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12061A - 一种用于粘胶短纤维的预烘干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粘胶短纤维的预烘干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12061A
CN106012061A CN201610454309.7A CN201610454309A CN106012061A CN 106012061 A CN106012061 A CN 106012061A CN 201610454309 A CN201610454309 A CN 201610454309A CN 106012061 A CN106012061 A CN 1060120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scose staple
staple fibre
drying device
glass partition
cataly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5430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12061B (zh
Inventor
辜庆玲
龙国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Yawei New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Grace Fib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Grace Fib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Grace Fib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45430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12061B/zh
Publication of CN1060120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120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120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120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10/00Physical treatment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during manufacture, i.e. during a continuous production process before the filaments have been collected
    • D01D10/06Washing or dry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 Cataly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粘胶短纤维的预烘干工艺,所述预烘干工艺是在预烘干装置内,用天然气与通电的触媒催化板接触后产生的红外射线,对送入预烘干装置内的粘胶短纤维进行干燥的烘干过程。本发明采用新型预烘干工艺,使用天然气与通电的触媒催化剂产生红外射线,从而对含水率50~55%的粘胶短纤维进行预加热,经实践证明,可将厚度为7~10cm的湿纤维均匀加热,使湿纤维升温效果迅速,并提前蒸发其中10~15%的水量,达到提高烘干效果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粘胶短纤维的预烘干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粘胶短纤维的预烘干工艺,具体涉及用红外技术对粘胶短纤维实现的烘干预处理,属于粘胶纤维烘干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粘胶纤维生产中,烘干通常使用蒸汽作为加热介质,采用翅片换热器等间接加热方式对含水率50~55%的粘胶湿纤维进行加热,热效率较低,且在烘干过程中,粘胶湿纤维表现得升温较慢,在进入烘干区后,需要1~3个烘干区作为湿纤维的升温区域,为提高湿纤维的升温速度,如专利201010608867.7 所公开的,在湿开棉与烘干机之间增加预烘干装置,将后区热风引入,作为湿纤维预加热介质,降低湿纤维含水率,以提高烘干效果及节约能耗。该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烘干温度,含水率能降低3~5%,节约一定能耗,但是对于烘干效果提升并不理想,为此,本发明应运而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粘胶短纤维的预烘干工艺,采用新型预烘干工艺,使用天然气与通电的触媒催化剂产生红外射线,从而对含水率50~55%的粘胶短纤维进行预加热,经实践证明,可将厚度为7~10cm的湿纤维均匀加热,使湿纤维升温效果迅速,并提前蒸发其中10~15%的水量,达到提高烘干效果的目的。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粘胶短纤维的预烘干工艺,所述预烘干工艺是在预烘干装置内,用天然气与通电的触媒催化板接触后产生的红外射线,对送入预烘干装置内的粘胶短纤维进行干燥的烘干过程。
本发明是基于催化红外射线来实现粘胶短纤维预加热的工作过程,天然气与通电的触媒催化板接触,经催化氧化后产生可控波段的红外射线,其能量被红外线带到被加热物上,被有极化学键(羟基、羧基等)吸收,激发化学键形成谐振状态,引起能级跃迁,从而达到干燥的目的。
进一步的,所述天然气由天然气管道送入预烘干装置,并通过均风板与触媒催化板充分接触。
所述触媒催化板为由触媒催化剂制备而成的电网结构,设置在预烘干装置的顶壁内侧;在触媒催化板的下方设置玻璃隔板,玻璃隔板下方设纤维输送带。
本发明中,玻璃隔板能防止纤维及粉尘接触触媒催化剂,造成燃爆及影响触媒催化剂的使用效果。
所述触媒催化剂选自铂、铑或钯中的一种。
为匹配红外波长选择总距离和保证下层烘干所需空气的置换空间,所述触媒催化板至玻璃隔板的距离控制在200~400mm;纤维输送带至玻璃隔板的距离比控制在300~500mm。
本发明中,所述玻璃隔板为钢化玻璃。
在所述玻璃隔板与预烘干装置组成的上层空间内,设有上层补风口和上层排风口,在上层补风口上设补风机;在所述玻璃隔板与预烘干装置组成的下层空间内,设有下层补风口和下层排风口,下层补风口与上层排风口连通。
在本发明中,上次空间补风的目的是提供触媒催化反应所需的氧气,上次空间排风的目的是及时带走天然气反应后转化的水分;下层空间补风的目的在于置换烘干机内高含湿空气,下层空间排风的目的是及时排走蒸发的水分,实现粘胶短纤维的预烘干。
所述上层空间的补风量和排风量、下层空间的补风量和排风量均控制在2×104~4×104 m³/h。
将所述触媒催化板通电加热至80~90℃后,先开启上层排风口、上层补风口、下层排风口和下层补风口后,再开启天然气控制阀,控制预烘干装置下层空间的温度为130~160℃,实现粘胶短纤维的干燥。本发明将下层空间温度控制在130~160℃,有利于粘胶短纤维的干燥,避免产生温度过高造成纤维炭化,温度过低不足以蒸发出纤维中游离水的情况。
所述粘胶短纤维在下层空间的停留时间控制在1~3min。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发明将天然气与通电的触媒催化剂接触,使其产生红外射线,从而对含水率50~55%的粘胶短纤维进行预加热,热利用率高,经实践证明,可将厚度为7~10cm的湿纤维均匀加热,使湿纤维升温效果迅速,并提前蒸发其中10~15%的水量,达到提高烘干效果的目的。
(2)本发明工艺中,为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烘干工艺效果,设置玻璃隔板将触媒催化板与纤维输送带隔离开来,玻璃隔板采用钢化玻璃,红外射线透过玻璃隔板将能量带到纤维输送带的粘胶短纤维上,能防止纤维及粉尘接触触媒催化剂,造成燃爆及影响触媒催化剂效果的情况发生。
(3)本发明烘干速度快,一方面,能量被红外射线透过玻璃隔板带到被加热物,被有极化学键(羟基、羧基等)吸收,激发化学键形成谐振状态,引起能级跃迁,从而达到干燥效果,另一方面,上层空间的热空气被带到下层空间,能将下层空间的湿热空气迅速带出,进一步的增加烘干效果,因此,粘胶短纤维在下层空间的停留时间仅需控制在1~3min,即可达到理想的预烘干效果。
(4)本发明设计合理,为达到理想的烘干效果,控制触媒催化板、纤维输送带距离玻璃隔板的距离分别为200~400mm和300~500mm之间,控制上层空间和下层空间风量为20000~40000m³/h,有利于烘干工艺的顺利进行。
(5)本发明是对含水率50~55%的粘胶短纤维进行的预烘干工艺,可烘干得到含水率35~40%的粘胶短纤维,再继续送入下一段工序继续烘干处理,由于预加热不使用蒸汽,能降低整个烘干阶段的蒸汽消耗,能耗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预烘干装置,2—触媒催化板,3—玻璃隔板,4—纤维输送带,5—上层空间,6—上层补风口,7—上层排风口,8—下层空间,9—下层补风口,10—下层排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一种用于粘胶短纤维的预烘干工艺,所述预烘干工艺是在预烘干装置1内,用天然气与通电的触媒催化板2接触后产生的红外射线,对送入预烘干装置1内的粘胶短纤维进行干燥的烘干过程。
其中,天然气由天然气管道送入预烘干装置1,并通过均风板与触媒催化板2充分接触,触媒催化板2为由触媒催化剂(如铂)制备而成的电网结构,设置在预烘干装置1的顶壁内侧;在触媒催化板2的下方设置玻璃隔板3,玻璃隔板3下方设纤维输送带4。
实施例2:
一种用于粘胶短纤维的预烘干工艺,所述预烘干工艺是在预烘干装置1内,用天然气与通电的触媒催化板2接触后产生的红外射线,对送入预烘干装置1内的粘胶短纤维进行干燥的烘干过程。
其中,天然气由天然气管道送入预烘干装置1,并通过均风板与触媒催化板2充分接触,触媒催化板2为由触媒催化剂(如铑)制备而成的电网结构,设置在预烘干装置1的顶壁内侧;在触媒催化板2的下方设置玻璃隔板3,玻璃隔板3下方设纤维输送带4。
实施例3:
一种用于粘胶短纤维的预烘干工艺,所述预烘干工艺是在预烘干装置1内,用天然气与通电的触媒催化板2接触后产生的红外射线,对送入预烘干装置1内的粘胶短纤维进行干燥的烘干过程。
其中,天然气由天然气管道送入预烘干装置1,并通过均风板与触媒催化板2充分接触,触媒催化板2为由触媒催化剂(如钯)制备而成的电网结构,设置在预烘干装置1的顶壁内侧;在触媒催化板2的下方设置玻璃隔板3,玻璃隔板3下方设纤维输送带4。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结构:
玻璃隔板3使用钢化玻璃,触媒催化板2至玻璃隔板3的距离控制在200mm;纤维输送带4至玻璃隔板3的距离比控制在300mm。
在玻璃隔板3与预烘干装置1组成的上层空间5内,设有上层补风口6和上层排风口7,在上层补风口6上设补风机;在玻璃隔板3与预烘干装置1组成的下层空间8内,设有下层补风口9和下层排风口10,下层补风口9与上层排风口连通。进一步的,上层空间5的补风量和排风量、下层空间8的补风量和排风量均控制在2×104m³/h。
使用时,将触媒催化板2通电加热至80℃后,先开启上层排风口7、上层补风口6、下层排风口10和下层补风口9后,再开启天然气控制阀,控制预烘干装置1下层空间8的温度为130℃,实现粘胶短纤维的干燥,烘干时,粘胶短纤维在下层空间8的停留时间控制在3min。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结构:
玻璃隔板3使用钢化玻璃,触媒催化板2至玻璃隔板3的距离控制在400mm;纤维输送带4至玻璃隔板3的距离比控制在500mm。
在玻璃隔板3与预烘干装置1组成的上层空间5内,设有上层补风口6和上层排风口7,在上层补风口6上设补风机;在玻璃隔板3与预烘干装置1组成的下层空间8内,设有下层补风口9和下层排风口10,下层补风口9与上层排风口7连通。进一步的,上层空间5的补风量和排风量、下层空间8的补风量和排风量均控制在4×104 m³/h。
使用时,将触媒催化板2通电加热至90℃后,先开启上层排风口7、上层补风口6、下层排风口10和下层补风口9后,再开启天然气控制阀,控制预烘干装置1下层空间8的温度为160℃,实现粘胶短纤维的干燥,烘干时,粘胶短纤维在下层空间8的停留时间控制在1min。
实施例6: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结构:
玻璃隔板3使用钢化玻璃,触媒催化板2至玻璃隔板3的距离控制在300mm;纤维输送带4至玻璃隔板3的距离比控制在400mm。
在玻璃隔板3与预烘干装置1组成的上层空间5内,设有上层补风口6和上层排风口7,在上层补风口6上设补风机;在玻璃隔板3与预烘干装置1组成的下层空间8内,设有下层补风口9和下层排风口10,下层补风口9与上层排风口7连通。进一步的,上层空间5的补风量和排风量、下层空间8的补风量和排风量均控制在3×104m³/h。
使用时,将触媒催化板2通电加热至85℃后,先开启上层排风口7、上层补风口6、下层排风口10和下层补风口9后,再开启天然气控制阀,控制预烘干装置1下层空间8的温度为140℃,实现粘胶短纤维的干燥,烘干时,粘胶短纤维在下层空间8的停留时间控制在2min。
实施例7:
一种用于粘胶短纤维的预烘干工艺,如图1所示,该预烘干工艺是在预烘干装置1内,用天然气与通电的触媒催化板2接触后产生的红外射线,对送入预烘干装置1内的粘胶短纤维进行干燥的烘干过程。
其中,天然气由天然气管道送入预烘干装置1,并通过均风板与触媒催化板2充分接触,触媒催化板2为由触媒催化剂(如钯)制备而成的电网结构,设置在预烘干装置1的顶壁内侧;在触媒催化板2的下方设置玻璃隔板3,玻璃隔板3下方设纤维输送带4。
玻璃隔板3使用钢化玻璃,触媒催化板2至玻璃隔板3的距离控制在350mm;纤维输送带4至玻璃隔板3的距离比控制在400mm。
在玻璃隔板3与预烘干装置1组成的上层空间5内,设有上层补风口6和上层排风口7,在上层补风口6上设补风机;在玻璃隔板3与预烘干装置1组成的下层空间8内,设有下层补风口9和下层排风口10,下层补风口9与上层排风口7连通。进一步的,上层空间5的补风量和排风量、下层空间8的补风量和排风量均控制在2.5×104m³/h。
使用时,将触媒催化板2通电加热至90℃后,先开启上层排风口7、上层补风口6、下层排风口10和下层补风口9后,再开启天然气控制阀,控制预烘干装置1下层空间8的温度为150℃,实现粘胶短纤维的干燥,烘干时,粘胶短纤维在下层空间8的停留时间控制在2min。
实施例8:
一种用于粘胶短纤维的预烘干工艺,如图1所示,该预烘干工艺是在预烘干装置1内,用天然气与通电的触媒催化板2接触后产生的红外射线,对送入预烘干装置1内的粘胶短纤维进行干燥的烘干过程。
其中,天然气由天然气管道送入预烘干装置1,并通过均风板与触媒催化板2充分接触,触媒催化板2为由触媒催化剂(如铂)制备而成的电网结构,设置在预烘干装置1的顶壁内侧;在触媒催化板2的下方设置玻璃隔板3,玻璃隔板3下方设纤维输送带4。
玻璃隔板3使用钢化玻璃,触媒催化板2至玻璃隔板3的距离控制在400mm;纤维输送带4至玻璃隔板3的距离比控制在400mm。
在玻璃隔板3与预烘干装置1组成的上层空间5内,设有上层补风口6和上层排风口7,在上层补风口6上设补风机;在玻璃隔板3与预烘干装置1组成的下层空间8内,设有下层补风口9和下层排风口10,下层补风口9与上层排风口7连通。进一步的,上层空间5的补风量和排风量、下层空间8的补风量和排风量均控制在4×104 m³/h。
使用时,将触媒催化板2通电加热至85℃后,先开启上层排风口7、上层补风口6、下层排风口10和下层补风口9后,再开启天然气控制阀,控制预烘干装置1下层空间8的温度为155℃,实现粘胶短纤维的干燥,烘干时,粘胶短纤维在下层空间8的停留时间控制在2.5min。
实施例9:
一种用于粘胶短纤维的预烘干工艺,如图1所示,该预烘干工艺是在预烘干装置1内,用天然气与通电的触媒催化板2接触后产生的红外射线,对送入预烘干装置1内的粘胶短纤维进行干燥的烘干过程。
其中,天然气由天然气管道送入预烘干装置1,并通过均风板与触媒催化板2充分接触,触媒催化板2为由触媒催化剂(如铑)制备而成的电网结构,设置在预烘干装置1的顶壁内侧;在触媒催化板2的下方设置玻璃隔板3,玻璃隔板3下方设纤维输送带4。
玻璃隔板3使用钢化玻璃,触媒催化板2至玻璃隔板3的距离控制在280mm;纤维输送带4至玻璃隔板3的距离比控制在360mm。
在玻璃隔板3与预烘干装置1组成的上层空间5内,设有上层补风口6和上层排风口7,在上层补风口6上设补风机;在玻璃隔板3与预烘干装置1组成的下层空间8内,设有下层补风口9和下层排风口10,下层补风口9与上层排风口7连通。进一步的,上层空间5的补风量和排风量、下层空间8的补风量和排风量均控制在3.6×104 m³/h。
使用时,将触媒催化板2通电加热至80℃后,先开启上层排风口7、上层补风口6、下层排风口10和下层补风口9后,再开启天然气控制阀,控制预烘干装置1下层空间8的温度为160℃,实现粘胶短纤维的干燥,烘干时,粘胶短纤维在下层空间8的停留时间控制在1.5min。
实施例10:
一种用于粘胶短纤维的预烘干工艺,如图1所示,该预烘干工艺是在预烘干装置1内,用天然气与通电的触媒催化板2接触后产生的红外射线,对送入预烘干装置1内的粘胶短纤维进行干燥的烘干过程。
其中,天然气由天然气管道送入预烘干装置1,并通过均风板与触媒催化板2充分接触,触媒催化板2为由触媒催化剂(如铂)制备而成的电网结构,设置在预烘干装置1的顶壁内侧;在触媒催化板2的下方设置玻璃隔板3,玻璃隔板3下方设纤维输送带4。
玻璃隔板3使用钢化玻璃,触媒催化板2至玻璃隔板3的距离控制在330mm;纤维输送带4至玻璃隔板3的距离比控制在450mm。
在玻璃隔板3与预烘干装置1组成的上层空间5内,设有上层补风口6和上层排风口7,在上层补风口6上设补风机;在玻璃隔板3与预烘干装置1组成的下层空间8内,设有下层补风口9和下层排风口10,下层补风口9与上层排风口7连通。进一步的,上层空间5的补风量和排风量、下层空间8的补风量和排风量均控制在3.6×104 m³/h。
使用时,将触媒催化板2通电加热至85℃后,先开启上层排风口7、上层补风口6、下层排风口10和下层补风口9后,再开启天然气控制阀,控制预烘干装置1下层空间8的温度为155℃,实现粘胶短纤维的干燥,烘干时,粘胶短纤维在下层空间8的停留时间控制在2min。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粘胶短纤维的预烘干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烘干工艺是在预烘干装置(1)内,用天然气与通电的触媒催化板(2)接触后产生的红外射线,对送入预烘干装置(1)内的粘胶短纤维进行干燥的烘干过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粘胶短纤维的预烘干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然气由天然气管道送入预烘干装置(1),并通过均风板与触媒催化板(2)充分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粘胶短纤维的预烘干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媒催化板(2)为由触媒催化剂制备而成的电网结构,设置在预烘干装置(1)的顶壁内侧;在触媒催化板(2)的下方设置玻璃隔板(3),玻璃隔板(3)下方设纤维输送带(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粘胶短纤维的预烘干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媒催化剂选自铂、铑或钯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粘胶短纤维的预烘干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媒催化板(2)至玻璃隔板(3)的距离控制在200~400mm;纤维输送带(4)至玻璃隔板(3)的距离比控制在300~500m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粘胶短纤维的预烘干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隔板(3)为钢化玻璃。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粘胶短纤维的预烘干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玻璃隔板(3)与预烘干装置(1)组成的上层空间(5)内,设有上层补风口(6)和上层排风口(7),在上层补风口(6)上设补风机;在所述玻璃隔板(3)与预烘干装置(1)组成的下层空间(8)内,设有下层补风口(9)和下层排风口(10),下层补风口(9)与上层排风口(7)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粘胶短纤维的预烘干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空间(5)的补风量和排风量、下层空间(8)的补风量和排风量均控制在2×104~4×104 m³/h。
9.根据权利要求7所的一种用于粘胶短纤维的预烘干工艺,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触媒催化板(2)通电加热至80~90℃后,先开启上层排风口(7)、上层补风口(6)、下层排风口(10)和下层补风口(9)后,再开启天然气控制阀,控制预烘干装置(1)下层空间(8)的温度为130~160℃,实现粘胶短纤维的干燥。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粘胶短纤维的预烘干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胶短纤维在下层空间(8)的停留时间控制在1~3min。
CN201610454309.7A 2016-06-22 2016-06-22 一种用于粘胶短纤维的预烘干工艺 Active CN1060120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54309.7A CN106012061B (zh) 2016-06-22 2016-06-22 一种用于粘胶短纤维的预烘干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54309.7A CN106012061B (zh) 2016-06-22 2016-06-22 一种用于粘胶短纤维的预烘干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12061A true CN106012061A (zh) 2016-10-12
CN106012061B CN106012061B (zh) 2018-06-19

Family

ID=570870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54309.7A Active CN106012061B (zh) 2016-06-22 2016-06-22 一种用于粘胶短纤维的预烘干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12061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80609A (ja) * 1988-09-14 1990-03-20 Kawasaki Heavy Ind Ltd レーヨンフィラメントの連続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CN102080316A (zh) * 2010-12-28 2011-06-01 成都华明玻璃纸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粘胶纤维生产中的烘干工艺
CN102797064A (zh) * 2012-08-31 2012-11-28 山东天力干燥股份有限公司 粘胶纤维的烘干与调节工艺及装置
CN202655204U (zh) * 2012-04-10 2013-01-09 东莞丰裕电机有限公司 燃气触媒反应炉
CN202786549U (zh) * 2012-08-31 2013-03-13 山东天力干燥股份有限公司 粘胶纤维的烘干与调节装置
CN103388186A (zh) * 2012-05-09 2013-11-13 邵阳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丝束烘干装置
CN103409957A (zh) * 2013-08-29 2013-11-27 宜宾丝丽雅股份有限公司 粘胶短纤维生产中的烘干工艺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80609A (ja) * 1988-09-14 1990-03-20 Kawasaki Heavy Ind Ltd レーヨンフィラメントの連続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CN102080316A (zh) * 2010-12-28 2011-06-01 成都华明玻璃纸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粘胶纤维生产中的烘干工艺
CN202655204U (zh) * 2012-04-10 2013-01-09 东莞丰裕电机有限公司 燃气触媒反应炉
CN103388186A (zh) * 2012-05-09 2013-11-13 邵阳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丝束烘干装置
CN102797064A (zh) * 2012-08-31 2012-11-28 山东天力干燥股份有限公司 粘胶纤维的烘干与调节工艺及装置
CN202786549U (zh) * 2012-08-31 2013-03-13 山东天力干燥股份有限公司 粘胶纤维的烘干与调节装置
CN103409957A (zh) * 2013-08-29 2013-11-27 宜宾丝丽雅股份有限公司 粘胶短纤维生产中的烘干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12061B (zh) 2018-06-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15478A (zh) 一种干燥设备
KR20180034478A (ko) 가교결합된 유리 섬유 재료의 제조 방법 및 설비
CN102132950A (zh) 一种叶丝气流干燥余热利用的工艺方法及专用流热装置
CN204325738U (zh) 无纺布的烘干装置
CN103333703B (zh) 褐煤或低变质长焰煤的烘干或低温干馏方法及装置
CN103242876A (zh) 一种褐煤或低变质长焰煤的烘干或低温干馏方法及装置
CN205448291U (zh) 一种用于烟气处理的节能型热风炉
CN106012061A (zh) 一种用于粘胶短纤维的预烘干工艺
CN105239295A (zh) 无纺布的烘干装置
CN103673564A (zh) 一种使用气体循环净化系统的热风循环干燥系统
CN104164803B (zh) 一种燃气直燃加热烘箱
CN107131492A (zh) 一种制取蒸汽的锅炉设备
CN103954114A (zh) 一种织物烘房的热风循环系统
CN205002539U (zh) 带风管的余热回收式烘干机组
CN203999497U (zh) 一种有机固体废弃物高温炭化系统
CN203148165U (zh) 一种干燥设备
CN204730453U (zh) 为云母制浆提供能源的装置
CN208382733U (zh) 全自动天然气高温烘房
CN202711871U (zh) 一种多线位漆包机节能减排回风设备的结构
CN204000450U (zh) 一种燃气直燃加热烘箱
CN103994647A (zh) 高硅氧玻纤布烧结装置
CN206008355U (zh) 一种用微波加热器加热锅炉烟气的装置
CN206235093U (zh) 一种草果用高低温自动转换烘干节能系统
CN109883189B (zh) 一种烤炉燃烧室余热利用系统
CN211476624U (zh) 一种涤纶纤维烘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03

Address after: Unit 1, Building 1, No. 7 Tuanjie North Road, Qingbaijiang District, Chengdu City, Sichuan Province, 610300

Patentee after: Sichuan Yawei New Material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270 Tuanjie South Road, Qingbaijiang District, Chengdu, Sichuan 610300

Patentee before: CHENGDU GRACE FIBR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