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68743A - 采用碳纳米材料调控草坪堆肥基质放线菌多样性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采用碳纳米材料调控草坪堆肥基质放线菌多样性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68743A
CN106068743A CN201610443410.2A CN201610443410A CN106068743A CN 106068743 A CN106068743 A CN 106068743A CN 201610443410 A CN201610443410 A CN 201610443410A CN 106068743 A CN106068743 A CN 1060687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il
diversity
carbon nanomaterial
surface area
actinomyce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4341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多立安
赵树兰
郑亚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61044341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68743A/zh
Publication of CN1060687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6874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79/00Methods for working soil
    • A01B79/02Methods for working soil combined with other agricultural processing, e.g. fertilising, plant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21/00Methods of fertilising, sowing or plant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0/00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 B01J20/02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comprising inorganic material
    • B01J20/20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comprising inorganic material comprising free carbon; comprising carbon obtained by carbonising processes
    • B01J20/205Carbon nanostructures, e.g. nanotubes, nanohorns, nanocones, nanobal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28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sorption
    • C02F1/281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sorption using inorganic sorb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28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sorption
    • C02F1/283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sorption using coal, charred products, or inorganic mixtures containing the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FORGANIC FERTILISER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5B, C05C, e.g. FERTILISERS FROM WASTE OR REFUSE
    • C05F9/00Fertilisers from household or town refuse
    • C05F9/04Biological compos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10In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1/20Heavy metals or heavy metal compoun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0Fertilizers of biological origin, e.g. guano or fertilizers made from animal corps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otan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 Fertiliz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碳纳米材料调控草坪堆肥基质放线菌多样性的方法。本发明从基质微生物角度出发,以生活垃圾堆肥和土壤混合物为草坪基质材料,以向其中混合四种不同碳纳米材料作为处理组,通过草坪植物培养,添加不同碳纳米材料,认识基质中可培养放线菌多样性的变化。试验结果显示:向垃圾堆肥草坪基质中添加碳纳米材料后,除碳纳米管处理外,其他几个处理的放线菌多样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氧化石墨烯处理多样性指数最高,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本发明将碳纳米材料添加进草坪建植体系中为实现放线菌调控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Description

采用碳纳米材料调控草坪堆肥基质放线菌多样性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采用碳纳米材料调控草坪堆肥基质放线菌多样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碳纳米材料是三维结构中至少有一个小于100 nm的材料。碳纳米材料具有尺寸小,比表面积大,表面能高,表面原子比例大的特点,在力学、光学、热学、电学等方面表现出了优异性能。纳米颗粒存在很多微界面, 各种界面反应可以通过其强化, 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以及污水净化方面发挥着显著的作用。
碳元素在自然界含量非常高,对于有机物和生命体也非常重要。1985 年,科学家发现了由60 个C原子组成的C60。随后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等也相继被发现。2004年, Geim等人成功制备出了单层石墨烯。之后随着石墨烯在光、电、热、磁上的特殊性质被陆续发现,有关碳材料的研究又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随着科学技术、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的不断增加,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呈现出水体、土壤以及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的趋势。报道指出,中国50%的河流以及80%以上的湖泊已经遭受到了污染,地表水的Ⅲ类水质标准中国的许多湖泊已经达不到了。全国的耕地中有8000万hm 2以上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而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有机污染物以及重金属的污染, 这一情况已经严重制约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甚至威胁到了国人的健康。
传统的水体修复技术比如截污、底泥疏浚等虽然暂时能够起一些作用,但是都治标不治本,而生物修复限制因素有很多,比如环境温度和酸碱性等, 这就使得生物修复客观上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作为传统的污染土壤修复方法,客土法、淋滤法费时费力,并且对于大面积的修复起不到很好的作用。与传统的环境修复方法相比较, 将纳米材料用于重金属修复,因其超强的吸附能力和超大的比表面积,不仅不存在传统方法的缺点,还表现出极高的修复效率。另外大气污染方面形势也是十分严峻,空气中超标的SO2、 CO和NOx等时刻威胁着我们的身体健康。纳米材料具有极佳的催化效率,甚至能够催化极不易发生的反应为解决产生大气污染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因此,利用纳米材料解决水体和土壤以及大气的污染问题越来越值得人们关注。而碳纳米材料的研究又是其中极有发展前景的领域。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碳纳米管能够有效的吸附水体中重金属离子。Li 等的实验表明碳纳米管能够吸附水体中的铅离子,并且与溶液的PH值有很大的相关性。随着溶液 pH值的增加,碳纳米管对铅离子的吸附能力也随之增大。Langmuir和 Freundlich 模型可以解释这个吸附过程。随后,Li 等还研究了不同氧化方式处理的碳纳米管对镉离子的吸附效果比较,发现经过氧化处理后,碳纳米管的比表面积显著增加,表面官能团的数量也有明显增多。具体来说,碳纳米管经KMnO4氧化之后的吸附效果明显高于 H2O2和 HNO3的氧化效果。另外,Li 等人接下来又进行了碳纳米管吸附铜离子的实验、研究了不同形态的碳纳米管对铅离子的吸附比较、碳纳米管对铅离子的吸附动力学性质以及解吸附的情况,并且讨论了碳纳米管对铅离子、铜离子以及镉离子在相同溶液中的竞争吸附情况。研究发现,碳纳米管对对溶液中以上三种不同离子的吸附顺序为Pb2+>Cu2+>Cd2+, 其中对铅离子(Pb2+)、铜离子(Cu2+)的吸附可以用Langmuir 方程解释。
李延辉等利用HNO3氧化处理的碳纳米管进行了对Pb2+的吸附实验。研究发现HNO3氧化处理之后的碳纳米管表面积明显增大,另外-OH、-CO、-COOH等官能团被引入到了碳纳米管的表面。这能够明显增强碳纳米管吸附Pb2+的作用面积以及作用力,从而提高碳纳米管对Pb2+的吸附量。结果表明,吸附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这说明碳纳米管对Pb2+的吸附是一个放热过程。再生试验表明,吸附效果随pH值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当pH低至2时,碳纳米管上吸附的Pb2+脱附率到了85%,从而为实现碳纳米管吸附材料的循环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除此之外,石墨烯和氧化石墨烯对于有机物污染以及由石油泄露造成的环境污染也有很强的修复作用。石墨烯改性之后对环境中污染物的吸附效果更佳,并且吸附量增大、性能更加稳定。Chen 等人制备出的三维多孔氧化石墨烯薄膜在选择吸附方面表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它吸附机油的重量能够达到自身重量的37 倍,吸附有机溶剂的重量则大于自身重量的 26 倍,它的吸附效果相比片状石墨烯和泡沫石墨烯高很多。除此之外,该多孔氧化石墨烯薄膜的性质十分稳定,可利用己烷去除表面的吸附物质之后循环利用。较高的吸附量和较长的循环使用次数使得该三维多孔氧化石墨烯薄膜去除有机物以及清理石油污染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应用前景。
上述分析表明,石墨烯和碳纳米管等碳纳米材料在环境领域的应用主要在土壤、水体以及大气污染修复方面,而作为生物调控剂进行应用,尤其碳纳米材料在堆肥草坪基质中作为微生物调控剂,研究目前尚无文献报道。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和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城市生活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废物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与此同时,生活垃圾的配套处理却还不够完备,大量垃圾暴露在城市中,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堆肥化处理是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资源化比较便捷的方式,这不仅能够消化城市中的生活垃圾,缓解了生活垃圾带来的城市环境压力,同时也生产出了大量堆肥肥料供给农业生产。
生活垃圾中含有大量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因此将生活垃圾堆肥化处理并将堆肥用于农业生产是其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
研究发现将适量垃圾堆肥添加到土壤当中能够有效增加作物产量。因土壤理化性质以及作物类型不同,其增幅也存在显著差异。周德智等]研究了添加垃圾堆肥后,黄棕壤、潮土以及红壤中种植的小麦产量变化。结果显示,添加适量垃圾堆肥后,作物均有增产效果,其中红壤土效果最好。贺立源等研究发现,小白菜的产量随着垃圾堆肥施用量的提高而增加,且与对照相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此外,堆肥的施用不仅对作物产量有影响,对作物的品质也有显著的提高效果。方亭等人的研究发现,将垃圾堆肥添加到棕红壤土中,土壤作物油菜的籽粒中蛋白质的含量显著升高,大豆籽粒中所含的蛋白质明显增加。
然而,近些年来人们也开始意识到垃圾堆肥中不仅含有营养物质,同时还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属,如果长期施用会增加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因此,将堆肥用于农业生产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食品安全问题。可见,避开食物链实现垃圾堆肥的资源化利用意义重大。不仅如此,为防止堆肥利用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甚至给生态环境带来威胁,在应用的同时必须考虑重金属修复的问题。
传统的草皮生产通常是利用优质土壤。这会对土壤的物理性质产生很大的影响,导致肥力下降。另外草皮生产时2 cm以上的耕层土壤会被带走,肥沃的耕层土壤进入城市生态系统,而经过几次的草皮生产之后,农田土壤将变得越来越贫瘠,以致于最终无法再进行农业生产, 这是对国土资源极大的浪费。如果草坪建植以生活垃圾堆肥作为基本体系,不仅能够消化城市垃圾,还能够减轻草坪生产带给耕层土壤的破坏作用。
纳米技术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在材料、信息、环境等方面均表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虽然已经有一些研究理论研究,表明纳米材料会对微生物的生长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应用其调控作用,还尚无相关技术报道。
发明内容
碳纳米材料因其特殊的结构具有很大的应用范围,吸附水体和土壤中的重金属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应用。本技术从基质微生物角度出发,以生活垃圾堆肥和土壤混合物为草坪基质材料,以向其中混合四种不同碳纳米材料作为处理组,通过草坪植物培养,添加不同碳纳米材料,认识基质中可培养放线菌多样性的变化,碳纳米材料添加进草坪建植体系中放线菌调控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如下的技术内容:
一种采用碳纳米材料调控草坪堆肥基质放线菌多样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的步骤进行:
(1)实验材料
实验用土壤取自天津师范大学校园0-20 cm表层土壤,基本性质为:含水量19.4%,pH7.27,电导率2250 µS/cm,有机质、全磷、全氮分别为52.3、3.75、2.15 g/kg。
实验用生活垃圾堆肥来自天津市小淀垃圾处理厂。pH为7.49,电导率2300 µS/cm,有机质、全磷、全氮分别为132、6.81、25.1 g/kg。重金属Cr、Cu、Pb、Zn、Cd含量分别为703、341、217、677、5.01 mg/kg。
供试纳米炭黑(CB)购于天津秋实炭黑厂,粒径为20~70 nm,比表面积为 1200 m2/g,pH 值为7.0,实验前利用KMnO4对其改性处理。
石墨烯(G)微片购于南京吉仓纳米科技有限公司,结构为黑色薄片状,微片尺寸0.5-20 um,厚度5-25 nm,比表面积40-60 m2/g,密度约2.25 g/cm3,电导率 8000-10000 S/m,含碳量>99.5%。
氧化石墨烯(GO)购于苏州恒球纳米公司,为黑色或褐黄色粉末,平均厚度3.4-7nm,片层直径10-50 μm,比表面积100-300 m2/g,纯度>90%。
碳纳米管(CNT)购于北京博宇高科技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直径20-40 nm,长度10-30 um,-COOH含量1.43%,纯度>90wt%,灰粉<8wt%,比表面积>110 m2/g,导电:>102 s/cm。
(2)实验方法:
取土后立即测量土壤含水量,计算得到土壤干重与湿重的比例。按照比例算得干重1500 g所对应的湿土重量。称得相应重量的湿土与30 g垃圾堆肥混合,搅拌均匀,装入内径15 cm高20 cm的塑料花盆中,共装15盆。
实验共设5个处理,石墨烯(G)、氧化石墨烯(GO)、碳纳米管(CNT)、改性纳米炭黑(CB)按干土重1%的比例分别加入到混合基质中,以不添加碳纳米材料的处理为对照(CK),添加碳纳米材料后充分混匀,每盆播种高羊茅种子5g。培养期间温度为 19~27 ℃,相对湿度为 60~72%,每天给土壤补充水分,使土壤湿度保持在土壤持水量的70%。培养130d后,将盆中0-5cm深度土壤取出混匀,过60目筛,冰箱-20℃保存,供微生物分离与计数分析。
本发明进一步公开加了采用碳纳米材料调控草坪堆肥基质放线菌多样性的方法在提高放线菌多样性指数方面的应用;其中的碳纳米材料为氧化石墨烯。试验结果表明,向垃圾堆肥草坪基质中添加碳纳米材料后,除碳纳米管处理外,其他几个处理的放线菌多样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氧化石墨烯处理多样性指数最高,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本发明所述的纳米碳是指:石墨烯、氧化石、碳纳米管、纳米炭黑。纳米炭黑实验前利用KMnO4对其改性处理指的是:称取纳米碳10 g于250 mL锥形瓶中,加入100 mL0.03mol·L-1的KMnO4溶液,静置10 min后,放于万用电热器上沸腾回流1 h。冷却后,用去离子水反复冲洗,使溶液不再浑浊且pH稳定。转移至烧杯,110℃条件下烘干至恒重。
本发明更加详细的描述如下:
1研制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实验用土壤取自天津师范大学校园0-20 cm表层土壤,基本性质为:含水量19.4%,pH7.27,电导率2250 µS/cm,有机质、全磷、全氮分别为52.3、3.75、2.15 g/kg。
实验用生活垃圾堆肥来自天津市小淀垃圾处理厂。pH为7.49,电导率2300 µS/cm,有机质、全磷、全氮分别为132、6.81、25.1 g/kg。重金属Cr、Cu、Pb、Zn、Cd含量分别为703、341、217、677、5.01 mg/kg。
供试纳米炭黑(CB)购于天津秋实炭黑厂,粒径为20~70 nm,比表面积为 1200 m2/g,pH 值为7.0,实验前利用KMnO4对其改性处理。
石墨烯(G)微片购于南京吉仓纳米科技有限公司,结构为黑色薄片状,微片尺寸0.5-20 um,厚度5-25 nm,比表面积40-60 m2/g,密度约2.25 g/cm3,电导率 8000-10000 S/m,含碳量>99.5%。
氧化石墨烯(GO)购于苏州恒球纳米公司,为黑色或褐黄色粉末,平均厚度3.4-7nm,片层直径10-50 μm,比表面积100-300 m2/g,纯度>90%。
碳纳米管(CNT)购于北京博宇高科技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直径20-40 nm,长度10-30 um,-COOH含量1.43%,纯度>90wt%,灰粉<8wt%,比表面积>110 m2/g,导电:>102 s/cm。
技术设计
取土后立即测量土壤含水量,计算得到土壤干重与湿重的比例。按照比例算得干重1500 g所对应的湿土重量。称得相应重量的湿土与30 g垃圾堆肥混合,搅拌均匀,装入内径15 cm高20 cm的塑料花盆中,共装15盆。
实验共设5个处理,石墨烯(G)、氧化石墨烯(GO)、碳纳米管(CNT)、改性纳米炭黑(CB)按干土重1%的比例分别加入到混合基质中,以不添加碳纳米材料的处理为对照(CK),每个处理三次重复。添加碳纳米材料后充分混匀,每盆播种高羊茅种子5g。培养期间温度为19~27 ℃,相对湿度为 60~72%,每天给土壤补充水分,使土壤湿度保持在土壤持水量的70%。培养130d后,将盆中0-5cm深度土壤取出混匀,过60目筛,冰箱-20℃保存,供微生物分离与计数分析。
研制方法
1.3.1放线菌培养基配制方法
培养放线菌用高氏一号培养,具体配方为可溶性淀粉20g、 KNO3 1g、K2HPO4 0.5g、MgSO4·7H2O 0.5g、NaCl 0.5g、FeSO4· 7H2O 0.01g、琼脂 18g,利用NaOH或HCl调节pH到7.4-7.6。121℃灭菌20分钟,室温晾至50-60℃时倒入培养皿备用。
放线菌培养最适浓度的确定
根据微生物学实验指导以及以往培养经验初步确定放线菌培养观察的最适浓度在10-3-10-5之间。取0.5g对照组中的基质土壤倒入装有50ml无菌水的锥形瓶中,封口后置于摇床上,以 150 rpm 振荡 20 min。振荡停止后静置 10 S。吸取l mL土壤浸出液移入试管中并添加9 mL 无菌水,将其稀释10倍,制成10-3浓度的土壤浸出液,之后利用此方法分别制成10-4、10-5浓度的土壤浸出液。取200ul土壤浸出液均匀涂布到LB培养基上,将培养皿倒置放入37度的恒温培养箱中,避光培养。连续观察放线菌生长情况,待其大小适宜数量稳定后进行计数。预实验的结果发现10-4这一浓度培养出的放线菌数量偏少,而10-3这一浓度培养出的放线菌数量又偏多,经过第二次预实验最终确定5*10-3这个浓度为放线菌培养的最适浓度。培养最适时间为6d。
放线菌平板计数方法
通过预实验已确定出最适浓度为5*10-3,所以实验可以直接将草坪堆肥基质稀释5000倍进行培养。具体操作过程为:称取0.5g土壤将其倒入装有50 mL无菌水的锥形瓶中,封口后置于摇床上,以 150 rpm 振荡 20 min。振荡停止后静置 10 s。吸取1mL 土壤浸出液移入装有50ml无菌水的锥形瓶中制成5*10-3浓度的土壤悬浊液,充分混匀后,吸取 200uL并将其注射到固体LB培养基上,涂布均匀,之后将培养皿倒置于 37 ℃恒温培养箱内培养6d,选取菌落数在 30-300范围内的平板进行分离计数,并按照其不同菌落特征归类、编号。之后进行划线纯培养以达到对分离到的放线菌纯化的目的。将培养皿做好标签倒置于37度培养箱中培养6d,之后转移到 4℃冰箱中保存备用。
放线菌群落多样性方法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7和 SPSS 17. 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one-way ANOVA) 检验各项特征指标的差异,用 Duncan 新复极差法分析其差异显著性(α=0.05) 。采用香农(Shannon-Wiener index)多样性指数(H)[691]、均匀度(Pielou)指数 (E) 和丰富度(Margalef)指数 (D)表示放线菌多样性, 其公式为:E=H/Hmax、D=(S-1)/lnN,式中: Pi=ni/N是群落中第i个物种的个体数占群落中总个体数的比例,ni是第i个物种的个体数,H为实际观察的种类多样性,Hmax为最大的种类多样性,S是群落中的物种数,N为群落中个体的总数。
2 研制结果分析
2.1草坪堆肥基质中可培养放线菌总数
不同处理基质中可培养放线菌菌落总数见图1。添加碳纳米材料会显著降低基质中可培养放线菌的数量,不同碳纳米材料影响的程度不同。对照组可培养放线菌的数量为2.48×106cfu·g-1。石墨烯、碳纳米管、氧化石墨烯处理分别为17.83×106cfu·g-1、12.83×106cfu·g-1和17.83×106cfu·g-1,分别是对照组的71.81%、51.68%和71.81%,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纳米碳黑处理组中放线菌总数为2.05×106cfu·g-1,占对照组的82.55%,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添加碳纳米材料会明显降低基质中可培养放线菌的数量,并且不同的碳纳米吸附材料影响的程度不同,差异较明显,其中碳纳米管处理降低程度最大。
草坪堆肥基质中可培养放线菌多样性
将菌株统计结果进行群落多样性运算,结果如图2所示。
根据数据统计,大体上来看,碳纳米材料处理后,草坪体系中放线菌的多样性指数大部分有所提高。
对照组处理组中放线菌的香农指数较低为1.97,石墨烯、纳米碳黑、氧化石墨烯处理分别为2.15、2.25和2.52,分别是对照组的1.09、1.14和1.28倍。碳纳米管处理香农指数为1.75,占对照组的88.51%。氧化石墨烯处理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其他几个处理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对照组的均匀度指数与石墨烯处理相同,均为0.79。碳纳米管处理均匀度指数最低,为0.61,占对照组的76.92%。纳米碳黑处理和氧化石墨烯处理均匀度指数较高,为0.85和0.91,分别是对照组的1.08和1.15倍,与碳纳米管处理有明显差异,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
对照组的丰富度指数为2.39。四个处理组中氧化石墨烯处理的丰富度最高,为3.29,是对照组的1.38倍,且差异显著。石墨烯处理和纳米碳黑处理的均匀度指数分别为2.53和2.88,是对照组的1.06和1.21倍,差异不显著。碳纳米管处理的丰富度指数为2.05,占对照组的85.94%,差异不显著。
统计结果表明,向垃圾堆肥草坪基质中添加碳纳米材料后,除碳纳米管处理外,其他几个处理的放线菌多样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氧化石墨烯处理多样性指数最高,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研制结论
在放线菌多样性指数方面,除CNT处理与对照组相近之外,其他几组处理的放线菌多样性指数方面均表现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氧化石墨烯处理升高最明显,并且差异显著。到目前为止人类发现的所有天然抗生素中,有70%都是链放线菌生产的。而其中由链霉素产的抗生素就有一半以上。添加了碳纳米材料后,在放线菌多样性指数方面,除碳纳米管处理与对照组相近之外,其他几组处理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氧化石墨烯处理升高最明显,并且差异显著。
附图说明:
图1是不同处理基质中可培养放线菌菌落总数(单位:×105cfu·g-1);
图2为不同处理基质中可培养放线菌菌落多样性指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方案叙述本发明。除非特别说明,本发明中所用的技术手段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方法。另外,实施方案应理解为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实质和范围仅由权利要求书所限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背离本发明实质和范围的前提下,对这些实施方案中的物料成分和用量进行的各种改变或改动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所用原料、试剂均有市售。
实施例1
(1)实验材料
实验用土壤取自天津师范大学校园10 cm表层土壤,基本性质为:含水量19.4%,pH7.27,电导率2250 µS/cm,有机质、全磷、全氮分别为52.3、3.75、2.15 g/kg。
实验用生活垃圾堆肥来自天津市小淀垃圾处理厂。pH为7.49,电导率2300 µS/cm,有机质、全磷、全氮分别为132、6.81、25.1 g/kg。重金属Cr、Cu、Pb、Zn、Cd含量分别为703、341、217、677、5.01 mg/kg。
供试纳米炭黑(CB)购于天津秋实炭黑厂,粒径为20 nm,比表面积为 1200 m2/g,pH 值为7.0,实验前利用KMnO4对其改性处理。
石墨烯(G)微片购于南京吉仓纳米科技有限公司,结构为黑色薄片状,微片尺寸0.5 um,厚度5 nm,比表面积40 m2/g,密度约2.25 g/cm3,电导率 8000 S/m,含碳量>99.5%。
氧化石墨烯(GO)购于苏州恒球纳米公司,为黑色或褐黄色粉末,平均厚度3.4-7nm,片层直径10μm,比表面积100 m2/g,纯度>90%。
碳纳米管(CNT)购于北京博宇高科技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直径20 nm,长度10um,-COOH含量1.43%,纯度>90wt%,灰粉<8wt%,比表面积>110 m2/g,导电:>102 s/cm。
(2)实验方法:
取土后立即测量土壤含水量,计算得到土壤干重与湿重的比例。按照比例算得干重1500 g所对应的湿土重量。称得相应重量的湿土与30 g垃圾堆肥混合,搅拌均匀,装入内径15 cm高20 cm的塑料花盆中,共装15盆。
实验共设5个处理,石墨烯(G)、氧化石墨烯(GO)、碳纳米管(CNT)、改性纳米炭黑(CB)按干土重1%的比例分别加入到混合基质中,以不添加碳纳米材料的处理为对照(CK),添加碳纳米材料后充分混匀,每盆播种高羊茅种子5g。培养期间温度为 19 ℃,相对湿度为60%,每天给土壤补充水分,使土壤湿度保持在土壤持水量的70%。培养130d后,将盆中1cm深度土壤取出混匀,过60目筛,冰箱-20℃保存,供微生物分离与计数分析。
实施例2
(1)实验材料
实验用土壤取自天津师范大学校园20 cm表层土壤,基本性质为:含水量19.4%,pH7.27,电导率2250 µS/cm,有机质、全磷、全氮分别为52.3、3.75、2.15 g/kg。
实验用生活垃圾堆肥来自天津市小淀垃圾处理厂。pH为7.49,电导率2300 µS/cm,有机质、全磷、全氮分别为132、6.81、25.1 g/kg。重金属Cr、Cu、Pb、Zn、Cd含量分别为703、341、217、677、5.01 mg/kg。
供试纳米炭黑(CB)购于天津秋实炭黑厂,粒径为70 nm,比表面积为 1200 m2/g,pH 值为7.0,实验前利用KMnO4对其改性处理。
石墨烯(G)微片购于南京吉仓纳米科技有限公司,结构为黑色薄片状,微片尺寸20um,厚度25 nm,比表面积60 m2/g,密度约2.25 g/cm3,电导率 10000 S/m,含碳量>99.5%。
氧化石墨烯(GO)购于苏州恒球纳米公司,为黑色或褐黄色粉末,平均厚度7 nm,片层直径50 μm,比表面积100-300 m2/g,纯度>90%。
碳纳米管(CNT)购于北京博宇高科技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直径40 nm,长度30um,-COOH含量1.43%,纯度>90wt%,灰粉<8wt%,比表面积>110 m2/g,导电:>102 s/cm。
(2)实验方法:
取土后立即测量土壤含水量,计算得到土壤干重与湿重的比例。按照比例算得干重1500 g所对应的湿土重量。称得相应重量的湿土与30 g垃圾堆肥混合,搅拌均匀,装入内径15 cm高20 cm的塑料花盆中,共装15盆。
实验共设5个处理,石墨烯(G)、氧化石墨烯(GO)、碳纳米管(CNT)、改性纳米炭黑(CB)按干土重1%的比例分别加入到混合基质中,以不添加碳纳米材料的处理为对照(CK),添加碳纳米材料后充分混匀,每盆播种高羊茅种子5g。培养期间温度为 27 ℃,相对湿度为72%,每天给土壤补充水分,使土壤湿度保持在土壤持水量的70%。培养130d后,将盆中5cm深度土壤取出混匀,过60目筛,冰箱-20℃保存,供微生物分离与计数分析。

Claims (3)

1.一种采用碳纳米材料调控草坪堆肥基质放线菌多样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的步骤进行:
(1)实验材料
实验用土壤取0-20 cm表层土壤;
供试纳米炭黑粒径为20~70 nm,比表面积为 1200 m2/g,pH 值为7.0,实验前利用KMnO4对其改性处理;
石墨烯微片尺寸0.5-20 um,厚度5-25 nm,比表面积40-60 m2/g,密度约2.25 g/cm3,电导率 8000-10000 S/m,含碳量>99.5%;
氧化石墨烯平均厚度3.4-7 nm,片层直径10-50 μm,比表面积100-300 m2/g,纯度>90%;
碳纳米管直径20-40 nm,长度10-30 um,-COOH含量1.43%,纯度>90wt%,灰粉<8wt%,比表面积>110 m2/g,导电:>102 s/cm;
(2)实验方法:
取土后立即测量土壤含水量,计算得到土壤干重与湿重的比例,按照比例算得干重1500 g所对应的湿土重量,称得相应重量的湿土与30 g垃圾堆肥混合,搅拌均匀,装入内径15 cm高20 cm的塑料花盆中,共装15盆;
实验共设5个处理:石墨烯(G)、氧化石墨烯(GO)、碳纳米管(CNT)、改性纳米炭黑(CB)按干土重1%的比例分别加入,添加碳纳米材料后充分混匀,以不添加碳纳米材料的处理为对照(CK),每盆播种高羊茅种子5g,培养期间温度为 19~27 ℃,相对湿度为 60~72%,每天给土壤补充水分,使土壤湿度保持在土壤持水量的70%,培养130d后,将盆中0-5cm深度土壤取出混匀,过60目筛,冰箱-20℃保存,供微生物分离与计数分析。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土壤的基本性质为:含水量19.4%,pH 7.27,电导率2250µS/cm,有机质、全磷、全氮分别为52.3、3.75、2.15 g/kg;
实验用生活垃圾堆肥来自天津市小淀垃圾处理厂,pH为7.49,电导率2300 µS/cm,有机质、全磷、全氮分别为132、6.81、25.1 g/kg;
重金属Cr、Cu、Pb、Zn、Cd含量分别为703、341、217、677、5.01 mg/kg;
纳米炭黑,粒径为20~70 nm,比表面积为 1200 m2/g,pH 值为7.0,实验前利用KMnO4对其改性处理;
石墨烯微片尺寸0.5-20 um,厚度5-25 nm,比表面积40-60 m2/g,密度约2.25 g/cm3,电导率 8000-10000 S/m,含碳量>99.5%;
氧化石墨烯平均厚度3.4-7 nm,片层直径10-50 μm,比表面积100-300 m2/g,纯度>90%;
碳纳米管,直径20-40 nm,长度10-30 um,-COOH含量1.43%,纯度>90wt%,灰粉<8wt%,比表面积>110 m2/g,导电:>102 s/cm。
3.权利要求1所述采用碳纳米材料调控草坪堆肥基质放线菌多样性的方法在提高放线菌多样性指数方面的应用;其中的碳纳米材料为氧化石墨烯。
CN201610443410.2A 2016-06-21 2016-06-21 采用碳纳米材料调控草坪堆肥基质放线菌多样性的方法 Pending CN10606874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43410.2A CN106068743A (zh) 2016-06-21 2016-06-21 采用碳纳米材料调控草坪堆肥基质放线菌多样性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43410.2A CN106068743A (zh) 2016-06-21 2016-06-21 采用碳纳米材料调控草坪堆肥基质放线菌多样性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68743A true CN106068743A (zh) 2016-11-09

Family

ID=572372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43410.2A Pending CN106068743A (zh) 2016-06-21 2016-06-21 采用碳纳米材料调控草坪堆肥基质放线菌多样性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68743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99619A (ja) * 2003-12-05 2007-04-19 Nisshoku Corp 土壌改良肥料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植物栽培方法
CN103789251A (zh) * 2014-01-28 2014-05-14 上海交通大学 富勒烯作为调节微生物生长或代谢的调节剂的用途
CN103814744A (zh) * 2014-03-11 2014-05-28 天津师范大学 一种改性纳米碳对土壤线虫多样性的调控方法
CN104363750A (zh) * 2012-01-27 2015-02-18 N/C探索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促进土壤微生物和内燃的排放物产生的植物生长的碳纳米管的制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99619A (ja) * 2003-12-05 2007-04-19 Nisshoku Corp 土壌改良肥料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植物栽培方法
CN104363750A (zh) * 2012-01-27 2015-02-18 N/C探索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促进土壤微生物和内燃的排放物产生的植物生长的碳纳米管的制造方法
CN103789251A (zh) * 2014-01-28 2014-05-14 上海交通大学 富勒烯作为调节微生物生长或代谢的调节剂的用途
CN103814744A (zh) * 2014-03-11 2014-05-28 天津师范大学 一种改性纳米碳对土壤线虫多样性的调控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丽娜,滕应等: "石墨烯施用后对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土壤》 *
贺璐,多立安,赵树兰: "改性纳米炭黑对生活垃圾堆肥重金属不同形态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eng et al. Enhanced passivation of lead with immobilized phosphate solubilizing bacteria beads loaded with biochar/nanoscale zero valent iron composite
Pan et al. The mechanism of uranium transformation from U (VI) into nano-uramphite by two indigenous Bacillus thuringiensis strains
Wang et al. Remediation of Cr (VI)-contaminated acid soil using a nanocomposite
CN107115840A (zh) 一种用于砷镉污染土壤修复的炭基复合材料及其应用
Pan et al. Combined effects of Cu, Cd, Pb, and Zn on the growth and uptake of consortium of Cu-resistant Penicillium sp. A1 and Cd-resistant Fusarium sp. A19
CN109622609A (zh) 一种零价铁复合材料联合微生物修复OCPs污染土壤的方法
Zheng et al. Self-immobilized biochar fungal pellet combined with bacterial strain H29 enhanced the removal performance of cadmium and nitrate
CN103804100A (zh) 一种改性纳米碳对堆肥基质高羊茅生长的调控方法
CN106311148B (zh) 一种生物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Liu et al. Sulfur-modified Pleurotus ostreatus spent substrate biochar enhances the removal of cadmium in aqueous solution: Characterization, performance, mechanism
CN106011221A (zh) 采用碳纳米材料调控草坪堆肥基质细菌鉴定分析的方法
Liu et al. Activation of persulfate by magnetic Mg/Mn–layered double oxide–doped biochar composite for ciprofloxacin removal and bacterial inactivation
CN106258573A (zh) 碳纳米材料提高草坪堆肥基质芽孢杆菌数量的方法
CN106068743A (zh) 采用碳纳米材料调控草坪堆肥基质放线菌多样性的方法
Chen et al. Assessment of recoverable forms of sulfur particles used in bioleaching of contaminated sediments
CN106083224A (zh) 采用碳纳米材料调控堆肥浸提液重金属吸附的方法
CN106116722A (zh) 采用碳纳米材料调控堆肥浸提液重金属解吸的方法
CN106105457A (zh) 碳纳米材料提高草坪堆肥基质木霉数量的方法
CN106105456A (zh) 采用碳纳米材料调控草坪堆肥基质放线菌鉴定分析方法
CN106124430A (zh) 采用碳纳米材料调控生活垃圾堆肥Cu释放动力的方法
CN106068742A (zh) 一种采用石墨烯固定草坪堆肥基质重金属的方法
CN106086154A (zh) 采用碳纳米材料调控草坪堆肥基质真菌鉴定分析方法
Chen et al. Application of nanomaterials in repairing heavy metal pollution soil
CN105368756A (zh) 一株脱除钙离子和镁离子的细菌及其用途
CN106222119B (zh) 一株脱除钙离子和镁离子的拟胶质菌及其用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