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78830B - 用于通过传输线路传输差分和单端信号的发送与接收电路 - Google Patents

用于通过传输线路传输差分和单端信号的发送与接收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78830B
CN105978830B CN201610138272.7A CN201610138272A CN105978830B CN 105978830 B CN105978830 B CN 105978830B CN 201610138272 A CN201610138272 A CN 201610138272A CN 105978830 B CN105978830 B CN 1059788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ed
receiving
transmitting
circuit
different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3827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78830A (zh
Inventor
G.迈尔
M.瓦尔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obert Bosch GmbH
Original Assignee
Robert Bosch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obert Bosch GmbH filed Critical Robert Bosch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59788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788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788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788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3/00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r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 H03F3/45Differential amplifiers
    • H03F3/45071Differential amplifiers with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64Arrangements for coupling to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78Arrangements for impedance matching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1/00Details of 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nly unspecified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 H03F1/5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such amplifier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1/00Details of 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nly unspecified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 H03F1/56Modifications of input or output impedan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3/00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r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 H03F3/60Amplifiers in which coupling networks have distributed constants, e.g. with waveguide resona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64Arrangements for coupling to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72Arrangements for coupling to multiple lines, e.g. for differential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mplifiers
    • H03F2200/222A circuit being added at the input of an amplifier to adapt the input impedance of the amplifier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mplifiers
    • H03F2200/423Amplifier output adaptation especially for transmission line coupling purposes, e.g. impedance adaptation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mplifiers
    • H03F2200/444Diode used as protection means in an amplifier, e.g. as a limiter or as a switc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c Digital Transmission (AREA)
  • Ampl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送电路(1),其用于发送和/或接收至少一个单端信号(SESS,SEES)并且用于发送差分信号到两个传输线路(2a,2b)上,所述发送电路包括:‑用于通过所述两个传输线路(2a,2b)发送差分信号的信号部分的差分放大器(5);‑两个阻抗匹配电阻(8a,8b),其为了所述差分放大器(5)的阻抗匹配而串联连接地布置在所述传输线路(2a,2b)之间;‑串联连接在所述阻抗匹配电阻(8a,8b)之间的开关(7);‑至少一个单端发送放大器(3),其用于通过所述传输线路(2a,2b)中的所分配的传输线路发送或者接收单端信号,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单端发送放大器(3)中的每一个与所述开关(7)的一个端子连接,所述开关通过相应的阻抗匹配电阻(8a,8b)与所分配的传输线路(2a,2b)连接。

Description

用于通过传输线路传输差分和单端信号的发送与接收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通过传输线路发送和接收电信号的发送与接收电路。
背景技术
在电信号在组件内或者跨组件的传输中可能需要通过传输线路不仅传输差分信号,而且传输非差分信号,即所谓的单端信号。这例如当信号必须由多个不同部件传输或者向多个不同部件传输、所述多个不同的部件设置确定信号的不同传输类型(差分的或者单端的)的时候可能出现,使得所述不同的部件的发送和接收电路必须关于差分信号传输和单端信号传输相互协调。
因此,所述部件配备有发送与接收电路,所述发送与接收电路具有一个差分放大器和至少一个单端发送放大器或者一个差动放大器和至少一个接收放大器。
单端信号通过传输线路对从发送电路至接收电路的传输导致增加的能量消耗,所述发送电路和接收电路中至少一个具有差分放大器或者差动放大器。因为当在传输线路上的单端信号的信号电平采用不同的信号电平的时候,在差分信号的情况下需要的分配给发送电路的差分放大器的阻抗匹配电阻与分配给接收电路的差动放大器的终端电阻在这两个单端信号之间的相应电路部分中引起通过电流。该问题通过以下方式放大,即用于单端信号的电压电平比差分信号部分的电压电平明显更高。单端信号的电压电平可以是5V,使得例如在100欧姆的阻抗匹配电阻/终端电阻的情况下可以产生50mA高度的通过电流。该相对高的通过电流可能损害单端信号的放大器的输出信号或者甚至超过其效率。附加地,该通过电流可能导致两个单端信号之间的串扰,使得单端信号可能不再能够由相应的接收电路明确地识别。因此通常的是,当传输线路用于单端信号的传输时,借助开关分离差分电路部分。
因为差分信号的传输通常在高的频率下进行,所以用于分离用于在发送电路中或者接收电路中的差分信号的发送部分或者接收部分的附加开关的设置基于由此引入的在所需线路分支上的寄生电容和反射而不利,因为所述寄生电容和反射可能使差分信号的传输质量变差。
为了通过一个或者多个开关分离差分电路部分,由现有技术已知不同的方案。这些方案规定,或者仅仅分离用于差分信号的阻抗匹配电阻或者终端电阻或者分离整个差分电路部分。由此可以避免在阻抗匹配电阻或者终端电阻上的损耗功率。
附加开关和/或线路分支的引入可能使对用于传输差分信号的传输线路的高要求的遵循变得困难。此外,在一些方案中用于分离至少阻抗匹配电阻/终端电阻的仅仅一个开关的设置导致所传输的差分信号的非对称容性负载。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设置用于发送和接收单端信号并且用于发送差分信号的发送电路、用于发送和接收单端信号并且用于接收差分信号的接收电路以及传输系统。
根据第一方面设置一种发送电路,其用于发送和/或接收至少一个单端信号并且用于将差分信号发送到两个传输线路上,所述发送电路包括:
- 用于通过所述两个传输线路发送差分信号的信号部分的差分放大器、
- 两个阻抗匹配电阻,其为了所述差分放大器的阻抗匹配而串联连接地布置在所述传输线路之间;
- 串联连接在所述阻抗匹配电阻之间的开关;
- 至少一个单端发送放大器,所述至少一个单端发送放大器用于通过所述传输线路中的所分配的传输线路发送或者接收单端信号,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单端发送放大器中的每一个与所述开关的一个端子连接,所述开关通过相应的阻抗匹配电阻与所分配的传输线路连接。
上述发送电路可以被切换,以便或者发送或接收单端信号,或者发送差分信号。发送电路如此设计,使得差分发送电路部分的阻抗匹配电阻在单端信号的发送和接收中不导致损耗功率。此外,不仅在单端信号的传输中而且在差分信号的发送中在信号路径中不布置开关,使得开关的寄生电容或者阻抗不损害高频差分信号的传输。
此外,用于发送单端信号到所述传输线路中的第一传输线路上的第一单端发送放大器可以与用于从所述传输线路中的第二传输线路接收单端信号的第二单端发送放大器连接。
可以规定,各一个电平匹配电阻串联地设置在所述差分放大器的各一个输出端与相应传输线路之间,以便匹配在所述传输线路上的待发送的差分信号的信号部分的信号电平。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可以设有控制装置,以便为了发送所述差分信号而闭合所述开关并且为了发送和/或接收单端信号而断开所述开关。
根据另一方面设置一种接收电路,其用于发送和/或接收至少一个单端信号并且用于接收两个传输线路上的差分信号,所述接收电路包括:
- 用于通过所述两个传输线路接收差分信号的信号部分并且用于提供相应的输出信号的差动放大器;
- 两个终端电阻,其至线路终端地串联连接地布置在所述传输线路之间;
- 串联连接在所述终端电阻之间的开关;
- 至少一个单端接收放大器,所述至少一个单端接收放大器用于发送单端信号到所述传输线路中的所分配的传输线路上和/或接收所述传输线路中的所分配的传输线路上的单端信号,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单端接收放大器中的每一个与开关的一个端子连接,所述开关通过相应的终端电阻与所分配的传输线路连接。
上述接收电路可以被切换,以便或者发送或接收单端信号,或者接收差分信号。发送电路如此设计,使得差分接收电路部分的阻抗匹配电阻在单端信号的发送和接收中不导致损耗功率。此外,不仅在单端信号的传输中而且在差分信号的接收中在信号路径中不布置开关,使得开关的寄生电容或者阻抗不损害高频差分信号的传输。
此外,用于发送单端信号到所述传输线路中的第一传输线路上的第一单端接收放大器可以与用于从所述传输线路中的第二传输线路接收单端信号的第二单端接收放大器连接。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差动放大器的输入端可以分别配备有保护电路,所述保护电路具有串联连接的保护电阻和将所述差动放大器的相应输入端与固定预给定的电位连接的保护二极管。
可以设有控制装置,以便为了接收所述差分信号而闭合所述开关并且为了发送和/或接收单端信号而断开所述开关。
根据另一方面设置一种收发器电路,其用于发送和/或接收至少一个单端信号并且用于通过两个传输线路/在两个传输线路上发送和接收差分信号,所述收发器电路包括:
- 用于通过所述两个传输线路发送和/或接收差分信号的信号部分的收发器差动放大器;
- 两个耦合电阻,其至线路终端地串联连接地布置在所述传输线路之间;
- 串联连接在所述耦合电阻之间的开关;
- 至少一个单端收发器放大器,所述至少一个单端收发器放大器用于发送单端信号到所述传输线路中的所分配的传输线路上和/或接收所述传输线路中的所分配的传输线路上的单端信号,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单端收发器放大器中的每一个与开关的一个端子连接,所述开关通过相应的耦合电阻与所分配的传输线路连接。
此外,用于发送和/或接收单端信号到所述传输线路中的第一传输线路上的第一单端收发器放大器可以与用于从所述传输线路中的第二传输线路发送和/或接收单端信号的第二单端收发器放大器连接。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收发器差动放大器的输入端可以分别配备有保护电路,所述保护电路具有串联连接的保护电阻和将收发器差动放大器的相应端子与固定预给定的电位连接的保护二极管。
可以设有控制装置,以便为了接收所述差分信号而闭合所述开关并且为了发送和/或接收单端信号而断开所述开关。
根据另一方面设置一种传输系统,其包括:
- 上述发送电路或者上述收发器电路;
- 用于发送和/或接收单端信号的接收电路、用于接收差分信号的接收电路或者上述接收电路;
- 传输线路,以便在所述发送电路和所述接收电路之间传输差分信号或者单端信号。
根据另一方面设置一种传输系统,其包括:
- 上述接收电路或者上述收发器电路;
- 用于发送和/或接收单端信号的发送电路或者用于发送差分信号的发送电路;
- 传输线路,以便在所述发送电路和所述接收电路之间传输差分信号或者单端信号。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详细阐述实施方式。其中:
图1示出用于通过传输线路对发送和接收单端信号并且发送差分信号的发送电路的示意图;
图2示出用于发送和接收单端信号并且用于接收差分信号的接收电路的示意图;
图3示出具有保护电路的可选的接收电路的示意图,所述保护电路用于差分接收部分以防所接收的单端信号的高电压电平;
图4示出用于发送和接收单端信号并且用于发送和接收差分信号的收发器电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发送电路1的示意图,借助所述发送电路通过传输线路对2的第一和第二传输线路2a、2b可选地或者可以发送/接收单端信号或者可以发送差分信号。发送电路1包括用于通过传输线路对2的第一传输线路2a提供待发送的单端发送信号SESS的第一单端驱动装置或者第一单端发送放大器3和用于接收单端接收信号SEES的第二单端驱动装置或者第二单端发送放大器4。第一单端发送放大器3和第二单端发送放大器4的结构可以相应于常规的放大器电路。
此外,发送电路1为了发送差分信号而包括具有第一和第二差分放大器部分5a、5b的差分发送放大器5(差分驱动装置),所述第一和第二差分放大器部分基本上同样地构造,以便通过传输线路对2的第一或者第二传输线路2a、2b传输差分信号的相应信号部分。这些信号部分由输送给放大器部分5a、5b的输入信号E产生。两个差分放大器部分5a、5b中的一个——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差分放大器部分5b——在输入侧包括反相器或者收到经反相的输入信号。
第一单端发送放大器3的输出端子尤其直接地或者径直地、即在没有期望的阻抗的情况下与开关7的第一端子连接。第二单端发送放大器4的输入端子尤其直接地或者径直地、即在没有期望的阻抗的情况下与开关7的第二端子连接。开关7优选地被构造为FET器件,并且可以被连接到高欧姆的状态中和低欧姆的状态中。也可以考虑开关7的其他构造,例如机械开关形式的。
此外,开关7的第一端子(或者第一单端发送放大器3的输出端)通过第一阻抗匹配电阻8a与传输线路对2的第一传输线路2a连接并且开关7的第二端子(或者第二单端发送放大器4的输入端)通过第二阻抗匹配电阻8b与传输线路对2的第二传输线路2b连接。此外,第一差分放大器部分5a的输出端通过第一电平匹配电阻9a与第一传输线路2a连接并且第二差分放大器部分5b的输出端通过第二电平匹配电阻9b与第二传输线路2b连接。
借助电平匹配电阻9a、9b,可以调节针对差分信号传输通过LVDS标准预给定的、用于差分信号的信号电平。然而,其他的差分信号电平也是可以的。差分信号部分的信号电平分别通过由第一或者第二电平匹配电阻9a、9b和第一或者第二阻抗匹配电阻8a、8b构成的分压器产生,使得可以将差分信号的电压调节到+/-400mV的电压电平上,在很大程度上与第一或者第二差分放大器部分5a、5b的输出电压如何无关。
为了尽管使用仅仅一个开关7还是保证发送电路1的传输行为的对称性,将通常使用的一件式阻抗匹配电阻划分成两个阻抗匹配电阻8a、8b,在所述两个阻抗匹配电阻之间布置有开关7,使得阻抗匹配电阻8a、8b和开关7相互串联连接。通过开关7的断开,阻抗匹配电阻8a、8b可以相互分离并且因此去激活。
为了差分信号的传输,开关7例如通过控制装置10闭合,所述控制装置可以是发送电路1的一部分或者与其分离地构造。开关7的寄生电容位于两个阻抗匹配电阻8a、8b的中间。因为在差分信号的情况下相反地控制在通过阻抗匹配电阻8a、8b的互相连接构成的中间节点的端部处的电压,所以如此构成的整个阻抗匹配电阻的中间节点M落在大致恒定的电平上。因此,在此存在的寄生电容不必动态地被再充电并且因此对于差分信号实际不存在或者无影响。
阻抗匹配电阻8a和8b可以具有相同的电阻值,以便实现在差分电路中间点处的对称性。此外,可以选择开关7,使得其电阻在闭合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小,尤其是小于阻抗匹配电阻8a、8b之一的电阻的千分之一。由此实现:开关7的电阻在闭合状态中(即在差分运行中)实际上可忽略并且在开关7的两侧施加相同的信号,即差分中间点。然而,在差分信号的情况下,该中间点是静止的并且相应于所谓的共模电压。
去激活的第一单端发送放大器3的输出端子的寄生电容与去激活的第二单端发送放大器4的输入端子的寄生电容通过与开关7的直接耦合而位于两个阻抗匹配电阻8a、8b之间。通过这种方式,所述寄生电容同样对差分信号的传输不具有影响,因为信号是静止的并且寄生电容不被再充电,而是仅仅一次性地在第一次接通时被充电到该共模电压上。
通过单端发送放大器3、4直接连接在阻抗匹配电阻8a、8b之间的方式,可能的信号反射也不存在,因为在通过闭合的开关7构成的中间节点K处的电位具有恒定的电平或者仅仅微小的波动。
此外,通过闭合的开关7构成的中间节点,第一单端发送放大器3的输出端子可以与第二单端发送放大器4的输入端子相互连接,使得两个单端发送放大器3、4的输入端子与输出端子之间的阻抗不对称性由此在差分运行中是不重要的。由此省去以下必要性,即在电路设计时考虑第一单端发送放大器3的输出端子的电容与第二单端发送放大器4的输入端子的电容的对称性。
为了单端信号的传输——为此断开发送电路1的开关7,第一和第二差分放大器部分5a、5b的输出端子的输出电容通过相对高欧姆的电平匹配电阻9a、9b分离。
在替代的实施方式中,替代第一和第二发送放大器3、4,发送电路1也可以具有仅仅第一或者仅仅第二发送放大器3、4。
在图2中示出接收电路11,所述接收电路具有用于接收或者发送单端信号的第一单端接收放大器13和第二单端接收放大器14和用于接收差分信号的接收差动放大器15。差动放大器15的输入端子直接与传输线路对2的传输线路2a、2b连接,使得在其上施加的差分信号导致在差动放大器15的输入端子上的相应电压差。
此外,第一传输线路2a通过第一终端电阻18a与开关17的第一端子连接,并且第二传输线路2b通过第二终端电阻18b与开关17的第二端子连接。开关17的第一端子还与第一单端接收放大器13的输入端子连接。此外,开关17的第二端子与第二单端接收放大器14的输出端子连接。终端电阻18a、18b的电阻值优选地具有相同的电阻值,该电阻值比闭合的开关17的电阻值明显更高(例如是1000倍)。
这两个终端电阻18a、18b构成整个终端电阻,在它们之间开关17处于串联连接中。为了差分信号的接收,例如通过控制装置16闭合开关17并且因此激活整个终端电阻,所述控制装置可以被构造为接收电路的一部分或者与其分离地构造。于是,开关17的寄生电容位于整个终端电阻的中间并且构成中间节点K。因为在差分信号的情况下,终端电阻的端部处的电压是相反的,所以中间节点K处的电位落在恒定的电平上。因此,在此存在的电容不必动态地被再充电并且因此对于差分信号实际无影响。
因为第一单端接收放大器13的输出端子和第二单端接收放大器14的输入端子通过闭合的开关17施加在共同的中间节点K处,所以接收放大器13、14的相应寄生电容同样无影响。在通过闭合的开关17构成的节点处的线路分支不导致差分信号部分在这些线路上的反射,因为通过闭合的开关17构成的节点位于恒定的电位上。因此,没有发生差分信号质量的损害。
因为开关17在闭合的状态中是相对低欧姆的,所以用于单端接收放大器13、14的两个端子低欧姆地电连接,使得在第一单端接收放大器13的输入端子的电容或者阻抗与第二单端接收放大器14的输出端子的电容或者阻抗之间的可能的不对称性在差分情况下是不重要的,也即不发生影响。在单端运行中,开关17断开,使得单端接收放大器13、14通过相应的终端电阻18a、18b与传输线路2a、2b连接。这些是无损害的,因为单端接收放大器13、14的输入或者输出阻抗是相对高欧姆的。
以下适用于发送电路1以及接收电路11:在发送电路1中待发送的差分信号的附加容性负载的高度或者在接收电路11中待接收的差分信号的附加容性负载的高度是非常小的,因为单端发送放大器3、4和单端接收放大器13、14连接在阻抗匹配电阻8a、8b或者终端电阻18a、18b的中间处,使得其电容不损害差分信号的传输。
此外,差分信号的容性负载基于通过闭合的开关7、17相互连接的单端发送或者接收放大器3、4、13、14而对称。通过在发送电路1或者接收电路11中使用仅仅一个开关7、17,由此引入的附加容性负载比在由现有技术已知的电路中更小。此外,基于在发送电路1中或者在接收电路11中的线路分支,通过在各个中间节点K处的相互连接引起的可能的反射(在闭合的开关7、17的情况下)在差分传输中也可以保持得低。
在替代的实施方式中,替代第一和第二发送放大器13、14,接收电路11也可以具有仅仅第一或者仅仅第二发送放大器13、14。
在图3中针对接收电路11示出保护装置,使得增加的电压在单端信号的传输中不损害差动放大器15。这可以通过以下来实现,即差动放大器15的输入端子通过具有相应的预给定的参考电位的相应二极管19a、19b与串联地前置的保护电阻20a、20b连接。因此,增加的电压受相应的二极管19a、19b限制。
在图4中示出收发器电路21,所述收发器电路具有分别用于发送和接收端信号的第一单端收发器放大器22和第二单端收发器放大器23和用于发送和接收差分信号的收发器放大器差动放大器24。收发器相应于组合的发送和接收单元,其视操作模式而定地可以发送或者接收信号。
收发器差动放大器24的第一端子直接与传输线路对2的传输线路2a、2b连接,使得视操作模式而定地,在其上施加的差分信号导致在收发器差动放大器24的第一端子上的相应的可探测的电压差或者使得可以在收发器差动放大器24的第一端子上施加差分信号。
此外,第一传输线路2a通过第一耦合电阻28a与开关27的第一端子连接,并且第二传输线路2b通过第二耦合电阻28b与开关27的第二端子连接。开关27的第一端子还与第一收发器放大器22的第一端子连接。此外,开关27的第二端子与第二收发器放大器23的第一端子连接。耦合电阻28a、28b的电阻值优选地具有相同的电阻值,该电阻值比闭合的开关27的电阻值明显更高(例如是1000倍)。
这两个终端电阻18a、18b视操作模式而定地构成整个阻抗匹配电阻或者整个终端电阻,在这两个终端电阻18a、18b之间开关27处于串联连接中。
为了差分信号的接收,例如通过控制装置16闭合开关27并且因此具有上述作用地激活整个耦合电阻28a、28b作为终端电阻,所述控制装置可以被构造为收发器电路21的一部分或者与其分离地构造。为了差分信号的发送,例如通过控制装置26同样闭合开关27并且因此具有上述作用地激活整个耦合电阻作为阻抗匹配电阻。
因为第一收发器放大器22的端子和第二收发器放大器23的端子通过闭合的开关27施加在共同的中间节点K处,所以收发器放大器22、23的相应寄生电容同样无影响。在通过闭合的开关27构成的节点处的线路分支不导致差分信号部分在这些线路上的反射,因为通过闭合的开关27构成的节点K位于恒定的电位上。因此,没有发生差分信号质量的损害。
因为开关27在闭合的状态中是相对低欧姆的,所以用于收发器放大器22、23的两个端子低欧姆地电连接,使得在第一收发器放大器22的端子的电容或者阻抗与第二收发器放大器23的端子的电容或者阻抗之间的可能的不对称性在差分情况下是不重要的,也即不发生影响。在单端运行中,开关27断开,使得单端收发器放大器22、23通过相应的耦合电阻28a、28b与传输线路2a、2b连接。这些是无损害的,因为单端收发器放大器22、23的输入或者输出阻抗是相对高欧姆的。
以下适用于收发器电路21:待发送的差分信号或者待接收的差分信号的附加容性负载的高度是非常小的,因为单端收发器放大器22、23连接在耦合电阻28a、28b的中间处,使得单端收发器放大器22、23的电容不损害差分信号的传输。
此外,差分信号的容性负载基于通过闭合的开关27相互连接的单端收发器放大器22、23而对称。通过使用仅仅一个开关27,由此引入的附加容性负载比在由现有技术已知的电路中更小。此外,基于线路分支,通过在各个中间节点K处的相互连接引起的可能的反射在差分传输中也可以保持得低。
由上述收发器电路21中的两个可以设置传输系统,所述传输系统被设计用于信号的双向传输。因此,传输路径在单端的情况下可以沿每一个方向或者甚至交替地运行(更确切地说,两个线路相互无关)。在差分运行中,传输路径同样可以沿每一个方向或者甚至交替地沿两个方向运行。

Claims (15)

1.一种发送电路(1),其用于发送和/或接收至少一个单端信号(SESS,SEES)并且用于发送差分信号到两个传输线路(2a,2b)上,所述发送电路包括:
- 用于通过所述两个传输线路(2a,2b)发送差分信号的信号部分的差分放大器(5);
- 两个阻抗匹配电阻(8a,8b),其为了所述差分放大器(5)的阻抗匹配而串联连接地布置在所述传输线路(2a,2b)之间;
- 串联连接在所述阻抗匹配电阻(8a,8b)之间的开关(7);
- 至少一个单端发送放大器(3),所述至少一个单端发送放大器用于通过所述传输线路(2a,2b)中的所分配的传输线路发送或者接收单端信号,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单端发送放大器(3)中的每一个与所述开关(7)的一个端子连接,所述开关通过相应的阻抗匹配电阻(8a,8b)与所分配的传输线路(2a,2b)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电路(1),其中,用于发送单端信号到所述传输线路中的第一传输线路(2a)上的第一单端发送放大器(3)与用于从所述传输线路中的第二传输线路(2b)接收单端信号的第二单端发送放大器(4)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送电路(1),其中,各一个电平匹配电阻(9a,9b)串联地设置在所述差分放大器(5)的各一个输出端与相应传输线路(2a,2b)之间,以便匹配在所述传输线路(2a,2b)上的待发送的差分信号的信号部分的信号电平。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送电路(1),其中,设有控制装置(10),以便为了发送所述差分信号而闭合所述开关(7)并且为了发送和/或接收单端信号而断开所述开关(7)。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送电路(1),其中,所述差分放大器(5)是收发器差动放大器(24)的一部分,和/或所述至少一个发送放大器(3)是收发器放大器(23)的一部分。
6.一种接收电路(11),其用于发送和/或接收至少一个单端信号并且用于接收两个传输线路(2a,2b)上的差分信号,所述接收电路包括:
- 用于通过所述两个传输线路(2a,2b)接收差分信号的信号部分并且用于提供相应的输出信号的差动放大器(15);
- 两个终端电阻(18a,18b),其至线路终端地串联连接地布置在所述传输线路(2a,2b)之间;
- 串联连接在所述终端电阻(18a,18b)之间的开关;
- 至少一个单端接收放大器(13,14),所述至少一个单端接收放大器用于发送单端信号到所述传输线路(2a,2b)中的所分配的传输线路上和/或从所述传输线路(2a,2b)中的所分配的传输线路接收单端信号,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单端接收放大器(13,14)中的每一个与所述开关(17)的一个端子连接,所述开关通过相应的终端电阻(18a,18b)与所分配的传输线路(2a,2b)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收电路(11),其中,用于发送单端信号到所述传输线路中的第一传输线路(2a)上的第一单端接收放大器(13)与用于从所述传输线路中的第二传输线路(2b)接收单端信号的第二单端接收放大器(14)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接收电路(11),其中,所述差动放大器(15)的输入端分别配备有保护电路,所述保护电路具有串联连接的保护电阻和将所述差动放大器(15)的相应输入端与固定的预给定的电位连接的保护二极管(19a,19b)。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接收电路(11),其中,设有控制装置(16),以便为了接收所述差分信号而闭合所述开关(17)并且为了发送和/或接收单端信号而断开所述开关(17)。
10.一种收发器电路(21),其用于发送和接收至少一个单端信号并且用于通过两个传输线路(2a,2b)/在两个传输线路(2a,2b)上发送和接收差分信号,所述收发器电路包括:
- 用于通过所述两个传输线路(2a,2b)发送和/或接收差分信号的信号部分的收发器差动放大器(24);
- 两个耦合电阻(28a,28b),其至线路终端地串联连接地布置在所述传输线路(2a,2b)之间;
- 串联连接在所述耦合电阻(28a,28b)之间的开关(27);
- 至少一个单端收发器放大器(22,23),所述至少一个单端收发器放大器用于发送单端信号到所述传输线路(2a,2b)中的所分配的传输线路上和/或从所述传输线路(2a,2b)中的所分配的传输线路接收单端信号,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单端收发器放大器(22,23)中的每一个与所述开关(27)的一个端子连接,所述开关通过相应的耦合电阻(28a,28b)与所分配的传输线路(2a,2b)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收发器电路(21),其中,用于发送单端信号到所述传输线路中的第一传输线路(2a)上和/或从所述传输线路中的第一传输线路(2a)接收单端信号的第一单端收发器放大器(22)与用于发送单端信号到所述传输线路中的第二传输线路(2b)上和/或从所述传输线路中的第二传输线路(2b)接收单端信号的第二单端收发器放大器(23)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收发器电路(21),其中,所述收发器差动放大器(24)的输入端分别配备有保护电路,所述保护电路具有串联连接的保护电阻(20a,20b)和将收发器差动放大器(25)的相应端子与固定的预给定的电位连接的保护二极管(19a,19b)。
13.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收发器电路(21),其中,设有控制装置(26),以便为了接收所述差分信号而闭合所述开关(27)并且为了发送和/或接收单端信号而断开所述开关(17)。
14.一种传输系统,其包括:
-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发送电路(1)或者根据权利要求10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收发器电路(21);
- 用于发送和/或接收单端信号的接收电路、用于接收差分信号的接收电路或者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接收电路(11);
- 传输线路(2a,2b),以便在所述发送电路(1)和所述接收电路(11)之间传输差分信号或者单端信号。
15.一种传输系统,其包括:
- 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接收电路(11)或者根据权利要求10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收发器电路(21);
- 用于发送和/或接收单端信号的发送电路或者用于发送差分信号的发送电路;
- 传输线路(2a,2b),以便在所述发送电路和所述接收电路之间传输差分信号或者单端信号。
CN201610138272.7A 2015-03-13 2016-03-11 用于通过传输线路传输差分和单端信号的发送与接收电路 Active CN1059788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5204606.0 2015-03-13
DE102015204606.0A DE102015204606A1 (de) 2015-03-13 2015-03-13 Sende- und Empfangsschaltung zum Übermitteln von differentiellen und single-ended Signalen über Übertragungsleitunge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78830A CN105978830A (zh) 2016-09-28
CN105978830B true CN105978830B (zh) 2021-07-27

Family

ID=568011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38272.7A Active CN105978830B (zh) 2015-03-13 2016-03-11 用于通过传输线路传输差分和单端信号的发送与接收电路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780744B2 (zh)
CN (1) CN105978830B (zh)
DE (1) DE10201520460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59047B (zh) * 2018-01-18 2022-05-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驱动电路以及串行解串器
CN112256612A (zh) * 2020-10-27 2021-01-22 天津市英贝特航天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适配终端电阻的rs-422总线隔离收发器
CN115567010B (zh) * 2022-10-12 2024-01-30 中船重工安谱(湖北)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输入源控制系统、方法及放大电路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27510A (zh) * 2006-08-17 2008-02-2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差分输入d类放大器
CN102299688A (zh) * 2010-06-22 2011-12-28 炬力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音频功率放大器及音频功放模式切换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87830B2 (en) * 2006-05-30 2010-08-31 Jennic Limited Transceiver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an electrical circuit
US7382189B2 (en) * 2006-09-25 2008-06-03 Agere Systems Inc. Multi-gain amplifier with input impedance control
DE102008025347B4 (de) * 2007-12-22 2015-07-09 Klaus Zametzky Elektronischer Verstärker
JP2009168841A (ja) * 2008-01-10 2009-07-30 Nec Electronics Corp 演算増幅器及び駆動回路、液晶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
US8970292B2 (en) * 2012-02-01 2015-03-03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Universal filter implementing second-order transfer function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27510A (zh) * 2006-08-17 2008-02-2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差分输入d类放大器
CN102299688A (zh) * 2010-06-22 2011-12-28 炬力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音频功率放大器及音频功放模式切换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78830A (zh) 2016-09-28
DE102015204606A1 (de) 2016-09-15
US9780744B2 (en) 2017-10-03
US20160268985A1 (en) 2016-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19476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a reconfigurable bidirectional front-end interface
JP5801478B2 (ja) 差動信号のための平衡インピーダンスの方法
CN105978830B (zh) 用于通过传输线路传输差分和单端信号的发送与接收电路
EP2464007A1 (en) Control-voltage of pass-gate follows signal
US8989238B2 (en) Bi-directional interface circuit having a switchable current-source bias
JPH0823354A (ja) 信号入出力装置
US8817670B2 (en) Full duplex communication circuit and method therefor
CN104426614A (zh) 电流电压转换电路、光接收装置和光传输系统
US7889752B2 (en) Dual ported network physical layer
US20140210520A1 (en) Low power low voltage differential driver
US6944239B2 (en) CMOS receiver for simultaneous bi-directional links
US11019392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n output buffer
EP2464009B1 (en) Differential signal termination circuit
CN103327282A (zh) 增加放大器非工作状态输出阻抗的方法
JP6367984B2 (ja) ドライバ回路
US7888975B2 (en) High-speed transmit driver switching arrangement
US10289599B2 (en) System and method employed for signal reception by providing programmable and switchable line terminations
US10305376B1 (en) Switchable charge pump for multi-mode operation
US10897252B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n auxiliary channel
US11909388B2 (en) Terminal resistance circuit, chip and chip communication device
US11569869B2 (en) Transceiving circuit
CN117040562B (zh) 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串行器、解串器及车辆
CN112118002A (zh) 一种切换输出逻辑电平的电路
CN115514382A (zh) 信号传输电路元件、多工器电路元件及解多工器电路元件
CN113949419A (zh) 一种自动稳零的新型直流耦合接收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