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69077A - 一种含十四烷醇的害虫驱避剂及其制备与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十四烷醇的害虫驱避剂及其制备与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69077A
CN108669077A CN201810400858.5A CN201810400858A CN108669077A CN 108669077 A CN108669077 A CN 108669077A CN 201810400858 A CN201810400858 A CN 201810400858A CN 108669077 A CN108669077 A CN 1086690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tradecanol
insects repellant
beet armyworm
repellant
insec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0085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发忠
周世萍
李云仙
杨斌
朱国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040085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69077A/zh
Publication of CN1086690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690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31/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oxygen or sulfur compounds
    • A01N31/02Acyclic compoun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3/00Protecting pla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29/00Scaring or repelling devices, e.g. bird-scaring apparatus
    • A01M29/12Scaring or repelling devices, e.g. bird-scaring apparatus using odoriferous substances, e.g. aromas, pheromones or chemical agent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Zoology (AREA)
  • Toxicology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Dentistry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Birds (AREA)
  • Insects & Arthropod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十四烷醇的害虫驱避剂及其制备与使用方法,所述害虫驱避剂包含十四烷醇,还可添加乙醇等溶剂及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等辅助成分。所述驱避剂对甜菜夜蛾等害虫具有明显驱避作用。并且,所述驱避剂主要成分为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在自然界中能够降解,是一种无公害的害虫驱避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含十四烷醇的害虫驱避剂及其制备与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保护技术领域,进一步属于生物农药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十四烷醇的害虫驱避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农业不断发展,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更加深入人心。与此同时,植物保护理念不断发展变化,有害生物防治过程中以“防”为先成为业界共识,而不是有害生物爆发才“治”,因此,植物源农药应运而生,为常规化学农药存在的“3R”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途径。植物源农药具有生物活性多样(杀虫、杀菌、除草且作用方式多种多样)、无残留、对环境安全、对高等动物及天敌安全、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目前已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这其中,植物源引诱剂和驱避剂的筛选引起了专家学者高度关注。引诱剂和驱避剂作为信息化合物,在农林害虫识别寄主的过程中起到直接的关键作用,空气中信息化合物的浓度只需达到纳克级或者更低即可被昆虫有效识别,因此,这类信息化合物用于有害昆虫的防治,可有效对昆虫行为进行调控,具有防效极高的特点。另外,由于昆虫往往具有学习能力,当昆虫被引诱至目的地、发现没有寄主植物存在,则引诱效果会下降,所以引诱剂的使用存在一定风险。而驱避剂则不同,可有效避免上述情况发生。当然,如果有了足够多的引诱剂和驱避剂的种类,则可将二者同时使用、用于农林害虫的防治,从而形成推拉系统,使防效显著提高。由于以往的研究更多注重引诱剂的筛选,已经取得了较多成果,积累了一大批活性较好的化合物,因此,就目前来看,驱避剂的筛选显得更加迫切。
已有较多研究表明,专性寄生真菌侵染寄主植物可对同一寄主上的昆虫造成不利影响。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übner)属鳞翅目、夜蛾科,是一种世界性顽固害虫,特别是中国月季(即玫瑰)大棚生产过程中,甜菜夜蛾危害十分严重。
为此,研制开发一种利用植物病原真菌诱导寄主植物合成的信息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的害虫驱避剂,用于甜菜夜蛾的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物源无公害害虫驱避剂;第二目的在于提供所述害虫驱避剂的制备方法;第三目的在于提供所述驱避剂的使用方法。
本发明第一目的这样实现的,所述害虫驱避剂包含十四烷醇。
本发明第二目的这样实现的,所述害虫驱避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母液A的配制:准确称取2.03~5.19 g十四烷醇,用溶剂溶解;
(2)辅助液B的配制:用去离子水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溶液;
(3)取10mL B溶液与A溶液混合,超声波4~6 min混匀;
(4)使用溶剂定容至1 L,得到所述害虫驱避剂。
本发明第三目的这样实现的,所述害虫驱避剂的使用方法为将所述害虫驱避剂用乙醇或水稀释0~5倍后,直接均匀喷洒在植株的花蕾和枝叶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含有十四烷醇的害虫驱避剂能使甜菜夜蛾成虫通过自己的嗅觉感受器识别出这些化合物,将避免在该植株上产卵,因此可防止该虫对植株的危害,本发明的害虫驱避剂由于可以直接用于雌蛾的防治,因之效率更高,避免了因甜菜夜蛾存在孤雌生殖现象而带来的防治困难。
2、本发明经过嗅觉行为生物测试和田间产卵试验可知,十四烷醇对害虫,特别是甜菜夜蛾雌虫具有很好的驱避效果。并且由于十四烷醇是天然次生代谢产物,在自然界有着完整降解途径;因此,以十四烷醇作为主要成分制成害虫驱避剂,从而实现害虫的无公害防治。
附图说明
图1 单选实验中白粉菌侵染对甜菜夜蛾产卵量的影响;
图2 双选实验中白粉菌侵染对甜菜夜蛾产卵量的影响;
图3 甜菜夜蛾未交配雌蛾对感病中国月季挥发性成分的GC-EAD反应;
图4 甜菜夜蛾交配雌蛾对感病中国月季挥发性成分的GC-EAD反应;
图5 不同质量浓度十四烷醇对甜菜夜蛾交配雌蛾嗅觉行为的影响;
图中,嗅觉行为生物测试中驱避率的计算公式为
RR(%)=(N CKN T)/(N CK + N T)×100%,
其中,RR为驱避率(repellent rate),N CK为乙醇对照一侧的雌蛾数,N T为十四烷醇一侧的雌蛾数,N N为未反应虫数。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P < 0.05表示差异显著;
图6 十四烷醇对甜菜夜蛾产卵行为的影响;
图中,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同一时段内十四烷醇各质量浓度分别与对照(CK)相比差异显著(P≤0.05);不同大写字母表示与对照(CK)相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发明加以限制,基于本发明所作的任何变换,均落入本发明保护范围。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害虫驱避剂包含十四烷醇。本发明可直接使用十四烷醇作为驱避剂,也可以添加溶剂及其他辅助成分。所述的溶剂为乙醇、甲醇、正己烷中的一种或多种。另外,可加入辅助成分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等,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不会影响十四烷醇的驱虫效果,但能够增加十四烷醇在水中的溶解度。在实际使用中,加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害虫驱避剂可以水来稀释。
所述的害虫驱避剂中还包括表面活性剂,所述的表面活性剂在害虫驱避剂溶液中能够有助于增溶、分散,同时在使用过程中提高害虫驱避剂溶液在植株的花蕾和枝叶上的铺展性,增强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所述溶剂为乙醇。十四烷醇用乙醇配制而成的溶液的质量浓度为2.03~5.19 mg/mL。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所述溶液的质量浓度为3.85mg/mL。
所述的害虫驱避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母液A的配制:准确称取2.03~5.19 g十四烷醇,用溶剂溶解;
(2)辅助液B的配制:用去离子水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溶液;
(3)取10mL B溶液与A溶液混合,超声波4~6 min混匀;
(4)使用溶剂定容至1 L,得到所述害虫驱避剂。
所述的害虫驱避剂的使用方法为将所述害虫驱避剂用乙醇或水稀释0~5倍后,直接均匀喷洒在植株的花蕾和枝叶上。
所述的害虫为甜菜夜蛾和/或棉铃虫。
所述的甜菜夜蛾为甜菜夜蛾雌蛾。
本发明所述的害虫驱避剂可用于甜菜夜蛾、棉铃虫等害虫的防治,对甜菜夜蛾驱避效果最佳,特别是能用于驱避甜菜夜蛾抱卵雌蛾是所述驱避剂的最重要的特点。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中国月季(Rosa chinensis Jacq., 俗称玫瑰)是世界四大鲜切花之一,深受人们喜爱,在全世界广为栽培。但是中国月季上的病虫害发生也十分严重,主要包括月季白粉菌Sphaerotheca pannosa (Wallroth ex Fries) Léveillé、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等。有研究表明,病害对虫害可能存在有利的或不利的影响,并且在病虫互作过程中,植物挥发性成分及其变化对昆虫的寄主选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白粉菌侵染中国月季对甜菜夜蛾造成影响的研究已有少量报道,业已证明白粉菌对甜菜夜蛾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分别提取健康月季和白粉菌侵染的月季的挥发性成分用于测试对甜菜夜蛾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健康月季挥发性成分对甜菜夜蛾成虫表现出明显引诱作用;感病月季挥发性成分则对甜菜夜蛾成虫表现出明显驱避作用。采用GC-EAD方法进一步对感病月季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发现其中的十四烷醇是产生驱避作用的重要活性成分。
本发明的特点:
十四烷醇作为一种甜菜夜蛾用于识别感病寄主的信息化合物,用来代替化学农药对甜菜夜蛾进行防治,不会对月季植株产生不良影响、不会导致该虫产生抗药性。同时,十四烷醇来自寄主植物,在自然界中有着天然的完整的降解途径,不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活性成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实施例1:害虫驱避物质的发现
(1) 甜菜夜蛾饲养方法
将采回的甜菜夜蛾老熟幼虫放入垫有潮湿沙土的250 mL烧杯中,用纱布封口,待化蛹、羽化后,将成虫转入另一个250 mL烧杯中。用10%的蜂蜜水补充营养,使其在健康中国月季叶片上产卵、孵化,并饲养至老熟幼虫(饲养条件:27℃、70% RH、12 h光周期)。同法让其化蛹,将蛹取出在体视镜下区分雌雄,雌雄蛹分开饲养,羽化后用于生物测试。
(2) 寄主植物感染白粉菌对甜菜夜蛾成虫产卵行为的抑制作用
在2支500 ml烧杯内垫约3 cm厚灭菌土,洒适量无菌水湿润土壤。选取健康中国月季新鲜枝条和感染白粉菌的中国月季新鲜枝条各6支(枝条约长30 cm),分别插入2支烧杯内的土壤中,烧杯中不能出现大量液态水,以防止飞蛾落水溺亡。并将插好枝条的烧杯分别放入2个相同的铁丝网制成的养虫笼中,黑布遮光。从羽化1天的成虫中挑选出8对飞翔正常、雌雄配对的甜菜夜蛾成虫放入笼中,在枝条上悬挂蘸有适量10%蜂蜜水的棉花,作为成虫的营养源。以后隔日观察枝条上的产卵量,每次检查产卵数量后,更换新鲜枝条。羽化后4天成虫开始产卵,统计第4、6、8天的产卵量。重复4次。
选取健康中国月季新鲜枝条和感病中国月季新鲜枝条各6支(枝条约长30 cm),采用与单选生物测试相同的方法放入烧杯中并将两个烧杯同时置于同一养虫笼内,对角放置,同法接入4对雌雄配对的成虫、统计总产卵量,重复4次。产卵量双选实验采用相同的方法分别在三个不同的地方(呈贡、昆阳和学校实验室,均在中国月季种植大棚中)进行,目的是检验是否会因为地域的特殊性而对实验结果带来影响,期望结果具有普适性,以防在实验室中获得的结果仅仅只是一个特例。
(3) 结果
产卵量单选生物测试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总体来看,在单选生物测试中,从羽化后第4天到第8天甜菜夜蛾在健康中国月季枝条上的平均产卵量都高于感病枝条上的产卵量。除第4天产卵量差异不显著外,第6天和第8天差异显著(P<0.05)。从总量看,在健康枝条上673.3 ± 41.2粒;在感病枝条上为353.5 ± 33.5粒,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在两种中国月季枝条上,第一个时段内(2天)的产卵量明显较大,大于第二、三个时段内的产卵量,产卵量在两种枝条上都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少。在健康中国月季枝条上,产卵量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少的程度不是很大。但在感病中国月季上,减少的程度非常大。在感病中国月季枝条上进行的单选生物测试中,有较多的卵产在产卵笼内壁上,而在健康中国月季枝条上,基本上没有观察到在产卵笼内侧上产卵,而是集中在叶片上或茎上产卵。
双选生物测试结果如图2所示,实验中甜菜夜蛾雌蛾可以自由地选择在健康或感病的中国月季枝条上产卵。结果表明,在双选测试中甜菜夜蛾更愿意在健康中国月季上产卵。双选条件下测定时间内甜菜夜蛾在中国月季健康枝条上的总产卵量平均为469.33 ±45.62粒/虫,在感染白粉病后的中国月季枝条上的产卵量为166.27 ± 31.52粒,感病后产卵量减少了64.60%。甜菜夜蛾在健康中国月季枝条上的日平均产卵量均明显高于感病中国月季枝条上的日平均产卵量,且差异极显著(P < 0.01)。同时发现,甜菜夜蛾很少在笼子内壁上产卵,与单选生物测试时不同,表明在有健康中国月季枝条时,在黑暗中雌蛾能够轻易地识别出它们的寄主。
从昆阳、呈贡和学校实验室三个不同的地方获得的结果基本一致,地域之间的差异不显著。
实验中,健康枝条和感病枝条相比,包括形态学在内的各种非生命条件都是一致的,但甜菜夜蛾能从中识别出感病枝条并避免在感病枝条上产卵、为其后代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条件。在产卵地选择过程中,两种枝条唯一的差别就在于挥发性成分不同,夜蛾科昆虫甜菜夜蛾只能通过二者挥发性成分的差异对寄主进行识别,故该结果表明,中国月季挥发性成分在甜菜夜蛾成虫产卵地选择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月季植株感染白粉菌后的挥发性成分则对甜菜夜蛾成虫表现出明显抑制作用。
实施例2:驱避活性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采用顶空动态吸附法提取感染白粉菌的中国月季叶片的挥发性成分混合物,并用气相色谱-触角电生理联用仪(GC-EAD)对该混合物进行分析测试,结果如图3、图4、表1所示。对混合物中能产生明显EAD信号的单体化合物进一步用GC-MS进行鉴定。其中,2号峰为十四烷醇,该化合物在混合物中的含量较大、产生的EAD信号较强。结果表明,从感病月季植株中提取得到的天然化合物(混合物),其中含有十四烷醇(单体),它可能是甜菜夜蛾雌蛾在产卵地选择过程中识别感病寄主的重要信息化合物之一。
表1 引起甜菜夜蛾雌蛾产生EAD反应的感病中国月季挥发性成分
Table 1 The volatiles from healthy rose plants with activity to induceEAD responses of unmated female moths of beet armyworm
注:“保留时间”是指GC-MS中的保留时间。“序号”与图2、图3中峰的编号对应。
Retention time in the table is from GC-MS spectrum. The peak numberscorrespond with the numbers in Figure 2 and 3.
实施例3:甜菜夜蛾雌虫对十四烷醇的嗅觉行为
所用的主要仪器为Y型嗅觉仪。其中的Y型管主枝22 cm、两侧枝均为17 cm,内径均为5cm,两臂夹角75度。将Y型管洗净,用无水乙醇消毒后烘干。将Y型嗅觉仪按空气泵、活性炭、蒸馏水、LZB-II玻璃转子流量计、三通管、Y型管顺序用硅胶管连接,水平放置,黑布遮光,调节气流量为300 mL/min。气流交汇于Y型管主枝,从基部口流出。实验开始前先通入洁净空气10分钟。
为了使气体缓慢溢出,将装有2.03 mg/mL十四烷醇溶液的带有小孔的小玻璃瓶,放入Y型嗅觉仪的一侧枝中,另一侧枝同法用乙醇作对照,并将已交配雌蛾从Y型管基部口放入,每次10只,用具2 mm小孔的黑纱封口防成虫逃出。飞蛾可逆风爬向或飞向气味源,识别气味源并做出反应。分别记录30 min时Y型管两侧枝中和仍处于基部中未做出反应的虫数,从两侧枝交叉口处前进3 cm及以上记作阳性反应。3.85、5.19 mg/mL溶液同法测试。重复5次生测,取平均值,SPSS 17.0做统计分析。结果如图5所示。
每做完一次生测后,交换Y型管和气味源的方向。做完两次测试后,将Y型管和味源瓶取下,洗净、消毒、烘干,再做下一次生测。用过的雌蛾不再重复使用。生测在无风、室温25℃、遮光、空气湿度75%条件下、晚上7: 00 ~ 12: 00之间成虫活动频繁的时段进行。从基部入口处到气味源,十四烷醇形成由小到大的浓度梯度,甜菜夜蛾交配雌蛾能识别信息化合物种类及其浓度梯度,并做出相应的反应,即与在自然界中甜菜夜蛾识别感染了白粉菌的寄主的原理一致。
由图5可知,在嗅觉行为测试中,十四烷醇对甜菜夜蛾雌虫显示出明显的驱避作用。当质量浓度为3.85 mg/mL时驱避率最大,达47.5%。
实施例4:十四烷醇对产卵行为的驱避作用试验
在2支500 mL烧杯内垫约3 cm厚灭菌土,适量无菌水湿润。将两束各5支长约20 cm、叶数基本相同的健康无病虫害的新鲜中国月季枝条(均不使用感病枝条),分别插入2支烧杯内的土壤中,将两烧杯分别标记为1、2号。用乙醇作溶剂将十四烷醇配制成2.03mg/mL溶液,取5 mL该溶液均匀喷施1号烧杯中的枝叶,另用5 mL乙醇同法喷施2号烧杯中的枝叶作对照。将两烧杯放入细铁丝网制成的产卵笼中,相距约50 cm。
人工饲养甜菜夜蛾至化蛹,将蛹取出在体视镜下区分雌雄,雌雄蛹分开单独饲养至羽化。挑选7对同一天羽化、发育正常、雌雄配对的甜菜夜蛾成虫放入笼中产卵,在枝条上悬挂蘸有适量蜂蜜水(10%)的棉花,作为成虫营养源。每日记录两种枝条上的总产卵量和卵块数至所有雌蛾不再产卵。每次检查产卵数量后,更换新鲜枝条并喷洒十四烷醇溶液和无水乙醇。室温、遮光、空气湿度75%。重复5次,SPSS 17.0做统计分析。另两种浓度(3.85、5.19mg/mL)的十四烷醇溶液同法测试。结果如图6和表2所示。
表2 十四烷醇对卵块数(块)的影响(mean ± SD)
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在同一质量浓度、相同时间内十四烷醇与乙醇对照(CK)相比差异显著(P ≤ 0.05);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 ≤ 0.01)。驱避率根据甜菜夜蛾的卵块数总量(Total)计算,公式为:RR(%)=(N CKN T)/(N CK + N T)*100%,其中,RR为驱避率(repellent rate, %),N CK为对照组的总卵块数,N T为十四烷醇处理组的总卵块数。
图6和表2结果显示,无论是从卵块数还是从产卵量来看,十四烷醇对甜菜夜蛾产卵地选择有着十分明显的驱避作用。当质量浓度为3.85 mg/mL时驱避效果最好。按图6中产卵量总值计算,最大驱避率为41.5%。结合嗅觉行为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十四烷醇质量浓度在3.85 mg/mL时,对甜菜夜蛾产卵和嗅觉行为的抑制作用最强,后随浓度增大,驱避率并未明显增加,故最佳使用浓度以3.85 mg/ml为宜。
实施例5: 田间实验
十四烷醇对甜菜夜蛾产卵的驱避活性的田间实验在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玫瑰种植基地的大棚中进行。实验开始前10 d之内不使用任何农药,进行正常水肥管理。实验开始时中国月季平均株高50 cm,处理小区与对照小区面积各4 m2,间隔2 m。其中,处理小区每株用3.85mg/mL的十四烷醇溶液1 mL喷施中国月季全株,对照小区仅用同体积的乙醇同法喷施。在大棚中放入10对人工饲养的雌雄配对的甜菜夜蛾成虫,每天收集、统计虫卵量和卵块数,5 d后统计总产卵量和总卵块数。每浓度设3次重复。大棚中湿度75%~95%,温度18~40℃,其它方法和条件与室内产卵量测试实验相同。无需进行土壤和植株的消毒等工作,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中卵块数和产卵量的总值可以看出,在大棚中玫瑰种植实际生产条件下,十四烷醇同样显示出对甜菜夜蛾产卵的明显的驱避作用。十四烷醇对甜菜夜蛾雌蛾的驱避作用在田间实验中同样得到验证。在驱避剂中加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从驱虫效果来看,并没有发现显著差异,但是它增加了十四烷醇在水中的溶解度,由此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用水作为溶剂。
表3 十四烷醇驱避活性田间实验验证结果
a 四种数据均为根据乙醇对照算出的结果。
综上所述,十四烷醇能够对甜菜夜蛾产卵地选择行为起到有效的调控作用,如果甜菜夜蛾探测到十四烷醇的存在,则会避免在该植株上产卵,在甜菜夜蛾产卵地选择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可以将该信息化合物用于甜菜夜蛾等害虫的无公害防治、应用前景广阔。
实施例6
一种害虫驱避剂,包含十四烷醇、乙醇。所述的十四烷醇与溶剂配制而成的溶液的质量浓度为4.00mg/mL。所述的害虫驱避剂的制备方法为准确称取4.00 g十四烷醇,用溶剂溶解,混合均匀,使用溶剂定容至1 L,得到所述害虫驱避剂。
所述的害虫驱避剂的使用方法,将所述害虫驱避剂用乙醇稀释0倍后,直接均匀喷洒在植株的花蕾和枝叶上。所述的甜菜夜蛾为甜菜夜蛾雌蛾。
本实施例的驱避率为35.3%,因此可知十四烷醇能够对甜菜夜蛾产卵地选择行为起到有效的调控作用。
实施例7
一种害虫驱避剂,包含十四烷醇、甲醇。所述的十四烷醇与溶剂配制而成的溶液的质量浓度为3.00mg/mL。所述的害虫驱避剂的制备方法为准确称取3.00 g十四烷醇,用溶剂溶解,混合均匀,使用溶剂定容至1 L,得到所述害虫驱避剂。
所述的害虫驱避剂的使用方法,将所述害虫驱避剂用乙醇稀释5倍后,直接均匀喷洒在植株的花蕾和枝叶上。所述的甜菜夜蛾为甜菜夜蛾雌蛾。
本实施例的驱避率为36.3%,因此可知十四烷醇能够对甜菜夜蛾产卵地选择行为起到有效的调控作用。
实施例8
一种害虫驱避剂,包含十四烷醇、乙醇、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所述的十四烷醇与溶剂配制而成的溶液的质量浓度为3.50mg/mL。所述的害虫驱避剂的制备方法包括(1)母液A的配制:准确称取3.50 g十四烷醇,用溶剂溶解;(2)辅助液B的配制:用去离子水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溶液;(3)取10mL B溶液与A溶液混合,超声波5min混匀;(4)使用溶剂定容至1 L,得到所述害虫驱避剂。
所述的害虫驱避剂的使用方法,将所述害虫驱避剂用水稀释2倍后,直接均匀喷洒在植株的花蕾和枝叶上。所述的害虫为棉铃虫。
本实施例的驱避率为39.3%,因此可知十四烷醇能够对棉铃虫起到有效的调控作用。

Claims (10)

1.一种害虫驱避剂,其特征在于,包含十四烷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害虫驱避剂,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溶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害虫驱避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溶剂为乙醇、甲醇、正己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害虫驱避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十四烷醇与溶剂配制而成的溶液的质量浓度为2.03~5.19 mg/mL。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害虫驱避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液的质量浓度为3.85mg/mL。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害虫驱避剂,其特征在于,含有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7.一种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害虫驱避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母液A的配制:准确称取2.03~5.19 g十四烷醇,用溶剂溶解;
(2)辅助液B的配制:用去离子水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溶液;
(3)取10mL B溶液与A溶液混合,超声波4~6 min混匀;
(4)使用溶剂定容至1 L,得到所述害虫驱避剂。
8.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害虫驱避剂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害虫驱避剂用乙醇或水稀释0~5倍后,直接均匀喷洒在植株的花蕾和枝叶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害虫驱避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害虫为甜菜夜蛾和/或棉铃虫。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害虫驱避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甜菜夜蛾为甜菜夜蛾雌蛾。
CN201810400858.5A 2018-04-28 2018-04-28 一种含十四烷醇的害虫驱避剂及其制备与使用方法 Pending CN10866907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00858.5A CN108669077A (zh) 2018-04-28 2018-04-28 一种含十四烷醇的害虫驱避剂及其制备与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00858.5A CN108669077A (zh) 2018-04-28 2018-04-28 一种含十四烷醇的害虫驱避剂及其制备与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69077A true CN108669077A (zh) 2018-10-19

Family

ID=638020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00858.5A Pending CN108669077A (zh) 2018-04-28 2018-04-28 一种含十四烷醇的害虫驱避剂及其制备与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669077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08225A (zh) * 2019-07-26 2019-10-08 西南林业大学 一种十四烷醇的应用
CN110720458A (zh) * 2019-11-06 2020-01-24 西南林业大学 一种2-癸酮的应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18743A (zh) * 2017-02-27 2017-06-13 西南林业大学 一种害虫驱避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18743A (zh) * 2017-02-27 2017-06-13 西南林业大学 一种害虫驱避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08225A (zh) * 2019-07-26 2019-10-08 西南林业大学 一种十四烷醇的应用
CN110720458A (zh) * 2019-11-06 2020-01-24 西南林业大学 一种2-癸酮的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18743B (zh) 一种害虫驱避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Akello et al. Endophytic Beauveria bassiana in banana (Musa spp.) reduces banana weevil (Cosmopolites sordidus) fitness and damage
CN105961387B (zh) 以十六烷酸丁酯作为甜菜夜蛾雌蛾的引诱剂的方法
CN108432755A (zh) 一种含十六烷醇的害虫驱避剂及其制备与使用方法
CN108378030A (zh) 一种含十二烷醇的害虫驱避剂及其制备与使用方法
CN110419532A (zh) 一种用于防治梨小食心虫的田间整合引诱剂
CN101984828B (zh) 一种复配杀虫剂
CN108669077A (zh) 一种含十四烷醇的害虫驱避剂及其制备与使用方法
CN108918785B (zh) 一种运用活体植物测定粉虱类害虫毒力的装置及方法
CN202211095U (zh) 一种诱集红火蚁感染虫生真菌的装置
CN104304323B (zh) 利用昆虫病原线虫与苦参碱联用防治小地老虎的方法
Dotaona et al. Sweetpotato weevil, Cylas formicarius (Fab.)(Coleoptera: Brentidae) avoids its host plant when a virulent Metarhizium anisopliae isolate is present
CN108432754A (zh) 一种含十八烷醇的害虫驱避剂及其制备与使用方法
CN108477160A (zh) 一种含十六烷酸甲酯的害虫驱避剂及其制备与使用方法
CN108477161A (zh) 一种含乙酸十六酯的害虫驱避剂及其制备与使用方法
CN108293996A (zh) 一种含十四烷酸甲酯的害虫驱避剂及其制备与使用方法
CN108293995A (zh) 一种含乙酸十八酯的害虫驱避剂及其制备与使用方法
KR20110006400A (ko) 족도리풀의 추출물을 포함하는 살충활성 조성물
CN110786326B (zh) 一种2-乙基己酸的应用
CN108934885A (zh) 一种综合防治菜用大豆主要害虫的方法
CN110742072B (zh) 一种害虫引诱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7494079A (zh) 一种在美人蕉培育中灭杀蕉苞虫的方法
CN110720458A (zh) 一种2-癸酮的应用
CN104982461A (zh) 捕食螨与蜡蚧轮枝菌联合应用的生物农药及其制备、应用方法
CN110720456B (zh) 一种3, 5-二甲氧基甲苯的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