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12299B - 能防止上挟网帘下垂的热风无纺布定型机 - Google Patents

能防止上挟网帘下垂的热风无纺布定型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12299B
CN106012299B CN201610604893.XA CN201610604893A CN106012299B CN 106012299 B CN106012299 B CN 106012299B CN 201610604893 A CN201610604893 A CN 201610604893A CN 106012299 B CN106012299 B CN 1060122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der
arm
lace curtaining
roller
cor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60489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12299A (zh
Inventor
韩雪龙
韩斌
韩一斌
徐守利
徐志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U FEILONG NONWOVE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U FEILONG NONWOVE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U FEILONG NONWOVE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U FEILONG NONWOVE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60489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12299B/zh
Publication of CN1060122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122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122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122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54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by welding together the fibres, e.g. by partially melting or dissolving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BTREATING TEXTILE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GASES OR VAPOURS
    • D06B15/00Removing liquids, gases or vapours from textile materials in association with 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s by liquids, gases or vapou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一种能防止上挟网帘下垂的热风无纺布定型机,包括机架;上、下挟网帘纠偏机构,与机架连接;上、下挟网帘驱动机构,与机架连接;上、下热风箱热风风口宽度调整驱动机构,设在机架的左侧;上、下热风箱,数量有复数个且循着机架的长度方向的上、下部自左向右设置;上热风箱升降调整机构,设在机架的上部;上、下挟网帘,一端分别套置在上、下挟网帘纠偏机构上、另端分别套置在上、下挟网帘驱动机构上,特点:还包括上挟网帘磁吸机构,上挟网帘由得以被磁铁吸合的金属材料制成,下挟网帘由金属材料制成,上挟网帘磁吸机构在定型腔内与上挟网帘背对下挟网帘的一侧吸合,上热风箱联轴套设在上挟网帘磁吸机构上。保障热风无纺布的整体厚度的一致性。

Description

能防止上挟网帘下垂的热风无纺布定型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纺织产品加工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防止上挟网帘下垂的热风无纺布定型机。
背景技术
由热风法生产的非织造布通常称为热风无纺布(英文名称为:through-hot airbording nonwoven),其是以低熔点复合纤维为主要原料经热风熔融固结而成,其所凭借的设备为热风无纺布定型机(也称热风无纺布成型机)。关于热风无纺布的标准定义、技术要求乃至试验方法即测试方法等等可参见中国纺织标准FZ/T64046-2014。
如业界所知,由热塑性合成纤维构成的纤网通常均可采用热粘合加固,如目前非织造生产中常用的涤纶、锦纶、丙纶、ES纤维等。进而如业界所知,由于棉、毛、麻等天然纤维不具有热塑性,因而由此类纤维单独组成的纤网不能用热粘合加固。但在热塑性纤网中加入少量的棉、毛、麻等纤维,则可经热风穿透加温而使纤维表面低熔点成分熔融并相互粘合,通过后续工序的烫平冷却固化,得到热风无纺布,由于热风无纺布具有良好的吸湿性、优异的强力与弹性、理想的保暖性以及手感柔软性等等,因而广泛用作个人日常生活用品、清洁用品、各种衬垫材料、过滤材料乃至医疗卫生用品等。
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可见诸与热风无纺布定型机相关的技术信息,如CN2286763Y推荐有“一种无纺布成型机”,该专利实质上为类似于美国专利US5052197的圆网滚筒式热风定型机,具体可参见该专利的说明书第1页第13至25行。又如CN102321962A提供有“无纺布在线处理烘房”以及CN102321958B介绍有“一种无纺布在线处理的装置”,这两项专利方案实质上为红外线辐射加热成型,具体可参见CN102321962A的说明书第0019段和CN102321958B的说明书第0039段。此外,通过对CN102321962A以及CN102321958B的说明书全文阅读可知其针对的目标产品并不是热风无纺布,于是对于名符其实的热风无纺布定型机的结构设计不具有技术上的可借鉴意义。所谓的名符其实的热风无纺布是使双组分或多组分复合纤维进行自由粘合,具体而言采用热风穿透式的熔融粘结方法,使加热体在与纤维非直接接触的状态下由热空气穿透纤维层而藉以在纤维的每一个交接点上均匀粘结,得到的无纺布即热风无纺布因在加热过程中未受到强制性的压力,所述既具有手感柔软之长处又得以保持良好的强力。与热轧法的熔融粘结相比,由于热轧法的熔融粘结是在压力下使加热体与纤维表面直接接触,虽有热传导快且加热时间短之长处,但是纤维在加压条件下受热熔融粘结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压扁情形,纤维层被压缩,则手感僵硬,并且手感僵硬程度与压力小大成正比,因此无法使热轧无纺布获得期望的手感。
授权公告号CN202292956U公告的“一种热风穿透冷却定型烘箱”由于针对的目标产品为“椰棕板”,在上网带和下网带将椰棕板挟持状态下依次途经预热烘箱、加热烘箱以及冷却定型烘箱,因而对于热风无纺布定型机的结构设计同样不具有可借鉴的启示意义。
由于积木化拼装式的热风无纺布定型机相对于前述滚筒式热风无纺布定型机而言至少具有结构简练、制造与装配方便、使用以及检护成本低、定型效率高且定型质量可靠、对无纺布门幅宽窄变化以及厚度方向的变化的适应性好(依据门幅宽窄变化以及厚薄变化可灵活调节)等长处,因而成了目前业界追求的方向,但是在迄今为止公开的中外专利和非专利文献中均未见诸相应的技术启示并且也未闻我国业界获得开发成功并应用之先例。
进而如业界所知,热风无纺布的定型腔构成于上、下热风箱之间,无纺织纤维棉网在上、下挟网帘的挟持下自定型腔的入口侧引入直至从定型腔的出口侧引出而完成定型过程。但是由于上热风箱以及下热风箱各有复数个(彼此数量相等)并且循着机架的长度方向自左向右或称自右向左排列,因而构成于上、下热风箱之间的定型腔相对较为冗长,于是上挟网帘在运行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呈︶形的下垂情形,即产生弧状挠度,使上、下挟网帘之间的并行距改变,最终影响热风无纺布的整体厚度的一致性,使热风无纺布的质量档次受到制约。
基于上述已有技术,本申请人作了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防止上挟网帘出现下垂而藉以使上、下挟网帘在定型腔内保持理想的平行距进而确保热风无纺布产品整体厚度的一致性的能防止上挟网帘下垂的热风无纺布定型机。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能防止上挟网帘下垂的热风无纺布定型机,包括一框架状构造的机架,在该机架的长度方向的后侧延接有一高温空气发生机构,该高温空气发生机构包括配有离心风机的一燃烧装置;一上挟网帘纠偏机构和一下挟网帘纠偏机构,上挟网帘纠偏机构在对应于所述机架的左侧的位置与机架连接,下挟网帘纠偏机构对应于上挟网帘纠偏机构的下方,并且同样与所述机架的左侧连接;一上挟网帘驱动机构和一下挟网帘驱动机构,上挟网帘驱动机构在对应于所述机架的右侧的位置与机架连接,下挟网帘驱动机构对应于上挟网帘驱动机构的下方并且同样与所述机架的右侧连接;一上热风箱热风风口宽度调整驱动机构和一下热风箱热风风口宽度调整驱动机构,上热风箱热风风口宽度调整驱动机构伴随于所述上挟网帘纠偏机构而设置在所述机架的左侧,下热风箱热风风口宽度调整驱动机构伴随于所述下挟网帘纠偏机构而同样设置在所述机架的左侧;上热风箱,该上热风箱的数量有复数个并且循着所述机架的长度方向的上部自左向右设置,相邻上热风箱之间通过上热风箱联轴套彼此连结,所述的上热风箱热风风口宽度调整驱动机构与上热风箱连接;下热风箱,该下热风箱的数量与所述上热风箱的数量相等并且在对应于上热风箱的下方的位置同样循着所述机架的长度方向的下部自左向右设置,相邻下热风箱之间通过下热风箱联轴套彼此连结,所述的下热风箱热风风口宽度调整驱动机构与下热风箱连接,上热风箱与下热风箱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定型腔;一上热风箱升降调整机构,该上热风箱升降调整机构设置在所述机架的上部并且与所述上热风箱连接,当上热风箱升降调整机构使上热风箱朝着背离所述下热风箱的方向向上位移时,所述定型腔的宽度增大,而当上热风箱升降调整机构使上热风箱朝着下热风箱的方向向下位移时,所述定型腔的高度缩小;围绕所述定型腔的上部以及间隔设置于机架上的并且对应于所述上热风箱的上方的机架上导帘辊周而复始地行移的一上挟网帘,该上挟网帘的一端套置在所述上挟网帘纠偏机构上,而另一端套置在所述上挟网帘驱动机构上;围绕所述定型腔的下部以及间隔设置于机架上的并且对应于所述下热风箱的下方的机架下导帘辊周而复始地行移的一下挟网帘,该下挟网帘的一端套置在所述下挟网帘纠偏机构上,而另一端套置在所述下挟网帘驱动机构上,特点是:还包括有一上挟网帘磁吸机构,该上挟网帘磁吸机构在对应于所述两相邻的上热风箱之间的位置设置在所述的机架上,所述的上挟网帘由得以被磁铁吸合的金属材料制成,所述的下挟网帘由金属材料制成,所述的上挟网帘磁吸机构在所述定型腔内与所述上挟网帘背对所述下挟网帘的一侧吸合,所述的上热风箱联轴套设置在上挟网帘磁吸机构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上挟网帘纠偏机构包括上纠偏前箱体、上纠偏后箱体、上纠偏辊、上挟网帘涨紧辊、上挟网帘过渡导引辊、上纠偏辊前调整装置、上纠偏辊后调整装置、上挟网帘涨紧辊前调整装置和上挟网帘涨紧辊后调整装置,上纠偏前箱体构成有一上纠偏前箱体腔,在该上纠偏前箱体朝向上纠偏后箱体的一侧的上纠偏前箱体墙板上开设有一上纠偏辊轴前调整槽和一上挟网帘涨紧辊轴前调整槽,上纠偏辊轴前调整槽在上纠偏前箱体墙板上的位置与上纠偏辊的前端相对应,上挟网帘涨紧辊轴前调整槽位于上纠偏辊轴前调整槽的下方并且与上挟网帘涨紧辊的前端相对应,上纠偏前箱体的右侧面与所述机架的左侧固定连接,上纠偏后箱体与上纠偏前箱体相对应,该上纠偏后箱体构成有一上纠偏后箱体腔,在该上纠偏后箱体朝向上纠偏前箱体的一侧的上纠偏后箱体墙板上开设有一上纠偏辊轴后调整槽和一上挟网帘涨紧辊轴后调整槽,上纠偏辊轴后调整槽在上纠偏后箱体墙板上的位置与上纠偏辊的后端相对应,上挟网帘涨紧辊轴后调整槽位于上纠偏辊轴后调整槽的下方并且与上挟网帘涨紧辊的后端相对应,上纠偏后箱体的右侧面同样与所述机架的左侧固定连接,其中,在所述上纠偏前箱体墙板与所述上纠偏后箱体墙板之间固定有一上纠偏箱体上支撑管和一上纠偏箱体下支撑管,该上纠偏箱体上支撑管以及上纠偏箱体下支撑管彼此形成对角关系,并且在上纠偏后箱体墙板朝向上纠偏前箱体墙板的一侧或者在上纠偏前箱体墙板朝向上纠偏后箱体墙板的一侧设置有一上挟网帘探边传感器,上纠偏辊的前端端面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上纠偏辊前轴头,而在上纠偏辊的后端端面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上纠偏辊后轴头,上纠偏辊前轴头在对应于所述上纠偏辊轴前调整槽的位置探入所述上纠偏前箱体腔内并且转动地支承在上纠偏辊前轴头支承轴承座上,而该上纠偏辊前轴头支承轴承座支承在所述的上纠偏辊前调整装置上,上纠偏辊后轴头在对应于所述上纠偏辊轴后调整槽的位置探入所述上纠偏后箱体腔内并且转动地支承在上纠偏辊后轴头支承轴承座上,而该上纠偏辊后轴头支承轴承座支承在所述的上纠偏辊后调整装置上,在上挟网帘涨紧辊的前端端面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上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而在上挟网帘涨紧辊的后端端面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上挟网帘涨紧辊后轴头,上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在对应于所述上挟网帘涨紧辊轴前调整槽的位置探入到所述上纠偏前箱体腔内并且与上挟网帘涨紧辊前调整装置相配合,上挟网帘涨紧辊后轴头在对应于所述上挟网帘涨紧辊轴后调整槽的位置探入到所述上纠偏后箱体腔内并且与上挟网帘涨紧辊后调整装置相配合,上挟网帘过渡导引辊对应于上纠偏辊与上挟网帘涨紧辊之间的右侧,在该上挟网帘过渡导引辊的前端和后端端面的中央位置各构成有一上挟网帘过渡导引辊轴头,位于上挟网帘过渡导引辊的前端端面的中央位置的上挟网帘过渡导引辊轴头通过过渡导引辊轴头支承座转动地支承在所述上纠偏前箱体墙板上,而位于上挟网帘过渡导引辊的后端端面的中央位置的上挟网帘过渡导引辊轴头同样通过过渡导引辊轴头支承座转动地支承在上纠偏后箱体墙板上,上纠偏辊前调整装置在对应于所述上纠偏辊轴前调整槽的位置设置在所述上纠偏前箱体墙板朝向上纠偏前箱体腔的一侧,上纠偏辊后调整装置在对应于所述上纠偏辊轴后调整槽的位置设置在所述上纠偏后箱体墙板朝向上纠偏后箱体腔的一侧,上挟网帘涨紧辊前调整装置在对应于所述上挟网帘涨紧辊轴前调整槽的位置设置在上纠偏前箱体墙板朝向上纠偏前箱体腔的一侧,上挟网帘涨紧辊后调整装置在对应于所述上挟网帘涨紧辊轴后调整槽的位置设置在上纠偏后箱体墙板朝向上纠偏后箱体腔的一侧,所述的上热风箱热风风口宽度调整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上纠偏前箱体上并且在探出上纠偏前箱体的右侧面后与所述的上热风箱连接,所述上挟网帘的一端套置在所述上纠偏辊以及上挟网帘涨紧辊上并且途经所述上挟网帘过渡导引辊的下方,该上挟网帘的一侧的边缘部位对应于所述上挟网帘探边传感器;在所述机架的上部设置有顶护板并且在机架的长度方向的后侧延接有一热风发生箱,所述的上热风箱升降调整机构设置在顶护板上,所述的高温空气发生机构的所述燃烧装置连同所述离心风机设置在热风发生箱的热风发生箱腔内,所述下热风箱的结构是与所述上热风箱的结构相同的。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上纠偏辊后调整装置的结构是与所述上纠偏辊前调整装置的结构相同的,该上纠偏辊前调整装置包括上导杆座、一对上导杆、上滑动平台、上回转盘轴、上纠偏电机、上纠偏传动箱和上滑动平台调整杆,上导杆座在对应于所述上纠偏辊轴前调整槽的下方的位置与所述上纠偏前箱体墙板朝向所述上纠偏前箱体腔的一侧固定,一对上导杆以彼此前后并行的状态固定在上导杆座上,上滑动平台通过上滑动平台滑块与一对上导杆滑动配合,上回转盘轴通过上回转盘轴承座转动地支承在上滑动平台上,上纠偏电机与上纠偏传动箱传动配合并且由上纠偏传动箱连同上纠偏电机与上纠偏前箱体墙板朝向上纠偏前箱体腔的一侧固定,上滑动平台调整杆的左端通过上滑动平台调整杆销轴与上滑动平台连接,而上滑动平台调整杆的右端与上纠偏传动箱相配合,所述的上纠偏辊前轴头支承轴承座插置在所述上回转盘轴上;所述的上挟网帘涨紧辊后调整装置的结构是与所述上挟网帘涨紧辊前调整装置的结构相同的,该上挟网帘涨紧辊前调整装置包括上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轴承座上导轨、上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轴承座下导轨、上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轴承座、上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齿轮、上齿条和前轴头轴承座驱动作用缸,上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轴承座上导轨在对应于所述上挟网帘涨紧辊轴前调整槽的上方的位置与上纠偏前箱体墙板朝向上纠偏前箱体腔的一侧固定,上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轴承座下导轨在对应于上挟网帘涨紧辊轴前调整槽的下方的位置同样与上纠偏前箱体墙板朝向上纠偏前箱体腔的一侧固定,在上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轴承座的上部和下部各构成有一轴承座导向滑动槽,位于上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轴承座的上部的轴承座导向滑动槽与上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轴承座上导轨滑动配合,而位于下部的轴承座导向滑动槽与上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轴承座下导轨滑动配合,上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齿轮在对应于上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轴承座的后侧的位置固定在所述上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上并且该上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在伸出上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齿轮后支承在上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轴承座上,上齿条在对应于所述上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齿轮的下方的位置与上纠偏前箱体墙板朝向上纠偏前箱体腔的一侧固定并且与上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齿轮相啮合,前轴头轴承座驱动作用缸在对应于上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轴承座的右侧的位置以水平卧置固定在前轴头轴承座驱动作用缸固定座上,而该前轴头轴承座驱动作用缸固定座与上纠偏前箱体墙板朝向上纠偏前箱体腔的一侧固定,前轴头轴承座驱动作用缸的前轴头轴承座驱动作用缸柱与上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轴承座连接。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下挟网帘纠偏机构包括下纠偏前箱体、下纠偏后箱体、下纠偏辊、下挟网帘涨紧辊、下挟网帘过渡导引辊、下纠偏辊前调整装置、下纠偏辊后调整装置、下挟网帘涨紧辊前调整装置和下挟网帘涨紧辊后调整装置,下纠偏前箱体构成有一下纠偏前箱体腔,在该下纠偏前箱体朝向下纠偏后箱体的一侧的下纠偏前箱体墙板上开设有一下纠偏辊轴前调整槽和一下挟网帘涨紧辊轴前调整槽,下纠偏辊轴前调整槽在下纠偏前箱体墙板上的位置与下纠偏辊的前端相对应,下挟网帘涨紧辊轴前调整槽在下纠偏前箱体墙板上的位置与下挟网帘涨紧辊的前端相对应,下纠偏前箱体的右侧与所述机架的左侧固定连接,下纠偏后箱体与下纠偏前箱体相对应,该下纠偏后箱体构成有一下纠偏后箱体腔,在该下纠偏后箱体朝向下纠偏前箱体的一侧的下纠偏后箱体墙板上开设有一下纠偏辊轴后调整槽和一下挟网帘涨紧辊轴后调整槽,下纠偏辊轴后调整槽在下纠偏后箱体墙板 上的位置与下纠偏辊的后端相对应,下挟网帘涨紧辊轴后调整槽在下纠偏后箱体墙板上的位置与下挟网帘涨紧辊的后端相对应,下纠偏后箱体的右侧同样与所述机架的左侧固定连接,其中,在所述下纠偏前箱体墙板与所述下纠偏后箱体墙板之间固定有一下纠偏箱体上支撑管和一对下纠偏箱体下支撑管,该下纠偏箱体上支撑管与一对下纠偏箱体下支撑管彼此形成三角形的位置关系,并且在下纠偏后箱体墙板朝向下纠偏前箱体墙板的一侧或者在下纠偏前箱体墙板朝向下纠偏后箱体墙板的一侧设置有一下挟网帘探边传感器,下纠偏辊对应于下挟网帘涨紧辊的右下方,在该下纠偏辊的前端端面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下纠偏辊前轴头,而在下纠偏辊的后端端面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下纠偏辊后轴头,下纠偏辊前轴头在对应于所述下纠偏辊轴前调整槽的位置探入所述下纠偏前箱体腔内并且转动地支承在下纠偏辊前轴头支承轴承座上,而该下纠偏辊前轴头支承轴承座支承在所述的下纠偏辊前调整装置上,下纠偏辊后轴头在对应于所述下纠偏辊轴后调整槽的位置探入所述下纠偏后箱体腔内并且转动地支承在下纠偏辊后轴头支承轴承座上,而该下纠偏辊后轴头支承轴承座支承在所述的下纠偏辊后调整装置上,下挟网帘涨紧辊的前端端面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下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而在下挟网帘涨紧辊的后端端面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下挟网帘涨紧辊后轴头,下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在对应于所述下挟网帘涨紧辊轴前调整槽的位置探入到所述下纠偏前箱体腔内并且与下挟网帘涨紧辊前调整装置相配合,下挟网帘涨紧辊后轴头在对应于所述下挟网帘涨紧辊轴后调整槽的位置探入到所述下纠偏后箱体腔内并且与下挟网帘涨紧辊后调整装置相配合,下挟网帘过渡导引辊对应于下纠偏辊的右侧,在该下挟网帘过渡导引辊的前端和后端端面的中央位置各构成有一下挟网帘过渡导引辊轴头,位于下挟网帘过渡导引辊的前端端面的中央位置的下挟网帘过渡导引辊轴头通过下过渡导引辊轴头支承座转动地支承在所述下纠偏前箱体墙板上,而位于下挟网帘过渡导引辊的后端端面的中央位置的下挟网帘过渡导引辊轴头同样通过下过渡导引辊轴头支承座转动地支承在下纠偏后箱体墙板上,下纠偏辊前调整装置在对应于所述下纠偏辊轴前调整槽的位置设置在所述下纠偏前箱体墙板朝向下纠偏前箱体腔的一侧,下纠偏辊后调整装置在对应于所述下纠偏辊轴后调整槽的位置设置在所述下纠偏后箱体墙板朝向下纠偏后箱体腔的一侧,下挟网帘涨紧辊前调整装置在对应于所述下挟网帘涨紧辊轴前调整槽的位置设置在下纠偏前箱体墙板朝向下纠偏前箱体腔的一侧,下挟网帘涨紧辊后调整装置在对应于所述下挟网帘涨紧辊轴后调整槽的位置设置在下纠偏后箱体墙板朝向下纠偏后箱体腔的一侧,在下纠偏前箱体墙板与下纠偏后箱体墙板之间转动地支承有一下纠偏箱体第一导帘辊、一下纠偏箱体第二导帘辊和一下纠偏箱体第三导帘辊,下纠偏箱体第一导帘辊对应于下挟网帘涨紧辊的右侧,下纠偏箱体第二导帘辊对应于下纠偏箱体第一导帘辊的右上方,下纠偏箱体第三导帘辊对应于下纠偏箱体第一导帘辊的下方,所述的下热风箱热风风口宽度调整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下纠偏前箱体上并且在探出下纠偏前箱体的右侧面后与所述的下热风箱连接,所述下挟网帘的一端依次套置在所述下挟网帘涨紧辊、下纠偏箱体第一导帘辊和下纠偏箱体第三导帘辊上并且同时与所述下纠偏箱体第二导帘辊的上方以及下纠偏辊的下方接触,该下挟网帘的一侧的边缘部位对应于所述下挟网帘探边传感器。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下纠偏辊后调整装置的结构是与所述下纠偏辊前调整装置的结构相同的,该下纠偏辊前调整装置包括下导杆座、一对下导杆、下滑动平台、下回转盘轴、下纠偏电机、下纠偏传动箱和下滑动平台调整杆,下导杆座在对应于所述下纠偏辊轴前调整槽的下方的位置与所述下纠偏前箱体墙板朝向所述下纠偏前箱体腔的一侧固定,一对下导杆以彼此前后并行的状态固定在下导杆座上,下滑动平台通过下滑动平台滑块与一对下导杆滑动配合,下回转盘轴通过下回转盘轴承座转动地支承在下滑动平台上,下纠偏电机与下纠偏传动箱传动配合并且由下纠偏传动箱连同下纠偏电机与下纠偏前箱体墙板朝向下纠偏前箱体腔的一侧固定,下滑动平台调整杆的右端通过下滑动平台调整杆销轴与下滑动平台连接,而下滑动平台调整杆的左端与下纠偏传动箱相配合,所述的下纠偏辊前轴头支承轴承座插置在所述下回转盘轴上;所述的下挟网帘涨紧辊后调整装置的结构是与所述下挟网帘涨紧辊前调整装置的结构相同的,该下挟网帘涨紧辊前调整装置包括下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轴承座上导轨、下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轴承座下导轨、下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轴承座、下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齿轮、下齿条和前轴头轴承座驱动工作缸,下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轴承座上导轨在对应于所述下挟网帘涨紧辊轴前调整槽的上方的位置与下纠偏前箱体墙板朝向下纠偏前箱体腔的一侧固定,下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轴承座下导轨在对应于下挟网帘涨紧辊轴前调整槽的下方的位置同样与下纠偏前箱体墙板朝向下纠偏前箱体腔的一侧固定,在下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轴承座的上部和下部各构成有一轴承座导滑槽,位于下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轴承座的上部的轴承座导滑槽与下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轴承座上导轨滑动配合,而位于下部的轴承座导滑槽与下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轴承座下导轨滑动配合,下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齿轮在对应于下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轴承座的后侧的位置固定在所述下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上并且该下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在伸出下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齿轮后支承在下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轴承座上,下齿条在对应于所述下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齿轮的下方的位置与下纠偏前箱体墙板朝向下纠偏前箱体腔的一侧固定并且与下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齿轮相啮合,前轴头轴承座驱动工作缸在对应于下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轴承座的右侧的位置以水平卧置固定在前轴头轴承座驱动工作缸固定座上,而该前轴头轴承座驱动工作缸固定座与下纠偏前箱体墙板朝向下纠偏前箱体腔的一侧固定,前轴头轴承座驱动工作缸的前轴头轴承座驱动工作缸柱与下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轴承座连接。
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上纠偏前箱体的上纠偏前箱体墙板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上热风箱热风风口宽度调整驱动机构的位置开设有一传动带让位槽,所述的上热风箱热风风口宽度调整驱动机构包括上驱动电机、上驱动减速箱、上驱动主动轮、上驱动从动轮、上驱动传动带、上万向连接轴和上万向轴连接盘,上驱动电机与上驱动减速箱传动配合并且由上驱动减速箱连同上驱动电机在对应于所述传动带让位槽的位置与所述上纠偏前箱体腔的腔底壁固定,上驱动主动轮固定在上驱动减速箱的上驱动减箱末级动力输出轴上并且与传动带让位槽相对应,上驱动传动带的一端套置在上驱动主动轮上,另一端在途经传动带让位槽后套置在上驱动从动轮上,该上驱动从动轮位于上纠偏前箱体墙板背对上纠偏前箱体腔的一侧并且隔着传动带让位槽与所述上驱动主动轮相对应,该上驱动从动轮的上驱动从动轮轴的左端转动地支承在上驱动从动轮轴左轴座上,该上驱动从动轮轴左轴座与上纠偏前箱体墙板背对上纠偏前箱体腔的一侧固定,上驱动从动轮轴的右端转动地支承在上驱动从动轮轴右轴座上,而该上驱动从动轮轴右轴座同样与上纠偏前箱体墙板背对上纠偏前箱体腔的一侧固定并且该上驱动从动轮轴右轴座与上驱动从动轮轴左轴座相对应,上万向连接轴的左端在对应于上驱动从动轮轴右轴座的位置与上驱动从动轮轴的右端传动连接,上万向轴连接盘铰接在上万向连接轴的右端并且探出所述上纠偏前箱体的右侧与所述的上热风箱连接;所述的上驱动主动轮以及上驱动从动轮为链轮,所述的上驱动传动带为传动链条;在所述的机架的长度方向的前侧并且在对应于所述顶护板的下方的位置上下移动地设置有一前升降横梁,而在机架的长度方向的后侧并且同样在对应于顶护板的下方的位置上下移动地设置有一后升降横梁,所述的上热风箱的前端与前升降横梁连接,而上热风箱的后端与后升降横梁连接,所述的上挟网帘磁吸机构同时与前升降横梁以及后升降横梁连接,所述的上热风箱升降调整机构同时与前升降横梁以及后升降横梁连接;在所述的热风发生箱的顶部设置有一排气管,藉由该排气管使热风发生箱的热风发生箱腔与外界相通,所述下热风箱的设置方向与所述上热风箱的设置方向是相反的。
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下纠偏前箱体的下纠偏前箱体墙板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下热风箱热风风口宽度调整驱动机构的位置开设有一传动带让位腔,所述的下热风箱热风风口宽度调整驱动机构包括下驱动电机、下驱动减速箱、下驱动主动轮、下驱动从动轮、下驱动传动带、下万向连接轴和下万向轴连接盘,下驱动电机与下驱动减速箱传动配合并且由下驱动减速箱连同下驱动电机在对应于所述传动带让位腔的位置与所述下纠偏前箱体腔的腔顶壁固定,下驱动主动轮固定在下驱动减速箱的下驱动减箱末级动力输出轴上并且与传动带让位腔相对应,下驱动传动带的一端套置在下驱动主动轮下,另一端在途经传动带让位腔后套置在下驱动从动轮上,该下驱动从动轮位于下纠偏前箱体墙板背对下纠偏前箱体腔的一侧并且隔着传动带让位腔与所述下驱动主动轮相对应,该下驱动从动轮的下驱动从动轮轴的左端转动地支承在下驱动从动轮轴左轴座上,该下驱动从动轮轴左轴座与下纠偏前箱体墙板背对下纠偏前箱体腔的一侧固定,下驱动从动轮轴的右端转动地支承在下驱动从动轮轴右轴座上,而该下驱动从动轮轴右轴座同样与下纠偏前箱体墙板背对下纠偏前箱体腔的一侧固定并且该下驱动从动轮轴右轴座与下驱动从动轮轴左轴座相对应,下万向连接轴的左端在对应于下驱动从动轮轴右轴座的位置与下驱动从动轮轴的右端传动连接,下万向轴连接盘铰接在下万向连接轴的右端并且探出所述下纠偏前箱体的右侧与所述的下热风箱连接;所述的下驱动主动轮以及下驱动从动轮为链轮,所述的下驱动传动带为传动链条。
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上热风箱包括上热风箱箱体、风口宽度调整装置和上热风箱引风罩,上热风箱箱体构成有一上热风箱箱体腔,该上热风箱箱体腔的上部构成为敞口,而上热风箱箱体腔的底部固定有一上热风箱箱体底板,在该上热风箱箱体底板上以密集状态开设有用于向所述定型腔喷射高温空气的高温空气喷气孔,在上热风箱箱体腔的左腔壁的上沿朝着背离上热风箱箱体腔的方向折展而构成有一左滚轮腔,在该左滚轮腔内以间隔状态枢转设置有一组上热风箱箱体左导滑滚轮,在上热风箱箱体腔的右腔壁的上沿同样朝着背离上热风箱箱体腔的方向折展而构成有一右滚轮腔,在该右滚轮腔内以间隔状态枢转设置有一组上热风箱箱体右导滑滚轮,在上热风箱箱体的前端端面上并且背对上热风箱箱体腔的一侧固定有一上热风箱箱体拉手,风口宽度调整装置包括前卷帘轴、后卷帘轴、前卷帘、前卷帘固定管、后卷帘、后卷帘固定管和前卷帘轴连接盘,前卷帘轴的左端通过前卷帘轴轴承座转动地支承在上热风箱箱体腔的左腔壁的前端并且伸展到上热风箱箱体腔外,而前卷帘轴的右端同样通过前卷帘轴轴承座转动地支承在上热风箱箱体腔的右腔壁的前端并且同样伸展到上热风箱箱体腔外,在该前卷帘轴的左端和右端各固定有一前卷帘轴链轮,在该对前卷帘轴链轮上各套设有一前链条的中部,该前链条的一端与前卷帘固定管的端部固定,而前链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一前牵引绳的一端,而该前牵引绳的另一端与后卷帘固定管的端部固定,后卷帘轴的左端通过后卷帘轴轴承座转动地支承在所述上热风箱箱体腔的左腔壁的后端,而后卷帘轴的右端同样通过后卷帘轴轴承座转动地支承在上热风箱箱体腔的右腔壁的后端,在该后卷帘轴的左端和右端各固定有一后卷帘轴链轮,在该对后卷帘轴链轮上各套设有一后链条的中部,该后链条的一端与后卷帘固定管的端部固定,而后链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一后牵引绳的一端,而该后牵引绳的另一端与前卷帘固定管的端部固定,前卷帘对应于所述上热风箱箱体底板的前端上方,该前卷帘的宽度与上热风箱箱体底板的宽度相适应,并且该前卷帘的一端与所述的前卷帘轴固定,而另一端与前卷帘固定管的中部固定,前卷帘固定管的左端和右端与前卷帘固定管导轨滑动配合,而该前卷帘固定管导轨与上热风箱箱体腔的腔壁固定,后卷帘对应于上热风箱箱体底板的后端上方,该后卷帘的宽度同样与上热风箱箱体底板的宽度相适应,并且该后卷帘的一端与所述的后卷帘轴固定,而另一端与后卷帘固定管的中部固定,后卷帘固定管的左端和右端与后卷帘固定管导轨滑动配合,而该后卷帘固定管导轨与上热风箱箱体腔的腔壁固定,前卷帘轴连接盘固定在所述前卷帘轴的左端,所述的上万向轴连接盘与该前卷帘轴连接盘连接,所述的上热风箱联轴套连接在两相邻的上热风箱的风口宽度调整装置的所述前卷帘轴之间,上热风箱引风罩对应于所述上热风箱箱体的上方,该上热风箱引风罩构成有一高温空气进风腔,该高温空气进风腔的下部构成为敞口并且与所述的上热风箱箱体底板相对应,上热风箱引风罩的前端端面与引风罩固定板的下部固定,而该引风罩固定板的上部与所述的前升降横梁固定,该前升降横梁与所述机架滑动配合,在上热风箱引风罩的后端端面的中央位置开设有用于将高温空气引入高温空气进风腔的一引风罩高温空气进风口,该引风罩高温空气进风口与所述热风发生箱的热风发生箱腔相通,上热风箱引风罩的后端顶部与所述的后升降横梁固定,该后升降横梁同样与所述机架滑动配合,在上热风箱引风罩的左侧下部构成有一左导滑滚轮槽,该左导滑滚轮槽与所述的左滚轮腔相配合,所述的上热风箱箱体左导滑滚轮与该左导滑滚轮槽构成滚动副,在上热风箱引风罩的右侧下部构成有一右导滑滚轮槽,该右导滑滚轮槽与所述的右滚轮腔相配合,所述的上热风箱箱体右导滑滚轮与该右导滑滚轮槽构成滚动副,当设置在所述顶护板上的所述上热风箱升降调整机构带动所述前升降横梁以及后升降横梁上行或下行时,由前升降横梁以及后升降横梁带动所述上热风箱引风罩并且由上热风箱引风罩连同所述上热风箱箱体上行或下行,其中,在所述上热风箱箱体腔内并且在对应于所述上热风箱箱体底板的上方的位置设置有箱体底板补强架,该箱体底板补强架与上热风箱箱体底板固定,所述的前卷帘以及后卷帘对应于箱体底板补强架的上方并且由箱体底板补强架支承,在上热风箱箱体腔的前端固定有一第一防干涉辊轴和一第二防干涉辊轴,而在上热风箱箱体腔的后端固定有一第三防干涉辊轴和一第四防干涉辊轴,第一防干涉辊轴对应于第二防干涉辊轴的后上方,第三防干涉辊轴对应于第四防干涉辊轴的后下方,所述的前牵引绳的所述另一端在依次途经第一防干涉辊的上方以及第三防干涉辊轴的下方后与所述后卷帘固定管的端部固定,而所述的后牵引绳的所述另一端在依次途经第四防干涉辊轴的上方以及第二防干涉辊轴的下方后与所述前卷帘固定管的端部固定,在对应于所述前卷帘固定管导轨的上方的位置固定有一前链条导轨,所述的前链条与该前链条导轨的前链条导轨槽滑动配合,在对应于所述后卷帘固定管导轨的上方的位置固定有一后链条导轨,所述的后链条与该后链条导轨的后链条导轨槽滑动配合,所述前卷帘固定管与所述后卷帘固定管之间的空间构成为上热风箱热风风口宽度,并且当由所述上热风箱热风风口宽度调整驱动机构通过所述上万向轴连接盘带动所述前卷帘轴连接盘并由前卷帘轴连接盘带动所述前卷帘轴顺时针运动时,所述前卷帘以及后卷帘分别向前卷帘轴以及后卷帘轴上卷绕,所述前、后卷帘固定管彼此斥开的程度增大,所述上热风箱热风风口宽度相应扩大,而当由上热风箱热风风口宽度调整驱动机构通过上万向轴连接盘带动前卷帘轴连接盘并且由前卷帘轴连接盘带动前卷帘轴逆时针运动时,所述前卷帘以及后卷帘分别从前卷帘轴以及后卷帘轴 上退出,所述前、后卷帘固定管彼此相向位移,所述上热风箱热风风口宽度相应缩小。
在本发明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上热风箱升降调整机构包括横梁升降电机、横梁升降减速箱、大链轮、小链轮、减速箱传动链条、蜗轮蜗杆箱、第一换向传动轴、第一换向蜗轮蜗杆箱、第二换向传动轴、第二换向蜗轮蜗杆箱、第三换向传动轴和第三换向蜗轮蜗杆箱,横梁升降电机与横梁升降减速箱传动配合并且由横梁升降减速箱连同横梁升降电机通过升降减速箱固定座固定在所述顶护板的后侧左端,大链轮固定在横梁升降减速箱的横梁升降减速箱输出轴上,小链轮固定在蜗轮蜗杆箱的蜗杆轴上,蜗轮蜗杆箱设置在顶护板上,该蜗轮蜗杆箱的第一调整螺杆的下端穿过顶护板朝着顶护板的下方伸展并且与所述后升降横梁的左端连接,减速箱传动链条的一端套置在大链轮上,另一端套置在小链轮上,第一换向传动轴的后端与蜗轮蜗杆箱传动配合,而第一换向传动轴的前端与第一换向蜗轮蜗杆箱传动连接,该第一换向蜗轮蜗杆箱设置在顶护板的前侧左端并且与蜗轮蜗杆箱相对应,该第一换向蜗轮蜗杆箱的第二调整螺杆的下端穿过顶护板朝着顶护板的下方伸展并且与所述前升降横梁的左端连接,第二换向传动轴对应于顶护板的前侧上方,该第二换向传动轴的左端与第一换向蜗轮蜗杆箱传动配合,而右端与第二换向蜗轮蜗杆箱传动配合,第二换向蜗轮蜗杆箱设置在顶护板的前侧右端,该第二换向蜗轮蜗杆箱的第三调整螺杆的下端穿过顶护板朝着顶护板的下方伸展并且与所述前升降横梁的右端连接,第三换向传动轴与第一换向传动轴并行,该第三换向传动轴的前端与第二换向蜗轮蜗杆箱传动配合,而该第三换向传动轴的后端与第三换向蜗轮蜗杆箱传动配合,第三换向蜗轮蜗杆箱设置在顶护板的后侧右端并且与所述的第二换向蜗轮蜗杆箱相对应,第三换向蜗轮蜗杆箱的第四调整螺杆的下端穿过顶护板朝着顶护板的下方伸展并且与所述后升降横梁的右端连接;在所述机架的前侧以间隔状态构成有一组机架前立柱,所述上热风箱引风罩以及上热风箱箱体的前端对应于两相邻的机架前立柱之间,在机架的后侧并且在对应于一组机架前立柱的位置以间隔状态构成有一组机架后立柱,所述上热风箱引风罩以及上热风箱箱体的后端对应于两相邻的机架后立柱之间,在一组机架前立柱朝向一组机架后立柱的一侧的上部固定有一前升降横梁导向杆滑动导轨,而在一组机架后立柱朝向一组机架前立柱的一侧的上部固定有一后升降横梁导向杆滑动导轨,在所述的前升降横梁上并且在对应于一组前升降横梁导向杆滑动导轨的位置固定有前升降横梁导向杆,该前升降横梁导向杆与前升降横梁导向杆滑动导轨的导轨槽滑动配合,在所述的后升降横梁上并且在对应于一组后升降横梁滑动导轨的位置固定有后升降横梁导向杆,该后升降横梁导向杆与后升降横梁导向杆滑动导轨的导轨槽滑动配合。
在本发明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上挟网帘磁吸机构包括前吊杆、后吊杆、磁铁条布置槽钢和磁铁条,前吊杆的上端与所述前升降横梁固定,而前吊杆的下端与磁铁条布置槽钢的前端固定,后吊杆的上端与所述的后升降横梁固定,而后吊杆的下端通过后吊杆固定螺钉与磁铁条布置槽钢的后端固定,所述的上热风箱联轴套插置在磁铁条布置槽钢的前端,并且用螺钉固定,磁铁条的数量有一组,并且循着磁铁条布置槽钢的槽钢腔的槽钢腔底壁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并且与槽钢腔底壁吸合,在槽钢腔的槽钢腔左右腔壁之间并且在对应于磁铁条的上方的位置间隔固定有磁铁条迫持螺钉固定板,在该磁铁条迫持螺钉固定板上开设有磁铁条迫持螺钉孔,在磁铁条迫持螺钉孔上旋配有一磁铁条迫持螺钉,该磁铁条迫持螺钉抵及于磁铁条,藉由磁铁条隔着槽钢腔底壁与所述的上挟网帘相吸合,所述的磁铁条布置槽钢的横截面形状呈U字形。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由于增设了上挟网帘磁吸机构,因而能在对应于定型腔将上挟网帘吸合,避免上挟网帘下垂,使上、下挟网帘在定型腔内的并行距保持一致,进而保障热风无纺布的整体厚度的一致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上挟网帘纠偏机构的详细结构图。
图3为图2所示的上纠偏辊调整装置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下挟网帘纠偏机构的详细结构图。
图5为图1所示的上、下挟网帘纠偏机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上热风箱升降调整机构的详细结构图。
图7为图1和图6所示的上热风箱的详细结构图。
图8为图1和图6所示的下热风箱的详细结构图。
图9为本发明的高温空气发生机构与上热风箱以及下热风箱的配合示意图。
图10为图1所示的上挟网帘驱动机构以及下挟网帘驱动机构的示意图。
图11为图1所示的上挟网帘磁吸机构的详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均是以图1所示的位置状态为基准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请参见图1,示出了一框架状构造的机架1,在该机架1的长度方向的后侧延接有一高温空气发生机构11,该高空气发生机构11包括配有离心风机1111的燃烧装置111(可参见图6和图9);示出了一上挟网帘纠偏机构2和一下挟网帘纠偏机构3,上挟网帘纠偏机构2在对应于前述机架1的左侧上部的位置与机架1连接,下挟网帘纠偏机构3对应于上挟网帘纠偏机构2的下方,并且同样与前述机架1的左侧下部连接;示出了一上挟网帘驱动机构10和一下挟网帘驱动机构20,上挟网帘驱动机构10在对应于前述机架1的右侧上部的位置与机架1连接,下挟网帘驱动机构20对应于上挟网帘驱动机构10的下方并且同样与前述机架1的右侧下部连接;示出了一上热风箱热风风口宽度调整驱动机构4和一下热风箱热风风口宽度调整驱动机构5,上热风箱热风风口宽度调整驱动机构4伴随于前述上挟网帘纠偏机构2而设置在前述机架1的左侧,下热风箱热风风口宽度调整驱动机构5伴随于前述下挟网帘纠偏机构3而同样设置在前述机架1的左侧;示出了一上热风箱6,该上热风箱6的数量有复数个并且循着前述机架1的长度方向的上部自左向右设置,相邻上热风箱6彼此连结,前述的上热风箱热风风口宽度调整驱动机构4与上热风箱6连接;示出了下热风箱7,该下热风箱7的数量与上热风箱6的数量相等并且在对应于上热风箱6的下方的位置同样循着机架1的长度方向的下部自左向右设置,相邻下热风箱7彼此连结,前述的下热风箱热风风口宽度调整驱动机构5与下热风箱7连接,上热风箱6与下热风箱7之间的空间构成为用于对纤维棉网实施热风定型的定型腔40;示出了一上热风箱升降调整机构8,该上热风箱升降调整机构8设置在前述机架1的上部并且与前述的上热风箱6连接,当上热风箱升降调整机构8使上热风箱6朝着背离前述下热风箱7的方向向上位移(也可称向上浮起)时,前述定型腔40的宽度增大,而当上热风箱升降调整机构8使上热风箱6朝着下热风箱7的方向向下位移时(也可称向下浮移)时,前述定型腔40的高度缩小;示出了围绕前述定型腔40的上部以及间隔设置于机架1上的并且对应于前述上热风箱6的上方的机架上导帘辊12周而复始地行移的即形成一个周而复始的移运平面的一上挟网帘50a,该上挟网帘50a的一端套置在前述上挟网帘纠偏机构2上,而另一端套置在前述上挟网帘驱动机构10上;示出了围绕前述定型腔40的下部以及间隔设置于机架1上的并且对应于前述下热风箱7的下方的机架下导帘辊13周而复始地行移的即形成一个周而复始的移运平面的一下挟网帘50b,该下挟网帘50b的一端套置在前述下挟网帘纠偏机构3上,而另一端套置在前述下挟网帘驱动机构20上;示出了作为本发明的技术要点的一上挟网帘磁吸机构9,该上挟网帘磁吸机构9在对应于前述两相邻的上热风箱6之间的位置设置于前述机架1上,前述上挟网帘50a由得以被磁铁吸合的金属材料制成,前述的下挟网帘50b同样由金属材料制成,并且优选与上挟网帘50a的材料相同,上挟网帘磁吸机构9在前述定型腔40内与上挟网帘50a背对下挟网帘50b的一侧吸合,前述的上热风箱联轴套30a设置在上挟网帘磁吸机构9上,前述的高温空气发生机构11同时与前述上热风箱6以及下热风箱7相通。
前述的上挟网帘纠偏机构2的优选而非绝对限于的结构如下:包括上纠偏前箱体21、上纠偏后箱体22、上纠偏辊23、上挟网帘涨紧辊24、上挟网帘过渡导引辊25、上纠偏辊前调整装置26、上纠偏辊后调整装置27、上挟网帘涨紧辊前调整装置28和上挟网帘涨紧辊后调整装置29,上纠偏前箱体21构成有一上纠偏前箱体腔211,在该上纠偏前箱体21朝向上纠偏后箱体22的一侧的上纠偏前箱体墙板212上开设有一上纠偏辊轴前调整槽2121和一上挟网帘涨紧辊轴前调整槽2122,上纠偏辊轴前调整槽2121在上纠偏前箱体墙板212上的位置与上纠偏辊23的前端相对应,上挟网帘涨紧辊轴前调整槽2122位于上纠偏辊轴前调整槽2121的下方并且与上挟网帘涨紧辊24的前端相对应,上纠偏前箱体21的右侧面与前述机架1的左侧固定连接,上纠偏后箱体22与上纠偏前箱体21相对应,该上纠偏后箱体22构成有一上纠偏后箱体腔221,在该上纠偏后箱体22朝向上纠偏前箱体21的一侧的上纠偏后箱体墙板222上开设有一上纠偏辊轴后调整槽2221和一上挟网帘涨紧辊轴后调整槽2222,上纠偏辊轴后调整槽2221在上纠偏后箱体墙板222上的位置与上纠偏辊23的后端相对应,上挟网帘涨紧辊轴后调整槽2222位于上纠偏辊轴后调整槽2221的下方并且与上挟网帘涨紧辊24的后端相对应,上纠偏后箱体22的右侧面同样与前述机架1的左侧固定连接,其中,在前述上纠偏前箱体墙板212与前述上纠偏后箱体墙板222之间固定有一上纠偏箱体上支撑管213和一上纠偏箱体下支撑管214,该上纠偏箱体上支撑管213以及上纠偏箱体下支撑管214彼此形成对角关系,并且在上纠偏后箱体墙板222朝向上纠偏前箱体墙板212的一侧设置有一上挟网帘探边传感器60a,上纠偏辊23的前端端面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上纠偏辊前轴头231,而在上纠偏辊23的后端端面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上纠偏辊后轴头232,上纠偏辊前轴头231在对应于前述上纠偏辊轴前调整槽2121的位置探入前述上纠偏前箱体腔211内并且转动地支承在上纠偏辊前轴头支承轴承座2311上,而该上纠偏辊前轴头支承轴承座2311支承在前述的上纠偏辊前调整装置26上,上纠偏辊后轴头232在对应于前述上纠偏辊轴后调整槽2221的位置探入前述上纠偏后箱体腔221内并且转动地支承在上纠偏辊后轴头支承轴承座2321上,而该上纠偏辊后轴头支承轴承座2321支承在前述的上纠偏辊后调整装置27上,在上挟网帘涨紧辊24的前端端面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上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241,而在上挟网帘涨紧辊24的后端端面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上挟网帘涨紧辊后轴头242,上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241在对应于前述上挟网帘涨紧辊轴前调整槽2122的位置探入到前述上纠偏前箱体腔211内并且与上挟网帘涨紧辊前调整装置28相配合,上挟网帘涨紧辊后轴头242在对应于前述上挟网帘涨紧辊轴后调整槽2222的位置探入到前述上纠偏后箱体腔221内并且与上挟网帘涨紧辊后调整装置29相配合,上挟网帘过渡导引辊25对应于上纠偏辊23与上挟网帘涨紧辊24之间的右侧,在该上挟网帘过渡导引辊25的前端和后端端面的中央位置各构成有一上挟网帘过渡导引辊轴头251,位于上挟网帘过渡导引辊25的前端端面的中央位置的上挟网帘过渡导引辊轴头251通过过渡导引辊轴头支承座2511转动地支承在前述上纠偏前箱体墙板212上,而位于上挟网帘过渡导引辊25的后端端面的中央位置的上挟网帘过渡导引辊轴头251同样通过过渡导引辊轴头支承座2511转动地支承在上纠偏后箱体墙板222上,上纠偏辊前调整装置26在对应于前述上纠偏辊轴前调整槽2121的位置设置在前述上纠偏前箱体墙板212朝向上纠偏前箱体腔211的一侧,上纠偏辊后调整装置27在对应于前述上纠偏辊轴后调整槽2221的位置设置在前述上纠偏后箱体墙板222朝向上纠偏后箱体腔221的一侧,上挟网帘涨紧辊前调整装置28在对应于前述上挟网帘涨紧辊轴前调整槽2122的位置设置在上纠偏前箱体墙板212朝向上纠偏前箱体腔211的一侧,上挟网帘涨紧辊后调整装置29在对应于前述上挟网帘涨紧辊轴后调整槽2222的位置设置在上纠偏后箱体墙板222朝向上纠偏后箱体腔221的一侧,
由图2所示,由于前述的上热风箱热风风口宽度调整驱动机构4设置在前述上纠偏前箱体21上并且在探出上纠偏前箱体21的右侧面后与前述的上热风箱6连接,因而印证了申请人在上面所讲的上热风箱热风风口宽度调整驱动机构4伴随于上挟网帘纠偏机构2而设置在机架1的左侧的说法,前述上挟网帘50a的一端套置在前述上纠偏辊23以及上挟网帘涨紧辊24上并且途经前述上挟网帘过渡导引辊25的下方,该上挟网帘50a的一侧的边缘部位(本实施例为后侧的边缘部位)对应于前述上挟网帘探边传感器60a。
在本实施例中,尽管将上挟网帘探边传感器60a设置在了上纠偏后箱体墙板222朝向上纠偏前箱体墙板212的一侧,但是同样可以将上挟网帘探边传感器60a设置于上纠偏前箱体墙板212朝向上纠偏后箱体墙板222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上挟网帘探边传感器60a为光电开关,并且由线路与热风无纺布定型机的电气控制箱电气控制连接。
请参见图6并且结合图1和图7至图9,在前述机架1的上部设置有顶护板14并且在机架1的长度方向的后侧延接有一热风发生箱17,前述的上热风箱升降调整机构8设置在顶护板14上,前述的高温空气发生机构11设置在热风发生箱17的热风发生箱腔171内(图9示),前述的相邻上热风箱6之间通过上热风箱联轴套30a(图7示)彼此联结,而前述的相邻下热风箱7之间通过下热风箱联轴套30b(图8示)相通联结;前述下热风箱7的结构是与上热风箱6的结构相同的。
由于各两相邻的上热风箱6之间通过上热风箱联轴套30a彼此联结,因而能使复数个上热风箱6表现出既各自独立又相互依需连结并且得以以复制的方式制造与装配的特点,即体现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的积木化效果。又由于各两相邻的下热风箱7之间通过下热风箱联轴套30b相互联结,因而能表现出如同对上热风箱6所述的特点和效果。
请参见图3并且依然结合图2,由于前述的上纠偏辊后调整装置27的结构是与前述上纠偏辊前调整装置26的结构相同的,因而申请人在下面仅对上纠偏辊前调整装置26的结构作详细说明,并且通过对上纠偏辊前调整装置26的说明内容的阅读后,丝毫不会对理解上纠偏辊后调整装置27产生困惑。该上纠偏辊前调整装置26包括上导杆座261、一对上导杆262、上滑动平台263、上回转盘轴264、上纠偏电机265、上纠偏传动箱266和上滑动平台调整杆267,上导杆座261通过上导杆座固定螺钉2611在对应于前述上纠偏辊轴前调整槽2121的下方的位置与前述上纠偏前箱体墙板212朝向前述上纠偏前箱体腔211的一侧固定,一对上导杆262以彼此前后并行的状态固定在上导杆座261上,上滑动平台263通过其底部的上滑动平台滑块2631与一对上导杆262滑动配合,上回转盘轴264通过上回转盘轴承座2641转动地支承在上滑动平台263上,上纠偏电机265采用具有正反转功能的伺服电机,该上纠偏电机265与上纠偏传动箱266传动配合并且由上纠偏传动箱266连同上纠偏电机265与上纠偏前箱体墙板212朝向上纠偏前箱体腔211的一侧固定,上滑动平台调整杆267的左端通过上滑动平台调整杆销轴2671与上滑动平台263连接,而上滑动平台调整杆267的右端与上纠偏传动箱266相配合,前述的上纠偏辊前轴头支承轴承座2311插置在前述上回转盘轴264上。
在图2中还示出了以水平悬臂状态固定在前述的上纠偏前箱体墙板212朝向上纠偏前箱体腔211一侧的一上纠偏传动箱连接销轴座2124,该上纠偏传动箱连接销轴座2124对应于前述上纠偏传动箱266的右侧下部并且在该上纠偏传动箱连接销轴座2124上固定有一上纠偏传动箱连接销轴21241,该上纠偏传动箱连接销轴21241与固定于上纠偏传动箱266的右侧的上纠偏传动箱销轴连接耳2661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上纠偏传动箱266为齿轮箱。
前述的上挟网帘探边传感器60a具有两个传感头,即第一传感头和第二传感头,第一、第二传感头之间的间距可以依需设定例如设定为2㎝,那么间距的中心即为1㎝。具体而言,当上挟网帘50a偏离前述中心而向着背离第二传感头即向着第一传感头的方向位移时,那么由第一传感头将信号反馈给上面已提及的电气控制箱,由电气控制箱给指令予上纠偏电机265,上纠偏电机265工作,通过上纠偏传动箱266带动上滑动平台调整杆267,由上滑动平台调整杆267通过上滑动平台调整杆销轴2671带动上滑动平台263,使上滑动平台263循着一对上导杆262向右位移。由于上纠偏辊23的上纠偏辊前轴头231的上纠偏辊前轴头支承轴承座2311插置于上回转盘轴264上,又由于上回转盘轴264通过上回转盘轴承座2641设置于上滑动平台263上,因而在上滑动平台263向右位移时,上纠偏辊前轴头支承轴承座2311也相应向右位移。与此同时,上纠偏辊后调整装置27反向工作(也可不工作)而使上纠偏辊后轴头支承轴承座2321向左位移,直至使上挟布网50a的后侧边缘部位对应到前述的第一、第二传感头之间的间距中心。反之同例。
之所以将上纠偏辊前轴头支承轴承座2311通过上回转盘轴264支承于上滑动平台263上,是因为为了确保上纠偏辊前轴头231得以与上纠偏辊前轴头支承轴承座2311相垂直,避免出现移动死点,上纠偏辊后轴头支承轴承座2321同例。
请继续见图2,由于前述的上挟网帘涨紧辊后调整装置29的结构是与前述上挟网帘涨紧辊前调整装置28的结构相同的,因而申请人在下面仅对上挟网帘涨紧辊前调整装置28作详细说明。 该上挟网帘涨紧辊前调整装置28包括上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轴承座上导轨281、上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轴承座下导轨282、上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轴承座283、上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齿轮284、上齿条285和前轴头轴承座驱动作用缸286,上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轴承座上导轨281在对应于前述上挟网帘涨紧辊轴前调整槽2122的上方的位置通过螺钉与上纠偏前箱体墙板212朝向上纠偏前箱体腔211的一侧固定,上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轴承座下导轨282在对应于上挟网帘涨紧辊轴前调整槽2122的下方的位置通过螺钉同样与上纠偏前箱体墙板212朝向上纠偏前箱体腔211的一侧固定,在上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轴承座283的上部和下部各构成有一轴承座导向滑动槽2831,位于上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轴承座283的上部的轴承座导向滑动槽2831与上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轴承座上导轨281滑动配合,而位于下部的轴承座导向滑动槽2831与上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轴承座下导轨282滑动配合,上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齿轮284在对应于上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轴承座283的后侧的位置固定在前述上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241上并且该上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241在伸出上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齿轮284后支承在上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轴承座283上,上齿条285在对应于前述上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齿轮284的下方的位置与上纠偏前箱体墙板212朝向上纠偏前箱体腔211的一侧固定并且与上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齿轮284相啮合,前轴头轴承座驱动作用缸286在对应于上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轴承座283的右侧的位置以水平卧置固定在前轴头轴承座驱动作用缸固定座2862上,而该前轴头轴承座驱动作用缸固定座2862通过螺钉与上纠偏前箱体墙板212朝向上纠偏前箱体腔211的一侧固定,前轴头轴承座驱动作用缸286的前轴头轴承座驱动作用缸柱2861与上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轴承座283连接。作为优选的方案,可以将前述的上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轴承座下导轨282以及上齿条285采用同一螺钉与上纠偏前箱体墙板212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前轴头轴承座驱动作用缸286为油缸,然而如果用气缸代替油缸,那么应当视为等效替换而依然属于本发明公开的技术内涵范畴。
当要使前述的上挟网帘50a由松弛调整为涨紧时,也就是说当上挟网帘50a出现松弛情形而需对涨紧程度实施调整时,那么由电气控制箱给信号予前轴头轴承座驱动作用缸286,前轴头轴承座驱动作用缸柱2861向缸体外伸展,由前轴头轴承座驱动作用缸柱2861推动上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轴承座283循着上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轴承座上导轨281以及上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轴承座下导轨282向左位移,带动上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241相应位移,同时上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齿轮284循着上齿条285相应滚动。与此同时,前述的上挟网帘涨紧辊后调整装置29同时且同步工作,从而使上挟网帘涨紧辊24对其两端分别对应于上挟网帘涨紧辊轴前调整槽2122以及上挟网帘涨紧辊轴后调整槽2222的位置整体向左位移,使上挟网帘50a由松弛调整为涨紧。
请重点见图4,前述的下挟网帘纠偏机构3的优选而非绝对限于的结构如下:包括下纠偏前箱体31、下纠偏后箱体32、下纠偏辊33、下挟网帘涨紧辊34、下挟网帘过渡导引辊35、下纠偏辊前调整装置36、下纠偏辊后调整装置37、下挟网帘涨紧辊前调整装置38和下挟网帘涨紧辊后调整装置39,下纠偏前箱体31构成有一下纠偏前箱体腔311,在该下纠偏前箱体31朝向下纠偏后箱体32的一侧的下纠偏前箱体墙板312上开设有一下纠偏辊轴前调整槽3121和一下挟网帘涨紧辊轴前调整槽3122,下纠偏辊轴前调整槽3121在下纠偏前箱体墙板312上的位置与下纠偏辊33的前端相对应,下挟网帘涨紧辊轴前调整槽3122在下纠偏前箱体墙板312上的位置与下挟网帘涨紧辊34的前端相对应,下纠偏前箱体31的右侧与前述机架1的左侧固定连接,下纠偏后箱体32与下纠偏前箱体31相对应,该下纠偏后箱体32构成有一下纠偏后箱体腔321,在该下纠偏后箱体32朝向下纠偏前箱体31的一侧的下纠偏后箱体墙板322上开设有一下纠偏辊轴后调整槽3221和一下挟网帘涨紧辊轴后调整槽3322,下纠偏辊轴后调整槽3221在下纠偏后箱体墙板322 上的位置与下纠偏辊33的后端相对应,下挟网帘涨紧辊轴后调整槽3222在下纠偏后箱体墙板322上的位置与下挟网帘涨紧辊34的后端相对应,下纠偏后箱体32的右侧面同样与前述机架1的左侧固定连接,其中,在前述下纠偏前箱体墙板312与前述下纠偏后箱体墙板322之间固定有一下纠偏箱体上支撑管313和一对下纠偏箱体下支撑管314,该下纠偏箱体上支撑管313与一对下纠偏箱体下支撑管314彼此形成三角形的位置关系,并且在下纠偏后箱体墙板322朝向下纠偏前箱体墙板312的一侧设置有一下挟网帘探边传感器60b,下纠偏辊33对应于下挟网帘涨紧辊34的右下方,在该下纠偏辊33的前端端面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下纠偏辊前轴头331,而在下纠偏辊33的后端端面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下纠偏辊后轴头332,下纠偏辊前轴头331在对应于前述下纠偏辊轴前调整槽3121的位置探入前述下纠偏前箱体腔311内并且转动地支承在下纠偏辊前轴头支承轴承座3311上,而该下纠偏辊前轴头支承轴承座3311支承在前述的下纠偏辊前调整装置36上,下纠偏辊后轴头332在对应于前述下纠偏辊轴后调整槽3221的位置探入前述下纠偏后箱体腔321内并且转动地支承在下纠偏辊后轴头支承轴承座3321上,而该下纠偏辊后轴头支承轴承座3321支承在前述的下纠偏辊后调整装置37上,下挟网帘涨紧辊34的前端端面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下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341,而在下挟网帘涨紧辊34的后端端面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下挟网帘涨紧辊后轴头342,下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341在对应于前述下挟网帘涨紧辊轴前调整槽3122的位置探入到前述下纠偏前箱体腔311内并且与下挟网帘涨紧辊前调整装置38相配合,下挟网帘涨紧辊后轴头342在对应于前述下挟网帘涨紧辊轴后调整槽3222的位置探入到前述下纠偏后箱体腔321内并且与下挟网帘涨紧辊后调整装置39相配合,下挟网帘过渡导引辊35对应于下纠偏辊33的右侧,在该下挟网帘过渡导引辊35的前端端面和后端端面的中央位置各构成有一下挟网帘过渡导引辊轴头351,位于下挟网帘过渡导引辊35的前端端面的中央位置的下挟网帘过渡导引辊轴头351通过下过渡导引辊轴头支承座3511转动地支承在前述下纠偏前箱体墙板312上,而位于下挟网帘过渡导引辊35的后端端面的中央位置的下挟网帘过渡导引辊轴头351同样通过下过渡导引辊轴头支承座3511转动地支承在下纠偏后箱体墙板322上,下纠偏辊前调整装置36在对应于前述下纠偏辊轴前调整槽3121的位置设置在前述下纠偏前箱体墙板312朝向下纠偏前箱体腔311的一侧,下纠偏辊后调整装置37在对应于前述下纠偏辊轴后调整槽3221的位置设置在前述下纠偏后箱体墙板322朝向下纠偏后箱体腔321的一侧,下挟网帘涨紧辊前调整装置38在对应于前述下挟网帘涨紧辊轴前调整槽3122的位置设置在下纠偏前箱体墙板312朝向下纠偏前箱体腔311的一侧,下挟网帘涨紧辊后调整装置39在对应于前述下挟网帘涨紧辊轴后调整槽3222的位置设置在下纠偏后箱体墙板322朝向下纠偏后箱体腔321的一侧,在下纠偏前箱体墙板312与下纠偏后箱体墙板322之间转动地支承有一下纠偏箱体第一导帘辊3123、一下纠偏箱体第二导帘辊3124和一下纠偏箱体第三导帘辊3125,下纠偏箱体第一导帘辊3123对应于下挟网帘涨紧辊34的右侧偏下方,下纠偏箱体第二导帘辊3124对应于下纠偏箱体第一导帘辊3123的右上方,下纠偏箱体第三导帘辊3125对应于下纠偏箱体第一导帘辊3123的下方。
由图4所示,由于前述的下热风箱热风风口宽度调整驱动机构5设置在前述下纠偏前箱体31上并且在探出下纠偏前箱体31的右侧面后与前述的下热风箱7连接,因而印证了申请人在上面所讲的下热风箱热风风口宽度调整驱动机构5伴随于下挟网帘纠偏机构3而设置在机架1的左侧的说法,前述下挟网帘50b的一端依次套置在前述下挟网帘涨紧辊34、下纠偏箱体第一导帘辊3123和下纠偏箱体第三导帘辊3125上并且同时与前述下纠偏箱体第二导帘辊3124的上方以及下纠偏辊33的下方接触,该下挟网帘50b的一侧的边缘部位(本实施例为后侧的边缘部位)对应于前述下挟网帘探边传感器60b。
在本实施例中,虽然将下挟网帘探边传感器60b设置在了下纠偏后箱体墙板322朝向下纠偏前箱体墙板312的一侧,但是,同样可以将下挟网帘探边传感器60b设置于下纠偏前箱体墙板312朝向下纠偏后箱体墙板322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下挟网帘探边传感器60b为光电开关并且由线路与前述的电气控制箱电气控制连接。
请继续见图4,由于前述的下纠偏辊后调整装置37的结构是与前述下纠偏辊前调整装置36的结构相同的,因而申请人在下面仅对下纠偏辊前调整装置36的结构作详细说明,并且通过对下纠偏辊前调整装置36的说明内容的阅读后并不会对理解下纠偏辊后调整装置37产生任何困惑。该下纠偏辊前调整装置36包括下导杆座361、一对下导杆362、下滑动平台363、下回转盘轴364、下纠偏电机365、下纠偏传动箱366和下滑动平台调整杆367,下导杆座361在对应于前述下纠偏辊轴前调整槽3121的下方的位置通过下导杆座固定螺钉3611与前述下纠偏前箱体墙板312朝向前述下纠偏前箱体腔311的一侧固定,一对下导杆362以彼此前后并行的状态固定在下导杆座361上,下滑动平台363通过其底部的下滑动平台滑块3631与一对下导杆362滑动配合,下回转盘轴364通过下回转盘轴承座3641转动地支承在下滑动平台363上,下纠偏电机365为具有正反转功能的伺用电机,该下纠偏电机365与下纠偏传动箱366传动配合并且由下纠偏传动箱366连同下纠偏电机365与下纠偏前箱体墙板312朝向下纠偏前箱体腔311的一侧固定,下滑动平台调整杆367的右端通过下滑动平台调整杆销轴3671与下滑动平台363连接,而下滑动平台调整杆367的左端与下纠偏传动箱366相配合,前述的下纠偏辊前轴头支承轴承座3311插置在前述下回转盘轴364上。
在图4中还示出了以水平悬臂状态固定在前述下纠偏前箱体墙板312朝向下纠偏前箱体腔311一侧的一下纠偏传动箱连接销轴座3127,该下纠偏传动箱连接销轴座3127对应于前述下纠偏传动箱366的左侧下部并且在该下纠偏传动箱连接销轴座3127上固定有一下纠偏传动箱连接销轴31271,该下纠偏传动箱连接销轴31271与固定在下纠偏传动箱366的左侧的下纠偏传动箱销轴连接耳3661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下纠偏传动箱366为齿轮箱。
由于前述的下挟网帘探边传感器60b与前述的上挟网帘探边传感器60a的结构及作用机理相同,因而申请人不再对其作进一步的说明。
请继续见图4,由于前述的下挟网帘涨紧辊后调整装置39的结构是与前述下挟网帘涨紧辊前调整装置38的结构相同的,因而申请人在下面仅对下挟网帘涨紧辊前调整装置38作详细说明,该下挟网帘涨紧辊前调整装置38包括下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轴承座上导轨381、下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轴承座下导轨382、下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轴承座383、下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齿轮384、下齿条385和前轴头轴承座驱动工作缸386,下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轴承座上导轨381在对应于前述下挟网帘涨紧辊轴前调整槽3122的上方的位置用螺钉与下纠偏前箱体墙板312朝向下纠偏前箱体腔311的一侧固定,下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轴承座下导轨382在对应于下挟网帘涨紧辊轴前调整槽3122的下方的位置同样用螺钉与下纠偏前箱体墙板312朝向下纠偏前箱体腔311的一侧固定,在下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轴承座383的上部和下部各构成有一轴承座导滑槽3831,位于下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轴承座383的上部的轴承座导滑槽3831与下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轴承座上导轨381滑动配合,而位于下部的轴承座导滑槽3831与下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轴承座下导轨382滑动配合,下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齿轮384在对应于下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轴承座383的后侧的位置固定在前述下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341上并且该下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341在伸出下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齿轮384后支承在下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轴承座383上,下齿条385在对应于前述下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齿轮384的下方的位置与下纠偏前箱体墙板312朝向下纠偏前箱体腔311的一侧固定并且与下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齿轮384相啮合,前轴头轴承座驱动工作缸386在对应于下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轴承座383的右侧的位置以水平卧置固定在前轴头轴承座驱动工作缸固定座3862上,而该前轴头轴承座驱动工作缸固定座3862与下纠偏前箱体墙板312朝向下纠偏前箱体腔311的一侧固定,前轴头轴承座驱动工作缸386的前轴头轴承座驱动工作缸柱3861与下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轴承座383连接。作为优选的方案,可以将前述的下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轴承座下导轨382以及下齿条385采用同一螺钉与下纠偏前箱体墙板312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前轴头轴承座驱动工作缸386为油缸,但是如果用气缸替代油缸,那么应当视为等同变化而依然属于本发明公开的技术内涵范畴。
由于下挟网帘涨紧辊前调整装置38以及下挟网帘涨紧辊后调整装置39对下挟网帘50b的涨紧调整的过程与前述上挟网帘涨紧辊前调整装置28以及上挟网帘涨紧辊后调整装置29对上挟网帘50a的涨紧调整的过程相同,因而申请人不再赘述。
依然见图2,在前述上纠偏前箱体21的上纠偏前箱体墙板212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的上热风箱热风风口宽度调整驱动机构4的位置开设有一传动带让位槽2123,前述的上热风箱热风风口宽度调整驱动机构4包括上驱动电机41、上驱动减速箱42、上驱动主动轮43、上驱动从动轮44、上驱动传动带45、上万向连接轴46和上万向轴连接盘47,上驱动电机41与上驱动减速箱42传动配合并且由上驱动减速箱42连同上驱动电机41在对应于前述传动带让位槽2123的位置采用螺钉与前述上纠偏前箱体腔211的腔底壁固定,上驱动主动轮43固定在上驱动减速箱42的上驱动减箱末级动力输出轴上并且与传动带让位槽2123相对应,上驱动传动带45的一端套置在上驱动主动轮43上,另一端在途经传动带让位槽2123后套置在上驱动从动轮44上,该上驱动从动轮44位于上纠偏前箱体墙板212背对上纠偏前箱体腔211的一侧并且隔着传动带让位槽2123与前述上驱动主动轮43相对应,该上驱动从动轮44的上驱动从动轮轴441的左端转动地支承在上驱动从动轮轴左轴座4411上,该上驱动从动轮轴左轴座4411与上纠偏前箱体墙板212背对上纠偏前箱体腔211的一侧固定,上驱动从动轮轴441的右端转动地支承在上驱动从动轮轴右轴座4412上,而该上驱动从动轮轴右轴座4412同样与上纠偏前箱体墙板212背对上纠偏前箱体腔211的一侧固定并且该上驱动从动轮轴右轴座4412与上驱动从动轮轴左轴座4411相对应,上万向连接轴46的左端在对应于上驱动从动轮轴右轴座4412的位置与上驱动从动轮轴441的右端传动连接,上万向轴连接盘47铰接在上万向连接轴46的右端并且探出前述上纠偏前箱体21的右侧与前述的上热风箱6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上驱动主动轮43以及上驱动从动轮44为链轮,前述的上驱动传动带45为传动链条。
当受控于前述电气控制箱的上驱动电机41工作时,由该上驱动电机41带动上驱动减速箱42,经上驱动减速箱42减速并由上驱动减速箱42的上驱动减速箱末级动力输出轴带动上驱动主动轮43,经上驱动传动带45带动上驱动从动轮44,由上驱动从动轮44的上驱动从动轮轴441带动上万向轴46,由上万向轴46带动上万向轴连接盘47,由于下面还要描述的上热风箱6与该上万向轴连接盘47连接,因而使上热风箱6的上热风箱热风风口宽度增大或减小(缩小),增大或减小取决于上驱动电机41的工作方向,由此可知:上驱动电机41为具有正反转功能的电机。
由图4所示,在前述下纠偏前箱体31的下纠偏前箱体墙板312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的下热风箱热风风口宽度调整驱动机构5的位置开设有一传动带让位腔3126,前述的下热风箱热风风口宽度调整驱动机构5包括下驱动电机51、下驱动减速箱52、下驱动主动轮53、下驱动从动轮54、下驱动传动带55、下万向连接轴56和下万向轴连接盘57,下驱动电机51(具有正反转功能)与下驱动减速箱52传动配合并且由下驱动减速箱52连同下驱动电机51在对应于前述传动带让位腔3126的位置与前述下纠偏前箱体腔311的顶壁固定,下驱动主动轮53固定在下驱动减速箱52的下驱动减箱末级动力输出轴上并且与传动带让位腔3126相对应,下驱动传动带55的一端套置在下驱动主动轮53下,另一端在途经传动带让位腔3126后套置在下驱动从动轮54上,该下驱动从动轮54位于下纠偏前箱体墙板312背对下纠偏前箱体腔311的一侧并且隔着传动带让位腔3126与前述下驱动主动轮53相对应,该下驱动从动轮54的下驱动从动轮轴541的左端转动地支承在下驱动从动轮轴左轴座5411上,该下驱动从动轮轴左轴座5411与下纠偏前箱体墙板312背对下纠偏前箱体腔311的一侧固定,下驱动从动轮轴541的右端转动地支承在下驱动从动轮轴右轴座5412上,而该下驱动从动轮轴右轴座5412同样与下纠偏前箱体墙板312背对下纠偏前箱体腔311的一侧固定并且该下驱动从动轮轴右轴座5412与下驱动从动轮轴左轴座5411相对应,下万向连接轴56的左端在对应于下驱动从动轮轴右轴座5412的位置与下驱动从动轮轴541的右端传动连接,下万向轴连接盘57铰接在下万向连接轴56的右端并且探出前述下纠偏前箱体31的右侧与前述的下热风箱7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下驱动主动轮53以及下驱动从动轮54为链轮,前述的下驱动传动带55为传动链条。
由于下热风箱热风风口宽度调整驱动机构5的结构以及工作原理与前述的上热风箱热风风口宽度调整驱动机构4相同,因而申请人不再赘述。
请参见图6,在前述的机架1的长度方向的前侧并且在对应于前述顶护板14的下方的位置上下移动地设置有一前升降横梁15,而在机架1的长度方向的后侧并且同样在对应于顶护板14的下方的位置上下移动地设置有一后升降横梁16,前述的上热风箱6的前端与前升降横梁15连接,而上热风箱6的后端与后升降横梁16连接,前述的上挟网帘磁吸机构9同时与前升降横梁15以及后升降横梁16连接,前述的上热风箱升降调整机构8同时与前升降横梁15以及后升降横梁16连接;在前述的热风发生箱17的顶部设置有一排气管172,藉由该排气管172使热风发生箱17的热风发生箱腔171与外界相通,前述下热风箱7的设置方向与前述上热风箱6的设置方向是相反的。
请参见图7并且结合图6,前述的上热风箱6包括上热风箱箱体61、风口宽度调整装置62和上热风箱引风罩63,上热风箱箱体61构成有一上热风箱箱体腔611,该上热风箱箱体腔611的上部构成为敞口,而上热风箱箱体腔611的底部固定有一上热风箱箱体底板612,在该上热风箱箱体底板612上以密集状态开设有用于向前述定型腔40喷射高温空气的高温空气喷气孔6121,在上热风箱箱体腔611的左腔壁的上沿朝着背离上热风箱箱体腔611的方向折展而构成有一左滚轮腔6112,在该左滚轮腔6112内通过滚轮轴以间隔状态枢转设置有一组上热风箱箱体左导滑滚轮61121,在上热风箱箱体腔611的右腔壁的上沿同样朝着背离上热风箱箱体腔611的方向折展而构成有一右滚轮腔6113,在该右滚轮腔6113内通过滚轮轴以间隔状态枢转设置有一组上热风箱箱体右导滑滚轮61131,在上热风箱箱体61的前端端面上并且背对上热风箱箱体腔611的一侧固定有一上热风箱箱体拉手613,风口宽度调整装置62包括前卷帘轴621、后卷帘轴622、前卷帘623、前卷帘固定管624、后卷帘625、后卷帘固定管626和前卷帘轴连接盘627,前卷帘轴621的左端通过前卷帘轴轴承座6211转动地支承在上热风箱箱体腔611的左腔壁的前端并且伸展到上热风箱箱体腔611外,而前卷帘辊621的右端同样通过前卷帘轴轴承座6211转动地支承在上热风箱箱体腔611的右腔壁的前端并且同样伸展到上热风箱箱体腔611外,在该前卷帘轴621的左端和右端各固定有一前卷帘轴链轮628,在该对前卷帘轴链轮628上各套设有一前链条6281的中部,该前链条6281的一端与前卷帘固定管627的端部固定,而前链条628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一前牵引绳62811的一端,而该前牵引绳62811的另一端与后卷帘固定管626的端部固定,后卷帘轴622的左端通过后卷帘轴轴承座6221转动地支承在前述上热风箱箱体腔611的左腔壁的后端,而后卷帘轴622的右端同样通过后卷帘轴轴承座6221转动地支承在上热风箱箱体腔611的右腔壁的后端,在该后卷帘轴622的左端和右端各固定有一后卷帘轴链轮629,在该对后卷帘轴链轮629上各套设有一后链条6291的中部,该后链条6291的一端与后卷帘固定管626的端部固定,而后链条629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一后牵引绳62911的一端,而该后牵引绳62911的另一端与前卷帘固定管624的端部固定,前卷帘623对应于前述上热风箱箱体底板612的前端上方,该前卷帘623的宽度与上热风箱箱体底板612的宽度相适应,并且该前卷帘623的一端与前述的前卷帘轴621固定,而另一端与前卷帘固定管624的中部固定,前卷帘固定管624的左端和右端与前卷帘固定管导轨6241滑动配合,而该前卷帘固定管导轨6241与上热风箱箱体腔611的腔壁固定,后卷帘625对应于上热风箱箱体底板612的后端上方,该后卷帘625的宽度同样与上热风箱箱体底板612的宽度相适应,并且该后卷帘623的一端与前述的后卷帘轴622固定,而另一端与后卷帘固定管626的中部固定,后卷帘固定管626的左端和右端与后卷帘固定管导轨6261滑动配合,而该后卷帘固定管导轨6261与上热风箱箱体腔611的腔壁固定,前卷帘轴连接盘627固定在前述前卷帘轴621的左端,前述的上万向轴连接盘47与该前卷帘轴连接盘627连接,前述的上热风箱联轴套30a连接在两相邻的上热风箱6的风口宽度调整装置62的前述前卷帘轴621之间,上热风箱引风罩63对应于前述上热风箱箱体61的上方,该上热风箱引风罩63构成有一高温空气进风腔631,该高温空气进风腔631的下部构成为敞口并且与前述的上热风箱箱体底板612相对应,上热风箱引风罩63的前端端面与引风罩固定板632的下部固定,而该引风罩固定板632的上部与前述的前升降横梁15固定,该前升降横梁15与前述机架1滑动配合,在上热风箱引风罩63的后端端面的中央位置开设有用于将高温空气引入高温空气进风腔631的一引风罩高温空气进风口633,该引风罩高温空气进风口633与前述热风发生箱17的热风发生箱腔171相通,上热风箱引风罩63的后端顶部与前述的后升降横梁16固定,该后升降横梁16同样与前述机架1滑动配合,在上热风箱引风罩63的左侧下部构成有一左导滑滚轮槽634,该左导滑滚轮槽634与前述的左滚轮腔6112相配合,前述的上热风箱箱体左导滑滚轮61121与该左导滑滚轮槽634构成滚动副,在上热风箱引风罩63的右侧下部构成有一右导滑滚轮槽635,该右导滑滚轮槽635与前述的右滚轮腔6113相配合,前述的上热风箱箱体右导滑滚轮61131与该右导滑滚轮槽635构成滚动副,当设置在前述顶护板14上的前述上热风箱升降调整机构8带动前述前升降横梁15以及后升降横梁16上行或下行时,由前升降横梁15以及后升降横梁16带动前述上热风箱引风罩63并且由上热风箱引风罩63连同前述上热风箱箱体61上行或下行。由图7所示,在前述上热风箱箱体腔611内并且在对应于前述上热风箱箱体底板612的上方的位置设置有箱体底板补强架6114,该箱体底板补强架6114与上热风箱箱体底板612固定,并且该箱体底板补强架6114为镂空的呈复数个井字形的构造。前述的前卷帘623以及后卷帘625对应于箱体底板补强架6114的上方并且由箱体底板补强架6114支承。
优选地,在前述上热风箱箱体腔611的前端固定有用于防止前、后牵引绳62811、62911相互干涉的一第一防干涉辊轴6115a和一第二防干涉辊轴6115b,而在上热风箱箱体611的后端固定有同样用于防止前、后牵引绳62811、62911相互干涉的一第三防干涉辊轴6115c和一第四防干涉辊轴6115d,第一防干涉辊轴6115a对应于第二防干涉辊轴6115b的后上方,第三防干涉辊轴6115c对应于第四防干涉辊轴6115d的后下方,前述的前牵引绳62811的前述另一端在依次途经第一防干涉辊轴6115a的上方以及第三防干涉辊轴6115c的下方后与前述后卷帘固定管626的端部固定,而前述的后牵引绳62911的前述另一端在依次途经第四防干涉辊轴6115d的上方以及第二防干涉辊轴6115b的下方后与前述前卷帘固定管624的端部固定。
优选地,在对应于前述前卷帘固定管导轨6241的上方的位置固定有一前链条导轨62812,前述的前链条6281与该前链条导轨62812的前链条导轨槽滑动配合,在对应于前述后卷帘固定管导轨6261的上方的位置固定有一后链条导轨62912,前述的后链条6291与该后链条导轨92912的后链条导轨槽滑动配合。前述前卷帘固定管624与前述后卷帘固定管626之间的空间构成为上热风箱热风风口宽度。
当由前述上热风箱热风风口宽度调整驱动机构4的上驱动电机41顺时针工作并通过前述上万向轴连接盘47带动前述前卷帘轴连接盘627,进而由前卷帘轴连接盘627带动前述前卷帘轴621顺时针运动时,前述前卷帘623以及后卷帘625分别向前卷帘轴621以及后卷帘轴622上卷绕,前述前、后卷帘固定管624、626彼此斥开的程度增大,前述上热风箱热风风口宽度相应扩大,以适应宽幅的热风无纺布。而当由上热风箱热风风口宽度调整驱动机构4的上驱动电机41逆时针工作并通过上万向轴连接盘47带动前卷帘轴连接盘627,进而由前卷帘轴连接盘627带动前卷帘轴621逆时针运动时,前述前卷帘623以及后卷帘625分别从前卷帘轴621以及后卷帘轴622 上退出,前述前、后卷帘固定管624、626彼此相向位移,前述上热风箱热风风口宽度相应缩小,以适应宽度即门幅变窄了的热风无纺布并且体现节能。
当要对上热风箱箱体61实施清洁时,只要通过上热风箱箱体拉手613将其拉出即可,因为上热风箱联轴套30a与前卷帘轴621的轴头的连接表现为滑动配合连接(图7示)。下面将要说明的下热风箱箱体71同例,因为下热风箱联轴套30b与下热风箱箱体前卷帘轴721的轴头的连接表现为滑动配合连接(图8示)。
请重点见图5至6以及图10并且结合图1,前述的上热风箱升降调整机构8包括横梁升降电机81、横梁升降减速箱82、大链轮83a、小链轮83b、减速箱传动链条83c、蜗轮蜗杆箱84、第一换向传动轴85a、第一换向蜗轮蜗杆箱86、第二换向传动轴85b、第二换向蜗轮蜗杆箱87、第三换向传动轴85c和第三换向蜗轮蜗杆箱88,横梁升降电机81与横梁升降减速箱82传动配合并且由横梁升降减速箱82连同横梁升降电机81通过升降减速箱固定座822固定在前述顶护板14的后侧左端,大链轮83a固定在横梁升降减速箱82的横梁升降减速箱输出轴821上,小链轮83b固定在蜗轮蜗杆箱84的蜗杆轴841上,蜗轮蜗杆箱84设置在顶护板14上,该蜗轮蜗杆箱84的第一调整螺杆842的下端穿过顶护板14朝着顶护板14的下方伸展并且与前述后升降横梁16的左端连接,减速箱传动链条83c的一端套置在大链轮83a上,另一端套置在小链轮83b上,第一换向传动轴85a的后端与蜗轮蜗杆箱84传动配合,而第一换向传动轴85a的前端与第一换向蜗轮蜗杆箱86传动连接,该第一换向蜗轮蜗杆箱86设置在顶护板14的前侧左端并且与蜗轮蜗杆箱84相对应,该第一换向蜗轮蜗杆箱86的第二调整螺杆861的下端穿过顶护板14朝着顶护板14的下方伸展并且与前述前升降横梁15的左端连接,第二换向传动轴85b对应于顶护板14的前侧上方,该第二换向传动轴85b的左端与第一换向蜗轮蜗杆箱86传动配合,而右端与第二换向蜗轮蜗杆箱87传动配合,第二换向蜗轮蜗杆箱87设置在顶护板14的前侧右端,该第二换向蜗轮蜗杆箱87的第三调整螺杆871的下端穿过顶护板14朝着顶护板14的下方伸展并且与前述前升降横梁15的右端连接,第三换向传动轴85c与第一换向传动轴85a并行,该第三换向传动轴85c的前端与第二换向蜗轮蜗杆箱87传动配合,而该第三换向传动轴85c的后端与第三换向蜗轮蜗杆箱88传动配合,第三换向蜗轮蜗杆箱88设置在顶护板14的后侧右端并且与前述的第二换向蜗轮蜗杆箱87相对应,第三换向蜗轮蜗杆箱88的第四调整螺杆881的下端穿过顶护板14朝着顶护板14的下方伸展并且与前述后升降横梁16的右端连接。
由图6所示,在前述机架1的前侧以间隔状态构成有一组机架前立柱18,前述上热风箱引风罩63以及上热风箱箱体61的前端对应于两相邻的机架前立柱18之间,在机架1的后侧并且在对应于一组机架前立柱18的位置以间隔状态构成有一组机架后立柱19,前述上热风箱引风罩63以及上热风箱箱体61的后端对应于两相邻的机架后立柱19之间。在一组机架前立柱18朝向一组机架后立柱19的一侧的上部固定有一前升降横梁导向杆滑动导轨181,而在一组机架后立柱19朝向一组机架前立柱18的一侧的上部固定有一后升降横梁导向杆滑动导轨191,在前述的前升降横梁15上并且在对应于一组前升降横梁导向杆滑动导轨181的位置固定有前升降横梁导向杆151,该前升降横梁导向杆151与前升降横梁导向杆滑动导轨181的导轨槽滑动配合,在前述的后升降横梁16上并且在对应于一组后升降横梁滑动导轨191的位置固定有后升降横梁导向杆161,该后升降横梁导向杆161与后升降横梁导向杆滑动导轨191的导轨槽滑动配合。
当具有正反转功能的横梁升降电机81顺时针工作时,便通过第一、第二、第三调整螺杆842、861、871以及第四调整螺杆881带动前、后升降横梁15、16同步下行,使上热风箱6同时下行,前述的定型腔40的高度缩小,以适应厚度即克重小的热风无纺布的定型,反之亦然。此外由图1的示意可知,当上、下热风箱6、7的数量较多时,前述的上热风箱升降调整机构8采用两套,前述的上、下热风箱热风风口宽度调整机构4、5也可采用两套。
请参见图8,图8为下热风箱7的结构图,包括下热风箱箱体71、下热风箱风口宽度调整装置72和下热风箱回风罩73,下热风箱箱体71等同于前述上热风箱6的结构体系的上热风箱箱体61,下热风箱风口宽度调整装置72等同于前述上热风箱6的结构体系的风口宽度调整装置62,下热风箱回风罩73等同于前述上热风箱6的结构体系的上热风箱引风罩63。由此可知,下热风箱7实质上与上热风箱6的结构相同,但设置方向与上热风箱6的设置方向相反(作了翻转180°的位置变化),所谓的设置方向相反是指:下热风箱回风罩73以其回风罩腔731的腔口朝向上的状态支承在机架1上,更具体地讲下热风箱回风罩73的前端支承在位于前述两相邻的机架前立柱18之间的前横档182上,而后端支承在前述两相邻的机架后立柱19之间的后横档192上;下热风箱箱体71对应于下热风箱回风罩73的上方并且与下热风箱回风罩73相配合,下热风箱箱体71的下热风箱箱体腔711朝向下,而下热风箱箱体71的下热风箱箱体底板712朝向上。在图8中还简要地示出了下热风箱风口宽度调整装置72的结构体系的下热风箱箱体前、后卷帘轴721、722(相当于上热风箱6的风口宽度调整装置62的结构体系的前、后卷帘轴621、622)和下热风箱前卷帘轴连接盘723(相当于前述的前卷帘轴连接盘627),前述的下万向轴连接盘57(图4示)与该下热风箱前卷帘轴连接盘723连接。因此,下热风箱热风风口宽度调整驱动机构5的下驱动电机51的顺时针或逆时针工作而使下热风箱箱体前卷帘轴721相应作顺时针或逆时针运动,从而使下热风箱热风风口宽度作与上热风箱热风风口宽度相一致的增大或减小。总之,依据申请人对上热风箱6所作的详细说明完全可以理解下热风箱7的功用及原理。
请参见图11,前述的上挟网帘磁吸机构9的优选而非绝对限于的结构如下:包括前吊杆91、后吊杆92、磁铁条布置槽钢93和磁铁条94,前吊杆91的上端与前述前升降横梁15固定,而前吊杆91的下端与磁铁条布置槽钢93的前端固定,后吊杆92的上端与前述的后升降横梁16固定,而后吊杆91的下端通过后吊杆固定螺钉921与磁铁条布置槽钢93的后端固定,前述的上热风箱联轴套30a插置在磁铁条布置槽钢93的前端并且由螺钉在对应于上热风箱联轴套30a两端的位置将上热风箱联轴套30a的两端与磁铁条布置槽钢93固定,藉由该上热风箱联轴套30a将两相邻的上热风箱6的前述前卷帘轴621连接,磁铁条94的数量有一组,并且循着磁铁条布置槽钢93的槽钢腔932的槽钢腔底壁9321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并且与槽钢腔底壁9321吸合,在槽钢腔932的槽钢腔左右腔壁之间并且在对应于磁铁条94的上方的位置间隔固定有磁铁条迫持螺钉固定板933,在该磁铁条迫持螺钉固定板933上开设有磁铁条迫持螺钉孔9331,在磁铁条迫持螺钉孔9331上旋配有一磁铁条迫持螺钉93311,该磁铁条迫持螺钉93311抵及于磁铁条94,藉由磁铁条94隔着槽钢腔底壁 9321与前述的上挟网帘50a相吸合,前述的磁铁条布置槽钢93的横截面形状呈U字形。
毫无疑问,前述的上挟网帘50a由可磁化的导磁金属材料制成,以便由磁铁条94吸合,下挟网帘50b也同样由金属材料制成。
请参见图9并且结合图6至图8,在图9中示出了高温空气发生机构11的结构体系的燃烧装置111,该燃烧装置111设置在前述热风发生箱腔171内,在燃烧装置111处于工作状态时,高温空气在燃烧装置111的结构体系的离心风机1111的工作下,产生于燃烧装置111的高温空气按图9中的箭头所示经隔设的滤网1711自图7所示的上热风箱6的上热风箱引风罩63的引风罩高温空气进风口633进入高温空气进风腔631(图7示),进入高温空气进风腔631内的高温空气便由上热风箱箱体61的上热风箱箱体底板612上的高温空气喷气孔6121喷出至定型腔40,进入定型腔40的高温空气在穿透由上、下挟网帘50a、50b彼此挟持着的并且途经定型腔40的热风无纺织纤维棉网的状态下从下热风箱7的下热风箱箱体71的下热风箱箱体底板712上的底板进风孔7121(图8示)进入下热风箱回风罩73的回风罩腔731并经与回风罩腔731相通的出风口732回引至燃烧装置111作为燃烧用的空气而体现节能。在图8中还示出了配接于出风口732与燃烧装置111之间的回风管7321,以及示出了设置于前述排气管172内的管阀1721(也可称排气管控制阀),在燃烧装置111处于工作状态下,管阀1721关闭,而在燃烧装置111结束工作后则开启,以便将废气排出。
由图9的示意以及结合申请人在上面的说明可知:上热风箱6的上热风箱引风罩63的后端以及下热风箱7的下热风箱回风罩73的后端是与热风发生箱17配接的,并且上热风箱引风罩63的引风罩高温空气进风口633以及下热风箱回风罩73的出风口732与燃烧装置111之间形成空气循环回流关系。
请继续参见图1和图10,在图1和图10中示出了上面提及的上挟网帘驱动机构10和下挟网帘驱动机构20,由于上、下挟网驱动机构10、20的结构是相同的并且属于公知技术范畴,因而申请人在下面仅对上挟网帘驱动机构10作简要说明。在图示的上挟网帘驱动机构10的结构体系的上挟网帘驱动箱体101内并且以上挟网帘驱动箱体101的对应箱壁为载体转动地设置一上挟网帘驱动辊102,在上挟网帘驱动辊102的一端固定一驱动辊链轮,在该驱动辊链轮上套置一驱动辊传动链条的一端,而该驱动辊传动链条的另一端套置在驱动辊主动链轮上,该驱动辊主动链轮固定在驱动辊驱动减速箱的减速箱输出轴上,驱动辊驱动减速箱配有驱动电机并且由驱动辊驱动减速箱连同驱动电机安装在前述挟网帘驱动箱体101上。
当驱动电机工作时,由其带动驱动辊驱动减速箱,由驱动辊驱动减速箱的减速箱输出轴带动驱动辊主动链轮,经驱动辊传动链条带动驱动辊链轮,从而使上挟网帘驱动辊102转动。由于前述的上挟网帘50a的一端套置在上挟网帘纠偏机构2的结构体系的上纠偏辊23以及上挟网帘涨紧辊24上并且途经上挟网帘过渡导引辊25之下方以及设置在机架1上的机架过渡导帘辊12a的下方,而上挟网帘50a的另一端套置在上挟网帘驱动机构10上,即套置在前述上挟网帘驱动辊102上,因而使上挟网帘50a围绕定型腔40的上部以及机架上导帘辊12周而复始地运动。下挟网帘50b同例,不再赘述。图中未示出的热风无纺织纤维棉网自图1所示位置状态的定型腔40的左侧进入直至从右侧引出,供后续工位的烫平冷却机(图中未示出)烫平冷却,出烫平冷却机,收卷或者分切收卷而得到热风无纺布。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不足,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客观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Claims (10)

1.一种能防止上挟网帘下垂的热风无纺布定型机,包括一框架状构造的机架(1),在该机架(1)的长度方向的后侧延接有一高温空气发生机构(11),该高温空气发生机构(11)包括配有离心风机(1111)的一燃烧装置(111);一上挟网帘纠偏机构(2)和一下挟网帘纠偏机构(3),上挟网帘纠偏机构(2)在对应于所述机架(1)的左侧的位置与机架(1)连接,下挟网帘纠偏机构(3)对应于上挟网帘纠偏机构(2)的下方,并且同样与所述机架(1)的左侧连接;一上挟网帘驱动机构(10)和一下挟网帘驱动机构(20),上挟网帘驱动机构(10)在对应于所述机架(1)的右侧的位置与机架(1)连接,下挟网帘驱动机构(20)对应于上挟网帘驱动机构(10)的下方并且同样与所述机架(1)的右侧连接;一上热风箱热风风口宽度调整驱动机构(4)和一下热风箱热风风口宽度调整驱动机构(5),上热风箱热风风口宽度调整驱动机构(4)伴随于所述上挟网帘纠偏机构(2)而设置在所述机架(1)的左侧,下热风箱热风风口宽度调整驱动机构(5)伴随于所述下挟网帘纠偏机构(3)而同样设置在所述机架(1)的左侧;上热风箱(6),该上热风箱(6)的数量有复数个并且循着所述机架(1)的长度方向的上部自左向右设置,相邻上热风箱(6)之间通过上热风箱联轴套(30a)彼此连结,所述的上热风箱热风风口宽度调整驱动机构(4)与上热风箱(6)连接;下热风箱(7),该下热风箱(7)的数量与所述上热风箱(6)的数量相等并且在对应于上热风箱(6)的下方的位置同样循着所述机架(1)的长度方向的下部自左向右设置,相邻下热风箱(7)之间通过下热风箱联轴套(30b)彼此连结,所述的下热风箱热风风口宽度调整驱动机构(5)与下热风箱(7)连接,上热风箱(6)与下热风箱(7)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定型腔(40);一上热风箱升降调整机构(8),该上热风箱升降调整机构(8)设置在所述机架(1)的上部并且与所述上热风箱(6)连接,当上热风箱升降调整机构(8)使上热风箱(6)朝着背离所述下热风箱(7)的方向向上位移时,所述定型腔(40)的宽度增大,而当上热风箱升降调整机构(8)使上热风箱(6)朝着下热风箱(7)的方向向下位移时,所述定型腔(40)的高度缩小;围绕所述定型腔(40)的上部以及间隔设置于机架(1)上的并且对应于所述上热风箱(6)的上方的机架上导帘辊(12)周而复始地行移的一上挟网帘(50a),该上挟网帘(50a)的一端套置在所述上挟网帘纠偏机构(2)上,而另一端套置在所述上挟网帘驱动机构(10)上;围绕所述定型腔(40)的下部以及间隔设置于机架(1)上的并且对应于所述下热风箱(7)的下方的机架下导帘辊(13)周而复始地行移的一下挟网帘(50b),该下挟网帘(50b)的一端套置在所述下挟网帘纠偏机构(3)上,而另一端套置在所述下挟网帘驱动机构(20)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上挟网帘磁吸机构(9),该上挟网帘磁吸机构(9)在对应于所述两相邻的上热风箱(6)之间的位置设置在所述的机架(1)上,所述的上挟网帘(50a)由得以被磁铁吸合的金属材料制成,所述的下挟网帘(50b)由金属材料制成,所述的上挟网帘磁吸机构(9)在所述定型腔(40)内与所述上挟网帘(50a)背对所述下挟网帘(50b)的一侧吸合,所述的上热风箱联轴套(30a)设置在上挟网帘磁吸机构(9)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防止上挟网帘下垂的热风无纺布定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挟网帘纠偏机构(2)包括上纠偏前箱体(21)、上纠偏后箱体(22)、上纠偏辊(23)、上挟网帘涨紧辊(24)、上挟网帘过渡导引辊(25)、上纠偏辊前调整装置(26)、上纠偏辊后调整装置(27)、上挟网帘涨紧辊前调整装置(28)和上挟网帘涨紧辊后调整装置(29),上纠偏前箱体(21)构成有一上纠偏前箱体腔(211),在该上纠偏前箱体(21)朝向上纠偏后箱体(22)的一侧的上纠偏前箱体墙板(212)上开设有一上纠偏辊轴前调整槽(2121)和一上挟网帘涨紧辊轴前调整槽(2122),上纠偏辊轴前调整槽(2121)在上纠偏前箱体墙板(212)上的位置与上纠偏辊(23)的前端相对应,上挟网帘涨紧辊轴前调整槽(2122)位于上纠偏辊轴前调整槽(2121)的下方并且与上挟网帘涨紧辊(24)的前端相对应,上纠偏前箱体(21)的右侧面与所述机架(1)的左侧固定连接,上纠偏后箱体(22)与上纠偏前箱体(21)相对应,该上纠偏后箱体(22)构成有一上纠偏后箱体腔(221),在该上纠偏后箱体(22)朝向上纠偏前箱体(21)的一侧的上纠偏后箱体墙板(222)上开设有一上纠偏辊轴后调整槽(2221)和一上挟网帘涨紧辊轴后调整槽(2222),上纠偏辊轴后调整槽(2221)在上纠偏后箱体墙板(222)上的位置与上纠偏辊(23)的后端相对应,上挟网帘涨紧辊轴后调整槽(2222)位于上纠偏辊轴后调整槽(2221)的下方并且与上挟网帘涨紧辊(24)的后端相对应,上纠偏后箱体(22)的右侧面同样与所述机架(1)的左侧固定连接,其中,在所述上纠偏前箱体墙板(212)与所述上纠偏后箱体墙板(222)之间固定有一上纠偏箱体上支撑管(213)和一上纠偏箱体下支撑管(214),该上纠偏箱体上支撑管(213)以及上纠偏箱体下支撑管(214)彼此形成对角关系,并且在上纠偏后箱体墙板(222)朝向上纠偏前箱体墙板(212)的一侧或者在上纠偏前箱体墙板(212)朝向上纠偏后箱体墙板(222)的一侧设置有一上挟网帘探边传感器(60a),上纠偏辊(23)的前端端面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上纠偏辊前轴头(231),而在上纠偏辊(23)的后端端面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上纠偏辊后轴头(232),上纠偏辊前轴头(231)在对应于所述上纠偏辊轴前调整槽(2121)的位置探入所述上纠偏前箱体腔(211)内并且转动地支承在上纠偏辊前轴头支承轴承座(2311)上,而该上纠偏辊前轴头支承轴承座(2311)支承在所述的上纠偏辊前调整装置(26)上,上纠偏辊后轴头(232)在对应于所述上纠偏辊轴后调整槽(2221)的位置探入所述上纠偏后箱体腔(221)内并且转动地支承在上纠偏辊后轴头支承轴承座(2321)上,而该上纠偏辊后轴头支承轴承座(2321)支承在所述的上纠偏辊后调整装置(27)上,在上挟网帘涨紧辊(24)的前端端面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上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241),而在上挟网帘涨紧辊(24)的后端端面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上挟网帘涨紧辊后轴头(242),上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241)在对应于所述上挟网帘涨紧辊轴前调整槽(2122)的位置探入到所述上纠偏前箱体腔(211)内并且与上挟网帘涨紧辊前调整装置(28)相配合,上挟网帘涨紧辊后轴头(242)在对应于所述上挟网帘涨紧辊轴后调整槽(2222)的位置探入到所述上纠偏后箱体腔(221)内并且与上挟网帘涨紧辊后调整装置(29)相配合,上挟网帘过渡导引辊(25)对应于上纠偏辊(23)与上挟网帘涨紧辊(24)之间的右侧,在该上挟网帘过渡导引辊(25)的前端和后端端面的中央位置各构成有一上挟网帘过渡导引辊轴头(251),位于上挟网帘过渡导引辊(25)的前端端面的中央位置的上挟网帘过渡导引辊轴头(251)通过过渡导引辊轴头支承座(2511)转动地支承在所述上纠偏前箱体墙板(212)上,而位于上挟网帘过渡导引辊(25)的后端端面的中央位置的上挟网帘过渡导引辊轴头(251)同样通过过渡导引辊轴头支承座(2511)转动地支承在上纠偏后箱体墙板(222)上,上纠偏辊前调整装置(26)在对应于所述上纠偏辊轴前调整槽(2121)的位置设置在所述上纠偏前箱体墙板(212)朝向上纠偏前箱体腔(211)的一侧,上纠偏辊后调整装置(27)在对应于所述上纠偏辊轴后调整槽(2221)的位置设置在所述上纠偏后箱体墙板(222)朝向上纠偏后箱体腔(221)的一侧,上挟网帘涨紧辊前调整装置(28)在对应于所述上挟网帘涨紧辊轴前调整槽(2122)的位置设置在上纠偏前箱体墙板(212)朝向上纠偏前箱体腔(211)的一侧,上挟网帘涨紧辊后调整装置(29)在对应于所述上挟网帘涨紧辊轴后调整槽(2222)的位置设置在上纠偏后箱体墙板(222)朝向上纠偏后箱体腔(221)的一侧,所述的上热风箱热风风口宽度调整驱动机构(4)设置在所述上纠偏前箱体(21)上并且在探出上纠偏前箱体(21)的右侧面后与所述的上热风箱(6)连接,所述上挟网帘(50a)的一端套置在所述上纠偏辊(23)以及上挟网帘涨紧辊(24)上并且途经所述上挟网帘过渡导引辊(25)的下方,该上挟网帘(50a)的一侧的边缘部位对应于所述上挟网帘探边传感器(60a);在所述机架(1)的上部设置有顶护板(14)并且在机架(1)的长度方向的后侧延接有一热风发生箱(17),所述的上热风箱升降调整机构(8)设置在顶护板(14)上,所述的高温空气发生机构(11)的所述燃烧装置(111)连同所述离心风机(1111)设置在热风发生箱(17)的热风发生箱腔(171)内,所述下热风箱(7)的结构是与所述上热风箱(6)的结构相同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防止上挟网帘下垂的热风无纺布定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纠偏辊后调整装置(27)的结构是与所述上纠偏辊前调整装置(26)的结构相同的,该上纠偏辊前调整装置(26)包括上导杆座(261)、一对上导杆(262)、上滑动平台(263)、上回转盘轴(264)、上纠偏电机(265)、上纠偏传动箱(266)和上滑动平台调整杆(267),上导杆座(261)在对应于所述上纠偏辊轴前调整槽(2121)的下方的位置与所述上纠偏前箱体墙板(212)朝向所述上纠偏前箱体腔(211)的一侧固定,一对上导杆(262)以彼此前后并行的状态固定在上导杆座(261)上,上滑动平台(263)通过上滑动平台滑块(2631)与一对上导杆(262)滑动配合,上回转盘轴(264)通过上回转盘轴承座(2641)转动地支承在上滑动平台(263)上,上纠偏电机(265)与上纠偏传动箱(266)传动配合并且由上纠偏传动箱(266)连同上纠偏电机(265)与上纠偏前箱体墙板(212)朝向上纠偏前箱体腔(211)的一侧固定,上滑动平台调整杆(267)的左端通过上滑动平台调整杆销轴(2671)与上滑动平台(263)连接,而上滑动平台调整杆(267)的右端与上纠偏传动箱(266)相配合,所述的上纠偏辊前轴头支承轴承座(2311)插置在所述上回转盘轴(264)上;所述的上挟网帘涨紧辊后调整装置(29)的结构是与所述上挟网帘涨紧辊前调整装置(28)的结构相同的,该上挟网帘涨紧辊前调整装置(28)包括上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轴承座上导轨(281)、上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轴承座下导轨(282)、上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轴承座(283)、上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齿轮(284)、上齿条(285)和前轴头轴承座驱动作用缸(286),上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轴承座上导轨(281)在对应于所述上挟网帘涨紧辊轴前调整槽(2122)的上方的位置与上纠偏前箱体墙板(212)朝向上纠偏前箱体腔(211)的一侧固定,上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轴承座下导轨(282)在对应于上挟网帘涨紧辊轴前调整槽(2122)的下方的位置同样与上纠偏前箱体墙板(212)朝向上纠偏前箱体腔(211)的一侧固定,在上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轴承座(283)的上部和下部各构成有一轴承座导向滑动槽(2831),位于上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轴承座(283)的上部的轴承座导向滑动槽(2831)与上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轴承座上导轨(281)滑动配合,而位于下部的轴承座导向滑动槽(2831)与上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轴承座下导轨(282)滑动配合,上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齿轮(284)在对应于上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轴承座(283)的后侧的位置固定在所述上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241)上并且该上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241)在伸出上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齿轮(284)后支承在上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轴承座(283)上,上齿条(285)在对应于所述上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齿轮(284)的下方的位置与上纠偏前箱体墙板(212)朝向上纠偏前箱体腔(211)的一侧固定并且与上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齿轮(284)相啮合,前轴头轴承座驱动作用缸(286)在对应于上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轴承座(283)的右侧的位置以水平卧置固定在前轴头轴承座驱动作用缸固定座(2862)上,而该前轴头轴承座驱动作用缸固定座(2862)与上纠偏前箱体墙板(212)朝向上纠偏前箱体腔(211)的一侧固定,前轴头轴承座驱动作用缸(286)的前轴头轴承座驱动作用缸柱(2861)与上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轴承座(283)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防止上挟网帘下垂的热风无纺布定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挟网帘纠偏机构(3)包括下纠偏前箱体(31)、下纠偏后箱体(32)、下纠偏辊(33)、下挟网帘涨紧辊(34)、下挟网帘过渡导引辊(35)、下纠偏辊前调整装置(36)、下纠偏辊后调整装置(37)、下挟网帘涨紧辊前调整装置(38)和下挟网帘涨紧辊后调整装置(39),下纠偏前箱体(31)构成有一下纠偏前箱体腔(311),在该下纠偏前箱体(31)朝向下纠偏后箱体(32)的一侧的下纠偏前箱体墙板(312)上开设有一下纠偏辊轴前调整槽(3121)和一下挟网帘涨紧辊轴前调整槽(3122),下纠偏辊轴前调整槽(3121)在下纠偏前箱体墙板(312)上的位置与下纠偏辊(33)的前端相对应,下挟网帘涨紧辊轴前调整槽(3122)在下纠偏前箱体墙板(312)上的位置与下挟网帘涨紧辊(34)的前端相对应,下纠偏前箱体(31)的右侧与所述机架(1)的左侧固定连接,下纠偏后箱体(32)与下纠偏前箱体(31)相对应,该下纠偏后箱体(32)构成有一下纠偏后箱体腔(321),在该下纠偏后箱体(32)朝向下纠偏前箱体(31)的一侧的下纠偏后箱体墙板(322)上开设有一下纠偏辊轴后调整槽(3221)和一下挟网帘涨紧辊轴后调整槽(3322),下纠偏辊轴后调整槽(3221)在下纠偏后箱体墙板(322) 上的位置与下纠偏辊(33)的后端相对应,下挟网帘涨紧辊轴后调整槽(3222)在下纠偏后箱体墙板(322)上的位置与下挟网帘涨紧辊(34)的后端相对应,下纠偏后箱体(32)的右侧同样与所述机架(1)的左侧固定连接,其中,在所述下纠偏前箱体墙板(312)与所述下纠偏后箱体墙板(322)之间固定有一下纠偏箱体上支撑管(313)和一对下纠偏箱体下支撑管(314),该下纠偏箱体上支撑管(313)与一对下纠偏箱体下支撑管(314)彼此形成三角形的位置关系,并且在下纠偏后箱体墙板(322)朝向下纠偏前箱体墙板(312)的一侧或者在下纠偏前箱体墙板(312)朝向下纠偏后箱体墙板(322)的一侧设置有一下挟网帘探边传感器(60b),下纠偏辊(33)对应于下挟网帘涨紧辊(34)的右下方,在该下纠偏辊(33)的前端端面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下纠偏辊前轴头(331),而在下纠偏辊(33)的后端端面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下纠偏辊后轴头(332),下纠偏辊前轴头(331)在对应于所述下纠偏辊轴前调整槽(3121)的位置探入所述下纠偏前箱体腔(311)内并且转动地支承在下纠偏辊前轴头支承轴承座(3311)上,而该下纠偏辊前轴头支承轴承座(3311)支承在所述的下纠偏辊前调整装置(36)上,下纠偏辊后轴头(332)在对应于所述下纠偏辊轴后调整槽(3221)的位置探入所述下纠偏后箱体腔(321)内并且转动地支承在下纠偏辊后轴头支承轴承座(3321)上,而该下纠偏辊后轴头支承轴承座(3321)支承在所述的下纠偏辊后调整装置(37)上,下挟网帘涨紧辊(34)的前端端面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下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341),而在下挟网帘涨紧辊(34)的后端端面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下挟网帘涨紧辊后轴头(342),下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341)在对应于所述下挟网帘涨紧辊轴前调整槽(3122)的位置探入到所述下纠偏前箱体腔(311)内并且与下挟网帘涨紧辊前调整装置(38)相配合,下挟网帘涨紧辊后轴头(342)在对应于所述下挟网帘涨紧辊轴后调整槽(3222)的位置探入到所述下纠偏后箱体腔(321)内并且与下挟网帘涨紧辊后调整装置(39)相配合,下挟网帘过渡导引辊(35)对应于下纠偏辊(33)的右侧,在该下挟网帘过渡导引辊(35)的前端和后端端面的中央位置各构成有一下挟网帘过渡导引辊轴头(351),位于下挟网帘过渡导引辊(35)的前端端面的中央位置的下挟网帘过渡导引辊轴头(351)通过下过渡导引辊轴头支承座(3511)转动地支承在所述下纠偏前箱体墙板(312)上,而位于下挟网帘过渡导引辊(35)的后端端面的中央位置的下挟网帘过渡导引辊轴头(351)同样通过下过渡导引辊轴头支承座(3511)转动地支承在下纠偏后箱体墙板(322)上,下纠偏辊前调整装置(36)在对应于所述下纠偏辊轴前调整槽(3121)的位置设置在所述下纠偏前箱体墙板(312)朝向下纠偏前箱体腔(311)的一侧,下纠偏辊后调整装置(37)在对应于所述下纠偏辊轴后调整槽(3221)的位置设置在所述下纠偏后箱体墙板(322)朝向下纠偏后箱体腔(321)的一侧,下挟网帘涨紧辊前调整装置(38)在对应于所述下挟网帘涨紧辊轴前调整槽(3122)的位置设置在下纠偏前箱体墙板(312)朝向下纠偏前箱体腔(311)的一侧,下挟网帘涨紧辊后调整装置(39)在对应于所述下挟网帘涨紧辊轴后调整槽(3222)的位置设置在下纠偏后箱体墙板(322)朝向下纠偏后箱体腔(321)的一侧,在下纠偏前箱体墙板(312)与下纠偏后箱体墙板(322)之间转动地支承有一下纠偏箱体第一导帘辊(3123)、一下纠偏箱体第二导帘辊(3124)和一下纠偏箱体第三导帘辊(3125),下纠偏箱体第一导帘辊(3123)对应于下挟网帘涨紧辊(34)的右侧,下纠偏箱体第二导帘辊(3124)对应于下纠偏箱体第一导帘辊(3123)的右上方,下纠偏箱体第三导帘辊(3125)对应于下纠偏箱体第一导帘辊(3123)的下方,所述的下热风箱热风风口宽度调整驱动机构(5)设置在所述下纠偏前箱体(31)上并且在探出下纠偏前箱体(31)的右侧面后与所述的下热风箱(7)连接,所述下挟网帘(50b)的一端依次套置在所述下挟网帘涨紧辊(34)、下纠偏箱体第一导帘辊(3123)和下纠偏箱体第三导帘辊(3125)上并且同时与所述下纠偏箱体第二导帘辊(3124)的上方以及下纠偏辊(33)的下方接触,该下挟网帘(50b)的一侧的边缘部位对应于所述下挟网帘探边传感器(60b)。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能防止上挟网帘下垂的热风无纺布定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纠偏辊后调整装置(37)的结构是与所述下纠偏辊前调整装置(36)的结构相同的,该下纠偏辊前调整装置(36)包括下导杆座(361)、一对下导杆(362)、下滑动平台(363)、下回转盘轴(364)、下纠偏电机(365)、下纠偏传动箱(366)和下滑动平台调整杆(367),下导杆座(361)在对应于所述下纠偏辊轴前调整槽(3121)的下方的位置与所述下纠偏前箱体墙板(312)朝向所述下纠偏前箱体腔(311)的一侧固定,一对下导杆(362)以彼此前后并行的状态固定在下导杆座(361)上,下滑动平台(363)通过下滑动平台滑块(3631)与一对下导杆(362)滑动配合,下回转盘轴(364)通过下回转盘轴承座(3641)转动地支承在下滑动平台(363)上,下纠偏电机(365)与下纠偏传动箱(366)传动配合并且由下纠偏传动箱(366)连同下纠偏电机(365)与下纠偏前箱体墙板(312)朝向下纠偏前箱体腔(311)的一侧固定,下滑动平台调整杆(367)的右端通过下滑动平台调整杆销轴(3671)与下滑动平台(363)连接,而下滑动平台调整杆(367)的左端与下纠偏传动箱(366)相配合,所述的下纠偏辊前轴头支承轴承座(3311)插置在所述下回转盘轴(364)上;所述的下挟网帘涨紧辊后调整装置(39)的结构是与所述下挟网帘涨紧辊前调整装置(38)的结构相同的,该下挟网帘涨紧辊前调整装置(38)包括下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轴承座上导轨(381)、下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轴承座下导轨(382)、下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轴承座(383)、下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齿轮(384)、下齿条(385)和前轴头轴承座驱动工作缸(386),下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轴承座上导轨(381)在对应于所述下挟网帘涨紧辊轴前调整槽(3122)的上方的位置与下纠偏前箱体墙板(312)朝向下纠偏前箱体腔(311)的一侧固定,下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轴承座下导轨(382)在对应于下挟网帘涨紧辊轴前调整槽(3122)的下方的位置同样与下纠偏前箱体墙板(312)朝向下纠偏前箱体腔(311)的一侧固定,在下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轴承座(383)的上部和下部各构成有一轴承座导滑槽(3831),位于下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轴承座(383)的上部的轴承座导滑槽(3831)与下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轴承座上导轨(381)滑动配合,而位于下部的轴承座导滑槽(3831)与下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轴承座下导轨(382)滑动配合,下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齿轮(384)在对应于下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轴承座(383)的后侧的位置固定在所述下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341)上并且该下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341)在伸出下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齿轮(384)后支承在下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轴承座(383)上,下齿条(385)在对应于所述下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齿轮(384)的下方的位置与下纠偏前箱体墙板(312)朝向下纠偏前箱体腔(311)的一侧固定并且与下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齿轮(384)相啮合,前轴头轴承座驱动工作缸(386)在对应于下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轴承座(383)的右侧的位置以水平卧置固定在前轴头轴承座驱动工作缸固定座(3862)上,而该前轴头轴承座驱动工作缸固定座(3862)与下纠偏前箱体墙板(312)朝向下纠偏前箱体腔(311)的一侧固定,前轴头轴承座驱动工作缸(386)的前轴头轴承座驱动工作缸柱(3861)与下挟网帘涨紧辊前轴头轴承座(383)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防止上挟网帘下垂的热风无纺布定型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纠偏前箱体(21)的上纠偏前箱体墙板(212)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上热风箱热风风口宽度调整驱动机构(4)的位置开设有一传动带让位槽(2123),所述的上热风箱热风风口宽度调整驱动机构(4)包括上驱动电机(41)、上驱动减速箱(42)、上驱动主动轮(43)、上驱动从动轮(44)、上驱动传动带(45)、上万向连接轴(46)和上万向轴连接盘(47),上驱动电机(41)与上驱动减速箱(42)传动配合并且由上驱动减速箱(42)连同上驱动电机(41)在对应于所述传动带让位槽(2123)的位置与所述上纠偏前箱体腔(211)的腔底壁固定,上驱动主动轮(43)固定在上驱动减速箱(42)的上驱动减箱末级动力输出轴上并且与传动带让位槽(2123)相对应,上驱动传动带(45)的一端套置在上驱动主动轮(43)上,另一端在途经传动带让位槽(2123)后套置在上驱动从动轮(44)上,该上驱动从动轮(44)位于上纠偏前箱体墙板(212)背对上纠偏前箱体腔(211)的一侧并且隔着传动带让位槽(2123)与所述上驱动主动轮(43)相对应,该上驱动从动轮(44)的上驱动从动轮轴(441)的左端转动地支承在上驱动从动轮轴左轴座(4411)上,该上驱动从动轮轴左轴座(4411)与上纠偏前箱体墙板(212)背对上纠偏前箱体腔(211)的一侧固定,上驱动从动轮轴(441)的右端转动地支承在上驱动从动轮轴右轴座(4412)上,而该上驱动从动轮轴右轴座(4412)同样与上纠偏前箱体墙板(212)背对上纠偏前箱体腔(211)的一侧固定并且该上驱动从动轮轴右轴座(4412)与上驱动从动轮轴左轴座(4411)相对应,上万向连接轴(46)的左端在对应于上驱动从动轮轴右轴座(4412)的位置与上驱动从动轮轴(441)的右端传动连接,上万向轴连接盘(47)铰接在上万向连接轴(46)的右端并且探出所述上纠偏前箱体(21)的右侧与所述的上热风箱(6)连接;所述的上驱动主动轮(43)以及上驱动从动轮(44)为链轮,所述的上驱动传动带(45)为传动链条;在所述的机架(1)的长度方向的前侧并且在对应于所述顶护板(14)的下方的位置上下移动地设置有一前升降横梁(15),而在机架(1)的长度方向的后侧并且同样在对应于顶护板(14)的下方的位置上下移动地设置有一后升降横梁(16),所述的上热风箱(6)的前端与前升降横梁(15)连接,而上热风箱(6)的后端与后升降横梁(16)连接,所述的上挟网帘磁吸机构(9)同时与前升降横梁(15)以及后升降横梁(16)连接,所述的上热风箱升降调整机构(8)同时与前升降横梁(15)以及后升降横梁(16)连接;在所述的热风发生箱(17)的顶部设置有一排气管(172),藉由该排气管(172)使热风发生箱(17)的热风发生箱腔(171)与外界相通,所述下热风箱(7)的设置方向与所述上热风箱(6)的设置方向是相反的。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能防止上挟网帘下垂的热风无纺布定型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纠偏前箱体(31)的下纠偏前箱体墙板(312)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下热风箱热风风口宽度调整驱动机构(5)的位置开设有一传动带让位腔(3126),所述的下热风箱热风风口宽度调整驱动机构(5)包括下驱动电机(51)、下驱动减速箱(52)、下驱动主动轮(53)、下驱动从动轮(54)、下驱动传动带(55)、下万向连接轴(56)和下万向轴连接盘(57),下驱动电机(51)与下驱动减速箱(52)传动配合并且由下驱动减速箱(52)连同下驱动电机(51)在对应于所述传动带让位腔(3126)的位置与所述下纠偏前箱体腔(311)的腔顶壁固定,下驱动主动轮(53)固定在下驱动减速箱(52)的下驱动减箱末级动力输出轴上并且与传动带让位腔(3126)相对应,下驱动传动带(55)的一端套置在下驱动主动轮(53)下,另一端在途经传动带让位腔(3126)后套置在下驱动从动轮(54)上,该下驱动从动轮(54)位于下纠偏前箱体墙板(312)背对下纠偏前箱体腔(311)的一侧并且隔着传动带让位腔(3126)与所述下驱动主动轮(53)相对应,该下驱动从动轮(54)的下驱动从动轮轴(541)的左端转动地支承在下驱动从动轮轴左轴座(5411)上,该下驱动从动轮轴左轴座(5411)与下纠偏前箱体墙板(312)背对下纠偏前箱体腔(311)的一侧固定,下驱动从动轮轴(541)的右端转动地支承在下驱动从动轮轴右轴座(5412)上,而该下驱动从动轮轴右轴座(5412)同样与下纠偏前箱体墙板(312)背对下纠偏前箱体腔(311)的一侧固定并且该下驱动从动轮轴右轴座(5412)与下驱动从动轮轴左轴座(5411)相对应,下万向连接轴(56)的左端在对应于下驱动从动轮轴右轴座(5412)的位置与下驱动从动轮轴(541)的右端传动连接,下万向轴连接盘(57)铰接在下万向连接轴(56)的右端并且探出所述下纠偏前箱体(31)的右侧与所述的下热风箱(7)连接;所述的下驱动主动轮(53)以及下驱动从动轮(54)为链轮,所述的下驱动传动带(55)为传动链条。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能防止上挟网帘下垂的热风无纺布定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热风箱(6)包括上热风箱箱体(61)、风口宽度调整装置(62)和上热风箱引风罩(63),上热风箱箱体(61)构成有一上热风箱箱体腔(611),该上热风箱箱体腔(611)的上部构成为敞口,而上热风箱箱体腔(611)的底部固定有一上热风箱箱体底板(612),在该上热风箱箱体底板(612)上以密集状态开设有用于向所述定型腔(40)喷射高温空气的高温空气喷气孔(6121),在上热风箱箱体腔(611)的左腔壁的上沿朝着背离上热风箱箱体腔(611)的方向折展而构成有一左滚轮腔(6112),在该左滚轮腔(6112)内以间隔状态枢转设置有一组上热风箱箱体左导滑滚轮(61121),在上热风箱箱体腔(611)的右腔壁的上沿同样朝着背离上热风箱箱体腔(611)的方向折展而构成有一右滚轮腔(6113),在该右滚轮腔(6113)内以间隔状态枢转设置有一组上热风箱箱体右导滑滚轮(61131),在上热风箱箱体(61)的前端端面上并且背对上热风箱箱体腔(611)的一侧固定有一上热风箱箱体拉手(613),风口宽度调整装置(62)包括前卷帘轴(621)、后卷帘轴(622)、前卷帘(623)、前卷帘固定管(624)、后卷帘(625)、后卷帘固定管(626)和前卷帘轴连接盘(627),前卷帘轴(621)的左端通过前卷帘轴轴承座(6211)转动地支承在上热风箱箱体腔(611)的左腔壁的前端并且伸展到上热风箱箱体腔(611)外,而前卷帘轴(621)的右端同样通过前卷帘轴轴承座(6211)转动地支承在上热风箱箱体腔(611)的右腔壁的前端并且同样伸展到上热风箱箱体腔(611)外,在该前卷帘轴(621)的左端和右端各固定有一前卷帘轴链轮(628),在该对前卷帘轴链轮(628)上各套设有一前链条(6281)的中部,该前链条(6281)的一端与前卷帘固定管(624)的端部固定,而前链条(628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一前牵引绳(62811)的一端,而该前牵引绳(62811)的另一端与后卷帘固定管(626)的端部固定,后卷帘轴(622)的左端通过后卷帘轴轴承座(6221)转动地支承在所述上热风箱箱体腔(611)的左腔壁的后端,而后卷帘轴(622)的右端同样通过后卷帘轴轴承座(6221)转动地支承在上热风箱箱体腔(611)的右腔壁的后端,在该后卷帘轴(622)的左端和右端各固定有一后卷帘轴链轮(629),在该对后卷帘轴链轮(629)上各套设有一后链条(6291)的中部,该后链条(6291)的一端与后卷帘固定管(626)的端部固定,而后链条(629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一后牵引绳(62911)的一端,而该后牵引绳(62911)的另一端与前卷帘固定管(624)的端部固定,前卷帘(623)对应于所述上热风箱箱体底板(612)的前端上方,该前卷帘(623)的宽度与上热风箱箱体底板(612)的宽度相适应,并且该前卷帘(623)的一端与所述的前卷帘轴(621)固定,而另一端与前卷帘固定管(624)的中部固定,前卷帘固定管(624)的左端和右端与前卷帘固定管导轨(6241)滑动配合,而该前卷帘固定管导轨(6241)与上热风箱箱体腔(611)的腔壁固定,后卷帘(625)对应于上热风箱箱体底板(612)的后端上方,该后卷帘(625)的宽度同样与上热风箱箱体底板(612)的宽度相适应,并且该后卷帘(623)的一端与所述的后卷帘轴(622)固定,而另一端与后卷帘固定管(626)的中部固定,后卷帘固定管(626)的左端和右端与后卷帘固定管导轨(6261)滑动配合,而该后卷帘固定管导轨(6261)与上热风箱箱体腔(611)的腔壁固定,前卷帘轴连接盘(627)固定在所述前卷帘轴(621)的左端,所述的上万向轴连接盘(47)与该前卷帘轴连接盘(627)连接,所述的上热风箱联轴套(30a)连接在两相邻的上热风箱(6)的风口宽度调整装置(62)的所述前卷帘轴(621)之间,上热风箱引风罩(63)对应于所述上热风箱箱体(61)的上方,该上热风箱引风罩(63)构成有一高温空气进风腔(631),该高温空气进风腔(631)的下部构成为敞口并且与所述的上热风箱箱体底板(612)相对应,上热风箱引风罩(63)的前端端面与引风罩固定板(632)的下部固定,而该引风罩固定板(632)的上部与所述的前升降横梁(15)固定,该前升降横梁(15)与所述机架(1)滑动配合,在上热风箱引风罩(63)的后端端面的中央位置开设有用于将高温空气引入高温空气进风腔(631)的一引风罩高温空气进风口(633),该引风罩高温空气进风口(633)与所述热风发生箱(17)的热风发生箱腔(171)相通,上热风箱引风罩(63)的后端顶部与所述的后升降横梁(16)固定,该后升降横梁(16)同样与所述机架(1)滑动配合,在上热风箱引风罩(63)的左侧下部构成有一左导滑滚轮槽(634),该左导滑滚轮槽(634)与所述的左滚轮腔(6112)相配合,所述的上热风箱箱体左导滑滚轮(61121)与该左导滑滚轮槽(634)构成滚动副,在上热风箱引风罩(63)的右侧下部构成有一右导滑滚轮槽(635),该右导滑滚轮槽(635)与所述的右滚轮腔(6113)相配合,所述的上热风箱箱体右导滑滚轮(61131)与该右导滑滚轮槽(635)构成滚动副,当设置在所述顶护板(14)上的所述上热风箱升降调整机构(8)带动所述前升降横梁(15)以及后升降横梁(16)上行或下行时,由前升降横梁(15)以及后升降横梁(16)带动所述上热风箱引风罩(63)并且由上热风箱引风罩(63)连同所述上热风箱箱体(61)上行或下行,其中,在所述上热风箱箱体腔(611)内并且在对应于所述上热风箱箱体底板(612)的上方的位置设置有箱体底板补强架(6114),该箱体底板补强架(6114)与上热风箱箱体底板(612)固定,所述的前卷帘(623)以及后卷帘(625)对应于箱体底板补强架(6114)的上方并且由箱体底板补强架(6114)支承,在上热风箱箱体腔(611)的前端固定有一第一防干涉辊轴(6115a)和一第二防干涉辊轴(6115b),而在上热风箱箱体腔(611)的后端固定有一第三防干涉辊轴(6115c)和一第四防干涉辊轴(6115d),第一防干涉辊轴(6115a)对应于第二防干涉辊轴(6115b)的后上方,第三防干涉辊轴(6115c)对应于第四防干涉辊轴(6115d)的后下方,所述的前牵引绳(62811)的所述另一端在依次途经第一防干涉辊轴(6115a)的上方以及第三防干涉辊轴(6115c)的下方后与所述后卷帘固定管(626)的端部固定,而所述的后牵引绳(62911)的所述另一端在依次途经第四防干涉辊轴(6115d)的上方以及第二防干涉辊轴(6115b)的下方后与所述前卷帘固定管(624)的端部固定,在对应于所述前卷帘固定管导轨(6241)的上方的位置固定有一前链条导轨(62812),所述的前链条(6281)与该前链条导轨(62812)的前链条导轨槽滑动配合,在对应于所述后卷帘固定管导轨(6261)的上方的位置固定有一后链条导轨(62912),所述的后链条(6291)与该后链条导轨(92912)的后链条导轨槽滑动配合,所述前卷帘固定管(624)与所述后卷帘固定管(626)之间的空间构成为上热风箱热风风口宽度,并且当由所述上热风箱热风风口宽度调整驱动机构(4)通过所述上万向轴连接盘(47)带动所述前卷帘轴连接盘(627)并由前卷帘轴连接盘(627)带动所述前卷帘轴(621)顺时针运动时,所述前卷帘(623)以及后卷帘(625)分别向前卷帘轴(621)以及后卷帘轴(622)上卷绕,所述前、后卷帘固定管(624、626)彼此斥开的程度增大,所述上热风箱热风风口宽度相应扩大,而当由上热风箱热风风口宽度调整驱动机构(4)通过上万向轴连接盘(47)带动前卷帘轴连接盘(627)并且由前卷帘轴连接盘(627)带动前卷帘轴(621)逆时针运动时,所述前卷帘(623)以及后卷帘(625)分别从前卷帘轴(621)以及后卷帘轴(622) 上退出,所述前、后卷帘固定管(624、626)彼此相向位移,所述上热风箱热风风口宽度相应缩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能防止上挟网帘下垂的热风无纺布定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热风箱升降调整机构(8)包括横梁升降电机(81)、横梁升降减速箱(82)、大链轮(83a)、小链轮(83b)、减速箱传动链条(83c)、蜗轮蜗杆箱(84)、第一换向传动轴(85a)、第一换向蜗轮蜗杆箱(86)、第二换向传动轴(85b)、第二换向蜗轮蜗杆箱(87)、第三换向传动轴(85c)和第三换向蜗轮蜗杆箱(88),横梁升降电机(81)与横梁升降减速箱(82)传动配合并且由横梁升降减速箱(82)连同横梁升降电机(81)通过升降减速箱固定座(822)固定在所述顶护板(14)的后侧左端,大链轮(83a)固定在横梁升降减速箱(82)的横梁升降减速箱输出轴(821)上,小链轮(83b)固定在蜗轮蜗杆箱(84)的蜗杆轴(841)上,蜗轮蜗杆箱(84)设置在顶护板(14)上,该蜗轮蜗杆箱(84)的第一调整螺杆(842)的下端穿过顶护板(14)朝着顶护板(14)的下方伸展并且与所述后升降横梁(16)的左端连接,减速箱传动链条(83c)的一端套置在大链轮(83a)上,另一端套置在小链轮(83b)上,第一换向传动轴(85a)的后端与蜗轮蜗杆箱(84)传动配合,而第一换向传动轴(85a)的前端与第一换向蜗轮蜗杆箱(86)传动连接,该第一换向蜗轮蜗杆箱(86)设置在顶护板(14)的前侧左端并且与蜗轮蜗杆箱(84)相对应,该第一换向蜗轮蜗杆箱(86)的第二调整螺杆(861)的下端穿过顶护板(14)朝着顶护板(14)的下方伸展并且与所述前升降横梁(15)的左端连接,第二换向传动轴(85b)对应于顶护板(14)的前侧上方,该第二换向传动轴(85b)的左端与第一换向蜗轮蜗杆箱(86)传动配合,而右端与第二换向蜗轮蜗杆箱(87)传动配合,第二换向蜗轮蜗杆箱(87)设置在顶护板(14)的前侧右端,该第二换向蜗轮蜗杆箱(87)的第三调整螺杆(871)的下端穿过顶护板(14)朝着顶护板(14)的下方伸展并且与所述前升降横梁(15)的右端连接,第三换向传动轴(85c)与第一换向传动轴(85a)并行,该第三换向传动轴(85c)的前端与第二换向蜗轮蜗杆箱(87)传动配合,而该第三换向传动轴(85c)的后端与第三换向蜗轮蜗杆箱(88)传动配合,第三换向蜗轮蜗杆箱(88)设置在顶护板(14)的后侧右端并且与所述的第二换向蜗轮蜗杆箱(87)相对应,第三换向蜗轮蜗杆箱(88)的第四调整螺杆(881)的下端穿过顶护板(14)朝着顶护板(14)的下方伸展并且与所述后升降横梁(16)的右端连接;在所述机架(1)的前侧以间隔状态构成有一组机架前立柱(18),所述上热风箱引风罩(63)以及上热风箱箱体(61)的前端对应于两相邻的机架前立柱(18)之间,在机架(1)的后侧并且在对应于一组机架前立柱(18)的位置以间隔状态构成有一组机架后立柱(19),所述上热风箱引风罩(63)以及上热风箱箱体(61)的后端对应于两相邻的机架后立柱(19)之间,在一组机架前立柱(18)朝向一组机架后立柱(19)的一侧的上部固定有一前升降横梁导向杆滑动导轨(181),而在一组机架后立柱(19)朝向一组机架前立柱(18)的一侧的上部固定有一后升降横梁导向杆滑动导轨(191),在所述的前升降横梁(15)上并且在对应于一组前升降横梁导向杆滑动导轨(181)的位置固定有前升降横梁导向杆(151),该前升降横梁导向杆(151)与前升降横梁导向杆滑动导轨(181)的导轨槽滑动配合,在所述的后升降横梁(16)上并且在对应于一组后升降横梁滑动导轨(191)的位置固定有后升降横梁导向杆(161),该后升降横梁导向杆(161)与后升降横梁导向杆滑动导轨(191)的导轨槽滑动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能防止上挟网帘下垂的热风无纺布定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挟网帘磁吸机构(9)包括前吊杆(91)、后吊杆(92)、磁铁条布置槽钢(93)和磁铁条(94),前吊杆(91)的上端与所述前升降横梁(15)固定,而前吊杆(91)的下端与磁铁条布置槽钢(93)的前端固定,后吊杆(92)的上端与所述的后升降横梁(16)固定,而后吊杆(91)的下端通过后吊杆固定螺钉(921)与磁铁条布置槽钢(93)的后端固定,所述的上热风箱联轴套(30a)插置在磁铁条布置槽钢(93)的前端,并且用螺钉固定,磁铁条(94)的数量有一组,并且循着磁铁条布置槽钢(93)的槽钢腔(932)的槽钢腔底壁(9321)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并且与槽钢腔底壁(9321)吸合,在槽钢腔(932)的槽钢腔左右腔壁之间并且在对应于磁铁条(94)的上方的位置间隔固定有磁铁条迫持螺钉固定板(933),在该磁铁条迫持螺钉固定板(933)上开设有磁铁条迫持螺钉孔(9331),在磁铁条迫持螺钉孔(9331)上旋配有一磁铁条迫持螺钉(93311),该磁铁条迫持螺钉(93311)抵及于磁铁条(94),藉由磁铁条(94)隔着槽钢腔底壁 (9321)与所述的上挟网帘(50a)相吸合,所述的磁铁条布置槽钢(93)的横截面形状呈U字形。
CN201610604893.XA 2016-07-28 2016-07-28 能防止上挟网帘下垂的热风无纺布定型机 Active CN1060122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04893.XA CN106012299B (zh) 2016-07-28 2016-07-28 能防止上挟网帘下垂的热风无纺布定型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04893.XA CN106012299B (zh) 2016-07-28 2016-07-28 能防止上挟网帘下垂的热风无纺布定型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12299A CN106012299A (zh) 2016-10-12
CN106012299B true CN106012299B (zh) 2018-01-26

Family

ID=571147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04893.XA Active CN106012299B (zh) 2016-07-28 2016-07-28 能防止上挟网帘下垂的热风无纺布定型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1229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47893B2 (en) 2017-11-22 2022-09-20 Extrusion Group, LLC Meltblown die tip assembly and method
CN111023769A (zh) * 2019-12-13 2020-04-17 江苏迎阳无纺机械有限公司 热风烘箱的钢丝网环帘磁吸装置
CN111020878B (zh) * 2019-12-13 2021-07-30 江苏迎阳无纺机械有限公司 热风烘箱的风道板通风宽度调整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52197A (en) * 1989-03-08 1991-10-01 Fleissner Maschinenfabrik Ag Apparatus for flow-through treatment of textile material, paper or the like
CN201459366U (zh) * 2009-05-01 2010-05-12 朱小明 一种用于生产无纺棉的热成型设备
CN201801746U (zh) * 2010-08-31 2011-04-20 东莞市爱克斯曼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热定型机
CN102560946A (zh) * 2011-12-28 2012-07-11 王征 一种生产无纺硬质棉的热成型设备
CN202359247U (zh) * 2011-12-09 2012-08-01 常熟市飞龙无纺机械有限公司 预混棉装置
CN203174350U (zh) * 2013-03-22 2013-09-04 无锡市康达印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双层热风拉幅定型机
CN205821652U (zh) * 2016-07-28 2016-12-21 常熟市飞龙无纺机械有限公司 能防止上挟网帘下垂的热风无纺布定型机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52197A (en) * 1989-03-08 1991-10-01 Fleissner Maschinenfabrik Ag Apparatus for flow-through treatment of textile material, paper or the like
CN201459366U (zh) * 2009-05-01 2010-05-12 朱小明 一种用于生产无纺棉的热成型设备
CN201801746U (zh) * 2010-08-31 2011-04-20 东莞市爱克斯曼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热定型机
CN202359247U (zh) * 2011-12-09 2012-08-01 常熟市飞龙无纺机械有限公司 预混棉装置
CN102560946A (zh) * 2011-12-28 2012-07-11 王征 一种生产无纺硬质棉的热成型设备
CN203174350U (zh) * 2013-03-22 2013-09-04 无锡市康达印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双层热风拉幅定型机
CN205821652U (zh) * 2016-07-28 2016-12-21 常熟市飞龙无纺机械有限公司 能防止上挟网帘下垂的热风无纺布定型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12299A (zh) 2016-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12300B (zh) 热风箱热风风口宽度可调的热风无纺布定型机
CN106087248B (zh) 热风无纺布定型机
CN205917478U (zh) 热风无纺布定型机
CN106012299B (zh) 能防止上挟网帘下垂的热风无纺布定型机
CN106012301B (zh) 具有对挟网帘自动纠偏功能的热风无纺布定型机
CN101775708B (zh) 汽车内饰件毡自动成型机
CN105177904A (zh) 一种用于服装生产的磨毛整理装置
CN205821652U (zh) 能防止上挟网帘下垂的热风无纺布定型机
CN211394990U (zh) 一种服装面料用整烫设备
CN111676630A (zh) 一种纺织面料用的智能烘干装置
CN205821651U (zh) 热风箱热风风口宽度可调的热风无纺布定型机
CN108532034A (zh) 一种亚麻梳理传送机构
CN205821653U (zh) 具有对挟网帘自动纠偏功能的热风无纺布定型机
CN108754977A (zh) 一种服装制造用整烫设备
CN116767919A (zh) 一种高精密的复合面料编织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8586446U (zh) 一种纺织布料用自动裁剪设备
CN117385578A (zh) 一种吸湿透气型仿麻面料的生产工艺
CN117026568A (zh) 一种除尘型纺织面料自动熨烫设备
CN207395361U (zh) 一种服装加工用布料烘干装置
CN207498640U (zh) 一种花边织带定型机
CN114438798B (zh) 一种防风型人造毛皮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205035643U (zh) 一种用于服装生产的磨毛整理装置
CN208844278U (zh) 一种全自动多饰条缝制设备
CN207537643U (zh) 一种整层经纱恒张力控制装置
CN208882166U (zh) 一种用于手工针包装的塑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