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06470A - 一种含有二氯恶菌唑和吲唑磺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有二氯恶菌唑和吲唑磺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06470A
CN106106470A CN201610464981.4A CN201610464981A CN106106470A CN 106106470 A CN106106470 A CN 106106470A CN 201610464981 A CN201610464981 A CN 201610464981A CN 106106470 A CN106106470 A CN 1061064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misulbrom
bacterium azoles
dichloro
bactericidal composition
dispen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6498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志伟
陈佛祥
王礼文
朱刚
吴泽伟
颜石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Zhongxun Agri Scienc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Zhongxun Agri Scienc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Zhongxun Agri Science Corp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Zhongxun Agri Science Corp
Priority to CN20161046498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106470A/zh
Publication of CN1061064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06470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64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three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A01N43/647Triazoles; Hydrogenated triazoles
    • A01N43/6531,2,4-Triazoles; Hydrogenated 1,2,4-triazo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72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nitrogen atoms and oxygen or sulfur atoms as ring hetero atoms
    • A01N43/82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nitrogen atoms and oxygen or sulfur atoms as ring hetero atoms five-membered rings with three ring hetero atom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nt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二氯恶菌唑和吲唑磺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包括活性成分二氯恶菌唑和吲唑磺菌胺及常用的辅助成分,二氯恶菌唑和吲唑磺菌胺的重量比为10:1~1:4。经大量的室内外试验表明,该杀菌组合物对危害农作物生长的多种病害,尤其是对由卵菌纲病原菌引起的病害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同时减少了农药使用量,降低了农药在农作物上的残留量,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延缓了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增加了农药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含有二氯恶菌唑和吲唑磺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药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领域,具体地说是以二氯恶菌唑和吲唑磺菌胺为活性成分复配的二元复合物,主要应用于农作物上病害的防治。
背景技术
二氯恶菌唑,分子式:C9H6Cl2N2O3S,二氯恶菌唑对由卵菌纲病原菌引起的病害如晚疫病、霜霉病等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吲唑磺菌胺属三唑磺酰胺类杀菌剂,该药剂主要对卵菌具有很高的杀菌活性,可抑制真菌呼吸和孢子萌发,作用方式独特,在低用量情况下可保持高防效,且具有抗雨淋功能。
农药的单独长时间连续使用容易产生抗性风险和用量增加风险,进而增加成本和环境负荷,而通过农药复配筛选出具有显著协同增效作用的组合物,不仅能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使用成本、减少抗性风险,还能降低潜在的环境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含有二氯恶菌唑和吲唑磺菌胺的杀菌组合物,该杀菌组合物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可用于农作物上多种病害,尤其是由卵菌纲病原菌引起的病害的防治。
技术方案:一种含有二氯恶菌唑和吲唑磺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包括活性成分二氯恶菌唑和吲唑磺菌胺及常用的辅助成分,二氯恶菌唑和吲唑磺菌胺的重量比为10:1~1:4,二氯恶菌唑和吲唑磺菌胺在组合物中的总重量百分含量为1%~85%,其余为农药中允许使用和可以接受的辅助成分。
优选地,二氯恶菌唑和吲唑磺菌胺在组合物中的重量比为4:1~1:1。
所述的辅助成分为溶剂、乳化剂、润湿剂、分散剂、稳定剂、防冻剂、增稠剂、崩解剂、消泡剂、渗透剂、高分子囊壁材料、增效剂、防腐剂和填料等,都是农药制剂中常用或允许使用的成分,并无特别限定,具体成分和用量根据配方要求通过试验确定。
本发明杀菌组合物可以制备成适合植物生产上使用的多种应用剂型,比较好的剂型有微囊悬浮剂、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和乳油。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各种应用剂型的生产工艺均属现有已知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杀菌组合物可用于农作物上多种病害,尤其是由卵菌纲病原菌引起的病害的防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二氯恶菌唑和吲唑磺菌胺复配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较之单剂单独使用明显提高了对农作物上病害的防治效果。
2、二氯恶菌唑和吲唑磺菌胺两种活性成分复配,减少了农药使用量,降低了使用成本,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
3、二氯恶菌唑和吲唑磺菌胺两种活性成分复配,作用机理互不相同,作用位点增加,延缓了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增加了农药的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实质,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内容作进一步说明,但不能视为对本发明的限制,以下所述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对于不偏离本发明精神和原则所做的修改、替换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15%二氯恶菌唑·吲唑磺菌胺微囊悬浮剂。
以下物质均为重量百分比:二氯恶菌唑10%、吲唑磺菌胺5%、甲苯二乙腈酸酯3%、羧甲基纤维素钠2%、三甲苯10%、脂肪酸甲酯10%、蓖麻油聚氧乙烯醚5%、马来酸-丙烯酸共聚物钠盐3%、氢氧化钠2%,去离子水补足至100%。将上述活性成分、高分子囊壁材料、溶剂混合,使溶解成均匀油相,在剪切条件下,将油相加入到含有乳化剂、分散剂、pH调节剂的水相溶液中,余量用去离子水补足,两种材料在油水界面发生反应,形成高分子囊壁,即可制得15%二氯恶菌唑·吲唑磺菌胺微囊悬浮剂。
该实施例用于防治马铃薯晚疫病:15%二氯恶菌唑·吲唑磺菌胺微囊悬浮剂按100g a.i./ha用量在马铃薯晚疫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7d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另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第二次施药后14d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效为92.46%;20%二氯恶菌唑悬浮剂按120g a.i./ha用量在马铃薯晚疫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7d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另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第二次施药后14d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效为71.98%;200克/升吲唑磺菌胺悬浮剂按60g a.i./ha用量在马铃薯晚疫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7d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另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第二次施药后14d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效为78.37%。可见,二氯恶菌唑和吲唑磺菌胺二元复配后协同增效作用显著,持效期长,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各单剂单独使用,同时,在试验过程中未发现该二元复配药剂对马铃薯产生药害。
实施例二:24%二氯恶菌唑·吲唑磺菌胺悬浮剂。
以下物质均为重量百分比:二氯恶菌唑16%、吲唑磺菌胺8%、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10%、十六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钠5%、苯乙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5%、乙二醇3%、黄原胶1%、多羟基苯甲酸丙酯2%、C10-20饱和脂肪酸类化合物0.1%,去离子水补足100%。将上述活性成分、湿润剂、分散剂、防冻剂、增稠剂、防腐剂和消泡剂经高速剪切分散、砂磨机中砂磨,在水系介质中形成的高分散、稳定的悬浮体系,即可制得24%二氯恶菌唑·吲唑磺菌胺悬浮剂。
该实施例用于防治黄瓜霜霉病:24%二氯恶菌唑·吲唑磺菌胺悬浮剂按100ga.i./ha用量在黄瓜霜霉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7d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另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第二次施药后14d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为94.71%;20%二氯恶菌唑悬浮剂按120g a.i./ha用量在黄瓜霜霉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7d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另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第二次施药后14d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为73.26%;200克/升吲唑磺菌胺悬浮剂按60g a.i./ha用量在黄瓜霜霉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7d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另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第二次施药后14d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为76.83%。可见,二氯恶菌唑和吲唑磺菌胺二元复配后协同增效作用显著,持效期长,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各单剂单独使用,同时,在试验过程中未发现该二元复配药剂对黄瓜产生药害。
实施例三:35%二氯恶菌唑·吲唑磺菌胺水乳剂。
以下物质均为重量百分比:二氯恶菌唑20%、吲唑磺菌胺15%、棕榈油酸甲酯10%、环己酮5%、多元醇脂肪酸酯及其环氧乙烷加成物10%、甘油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3%、甲基萘磺酸钠的甲醛缩合物5%、醋酐1%、丙三醇1%,去离子水补足100%。将上述活性成分、溶剂、乳化剂、分散剂和稳定剂混合形成油相,防冻剂在水中溶解形成水相,在剪切机作用下慢慢把油相加入水相中,并继续剪切约30分钟,制得35%二氯恶菌唑·吲唑磺菌胺水乳剂。
该实施例用于防治番茄晚疫病:35%二氯恶菌唑·吲唑磺菌胺水乳剂按100ga.i./ha用量在番茄晚疫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7d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另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第二次施药后14d对番茄晚疫病的防效为96.94%;20%二氯恶菌唑悬浮剂按120g a.i./ha用量在番茄晚疫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7d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另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第二次施药后14d对番茄晚疫病的防效为75.89%;200克/升吲唑磺菌胺悬浮剂按60g a.i./ha用量在番茄晚疫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7d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另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第二次施药后14d对番茄晚疫病的防效为74.13%。可见,二氯恶菌唑和吲唑磺菌胺二元复配后协同增效作用显著,持效期长,对番茄晚疫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各单剂单独使用,同时,在试验过程中未发现该二元复配药剂对番茄产生药害。
实施例四:50%二氯恶菌唑·吲唑磺菌胺微乳剂。
以下物质均为重量百分比:二氯恶菌唑25%、吲唑磺菌胺25%、棕榈油酸甲酯10%、环己酮5%、三苯乙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10%、脂肪醇聚氧乙烯醚5%、亚磷酸三苯酯2%、有机硅1%、增效酯2%,去离子水补足100%。将活性成分用溶剂完全溶解,然后再加入乳化剂、稳定剂、渗透剂、增效剂混合均匀,最后加入去离子水,充分搅拌后,即可制得50%二氯恶菌唑·吲唑磺菌胺微乳剂。
该实施例用于防治葡萄霜霉病:50%二氯恶菌唑·吲唑磺菌胺微乳剂按100ga.i./ha用量在葡萄霜霉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7d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另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第二次施药后14d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效为93.01%;20%二氯恶菌唑悬浮剂按120g a.i./ha用量在葡萄霜霉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7d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另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第二次施药后14d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效为79.14%;200克/升吲唑磺菌胺悬浮剂按60g a.i./ha用量在葡萄霜霉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7d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另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第二次施药后14d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效为72.68%。可见,二氯恶菌唑和吲唑磺菌胺二元复配后协同增效作用显著,持效期长,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各单剂单独使用,同时,在试验过程中未发现该二元复配药剂对葡萄产生药害。
实施例五:30%二氯恶菌唑·吲唑磺菌胺乳油。
以下物质均为重量百分比:二氯恶菌唑25%、吲唑磺菌胺5%、三甲苯10%、环己酮5%、三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5%、烷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20%、加倍杀2%、松节油5%,溶剂油补足至100%。将上述活性成分加入溶剂后充分溶解,然后加入乳化剂、增效剂搅拌均匀后成为均一透明的油状液体,即可制得30%二氯恶菌唑·吲唑磺菌胺乳油。
该实施例用于防治西瓜疫病:30%二氯恶菌唑·吲唑磺菌胺乳油按100g a.i./ha用量在西瓜疫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7d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另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第二次施药后14d对西瓜疫病的防效为94.82%;20%二氯恶菌唑悬浮剂按120ga.i./ha用量在西瓜疫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7d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另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第二次施药后14d对西瓜疫病的防效为77.23%;200克/升吲唑磺菌胺悬浮剂按60g a.i./ha用量在西瓜疫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7d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另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第二次施药后14d对西瓜疫病的防效为76.54%。可见,二氯恶菌唑和吲唑磺菌胺二元复配后协同增效作用显著,持效期长,对西瓜疫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各单剂单独使用,同时,在试验过程中未发现该二元复配药剂对西瓜产生药害。
实施例六:70%二氯恶菌唑·吲唑磺菌胺水分散粒剂。
以下物质均为重量百分比:二氯恶菌唑45%、吲唑磺菌胺25%、聚氧乙烯三苯乙烯苯基磷酸盐5%、丙烯酸钠与丙酰胺共聚物5%、尿素5%、轻质碳酸钙5%,硅藻土补足100%。将上述有效成分、湿润剂、分散剂、崩解剂和填料混合均匀,用超微气流粉碎机粉碎,经捏合,然后加入流化床造粒干燥机中进行造粒、干燥、筛分,即可制得70%二氯恶菌唑·吲唑磺菌胺水分散粒剂。
该实施例用于防治辣椒疫病:70%二氯恶菌唑·吲唑磺菌胺水分散粒剂按100ga.i./ha用量在辣椒疫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7d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另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第二次施药后14d对辣椒疫病的防效为95.79%;20%二氯恶菌唑悬浮剂按120g a.i./ha用量在辣椒疫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7d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另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第二次施药后14d对辣椒疫病的防效为73.61%;200克/升吲唑磺菌胺悬浮剂按60g a.i./ha用量在辣椒疫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7d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另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第二次施药后14d对辣椒疫病的防效为78.96%。可见,二氯恶菌唑和吲唑磺菌胺二元复配后协同增效作用显著,持效期长,对辣椒疫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各单剂单独使用,同时,在试验过程中未发现该二元复配药剂对辣椒产生药害。
实施例七:80%二氯恶菌唑·吲唑磺菌胺可湿性粉剂。
以下物质均为重量百分比:二氯恶菌唑70%、吲唑磺菌胺10%、聚氧乙烯三苯乙烯苯基磷酸盐5%、丙烯酸钠与丙酰胺共聚物5%、白炭黑5%,硅藻土补足100%。将上述将有效成分、湿润剂、分散剂和填料混合,机械粉碎后再经气流粉碎,混合均匀,即可制得80%二氯恶菌唑·吲唑磺菌胺可湿性粉剂。
该实施例用于防治观赏菊花霜霉病:80%二氯恶菌唑·吲唑磺菌胺可湿性粉剂按100g a.i./ha用量在观赏菊花霜霉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7d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另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第二次施药后14d对观赏菊花霜霉病的防效为92.17%;20%二氯恶菌唑悬浮剂按120g a.i./ha用量在观赏菊花霜霉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7d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另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第二次施药后14d对观赏菊花霜霉病的防效为76.36%;200克/升吲唑磺菌胺悬浮剂按60g a.i./ha用量在观赏菊花霜霉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7d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另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第二次施药后14d对观赏菊花霜霉病的防效为75.12%。可见,二氯恶菌唑和吲唑磺菌胺二元复配后协同增效作用显著,持效期长,对观赏菊花霜霉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各单剂单独使用,同时,在试验过程中未发现该二元复配药剂对观赏菊花产生药害。
实施例八:二氯恶菌唑和吲唑磺菌胺复配对马铃薯晚疫病致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试验。
试验靶标:马铃薯晚疫病致病菌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
试验参考《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1156.2-2006》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取5mL配制好的药液加入到装有45mL热培养基(黑麦培养基,45-50℃。黑麦培养基配方:黑麦60g,蔗糖20g,琼脂粉12g,加水至1000mL)的锥形瓶中,摇匀后,迅速倒入直径90mm玻璃培养皿,每个培养皿倒入带药培养基10mL,以含有适量的丙酮和吐温80的灭菌水溶液作对照,每个处理4个重复,水平静置,冷却后制成平板。每皿接入直径0.4cm的菌饼一个。所有操作均在超净工作台进行无菌操作。处理后放在20℃的恒温培养箱中黑暗培养,10d后取出。采用十字交叉法测量并记录各处理的菌落直径,计算抑制率。
用DP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药剂的EC50,并根据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EC50)×100
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
按照NY/T11547.7-2006杀虫剂联合作用划分标准: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共毒系数(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
表1、二氯恶菌唑和吲唑磺菌胺对马铃薯晚疫病致病菌致病疫霉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药剂名称及配比(重量比) EC50(mg/L) ATI TTI CTC
二氯恶菌唑 3.27 100.00 - -
吲唑磺菌胺 2.18 150.00 - -
二氯恶菌唑:吲唑磺菌胺(10:1) 1.91 171.20 104.55 163.75
二氯恶菌唑:吲唑磺菌胺(8:1) 1.78 183.71 105.56 174.03
二氯恶菌唑:吲唑磺菌胺(6:1) 1.55 210.97 107.14 196.91
二氯恶菌唑:吲唑磺菌胺(4:1) 1.29 253.49 110.00 230.45
二氯恶菌唑:吲唑磺菌胺(2:1) 1.16 281.90 116.67 241.62
二氯恶菌唑:吲唑磺菌胺(1:1) 1.23 265.85 125.00 212.68
二氯恶菌唑:吲唑磺菌胺(1:2) 1.38 236.96 133.33 177.72
二氯恶菌唑:吲唑磺菌胺(1:4) 1.62 201.85 140.00 144.18
从表1可以看出,二氯恶菌唑和吲唑磺菌胺在10:1~1:4(按重量)的范围内复配时,共毒系数(CTC)均大于120,对马铃薯晚疫病致病菌致病疫霉均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二氯恶菌唑和吲唑磺菌胺在4:1~1:1(按重量)的范围内,协同增效作用更为显著,共毒系数(CTC)均在200以上;二氯恶菌唑和吲唑磺菌胺以2:1(按重量)复配,协同增效作用最为显著,共毒系数(CTC)为241.62。可见,二氯恶菌唑和吲唑磺菌胺复配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实施例九:二氯恶菌唑和吲唑磺菌胺复配对黄瓜霜霉病致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试验。
试验靶标:黄瓜霜霉病致病菌古巴假霜霉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
本试验采用盆栽法。选取长势一致的两片真叶期黄瓜苗,每个处理选用5盆供试瓜苗,编号备用。用Potter喷雾塔在50PSI压力下喷雾,每盆5mL。每个药剂设置5个浓度梯度,以喷施等量清水的为空白对照。药剂处理24h后喷雾接种黄瓜霜霉病菌孢子囊悬浮液,孢子囊悬浮液的配置过程如下:取采自田间带有黄瓜霜霉病致病菌古巴假霜霉菌的黄瓜叶片,用毛笔蘸取10℃左右的蒸馏水洗下背面的孢子囊,配成浓度为3×105个/mL的孢子囊悬浮液。接种后将黄瓜苗置于人工气候箱中(相对湿度100%,温度15-20℃)培养,24h后保持温度15-24℃、相对湿度90%左右保湿诱发,10d后调查记载发病情况,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用DP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药剂的EC50,并根据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EC50)×100。
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
按照NY/T11547.7-2006杀虫剂联合作用划分标准: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共毒系数(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
表2、二氯恶菌唑和吲唑磺菌胺对黄瓜霜霉病致病菌古巴假霜霉菌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药剂名称及配比(重量比) EC50(mg/L) ATI TTI CTC
二氯恶菌唑 3.05 100.00 - -
吲唑磺菌胺 2.27 134.36 - -
二氯恶菌唑:吲唑磺菌胺(10:1) 1.83 166.67 103.12 161.63
二氯恶菌唑:吲唑磺菌胺(8:1) 1.64 185.98 103.82 179.14
二氯恶菌唑:吲唑磺菌胺(6:1) 1.51 201.99 104.91 192.54
二氯恶菌唑:吲唑磺菌胺(4:1) 1.35 225.93 106.87 211.41
二氯恶菌唑:吲唑磺菌胺(2:1) 1.18 258.47 111.45 231.92
二氯恶菌唑:吲唑磺菌胺(1:1) 1.27 240.16 117.18 204.95
二氯恶菌唑:吲唑磺菌胺(1:2) 1.32 231.06 122.91 187.99
二氯恶菌唑:吲唑磺菌胺(1:4) 1.44 211.81 127.49 166.14
从表2可以看出,二氯恶菌唑和吲唑磺菌胺在10:1~1:4(按重量)的范围内复配时,共毒系数(CTC)均大于120,对黄瓜霜霉病致病菌古巴假霜霉菌均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二氯恶菌唑和吲唑磺菌胺在4:1~1:1(按重量)的范围内,协同增效作用更为显著,共毒系数(CTC)均在200以上;二氯恶菌唑和吲唑磺菌胺以2:1(按重量)复配,协同增效作用最为显著,共毒系数(CTC)为231.92。可见,二氯恶菌唑和吲唑磺菌胺复配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含有二氯恶菌唑和吲唑磺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协同增效作用显著,与现有的单一制剂相比,防治农作物上病害的效果明显提高,对农作物安全,值得在农业生产上推广应用。

Claims (7)

1.一种含有二氯恶菌唑和吲唑磺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活性成分二氯恶菌唑和吲唑磺菌胺,二氯恶菌唑和吲唑磺菌胺的重量比为10:1~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有二氯恶菌唑和吲唑磺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二氯恶菌唑和吲唑磺菌胺的重量比为4:1~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有二氯恶菌唑和吲唑磺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二氯恶菌唑和吲唑磺菌胺的重量比为4: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有二氯恶菌唑和吲唑磺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二氯恶菌唑和吲唑磺菌胺的重量比为6: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有二氯恶菌唑和吲唑磺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二氯恶菌唑和吲唑磺菌胺在组合物中的总重量百分含量为1%~85%,其余为农药辅助成分。
6.根据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一种含有二氯恶菌唑和吲唑磺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的剂型是微囊悬浮剂、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和乳油中的一种。
7.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有二氯恶菌唑和吲唑磺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在防治农作物上由卵菌纲病原菌引起的病害的用途。
CN201610464981.4A 2016-06-21 2016-06-21 一种含有二氯恶菌唑和吲唑磺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Withdrawn CN10610647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64981.4A CN106106470A (zh) 2016-06-21 2016-06-21 一种含有二氯恶菌唑和吲唑磺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64981.4A CN106106470A (zh) 2016-06-21 2016-06-21 一种含有二氯恶菌唑和吲唑磺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06470A true CN106106470A (zh) 2016-11-16

Family

ID=572682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64981.4A Withdrawn CN106106470A (zh) 2016-06-21 2016-06-21 一种含有二氯恶菌唑和吲唑磺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106470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17334A (zh) * 2016-12-01 2017-02-22 佛山市普尔玛农化有限公司 一种含二氯噁菌唑和苯噻菌胺的杀菌剂组合物
CN106614656A (zh) * 2016-12-17 2017-05-10 佛山市普尔玛农化有限公司 含有二氯噁菌唑和唑嘧菌胺的农药组合物
CN106719709A (zh) * 2016-12-02 2017-05-31 佛山市普尔玛农化有限公司 一种含二氯噁菌唑和氟啶胺的农药组合物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17334A (zh) * 2016-12-01 2017-02-22 佛山市普尔玛农化有限公司 一种含二氯噁菌唑和苯噻菌胺的杀菌剂组合物
CN106719709A (zh) * 2016-12-02 2017-05-31 佛山市普尔玛农化有限公司 一种含二氯噁菌唑和氟啶胺的农药组合物
CN106614656A (zh) * 2016-12-17 2017-05-10 佛山市普尔玛农化有限公司 含有二氯噁菌唑和唑嘧菌胺的农药组合物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86073B (zh) 一种杀菌剂组合物和制剂及其应用
CN104488870B (zh) 一种含溴菌腈的农药组合物
CN109287639A (zh) 含苯嘧草唑的除草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6172429A (zh) 一种含有苯噻菌酯和酰胺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
CN106106470A (zh) 一种含有二氯恶菌唑和吲唑磺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2630679A (zh) 一种含肟醚菌胺的农药组合物
CN106070246A (zh) 一种含有二氯恶菌唑和噁唑菌酮的杀菌组合物
CN106172435A (zh) 一种含有苯噻菌酯和氟噻唑吡乙酮的杀菌组合物
CN104542585A (zh) 杀菌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7306971A (zh) 一种含有砜吡草唑和苯草醚的除草组合物
CN106070241A (zh) 一种含有二氯恶菌唑和氟噻唑吡乙酮的杀菌组合物
CN103636668B (zh) 含毒氟磷和肟醚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4542630A (zh) 一种含有噻唑锌和噻霉酮的杀菌组合物
CN104488894B (zh) 一种含甲磺酰菌唑和氟啶酰菌胺的复配组合物及杀菌剂
CN107801720A (zh)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3636670B (zh) 含毒氟磷和烯肟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6689148A (zh) 一种含二氯噁菌唑和烯酰吗啉的农药组合物
CN104938514B (zh) 防治水稻稻瘟病的植物源化合物增效组合物
CN105325417A (zh) 含有双炔酰菌胺和春雷霉素的杀菌组合物
CN105994291A (zh) 一种含有苯并烯氟菌唑的杀菌组合物
CN104430492B (zh) 一种含噻呋酰胺和硅噻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7926951A (zh) 一种含萜烯醇和肟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2960349A (zh) 一种含有唑菌酯与噻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7960416A (zh) 一种含烯酰吗啉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3210934B (zh) 一种除草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116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