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55509A - 一种光纤通信系统及光纤通信的配置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纤通信系统及光纤通信的配置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55509A
CN106055509A CN201610383624.5A CN201610383624A CN106055509A CN 106055509 A CN106055509 A CN 106055509A CN 201610383624 A CN201610383624 A CN 201610383624A CN 106055509 A CN106055509 A CN 1060555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ler
optical fiber
chip
pin
control instr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8362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55509B (zh
Inventor
倪卫涛
冯重阳
蒋世用
宋江喜
王京
刘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61038362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55509B/zh
Publication of CN1060555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555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555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555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2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 G06F13/4282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on a serial bus, e.g. I2C bus, SPI bu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25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ibre transmiss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光纤通信系统及光纤通信的配置方法,其中系统包括:第一控制器、第一处理芯片、第二处理芯片和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的多个通信接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处理芯片相连,所述第二控制器的多个通信接口分别与所述第二处理芯片相连;所述第一处理芯片与所述第二处理芯片之间设置有预设数量条光纤;所述预设数量条光纤包括通信方向由所述第一控制器至所述第二控制器的光纤,以及,通信方向由所述第二控制器至所述第一控制器的光纤;所述第一处理芯片和第二处理芯片共用所述预设数量条光纤。本申请中第一处理芯片和第二处理芯片可以代替跳线并共用预设数量条光纤,从而使得光纤数量减少,进而降低控制器之间连接结构的复杂度。

Description

一种光纤通信系统及光纤通信的配置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纤通信系统及光纤通信的配置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串行外设接口(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SPI)具有成本低、速度快、易实现等众多优点,所以在实际应用中两个通信控制器之间经常采用SPI通信。例如,在空调系统中,变频柜的整流控制器和电机控制器之间采用SPI通信。
由于SPI的总线结构特征,需对控制器进行主机和从机的设置。即,将第一控制器设置为主机,第二控制器设置为从机,以便第一控制器向第二控制器发送数据。或者,将第二控制器设置为主机,第一控制器设置为从机,以便第二控制器向第一控制器发送数据。
但是,在使用SPI总线过程中为了进行电气隔离,两个通信控制器之间通常采用光纤作为通信线。由于光纤的单向导通性(信号只能沿一个方向传输),所以,若要实现两个通信控制器的相互通信,需要为每个通信接口配备两条光纤,其中一条光纤作为输入另一个条光纤作为输出。并且,一个光纤头只能用来接收数据或者发送数据,所以,还需要为每条光纤设置不同的光纤头,且需要为通信接口增加跳线,以便与每条光纤相连。
例如,参见图1,假设第一控制器与第二控制器之间具有两个通信接口,通信接口A和通信接口B。在未采用光纤之前需要2条通信线即可,在利用光纤进行电气隔离后,每个通信接口的光纤数量翻倍,即第一控制器与第二控制器之间的光纤数量由2条变成4条,并且还增加4个跳线。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之间的通信接口逐渐增多时,光纤数量和跳线数量会成倍增加,这使得控制器之间的连接结构逐渐复杂,且通信过程更容易受到干扰。
因此,现在需要一种新型的光纤通信系统,以便可以改善控制器之间的连接结构,以便保证电气隔离的情况下,可以降低控制器之间连接结构的复杂度。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纤通信系统及光纤通信的配置方法,本申请在保证电气隔离的情况下,可以降低控制器之间连接结构的复杂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以下技术手段:
一种光纤通信系统,包括:
第一控制器、第一处理芯片、第二处理芯片和第二控制器;
所述第一控制器的多个通信接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处理芯片相连,所述第二控制器的多个通信接口分别与所述第二处理芯片相连;
所述第一处理芯片与所述第二处理芯片之间设置有预设数量条光纤;所述预设数量条光纤包括通信方向由所述第一控制器至所述第二控制器的光纤,以及,通信方向由所述第二控制器至所述第一控制器的光纤;其中,所述预设数量小于通信接口数量的两倍;
所述第一处理芯片和第二处理芯片共用所述预设数量条光纤。
优选的,预设数量条光纤包括:
第一数量的通信方向由所述第一控制器至所述第二控制器的光纤;
第二数量的通信方向由所述第二控制器至所述第一控制器的光纤。
优选的,所述第一控制器和所述第二控制器的多个通信接口中一部分通信接口为输出型接口,一部分通信接口为输入型接口;
所述第一数量为所述第一控制器的所有输出型接口中、同时进行数据输出的通信接口的数量;
所述第二数量为所述第二控制器的所有输出型接口中、同时进行数据输出的通信接口的数量。
优选的,所述第一控制器和所述第二控制器均包括SPE引脚、SCK引脚、SIMO引脚和SOMI引脚;
则所述预设数量为4;
所述第一数量和所述第二数量均为2。
一种光纤通信的配置方法,包括:
在第一控制器设置为主机模式的情况下,第一处理芯片控制所述第一控制器的输出型接口与通信方向为由所述第一控制器至第二控制器的光纤的输入端直通;第二处理芯片控制所述第二控制器的对应的输入型接口与通信方向由所述第一控制器至所述第二控制器的光纤的输出端直通;
在所述第一控制器设置为从机模式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处理芯片控制所述第一控制器的输入型接口与通信方向由所述第二控制器至所述第一控制器的光纤的输出端直通;所述第二处理芯片控制所述第二控制器的对应的输出型接口与由所述第二控制器至所述第一控制器的光纤的输入端直通。
优选的,所述第一控制器和所述第二控制器均包括SCK引脚、SIMO引脚和SOMI引脚,并且,所述第一控制器与所述第二控制器之间设置有第一光纤、第二光纤、第三光纤和第四光纤,所述第一光纤和第三光纤的通信方向为由所述第一控制器至所述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二光纤和第四光纤的通信方向为由所述第二控制器至所述第一控制器;
则所述在第一控制器设置为主机模式的情况下,第一处理芯片控制所述第一控制器的输出型接口与通信方向为由所述第一控制器至第二控制器的光纤的输入端直通;第二处理芯片控制所述第二控制器的对应的输入型接口与通信方向由所述第一控制器至所述第二控制器的光纤的输出端直通,具体包括:
在第一控制器设置为主机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处理芯片控制所述第一控制器的SCK引脚与所述第一光纤的输入端直通,控制所述SIMO引脚与所述第三光纤输入端直通;所述第二处理芯片控制所述第二控制器的SCK引脚与所述第一光纤的输出端直通,控制所述SOMI引脚与所述第二光纤的输出端直通;
则在所述第一控制器设置为从机模式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处理芯片控制所述第一控制器的输入型接口与通信方向由所述第二控制器至所述第一控制器的光纤的输出端直通;所述第二处理芯片控制所述第二控制器的对应的输出型接口与由所述第二控制器至所述第一控制器的光纤的输入端直通,具体包括:
在第一控制器设置为从机的情况下,第一处理芯片控制所述第一控制器的SCK引脚与所述第二光纤的输出端直通,控制所述SOMI引脚与所述第四光纤输出端直通;所述第二处理芯片控制所述第二控制器的SCK引脚与所述第二光纤的输入端直通,控制所述SIMO引脚与所述第四光纤的输入端直通。
优选的,还包括:
所述第一控制器和所述第二控制器通过所述第一处理芯片、所述第二处理芯片和光纤进行数据传输;
在数据传输完毕后,所述第一处理芯片控制所述第一控制器的通信接口处于高阻状态;所述第二处理芯片控制所述第二控制器的通信接口处于高阻状态。
优选的,还包括:将所述第一控制器配置为主机模式并将所述第二控制器的配置为从机模式的过程,该过程具体包括:
当所述第一控制器主动向所述第二控制器传输数据时,所述第一控制器设置自身处于主机模式,并通过SPE引脚向所述第一处理芯片发送第一从机控制指令;
所述第一处理芯片接收所述第一从机控制指令后,控制所述第一光纤或所述第三光纤的输入端与第一控制器的SPE引脚直通,并将所述第一从机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二处理芯片;
所述第二处理芯片控制所述第一光纤或第三光纤的输出端与第二控制器的SPE引脚直通,并将所述第一从机控制指令发送至第二控制器;
所述第二控制器按所述第一从机控制指令将自身配置为从机模式,并通过所述第二光纤或所述第四光纤向所述第一控制器发送配置完成指令。
优选的,还包括:将所述第二控制器配置为从机模式并将所述第一控制器的配置为主机模式的过程,该过程具体包括:
当所述第二控制器主动向所述第一控制器传输数据时,所述第二控制器设置自身处于主机模式,并通过SPE引脚向所述第二处理芯片发送第二从机控制指令;
所述第二处理芯片接收所述第二从机控制指令后,控制所述第二光纤或所述第四光纤的输入端与第二控制器的SPE引脚直通,并将所述第二从机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一处理芯片;
所述第一处理芯片控制所述第二光纤或第四光纤的输出端与第一控制器的SPE引脚直通,并将所述第二从机控制指令发送至第一控制器;
所述第一控制器按所述第二从机控制指令将自身配置为从机模式,并通过所述第一光纤或所述第三光纤向所述第二控制器发送配置完成指令。优选的,所述第一从机控制指令和第二从机控制指令包括优先级,则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处理芯片或所述第二处理芯片同时接收到第一从机控制指令和第二从机控制指令,将所述第一从机控制指令和所述第二从机控制指令的优先级进行对比;
若所述第一从机控制指令的优先级大于所述第二从机控制指令的优先级,则执行所述第一从机控制指令;
若所述第二从机控制指令的优先级大于所述第一从机控制指令的优先级,则执行所述第二从机控制指令。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纤通信系统,现有的通信系统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之间的每个通信接口均对应两条光纤,一条光纤用于输出数据,另一条光纤用于输入数据。即,每个通信接口均是独立一对光纤,各个通信接口之间没有共用,这导致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之间的光纤数量成倍增长。
因此,本申请在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之间设置第一处理芯片和第二处理芯片,且,第一处理芯片和第二处理芯片之间设置有预设数量条光纤,预设数量小于通信接口数量的两倍,即本申请的光纤数量小于现有技术中的光纤数量。本申请中第一处理芯片和第二处理芯片可以代替跳线并且共用预设数量条光纤,这使得一个光纤可以被多个通信接口分时共用,避免每个通信接口单独占用两条光纤,从而使得光纤数量减少,进而降低控制器之间连接结构的复杂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条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公开的光纤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又一光纤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又一光纤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又一光纤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光纤通信的配置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又一光纤通信的配置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又一光纤通信的配置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由背景技术可知:由于光纤具有单向导通性,所以现有技术为每个通信接口设置两条光纤,其中一条光纤为输入数据,另一条光纤输出数据。即每个通信接口均单独对应一条输入数据的光纤和一条输出数据的光纤。本申请发明人发现:每个通信接口单独使用一条输入数据的光纤和输出数据的光纤较为浪费,因此,本申请发明人提出多个通信接口共用输入数据的光纤和输出数据的光纤。这样,可以使得一个光纤可以被多个通信接口分时共用,避免每个通信接口单独占用两条光纤,从而可以降低光纤数量。
例如,参见图2,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之间具有两条光纤(光纤1和光纤2),其中光纤1的通信方向为由第一控制器至第二控制器,光纤2的通信方向为由第二控制器至第一控制器。这样,在采用通信接口A或通信接口B传输数据时,在第一控制器需向第二控制器发送数据时,可以通过光纤1进行数据传输,当第一控制器接收第二控制器发送数据时,可以通过光纤2来进行数据传输。即,通信接口A和通信接口B可以共用两条光纤,而无需为通信接口A和通信接口B单独两条光纤,从而可以降低光纤数量。
(实现图2所示光纤通信系统的前提是,通信接口A和通信接口B可以分时传输数据,而无需同时传输数据,若需要同时传输数据的话,可以适当增加光纤数量,详细过程将在后续具体实施例中进行详细说明。)
为了实现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共用光纤的目的,本申请提供以下技术手段:
如图3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纤通信系统,包括:
第一控制器100、第一处理芯片200、第二处理芯片300和第二控制器400。
所述第一控制器100的多个通信接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处理芯片200相连,所述第二控制器400的多个通信接口分别与所述第二处理芯片300相连。所述第一处理芯片200与所述第二处理芯片300之间设置有预设数量条光纤;其中,所述预设数量小于通信接口数量的两倍。
所述预设数量条光纤包括通信方向由所述第一控制器100至所述第二控制器400的光纤,以及,通信方向由所述第二控制器400至所述第一控制器100的光纤。其中,所述第一处理芯片200和第二处理芯片300共用所述预设数量条光纤。
本申请采用第一处理芯片200和第二处理芯片300来代替现有技术中的跳线,以及实现共用预设数量条光纤的过程。
为了实现第一控制器100向第二控制器400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预设数量条光纤包括通信方向由所述第一控制器100至所述第二控制器400的光纤,其数量为第一数量。为了实现第二控制器400向第一控制器100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预设数量条光纤包括通信方向由所述第二控制器400至所述第一控制器100的光纤,其数量为第二数量。
预设数量等于第一数量和第二数量的和值。其中,第一数量和第二数量与实际情况有关,不同实际情况下第一数量和第二数量不同。在构建光纤通信系统之前,需要确定第一数量和第二数量。
下面说明第一数量和第二数量的确定过程:
为了尽量减少光纤数量,降低光纤通信系统的复杂度。本申请的第一数量和第二数量均为满足正常通信情况下光纤数量的最小值。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控制器100和所述第二控制器400具有多个通信接口。在多个通信接口中,一部分通信接口为输出型接口(用于输出数据的接口),一部分通信接口为输入型接口(用于输入数据的接口)。当然,输出型接口和输入型接口可以有交集。例如,第一控制器的SCK引脚;在第一控制器作为主机时,SCK引脚变为输出时钟信号的引脚,为输出型引脚。在第一控制器作为从机时,SCK引脚变为接收时钟信号的引脚,为输入型引脚。
那么,所述第一数量为所述第一控制器的所有输出型接口中、同时进行数据输出的通信接口的数量;所述第二数量为所述第二控制器的所有输出型接口中、同时进行数据输出的通信接口的数量。
因为,第一控制器100同时进行数据输出的通信接口无法共用、必须同时使用,所以,第一数量为第一控制器100的所有输出型接口中同时进行数据输出的通信接口的数量。同理,因为第二控制400器同时进行数据输出的通信接口无法共用、必须同时使用,所以,第二数量至少为第二控制器的所有输出型接口中同时进行数据输出的通信接口的数量。
例如,以第一控制器100和所述第二控制器200均包括SPE引脚、SCK引脚、SIMO引脚和SOMI引脚为例,对第一数量和第二数量进行详细说明。为了使得本领技术人员更加清楚上述引脚,先对各个引脚的功能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控制器配置成主机模式时,SCK引脚为时钟输出线,SIMO引脚作为信号输出线,SOMI引脚作为信号输入线,SPE引脚作为片选输出信号。在其中一个控制器被配置成从机模式时,控制器的SCK引脚为时钟输入线(接收主机发送的时钟信号),SIMO引脚作为信号输入线,SOMI引脚作为信号输出线,SPE引脚可作为片选输入信号。
通过对各个引脚的描述可以得知:在四个引脚中,在第一控制器100作为主机进行数据输出时,需要同时使用的为SCK引脚和SIMO引脚,SPE引脚可以分时使用,因此第一数量为2。同理,在第二控制器400作为主机进行数据输出时,也需要同时使用SCK引脚和SIMO引脚,SPE引脚可以分时使用,因此第二数量为2。因此,预设数量为第一数量和第二数量的和值4。
如图4所示,为基于上述举例的情况下,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场景实施例。第一光纤(AE)和第三光纤(CG)为通信方向由第一控制器100至第二控制器400的光纤。第二光纤(BF)和第四光纤(DH)为通信方向由第二控制器400至第一控制器100的光纤。
在现有技术中进行电气隔离后,第一控制器100与第二控制器400之间的光纤数量由4条变成8条,并且还增加8个跳线。在采用本申请后,由第一处理芯片200和第二处理芯片300代替了跳线,并且,第一处理芯片200和第二处理芯片300可以控制第一控制器100和第二控制器400共用4条光纤,因此,可以降低光纤数量、从而简化光纤通信系统的结构。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第一处理芯片和第二处理芯片可以为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即现场可编程门阵列)、CPLD(ComplexProgrammable LogicDevice,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或单片机等具有处理功能的芯片。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在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之间设置第一处理芯片和第二处理芯片,且,第一处理芯片和第二处理芯片之间设置有预设数量条光纤,预设数量小于通信接口数量的两倍,即本申请的光纤数量小于现有技术中的光纤数量。本申请中第一处理芯片和第二处理芯片可以代替跳线并且共用预设数量条光纤,这使得一个光纤可以被多个通信接口分时共用,避免每个通信接口单独占用两条光纤,从而使得光纤数量减少,进而降低控制器之间连接结构的复杂度。
下面介绍第一处理芯片200和第二处理芯片300共用预设数量条光纤的过程。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纤通信的配置方法。本申请可以分为两种情况:第一控制器100为主机、第二控制器400为从机,以及,第二控制器400为主机、第一控制器100为从机的两种情况。
下面分别对两种情况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种情况:第一控制器100为主机、第二控制器400为从机。
在第一控制器100设置为主机模式的情况下,第一处理芯片200控制所述第一控制器100的输出型接口与通信方向为由所述第一控制器100至第二控制器400的光纤的输入端直通;所述第二处理芯片300控制所述第二控制器400的对应的输入型接口与通信方向由所述第一控制器100至所述第二控制器400的光纤的输出端直通。
由于第一控制器100的多个通信端口与第一处理芯片200已经连接,第二控制器400的多个通信端口与第二处理芯片已经连接,且,第一处理芯片200与第二处理芯片300之间设有预设数量条光纤。因此,第一处理芯片200和第二处理芯片300需要执行的过程为将通信接口与光纤连通。这样便可以构成完整的通信链路。
在第一控制器100为主机模式的情况下,第一控制器100需要进行数据输出,因此,将多个通信接口中输出型接口分别与通信方向为由第一控制器100至第二控制器400的光纤的输入端直通。与此同时,第二控制器400对应的输入型接口与光纤的输出端直通。
例如,参见图4,以SCK引脚为例,第一处理芯片200将第一控制器100的SCK引脚的与第一光纤(第三光纤)的A端(C端)直通;第二处理芯片300将第二控制器400的SCK引脚的与第一光纤(第三光纤)的E端(G端)直通。
第二种情况:第二控制器400为主机、第一控制器100为从机。
在第一控制器100设置为从机模式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处理芯片200控制所述第一控制器100的输入型接口与通信方向由所述第二控制器400至所述第一控制器100的光纤的输出端直通。所述第二处理芯片300控制所述第二控制器400的对应的输出型接口与由所述第二控制器400至所述第一控制器100的光纤的输入端直通。
例如,参见图4,继续以SCK引脚为例,第二处理芯片300将第二控制器400的SCK引脚的与第二光纤(第四光纤)的F端(H端)直通;第一处理芯片200将第一控制器100的SCK引脚的与第二光纤(第四光纤)的B端(D端)直通。
由于第一控制器100和第二控制器400之间需要相互通信,因此,第一控制器100和第二控制器400需要不断切换主机模式和从机模式(只有在主机模式下才可以发送数据)。现有配置主机模式或从机模式时,需要重新向两个控制器烧录程序,非常不灵活且浪费时间。因此,申请提供一种自动为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的配置工作模式的过程。
本申请在图4所示的光纤通信系统提出以下配置步骤:
如图5所示,为将所述第一控制器配置为主机模式并将所述第二控制器的配置为从机模式的过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01:当所述第一控制器主动向所述第二控制器传输数据时,所述第一控制器设置自身处于主机模式,并通过SPE引脚向所述第一处理芯片发送第一从机控制指令。
步骤S502:所述第一处理芯片接收所述第一从机控制指令后,控制所述第一光纤或所述第三光纤的输入端与第一控制器的SPE引脚直通,并将所述第一从机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二处理芯片。
步骤S503:所述第二处理芯片控制所述第一光纤或第三光纤的输出端与第二控制器的SPE引脚直通,并将所述第一从机控制指令发送至第二控制器。
步骤S504:所述第二控制器按所述第一从机控制指令将自身配置为从机模式,并通过所述第二光纤或所述第四光纤向所述第一控制器发送配置完成指令。
如图6所示,将所述第二控制器配置为从机模式并将所述第一控制器的配置为主机模式的过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601:当所述第二控制器主动向所述第一控制器传输数据时,所述第二控制器设置自身处于主机模式,并通过SPE引脚向所述第二处理芯片发送第二从机控制指令。
步骤S602:所述第二处理芯片接收所述第二从机控制指令后,控制所述第二光纤或所述第四光纤的输入端与第二控制器的SPE引脚直通,并将所述第二从机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一处理芯片。
步骤S603:所述第一处理芯片控制所述第二光纤或第四光纤的输出端与第一控制器的SPE引脚直通,并将所述第二从机控制指令发送至第一控制器。
步骤S604:所述第一控制器按所述第二从机控制指令将自身配置为从机模式,并通过所述第一光纤或所述第三光纤向所述第二控制器发送配置完成指令。
在按图5或图6的过程配置完成后,第一处理芯片200可以封锁第一控制器100的SPE引脚,第二处理芯片300可以封锁第二控制器400的SPE引脚,以免两个控制器的模式被篡改。
此外,所述第一从机控制指令和第二从机控制指令还可以包括优先级。优先级为技术人员预先为第一控制器或第二控制器设置的优先等级。例如,111最高、101其次、001最低,当然还可以采用其它等级设置方式,本申请并限定优先级的具体设定方式。
那么,在第一处理芯片200和第二处理芯片同时接收到第一从机控制指令和第二从机控制指令时,如图7所示,还可以包括以下执行过程:
步骤S701:将所述第一从机控制指令和所述第二从机控制指令的优先级进行对比。
步骤S702:若所述第一从机控制指令的优先级大于所述第二从机控制指令的优先级,则执行所述第一从机控制指令。
步骤S703:若所述第二从机控制指令的优先级大于所述第一从机控制指令的优先级,则执行所述第二从机控制指令。
即,若所述第一处理芯片或所述第二处理芯片同时接收到第一从机控制指令和第二从机控制指令,则优先执行优先级较高的从机控制指令。
在上述工作模式的配置过程中涉及SPE引脚的配置过程。在第一控制器100和第二控制器400的工作模式配置完毕后,可以对第一控制器100和第二控制器400的其它引脚进行配置。详细过程如下:
参见图4,所述第一控制器100与所述第二控制器400之间设置有第一光纤、第二光纤、第三光纤和第四光纤,所述第一光纤和第三光纤的通信方向为由所述第一控制器100至所述第二控制器400,所述第二光纤和第四光纤的通信方向为由所述第二控制器400至所述第一控制器100。
在第一控制器100设置为主机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控制器100的SCK引脚与所述第一光纤的输入端直通,控制所述SIMO引脚与所述第三光纤输入端直通;控制所述第二控制器400的SCK引脚与所述第一光纤的输出端直通,控制所述SOMI引脚与所述第二光纤的输出端直通。
在第一控制器100设置为从机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控制器100的SCK引脚与所述第二光纤的输出端直通,控制所述SOMI引脚与所述第四光纤输出端直通;控制所述第二控制器400的SCK引脚与所述第二光纤的输入端直通,控制所述SIMO引脚与所述第四光纤的输入端直通。
在各个引脚配置完毕后,第一控制器100和第二控制器200可以进行数据传输。在传输完毕之后,第一处理芯片200可以设置第一控制器100的通信接口处于高阻状态,第二处理芯片300可以设置第二控制器400的通信接口处于高阻状态。并且,第一处理芯片200还可以设置第一控制器100复位并进入闲置状态,同时,第二处理芯片300可以设置第二控制器400复位并进入闲置状态,以等待下一次通信过程。
本实施例方法所述的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设备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移动计算设备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光纤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控制器、第一处理芯片、第二处理芯片和第二控制器;
所述第一控制器的多个通信接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处理芯片相连,所述第二控制器的多个通信接口分别与所述第二处理芯片相连;
所述第一处理芯片与所述第二处理芯片之间设置有预设数量条光纤;所述预设数量条光纤包括通信方向由所述第一控制器至所述第二控制器的光纤,以及,通信方向由所述第二控制器至所述第一控制器的光纤;其中,所述预设数量小于通信接口数量的两倍;
所述第一处理芯片和第二处理芯片共用所述预设数量条光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预设数量条光纤包括:
第一数量的通信方向由所述第一控制器至所述第二控制器的光纤;
第二数量的通信方向由所述第二控制器至所述第一控制器的光纤。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器和所述第二控制器的多个通信接口中一部分通信接口为输出型接口,一部分通信接口为输入型接口;
所述第一数量为所述第一控制器的所有输出型接口中、同时进行数据输出的通信接口的数量;
所述第二数量为所述第二控制器的所有输出型接口中、同时进行数据输出的通信接口的数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器和所述第二控制器均包括SPE引脚、SCK引脚、SIMO引脚和SOMI引脚;
则所述预设数量为4;
所述第一数量和所述第二数量均为2。
5.一种光纤通信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在第一控制器设置为主机模式的情况下,第一处理芯片控制所述第一控制器的输出型接口与通信方向为由所述第一控制器至第二控制器的光纤的输入端直通;第二处理芯片控制所述第二控制器的对应的输入型接口与通信方向由所述第一控制器至所述第二控制器的光纤的输出端直通;
在所述第一控制器设置为从机模式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处理芯片控制所述第一控制器的输入型接口与通信方向由所述第二控制器至所述第一控制器的光纤的输出端直通;所述第二处理芯片控制所述第二控制器的对应的输出型接口与由所述第二控制器至所述第一控制器的光纤的输入端直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器和所述第二控制器均包括SCK引脚、SIMO引脚和SOMI引脚,并且,所述第一控制器与所述第二控制器之间设置有第一光纤、第二光纤、第三光纤和第四光纤,所述第一光纤和第三光纤的通信方向为由所述第一控制器至所述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二光纤和第四光纤的通信方向为由所述第二控制器至所述第一控制器;
则所述在第一控制器设置为主机模式的情况下,第一处理芯片控制所述第一控制器的输出型接口与通信方向为由所述第一控制器至第二控制器的光纤的输入端直通;第二处理芯片控制所述第二控制器的对应的输入型接口与通信方向由所述第一控制器至所述第二控制器的光纤的输出端直通,具体包括:
在第一控制器设置为主机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处理芯片控制所述第一控制器的SCK引脚与所述第一光纤的输入端直通,控制所述SIMO引脚与所述第三光纤输入端直通;所述第二处理芯片控制所述第二控制器的SCK引脚与所述第一光纤的输出端直通,控制所述SOMI引脚与所述第二光纤的输出端直通;
则在所述第一控制器设置为从机模式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处理芯片控制所述第一控制器的输入型接口与通信方向由所述第二控制器至所述第一控制器的光纤的输出端直通;所述第二处理芯片控制所述第二控制器的对应的输出型接口与由所述第二控制器至所述第一控制器的光纤的输入端直通,具体包括:
在第一控制器设置为从机的情况下,第一处理芯片控制所述第一控制器的SCK引脚与所述第二光纤的输出端直通,控制所述SOMI引脚与所述第四光纤输出端直通;所述第二处理芯片控制所述第二控制器的SCK引脚与所述第二光纤的输入端直通,控制所述SIMO引脚与所述第四光纤的输入端直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一控制器和所述第二控制器通过所述第一处理芯片、所述第二处理芯片和光纤进行数据传输;
在数据传输完毕后,所述第一处理芯片控制所述第一控制器的通信接口处于高阻状态;所述第二处理芯片控制所述第二控制器的通信接口处于高阻状态。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所述第一控制器配置为主机模式并将所述第二控制器的配置为从机模式的过程,该过程具体包括:
当所述第一控制器主动向所述第二控制器传输数据时,所述第一控制器设置自身处于主机模式,并通过SPE引脚向所述第一处理芯片发送第一从机控制指令;
所述第一处理芯片接收所述第一从机控制指令后,控制所述第一光纤或所述第三光纤的输入端与第一控制器的SPE引脚直通,并将所述第一从机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二处理芯片;
所述第二处理芯片控制所述第一光纤或第三光纤的输出端与第二控制器的SPE引脚直通,并将所述第一从机控制指令发送至第二控制器;
所述第二控制器按所述第一从机控制指令将自身配置为从机模式,并通过所述第二光纤或所述第四光纤向所述第一控制器发送配置完成指令。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所述第二控制器配置为从机模式并将所述第一控制器的配置为主机模式的过程,该过程具体包括:
当所述第二控制器主动向所述第一控制器传输数据时,所述第二控制器设置自身处于主机模式,并通过SPE引脚向所述第二处理芯片发送第二从机控制指令;
所述第二处理芯片接收所述第二从机控制指令后,控制所述第二光纤或所述第四光纤的输入端与第二控制器的SPE引脚直通,并将所述第二从机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一处理芯片;
所述第一处理芯片控制所述第二光纤或第四光纤的输出端与第一控制器的SPE引脚直通,并将所述第二从机控制指令发送至第一控制器;
所述第一控制器按所述第二从机控制指令将自身配置为从机模式,并通过所述第一光纤或所述第三光纤向所述第二控制器发送配置完成指令。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从机控制指令和第二从机控制指令包括优先级,则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处理芯片或所述第二处理芯片同时接收到第一从机控制指令和第二从机控制指令,将所述第一从机控制指令和所述第二从机控制指令的优先级进行对比;
若所述第一从机控制指令的优先级大于所述第二从机控制指令的优先级,则执行所述第一从机控制指令;
若所述第二从机控制指令的优先级大于所述第一从机控制指令的优先级,则执行所述第二从机控制指令。
CN201610383624.5A 2016-05-31 2016-05-31 一种光纤通信系统及光纤通信的配置方法 Active CN1060555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83624.5A CN106055509B (zh) 2016-05-31 2016-05-31 一种光纤通信系统及光纤通信的配置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83624.5A CN106055509B (zh) 2016-05-31 2016-05-31 一种光纤通信系统及光纤通信的配置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55509A true CN106055509A (zh) 2016-10-26
CN106055509B CN106055509B (zh) 2022-08-05

Family

ID=571732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83624.5A Active CN106055509B (zh) 2016-05-31 2016-05-31 一种光纤通信系统及光纤通信的配置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5550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93040A (zh) * 2017-09-11 2017-12-19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变频柜的控制电路
CN114339485A (zh) * 2021-12-01 2022-04-12 合肥科威尔电源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多机光纤通信的电路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27557A (zh) * 2001-12-18 2003-07-02 东捷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端口光学加入/耦出多路复用器及分波多路复用器
CN1607748A (zh) * 2003-09-30 2005-04-20 英特尔公司 单通信链路上的光收发器
US20070058976A1 (en) * 2005-09-15 2007-03-15 Tatum Jimmy A Laser drivers for closed path optical cables
US20090060520A1 (en) * 2007-02-28 2009-03-05 Finisar Corporation Redundancy and interoperability in multi-channel optoelectronic devices
CN101494383A (zh) * 2008-01-23 2009-07-29 力博特公司 一种逆变器并联系统控制方法
CN201667657U (zh) * 2010-04-14 2010-12-08 东南大学 光收发模块保护型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光线路终端
CN103608795A (zh) * 2011-06-16 2014-02-26 波音公司 动态可重新配置电接口
CN103731209A (zh) * 2013-12-05 2014-04-16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用于高压直流输电的单光纤双向通信方法
CN103984659A (zh) * 2014-05-15 2014-08-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分时使用串口的方法和装置
CN104104893A (zh) * 2013-04-07 2014-10-15 北京同步科技有限公司 将混合信号同时通过单根光纤远程传输的设备及传输方法
CN104618009A (zh) * 2015-02-15 2015-05-13 桂林恒毅金宇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串接设备热备份保护系统
US9071357B1 (en) * 2014-07-11 2015-06-30 Emcore Corporation Data communications system including an optical fiber data link disposed between serial bidirectional electrical data busses
CN105474657A (zh) * 2013-06-20 2016-04-06 国立研究开发法人科学技术振兴机构 光交叉连接装置
CN105556364A (zh) * 2013-07-03 2016-05-04 科塞密科技公司 具有有线电容补偿的混合型电-光数据通信电缆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27557A (zh) * 2001-12-18 2003-07-02 东捷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端口光学加入/耦出多路复用器及分波多路复用器
CN1607748A (zh) * 2003-09-30 2005-04-20 英特尔公司 单通信链路上的光收发器
US20070058976A1 (en) * 2005-09-15 2007-03-15 Tatum Jimmy A Laser drivers for closed path optical cables
US20090060520A1 (en) * 2007-02-28 2009-03-05 Finisar Corporation Redundancy and interoperability in multi-channel optoelectronic devices
CN101494383A (zh) * 2008-01-23 2009-07-29 力博特公司 一种逆变器并联系统控制方法
CN201667657U (zh) * 2010-04-14 2010-12-08 东南大学 光收发模块保护型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光线路终端
CN103608795A (zh) * 2011-06-16 2014-02-26 波音公司 动态可重新配置电接口
CN104104893A (zh) * 2013-04-07 2014-10-15 北京同步科技有限公司 将混合信号同时通过单根光纤远程传输的设备及传输方法
CN105474657A (zh) * 2013-06-20 2016-04-06 国立研究开发法人科学技术振兴机构 光交叉连接装置
CN105556364A (zh) * 2013-07-03 2016-05-04 科塞密科技公司 具有有线电容补偿的混合型电-光数据通信电缆
CN103731209A (zh) * 2013-12-05 2014-04-16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用于高压直流输电的单光纤双向通信方法
CN103984659A (zh) * 2014-05-15 2014-08-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分时使用串口的方法和装置
US9071357B1 (en) * 2014-07-11 2015-06-30 Emcore Corporation Data communications system including an optical fiber data link disposed between serial bidirectional electrical data busses
CN104618009A (zh) * 2015-02-15 2015-05-13 桂林恒毅金宇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串接设备热备份保护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HIZU MINAMI ET AL.: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Data Transfer Protocol Via Optical Fiber"", 《IEEE TRANSACTIONS ON NUCLEAR SCIENCE》 *
刘帅: ""多通道SFP光收发模块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 信息科技辑》 *
曹磊: "《MSP430单片机C程序设计与实践》", 31 July 200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93040A (zh) * 2017-09-11 2017-12-19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变频柜的控制电路
CN107493040B (zh) * 2017-09-11 2019-12-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变频柜的控制电路
CN114339485A (zh) * 2021-12-01 2022-04-12 合肥科威尔电源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多机光纤通信的电路
CN114339485B (zh) * 2021-12-01 2023-08-22 科威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多机光纤通信的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55509B (zh) 2022-08-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36974B2 (en) Rerouting bus data signals from faulty signal carriers to existing healthy signal carriers
TWI803663B (zh) 一種運算裝置和運算方法
CN105446657B (zh) 一种监控raid卡的方法
CN207264377U (zh) 可编程i2c多路选择器和交换机
CN105425918A (zh) 微型服务器系统
US10902549B2 (en) Graphics processing system
JP2015219914A (ja) 時分割多重化方式でシリアルポートを用い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9586956B (zh) 一种可灵活配置端口的FCoE交换机及方法
JP2021012680A (ja) データ保存装置、データ処理システム及びこれのための加速装置
CN106662710A (zh) 一种片上光互连结构及网络
CN104363486B (zh) 一种组合电视的usb共享方法及组合电视
CN106528469A (zh) 一种主板
CN106055509A (zh) 一种光纤通信系统及光纤通信的配置方法
CN204117142U (zh) 提供主机即时切换分享通用串行总线电子设备的电子装置
CN101924682B (zh) 一种高级电信计算架构交换系统、方法及通信设备
CN209248436U (zh) 一种扩展板卡及服务器
CN104460857B (zh) 一种高速外设部件互连标准卡及其使用方法和装置
CN103840879A (zh) 一种光纤局向识别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7643938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4049915B (zh) 一种存储系统及通信方法
CN106851213A (zh) 监控系统中云平台的分组任务分配方法及系统
CN105898989A (zh) 一种可进行功能扩展的pcb装置,模块板及方法
CN107612777B (zh) 一种光纤交换机检测工具及方法
CN207882745U (zh) 一种plc控制器、plc控制器集群系统
CN105892975B (zh) 一种kvm的管理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