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35304A - 一种含有植物精油的组合物、用途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有植物精油的组合物、用途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35304A
CN106135304A CN201610568271.6A CN201610568271A CN106135304A CN 106135304 A CN106135304 A CN 106135304A CN 201610568271 A CN201610568271 A CN 201610568271A CN 106135304 A CN106135304 A CN 1061353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ssential oil
composition
plant
purposes
pericarpium zanthoxyli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6827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35304B (zh
Inventor
孙力军
姚正颖
张卫明
侯北伟
梅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ion Of Comprehensive Utllization Of Wild Plants All China Federation Of Supply And Maketing C00perative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ion Of Comprehensive Utllization Of Wild Plants All China Federation Of Supply And Maketing C00perativ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ion Of Comprehensive Utllization Of Wild Plants All China Federation Of Supply And Maketing C00perative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ion Of Comprehensive Utllization Of Wild Plants All China Federation Of Supply And Maketing C00peratives
Priority to CN20161056827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135304B/zh
Publication of CN1061353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353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353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353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65/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bryophyta, multi-cellular fungi or plants, or extract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65/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bryophyta, multi-cellular fungi or plants, or extracts thereof
    • A01N65/08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01N65/22Lamiaceae or Labiatae [Mint family], e.g. thyme, rosemary, skullcap, selfheal, lavender, perilla, pennyroyal, peppermint or spearmi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65/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bryophyta, multi-cellular fungi or plants, or extracts thereof
    • A01N65/08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01N65/36Rutaceae [Rue family], e.g. lime, orange, lemon, corktree or pricklyash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atural Medicines & Medicinal Plants (AREA)
  • Myc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Dentistr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植物精油的组合物、用途及其使用方法,属于植物保护领域。作为活性成分的植物精油为红花椒精油、青花椒精油、香蜂草精油中的一种或几种;精油组合物由植物精油、表面活性剂、水组成;该组合物用于防治设施栽培环境下种植的植物上的细菌性维管束病害;使用时,用水将组合物稀释,喷施在植物上,喷施量为植物上的液体不成液滴滚下为宜,随即将栽培环境密闭,然后通风。该组合物可作为用于植物细菌性维管束病害的天然杀菌剂,具有对人畜无害、对环境友好、防效显著、不易使病原物产生抗药性等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含有植物精油的组合物、用途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保护领域,具体说是一种含有植物精油的组合物、用途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在环境日益受到重视的背景下,高毒、高残留、污染较严重的化学农药的使用逐步受到限制,而对有害生物高效、对非靶标生物安全、易分解、环境友好型的生物农药逐渐被公众认可。植物源农药是用具有杀虫、杀菌、除草及植物生长调节等活性的植物活性物质,随着绿色植保理念的提出,植物源农药的研究受到各方面的重视,政府部门、各科研单位加大了对植物源农药的研究投入,人们对植物源农药的应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植物源农药具有以下优点:具有杀虫活性、杀菌和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活性成分在自然界中易降解,不会污染环境,对人畜安全,资源丰富、可再生;含多种有效成分,作用机制独特,作用广谱,无明显的脊椎动物毒性或对植物毒性,病虫害不易产生抗药性。
从20世纪70 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政府已开始重视研究、开发和应用安全、无害、高效、多功能的植物源农药。据文献报道:世界各国科学家已对2000 多种植物的杀虫、防霉、除草和促生长生物活性成分进行了研究,其中不乏是传统的中草药。这些中草药主要包括:楝科(印楝、川楝)、菊科(除虫菊)、豆科(鱼藤、苦豆子)、杜鹃花科(黄杜鹃)、卫矛科(雷公藤)、瑞香科(狼毒)、唇形科(酚类物质)、樟科(樟树)等。从传统的植物药材中提取杀虫、杀菌剂活性部位(成分),以此为主剂,配制成无公害的农药。研究比较多的植物有:菊科、楝科、卫矛科、杜鹃花科、瑞香科、以及矿物腐植酸等。目前,我国已登记和生产的植物源农药杀虫剂有:烟碱、大蒜精油、鱼藤酮、除虫菊酯、百部碱、楝素、回蒿素、藜芦碱、喜树碱和腐植酸以及其衍生物约30 多种。
从植物中获得的植物精油是天然分子的复杂的混合物。它们是次级代谢产物,通常通过使用有机溶剂提取和随后的浓缩、或通过使用蒸汽随后通过分离水-不溶解相的物理处理来获得它们。通常它们是可溶于有机溶剂的挥发性液体并且具有低于水的密度。在自然界中它们可以在不同的植物器官尤其是如种子、叶片、花、表皮细胞和果实中合成,并且它们在保护植物抗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中起重要作用。已知许多植物精油的杀真菌作用,在某些情况下已经达到市场商业化。比如荷荷巴油、迷迭香油、百里香油、印度楝树油以及大蒜提取物等。
近年来,土壤恶化、农作物复种指数及种植面积的增加、大棚蔬菜及反季节蔬菜业的发展,导致农作物细菌病害的发生呈加重趋势,主要表现为混发、多发、久发。由细菌引起的病害种类、受害作物种类及危害程度,仅次于真菌性病害,而且危害逐年加重。我国细菌性病害涉及到60类作物200多重细菌性病害,危害十分严重。不同作物发病部位和发病时期差异很大,从根部到穗部、从茎叶到果实、从苗期到成熟期,甚至贮藏期都有发生。像柑橘溃疡病、桃树细菌性穿孔病、黄瓜角斑病、水稻细条病、白菜软腐病、马铃薯黒胫病、环腐病等等,常常给农业生产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农户对细菌性病害的预防意识不强,往往是见病打药,加之很多细菌性药剂,如铜制剂等都属于预防保护性药剂,因此很难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植物的维管系统由木质部导管、管胞分子和韧皮部组成。其中木质部导管和管胞分子可将根部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送到光合作用组织中,而韧皮部分子则将地上光合产物运送到根部。特异性的病原物能侵染植物的维管系统,而一些细菌等能通过根侵染木质部,引起维管束病害。细菌性维管束病害是发生在作物和多年生木本植物上最严重的植物病害类型之一。维管束病害全世界范围内发生,既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也影响多年生木本植物和自然生态系统。引起细菌性维管束病害的病原菌通常在木质部中繁殖,阻碍水分和矿物质的运转,最终使植株枯萎、死亡。维管束病害的症状大多表现为向顶,即从根部到顶部。最初症状是上部,随后萎蔫失绿,病处维管束变褐、腐烂或茎部中空,有时有菌脓从病处流出,末端嫩叶坏死。
植物细菌性维管束病害发病前期隐蔽性较强,肉眼不容易看出来,一旦发现验证是属于细菌病害,往往已经到了中期或晚期,病原细菌已经侵入植物维管束内部,“病入骨髓”,防治难度加大。由于维管束病原菌存活于寄主植物内部深处,使得对维管束病原菌的防治异常困难,目前市场上基本没有防效显著的农药。而且一些维管束病原物能侵染广谱的寄主植物,所以常规的栽培措施如轮作控制效果不佳。土壤暴晒和化学熏蒸可以用来处理土壤中的病原物,但由于公共健康和环境保护的要求限制了化学熏蒸法大面积的应用。有机土壤改良也可用于控制维管束病害,但受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大田应用效果不稳定。生产实践中需要解决现有产品的高效和长效问题,亟需开发对人畜无害、对环境友好的用于植物细菌性维管束病害的天然杀菌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用于防治设施栽培环境下种植的植物上的细菌性维管束病害的植物精油组合物,具体说是一种含有植物精油的组合物、用途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作为活性成分的植物精油为红花椒精油、青花椒精油、香蜂草精油中的一种或几种,其体积比为0-3:0-5:0-5;精油组合物由植物精油、表面活性剂、水组成,其体积比为0.1-15:0.01-10:75-99.89;表面活性剂为吐温-20或吐温-80;该组合物用于防治设施栽培环境下种植的植物上的细菌性维管束病害。
进一步的,所述的组合物,作为活性成分的植物精油为红花椒精油或青花椒精油。
芸香科花椒属植物花椒包括红花椒(拉丁名为Zanthoxylum bungeanum)和青花椒(拉丁名为Zanthoxylum schinifolium)。花椒精油的主要成分为苧烯、月桂烯、罗勒烯、桉叶油、柠檬烯、异茴香脑、芳樟醇、莰烯、蒎烯、枞油烯、乙酸芳樟酯、松油醇等。花椒具有防腐、杀菌、防虫的功效。
香蜂草(拉丁名为Melissa officinalis),其精油成分主要有柠檬醛、香茅醛、芳樟醇、石竹烯、橙花醇、香叶醇、乙酸香茅酯等,具有杀菌、驱虫、防腐作用。
本发明的植物精油均是利用超临界流体CO2 萃取技术提取的,工艺参数为:提取压力15-30 MPa,提取温度35°C-55°C,花椒和香蜂草的粒度20-60目,萃取时间1.5 h-4h。
进一步的,该组合物的用途,其特征在于:设施栽培环境是可形成封闭空间的栽培环境,比如拱棚、温室大棚、日光温室、玻璃温室、文洛式智能连栋、太阳能光伏大棚等。
进一步的,组合物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栽培环境形成封闭空间的覆盖材料可以为聚氯乙烯(PVC)棚膜、聚乙烯(PE)棚膜、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棚膜、调光性农膜、玻璃。
进一步的,该组合物的用途,其特征在于:设施栽培环境下种植的植物上的细菌性维管束病害由以下病原菌引起,包括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 E FSmith)、密执安捧形杆菌环腐亚种(Clavibater michiganense subsp. sepedonicum)、胡萝卜软腐欧氏杆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sp. carotovorum)、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密执安捧形杆菌密执安亚种(Clavibacter michiganense subsp. michiganse)、葡萄皮尔氏病菌(Xyllela fastidiosa)。
引起植物细菌性青枯病的病原物是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E FSmith),属真细菌界,变形细菌门,乙型变形细菌纲,假单胞杆菌目,假单胞杆菌科,劳尔氏菌属(Ralstonia)。菌体形态为短杆状两端钝圆,大小0.9-2.0×0.5-0.8 μm,有极生鞭毛1-3根,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青枯劳尔氏菌的寄主范围十分广泛,至今已发现可以侵染50多个科,200多个种的作物。常见的有茄科(Solanaceae)、芭蕉科(Musaceae)、姜科(Zingiberaceae)、紫草科(Boraginaceae)、菊科(Compositae)、十字花科(Cruciferae)、豆科(Leguminosae)、天竺葵科(Geraniaceae)、木麻黄科(Casuarinaceae)和马鞭草科(Verbenaceae)等。此外,它还可侵染许多杂草和其它非寄主植物的根部。就世界范围来看,重要的受害作物有番茄(Lycopersicon eseulenrum)、烟草(Nicotiana tabacum)、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香蕉(Musa spp.)、;小面积的寄主作物有花烛属植物(Anthuriumspp.)、落花生(Arachis hypogaea)、辣椒(Capsicum annuum)、棉花(Gossypium hirsutum)、橡胶(Hevea brasiliensis)、木薯(Maihot esculenta)、蓖麻(Ricinus communis)、茄子(Solanumm melongena)和生姜(Zingiber officinalis)。
密执安捧形杆菌密执安亚种(Clavibacter michiganense subsp. michiganse),该病菌寄主范围较窄,在自然情况下主要侵染番茄。在人工接种时,尚能侵染茄子、辣椒、龙葵、白花曼陀罗和毛曼陀罗等植物,该病菌喜欢在冷凉潮湿的环境中侵染番茄,高湿、低温适于病害发展,高温时病害就会停止发展。该病可造成5%~75%的产量损失。
密执安捧形杆菌环腐亚种(Clavibater michiganense subsp. sepedonicum)属真细菌目棒状细菌科棒状细菌属,能够生长的温度范围较宽,2-30 ℃之间均可生长繁殖,20-23 ℃为其最适宜的生长温度,环腐病菌不能在土壤中存活,但是可以借助工具携带传播。该菌寄主有马铃薯等植物。
胡萝卜软腐欧氏杆菌(Erwinia carotovora subsp. carotovora)属于肠细菌属(Enterobacteriaceae),但上世纪末又把它划为(Pectobacterium),被称为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sp. carotovorum。它有很广泛的寄主,比如黄瓜、胡萝卜、马铃薯、大白菜、葫芦等许多种亚热带和温带的植物。它侵入寄主后,在合适的条件下,如合适的温度,湿度和氧气缺乏,大白菜软腐菌就会产生大量的胞外酶,如果胶酶、纤维素酶和蛋白酶,然后分解细胞壁,释放细菌所需营养。其中最主要的胞外酶是果胶酶,它是大白菜软腐菌的主要致病因子,它可以使细胞壁产生细胞死亡和组织浸离,最终产生没有寄主特异性的腐烂症状。
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寄主范围十分广泛,其中包括水稻(Oryza sativa)、茭白(Zizania aquatica)、大黍(Panicum maximum)、香附子(Cyperus rotundus)、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水稻白叶枯病菌为需氧菌,单胞,短杆状,两端钝圆,具有1根极生鞭毛,不形成芽孢和夹膜,革兰氏阴性。生长最低5 ℃,最高40℃,最适温度26-30 ℃。
葡萄皮尔氏病菌(Xyllela fastidiosa),是一种细小的格兰氏阴性细菌,具有数层卷绕的细胞壁和胞外纤维束。在电镜下可见到细菌为杆状,大小为0.25-0.5微米×1-4微米,波纹的细胞壁是这种细菌的特征,具有数层卷绕的细胞壁和胞外纤维束。在感病葡萄的木质部做超薄切片,可见到细菌堵塞维管组织。葡萄皮尔氏病为害葡萄、熏衣草、百合、巴丹杏、昆土兰栗和苜蓿等,以及其他重病地区的草本植物、灌木和树木。
优选的,该组合物的用途,其特征在于:设施栽培环境下种植的植物上的细菌性维管束病害由以下病原菌引起,包括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 E F Smith)、密执安捧形杆菌环腐亚种(Clavibater michiganense subsp. sepedonicum)和胡萝卜软腐欧氏杆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sp. carotovorum)。
进一步的,该组合物的用途,其特征在于:设施栽培环境下种植的植物包括番茄、茄子、辣椒、黄瓜、马铃薯、胡萝卜、白菜、豇豆、烟草、花生、茭白、大黍、香附子、水稻。
优选的,设施栽培环境下种植的植物包括番茄、茄子、辣椒、黄瓜、马铃薯。
优选的,设施栽培环境下种植的植物包括番茄。
进一步的,该组合物的用途,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用于防治设施栽培环境下种植的植物上的细菌性维管束病害,包括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 E FSmith)引起的番茄青枯病、辣椒青枯病、茄子青枯病,密执安捧形杆菌环腐亚种(Clavibater michiganense subsp. sepedonicum)引起的马铃薯环腐病,胡萝卜软腐欧氏杆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sp. carotovorum)引起的大白菜软腐病。
优选的,该组合物用于防治设施栽培环境下种植的植物上的细菌性维管束病害,包括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 E F Smith)引起的番茄青枯病。
进一步的,所述组合物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用水将组合物稀释50-1000倍,喷施在植物上,喷施量为植物上的液体不成液滴滚下为宜,随即将栽培环境密闭2-48小时,然后通风。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细菌性维管束病害的病原物可存在于植物维管束内部,并可以顺着维管束移动到植物各个部位,这与一般的细菌病害和真菌病害有很大不同。对于未发病的植物,本发明可以显著增强植物对危害维管束病害的抗性;对于已发病的植物,本发明可以显著减弱病原物对植物的危害程度。
(2)本发明的组合物不仅可以提高植物对病害的抗性,还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免疫力及抗逆性。植物发生细菌性维管束病害时,病原物进入植物维管束,如何有效杀灭病原物和提高植物自身抗性至关重要。本发明实现了这一点。
(3)本发明在可封闭的空间内实施,不仅解决了由于精油挥发性造成的作用时间短的问题,而且还充分利用精油的挥发性,实现了植物自身和植物生长环境全方位的防控。
(4)抗药性低。本发明的组合物是具有多种活性物质的精油,因此,病原物不易产生抗药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山东寿光,在棚膜材料为聚氯乙烯的温室大棚中,种植番茄,该种植地块近几年均有青枯劳尔氏菌引起的番茄青枯病发生。按本发明的组合物和方法进行处理。具体为:作为活性成分的植物精油为红花椒精油、青花椒精油、香蜂草精油中的三种,其体积比为0.1:1:1;精油组合物由植物精油、表面活性剂、水组成,其体积比为0.5:0.1:96.4;表面活性剂为吐温-20;用水将组合物稀释50倍,喷施在植物上,喷施量为植物上的液体不成液滴滚下为宜,随即将栽培环境密闭24小时,然后通风;间隔8天,同样方法连续施用2次。同一地块中的其它温室大棚种植的番茄作为对照。施用组合物的番茄病害严重度为9.75%,对照番茄病害严重度为65.00%,防治效果达到了85.00%;与对照相比,番茄茎粗、根长分别增加5.2%、10.1%。
实施例2
山东寿光,在棚膜材料为聚乙烯的温室大棚中,种植番茄,该种植地块近几年均有青枯劳尔氏菌引起的番茄青枯病发生。按本发明的组合物和方法进行处理。具体为:作为活性成分的植物精油为红花椒精油、青花椒精油、香蜂草精油中的三种,其体积比为1:2.5:2.5;精油组合物由植物精油、表面活性剂、水组成,其体积比为7:1:92;表面活性剂为吐温-20;用水将组合物稀释500倍,喷施在植物上,喷施量为植物上的液体不成液滴滚下为宜,随即将栽培环境密闭10小时,然后通风;间隔8天,同样方法连续施用2次。同一地块中的其它温室大棚种植的番茄作为对照。施用组合物的番茄病害严重度为11.25%,对照番茄病害严重度为71.30%,防治效果达到了84.22%;与对照相比,番茄茎粗、根长分别增加6.2%、11.7%。
实施例3
山东寿光,在文洛式智能连栋大棚中,种植番茄,该种植地块近几年均有青枯劳尔氏菌引起的番茄青枯病发生。按本发明的组合物和方法进行处理。具体为:作为活性成分的植物精油为红花椒精油、青花椒精油、香蜂草精油中的三种,其体积比为3:5:5;精油组合物由植物精油、表面活性剂、水组成,其体积比为15:10:75;表面活性剂为吐温-20;用水将组合物稀释1000倍,喷施在植物上,喷施量为植物上的液体不成液滴滚下为宜,随即将栽培环境密闭2小时,然后通风;间隔8天,同样方法连续施用2次。同一地块中的其它温室大棚种植的番茄作为对照。施用组合物的番茄病害严重度为8.74%,对照番茄病害严重度为55.00%,防治效果达到了84.10%;与对照相比,番茄茎粗、根长分别增加5.0%、9.4%。
实施例4
上海崇明,在棚膜材料为聚氯乙烯的温室大棚中,种植辣椒,该种植地块近几年均有青枯劳尔氏菌引起的辣椒青枯病发生。按本发明的组合物和方法进行处理。具体为:作为活性成分的植物精油为红花椒精油、青花椒精油、香蜂草精油中的三种,其体积比为1:1:0.1;精油组合物由植物精油、表面活性剂、水组成,其体积比为1:1:98;表面活性剂为吐温-80;用水将组合物稀释60倍,喷施在植物上,喷施量为植物上的液体不成液滴滚下为宜,随即将栽培环境密闭30小时,然后通风;间隔8天,同样方法连续施用2次。同一地块中的其它温室大棚种植的辣椒作为对照。施用组合物的辣椒病害严重度为13.22%,对照辣椒病害严重度为69.35%,防治效果达到了80.94%;与对照相比,辣椒茎粗、根长分别增加7.2%、10.8%。
实施例5
上海崇明,在棚膜材料为玻璃的温室大棚中,种植辣椒,该种植地块近几年均有青枯劳尔氏菌引起的辣椒青枯病发生。按本发明的组合物和方法进行处理。具体为:作为活性成分的植物精油为红花椒精油、青花椒精油、香蜂草精油中的三种,其体积比为1:1:0;精油组合物由植物精油、表面活性剂、水组成,其体积比为5:5:90;表面活性剂为吐温-80;用水将组合物稀释400倍,喷施在植物上,喷施量为植物上的液体不成液滴滚下为宜,随即将栽培环境密闭12小时,然后通风;间隔8天,同样方法连续施用2次。同一地块中的其它温室大棚种植的辣椒作为对照。施用组合物的辣椒病害严重度为14.55%,对照辣椒病害严重度为88.35%,防治效果达到了83.53%;与对照相比,辣椒茎粗、根长分别增加4.9%、8.8%。
实施例6
上海崇明,在太阳能光伏大棚中,种植辣椒,该种植地块近几年均有青枯劳尔氏菌引起的辣椒青枯病发生。按本发明的组合物和方法进行处理。具体为:作为活性成分的植物精油为红花椒精油、青花椒精油、香蜂草精油中的三种,其体积比为0:1:0;精油组合物由植物精油、表面活性剂、水组成,其体积比为15:9:76;表面活性剂为吐温-20;用水将组合物稀释950倍,喷施在植物上,喷施量为植物上的液体不成液滴滚下为宜,随即将栽培环境密闭4小时,然后通风;间隔8天,同样方法连续施用2次。同一地块中的其它温室大棚种植的辣椒作为对照。施用组合物的辣椒病害严重度为9.72%,对照辣椒病害严重度为54.65%,防治效果达到了82.21%;与对照相比,辣椒茎粗、根长分别增加5.7%、7.9%。
实施例7
山东临沂,在棚膜材料为聚氯乙烯的温室大棚中,种植茄子,该种植地块近几年均有青枯劳尔氏菌引起的茄子青枯病发生。按本发明的组合物和方法进行处理。具体为:作为活性成分的植物精油为红花椒精油、青花椒精油、香蜂草精油中的三种,其体积比为0.5:1:0.5;精油组合物由植物精油、表面活性剂、水组成,其体积比为0.8:1:98.2;表面活性剂为吐温-20;用水将组合物稀释55倍,喷施在植物上,喷施量为植物上的液体不成液滴滚下为宜,随即将栽培环境密闭28小时,然后通风;间隔8天,同样方法连续施用2次。同一地块中的其它温室大棚种植的茄子作为对照。施用组合物的茄子病害严重度为12.73%,对照茄子病害严重度为69.15%,防治效果达到了81.59%;与对照相比,茄子茎粗、根长分别增加6.2%、10.1%。
实施例8
山东临沂,在棚膜材料为聚氯乙烯的温室大棚中,种植茄子,该种植地块近几年均有青枯劳尔氏菌引起的茄子青枯病发生。按本发明的组合物和方法进行处理。具体为:作为活性成分的植物精油为红花椒精油、青花椒精油、香蜂草精油中的三种,其体积比为0.4:0.9:5;精油组合物由植物精油、表面活性剂、水组成,其体积比为8:5:87;表面活性剂为吐温-20;用水将组合物稀释550倍,喷施在植物上,喷施量为植物上的液体不成液滴滚下为宜,随即将栽培环境密闭14小时,然后通风;间隔8天,同样方法连续施用2次。同一地块中的其它温室大棚种植的茄子作为对照。施用组合物的茄子病害严重度为11.92%,对照茄子病害严重度为67.48%,防治效果达到了82.33%;与对照相比,茄子茎粗、根长分别增加5.5%、11.0%。
实施例9
山东临沂,在棚膜材料为聚氯乙烯的拱棚中,种植茄子,该种植地块近几年均有青枯劳尔氏菌引起的茄子青枯病发生。按本发明的组合物和方法进行处理。具体为:作为活性成分的植物精油为红花椒精油、青花椒精油、香蜂草精油中的三种,其体积比为2.5:1:4.5;精油组合物由植物精油、表面活性剂、水组成,其体积比为14:10:76;表面活性剂为吐温-20;用水将组合物稀释950倍,喷施在植物上,喷施量为植物上的液体不成液滴滚下为宜,随即将栽培环境密闭3小时,然后通风;间隔8天,同样方法连续施用2次。同一地块中的其它温室大棚种植的茄子作为对照。施用组合物的茄子病害严重度为10.32%,对照茄子病害严重度为62.91%,防治效果达到了83.06%;与对照相比,茄子茎粗、根长分别增加4.9%、9.4%。
实施例10
河北正定,在棚膜材料为聚氯乙烯的温室大棚中,种植马铃薯,该种植地块近几年均有密执安捧形杆菌环腐亚种引起的马铃薯环腐病发生。按本发明的组合物和方法进行处理。具体为:作为活性成分的植物精油为红花椒精油、青花椒精油、香蜂草精油中的三种,其体积比为1.5:1:1.5;精油组合物由植物精油、表面活性剂、水组成,其体积比为1:2:97;表面活性剂为吐温-20;用水将组合物稀释70倍,喷施在植物上,喷施量为植物上的液体不成液滴滚下为宜,随即将栽培环境密闭26小时,然后通风;间隔8天,同样方法连续施用2次。同一地块中的其它温室大棚种植的马铃薯作为对照。施用组合物的马铃薯病害严重度为9.77%,对照马铃薯病害严重度为58.75%,防治效果达到了83.37%;与对照相比,马铃薯茎粗、根长分别增加4.9%、12.1%。
实施例11
河北正定,在棚膜材料为聚氯乙烯的温室大棚中,种植马铃薯,该种植地块近几年均有密执安捧形杆菌环腐亚种引起的马铃薯环腐病发生。按本发明的组合物和方法进行处理。具体为:作为活性成分的植物精油为红花椒精油、青花椒精油、香蜂草精油中的三种,其体积比为1:1:1.5;精油组合物由植物精油、表面活性剂、水组成,其体积比为13:9:78;表面活性剂为吐温-80;用水将组合物稀释700倍,喷施在植物上,喷施量为植物上的液体不成液滴滚下为宜,随即将栽培环境密闭5小时,然后通风;间隔8天,同样方法连续施用2次。同一地块中的其它温室大棚种植的马铃薯作为对照。施用组合物的马铃薯病害严重度为10.82%,对照马铃薯病害严重度为59.90%,防治效果达到了81.94%;与对照相比,马铃薯茎粗、根长分别增加6.5%、9.8%。
实施例12
河北正定,在棚膜材料为聚氯乙烯的温室大棚中,种植大白菜,该种植地块近几年均有胡萝卜软腐欧氏杆菌引起的大白菜软腐病发生。按本发明的组合物和方法进行处理。具体为:作为活性成分的植物精油为红花椒精油、青花椒精油、香蜂草精油中的三种,其体积比为1:2:1;精油组合物由植物精油、表面活性剂、水组成,其体积比为2:2:96;表面活性剂为吐温-20;用水将组合物稀释80倍,喷施在植物上,喷施量为植物上的液体不成液滴滚下为宜,随即将栽培环境密闭25小时,然后通风;间隔8天,同样方法连续施用2次。同一地块中的其它温室大棚种植的大白菜作为对照。施用组合物的大白菜病害严重度为14.66%,对照大白菜病害严重度为78.35%,防治效果达到了81.37%;与对照相比,大白菜茎粗、根长分别增加7.2%、8.9%。
实施例13
河北正定,在玻璃温室中,种植大白菜,该种植地块近几年均有胡萝卜软腐欧氏杆菌引起的大白菜软腐病发生。按本发明的组合物和方法进行处理。具体为:作为活性成分的植物精油为红花椒精油、青花椒精油、香蜂草精油中的三种,其体积比为2:2:1;精油组合物由植物精油、表面活性剂、水组成,其体积比为12:9:78;表面活性剂为吐温-20;用水将组合物稀释800倍,喷施在植物上,喷施量为植物上的液体不成液滴滚下为宜,随即将栽培环境密闭4小时,然后通风;间隔8天,同样方法连续施用2次。同一地块中的其它温室大棚种植的大白菜作为对照。施用组合物的大白菜病害严重度为11.56%,对照大白菜病害严重度为60.95%,防治效果达到了81.03%;与对照相比,大白菜茎粗、根长分别增加5.5%、11.0%。
实施例14
江苏句容,在棚膜材料为聚氯乙烯的温室大棚中,种植葡萄,该种植地块近几年均有葡萄皮尔氏病菌引起的葡萄病害发生。按本发明的组合物和方法进行处理。具体为:作为活性成分的植物精油为红花椒精油、青花椒精油、香蜂草精油中的三种,其体积比为1:1:2;精油组合物由植物精油、表面活性剂、水组成,其体积比为2:2:96;表面活性剂为吐温-20;用水将组合物稀释80倍,喷施在植物上,喷施量为植物上的液体不成液滴滚下为宜,随即将栽培环境密闭24小时,然后通风;间隔8天,同样方法连续施用2次。同一地块中的其它温室大棚种植的葡萄作为对照。施用组合物的葡萄病害严重度为11.22%,对照葡萄病害严重度为57.36%,防治效果达到了80.94%;与对照相比,葡萄茎粗、根长分别增加4.2%、12.1%。
实施例15
江苏句容,在文洛式智能连栋大棚中,种植葡萄,该种植地块近几年均有葡萄皮尔氏病菌引起的葡萄病害发生。按本发明的组合物和方法进行处理。具体为:作为活性成分的植物精油为红花椒精油、青花椒精油、香蜂草精油中的三种,其体积比为2:1:1;精油组合物由植物精油、表面活性剂、水组成,其体积比为11:10:79;表面活性剂为吐温-20;用水将组合物稀释900倍,喷施在植物上,喷施量为植物上的液体不成液滴滚下为宜,随即将栽培环境密闭3小时,然后通风;间隔8天,同样方法连续施用2次。同一地块中的其它温室大棚种植的葡萄作为对照。施用组合物的葡萄病害严重度为13.22%,对照葡萄病害严重度为69.38%,防治效果达到了80.95%;与对照相比,葡萄茎粗、根长分别增加5.0%、11.5%。
大量的田间试验,可以看出本发明的显著效果。而且,以上实施例,均又经历了2年重复试验,结果表明,防治效果与第一年相差无几,效果依然明显。这表明,细菌性维管束病原物对本发明的组合物不易产生抗药性。

Claims (10)

1.一种含有植物精油的组合物、用途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作为活性成分的植物精油为红花椒精油、青花椒精油、香蜂草精油中的一种或几种,其体积比为0-3:0-5:0-5;精油组合物由植物精油、表面活性剂、水组成,其体积比为0.1-15:0.01-10:75-99.89;表面活性剂为吐温-20或吐温-80;该组合物用于防治设施栽培环境下种植的植物上的细菌性维管束病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作为活性成分的植物精油为红花椒精油或青花椒精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组合物的用途,其特征在于:设施栽培环境是可形成封闭空间的栽培环境,比如拱棚、温室大棚、日光温室、玻璃温室、文洛式智能连栋、太阳能光伏大棚等。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组合物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栽培环境形成封闭空间的覆盖材料可以为聚氯乙烯(PVC)棚膜、聚乙烯(PE)棚膜、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棚膜、调光性农膜、玻璃。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组合物的用途,其特征在于:设施栽培环境下种植的植物上的细菌性维管束病害由以下病原菌引起,包括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 E FSmith)、密执安捧形杆菌环腐亚种(Clavibater michiganense subsp. sepedonicum)、胡萝卜软腐欧氏杆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sp. carotovorum)、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密执安捧形杆菌密执安亚种(Clavibacter michiganense subsp. michiganse)、葡萄皮尔氏病菌(Xyllela fastidiosa)。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组合物的用途,其特征在于:设施栽培环境下种植的植物上的细菌性维管束病害由以下病原菌引起,包括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 E FSmith)、密执安捧形杆菌环腐亚种(Clavibater michiganense subsp. sepedonicum)和胡萝卜软腐欧氏杆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sp. carotovoru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组合物的用途,其特征在于:设施栽培环境下种植的植物包括番茄、茄子、辣椒、黄瓜、马铃薯、胡萝卜、白菜、豇豆、烟草、花生、茭白、大黍、香附子、水稻。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组合物的用途,其特征在于:设施栽培环境下种植的植物包括番茄、茄子、辣椒、黄瓜、马铃薯。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组合物的用途,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用于防治设施栽培环境下种植的植物上的细菌性维管束病害,包括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 E FSmith)引起的番茄青枯病、辣椒青枯病、茄子青枯病,密执安捧形杆菌环腐亚种(Clavibater michiganense subsp. sepedonicum)引起的马铃薯环腐病,胡萝卜软腐欧氏杆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sp. carotovorum)引起的大白菜软腐病。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组合物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用水将组合物稀释50-1000倍,喷施在植物上,喷施量为植物上的液体不成液滴滚下为宜,随即将栽培环境密闭2-48小时,然后通风。
CN201610568271.6A 2016-07-19 2016-07-19 一种含有植物精油的组合物、用途及其使用方法 Active CN1061353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68271.6A CN106135304B (zh) 2016-07-19 2016-07-19 一种含有植物精油的组合物、用途及其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68271.6A CN106135304B (zh) 2016-07-19 2016-07-19 一种含有植物精油的组合物、用途及其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35304A true CN106135304A (zh) 2016-11-23
CN106135304B CN106135304B (zh) 2019-09-24

Family

ID=580597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68271.6A Active CN106135304B (zh) 2016-07-19 2016-07-19 一种含有植物精油的组合物、用途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13530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02100A (zh) * 2020-03-19 2020-05-29 山东农业大学 从花椒植物源提取青霉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杀菌剂的方法
CN114650732A (zh) * 2019-08-22 2022-06-21 博塔诺健康有限公司 基于粘液的植物保护产品及其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98891A (zh) * 1997-05-09 1998-11-18 薛存喜 一种治疗植物烂根病的有机物及其施用方法
CN102524321A (zh) * 2011-12-30 2012-07-04 王连 一种用于治疗植物根部疾病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89009A (zh) * 2012-09-27 2014-04-02 哈尔滨泰和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预防植物病害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30626A (zh) * 2014-11-15 2015-03-25 孟三军 一种防治苹果树腐烂病的植物源农药
CN104824054A (zh) * 2015-03-25 2015-08-12 陈凯 一种茄子青枯病的抗病药物
CN104824053A (zh) * 2015-03-24 2015-08-12 陈凯 一种马铃薯青枯病的抗病药物
CN104839236A (zh) * 2015-03-24 2015-08-19 陈凯 一种番茄青枯病的抗病药物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98891A (zh) * 1997-05-09 1998-11-18 薛存喜 一种治疗植物烂根病的有机物及其施用方法
CN102524321A (zh) * 2011-12-30 2012-07-04 王连 一种用于治疗植物根部疾病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89009A (zh) * 2012-09-27 2014-04-02 哈尔滨泰和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预防植物病害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30626A (zh) * 2014-11-15 2015-03-25 孟三军 一种防治苹果树腐烂病的植物源农药
CN104824053A (zh) * 2015-03-24 2015-08-12 陈凯 一种马铃薯青枯病的抗病药物
CN104839236A (zh) * 2015-03-24 2015-08-19 陈凯 一种番茄青枯病的抗病药物
CN104824054A (zh) * 2015-03-25 2015-08-12 陈凯 一种茄子青枯病的抗病药物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静,: ""柠檬香蜂草精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中国调味品》 *
范志宏,: "《植物源万寿菊杀菌素研究及应用》", 31 July 2011,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赵志峰,: ""三种花椒精油的提取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50732A (zh) * 2019-08-22 2022-06-21 博塔诺健康有限公司 基于粘液的植物保护产品及其方法
CN111202100A (zh) * 2020-03-19 2020-05-29 山东农业大学 从花椒植物源提取青霉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杀菌剂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35304B (zh) 2019-09-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abu Joseph et al. Bioefficacy of plant extracts to control Fusarium solani f. sp. melongenae incitant of brinjal wilt
CN103535389B (zh) 植物源果树杀虫剂
CN102217661B (zh) 植物源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KR101813078B1 (ko) 식물 추출물을 유효성분으로 포함하는 살충제 조성물
Lonare et al. Lantana camara: overview on toxic to potent medicinal properties
Khan et al. Management of sucking complex in Bt cotton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different plant products
CN105613147A (zh) 一种基于高中生物实验的防治棚室蔬菜虫害的方法
CN106135304B (zh) 一种含有植物精油的组合物、用途及其使用方法
CN104886184B (zh) 一种防治烟草花叶病毒病的植物源杀菌剂及制备方法
Ishrat Naz et al.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the southern root-knot nematode, Meloidogyne incognita (Kofoid and White) Chitwood, by means of amendments of Fumaria parviflora.
CN109042778A (zh) 一种作物治病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666618A (zh) 一种高效生态植物农药
KR20190052978A (ko) 3종의 식물추출물을 이용한 해충관리용 유기농업자재 조성물
Garibaldi et al. Effect of green Brassica manure and Brassica defatted seed meals in combination with grafting and soil solarization against Verticillium wilt of eggplant and Fusarium wilt of lettuce and basil
CN109874811A (zh) 一种有效防治菊花根腐病的天然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04576A (zh) 一种利用仙鹤草提取物减轻潜根线虫对水稻危害的方法
AU2020315413B2 (en) Composition and method of treating bacterial and viral pathogens in plants
CN104920506B (zh) 一种植物性农药及其应用
KR20120060585A (ko) 꽃매미 방제제 조성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과 이를 이용한 방제방법
CN102726461A (zh) 一种利用紫苏提取物减轻潜根线虫对水稻危害的方法
Atiq et al. Estimation of Biocidal Potential of Desert Phytopowders for the Management of Citrus Canker
KR101963576B1 (ko) 목재 추출물 유래 정유와 송진을 포함한 식물성 살충제 조성물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1919332A (zh) 一种番茄叶霉病的生物防治方法
CN101317585A (zh) 广谱环保农药及其制法
Sultana et al. Field Evaluation Of Bio-Pesticides Against Jassid,(Amrasca Devastans Dist.) On Brinjal Crop From Sindh-Pakista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