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20340B - 一种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20340B
CN106020340B CN201610298699.3A CN201610298699A CN106020340B CN 106020340 B CN106020340 B CN 106020340B CN 201610298699 A CN201610298699 A CN 201610298699A CN 106020340 B CN106020340 B CN 1060203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inge
state
electronic device
connecting piece
hing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9869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20340A (zh
Inventor
梁润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29869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20340B/zh
Publication of CN1060203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203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203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203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H05K5/0226Hing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06F1/16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changing, e.g. reversing, the face orientation of the screen with a two degrees of freedom mechanism, e.g. for folding into tablet PC like position or orienting towards the direction opposite to the user to show to a second us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79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for locking or maintaining the movable parts of the enclosure in a fixed position, e.g. latching mechanism at the edge of the display in a laptop or for the screen protective cover of a PD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81Details related solely to hin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一表面壳体具有一凹槽;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的相对位置状态在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转换;并配置成:在所述闭合状态下,所述连接件容置在所述凹槽内;在所述打开状态下,所述连接件的至少部分结构离开所述凹槽,且所述连接件能够保持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之间的所述相对位置状态。该电子设备通过结构改进能够确保两个本体的外侧不会形成任何外露接口。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及用户需求的逐步提高,不同类型电子产品的优化设计不断推陈出新。一方面,非使用状态下减少电子设备外露接口成为主流设计趋势,以避免灰尘及颗粒杂物落入外露接口影响其正常使用,同时提升电子产品的外观效果。
例如,信号端口、电源端口,或者铰链连接结构形成的外露接口等;特别是,铰链连接位置的外露接口基于现有铰链结构的限制形成,任何使用状态下均不存在外接功能需要,
另一方面,小型化、集成化电子设备成人们追求的另一产品设计趋势。对于采用连接件实现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铰接实现开合的电子产品,例如,笔记本电脑、上网本和电子词典等,基于其所使用的铰链自身结构及布置方式的限制,该类电子产品的轻薄化设计也相应受到局限。
具体来说,电子产品均需要外设端口,以与外界建立电信号、网络信号和数据信号的连接,必要的外设端口和现有铰链的设置直接影响该类电子产品的轻薄化设计。以笔记本电脑为例,对于铰链轴心位于笔记本本体偏下位置的设计,其使用状态下的上部屏幕整体后翻至后方,端口无法设置在下部本体的后端,也就是说,只能将外设端口设置在下部本体的侧边;显然,兼顾端口实用性和设计完整性的前提下,下部本体侧边无法做到很薄。
另外,对于铰链轴心设置在屏幕后侧端的现有设计,外设端口可以设置在后端,侧面可以形成较薄的设计。但是,受较薄屏幕及现有结构铰链的限制,会在上部本体和下部本体之间形成较大缝隙,灰尘落入后直接影响使用性能,且影响外观效果。
有鉴于此,亟待另辟蹊径针对现有电子设备进行优化设计,在满足超薄设计的基础上,可避免在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之间形成较大缝隙。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由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构成的电子设备,通过结构改进能够确保两个本体的外侧不会形成任何外外露接口,在任何角度均不被用户所察觉。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本体;
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一表面壳体具有一凹槽;
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的相对位置状态在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转换;
并配置成:在所述闭合状态下,所述连接件容置在所述凹槽内;在所述打开状态下,所述连接件的至少部分结构离开所述凹槽,且所述连接件能够保持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之间的所述相对位置状态。
优选地,所述至少部分结构为圆弧状结构。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在所述打开状态与所述闭合状态之间的位移轨迹为圆弧状。
优选地,位于所述闭合状态下的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连接件的上表面平齐。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相互运动配合的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
优选地,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均为铰链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为铰接的第一铰链体与第二铰链体;所述第二本体的铰接侧沿向上延伸形成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第一本体的铰接侧沿铰接;所述连接件内置于所述电子设备,位于所述闭合状态下的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连接部的上表面齐平;其中,
所述第一铰链体的连接端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本体的铰接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铰链体的连接端上表面与所述第二本体的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铰链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铰链体的另一端插装形成滑动配合副,且两者相对滑动的位移轨迹呈与铰接转动中心同心的圆弧状,并配置成:自位移轨迹初始位置至终止位置,所述滑动配合副的配合幅度呈递减的趋势变化。
优选地,所述滑动配合副形成于第一铰链体的本体上设置的圆弧状内腔和与其相适配的圆弧状第二铰链体的本体之间;
或,所述滑动配合副形成于第二铰链体的本体上设置的圆弧状内腔和与其相适配的圆弧状第一铰链体的本体之间。
优选地,所述滑动配合副之间具有摩擦阻尼结构,以实现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之间保持在所述相对位置状态。
优选地,所述第一铰链体和所述第二铰链体的连接端均具有用于连接的附座,且位于所述初始位置的第一附座和第二附座的工作端面在同一水平面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铰链体与所述第二铰链体之间设置有金属弹性构件,所述金属弹性构件的固定端与两者中的一者连接,且其活动端与另一者压抵,以便传输信号。
优选地,所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外表面设置有连续包覆层。
本发明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连接件的设置实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相对位置状态在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转换,其中,第二本体的第一表面壳体具有一凹槽,并具体配置成:在所述闭合状态下,所述连接件容置在所述凹槽内;在所述打开状态下,所述连接件的至少部分结构离开所述凹槽,且所述连接件能够保持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之间的所述相对位置状态。也就是说,闭合状态下,该连接件隐藏于电子设备内,在任何角度均不被用户所察觉,该连接件的设置不会在电子设备本体的外表面形成外露接口,并且该连接件同时能够保持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的相对位置状态,无需额外设置限位结构,简化了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电子设备可完全规避灰尘及颗粒杂物落入连接件位置处的本体,同时具有流畅的外观效果;此外,由于连接件内置隐藏于电子设备内,不会影响其他功能外设端口的设置,因此可进一步满足轻薄化的设计要求。
在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处于打开状态时,连接件离开所述凹槽的部分结构为圆弧状结构,可以使电子设备在打开状态下具有流畅的外观效果。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方案中,该连接件在打开状态与闭合状态之间的位移轨迹为圆弧状,该种设置能够可靠的适用于电子设备使用状态的转换,具有结构可靠、操作性好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第一实施例所述笔记本电脑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实施例所述铰链的装配爆炸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所示铰链处于初始位置状态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A剖视图;
图5为第一实施例所述笔记本电脑的闭合状态侧向视图;
图6为第一实施例所述笔记本电脑的半开状态侧向视图;
图7为第一实施例所述笔记本电脑的完全打开状态侧向视图;
图8为第一实施例所述铰链半开状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B-B剖视图;
图10为第一实施例所述铰链完全打开状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C-C剖视图;
图12为第二实施例所述笔记本电脑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第二实施例所述笔记本电脑的打开过程状态示意图;
图14为第二实施例所述笔记本电脑的打开状态示意图;
图15为第二实施例所述笔记本电脑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
铰链10、第一铰链体11、卡位结构111、圆弧状内腔112、第一附座113、通槽114、第二铰链体12、凸起121、第二附座122、加强筋123、金属弹性构件13、第一本体20、第二表面壳体21、第一表面壳体22、第二本体30、第一表面壳体31、凹槽311、连接部32、包覆层40;
连接件10′、第一本体20′、第二表面壳体21′、第一表面壳体22′、第二本体30′、第一表面壳体31′、凹槽311′。
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通过连接件实现两个本体的相对位置状态在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转换的电子设备,本发明的核心是通过结构优化设计,确保连接件在任何角度均不被用户察觉。
不失一般性,本实施方式以笔记本电脑作为主体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请参见图1,该为本实施例所述笔记本电脑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为清楚简要的示出该笔记本电脑的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图中以实线条主要显示打开状态的笔记本电脑,以虚线条显示闭合状态的笔记本电脑。
与传统笔记本电脑的主体构成相同,该笔记本电脑通过连接件实现第一本体20和第二本体30的铰接;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为铰链10,以使得第一本体20和第二本体30的相对位置状态在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转换。其中,第二本体30的第一表面壳体31具有一凹槽311,并配置成:位于闭合状态下的第一本体20的第二表面壳体21与第二本体30的第一表面壳体31相接触,而第一本体20的第一表面壳体22朝向外侧;且此状态下的铰链10容置在凹槽311内,使得铰链10隐藏于电子设备内部。如此设置,使得笔记本设计更加趋向超薄和简洁的设计要求。
具体如图1中右侧虚线显示的图形,由于第一本体20和第二本体30的旁侧未设置有任何用于设置铰链10的结构上外露接口,因此,该铰链10在任何角度均不被用户所察觉,以闭合状态下具有六侧外表面的电子设备来说,各表面均没有用于铰链10设置的外露接口。为详细说明该铰链10的具体结构及工作原理,请一并参见图2、图3和图4,其中,图2为本实施例所述铰链的装配爆炸示意图,图3为该铰链处于初始位置状态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A-A剖视图。
该铰链10主要由铰接的第一铰链体11和第二铰链体12;相应的,应用该铰链的电子设备本体结构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进,如图3所示,该图示出了该闭合状态下的电子设备侧向视图。第二本体30的铰接侧沿向上延伸形成连接部32,用于与第一本体20的铰接侧沿铰接;本方案中,铰链10内置于电子设备,确保位于闭合状态下的第一本体20与连接部32的上表面齐平。其中,第一铰链体11的连接端上表面与第一本体20的铰接侧固定连接;第二铰链体12的连接端上表面与第二本体30的连接部固定连接;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铰链体11的另一端与第二铰链体12的另一端插装形成滑动配合副,且两者相对滑动的位移轨迹呈与铰接转动中心同心的圆弧状,该铰接转动中心即为第一本体20与第二本体30在进行状态转换过程中的转动中心;并具体配置成:自位移轨迹初始位置至终止位置,滑动配合副的配合幅度呈递减的趋势变化。
本文中所述“上”、“下”等方位词的使用是以该铰链的使用状态为基准定义的,应当理解,上述方位词的使用并不限制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铰链体11与第二铰链体12相对滑动位移轨迹的初始位置和终止位置以打开操作的先后关系进行定义,即,打开过程的初始位置(闭合状态)与终止位置(完全打开状态)。具体请一并参见图5、图6和图7,其中,图5所示为闭合状态下笔记本电脑的侧向视图,在闭合初始位置,该滑动配合副的配合幅度为α;接下来,如图6所示的半开状态下笔记本电脑的侧向视图,此时该滑动配合副的配合幅度为β;直至完全打开,如图7所示的完全打开状态下的笔记本电脑的侧向视图,此时该滑动配合副的配合幅度为γ。为清楚显示各位置状态下铰链10所形成滑动配合副的变化,分别在图5、图6和图7的旁侧以简图显示,显然,α>β>γ,随着笔记本电脑的逐渐打开,两者所形成的滑动配合副呈逐渐递减的趋势变化。
另外,半开状态下的第一铰链体11与第二铰链体12的相对位置关系,可进一步参见图8和图9,其中,图8所示为半开状态下铰链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的B-B剖视图;完全打开状态下的第一铰链体11与第二铰链体12的相对位置关系,可进一步参见图10和图11,其中,图10所示为完全打开状态下铰链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的C-C剖视图。
铰链10的两个铰链体之间所形成的圆弧状滑动配合副,以可靠适用于笔记本电脑的使用状态转换。特别说明的是,第一本体20和第二本体之间相对转动角度不局限图中所示的135度左右,在本方案所述铰链的核心设计构思的基础上,根据本体厚度及细化结构等因素的调整,可实现完全打开状态下的180度左右。
另外,为避免完全打开状态下,第二铰链体12自第一铰链体11中滑出,可以设置卡位结构111。相应地,第二本体30的凹槽311内在完全打开位置处应当设置与该卡位结构111相适配的限位结构(图中未示出),以便于第二铰链体12不会随第一本体20的打开而滑出第一表面壳体31。具有较好的工作稳定性。
本方案中,该滑动配合副形成于第一铰接体11的本体上设置的圆弧状内腔112,和与该圆弧状内腔112相适配的圆弧状第二铰接体12的本体之间。也可以是这样的设计,滑动配合副形成于第二铰接体的本体上设置的圆弧状内腔和与其相适配的圆弧状第一铰接体的本体之间(图中未示出),只要满足使用需要均在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内。
在满足承载强度要求的基础上,第一铰接体11和第二铰接体12的截面尺寸应当最大限度的控制。显然,该设计方向直接影响两个铰接体与笔记本电脑本体之间连接强度,为此在两个铰接体的连接端分别设置用于连接的附座。具体地,第一铰接体11的连接端设置有第一附座113,用于与第一本体20的铰接端连接面相抵固定;第二铰接体12的连接端设置有第二附座122,用于与第二本体30的连接部32相抵固定;通常情况下,上述相抵固定关系采用螺纹紧固件实现,易于装配及维修拆卸。当然,对于特殊机型设计完全可以采用粘接工艺实现。
此外,如图3、图4所示,位于初始位置的第一附座113和第二附座122的工作端面在同一水平面内,以便于控制本体配合部位的装配精度。
进一步地,如图3、图4所示,在垂直于铰接转动中心的投影面内,第二附座122的重心位于圆弧状位移轨迹的内侧,如此设置,连接部32的与第二附座122适配的接合部偏向于本体内侧,以使得具有一定宽度的第二附座122最大限度的邻近第一本体20的铰接端,从而有效控制整机外形尺寸。同时,可在第二本体30的连接部32后侧设置必要的外设端口放置,可进一步优化整机布局;且如图5、图6和图7所示,该笔记本的侧面可以做最大限度的倒角,进一步趋向超薄化设计。
当然,第二附座122的重心位于圆弧状位移轨迹的内侧,相当于自连接端局部向内延伸悬出,为提高整个机构的工作强度,延伸至连接端内侧的第二附座122与其下方的第二铰接体12之间设置有加强筋123;由此,相应位置处的第一铰接体121上开设有与圆弧状内腔112连通的通槽114,以形成滑动配合过程中加强筋123的通道。
对于用于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的铰链来说,往往需要该铰链具有位置保持功能,以确保第一本体20能够保持在任一打开姿态。本方案可以在第一铰接体11的圆弧状内腔112与圆弧状第二铰接体12的本体之间具有摩擦阻尼结构,以便保持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图中所示,该摩擦阻尼结构为沿位移轨迹周向依次设置的多个凸起121,多个凸起121设置在第二铰接体12的本体外表面上;同样地,该凸起也可以反向设置在第一铰接体11的圆弧状内腔112内壁上,或者,同时设置在第二铰接体12的本体外表面和第一铰接体11的圆弧状内腔112内壁上,均可以有效利用摩擦阻尼原理保持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
为了获得更好的动作配合性能,可以在圆弧状内腔112与第二铰接体12的本体之间形成径向间隙,并进一步在该间隙中注入润滑油脂。由于在第一铰接体11随第一本体20打开操作过程中,第一铰接体11始终罩装于第二铰接体12的外侧,因此,上述间隙和摩擦阻尼结构均不会外露于用户视线范围。
本方案所述铰链还可以进一步优化第一本体20和第二本体30之间有线信号传输,具体可在两个铰接体之间设置有金属弹性构件13,只要该金属弹性构件13的固定端与两者中的一者连接,且其活动端与另一者压抵,即可用于传输信号。图中所示,该金属弹性构件13为节省装配空间的金属弹片,该金属弹片的固定端与第二铰接体12连接,并适应其外表面的弧度,装配完成后,该金属弹片的活动端适度形变与第一铰接体11的圆弧状内腔112压抵,确保其活动端始终与圆弧状内腔112的内壁相抵接。如此设置,将有线信号传输集成于该铰链上,无需另行进行排线,工艺简单,且故障率低。
该笔记本电脑也可以采用无线信号传输,本文不再赘述。
优选地,第一本体20和第二本体30的外表面设置有连续包覆层40,在两者最小铰接缝隙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防尘、防水,使得外表面一体无缝设计。
应当理解,除本实施例所述笔记本电脑外,前述铰链还适用于上网本和电子词典等任何具有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两种模态的电子设备。
实施例2:
请参见图12,该为第二实施例所述笔记本电脑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本方案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是,通过连接件10′实现第一本体20′和第二本体30′的连接;同样,第二本体30′的第一表面壳体31′具有一凹槽311′,并配置成:位于闭合状态下的第一本体20′的第二表面壳体21′与第二本体30′的第一表面壳体31′相接触,且此状态下的连接件10′容置在凹槽311′内,使得连接件10′隐藏于电子设备内部。
具体地,连接件10′的一端与第二本体30′的连接端铰接,且该凹槽311′自该连接端延伸至第二本体30′的第一表面壳体31′的中部;连接件10′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一本体20′的第二表面壳体21′的中部。
该笔记本电脑的自闭合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的过程中,首先可向上扳动第一本体20′的一侧沿,连接件10′的一端绕第二本体30′的连接端转动至图13所示状态,再向上扳动第一本体20′的另一侧沿,第一本体20′的中部绕连接件10′的另一端转动至图14所示的打开状态。
另外,本实施例所述电脑为双使用形态笔记本电脑。本方案的第一本体20′的第一表面壳体22′上设置有触摸屏,闭合状态下以平板电脑的状态使用;切换至图15所示的打开状态时,与传统笔记本电脑的使用状态完全相同。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本体;
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一表面壳体具有一凹槽;
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的相对位置状态在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转换,
并配置成:在所述闭合状态下,所述连接件容置在所述凹槽内;在所述打开状态下,所述连接件的至少部分结构离开所述凹槽,且所述连接件能够保持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之间的所述相对位置状态;
其中,所述至少部分结构为圆弧状结构;
或者,所述连接件在所述打开状态与所述闭合状态之间的位移轨迹为圆弧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闭合状态下的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连接件的上表面平齐。
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本体;
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一表面壳体具有一凹槽;
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的相对位置状态在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转换,
并配置成:在所述闭合状态下,所述连接件容置在所述凹槽内;在所述打开状态下,所述连接件的至少部分结构离开所述凹槽,且所述连接件能够保持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之间的所述相对位置状态;
其中,所述连接件包括相互运动配合的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均为铰链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为铰接的第一铰链体与第二铰链体;所述第二本体的铰接侧沿向上延伸形成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第一本体的铰接侧沿铰接;所述连接件内置于所述电子设备,位于所述闭合状态下的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连接部的上表面齐平;其中,
所述第一铰链体的连接端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本体的铰接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铰链体的连接端上表面与所述第二本体的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铰链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铰链体的另一端插装形成滑动配合副,且两者相对滑动的位移轨迹呈与铰接转动中心同心的圆弧状,并配置成:自位移轨迹初始位置至终止位置,所述滑动配合副的配合幅度呈递减的趋势变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配合副形成于第一铰链体的本体上设置的圆弧状内腔和与其相适配的圆弧状第二铰链体的本体之间;
或,所述滑动配合副形成于第二铰链体的本体上设置的圆弧状内腔和与其相适配的圆弧状第一铰链体的本体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配合副之间具有摩擦阻尼结构,以实现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之间保持在所述相对位置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链体和所述第二铰链体的连接端均具有用于连接的附座,且位于所述初始位置的第一附座和第二附座的工作端面在同一水平面内。
9.根据权利要求5-8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链体与所述第二铰链体之间设置有金属弹性构件,所述金属弹性构件的固定端与两者中的一者连接,且其活动端与另一者压抵,以便传输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外表面设置有连续包覆层。
CN201610298699.3A 2012-09-10 2012-09-10 一种电子设备 Active CN1060203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98699.3A CN106020340B (zh) 2012-09-10 2012-09-10 一种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33256.5A CN103687372B (zh) 2012-09-10 2012-09-10 一种电子设备及用于该电子设备的铰链
CN201610298699.3A CN106020340B (zh) 2012-09-10 2012-09-10 一种电子设备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33256.5A Division CN103687372B (zh) 2012-09-10 2012-09-10 一种电子设备及用于该电子设备的铰链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20340A CN106020340A (zh) 2016-10-12
CN106020340B true CN106020340B (zh) 2020-02-21

Family

ID=50323249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33256.5A Active CN103687372B (zh) 2012-09-10 2012-09-10 一种电子设备及用于该电子设备的铰链
CN201610298698.9A Active CN106028701B (zh) 2012-09-10 2012-09-10 一种连接件
CN201610298597.1A Active CN106020339B (zh) 2012-09-10 2012-09-10 一种电子设备
CN201610298699.3A Active CN106020340B (zh) 2012-09-10 2012-09-10 一种电子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33256.5A Active CN103687372B (zh) 2012-09-10 2012-09-10 一种电子设备及用于该电子设备的铰链
CN201610298698.9A Active CN106028701B (zh) 2012-09-10 2012-09-10 一种连接件
CN201610298597.1A Active CN106020339B (zh) 2012-09-10 2012-09-10 一种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4) CN10368737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864415B2 (en) * 2015-06-30 2018-01-09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Multistage friction hinge
CN106125841A (zh) * 2016-06-27 2016-11-1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07504053A (zh) * 2017-10-13 2017-12-22 东莞市橙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弹簧网式铰链装置和具有铰链装置的折迭设备
CN108879203B (zh) * 2018-08-03 2024-02-23 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接口及电子设备
WO2023193922A1 (de) * 2022-04-07 2023-10-12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Elektrisches gerät mit einer ersten funktionseinheit, einer zweiten funktionseinheit und einem zentralen elem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436834U (zh) * 2009-06-03 2010-04-07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 用于电子设备旋转面板的铰链机构
CN201486321U (zh) * 2009-06-16 2010-05-26 海尔集团公司 一种铰链
CN101842996A (zh) * 2007-08-20 2010-09-22 谷歌公司 具有铰链机构的电子设备
CN201622492U (zh) * 2009-08-04 2010-11-03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折叠式电子装置
CN102082845A (zh) * 2009-11-27 2011-06-01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02573366A (zh) * 2011-01-03 2012-07-11 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20235B2 (ja) * 1995-02-09 2002-09-0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の取付装置
US6903927B2 (en) * 2002-12-17 2005-06-07 Nokia Corporation Convertible mobile computing device
CN101160442A (zh) * 2005-04-13 2008-04-09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外壳组件
CN102131363B (zh) * 2010-01-15 2014-10-29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201810663U (zh) * 2010-09-17 2011-04-27 新日兴股份有限公司 可调整扭力的枢纽器及电子装置
TW201224713A (en) * 2010-12-02 2012-06-16 Compal Electronics Inc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CN201866078U (zh) * 2010-12-06 2011-06-15 陆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平板式枢纽器
CN202362714U (zh) * 2011-12-12 2012-08-01 山东科技大学 一种新型笔记本电脑
CN103677111B (zh) * 2012-09-26 2017-05-2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42996A (zh) * 2007-08-20 2010-09-22 谷歌公司 具有铰链机构的电子设备
CN201436834U (zh) * 2009-06-03 2010-04-07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 用于电子设备旋转面板的铰链机构
CN201486321U (zh) * 2009-06-16 2010-05-26 海尔集团公司 一种铰链
CN201622492U (zh) * 2009-08-04 2010-11-03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折叠式电子装置
CN102082845A (zh) * 2009-11-27 2011-06-01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02573366A (zh) * 2011-01-03 2012-07-11 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20339A (zh) 2016-10-12
CN106020340A (zh) 2016-10-12
CN106020339B (zh) 2020-02-21
CN103687372A (zh) 2014-03-26
CN106028701B (zh) 2019-07-26
CN103687372B (zh) 2016-06-08
CN106028701A (zh) 2016-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20340B (zh) 一种电子设备
WO2021007911A1 (zh) 一种可弯折部件
WO2022068290A1 (zh) 折叠装置及可折叠的电子设备
CN107228119B (zh) 双轴铰链及使用此双轴铰链的终端机器
US9201464B2 (en) Terminal apparatus
WO2021213054A1 (zh) 转轴机构和具有开合性能的设备
US20160218472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745254B (zh) 铰链机构
US10296056B2 (en) Bell crank linked hinge mechanism for a computing device
CN105807983A (zh) 触控单元及具有此触控单元的电子装置
WO2013000276A1 (zh) 连接装置、具有连接装置的电子设备和笔记本计算机
CN219202201U (zh) 铰链组件及可折叠的电子设备
KR101285837B1 (ko) 힌지모듈이 구비된 휴대용 전자기기
CN206092678U (zh) 运用于移动终端上的双轴铰链及移动终端
CN111022482B (zh) 一种电子设备
TWM483332U (zh) 用於轉軸之傳動結構
US10234908B2 (en) Hinge assembly for a computing device
WO2007144448A1 (en) Folding mobile phone
WO2024067108A1 (zh) 折叠装置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7823519A (zh)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TW201314066A (zh) 掀蓋結構與具有掀蓋結構的電子系統
KR101021808B1 (ko) 스윙 힌지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전자기기
TW202145862A (zh) 複合移動轉動運動之樞軸裝置
CN105528030A (zh) 铰链以及平板电脑
JP3094360U (ja) さや筒式開閉回転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