省略提供给附图标记的后缀V、Y、M、C以及K。
针对相应的颜色设置的色调剂图像形成单元30除了待使用的色调剂之外基本上具有相同的构造。参照图5,色调剂图像形成单元30各包括:筒形图像承载部件40,该筒形图像承载部件40可旋转;充电器42,该充电器42对图像承载部件40进行充电;曝光设备44,该曝光设备44朝向已被充电的图像承载部件40发射曝光,并由此在图像承载部件40上形成静电潜像;以及显影设备46,该显影设备46用含有对应的一种色调剂的显影剂G将静电潜像显影成色调剂图像。下面将分开描述显影设备46的细节。
针对各个颜色的图像承载部件40与可旋转的转印带50(将在下面进行详细描述)接触。如图1例示,针对透明色(V)、黄色(Y)、品红色(M)、青色(C)以及黑色(K)的色调剂图像形成单元30从转印带50的旋转方向(参见图1所例示的箭头)的上游侧顺序地沿水平方向并排排列。
色调剂图像形成单元30Y、30M、30C以及30K(示例性第一成像单元)分别用黄色(Y)、品红色(M)、青色(C)以及黑色(K)的基本色调剂T1(参见图2A)形成黄色(Y)、品红色(M)、青色(C)以及黑色(K)(示例性基本色)的图像。
色调剂图像形成单元30V(示例性第二成像单元)用纯色色调剂T2(示例性特殊色调剂)形成透明色(V)(示例性特殊色)的图像。
转印单元32包括转印带50,在相应的图像承载部件40上形成的相应颜色的色调剂图像被叠置地叠加在转印带50上,并且该组色调剂图像从转印带50转印到纸张部件P。下面将单独描述转印单元32的细节。
如图1例示,定影设备34包括:定影带60,该定影带60围绕多个辊(未标附图标记)拉伸并且将被加热;以及加压辊62,该加压辊62将纸张部件P挤压成抵靠定影带60。
在这种构造中,该组色调剂图像已转印到的纸张部件P被咬合在旋转的定影带60与加压辊62之间,借此将该组色调剂图像定影到纸张部件P。
特征构造
现在将描述色调剂图像形成单元30中包括的显影设备46、显影设备46中所使用的色调剂的粒径(体积平均粒径)、转印单元32以及其他特征元件。
显影设备
显影设备46(参见图5)分别用显影剂G中含有的色调剂T将图像承载部件40的外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成色调剂图像。
黄色(Y)、品红色(M)、青色(C)以及黑色(K)的基本色的基本色调剂T1全部具有5.8μm的体积平均粒径。透明色(V)的纯色色调剂T2具有3.8μm的体积平均粒径。即,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基本色调剂T1的体积平均粒径大于纯色色调剂T2的体积平均粒径。
色调剂T的体积平均粒径用Beckman Coulter,Inc.的粒径分布测量机COULTERCOUNTER(注册商标)Multisizer(商标)II且用Beckman Coulter,Inc.的electrolyteISOTON II来测量。测量如下进行。首先,将0.5mg至50mg样品添加到作为分散剂的表面活性剂(例如,2ml烷基苯磺酸钠的5%水溶液)。将混合物添加到100ml至150ml电解液。用超声分散机将其中样品已悬浮的电解液分散大约一分钟。然后,通过使用100μm的孔径,用COULTERCOUNTER Multisizer II测量样品的粒径分布。待测量的粒子数是50,000。这样测量得的粒径分布以基于预定义的粒径范围(通道)代表的筛下物累计分布的形式用曲线图进行表示,粒径分布的值从最小的一个变大。体积上对应于50%的累积百分数的粒径范围被定义为体积平均粒径D50v,该体积平均粒径D50v被认为是样品的体积平均粒径。
转印单元
如图1例示,转印单元32包括:转印带50,该转印带50围绕多个辊(未标附图标记)拉伸,并且可沿图1所例示的箭头的方向旋转;以及一次转印辊52,该一次转印辊52被设置成隔着转印带50与相应的图像承载部件40对置。一次转印辊52将图像承载部件40上的相应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转印带50。转印单元32还包括:辊56,该辊56也拉伸转印带50;以及二次转印辊54,该二次转印辊54被设置成隔着转印带50与相应的辊56对置,并且将转印带50上的该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纸张部件P。
在这种构造中,由相应的色调剂图像形成单元30形成的色调剂图像经由相应的一次转印辊52转印到旋转的转印带50,用于一次转印。随后,这样转印到转印带50用于一次转印的色调剂图像经由二次转印辊54转印到纸张部件P,用于二次转印。
在一次转印中,透明色(V)、黄色(Y)、品红色(M)、青色(C)以及黑色(K)的色调剂图像以该顺序被叠置地叠加在转印带50上。当该组色调剂图像被转印到纸张部件P用于二次转印时,反转色调剂图像的顺序。即,在二次转印中,色调剂图像以黑色(K)色调剂图像、青色(C)色调剂图像、品红色(M)色调剂图像、黄色(Y)色调剂图像以及透明色(V)色调剂图像的顺序叠加在纸张部件P上。
换言之,黑色(K)、青色(C)、品红色(M)以及黄色(Y)的基本色的基本色图像(示例性第一图像)以该顺序叠加在纸张部件P上,并且透明色(V)的纯色图像(示例性第二图像)叠加在该组基本色图像上。
其他特征
现在将参照图2A、图2B、图3A以及图3B描述由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在纸张部件P上形成的一组色调剂图像以及由根据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比较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在纸张部件P上形成的一组色调剂图像。在图2A和图3A中,为了容易识别,夸大了形成色调剂图像的色调剂粒子的粒径的差异。
首先,将参照图3A和图3B描述由根据比较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在纸张部件P上形成的一组色调剂图像。
根据比较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所使用的色调剂是体积平均粒径为3.8μm的品红色(M)的基本色调剂T5以及体积平均粒径为5.8μm的透明色(V)的纯色色调剂T6。
在根据比较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分别通过使用色调剂图像形成单元30M和色调剂图像形成单元30V形成色调剂图像,借此将具有带光泽的基本色(品红色)的图像输出在纸张部件P上。
图3A是例示了在纸张部件P上形成的基本色图像和在基本色图像上形成的纯色图像(这两个图像还要定影到纸张部件P)的剖面图。如图3A例示,体积平均粒径为5.8μm的纯色色调剂T6的一些粒子推开体积平均粒径为3.8μm的基本色调剂T5的粒子,并与纸张部件P接触。
图3B是例示了基本色图像和已定影到纸张部件P的纯色图像的剖面图。在基本色图像和纯色图像被定影到纸张部件P的状态下(如图3B所示),纯色图像的一些部分与纸张部件P接触。因此,已输出在纸张部件P上的具有光泽的所产生的品红色(M)图像具有不均匀性。
现在,将参照图2A和图2B描述由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在纸张部件P上形成的一组色调剂图像。
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所使用的色调剂是体积平均粒径为5.8μm的品红色(M)的基本色调剂T1以及体积平均粒径为3.8μm的透明色(V)的纯色色调剂T2。图像形成装置10的其他规格与根据比较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其他规格相同。
图2A是例示了在纸张部件P上形成的基本色图像和在基本色图像上形成的纯色图像(这两个图像还要定影到纸张部件P)的剖面图。
因为品红色(M)的基本色调剂T的体积平均粒径大于纯色色调剂T2的体积平均粒径,所以如图2A例示,纯色色调剂T2的粒子不推开基本色调剂T1的粒子。由此,抑制了纯色色调剂T2的粒子与纸张部件P之间的接触。
图2B是例示了基本色图像和已定影到纸张部件P的纯色图像的剖面图。在如图2B例示基本色图像和纯色图像定影到纸张部件P的状态下,纯色图像不与纸张部件P接触。由此,能够抑制输出图像中出现不均匀性。
如上所述,图像不均匀性可能出现在由根据比较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形成的该组色调剂图像中,但在由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形成的该组色调剂图像中受到抑制。
评估
通过使用Fuji Xerox Co.,Ltd的Color 1000Press来评估可能出现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工作例和比较例中的图像不均匀性。
评估方法
评估通过将基重为82g/m2的Fuji Xerox InterField Co.,Ltd的J纸和FujiXerox Co.,Ltd的涂布纸OS Coat W用作纸张部件P而进行。针对各个不同组的规格,在五张J纸和五张涂布纸上(即,在总共十个纸张部件P上),形成色调剂图像。然后,评估色调剂图像中的不均匀性。
所形成的色调剂图像各是20mm×20mm的补丁图像。补丁图像由图像覆盖范围为100%的基本色图像和图像覆盖范围为100%的纯色图像组成,纯色图像形成在具有品红(M)色的基本色图像上。
对由此输出的图像进行视觉检查,并且对图像不均匀性的出现进行评估。
示例的规格
示例的规格如下(参见图4)。
1、工作例1
基本色调剂T1的体积平均粒径:5.8μm
纯色色调剂T2的体积平均粒径:3.8μm
2、工作例2
基本色调剂T1的体积平均粒径:7.5μm
纯色色调剂T2的体积平均粒径:5.8μm
3、比较例1
基本色调剂T5的体积平均粒径:3.8μm
纯色色调剂T6的体积平均粒径:5.8μm
4、比较例2
基本色调剂T5的体积平均粒径:3.8μm
纯色色调剂T6的体积平均粒径:7.5μm
在工作例1和工作例2中的每一个中,用于纸张部件P上形成的基本色图像的基本色调剂T1的体积平均粒径大于用于基本色图像上形成的纯色图像的纯色色调剂T2的体积平均粒径。
在比较例1和比较例2中的每一个中,用于纸张部件P上形成的基本色图像的基本色调剂T5的体积平均粒径小于用于基本色图像上形成的纯色图像的纯色色调剂T6的体积平均粒径。
上面未列出的其他规格对工作例1和工作例2以及比较例1和比较例2全部是共用的。
结果
如果不存在图像不均匀性或如果图像不均匀性的等级对用户来说是可接受的,则结果被认为是“良好”。如果图像不均匀性的等级对用户来说是不可接受的,则结果被认为是“不好”。
如图4所例示的表格所总结的,工作例1和工作例2的结果是“良好”,而比较例1和比较例2的结果是“不好”。
复审
在工作例1和工作例2中的每一个中,纯色色调剂T2具有的体积平均粒径小于基本色调剂T1的体积平均粒径,并且如上所述,纯色色调剂T2的粒子因此不推开基本色调剂T1的粒子,这抑制了纯色色调剂T2与纸张部件P之间的接触。因此,图像不均匀性(若有的话)的等级对用户来说是可接受的。
在比较例1和比较例2中的每一个中,纯色色调剂T6具有的体积平均粒径大于基本色调剂T5的体积平均粒径,并且如上所述,纯色色调剂T6的一些粒子因此推开基本色调剂T5的粒子并与纸张部件P接触。因此,图像不均匀性的等级对用户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特征构造的总结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用于纸张部件P上形成的基本色图像的基本色调剂T1具有的体积平均粒径大于用于基本色图像上形成的纯色图像的纯色色调剂T2的体积平均粒径。换言之,具有相对大的体积平均粒径的基本色调剂T1设置为位于纸张部件P上的下层,而具有相对小的体积平均粒径的纯色色调剂T2设置为位于下层上的上层。如从上面评估的结果所理解的,色调剂粒径的这种差异抑制了输出图像中不均匀性的出现。
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图7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元件相同的元件由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对应附图标记来表示,由此省略了其描述。将主要讨论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差异。
在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70中,采用绿色(下文中称作绿色(G))作为扩大输出图像中可再现的颜色的色域的特殊色。如图7例示,针对黄色(Y)、品红色(M)、青色(C)、黑色(K)以及绿色(G)的色调剂图像形成单元30沿水平方向并从转印带50的旋转方向(参见图7所例示的箭头)的上游侧以该顺序并排排列。
色调剂图像形成单元30Y、30M、30C以及30K(示例性第一成像单元)分别形成黄色(Y)、品红色(M)、青色(C)以及黑色(K)的基本色图像。色调剂图像形成单元30G(示例性第二成像单元)形成绿色(G)图像。
用于形成绿色(G)图像的绿色色调剂T3具有5.8μm的体积平均粒径。用于形成黄色(Y)、品红色(M)、青色(C)以及黑色(K)的基本色的各个图像的基本色调剂T1具有3.8μm的体积平均粒径。
在这种构造中,黄色(Y)、品红色(M)、青色(C)、黑色(K)以及绿色(G)的色调剂图像在一次转印中以该顺序叠置地叠加在转印带50上。当该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纸张部件P用于二次转印时,反转由此叠加的色调剂图像的顺序。即,在二次转印中,色调剂图像以绿色(G)色调剂图像、黑色(K)色调剂图像、青色(C)色调剂图像、品红色(M)色调剂图像以及黄色(Y)色调剂图像的顺序叠加在纸张部件P上。
用于纸张部件P上形成的绿色图像的绿色色调剂T3具有的体积平均粒径大于用于绿色图像上形成的基本色图像的基本色调剂T1的体积平均粒径。换言之,具有相对大的体积平均粒径的绿色色调剂T3设置为位于纸张部件P上的下层,而具有相对小的体积平均粒径的基本色调剂T1设置为位于下层上的上层。
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色调剂粒径的这种差异抑制了输出图像中不均匀性的出现。
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图8、图9A以及图9B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所述的元件相同的元件由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对应附图标记表示,由此省略了其描述。将主要讨论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差异。
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采用两种特殊色:透明色(V),该透明色(V)给予图像光泽;以及绿色(G),该绿色(G)扩大输出图像中可再现的颜色的色域。
如图8例示,针对透明色(V)、黄色(Y)、品红色(M)、青色(C)、黑色(K)以及绿色(G)的色调剂图像形成单元30沿水平方向并从转印带50的旋转方向(参见图8所例示的箭头)的上游侧以该顺序并排排列。
色调剂图像形成单元30Y、30M、30C以及30K(示例性第一成像单元)分别形成黄色(Y)、品红色(M)、青色(C)以及黑色(K)的基本色图像。色调剂图像形成单元30G(示例性第二成像单元)形成绿色(G)图像。色调剂图像形成单元30V(示例性第三成像单元)形成透明图像(即,纯色图像)。
用于形成绿色(G)图像的绿色色调剂T3具有7.5μm的体积平均粒径。用于形成黄色(Y)、品红色(M)、青色(C)以及黑色(K)的基本色的各个图像的基本色调剂T1具有5.8μm的体积平均粒径。用于形成纯色(V)图像的纯色色调剂T2具有3.8μm的体积平均粒径
在这种构造中,纯色(V)、黄色(Y)、品红色(M)、青色(C)、黑色(K)以及绿色(G)的色调剂图像在一次转印中以该顺序叠置地叠加在转印带50上。当该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纸张部件P用于二次转印时,反转由此叠加的色调剂图像的顺序。即,在二次转印中,色调剂图像以绿色(G)色调剂图像、黑色(K)色调剂图像、青色(C)色调剂图像、品红色(M)色调剂图像、黄色(Y)色调剂图像以及纯色(V)色调剂图像的顺序叠加在纸张部件P上。
用于纸张部件P上形成的绿色图像的绿色色调剂T3具有的体积平均粒径大于用于绿色图像上形成的基本色图像的基本色调剂T1的体积平均粒径。此外,用于基本色图像的基本色调剂T1各具有的体积平均粒径大于用于基本色图像上形成的纯色图像的纯色色调剂T2的体积平均粒径。换言之,具有相对大的体积平均粒径的绿色色调剂T3设置为位于纸张部件P上的下层,具有相对中等的体积平均粒径的基本色调剂T1设置为位于下层上的中间层,并且具有相对小的体积平均粒径的纯色色调剂T2设置为位于中间层上的上层。
现在,将参照图9A和图9B描述由图像形成装置100在纸张部件P上形成的该组色调剂图像。在图9A中,为了容易识别,夸大了形成色调剂图像的色调剂粒子的粒径的差异。
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分别通过使用色调剂图像形成单元30G、色调剂图像形成单元30M以及色调剂图像形成单元30V形成色调剂图像。
图9A是例示了纸张部件P上形成的绿色图像、绿色图像上形成的基本色图像以及基本色图像上形成的纯色图像(这三个图像还要定影到纸张部件P)的剖面图。如图9A例示,因为色调剂的体积平均粒径从纸张部件P侧顺序变小,所以上层中色调剂的粒子不推开中间层中色调剂的粒子,并且中间层中色调剂的粒子不推开下层中色调剂的粒子。
图9B是例示了已定影到纸张部件P的绿色图像、基本色图像以及纯色图像的剖面图。如图9B例示,绿色图像、基本色图像以及纯色图像以该顺序叠置地叠加在纸张部件P上。因此,抑制了输出图像中出现不均匀性。
虽然已基于一些具体示例性实施方式详细描述了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于那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明显的是本发明可以在本发明范围内以各种其他方式具体实施。例如,虽然上面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各涉及纵列式图像形成装置,但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可以是旋转式图像形成装置或采用例如将图像承载部件上的图像直接转印到纸张部件的方法的另一种纵列式图像形成装置。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针对各颜色的基本色调剂T1全部具有5.8μm的体积平均粒径。另选地,基本色调剂T1可以具有不同的体积平均粒径。在该情况下,纯色色调剂T2仅需具有比基本色调剂T1的其中一个最小体积平均粒径小的体积平均粒径。
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针对各颜色的基本色调剂T1全部具有3.8μm的体积平均粒径。另选地,基本色调剂T1可以具有不同的体积平均粒径。在该情况下,绿色色调剂T3仅需具有比基本色调剂T1的其中一个最小体积平均粒径大的体积平均粒径。
在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针对各颜色的基本色调剂T1全部具有5.8μm的体积平均粒径。另选地,基本色调剂T1可以具有不同的体积平均粒径。在该情况下,绿色色调剂T3仅需具有比基本色调剂T1的其中一个最小体积平均粒径大的体积平均粒径,并且纯色色调剂T2仅需具有比基本色调剂T1的其中一个最小体积平均粒径小的体积平均粒径。
上面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殊色仅是示例性的,并且可以另选地是诸如紫色、橙色以及白色等的任意其他特殊色。
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和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每一个中,针对黑色(K)的基本色的基本色调剂T1具有的体积平均粒径小于针对绿色(G)的绿色色调剂T3的体积平均粒径。然而,针对黑色(K)基本色的基本色调剂T1具有的体积平均粒径不是必须小于绿色色调剂T3的体积平均粒径。
假设基本色图像和纯色图像已用形成上(或中间)层的黑色(K)图像定影到纸张部件P。在这种情况下,即使黑色图像的任意部分与纸张部件P接触,输出图像中不均匀性的等级对于用户来说也是可接受的。这是因为黑色图像与纸张部件P接触的部分与黑色图像在绿色图像上的部分具有相同的色调。因为与其他颜色的色相相比,黑(K)色的色相很低,所以黑(K)色趋向于隐藏下层中的其他颜色。因此,作为颜色变化或作为图像不均匀性,这些部分在视觉上不太引人注意。
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说明是为了例示和说明的目的而提供的,并非旨在对本发明进行穷尽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精确形式。显而易见的是,许多修改例和变型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是明显的。选择了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最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本领域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以及适合于所设想的具体用途的各种变型。本发明的范围旨在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来限定。

Claims (2)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四个第一成像单元,所述四个第一成像单元分别使用黄色、品红色、青色以及黑色的基本色调剂;
第二成像单元,该第二成像单元所使用的色调剂的粒径小于四种所述基本色调剂的粒径中的最小粒径;以及
转印单元,该转印单元将由相应的所述第一成像单元形成的第一图像和由所述第二成像单元形成的第二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使得所述第一图像被设置在所述记录介质上,并且所述第二图像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图像上。
2.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四个第一成像单元,所述四个第一成像单元分别使用黄色、品红色、青色以及黑色的基本色调剂;
第二成像单元,该第二成像单元所使用的色调剂的粒径大于四种所述基本色调剂中颜色为黄色、品红色以及青色的三种基本色调剂的粒径中的最大粒径;
第三成像单元,该第三成像单元所使用的色调剂的粒径小于四种所述基本色调剂的粒径中的最小粒径;以及
转印单元,该转印单元将由相应的所述第一成像单元形成的第一图像、由所述第二成像单元形成的第二图像以及由所述第三成像单元形成的第三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使得所述第二图像被设置在所述记录介质上,所述第一图像被设置在所述第二图像上,并且所述第三图像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图像上。
CN201510163068.6A 2014-08-18 2015-04-08 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61547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JP2014-166078 2014-08-18
JP2014166078A JP2016042156A (ja) 2014-08-18 2014-08-18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54783A CN106154783A (zh) 2016-11-23
CN106154783B true CN106154783B (zh) 2019-05-17

Family

ID=553021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63068.6A Active CN106154783B (zh) 2014-08-18 2015-04-08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429879B2 (zh)
JP (1) JP2016042156A (zh)
CN (1) CN10615478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090354A1 (en) * 2015-09-25 2017-03-30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Decorative tone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decorative toner image forming method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82726A (zh) * 2009-01-19 2010-07-21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透明调色剂、显影剂、调色剂盒、处理盒、图像形成装置和方法
CN103135380A (zh) * 2011-12-01 2013-06-05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色调剂、显影剂、色调剂盒、处理盒、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CN103324062A (zh) * 2012-03-23 2013-09-25 日本冲信息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3324050A (zh) * 2012-03-19 2013-09-25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透明色调剂、图像形成方法和色调剂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64367A (ja) * 1993-08-25 1995-03-10 Ricoh Co Ltd 二色画像形成方法
JP3753600B2 (ja) * 2000-08-01 2006-03-0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方法
JP2004145324A (ja) 2002-10-02 2004-05-20 Canon Inc トナーキットおよびカラー画像形成方法
JP2004233914A (ja) 2003-02-03 2004-08-19 Casio Electronics Co Ltd 多色画像形成装置
JP4655652B2 (ja) * 2005-02-02 2011-03-2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956240B2 (ja) * 2007-03-14 2012-06-20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US7755802B2 (en) * 2007-08-24 2010-07-13 Eastman Kodak Company Toner-based noise reduction in electrostatography
JP2011174970A (ja) 2010-02-23 2011-09-08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フルカラー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フル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US20130295502A1 (en) * 2012-05-02 2013-11-07 Dinesh Tyagi Preparing toner images with metallic effect
JP5954018B2 (ja) * 2012-07-24 2016-07-2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86191A (ja) * 2013-03-25 2014-10-02 Konica Minolta Inc 画像形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82726A (zh) * 2009-01-19 2010-07-21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透明调色剂、显影剂、调色剂盒、处理盒、图像形成装置和方法
CN103135380A (zh) * 2011-12-01 2013-06-05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色调剂、显影剂、色调剂盒、处理盒、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CN103324050A (zh) * 2012-03-19 2013-09-25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透明色调剂、图像形成方法和色调剂组
CN103324062A (zh) * 2012-03-23 2013-09-25 日本冲信息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429879B2 (en) 2016-08-30
JP2016042156A (ja) 2016-03-31
US20160048095A1 (en) 2016-02-18
CN106154783A (zh) 2016-1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82980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10874040B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CN104238322A (zh) 图像形成设备
CN103019064A (zh)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单元、显影剂容纳体和显影剂
US20200341397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US818502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orming image with fine pigment and thermoplastic fine resin particles in a carrier liquid
JP5387354B2 (ja) 画像形成方法
CN106154783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5257194B2 (ja) 樹脂成形体、管状体、転写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33106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5278292A (zh) 图像形成设备
US7343111B2 (en)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or forming toner images onto different types of recording materials based on the glossiness of the recording materials
JP4375175B2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US9519244B2 (e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with elastic layer formed on base lay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US20130295341A1 (en) Use of fluorescing toners for imaging
CN106200299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7229200A (zh) 图像形成设备和方法
US20130295500A1 (en) Use of fluorescing toners for imaging
JP602014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EP2128711A1 (en) Process and composition for creating customized colors by using a series of neutral gray primaries
US20110027715A1 (en) Develope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US9213260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or suppressing non-uniformity of an image caused by a difference in toner particle diameter
JP467816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Sardjeva et al. Study of Color Quality Uniformity in Digital Dry Toner Electro-photographic Printing
US20110081606A1 (en) Electrostatic image developing toner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