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54279A - 一种煤岩脆性指数的确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煤岩脆性指数的确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54279A
CN106054279A CN201610682014.5A CN201610682014A CN106054279A CN 106054279 A CN106054279 A CN 106054279A CN 201610682014 A CN201610682014 A CN 201610682014A CN 106054279 A CN106054279 A CN 1060542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l
ash
poisson
ratio
fixed carb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68201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54279B (zh
Inventor
汤小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61068201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54279B/zh
Publication of CN1060542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542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542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5427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1/00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by methods combining technique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1V1/00 - G01V9/00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一种煤岩脆性指数的确定方法,针对不同煤体结构的煤储层,基于灰分、固定碳和泊松比、杨氏模量力学参数,探讨泊松比、杨氏模量与灰分、固定碳含量间的内在定量关系,查明灰分和固定碳的泊松比、杨氏模量值,并通过详细分析不同煤体结构的测井响应特征,建立煤体结构指数测井评价模型,进而构建考虑煤体结构影响的煤岩脆性指数计算模型,以此计算模型对煤岩的脆性指数进行计算,本发明能够有效地进行煤岩脆性指数计算,提高不同煤体结构地质情况下的煤岩脆性指数的计算精度,将为煤储层压裂施工方案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Description

一种煤岩脆性指数的确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煤储层压裂施工方案设计过程中的工程测井评价技术,特别涉及一种煤岩脆性指数的确定方法。
背景技术
实际生产中,通过排水降压解吸来开采煤层气。为了快速排水降压,几乎绝大多数煤层气公司都通过对煤储层压裂来实现。煤储层的可压裂性受制于煤岩脆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一般而言,脆性越大的煤储层,可压裂性越好,反之亦然。
现有的脆性指数确定方法,多针对的是石油天然气领域的砂岩、碳酸盐岩地层,比如泊松比、杨氏模量参数法和脆性矿物含量法等。煤岩与砂岩、碳酸盐岩地层的地质特性截然不同,其矿物成分和力学性能差异较大,将常规石油天然气领域中的脆性指数确定方法用于煤储层显然是不适用的。为此,名称为“一种基于煤岩工业组分的脆性指数确定方法”的专利充分考虑了灰分、固定碳的脆性具有一定的差异,进而构建了基于煤岩工业组分的脆性指数计算模型,在实际生产中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效果。然而,不同地区、不同地层的煤储层,由于受地应力等影响,造成煤岩具有不同的煤体结构。不同煤体结构的煤岩,其泊松比、杨氏模量差异巨大,因此,其脆性指数变化范围也非常大,而上述专利忽视了煤体结构对脆性指数的影响。此外,灰分、固定碳的泊松比、杨氏模量也不尽相同,而上述专利中的计算模型也并未考虑该因素。
从现有煤岩脆性指数确定方法来看,尚且没有既考虑煤体结构对脆性指数的影响,又兼顾灰分、固定碳的泊松比和杨氏模量的差异性影响的方法,这给煤储层压裂施工方案设计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方法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岩脆性指数的确定方法,首次提出针对不同煤体结构的煤储层,基于灰分、固定碳和泊松比、杨氏模量力学参数,探讨泊松比、杨氏模量与灰分、固定碳含量间的内在定量关系,查明灰分和固定碳的泊松比、杨氏模量值,并通过详细分析不同煤体结构的测井响应特征,建立煤体结构指数测井评价模型,进而构建考虑煤体结构影响的煤岩脆性指数计算模型,以此计算模型对煤岩的脆性指数进行计算,能够有效地进行煤岩脆性指数计算,提高不同煤体结构地质情况下的煤岩脆性指数的计算精度,将为煤储层压裂施工方案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煤岩脆性指数的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概率统计法计算煤岩工业组分:利用实验室分析化验的灰分和固定碳含量及测井数据,对其煤岩心归位的基础上,进行灰分和固定碳含量的测井敏感性参数分析,得知补偿密度与灰分含量、灰分含量与固定碳含量的敏感性最强,于是,构建煤岩的工业组分测井响应方程,具体如下:
Va=7.2501·ρb-0.5603 (1)
Vf=-6.6035·Va+144.72 (2)
式中:Va、Vf分别是灰分、固定碳的含量,%;ρb是煤岩的密度值,g/cm3
通过上述两个方程建立的煤岩工业组分概率统计模型,即可求取煤岩中的灰分和固定碳含量;
步骤二、灰分、固定碳的泊松比、杨氏模量计算:依据步骤一计算的灰分和固定碳,并结合方程(3)、(4)计算的泊松比和杨氏模量,统计待计算井区的固定碳、灰分、泊松比和杨氏模量,以固定碳和灰分为自变量,泊松比和杨氏模量为因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查明固定碳和灰分与泊松比和杨氏模量的内在定量关系,通过对实测资料拟合分析,得出式(5)~(8)所示方程:
泊松比:
杨氏模量:
式中:μ为煤岩的泊松比,无量纲;Δt、Δts分别为煤岩的纵波时差、横波时差,μs/ft;E为煤岩的杨氏模量,104MPa;
μ=-0.004·Va+0.5426 (5)
E=0.5209·Va-3.8094 (6)
μ=0.0022·Vf+0.2743 (7)
E = 109.62 · e - 0.0564 · V f - - - ( 8 )
由方程(5)~(8)可知,当灰分含量为100%时,泊松比为0.1426、杨氏模量为48.2806,即灰分的泊松比μa=0.1426、灰分的杨氏模量Ea=48.2806;当固定碳含量为100%时,泊松比为0.4943、杨氏模量为0.3895,即固定碳的泊松比μf=0.4943、固定碳的杨氏模量Ef=0.3895;
步骤三、通过系统剖析原生结构煤、碎裂煤、碎粒煤和糜棱煤的测井响应特征,发现随着煤体结构由原生结构煤向糜棱煤过渡,密度测井值和电阻率值减小,而声波时差和井径增大,据此,定义式(9)所示的煤体结构指数;
I C S = 100 · ρ b Δ t · log ( R T C A L ) - - - ( 9 )
式中:ICS——煤体结构指数,无因次;RT—电阻率,Ω·m;CAL—井径,cm;其他参数物理意义同上;
依据该方法,将密度、声波时差、电阻率及井径测井代入公式(9),便可求得煤体结构指数ICS,考虑到计算的煤体结构指数ICS值变化范围较大,对ICS值进行归一化处理;
步骤四、煤岩脆性指数计算模型构建:依据步骤二可知,煤岩的灰分与脆性成正比,固定碳与脆性成反比,而灰分、固定碳的泊松比和杨氏模量差异较大,为此,将泊松比、杨氏模量作为其灰分和固定碳的权系数,以此来表征灰分和固定碳的脆性特征;据此,构建了方程(10)、(11)所示的两个脆性指数计算模型,考虑煤体结构的影响,同时兼顾泊松比和杨氏模量两者均对脆性特性有贡献,最终构建了方程(12)所示的煤岩脆性指数计算模型,具体如下:
BI 1 = V a μ a V a μ a + V f μ f × 100 - - - ( 10 )
BI 2 = V a E a V a E a + V f E f × 100 - - - ( 11 )
B I = BI 1 + BI 2 2 × I C S - - - ( 12 )
式中:BI1为泊松比与煤岩工业组分结合计算的煤岩脆性指数,%;BI2为杨氏模量与煤岩工业组分结合计算的煤岩脆性指数,%;BI为最终计算的煤岩脆性指数,%;
步骤五、煤岩脆性指数计算:将计算的灰分Va、μa、Ea和固定碳Vf、μf、Ef及煤体结构指数ICS输入公式(10)~(12)得出BI,便可实现煤岩脆性指数的计算。
本发明为了评估煤储层能够有效压裂,基于煤岩工业组分中对脆性影响较大的灰分和固定碳含量,充分考虑到煤体结构对煤岩脆性影响较大这一客观地质因素,并将煤岩工业组合和煤岩力学参数有机结合,建立煤岩脆性指数计算模型。该模型不仅查明了煤岩工业组分、力学参数与煤岩脆性间的内在定量关系,而且充分考虑了煤体结构对煤岩脆性的影响,为此,该方法更能较准确地表征煤岩的真实脆性特征,进而可为煤储层压裂施工方案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的煤岩脆性指数确定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中的煤岩密度与灰分关系图。
图3为本发明中的煤岩灰分与固定碳关系图。
图4为本发明中的煤岩灰分与泊松比含量关系图。
图5为本发明中的煤岩灰分与杨氏模量含量关系图。
图6为本发明中的煤岩固定碳与泊松比含量关系图。
图7为本发明中的煤岩固定碳与杨氏模量含量关系图。
图8为本发明中的不同煤体结构的井径与电阻率关系图。
图9为本发明中的不同煤体结构的密度与声波时差关系图。
图10为本发明计算的脆性指数与实测脆性指数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详细叙述。
参照图1,一种基于煤岩工业组分的脆性指数的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概率统计法计算煤岩工业组分:煤岩的组分较为复杂,实际生产中常可忽略相对体积小于1%的成分,于是煤岩便可看成是由固定碳、灰分、挥发份和水分四部分所组成。对煤岩的脆性特征而言,由于挥发份和水分不是固体,而且它们的含量也较少,对煤岩的脆性影响非常小,为此也可以将挥发份和水分忽略不计。于是,对煤岩脆性具有较大影响的便是灰分和固定碳了。基于概率统计思想,利用实验室分析化验的灰分和固定碳含量及测井数据,对其煤岩心归位的基础上,进行灰分和固定碳含量的测井敏感性参数分析,得知补偿密度与灰分含量、灰分含量与固定碳含量的敏感性最强。于是,基于概率统计法的思想,参照图2、图3,构建了煤岩的工业组分测井响应方程,具体如下:
Va=7.2501·ρb-0.5603 (1)
Vf=-6.6035·Va+144.72 (2)
式中:Va、Vf分别是灰分、固定碳的含量,%;ρb是煤岩的密度值,g/cm3
通过上述两个方程建立的煤岩工业组分概率统计模型,即可求取煤岩中的灰分和固定碳含量;
步骤二、灰分、固定碳的泊松比、杨氏模量计算:依据步骤一方案计算的灰分和固定碳,并结合方程(3)、(4)计算的泊松比和杨氏模量,统计待计算井区的固定碳、灰分、泊松比和杨氏模量,参照图4~图7,以固定碳和灰分为自变量,泊松比和杨氏模量为因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查明固定碳和灰分与泊松比和杨氏模量的内在定量关系。通过对实测资料拟合分析,得出式(5)~(8)所示方程:
泊松比:
杨氏模量:
式中:μ为煤岩的泊松比,无量纲;Δt、Δts分别为煤岩的纵波时差、横波时差,μs/ft;E为煤岩的杨氏模量,104MPa;
μ=-0.004·Va+0.5426 (5)
E=0.5209·Va-3.8094 (6)
μ=0.0022·Vf+0.2743 (7)
E = 109.62 · e - 0.0564 · V f - - - ( 8 )
式中:Δt、Δts分别是煤岩的纵波时差和横波时差,μs/ft;μ为煤岩的泊松比,无量纲;E为煤岩的杨氏模量,104MPa;
由方程(5)~(8)可知,当灰分含量为100%时,泊松比为0.1426、杨氏模量为48.2806,即灰分的泊松比μa=0.1426、灰分的杨氏模量Ea=48.2806;当固定碳含量为100%时,泊松比为0.4943、杨氏模量为0.3895,即固定碳的泊松比μf=0.4943、固定碳的杨氏模量Ef=0.3895;
步骤三、煤体结构指数计算:煤体结构对压裂效果具有重要影响。构造煤机械强度低、煤体结构松散,不能脆性开裂,于是难以形成裂缝。压裂时形成缝壁的同时,这些崩离剥落的大量煤粉会堵塞缝道,进而致使煤层的渗透性能得不到改善。因此,有必要充分利用高分辨率的地球物理测井资料,对其煤层的煤体结构进行合理划分,无疑对压裂层位优选是十分必要的。利用电阻率、密度、声波时差和井径构建了识别煤体结构的交会图,参照图8、图9,发现原生煤视电阻率曲线为中、高幅值,井径为低值;构造煤的井径扩大,电阻率为中、低值;构造煤的密度降低,声波时差增大;原生煤声波时差为低值,密度为高值;原生煤的视电阻率曲线一般为中高幅值、密度为高值、声波时差为低值、扩径不太严重;而构造煤的密度降低,电阻率为中低值、声波时差增大、井眼扩径非常严重,甚至出现极端扩径情况。通过系统剖析原生结构煤、碎裂煤、碎粒煤和糜棱煤的测井响应特征,发现随着煤体结构由原生结构煤向糜棱煤过渡,密度测井值和电阻率值减小,而声波时差和井径增大。据此,定义式(9)所示的煤体结构指数;
I C S = 100 · ρ b Δ t · l o g ( R T C A L ) - - - ( 9 )
式中:ICS——煤体结构指数,无因次;RT—电阻率,Ω·m;CAL—井径,cm;其他参数物理意义同上;
依据该方法,将密度、声波时差、电阻率及井径测井代入公式(9),便可求得煤体结构指数ICS;考虑到计算的煤体结构指数ICS值变化范围较大,对ICS值进行了归一化处理;
步骤四、煤岩脆性指数计算模型构建:依据步骤二方案可知,煤岩的灰分与脆性成正比,固定碳与脆性成反比。而灰分、固定碳的泊松比和杨氏模量差异较大,为此,将泊松比、杨氏模量作为其灰分和固定碳的权系数,以此来表征灰分和固定碳的脆性特征。据此,构建了方程(10)、(11)所示的两个脆性指数计算模型。充分考虑煤体结构的影响,同时兼顾泊松比和杨氏模量两者均对脆性特性有贡献,最终构建了方程(12)所示的煤岩脆性指数计算模型,具体如下:
BI 1 = V a μ a V a μ a + V f μ f × 100 - - - ( 10 )
BI 2 = V a E a V a E a + V f E f × 100 - - - ( 11 )
B I = BI 1 + BI 2 2 × I C S - - - ( 12 )
式中:BI1为泊松比与煤岩工业组分结合计算的煤岩脆性指数,%;BI2为杨氏模量与煤岩工业组分结合计算的煤岩脆性指数,%;BI为最终计算的煤岩脆性指数,%;
步骤五、煤岩脆性指数计算:将测井计算的灰分Va、μa、Ea和固定碳Vf、μf、Ef及煤体结构指数ICS输入公式(10)~(12)得出BI,便可实现煤岩脆性指数的计算。
应用例
一种煤岩脆性指数的确定方法已经在实际煤储层中得到试用。在X井的煤岩脆性指数计算应用中,参照图10,744~747米井段为煤层,该井段煤岩心脆性指数实内测试值分布范围为14~40%,平均值为28.4%,利用本发明方法计算的脆性指数值分布范围为14.7~53.4%,平均值为30.3%,室内测试和计算的脆性指数值较为吻合,平均值最大相对误差小于8%,本发明的方法计算精度完全能够满足煤储层压裂施工方案设计的要求。
详实对比实验室测试和本发明计算的脆性指数易知,脆性指数测试值和计算值较为逼近;灰分含量高、固定碳含量低、泊松比低、杨氏模量大的层段,脆性指数测试值和计算值均较高;而灰分含量低、固定碳含量高、泊松比高、杨氏模量小的层段,脆性指数测试值和计算值均较低。该方法充分考虑了实际煤储层中煤体结构对脆性指数的影响,而且将煤岩力学参数和工业组分有机融合,计算结果能够满足煤储层压裂施工方案设计的要求,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和价值。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由于测井资料计算的煤岩力学参数属于动态参数,而煤储层的力学参数属于静态参数,为了更精准地计算煤岩的脆性指数,利用实验室测得的泊松比、杨氏模量静态力学参数来刻度测井计算的动态力学参数是十分必须的。

Claims (1)

1.一种煤岩脆性指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概率统计法计算煤岩工业组分:利用实验室分析化验的灰分和固定碳含量及测井数据,对其煤岩心归位的基础上,进行灰分和固定碳含量的测井敏感性参数分析,得知补偿密度与灰分含量、灰分含量与固定碳含量的敏感性最强,于是,构建了煤岩的工业组分测井响应方程,具体如下:
Va=7.2501·ρb-0.5603 (1)
Vf=-6.6035·Va+144.72 (2)
式中:Va、Vf分别是灰分、固定碳的含量,%;ρb是煤岩的密度值,g/cm3
通过上述两个方程建立的煤岩工业组分概率统计模型,即可求取煤岩中的灰分和固定碳含量;
步骤二、灰分、固定碳的泊松比、杨氏模量计算:依据步骤一计算的灰分和固定碳,并结合方程(3)、(4)计算的泊松比和杨氏模量,统计待计算井区的固定碳、灰分、泊松比和杨氏模量,以固定碳和灰分为自变量,泊松比和杨氏模量为因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查明固定碳和灰分与泊松比和杨氏模量的内在定量关系,通过对实测资料拟合分析,得出式(5)~(8)所示方程:
泊松比:
杨氏模量:
式中:μ为煤岩的泊松比,无量纲;Δt、Δts分别为煤岩的纵波时差、横波时差,μs/ft;E为煤岩的杨氏模量,104MPa;
μ=-0.004·Va+0.5426 (5)
E=0.5209·Va-3.8094 (6)
μ=0.0022·Vf+0.2743 (7)
E = 109.62 · e - 0.0564 · V f - - - ( 8 )
由方程(5)~(8)可知,当灰分含量为100%时,泊松比为0.1426、杨氏模量为48.2806,即灰分的泊松比μa=0.1426、灰分的杨氏模量Ea=48.2806;当固定碳含量为100%时,泊松比为0.4943、杨氏模量为0.3895,即固定碳的泊松比μf=0.4943、固定碳的杨氏模量Ef=0.3895;
步骤三、通过系统剖析原生结构煤、碎裂煤、碎粒煤和糜棱煤的测井响应特征,发现随着煤体结构由原生结构煤向糜棱煤过渡,密度测井值和电阻率值减小,而声波时差和井径增大,据此,定义式(9)所示的煤体结构指数;
I C S = 100 · ρ b Δ t · l o g ( R T C A L ) - - - ( 9 )
式中:ICS——煤体结构指数,无因次;RT—电阻率,Ω·m;CAL—井径,cm;其他参数物理意义同上;
依据该方法,将密度、声波时差、电阻率及井径测井代入公式(9),便可求得煤体结构指数ICS,考虑到计算的煤体结构指数ICS值变化范围较大,对ICS值进行归一化处理;
步骤四、煤岩脆性指数计算模型构建:依据步骤二可知,煤岩的灰分与脆性成正比,固定碳与脆性成反比,而灰分、固定碳的泊松比和杨氏模量差异较大,为此,将泊松比、杨氏模量作为其灰分和固定碳的权系数,以此来表征灰分和固定碳的脆性特征;据此,构建了方程(10)、(11)所示的两个脆性指数计算模型,考虑煤体结构的影响,同时兼顾泊松比和杨氏模量两者均对脆性特性有贡献,最终构建了方程(12)所示的煤岩脆性指数计算模型,具体如下:
BI 1 = V a μ a V a μ a + V f μ f × 100 - - - ( 10 )
BI 2 = V a E a V a E a + V f E f × 100 - - - ( 11 )
B I = BI 1 + BI 2 2 × I C S - - - ( 12 )
式中:BI1为泊松比与煤岩工业组分结合计算的煤岩脆性指数,%;BI2为杨氏模量与煤岩工业组分结合计算的煤岩脆性指数,%;BI为最终计算的煤岩脆性指数,%;
步骤五、煤岩脆性指数计算:将计算的灰分Va、μa、Ea和固定碳Vf、μf、Ef及煤体结构指数ICS输入公式(10)~(12)得出BI,便可实现煤岩脆性指数的计算。
CN201610682014.5A 2016-08-17 2016-08-17 一种煤岩脆性指数的确定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0542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82014.5A CN106054279B (zh) 2016-08-17 2016-08-17 一种煤岩脆性指数的确定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82014.5A CN106054279B (zh) 2016-08-17 2016-08-17 一种煤岩脆性指数的确定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54279A true CN106054279A (zh) 2016-10-26
CN106054279B CN106054279B (zh) 2017-07-04

Family

ID=571947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82014.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054279B (zh) 2016-08-17 2016-08-17 一种煤岩脆性指数的确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54279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99377A (zh) * 2016-11-22 2017-04-26 长江大学 基于测井资料和煤体结构参量定量划分煤体结构的方法
CN107313772A (zh) * 2017-08-16 2017-11-03 长江大学 基于测井资料计算煤岩工业组分含量的方法
CN108335224A (zh) * 2017-12-27 2018-07-2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煤层气井压裂层位优选方法及装置
CN110320571A (zh) * 2018-03-29 2019-10-1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致密砂岩储层岩石脆性测井评价方法
CN113030440A (zh) * 2021-03-22 2021-06-25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页岩水力压裂过程中页岩压裂脆性指数的预测方法
CN117077446A (zh) * 2023-10-16 2023-11-17 能寻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非常规储层综合脆性指数评价方法及应用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506039A2 (en) * 2011-03-28 2012-10-03 Conocophillips Company Methods for Seismic Fracture Parameter Estimation and Gas Filled Fracture Identification From Vertical Well Log Data
CN103258091A (zh) * 2013-04-28 2013-08-21 北京大学 非常规油气藏水平井段三维岩体力学模型建立的方法及装置
CN103278850A (zh) * 2013-05-24 2013-09-04 西安石油大学 基于煤岩工业组分物理体积模型的横波时差曲线构建方法
CN104268377A (zh) * 2014-09-11 2015-01-07 西安石油大学 一种基于煤岩工业组分的脆性指数确定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506039A2 (en) * 2011-03-28 2012-10-03 Conocophillips Company Methods for Seismic Fracture Parameter Estimation and Gas Filled Fracture Identification From Vertical Well Log Data
CN103258091A (zh) * 2013-04-28 2013-08-21 北京大学 非常规油气藏水平井段三维岩体力学模型建立的方法及装置
CN103278850A (zh) * 2013-05-24 2013-09-04 西安石油大学 基于煤岩工业组分物理体积模型的横波时差曲线构建方法
CN104268377A (zh) * 2014-09-11 2015-01-07 西安石油大学 一种基于煤岩工业组分的脆性指数确定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99377A (zh) * 2016-11-22 2017-04-26 长江大学 基于测井资料和煤体结构参量定量划分煤体结构的方法
CN107313772A (zh) * 2017-08-16 2017-11-03 长江大学 基于测井资料计算煤岩工业组分含量的方法
CN108335224A (zh) * 2017-12-27 2018-07-2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煤层气井压裂层位优选方法及装置
CN108335224B (zh) * 2017-12-27 2021-11-0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煤层气井压裂层位优选方法及装置
CN110320571A (zh) * 2018-03-29 2019-10-1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致密砂岩储层岩石脆性测井评价方法
CN113030440A (zh) * 2021-03-22 2021-06-25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页岩水力压裂过程中页岩压裂脆性指数的预测方法
CN117077446A (zh) * 2023-10-16 2023-11-17 能寻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非常规储层综合脆性指数评价方法及应用系统
CN117077446B (zh) * 2023-10-16 2023-12-22 能寻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非常规储层综合脆性指数评价方法及应用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54279B (zh) 2017-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54279B (zh) 一种煤岩脆性指数的确定方法
CN108518212B (zh) 一种计算页岩气藏复杂裂缝网络非稳态产量的方法
CN104314563B (zh) 一种煤层气储层可压裂性的测井定量评价方法
CN105469159B (zh) 定量预测油气有利聚集区的方法
CN103670383B (zh) 一种识别泥页岩油藏有效储层的方法及设备
CN105221141B (zh) 一种泥页岩脆性指数预测方法
Chen et al. The construction of shale rock physics effective model and prediction of rock brittleness
CN110321595B (zh) 一种测井提取静态品质系数的断层封闭性评价方法
CN101738639B (zh) 提高岩石裂缝参数精度的方法
CN103510946B (zh) 一种气测录井资料评价储层流体性质的方法
CN105134195A (zh) 一种基于测井资料的页岩气储层品质评价方法
CN104343445B (zh) 识别气层与水层、高气油比储层及含气饱和度的方法
CN112016753B (zh) 基于三元耦合的变质岩潜山产能预测方法
CN107092032B (zh) 一种利用测井资料定量评价煤层气开采难易程度的方法
CN110348590A (zh) 一种页岩吸附气含量计算方法
CN104268377A (zh) 一种基于煤岩工业组分的脆性指数确定方法
CN104632201A (zh) 一种页岩油气“甜点区”有机碳含量下限值的确定方法
CN106295042A (zh) 一种煤层顶板稳定性测井定量评价方法
CN106897531A (zh) 一种低渗透石灰岩储层渗透率的定量评价方法
CN107728205A (zh) 一种地层压力预测方法
CN106501149B (zh) 一种基于煤岩工业成分分析的孔隙度计算方法
CN104483706A (zh) 一种基于煤岩力学参数的煤体结构测井定量识别方法
CN109505590B (zh) 页岩气储层压力的确定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875115B (zh) 一种确定岩石强度的方法
CN110529106B (zh) 一种利用测井资料确定煤层显微组分含量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704

Termination date: 2018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