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06272B - 一种砗蚝人工繁育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砗蚝人工繁育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06272B
CN106106272B CN201610459132.XA CN201610459132A CN106106272B CN 106106272 B CN106106272 B CN 106106272B CN 201610459132 A CN201610459132 A CN 201610459132A CN 106106272 B CN106106272 B CN 1061062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rva
micro
che
water
che oys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5913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06272A (zh
Inventor
肖述
张跃环
喻子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 China Sea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China Sea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China Sea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of CAS filed Critical South China Sea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61045913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106272B/zh
Publication of CN1061062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062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062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062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砗蚝人工繁育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a、在砗蚝繁育季节,选用健康无损个体作为亲本,采用微流水方式进行人工促熟;b、利用0.6‑0.8mg/ml的五羟色胺催产剂进行人工催产;c、分别收集精卵;进行人工受精孵化;d、采用微充气+添加单胞藻+部分换水模式进行幼虫培育;e、当幼虫生长足面盘幼虫,植入虫黄藻;f、变态期间,不换水,微充气处理7‑9d幼虫完成变态;g、完成变态后,开始采用微流水+微充气方式饲育,经过1‑2个月培育,即可获得砗蚝稚贝。本发明以砗蚝、瓷口砗蚝为实施例,在我国首次实现了砗蚝的人工繁育,为砗蚝资源修复,为珊瑚礁造礁固礁及其维护其生态系统多样性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Description

一种砗蚝人工繁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洋农业中贝类繁育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砗蚝人工繁育方法。
背景技术:
砗蚝是砗磲科的一个属,主要分布于中国的西沙群岛及澳大利亚等地,生活于浅海珊瑚礁间的沙中。从全球范围内来看,砗蚝有两种,一种是砗蚝Hippopus hippopus,另一种叫做瓷口砗蚝Hippopus porcellanus。其中,在我国分布最多的是砗蚝,发明人也发现我国南海有灵星瓷口砗蚝分布。砗蚝虽与砗磲同为砗磲科,但是二者之间在外观上仍然存在一些差别,最主要区别在砗蚝外套膜不能翻出壳缘,而砗磲外套膜可以翻出壳缘;再有就是砗蚝外套膜颜色过于单一,而砗磲外套膜颜色五彩缤纷,非常靓丽;最后就是砗磲与砗蚝贝壳形态有明显差异。
砗蚝的人工繁育报道的较少,仅见于菲律宾席丽曼大学海洋生物研究室的Alcazar,Solis及Alcala三人于1986至1987年进行了砗蚝和瓷口砗蚝的人工繁育实验初步研究,获得了极少量稚贝。对于国内而言,尚未见砗蚝人工繁育的相关报道。本发明主要创先点在于结合国外实践经验,优化并创建适合于我国南海的砗蚝人工繁育技术,为其资源修复及其维护珊瑚礁系统生物多样提供实践保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砗蚝人工繁育方法。本发明为砗蚝的人工繁育、增养殖及其资源修复等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本发明的砗蚝人工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亲本促熟:在砗蚝繁育季节,选用健康无损的个体作为亲本,采用微流水方式进行人工促熟;
b、人工催产:采用0.6-0.8mg/ml的五羟色胺催产剂注射至亲贝外套膜中,进行人工催产,获得砗蚝的成熟配子,由于砗蚝为雌雄同体动物,亲本先排放精子,短暂终止后,排放卵子,分别手机精子和卵子,得到精子和卵子,;
c、受精孵化:按照精卵数量比=60~90:1的比例将精子加入卵液中,进行人工授精,每隔3-5min搅动受精卵一次,受精卵密度控制在100个/ml以内;受精后1h,将受精卵液倒入孵化池,采用微充气方式进行孵化,孵化密度控制在15个/ml以内;
d、幼虫培育:待受精卵发育至初孵D型幼虫(壳长×壳高=170μm×140μm),利用孔径100μm筛绢网进行选育,筛绢网内未滤过的幼虫放置于盛有清新海水的培养容器内采用微充气法进行培育,密度控制在3个/ml以内,伴随着幼虫生长,密度逐渐降低至0.5个/ml,每天换水一次,换水量控制在培育水体体积的30-90%,投喂单胞藻,投喂量在5000-10000个/ml·d-1
e、虫黄藻植入:当幼虫生长至足面盘幼虫(壳长×壳高=190μm×160μm)之后,将幼虫放置于40-60万个/ml的虫黄藻溶液中浸泡,幼虫密度控制在30-40个/ml,浸泡时间控制在2h以内;从第6天开始,每天将换水出的幼虫浓缩均使用虫黄藻液浸泡,直至幼虫附着完毕,确保90%以上足面盘幼虫消化腺中有3个以上虫黄藻;
f、附着变态:当足面盘幼虫发育至受精后第7-8天开始,进入变态期,主要特征是幼虫进行匍匐式运动,一会浮游,一会爬行;变态规格为壳长×壳高=200μm×180μm;在此期间,不换水,微充气处理7-9d幼虫完成变态;
g、稚贝培育:当幼虫完成变态后,开始采用微流水+微充气方式饲育,变态成功的幼虫,结束浮游生活,用足爬行、出现鳃、次生壳、建立了完整的虫黄藻系统;经过1个月的培育,稚贝可以生长至400-500μm左右,形成双水管稚贝,运动方式仍为爬行;经过2个月左右培育,形成1-2mm的幼贝,与成体砗蚝外观上极其相似,站立起来,利用足丝附着在容器底壁或者附着基上,完全利用虫黄藻营养。
优选,所述的亲本促熟中,选取的亲本越大越好,壳长在30cm以上;促熟期间,白天的光照强度控制在5000-10000lux。
优选,所述的人工催产中,五羟色胺注射部位为内层外套膜,就是几乎不含虫黄藻紧贴在贝壳上的外套膜肌,效果更佳;
优选,所述的受精孵化,一定要注意精子的活力和数量,活力太差会造成受精率过低,数量过多会造成多精受精,胚胎发育畸形;
优选,所述的幼虫培育,使用的饵料为单胞藻,所述的单胞藻可以为金藻、角毛藻及扁藻等,尽量使用新鲜饵料,防止利用老化饵料;使用的海水经过双重砂滤或者2μm抽滤;温度在28-30℃之间,勿超过32℃,盐度在28-35ppt之间,pH在8.0-8.3之间,光照强度控制在0-1000lux;
优选,所述的虫黄藻植入,虫黄藻可以采用来源于外套膜榨取,也可以来源于砗磲及砗蚝新鲜粪便过滤,不同砗磲、砗蚝物种之间虫黄藻可以通用;
优选,所述的附着变态,采用微充气法进行变态处理,保持相对稳定的环境,促使幼虫完成变态,形成稚贝;在此期间,光照强度控制在2000-3000lux,促进虫黄藻生长;
优选,稚贝培育过程中,定期清理培育容器上附着生物,各种藻类等;在微流水水源处配制3-5mg/L的硝酸铵,进行微流水饲养,促进稚贝外套膜等组织中的虫黄藻增殖,加快稚贝生长;在此期间,光照强度控制在3000-5000lux,切忌光线过强。
本发明结合国外实践经验,优化并创建适合于我国南海的砗蚝人工繁育技术,砗蚝的人工繁育、增养殖及其资源修复等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为其资源修复及其维护珊瑚礁系统生物多样提供实践保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a、亲本促熟:于2016年4月上旬,在海南琼海购买了12个活力强,健康无损的大个体砗蚝,壳长在30-45cm,鲜重为4-6kg/个,亲本共重60kg,按照15kg/m3水体的密度放置于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海南热带海洋生物实验站的2个2m3的玻璃钢水槽中。采用微充气+微流水形式进行人工促熟,流水量为12m3/d·缸,经过2周促熟,砗蚝性腺成熟,卵子直径为120μm,精子非常活跃;促熟期间,使用的海水均经过双重砂率,海水温度为27.5-29.3℃,盐度为30-33ppt,白天光照强度控制在6000-10000lux;
b、人工催产:于2016年4月26日,选取两个砗蚝,清洗干净后将2ml的0.8mg/ml五羟色胺催产剂注射至内层外套膜中,之后放置于盛有20L新鲜海水的蓝桶中,放入7-8min后,亲本开始排放精子,大约持续了6min,保留好这桶精液;之后将其转入另外一个盛有20L新鲜海水的蓝桶中,经过10min,发现开始排放卵子,此时,迅速将其转入到盛有50L新鲜海水的白桶中,收集卵子;另外一个个体也做同样处理,这样,我们收集了两桶砗蚝的卵子和两桶精子;
c、受精孵化:利用孔径70μm对角线筛绢网浓缩卵子,将收集好的卵子按照100个/ml放置于100L白桶中,孔径50μm对角线筛绢网过滤精子,受精前检查精子活力,选用活力好的精子,利用血球计数板对其精子密度进行定量,之后按照60个精子:1个卵子的精卵比例将精子加入到卵液中进行受精,采用异体间受精,从收集精卵开始到受精的时间控制在60min以内;受精后,每隔3~5min轻轻搅动受精卵一次,受精卵密度控制在100个/ml以内,受精1h以后,将受精卵液倒入孵化池进行孵化,采用微充气法孵化,孵化密度控制在15个/ml以内,保证较高的孵化率;
d、幼虫培育:2016年4月28日,受精后40h左右,利用对角线70μm筛绢网,进行D型幼虫选育(壳长×壳高=170μm×140μm),共计孵化出D形幼虫600万个;将选育出的幼虫放置于1个盛有清新海水的玻璃钢水槽中(2m3体积)采用微充气法进行培育,密度控制在3个/ml以内;至受精后第6天,幼虫密度调整为0.5个/ml,除去死亡幼虫,还有2个玻璃钢水槽(2m3)培育足面盘幼虫;在此期间,每天换水一次,换水量控制在培育水体的60-90%,投喂金藻、角毛藻及扁藻(三种藻的体积比为1:1:1),投喂量在5000-10000个/ml·d-1;幼虫培育期间,使用的海水均经过双重砂率,海水温度为28.0-29.6℃,盐度为32-35ppt,pH在8.0-8.3之间,光照强度控制在0-1000lux;
e、虫黄藻植入:当幼虫生长至受精后第6天,形成足面盘幼虫(壳长×壳高=190μm×160μm)后浓缩幼虫,将幼虫放置于40-50万个/ml的虫黄藻溶液中,幼虫密度控制在30-40个/ml,浸泡时间为2h以内;从第6天开始,每天将换水出的幼虫浓缩均使用虫黄藻液浸泡,确保足面盘幼虫消化腺中有3个以上虫黄藻;虫黄藻来自于成体砗磲外套膜中,经过外套膜剪取、粉碎榨汁、双重过滤、去除滤液等技术手段获得;
f、附着变态:当足面盘幼虫进入受精后第7天开始,幼虫足外伸,可以一会浮游,一会爬行,进行匍匐式运动;变态规格为壳长×壳高=200μm×180μm;在此期间,采用微充气法处理7-10d幼虫完成变态,不换水,保证盐度在30-35ppt、水温在28-30℃之间、pH在8.0-8.3之间,白天光照维持在2000-3000lux;
g、稚贝培育:当幼虫完成变态后,开始微流水+微充气饲育,变态成功的幼虫,结束浮游生活,用足爬行、出现鳃、次生壳、建立了完整的虫黄藻系统;经过1个月的培育,稚贝可以生长至400-500μm左右,形成双水管稚贝,运动方式仍为爬行;经过2个月左右培育,形成1-2mm的幼贝,与成体砗蚝外观上一模一样,站立起来,利用足丝附着在容器底壁或者附着基上,完全利用虫黄藻营养。在稚贝培育过程中,定期清理培育容器上附着生物,各种藻类等;在微流水水源处配制3-5mg/L的硝酸铵,进行微流水饲养,促进稚贝中虫黄藻增殖,加快稚贝生长;在此期间,光照强度控制在3000-5000lux,切忌光线过强。
通过本实施例的技术手段,经过2个月的培育,我们成功繁育出砗蚝稚贝8750个。
实施例2:
a、亲本促熟:于2016年4月上旬,在海南琼海购买了12个活力强,健康无损的大个体瓷口砗蚝,壳长在30-40cm,鲜重为3-5kg/个,亲本共重48kg,按照12kg/m3水体的密度放置于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海南热带海洋生物实验站的2个2m3的玻璃钢水槽中。采用微充气+微流水形式进行人工促熟,流水量为10m3/d·缸,经过2周促熟,砗蚝性腺成熟,卵子直径为120μm,精子非常活跃;促熟期间,使用的海水均经过双重砂率,海水温度为27.8-29.5℃,盐度为32-35ppt,白天光照强度控制在5000-9000lux;
b、人工催产:于2016年4月28日,选取两个瓷口砗蚝,清洗干净后将2ml的0.6mg/ml五羟色胺催产剂注射至内层外套膜中,之后放置于盛有20L新鲜海水的蓝桶中,放入6-7min后,亲本开始排放精子,大约持续了7min,保留好这桶精液;之后将其转入另外一个盛有20L新鲜海水的蓝桶中,经过8min,发现开始排放卵子,此时,迅速将其转入到盛有50L新鲜海水的白桶中,收集卵子;另外一个个体也做同样处理,这样,我们收集了两桶瓷口砗蚝的卵子和两桶精子;
c、受精孵化:利用70μm对角线筛绢网浓缩卵子,将收集好的卵子按照100个/ml放置于100L白桶中,受精前检查精子活力,选用活力好的精子,50μm对角线筛绢网过滤精子,利用血球计数板对其精子密度进行定量,之后按照90个精子:1个卵子的精卵比例将精子和卵子混合进行受精,采用异体间受精,从收集精卵开始到受精的时间控制在60min以内;受精后,每隔3~5min轻轻搅动受精卵,受精卵密度控制在100个/ml以内;受精1h以后,将受精卵液倒入孵化池进行孵化,采用微充气法孵化,孵化密度控制在15个/ml以内,保证较高的孵化率;
d、幼虫培育:2016年4月30日,受精后40h左右,利用对角线70μm筛绢网,进行D型幼虫选育(壳长×壳高=170μm×140μm),共计孵化出D形幼虫500万个;将选育出的幼虫放置于1个盛有清新海水的玻璃钢水槽中(2m3体积)采用微充气法进行培育,密度2.5个/m;至受精后第6天,幼虫密度调整为0.5个/ml,除去死亡幼虫,还有1个玻璃钢水槽(2m3)培育足面盘幼虫;在此期间,每天换水一次,换水量控制在培育水体体积的60-90%,投喂金藻、角毛藻及扁藻(三种藻的体积比为1:1:1),投喂量在5000-10000个/ml·d-1;幼虫培育期间,使用的海水均经过双重砂率,海水温度为28.3-30℃,盐度为28-32ppt,光照强度控制在0-1000lux;
e、虫黄藻植入:当幼虫生长至受精后第6天,形成足面盘幼虫(壳长×壳高=190μm×160μm)后浓缩幼虫,将幼虫放置于50-60万个/ml的虫黄藻溶液中,幼虫密度控制在30-40个/ml,浸泡时间为2h以内;从第6天开始,每天将换水出的幼虫浓缩均使用虫黄藻液浸泡,确保足面盘幼虫消化腺中有3个以上虫黄藻;虫黄藻来自于成体砗磲外套膜中,经过外套膜剪取、粉碎榨汁、双重过滤、去除滤液等技术手段获得;
f、附着变态:当足面盘幼虫进入受精后第8天开始,幼虫足外伸,可以一会浮游,一会爬行,进行匍匐式运动;变态规格为壳长×壳高=200μm×180μm;在此期间,采用微充气法处理7-10d幼虫完成变态,不换水,保证盐度在30-35ppt、水温在28-30℃之间、pH在8.0-8.3之间,白天光照维持在2000-3000lux;
g、稚贝培育:当幼虫完成变态后,开始微流水+微充气饲育,变态成功的幼虫,结束浮游生活,用足爬行、出现鳃、次生壳、建立了完整的虫黄藻系统;经过1个月的培育,稚贝可以生长至400-500μm左右,形成双水管稚贝,运动方式仍为爬行;经过2个月左右培育,形成1-2mm的幼贝,与成体砗蚝外观上一模一样,站立起来,利用足丝附着在容器底壁或者附着基上,完全利用虫黄藻营养。在稚贝培育过程中,定期清理培育容器上附着生物,各种藻类等;在微流水水源处配制3-5mg/L的硝酸铵,进行微流水饲养,促进稚贝中虫黄藻增殖,加快稚贝生长;在此期间,光照强度控制在3000-5000lux,切忌光线过强。
通过本实施例的技术手段,经过1个月的培育,我们成功繁育出砗蚝稚贝3472个。

Claims (6)

1.一种砗蚝人工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亲本促熟:在砗蚝繁育季节,选用健康无损的个体作为亲本,采用微流水方式进行人工促熟;
b、人工催产:采用0.6-0.8mg/ml的五羟色胺催产剂注射至亲贝外套膜中,进行人工催产,获得砗蚝的成熟配子,得到精子和卵子;
c、受精孵化:按照精卵数量比=60~90:1的比例将精子加入卵液中,进行人工授精,受精卵密度控制在100个/ml以内;受精后将受精卵液倒入孵化池,采用微充气方式进行孵化,孵化密度控制在15个/ml以内;
d、幼虫培育:待受精卵发育至初孵D型幼虫,利用孔径100μm筛绢网进行选育,筛绢网内未滤过的幼虫放置于盛有清新海水的培养容器内采用微充气法进行培育,密度控制在3个/ml以内,每天换水一次,换水量控制在培育水体体积的30-90%,投喂单胞藻,投喂量在5000-10000个/ml·d-1
e、虫黄藻植入:当幼虫生长至足面盘幼虫之后,将幼虫放置于40-60万个/ml的虫黄藻溶液中浸泡,幼虫密度控制在30-40个/ml,浸泡时间控制在2h以内;从第6天开始,每天将换水出来的幼虫浓缩后,浓缩后的幼虫再使用虫黄藻液浸泡,直至幼虫附着完毕,确保90%以上足面盘幼虫消化腺中有3个以上虫黄藻;
f、附着变态:当足面盘幼虫发育进入变态期,在此期间,不换水,微充气处理幼虫完成变态;
g、稚贝培育:当幼虫完成变态后,开始采用微流水+微充气方式饲育,变态成功的幼虫,结束浮游生活,用足爬行、出现鳃、次生壳、建立了完整的虫黄藻系统;经过培育,形成双水管稚贝,继而形成砗蚝幼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砗蚝人工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亲本促熟中,选取的亲本壳长在30cm以上;促熟期间,白天的光照强度控制在5000-10000lux。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砗蚝人工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人工催产中,五羟色胺注射部位为内层外套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砗蚝人工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幼虫培育,使用的饵料为单胞藻,所述的单胞藻为金藻、角毛藻及扁藻;使用的海水经过双重砂滤或者2μm抽滤;温度在28-30℃之间,盐度在28-35ppt之间,pH在8.0-8.3之间,光照强度控制在0-1000lux。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砗蚝人工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附着变态,采用微充气法进行变态处理,保持相对稳定的环境,促使幼虫完成变态,形成稚贝;在此期间,光照强度控制在2000-3000lux,促进虫黄藻生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砗蚝人工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稚贝培育过程中,定期清理培育容器上附着生物,各种藻类;在微流水水源处配制3-5mg/L的硝酸铵,进行微流水饲养,促进稚贝外套膜等组织中的虫黄藻增殖,加快稚贝生长;在此期间,光照强度控制在3000-5000lux。
CN201610459132.XA 2016-06-20 2016-06-20 一种砗蚝人工繁育方法 Active CN1061062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59132.XA CN106106272B (zh) 2016-06-20 2016-06-20 一种砗蚝人工繁育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59132.XA CN106106272B (zh) 2016-06-20 2016-06-20 一种砗蚝人工繁育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06272A CN106106272A (zh) 2016-11-16
CN106106272B true CN106106272B (zh) 2018-11-23

Family

ID=572695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59132.XA Active CN106106272B (zh) 2016-06-20 2016-06-20 一种砗蚝人工繁育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10627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17110A (zh) * 2019-02-19 2019-05-07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一种无鳞砗磲苗种工厂化生产方法
CN109699541B (zh) * 2019-02-19 2020-11-10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一种蓝紫色外套膜番红砗磲品系的制种方法
CN111248127B (zh) * 2020-02-11 2021-02-09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一种砗磲幼贝中间培育关键技术的丝状藻综合防控方法
CN114258878B (zh) * 2021-11-22 2022-11-22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一种砗磲亲本原位催产方法
CN114304011B (zh) * 2021-11-29 2022-11-08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一种法螺稚贝培育方法
CN114208736A (zh) * 2021-12-29 2022-03-22 浙江大学 一种提高泥蚶人工孵化率的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220339A (en) * 1986-04-24 1990-01-10 Pacific Clam Pty Ltd Apparatus for breeding shell fish such as giant clams.
CN101433187A (zh) * 2008-12-17 2009-05-20 大连水产学院 中国蛤蜊人工育苗方法
CN101990853A (zh) * 2010-10-29 2011-03-30 中国海洋大学 库页岛厚蛤蜊的人工繁育方法
CN103766258A (zh) * 2014-01-26 2014-05-07 大连海洋大学 一种杂色蛤Ruditapes variegata的人工繁育方法
CN103798166A (zh) * 2014-01-24 2014-05-21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一种华南沿海香港牡蛎室内大规模人工繁育方法
CN103798167A (zh) * 2014-01-24 2014-05-21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一种僧帽牡蛎的人工繁育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220339A (en) * 1986-04-24 1990-01-10 Pacific Clam Pty Ltd Apparatus for breeding shell fish such as giant clams.
CN101433187A (zh) * 2008-12-17 2009-05-20 大连水产学院 中国蛤蜊人工育苗方法
CN101990853A (zh) * 2010-10-29 2011-03-30 中国海洋大学 库页岛厚蛤蜊的人工繁育方法
CN103798166A (zh) * 2014-01-24 2014-05-21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一种华南沿海香港牡蛎室内大规模人工繁育方法
CN103798167A (zh) * 2014-01-24 2014-05-21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一种僧帽牡蛎的人工繁育方法
CN103766258A (zh) * 2014-01-26 2014-05-07 大连海洋大学 一种杂色蛤Ruditapes variegata的人工繁育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06272A (zh) 2016-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06272B (zh) 一种砗蚝人工繁育方法
CN106165659B (zh) 一种砗磲人工繁育方法
CN104273074B (zh) 一种培育乌贼种苗的方法
CN103404462B (zh) 一种刀鲚土池育苗的方法
CN105104266B (zh) 一种厚壳贻贝人工催产及培育的方法
CN107361001B (zh) 三疣梭子蟹一年两茬的养殖方法
CN104161000B (zh) 一种杂交鲤鱼与彭泽鲫的杂交育种方法
CN105052782B (zh) 西昌高原鳅的人工繁殖方法
CN106719184A (zh) 一种中国蛤蜊人工育苗方法
CN104642212A (zh) 白甲鱼人工繁育方法
CN107439441A (zh) 一种小龙虾的养殖方法
CN106688970B (zh) 一种狐篮子鱼室内人工育苗的方法
CN103636542A (zh) 一种鳑鲏室内人工繁殖方法
CN101647412B (zh) 纹缟虾虎鱼人工催产授精繁育方法
CN105918185A (zh) 一种砗磲的人工育苗方法
KR20140042833A (ko) 해포리고기의 인공종묘 생산방법
CN101790967B (zh) 一种日本蟳早繁苗的培育方法
CN107155956B (zh) 一种玫瑰毒鮋的人工苗种培育方法
CN101743919A (zh) 底栖水产品沉礁养殖方法及装置
CN113349117A (zh) 一种脉红螺池塘生态育苗的方法及装置
CN104642211A (zh) 岩原鲤人工繁育方法
CN103053454A (zh) 一种适用于多元混养的海珍品增殖礁体及其使用方法
CN202760008U (zh) 中华绒螯蟹大规模家系蟹苗土池培育装置
CN107079873B (zh) 一种山溪鲵的人工促繁方法
CN108293926A (zh) 一种长蛸幼体的生态培育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