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79894B - 固定的脊髓刺激器引线和导管 - Google Patents

固定的脊髓刺激器引线和导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79894B
CN105979894B CN201480063992.0A CN201480063992A CN105979894B CN 105979894 B CN105979894 B CN 105979894B CN 201480063992 A CN201480063992 A CN 201480063992A CN 105979894 B CN105979894 B CN 1059798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imulator
spinal
lead
epidural space
stimulator l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6399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79894A (zh
Inventor
A·塔哈
J·凯尔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ruminim Internation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pinal Ring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pinal Ring Co filed Critical Spinal Ring Co
Publication of CN1059798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798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798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7989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43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02Details
    • A61N1/04Electrodes
    • A61N1/05Electrodes for implantation or insertion into the body, e.g. heart electrode
    • A61N1/0551Spinal or peripheral nerve electrodes
    • A61N1/0553Paddle shaped electrodes, e.g. for laminotom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21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f the tubing
    • A61M25/0023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f the tubing by the form of the lumen, e.g. cross-section, variable diameter
    • A61M25/0026Multi-lumen catheters with stationary ele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67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tal end, e.g. tips
    • A61M25/0068Sta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theter tip, e.g. shape, atraumatic tip, curved tip or tip structure
    • A61M25/007Side holes, e.g. their profiles or arrangements; Provisions to keep side holes unblock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02Details
    • A61N1/04Electrodes
    • A61N1/05Electrodes for implantation or insertion into the body, e.g. heart electrode
    • A61N1/0551Spinal or peripheral nerve electrodes
    • A61N1/0558Anchoring or fixation mean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6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stimulation
    • A61N1/3605Implantable neurostimulators for stimulating central or peripheral nerve system
    • A61N1/3606Implantable neurostimulators for stimulating central or peripheral nerve system adapted for a particular treatment
    • A61N1/36071Pa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025/0007Epidural cathe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43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 A61M2025/0057Catheters delivering medicament other than through a conventional lumen, e.g. porous walls or hydrogel coatings

Abstract

本文公开了一种刺激器引线。所述刺激器引线包括:近侧部分,其被配置为用于通过第一开口放置在硬膜外腔的外部,其中所述近侧部分操作地连接至IPG单元;远侧部分,其被配置为用于通过第二开口放置在所述硬膜外腔的外部;以及所述近侧部分和所述远侧部分之间的第三部分,其被配置为用于经皮放置在硬膜外腔中,其中所述中间部分包括用于邻近目标硬脑膜放置的至少一个刺激器电极。

Description

固定的脊髓刺激器引线和导管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3年9月24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No.61/881,924和2014年6月25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No.62/017,156的权益。
技术领域
所公开的技术一般涉及医疗器件,并且更具体地,一些实施例涉及向刺激器引线、疼痛泵和/或可以被放置在硬膜外腔中的其它类似医疗器件提供近侧和远侧稳定性的神经调节和可植入医疗器件。
背景技术
在Melzack和Wall在1965年提出闸门理论之后,脊椎刺激已经在实践中作为用于患者的疼痛控制的一种手段。通过可植入器件的脊髓刺激由Shealy等人执行用于慢性疼痛的治疗,其中在Melzack和Wall的发现之后不久,第一脊髓刺激器被放置在背柱内用于慢性疼痛的治疗。
传统地,脊髓刺激引线通常具有两种类型的引线。第一类型为具有在导线末端(即,远侧末端)处放置的引线的线状引线。第二类型的脊髓刺激器引线为通常具有较宽刺激区域的外科引线或桨式引线。这种第二类型的脊髓刺激器引线一般在外科技术下进行插入并且可需要待执行的部分椎板切开术(也称为桨式引线),并且在导线或桨的远侧末端处也具有其刺激部分或刺激部位,其中引线的第一部分被认为是近侧末端。
在提供缓解有疼痛的患者的止痛剂中,脊髓刺激器引线可使用电脉冲发生器提供电刺激,所述电脉冲发生器可以连接至随后连接或到达定位引线或桨的引线的导线的远侧部分的引导线。因此,当受到刺激时,邻近脊髓硬脑膜的引线将提供会有助于减轻疼痛的刺激。借助经皮或外科植入的刺激器引线,当前实践允许仅从刺激器引线的近侧末端进行控制。这使得医生难以将刺激器引线精确定位在硬膜外腔中的正确位置以便提供适当的疼痛缓解。刺激器引线的插入可横穿脊椎的许多节段,并且迄今为止仅有的控制来自近侧末端(从其被插入身体中的最接近于医生的末端)。在今天的标准实践中,常规刺激器引线没有医生可控制引线的远侧末端(距离身体入口点和医生最远的部分)的控制机构。仅具有一个入口点和一个控制点不仅使得对于脊髓刺激难以导航,而且导致了其它问题诸如如果引线断裂同时在身体内的引线迁移和引线恢复问题。
发明内容
本文公开的技术涉及神经调节及可植入医疗器件,其向可以通过经皮技术放置在脊椎硬膜外腔中的脊髓刺激器引线提供远侧和近侧稳定性,从而消除脊髓治疗失败的一些最常见原因。存在公开在本文中的多个不同的示例性模型,每个实施例涉及不同创新概念。举例来说,一个实施例可具有离开脊髓和患者身体的远侧末端和近侧末端,其中刺激器引线的中间部分被放置在脊椎的硬膜外腔内,所述脊椎的硬膜外腔布置成邻近硬脑膜的目标区域或离开脊髓的神经。在该实施例中,医生可将近侧末端和远侧末端固定在硬膜外腔之外,并因此牢固地控制双输入双源(DIDS)脊髓刺激器引线的中间部分的放置。
DIDS脊髓刺激器引线可以使用经皮技术放置在硬膜外腔中,其中DIDS脊髓刺激器引线可以被放置在脊髓的任何节段处。所述DIDS脊髓刺激器引线可以运用于减缓例如慢性疼痛、神经根病、顽固性疼痛等等。DIDS脊髓刺激器引线也可被配置为减少或甚至消除在大多数常规刺激器引线中可见的引线迁移。这能够例如通过将其两个末端(近侧和远侧)固定在硬膜外腔之外而完成,其中所述双源双输入脊髓DIDS刺激器引线的中间可不移出该地方;与常规刺激器引线相比,有效地消除引线迁移问题。
公开了示例脊髓刺激器引线的一个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脊髓刺激器包括近侧部分,所述近侧部分被配置为用于通过第一开口放置在人解剖结构的外部,其中所述近侧部分操作性地连接至IPG单元;远侧部分,其被配置为用于通过第二开口放置在人解剖结构的外部;以及中间部分,其被配置为经皮的放置在硬膜外腔中,其中所述中间部分包括用于邻近目标硬脑膜放置的至少一个刺激器电极。
公开了DIDS脊髓刺激器引线的一个方面。可以在各种实施例中获得的DIDS脊髓刺激器引线的优点能够包括解决与引线迁移相关联的问题。通过经皮装置并使用如以上参考的技术,能够实施实施例,其中医生可以提供对脊髓刺激器引线整个长度的控制。这是随时间测试的Seldinger技术导管通过导线程序的进展。常规刺激器仅允许对一个末端进行控制,从而允许远侧末端移动。通过固定两个末端,DIDS脊髓刺激器引线简单地校正该问题而不需要添加复杂性和患者的危险。
此外,具有两个接入端口允许附接至脊髓刺激器引线任何一个末端(近侧或远侧)的两个IPG(可植入脉冲发生器)单元。在DIDS脊髓刺激器引线中的近侧末端或远侧末端处的IPG单元在脊椎管和硬膜外腔之外。DIDS IPG单元与传统的一个IPG单元刺激器和引线相比具有许多优点。用于IPG单元的电池会更小,因此允许通过经皮装置放置和恢复,而不是需要更大电池类型的传统刺激器通常所需的袖珍手术。远侧末端和近侧末端能够被配置为具有可移除和可替换的IPG单元。这将允许医生在以后日期能够用提供更高、更低或更强脉冲或频率的这些单元改变或替代IPG单元。如果需要更新、改变或替代,这也允许容易对内部硬件和软件的移除。脊髓刺激器DIDS的中间部分,脊髓刺激器引线提供电路和刺激电极点,其中电荷能够沿着疼痛缓解的硬脑膜被提供至目标区域。
在DIDS脊髓刺激器引线的另一个迭代中,EDIDS(可伸缩双输入双源)脊髓刺激器引线具有可伸缩的中间部分,所述中间部分允许更容易的移位以及用于电极刺激点的更大表面区域覆盖。此外,MDIDS(多通道双输入双源)脊髓刺激器引线提供拥有一个或两个药物泵的附加益处。MDIDS将能够提供以液体、气体、固体和粉末形式的药物分配,这些液体、气体、固体和粉末形式的药物通过将要被连接至脊髓刺激器引线任一侧上的药物泵或IPG单元的多孔内腔,将被容易地放置在硬膜外腔中并且可能放置在硬脑膜自身中。MDIDS也可具有药物泵能力以及可允许疼痛缓解的在相同引线中的脊髓刺激器能力,所述疼痛缓解能够通过化学以及步态理论分散刺激来完成。这些能力向医生提供更先进的工具以能够对患者提供更强的缓解。MDIDS脊髓刺激器引线的远侧末端和近侧末端可在任一末端处具有疼痛泵和或IPG单元。两个端口允许通过冗余解决许多问题的近侧和或远侧药物泵。若一个端口变得堵塞则另一个端口将继续起作用。这种冗余允许持续给药并且如果一个端口变得堵塞则能够帮助阻止灾难性事件。
双端口导管药物泵输送系统可以沿着患者脊椎管内的脊髓硬脑膜的任何所期望目标区域被放置并且被固定在硬膜外腔内。双端口导管药物泵输送系统DPCDPD允许使用两个接入端口独立于MDIDS引线的药物输送,MDIDS引线拥有组合的药物泵和脊髓刺激器能力。
此外,本文中的公开描述了独立脊髓刺激器SCSCS,其中SCSCS为可以用于容纳以下项的引线:软件、硬件、计算能力、IPG单元、电池源、刺激器电极、电路(包括柔性电路板)、需要传送电荷的连接线。SCSCS近侧末端和远侧末端可以用于经由缝线、按钮、导线机构或本领域已知的用于硬膜外腔内或硬膜外腔之外稳定性的其它固定机构来锚定,然而医生认为是合适的。与传统脊髓刺激器引线相比,SCSCS拥有在其细长主体内的计算、转移数据并产生刺激脉冲的能力,而不需要在硬膜外腔之外的IPG单元。
SCSCS引线包含需要提供电流传送和目标硬脑膜刺激的所有结构。此外,SCSCS能够接收并发送患者身体内和外的信息而不需要硬线接口。计算机能力和固件/软件方面可以被完全容纳在硬膜外腔内的SCSCS内。脊髓刺激器可具有无线能力。无线通信可以是可应用标准中任何一个或包括WiFi(802.11a/b/g/n)、蓝牙、的自定义协议,或基于FCC分配频谱内专用医疗身体区域网络的自定义协议。在这样做时,患者或医生将能够从患者身体之外编程或控制SCSCS。到刺激单元的功率可以通过电池提供,所述电池可以在硬膜外腔里面、被完全封装在引线自身内或部分暴露便于交换。计算机处理可以基于FPGA、ASIC、混合模拟数字ASIC或通用处理器。SCSCS IPG单元也可横穿脊髓刺激器的整个长度并可以包括柔性电路或被小型化。SCSCS可以通过无线技术能够对其电池进行充电,其中发送器将在患者身体之外上并能够对患者身体内的电池进行再充电而不需要直接接触,例如,通过感应。
所讨论的多个脊柱刺激器引线通过与其它刺激器并排的连接端口拥有共享硬膜外腔内的信息、电流和功能的能力。这允许共享电流和共享信息,其中器件能够结合每个其他脊髓刺激器工作从而允许更大的表面积和更强的疼痛缓解。多个所讨论的脊髓刺激器引线拥有允许与硬膜外腔内的运动相兼容的弯屈和伸展的可延展特性。此外,本文中公开的技术的实施例拥有以期望频率振动的能力。
公开了脊髓刺激器引线的另一个方面。脊髓刺激器引线包括:近侧部分,其被配置为用于在第一位置处放置在人解剖结构内;远侧部分,其被配置为用于在第二位置处放置在人解剖结构内;以及中间部分,其被配置为用于经皮放置在硬膜外腔中,其中所述中间部分包括用于邻近目标硬脑膜放置的至少一个刺激器电极。
也公开了电刺激器引线的一个方面。电刺激器引线包括独立细长件,其被配置为经皮地插入人解剖结构中,其中所述独立细长件还包括:近侧部分,其被配置为用于在第一位置处放置在人解剖结构内;远侧部分,其被配置为用于在第二位置处放置在人解剖结构内;以及中间部分,其被配置为用于经皮放置在目标治疗区域附近,其中所述中间部分包括至少一个刺激器电极。
可以实施各种实施例,其中医生能通达如所描述的远侧末端和近侧末端二者,这允许刺激器的近侧和/或远侧片段的锚定,因此消除或最小化引线迁移问题。此外,本文中所公开的其它实施例包括药物泵能力和刺激器引线,所述刺激器引线可包含所有必需部件以提供用户相互作用和用于接触硬膜外腔和脊柱管之外疼痛缓解的脉冲能量的传送。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放置在脊髓的任何节段处。
应理解的是,本文中所公开技术的其它方面从以下详细描述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变得显而易见,其中通过举例说明仅示出并描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如将要实现的是,本发明能够具有其它及不同的配置,并且它的若干细节能够在各个其它方面进行修改,所有这些修改都没有背离本发明的范围。因此,附图和详细描述被认为在本质上是示例性的并不被认为是限制性的。
附图说明
在本文中使用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共同采用的术语来描述说明性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以向本领域其它技术人员传达他们工作的实质。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显而易见的是,本文中公开的技术的实施例可以仅用一些描述的方面而实践。为了解释的目的,阐述具体数目、材料和配置以便提供对说明性实施例的彻底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显而易见的是,所公开的技术可以被实践而不需要具体细节。在另一些实例中,省略或简化已知的特征以便不使说明性实施例变得模糊。
图1至图5(现有技术)示出在硬膜外腔中植入的各种常规脊髓刺激器引线。
图6为双输入双源脊髓引线(DIDS)的顶视图。
图7为可伸缩双输入双源脊髓引线(EDIDS)的视图。
图8为在脊柱模型上展现硬膜外腔中的双输入双源脊髓刺激器引线DIDS的透视图。
图9为硬膜外腔中的可伸缩双输入双源脊髓引线(EDIDS)的透视图。
图10为硬膜外腔中的带有具有孔隙的平行内腔的多通道双输入双源(MDIDS)脊髓刺激器引线以及导管的透视图。
图11为彼此连接的两个双输入双通道脊髓刺激器引线DIDS的示意图。
图12为独立脊髓刺激器(SCSCS)的示意图。
图13为具有带有多个孔隙的内腔的双端口导管药物泵输送系统(DPCDPD)的透视图。
图14为图13的双端口导管药物泵输送系统(DPCDPD)的透视图,其中DPCDPD在硬膜外腔内进行描绘。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现有技术)示出常规脊髓刺激器引线。图1为常规脊髓刺激器引线的顶视图。常规脊髓刺激器的远侧末端2可以被放置在硬膜外腔(未示出)中。常规脊髓刺激器引线的远侧末端2可包含桨形式的电极,作为远侧刺激器电极或DSE 3在图2中表示。远侧刺激器电极(DSE)3可在数目上改变,通常为4、8、16、32或更多。在图1中,远侧刺激器电极(DSE)3被描绘为在远侧末端2处有八个DSE。包含DSE 3的远侧末端2可以被放置在脊髓硬脑膜的所期望目标区域(未示出)以上,其中DSE 3可刺激脊髓的硬脑膜(未示出)。在常规脊髓刺激器引线中,远侧末端2和远侧刺激器电极DSE 3从脊髓(未示出)中较低点进入硬膜外腔(未示出)并从不离开硬膜外腔。常规脊髓刺激器引线的中间部分1连接远侧末端2(保持在患者之内)和近侧末端15(进入并离开患者)。医生将在患者之内的常规脊髓刺激器引线放于常规脊髓刺激器的近侧末端15的硬膜外腔中。放置常规脊髓刺激器引线的医生通过操纵近侧末端15可仅控制传统脊髓刺激器的远侧末端2。常规脊髓刺激器引线的近侧末端15可以被附接至IPG(脉冲发生器件)单元和/或电池单元(在硬膜外腔之外)。远侧末端2在近侧末端15从其中离开的相同点处进入硬膜外腔。
图2为外科脊髓刺激器引线的一个视图,外科脊髓刺激器引线的远侧末端2可通常通过可需要部分椎板切开术的外科开口技术被放置在硬膜外腔(未示出)中。外科脊髓刺激器引线的远侧末端2包含桨形式的电极,作为远侧刺激器电极(DSE)3在图2中表示,DSE可在数目上改变,通常为4、8、16、32或更多。在图2中,远侧刺激器电极3的数目为十六个。包含远侧刺激器电极3的远侧末端2可位于脊髓硬脑膜的所期望目标区域以上,其中远侧刺激器电极DSE 3可刺激脊髓的硬脑膜(未示出)。在外科脊髓刺激器引线中,远侧末端2和远侧刺激器电极DSE 3从脊髓中的较低点进入硬膜外腔(未示出)并从不离开硬膜外腔。外科脊髓刺激器引线的中间部分1连接远侧末端2(保持在患者之内)和近侧末端15(进入并离开患者)。将在患者内的外科脊髓刺激器引线放置在脊椎硬膜外腔中的医生仅具有外科脊髓刺激器的近侧末端15的控制。放置外科脊髓刺激器引线的医生可通过操纵近侧末端15仅控制外科脊髓刺激器引线的远侧末端2。外科脊髓刺激器引线的近侧末端15可以被附接至IPG(脉冲发生器件(未示出))单元或在硬膜外腔之外的电池单元(未示出)。远侧末端2在近侧末端15离开的相同点处进入硬膜外腔(未示出)。
图3为正常人脊椎的前视图。在人脊椎的前视图和侧视图中,存在7个颈椎(C1、C2、C3、C4、C5、C6、C7)、12个胸椎(T1、T2、T3、T4、T5、T6、T7、T8、T9、T10、T11、T12)、腰椎(L1、L2、L3、L4、L5)和骶骨以及尾骨。图3为彼此连续的六椎骨(vertebrae)的示意图。六椎骨,椎骨1(V1)、椎骨2(V2)、椎骨3(V3)、椎骨4(V4)、椎骨5(V5)、椎骨6(V6)可表示脊椎的任何六个连续椎骨。在图3如何可示意性展现脊椎后方部分的一个示例中,V1可表示C1(颈椎1)以及V2可表示C2(颈椎2)、V3可表示C3、V4可表示C4、V5可表示C5以及V6可表示C6。在图3如何可示意性展现脊椎部分的另一个示例中,V1可表示T12(胸椎12)以及V2可表示L1(腰椎1)、V3可表示L2(腰椎2)、V4可表示L3(腰椎3)、V5可表示L4(腰椎4)以及V6可表示L5(腰椎5)。
图3示出沿着脊椎描绘六个椎骨的脊椎后方。每个椎骨的后方都相应地由左横突(a)、左板(LL)、棘突(b)、右板(RL)以及右横突(c)组成。硬膜外腔的潜在空间可以通过其相邻椎骨解剖结构进行描述,其中V1和V2之间的硬膜外腔可以被标记为E1、E2。V2和V3之间的硬膜外腔可以被标记为E2、E3。V3和V4之间的硬膜外腔可以被标记为E3、E4。V4和V5之间的硬膜外腔可以被标记为E4、E5。V5和V6之间的硬膜外腔可以被标记为E5、E6。
图4展现了通过经皮装置放置的在硬膜外腔中的常规脊髓刺激器。远侧末端2和远侧刺激器电极DSE 3在布置于脊髓上方并直接在V1和V2以下的硬膜外腔内。常规脊髓刺激器可以被认为在入口点14处进入硬膜外腔并被认为在脊椎上横穿。常规脊髓刺激器可以被认为具有在V5和V6之间入口点14处进入硬膜外腔的近侧部分15。常规脊髓刺激器的中间部分1连接保持在患者之内的远侧末端2和在入口点14处进入并离开患者的近侧末端15。近侧部分15可以是保持在患者身体之外的常规脊髓刺激器的仅有部分。常规脊髓刺激器远侧部分2、远侧刺激电极DSE 3、中间部分1所有都保持在硬膜外腔内的患者身体之内。近侧部分15在此可以被认为连接至在患者脊椎之外的IPG(可植入脉冲发生器)单元16。
图5展现了由可需要部分椎板切开术的外科开口技术放置的硬膜外腔中的外科脊髓刺激器。远侧末端2和远侧刺激器电极DSE 3在布置于脊髓上方并直接在V1和V2以下的硬膜外腔内。外科脊髓刺激器可以被认为在入口点14处进入硬膜外腔并被认为在脊椎上横穿。外科脊髓刺激器可被认为具有在V5和V6之间的入口点14处进入硬膜外腔的近侧部分15。外科脊髓刺激器的中间部分1连接保持在患者之内的远侧末端2和在入口点14处进入并离开患者的近侧末端15。近侧部分15可以是保持在患者身体之外的外科脊髓刺激器的仅有部分。外科脊髓刺激器远侧部分2、远侧刺激电极DSE 3、中间部分1所有都保持在硬膜外腔内的患者身体之内。近侧部分15在此可以被认为连接至在患者脊椎之外的IPG(可植入脉冲发生器)单元16。
本文所公开的各种实施例可以使用在以下申请中公开的技术而实施:用于脊椎狭窄和椎间孔狭窄的经皮方法(PERCUTANEOUS METHODS FOR SPINAL STENOSIS ANDFORAMINAL STENOSIS),其为2012年7月17日提交的序列号为13/551,166的美国实用专利申请以及2012年7月17日提交的序列号为PCT/US12/47050的PCT申请。在其中描述的外科技术和设备在本文中也被称为“T-技术”。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图6为双输入双源脊髓引线(DIDS)60的顶视图。双输入双源脊髓刺激器引线60具有可连接至近侧IPG单元66b的近侧部分69和连接至远侧IPG单元66a的远侧部分64。双输入双源脊髓引线60具有在患者身体(未示出)之外的远侧部分64和近侧部分69两者。中间刺激器桨部分66包含中间刺激器电极MSE 68,其可在数量上改变但是通常是4、8、16、32或更多。如图6中所描绘的,中间刺激器电极MSE 68数量为八个并且由像图形的八个圆形表示。中间部分62由远侧中间部分65、近侧中间部分67以及具有中间刺激器电极MSE 68的中间刺激器桨部分66组成。双输入双源脊髓刺激器引线60的中间部分62完全保留在患者身体(未示出)内。双输入双源脊髓刺激器引线DIDS 60的中间部分62可以通过使用先前讨论的经皮技术的经皮硬膜外注射针而进入脊髓(未示出)的硬膜外腔(未示出)中。双输入双源刺激器DIDS 60的中间部分62可以通过操纵远侧末端64和/或近侧末端69的医生控制在患者身体之外。具有对远侧末端64和近侧末端69以及身体内中间部分62控制的医生因此具有通过(如需要)在反向运动或前向运动上拉动远侧末端64或近侧末端69来控制中间部分62的能力。由于医生能够控制双输入双源脊髓刺激器引线60的远侧部分64和近侧部分69,所以医生也能够控制中间部分62,其中中间刺激器桨部分66和中间刺激器电极MSE 68然后可以通过上述拉动或推动至脊髓(未示出)硬脑膜的所期望目标区域而操纵,其中中间刺激器桨部分66和中间刺激器电极MSE 68可刺激覆盖脊髓(未示出)硬脑膜的目标区域。
双端口双源脊髓刺激器引线DIDS 60具有可以在患者身体(未示出)之外的远侧末端64和近侧末端69。远侧末端64和近侧末端69可具有许多功能,包括以上描述的对双输入双源脊髓刺激器引线DIDS60的中间部分的控制。更进一步地,远侧末端64可连接至IPG单元66a并且近侧末端69可连接至IPG单元66b。此外,远侧末端64和近侧末端69可以彼此连接以形成在患者身体之外的环(未示出)。而且,远侧末端64和近侧末端69可以以如下方式固定在硬膜外腔(未示出)之外:将防止双端口双源脊髓刺激器引线DIDS 60的中间部分62从脊椎(未示出)硬膜外腔中的脊髓硬脑膜的目标区域迁移。通过使用已知的锚定方法将远侧部分64和近侧部分69固定在硬膜外腔之外,并且借助现固定在硬膜外腔的所期望位置中的中间部分62,以及将中间刺激器桨部分66和中间刺激器电极MSE 68稳定并锁定在脊髓硬脑膜的目标区域中,医生可有效地防止桨迁移的问题并且因此消除在常规脊髓刺激器引线或外科刺激器引线(图1至图5)中所见的引线迁移问题。
通过非限制性示例,具有两个IPG单元(远侧IPG 66a和近侧IPG 66b)的益处带给患者和医生延长的电池寿命的附加优点,以及相比于传统一个端口刺激器(常规经皮和外科脊髓刺激器引线)的更小的IPG单元。IPG单元66b、IPG单元66a可具有不同的频率输出,其中一个IPG单元可以是高频率而另一个IPG单元可以是低频率。IPG单元可具有不同的极性,其中一个IPG单元66b可以是负极而另一个IPG单元66a可以是正极。
图7为可伸缩双输入双源脊髓引线EDIDS 70的视图。可伸缩双输入双源脊髓刺激器引线EDIDS 70具有连接至近侧IPG单元72的近侧部分79和连接至远侧IPG 72a的远侧部分74。可伸缩双输入双源脊髓引线EDIDS具有在患者身体(未示出)之外的远侧部分74和近侧部分79二者。包含中间刺激器电极MSE 78的中间刺激器桨部分76可在数量上改变但是通常是4、8、16、32或更多。在图7中,中间刺激器电极MSE 78的数量为二十二。可伸缩双输入双源脊髓刺激器引线EDIDS 70的中间刺激器桨部分76具有许多功能和可伸缩能力。中间刺激器桨部分76起始可以在其自身上被折叠或卷起并且一旦在硬膜外腔之内,可通过电子、磁力、压力、存储器形式金属及合金、纳米技术、石墨烯部件、液压和/或机械装置而伸展。如果医生希望在以后日期将可伸缩双输入双源脊髓引线EDIDS 70移除,则中间刺激器桨部分76具有收缩至起始尺寸并且折叠或在其自身上卷起的能力。
中间部分71可以由远侧中间部分75、近侧中间部分77和具有中间刺激器电极MSE78的中间刺激器桨部分76组成。可伸缩双输入双源脊髓刺激器EDIDS引线70的中间部分70可完全保留在患者身体(未示出)内。此外,中间刺激器桨部分76可具有用于放置并固定特性的负压或正压气囊。中间刺激器桨76可具有移动的能力,其中医生通过方法和在患者身体之外的装置,可通过旋转、磁力、液压、电子、机械装置和/或滑轮系统控制中间刺激器桨的放置,其中中间刺激器桨部分76可向上和向下横穿脊椎(未示出)硬膜外腔内的可伸缩双输入双源脊髓刺激器引线EDIDS 70的中间部分71。可伸缩双输入双源脊髓刺激器引线EDIDS 70的中间部分71可以通过使用上述经皮技术的经皮硬膜外注射针(未示出)而进入脊髓(未示出)的硬膜外腔中。可伸缩双输入双源脊髓刺激器EDIDS 70的中间部分71可以通过操纵远侧末端74和/或近侧末端79由医生控制在患者身体之外。具有对远侧末端74和近侧末端79以及身体内的中间部分71控制的医生因此具有通过在后向或前向运动方向上拉动远侧末端74或近侧末端79控制中间部分71的能力。由于医生可能够控制可伸缩双输入双源脊髓刺激器引线EDIDS 70的远侧部分74和近侧部分79,所以医生也能控制中间部分71,其中中间刺激器桨部分76和中间刺激器电极MSE 78然后可以通过上述的拉动运动至脊髓(未示出)硬脑膜的所期望目标区域而操纵,其中中间刺激器桨部分76和中间刺激器电极MSE 78可刺激覆盖脊髓(未示出)硬脑膜的目标区域。
可伸缩双输入双源脊髓刺激器引线EDIDS 70具有可以在患者身体(未示出)之外的远侧末端74和近侧末端79。远侧末端74和近侧末端79可具有许多功能,包括以上描述的对可伸缩双输入双源脊髓刺激器引线EDIDS 70的中间部分71的控制。更进一步地,远侧末端74可连接至IPG单元72a并且近侧末端79可连接至IPG单元72。此外,远侧末端74和近侧末端79可以彼此连接以形成在患者之外的环(未示出)。此外,远侧末端74和近侧末端79可以如下方式固定在硬膜外腔(未示出)之外:将防止可伸缩双端口双源脊髓刺激器引线EDIDS70的中间部分71从脊椎(未示出)硬膜外腔中的脊髓硬脑膜的目标区域迁移。通过锚定方法将远侧部分74和近侧部分79固定在硬膜外腔(未示出)之外,并且借助现固定在硬膜外腔中所期望的位置中的中间部分71,(未示出)以及将中间刺激器桨部分76和中间刺激器电极MSE 78稳定并锁定在覆盖脊髓硬脑膜的目标区域中,医生可因此有效地防止桨迁移的问题并因此消除在常规脊髓刺激器引线或外科刺激器引线中所见的引线迁移问题。
通过非限制性示例,具有两个IPG单元(远侧IPG 72a和近侧IPG 72)的益处带给患者和医生延长的电池寿命的附加优点,相比于传统一个端口刺激器(常规经皮和外科脊髓刺激器引线)的更小的IPG单元。IPG单元72、IPG单元72a可具有不同的频率输出,其中一个IPG单元可以是高频率而另一个IPG单元可以是低频率。IPG单元72、IPG单元72a可具有不同的极性,其中一个IPG单元可以是负极而另一个IPG单元可以是正极。
图8为展现在脊椎模型上的通过经皮硬膜外注射针放置的硬膜外腔中的双输入双源脊髓刺激器引线DIDS 60的示意图。具有固定在硬膜外腔中的中间部分62的双输入双源脊髓刺激器引线DIDS 60可具有在患者身体之外的近侧末端69和远侧末端64。椎骨(V1、V2、V3、V4、V5以及V6)可表示脊椎的任何六个连续的椎骨。
图9为双输入双源脊髓刺激器EDIDS 70的示意图,其中其具有离开脊椎管的两个位置,使中间部分71牢固地固定在脊椎硬膜外腔中的近侧末端79和远侧末端74。
在不背离所要求保护的范围的情况下,本文所公开的任何刺激器引线在尺寸上可以是任何长度。引线可以被运用在脊椎的颈部区域、脊椎的胸部区域、脊椎的腰部区域以及脊椎的骶骨区域中,或者与其组合。引线可以沿着横穿一个或许多脊椎节段的任何地方放置。在图9中,仅展现了六个椎骨以及正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那样。如普通技术人员可清楚的是,引线的实际长度可在最小的一个椎骨节段处延伸或可从L5/S1延伸至C1/C2,即,脊椎柱的整个长度。
为了清楚起见,本文中描述的教导内容意指涵盖沿着患者脊椎内脊髓硬脑膜的所期望目标区域放置并固定定位在硬膜外腔内。再者,如先前描述的,引线的中间部分可通过经皮硬膜外注射针进入脊髓的硬膜外腔。中间部分可以通过操纵远侧末端和近侧末端由医生控制在患者身体的外部。具有对远侧末端和近侧末端二者控制同时具有对身体内中间部分控制的医生因此具有控制中间部分以用于适当的放置硬膜外腔内的能力。因此,医生可刺激覆盖具有前所未有的目标精度的脊髓硬脑膜的目标区域,虽然所有都完全是经皮的。
如图8中所描绘的,双输入双端口脊髓刺激器DIDS 60中间部分66可以被视为布置在V2、V3、V4以及V5之下,其中中间刺激器电极MSE 68可被视为布置在V2、V3、V4之下。
图9为硬膜外腔中的可伸缩双输入双源脊髓引线(EDIDS)70的示意图。可伸缩双输入双源脊髓刺激器引线EDIDS 70具有固定在硬膜外腔中的中间部分71、在患者身体之外的近侧末端79和远侧末端74。椎骨(V1、V2、V3、V4、V5以及V6)可表示脊椎的任何六个或更多个连续的椎骨。图9为描述可伸缩双输入双源脊髓刺激器EDIDS 70的示意图,其中该可伸缩双输入双源脊髓刺激器EDIDS 70具有离开脊柱的两个位置,使中间部分71牢固固定于脊椎硬膜外腔中的近侧末端79和远侧末端74。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容易清楚的是,可伸缩双输入双源脊髓刺激器引线EDIDS 70在尺寸上可具有任何长度,这取决于治疗区域。可伸缩双输入双源脊髓刺激器引线EDIDS 70可以被运用于脊椎的颈部区域、脊椎的胸部区域、脊椎的腰部区域和/或脊椎的骶骨区域中。可伸缩双输入双源脊髓刺激器引线EDIDS 70也可以沿着横穿一个或更多个脊椎节段的脊椎被放置在任何地方。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仅展现了六个椎骨,然而,本领域中一个技术人员可确定,可伸缩双源双动作脊髓刺激器引线EDIDS 70的实际长度可在最小的一个椎骨节段处延伸或可从L5/S1延伸至C1/C2。
由于脊椎的经皮技术具有应用至脊椎的任何部分的潜能,所以可伸缩双输入双源脊髓刺激器EDIDS 70可以沿着患者脊椎内脊髓硬脑膜的任何所期望目标区域放置并固定在硬膜外腔内。可伸缩双输入双源脊髓刺激器引线EDIDS 70具有可连接至近侧IPG单元72的近侧部分79和连接至远侧IPG 72a的远侧部分74。可伸缩双输入双源脊髓引线EDIDS 70可具有在患者身体之外的远侧部分74和近侧部分79两者。中间刺激器桨部分76包含中间刺激器电极MSE 78。在图9中,中间刺激器电极MSE 78数目为十四,然而一个普通技术人员能够选择使用少到一个单电极或多个电极的任何组合,而不背离本文中描述的教导内容。如图9中所描述的,双输入双源脊髓刺激器引线EDIDS 70的远侧末端74通过出口点10处离开V1和V2之间的脊髓。双输入双源脊髓刺激器DIDS的近侧末端通过入口点8进入V5和V6之间的脊髓。双输入双源脊髓刺激器引线EDIDS 70的中间部分71可通过经皮硬膜外注射针进入脊髓的硬膜外腔。双输入双源脊髓刺激器引线EDIDS的中间部分71可以通过操纵远侧末端74和/或近侧末端79由医生控制在患者身体之外。医生可具有对远侧末端74和近侧末端79以及身体内的中间部分71的控制,因此具有通过在后向或前向运动拉动远侧末端74或近侧末端79控制中间部分71的能力,如医生需要并由医生确定的。
由于医生可能够控制双输入双源脊髓刺激器引线的远侧部分74和近侧部分79,所以医生也能对中间部分进行控制,其中中间刺激器桨部分76和中间刺激器电极MSE 78然后可以通过上述拉动运动至脊髓硬脑膜的所期望目标区域而操纵,其中中间刺激器桨部分76和中间刺激器电极MSE 78可刺激覆盖脊髓硬脑膜的目标区域。
图10为多通道双输入双源脊髓引线(MDIDS)80的透视图。多通道双输入双源脊髓刺激器引线MDIDS 80具有连接至近侧单元87的近侧末端89和连接至远侧单元87a的远侧末端84。近侧单元87和远侧单元87a可以是IPG单元或疼痛泵或这两者或具有均包括可互换能力的能力。多通道双输入双源脊髓引线MDIDS 80可具有在其内横穿的多个内腔82。内腔82在数目上可以是一个或更多个。在图10中,内腔82的示意图可以被视为横穿多通道双输入双源脊髓引线80的长度和具有远侧部分84、中间部分83以及近侧部分89的疼痛泵MDIDS。
多通道双输入双源脊髓引线MDIDS 80可具有在患者身体之外的其远侧部分84和近侧部分89两者。包含中间刺激器电极MSE 88的中间刺激器桨部分86在数目上可改变,通常为4、8、16、32或更多。中间部分83由远侧中间部分、近侧中间部分以及具有中间刺激器电极MSE 88的中间刺激器桨部分86组成。多通道双输入双源脊髓刺激器引线MDIDS 80的中间部分83可完全保留在患者身体内。
沿着多通道双输入双源脊髓引线MDIDS 80的中间部分83的(一个或多个)内腔82可具有多个孔或孔隙81,其中以气体、液体、固体形式的或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其它药物输送方式的药物可以被释放进脊髓硬膜外腔中。以气体、液体、固体形式的或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其它输送药物方式的药物可以被存储在近侧单元87或远侧单元87a任一者的井孔中,或者被存储在两者的井孔中。双输入双源脊髓刺激器引线DIDS 80的中间部分83可以通过经皮的硬膜外注射针而进入脊髓的硬膜外腔中。双输入双源脊髓刺激器DIDS 80的中间部分83可以通过操纵远侧末端84和/或近侧末端89由医生控制在患者身体之外。
再者,具有对远侧末端84和近侧末端89二者以及身体内的中间部分83控制的医生因此具有通过在后向或前向运动上拉动远侧末端84或近侧末端89控制中间部分83的能力。由于医生可能够控制多通道双输入双源脊髓刺激器引线MDIDS 80的远侧部分84和近侧部分89,所以医生也能控制中间部分83,其中中间刺激器桨部分86和中间刺激器电极MSE 88然后可通过上述拉动运动至脊髓硬脑膜的所期望目标区域而操纵,其中中间刺激器桨部分86和中间刺激器电极MSE 88可刺激覆盖脊髓硬脑膜的目标区域。
远侧末端84和近侧末端89具有许多功能,包括上述对多通道双输入双源脊髓刺激器引线MDIDS 80的中间部分83的控制,更进一步地,远侧末端84可连接至远侧单元87a并且近侧末端89可连接至近侧单元87。此外,远侧末端84和近侧末端89可以彼此连接以形成在患者之外的环或环圈。此外,远侧末端84和近侧末端89可以以如下方式固定在硬膜外腔之外:将防止多通道双端口双源脊髓刺激器引线MDIDS 80的中间部分83从脊椎的硬膜外腔中的脊髓硬脑膜的目标区域迁移。将MDIDS 80固定至患者身体或其自身上可以通过使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任何方法来完成,所述方法例如,缝合、磁力或其它耦合形式。
图11为展现通过互连X彼此连接的能力的两个双输入双通道脊髓刺激器引线DIDSA,DIDS B(可也表示可伸缩和多通道双输入双通道脊髓刺激器引线EDIDS 70、MDIDS 80)的示意图。连接X可允许数据、能量、电流、内腔共享药物在两个引线之间流动。连接也可以用于刺激器引线的稳定性。
图12为独立脊髓刺激器SCSCS 90的示意图,其中引线可以用于容纳软件、硬件、计算机91、IPG单元92以及电池源93、刺激器电极96、柔性电路板FCB 95、连接线97,所有的这些在刺激器引线自身SCSCS 90内以及所有的这些在硬膜外腔(未示出)内。通过运用以上参考的经皮技术,近侧末端99和远侧末端94可以用于锚定至缝线、按钮、用于稳定的线机构、或者通过使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固定机构。
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刺激器可以用于容纳软件、硬件、IPG单元和/或电池源,所有的这些在刺激器引线90自身内以及所有的这些以可密封方式在硬膜外腔内。提供缓解所需的所有部件可以容纳在硬膜外腔内,其中不需要如迄今为止在传统刺激器中所见的外部IPG或计算机单元。再者,在硬膜外腔之外没有引线出口。脊髓刺激器的近侧部分、中间部分以及远侧部分完全保持在可保留在硬膜外腔中的刺激器引线90内。(用于近侧和/或远侧末端固定的连接片如需要可最低限度地离开硬膜外腔。)
此外,电池93可以被完全封装在刺激器引线90自身内。脊髓刺激器90引线的远侧末端94和近侧末端99可以被完全固定在硬膜外腔内。引线的整个表面区域具有用作或包含电极96的潜能,使得刺激器/引线/电极的每个具体区域或面积能够是活性的或无活性的。活性刺激的区域可以经外部编程,因此允许医生确定活性或无活性刺激的最佳组合从而提供患者的最大疼痛缓解。为了提供最大安全性以及作为在脊髓刺激器90的近侧末端99和远侧末端94二者处固定的结果,脊髓刺激器90应允许将与患者运动一起自然发生的脊髓刺激器的弯屈和伸展。类似地,材料可以是纳米技术源、石墨烯、碳、金属、塑料和/或基于橡胶的材料。此外,所有硬件和所有软件可以完全位于硬膜外腔内部的脊髓刺激器/引线内。
可以通过硬膜外腔之内的电池93向刺激单元90提供功率,所述硬膜外腔完全封闭在引线90自身内或部分暴露便于交换。计算机处理可以基于FPGA、ASIC、混合模拟数字ASIC或通用处理器。脊髓刺激器IPG单元92也可横穿脊髓刺激器的整个长度并可以由柔性或最小化电路95组成。计算能力和固件/软件方面可以完全容纳在硬膜外腔内的脊髓刺激器90内。脊髓刺激器90可额外地具有无线能力。无线通信可以是可应用工业标准中的任何一个、或包括WiFi(802.11a/b/g/n)、蓝牙、的自定义协议或基于FCC分配频谱内的专用药物身体区域网络的自定义协议。
SCSCS 90可能够通过无线技术对硬膜外腔内的在脊髓刺激器90自身内的电池93进行充电,其中发送器将在患者身体之外并且能够例如通过感应对患者身体内的电池93进行再充电而不需要直接接触。可以通过医生或经由计算机或软件通过器件自身而促进无线相互作用。例如,医生可通过无线技术编程脊髓刺激器内的计算机或软件。该技术将允许医生具有这种能力:选择那些电极是活性的或无活性的,以及在什么模式下随时间是固定的或动态的。可以修改额外的电参数,如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那样。例如,无线技术也可允许医生确定并编程地设定在每个活性电极处的刺激长度、在每个活性电极处的刺激持续时间、横穿所有电极的刺激量、刺激位置、刺激的一个频率或多个频率,以及给医生带来作出改变并编程刺激器以允许患者获得最大量的疼痛缓解的能力。
也有选择以允许智能手机应用,其将提供患者无线接入以能够控制对于他或她自己的脊髓刺激器。这种能力将允许患者确定刺激量、刺激类型(诸如高频率或低频率)、刺激位置(诸如电极在何处是活性的或无活性的)、刺激长度、刺激持续时间或刺激的其它操纵,所有这些通过可用的无线技术。
患者和/或医生也可通过智能手机或其它应用程序捕捉信息并使关于刺激特性的信息上传安全,以描述患者疼痛水平的反馈、有效疼痛刺激、高频率和低频率以使得医生能够在关于最佳刺激策略中将频率变为零。
在稍后公开的实施例中,引线和刺激器90为一个以及完全适应在硬膜外腔内部。电池93可以被整体包含在刺激器引线90内。电极96可沿刺激器/引线90的长度。包括电极的频率、振幅以及更新的刺激模式可以是可编程的,以用于疼痛缓解。内部设计可以是单个电路板/单个电池或冗余电路板/冗余电池。在后者情况下,电路板和电池可作为故障结构中的备份或与运行其自身独立的刺激模式的每个电路板和电池平行运行。
图13和图14表示允许用于使用独立于图10中描绘的MDIDS的两个接入端口的药物输送的双端口导管药物泵输送系统,其为组合的双端口疼痛泵和刺激器表示。图13为双端口导管药物泵输送系统DPCDPD 100的视图。双端口导管药物泵输送系统DPCDPD 100具有连接至近侧药物泵单元117c的近侧末端119和连接至远侧药物泵单元117d的远侧末端114。近侧药物泵单元117c和远侧药物泵单元117d可以是药物泵输送系统,其中以气体、液体、固体形式的药物或者其他药物输送方式的药物可以被存储在井孔中,该药物稍后可以被泵送至患者脊椎、鞘内空间和/或硬膜外腔中。双端口导管药物泵输送系统DPCDPD 100可具有在其双端口导管120内横穿的多个内腔(未示出)。双端口导管120使近侧药物泵单元117c和远侧药物泵单元117d彼此连接。内腔(未示出)在数目上可以是一个或更多个。
双端口导管药物泵输送系统DPCDPD 100的双端口导管120可具有在患者身体之外的远侧部分114和近侧部分119两者。双端口导管120的中间部分112包含一个或更多个内腔(未示出)。(一个或多个)内腔(未示出)可具有多个孔或孔隙111,其中以气体、液体、固体形式的药物或者其他药物输送方式的药物可以被释放至脊髓硬膜外腔中。在图13中,双端口导管120显示孔111,其中以气体、液体、固体形式的药物或者其他药物输送方式的药物可以被存储在近侧单元117a或远侧单元117b的井孔中,或者被存储在两者的井孔中。双端口导管药物泵输送系统DPCDPD 100的双端口导管120可以使用T-技术通过经皮硬膜外注射针进入脊髓的硬膜外腔中。双端口导管120的中间部分112可以通过操纵远侧末端114和/或近侧末端119由医生控制在患者身体之外。具有对远侧末端114和近侧末端119二者以及身体内的中间部分112控制的医生因此具有通过在后向或前向运动上拉动远侧末端114或近侧末端119控制中间部分112的能力,所述远侧末端114或近侧末端119然后可以被操纵以安放在脊髓的硬膜外腔或硬脑膜的所期望目标区域上。一旦发现中间部分112的所期望定位,则远侧末端114和近侧末端119可以用于锚定双端口导管120。
图14为脊椎模型和使用T-技术通过经皮硬膜外注射针放置的硬膜外腔中的双端口导管药物泵输送系统DPCDPD 100的示意图。双端口导管120连接近侧药物泵单元117c和远侧药物泵单元117d。双端口导管药物泵输送系统DPCDPD 100具有随双端口导管进入患者脊椎中的两个点,所述双端口导管具有固定在硬膜外腔中的中间部分112、在患者身体之外的近侧末端119和远侧末端114。椎骨(V1、V2、V3、V4、V5以及V6)可表示脊椎的任何六个或更多个连续的椎骨。双端口导管药物泵输送系统DPCDPD 100可具有离开脊椎管的两个位置,使中间部分112牢固地固定在脊椎硬膜外腔中的近侧末端119和远侧末端114。双端口导管药物泵输送系统DPCDPD 100在尺寸上具有任何长度。双端口导管药物泵输送系统DPCDPD100可以被运用在脊椎的颈部区域、脊椎的胸部区域、脊椎的腰部区域和/或颈椎的骶骨区域中。双端口导管药物泵输送系统DPCDPD 100可以沿着横穿一个或更多个脊椎节段的硬膜外腔或硬膜下腔内的脊椎被放置在任何地方。
在一个泵发生故障的情况下或者如果导管线路变得阻塞而不能允许药物自由流动,则具有两个泵系统117c、117d可以是有利的。如果近侧药物泵单元117c为主泵,并且发生故障或变得堵塞,则远侧药物泵单元117d将被改变并接管主泵职责以防止药物浓度下降的危险。如图14中所描绘的,由像图形的十一个圆形表示的孔或孔隙111在这样的地方,即药物将从其中分配进入硬膜外腔中。在该描绘中,双端口导管药物泵输送系统DPCDPD 100的远侧末端114通过出口点110处离开V1和V2之间的脊髓。双端口导管药物泵输送系统DPCDPD 100的近侧末端通过入口点118进入V4和V5之间的脊髓。双端口导管药物泵输送系统DPCDPD 100的中间部分112可以使用T-技术通过经皮硬膜外注射针进入脊髓的硬膜外腔中。双端口导管药物泵输送系统DPCDPD的中间部分112可以通过操纵远侧末端114和/或近侧末端119由医生控制在患者身体之外,如前面所讨论的。
通过描述的多个实施例,在本文中部署的经皮技术和系统也可以适于用在身体的周边。为了清楚,尽管以上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与硬膜外腔内的部署有关,但是本文中描述的刺激器和疼痛泵也可以用于硬膜外腔之外。在该实施例中,如先前公开的可以得到经皮接入,但是刺激器和/或疼痛泵可以通过注射针通过皮肤而前进并沿着肌肉、脂肪、神经或骨头被放置到位,以及如需要来自在身体中形成的环和/或连接的皮肤的其它末端。
尽管就前述实施例而言已经涉及所公开的技术,但是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应该意识到,本发明可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例。本发明可以借助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的修改和改变而被实践。因此,该描述应被认为是示例性的,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提供先前描述使得本领域中任何人能够实践本文中描述的各种实施例。对于本领域中那些技术人员而言,对这些实施例的各种修改将是容易显而易见的,并且本文中定义的一般性原则可以应用至其它实施例。因此,权利要求书不旨在成为对本文中示出实施例的限制,而是期望其符合与书面权利要求书相一致的完整范围,其中参考以单数形式的元件不旨在意指“一个并且仅一个”,除非这样具体陈述,而是指“一个或更多个”。对于在整个该公开中描述的各种实施例的元件对于本领域那些普通技术人员已知或以后已知的所有结构和功能性等效物,通过参考明确地并入本文中并旨在由权利要求书涵盖。再者,本文中公开的内容并不旨在贡献给公众,不管此公开是否在权利要求书中明确地叙述。没有权利要求的元素被视为在35U.S.C§112第六段的规定下,除非元件使用短语“用于……的装置”明确地叙述,或在方法权利要求的情况下,元素使用短语“用于……的步骤”而叙述。

Claims (11)

1.一种脊髓刺激器引线,包括:
近侧部分,其被配置为用于通过患者体内的第一开口放置在硬膜外腔的外部,其中所述近侧部分操作地连接至IPG单元;
远侧部分,其被配置为用于通过患者体内的第二开口放置在所述硬膜外腔的外部,其中所述远侧部分被配置为操作地连接至第二IPG单元;以及
所述近侧部分和所述远侧部分之间的中间部分,其被配置为用于经皮放置在硬膜外腔中,其中所述中间部分包括用于邻近目标硬脑膜放置的至少一个刺激器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髓刺激器引线,其中所述脊髓刺激器引线还包括联接到所述近侧部分的引导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髓刺激器引线,其中所述脊髓刺激器引线还包括联接到所述近侧部分的医疗工具。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脊髓刺激器引线,其中所述脊髓刺激器引线还包括联接到所述远侧部分的引导线。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脊髓刺激器引线,其中所述脊髓刺激器引线还包括联接到所述远侧部分的医疗工具。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脊髓刺激器引线,其中所述远侧部分被配置为锚定在所述硬膜外腔之外。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脊髓刺激器引线,其中具有至少一个电极的所述中间部分被配置为膨胀和收缩从而有助于放置和移除。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脊髓刺激器引线,还包括多个多孔内腔,所述多孔内腔被配置为将液体输送至目标硬脑膜和硬膜外腔。
9.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脊髓刺激器引线,其中所述中间部分还包括刺激器桨,所述刺激器桨是外部可控的。
10.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脊髓刺激器引线,其中所述中间部分能够被折叠或在其自身上卷起并且一旦在硬膜外腔之内则是可伸展的。
11.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脊髓刺激器引线,还包括无线接口,所述无线接口被配置为与被配置为监控并操纵所述至少一个电极的电参数的应用进行通信。
CN201480063992.0A 2013-09-24 2014-09-24 固定的脊髓刺激器引线和导管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9798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361881924P 2013-09-24 2013-09-24
US61/881,924 2013-09-24
US201462017156P 2014-06-25 2014-06-25
US62/017,156 2014-06-25
PCT/US2014/057217 WO2015048133A2 (en) 2013-09-24 2014-09-24 Secured and self contained spinal cord stimulator leads and catheter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79894A CN105979894A (zh) 2016-09-28
CN105979894B true CN105979894B (zh) 2019-09-13

Family

ID=527446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63992.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979894B (zh) 2013-09-24 2014-09-24 固定的脊髓刺激器引线和导管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10105513B2 (zh)
EP (1) EP3049010B8 (zh)
KR (1) KR20160062060A (zh)
CN (1) CN105979894B (zh)
BR (1) BR112016006461A2 (zh)
CA (1) CA2925288A1 (zh)
WO (1) WO2015048133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590724B1 (ko) 2016-05-20 2023-10-20 에이치엘만도 주식회사 전자식 브레이크 시스템
DE102016218094A1 (de) * 2016-09-21 2018-03-22 Continental Teves Ag & Co. Ohg Elektrohydraulisches Kraftfahrzeugsteuergerät
DE102016218095A1 (de) 2016-09-21 2018-03-22 Continental Teves Ag & Co. Ohg Elektrohydraulisches Kraftfahrzeugsteuergerä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38624A (en) * 1982-12-08 1985-09-03 Cordis Corporation Method for lead introduction and fixation
EP1181947A2 (en) * 2000-08-17 2002-02-27 William N. Borkan Spinal cord stimulation lead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09031B1 (en) * 1996-06-07 2003-08-19 Advanced Neuromodulation Systems, Inc. Multiprogrammable tissue stimulator and method
US6141594A (en) * 1998-07-22 2000-10-31 Cardiac Pacemakers, Inc. Single pass lead and system with active and passive fixation elements
US7203548B2 (en) * 2002-06-20 2007-04-10 Advanced Bionics Corporation Cavernous nerve stimulation via unidirectional propagation of action potentials
US7860570B2 (en) * 2002-06-20 2010-12-28 Boston Scientific Neuromodulation Corporation Implantable microstimulators and methods for unidirectional propagation of action potentials
US20050203600A1 (en) * 2004-03-12 2005-09-15 Scimed Life Systems, Inc. Collapsible/expandable tubular electrode leads
GB0409769D0 (en) * 2004-04-30 2004-06-09 Algotec Ltd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 device
US7945331B2 (en) * 2005-01-11 2011-05-17 Bradley D. Vilims Combination electrical stimulating and infusion medical device and method
US7899542B2 (en) * 2006-06-20 2011-03-01 Ebr System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lantable leadless spine stimulation
US8880189B2 (en) * 2011-02-23 2014-11-04 John D. LIPANI System and method fo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the lumbar vertebral column
AU2012284192B2 (en) * 2011-07-18 2016-12-01 Truminim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Percutaneous methods for spinal stenosis and foraminal stenosi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38624A (en) * 1982-12-08 1985-09-03 Cordis Corporation Method for lead introduction and fixation
EP1181947A2 (en) * 2000-08-17 2002-02-27 William N. Borkan Spinal cord stimulation lead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048133A2 (en) 2015-04-02
WO2015048133A3 (en) 2015-11-05
EP3049010B1 (en) 2019-08-07
CN105979894A (zh) 2016-09-28
US10105513B2 (en) 2018-10-23
EP3049010A2 (en) 2016-08-03
US20150174366A1 (en) 2015-06-25
US20190134347A1 (en) 2019-05-09
KR20160062060A (ko) 2016-06-01
EP3049010A4 (en) 2017-09-06
EP3049010B8 (en) 2019-09-18
BR112016006461A2 (pt) 2017-08-01
CA2925288A1 (en) 2015-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03706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nhancing function of spine stabilization muscles associated with a spine surgery intervention
EP2490760B1 (en) Storing image of therapy region in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
CN105682734B (zh) 用于并入来自图像的引线信息的系统
AU2014342534B9 (en) Fractional control to avoid dorsal root stimulation
CN103079633B (zh) 用于治疗背痛的模块式刺激器、植入式rf消融系统及使用方法
US9381030B2 (en) Tunneling tool for implantable leads
CN106456974B (zh) 用于植入与可植入神经肌肉电刺激器一起使用的电极引线的系统
ES2603416T3 (es) Sistema de introducción de un cable de estimulación de tejido en un paciente utilizando mediciones de eficacia de acoplamiento en tiempo real
AU2014302793A1 (en) Paddle leads and lead arrangements for dorsal horn stimulation and systems using the leads
JP2013503015A (ja) 神経刺激リード間の相対的位置決めを判断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US20230166105A1 (en) Epidural stimulation and spinal structure locating techniques
CN105979894B (zh) 固定的脊髓刺激器引线和导管
US20210379380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nhancing function of spine stabilization muscles associated with a spine surgery intervention
CA3062551A1 (en) Orthopedic implant device with an integrated or associated active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
US9067056B2 (en) Lead spacer tool
EP2497434A1 (en) Epidural needle for spinal cord stimulation
Kilgore et al. Neuroprosthesis for individual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US20220241587A1 (en) Epidural stimulation and spinal structure locating techniques
CN109661252A (zh) 用于使腰椎恢复肌肉功能的系统和方法以及用于植入该系统和方法的套件
US20210101010A1 (en) Transdural electrode device for stimulation of the spinal cord
KR20220055231A (ko) 능동형 생체이식 경천추 경막외 척수신경 자극을 위한 카테터용 박동성 고주파 자극장치
JP2015080496A (ja) 電気刺激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2920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820

Address after: California, USA

Applicant after: TRUMINIM INTERNATIONAL Corp.

Address before: California, USA

Applicant before: TRUMINIM, LLC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913

Termination date: 20210924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22920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