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35257A - 一种苯甲酸甲酯增效作用的暗黑鳃金龟性诱剂 - Google Patents

一种苯甲酸甲酯增效作用的暗黑鳃金龟性诱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35257A
CN106135257A CN201510179245.XA CN201510179245A CN106135257A CN 106135257 A CN106135257 A CN 106135257A CN 201510179245 A CN201510179245 A CN 201510179245A CN 106135257 A CN106135257 A CN 1061352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yplure
niobe
essence
holotrichia parallela
potenti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7924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红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Lannonggu Agricultural Product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Lannonggu Agricultural Product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Lannonggu Agricultural Product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Lannonggu Agricultural Product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17924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135257A/zh
Publication of CN1061352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352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苯甲酸甲酯增效作用的暗黑鳃金龟性诱剂,性诱剂与苯甲酸甲酯的重量比为(3-7):1,性诱剂包括暗黑鳃金龟性信息素组分和有机溶剂,暗黑鳃金龟性信息素组分包括L-异亮氨酸甲酯、(R)-(-)-芳樟醇和1-氨基环己烷甲酸,其重量配比为6:1:0.1,并且暗黑鳃金龟性信息素组分和有机溶剂重量比为1:3,所述的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甲醇或丙酮中的一种或几种。行为学试验显示雌雄虫对性诱剂&苯甲酸甲酯配比组的EAG和嗅觉反应值较好。田间诱集试验显示性诱剂与苯甲酸甲酯两种物质组合的诱芯对暗黑鳃金龟的诱集存在协同增效作用,为协同利用植物挥发性物质和昆虫性信息素来监控和防治暗黑鳃金龟提供了依据。

Description

一种苯甲酸甲酯增效作用的暗黑鳃金龟性诱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增效作用的昆虫性诱剂,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苯甲酸甲酯增效作用的暗黑鳃金龟性诱剂。
背景技术
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属鞘翅目(Coleoptera)金龟甲总科(Scarabaeoidea)鳃金龟科(Melolonthidae),是农林牧业生产中一类重要的土栖害虫。其幼虫蛴螬危害花生、大豆、地瓜、玉米、草坪、花卉、蔬菜等多种作物,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胡琼波,2004;刘树森等,2008)。以花生为例,近几年全国各地的花生蛴螬发生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对花生生产造成严重危害,一般受害减产10-20%,严重者50-80%,甚至颗粒无收(李晓等,2012)。由于暗黑鳃金龟长期在地下活动,因此对其进行防控有一定的困难性,现阶段仍以化学防治为主。此外,农药残留,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存在,使我们迫切需要一种绿色无污染的新型途径来防治害虫。
近几年昆虫性信息素的使用为害虫防治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采用昆虫性信息素进行害虫监测和无公害防治具有活性高、特异性强、无毒、无污染、不杀伤天敌、使用简便、成本低廉等优点(Nehme et al.,2009;Nehme et al.,2010;王桂花等,2013)。山东省花生研究所对我国暗黑鳃金龟的性信息素进行了研究,自主研发了暗黑鳃金龟性诱剂诱芯及配套诱捕器,并在田间取得了良好的诱虫效果(Brockerhoff et al.,2006;Zhou et al.,2009;李晓等,2012)。但是性诱剂存在特异性引诱雄虫、诱集时间短等问题(Reddy and Guerrero,2004;et al.,2005)。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昆虫与植物间化学相互作用的认识日益深化,利用化学生态原理,运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等功能化合物调节、控制有害生物以保护目标植物的研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Dickens et al.,1993;Dodds,2011;杨慧等,2008;杨朗等,2004)。植物源挥发物和昆虫信息素是昆虫的重要信息物质,二者协同作用以调节昆虫的行为(Deng et al.,2004a;Hanks and Millar,2012a;Jung et al.,2013)。通过增加触角电位、信息素接收神经元动作电位和脉冲频率,特异性植物源挥发物能显著增强昆虫性信息素的引诱力(Reddy and Guerrero,2004;王振华等,2008)。研究表明,寄主植物自身产生并释放的次生物质能调控植食性昆虫多种行为,诸如定向、交配产卵、取食、逃避、聚集、传粉等行为(Fettig et al.,2012,Lait et al.,2003;Pan et al.,2013;吴利民等,2012)。但前期有关昆虫引诱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植物源挥发物与昆虫信息素在害虫防治中的单方面应用(Negri and Bernik,2008;Szendrei et al.,2011,Tooker et al.,2002)。近年来许多文献报道,植物源物质与昆虫信息素协同对昆虫行为起调控作用,证明植物源挥发物对试虫性诱剂有显著增效作用(Douglas et al,.1993;鲁玉杰等,2003;王桂花等,2013)。
用性信息素或性诱剂防治害虫是一种无公害防治害虫的新技术。虽然国内外已有数百种昆虫性诱剂得以应用,曲明静在申请号为200910162405.4的中国专利中申请了一种暗黑鳃金龟性信息素及性诱剂,如何在此基础上,将植物源物质与昆虫信息素协同对昆虫行为起调控作用,实现试虫性诱剂有显著增效作用,是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苯甲酸甲酯增效作用的暗黑鳃金龟性诱剂,苯甲酸甲酯能引起雌雄虫较强的电位反应和嗅觉反应;田间诱集试验显示性诱剂与苯甲酸甲酯两种物质组合的诱芯对暗黑鳃金龟的诱集存在协同增效作用,为协同利用植物挥发性物质和昆虫性信息素来监控和防治暗黑鳃金龟提供了依据。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苯甲酸甲酯增效作用的暗黑鳃金龟性诱剂,其特征在于,性诱剂与苯甲酸甲酯的重量比为(3-7):1,所述性诱剂包括暗黑鳃金龟性信息素组分和有机溶剂,所述暗黑鳃金龟性信息素组分包括L-异亮氨酸甲酯、(R)-(-)-芳樟醇和1-氨基环己烷甲酸,其重量配比为6:1:0.1,并且所述的暗黑鳃金龟性信息素组分和有机溶剂重量比为1:3,所述的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甲醇或丙酮中的一种或几种。
苯甲酸甲酯增效作用的暗黑鳃金龟性诱剂的触角电位反应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刺激样品的配制
植物源挥发物单剂的配制:各化合物均用甲醇作溶剂,配置成0.1,1,10μg/μl 3个浓度,以甲醇作对照;
植物源挥发物与性诱剂混剂的配制:将信息素组分包括L-异亮氨酸甲酯、(R)-(-)-芳樟醇和1-氨基环己烷甲酸以6:1:0.1比例混合配制成暗黑鳃金龟性诱剂,以1μg/μl的母液,按照性诱剂:植物源挥发物=1:1、3:1、5:1、7:1、9:1的比例混合,所配混剂用于室内电生理及行为测试;
(2)触角处理及EAG测试程序
用微量进样器抽取10ul各化学试剂样品,滴加到对折滤纸片上(25mm×8mm),待试剂挥发5min后用镊子将滤纸片放入巴斯德管中,封口膜封住巴斯德管两端,样品在管中挥发5min后测定,刺激历期为500ms,刺激间隔约30s,持续气流的流速与刺激气流的流速同为4mL/s,每头虫只取用1根触角,每个处理测试6根触角,每根触角重复3次,对照与处理组的测定交替进行,以甲醇为空白对照。
进一步的,所述的性诱剂:苯甲酸甲酯为3:1时组成的混剂,雌虫的昆虫触角电位信号(EAG)反应值为3.35±0.56mV。
进一步的,所述的性诱剂:苯甲酸甲酯为5:1时组成的混剂,雄虫的昆虫触角电位信号(EAG)反应值为4.32±0.55mV。
苯甲酸甲酯增效作用的暗黑鳃金龟性诱剂的嗅觉反应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刺激样品的配制
植物源挥发物单剂的配制:各化合物均用甲醇作溶剂,配置成0.1,1,10μg/μl 3个浓度,以甲醇作对照;
植物源挥发物与性诱剂混剂的配制:将信息素组分包括L-异亮氨酸甲酯、(R)-(-)-芳樟醇和1-氨基环己烷甲酸以6:1:0.1比例混合配制成暗黑鳃金龟性诱剂,以1μg/μl的母液,按照性诱剂:植物源挥发物=1:1、3:1、5:1、7:1、9:1的比例混合,所配混剂用于室内电生理及行为测试;
(2)通过“Y”型嗅觉仪测定暗黑鳃金龟对各种试剂的敏感性大小,嗅觉仪置于暗室,室温27℃,空气流速500mL/min,试验中取10ul各试剂滴加在滤纸条上,并放入“Y”型管侧臂进气口处,甲醇做对照,每组重复后对调试验组和对照组位子,避免试验误差;每次试验后换新的滤纸条,每种试剂3次重复,同种试剂测完后更换“Y”型管,用过的“Y”型管用无水酒精擦洗,60℃烘干;每组试验挑取10头当日出土且活性强的试虫,放入“Y”型管主臂端口,10min后观察试虫分布情况,并计算反应率、相对反应率、反应系数进行数据分析;
反应率=[(味源管中虫数+对照管中虫数)/测试总虫数];
选择反应率=[味源管中虫数/(味源管中虫数+对照管中虫数)];
选择系数=[(味源管中虫数-对照管中虫数)/(味源管中虫数+对照管中虫数)]。
进一步的,所述的性诱剂:苯甲酸甲酯为3:1时组成的混剂,雌虫的嗅觉反应值最高,为0.95±0.01。
进一步的,所述的性诱剂:苯甲酸甲酯为3:1时组成的混剂,雄虫的嗅觉反应值最高,为0.93±0.07。
苯甲酸甲酯增效作用的暗黑鳃金龟性诱剂的田间诱虫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选择田间试验基地,每60m设置一个诱捕器,所述诱捕器由顶盖、漏斗型装置、交叉挡板和收集装置组成,其中交叉挡板设于顶盖下方,漏斗装置设于交叉挡板之间,收集装置设于漏斗装置下方,诱捕器(顶端)的悬挂高度为2.0m,用360ug/ul的母液将性诱剂与乙酸反式-2-己烯酯配制成1:1、3:1、5:1、7:1、9:1五个不同比例的诱芯,所述诱芯载体主要成分为脱脂棉,浓度为360mg/诱芯,诱芯在冰箱集中冷冻保存,以植物源挥发 物质单剂和性诱剂作为对照组,每天每诱芯三个重复,选取五个出土日数据进行分析,每天诱捕结束后,记录各诱捕器诱虫数量,计算诱芯对性诱剂的增效效果,计算方法如下:
进一步的,所述的性诱剂:苯甲酸甲酯=5:1时,每诱芯每日引诱雌虫数达到最大值为14.15±0.66头,显著高于性诱剂的2.67±0.33头,苯甲酸甲酯对性诱剂的增效效果达到441%。
进一步的,所述的性诱剂:苯甲酸甲酯=3:1时,每诱芯每日引诱雄虫数达到最大值为342.65±10.85头,显著高于性诱剂的108±2.66头,苯甲酸甲酯对性诱剂的增效效果达到21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文尝试将暗黑鳃金龟性诱剂与其寄主植物挥发物质相结合,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害虫诱捕率等目的。暗黑鳃金龟的寄主植物主要有榆树、桑树等,通过对比寄主植物叶片挥发物质的有效成分,本文挑选了来自暗黑鳃金龟寄主植物叶片的多种常见植物源挥发物,通过触角电位反应(electroantennogram,EAG),并结合“Y”型嗅觉仪筛选出暗黑鳃金龟比较敏感的化学物质,测试寄主植物挥发物质对性诱剂引诱暗黑鳃金龟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苯甲酸甲酯能引起雌雄虫较强的电位反应和嗅觉反应;将两者分别与性诱剂以不同比例混合后,行为学试验显示雌雄虫对性诱剂&苯甲酸甲酯配比组的EAG和嗅觉反应值较好。田间诱集试验显示性诱剂与苯甲酸甲酯两种物质组合的诱芯对暗黑鳃金龟的诱集存在协同增效作用,当性诱剂:苯甲酸甲酯=5:1时,每诱芯每日引诱雌虫数达到最大值(14.15±0.66头),对性诱剂的增效效果达到441%;针对雄虫而言,当性诱剂:苯甲酸甲酯=3:1时,每诱芯日诱虫量最大(342.65±10.85头),对性诱剂的增效效果达到215%。本文的结果为协同利用植物挥发性物质和昆虫性信息素来监控和防治暗黑鳃金龟提供了依据。
本发明研发的苯甲酸甲酯增效作用的暗黑鳃金龟性诱剂,无论是用来做虫情测报还是用诱捕法和干扰交配法直接防治暗黑鳃金龟虫害,均有利于保护天敌,兴益除害,充分发挥综合防治的威力,提高防治效果,另外避免施用化学农药可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昆虫及试剂
供试昆虫:暗黑鳃金龟采自山东省青岛市莱西望城山东省花生研究所试验基地,采回的暗黑鳃金龟成虫雌雄分开后,分别在有通气孔的培养箱中以新鲜榆树叶饲养,培养箱中土壤湿度保持在18%-20%之间。供试昆虫在试验前饥饿处理24小时。
供试试剂:试验所用试剂购于Sigma公司,各试剂纯度均在95%以上。具体试剂见表1。
行为反应测试仪器:(1)触角电位仪由微动操纵器INR-5、数据采集控制器IDAC-4、气味刺激控制装置cs-05和触角电位记录显示输出装置组成,产自德国Syntech公司。(2)嗅觉仪由以下几部分组成:ACO-006型电磁式空气压缩机(广东省日生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活性炭空气净化装置及LZB-4型玻璃转子流量计(常州双环热工仪表有限公司生产)、250ml特氏多孔滤瓶(内装水)、三通管、Y型嗅觉仪(两臂长12cm,基管长20cm,两臂夹角45°,管径3.5cm)。
诱芯和诱捕器:试验中采用的诱芯及其配套的诱捕器均由山东花生研究所研制提供。诱芯载体主要成分为脱脂棉,浓度为360mg/诱芯。诱捕器由顶盖、漏斗型装置、交叉挡板和收集装置组成,其中交叉挡板设于顶盖下方,漏斗装置设于交叉挡板之间,收集装置设于漏斗装置下方,具有强挥发性的诱芯在冰箱集中冷冻保存。
表1多种寄主植物挥发物质
1.2试验方法
1.2.1刺激样品的配制
植物源挥发物单剂的配制:各化合物均用甲醇作溶剂,配置成0.1,1,10μg/μl 3个浓度,以甲醇作对照。
植物源挥发物与性诱剂混剂的配制:将信息素组分包括L-异亮氨酸甲酯、(R)-(-)-芳樟醇和1-氨基环己烷甲酸以6:1:0.1比例混合配制成暗黑鳃金龟性诱剂。以1μg/μl的母液,按照性诱剂:植物源挥发物=1:1、3:1、5:1、7:1、9:1的比例混合,所配混剂用于室内电生理及行为测试。
1.2.2触角处理及EAG测试程序
参考zhou等暗黑鳃金龟触角处理方法(Zhou et al.,2009)。用微量进样器抽取10ul各化学试剂样品,滴加到对折滤纸片上(25mm×8mm),待试剂挥发5min后用镊子将滤纸片放入巴斯德管中,封口膜封住巴斯德管两端,样品在管中挥发5min后测定,刺激历期为500ms,刺激间隔约30s。持续气流的流速与刺激气流的流速同为4mL/s,每头虫只取用1根触角,每个处理测试6根触角,每根触角重复3次,对照与处理组的测定交替进行,以甲醇为空白对照。
1.2.3嗅觉反应测试
本专利通过“Y”型嗅觉仪测定暗黑鳃金龟对各种试剂的敏感性大小。嗅觉仪置于暗室,室温27℃,空气流速500mL/min。试验中取10ul各试剂滴加在滤纸条上,并放入“Y”型管侧臂进气口处,甲醇做对照,每组重复后对调试验组和对照组位子,避免试验误差。每次试验后换新的滤纸条,每种试剂3次重复,同种试剂测完后更换“Y”型管,用过的“Y”型管用无水酒精擦洗,60℃烘干。每组试验挑取10头当日出土且活性强的试虫,放入“Y”型管主臂端口,10min后观察试虫分布情况,并计算反应率、相对反应率、反应系数进行数据分析。
反应率=[(味源管中虫数+对照管中虫数)/测试总虫数];
选择反应率=[味源管中虫数/(味源管中虫数+对照管中虫数)];
选择系数=[(味源管中虫数-对照管中虫数)/(味源管中虫数+对照管中虫数)]。
1.2.4植物源挥发物与性诱剂混剂的田间诱虫试验
田间试验在湖北省襄樊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和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试验基地进行。每60m设置一个诱捕器,诱捕器(顶端)的悬挂高度为2.0m。用360ug/ul的母液(李晓等,2012)将性诱剂与乙酸反式-2-己烯酯配制成1:1、3:1、5:1、7:1、9:1五个不同比例的诱芯,以植物源挥发物质单剂和性诱剂作为对照组,每天每诱芯三个重复,选取五个出土日数据进行分析。每天诱捕结束后,记录各诱捕器诱虫数量,计算诱芯对性诱剂的增效效果。计算方法如下:
1.5数据处理
使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多重比较采用Duncan氏新复极差法。
2.结果
2.1暗黑鳃金龟对多种植物源挥发物的电生理和行为反应
2.1.1植物源挥发物对暗黑鳃金龟EAG反应的影响
暗黑鳃金龟雌雄虫对同种试剂不同浓度的EAG反应值不同(表2)。雌雄虫均对苯甲酸甲酯表现出显著高于其它试剂的EAG反应值,雌虫对苯甲酸甲酯的EAG值为3.42±0.02mV,雄虫为2.97±0.02mV。
表2暗黑鳃金龟对寄主植物挥发物质的EAG反应
表中数据为平均数±标准误。同列数据后不同字母表示经Duncan氏新复极差法检验在P<0.05水平差异显著。
*表中数值均为以甲醇作为CK的EAG值。
2.1.2植物源挥发物对暗黑鳃金龟嗅觉反应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所选试虫的反应率均在80%以上,且各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说明试虫健康,本研究实验结果可靠。从选择反应率可以看出,暗黑鳃金龟对同种试剂不同浓度的反应值不同。雌虫对苯甲酸甲酯的选择反应率最高,为0.80±0.03,显著高于不同浓度的其它试剂。对雄虫而言,各试剂间的差异性较显著,其中雄虫对苯甲酸甲酯的嗅觉反应值显著高于其他试剂,为0.73±0.02。
表3暗黑鳃金龟对寄主植物挥发物质的嗅觉反应*
表中数据为平均数±标准误。同列数据后不同字母表示经Duncan氏新复极差法检验在P<0.05水平差异显著。
*表中数值均为以甲醇作为CK的嗅觉反应值。
2.2寄主植物挥发物质对性诱剂的增效试验
由2.1可知,雌雄暗黑鳃金龟对苯甲酸甲酯的EAG反应值和嗅觉反应值均高于其他试剂,并且雌雄暗黑鳃金龟对1ug/ul浓度的试剂有较高的敏感性,因此本专利选取苯甲酸甲酯,分别与性诱剂按不同比例(m:m)配制成1ug/ul的混剂(以下简称混剂),进行增效测试。
2.2.1混剂对暗黑鳃金龟触角电位反应的影响
暗黑鳃金龟雌雄虫对不同配比组的EAG反应值不同(表4)。当性诱剂:苯甲酸甲酯为3:1时,雌虫EAG反应值显著高于其它配比组,为3.35±0.56mV。雄虫对5:1的性诱剂:苯甲酸甲酯混剂的EAG反应值显著高于其他配比组,为4.32±0.55mV。
表4暗黑鳃金龟对性诱剂与寄主植物挥发物质混合试剂的EAG反应
表中数据为平均数±标准误。同列数据后不同字母表示经Duncan氏新复极差法检验在P<0.05水平差异显著。
*表中数值均为以性诱剂作为CK的EAG值。
2.2.2混剂对暗黑鳃金龟嗅觉反应的影响
由表5可以看出,所选试虫的反应率均在80%以上,且各处理间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试虫健康,本研究实验结果可靠。从选择反应率可以看出,暗黑鳃金龟对不同配比组的嗅觉反应值不同。当性诱剂:苯甲酸甲酯为3:1时,雌虫的嗅觉反应值最高,分别为0.95±0.01,显著高于其他配比组。当性诱剂:苯甲酸甲酯为3:1时,雄虫的嗅觉反应值显著高于其他配比组,为0.93±0.07。
表5暗黑鳃金龟对性诱剂与寄主植物挥发物质混合试剂的嗅觉反应*
表中数据为平均数±标准误。同列数据后不同字母表示经Duncan氏新复极差法检验在P<0.05水平差异显著。
*表中数值均为以性诱剂作为CK的嗅觉反应值。
2.3田间成虫诱捕效果分析
综合2.2EAG反应和嗅觉反应结果,雌雄暗黑鳃金龟对苯甲酸甲酯各混合试剂敏感性均高于其他配组,因此将性诱剂与苯甲酸甲酯以各种比例混合,进行田间试验。
由表6可知,各混剂诱捕暗黑鳃金龟成虫的数量均显著高于苯甲酸甲酯单剂或性诱剂。当性诱剂:苯甲酸甲酯=5:1时,每诱芯每日引诱雌虫数达到最大值,为14.15±0.66头,显著高于性诱剂的2.67±0.33头,苯甲酸甲酯对性诱剂的增效效果达到441%。针对雄虫而言,当性诱剂:苯甲酸甲酯=3:1时,每诱芯日诱虫量最大,为342.65±10.85头,显著高于性诱剂的108±2.66头,苯甲酸甲酯对性诱剂的增效效果达到215%。
表6暗黑鳃金龟性诱剂与植物源挥发物混剂的田间诱捕效果分析
表中数据为平均数±标准误。同列数据后不同字母表示经Duncan氏新复极差法检验在P<0.05水平差异显著。
以上所述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实质范围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苯甲酸甲酯增效作用的暗黑鳃金龟性诱剂,其特征在于,性诱剂与苯甲酸甲酯的重量比为(3-7):1,所述性诱剂包括暗黑鳃金龟性信息素组分和有机溶剂,所述暗黑鳃金龟性信息素组分包括L-异亮氨酸甲酯、(R)-(-)-芳樟醇和1-氨基环己烷甲酸,其重量配比为6:1:0.1,并且所述的暗黑鳃金龟性信息素组分和有机溶剂重量比为1:3,所述的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甲醇或丙酮中的一种或几种。
2.苯甲酸甲酯增效作用的暗黑鳃金龟性诱剂的触角电位反应触角电位反应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刺激样品的配制
植物源挥发物单剂的配制:各化合物均用甲醇作溶剂,配置成0.1,1,10μg/μl 3个浓度,以甲醇作对照;
植物源挥发物与性诱剂混剂的配制:将信息素组分包括L-异亮氨酸甲酯、(R)-(-)-芳樟醇和1-氨基环己烷甲酸以6:1:0.1比例混合配制成暗黑鳃金龟性诱剂,以1μg/μl的母液,按照性诱剂:植物源挥发物=1:1、3:1、5:1、7:1、9:1的比例混合,所配混剂用于室内电生理及行为测试;
(2)触角处理及EAG测试程序
用微量进样器抽取10ul各化学试剂样品,滴加到对折滤纸片上(25mm×8mm),待试剂挥发5min后用镊子将滤纸片放入巴斯德管中,封口膜封住巴斯德管两端,样品在管中挥发5min后测定,刺激历期为500ms,刺激间隔约30s,持续气流的流速与刺激气流的流速同为4mL/s,每头虫只取用1根触角,每个处理测试6根触角,每根触角重复3次,对照与处理组的测定交替进行,以甲醇为空白对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苯甲酸甲酯增效作用的暗黑鳃金龟性诱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性诱剂:苯甲酸甲酯为3:1时组成的混剂,雌虫的昆虫触角电位信号(EAG)反应值为3.35±0.56mV。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苯甲酸甲酯增效作用的暗黑鳃金龟性诱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性诱剂:苯甲酸甲酯为5:1时组成的混剂,雄虫的昆虫触角电位信号(EAG)反应值为4.32±0.55mV。
5.苯甲酸甲酯增效作用的暗黑鳃金龟性诱剂的嗅觉反应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刺激样品的配制
植物源挥发物单剂的配制:各化合物均用甲醇作溶剂,配置成0.1,1,10μg/μl 3个浓度,以甲醇作对照;
植物源挥发物与性诱剂混剂的配制:将信息素组分包括L-异亮氨酸甲酯、(R)-(-)-芳樟醇和1-氨基环己烷甲酸以6:1:0.1比例混合配制成暗黑鳃金龟性诱剂,以1μg/μl的母液,按照性诱剂:植物源挥发物=1:1、3:1、5:1、7:1、9:1的比例混合,所配混剂用于室内电生理及行为测试;
(2)通过“Y”型嗅觉仪测定暗黑鳃金龟对各种试剂的敏感性大小,嗅觉仪置于暗室,室温27℃,空气流速500mL/min,试验中取10ul各试剂滴加在滤纸条上,并放入“Y”型管侧臂进气口处,甲醇做对照,每组重复后对调试验组和对照组位子,避免试验误差;每次试验后换新的滤纸条,每种试剂3次重复,同种试剂测完后更换“Y”型管,用过的“Y”型管用无水酒精擦洗,60℃烘干;每组试验挑取10头当日出土且活性强的试虫,放入“Y”型管主臂端口,10min后观察试虫分布情况,并计算反应率、相对反应率、反应系数进行数据分析;
反应率=[(味源管中虫数+对照管中虫数)/测试总虫数];
选择反应率=[味源管中虫数/(味源管中虫数+对照管中虫数)];
选择系数=[(味源管中虫数-对照管中虫数)/(味源管中虫数+对照管中虫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苯甲酸甲酯增效作用的暗黑鳃金龟性诱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性诱剂:苯甲酸甲酯为3:1时组成的混剂,雌虫的嗅觉反应值最高,为0.95±0.01。
7.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苯甲酸甲酯增效作用的暗黑鳃金龟性诱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性诱剂:苯甲酸甲酯为3:1时组成的混剂,雄虫的嗅觉反应值最高,为0.93±0.07。
8.苯甲酸甲酯增效作用的暗黑鳃金龟性诱剂的田间诱虫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选择田间试验基地,每60m设置一个诱捕器,所述诱捕器由顶盖、漏斗型装置、交叉挡板和收集装置组成,其中交叉挡板设于顶盖下方,漏斗装置设于交叉挡板之间,收集装置设于漏斗装置下方,诱捕器(顶端)的悬挂高度为2.0m,用360ug/ul的母液将性诱剂与乙酸反式-2-己烯酯配制成1:1、3:1、5:1、7:1、9:1五个不同比例的诱芯,所述诱芯载体主要成分为脱脂棉,浓度为360mg/诱芯,诱芯在冰箱集中冷冻保存,以植物源挥发物质单剂和性诱剂作为对照组,每天每诱芯三个重复,选取五个出土日数据进行分析,每天诱捕结束后,记录各诱捕器诱虫数量,计算诱芯对性诱剂的增效效果,计算方法如下: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苯甲酸甲酯增效作用的暗黑鳃金龟性诱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性诱剂:苯甲酸甲酯=5:1时,每诱芯每日引诱雌虫数达到最大值为14.15±0.66头,显著高于性诱剂的2.67±0.33头,苯甲酸甲酯对性诱剂的增效效果达到441%。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苯甲酸甲酯增效作用的暗黑鳃金龟性诱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性诱剂:苯甲酸甲酯=3:1时,每诱芯每日引诱雄虫数达到最大值为342.65±10.85头,显著高于性诱剂的108±2.66头,苯甲酸甲酯对性诱剂的增效效果达到215%。
CN201510179245.XA 2015-04-16 2015-04-16 一种苯甲酸甲酯增效作用的暗黑鳃金龟性诱剂 Pending CN10613525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79245.XA CN106135257A (zh) 2015-04-16 2015-04-16 一种苯甲酸甲酯增效作用的暗黑鳃金龟性诱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79245.XA CN106135257A (zh) 2015-04-16 2015-04-16 一种苯甲酸甲酯增效作用的暗黑鳃金龟性诱剂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35257A true CN106135257A (zh) 2016-11-23

Family

ID=580583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79245.XA Pending CN106135257A (zh) 2015-04-16 2015-04-16 一种苯甲酸甲酯增效作用的暗黑鳃金龟性诱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135257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90980A (zh) * 2018-06-16 2018-12-14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一种陈齿爪鳃金龟引诱剂
CN115820680A (zh) * 2022-07-25 2023-03-21 吉林大学 暗黑鳃金龟HpGSTd1基因及其应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90980A (zh) * 2018-06-16 2018-12-14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一种陈齿爪鳃金龟引诱剂
CN115820680A (zh) * 2022-07-25 2023-03-21 吉林大学 暗黑鳃金龟HpGSTd1基因及其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38034B (zh) 一种乙酸顺式‑3‑己烯酯增效的暗黑鳃金龟性诱剂
CN104839191B (zh) 一种用于引诱暗黑鳃金龟的组合物
CN103875608B (zh) 转基因抗虫水稻对捕食性天敌黑肩绿盲蝽安全性评价方法
CN106818743A (zh) 一种害虫驱避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CN103858869B (zh) 一种利用信息素诱中华草蛉制约茶蚜的方法
CN104381256B (zh) 一种用于引诱花蓟马的试剂
CN102318590A (zh) 一种诱集缨小蜂寄生假眼小绿叶蝉的方法
CN106135257A (zh) 一种苯甲酸甲酯增效作用的暗黑鳃金龟性诱剂
CN103931581B (zh) 一种利用薄荷挥发物诱杀假眼小绿叶蝉的方法
CN108432755A (zh) 一种含十六烷醇的害虫驱避剂及其制备与使用方法
CN108378030A (zh) 一种含十二烷醇的害虫驱避剂及其制备与使用方法
CN105052930B (zh) 一种暗黑鳃金龟诱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2302003A (zh) 大豆食心虫干扰驱避剂及制备方法
CN104938486A (zh) 一种黄杨绢野螟性引诱剂和诱芯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21108A (zh) 一种熏蒸组合物及其在防治草菇害虫中的应用
CN108669077A (zh) 一种含十四烷醇的害虫驱避剂及其制备与使用方法
CN109730065A (zh) 一种西花蓟马的诱剂组合物
CN110786326B (zh) 一种2-乙基己酸的应用
CN106962342B (zh) 一种苜蓿夜蛾性诱剂
CN102578094B (zh) (+)-表枇杷素的农药用途
CN101396024A (zh) 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杀虫可湿性粉剂及制备方法
CN108496968A (zh) 一种甘薯小象甲引诱剂
Khatun et al. Insecticidal activity of Acacia catechu bark extract against four stored product pests
CN108477161A (zh) 一种含乙酸十六酯的害虫驱避剂及其制备与使用方法
CN108432754A (zh) 一种含十八烷醇的害虫驱避剂及其制备与使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12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