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92009B - 一种基于拉线编码器的站点可动式测量机构的初始位置校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拉线编码器的站点可动式测量机构的初始位置校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92009B
CN106092009B CN201610498172.5A CN201610498172A CN106092009B CN 106092009 B CN106092009 B CN 106092009B CN 201610498172 A CN201610498172 A CN 201610498172A CN 106092009 B CN106092009 B CN 1060920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bsite
coordinate
coordinate system
datum mark
indic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9817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92009A (zh
Inventor
张得礼
朱煜
王珉
丁力平
洪伟松
陈文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filed Critical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Priority to CN20161049817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92009B/zh
Publication of CN1060920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920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920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920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21/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or details thereof, where the measuring technique is not covered by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unspecified or not relevan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With Unspecified Measuring Means (AREA)
  • A Measuring Device Byusing Mechanical Method (AREA)

Abstract

一种基于拉线编码器的站点可动式测量机构的初始位置校准方法,为形象化四站式布局,对总体的测量结构进行初步建模;将表示机器人各个关节之间坐标系的D‑H模型推广到测量模块四站式布局站点之间的坐标变换,并且引进α、d1、d2、β四个参数来表示四个站点之间的坐标变换;建立四站坐标系数学模型;对上述测量结构建立的D‑H模型进行求解,得出初始位置校准几何模型中的四个未知量,从而确定各个站点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确保测量机构初始位置的精度。该算法效率高,成本较低并且环境适应性强,应用范围广,易于实现,操作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拉线编码器的站点可动式测量机构的初始位置校准 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业机器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拉线编码器的站点可动式初始位置校准算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工业机器人已经被广泛引用于各个行业,在航空业,传统制造业,电子信息业等行业,需要工业机器人能够按照精确的轨迹来完成所要完成的任务。
经过标定的工业机器人能够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到达指定点,但是在离线编程,电弧焊等任务中,经常需要工业机器人能够精确的按照一定的轨迹来完成任务。
高精度,响应速度快的测量系统对机器人运动轨迹的测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现有的三维测量设备价格比较昂贵,同时很多测量设备的可移动性差。
多站法测量原理是采用只需测量长度数据的布局方案,可以全部使用长度数据来求解坐标值,很好的避免了大范围距离角度误差引起的精度退化问题。
在专利公开号为CN103486989A的拉线式空间位置测量机构中,由于测量机构的四个站点是固定式,即在测量过程中不能移动该测量机构的四个站点,否则将导致之前测量的数据失效。所以,该测量机构的测量方式的最大的缺点就是站点固定,使其大大受限于测量时的环境,提高了测量时的难度,所以为保证测量精度,并且提高该测量机构的环境适应性,使该测量机构能更好的适用于不用行业,不同环境的测量当中。本发明在测量机构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发明了一种站点可动式的测量机构,并且对该可动式的测量机构进行初始位置校准的算法。只需要在测量前对测量的基站进行初始位置校准即可保证其测量机构的测量精度。
基于拉线编码器的空间位置测量机构属于四站式布局。采用多站法的测量具有高效、方便、成本低等优点,为分析机器人性能而进行初始位置的校准是保证系统测量精度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初始位置的校准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拉线编码器的站点可动式测量机构的初始位置校准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拉线编码器的站点可动式测量机构的初始位置校准方法,它采用站点可动式测量机构,它包括两个固定装置,各固定装置上安装有两个拉线编码器,即测量机构的两个站点,两个固定装置上的两个站点之间的位置固定;该校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对可动式测量机构的四个站点进行初步建模:
设下左、下右、上左、上右四个站点编号分别为站点1—站点4,设站点1为参考坐标系T1,站点2的坐标系为T2,站点3的坐标系为T3,站点4的坐标系为T4,站点1—站点4的基准点分别表示各站点滑轮的下切点,记为O1-O4,以站点1的基准点O1指向站点2的基准点O2作为参考坐标系的X1轴,以站点1的基准点O1指向站点3的基准点O3作为参考坐标系的Y1轴,将以基准点O1为原点,垂直于X1轴、Y1轴所在平面的直线作为Z1轴;
S2、对四站式布局的站点1-4建立D-H模型,站点2与站点1固连,站点2、3、4的坐标系与站点1之间的关系通过齐次变换矩阵来表示,具体的变换顺序如下:
站点2:站点2的坐标系方向与参考坐标系T1一致,原点为站点2的基准点,因此通过参考坐标系沿着X轴平移固定距离a得到;
站点3:由于Y1轴与Y3轴共面,将参考坐标系绕Z1旋转α角使得Y1轴、Y3轴平行,然后,将前述坐标系沿着旋转后的X1轴平移距离d1使得Y1轴、Y3轴共线;再将变换后的坐标系沿着Y1(Y3)轴平移距离d2使得前述坐标系与站点3坐标系T3的原点O3重合;最后,再将前述坐标系绕Y1(Y3)轴旋转β角使得X1轴,X3轴共线即可得到坐标系T3;
站点4:站点4的坐标系方向与坐标系T3一致,原点为站点4的基准点,因此通过坐标系T3沿着X轴平移固定距离a得到;具体变换公式如下:
T2=Trans(a,0,0)
T3=R(Z1,α)·Trans(d1,0,0)·Trans(0,d2,0)·R(Y1,β)
T4=R(Z1,α)·Trans(d1,0,0)·Trans(0,d2,0)·R(Y1,β)·Trans(a,0,0)
由于因为T1是参考坐标系(0,0,0,1),所以乘不乘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我们用一个4X1的矩阵来表示T1的坐标。
其中:a表示站点1基准点O1与站点2基准点O2的距离即站点3基准点O3与站点4基准点O4的距离;α,d1,d2,β根据第二个固定装置的放置位置获取;
S3、设置校准点M1、M2:在参考坐标系T1选择任意一点作为校准点M1,在参考坐标系T4选择任意一点作为校准点M2,具体如下;
采用一组拉线编码器获取站点3、站点4与校准点M1的拉线长度q3,q4;采用另一组拉线编码器获取站点1、站点2与校准点M2的拉线长度q1,q2
站点3与站点4拉线末端要相交于站点1的校准点M1,在参考坐标系1下M1的坐标为M1
站点1与站点2拉线末端要相交于站点4的校准点M2,在参考坐标系1下校准点M2的坐标M2,采用下述公式表达:
M2=TAM23=R(Z1,α)Trans(d1,0,0)Trans(0,d2,0)M23
其中:TA表示将站点3相对于参考坐标系即Т1的变换矩阵,M23表示校准点2在坐标系3上的坐标位置,由于T3到T4的变换矩阵是已知的—Trans(a,0,0),所以,M2的坐标应该包括Trans(a,0,0)﹒M2在站点4坐标系下的坐标,我们把这两项的乘积合成一个坐标M23
S4、获取四个站点滑轮上切点的坐标Pi,i=1,2,3,4;
S4-1、获取四个站点的基准点O1-O4即滑轮下切点相对于参考坐标系T1的坐标,将站点4基准点投影到前三个站点基准点构成的平面上,引入的误差符合工程应用的需求,将站点3投影在前述平面上相当于忽略β角对站点4坐标系Z坐标的影响;
O1(0,0),
O2(a,0),
O3=TAO1=R(Z1,α)Trans(d1,0,0)Trans(0,d2,0)O1,
O4=TATBO1=TAO2=R(Z1,α)Trans(d1,0,0)Trans(0,d2,0)O2
其中,a表示站点1基准点O1与站点2基准点O2的距离即站点3基准点O3与站点4基准点O4的距离;TA表示将站点3相对于参考坐标系即Т1的变换矩阵,TB表示将站点2相对于参考坐标系即Т1的变换矩阵;
S4-2、采用下述公式获取四个站点滑轮的圆心坐标Q1-Q4
Q1(0,r),
Q2(a,r),
Q3=TAQ33,
Q4=TATBQ33=TAQ43
其中,r表示滑轮半径,Q33表示Q3在坐标系3下的坐标,Q43表示Q4在坐标系3下的坐标;
S4-3、采用下述公式获取四个站点滑轮的上切点坐标Pi,i=1,2,3,4,
其中:i表示站点编号,Ti表示站点i所在的坐标系,Tran(x,y)表示将站点坐标系平移到以滑轮的圆心为坐标原点的坐标系的平移矩阵,Ei表示滑轮的圆外任意一点在以滑轮圆心为坐标系原点的坐标系下的坐标,Q点表示每个滑轮的圆心,QE表示校准点与站点坐标系的距离,表示旋转角度的旋转矩阵,表滑轮圆心与圆外一点E连接与滑轮的交点F在以滑轮为圆心坐标系下的坐标;
S5、根据步骤S4获取的上切点坐标,计算四个拉线弧长在滑轮上的包络角度αi,i=1,2,3,4,αi表示滑轮上切点P、滑轮外一点E与滑轮圆心Q的夹角;
S6、将前述计算结果带入下述公式获取α,d1,d2
其中,q1,q2表示拉线编码器获取的站点1、站点2与校准点M2的拉线长度,q3,q4表示拉线编码器获取的站点3、站点4与校准点M1的拉线长度;表示在参考坐标系下各点之间的长度,α1234表示拉线编码器的四个拉线弧长在滑轮上的包络角度;
S7、采用拉线编码器对任一点进行检测,获取该检测点到四个站点的四条拉线长度L1、L2、L3、L4,采用下述公式获取β,完成四个站点坐标系的建立,从而完成校准;
其中:x4,y4,z4分别表示站点4的坐标,其只跟β有关,x,y,z分别表示被测点的坐标,l4表示拉线编码器采集到的被测点与站点4的距离。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可以提供机器人厂家对于机器人测量的初始位置进行校准,以提高机器人的测量精度。同时在中小企业中可得到广泛的运用,弥补了现在很多三维测量设备的移动性差,成本较高等缺点。涉及到工业机器人在各个行业的运用,如航空业,传统制造业,电子信息业等行业,该算法效率高,成本较低并且环境适应性强,应用范围广,易于实现,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测量模块四站式布局。
图2是本发明的四站坐标系数学模型。
图3为车间平整度模型。
图4是测量结构坐标系示意图。
图5是上切点求解数学模型。
图6为初始位置校准几何模型。
图7是基于拉线编码器的站点可动式初始位置校准算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拉线编码器的站点可动式测量机构的初始位置校准方法,它采用站点可动式测量机构,它包括两个固定装置,各固定装置上安装有两个拉线编码器,即测量机构的两个站点,两个固定装置上的两个站点之间的位置固定;该校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对可动式测量机构的四个站点进行初步建模:
设下左、下右、上左、上右四个站点编号分别为站点1—站点4,设站点1为参考坐标系T1,站点2的坐标系为T2,站点3的坐标系为T3,站点4的坐标系为T4,站点1—站点4的基准点分别表示各站点滑轮的下切点,记为O1-O4,以站点1的基准点O1指向站点2的基准点O2作为参考坐标系的X1轴,以站点1的基准点O1指向站点3的基准点O3作为参考坐标系的Y1轴,将以基准点O1为原点,垂直于X1轴、Y1轴所在平面的直线作为Z1轴;
S2、对四站式布局的站点1-4建立D-H模型,站点2与站点1固连,站点2、3、4的坐标系与站点1之间的关系通过齐次变换矩阵来表示,具体的变换顺序如下:
站点2:站点2的坐标系方向与参考坐标系T1一致,原点为站点2的基准点,因此通过参考坐标系沿着X轴平移固定距离a得到;
站点3:由于Y1轴与Y3轴共面,将参考坐标系绕Z1旋转α角使得Y1轴、Y3轴平行,然后,将前述坐标系沿着旋转后的X1轴平移距离d1使得Y1轴、Y3轴共线;再将变换后的坐标系沿着Y1(Y3)轴平移距离d2使得前述坐标系与站点3坐标系T3的原点O3重合;最后,再将前述坐标系绕Y1(Y3)轴旋转β角使得X1轴,X3轴共线即可得到坐标系T3;
站点4:站点4的坐标系方向与坐标系T3一致,原点为站点4的基准点,因此通过坐标系T3沿着X轴平移固定距离a得到;具体变换公式如下:
T2=Trans(a,0,0)
T3=R(Z1,α)·Trans(d1,0,0)·Trans(0,d2,0)·R(Y1,β)
T4=R(Z1,α)·Trans(d1,0,0)·Trans(0,d2,0)·R(Y1,β)·Trans(a,0,0)
由于因为T1是参考坐标系(0,0,0,1),所以乘不乘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我们用一个4X1的矩阵来表示T1的坐标。
其中:a表示站点1基准点O1与站点2基准点O2的距离即站点3基准点O3与站点4基准点O4的距离;α,d1,d2,β根据第二个固定装置的放置位置获取;
S3、设置校准点M1、M2:在参考坐标系T1选择任意一点作为校准点M1,在参考坐标系T4选择任意一点作为校准点M2,具体如下;
采用一组拉线编码器获取站点3、站点4与校准点M1的拉线长度q3,q4;采用另一组拉线编码器获取站点1、站点2与校准点M2的拉线长度q1,q2
站点3与站点4拉线末端要相交于站点1的校准点M1,在参考坐标系1下M1的坐标为M1
站点1与站点2拉线末端要相交于站点4的校准点M2,在参考坐标系1下校准点M2的坐标M2,采用下述公式表达:
M2=TAM23=R(Z1,α)Trans(d1,0,0)Trans(0,d2,0)M23
其中:TA表示将站点3相对于参考坐标系即Т1的变换矩阵,M23表示校准点2在坐标系3上的坐标位置,由于T3到T4的变换矩阵是已知的—Trans(a,0,0),所以,M2的坐标应该包括Trans(a,0,0)﹒M2在站点4坐标系下的坐标,我们把这两项的乘积合成一个坐标M23
S4、获取四个站点滑轮上切点的坐标Pi,i=1,2,3,4;
S4-1、获取四个站点的基准点O1-O4即滑轮下切点相对于参考坐标系T1的坐标,将站点4基准点投影到前三个站点基准点构成的平面上,引入的误差符合工程应用的需求,将站点3投影在前述平面上相当于忽略β角对站点4坐标系Z坐标的影响;
O1(0,0),
O2(a,0),
O3=TAO1=R(Z1,α)Trans(d1,0,0)Trans(0,d2,0)O1,
O4=TATBO1=TAO2=R(Z1,α)Trans(d1,0,0)Trans(0,d2,0)O2
其中,a表示站点1基准点O1与站点2基准点O2的距离即站点3基准点O3与站点4基准点O4的距离;TA表示将站点3相对于参考坐标系即Т1的变换矩阵,TB表示将站点2相对于参考坐标系即Т1的变换矩阵;
S4-2、采用下述公式获取四个站点滑轮的圆心坐标Q1-Q4
Q1(0,r),
Q2(a,r),
Q3=TAQ33,
Q4=TATBQ33=TAQ43
其中,r表示滑轮半径,Q33表示Q3在坐标系3下的坐标,Q43表示Q4在坐标系3下的坐标;
S4-3、采用下述公式获取四个站点滑轮的上切点坐标Pi,i=1,2,3,4,
其中:i表示站点编号,Ti表示站点i所在的坐标系,Tran(x,y)表示将站点坐标系平移到以滑轮的圆心为坐标原点的坐标系的平移矩阵,Ei表示滑轮的圆外任意一点在以滑轮圆心为坐标系原点的坐标系下的坐标,Q点表示每个滑轮的圆心,QE表示校准点与站点坐标系的距离,表示旋转角度的旋转矩阵,表滑轮圆心与圆外一点E连接与滑轮的交点F在以滑轮为圆心坐标系下的坐标;
S5、根据步骤S4获取的上切点坐标,计算四个拉线弧长在滑轮上的包络角度αi,i=1,2,3,4,αi表示滑轮上切点P、滑轮外一点E与滑轮圆心Q的夹角;
S6、将前述计算结果带入下述公式获取α,d1,d2
其中,q1,q2表示拉线编码器获取的站点1、站点2与校准点M2的拉线长度,q3,q4表示拉线编码器获取的站点3、站点4与校准点M1的拉线长度;表示在参考坐标系下各点之间的长度,α1234表示拉线编码器的四个拉线弧长在滑轮上的包络角度;
S7、采用拉线编码器对任一点进行检测,获取该检测点到四个站点的四条拉线长度L1、L2、L3、L4,采用下述公式获取β,完成四个站点坐标系的建立,从而完成校准;
其中:x4,y4,z4分别表示站点4的坐标,其只跟β有关,x,y,z分别表示被测点的坐标,l4表示拉线编码器采集到的被测点与站点4的距离。
步骤S7中,检测点坐标的坐标获取方式采用专利号为201310421491.2的拉线式空间位置测量机构及测量方法获取。
本发明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Claims (1)

1.一种基于拉线编码器的站点可动式测量机构的初始位置校准方法,其特征是它采用站点可动式测量机构,它包括两个固定装置(1),各固定装置(1)上安装有两个拉线编码器,即测量机构的两个站点,两个固定装置(1)上的两个站点之间的位置固定;该校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对可动式测量机构的四个站点进行初步建模:
设下左、下右、上左、上右四个站点编号分别为站点1—站点4,设站点1为参考坐标系T1,站点2的坐标系为T2,站点3的坐标系为T3,站点4的坐标系为T4,站点1—站点4的基准点分别表示各站点滑轮的下切点,记为O1-O4,以站点1的基准点O1指向站点2的基准点O2作为参考坐标系的X1轴,以站点1的基准点O1指向站点3的基准点O3作为参考坐标系的Y1轴,将以基准点O1为原点,垂直于X1轴、Y1轴所在平面的直线作为Z1轴;
S2、对四站式布局的站点1-4建立D-H模型,站点2与站点1固连,站点2、3、4的坐标系与站点1之间的关系通过齐次变换矩阵来表示,具体的变换顺序如下:
站点2:站点2的坐标系方向与参考坐标系T1一致,原点为站点2的基准点,因此通过参考坐标系沿着X轴平移固定距离a得到;
站点3:由于Y1轴与Y3轴共面,将参考坐标系绕Z1旋转α角使得Y1轴、Y3轴平行,然后,将旋转α角后的坐标系沿着旋转后的X1轴平移距离d1使得Y1轴、Y3轴共线;再将变换后的坐标系沿着Y1(Y3)轴平移距离d2使得平移d1后的坐标系与站点3坐标系T3的基准点O3重合;最后,再将平移d2后的坐标系绕Y1(Y3)轴旋转β角使得X1轴,X3轴共线即可得到坐标系T3;
站点4:站点4的坐标系方向与坐标系T3一致,原点为站点4的基准点,因此通过坐标系T3沿着X轴平移固定距离a得到;具体变换公式如下:
T2=Trans(a,0,0)
T3=R(Z1,α)·Trans(d1,0,0)·Trans(0,d2,0)·R(Y1,β)
T4=R(Z1,α)·Trans(d1,0,0)·Trans(0,d2,0)·R(Y1,β)·Trans(a,0,0)
其中:a表示站点1基准点O1与站点2基准点O2的距离即站点3基准点O3与站点4基准点O4的距离;α,d1,d2,β根据第二个固定装置的放置位置获取;
S3、设置校准点M1、M2:在参考坐标系T1选择任意一点作为校准点M1,在参考坐标系T4选择任意一点作为校准点M2,具体如下;
采用一组拉线编码器获取站点3、站点4与校准点M1的拉线长度q3,q4;采用另一组拉线编码器获取站点1、站点2与校准点M2的拉线长度q1,q2
站点3与站点4拉线末端要相交于站点1的校准点M1,在参考坐标系T1下M1的坐标为M1
站点1与站点2拉线末端要相交于站点4的校准点M2,在参考坐标系T1下校准点M2的坐标M2,采用下述公式表达:
M2=TAM23=R(Z1,α)Trans(d1,0,0)Trans(0,d2,0)M23
其中:TA表示将站点3相对于参考坐标系即Т1的变换矩阵,M23表示校准点M 2在坐标系T3上的坐标位置,由于T3到T4的变换矩阵是已知的—Trans(a,0,0),所以,M2的坐标应该包括Trans(a,0,0)﹒M2在站点4坐标系下的坐标,我们把这两项的乘积合成一个坐标M23
S4、获取四个站点滑轮上切点的坐标Pi,i=1,2,3,4;
S4-1、获取四个站点的基准点O1-O4即滑轮下切点相对于参考坐标系T1的坐标,将站点4基准点投影到前三个站点基准点构成的平面上,引入的误差符合工程应用的需求,将站点3投影在前述平面上相当于忽略β角对站点4坐标系Z坐标的影响;
O1(0,0),
O2(a,0),
O3=TAO1=R(Z1,α)Trans(d1,0,0)Trans(0,d2,0)O1,
O4=TATBO1=TAO2=R(Z1,α)Trans(d1,0,0)Trans(0,d2,0)O2
其中,a表示站点1基准点O1与站点2基准点O2的距离即站点3基准点O3与站点4基准点O4的距离;TA表示将站点3相对于参考坐标系即Т1 的变换矩阵,TB表示将站点2相对于参考坐标系即Т1 的变换矩阵;
S4-2、采用下述公式获取四个站点滑轮的圆心坐标Q1-Q4
Q1(0,r),
Q2(a,r),
Q3=TAQ33,
Q4=TATBQ33=TAQ43
其中,r表示滑轮半径,Q33表示Q3在坐标系T 3下的坐标,Q43表示Q4在坐标系T 3下的坐标;
S4-3、采用下述公式获取四个站点滑轮的上切点坐标Pi,i=1,2,3,4,
其中:i表示站点编号,Ti表示站点i所在的坐标系,Tran(x,y)表示将站点坐标系平移到以滑轮的圆心为坐标原点的坐标系的平移矩阵,Ei表示滑轮的圆外任意一点在以滑轮圆心为坐标系原点的坐标系下的坐标,Q点表示每个滑轮的圆心,QE表示校准点与站点i所在的坐标系的距离,站点3、站点4选取校准点M1,站点1、站点2选取校准点M2,表示旋转角度的旋转矩阵,表示滑轮圆心与圆外一点E连接与滑轮的交点F在以滑轮为圆心坐标系下的坐标;
S5、根据步骤S4获取的上切点坐标,计算四个拉线弧长在滑轮上的包络角度αi,i=1,2,3,4,αi表示滑轮上切点P、滑轮外一点E与滑轮圆心Q的夹角;
S6、将前述计算结果带入下述公式获取α,d1,d2
其中,q1,q2表示拉线编码器获取的站点1、站点2与校准点M2的拉线长度,q3,q4表示拉线编码器获取的站点3、站点4与校准点M1的拉线长度;表示在参考坐标系下各点之间的长度,α1234表示拉线编码器的四个拉线弧长在滑轮上的包络角度;
S7、采用拉线编码器对任一点进行检测,获取该检测点到四个站点的四条拉线长度L1、L2、L3、L4,采用下述公式获取β,完成四个站点坐标系的建立,从而完成校准;
其中:x4,y4,z4分别表示站点4的坐标,其只跟β有关,x,y,z分别表示被测点的坐标,l4表示拉线编码器采集到的被测点与站点4的距离。
CN201610498172.5A 2016-06-29 2016-06-29 一种基于拉线编码器的站点可动式测量机构的初始位置校准方法 Active CN1060920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98172.5A CN106092009B (zh) 2016-06-29 2016-06-29 一种基于拉线编码器的站点可动式测量机构的初始位置校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98172.5A CN106092009B (zh) 2016-06-29 2016-06-29 一种基于拉线编码器的站点可动式测量机构的初始位置校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92009A CN106092009A (zh) 2016-11-09
CN106092009B true CN106092009B (zh) 2018-07-20

Family

ID=572144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98172.5A Active CN106092009B (zh) 2016-06-29 2016-06-29 一种基于拉线编码器的站点可动式测量机构的初始位置校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9200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53996B (zh) * 2016-12-28 2020-02-0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拉线编码测量装置、拉线编码空间位置测量方法及系统
CN107471257B (zh) * 2017-08-17 2020-08-1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单拉线编码器的机器人几何标定方法
CN108106583A (zh) * 2018-02-14 2018-06-01 山东建筑大学 一种数控装置末端位置实时测量系统和测量方法
CN110749257B (zh) * 2019-08-05 2021-08-10 上海大学 一种拉线式测量系统的测量基准点不共面误差补偿方法
CN111060537A (zh) * 2019-12-23 2020-04-24 天津金鹏源辐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辐照装置剂量坐标体系建立方法
CN111390968B (zh) * 2019-12-31 2022-05-10 宁波大正工业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料盘及其点位补偿方法
CN111912310B (zh) * 2020-08-10 2021-08-10 深圳市智流形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校准方法、装置、设备
CN112632696B (zh) * 2020-12-15 2023-04-25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一种可重构离散模曲面成形钉模位置的自校验方法
CN113566757B (zh) * 2021-08-19 2023-04-28 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拉线式三维空间定位装置
CN115031673A (zh) * 2022-08-10 2022-09-09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用于沉管隧道水下推出式最终接头三线定位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86989A (zh) * 2013-09-16 2014-01-0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拉线式空间位置测量机构及测量方法
CN104236543A (zh) * 2014-09-17 2014-12-24 上海大学 用于工业机器人空间位姿精度和轨迹测量的拉线式测量系统和测量方法
CN104236629A (zh) * 2014-09-17 2014-12-24 上海大学 用于工业机器人空间定位精度和轨迹测量的拉线式测量系统和测量方法
CN104890013A (zh) * 2015-06-02 2015-09-09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拉线编码器的工业机器人标定算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86989A (zh) * 2013-09-16 2014-01-0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拉线式空间位置测量机构及测量方法
CN104236543A (zh) * 2014-09-17 2014-12-24 上海大学 用于工业机器人空间位姿精度和轨迹测量的拉线式测量系统和测量方法
CN104236629A (zh) * 2014-09-17 2014-12-24 上海大学 用于工业机器人空间定位精度和轨迹测量的拉线式测量系统和测量方法
CN104890013A (zh) * 2015-06-02 2015-09-09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拉线编码器的工业机器人标定算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拉线式编码器的混联搬运机器人误差检测;李文艺 等;《机械与电子》;20131231(第12期);52-5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92009A (zh) 2016-1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92009B (zh) 一种基于拉线编码器的站点可动式测量机构的初始位置校准方法
CN102566577B (zh) 一种工业机器人简易标定方法
CN103447884B (zh) 数控机床平动轴几何误差的测量装置及测量与辨识方法
CN103389038B (zh) 激光跟踪仪定目标多站测量的数控机床几何精度检测方法
CN102865862B (zh) 全站仪免置平自由设站的测量方法
CN107042528A (zh) 一种工业机器人的运动学标定系统及方法
CN105666490B (zh) 一种机器人的标定系统及方法
CN102744648B (zh) 一种数控机床回转工作台误差测量与分离的方法
CN103486989B (zh) 拉线式空间位置测量机构及测量方法
CN102721393B (zh) 一种精密旋转工作台测量系统误差在位自标定方法
CN106813638B (zh) 一种3rps并联机器人几何参数辨识方法
CN105424024B (zh) 一种基于全站仪的空间目标的位置和朝向标定方法
CN105538341B (zh) 一种基于末端非完整坐标信息的机器人标定系统及方法
CN102126162B (zh) 一种数控机床加工在线测量方法
CN107390155B (zh) 一种磁传感器校准装置和方法
CN114406991B (zh) 基于拉线式编码器的工业机器人标定与空间位置测量方法
CN104236543A (zh) 用于工业机器人空间位姿精度和轨迹测量的拉线式测量系统和测量方法
CN106097395A (zh) 一种基于直线位移传感器的工业机器人运动学参数的标定算法
CN103471572A (zh) 全站仪组网测量大型结构件的方法
CN107471257A (zh) 基于单拉线编码器的机器人几何标定方法
CN106152955A (zh) 一种大尺寸轴类零件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06644320B (zh) 一种滚珠丝杠弯曲挠度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107643031A (zh) 机器人重复定位精度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03591874A (zh) 用标准块实现极坐标齿轮测量中心零点标定的方法
CN106248000B (zh) 零件孔轴线的测量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