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33885B - 直流微电网配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直流微电网配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33885B
CN106033885B CN201510126113.0A CN201510126113A CN106033885B CN 106033885 B CN106033885 B CN 106033885B CN 201510126113 A CN201510126113 A CN 201510126113A CN 106033885 B CN106033885 B CN 1060338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transformer
rectifying element
switching transistor
dire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2611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33885A (zh
Inventor
周友
吴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Energy Investment Corp Ltd
National Institute of Clean and Low Carbon Energy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Energy Investment Corp Ltd
National Institute of Clean and Low Carbon Ener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Energy Investment Corp Ltd, National Institute of Clean and Low Carbon Energy filed Critical China Energy Investment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12611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33885B/zh
Publication of CN1060338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338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338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338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8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for sector-wide applications
    • Y02P80/10Efficient use of energy, e.g. using compressed air or pressurized fluid as energy carrier
    • Y02P80/14District level solutions, i.e. local energy networks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直流微电网配电系统。该系统包括:直流微电网母线;分布式电源,用于给直流微电网母线配电;变换器,连接在直流微电网母线和分布式电源之间,用于将分布式电源提供的第一电压转换成适于在直流微电网母线上传输的第一直流电压,其中在第一电压是直流电压的情况下,变换器将该第一电压进行电压适配;在第一电压是交流电压的情况下,变换器将该第一电压转换成直流电压并进行电压适配。本发明降低了微电网对于分布式电源的控制要求,减小了微电网运行成本。

Description

直流微电网配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变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直流微电网配电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能的需求越来越大,各国都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发展可再生能源(如光伏、风能、燃料电池等)的分布式发电。与传统的集中式发电不同,分布式发电是利用分散在用户附近的小型发电单元来给用户发电的模式。但是,分布式发电有其局限性。例如,当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分布式能源必须立即退出运行。为了尽可能地利用分布式发电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改善可靠性,微电网开始应用。微电网是由负荷和多个分布式电源组成的集合系统。多个分布式电源发的电流到微电网的母线上,由微电网的母线上流到在一个小的区域内需要用电的各个用户。一个微电网一般在一个小的区域内应用,满足这个小的区域内的用户要求。
目前研究的微电网都是交流微电网,即各分布式电源分别通过电力电子器件接入微电网的交流母线。也就是说,从各分布式电源最终流到微电网的母线上的电必须是交流。这是由于长期以来电网传输多采用交流供电造成的。因此,由于惯性思维导致行业内默认微电网母线上流的只能是交流电。交流微电网对于每个分布式电源的控制要求较高,它们输出的电压需要分别经过逆变才能到母线,而且在控制时需同时考虑频率、电压和功率等多个要素(考虑各分布式电源产生的电压的频率、电压和功率是否满足在母线上传输的要求,不满足则要进行变换),需要多台逆变器,造成了电力电子器件的极大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降低微电网对于分布式电源的控制要求,减小微电网运行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直流微电网配电系统,包括:直流微电网母线;分布式电源,用于给直流微电网母线配电;变换器,连接在直流微电网母线和分布式电源之间,用于将分布式电源提供的第一电压转换成适于在直流微电网母线上传输的第一直流电压,其中在分布式电源提供的第一电压是直流电压的情况下,变换器将该第一电压进行电压适配以获得适于在直流微电网母线上传输的第一直流电压;在分布式电源提供的第一电压是交流电压的情况下,变换器将该第一电压转换成第二直流电压并将第二直流电压进行电压适配以获得适于在直流微电网母线上传输的第一直流电压。
由于惯性思维导致行业内默认微电网母线上流的只能是交流电,但实际上对于一些小区域内的工厂、企业等微电网中的用户来说,也是可以用直流电工作。本发明实施例克服了现有领域中的技术偏见,引入直流微电网。由于直流微电网母线流的是直流电,从而降低对控制的要求,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分布式能源,更可以节约电力电子器件。考虑到分布式电源可以是直流电源,也可以是交流电源,对于直流电源,用变换器将直流电源提供的第一电压转换成适于在直流微电网母线上传输的第一直流电压,对于交流电源,用变换器将该第一电压转换成第二直流电压并将第二直流电压进行电压适配以获得适于在直流微电网母线上传输的第一直流电压。这样,就达到了无论交直流分布式电源,都可以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配电系统将提供的电能输入母线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直流微电网配电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分布式电源是直流电源的情况下图1中变换器的具体电路图。
图3为分布式电源是交流电源的情况下图1中变换器的具体电路图。
图4为图2或图3中的第一/第二控制器的具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直流微电网配电系统1 包括:直流微电网母线103,直流微电网所供电的各工厂、企业等(图中未示)从该直流微电网母线103获取电能;分布式电源101,用于给直流微电网母线103配电,图1中示出包括燃料电池、生物质电池、超级电容电池、光伏阵列电池等直流电源、以及风力发电机等交流电源;变换器102,连接在直流微电网母线103和分布式电源101之间,用于将分布式电源101提供的第一电压转换成适于在直流微电网母线103上传输的第一直流电压。
在分布式电源101提供的第一电压是直流电压的情况下(如图1中分布式电源101是燃料电池、生物质电池、超级电容电池或光伏阵列电池的情况),变换器102将该第一电压进行电压适配以获得适于在直流微电网母线103上传输的第一直流电压,其一种具体结构如下结合图2详述。
在分布式电源101提供的第一电压是交流电压的情况下(如图1中分布式电源101是风力发电机的情况),变换器102将该第一电压转换成第二直流电压并将第二直流电压进行电压适配以获得适于在直流微电网母线 103上传输的第一直流电压,其一种具体结构如下结合图3详述。
图2为分布式电源是直流电源的情况下图1中变换器的一种具体电路图。如图2所示,变换器102包括:第一变换单元1021,用于将该第一电压进行电压适配以获得第三直流电压;第二变换单元1022,用于将第三直流电压进行电压适配以获得第一直流电压,其中第三直流电压的幅值在第一电压的幅值和第一直流电压的幅值之间。
第一变换单元1021包括第一开关晶体管G1、第二开关晶体管G2、第一变压器LG1、第一整流元件DG1、第二整流元件DG2、第一储能元件BG1、第一滤波电容CG1。第一变压器LG1包括串联的第一分变压器LG11和第二分变压器LG12。第一开关晶体管G1、第二开关晶体管G2的发射极共同连到分布式电源101的负极。分布式电源101的正极连到第一分变压器LG11和第二分变压器LG12的原边的相互连接端。第一开关晶体管G1、第二开关晶体管G2的集电极分别连到第一分变压器LG11和第二分变压器 LG12的原边的除了第一分变压器LG11和第二分变压器LG12的原边的相互连接端之外的另一端。第一分变压器LG11和第二分变压器LG12的副边的相互连接端与并联的第一储能元件BG1、第一滤波电容CG1的一端相连,第一分变压器LG11和第二分变压器LG12的副边的除了第一分变压器 LG11和第二分变压器LG12的副边的相互连接端之外的另一端分别经第一整流元件DG1、第二整流元件DG2与并联的第一储能元件BG1、第一滤波电容CG1的另一端相连,并联的第一储能元件BG1、第一滤波电容CG1 的两端输出第三直流电压。
第一开关晶体管G1、第二开关晶体管G2例如是实现斩波功能的IGBT。通过这两个开关晶体管的开通和关断进行斩波,输入的第一电压经过这样的交替斩波变为交流电压。副边的第一整流元件DG1和第二整流元件DG2 (例如,两个功率开关管)与第一开关晶体管G1、第二开关晶体管G2的开通和关断相对应地交替导通,使得第一变压器LG1的铁芯进行交替地磁化和去磁,以完成能量从第一变压器LG1的原边到副边的传输。例如,当第一开关晶体管G1、第二开关晶体管G2的开关频率为100kHz时,在第一变压器LG1的原边形成高频交流电,并通过第一变压器LG1将高频交流电能传递到它的副边。该高频交流电能通过第一整流元件DG1和第二整流元件DG2以及第一滤波电容CG1后变成直流电,即第三直流电压。同时该直流母线电压给第一储能元件BG1充电。
第二变换单元1022包括第二变压器LG2、第三开关晶体管G3、第三整流元件DG3以及第二滤波电容CG2。第三开关晶体管G3的集电极连接第二变压器LG2的原边的一端,所述第三直流电压加在第二变压器LG2的原边的另一端与第三开关晶体管G3的发射极之间。第二变压器LG2的副边的一端连接到第三整流元件DG3的一端,第三整流元件DG3的另一端和第二变压器LG2的副边的另一端之间连接有第二滤波电容CG2并输出第一直流电压。
第三直流电压经由第三开关晶体管G3斩波,在第二变压器LG2输出侧形成高频交流电。该高频交流电通过第三整流元件DG3以及第二滤波电容CG2输出直流电,即第一直流电压并入直流微网。
实际上,变换器101也可以只包括第一变换单元1021,不包括第二变换单元1022。包括第二变换单元的好处是:第二变换单元1022为隔离单元,用于电气绝缘和回路隔离。这样,增加了电网的安全性。通过调节第一开关管G1和第二开关管G2的关断状态改变占空比进行电压调整,使得变换器能够处理更宽的输入电压范围。这比仅能调节第一开关管G1的关断状态,对整个电路来说,要安全得多,同时输入电压范围也大。
另外,第三开关晶体管G3的占空比可调,通过调节其占空比进一步降低电压为了增加电网的安全性,实现更宽范围的电压输入范围。
采用上述第一储能元件BG1的好处是,它能够在分布式电源提供的电能较多时,存储一部分能量。等到分布式电源提供的电能变少时,从存储的能量中放出一部分帮助能量的供给,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配电系统不仅能给直流母线配电(完成分布式电源提供的电能与直流母线上适于传输的电能的转换),还能实现储能以便在能量满足不了需要时放能的效果。
如图2所示,变换器102还包括:第一控制器1024,用于感测第一电压,并根据第一电压并根据第一电压与第一直流电压的比控制第一变换单元1021和第二变换单元1022的电压适配。
具体地说,如图4所示,第一控制器1024包括:电压传感器401、采样单元402、处理器403、驱动器404。电压传感器401感测分布式电源输出的第一电压。采样单元402对第一电压进行采样,从而处理器403才能进行处理。处理器403(如DSP2812处理器)根据采样后的第一电压,根据第一电压与已知的第一直流电压的比来控制第一开关晶体管G1、第二开关晶体管G2、第三开关晶体管G3的开通/关断。驱动器404执行这些开通/关断。
处理器403使第一开关晶体管G1、第二开关晶体管G2、第三开关晶体管G3的每个开关周期中正电平时间和负电平时间比例相当,且正电平的幅值与负电平的幅值相等。因此,每个开关周期内,变压器磁芯的磁密度都会回到零点。因此,图2的这种拓扑,相对于其它变换器的拓扑,使变压器的磁芯不容易出现直流磁化,这也是图2的拓扑的另一个好处。
图3为分布式电源是交流电源的情况下图1中变换器的具体电路图。变换器102包括:第三变换单元1023,用于将该第一电压转换成第二直流电压;第四变换单元1021’,用于将该第二直流电压进行电压适配以获得第四直流电压;第五变换单元1022’,用于将第四直流电压进行电压适配以获得第一直流电压,其中第四直流电压的幅值在第二直流电压的幅值和第一直流电压的幅值之间。
第三变换单元1023包括第四整流元件D1、储能电容Cn、第四变压器 T2、第七整流元件D2、第八整流元件Dc、第三变压器T1、第五整流元件 D3、第四开关晶体管S、第六整流元件Dn、第三滤波电容Cf、负载电阻 RL。
第四整流元件D1、储能电容Cn串联在分布式电源101的两端,分布式电源101与第四整流元件D1连接的一端连接第三变压器T1的原边的一端,分布式电源101与储能电容Cn连接的一端通过串联的第四开关晶体管 S、第五整流元件D3连接第三变压器T1的原边的另一端,储能电容Cn与第四整流元件D1连接的一端还连接第四变压器T2的副边的一端,第四变压器T2的副边的另一端通过第七整流元件D2连接到第五整流元件D3与第四开关晶体管S连接的一端。
第三变压器T1的副边的一端连接第六整流元件Dn的一端,第六整流元件Dn的另一端与第三变压器T1的副边的另一端之间连接有并联的第三滤波电容Cf和负载电阻RL并输出第二直流电压,第六整流元件Dn的所述另一端还连接第四开关晶体管S与储能电容Cn连接的一端,第三变压器 T1的副边的所述另一端还连接到第四变压器T2的原边的一端,第四变压器T2的原边的另一端通过第八整流元件Dc连接到第四开关晶体管S与储能电容Cn连接的一端。
由第三变压器T1、第四开关晶体管S、第四整流元件D1、第五整流元件D3、第六整流元件Dn、第三滤波电容Cf以及负载电阻RL构成第三变换单元1023的主支路。它是由分布式电源输出的第一电压来供电的支路。即,当第四开关晶体管S接通时,第一电压进入第三变压器T1的原边,在
第三变压器T1的副边感生出交流电压,该交流电压在第六整流元件Dn、第三滤波电容Cf以及负载电阻RL的作用下成为第二直流电压。
第四变压器T2、与第四变压器T2相连的储能电容Cn、第七整流元件 D2、第八整流元件Dc构成第三变换单元1023的辅支路,它是由储能电容 Cn来供电的支路。当分布式电源输出的电压过剩时,由于第四整流元件 D1导通,有一部分电能在储能电容Cn中存储起来。当分布式电源输出的电压不足时,储能电容就通过辅支路通过第四变压器T2的副边在并联的负载电阻RL和第三滤波电容Cf两端放电。
因此,由于图3中的储能电容Cn,达到了使对于交流分布式电源来说的变换器不仅能够将交流的分布式电源101提供的交流电压转换成适于在直流微电网母线上传输的第一直流电压,还能够存储一部分交流的分布式电源提供的能量备用,在需要时放出的,达到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效果。由于主支路和辅支路同时工作,第七整流元件D2和第五整流元件D3有防止这两个支路产生循环电流的效果。
由于分布式电源通过第四整流元件D1给储能电容Cn供电,储能电容 Cn两端的电压小于分布式电源输出的电压,即储能电容Cn的电压被箝位,产生了对功率开关晶体管没有产生附加的电压应力的优点。
另外,在第四开关晶体管S接通时,由第三变压器T1直接传递大部分能量到负载,降低了开关晶体管的电流应力,提高了变换器的效率。
第三变压器T1的原边开关晶体管导通时,副边的二极管Dn处于截止状态,输入侧电能存储到变压器绕组中;原边开关晶体管截止时,副边二极管导通,能量释放到负载。图3的第三变换单元1023中的第三变压器T1 的右侧的元件数量也是很少的,这也是该电路低成本的原因之一。
从图3的第三变换单元1023中的第三变压器T1的左侧看,能量是时刻都通过第三变压器T1直接传递的。因此图3中的第三变换单元1023具有大功率、宽电压、宽电流和高可靠性的特点。
第四变换单元1021’与图2中的第一变换单元1021类似,其包括第五开关晶体管G1’、第六开关晶体管G2’、第五变压器LG1’、第九整流元件DG1’、第十整流元件DG2’、第二储能元件BG1’、第四滤波电容CG1’。第五变压器LG1’包括串联的第三分变压器LG11’和第四分变压器LG12’,第五开关晶体管G1’、第六开关晶体管G2’的发射极共同连到分布式电源101的负极,分布式电源101的正极连到第三分变压器LG11’和第四分变压器 LG12’的原边的相互连接端,第五开关晶体管G1’、第六开关晶体管G2’的集电极分别连到第三分变压器LG11’和第四分变压器LG12’的原边的除了第三分变压器LG11’和第四分变压器LG12’的原边的相互连接端之外的另一端。第三分变压器LG11’和第四分变压器LG12’的副边的相互连接端与并联的第二储能元件BG1’、第四滤波电容CG1’的一端相连,第三分变压器 LG11’和第四分变压器LG12’的副边的除了第三分变压器LG11’和第四分变压器LG12’的副边的相互连接端之外的另一端分别经第九整流元件DG1’、第十整流元件DG2’与并联的第二储能元件BG1’、第四滤波电容CG1’的另一端相连,并联的第二储能元件BG1’、第四滤波电容CG1’的两端输出第四直流电压。
第五变换单元1022’与图2中的第二变换单元1022是类似的,其包括第六变压器LG2’、第七开关晶体管G3’、第十一整流元件DG3’以及第五滤波电容CG2’。第七开关晶体管G3’的集电极连接第六变压器LG2’的原边的一端,所述第四直流电压加在第六变压器LG2’的原边的另一端与第七开关晶体管G3’的发射极之间。第六变压器LG2’的副边的一端连接到第十一整流元件DG3’的一端,第十一整流元件DG3’的另一端和第六变压器LG2’的副边的另一端之间连接有第五滤波电容CG2’并输出第一直流电压。
由于第四变换单元1021’与图2中的第一变换单元1021类似,且第五变换单元1022’与图2中的第二变换单元1022是类似的,因此,它们的工作原理同上。
如图3所示,变换器102还包括:第二控制器1025,用于感测第一电压,并根据第一电压并根据第一电压与第一直流电压的比控制第三变换单元1023的交直流电压转换、第四变换单元1021’和第五变换单元1022’的电压适配。
具体地说,如图4所示,第二控制器1025包括:电压传感器401、采样单元402、处理器403、驱动器404。电压传感器401感测分布式电源输出的第一电压。采样单元402对第一电压进行采样,从而处理器403才能进行处理。处理器403(如DSP2812处理器)根据采样后的第一电压,根据第一电压与已知的第一直流电压的比来控制第四开关晶体管S、第五开关晶体管G1’、第六开关晶体管G2’、第七开关晶体管G3’的开通/关断。驱动器 404执行这些开通/关断。
处理器403使第四开关晶体管S、第五开关晶体管G1’、第六开关晶体管G2’、第七开关晶体管G3’的每个开关周期中正电平时间和负电平时间比例相当,且正电平的幅值与负电平的幅值相等。因此,每个开关周期内,变压器磁芯的磁密度都会回到零点。因此,图3的这种拓扑,相对于其它变换器的拓扑,使变压器的磁芯不容易出现直流磁化,这也是图3的拓扑的另一个好处。
以上仅是示例性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不违背本发明主旨前提下的变形、修改、替换,它们都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直流微电网配电系统(1),包括:
直流微电网母线(103);
分布式电源(101),用于给直流微电网母线(103)配电;
变换器(102),连接在直流微电网母线(103)和分布式电源(101)之间,用于将分布式电源(101)提供的第一电压转换成适于在直流微电网母线(103)上传输的第一直流电压,其中
在分布式电源(101)提供的第一电压是直流电压的情况下,变换器(102)将该第一电压进行电压适配以获得适于在直流微电网母线(103)上传输的第一直流电压,该变换器(102)包括:
第一变换单元(1021),用于将该第一电压进行电压适配以获得第三直流电压;
第二变换单元(1022),用于将第三直流电压进行电压适配以获得第一直流电压,其中第三直流电压的幅值在第一电压的幅值和第一直流电压的幅值之间;
其中第一变换单元(1021)包括第一开关晶体管(G1)、第二开关晶体管(G2)、第一变压器(LG1)、第一整流元件(DG1)、第二整流元件(DG2)、第一储能元件(BG1)、第一滤波电容(CG1),其中
第一变压器(LG1)包括串联的第一分变压器(LG11)和第二分变压器(LG12),第一开关晶体管(G1)、第二开关晶体管(G2)的发射极共同连到分布式电源(101)的负极,分布式电源(101)的正极连到第一分变压器(LG11)和第二分变压器(LG12)的原边的相互连接端,第一开关晶体管(G1)、第二开关晶体管(G2)的集电极分别连到第一分变压器(LG11)和第二分变压器(LG12)的原边的除了第一分变压器(LG11)和第二分变压器(LG12)的原边的相互连接端之外的另一端;
第一分变压器(LG11)和第二分变压器(LG12)的副边的相互连接端与并联的第一储能元件(BG1)、第一滤波电容(CG1)的一端相连,第一分变压器(LG11)和第二分变压器(LG12)的副边的除了第一分变压器(LG11)和第二分变压器(LG12)的副边的相互连接端之外的另一端分别经第一整流元件(DG1)、第二整流元件(DG2)与并联的第一储能元件(BG1)、第一滤波电容(CG1)的另一端相连,并联的第一储能元件(BG1)、第一滤波电容(CG1)的两端输出第三直流电压;
在分布式电源(101)提供的第一电压是交流电压的情况下,变换器(102)将该第一电压转换成第二直流电压并将第二直流电压进行电压适配以获得适于在直流微电网母线(103)上传输的第一直流电压;
第三变换单元(1023),用于将该第一电压转换成第二直流电压;
第四变换单元(1021’),用于将该第二直流电压进行电压适配以获得第四直流电压;
第五变换单元(1022’),用于将第四直流电压进行电压适配以获得第一直流电压,其中第四直流电压的幅值在第二直流电压的幅值和第一直流电压的幅值之间;
其中,第三变换单元(1023)包括第四整流元件(D1)、储能电容(Cn)、第四变压器(T2)、第七整流元件(D2)、第八整流元件(Dc)、第三变压器(T1)、第五整流元件(D3)、第四开关晶体管(S)、第六整流元件(Dn)、第三滤波电容(Cf)、负载电阻(RL),其中
第四整流元件(D1)、储能电容(Cn)串联在分布式电源(101)的两端,分布式电源(101)与第四整流元件(D1)连接的一端连接第三变压器(T1)的原边的一端,分布式电源(101)与储能电容(Cn)连接的一端通过串联的第四开关晶体管(S)、第五整流元件(D3)连接第三变压器(T1)的原边的另一端,储能电容(Cn)与第四整流元件(D1)连接的一端还连接第四变压器(T2)的副边的一端,第四变压器(T2)的副边的另一端通过第七整流元件(D2)连接到第五整流元件(D3)与第四开关晶体管(S)连接的一端;
第三变压器(T1)的副边的一端连接第六整流元件(Dn)的一端,第六整流元件(Dn)的另一端与第三变压器(T1)的副边的另一端之间连接有并联的第三滤波电容(Cf)和负载电阻(RL)并输出第二直流电压,第六整流元件(Dn)的所述另一端还连接第四开关晶体管(S)与储能电容(Cn)连接的一端,第三变压器(T1)的副边的所述另一端还连接到第四变压器(T2)的原边的一端,第四变压器(T2)的原边的另一端通过第八整流元件(Dc)连接到第四开关晶体管(S)与储能电容(Cn)连接的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直流微电网配电系统(1),其中第二变换单元(1022)包括第二变压器(LG2)、第三开关晶体管(G3)、第三整流元件(DG3)以及第二滤波电容(CG2),其中
第三开关晶体管(G3)的集电极连接第二变压器(LG2)的原边的一端,所述第三直流电压加在第二变压器(LG2)的原边的另一端与第三开关晶体管(G3)的发射极之间;
第二变压器(LG2)的副边的一端连接到第三整流元件(DG3)的一端,第三整流元件(DG3)的另一端和第二变压器(LG2)的副边的另一端之间连接有第二滤波电容(CG2)并输出第一直流电压。
3.根据权利要求1的直流微电网配电系统(1),其中变换器(102)包括:
第一控制器(1024),用于感测第一电压,并根据第一电压并根据第一电压与第一直流电压的比控制第一变换单元(1021)和第二变换单元(1022)的电压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1的直流微电网配电系统(1),其中
第四变换单元(1021’)包括第五开关晶体管(G1’)、第六开关晶体管(G2’)、第五变压器(LG1’)、第九整流元件(DG1’)、第十整流元件(DG2’)、第二储能元件(BG1’)、第四滤波电容(CG1’),其中
第五变压器(LG1’)包括串联的第三分变压器(LG11’)和第四分变压器(LG12’),第五开关晶体管(G1’)、第六开关晶体管(G2’)的发射极共同连到分布式电源(101)的负极,分布式电源(101)的正极连到第三分变压器(LG11’)和第四分变压器(LG12’)的原边的相互连接端,第五开关晶体管(G1’)、第六开关晶体管(G2’)的集电极分别连到第三分变压器(LG11’)和第四分变压器(LG12’)的原边的除了第三分变压器(LG11’)和第四分变压器(LG12’)的原边的相互连接端之外的另一端;
第三分变压器(LG11’)和第四分变压器(LG12’)的副边的相互连接端与并联的第二储能元件(BG1’)、第四滤波电容(CG1’)的一端相连,第三分变压器(LG11’)和第四分变压器(LG12’)的副边的除了第三分变压器(LG11’)和第四分变压器(LG12’)的副边的相互连接端之外的另一端分别经第九整流元件(DG1’)、第十整流元件(DG2’)与并联的第二储能元件(BG1’)、第四滤波电容(CG1’)的另一端相连,并联的第二储能元件(BG1’)、第四滤波电容(CG1’)的两端输出第四直流电压。
5.根据权利要求1的直流微电网配电系统(1),其中第五变换单元(1022’)包括第六变压器(LG2’)、第七开关晶体管(G3’)、第十一整流元件(DG3’)以及第五滤波电容(CG2’),其中
第七开关晶体管(G3’)的集电极连接第六变压器(LG2’)的原边的一端,所述第四直流电压加在第六变压器(LG2’)的原边的另一端与第七开关晶体管(G3’)的发射极之间;
第六变压器(LG2’)的副边的一端连接到第十一整流元件(DG3’)的一端,第十一整流元件(DG3’)的另一端和第六变压器(LG2’)的副边的另一端之间连接有第五滤波电容(CG2’)并输出第一直流电压。
6.根据权利要求1的直流微电网配电系统(1),其中变换器(102)包括:
第二控制器(1025),用于感测第一电压,并根据第一电压并根据第一电压与第一直流电压的比控制第三变换单元(1023)的交直流电压转换、第四变换单元(1021’)和第五变换单元(1022’)的电压适配。
CN201510126113.0A 2015-03-20 2015-03-20 直流微电网配电系统 Active CN1060338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26113.0A CN106033885B (zh) 2015-03-20 2015-03-20 直流微电网配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26113.0A CN106033885B (zh) 2015-03-20 2015-03-20 直流微电网配电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33885A CN106033885A (zh) 2016-10-19
CN106033885B true CN106033885B (zh) 2020-03-24

Family

ID=571492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26113.0A Active CN106033885B (zh) 2015-03-20 2015-03-20 直流微电网配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33885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25155A (zh) * 2010-12-30 2011-04-20 梁一桥 基于直流配电的微网系统
CN102082563A (zh) * 2009-12-01 2011-06-0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Igbt驱动器、信号处理方法、电机控制系统、车辆
CN202978712U (zh) * 2012-11-15 2013-06-05 中山市易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电源的igbt驱动模块
CN103236712A (zh) * 2013-04-08 2013-08-07 嘉兴清源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直流微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182C (zh) * 2002-07-16 2004-09-15 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多路输出直流/直流变换器及变换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82563A (zh) * 2009-12-01 2011-06-0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Igbt驱动器、信号处理方法、电机控制系统、车辆
CN102025155A (zh) * 2010-12-30 2011-04-20 梁一桥 基于直流配电的微网系统
CN202978712U (zh) * 2012-11-15 2013-06-05 中山市易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电源的igbt驱动模块
CN103236712A (zh) * 2013-04-08 2013-08-07 嘉兴清源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直流微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33885A (zh) 2016-10-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Huang Medium-voltage solid-state transformer: Technology for a smarter and resilient grid
Zhang et al. Dual-buck half-bridge voltage balancer
Wu et al. A dual-buck–boost AC/DC converter for DC nanogrid with three terminal outputs
Liu et al. Cascade dual-boost/buck active-front-end converter for intelligent universal transformer
CN202444440U (zh) 一种无桥逆变电路与太阳能无桥逆变器
CN103001525A (zh) 用于转换功率的方法和系统
CN105122629A (zh) 控制电力转换系统
US20140183953A1 (en) Three port converter with dual independent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and dual operating modes
US9825470B2 (en) Multi-source power converter
CN103023362A (zh) 一种无桥逆变电路与太阳能无桥逆变器
Wang et al. A coupled-inductor-based buck–boost AC–DC converter with balanced DC output voltages
CN104218805A (zh) 一种单双极性转换直流变换器
CN203951383U (zh) 一种光伏逆变器辅助电源优化结构
Cao et al. A modular DC/DC photovoltic generation system for HVDC grid connection
CN109687463B (zh) 与配电变压整流器集成的交直流混合微网架构
CN110112943B (zh) 一种双端多电平逆变电路及逆变系统
CN105262355B (zh) 一种多端口逆变器
Zhao et al. The hierarchical energy management control for residential energy harvesting system
CN108111044B (zh) 外置并联分时选择开关隔离反激周波型单级多输入逆变器
Carvalho et al. Experimental evaluation of a dual DC buses nanogrid with interlink converter
CN113726136A (zh) 变换装置
CN106033885B (zh) 直流微电网配电系统
Flores-Bahamonde et al. Modular-based PFC for low power three-phase wind generator
CN110535172B (zh) 一种交直流风光混合发电系统及功率平滑控制方法
Zhu et al. A novel multi-function PV micro-inverter with an optimized harmonic compensation strateg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No. 22, diazepam West Binhe Road, Dongcheng District, Beijing,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National energy investment Refco Group Ltd

Applicant after: National Institute of Clean and Low Carbon Energy

Address before: 100011 Shenhua building, 22, Ping Men Road, West Binhe Road, Dongcheng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Shenhua Group LLC

Applicant before: National Institute of Clean and Low Carbon Energy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011 Beijing Dongcheng District, West Binhe Road, No. 22

Co-patentee after: Beijing low carbon clean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Patentee after: CHINA ENERGY INVESTMENT CORPORATION Ltd.

Address before: 100011 Beijing Dongcheng District, West Binhe Road, No. 22

Co-patentee before: NATIONAL INSTITUTE OF CLEAN-AND-LOW-CARBON ENERGY

Patentee before: CHINA ENERGY INVESTMENT CORPORATION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