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个实施例中季节性用电预测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根据预设区域居民预设年度的各个月份的月度用电量计算所述预设区域居民预设年度的各个月份的月度日均用电量;
步骤S102:根据所述预设区域居民预设年度的各个月份的月度日均用电量确定所述预设区域居民预设年度的季节性用电月份;
步骤S103:根据所述预设区域居民预设年度的季节性用电月份、所述预设区域居民预设年度的季节性用电月份的实际用电量和所述预设区域居民的基准月度日均用电量,计算所述预设区域居民预设年度的季节性用电量;
步骤S104:根据所述预设区域居民用电特性和所述预设区域的气候确定所述预设区域的季节性用电影响因素,所述气候可以通过气温或者温度或者气温、温度的变化规律来体现;
步骤S105:根据所述预设区域居民预设年度的季节性用电量和所述预设区域的季节性用电影响因素,预测所述预设区域居民的季节性用电量。
从以上描述可知,本发明季节性用电预测方法,预测居民生活季节性用电,为电力市场分析及电网规划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推进电能的有效利用。
此外,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预设区域居民的基准月度日均用电量通过以下方式得到:
获取所述预设区域居民预设年度的各个月份中除所述预设区域居民预设年度的季节性用电月份外剩余各个月份的月度日均用电量;
根据所述预设区域居民预设年度的剩余各个月份的月度日均用电量确定所述预设区域居民的基准月度日均用电量。
以广东省城镇居民生活季节性用电分析预测为例,2011年其季节性用电月份为6、7、8、9、10、11月,将除季节性用电月份外的其余月份作为基准月份,获取剩余各个月份的月度日均用电量,将剩余各个月份的月度日均用电量的平均值作为当年广东省城镇居民的基准月度日均用电量。
此外,在一个具体示例中,计算所述预设区域居民预设年度的季节性用电量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预设区域居民预设年度的季节性用电月份和所述预设区域居民的基准月度日均用电量,确定所述预设区域居民预设年度的季节性用电月份的基准用电量;
根据所述预设区域居民预设年度的季节性用电月份的基准用电量和所述预设区域居民预设年度的季节性用电月份的实际用电量,计算所述预设区域居民预设年度的季节性用电量。
还是以广东省城镇居民生活季节性用电分析预测为例,2011年其季节性用电月份为6、7、8、9、10、11月,基准月度日均用电量*季节性用电月份的天数分别得到6、7、8、9、10、11月的季节性用电月份的基准用电量,6月的实际用电量减去6月的季节性用电月份的基准用电量得到6月的季节性用电量,同理得到7、8、9、10、11月的季节性用电量,广东省城镇居民2011年的季节性用电量为6、7、8、9、10、11月的季节性用电量之和。
此外,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预设区域的季节性用电影响因素包括所述预设区域居民的季节性用电来源设备的保有量。
结合区域气候和区域居民用电特性,这个气候可以通过气温或者温度或者气温、温度的变化规律来体现,分析季节性用电终端设备,区域季节性用电主要用于降温或者升温,季节性用电终端设备主要为空调设备,那么季节性用电与居民家庭空调保有量的增长是密切相关的,即季节性用电与季节性用电来源设备的保有量有关。
此外,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预设区域居民的季节性用电来源设备的保有量通过以下方式得到:
获取所述预设区域居民的季节性用电来源设备;
根据所述预设区域居民户数和所述预设区域预设数目户居民的季节性用电来源设备的历史保有量,预测所述预设区域居民的季节性用电来源设备的保有量。
还是以广东省城镇居民生活季节性用电分析预测为例,广东省季节性用电主要用于供冷,季节性用电终端设备主要为空调设备,那么季节性用电与居民家庭空调保有量的增长是密切相关的。如图2所示,广东省居民家庭空调保有量与广东省城镇居民季节性用电存在较为明显的线性关系。获取广东省城镇居民的空调的历史保有量,如2008-2011年空调的历史保有量,根据该历史保有量预测当前广东省城镇居民的空调的保有量。图2中的曲线为以城镇居民空调保有量为因子,对城镇居民季节性用电量进行一元线性拟合得到的曲线,该曲线反映了城镇居民空调保有量与季节性用电量之间的计量关系;图2中的数据点为根据曲线方程与城镇居民空调保有量的实际数据计算得到的季节性用电量数据,数据点与曲线的重合度越高,表示曲线对城镇居民季节性用电量与空调保有量之间量化关系的解释度越高;从图2数据点与曲线的重合度来看,城镇居民季节性用电量与空调保有量之间的线性关系较为显著,具体地,以图2中的曲线拟合城镇居民季节性用电量与空调保有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决定系数R2达到0.95,拟合优度较好。
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方法,以下详细阐述一个本发明季节性用电预测方法的应用实例。本应用实例以广东省城镇居民生活季节性用电分析预测为例。
如图3所示,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1:根据广东省城镇居民预设年度的各个月份的月度用电量计算广东省城镇预设年度的各个月份的月度日均用电量;
步骤S302:根据广东省城镇居民预设年度的各个月份的月度日均用电量确定广东省城镇居民预设年度的季节性用电月份;
根据广东省城镇居民月度用电量数据,计算月度日均用电量,如图4所示,根据日均用电量的增长率分析季节性用电月份。观察广东省城镇居民各月的日均用电量,日均用电量在每年的6月开始上升,6、7、8、9、10、11月份的日均用电量高出其它月份,呈现“凸”字型,并且,该趋势于2008-2011年间是较为稳定的。结合广东省区域气候概况,6、7、8、9、10、11月为广东省空调负荷季节,其季节性用电也多由空调负荷产生。因此,其季节性用电月份为6、7、8、9、10、11月。
步骤S303:根据广东省城镇居民预设年度的各个月份中除广东省城镇居民预设年度的季节性用电月份外剩余各个月份(即1、2、3、4、5、12月)的月度日均用电量确定广东省城镇居民的基准月度日均用电量;
步骤S304:根据广东省城镇居民预设年度的季节性用电月份的基准用电量和广东省城镇居民预设年度的季节性用电月份的实际用电量,计算广东省城镇居民预设年度的季节性用电量;所述广东省城镇居民预设年度的季节性用电月份的基准用电量根据广东省城镇居民预设年度的季节性用电月份和广东省城镇居民的基准月度日均用电量确定;
例如2011年6、7、8、9、10、11月为广东省城镇居民的季节性用电月份,将除季节性用电月份外的其余月份作为基准月份,获取剩余各个月份的月度日均用电量,将剩余各个月份的月度日均用电量的平均值作为当年广东省城镇居民的基准月度日均用电量。
基准月度日均用电量*季节性用电月份的天数分别得到6、7、8、9、10、11月的季节性用电月份的基准用电量,6月的实际用电量减去6月的季节性用电月份的基准用电量得到6月的季节性用电量,同理得到7、8、9、10、11月的季节性用电量,广东省城镇居民2011年的季节性用电量为6、7、8、9、10、11月的季节性用电量之和。如表1所示,根据上述方法计算广东省城镇居民2009-2014年的季节性用电量。
表1广东省城镇居民2009-2014年的季节性用电量表
步骤S305:根据广东省城镇居民用电特性和广东省的气候确定广东省的季节性用电影响因素,这个气候可以通过气温或者温度或者气温、温度的变化规律来体现;广东省的季节性用电影响因素包括广东省城镇居民的季节性用电来源设备的保有量;广东省城镇居民的季节性用电来源设备的保有量通过以下方式得到:获取广东省城镇居民的季节性用电来源设备;根据广东省城镇居民的季节性用电来源设备的历史保有量预测广东省城镇居民的季节性用电来源设备的保有量。
结合区域气候和区域居民用电特性,分析季节性用电终端设备,区域季节性用电主要用于降温或者升温,季节性用电终端设备主要为空调设备,那么季节性用电与居民家庭空调保有量的增长是密切相关的,即季节性用电与季节性用电来源设备的保有量有关。
广东省季节性用电主要用于供冷,季节性用电终端设备主要为空调设备,那么季节性用电与居民家庭空调保有量的增长是密切相关的。如图2所示,广东省居民家庭空调保有量与广东省居民家庭季节性用电存在较为明显的线性关系。获取广东省城镇居民的空调的历史保有量,如2008-2011年空调的历史保有量,根据该历史保有量预测当前广东省城镇居民的空调的保有量。
步骤S306:根据广东省城镇居民预设年度的季节性用电量和广东省的季节性用电影响因素,预测广东省城镇居民的季节性用电量。
根据广东省城镇居民预设年度的季节性用电量,以及广东省的季节性用电影响因素,选取城镇居民空调保有量为季节性用电的主要影响因素,构建城镇居民生活季节性用电与空调保有量之间的线性回归模型,具体方程为:Y=0.047X-25.96,其中,X为广东省城镇居民预设年度的空调保有量,Y为广东省城镇居民预设年度的季节性用电量;方程的拟合优度达到0.95,拟合优度较好。
根据上述季节性用电量与空调保有量的预测结果预测2020年广东省城镇居民生活季节性用电量约为381.8亿千瓦时。
对该预测结果进行回测检验,以2014年的空调用电量预测值与实际值进行比对,按上述方法预测的2014年广东省城镇居民季节性用电量为257.6亿千瓦时,2014年广东省城镇居民实际的季节性用电量为259.3亿千瓦时,偏差仅为0.7%,进一步证明本方法具备一定的适用性。
从以上描述可知,本实施例以广东省城镇居民生活季节性用电分析预测为例,首先根据月度用电量计算月度日均用电量;然后根据月度日均用电量确定季节性用电月份;根据季节性用电月份、基准月度日均用电量和季节性用电月份的实际用电量,计算季节性用电量;确定季节性用电影响因素;根据季节性用电量和季节性用电影响因素,预测广东省城镇居民的季节性用电量,为电力市场分析及电网规划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推进电能的有效利用。
一个实施例中季节性用电预测系统,如图5所示,包括:
月度日均用电量计算模块501,用于根据预设区域居民预设年度的各个月份的月度用电量计算所述预设区域居民预设年度的各个月份的月度日均用电量;
季节性用电月份确定模块502,用于根据所述预设区域居民预设年度的各个月份的月度日均用电量确定所述预设区域居民预设年度的季节性用电月份;
季节性用电量计算模块503,用于根据所述预设区域居民预设年度的季节性用电月份、所述预设区域居民预设年度的季节性用电月份的实际用电量和所述预设区域居民的基准月度日均用电量,计算所述预设区域居民预设年度的季节性用电量;
季节性用电影响因素确定模块504,用于根据所述预设区域居民用电特性和所述预设区域的气候确定所述预设区域的季节性用电影响因素,所述气候可以通过气温或者温度或者气温、温度的变化规律来体现;
季节性用电量预测模块505,用于根据所述预设区域居民预设年度的季节性用电量和所述预设区域的季节性用电影响因素,预测所述预设区域居民的季节性用电量。
此外,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预设区域居民的基准月度日均用电量通过以下方式得到:
获取所述预设区域居民预设年度的各个月份中除所述预设区域居民预设年度的季节性用电月份外剩余各个月份的月度日均用电量;
根据所述预设区域居民预设年度的剩余各个月份的月度日均用电量确定所述预设区域居民的基准月度日均用电量。
以广东省城镇居民生活季节性用电分析预测为例,2011年其季节性用电月份为6、7、8、9、10、11月,将除季节性用电月份外的其余月份作为基准月份,获取剩余各个月份的月度日均用电量,将剩余各个月份的月度日均用电量的平均值作为当年广东省城镇居民的基准月度日均用电量。
如图5所示,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季节性用电量计算模块503包括:
基准用电量确定单元5031,用于根据所述预设区域居民预设年度的季节性用电月份和所述预设区域居民的基准月度日均用电量,确定所述预设区域居民预设年度的季节性用电月份的基准用电量;
季节性用电量计算单元5032,用于根据所述预设区域居民预设年度的季节性用电月份的基准用电量和所述预设区域居民预设年度的季节性用电月份的实际用电量,计算所述预设区域居民预设年度的季节性用电量。
还是以广东省城镇居民生活季节性用电分析预测为例,2011年其季节性用电月份为6、7、8、9、10、11月,基准月度日均用电量*季节性用电月份的天数分别得到6、7、8、9、10、11月的季节性用电月份的基准用电量,6月的实际用电量减去6月的季节性用电月份的基准用电量得到6月的季节性用电量,同理得到7、8、9、10、11月的季节性用电量,广东省城镇居民2011年的季节性用电量为6、7、8、9、10、11月的季节性用电量之和。
此外,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预设区域的季节性用电影响因素包括所述预设区域居民的季节性用电来源设备的保有量。
结合区域气候和区域居民用电特性,这个气候可以通过气温或者温度或者气温、温度的变化规律来体现,分析季节性用电终端设备,区域季节性用电主要用于降温或者升温,季节性用电终端设备主要为空调设备,那么季节性用电与居民家庭空调保有量的增长是密切相关的,即季节性用电与季节性用电来源设备的保有量有关。
此外,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预设区域居民的季节性用电来源设备的保有量通过以下方式得到:
获取所述预设区域居民的季节性用电来源设备;
根据所述预设区域居民户数和所述预设区域预设数目户居民的季节性用电来源设备的历史保有量,预测所述预设区域居民的季节性用电来源设备的保有量。
还是以广东省城镇居民生活季节性用电分析预测为例,广东省季节性用电主要用于供冷,季节性用电终端设备主要为空调设备,那么季节性用电与居民家庭空调保有量的增长是密切相关的。如图2所示,广东省居民家庭空调保有量与广东省城镇居民季节性用电存在较为明显的线性关系。获取广东省城镇居民的空调的历史保有量,如2008-2011年空调的历史保有量,根据该历史保有量预测当前广东省城镇居民的空调的保有量。
从以上描述可知,本发明季节性用电预测系统,预测居民生活季节性用电,为电力市场分析及电网规划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推进电能的有效利用。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