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34881A - 一种根系增氧壮秆防倒伏的水稻高产栽培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根系增氧壮秆防倒伏的水稻高产栽培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34881A
CN106034881A CN201610388913.4A CN201610388913A CN106034881A CN 106034881 A CN106034881 A CN 106034881A CN 201610388913 A CN201610388913 A CN 201610388913A CN 106034881 A CN106034881 A CN 1060348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ce
seedling
strengthened
yield
lod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8891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陶龙兴
符冠富
陈婷婷
奉保华
杨永杰
张彩霞
杨雪芹
赵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61038891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34881A/zh
Publication of CN1060348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348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01G22/20Cereals
    • A01G22/22Ric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 Pretreatment Of Seeds And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根系增氧壮秆防倒伏的水稻高产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培育多蘖壮秧,适时进行秧苗移栽,深挖丰产排水沟,营造富氧壮根土壤环境进行灌溉,病虫草害防治同常规大田生产。本方法在水稻田开挖深水沟,在水稻生长的不同时期,通过实施控制或减少或排空稻田沟水的技术措施,改善稻田土壤氧环境并增加水稻根系的氧营养,实现水稻壮根防倒伏与高产。

Description

一种根系增氧壮秆防倒伏的水稻高产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植物栽培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根系增氧壮秆防倒伏的水稻高产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稻米是中国60%人口的主粮,约50%的农户从事稻作生产,稻作可谓是我国第一农事。人多地少水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与淡水资源,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是稻作科技进步的主要命题。
上世纪水稻矮杆基因与不育基因研究与利用成功,以推广水稻矮杆品种与杂交水稻为核心技术的稻作科技进步,为使我国水稻总产比建国初期增长265%,单产提高226%,为我国粮食安全做出巨大贡献。但高产的杂交水稻往往“人高马大”,容易产生倒伏现象,不仅造成产量的降低,还导致收获成本的增加。
传统稻作技术存在以下弊端:第一,淡水资源高消耗。水稻深水灌溉是中国稻作技术的水分管理传统方式,并视为水稻高产的基本措施。据研究,不计大气降雨,南方稻田每公顷灌溉用水约7500吨,北方灌溉用水需15000吨,每吨水生产的稻谷仅为0.6-0.8公斤/吨。第二,对环境高污染。稻作对环境污染可谓立体污染的模式,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深水灌溉稻田是温室气体CH4与N2O的主要释放源;其二,过剩农化物质残留土壤,随水流污染周边水域,引发水质富营养化,恶化稻米产地生态环境质量。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针对水稻品种产量潜力实现过程中存在的土壤障碍、水分和养分利用率低、早衰、倒伏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根系增氧壮秆防倒伏的水稻高产栽培方法,是以改善灌溉稻田土壤氧环境为关键,以协调稻田土壤-水-气三界面为重点的水稻壮根防倒伏关键技术与措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根系增氧壮秆防倒伏的水稻高产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培育多蘖壮秧:依次进行选种、浸种、催芽、播种和壮秧,培育出秧苗;
2)适时进行秧苗移栽:在秧龄20~25天时以宽行窄距形式进行秧苗移栽;
3)深挖丰产排水沟:在秧苗移栽后15~20天开挖丰产排水沟;
4)营造富氧壮根土壤环境进行灌溉:在秧苗返青后,实施干湿交替的水分管理模式;在最高苗时及时排水落干搁田,田面土壤开裂至能够插入手指,能够看到大量白根伸出;以后保持干湿交替的灌水模式,维持沟中有水田面无水的状态直至成熟收获;病虫草害防治同常规大田生产。
进一步地,步骤1)培育多蘖壮秧具体为:
1.1)选种:选择杂交稻或者常规稻品种作为播种种子;
1.2)浸种、催芽、播种:在浸种前进行晒种,在清水中加水稻浸种灵浸种36-48小时,洗涤后进行催芽,芽谷播种;
1.3)壮秧:出苗后进行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施肥、病虫防治处理。
进一步地,步骤1.1)选种中的杂交稻每亩秧田用种量7~8公斤;所述常规稻品种每亩秧田用种量15~18公斤。
进一步地,步骤1.3)中浸种配比为:1ml浸种灵+15升水+10公斤种子。
进一步地,步骤1.3)中壮秧具体为出苗后在一叶一心期喷施300PPM的多效唑溶液每亩30升,移栽前一周每亩施尿素10公斤,并喷施杀虫剂与杀菌剂一次以杜绝带病虫的秧苗移入大田。
进一步地,步骤2)中的宽行窄距形式的标准为:常规稻品种采用20厘米×25厘米或杂交稻采用20厘米×30厘米,常规稻品种每穴3~4苗或杂交稻每穴1~2苗。
进一步地,步骤3)中,丰产排水沟具体是:50~70厘米深20~30厘米宽,在整块田的四周与中间开沟,呈“申”字形;“申”字形的上下端为进水与排水口,水稻田外围的排水沟深度为1~1.2米以确保排水的畅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可以获得包括以下技术效果:
本方法在水稻田开挖深水沟,在水稻生长的不同时期,通过实施控制或减少或排空稻田沟水的技术措施,改善稻田土壤氧环境并增加水稻根系的氧营养,实现水稻壮根防倒伏与高产。
当然,实施本申请的任一产品必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配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藉此对本申请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本发明提供一种根系增氧壮秆防倒伏的水稻高产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培育多蘖壮秧:确定播种量:本发明确定杂交稻组合每亩秧田用种量7~8公斤,常规稻品种每亩秧田用种量15~18公斤。浸种前晒种,清水中加“浸种灵”,按1ml浸种灵+15升水+10公斤种子的比例,浸种36-48小时。洗涤后催芽,芽谷播种。出苗后在一叶一心期喷施300PPM的多效唑溶液每亩30升,可以达到培育多蘖大根壮秧的目的,移栽前一周每亩施尿素10公斤,并喷施市售杀虫剂与杀菌剂一次以杜绝带病虫的秧苗移入大田。
2)适时小苗移栽:在秧龄20~25天时进行秧苗移栽,以宽行窄距形式,常规稻20厘米×25厘米或杂交稻20厘米×30厘米为宜,常规稻每穴3~4苗或杂交稻每穴1~2苗。
3)深挖丰产排水沟。在秧苗移栽后15~20天即可开挖丰产排水沟,50~70厘米深20~30厘米宽,在整块田的四周与中间开沟呈“申”字形以便进水或排水。“申”字形的上下端为进水与排水口,水稻田外围的排水沟深度为1~1.2米以确保排水的畅通。本技术发明的基本准则是节制灌溉用水,在充分满足水稻生理需水的条件下,全生育期水层不上田面,水稻需要的水由“申”字形丰产排水沟中的水提供。
4)营造富氧壮根土壤环境:在秧苗返青后,实施干湿交替的水分管理模式;在达到最高苗时及时排水落干搁田,田面土壤开裂至可插入手指,可看到大量白根(新根)伸出。以后保持干湿交替的灌水模式,维持沟中有水田面无水的状态直至成熟收获。开裂的土壤增加根系氧营养水平,保证土壤水气平衡,有利于根系健康生长,根深叶茂,防止倒伏的发生。
实施例1
2014年在中国水稻研究所富阳基地开展预防高产水稻倒伏的根系增氧壮秆防倒栽培技术试验,常规粳稻于5月20日播种,6月16日移栽,株距×行距=20cm×25cm,每穴插3~4本,9月2日齐穗,11月15日收获。试验中每个小区面积为20m2,每个处理5次重复,各小区随机排列。处理的田间水肥管理按本发明技术进行,对照为传统深水灌溉。病虫草害防治及肥料管理同常规大田生产,试验小区随机排列,收割测产所得各小区产量如下表,由表1可知,与传统水层灌溉技术相比,根系增氧栽培技术显著增加水稻产量。
表1本发明根系增氧壮秆防倒栽培技术对常规水稻产量的影响(kg/20m2)
编号 处理或对照 R1 R2 R3 R4 R5 平均值
1 传统水层灌溉技术 18.80 18.69 17.94 18.29 17.49 18.24b
6 本发明栽培技术 19.65 19.27 19.53 19.59 19.83 19.57a
注:每列数据中有相同字母者表示在5%水平上差异不显著。
实施例2
2015年在中国水稻研究所富阳基地开展预防高产水稻倒伏的根系增氧壮秆防倒栽培技术试验,供试水稻品种:中浙优1号(杂交水稻),在高N肥条件下较易倒伏,由中国水稻研究所育成。供试材料于2015年5月20日播种,6月16日移栽,每穴单本栽插。株距×行距=20cm×30cm。处理的田间水肥管理按本发明技术进行,对照为传统深水灌溉。病虫草害防治同常规大田生产,试验小区随机排列,收割测产所得各小区产量如下表2所示:10月27日收获。各处理按小区单独脱粒并记录小区实收产量。
表2本发明根系增氧壮秆防倒栽培技术对杂交水稻产量的影响
同列中不同字母表示在5%水平上差异显著。
表2列出了不同氮肥条件下根系增氧栽培技术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不同氮肥水平下水稻产量显著不同,表现为高氮>中氮>零氮。根系增氧壮秆防倒栽培技术对零氮条件下水稻的产量影响较小,但对中、高氮条件下水稻增产效果显著。
本发明根系增氧壮秆防倒栽培技术对水稻抗倒伏性状、倒伏指数的影响。由于该年度水稻成熟期气象条件较好,试验期间未发生倒伏现象。于齐穗期后的第10天、20天、30天和收获期,测定分析了水稻茎秆的抗折力参数。
表3本发明栽培技术对水稻茎秆抗折力的影响(单位:牛顿)
D1~D4表示水稻茎秆基部第1、2、3、4节间。
不同施氮水平下,抗折力总体趋势表现为零氮>中氮>高氮。根系增氧栽培技术处理对抗折力(表3)在齐穗期后10天和20天影响效果不显著;在齐穗后30天和收获期测定时期下,根系增氧壮秆防倒栽培技术处理显著增加水稻茎秆基部第1、2和3节间的抗折力,而对基部第4节间的抗折力影响较小(表3)。
表4本发明栽培技术对水稻倒伏指数值的影响(单位:cm·g·g-1)
D1~D4表示水稻茎秆基部第1、2、3、4节间。
于收获前1天测定茎秆弯曲力矩和倒伏指数。计算方法:倒伏指数(cm·g·g-1)=弯曲力矩(cm·g)/抗折力(g)×100;其中弯曲力矩(cm·g)=节间基部至穗顶的长度(cm)×该节间基部至穗顶的鲜重(g)。结果表明(表4),基部节间越往上,弯曲力矩越小,倒伏指数越大,茎秆越易倒伏;根系增氧栽培技术显著增加各施氮水平下基部第1、2和3节间的弯曲力矩,从而显著降低其倒伏指数,说明根系增氧壮秆防倒栽培技术使水稻茎秆抗倒能力显著增强(表4)。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发明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根系增氧壮秆防倒伏的水稻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培育多蘖壮秧:依次进行选种、浸种、催芽、播种和壮秧,培育出秧苗;
2)适时进行秧苗移栽:在秧龄20~25天时以宽行窄距形式进行秧苗移栽;
3)深挖丰产排水沟:在秧苗移栽后15~20天开挖丰产排水沟;
4)营造富氧壮根土壤环境进行灌溉:在秧苗返青后,实施干湿交替的水分管理模式;在达到最高苗时及时排水落干搁田,田面土壤开裂至能够插入手指,能够看到大量白根伸出;以后保持干湿交替的灌水模式,维持沟中有水田面无水的状态直至成熟收获;病虫草害防治同常规大田生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根系增氧壮秆防倒伏的水稻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培育多蘖壮秧具体为:
1.1)选种:选择杂交稻或者常规稻品种作为播种种子;
1.2)浸种、催芽、播种:在浸种前进行晒种,在清水中加水稻浸种灵浸种36-48小时,洗涤后进行催芽,芽谷播种;
1.3)壮秧:出苗后进行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施肥、病虫防治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根系增氧壮秆防倒伏的水稻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1)选种中的杂交稻每亩秧田用种量7~8公斤;所述常规稻品种每亩秧田用种量15~18公斤。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根系增氧壮秆防倒伏的水稻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3)中浸种配比为:1ml浸种灵+15升水+10公斤种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根系增氧壮秆防倒伏的水稻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3)中壮秧具体为出苗后在一叶一心期喷施300PPM的多效唑溶液每亩30升,移栽前一周每亩施尿素10公斤,并喷施杀虫剂与杀菌剂一次以杜绝带病虫的秧苗移入大田。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根系增氧壮秆防倒伏的水稻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宽行窄距形式的标准为:常规稻品种采用20厘米×25厘米或杂交稻采用20厘米×30厘米,常规稻品种每穴3~4苗或杂交稻每穴1~2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根系增氧壮秆防倒伏的水稻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丰产排水沟具体是:50~70厘米深20~30厘米宽,在整块田的四周与中间开沟,呈“申”字形;“申”字形的上下端为进水与排水口,水稻田外围的排水沟深度为1~1.2米以确保排水的畅通。
CN201610388913.4A 2016-06-02 2016-06-02 一种根系增氧壮秆防倒伏的水稻高产栽培方法 Pending CN10603488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88913.4A CN106034881A (zh) 2016-06-02 2016-06-02 一种根系增氧壮秆防倒伏的水稻高产栽培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88913.4A CN106034881A (zh) 2016-06-02 2016-06-02 一种根系增氧壮秆防倒伏的水稻高产栽培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34881A true CN106034881A (zh) 2016-10-26

Family

ID=571697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88913.4A Pending CN106034881A (zh) 2016-06-02 2016-06-02 一种根系增氧壮秆防倒伏的水稻高产栽培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34881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65224A (zh) * 2016-12-07 2017-05-17 中国水稻研究所 一种通过改变根际氧环境减少稻田甲烷排放的方法
CN106718435A (zh) * 2016-11-24 2017-05-31 盐城市大丰区小海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中心 稻麦综合防倒伏方法
CN108738454A (zh) * 2018-05-24 2018-11-06 华中农业大学 一种降低再生稻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土壤培肥集成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60035199A (ko) * 2004-10-21 2006-04-26 조영손 이랑파종과 물관리에 따른 무제초제 벼건답직파재배법
CN101720645A (zh) * 2010-02-02 2010-06-09 中国水稻研究所 水稻定向生长的种植方法
CN103828665A (zh) * 2014-03-05 2014-06-04 和县金城米业有限责任公司 富硒水稻的种植方法
CN103947494A (zh) * 2014-05-05 2014-07-30 中国水稻研究所 潜育化稻田增氧排灌栽培法
CN104686266A (zh) * 2015-03-24 2015-06-10 中国水稻研究所 一种水稻畦垄式湿种栽培技术
CN105594531A (zh) * 2016-01-22 2016-05-25 中国水稻研究所 一种水旱结合的水稻育秧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60035199A (ko) * 2004-10-21 2006-04-26 조영손 이랑파종과 물관리에 따른 무제초제 벼건답직파재배법
CN101720645A (zh) * 2010-02-02 2010-06-09 中国水稻研究所 水稻定向生长的种植方法
CN103828665A (zh) * 2014-03-05 2014-06-04 和县金城米业有限责任公司 富硒水稻的种植方法
CN103947494A (zh) * 2014-05-05 2014-07-30 中国水稻研究所 潜育化稻田增氧排灌栽培法
CN104686266A (zh) * 2015-03-24 2015-06-10 中国水稻研究所 一种水稻畦垄式湿种栽培技术
CN105594531A (zh) * 2016-01-22 2016-05-25 中国水稻研究所 一种水旱结合的水稻育秧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何建清 等: "浙西南地区杂交稻中浙优8号的生育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 《农业科技通讯》 *
王熹 等: "灌溉稻田水稻旱作技术要素及产量形成", 《中国农业科学》 *
陈婷婷 等: "花后轻干-湿交替灌溉提高水稻籽粒淀粉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 《中国农业科学》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18435A (zh) * 2016-11-24 2017-05-31 盐城市大丰区小海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中心 稻麦综合防倒伏方法
CN106665224A (zh) * 2016-12-07 2017-05-17 中国水稻研究所 一种通过改变根际氧环境减少稻田甲烷排放的方法
CN108738454A (zh) * 2018-05-24 2018-11-06 华中农业大学 一种降低再生稻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土壤培肥集成方法
CN108738454B (zh) * 2018-05-24 2022-03-08 华中农业大学 一种降低再生稻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土壤培肥集成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83063B (zh) 一种促进梨幼树提早结果的方法
CN110558183B (zh) 魔芋双行条栽二次作垄栽培法
CN107155569B (zh) 一种压砂地西瓜甜瓜优质高效生产方法
CN103718802B (zh) 一种枣棉间作条件下的棉花高产栽培方法
CN104221649A (zh) 一种延长甘蔗宿根的方法
CN104823777A (zh) 沿淮地区杂交稻钵苗机插高产栽培方法
CN106069031A (zh) 一种改善南方双季稻田土壤微团聚结构的马铃薯与双季稻轮作栽培方法
CN104272958A (zh) 一种玉米种植方法
CN106258431A (zh) 一种适合于干旱地区的黑果枸杞大田播种育苗方法
CN103988653A (zh) 一种甘蔗套种马铃薯的立体栽培方法
CN104396651A (zh) 水稻的育苗方法
CN105409662A (zh) 有机水稻及其栽培方法
CN109511502A (zh) 一种当归黄芪间作种植方法
CN109717038A (zh) 丹参优质种苗培育方法
CN106105994A (zh) 一种抗结线虫害的香蕉复种栽培技术
CN108575474A (zh) 一种红锥采穗圃的营建与扦插方法
CN106034881A (zh) 一种根系增氧壮秆防倒伏的水稻高产栽培方法
CN104920140A (zh) 一种宝华玉兰播种育苗新方法
CN109089768B (zh) 一种提高亚麻抗倒伏能力的栽培方法
CN106664883A (zh) 一种优质高产水稻的栽培方法
CN111602569A (zh) 一种豇豆秋季栽培方法
CN109156297A (zh) 一种野生道地黄芪人工种植方法
CN110367052B (zh) 一种野菊花的种植方法
CN106922507A (zh) 一种南京椴根插育苗方法
CN105815168A (zh) 一种有机水稻的种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