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34039A - 用于电机的定子和电机 - Google Patents

用于电机的定子和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34039A
CN106134039A CN201580016680.9A CN201580016680A CN106134039A CN 106134039 A CN106134039 A CN 106134039A CN 201580016680 A CN201580016680 A CN 201580016680A CN 106134039 A CN106134039 A CN 1061340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or
coolant
motor
support
lamina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1668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34039B (zh
Inventor
K·吉德尔
M·魏德纳
A·沙弗莱恩
M·屈多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F Friedrichshafen AG
Original Assignee
ZF Friedrichshafen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F Friedrichshafen AG filed Critical ZF Friedrichshafen AG
Publication of CN1061340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340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340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340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0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8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magnetic stationary parts on to, or to, the stator structures
    • H02K1/185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magnetic stationary parts on to, or to, the stator structures to outer st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0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02K5/203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quids, e.g. cooling jacke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19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for machines with closed casing and closed-circuit cooling using a liquid cooling medium, e.g. oil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03/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the windings
    • H02K2203/09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wiring elements other than wires, e.g. bus rings, for connecting the winding termin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4Electric machine technologies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电机(1)的定子(10),尤其是用于混合动力车辆或电动车辆的电机的定子,该定子具有基本上筒套状的、沿轴向延伸的定子支架(16),其中,定子支架(16)承载具有多个基本上环形布置的定子齿(22)的叠片组(20)并且具有沿径向向内延伸的凸肩边缘,凸肩边缘用作叠片组(20)的轴向的支撑,其中,在定子支架(16)的凸肩边缘(40)处构造有至少一个凹处(42),以及公开了一种具有这种定子的电机。

Description

用于电机的定子和电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机的定子,尤其是用于混合动力车辆或电动车辆的电机的定子,该定子具有基本上筒套状的、沿轴向延伸的定子支架,其中,定子支架承载具有多个基本上环形布置的定子齿的叠片组并且具有沿径向向内延伸的凸肩边缘,凸肩边缘用作叠片组的轴向的支撑。
背景技术
如从现有技术中已知的那样,开始时提及的类型的定子尤其用于电机、例如电动马达或发电机。这种电动马达或发电机具有固定的构件(定子)和能相对于该固定的构件转动的构件(转子),其中,定子通常固定地布置在壳体上。这种电机尤其用于电动车辆或混合动力车辆中,这种车辆在其耗能方面相对于传统车辆来说具有优势。然而,用于这种电动车辆或混合动力车辆的电动马达或发电机必须提供高功率和大转矩,这由于定子中的欧姆损失带来了大量余热。为了使该余热不引起损害,通常在定子处布置有至少一个冷却系统,利用所述冷却系统可运走余热。在此,通常区分为主动冷却系统和被动冷却系统,在主动冷却系统中经由附加的元件主动地将冷却剂引导给定子,在被动冷却系统中,例如已用于离合器的冷却剂经由离心力向外引导给定子。
例如文献DE 10 2008 001 622公开了主动冷却系统,在其中,冷却剂经由冷却剂喷嘴被直接喷到定子上或定子线圈绕组上。同样已知的是,冷却剂可穿过额外地构造在定子上的冷却剂通道并且由此运走余热,如例如在文献DE 10 2011 103 336中公开的那样。对于被动冷却系统来说,如以上提及的那样,例如也用于冷却内部运转的离合器或转子并且经由离心力向外输出的冷却剂也用于冷却定子。
在两种系统中,冷却剂在经过定子之后通常碰上壳体壁,并且从此处向下流到冷却剂池。此外,通过冷却剂碰撞壳体壁消除冷却剂的泡沫,使得冷却剂可易于流入冷却剂池中。
然而,所有从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冷却剂系统的缺点在于,尤其在冷却剂池的区域中通常出现不充足的冷却剂输出,因为进入冷却剂池的冷却剂多于输出的冷却剂。虽然从现有技术中已知可输出冷却剂过量部分的溢流开口,然而该溢流开口不是设计成提供持续的冷却剂输出。此外,不能在整个系统中实现总体增加冷却剂流通量,以便例如能够平衡最大负载。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对电机的定子进行高效冷却的方案,其实现了高的冷却剂流通量。
该目的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的定子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3的电机来实现。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机的定子,尤其是用于混合动力车辆或电动车辆的电机的定子,其具有基本上筒套状的、沿轴向延伸的定子支架,其中,定子支架承载具有多个基本上环形布置的定子齿的叠片组并且具有沿径向向内延伸的凸肩边缘,凸肩边缘用作叠片组的轴向的支撑。为了改善对定子叠片组的冷却并且在定子的区域中提供有针对性的冷却剂输出而提出,在定子支架的凸肩边缘处构造至少一个凹处。因为恰好定子支架的凸肩区域对有针对性的冷却剂输出来说是明显的障碍,所以凹处适用于改善通过定子的冷却剂输出,这又实现了更高的冷却剂流通量。
根据另一有利的实施例,在此,叠片组可构造为基本上环形布置的多个单独的定子区段,其中,在每个定子区段上构造有一个或多个定子齿,或者叠片组也可构造为整体的构件。在此尤其有利的是,在至少一个定子齿上布置有至少一个基本上沿轴向延伸的槽口。尤其在叠片组由多个区段构造而成的情况下,该槽口已存在于定子齿上。借助于槽口给定子齿提供嵌榫作用(Federwirkung),需要嵌榫作用以将区段布置成基本上环形的组,而无需使区段彼此卡钩互锁。然而,如果叠片组已经组装好,则这些槽口在现有技术中没有其他用途。提出了将这些槽口有利地用作冷却剂引导部,以将冷却剂从定子的一轴向侧输送到定子的另一轴向侧。同时,在整体式叠片组的情况下,也可简单地引入这种槽口。
此外,如果存在沿轴向布置的、用于使冷却剂经过定子支架的槽口,则有利的是,在定子支架的凸肩边缘处的凹处布置在定子齿的基本上沿轴向布置的槽口的区域中,以便此时冷却剂可不受阻碍地从沿轴向布置的槽口中离开,而不受定子支架的凸肩边缘的阻挡。
根据另一有利的实施例,在定子支架的凸肩边缘处的至少一个凹处布置在定子的下部区域中。在该整个说明书的范围中,与此相关地,术语“下”应理解为在大地测量学方面的说明。因此,在电机的组装状态下,指的是6点钟位置的区域。因为冷却剂通常尤其在定子的下部区域中的冷却剂池的区域中从定子输出,但同时在此结构条件也妨碍充足的冷却剂输出,所提出的设计方案使得能够有针对性并且充足地从定子区域输出冷却剂。而如果冷却剂输出的量不充足,则一方面在冷却剂池中产生温度差,并且另一方面不可获得足够多的冷却剂通过量来引走产生的余热。虽然在定子的下部区域中可存在溢流开口,然而该溢流开口通常布置成,使得转子已够多地浸入冷却剂中,并且由此由于过高的冷却剂液位导致冷却剂飞溅—即导致转子过深地浸入冷却剂中,这又造成了拖曳损失。而在没有拖曳损失的情况下,在定子的下部区域中的充足的冷却剂输出提供更多的冷却剂流通量,使得给定子以及电机提供更高效的冷却。
根据另一实施例,定子支架至少在凹处的区域中具有相对于叠片组沿轴向布置在外部的、至少部分地沿径向向外延伸的流出通道,该流出通道构造成与凹处处于流体连通。因为定子通常沿轴向延伸直至最近的结构元件,所以冷却剂在定子侧面仅可不理想地朝冷却剂流出位置的方向从电机更确切地说定子流走。虽然在此提出的在定子支架的凸肩边缘中的凹处实现了通过定子的良好的冷却剂流通量,然而沿轴向在定子支架之外,流出通道还可用于使足够的冷却剂可从定子沿径向向外流出。在此,流出通道可环绕定子延伸,然而也可行的是,流出通道在定子的下部区域中仅布置在冷却剂流出位置附近。
此外可为有利的是,定子支架在其下部区域中、在其沿径向外部的边缘处具有流出开口,可通过该流出开口将冷却剂从电机朝布置在壳体中的冷却剂聚集位置的方向导引。从该冷却剂聚集位置可再次将冷却剂输出到冷却剂储存器中,在冷却剂储存器中冷却剂得到冷却,并且从冷却剂储存器将冷却剂再次输送给冷却剂回路。在此,有利地这样确定在定子支架中的流出开口的尺寸,即,可从电机中输出充足的冷却剂。
根据另一有利的实施例,流出通道在一侧与在定子支架的凸肩边缘处的凹处中的至少一个流体连接,并且在另一侧与在定子支架的沿径向外部的下边缘处的流出开口流体连接。由此可确保,流过定子的冷却剂能以充足的量从定子输出,而邻接的构件不会阻拦冷却剂流。
根据另一有利的实施例,在定子处还布置有配电环容纳装置(Schaltringaufnahme),该配电环容纳装置沿径向在外部在定子支架的凸肩边缘的区域中具有至少一个相对于定子沿轴向向外偏置的部分区域,其中,优选地,部分区域构造成凹槽。因为尤其在配电环容纳装置的区域中,定子和配电环容纳装置彼此相邻地布置,在它们之间仅可严重受限地发生冷却剂流通。构造在配电环容纳装置处的凹槽或沿轴向向外偏置的部分区域在此确保,可将冷却剂从定子沿径向向外输出。在此,尤其优选的是,沿轴向向外偏置的部分区域布置在定子齿的基本上沿轴向延伸的槽口的区域中。因为大部分冷却剂经由沿轴向延伸的槽口和经由在定子支架的凸肩边缘中的凹处输出,所以特别有利的是,后移的部分区域也布置在该区域中。
但备选地或附加地也可行的是,配电环容纳装置的沿径向在最外部的整个配电环容纳凹口沿轴向向外偏置布置地来构造,使得环绕着定子在定子与配电环容纳装置之间构造冷却剂流出间隙。
根据另一有利的实施例,为了将叠片组沿轴向固定在定子支架的背离凸肩边缘的侧部处而可设有固定环,该固定环具有至少一个开口,至少一个开口布置在定子齿的基本上沿轴向布置的槽口的区域中。通常,为了将叠片组固定在定子支架处而还需要在另一侧上设有轴向的支撑,根据装配该轴向的支撑通常通过固定环实现,该固定环将叠片组以填密的方式固定在定子支架上。而且,为了能够实现通过定子的冷却剂更换,有利的是,在固定环中构造有至少一个开口,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开口冷却剂可流入布置在定子齿处的槽口中,并且可从此处朝冷却剂出口的方向引导冷却剂。
在此,通过若干通道和开口实现的冷却剂流可通过开口的大小、槽口的深度和/或凹处的大小和深度来限定。在此,尤其有利的是,为了简单地调整冷却剂量,也可仅简单地更换固定环,而无需使另外的构件匹配于改变的冷却剂流。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电机,尤其是用于混合动力车辆或电动车辆的电机,该电机具有至少一个定子和转子,定子和转子容纳在壳体中。在此,定子具有基本上筒套状的、沿轴向延伸的定子支架,定子支架承载具有多个基本上环形布置的定子齿的叠片组,并且定子支架不可相对转动地与壳体连接。在此,定子根据上文说明的那样来构造。
此外,优选的是,在壳体的下部区域中构造有用于冷却剂的洼池,在该洼池中容纳有冷却剂,并且定子优选地在其下部区域中至少部分地由容纳在洼池中的冷却剂包围。通过洼池在壳体的下部区域中的该有利的构造方案,一方面实现了对定子的高效冷却,另一方面,在达到相应的冷却剂液位的情况下,冷却剂可通过转子的旋转(转子在其下部区域中从冷却剂池中提取冷却剂)分布在电机中、尤其是分布在定子上,由此引起高效地引走余热。
根据另一有利的实施例,在定子支架的凸肩边缘中的凹处和/或定子齿的基本上沿轴向布置的槽口和/或配电环容纳装置的沿轴向向外偏置的部分区域构造在洼池的区域中。尤其在下部区域中,亦即在洼池的区域中,在从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具有冷却装置的电机中已显示出,在此出现冷却剂输出不足,因为冷却剂在定子与邻接的构件、例如配电环容纳装置或邻接的壳体之间受到拦截。在另一方面,在冷却剂池中处于背离冷却剂流出位置的侧面上的冷却剂可仅通过在转子与定子之间的间隙朝冷却剂流出位置的方向被引导,这导致在洼池中的冷却剂的温度分布不均匀。通过已阐述的设计方案能够实现改善的冷却剂输出,使得一方面可提高电机中的冷却剂流通量,而另一方面可防止在洼池中出现温度分布不均匀。
根据另一有利的实施例,在定子支架的凸肩边缘中的凹处、定子齿的基本上沿轴向布置的槽口和可选地在固定环中的开口如此构造,即,它们提供了用于使冷却剂通过定子的流体连接通道。由此,也可在冷却剂池的区域中防止由于不足的流动能力而出现的阻塞,并且同时提供对定子的高效冷却。
在此,有利地,尤其可通过在固定环中的开口限定通过定子的冷却剂的流量。因为为了改变流量而仅需更换固定环,所以能够非常简单地匹配于改变的流量。
此外,有利的是,在壳体处、尤其在叠片组的区域中和/或在转子与定子之间的间隙的区域中设置有至少一个冷却剂引入位置、尤其是冷却剂喷嘴,其将冷却剂带入到布置在定子齿上的线圈上和/或构造在电机的定子与转子之间的间隙中。附加于或备选于通过转子的离心力抛甩的冷却剂,这种冷却剂引入位置用于在定子上提供特别好且高效的冷却。
根据另一有利的实施例,在壳体的最深的位置处设有冷却剂出口,冷却剂出口优选地与在定子支架中的流出开口处于流体连通。由此,可高效地将冷却剂从电机输出并将其引向储存器,在储存器中冷却冷得到却剂,并且再次将冷却剂从储存器输送给冷却剂回路。
在从属权利要求、附图和说明书中限定了另外的优点和有利的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接下来将根据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详细阐述本发明。在此,实施例仅是纯粹示例性的并且不应确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其中:
图1示出了电机的优选的实施例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图2示出了定子的优选的实施例的示意性的立体部分视图;
图3示出了定子支架的优选的实施例的示意性的立体的部分视图;
图4示出了在配电环容纳装置的优选的实施例的部分区域的示意性的立体的部分视图;
图5示出了从配电环容纳装置的侧部看去的定子的部分区域的轴向视图;以及
图6示出了从定子的与配电环容纳装置背离的轴向侧部看去的定子的部分区域的轴向视图。
下文中,相同或功能相同的元件标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混合动力模块100的示意性的剖视图。这种混合动力模块100用于混合动力车辆,在混合动力车辆中除了内燃机(未示出)之外还使用电机1来驱动。为了能够实现仅借助内燃机、结合内燃机与电机1或仅利用电机1运行,传动器输入轴2可选地借助离合装置8与马达输出轴4连接。在此,转子轮毂6通常不可相对转动地与传动器输入轴2连接,使得在离合装置8分离时可将转矩从电机1传递到传动器输入轴2上。
为此,电机1按已知的那样具有定子10和转子12,其中,转子12又经由转子支架14不可相对转动地与转子轮毂6连接。定子10本身具有定子支架16,该定子支架不可相对转动地与壳体18连接并且同时承载叠片组20,该叠片组同样按已知的那样具有多个定子齿22,在定子齿上布置有定子线圈24。为了给定子10通电,还沿轴向在定子10旁、在此处示出的实施例中在内燃机侧布置有配电环容纳装置26,该配电环容纳装置给定子10通电并且驱动转子12。
因为为了驱动车辆必须使用大量的能量,在电机1运行时也产生大量余热,必须借助冷却装置将余热引走。为此,如图1还示出的那样,在电机的下部区域中布置有冷却剂池30,该冷却剂池以冷却剂覆盖定子10的下部区域和转子12的一部分。由此,转子12可在旋转时将冷却剂从冷却剂池30中带出并且使冷却剂由于离心力分布在整个内腔中。同时,尤其当使用油作为冷却剂时,为了运行离合装置8而使用的油同样可由于离心力被输送到转子处并且从此处继续被输送到定子10处。除了这些被动式冷却装置,在定子线圈24的区域中还可布置有在此未示出的冷却剂引入位置,其设计成,将冷却剂直接喷到定子线圈24上和/或布置在转子12与定子10之间的气隙32中。由转子12、离合装置8和/或冷却剂引入位置散布在内腔中的冷却剂碰撞壳体18,然后沿着壳体壁流动并且聚集在冷却剂池30中,以从此处导出到冷却剂聚集腔34中。冷却剂又可从冷却剂聚集腔34输送给冷却剂储存器(未示出),冷却剂在该冷却剂储存器中得到冷却,并且将冷却剂从该冷却剂储存器回引到冷却剂回路中,即例如离合器或冷却剂引入位置中。
为了使冷却剂能够以足够大的流通量通过电机1,但没有将冷却剂池30中的冷却剂液位提高得过高,这由于飞溅(Planschen)可导致在转子上的拖曳转矩增大,一方面在与电机相邻的盘元件中可构造有通至马达的溢流开口36。然而,该开口36的缺点在于,在池30中的冷却剂流通量本身并不充足。而本身布置在池中的出口38通常由于结构上的情况流通能力非常弱。
尤其在定子支架16的区域中,冷却剂仅可非常差地流出。原因尤其在于,定子支架16还沿轴向借助凸肩边缘40支撑叠片组20,如尤其从图2可知的那样。图2放大地示出了具有定子支架16和布置在其上的叠片组20的定子10,在叠片组上还固定有线圈24,其中,叠片组20通过凸肩边缘40来支撑。该凸肩边缘40在没有所提出的结构设计的情况下阻碍冷却剂自由流过定子10。因此提出,在定子支架16的凸肩边缘40上构造凹处42,冷却剂可经由该凹处从定子10中流走(参见图1和图2中的箭头)。
图2还示出,叠片组20的定子齿22具有槽口44,该槽口通常使叠片组20的装配简化,并且同时(如示出的那样)可用作用于将冷却剂从定子的传动器侧G交换到内燃机侧V的连接通道。此外,从图2可得知,槽口44和凹处42在定子支架16的凸肩边缘40中彼此处于流体连通,使得冷却剂可直接从槽口44经由凹处42沿径向向外引导。为此,冷却剂流出通道46可沿轴向布置在定子支架16上,该冷却剂流出通道由此在配电环容纳装置26与定子支架16之间提供了足够的空间,以便可将冷却剂沿径向向外引导至冷却剂流出开口48并且从此处引导到冷却剂容纳腔34中。
如尤其从图1中可很好地得知的不同的设计方案使得冷却剂的流通区域明显更窄,从而冷却剂被拦截在冷却剂池30中,由此不能确保为从电机中排出足够多的余热提供足够的冷却剂流通量。而利用已阐述的设计方案可输出足够的冷却剂,尤其是可从定子的下部区域中输出足够的冷却剂,由此还可进一步提高冷却剂流通量。
图3示出了定子支架16的立体细节视图,从该立体细节视图中特别好地得知,构造在凸肩边缘40中的凹处42如何通入冷却剂流出通道46中并且如何从此处通向流出开口48。因为通常配电环容纳装置26直接接触定子10,所以在没有该特别的结构设计方案的情况下正好在定子10的下部区域中封锁或者说严重限制冷却剂通过定子10。
同时,出于该原因,配电环容纳装置26在凹处42或冷却剂通道46的区域中同样可设计成允许流通。为此图2还示出了,配电环容纳装置26在凹处42或冷却剂流出开口48的区域中也可在结构上进行变化,使得冷却剂能够特别好地从电机1中流出。为此,配电环容纳装置26至少在一部分区域中具有轴向的偏置部50。但如从图4的细节视图中可更准确地得知的那样,该偏置部50也可构造成凹槽52。然而备选地,轴向的偏置部50也可构造成,使得沿径向在最外部的配电环54不仅在冷却剂流出开口48的区域中,而且在整个配电环容纳装置26上沿轴向向外偏置地布置。在配电环容纳装置26处的该轴向的偏置部50或者说凹槽52同样使得冷却剂从电机1的输出得到改善,这又优化了余热的排放。
图5示出了在没有配电环容纳装置26的情况下定子10沿轴向方向来看的视图。在此清楚可见,构造在定子齿22中的槽口44如何通入在定子支架16的凸肩区域40中的凹处42。同时,在该视图中也可再次看出,从槽口44出来的冷却剂经由凹处42引入冷却剂流出通道46中并且从此处引向流出开口48和位于下方的油收集区域34。
在一方面,可通过槽口44的深度控制通过槽口44或者凹处42和通道46的流量。然而,因为槽口44也用于在装配叠片组20期间的嵌榫,槽口必须具有一定的深度,以便可提供足够的嵌榫作用。因此,对通过槽口44的流量的控制和限制例如可经由安装在定子10的与配电环容纳装置26相对而置的轴向端侧上的固定环60来限定。在图1中示意性地示出这种固定环60,并且从图6的详细的视图中可见该固定环。
在此,图6示出了从传动器侧G来看定子的轴向视图,其中,又可见定子支架16和由多个单独的定子区段制成的叠片组20。在定子齿22上可见构造在定子齿中的槽口44,冷却剂可通过该槽口流到内燃机侧V上。为了还在传动器侧G上提供对在定子支架16上的叠片组20的轴向固定,设置有固定环60,该固定环卡紧在定子支架16与叠片组20之间。
如从图6还可得知的那样,固定环60在槽口44的区域中具有开口62,其使得冷却剂能够通过、但也受限地进入槽口44。由此,通过确定开口62的尺寸可影响冷却剂通过槽口44的流量。这是尤其有利的,因为在冷却剂回路中的冷却剂输入功率改变的情况下,例如仅需更换固定环60,就可相应地调整冷却剂流量。
总的来说,定子或电机的根据本发明的设计方案使得冷却剂流出得以改善并且因此实现了改善的电机散热,而不必增大结构。
附图标记
100 混合动力模块
1 电机
2 传动器输入轴
4 马达输出轴
6 转子轮毂
8 离合装置
10 定子
12 转子
14 转子支架
16 定子支架
18 壳体
20 叠片组
22 定子齿
24 线圈
26 配电环容纳装置
30 冷却剂池
32 气隙
34 冷却剂聚集腔
36 溢流开口
38 冷却剂出口
40 定子支架的凸肩边缘
42 凸肩中的凹处
44 轴向槽口
46 冷却剂流出通道
48 冷却剂流出开口
50 轴向的偏置部
52 凹槽
54 径向外部的配电环
60 固定环
62 在固定环中的开口
G 传动器侧
V 内燃机侧

Claims (19)

1.一种电机(1)的定子(10),尤其是用于混合动力车辆或电动车辆的电机的定子,该定子具有基本上筒套状的、沿轴向延伸的定子支架(16),其中,所述定子支架(16)承载叠片组(20)并且具有沿径向向内延伸的凸肩边缘,所述叠片组具有多个基本上环形布置的定子齿(22),该凸肩边缘用作所述叠片组(20)的轴向的支撑,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定子支架(16)的凸肩边缘(40)处构造有至少一个凹处(4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10),其特征在于,所述叠片组(20)为基本上环形布置的多个单独的定子区段,其中,在每个定子区段上构造有一个或多个定子齿(22),或者所述叠片组(20)为整体的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子(10),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一个定子齿(22)上布置有至少一个基本上沿轴向延伸的槽口(4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子(1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定子支架(16)的凸肩边缘(40)处的凹处(42)布置在所述定子齿(22)的基本上沿轴向布置的槽口(44)的区域中。
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1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定子支架(16)的凸肩边缘(40)处的至少一个凹处(42)布置在所述定子(10)的下部区域中。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10),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支架(16)至少在所述凹处(42)的区域中具有相对于所述叠片组(20)沿轴向布置在外部的、至少部分地沿径向向外延伸的流出通道(46),该流出通道构造成与所述凹处(42)处于流体连通。
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1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定子支架(16)的下部区域中、在其沿径向外部的边缘上构造有流出开口(48)。
8.根据权利要求6和7所述的定子(10),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出通道(46)在一侧与在所述定子支架(16)的凸肩边缘(40)处的凹处(42)中的至少一个流体连接、并且在另一侧与在所述定子支架(16)的沿径向外部的下边缘上的所述流出开口(48)流体连接。
9.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1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定子(10)中还布置有配电环容纳装置(26),该配电环容纳装置沿径向在外部在所述定子支架(16)的凸肩边缘(40)的区域中具有至少一个相对于所述定子(10)沿轴向向外偏置的部分区域(50;52),其中,优选地,所述部分区域构造成凹槽(5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定子(10),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部分区域(50;52)布置在所述定子齿(22)的基本上沿轴向延伸的槽口(44)的区域中。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定子(10),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环容纳装置(26)具有至少三个沿径向重叠的配电环容纳凹口,其中,沿径向在最外部的所述配电环容纳凹口相对于所述定子(10)沿轴向向外偏置地布置。
12.根据权利要求3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10),其特征在于,为了将所述叠片组(20)沿轴向固定在所述定子支架(16)的背离所述凸肩边缘(40)的侧部上,设有固定环(60),该固定环具有至少一个开口(62),所述至少一个开口优选地布置在所述定子齿(22)的基本上沿轴向布置的槽口(44)的区域中。
13.一种电机(1),尤其是用于混合动力车辆或电动车辆的电机,该电机具有至少一个定子(10)和转子(12),所述定子和转子容纳在壳体(18)中,其中,所述定子(10)具有基本上筒套状的、沿轴向延伸的定子支架(16),并且其中,所述定子支架(16)承载叠片组(20)并且不可相对转动地与所述壳体(18)连接,所述叠片组具有多个基本上环形布置的定子齿(22),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10)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来构造。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机(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18)的下部区域中构造有用于冷却剂的洼池(30),在该洼池中容纳有冷却剂,并且所述定子(10)优选地在其下部区域中至少部分地由容纳在所述洼池(30)中的冷却剂包围。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电机(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定子支架(16)的凸肩边缘(40)中的所述凹处(42)和/或所述定子齿(22)的基本上沿轴向布置的槽口(44)和/或所述配电环容纳装置(26)的沿轴向向外偏置的部分区域(50;52)构造在所述洼池(30)的区域中。
16.根据权利要求13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定子支架(16)的凸肩边缘(40)中的所述凹处(42)、所述定子齿(22)的基本上沿轴向布置的槽口(44)和可选地在所述固定环(60)中的所述开口(62)提供了用于所述冷却剂通过所述定子(10)的流体连接通道。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机(1),其特征在于,这样确定在所述固定环(60)中的所述开口(62)的尺寸,即,通过所述开口的尺寸能限定通过所述定子(10)的冷却剂的流量。
18.根据权利要求13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18)上、尤其在所述叠片组(20)的区域中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冷却剂引入位置、尤其是冷却剂喷嘴,以将冷却剂带入布置在所述定子齿(22)上的线圈(24)上和/或构造在所述电机(1)的定子(10)与转子(12)之间的间隙(32)中。
19.根据权利要求13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18)的最深的位置处设有冷却剂出口,所述冷却剂出口优选地与在所述定子支架(16)中的所述流出开口(48)处于流体连通。
CN201580016680.9A 2014-04-09 2015-03-12 用于电机的定子和电机 Active CN1061340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4206845.2A DE102014206845A1 (de) 2014-04-09 2014-04-09 Stator für eine elektrische Maschine und elektrische Maschine
DE102014206845.2 2014-04-09
PCT/EP2015/055122 WO2015154936A1 (de) 2014-04-09 2015-03-12 Stator für eine elektrische maschine und elektrische maschin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34039A true CN106134039A (zh) 2016-11-16
CN106134039B CN106134039B (zh) 2020-03-06

Family

ID=526490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16680.9A Active CN106134039B (zh) 2014-04-09 2015-03-12 用于电机的定子和电机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523068B2 (zh)
EP (1) EP3130058B1 (zh)
JP (1) JP6632543B2 (zh)
CN (1) CN106134039B (zh)
DE (1) DE102014206845A1 (zh)
WO (1) WO201515493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0204293A1 (de) 2020-04-02 2021-10-21 Robert Bosch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Gehäuse für ein Antriebssystem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Gehäuses für ein Antriebssystem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02805A (zh) * 2003-12-30 2007-01-24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电机
EP1921402A2 (en) * 2006-11-01 2008-05-14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Electrical motor cooling jacket resistor
WO2011009514A1 (de) * 2009-07-22 2011-01-27 Daimler Ag Stator eines hybrid- oder elektrofahrzeuges, statorträger
US20120049668A1 (en) * 2010-08-25 2012-03-01 Ruldolph Garriga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oling and lubrication of electric machines
US20120062055A1 (en) * 2010-09-14 2012-03-15 Aisin Aw Co., Ltd. Cooling structure for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629532A1 (de) * 1975-07-03 1977-01-27 Sev Alternateurs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fuer einen stator oder rotor einer elektrischen rotationsmaschine
JP5021443B2 (ja) * 2007-12-14 2012-09-05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DE102008001622A1 (de) 2008-05-07 2009-11-12 Robert Bosch Gmbh Elektrische Maschine mit Sprüh- und Sumpfkühlung
JP5347523B2 (ja) * 2009-01-21 2013-11-20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ハウジング内蔵モータ
EP2654184B1 (de) * 2009-03-20 2018-07-11 Kaltenbach & Voigt GmbH Elektromotoranordnung für ein medizinisches, insbesondere dentales Handstück
EP2567449A2 (en) * 2010-05-04 2013-03-13 Remy Technologies, LLC Electric machine cooling system and method
EP2434618B1 (de) * 2010-09-24 2014-03-19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Segmentläufer einer elektrischen Maschine
US8395287B2 (en) * 2010-10-04 2013-03-12 Remy Technologies, Llc Coolant channels for electric machine stator
EP2477313B1 (en) * 2011-01-18 2014-04-09 Bombardier Transportation GmbH An electric machine
DE102011103336A1 (de) 2011-05-27 2012-11-29 GaUp GmbH Wellpappe-Lagerung
US20130076171A1 (en) * 2011-09-23 2013-03-28 Attila Lepres Electric machine module cooling system and method
US8405262B1 (en) * 2011-11-30 2013-03-26 Kollmorgen Corporation Cooling of electric motor with coolant pipe and conduction plates or cups
US8901790B2 (en) * 2012-01-03 2014-12-02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Cooling of stator core flange
US20130278092A1 (en) * 2012-04-24 2013-10-24 Hamilton Sundstrand Corporation Stator cooling channel tolerant to localized blockage
WO2014011763A1 (en) * 2012-07-11 2014-01-16 Remy Technologies, Llc Segmented electric machine core secured with bel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US9419479B2 (en) * 2013-03-14 2016-08-16 Baldor Electric Company Micro-channel heat exchanger for stator of electrical machine with supply header
US9653967B2 (en) * 2013-03-15 2017-05-16 Techtronic Power Tools Technology Limited Cooling arrangement for an electric motor
CN104377852B (zh) * 2013-08-13 2016-12-2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永磁电机、制冷压缩机及空调机组
US20160111923A1 (en) * 2014-10-21 2016-04-21 Electro-Motive Diesel, Inc. Lamination for a stator core of an electric machine
US9831746B2 (en) * 2014-10-28 2017-11-28 Ingersoll-Rand Company Cooling system for electric rotor machine with symmetrical stator passage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02805A (zh) * 2003-12-30 2007-01-24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电机
EP1921402A2 (en) * 2006-11-01 2008-05-14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Electrical motor cooling jacket resistor
WO2011009514A1 (de) * 2009-07-22 2011-01-27 Daimler Ag Stator eines hybrid- oder elektrofahrzeuges, statorträger
US20120049668A1 (en) * 2010-08-25 2012-03-01 Ruldolph Garriga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oling and lubrication of electric machines
US20120062055A1 (en) * 2010-09-14 2012-03-15 Aisin Aw Co., Ltd. Cooling structure for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130058B1 (de) 2021-06-16
WO2015154936A1 (de) 2015-10-15
JP2017514434A (ja) 2017-06-01
EP3130058A1 (de) 2017-02-15
JP6632543B2 (ja) 2020-01-22
US10523068B2 (en) 2019-12-31
US20170033621A1 (en) 2017-02-02
CN106134039B (zh) 2020-03-06
DE102014206845A1 (de) 2015-10-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49825B (zh) 转子芯
US9729027B2 (en) Cooling structure of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CN102265484B (zh) 包含沿径向偏移的轴向冷却流的电机及相应方法
JP4704137B2 (ja) 電動モータの冷却構造及び同電動モータを搭載した建設機械車両
EP2580846B1 (en) Electric machine cooling system and method
EP2667486B1 (en) Electric machine rotor cooling method
US9660505B2 (en) Electrical machine with reduced windage loss
US9419499B2 (en)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having a cooling device and cooling liquid collection tanks
CN109038951A (zh) 新能源汽车电驱动力总成的冷却结构
US9030062B2 (en) Cooling structu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CN104704723A (zh) 液冷式电动机
US20220239174A1 (en) Hybrid rotor module cooling
JP2009027837A (ja) 回転電機
CN103155376A (zh) 用于电机定子的冷却剂通道
US20220376588A1 (en) Drive device
CN107979233A (zh) 旋转电机
JP5129870B2 (ja) 発電電動機の冷却構造及び発電電動機
US9257881B2 (en)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CN106134039A (zh) 用于电机的定子和电机
JP2022107337A (ja) モータのコイル冷却構造
US8648506B2 (en) Rotor lamination cooling system and method
JP5129869B2 (ja) 発電電動機の潤滑構造及び発電電動機
WO2017141867A1 (ja) モータの冷却構造
EP2918003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liquid cooling of an electric motor
KR101886109B1 (ko) 하이브리드 구동 시스템의 모터 냉각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