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34344B -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34344B
CN106034344B CN201510108030.9A CN201510108030A CN106034344B CN 106034344 B CN106034344 B CN 106034344B CN 201510108030 A CN201510108030 A CN 201510108030A CN 106034344 B CN106034344 B CN 1060343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al area
wireless local
network
area network
broadcast me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0803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34344A (zh
Inventor
陈耀光
李宗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nan Tengyun Information Industr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10803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34344B/zh
Publication of CN1060343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343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343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343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04W48/10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using broadcasted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属于计算机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对外发送本地的第一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广播消息,所述网络广播消息中携带的网络标识为预设的基准网络标识,并检测其它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广播消息;当检测到携带有所述基准网络标识的第二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广播消息时,如果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满足预设的加入条件,则以中继工作模式加入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基于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进行数据传输。采用本发明,可以提高数据资源获取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和终端技术的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了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工具之一。移动终端可以通过通信网络、WiFi、蓝牙等方式进行数据传输,以实现数据资源获取,如获取影片、音乐、图片等。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一般,在火车、轮船、公交车、地铁等未设置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保真)网络的场所,如果用户想要通过移动终端进行数据资源获取,则可以通过通信网络进行,如4G(the 4th Gener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第四代通信系统)网络等。然而,通信网络的传输速度一般较慢,这样,导致进行数据资源获取的效率较为低下。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对外发送本地的第一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广播消息,所述网络广播消息中携带的网络标识为预设的基准网络标识,并检测其它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广播消息;
当检测到携带有所述基准网络标识的第二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广播消息时,如果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满足预设的加入条件,则以中继工作模式加入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
基于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进行数据传输。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广播模块,用于对外发送本地的第一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广播消息,所述网络广播消息中携带的网络标识为预设的基准网络标识;
加入模块,用于检测其它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广播消息;当检测到携带有所述基准网络标识的第二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广播消息时,如果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满足预设的加入条件,则以中继工作模式加入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
传输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进行数据传输。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实施例中,对外发送本地的第一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广播消息,该网络广播消息中携带的网络标识为预设的基准网络标识,并检测其它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广播消息,当检测到携带有基准网络标识的第二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广播消息时,如果第二无线局域网满足预设的加入条件,则以中继工作模式加入第二无线局域网,基于第二无线局域网,进行数据传输。这样,在一些没有公共WiFi的场所,可以自动组建无线局域网,通过无线局域网进行数据传输,无需通过通信网络进行数据传输,从而,可以提高数据资源获取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的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局域网合并过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路由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的处理流程可以包括如下的步骤:
步骤101,对外发送本地的第一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广播消息,该网络广播消息中携带的网络标识为预设的基准网络标识,并检测其它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广播消息。
步骤102,当检测到携带有基准网络标识的第二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广播消息时,如果第二无线局域网满足预设的加入条件,则以中继工作模式加入第二无线局域网。
步骤103,基于第二无线局域网,进行数据传输。
本发明实施例中,对外发送本地的第一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广播消息,该网络广播消息中携带的网络标识为预设的基准网络标识,并检测其它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广播消息,当检测到携带有基准网络标识的第二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广播消息时,如果第二无线局域网满足预设的加入条件,则以中继工作模式加入第二无线局域网,基于第二无线局域网,进行数据传输。这样,在一些没有公共WiFi的场所,可以自动组建无线局域网,通过无线局域网进行数据传输,无需通过通信网络进行数据传输,从而,可以提高数据资源获取的效率。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为一种具有无线路由功能的设备,该设备可以是独立的移动式的路由设备,也可以无线网卡,还可以是用户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等。本实施例中以移动式的路由设备为执行主体为例,进行方案的详细说明,其它情况与之类似,本实施例不再累述。该路由设备可以是专门用作自动建立无线局域网的路由设备,可以由厂家统一生产,并设置相同的功能,用于执行以下的方法流程。
在一些存在较多用户的场所中,多个用户可以分别携带各自的路由设备通过下述的方法自动建立无线局域网,各用户的路由设备也可以称作对等设备。该无线局域网可以为树形结构,其中一个路由设备作为主路由设备,其它路由设备则为各级中继。在该无线局域网中每一个路由设备可称作一个网络节点。用户可以在无线局域网中进行数据共享。
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处理方式,对图1所示的处理流程进行详细的说明,内容可以如下:
步骤101,对外发送本地的第一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广播消息,该网络广播消息中携带的网络标识为预设的基准网络标识,并检测其它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广播消息。
其中,网络广播消息是无线局域网中的路由设备对外广播的用于通知其它设备该无线局域网的存在的消息。网络标识是无线局域网的名称标识,可以为SSID(Service SetIdentifier,服务集标识)。
在实施中,用户在进入某些场所(如火车、轮船、公交车、地铁等)的时候,可以随身携带有能够执行本实施例方法的路由设备。各用户携带的路由设备可以进行预先的出厂设置,在其中预先存储基准网络标识,如基准网络标识为Open(开放)WiFi。当用户想要通过局域网获取数据资源(如影片、音乐等)的时候,可以打开路由设备的开关。路由设备启动之后,则可以自动建立一个无线局域网(即上述第一无线局域网),该无线局域网的网络标识即为路由设备预先存储的基准网络标识。建立无线局域网,路由设备则可以开始按照一定的周期对外广播该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广播消息,其中可以携带基准网络标识。另外,网络广播消息中还可以携带一些其它的信息,如地址信息,地址信息可以是IP(InternetProtocol,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地址、MAC(Media Access Control,媒体接入控制)地址。
路由设备在广播本地的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广播消息的同时,还可以检测其他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广播消息,以寻找网络标识同为基准网络标识的无线局域网。
步骤102,当检测到携带有基准网络标识的第二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广播消息时,如果第二无线局域网满足预设的加入条件,则以中继工作模式加入第二无线局域网。
其中,中继工作模式是一种路由工作模式,作为中继的路由设备在无线局域网中负责数据转发,帮助主路由设备扩大无线网覆盖。无线局域网中可以存在一个主路由设备和多级中继,作为中继的路由设备对接入无线局域网的用户终端来说可以是透明不可见的。加入条件是用于判定自身是否需要加入第二无线局域网的判定条件。
在实施中,路由设备每接收到一个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广播消息,就可以对该网络广播消息进行解析,提取其中携带的网络标识,并将提取的网络标识与基准网络标识进行匹配判定,如果提取的网络标识与基准网络标识相同,则路由设备可以确认发送网络广播消息的路由设备是与自己对等的路由设备,可以进一步判定其所属的无线局域网(即第二无线局域网)是否满足预设的加入条件。如果满足,则本路由设备可以向对端的路由设备发送网络加入请求,以加入到第二无线局域网中,而且本路由设备还可以将自己的工作模式设置为中继工作模式。如果不满足,则本路由设备可以丢弃该网络广播消息,不做任何处理。
从网络架构上看,第一无线局域网中可以只包括本路由设备一个网络节点,第一无线局域网中也可以包括多个路由设备,本路由设备可以是建立第一无线局域网的主路由设备,也可以是第一无线局域网中的中继。
对于本路由设备不是第一无线局域网的主路由设备的情况,本路由设备在接收到第二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广播消息之后,可以将网络广播消息转发给第一无线局域网的主路由设备,以使主路由设备判定网络广播消息中是否携带有基准网络标识,如果携带则进一步判定第二无线局域网是否满足预设的加入条件,如果满足,则通知相应的路由设备以中继工作模式加入第二无线局域网,如果不满足,则可以丢弃该网络广播消息,不做任何处理。
对于上述相互对等的各路由设备,在出厂之前,可以设置无线局域网的密码。所有路由设备可以预先存储统一的密码,或者,也可以预先存储统一的密码算法。例如,设置无线局域网的密码为主路由设备的MAC地址经过预设的密码算法计算后得到的代码,这样,请求加入某无线局域网的路由设备可以获取该无线局域网的主路由设备的MAC地址,对该MAC地址进行预设的密码算法计算得到密码,然后发送携带有该密码的网络加入请求,该主路由设备接收到网络加入请求后,会将其中的密码与自身的MAC地址经过预设的密码算法得到的密码进行对比,如果相同,则允许相应的路由设备加入该无线局域网。
可选的,上述加入条件的设置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基于不同的加入条件,以下给出了几种不同的处理方式:
方式一,第二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广播消息中还携带有第二无线局域网的主路由设备的地址信息;相应的步骤102的处理可以是:当检测到携带有基准网络标识的第二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广播消息时,如果第二无线局域网的主路由设备的地址信息的数值大于第一无线局域网的主路由设备的地址信息的数值,则以中继工作模式加入第二无线局域网。
其中,地址信息可以为MAC地址,也可以为IP地址。对于任意对等设备,可以由自己唯一的MAC地址。对于IP地址,可以在出厂前,为每个对等设备设置固定的唯一的IP地址,具体可以采用A类私有地址,即10.*.*.*中的任一个IP地址。
在实施中,对于上述任一对等设备建立的无线局域网,可以在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广播消息中携带无线局域网的主路由设备的地址信息。当本路由设备接收到第二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广播消息,并确认其中携带有基准网络标识后,可以获取网络广播消息中携带的地址信息(MAC地址或IP地址),并与本地的第一无线局域网的主路由设备的地址信息(MAC地址或IP地址)进行数值比较,如果前者大于后者,则本路由设备以中继工作模式加入第二无线局域网。如果前者小于后者,本路由设备可以丢弃该网络广播消息,不做任何处理,等待对端的路由设备(即发送该网络广播消息的路由设备)向本端发送网络加入请求,因为对端的路由设备接收到本路由设备发送的网络广播消息后,也会按照本流程,执行同样的处理。
对于本路由设备不是第一无线局域网的主路由设备的情况,本路由设备在接收到第二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广播消息之后,可以将网络广播消息转发给第一无线局域网的主路由设备,由主路由设备进行基准网络标识的判定和地址信息的比较判定,以确定第二无线局域网是否满足加入条件,判定满足加入条件或不满足加入条件后的相应处理可以参考上面的相应内容。
方式二,第二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广播消息中还携带有第二无线局域网的主路由设备的地址信息;相应的步骤102的处理可以是:当检测到携带有基准网络标识的第二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广播消息时,如果第二无线局域网的主路由设备的地址信息的数值小于第一无线局域网的主路由设备的地址信息的数值,则以中继工作模式加入第二无线局域网。
在实施中,方式二的处理过程与方式一类似,只是将判定条件中的大于换成了小于,具体处理可以参见方式一中的相应内容,此处不再累述。
方式三,第二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广播消息中还携带有第二无线局域网的网络节点数目;相应的步骤102的处理可以是:当检测到携带有基准网络标识的第二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广播消息时,如果第二无线局域网的网络节点数目大于本地的第一无线局域网的网络节点数目,则以中继工作模式加入第二无线局域网。
其中,网络节点可以是无线局域网中的路由设备(即上述对等设备)。
在实施中,对于上述任一对等设备建立的无线局域网,可以在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广播消息中携带无线局域网的网络节点数目。另外无线局域网中的每个路由设备都可以存储该无线局域网的网络节点数目。当本路由设备接收到第二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广播消息,并确认其中携带有基准网络标识后,可以获取网络广播消息中携带的网络节点数目,并与本地的第一无线局域网的网络节点数目进行述职比较,如果前者大于后者,则本路由设备以中继工作模式加入第二无线局域网。如果前者小于后者,本路由设备可以丢弃该网络广播消息,不做任何处理,等待对端的路由设备向本端发送网络加入请求,因为对端的路由设备接收到本路由设备发送的网络广播消息后,也会按照本流程,执行同样的处理。这样,可以拆散较小的无线局域网,加入到较大的无线局域网中,具有较高的处理效率。
对于本路由设备不是第一无线局域网的主路由设备的情况,本路由设备在接收到第二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广播消息之后,可以将网络广播消息转发给第一无线局域网的主路由设备,由主路由设备进行基准网络标识的判定和网络节点数目的比较判定,以确定第二无线局域网是否满足加入条件,判定满足加入条件或不满足加入条件后的相应处理可以参考上面的相应内容。
步骤103,基于第二无线局域网,进行数据传输。
在实施中,对于方法执行主体为用户终端的情况,用户终端可以基于第二无线局域网进行数据传输,浏览并获取其他用户终端的数据资源,还可以将自己的数据资源共享给其它用户。
优选的,对于方法执行主体为路由设备的情况,路由设备还可以与用户终端建立数据连接,从而用户终端可以使用上述第二无线局域网进行数据传输,以下给出了一种处理方式:本地建立有第三无线局域网,并通过第三无线局域网与至少一个用户终端建立有数据连接;相应的,步骤103的处理可以为:基于第二无线局域网,对至少一个用户终端的数据进行传输。
在实施中,路由设备可以建立一个无线局域网,用于与其它路由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同时,路由设备还可以建立另一个无线局域网,用于与用户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等)进行数据传输。或者,路由设备可以加入其它路由设备建立的无线局域网,用于与其它路由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同时,路由设备还可以建立另一个无线局域网,用于与用户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等)进行数据传输。也就是说,路由设备同时工作在两个无线局域网中。在路由设备中可以包括两个路由控制器,两个路由控制器可以为两个物理实体,也可以为两个逻辑模块。这样,各个路由设备和对应的用户终端就可以建立起了一个整体局域网,如图2所示,各用户终端可以在整体局域网中进行数据共享。在这种网络架构下,由各个路由设备作为中继,进行数据的中转,无需用户终端参与数据中转,可以减小用户终端的电量消耗,提高续航能力。
基于上述网络架构,各用户终端之间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数据传输方式进行数据传输。优选的,各用户终端之间可以通过P2P(peer-to-peer,对等联网)传输方式,进行数据传输,上述无线局域网的主路由设备或某个中继可以运行期预先存储的P2P服务端程序,该主路由设备则可以作为P2P服务器,在各个用户终端中可以运行P2P应用程序,用于数据的上传和下载。这样进行P2P数据传输,无需占用用户终端通信网络的带宽,不影响用户终端的上网速度,而且,无线局域网的带宽非常充足,用户一般不会考虑关闭上传带宽,可以有效的保证数据传输的带宽。
可选的,对于第一无线局域网包括多个网络节点的情况,本路由设备加入第二无线局域网时,可以将整个第一无线局域网合并到第二无线局域网中,相应的处理方式可以如下:如果第一无线局域网包括多个网络节点,则将第一无线局域网中除本地之外的其它网络节点,以中继工作模式加入第二无线局域网。
在实施中,如图3所示,第一无线局域网N1和第二无线局域网N2都可以包括多个网络节点,其中空心圆表示主路由设备。路由设备P2接收到路由设备P1发送的网络广播消息后,如果N1的主路由设备P3判定P2加入N2,则P3可以基于N1中各网络节点之间的信号强度,计算以P2为根的最小生成树,然后通知各网络节点其上一级的网络节点,这样各网络节点可以按照最小生成树的连接关系加入到N2中,作为N2中的中继,如图3所示。此时P2将P1设置为其上一级网络节点,即将其WDS(Wireless Distribution System,无线分布式系统)表中的上一级网络节点的MAC地址修改为P1的MAC地址,N1中的其它网络节点也可以根据P3的通知对上一级网络节点进行设置。而且,P3也要将自己的工作模式从主路由工作模式修改为中继工作模式。最终,可以得到合并N1后的N2。
可选的,当路由设备离开第二无线局域网时,可以进行如下的处理:当本地离开第二无线局域网时,通知本地在第二无线局域网中下一级的第一网络节点与第一网络节点的所有下级网络节点建立第四无线局域网。
在实施中,当本路由设备离开第二无线局域网的无线信号范围时,本路由设备将脱离第二无线局域网。例如,如图3所示的合并N1后的N2,当P2逐渐远离P1并移动到P1的无线信号范围之外时,则会断开与P1的无线连接,离开第二无线局域网。此时,本路由设备可以分别通知自己在第二无线局域网中的每个下一级的网络节点(即子节点)分别与本路由设备断开连接,并分别作为主路由设备与各自的所有下级网络节点建立无线局域网。例如,如图3所示,P2会向P4发送通知消息,P4接收到通知消息后与P2断开连接,然后P4作为主路由设备与P3建立新的无线局域网。这样,每个新建立的无线局域网中的路由设备如果与第二无线局域网中的某路由设备比较接近,则可以按照本实施例的流程再次进行无线局域网的合并。
本路由设备的某个下一级网络节点,它如果没有下级网络节点,那么它与本路由设备断开连接后,则成为独立的路由设备,它可以建立自己的无线局域网,它如果与第二无线局域网中的某路由设备比较接近,则可以按照本实施例的流程再次加入到第二无线局域网中。
另外,如果本路由设备在第二无线局域网中没有下一级网络节点,则当本路由设备离开第二无线局域网时,无需进行上述通知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中,对外发送本地的第一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广播消息,该网络广播消息中携带的网络标识为预设的基准网络标识,并检测其它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广播消息,当检测到携带有基准网络标识的第二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广播消息时,如果第二无线局域网满足预设的加入条件,则以中继工作模式加入第二无线局域网,基于第二无线局域网,进行数据传输。这样,在一些没有公共WiFi的场所,可以自动组建无线局域网,通过无线局域网进行数据传输,无需通过通信网络进行数据传输,从而,可以提高数据资源获取的效率。
实施例三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的装置,如图4所示,所述装置包括:
广播模块410,用于对外发送本地的第一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广播消息,所述网络广播消息中携带的网络标识为预设的基准网络标识;
加入模块420,用于检测其它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广播消息;当检测到携带有所述基准网络标识的第二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广播消息时,如果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满足预设的加入条件,则以中继工作模式加入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
传输模块430,用于基于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进行数据传输。
可选地,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广播消息中还携带有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的主路由设备的地址信息;
所述加入模块420,用于:
当检测到携带有所述基准网络标识的第二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广播消息时,如果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的主路由设备的地址信息的数值大于所述第一无线局域网的主路由设备的地址信息的数值,则以中继工作模式加入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或者,
当检测到携带有所述基准网络标识的第二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广播消息时,如果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的主路由设备的地址信息的数值小于所述第一无线局域网的主路由设备的地址信息的数值,则以中继工作模式加入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
可选地,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广播消息中还携带有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的网络节点数目;
所述加入模块420,用于:
当检测到携带有所述基准网络标识的第二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广播消息时,如果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的网络节点数目大于本地的第一无线局域网的网络节点数目,则以中继工作模式加入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
可选地,本地建立有第三无线局域网,并通过所述第三无线局域网与至少一个用户终端建立有数据连接;
所述传输模块430,用于:
基于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对所述至少一个用户终端的数据进行传输。
可选地,所述加入模块420,还用于:
如果所述第一无线局域网包括多个网络节点,则将所述第一无线局域网中除本地之外的其它网络节点,以中继工作模式加入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通知模块,用于:
当本地离开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时,通知本地在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中下一级的第一网络节点与所述第一网络节点的所有下级网络节点建立第四无线局域网。
本发明实施例中,对外发送本地的第一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广播消息,该网络广播消息中携带的网络标识为预设的基准网络标识,并检测其它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广播消息,当检测到携带有基准网络标识的第二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广播消息时,如果第二无线局域网满足预设的加入条件,则以中继工作模式加入第二无线局域网,基于第二无线局域网,进行数据传输。这样,在一些没有公共WiFi的场所,可以自动组建无线局域网,通过无线局域网进行数据传输,无需通过通信网络进行数据传输,从而,可以提高数据资源获取的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的装置在数据传输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的装置与数据传输的的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四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路由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路由设备1900可因配置或性能不同而产生比较大的差异,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s,CPU)1922(例如,一个或一个以上处理器)和存储器1932,一个或一个以上存储应用程序1942或数据1944的存储介质1930(例如一个或一个以上海量存储设备)。其中,存储器1932和存储介质1930可以是短暂存储或持久存储。存储在存储介质1930的程序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模块(图示没标出),每个模块可以包括对路由设备中的一系列指令操作。更进一步地,中央处理器1922可以设置为与存储介质1930通信,在路由设备1900上执行存储介质1930中的一系列指令操作。
路由设备1900还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电源1926,一个或一个以上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1950,一个或一个以上输入输出接口1958,一个或一个以上键盘1956,和/或,一个或一个以上操作系统1941,例如Windows ServerTM,Mac OS XTM,UnixTM,LinuxTM,FreeBSDTM等等。
路由设备1900可以包括有存储器,以及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程序,其中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程序存储于存储器中,且经配置以由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处理器执行所述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程序包含用于进行以下操作的指令:
对外发送本地的第一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广播消息,所述网络广播消息中携带的网络标识为预设的基准网络标识,并检测其它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广播消息;
当检测到携带有所述基准网络标识的第二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广播消息时,如果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满足预设的加入条件,则以中继工作模式加入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
基于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进行数据传输。
可选地,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广播消息中还携带有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的主路由设备的地址信息;
所述当检测到携带有所述基准网络标识的第二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广播消息时,如果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满足预设的加入条件,则以中继工作模式加入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包括:
当检测到携带有所述基准网络标识的第二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广播消息时,如果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的主路由设备的地址信息的数值大于所述第一无线局域网的主路由设备的地址信息的数值,则以中继工作模式加入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或者,
当检测到携带有所述基准网络标识的第二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广播消息时,如果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的主路由设备的地址信息的数值小于所述第一无线局域网的主路由设备的地址信息的数值,则以中继工作模式加入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
可选地,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广播消息中还携带有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的网络节点数目;
所述当检测到携带有所述基准网络标识的第二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广播消息时,如果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满足预设的加入条件,则以中继工作模式加入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包括:
当检测到携带有所述基准网络标识的第二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广播消息时,如果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的网络节点数目大于本地的第一无线局域网的网络节点数目,则以中继工作模式加入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
可选地,本地建立有第三无线局域网,并通过所述第三无线局域网与至少一个用户终端建立有数据连接;
所述基于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进行数据传输,包括:
基于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对所述至少一个用户终端的数据进行传输。
可选地,还包括:
如果所述第一无线局域网包括多个网络节点,则将所述第一无线局域网中除本地之外的其它网络节点,以中继工作模式加入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
可选地,还包括:
当本地离开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时,通知本地在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中下一级的第一网络节点与所述第一网络节点的所有下级网络节点建立第四无线局域网。
本发明实施例中,对外发送本地的第一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广播消息,该网络广播消息中携带的网络标识为预设的基准网络标识,并检测其它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广播消息,当检测到携带有基准网络标识的第二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广播消息时,如果第二无线局域网满足预设的加入条件,则以中继工作模式加入第二无线局域网,基于第二无线局域网,进行数据传输。这样,在一些没有公共WiFi的场所,可以自动组建无线局域网,通过无线局域网进行数据传输,无需通过通信网络进行数据传输,从而,可以提高数据资源获取的效率。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发送本地设备的第一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广播消息,所述网络广播消息中携带的网络标识为预设的基准网络标识,所述网络广播消息中还携带有所述第一无线局域网的网络节点数目;
当检测到携带有所述基准网络标识和第二无线局域网的网络节点数目的第二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广播消息时,如果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的网络节点数目大于本地设备的第一无线局域网的网络节点数目,则以中继工作模式加入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
如果所述第一无线局域网包括多个网络节点,则将所述第一无线局域网中除本地设备之外的其它网络节点,以中继工作模式加入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
基于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进行数据传输;
当本地设备离开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时,通知本地设备在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中下一级的第一网络节点与所述第一网络节点的所有下级网络节点以所述第一网络节点为主路由设备建立第四无线局域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广播消息中还携带有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的主路由设备的地址信息;
所述当检测到携带有所述基准网络标识和第二无线局域网的网络节点数目的第二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广播消息时,如果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的网络节点数目大于本地设备的第一无线局域网的网络节点数目,则以中继工作模式加入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包括:
当检测到携带有所述基准网络标识和第二无线局域网的网络节点数目的第二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广播消息时,如果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的网络节点数目大于本地设备的第一无线局域网的网络节点数目,且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的主路由设备的地址信息的数值大于所述第一无线局域网的主路由设备的地址信息的数值,则以中继工作模式加入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广播消息中还携带有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的主路由设备的地址信息;
所述当检测到携带有所述基准网络标识和第二无线局域网的网络节点数目的第二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广播消息时,如果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的网络节点数目大于本地设备的第一无线局域网的网络节点数目,则以中继工作模式加入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包括:
当检测到携带有所述基准网络标识和第二无线局域网的网络节点数目的第二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广播消息时,如果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的网络节点数目大于本地设备的第一无线局域网的网络节点数目,且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的主路由设备的地址信息的数值小于所述第一无线局域网的主路由设备的地址信息的数值,则以中继工作模式加入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本地设备建立有第三无线局域网,并通过所述第三无线局域网与至少一个用户终端建立有数据连接;
所述基于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进行数据传输,包括:
基于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对所述至少一个用户终端的数据进行传输。
5.一种数据传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广播模块,用于发送本地设备的第一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广播消息,所述网络广播消息中携带的网络标识为预设的基准网络标识,所述网络广播消息中还携带有所述第一无线局域网的网络节点数目;
加入模块,用于当检测到携带有所述基准网络标识和第二无线局域网的网络节点数目的第二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广播消息时,如果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的网络节点数目大于本地设备的第一无线局域网的网络节点数目,则以中继工作模式加入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
所述加入模块,还用于如果所述第一无线局域网包括多个网络节点,则将所述第一无线局域网中除本地设备之外的其它网络节点,以中继工作模式加入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
传输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进行数据传输;
通知模块,用于当本地设备离开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时,通知本地设备在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中下一级的第一网络节点与所述第一网络节点的所有下级网络节点以所述第一网络节点为主路由设备建立第四无线局域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广播消息中还携带有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的主路由设备的地址信息;
所述加入模块,用于:
当检测到携带有所述基准网络标识和第二无线局域网的网络节点数目的第二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广播消息时,如果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的网络节点数目大于本地设备的第一无线局域网的网络节点数目,且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的主路由设备的地址信息的数值大于所述第一无线局域网的主路由设备的地址信息的数值,则以中继工作模式加入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广播消息中还携带有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的主路由设备的地址信息;
所述加入模块,用于:
当检测到携带有所述基准网络标识和第二无线局域网的网络节点数目的第二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广播消息时,如果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的网络节点数目大于本地设备的第一无线局域网的网络节点数目,且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的主路由设备的地址信息的数值小于所述第一无线局域网的主路由设备的地址信息的数值,则以中继工作模式加入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
8.根据权利要求5-7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本地设备建立有第三无线局域网,并通过所述第三无线局域网与至少一个用户终端建立有数据连接;
所述传输模块,用于:
基于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对所述至少一个用户终端的数据进行传输。
9.一种存储设备,其中存储有多条指令,所述指令适于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
发送本地设备的第一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广播消息,所述网络广播消息中携带的网络标识为预设的基准网络标识,所述网络广播消息中还携带有所述第一无线局域网的网络节点数目;
当检测到携带有所述基准网络标识和第二无线局域网的网络节点数目的第二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广播消息时,如果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的网络节点数目大于本地设备的第一无线局域网的网络节点数目,则以中继工作模式加入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
如果所述第一无线局域网包括多个网络节点,则将所述第一无线局域网中除本地设备之外的其它网络节点,以中继工作模式加入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
基于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进行数据传输;
当本地设备离开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时,通知本地设备在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中下一级的第一网络节点与所述第一网络节点的所有下级网络节点以所述第一网络节点为主路由设备建立第四无线局域网。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存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广播消息中还携带有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的主路由设备的地址信息;
所述当检测到携带有所述基准网络标识和第二无线局域网的网络节点数目的第二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广播消息时,如果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的网络节点数目大于本地设备的第一无线局域网的网络节点数目,则以中继工作模式加入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包括:
当检测到携带有所述基准网络标识和第二无线局域网的网络节点数目的第二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广播消息时,如果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的网络节点数目大于本地设备的第一无线局域网的网络节点数目,且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的主路由设备的地址信息的数值大于所述第一无线局域网的主路由设备的地址信息的数值,则以中继工作模式加入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存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广播消息中还携带有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的主路由设备的地址信息;
所述当检测到携带有所述基准网络标识和第二无线局域网的网络节点数目的第二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广播消息时,如果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的网络节点数目大于本地设备的第一无线局域网的网络节点数目,则以中继工作模式加入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包括:
当检测到携带有所述基准网络标识的第二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广播消息时,如果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的网络节点数目大于本地设备的第一无线局域网的网络节点数目,且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的主路由设备的地址信息的数值小于所述第一无线局域网的主路由设备的地址信息的数值,则以中继工作模式加入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
12.根据权利要求9-11任意一项所述的存储设备,其特征在于,本地设备建立有第三无线局域网,并通过所述第三无线局域网与至少一个用户终端建立有数据连接;
所述基于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进行数据传输,包括:
基于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对所述至少一个用户终端的数据进行传输。
CN201510108030.9A 2015-03-12 2015-03-12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60343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08030.9A CN106034344B (zh) 2015-03-12 2015-03-12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08030.9A CN106034344B (zh) 2015-03-12 2015-03-12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34344A CN106034344A (zh) 2016-10-19
CN106034344B true CN106034344B (zh) 2020-05-12

Family

ID=571498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08030.9A Active CN106034344B (zh) 2015-03-12 2015-03-12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3434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13339B (zh) * 2019-05-10 2021-12-14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资源访问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97551A (zh) * 2005-07-11 2007-01-17 明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涵盖无线与有线网络的可群组及跨群组运作的无线绕送机制
CN101877858A (zh) * 2010-06-24 2010-11-03 四川平安都市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无线分布式系统的组网方法
CN103167631A (zh) * 2013-03-27 2013-06-19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mesh聚合链路建立方法和设备
CN103686089A (zh) * 2013-12-19 2014-03-26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无线wds的列车监控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319676A (ja) * 2005-05-12 2006-11-24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フレーム送信方法、トポロジー取得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97551A (zh) * 2005-07-11 2007-01-17 明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涵盖无线与有线网络的可群组及跨群组运作的无线绕送机制
CN101877858A (zh) * 2010-06-24 2010-11-03 四川平安都市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无线分布式系统的组网方法
CN103167631A (zh) * 2013-03-27 2013-06-19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mesh聚合链路建立方法和设备
CN103686089A (zh) * 2013-12-19 2014-03-26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无线wds的列车监控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34344A (zh) 2016-10-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6521483A (ja) デバイス発見情報の受信方法、デバイス発見情報の送信方法及びユーザ機器
US1063055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c networking of gateway device
JP5891559B2 (ja) インスタントメッセージングの方法、端末、サーバ及びシステム
CN109672708B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系统
US10893573B2 (en) D2D communication method, remote user equipment, and relay user equipment
KR20160055902A (ko) 사용자 상호작용적 애플리케이션 가능 게이트웨이
EP2898420A1 (en) A data-sharing method, terminal, server, and system
US11489686B2 (en) Virtual meetings in ad-hoc networks
WO2018024121A1 (zh) 一种网络功能nf管理方法及nf管理设备
CN106487583B (zh) 一种建立网络连接的方法及局域网系统
CN106559332B (zh) 一种快速组建全连通服务器集群的方法和系统
KR20160138170A (ko) 근접도 기반의 피어-투-피어 모바일 컴퓨팅에 대한 애플리케이션들의 사용자 경험을 향상시키기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US10548029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dentifying a cell type and cell communication capabilities from cellular broadcast data
US9537986B2 (en) Dynamic contact sharing in a mesh network
WO2014187295A1 (zh) 一种通信方法、终端及通信系统
US20170346891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EP3188418B1 (en) Near field discovery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storage medium
WO2018024200A1 (zh) 虚拟桌面组播控制方法、终端、代理终端及云桌面服务器
Wang et al. A wi-fi direct based p2p application prototype for mobile social networking in proximity (msnp)
Alshareef et al. Mobile ad-hoc network management in the cloud
CN106034344B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12188593B (zh) 无线配置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09982427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
CN110086706B (zh) 用于加入特定于设备的消息群组的方法和系统
CN114025016B (zh) 一种数据转发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31

Address after: 16F, Kung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777 Huancheng South Road, Xishan District, Kunming, Yunnan 650100

Patentee after: Yunnan Tengyun Information Industry Co.,Ltd.

Address before: 2, 518000, East 403 room, SE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Zhenxing Road, Shenzhen, Guangdong, Futian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