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52521A - 一种辅助检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辅助检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52521A
CN106052521A CN201610432405.1A CN201610432405A CN106052521A CN 106052521 A CN106052521 A CN 106052521A CN 201610432405 A CN201610432405 A CN 201610432405A CN 106052521 A CN106052521 A CN 1060525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section
face
auxiliary detection
detection tool
binding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3240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52521B (zh
Inventor
阮发林
杨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Qishuya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Qishuya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Qishuya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Qishuya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43240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52521B/zh
Publication of CN1060525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525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525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525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5/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echanical techniques
    • G01B5/02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echan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length, width or thicknes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yeglasses (AREA)
  • A Measuring Device Byusing Mechanical Method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零部件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辅助检具,该辅助检具具有位置替代面和两个贴合面,所述贴合面用于贴合零件上的与所述被测角相连的面,所有所述贴合面的交线与所述被测角的交线或交点重合,所有所述贴合面的交线与所述位置替代面处于同一平面内。本发明能够准确快速的将倒角或圆角的交线位置变换成可见并可测量的替代位置,从而可以使用游标卡尺等测量工具完成测量。本发明结构紧凑、成本低、操作灵活、适用范围广,将其与量具配合使用,能够显著提高测量的效率和准确性。

Description

一种辅助检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零部件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辅助检具。
背景技术
对于材料加工以及机械行业来说,毛坯件、模具型腔及后续机加工零件中存在大量的圆角和倒角特征,且大多数的相交面间为非90°夹角。这些特征的存在,增加了测量其两面或多面交线之间的距离的难度。现有技术中,对于圆角和倒角交线尺寸的测量一般有如下三种方法:
一、三坐标测量仪法。该方法利用三坐标测量仪进行测量,其测量数据较准确,但三坐标测量仪体积庞大、成本昂贵且操作复杂,不适宜在现场快速测量,仅适合单个或者少批量零件数据的测量。
二、检测样板与塞尺配合法。对于被检测的部位,该测量方法首先需制备与之匹配的样板,然后使用塞尺对样板和零件的间隙进行测量,进而测出圆角和倒角交线尺寸。相对于三坐标测量仪法,该方法在测量效率上有所提高。但是对于不同的零件需要不同的样板,测量的操作过程较为复杂,进而使测量结果受人工因素影响较大,降低了测量精度。
三、游标卡尺或钢直尺直接测量法。该方法对被测零件在圆角和倒角处截止点的尺寸进行直接测量,因而测量的数据较之真实尺寸存在较大的偏差,一般在测量较大的毛坯件时使用。该方法只适用于粗略估计,不能对零件尺寸进行准确测量,另外,将该方法用于测量不同尺寸的倒角和圆角时,测量结果存在更大的偏差。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专利《一种检具》(CN 205049070U)提出一种成本低、操作方便的检具。如图1所示,该检具包括主标尺和安装在主标尺上的转动定臂、转动移臂和游标,其中,转动定臂可在主标尺上转动,转动移臂可转动并能沿主标尺上的中间槽滑动,通过滑动转动移臂来调整转动定臂与转动移臂之间的距离,并通过转动转动定臂和转动移臂使其与被测零件的外表面贴合,从而实现对零件的外倒角和外圆角交线尺寸的测量。实践证明该检具对 于外倒角和外圆角交线尺寸的测量非常实用,但是,不可忽视的问题是:该检具不能用于测量零件的内倒角和内圆角交线尺寸,且该方法不适用于待测的两个圆角和/或倒角的两条交线不在同一平面时的情况。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辅助检具,通过将零件上不便于直接测量的倒角或圆角的交线位置转变成可直接测量的位置,从而可以使用游标卡尺等测量工具完成测量。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因倒角和圆角的存在,使在测量零件的两面或多面交线之间的距离时存在的诸如测量准确性差、效率低、操作复杂等缺陷。
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辅助检具,用于辅助量具进行零件测量,所述零件至少包括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和第二面的连接处具有被测角,第一面和第二面延伸后相交形成与所述被测角对应的交线;
所述辅助检具包括第一贴合面、第二贴合面及位置替代面,所述第一贴合面与第二贴合面相交或者第一贴合面和第二贴合面延伸后相交形成相交线,所述第一贴合面用于与所述零件的第一面贴合,所述第二贴合面用于与所述零件的第二面贴合,所述相交线与所述零件的交线重合,所述位置替代面与所述相交线在同一平面内。
具体地,所述被测角为内圆角、内倒角、外圆角或外倒角;所述辅助检具包括适用于外圆角和外倒角的外交线辅助检具以及适用于内圆角和内倒角的内交线辅助检具。
优选地,所述外交线辅助检具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外交线测量臂和第二外交线测量臂,所述第一外交线测量臂具有第一外贴合面,所述第二外交线测量臂具有第二外贴合面和外交线位置替代面,所述外交线位置替代面延伸后与所述第二外贴合面垂直,所述第一外贴合面与第二外贴合面相交形成外交线,所述外交线位置替代面与所述外交线处于同一平面内。
优选地,所述外交线辅助检具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外交线测量臂和第二外交线测量臂,所述第一外交线测量臂具有第一外贴合面和第一外交线位置替代面,所述第二外交线测量臂具有第二外贴合面和第二外交线位置替代面,所述 第二外交线位置替代面延伸后与所述第二外贴合面垂直,所述第一外贴合面与第二外贴合面相交形成外交线,所述第一外交线位置替代面、第二外交线位置替代面和所述外交线处于同一平面内,且第一外交线位置替代面与第二外交线位置替代面相互错开。
优选地,所述内交线辅助检具包括第一内交线测量臂、第二内交线测量臂和连接臂,所述第一内交线测量臂与第二内交线测量臂之间通过所述连接臂相连,所述第一内交线测量臂具有第一内贴合面,所述第二内交线测量臂具有第二内贴合面和与所述第二内贴合面相对的内交线位置替代面,所述内交线位置替代面和所述第一内贴合面延伸后相互垂直,所述第一内贴合面和所述第二内贴合面延伸后相交形成内交线,所述内交线位置替代面与所述内交线处于同一平面内。
优选地,所述第二内交线测量臂呈楔形,所述第二内贴合面和所述内交线位置替代面延伸后形成的交线与所述内交线重合。
优选地,所述连接臂具有外表面,所述外表面分别与所述第一内贴合面和第二内贴合面相交;第一内贴合面的延伸段、第二内贴合面的延伸段和所述连接臂的外表面构成让位区,所述让位区用于容纳零件的内倒角或内圆角。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利用上述的辅助检具检测零件的方法,所述方法用于测量零件上的被测角I对应的交线与被测角II对应的交线之间的距离,所述被测角I为外倒角或外圆角,得到被测角II为外倒角或外圆角,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1、选取与所述被测角I适配的外交线辅助检具,将该外交线辅助检具的第一外贴合面和第二外贴合面紧贴与被测角I相连的两个面;选取与所述被测角II适配的外交线辅助检具,将该外交线辅助检具的第一外贴合面和第二外贴合面紧贴与被测角II相连的两个面;两个外交线辅助检具的外交线位置替代面位于所述零件的同一侧并相互平行;
S102、利用检具测量两个外交线辅助检具的外交线位置替代面之间的距离。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利用上述的辅助检具检测零件的方法,所述方法用于测量零件上的被测角I对应的交线与被测角II对应的交线之间的距离,所述被测角I和被测角II均为内倒角或内圆角,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201、选取与所述被测角I适配的内交线辅助检具,将该内交线辅助检具的 第一内贴合面和第二内贴合面紧贴与被测角I相连的两个面;选取与所述被测角II适配的内交线辅助检具,将该内交线辅助检具的第一内贴合面和第二内贴合面紧贴与被测角II相连的两个面;两个内交线辅助检具的内交线位置替代面位于所述零件的同一侧并相互平行;
S202、利用检具测量两个内交线辅助检具的内交线位置替代面之间的距离。
更进一步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利用上述的辅助检具检测零件的方法,所述方法用于测量零件上的被测角I对应的交线与被测角II对应的交线之间的距离,所述被测角I为外倒角或外圆角,所述被测角II为内倒角或内圆角,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301、选取与所述被测角I适配的外交线辅助检具,将该外交线辅助检具的第一外贴合面和第二外贴合面紧贴与被测角I相连的两个面;选取与所述被测角II适配的内交线辅助检具,将该内交线辅助检具的第一内贴合面和第二内贴合面紧贴与被测角II相连的两个面;所述外交线辅助检具的外交线位置替代面与所述内交线辅助检具的内交线位置替代面位于所述零件的同一侧并相互平行;
S302、利用检具测量所述外交线位置替代面与所述内交线位置替代面之间的距离。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针对现有技术中采用直接测量方法测量圆角或倒角时存在的成本高、精度差、效率低的缺陷,本发明设计一种辅助检具,创新性的将圆角或倒角对应的不可见、不能直接测量的交线或交点位置转换成可见、可直接测量的位置,其用于辅助测量两个圆角或倒角的交线之间的距离,能够显著提高测量效率和测量精度,降低测量成本。
(2)本发明的辅助检具分为外交线辅助检具和内交线辅助检具,将外交线辅助检具和内交线辅助检具组合使用,不仅可用于对零件上外圆角、外倒角的交线距离的测量,还适用于内圆角、内倒角的交线距离的测量,以及两个被测角的交线距离不在同一水平面的情况,其操作方便,适用范围广。
(3)本发明的辅助检具的贴合面被设计为与被测角所连的面相贴合,从而使贴合面的交线与被测角的交线位置重合,间接还原被测角的交线,并进一步通过设计与贴合面垂直、与该交线同属一个平面的位置替代面,因位置替代面上任意点的位置与被测角的交线位置在一个维度上的值相同,则当两个被测角 对应的两个位置替代面平行时,就可以通过测量两个位置替代面的最短距离,精确还原两个被测角的交线的垂直距离。正是因为本发明的辅助检具可还原两个被测角的交线位置,从而提高了测量基础的可靠性,确保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4)内交线辅助检具的第二内交线测量臂呈楔形,其厚度尺寸小,为薄壁形态,以尽可能还原被测角的交线位置,减小测量误差。该内交线辅助检具还具有让位区,让位区可容纳内倒角或内圆角,使第一内贴合面和第二内贴合面与被测角连接的面能够实现更紧密的贴合,进而减小测量误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检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种机械零件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的外交线辅助检具的主视图;
图4是图3的左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内交线辅助检具的主视图;
图6是图5的左视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外交线辅助检具的主视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外交线辅助检具的左视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外交线辅助检具的右视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三中利用辅助检具配合测量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四中利用辅助检具配合测量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五中利用辅助检具配合测量的示意图。
图中:1-外交线辅助检具,11-第一外交线测量臂,12-第二外交线测量臂,13-外交线,111-第一外贴合面,121-第二外贴合面,122-外交线位置替代面,112-第一外交线位置替代面,123-第二外交线位置替代面,2-内交线辅助检具,21-第二内交线测量臂,22-第一内交线测量臂,23-连接臂,24-让位区,25-内交线, 211-第二内贴合面,212-内交线位置替代面,221-第一内贴合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机械行业中的大部分零件都具有倒角和/或圆角特征。如图2中的某机械零件,A面与C面不在同一平面,A面与B面处存在外圆角,C面与D面处存在外倒角,E面与F面及G面存在内圆角,从而导致A面延伸面与B面延伸面的交线p、C面延伸面与D面延伸面的交线q、E面延伸面与F面延伸面的交线r以及E面延伸面和G面延伸面的交线s都处于无法直接测量的位置。为了测量两个圆角(或倒角)的交线(或交点)之间的距离,需要先确定圆角(或倒角)的交线(或交点)位置,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辅助检具,用于将圆角或倒角的不可见、不能直接测量的交线(或交点)位置转换成可见、可直接测量的位置,利用本发明辅助测量两个圆角或倒角的交线之间的距离,能够显著提高测量效率和测量精度,降低测量成本。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本发明的辅助检具用于将零件上的被测角的交线或交点所在位置转换成可直接测量的位置,所述交线或交点为零件上与所述被测角连接的至少两个面延伸后相交形成的交线或交点,所述被测角为圆角或倒角,所述圆角包括外圆角和内圆角,所述倒角包括外倒角和内倒角。所述辅助检具具有位置替代面和至少两个贴合面,所述贴合面用于贴合零件上的与所述被测角相连的面,所有所述贴合面的交线与所述被测角的交线或交点重合,所有所述贴合面的交线与所述位置替代面处于同一平面内,所述位置替代面所在位置即为可直接测量的位置。
具体地,本发明的辅助检具包括外交线辅助检具1和内交线辅助检具2。其中,外交线辅助检具1用于将零件上的外圆角或外倒角的交线或交点所在位置转换成可直接测量的位置,内交线辅助检具2用于将零件上的内圆角或内倒角的交线或交点所在位置转换成可直接测量的位置。
参见图3、图4,外交线辅助检具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外交线测量臂11和第二外交线测量臂12,第一外交线测量臂和第二外交线测量臂均为长条状,所述第一外交线测量臂11具有第一外贴合面111,第二外交线测量臂12具有第二外贴合面121和外交线位置替代面122,所述外交线位置替代面122的延伸面与所述第二外贴合面121垂直,且与第一外贴合面111呈一定角度α,0°≤α<90°,所述第一外贴合面111与第二外贴合面121相交形成外交线13,所述外交线位置替代面122与所述外交线13处于同一平面内。
参见图5、图6,内交线辅助检具2包括第一内交线测量臂22、第二内交线测量臂21和连接臂23,第一内交线测量臂与第二内交线测量臂之间通过连接臂相连;所述第一内交线测量臂22的形状为长方体,第一内交线测量臂22具有第一内贴合面221;所述第二内交线测量臂21具有第二内贴合面211和内交线位置替代面212,所述第二内贴合面与内交线位置替代面相对,内交线位置替代面212的延伸面与所述第二内贴合面211的延伸面之间形成夹角β,0°≤β<90°,所述内交线位置替代面212的延伸面与所述第一内贴合面221的延伸面相互垂直,所述第一内贴合面221的延伸面与所述第二内贴合面211的延伸面相交形成内交线25,所述第二内贴合面211的延伸面和所述内交线位置替代面212的延伸面之间的交线与所述内交线25重合,所述内交线位置替代面212与所述内交线25处于同一平面内。所述连接臂23具有外表面,所述外表面分别与所述第一内贴合面221和第二内贴合面211相交;所述第一内贴合面的延伸面、内交线位置替代面的延伸面和连接臂的外表面相交,构成让位区24,让位区24可用于容纳被测零件的内倒角或内圆角,使第一内贴合面和第二内贴合面与被测角连接的面能够实现更紧密的贴合,进而减小测量误差。
上述内交线辅助检具的第二内交线测量臂21呈楔形薄壁形态,其厚度尺寸小,可以最大限度还原被测角的交线位置,减小测量误差。
实施例二:
本发明的辅助检具分为外交线辅助检具1和内交线辅助检具2。外交线辅助检具1用于将零件上的外圆角或外倒角的交线或交点所在位置转换成可直接测量的位置,内交线辅助检具2用于将零件上的内圆角或内倒角的交线或交点所在位置转换成可直接测量的位置。其中:
内交线辅助检具如图5、图6所示,包括第一内交线测量臂22、第二内交线 测量臂21和连接臂23,第一内交线测量臂与第二内交线测量臂之间通过连接臂相连;所述第一内交线测量臂22的形状为长方体,第一内交线测量臂具有第一内贴合面221;所述第二内交线测量臂21呈楔形,包括第二内贴合面211和内交线位置替代面212,所述第二内贴合面与内交线位置替代面相对,内交线位置替代面212的延伸面与所述第二内贴合面211的延伸面之间形成夹角β,0°≤β<90°,所述内交线位置替代面212的延伸面与所述第一内贴合面221的延伸面相互垂直,所述第一内贴合面的延伸面与所述第二内贴合面的延伸面相交形成内交线25,所述第二内贴合面的延伸面和所述内交线位置替代面的延伸面之间的交线与所述内交线25重合,所述内交线位置替代面212与所述内交线25处于同一平面内。所述连接臂23具有外表面,所述外表面分别与所述第一内贴合面和第二内贴合面相交;所述第一内贴合面的延伸面、内交线位置替代面的延伸面和连接臂的外表面相交,构成让位区24,让位区24可用于容纳被测零件的内倒角或内圆角,使第一内贴合面和第二内贴合面与被测角连接的面能够实现更紧密的贴合,进而减小测量误差。
外交线辅助检具如图7-9所示,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外交线测量臂11和第二外交线测量臂12,所述第一外交线测量臂11具有第一外贴合面111和第一外交线位置替代面112,所述第二外交线测量臂12具有第二外贴合面121和第二外交线位置替代面123,所述第二外交线位置替代面123的延伸面与所述第二外贴合面121垂直,且与所述第一外贴合面111相交形成夹角α,0°≤α<90°,所述第一外贴合面与第二外贴合面相交形成外交线13,所述第一外交线位置替代面、第二外交线位置替代面和所述外交线处于同一平面内,且第一外交线位置替代面112与第二外交线位置替代面123相互错开。
在本实施例中,外交线辅助检具具有两个外交线位置替代面,即位于第一外交线测量臂上的第一外交线位置替代面和位于第二外交线测量臂上的第二外交线位置替代面,第一外交线位置替代面和第二外交线位置替代面都能表示外交线的位置,但在朝向上方向相反,如此,为距离测量提供了两种选择,具体使用时,可根据需要选择方便的外交线位置替代面作为测量端,如可采用游标卡尺的内测量爪测量两个第一外交线位置替代面之间的距离,或则采用游标卡尺的外测量爪测量两个第二外交线位置替代面之间的距离。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利用辅助检具检测零件的方法,其用于测量零件上的被测角I的交线与被测角II的交线之间的距离,所述被测角I和被测角II均为外倒角或外圆角,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1、选取与所述被测角I适配的外交线辅助检具,将该外交线辅助检具的第一外贴合面和第二外贴合面紧贴与被测角I相连的两个面;选取与所述被测角II适配的外交线辅助检具,将该外交线辅助检具的第一外贴合面和第二外贴合面紧贴与被测角II相连的两个面;两个外交线辅助检具的外交线位置替代面位于所述零件的同一侧并相互平行;
S102、利用检具测量两个外交线辅助检具的外交线位置替代面之间的距离。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方法。参见图9,图中展示的零件与图2中的零件相同,A面与C面不在同一平面,A面与B面处存在外圆角I,A面延伸面与B面延伸面的相交线为p,C面与D面处存在外倒角II,C面延伸面与D面延伸面的相交线为q,现需测量p、q之间的距离。其操作步骤包括:
(1)选取与外圆角I适配的外交线辅助检具,要求外交线辅助检具第一外贴合面和第二外贴合面的夹角等于A面延伸面与B面延伸面的夹角,将该外交线辅助检具的第一外贴合面紧贴A面,第二外贴合面紧贴B面,此时,该外交线辅助检具的外交线与相交线p重合;
选取与所述外倒角II适配的外交线辅助检具,要求外交线辅助检具第一外贴合面和第二外贴合面的夹角等于C面延伸面与D面延伸面的夹角,将该外交线辅助检具的第一外贴合面紧贴C面,第二外贴合面紧贴D面,此时,该外交线辅助检具的外交线与相交线q重合;
两个外交线辅助检具的外交线位置替代面122位于零件的同一侧并相互平行;
(2)利用游标卡尺测量两个外交线辅助检具的外交线位置替代面之间的距离,该测得的数值即为p、q之间的距离。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利用辅助检具检测零件的方法,其用于测量零件上的被测角I的交线与被测角II的交线之间的距离,所述被测角I和被测角II均为内倒角或内圆角,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201、选取与所述被测角I适配的内交线辅助检具,将该内交线辅助检具的 第一内贴合面和第二内贴合面紧贴与被测角I相连的两个面;选取与所述被测角II适配的内交线辅助检具,将该内交线辅助检具的第一内贴合面和第二内贴合面紧贴与被测角II相连的两个面;两个内交线辅助检具的内交线位置替代面位于所述零件的同一侧并相互平行;
S202、利用检具测量两个内交线辅助检具的内交线位置替代面之间的距离。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方法。参见图10,图中展示的零件与图2中的零件相同,F面与E面处存在内圆角I,F面延伸面与R面延伸面的相交线为r,G面与E面处存在内圆角II,G面延伸面与E面延伸面的相交线为s,现需测量r、s之间的距离。其操作步骤包括:
(1)选取与内圆角I适配的内交线辅助检具,要求内交线辅助检具第一内贴合面和第二内贴合面的夹角等于F面延伸面与E面延伸面的夹角,将该内交线辅助检具的第一内贴合面紧贴E面,第二内贴合面紧贴F面,此时,该内交线辅助检具的内交线与相交线r重合;
选取与所述内圆角II适配的内交线辅助检具,要求内交线辅助检具第一内贴合面和第二内贴合面的夹角等于G面延伸面与E面延伸面的夹角,将该内交线辅助检具的第一内贴合面紧贴E面,第二内贴合面紧贴G面,此时,该内交线辅助检具的内交线与相交线为s重合;
两个内交线辅助检具的内交线位置替代面212位于零件的同一侧并相互平行;
(2)利用游标卡尺测量两个内交线辅助检具的内交线位置替代面之间的距离,该测得的数值即为r、s之间的距离。因内交线辅助检具2的第二内交线测量臂厚度尺寸较小,因而,即使在机械零件的F面、G面为非平面时也能较为精准的测量相交线r、s之间的距离。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利用辅助检具检测零件的方法,其用于测量零件上的被测角I的交线与被测角II的交线之间的距离,所述被测角I为外倒角或外圆角,所述被测角II为内倒角或内圆角,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301、选取与所述被测角I适配的外交线辅助检具,将该外交线辅助检具的第一外贴合面和第二外贴合面紧贴与被测角I相连的两个面;选取与所述被测角II适配的内交线辅助检具,将该内交线辅助检具的第一内贴合面和第二内贴合 面紧贴与被测角II相连的两个面;所述外交线辅助检具的外交线位置替代面与所述内交线辅助检具的内交线位置替代面位于所述零件的同一侧并相互平行;
S302、利用检具测量所述外交线位置替代面与所述内交线位置替代面之间的距离。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方法。参见图11,图中展示的零件与图2中的零件相同,G面与E面处存在内圆角I,G面延伸面与E面延伸面的相交线为s,A面与B面处存在外圆角II,A面延伸面与B面延伸面的相交线为p,现需测量s、p之间的距离。其操作步骤包括:
(1)选取与内圆角I适配的内交线辅助检具,要求内交线辅助检具第一内贴合面和第二内贴合面的夹角等于G面延伸面与E面延伸面的夹角,将该内交线辅助检具的第一内贴合面紧贴E面,第二内贴合面紧贴G面,此时,该内交线辅助检具的内交线与相交线s重合;
选取与所述外圆角II适配的外交线辅助检具,要求外交线辅助检具第一外贴合面和第二外贴合面的夹角等于A面延伸面与B面延伸面的夹角,将该外交线辅助检具的第一外贴合面紧贴B面,第二内贴合面紧贴A面,此时,该外交线辅助检具的外交线与相交线为P重合;
所述外交线辅助检具的外交线位置替代面与所述内交线辅助检具的内交线位置替代面位于所述零件的同一侧并相互平行。
(2)利用游标卡尺测量所述外交线位置替代面与内交线位置替代面之间的距离,该测得的数值即为p、s之间的距离。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的权利范围,依据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辅助检具,用于辅助量具进行零件测量,所述零件至少包括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和第二面的连接处具有被测角,第一面和第二面延伸后相交形成与所述被测角对应的交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检具包括第一贴合面、第二贴合面及位置替代面,所述第一贴合面与第二贴合面相交或者第一贴合面和第二贴合面延伸后相交形成相交线,所述第一贴合面用于与所述零件的第一面贴合,所述第二贴合面用于与所述零件的第二面贴合,所述相交线与所述零件的交线重合,所述位置替代面与所述相交线在同一平面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测角为内圆角、内倒角、外圆角或外倒角;
所述辅助检具包括适用于外圆角和外倒角的外交线辅助检具以及适用于内圆角和内倒角的内交线辅助检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辅助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交线辅助检具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外交线测量臂和第二外交线测量臂,所述第一外交线测量臂具有第一外贴合面,所述第二外交线测量臂具有第二外贴合面和外交线位置替代面,所述外交线位置替代面延伸后与所述第二外贴合面垂直,所述第一外贴合面与第二外贴合面相交形成外交线,所述外交线位置替代面与所述外交线处于同一平面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辅助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交线辅助检具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外交线测量臂和第二外交线测量臂,所述第一外交线测量臂具有第一外贴合面和第一外交线位置替代面,所述第二外交线测量臂具有第二外贴合面和第二外交线位置替代面,所述第二外交线位置替代面延伸后与所述第二外贴合面垂直,所述第一外贴合面与第二外贴合面相交形成外交线,所述第一外交线位置替代面、第二外交线位置替代面和所述外交线处于同一平面内,且第一外交线位置替代面与第二外交线位置替代面相互错开。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辅助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交线辅助检具包括第一内交线测量臂、第二内交线测量臂和连接臂,所述第一内交线测量臂与第二内交线测量臂之间通过所述连接臂相连,所述第一内交线测量臂具有第一内贴合面,所述第二内交线测量臂具有第二内贴合面和与所述第二内贴合面相对的内交线位置替代面,所述内交线位置替代面和所述第一内贴合面延伸后相互垂直,所述第一内贴合面和所述第二内贴合面延伸后相交形成内交线,所述内交线位置替代面与所述内交线处于同一平面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辅助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交线测量臂呈楔形,所述第二内贴合面和所述内交线位置替代面延伸后形成的交线与所述内交线重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辅助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具有外表面,所述外表面分别与所述第一内贴合面和第二内贴合面相交;第一内贴合面的延伸段、第二内贴合面的延伸段和所述连接臂的外表面构成让位区,所述让位区用于容纳零件的内倒角或内圆角。
8.一种利用权利要求2-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辅助检具检测零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用于测量零件上的被测角I对应的交线与被测角II对应的交线之间的距离,所述被测角I为外倒角或外圆角,所述被测角II为外倒角或外圆角,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1、选取与所述被测角I适配的外交线辅助检具,将该外交线辅助检具的第一外贴合面和第二外贴合面紧贴与被测角I相连的两个面;选取与所述被测角II适配的外交线辅助检具,将该外交线辅助检具的第一外贴合面和第二外贴合面紧贴与被测角II相连的两个面;两个外交线辅助检具的外交线位置替代面位于所述零件的同一侧并相互平行;
S102、利用检具测量两个外交线辅助检具的外交线位置替代面之间的距离。
9.一种利用权利要求5-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辅助检具检测零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用于测量零件上的被测角I对应的交线与被测角II对应的交线之间的距离,所述被测角I和被测角II均为内倒角或内圆角,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201、选取与所述被测角I适配的内交线辅助检具,将该内交线辅助检具的第一内贴合面和第二内贴合面紧贴与被测角I相连的两个面;选取与所述被测角II适配的内交线辅助检具,将该内交线辅助检具的第一内贴合面和第二内贴合面紧贴与被测角II相连的两个面;两个内交线辅助检具的内交线位置替代面位于所述零件的同一侧并相互平行;
S202、利用检具测量两个内交线辅助检具的内交线位置替代面之间的距离。
10.一种利用权利要求2-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辅助检具检测零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用于测量零件上的被测角I对应的交线与被测角II对应的交线之间的距离,所述被测角I为外倒角或外圆角,所述被测角II为内倒角或内圆角,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301、选取与所述被测角I适配的外交线辅助检具,将该外交线辅助检具的第一外贴合面和第二外贴合面紧贴与被测角I相连的两个面;选取与所述被测角II适配的内交线辅助检具,将该内交线辅助检具的第一内贴合面和第二内贴合面紧贴与被测角II相连的两个面;所述外交线辅助检具的外交线位置替代面与所述内交线辅助检具的内交线位置替代面位于所述零件的同一侧并相互平行;
S302、利用检具测量所述外交线位置替代面与所述内交线位置替代面之间的距离。
CN201610432405.1A 2016-06-16 2016-06-16 一种辅助检具 Active CN1060525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32405.1A CN106052521B (zh) 2016-06-16 2016-06-16 一种辅助检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32405.1A CN106052521B (zh) 2016-06-16 2016-06-16 一种辅助检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52521A true CN106052521A (zh) 2016-10-26
CN106052521B CN106052521B (zh) 2018-12-07

Family

ID=571676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32405.1A Active CN106052521B (zh) 2016-06-16 2016-06-16 一种辅助检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52521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67321A (zh) * 2016-12-06 2017-05-31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斜圆角理论交点深度的测量方法
CN109500660A (zh) * 2018-11-20 2019-03-22 中国航发贵州黎阳航空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环形半封闭薄壁零件加工过程中的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12504067A (zh) * 2020-11-20 2021-03-16 遵义航天新力精密铸锻有限公司 一种空间尺寸辅助检测工装
CN112629463A (zh) * 2020-12-07 2021-04-09 大连瑞谷科技有限公司 大型保持架区域构造尺寸的测量方法
CN113231793A (zh) * 2021-04-30 2021-08-10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内腔腹板加工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0952934Y (zh) * 2006-08-31 2007-09-2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辅助工具
CN202547567U (zh) * 2012-01-20 2012-11-21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倒角测量装置
US20140007445A1 (en) * 2012-07-03 2014-01-09 Jen-Yung Yang Caliper
CN203744883U (zh) * 2014-01-18 2014-07-30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倒角长度通用量检具
CN105180748A (zh) * 2015-10-15 2015-12-23 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 检具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0952934Y (zh) * 2006-08-31 2007-09-2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辅助工具
CN202547567U (zh) * 2012-01-20 2012-11-21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倒角测量装置
US20140007445A1 (en) * 2012-07-03 2014-01-09 Jen-Yung Yang Caliper
CN203744883U (zh) * 2014-01-18 2014-07-30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倒角长度通用量检具
CN105180748A (zh) * 2015-10-15 2015-12-23 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 检具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67321A (zh) * 2016-12-06 2017-05-31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斜圆角理论交点深度的测量方法
CN106767321B (zh) * 2016-12-06 2019-03-08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斜圆角理论交点深度的测量方法
CN109500660A (zh) * 2018-11-20 2019-03-22 中国航发贵州黎阳航空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环形半封闭薄壁零件加工过程中的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09500660B (zh) * 2018-11-20 2021-01-22 中国航发贵州黎阳航空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环形半封闭薄壁零件加工过程中的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12504067A (zh) * 2020-11-20 2021-03-16 遵义航天新力精密铸锻有限公司 一种空间尺寸辅助检测工装
CN112629463A (zh) * 2020-12-07 2021-04-09 大连瑞谷科技有限公司 大型保持架区域构造尺寸的测量方法
CN113231793A (zh) * 2021-04-30 2021-08-10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内腔腹板加工方法
CN113231793B (zh) * 2021-04-30 2022-05-10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内腔腹板加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52521B (zh) 2018-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52521A (zh) 一种辅助检具
CN106181583A (zh) 基于小切削量试件的五轴制齿机床位置无关误差检测方法
CN105066848B (zh) 燕尾型叶片榫头压力面角度测量装置及方法
CN108958162A (zh) 一种基于对称度误差在线检测及补偿的深孔内键槽插削加工方法
CN106839924A (zh) 离心泵联轴器对中找正卡具
CN105180748B (zh) 检具
CN107218909B (zh) 一种在发动机叶片上贴应变片的方法
CN202630840U (zh) 用于端面扩口的弯管零件的在线检测检验检具
CN203304989U (zh) 万向夹持座
CN207894327U (zh) 测量曲轴半圆键槽轴向位置尺寸的检测工具
CN204924141U (zh) 一种汽轮机汽封间隙精准测量辅助工具
CN105674837A (zh) 一种检测数控机床加工的产品的孔径口部倒角的装置
CN103438785B (zh) 柴油机机体半圆止推面半径专用检具
CN204286267U (zh) 一种检测数控机床加工的产品的孔径口部倒角的装置
CN203744883U (zh) 倒角长度通用量检具
CN207231378U (zh) 一种汽轮机菱形叶片径向角通用化的测量工装
CN106907967B (zh) 两侧边双切倒圆延伸交点虚拟尺寸的检测方法
CN206583368U (zh) 离心泵联轴器对中找正卡具
CN203772191U (zh) 一种间隙尺
CN204757902U (zh) 一种用于测量轴径倒角的量具
CN205561739U (zh) 机床主轴垂直度测量装置
US2548917A (en) Thread checking device
CN105091863B (zh) 内孔水平度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202582437U (zh) 锥齿轮齿厚测量仪
CN206330515U (zh) 一种新型测量外颈倒角尺寸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13011 258 Wuyi Road, Changzhou, Jiangsu

Patentee after: CRRC Qishuyan Locomotive and Rolling Stock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before: 213011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58 Wuyi Road,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RRC QISHUYAN INSTITUT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