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31273A - 一种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31273A
CN106131273A CN201610796231.7A CN201610796231A CN106131273A CN 106131273 A CN106131273 A CN 106131273A CN 201610796231 A CN201610796231 A CN 201610796231A CN 106131273 A CN106131273 A CN 1061312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ensating lamp
light
light compensating
transparent area
mobil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79623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31273B (zh
Inventor
黄攀
占智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79623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131273B/zh
Publication of CN1061312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312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312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312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22Illumination; 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the visibility of characters on di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lluminated Signs And Luminous Adverti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主板和设置于主板上的补光灯、摄像头,其中移动终端还包括:触控面板,触控面板与主板相对设置,且触控面板包括与摄像头对应的第一透光区和与补光灯对应的第二透光区,其中第二透光区的透光率小于第一透光区的透光率;控制电路,用于向补光灯输出预定电流,使补光灯所发出光通过第二透光区后达到补光效果。本发明提供的移动终端通过降低触控面板上与补光灯对应的第二透光区的透过率,对补光灯孔进行隐藏,在此基础上增加补光灯的电流,提升补光灯的亮度,可以提升触控面板的外观效果,同时使补光灯所发出光通过第二透光区后达到补光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行业发展,前置夜间拍照成了用户的一个较大需求。但夜间拍照的亮度较低,因此需要采用补光灯进行补光,以提升拍照的效果。目前,采用前置补光灯进行补光,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1、当前置的丝印孔开孔太小时,前置补光灯灯光均匀性太低,导致补光灯发出的光线不柔和、刺眼;
2、当前置的丝印孔开孔较大时,使触摸屏外观不协调。如图1所示,触控面板2上设置有摄像头开孔121和补光灯开孔111,如果补光灯开孔111的尺寸过大,影响触控面板2的外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前置补光灯受开孔尺寸影响产生的灯光均匀性低或者触控面板外观不协调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主板和设置于主板上的补光灯、摄像头,移动终端还包括:
触控面板,触控面板与主板相对设置,且触控面板包括与摄像头对应的第一透光区和与补光灯对应的第二透光区,其中第二透光区的透光率小于第一透光区的透光率;
控制电路,用于向补光灯输出预定电流,使补光灯所发出的光通过第二透光区后达到补光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将触控面板与补光灯对应的第二透光区的透光率设置为小于触控面板与摄像头对应的第一透光区的透光率,可以实现对补光灯开孔的隐藏,在此基础上可以增大补光灯开孔,并利用控制电路向补光灯输出预定电流,提升补光灯的亮度,在提升触控面板的外观效果的同时,使的补光灯所发出光通过第二透光区后达到预定的补光效果,且通过减小补光灯与第二透光区的距离,可以进一步提升补光灯的中心亮度以及补光灯四角的均匀度,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表示现有技术提供的移动终端的触控面板示意图;
图2a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触控面板示意图;
图2b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示意图一;
图3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示意图二;
图4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示意图三;
图5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示意图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2a和图2b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移动终端包括主板1和设置于主板1上的补光灯11、摄像头12,其中,移动终端还包括:
触控面板2,触控面板2与主板1相对设置,且触控面板2包括与摄像头12对应的第一透光区21和与补光灯11对应的第二透光区22,其中第二透光区22的透光率小于第一透光区21的透光率;
控制电路3,用于向补光灯11输出预定电流,使补光灯11所发出的光通过第二透光区22后达到补光效果。
具体的,移动终端的主板1上设置有摄像头12以及用于拍摄时进行补光的补光灯11。与主板1相对设置的触控面板2包括与摄像头12对应的第一透光区21和与补光灯11对应的第二透光区22。其中,与补光灯11对应的第二透光区22的透光率小于与摄像头12对应的第一透光区21的透光率。通过降低与补光灯11对应的第二透光区22的透光率,可以实现对补光灯开孔的隐藏,保证触控面板2的外观的效果。
降低与补光灯11对应的第二透光区22的透光率的方法包括多种,例如可以在触控面板2的第二透光区22的内表面粘贴透光率较低的磨沙纸、不干胶或者油墨,目的是为了保证通过第二透光区22实现对补光灯开孔的隐藏。
其中,第二透光区22的透光率位于0.5%至0.7%之间,透光率在0.7%以下可以实现隐藏效果,但透光率需要超过0.5%才可以达到比较合适的状态,否则光线透过率太低,会影响摄像头12的拍照效果。第二透光区22的透光率位于0.5%至0.7%之间,可以达到以肉眼观察补光灯开孔处,无法清晰看到开孔的效果。
同时,在降低与补光灯11对应的第二透光区22的透光率之后,可以进一步增加补光灯开孔的尺寸,使得补光灯开孔通过更多由补光灯11发出的光线,以弥补由于触控面板2的第二透光区22透过率下降对亮度所产生的损失。
在降低与补光灯11对应的第二透光区22的透光率,以实现对补光灯开孔的隐藏,保证触控面板2的外观的效果的基础上,通过控制电路3向补光灯11输出预定电流,使得补光灯11的电流增加,进而可以使得补光灯11所发出的光通过第二透光区22后达到预设的补光效果。
其中,补光灯11可以采用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灯或者氙气灯,在一定范围内,补光灯11所发出的光通量随着补光灯11的电流的提升而增大。因此,增大补光灯11的电流,可以提升补光灯11的亮度,弥补由于触控面板2的第二透光区22透过率下降对亮度所产生的损失。
本发明实施例一,通过将触控面板与补光灯对应的第二透光区的透光率设置为小于触控面板与摄像头对应的第一透光区的透光率,可以实现对补光灯开孔的隐藏,在此基础上可以增大补光灯开孔,并利用控制电路向补光灯输出预定电流,提升补光灯的亮度,在提升触控面板的外观效果的同时,使的补光灯所发出光通过第二透光区后达到预定的补光效果。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移动终端包括主板1和设置于主板1上的补光灯11、摄像头12,其中,移动终端还包括:
触控面板2,触控面板2与主板1相对设置,且触控面板2包括与摄像头12对应的第一透光区21和与补光灯11对应的第二透光区22,第二透光区22上设置有预定厚度的油墨层221。通过预定厚度的油墨层221,第二透光区22达到相应的透光率,其中第二透光区22的透光率小于第一透光区21的透光率;控制电路3,用于向补光灯11输出预定电流、使补光灯11所发出的光通过第二透光区22后达到补光效果。
具体的,移动终端的主板1上设置有拍摄的摄像头12以及用于为摄像头12拍摄时进行补光的补光灯11。与主板1相对设置的触控面板2包括与摄像头12对应的第一透光区21和与补光灯11对应的第二透光区22。其中触控面板2的第二透光区22与主板1相对的一端面上设置有预定厚度的油墨层221,通过在第二透光区22设置预定厚度的油墨层221,可以降低第二透光区22的透光率。
其中,在第二透光区22设置预定厚度的油墨层221时,通过丝印的方式来设置。丝印油墨层221的厚度越厚,则第二透光区22的透光率会越低。本发明实施例优选丝印三层油墨221,每层油墨层221的厚度在7到8微米之间,丝印油墨层221的总厚度在21到24微米之间。通过调整油墨层221的厚度可以改变透光率,使得第二透光区22的透光率位于0.5%至0.7%之间,可以达到以肉眼观察补光灯开孔处,无法清晰看到开孔的效果。
在第二透光区22设置预定厚度的油墨层221之后,通过控制电路3向补光灯11输出预定电流,使得补光灯11的电流增加,进而可以使得补光灯11所发出的光通过第二透光区22后达到预设的补光效果。补光灯11可以采用led灯或者氙气灯,在一定范围内,补光灯11所发出的光通量随着补光灯11的电流的提升而增大。
由于隐藏式的开孔使丝印孔透光率很低,必须加大电流提高补光灯11的亮度,从而有更多的光线从触控面板2的第二透光区22的丝印孔中透出。采用加大补光灯11的电流的方式,提升补光灯11的亮度,可以弥补触控面板2的第二透光区22透光率下降对亮度所产生的损失,保证补光灯11所发出光通过第二透光区22后达到预定的补光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二,通过在触控面板与补光灯对应的第二透光区设置预定厚度的油墨,使得第二透光区的透光率小于触控面板与摄像头对应的第一透光区的透光率,可以实现对补光灯开孔的隐藏,在此基础上可以增大补光灯开孔,并利用控制电路向补光灯输出预定电流,提升补光灯的亮度,在提升触控面板的外观效果的同时,使的补光灯所发出光通过第二透光区后达到预定的补光效果。
实施例三
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移动终端包括主板1和设置于主板1上的补光灯11、摄像头12,其中,移动终端还包括:
触控面板2,触控面板2与主板1相对设置,且触控面板2包括与摄像头12对应的第一透光区21和与补光灯11对应的第二透光区22,其中第二透光区22的透光率小于第一透光区21的透光率;控制电路3,用于向补光灯11输出预定电流、使补光灯11所发出的光通过第二透光区22后达到补光效果。
其中,移动终端还包括:设置于触控面板2与主板1之间的、且位于主板1上的支撑板4,补光灯11位于支撑板4上,支撑板4上设置有光线传感器41,支撑板4与触控面板2之间的距离位于0.4mm~0.8mm之间。
具体的,移动终端的主板1上设置有摄像头12以及用于为摄像头12拍摄时进行补光的补光灯11。与主板1相对设置的触控面板2包括与摄像头12对应的第一透光区21和与补光灯11对应的第二透光区22。其中,第二透光区22的透光率小于第一透光区21的透光率。通过降低与补光灯11对应的第二透光区22的透光率,可以实现对补光灯开孔的隐藏,保证触控面板2的外观的效果。
降低与补光灯11对应的第二透光区22的透光率的方法包括多种,本实施中以在第二透光区22与主板1相对的端面设置预定厚度的油墨层221为例进行说明。通过采用丝印的方式在第二透光区22与主板1相对的端面设置预定厚度的油墨层221,可以降低第二透光区22的透光率,其中丝印的油墨层221厚度越厚,则第二透光区22的透光率会越低。在第二透光区22设置的油墨层221的厚度,需要达到以肉眼观察补光灯开孔处,无法清晰看到开孔的效果。
其中,触控面板2与主板1之间设置有支撑板4,支撑板4位于主板1上,且补光灯11位于支撑板4上,支撑板4上还设置有光线传感器41。通过将光线传感器41与补光灯11集成在支撑板4上,可以节约空间。且支撑板4具有一定的高度,通过将补光灯11集成在支撑板4上,可以减小补光灯11与触控面板2的第二透光区22的距离。
补光灯11与触控面板2内表面的距离可以通过支撑板4的高度来控制,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触控面板2与主板1之间设置有支撑板4,将补光灯11集成在支撑板4上,减小补光灯11与触控面板2的第二透光区22之间的距离,可以增加补光灯11的中心亮度,提升补光灯11四角的均匀度。
其中,通过理论上的光学仿真计算和实测对比设置支撑板4的高度为2.5~3mm,优选为2.75mm;支撑板4与触控面板2的距离优选为0.6mm,可以使得补光灯11灯光透出触控面板2的第二透光区22以后的中心亮度和四角的均匀亮度显著提升,进而大大弥补触控面板2透光率降低所造成的亮度偏低的问题。其中支撑板4的高度变化可用来调整支撑板4到触控面板2的间距,进而调整补光灯11与第二透光区22之间的距离。
本发明实施例三,通过将触控面板与补光灯对应的第二透光区的透光率设置为小于触控面板与摄像头对应的第一透光区的透光率,可以实现对补光灯开孔的隐藏,在此基础上可以增大补光灯开孔,并利用控制电路向补光灯输出预定电流,提升补光灯的亮度,在提升触控面板的外观效果的同时,使的补光灯所发出光通过第二透光区后达到预定的补光效果,且通过减小补光灯与第二透光区的距离,可以进一步提升补光灯的中心亮度以及补光灯四角的均匀度,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施例四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移动终端包括主板1和设置于主板1上的补光灯11、摄像头12,其中,移动终端还包括:
触控面板2,触控面板2与主板1相对设置,且触控面板2包括与摄像头12对应的第一透光区21和与补光灯11对应的第二透光区22,其中第二透光区22的透光率小于第一透光区21的透光率;控制电路3,用于向补光灯11输出预定电流、使补光灯11所发出的光通过第二透光区22后达到补光效果。
其中,移动终端还包括:设置于触控面板2与主板1之间的、且位于主板1上的支撑板4,补光灯11位于支撑板4上,以及设置于支撑板4与补光灯11之间的、且与补光灯11相连接的散热板5,且支撑板4上设置有光线传感器41。
支撑板4上的与设置补光灯11的第一端面相邻的第二端面和第三端面上分别设置有散热孔6,在支撑板4与补光灯11之间设置散热板5,其中散热板5覆盖于散热孔6上。散热孔6的横截面为半圆形,且散热孔6的两端分别延伸至与散热板5相连接的端面和与主板1相连接的端面。
具体的,移动终端的主板1上设置有摄像头12以及用于为摄像头12进行补光的补光灯11。与主板1相对设置的触控面板2包括与摄像头12对应的第一透光区21和与补光灯11对应的第二透光区22。其中,第二透光区22的透光率小于第一透光区21的透光率。通过降低与补光灯11对应的第二透光区22的透光率,可以实现对补光灯开孔的隐藏,保证触控面板2的外观的效果。避免出现补光灯开孔较大时,触控面板2外观不协调,严重影响触控面板2外观效果的问题。
在降低与补光灯11对应的第二透光区22的透光率之后,可以进一步增加补光灯开孔的尺寸,保证补光灯11可以发出更多的光线,以弥补由于触控面板2的第二透光区22透过率下降对亮度所产生的损失。
其中,在移动终端的触控面板2与主板1之间设置有支撑板4,支撑板4位于主板1上,与主板1连接。在支撑板4上还设置有散热板5,其中散热板5设置于支撑板4与补光灯11之间的、且与补光灯11相连接。通过在支撑板4与补光灯11之间设置散热板5,可以提升补光灯11的散热能力,提升补光灯11的可靠性。且散热板5与补光灯11相连接,可以有效保证热量的传递。优选的,散热板5可以采用散热能力较好的铜材质制成,保证大电流情况下发出的热量通过支撑板4上的散热板5散出。且通过将光线传感器41集成在支撑板4上,可以节约空间。
优选的,支撑板4的形状可以为长方体,支撑板4设置补光灯11的端面为第一端面,在与第一端面相邻且垂直的第二端面和第三端面上分别设置有散热孔6,其中第二端面和第三端面相对。且散热板5覆盖于散热孔6上,散热孔6的横截面形状为半圆形,散热孔6的两端分别延伸至与散热板5相连接的端面和与主板1相连接的端面,散热板5与散热孔6接触的位置为与半圆形匹配的半圆槽。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以设置两个散热孔6为例进行说明,但是散热孔6的数量可以有多个,散热孔6的位置也可以有多种设置方式。例如,可以在第二端面和第三端面上分别设置2个散热孔6,也可以在支撑板4的与第二端面相邻的第四端面和与第三端面相邻的第五端面上设置散热孔6,其中第四端面和第五端面相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设置散热孔6的数量以及确定散热孔6的设置位置。
通过在支撑板4与补光灯11之间设置与补光灯11连接的散热板5,在支撑板4上设置与散热板5连接的散热孔6,保证大电流情况下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板5和散热孔6传到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制电路板)上加强散热,可以显著提升散热水平,提升补光灯11的可靠性、降低移动终端的正面温度,进而降低补光灯11温度过高所带来的风险。
本发明实施例四,通过将触控面板与补光灯对应的第二透光区的透光率设置为小于触控面板与摄像头对应的第一透光区的透光率,可以实现对补光灯开孔的隐藏,在此基础上可以增大补光灯开孔,并利用控制电路向补光灯输出预定电流,提升补光灯的亮度,在提升触控面板的外观效果的同时,使的补光灯所发出光通过第二透光区后达到预定的补光效果,且通过在支撑板与补光灯之间设置与补光灯连接的散热板,在支撑板上设置与散热板连接的散热孔,可以保证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板和散热孔传到PCB板上加强散热,提升补光灯的散热能力,提升补光灯的可靠性,降低移动终端的正面温度,进而降低补光灯温度过高所带来的风险。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的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主板和设置于主板上的补光灯、摄像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触控面板,所述触控面板与所述主板相对设置,且所述触控面板包括与所述摄像头对应的第一透光区和与所述补光灯对应的第二透光区,其中所述第二透光区的透光率小于所述第一透光区的透光率;
控制电路,用于向所述补光灯输出预定电流,使所述补光灯所发出的光通过所述第二透光区后达到补光效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光区的透光率位于0.5%至0.7%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光区上设置有预定厚度的油墨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触控面板与主板之间的、且位于所述主板上的支撑板,所述补光灯位于所述支撑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与所述触控面板之间的距离位于0.4mm~0.8mm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与所述补光灯之间的、且与所述补光灯相连接的散热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上的与设置所述补光灯的第一端面相邻的第二端面和第三端面上分别设置有散热孔,所述散热板覆盖于所述散热孔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孔的横截面为半圆形,且所述散热孔的两端分别延伸至与所述散热板相连接的端面和与主板相连接的端面。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光线传感器。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层的厚度在21到24微米之间。
CN201610796231.7A 2016-08-31 2016-08-31 一种移动终端 Active CN1061312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96231.7A CN106131273B (zh) 2016-08-31 2016-08-31 一种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96231.7A CN106131273B (zh) 2016-08-31 2016-08-31 一种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31273A true CN106131273A (zh) 2016-11-16
CN106131273B CN106131273B (zh) 2019-03-05

Family

ID=572710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796231.7A Active CN106131273B (zh) 2016-08-31 2016-08-31 一种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131273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83662A (zh) * 2017-07-31 2017-12-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设备的补光结构及终端设备
CN108769546A (zh) * 2018-08-30 2018-11-06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补光控制方法、装置和智能摄像头设备
CN109089050A (zh) * 2018-08-30 2018-12-25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补光控制方法、装置和智能摄像头设备
CN114598821A (zh) * 2022-03-08 2022-06-0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电子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52808A (zh) * 2008-04-01 2009-10-07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移动电话
CN201608751U (zh) * 2010-03-02 2010-10-13 郝德胜 一种带强光手电筒的手机
US20130048837A1 (en) * 2011-08-31 2013-02-28 Benjamin J. Pope Light sensor system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CN203179411U (zh) * 2011-10-18 2013-09-04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用于显示装置的保护面板以及包括该保护面板的显示装置
CN103927051A (zh) * 2014-03-27 2014-07-16 南昌欧菲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面板及其隐藏式透光孔的制造方法、采用该面板的触摸屏
CN204009317U (zh) * 2014-06-23 2014-12-10 江西省晶瑞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led闪光灯
CN104468882A (zh) * 2013-09-18 2015-03-25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可携式电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52808A (zh) * 2008-04-01 2009-10-07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移动电话
CN201608751U (zh) * 2010-03-02 2010-10-13 郝德胜 一种带强光手电筒的手机
US20130048837A1 (en) * 2011-08-31 2013-02-28 Benjamin J. Pope Light sensor system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CN203179411U (zh) * 2011-10-18 2013-09-04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用于显示装置的保护面板以及包括该保护面板的显示装置
CN104468882A (zh) * 2013-09-18 2015-03-25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可携式电子装置
CN103927051A (zh) * 2014-03-27 2014-07-16 南昌欧菲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面板及其隐藏式透光孔的制造方法、采用该面板的触摸屏
CN204009317U (zh) * 2014-06-23 2014-12-10 江西省晶瑞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led闪光灯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83662A (zh) * 2017-07-31 2017-12-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设备的补光结构及终端设备
CN107483662B (zh) * 2017-07-31 2019-12-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设备的补光结构及终端设备
CN108769546A (zh) * 2018-08-30 2018-11-06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补光控制方法、装置和智能摄像头设备
CN109089050A (zh) * 2018-08-30 2018-12-25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补光控制方法、装置和智能摄像头设备
CN114598821A (zh) * 2022-03-08 2022-06-0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电子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4598821B (zh) * 2022-03-08 2023-06-2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电子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31273B (zh) 2019-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31273A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101826588B (zh) 发光模块及具有该发光模块的发光单元
CN103943752A (zh) 发光单元与具有发光单元的发光灯条
KR20140142059A (ko) 발광 장치 및 그것을 구비한 액정 디스플레이
CN101886769A (zh) 具有微调色度功能的背光模块及其微调色度的方法
CN202403051U (zh) 一种led灯条、背光模组及液晶电视机
CN108319071A (zh) 显示装置
CN202585412U (zh) 全彩表面贴装器件
CN103198770B (zh) 彩色led显示屏集成显示单元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3511991B (zh) 一种led背光模组中反射片的固定结构
CN105761624A (zh) 一种带倾角的led元件、led灯条和显示屏
CN206805954U (zh) 一种可双面显示的弧形led显示屏
CN103162161B (zh) 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4595386U (zh) 显示装置
CN104050887A (zh) 彩色透明电子显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205508295U (zh) Led贴装电路板及led灯板
CN110147014A (zh) 电子设备
CN101730393A (zh) 固定结构及应用这种结构的发光组件与显示装置
CN203102762U (zh) 超薄led显示器
CN105864693B (zh) 发光组件及显示装置
CN107797297B (zh) 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方法
CN102661581A (zh) 直下式灯条的连接线结构及其连接方法
CN203322847U (zh) 发光装置及照明装置
CN101158464B (zh) 光源装置及其所构成的背光模组
CN101153990A (zh) 具有曲面反射杯的led背光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