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27346A - 一种集中供热水系统的设计小时热水量的预测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集中供热水系统的设计小时热水量的预测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27346A
CN106127346A CN201610494469.4A CN201610494469A CN106127346A CN 106127346 A CN106127346 A CN 106127346A CN 201610494469 A CN201610494469 A CN 201610494469A CN 106127346 A CN106127346 A CN 1061273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or
water
hot water
usage amount
depar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9446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to CN20161049446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127346A/zh
Publication of CN1061273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2734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4Forecasting or optimis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or management purposes, e.g. linear programming or "cutting stock proble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lectricity, gas or water supply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集中供热水系统的设计小时热水量的预测方法及装置。本发明实施例中,获取待测建筑的第一至第N用水部门的部门类型,根据所述第一至第N用水部门的部门类型,确定所述第一至第N用水部门在设定周期内分别对应的热水使用量的最大值,以及确定所述第一至第N用水部门在所述设定周期内的各个小时的热水使用量系数,进而根据所述第一至第N用水部门分别对应的热水使用量的最大值以及所述各个小时的热水使用量系数,得到所述第一至第N用水部门在各个小时的热水使用量之和,并将所述热水使用量之和的最大值确定为设计小时热水量,有效指导制热设备的设计规模及能源的实时调配。

Description

一种集中供热水系统的设计小时热水量的预测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中供热水系统的设计小时热水量的预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单一建筑或综合性建筑通常具有多个用水部门,为满足多个用水部门的热水使用量,需要预先确定出设计小时热水量以便于后续有效指导制热设备的设计规模。其中,设计小时热水量是指多个用水部门在一个小时内的热水使用量的最大值。
目前在确定设计小时热水量时,通过是先确定出设计小时耗热量,进而得到设计小时热水量。其中,以具有多个用水部门的单一建筑来说,可根据如下公式确定出设计小时热水量:
q r h = Q h ( t r - t l ) cρ r
其中,qrh为该单一建筑的设计小时热水量,Qh为该单一建筑的设计小时耗热量,tr为设计热水温度,tl为设计冷水温度,c为系数,ρr为热水的密度。
然而,根据上述内容可知,其是通过估算出设计小时耗热量,进而推算设计小时耗热量。由于估算出的设计小时耗热量可能存在误差,其根据公式进行推算的过程中也可能存在误差,因此,通过上述方式确定出的设计小时热水量往往准确度较低,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进而不能有效地指导制热设备的设计规模。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集中供热水系统的设计小时热水量的预测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确定出的设计小时热水量往往准确度较低,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进而不能有效地指导制热设备的设计规模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集中供热水系统的设计小时热水量的预测方法,包括:
获取待测建筑的第一至第N用水部门的部门类型;其中,N为所述待测建筑的用水部门个数;
根据所述第一至第N用水部门的部门类型,确定所述第一至第N用水部门在设定周期内分别对应的热水使用量的最大值;
确定所述第一至第N用水部门在所述设定周期内的各个小时的热水使用量系数;
根据所述第一至第N用水部门分别对应的热水使用量的最大值以及所述各个小时的热水使用量系数,得到所述第一至第N用水部门在各个小时的热水使用量之和,并将热水使用量之和的最大值确定为所述待测建筑的设计小时热水量。
较佳地,根据所述第一至第N用水部门的部门类型,确定所述第一至第N用水部门在设定周期内分别对应的热水使用量的最大值,包括:
通过以下方式确定第i用水部门在设定周期内对应的热水使用量的最大值,1≤i≤N:
根据所述第i用水部门的部门类型,得到所述第i部门在设定周期内的单位定额热水使用量;
根据所述第i用水部门的部门规模,得到所述第i部门的单位量;
根据所述第i部门在设定周期内的单位定额热水使用量和所述第i部门的单位量,得到所述第i用水部门在设定周期内对应的热水使用量的最大值。
较佳地,确定所述第一至第N用水部门在所述设定周期内不同小时的热水使用量系数,包括:
通过以下方式确定所述第i用水部门在设定周期内不同小时的热水使用量系数:
根据所述第i用水部门的部门类型和所述第i用水部门的部门规模,确定所述第i用水部门的参考用水部门;
根据所述参考用水部门在设定周期内不同小时的热水使用量系数,确定所述第i用水部门在设定周期内不同小时的热水使用量系数。
较佳地,所述第一至第N用水部门的部门类型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或任意组合:
商业类型、办公类型、酒店类型、医院类型、住宅类型。
较佳地,所述设定周期为二十四小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集中供热水系统的设计小时热水量的预测装置,该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测建筑的第一至第N用水部门的部门类型;其中,N为所述待测建筑的用水部门个数;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至第N用水部门的部门类型,确定所述第一至第N用水部门在设定周期内分别对应的热水使用量的最大值;以及,确定所述第一至第N用水部门在所述设定周期内的各个小时的热水使用量系数;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至第N用水部门分别对应的热水使用量的最大值以及所述各个小时的热水使用量系数,得到所述第一至第N用水部门在各个小时的热水使用量之和,并将热水使用量之和的最大值确定为所述待测建筑的设计小时热水量。
较佳地,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通过以下方式确定第i用水部门在设定周期内对应的热水使用量的最大值,1≤i≤N:
根据所述第i用水部门的部门类型,得到所述第i部门在设定周期内的单位定额热水使用量;
根据所述第i用水部门的部门规模,得到所述第i部门的单位量;
根据所述第i部门在设定周期内的单位定额热水使用量和所述第i部门的单位量,得到所述第i用水部门在设定周期内对应的热水使用量的最大值。
较佳地,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通过以下方式确定第i用水部门在设定周期内不同小时的热水使用量系数,1≤i≤N:
根据所述第i用水部门的部门类型和所述第i用水部门的部门规模,确定所述第i用水部门的参考用水部门;
根据所述参考用水部门在设定周期内不同小时的热水使用量系数,确定所述第i用水部门在设定周期内不同小时的热水使用量系数。
较佳地,所述第一至第N用水部门的部门类型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或任意组合:
商业类型、办公类型、酒店类型、医院类型、住宅类型。
较佳地,所述设定周期为二十四小时。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获取待测建筑的第一至第N用水部门的部门类型;其中,N为所述待测建筑的用水部门个数;根据所述第一至第N用水部门的部门类型,确定所述第一至第N用水部门在设定周期内分别对应的热水使用量的最大值,以及确定所述第一至第N用水部门在所述设定周期内的各个小时的热水使用量系数;进而根据所述第一至第N用水部门分别对应的热水使用量的最大值以及所述各个小时的热水使用量系数,得到所述第一至第N用水部门在各个小时的热水使用量之和,并将所述热水使用量之和的最大值确定为设计小时热水量。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将设计周期划分为多个小时,并分析确定第一至第N用水部门在各个小时的热水使用量系数,从而较为准确地得到第一至第N用水部门在各个小时的热水使用量,通过综合考虑第一至第N用水部门在同一小时内的热水使用量之和,得到设计小时热水量,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估算方法,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出的设计小时热水量更为准确,能够有效指导制热设备的设计规模及能源的实时调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集中供热水系统的设计小时热水量的预测方法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第i用水部门在设定周期内对应的热水使用量的最大值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待测建筑的逐时热水量曲线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集中供热水系统的设计小时热水量的预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待测建筑可以为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用水部门的单一建筑或综合性建筑,该单一建筑或综合性建筑采用集中供热水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设定周期通常为二十四小时。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集中供热水系统的设计小时热水量的预测方法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获取待测建筑的第一至第N用水部门的部门类型;其中,N为所述待测建筑的用水部门个数;
步骤102,根据所述第一至第N用水部门的部门类型,确定所述第一至第N用水部门在设定周期内分别对应的热水使用量的最大值;
步骤103,确定所述第一至第N用水部门在所述设定周期内的各个小时的热水使用量系数;
步骤104,根据所述第一至第N用水部门分别对应的热水使用量的最大值以及所述各个小时的热水使用量系数,得到所述第一至第N用水部门在各个小时的热水使用量之和,并将所述热水使用量之和的最大值确定为设计小时热水量。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将设计周期划分为多个小时,并分析确定第一至第N用水部门在各个小时的热水使用量系数,从而较为准确地得到第一至第N用水部门在各个小时的热水使用量,通过综合考虑第一至第N用水部门在同一小时内的热水使用量之和,得到设计小时热水量,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估算方法,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出的设计小时热水量更为准确,能够有效指导制热设备的设计规模及能源的实时调配。
具体来说,第一至第N用水部门的部门类型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或任意组合:商业类型、办公类型、酒店类型、医院类型、住宅类型。
下面以具有多个用水部门的单一建筑为待测建筑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在步骤101中,可根据该待测建筑预先的设计规划情况,获取到待测建筑的各个用水部门的部门类型。例如,获取到该待测建筑具有5个用水部门,其中,5个用水部门的部门类型分别为商业类型、办公类型、酒店类型、医院类型、住宅类型。
在步骤102中,根据所述第一至第N用水部门的部门类型,确定所述第一至第N用水部门在设定周期内分别对应的热水使用量的最大值的方法可以有多种,例如,可以根据相关规范中关于用水定额的规定,来确定热水使用量的最大值,下面结合图2进行具体说明。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第i用水部门在设定周期内对应的热水使用量的最大值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流程包括:
步骤201,根据所述第i用水部门的部门类型,得到所述第i部门在设定周期内的单位定额热水使用量;
步骤202,根据所述第i用水部门的部门规模,得到所述第i部门的单位量;
步骤203,根据所述第i部门在设定周期内的单位定额热水使用量和所述第i部门的单位量,得到所述第i用水部门在设定周期内对应的热水使用量的最大值。
具体来说,相关规范中针对于不同的部门类型,规定有相应的单位定额热水使用量,例如,针对于医院类型,规定的单位定额热水使用量是指每个病床在设定周期内(通常为二十四小时)的热水使用量;针对于住宅类型,规定的单位定额热水使用量是指每个居民在设定周期内(通常为二十四小时)的热水使用量。
在步骤201中,以第i用水部门为住宅类型为例,可从相关规范中获取到第i用水部门在设定周期内(通常为二十四小时)的单位定额热水使用量。
在步骤202中,根据第i用水部门的部门规模,确定第i用水部门的住宅居民的人数。
在步骤203中,将第i用水部门在设定周期内(通常为二十四小时)的单位定额热水使用量乘以第i用水部门的住宅居民的人数即可得到所述第i用水部门在设定周期内对应的热水使用量的最大值。例如,若第i用水部门在设定周期内(通常为二十四小时)的单位定额热水使用量为3L,第i用水部门的住宅居民的人数为150人,则第i用水部门在设定周期内对应的热水使用量的最大值为450L。
如表1所示,示意性示出了上述五种部门类型在设定周期内对应的热水使用量的最大值。
表1:热水使用量的最大值
在步骤103中,第一至第N用水部门在所述设定周期内的各个小时的热水使用量系数可以由多种方式来确定,不同部门类型的用水部门可对应不同的热水使用量系数。本发明实施例中,可根据第i用水部门的部门类型和所述第i用水部门的部门规模,确定所述第i用水部门的参考用水部门;也就是说,若第i用水部门为住宅类型,则可根据第i用水部门的住宅居民的人数以及其它因素,确定出参考用水部门,具体来说,参考用水部门是指现有已正常运行的部门,其应与第i用水部门的住宅类型相同,部门规模相近,且与第i用水部门的地理位置、居住环境等因素均差别不大。
根据参考用水部门在设定周期内不同小时的热水使用量系数,可确定出第i用水部门在设定周期内不同小时的热水使用量系数,具体来说,若参考用水部门的各方面情况与第i用水部门都较为相近,则可直接将参考用水部门在设定周期内不同小时的热水使用量系数作为第i用水部门在设定周期内不同小时的热水使用量系数;或者,也可以根据参考用水部门与第i用水部门在某些方面的差异情况,对参考用水部门在设定周期内不同小时的热水使用量系数进行修正,并将修正后的热水使用量系数作为第i用水部门在设定周期内不同小时的热水使用量系数。如表2所示,示意性示出了上述五种部门类型在设定周期内的不同小时分别对应的热水使用量系数。
表2:热水使用量系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根据参考用水部门在设定周期内不同小时的热水使用量系数来确定第i用水部门在设定周期内不同小时的热水使用量系数仅为确定热水使用量系数的一种方法,本发明实施例中,也可以采取其它的方式确定热水使用量系数,具体不做限定。
在步骤104中,计算上述五种部门类型的用水部门在各个小时的热水使用量之和,如表3所示,示意性示出了求取各个小时的热水使用量之和的方式。
表3:各个小时的热水使用量之和
根据表3中的方式,得到各个小时的热水使用量之和(Y1,Y2,……,Y24)之和之后,通过比较,可确定出热水使用量之和的最大值,并将热水使用量之和的最大值确定为待测建筑的设计小时热水量。具体地,如图3所示,为待测建筑的逐时热水量曲线示意图,清楚地示出了各个小时的热水使用量之和(Y1,Y2,……,Y24)的大小关系,从而可选取曲线最高点值Ymax作为待测建筑供应系统的设计小时热水量,进而指导制热设备的设计规模。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获取待测建筑的第一至第N用水部门的部门类型;其中,N为所述待测建筑的用水部门个数;根据所述第一至第N用水部门的部门类型,确定所述第一至第N用水部门在设定周期内分别对应的热水使用量的最大值,以及确定所述第一至第N用水部门在所述设定周期内的各个小时的热水使用量系数;进而根据所述第一至第N用水部门分别对应的热水使用量的最大值以及所述各个小时的热水使用量系数,得到所述第一至第N用水部门在各个小时的热水使用量之和,并将所述热水使用量之和的最大值确定为设计小时热水量。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将设计周期划分为多个小时,并分析确定第一至第N用水部门在各个小时的热水使用量系数,从而较为准确地得到第一至第N用水部门在各个小时的热水使用量,通过综合考虑第一至第N用水部门在同一小时内的热水使用量之和,得到设计小时热水量,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估算方法,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出的设计小时热水量更为准确,能够有效指导制热设备的设计规模及能源的实时调配。
针对上述方法流程,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集中供热水系统的设计小时热水量的预测装置,该装置的具体内容可以参照上述方法实施。
基于相同构思,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设计小时热水量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401,用于获取待测建筑的第一至第N用水部门的部门类型;其中,N为所述待测建筑的用水部门个数;
确定模块4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至第N用水部门的部门类型,确定所述第一至第N用水部门在设定周期内分别对应的热水使用量的最大值;以及,确定所述第一至第N用水部门在所述设定周期内的各个小时的热水使用量系数;
处理模块403,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至第N用水部门分别对应的热水使用量的最大值以及所述各个小时的热水使用量系数,得到所述第一至第N用水部门在各个小时的热水使用量之和,并将所述热水使用量之和的最大值确定为所述待测建筑的设计小时热水量。
较佳地,所述确定模块402具体用于:
通过以下方式确定第i用水部门在设定周期内对应的热水使用量的最大值,1≤i≤N:
根据所述第i用水部门的部门类型,得到所述第i部门在设定周期内的单位定额热水使用量;
根据所述第i用水部门的部门规模,得到所述第i部门的单位量;
根据所述第i部门在设定周期内的单位定额热水使用量和所述第i部门的单位量,得到所述第i用水部门在设定周期内对应的热水使用量的最大值。
较佳地,所述确定模块402具体用于:
通过以下方式确定第i用水部门在设定周期内不同小时的热水使用量系数,1≤i≤N:
根据所述第i用水部门的部门类型和所述第i用水部门的部门规模,确定所述第i用水部门的参考用水部门;
根据所述参考用水部门在设定周期内不同小时的热水使用量系数,确定所述第i用水部门在设定周期内不同小时的热水使用量系数。
较佳地,所述第一至第N用水部门的部门类型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或任意组合:
商业类型、办公类型、酒店类型、医院类型、住宅类型。
较佳地,所述设定周期为二十四小时。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获取待测建筑的第一至第N用水部门的部门类型;其中,N为所述待测建筑的用水部门个数;根据所述第一至第N用水部门的部门类型,确定所述第一至第N用水部门在设定周期内分别对应的热水使用量的最大值,以及确定所述第一至第N用水部门在所述设定周期内的各个小时的热水使用量系数;进而根据所述第一至第N用水部门分别对应的热水使用量的最大值以及所述各个小时的热水使用量系数,得到所述第一至第N用水部门在各个小时的热水使用量之和,并将所述热水使用量之和的最大值确定为设计小时热水量。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将设计周期划分为多个小时,并分析确定第一至第N用水部门在各个小时的热水使用量系数,从而较为准确地得到第一至第N用水部门在各个小时的热水使用量,通过综合考虑第一至第N用水部门在同一小时内的热水使用量之和,得到设计小时热水量,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估算方法,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出的设计小时热水量更为准确,能够有效指导制热设备的设计规模及能源的实时调配。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集中供热水系统的设计小时热水量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获取待测建筑的第一至第N用水部门的部门类型;其中,N为所述待测建筑的用水部门个数;
根据所述第一至第N用水部门的部门类型,确定所述第一至第N用水部门在设定周期内分别对应的热水使用量的最大值;
确定所述第一至第N用水部门在所述设定周期内的各个小时的热水使用量系数;
根据所述第一至第N用水部门分别对应的热水使用量的最大值以及所述各个小时的热水使用量系数,得到所述第一至第N用水部门在各个小时的热水使用量之和,并将热水使用量之和的最大值确定为所述待测建筑的设计小时热水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至第N用水部门的部门类型,确定所述第一至第N用水部门在设定周期内分别对应的热水使用量的最大值,包括:
通过以下方式确定第i用水部门在设定周期内对应的热水使用量的最大值,1≤i≤N:
根据所述第i用水部门的部门类型,得到所述第i部门在设定周期内的单位定额热水使用量;
根据所述第i用水部门的部门规模,得到所述第i部门的单位量;
根据所述第i部门在设定周期内的单位定额热水使用量和所述第i部门的单位量,得到所述第i用水部门在设定周期内对应的热水使用量的最大值。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第一至第N用水部门在所述设定周期内不同小时的热水使用量系数,包括:
通过以下方式确定所述第i用水部门在设定周期内不同小时的热水使用量系数:
根据所述第i用水部门的部门类型和所述第i用水部门的部门规模,确定所述第i用水部门的参考用水部门;
根据所述参考用水部门在设定周期内不同小时的热水使用量系数,确定所述第i用水部门在设定周期内不同小时的热水使用量系数。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至第N用水部门的部门类型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或任意组合:
商业类型、办公类型、酒店类型、医院类型、住宅类型。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周期为二十四小时。
6.一种集中供热水系统的设计小时热水量的预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测建筑的第一至第N用水部门的部门类型;其中,N为所述待测建筑的用水部门个数;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至第N用水部门的部门类型,确定所述第一至第N用水部门在设定周期内分别对应的热水使用量的最大值;以及,确定所述第一至第N用水部门在所述设定周期内的各个小时的热水使用量系数;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至第N用水部门分别对应的热水使用量的最大值以及所述各个小时的热水使用量系数,得到所述第一至第N用水部门在各个小时的热水使用量之和,并将热水使用量之和的最大值确定为所述待测建筑的设计小时热水量。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通过以下方式确定第i用水部门在设定周期内对应的热水使用量的最大值,1≤i≤N:
根据所述第i用水部门的部门类型,得到所述第i部门在设定周期内的单位定额热水使用量;
根据所述第i用水部门的部门规模,得到所述第i部门的单位量;
根据所述第i部门在设定周期内的单位定额热水使用量和所述第i部门的单位量,得到所述第i用水部门在设定周期内对应的热水使用量的最大值。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通过以下方式确定第i用水部门在设定周期内不同小时的热水使用量系数,1≤i≤N:
根据所述第i用水部门的部门类型和所述第i用水部门的部门规模,确定所述第i用水部门的参考用水部门;
根据所述参考用水部门在设定周期内不同小时的热水使用量系数,确定所述第i用水部门在设定周期内不同小时的热水使用量系数。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至第N用水部门的部门类型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或任意组合:
商业类型、办公类型、酒店类型、医院类型、住宅类型。
10.如权利要求6-9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周期为二十四小时。
CN201610494469.4A 2016-06-29 2016-06-29 一种集中供热水系统的设计小时热水量的预测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0612734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94469.4A CN106127346A (zh) 2016-06-29 2016-06-29 一种集中供热水系统的设计小时热水量的预测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94469.4A CN106127346A (zh) 2016-06-29 2016-06-29 一种集中供热水系统的设计小时热水量的预测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27346A true CN106127346A (zh) 2016-11-16

Family

ID=572854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94469.4A Pending CN106127346A (zh) 2016-06-29 2016-06-29 一种集中供热水系统的设计小时热水量的预测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127346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5471A (zh) * 2007-09-29 2008-03-05 江苏天舒电器有限公司 热泵热水系统动态节能运行的预测与控制方法
CN104252652A (zh) * 2014-10-17 2014-12-31 广东电网公司电网规划研究中心 电力系统中空间负荷预测方法
CN104636834A (zh) * 2015-03-20 2015-05-20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改进的联合概率规划模型系统优化方法
CN105205566A (zh) * 2015-10-08 2015-12-30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技术研究中心 能源消耗量预测方法和系统
CN105320118A (zh) * 2015-12-07 2016-02-10 张迎春 基于云平台的空调系统电力需求响应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5471A (zh) * 2007-09-29 2008-03-05 江苏天舒电器有限公司 热泵热水系统动态节能运行的预测与控制方法
CN104252652A (zh) * 2014-10-17 2014-12-31 广东电网公司电网规划研究中心 电力系统中空间负荷预测方法
CN104636834A (zh) * 2015-03-20 2015-05-20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改进的联合概率规划模型系统优化方法
CN105205566A (zh) * 2015-10-08 2015-12-30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技术研究中心 能源消耗量预测方法和系统
CN105320118A (zh) * 2015-12-07 2016-02-10 张迎春 基于云平台的空调系统电力需求响应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75475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generating an energy usage model for a building
Meng et al. Degree-day based non-domestic building energy analytics and modelling should use building and type specific base temperatures
Reddy et al. Calibrating detailed building energy simulation programs with measured data—part II: application to three case study office buildings (RP-1051)
Ulpiani et al. Comparing the performance of on/off, PID and fuzzy controllers applied to the heating system of an energy-efficient building
Sabatelli et al. Efficiency test of solar collectors: uncertainty in the estimation of regression parameters and sensitivity analysis
CN105511516B (zh) 一种控制温度的方法及装置
Zhang et al. An inverse model with uncertainty quantification to estimate the energy performance of an office building
Arregui et al. Quantifying measuring errors of new residential water meters considering different customer consumption patterns
EP2966534B1 (de) Verfahren zur bestimmung des heizwärmebedarfs von wohngebäuden
Okuyama et al. Uncertainty analysis and optimum concentration decay term for air exchange rate measurements: Estimation methods for effective volume and infiltration rate
CN108286816A (zh) 电热水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8286794A (zh) 热水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6127346A (zh) 一种集中供热水系统的设计小时热水量的预测方法及装置
Rasooli et al. Automated in-situ determination of buildings’ global thermo-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air change rates through inverse modelling of smart meter and air temperature data
Touchie et al. Using suite energy-use and interior condition data to improve energy modeling of a 1960s MURB
Son et al. Preferred modes of variability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climate change
Shan et al. Sensitivity and uncertainty analysis of measurements in outdoor airflow control strategies
Judkoff et al. Building energy simulation test for existing homes (BESTEST-EX): Instructions for implementing the test procedure, calibration test reference results, and example acceptance-range criteria
Slavkovic et al. Life-Cycle Assessment as a decision-support tool for early phases of urban planning: evaluating applicability through a comparative approach
Kaloudis et al. Comparison of the dynamic and input–output methods in a solar domestic hot water system
US9952060B2 (en) Method for the real-time estimation of the total consumption of a fluid distributed to users, and a distribution network implementing said method
CN109376958A (zh) 一种建筑物的负荷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13551296B (zh) 基于周期变化的日用水量调节方法
CN106021861B (zh) 一种群智感知系统的激励方法
Buechler et al. Probabilistic modeling of the indoor climates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 using EnergyPl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11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