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96532B - 可调节前倾的转椅底座 - Google Patents

可调节前倾的转椅底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96532B
CN105996532B CN201610522038.4A CN201610522038A CN105996532B CN 105996532 B CN105996532 B CN 105996532B CN 201610522038 A CN201610522038 A CN 201610522038A CN 105996532 B CN105996532 B CN 1059965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lting
plate
base
rotating shaft
adjust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2203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96532A (zh
Inventor
黄天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Tianyu Furnitu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Tianyu Furni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Tianyu Furni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Tianyu Furnitu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52203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996532B/zh
Publication of CN1059965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965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965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965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7/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hairs or stools
    • A47C7/002Chair or stool bas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3/00Chair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Chairs or stools with rotatable or vertically-adjustable seats
    • A47C3/18Chairs or stools with rotatable seat

Landscapes

  • Chairs Characterized By Structure (AREA)
  • Chairs For Special Purposes, Such As Reclining Chai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调节前倾的转椅底座,通过底盘座上的转椅杆孔用于安装转椅支撑杆。通过倾仰转轴在所述底盘座的上方配合安装中间板;倾仰转轴铰接所述中间板的中间板立壁和底盘座的底座盘立壁;通过前倾底转轴或者前倾中转轴在所述中间板的上方配合安装前倾板;所述前倾底转轴铰接所述前倾板的前倾板立壁和底盘座的底座盘立壁;所述前倾中转轴铰接所述前倾板的前倾板立壁和中间板的中间板立壁。该转椅底座连同椅背能同时配合的向前倾斜,贴合乘坐者的背部、腰部及整个骨盆,更符合人体工学;乘坐者的感受更舒适。该设计有助于提高产品的实用性,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有利于企业开拓市场和产品升级换代。

Description

可调节前倾的转椅底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具行业的转椅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可调节前倾的转椅底座。
背景技术
转椅是一种常见的家具。现有的转椅通常可以水平旋转,上下调整高度。也有些转椅可以调节椅背的倾仰幅度。特别的,有些转椅还能够保证椅背的倾斜式摇摆运动,以配合人体姿势,或者配合不同坐姿的重心位置。不过,目前的各种转椅的结构和效果较为单一,没有同时满足多项功能及人体需求。
例如,专利号为DE202011002235U1的逍遥结构的设计方案是通过多个组合的铰接设计,保证椅座板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前后移动。专利号为DE102011081588的椅子的逍遥结构的设计方案是通过两个拉伸弹簧以及一个挤压弹簧的组合,从前后和上下两个方向来实现椅座在一定范围内的移动方式。还有类似DE102014101517、DE202013102059、WO 2011/022856、DE102012020726、DE102010042923、WO 2006/114239等等,从不同的角度来设计转椅底座,从各种结构设计来实现逍遥功能,以满足市场需求,给消费者提供各种选择。
但是,这些结构要么设计简单,功能单一,效果一般,无法提起消费者的兴趣;要么设计结构复杂,功能上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但是较为复杂的结构使得制造成本高昂,同时还容易出现损坏,也不适应市场需求。
针对市场及消费者的期望,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可调节前倾的转椅底座,其结构简单实用、操作省力便捷、生产和消费成本较为低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可调节前倾的转椅底座,其结构简单实用、操作省力便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设计的一种可调节前倾的转椅底座,包括底盘座,所述底盘座上的转椅杆孔用于安装转椅支撑杆,
通过倾仰转轴在所述底盘座的上方配合安装中间板;倾仰转轴铰接所述中间板的中间板立壁和底盘座的底座盘立壁;通过前倾底转轴或者前倾中转轴在所述中间板的上方配合安装前倾板;所述前倾底转轴铰接所述前倾板的前倾板立壁和底盘座的底座盘立壁;所述前倾中转轴铰接所述前倾板的前倾板立壁和中间板的中间板立壁。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底盘座的中部为底座中盘;底盘中盘设置底座盘倾仰轴孔;所述中间板包括支架倾仰底盘或中间板中盘;所述中间板中盘设置中间板倾仰轴孔;倾仰支撑轴贯穿底座盘倾仰轴孔和支架倾仰底盘后同轴套装倾仰支撑弹簧及倾仰支撑弹簧外壳;或者,倾仰支撑轴贯穿底座盘倾仰轴孔和中间板倾仰轴孔后同轴套装倾仰支撑弹簧及倾仰支撑弹簧外壳。
上述技术方案中,设置在所述前倾板上的前倾插销手柄的中部设置贯穿设置在前倾插销中梁中;在前倾插销中梁中的顶部安装在前倾板中部的前倾板中盘上;在前倾插销中梁中的一侧设置前倾插销弹簧;该前倾插销弹簧的另一端安装在前倾插销手柄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中间板的中间板立壁设置有中间板定位孔和中间板前倾中转轴孔;所述中间板定位孔配合安装前倾插销手柄;中间板前倾中转轴孔配合安装前倾中转轴;所述前倾板的前倾板立壁设置有前倾板定位孔和前倾板前倾轴孔;所述前倾板定位孔配合安装前倾插销手柄,所述前倾板前倾轴孔配合安装前倾中转轴。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底盘座的一侧设置倾仰可调扳手;倾仰可调扳手的前端设置倾仰可调旋头;倾仰可调拉杆的一端安装在倾仰可调旋头上,另一端安装在倾仰可调转头上;倾仰可调转头的相对于倾仰可调拉杆 的另一侧为倾仰可调挡块;该倾仰可调挡块的旋转活动范围的投影重叠在支架倾仰调节舌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倾仰可调挡块由一个或多个倾仰可调挡块单元并排的组成;每个倾仰可调挡块单元为同样的形状及尺寸,在面向支架倾仰底盘的侧边设置多个突出的调节齿,相邻两个调节齿之间为调节缺口;从上至下,每个调节齿的远端依次向外突出;每个调节缺口的最小宽度比支架倾仰底盘伸出的远端的支架倾仰调节舌的边缘厚度至少多0.5mm;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底座盘的底座盘立壁设置有底座盘转轴孔和底座盘前倾轴孔,分别配合安装倾仰转轴和前倾底转轴;所述中间板的中间板立壁设置有中间板转轴孔,中间板转轴孔配合安装倾仰转轴;所述前倾板的前倾板立壁设置有前倾板前倾轴孔;前倾板前倾轴孔配合安装前倾底转轴。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底座盘的底座盘立壁设置有底座盘转轴孔;底座盘转轴孔配合安装倾仰转轴;所述中间板的中间板立壁设置有中间板转轴孔和中间板前倾中转轴孔;中间板转轴孔配合安装倾仰转轴;中间板前倾中转轴孔配合安装前倾中转轴;所述前倾板的前倾板立壁设置有前倾板前倾轴孔;前倾板前倾轴孔配合安装前倾中转轴。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底座盘的底座盘立壁设置底座盘倾仰插销孔配合安装倾仰扳手;所述中间板的中间板立壁设置有中间板倾仰插销孔和中间板定位孔;中间板倾仰插销孔配合安装倾仰扳手;中间板定位孔配合安装前倾插销手柄;所述前倾板的前倾板立壁设置有前倾板定位孔;前倾板定位孔配合安装前倾插销手柄。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前倾板的前倾板中盘设置有前倾板前倾弹簧凹槽;所述中间板的中间板中盘设置有中间板前倾弹簧凹槽;中间板前倾弹簧凹槽和前倾板前倾弹簧凹槽之间安装有前倾弹簧。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整体上,倾仰支撑弹簧外壳旋套在倾仰支撑轴上。旋转倾仰支撑弹簧外壳而将其沿倾仰支撑轴前后移动;这样一方面可以改变倾仰支撑弹簧的 长度,从而可以调节倾仰支撑弹簧的倔强系数,改变座椅整体的摆动强度;另一方面还改变了倾仰支撑弹簧的下压最低点,改变了座椅整体的摆动幅度。
底座盘、下支架和前倾板的设计通过两个手柄分别控制该转椅的前倾和倾仰状态。分别操控倾仰启闭扳手和前倾插销手柄时,保证该转椅分别为:可前倾可倾仰、可前倾不可倾仰、不可前倾可倾仰、不可前倾不可倾仰四种状态。依此来保证该转椅整体上更符合人体工学,特别是设计前倾板的旋转角度范围为-15°~20°之间,从而保证其一体式的靠背能够符合多种状态下乘坐者的腰背支撑需求,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在底座盘上设置有倾仰可调扳手等,可以进一步调整倾仰的幅度和范围,依此来将转椅整体的倾仰调节范围更加细化,从而保证其一体式的靠背能够符合某些状态下乘坐者的腰背支撑需求,满足需要维持某些特定姿势的乘坐者的需要,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在倾仰可调挡块不达到调节位置时,转椅座联动至可倾仰调节的最大范围:-3°~12°。支架倾仰调节舌位于调节缺口内,该转椅座联动至可倾仰调节的最大范围分别为-3°~0°、0°~3°、3°~6°、6°~9°、9°~12°;该转椅座联动倾仰在上述的某个相对固定的可调角度范围。这样更适合人体不同的需求。
倾仰可调挡块和支架倾仰底盘之间,该转椅座联动保持-3°的前倾状态;以加强对人体腰椎部位的支撑。
在所述升降扳手的前端设置升降旋头;升降旋头上方为升降调节杆的调节端;升降调节杆另一端升降端的顶部位于转椅杆孔内。这样可以保证转椅的原有的升降椅座的功能及结构不发生改变。
底盘座和座椅支架的各个部件均为钢板拉伸成型后焊接而成。这样制得的产品机械强度更高,成本较低廉;而且钢板制得的底盘座和座椅支架沉重,使得转椅的重心向下移动,使用时更舒适。
本发明在原有简单的蝴蝶盘的设计基础上,在转椅底座下方增加了一块前倾板。通过底座盘、中间板和前倾板之间的两个旋转轴的配合,利用 两个手柄,分别控制倾仰功能和前倾功能,同样达到四个不同的状态。同样的设计前倾板的旋转角度范围为-15°~20°之间,从而保证其一体式的靠背能够符合多种状态下乘坐者的腰背支撑需求,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增加的前倾板,可以从整体上基本保持原有转椅的靠背、扶手、升降杆等等设计不变,对生产线的改动仅仅需要增加前倾板的生产部门,以及改动产品整体安装部分,不需要重新购买全新的生产线,非常适合现有的生产厂家的产品升级。
而在原有单一的倾仰功能的基础上,前倾板及其相关结构的改动,增加了前倾功能,明显的可以满足现在上班族的需要。将原有的转椅产品功能扩展升级,提高其市场竞争力,满足消费者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可调节前倾的转椅底座安装在转椅上前倾板前倾状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可调节前倾的转椅底座部分卸下前倾板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中可调节前倾的转椅底座部分的前倾板不前倾状态的沿中心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中的前倾板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中的前倾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1中的中间板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状态下前倾插销手柄处的横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3状态下前倾插销手柄处的横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2中可调节前倾的转椅底座部分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2中的前倾板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2中的前倾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2中的中间板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实施例2中的中间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实施例2中的底座盘的横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实施例2中的底座盘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实施例2中的底座盘、中间板及倾仰支撑弹簧组合状态的横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实施例2中的配合安装座椅底板和靠背的可调节前倾的转椅底座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7中的可调节前倾的转椅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实施例2中的配合安装座椅底板和靠背的可调节前倾的转椅底座的最大前倾角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19中的可调节前倾的转椅底座最大前倾角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实施例2中的配合安装座椅底板和靠背的可调节前倾的转椅底座的最大仰角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图21中的可调节前倾的转椅底座最大仰角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实施例3中可调节前倾的转椅底座部分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4为实施例4中可调节前倾的转椅底座部分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转椅支撑杆1A、转椅座板1B、前倾底转轴P、前倾中转轴P’、倾仰转轴Q、
底座盘1、转椅杆孔1.1、底座中盘1.a、底座盘立壁1.b、底座盘倾仰轴孔1.a.1、底座盘倾仰插销孔1.b.1、底座盘转轴孔1.b.2、底座盘前倾轴孔1.b.3、底座盘前倾中转轴孔1.b.3’、
中间板2、中间板中盘2.a、中间板倾仰轴孔2.a.1、中间板前倾弹簧凹槽2.a.2、中间板立壁2.b、中间板定位孔2.b.0、中间板倾仰插销孔2.b.1、中间板转轴孔2.b.2、中间板前倾转轴开口2.b.3、中间板前倾中转轴孔2.6.3’、
支架倾仰底盘2.2、支架倾仰底盘孔2.2.1、支架倾仰调节舌2.2.2、支架板2.b、支架腰形孔2.b.0
前倾板3、前倾板中盘3.a、前倾板立壁3.b、前倾板定位孔3.b.0、前倾板转轴6.2、前倾板前倾轴孔3.b.3、前倾板前倾弹簧凹槽3.a.2、底座安装螺孔3.e、
倾仰扳手4、
倾仰支撑轴5、倾仰支撑弹簧5.1、倾仰支撑弹簧外壳5.2、
前倾插销手柄6、前倾插销弹簧6.1、前倾插销中梁6.2、前倾弹簧6.3、
升降扳手7、升降旋头7.1、升降调节杆7.2、
倾仰可调扳手8、倾仰可调旋头8.1、倾仰可调拉杆8.2、倾仰可调转头8.3、倾仰可调回位弹簧8.4、倾仰可调挡块8.5、倾仰可调挡块单元8.5.1、调节齿8.5.1.1、调节缺口8.5.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24所示,本发明设计的一种可调节前倾的转椅底座全套组合整体安装在转椅座板1B的下方;通过底盘座1上的转椅杆孔1.1连接转椅支撑杆1A。转椅靠背一方为后方,相对的一方为前方。
实施例1
如图1~8所示,该可调节前倾的转椅底座的底座盘1为铸铁冲压成型的一体式,整体呈水平设置。在底盘座1的两侧分别设置升降扳手7和倾仰可调扳手8。
通过倾仰转轴Q在所述底盘座1的上方配合安装中间板2;倾仰转轴Q铰接所述中间板2的中间板立壁2.b和底盘座1的底座盘立壁1.b。通过前倾中转轴P’在所述中间板2的上方配合安装前倾板3。所述前倾中转轴P’铰接所述前倾板3的前倾板立壁3.b和中间板2的中间板立壁2.b。
底盘座1的前端横向配合安装倾仰转轴Q。底盘座1的中部为底座中盘1.a。在底盘中盘1.a上开底座盘倾仰轴孔1.a.1,用于插入倾仰支撑轴5。底盘座1的后部开有转椅杆孔1.1。
在所述底盘座1的上方配合安装中间板2。所述中间板2的中部为支架倾仰底盘2.2。在支架倾仰底盘2.2的前部顶端横向设置所述倾仰转轴Q。在所述倾仰转轴Q的两侧各设置一个中间板立壁2.b。每个支架板2.b的顶面为中间板中盘2.a。中间板中盘2.a上设置有中间板前倾弹簧凹槽2.a.2,用于安装前倾弹簧6.3。每个中间板立壁2.b上从后至前依次设置有中间板定位孔2.b.0和中间板前倾中转轴孔2.6.3’。所述中间板定位孔2.b.0用于配合前倾插销手柄6;中间板前倾中转轴孔2.6.3’用于安装前倾中转轴P’。
在所述中间板2的上方覆盖设置前倾板3。该前倾板3为铸铁冲压成型的一体式,整体大约水平设置,下方两侧各设置一个前倾板立壁3.b。每个前倾板立壁3.b上从后至前依次、相对相应设置有前倾板定位孔3.b.0和前倾板前倾轴孔3.b.3。所述前倾板定位孔3.b.0配合安装前倾插销手柄6,所述前倾板前倾轴孔3.b.3配合安装前倾中转轴P’。
前倾板3的底面为前倾板中盘3.a。前倾板中盘3.a上设置有前倾板前倾弹簧凹槽3.a.2。每组所述中间板前倾弹簧凹槽2.a.2和前倾板前倾弹簧凹槽3.a.2相对设置,每组凹槽之间安装一个前倾弹簧6.3;便于平衡的提供前倾的支撑力度。在前倾板中盘3.a上还设置有多个底座安装螺孔3.e;用于将前倾板3安装在转椅座板1B的下方。
配合上套装的轴套将所述前倾中转轴P’贯穿设置在所述每个中间板前倾中转轴孔2.6.3’和每个前倾板前倾轴孔3.b.3内。从而实现:以前倾中转轴P’为轴,前倾板3在中间板2上方的一定幅度内旋转。
如图3、7、8所示,具体的,以水平面为零点,顺时针为正,逆时针为负,该前倾板3的旋转角度范围为-15°~20°之间。当某些乘坐者需要较长时间将身体重心向前倾斜时(例如,前台职位),这样设计的转椅座板1B连同该转椅的椅背能够同时配合的向前倾斜,贴合乘坐者的背部、腰部及整个骨盆,更符合人体工学;乘坐者的感受更舒适。该设计有助于提高产品的实用性,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有利于企业开拓市场,和产品升级换代。
具体的,前倾板3上设置的所述前倾插销手柄6的中部设置贯穿设置在前倾插销中梁6.2中。在前倾插销中梁6.2的顶部安装在前倾板中盘3.a上。在前倾插销中梁6.2的一侧设置前倾插销弹簧6.1。该前倾插销弹簧6.1的另一端安装在前倾插销手柄6上。
具体的,轴向相邻的一组前倾板定位孔3.b.0和中间板定位孔2.b.0中,一个为圆孔一个为腰型孔,且圆孔直径和腰型孔中的中部较窄处宽度一致。如图所示,中间板定位孔2.b.0为两端大孔、中部较窄的贯穿设置。配合中间板定位孔2.b.0,所述前倾插销手柄6上设置较窄的一截阶梯豁口和较宽的一截锁死口。前倾插销手柄6的阶梯豁口可以在中间板定位孔2.b.0较窄的中部自由移动。前倾插销手柄6的锁死口只能分别位于中间板定位孔2.b.0的两端的大孔内。那么,该前倾插销手柄6在前倾板定位孔3.b.0内只能轴向移动。
移动前倾插销手柄6,将锁死口沿轴向移动,阶梯豁口移动至中间板定位孔2.b.0的两端的大孔内。该前倾插销手柄6在中间板定位孔2.b.0内可以上下移动。此时,被压缩的前倾弹簧6.3恢复,将前倾板3顶起。前倾板3即可以前倾中转轴P’为轴旋转。如果垂直向前倾板中盘3.a施力(乘坐者坐上转椅座板1B),向下压缩前倾弹簧6.3;前倾插销手柄6依然设置在中间板定位孔2.b.0内可以上下移动。设计中间板定位孔2.b.0的两端大孔之间的距离,以及中间板定位孔2.b.0和前倾中转轴P’之间的距离即可保证前倾板3围绕前倾中转轴P’的角度范围。经过实际乘坐者体验,该角度范围为-15°~20°之间较为合适。
依此,利用前倾插销手柄6控制该转椅座板1B分别为两个状态:
如图7所示的开启前倾(即可以前倾)和如图8所示的不可前倾(即不可以前倾)。
该转椅底座还具有可调节前后倾仰角度的功能。具体的,如图2和3所示,倾仰支撑轴5贯穿底座中盘1.a、支架倾仰底盘2.2后同轴套装倾仰支撑弹簧5.1及倾仰支撑弹簧外壳5.2。由此,底座中盘1.a和支架倾仰底盘2.2配合组成张紧的钳夹式结构。向中间板2施力后,中间板2整体能 够一定幅度的摆动。该摆动的最大范围分别为:支架倾仰底盘2.2和底座中盘1.a接触,以及支架倾仰底盘2.2下压倾仰支撑弹簧5.1至倾仰支撑轴5和倾仰支撑弹簧外壳5.2允许的最低点。
所述倾仰支撑弹簧外壳5.2旋套在倾仰支撑轴5上。旋转倾仰支撑弹簧外壳5.2就可以将其沿倾仰支撑轴5轴向移动。一方面,依此可以改变倾仰支撑弹簧5.1的长度,从而调节倾仰支撑弹簧5.1的倔强系数,改变中间板2的摆动强度;另一方面还移动倾仰支撑弹簧5.1的下压最低点,改变中间板2的摆动幅度。由此,该座椅整体的摆动强度和摆动幅度均可通过旋转调节倾仰支撑弹簧外壳5.2实现。
所述升降扳手7的前端设置通过升降旋头安装升降调节杆7.2的一端。该升降调节杆7.2另一端位于转椅杆孔1.1内,以便于配合转椅支撑杆1A,调整转椅的整体高度。
所述倾仰可调扳手8的前端设置倾仰可调旋头8.1。倾仰可调拉杆8.2的一端安装在倾仰可调旋头8.1上,另一端安装在倾仰可调转头8.3上。倾仰可调转头8.3的相对于倾仰可调拉杆8.2的另一侧为倾仰可调挡块8.5。该倾仰可调挡块8.5的旋转活动范围的投影重叠在支架倾仰调节舌2.2.2上。
倾仰可调挡块8.5由一个或多个倾仰可调挡块单元8.5.1并排的组成。每个倾仰可调挡块单元8.5.1为同样的形状及尺寸,在面向支架倾仰底盘2.2的侧边设置多个突出的调节齿8.5.1.1,相邻两个调节齿8.5.1.1之间为调节缺口8.5.1.2。从上至下,每个调节齿8.5.1.1的远端依次向外突出。每个调节缺口8.5.1.2的最小宽度比支架倾仰底盘2.2伸出的远端的支架倾仰调节舌2.2.2的边缘厚度至少多0.5mm。
旋转倾仰可调扳手8即转动倾仰可调旋头8.1并联动伸缩倾仰可调拉杆8.2转动倾仰可调转头8.3从而转动倾仰可调挡块8.5达到调节位置。倾仰可调挡块8.5不达到调节位置时,支架倾仰调节舌2.2.2可以上下活动达到最大范围,此时的转椅座联动至可倾仰调节的最大范围:-3°~12°(同水平面夹角,前倾为负,后仰为正)。
倾仰可调挡块8.5旋转至与支架倾仰调节舌2.2.2上下部分重叠时,即达到调节位置。支架倾仰调节舌2.2.2可以位于调节缺口8.5.1.2内,则该转椅座联动至可倾仰调节的最大范围分别为-3°~0°、0°~3°、3°~6°、6°~9°、9°~12°。或者,倾仰可调挡块8.5和支架倾仰底盘2.2之间,则该转椅座联动保持-3°的前倾状态,以加强对人体腰椎部位的支撑。
实施例2
如图9~22所示,该可调节前倾的转椅底座的底座盘1为铸铁冲压成型的一体式,整体呈水平设置,主体为中部的底座中盘1.a,底座中盘1.a的两侧各设置一个底座盘立壁1.b。
通过倾仰转轴Q在所述底盘座1的上方配合安装中间板2;倾仰转轴Q铰接所述中间板2的中间板立壁2.b和底盘座1的底座盘立壁1.b。通过前倾底转轴P在所述中间板2的上方配合安装前倾板3。所述前倾底转轴P铰接所述前倾板3的前倾板立壁3.b和底盘座1的底座盘立壁1.b。
每个底座盘立壁1.b上从后至前依次设置有底座盘倾仰插销孔1.b.1、底座盘转轴孔1.b.2、底座盘前倾轴孔1.b.3。在底座盘1的底座中盘1.a前部贯穿设置底座盘倾仰轴孔1.a.1。
在所述底座盘1的上方覆盖设置中间板2。该中间板2为铸铁冲压成型的一体式,整体大约水平设置,主体为中部的中间板中盘2.a,其两侧各设置一个中间板立壁2.b。每个中间板立壁2.b上从后至前依次、相对相应设置有中间板倾仰插销孔2.b.1、中间板转轴孔2.b.2、中间板前倾转轴开口2.b.3。在所述中间板中盘2.a的前部贯穿设置中间板倾仰轴孔2.a.1。中间板中盘2.a的前部顶面设置有中间板前倾弹簧凹槽2.a.2,用于安装前倾弹簧6.3。
将所述中间板2覆盖底座盘1的上方时,底座盘倾仰插销孔1.b.1、底座盘转轴孔1.b.2、底座盘前倾轴孔1.b.3分别和中间板倾仰插销孔2.b.1、中间板转轴孔2.b.2、中间板前倾转轴开口2.b.3一一对应;中间板2和底座盘1上轴向相邻的两个孔构成一组。
其中,在两组底座盘转轴孔1.b.2和中间板转轴孔2.b.2内安装一根倾仰转轴Q。依此,中间板2可以以倾仰转轴Q为轴、一定幅度内上下转动。在底座盘倾仰插销孔1.b.1和中间板倾仰插销孔2.b.1内配套安装倾仰扳手4。中间板2以倾仰转轴Q为轴上下转动的过程中,底座盘倾仰插销孔1.b.1和中间板倾仰插销孔2.b.1对齐时,将倾仰扳手4插入,即可将中间板2锁死,不能转动。
如图16所示,倾仰支撑轴5为T型结构,顶部为横段。该倾仰支撑轴5贯穿中间板倾仰轴孔2.a.1和底座盘倾仰轴孔1.a.1后同轴套装倾仰支撑弹簧5.1及倾仰支撑弹簧外壳5.2。倾仰支撑轴5、及其套装的倾仰支撑弹簧5.1和倾仰支撑弹簧外壳5.2的结构和功能与实施例1相同。依此,中间板2在底座盘1上方,以倾仰转轴Q为轴的旋转程度可以通过调节倾仰支撑弹簧外壳5.2来实现。具体的,该中间板2的旋转幅度范围为-3°~12°。
如图10和11所示,在所述中间板2的上方覆盖设置前倾板3。该前倾板3为铸铁冲压成型的一体式,整体大约水平设置,主体为前倾板中盘3.a,其两侧向下各设置一个前倾板立壁3.b。每个前倾板立壁3.b上从后至前依次、相对相应设置有前倾板定位孔3.b.0和前倾板前倾轴孔3.b.3。在前倾板3的前部下面设置有前倾板前倾弹簧凹槽3.a.2。所述前倾板3上还均匀设置多个底座安装螺孔3.e,用于将其安装在转椅座板1B上。
在所述相应前倾板前倾轴孔3.b.3和底座盘前倾轴孔1.b.3上安装前倾底转轴P。可以配合的在底座盘前倾轴孔1.b.3上套装的轴套。从而实现:前倾板3以前倾底转轴P为轴、在一定幅度内上下旋转。
如图12、13所示,中间板前倾转轴开口2.b.3为U形开口挖空。当中间板2围绕倾仰转轴Q旋转时,不会影响前倾板3围绕前倾底转轴P的旋转。
所述中间板前倾弹簧凹槽2.a.2和前倾板前倾弹簧凹槽3.a.2相对设置,之间安装一个前倾弹簧6.3。可以在前倾板3和中间板2之间设置多个前倾弹簧6.3,便于平衡的提供前倾的支撑力度。
和实施例1同样的,在前倾板3下方设置前倾插销手柄6、前倾插销弹簧6.1、前倾插销中梁6.2、前倾弹簧6.3。
和实施例1同样的,轴向相邻的一组前倾板定位孔3.b.0和中间板定位孔2.b.0中,一个为圆孔一个为腰型孔,且圆孔直径和腰型孔中的中部较窄处宽度一致。
具体的,轴向相邻的一组前倾板定位孔3.b.0和中间板定位孔2.b.0中,一个为圆孔一个为腰型孔,且圆孔直径和腰型孔中的中部较窄处宽度一致。如图所示,前倾板定位孔3.b.0为两端大孔、中部较窄的贯穿设置。配合前倾板定位孔3.b.0,所述前倾插销手柄6上设置较窄的一截阶梯豁口和较宽的一截锁死口。前倾插销手柄6的阶梯豁口可以在前倾板定位孔3.b.0较窄的中部自由移动。前倾插销手柄6的锁死口只能分别位于前倾板定位孔3.b.0的两端的大孔内。那么,该前倾插销手柄6在中间板定位孔2.b.0内只能轴向移动。
移动前倾插销手柄6,将锁死口沿轴向移动,阶梯豁口移动至前倾板定位孔3.b.0的两端的大孔内。该前倾插销手柄6在前倾板定位孔3.b.0内可以上下移动。此时,被压缩的前倾弹簧6.3恢复,将前倾板3顶起。前倾板3即可以前倾底转轴P为轴旋转。如果垂直向前倾板中盘3.a施力(乘坐者坐上转椅座板1B),向下压缩前倾弹簧6.3;前倾插销手柄6依然设置在前倾板定位孔3.b.0内可以上下移动。设计前倾板定位孔3.b.0的两端大孔之间的距离,以及前倾板定位孔3.b.0和前倾底转轴P之间的距离即可保证前倾板3围绕前倾底转轴P的角度范围。
如图17、18所示,为开启倾仰状态,该可调节前倾的转椅底座为基本水平状态。乘坐者基本保持正坐姿势。乘坐者也可以主动调整重心,前倾板3和中间板2分别沿前倾底转轴P和倾仰转轴Q旋转,倾仰支撑弹簧5.1被压缩为一定程度,前倾弹簧6.3向上提供支撑。
如图19、20所示,为该可调节前倾的转椅底座最大前倾角度状态。这时候,乘坐者身体向前倾,前倾板3和水平夹角最大为15°(记为-15°)。此时,乘坐者上身前倾,整体重心向前倾,前倾插销手柄6和倾仰扳手4 均没有锁死,为开启倾仰和开启前倾状态;前倾板3和中间板2分别沿前倾底转轴P和倾仰转轴Q向上旋转,倾仰支撑弹簧5.1收缩、前倾弹簧6.3被压缩。
如图21、22所示,前倾插销手柄6为开启前倾状态,倾仰扳手4将底座盘倾仰插销孔1.b.1中间板倾仰插销孔2.b.1对齐锁死。该可调节前倾的转椅底座中,仅仅只有前倾板3沿前倾底转轴P旋转至最大仰角度状态。乘坐者向后仰的状态下,其后背及腰部整体贴合座椅靠背。该前倾板3的旋转角度范围为-15°~20°之间
利用前倾插销手柄6控制前倾板3分别为两个状态:开启前倾和不可前倾。利用倾仰扳手4控制中间板2分别为两个状态:开启倾仰和不可倾仰。
经过实际乘坐者体验,本实施例2中,前倾板3和水平夹角的角度范围为-15°~20°之间较为合适。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如图23所示,大体和实施例2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通过前倾中转轴P’在所述中间板2的上方配合安装前倾板3。所述前倾中转轴P’铰接所述前倾板3的前倾板立壁3.b和中间板2的中间板立壁2.b。
中间板2上设置中间板前倾中转轴孔2.6.3’,用于安装前倾中转轴P’。前倾中转轴P’通过底座盘1的底座盘立壁1.b的底座盘前倾中转轴孔1.b.3’,将前倾板3和中间板2铰接,使得前倾板3能够以前倾中转轴P’为轴旋转。
其他地方的设计一律不变,调节前倾板定位孔3.b.0的两端大孔之间的距离,以及前倾板定位孔3.b.0和前倾中转轴P’之间的距离即可保证前倾板3围绕前倾中转轴P’的角度范围同样为-15°~20°之间较为合适。
同样的,利用前倾插销手柄6控制前倾板3分别为两个状态:开启前倾和不可前倾。利用倾仰扳手4控制中间板2分别为两个状态:开启倾仰和不可倾仰。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如图24所示,大体和实施例3相同,同样也是通过前倾中转轴P’在所述中间板2的上方配合安装前倾板3。所述前倾中转轴P’铰接所述前倾板3的前倾板立壁3.b和中间板2的中间板立壁2.b。
和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前倾中转轴P’为分体式,分别铰接所述前倾板3的前倾板立壁3.b和中间板2的中间板立壁2.b。此时,相应的不设置实施例3中的底座盘前倾中转轴孔1.b.3’。
分体式设置的前倾中转轴P’同样可以保证前倾板3能够以前倾中转轴P’为轴旋转。
其他地方的设计和实施例3相同,调节前倾板定位孔3.b.0的两端大孔之间的距离,以及前倾板定位孔3.b.0和前倾中转轴P’之间的距离即可保证前倾板3围绕前倾中转轴P’的角度范围同样为-15°~20°之间,较为合适乘坐者。
同样的,利用前倾插销手柄6控制前倾板3分别为两个状态:开启前倾和不可前倾。利用倾仰扳手4控制中间板2分别为两个状态:开启倾仰和不可倾仰。

Claims (8)

1.一种可调节前倾的转椅底座,包括底座盘(1),所述底座盘(1)上的转椅杆孔(1.1)用于安装转椅支撑杆(1A),其特征在于:
通过倾仰转轴(Q)在所述底座盘(1)的上方配合安装中间板(2);倾仰转轴(Q)铰接所述中间板(2)的中间板立壁(2.b)和底座盘(1)的底座盘立壁(1.b);
通过前倾底转轴(P)或者前倾中转轴(P’)在所述中间板(2)的上方配合安装前倾板(3);
所述前倾底转轴(P)铰接所述前倾板(3)的前倾板立壁(3.b)和底座盘(1)的底座盘立壁(1.b);
所述前倾中转轴(P’)铰接所述前倾板(3)的前倾板立壁(3.b)和中间板(2)的中间板立壁(2.b);
所述底座盘(1)的中部为底座中盘(1.a);底座中盘(1.a)设置底座盘倾仰轴孔(1.a.1);
所述中间板(2)包括支架倾仰底盘(2.2)或中间板中盘(2.a);所述中间板中盘(2.a)设置中间板倾仰轴孔(2.a.1);
倾仰支撑轴(5)贯穿底座盘倾仰轴孔(1.a.1)和支架倾仰底盘(2.2)后同轴套装倾仰支撑弹簧(5.1)及倾仰支撑弹簧外壳(5.2);
或者,倾仰支撑轴(5)贯穿底座盘倾仰轴孔(1.a.1)和中间板倾仰轴孔(2.a.1)后同轴套装倾仰支撑弹簧(5.1)及倾仰支撑弹簧外壳(5.2);
设置在所述前倾板(3)上的前倾插销手柄(6)的中部设置贯穿设置在前倾插销中梁(6.2)中;在前倾插销中梁(6.2)中的顶部安装在前倾板(3)中部的前倾板中盘(3.a)上;在前倾插销中梁(6.2) 中的一侧设置前倾插销弹簧(6.1);该前倾插销弹簧(6.1)的另一端安装在前倾插销手柄(6)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调节前倾的转椅底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板(2)的中间板立壁(2.b)设置有中间板定位孔(2.b.0)和中间板前倾中转轴孔(2.6.3’);所述中间板定位孔(2.b.0)配合安装前倾插销手柄(6);中间板前倾中转轴孔(2.6.3’)配合安装前倾中转轴(P’);
所述前倾板(3)的前倾板立壁(3.b)设置有前倾板定位孔(3.b.0)和前倾板前倾轴孔(3.b.3);所述前倾板定位孔(3.b.0)配合安装前倾插销手柄(6),所述前倾板前倾轴孔(3.b.3)配合安装前倾中转轴(P’)。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可调节前倾的转椅底座,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底座盘(1)的一侧设置倾仰可调扳手(8);倾仰可调扳手(8)的前端设置倾仰可调旋头(8.1);倾仰可调拉杆(8.2)的一端安装在倾仰可调旋头(8.1)上,另一端安装在倾仰可调转头(8.3)上;倾仰可调转头(8.3)的相对于倾仰可调拉杆(8.2)的另一侧为倾仰可调挡块(8.5);该倾仰可调挡块(8.5)的旋转活动范围的投影重叠在支架倾仰调节舌(2.2.2)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可调节前倾的转椅底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倾仰可调挡块(8.5)由一个或多个倾仰可调挡块单元(8.5.1)并排的组成;每个倾仰可调挡块单元(8.5.1)为同样的形状及尺寸,在面向支架倾仰底盘(2.2)的侧边设置多个突出的调节齿(8.5.1.1),相邻两个调节齿(8.5.1.1)之间为调节缺口(8.5.1.2);从上至下,每个调节齿(8.5.1.1)的远端依次向外突出;每个调节缺口(8.5.1.2)的最小宽度比支架倾仰底盘(2.2)伸出的远端的支架倾仰调节舌(2.2.2)的边缘厚度至少多0.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调节前倾的转椅底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盘(1)的底座盘立壁(1.b)设置有底座盘转轴孔(1.b.2)和底座盘前倾轴孔(1.b.3),分别配合安装倾仰转轴(Q)和前倾底转轴(P);
所述中间板(2)的中间板立壁(2.b)设置有中间板转轴孔(2.b.2),中间板转轴孔(2.b.2)配合安装倾仰转轴(Q);
所述前倾板(3)的前倾板立壁(3.b)设置有前倾板前倾轴孔(3.b.3);前倾板前倾轴孔(3.b.3)配合安装前倾底转轴(P)。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调节前倾的转椅底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盘(1)的底座盘立壁(1.b)设置有底座盘转轴孔(1.b.2);底座盘转轴孔(1.b.2)配合安装倾仰转轴(Q);
所述中间板(2)的中间板立壁(2.b)设置有中间板转轴孔(2.b.2)和中间板前倾中转轴孔(2.6.3’);中间板转轴孔(2.b.2)配合安装倾仰转轴(Q);中间板前倾中转轴孔(2.6.3’)配合安装前倾中转轴(P’);
所述前倾板(3)的前倾板立壁(3.b)设置有前倾板前倾轴孔(3.b.3);前倾板前倾轴孔(3.b.3)配合安装前倾中转轴(P’)。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可调节前倾的转椅底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盘(1)的底座盘立壁(1.b)设置底座盘倾仰插销孔(1.b.1)配合安装倾仰扳手(4);
所述中间板(2)的中间板立壁(2.b)设置有中间板倾仰插销孔(2.b.1)和中间板定位孔(2.b.0);中间板倾仰插销孔(2.b.1)配合安装倾仰扳手(4);中间板定位孔(2.b.0)配合安装前倾插销手柄(6);
所述前倾板(3)的前倾板立壁(3.b)设置有前倾板定位孔(3.b.0);前倾板定位孔(3.b.0)配合安装前倾插销手柄(6)。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可调节前倾的转椅底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倾板(3)的前倾板中盘(3.a)设置有前倾板前倾弹簧凹槽(3.a.2);所述中间板(2)的中间板中盘(2.a)设置有中间板前倾弹簧凹槽(2.a.2);
中间板前倾弹簧凹槽(2.a.2)和前倾板前倾弹簧凹槽(3.a.2)之间安装有前倾弹簧(6.3)。
CN201610522038.4A 2016-07-01 2016-07-01 可调节前倾的转椅底座 Active CN1059965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22038.4A CN105996532B (zh) 2016-07-01 2016-07-01 可调节前倾的转椅底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22038.4A CN105996532B (zh) 2016-07-01 2016-07-01 可调节前倾的转椅底座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96532A CN105996532A (zh) 2016-10-12
CN105996532B true CN105996532B (zh) 2023-05-02

Family

ID=571064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22038.4A Active CN105996532B (zh) 2016-07-01 2016-07-01 可调节前倾的转椅底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99653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80381B (zh) * 2017-06-20 2023-07-11 中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倾仰调节机构
CN108968379A (zh) * 2018-08-13 2018-12-11 常傲寒 一种坐姿矫正装置
CN109662497A (zh) * 2018-11-09 2019-04-23 安徽爱就爱家具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方便的具有保健功能的可调整椅子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517259D0 (en) * 1994-08-25 1995-10-25 Buchacz Jurek A tiltable chair
CN201085301Y (zh) * 2007-10-08 2008-07-16 刘智清 办公椅的升降、倾仰调节装置
CN101366575A (zh) * 2007-08-17 2009-02-18 叶根林 办公转椅垫盘的升降、倾仰调节机构
CN201370309Y (zh) * 2009-01-19 2009-12-30 翁永联 一种方便倾仰调节的转椅底盘
CN201847194U (zh) * 2010-01-08 2011-06-01 杭州中泰实业有限公司 转椅底座倾仰调节机构
CN103720230A (zh) * 2014-01-16 2014-04-16 陈敏 倾仰角调节方便的大班椅
CN203735805U (zh) * 2013-12-19 2014-07-30 嘉兴市永泰五金塑料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办公椅底盘
CN204561521U (zh) * 2015-03-18 2015-08-19 周学广 一种新型办公座椅
CN206252158U (zh) * 2016-07-01 2017-06-16 浙江天瑜家具有限公司 可调节前倾的转椅底座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664911C (en) * 2006-04-20 2014-09-02 Distribution Gablex Inc. Abdominal support swivel chair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517259D0 (en) * 1994-08-25 1995-10-25 Buchacz Jurek A tiltable chair
CN101366575A (zh) * 2007-08-17 2009-02-18 叶根林 办公转椅垫盘的升降、倾仰调节机构
CN201085301Y (zh) * 2007-10-08 2008-07-16 刘智清 办公椅的升降、倾仰调节装置
CN201370309Y (zh) * 2009-01-19 2009-12-30 翁永联 一种方便倾仰调节的转椅底盘
CN201847194U (zh) * 2010-01-08 2011-06-01 杭州中泰实业有限公司 转椅底座倾仰调节机构
CN203735805U (zh) * 2013-12-19 2014-07-30 嘉兴市永泰五金塑料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办公椅底盘
CN103720230A (zh) * 2014-01-16 2014-04-16 陈敏 倾仰角调节方便的大班椅
CN204561521U (zh) * 2015-03-18 2015-08-19 周学广 一种新型办公座椅
CN206252158U (zh) * 2016-07-01 2017-06-16 浙江天瑜家具有限公司 可调节前倾的转椅底座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96532A (zh) 2016-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08095B1 (en) Chair structure and chair
US9814313B2 (en) Stools, chairs, and methods using the same
US7585028B2 (en) Mobile ergonomic rotating adjustable chair with lumbar support
US7234775B2 (en) Dynamically balanced seat assembly having independently and arcuately movable seat and backrest and method
CN105996532B (zh) 可调节前倾的转椅底座
US9504327B2 (en) Reclinable chair having a locking gas spring reclining back rest
JP2010246922A (ja) 着座用家具製品
ITVI20000226A1 (it) Poltrona ad assetto variabile
JP4627931B2 (ja) 椅子の背もたれの支持機構
JP6775015B2 (ja) 椅子及び座の支持機構
EP2389840B1 (en) Chair adjustment structure
US8469449B2 (en) Automatically adjustable chair structure
KR102100599B1 (ko) 다양한 신체에 적당한 형태로 변형되는 포위드 슬로핑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접이식 의자
KR20190024417A (ko) 기립 보조 의자
CN206252158U (zh) 可调节前倾的转椅底座
US11160377B2 (en) Synchronous chair mechanism and chair having same
JP5279773B2 (ja) 椅子の背もたれの支持機構
KR200272206Y1 (ko) 의자의 틸팅구조
EP2735248B1 (en) Chair with two stable seating positions
US20090195043A1 (en) Chair
JPH10179311A (ja) 椅子における座板又は背もたれの姿勢調節装置
JP3130289U (ja) 人体工学を具えた椅子脚の構造
CN105615377A (zh) 办公休闲自动座椅
TWI359000B (zh)
JP5891012B2 (ja) 格納椅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