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60808A - 在通过次级基站装置向用户装置提供用户面连接性的情况下向用户装置提供控制面连接性的主基站装置 - Google Patents

在通过次级基站装置向用户装置提供用户面连接性的情况下向用户装置提供控制面连接性的主基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60808A
CN105960808A CN201580006805.XA CN201580006805A CN105960808A CN 105960808 A CN105960808 A CN 105960808A CN 201580006805 A CN201580006805 A CN 201580006805A CN 105960808 A CN105960808 A CN 1059608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base station
station apparatus
secondary base
me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0680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60808B (zh
Inventor
维韦克·夏尔马
陈玉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Corp filed Critical NEC Corp
Priority to CN20191067270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60589B/zh
Publication of CN1059608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608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608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608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04W8/24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 H04W8/245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from a network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04L12/189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in combination with wireless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4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detecting or protecting against malicious traffic
    • H04L63/1441Countermeasures against malicious traffic
    • H04L63/1466Active attacks involving interception, injection, modification, spoofing of data unit addresses, e.g. hijacking, packet injection or TCP sequence number attac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12Detection or prevention of fraud
    • H04W12/121Wireless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s [WIDS]; Wireless intrusion prevention systems [WIPS]
    • H04W12/122Counter-measures against attacks; Protection against rogue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4Spectrum shar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different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4Erro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15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for collaboration of different radio technolog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30Resource management for broadcast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H04W84/20Master-slave selection or change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4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 H04W92/10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 and access point, i.e. wireless air interfa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用户装置与第一(主)基站(MeNB)通信控制数据并与第二(次级)基站(SeNB)通信用户数据的系统。用户装置从第一(主)基站即MeNB接收第一(主)基站即MeNB特有的配置数据和第二(次级)基站即SeNB特有的配置数据以实现计数器检查过程。MeNB向用户装置提供控制面连接性,而由SeNB向用户装置提供用户面连接性,MeNB包括:基站接口,用于与SeNB通信;控制模块,用于经由基站接口从SeNB接收与用户装置有关的控制数据,控制数据用于针对与用户装置相关联并终止于SeNB的无线承载发起计数器检查过程,控制数据包括表示在无线承载上相对于用户装置发送或接收的数据的量的至少一个计数值,该至少一个计数值用于检查其它装置(例如,入侵者)所进行的包插入;其中,控制模块还生成向用户装置发送以使得用户装置进行计数器检查过程的包含该至少一个计数值的计数器检查控制消息;以及收发器电路,用于将计数器检查控制消息发送至用户装置并从用户装置接收计数器检查响应。在不同实施例中,在MeNB向用户装置提供控制面连接性而由SeNB向用户装置提供用户面连接性的情况下,可以针对用户装置根据其兴趣(MBMS兴趣指示消息)实现MBMS服务。

Description

在通过次级基站装置向用户装置提供用户面连接性的情况下向用户装置提 供控制面连接性的主基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蜂窝或无线电信网络中的无线接入网,尤其但不仅仅涉及根据3GPP标准或其等价物或其衍生物进行工作的网络。本发明尤其但不仅仅涉及UTRAN的长期演进(LTE)(被称为演进型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Evolved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并且涉及在用于服务与这些网络进行通信的用户通信装置的基站之间交换信息。
背景技术
在蜂窝通信网络中,用户通信装置(还已知为诸如移动电话等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或移动终端)经由基站与远程服务器或者与其它用户通信装置进行通信。LTE基站还被已知为“增强型NodeB”(eNB)。在用户通信装置经由基站附着于LTE网络的情况下,被称为移动管理实体(MobilityManagement Entity,MME)的核心网实体在该用户通信装置和核心网中的网关之间建立默认的演进型分组系统(Evolved Packet System,EPS)承载。EPS承载定义经由网络的传输路径并且向用户通信装置分配该用户通信装置与远程服务器或其它用户通信装置进行通信所要使用的IP地址。EPS承载还具有诸如服务质量、数据速率和流量控制参数等的一组数据传输特性,其中这些数据传输特性是由与用户通信装置相关联的订阅所定义的并且是由MME在向网络登记该用户通信装置时所建立的。
因而,EPS承载由MME管理,其中MME在需要启动、修改或停用特定EPS承载的情况下通知用户通信装置。因而,在用户通信装置和通信网络之间存在两种连接:一种是使用所建立的EPS承载来发送用户数据的连接(还已知为用户面或U面(U-plane)),并且另一种是用于管理EPS承载自身的连接(还已知为控制面或C-plane)。
为了使LTE基站的带宽的利用最优化,LTE基站从各个所服务的用户通信装置接收周期性信号测量报告,其中这些周期性信号测量报告包含与在该用户通信装置所使用的给定频带(或者作为该用户通信装置所用的候选频带)上所感知到的信号质量有关的信息。然后基站在向所服务的用户通信装置分配基站的带宽的特定部分的决定中以及还在信号质量不满足所建立的标准的情况下将用户通信装置切换至其它基站(或其它频带/其它无线接入技术(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RAT))的决定中使用这些信号测量报告。例如,在用户通信装置从给定基站中移动离开以及还在出现了干扰问题的情况下,可能需要用户通信装置的切换。
3GPP TR 36.932(v.12.1.0)规范定义了所谓的小小区增强场景。本上下文中的“小小区”是指为了支持移动流量激增而针对LTE、尤其是针对室内和室外热点部署正在考虑的低功率节点(例如,微微eNB(Pico eNB)或毫微微eNB(Femto eNB))的覆盖区域。低功率节点通常是指以与宏节点和基站的小区(“宏小区”)中所使用的典型发送功率相比更低的典型发送功率来运营小区(“小小区”)的节点。
小小区增强场景中的一部分是基于分离的控制面/用户面架构(被称为“C/U分离”),其中在该分离的控制面/用户面架构中,用户通信装置被配置为经由(用作主小区“Pcell”或主小区群组“PCG”的)宏小区来维持该用户通信装置与通信网络的控制面连接,并且同时经由(用作次级小区“Scell”或次级小区群组(secondary cell group,SCG)的)一个或多个“小小区”来维持该用户通信装置的用户面连接,由此减少宏小区中的负荷。有效地,在这种情况下,用户通信装置正经由两个分离的节点(即,宏基站和低功率节点)使用两个分离的无线连接,一个无线连接用于发送/接收用户数据,并且另一无线连接用于控制用户通信装置的诸如移动管理、安全控制、认证、通信承载的建立等的操作。在这种情况下,应对控制面的节点(例如,宏基站)被称为主基站(Masterbase station,MeNB),而应对用户面的节点(例如,微微基站)被称为次级基站(Secondary base station,SeNB)。当然,并非所有的用户面数据都可以经由SeNB来传输;一些用户面数据还可以经由MeNB来传输。
当前用户通信装置通常支持多个无线技术,而并非仅支持LTE。用户通信装置例如可以包括诸如蓝牙(Bluetooth)或Wi-Fi收发器等的在工业、科学和医疗(Industrial、Scientific and Medical,ISM)无线频带中工作的收发器和/或接收器。此外,用户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定位功能及其关联电路,例如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收发器和/或接收器。ISM和GNSS(以下统称为非LTE)这两种无线技术使用与LTE频带接近或部分重叠的频带。这些非LTE频带中的部分频带被许可用于特定用途(例如,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带),或者可以是非许可带并且由多个无线技术(诸如使用ISM频带的相同范围的蓝牙和Wi-Fi标准)所使用。因此,LTE标准没有涵盖使用这些非LTE频带的方式并且这些方式不受LTE基站控制。
然而,尽管如此,非LTE频带中的传输仍可能对LTE带中的传输造成不期望的干扰(或者受到LTE带中的传输导致的不期望的干扰),尤其是在重叠或相邻频带中。在作为同一用户通信装置中同时发生的通信(例如,同时使用LTE和非LTE无线技术)的结果而出现干扰的情况下,干扰有时被称为“装置内共存(in-device coexistence,IDC)干扰”,其中该装置内共存干扰引起“装置内共存(IDC)状况”。这种IDC状况可以通过被称为IDC解决方案的用户通信装置(可能借助服务基站)来解决。
在C/U分离场景中,服务基站(例如,MeNB和SeNB)可以(经由它们之间所设置的X2接口)使用适当格式化的RRC容器(节点间消息)来交换与这些服务基站所服务的用户通信装置的配置有关的信息。换句话说,基站可以将RRC消息包括在基站之间所发送的X2消息内。特别地,RRC容器可以用于与以下相关的过程:IDC状况;计数器检查;(UE特定)信息请求/响应;广播/多播服务(例如,用于提供对服务感兴趣的指示);测量配置和报告等。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C/U分离场景中,通信问题(例如,干扰)可能发生在无线连接上(以及/或者ISM连接上)。然而,用户通信装置被配置为维持其与宏基站的控制面,因而该用户通信装置可以仅接收来自宏基站的该用户通信装置的IDC配置(“idc-config”)设置(如果存在)。可以改变这种IDC配置设置以应对(在C/U面分离的情况下仅携载控制面的)宏小区和/或(携载用户面的)小小区中所出现的IDC状况。此外,用户通信装置可以(经由控制面连接)直接向宏基站发送IDC辅助指示,并且经由宏基站直接向正在应对用户面连接的小小区基站发送IDC辅助指示。
然而,这种IDC过程和涉及用户通信装置和多个基站的其它类似过程(例如,计数器检查过程、网络建立和/或广播/多播服务的提供等)需要所涉及的各种实体之间的复杂信令。在一些情况下,由于用户通信装置仅具有与宏基站的控制面连接,因此不可能针对各基站应用现有过程。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因此,本发明人识别出在C/U分离到位的情况下改善这些网络实体之间的通信的需求。
在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次级基站装置,其被配置为向用户装置提供用户面连接性,而由主基站装置向所述用户装置提供控制面连接性,所述次级基站装置包括:基站接口,用于与所述主基站装置进行通信;以及控制模块,其被配置为通过生成向所述用户装置发送的控制数据并且通过将所述控制数据经由所述基站接口发送至所述主基站装置,来针对与所述用户装置相关联的并且终止于所述次级基站装置的无线承载发起计数器检查过程,其中所述控制数据包括表示在所述无线承载上相对于所述用户装置发送或接收的数据的量的至少一个计数值,该至少一个计数值用于检查其它装置所进行的包插入。
所述控制模块可以被配置为通过所述主基站装置经由所述基站接口从所述用户装置接收计数器检查响应消息,以及所述控制模块可以被配置为处理所述计数器检查响应消息以判断是否发生了安全破坏,并且在发生了安全破坏的情况下发起承载释放过程。
所述控制数据可以包括所述用户装置所用的无线资源控制消息即RRC消息,其中所述RRC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用户装置验证在所述无线承载上相对于所述用户装置接收或发送的数据的量。
所述控制模块可以被配置为通过经由所述基站接口向所述主基站装置发送消息来发起承载释放过程,从而请求所述主基站装置释放所述无线承载和/或分配新的无线承载。
在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主基站装置,其被配置为向用户装置提供控制面连接性,而由次级基站装置向所述用户装置提供用户面连接性,所述主基站装置包括:基站接口,用于与所述次级基站装置进行通信;控制模块,其被配置为经由所述基站接口从所述次级基站装置接收与所述用户装置有关的控制数据,其中所述控制数据用于针对与所述用户装置相关联的并且终止于所述次级基站装置的无线承载发起计数器检查过程,所述控制数据包括表示在所述无线承载上相对于所述用户装置发送或接收的数据的量的至少一个计数值,该至少一个计数值用于检查其它装置所进行的包插入,其中所述控制模块还被配置为生成向所述用户装置发送以使得所述用户装置进行计数器检查过程的包含所述至少一个计数值的计数器检查控制消息;以及收发器电路,用于将所述计数器检查控制消息发送至所述用户装置,并且从所述用户装置接收计数器检查响应。
所述收发器电路可以被配置为能够将所述计数器检查响应经由所述基站接口发送至所述次级基站装置。
所述控制模块可以被配置为从所述次级基站装置接收承载释放请求,以及所述控制模块可以被配置为释放所请求的承载和/或在所述次级基站装置和所述用户装置之间分配新的无线承载。
所述控制模块可以被配置为对包含来自所述次级基站装置的所述至少一个计数值的所述计数器检查控制消息进行加密。
在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主基站装置,其被配置为向用户装置提供控制面连接性,而由次级基站装置向所述用户装置提供用户面连接性,所述主基站装置包括:基站接口,用于与所述次级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用于从所述用户装置接收期望的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兴趣指示消息即MBMS兴趣指示消息的部件;用于确定为所述次级基站装置的当前没有服务所述用户装置的小区将会提供MBMS服务的部件;用于将所述MBMS兴趣指示消息发送至所述次级基站装置的部件;以及用于向所述次级基站装置的当前服务所述用户装置的小区的群组添加将会提供所述MBMS服务的小区或者将所述用户装置从所述次级基站装置的当前服务小区切换至所述次级基站装置的将会提供所述MBMS服务的小区的部件。
在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次级基站装置,其被配置为向用户装置提供用户面连接性,而由主基站装置向所述用户装置提供控制面连接性,所述次级基站装置包括:基站接口,用于与所述主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用于从所述主基站装置接收来自所述用户装置的期望的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兴趣指示消息即MBMS兴趣指示消息的部件;以及用于向所述次级基站装置的当前服务所述用户装置的小区的群组添加将会提供MBMS服务的小区或者将所述用户装置所用的当前服务小区切换至所述次级基站装置的将会提供所述MBMS服务的小区的部件。
在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次级基站装置所进行的方法,所述次级基站装置被配置为向用户装置提供用户面连接性,而由主基站装置向所述用户装置提供控制面连接性,所述次级基站装置包括:基站接口,用于与所述主基站装置进行通信;以及控制模块,其被配置为通过生成向所述用户装置发送的控制数据并且通过将所述控制数据经由所述基站接口发送至所述主基站装置,来针对与所述用户装置相关联的并且终止于所述次级基站装置的无线承载发起计数器检查过程,其中所述控制数据包括表示在所述无线承载上相对于所述用户装置发送或接收的数据的量的至少一个计数值,该至少一个计数值用于检查其它装置所进行的包插入。
所述控制模块可以被配置为通过所述主基站装置经由所述基站接口从所述用户装置接收计数器检查响应消息,以及所述控制模块可以被配置为处理所述计数器检查响应消息以判断是否发生了安全破坏,并且在发生了安全破坏的情况下发起承载释放过程。
在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主基站装置所进行的方法,所述主基站装置被配置为向用户装置提供控制面连接性,而由次级基站装置向所述用户装置提供用户面连接性,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经由基站接口从所述次级基站装置接收与所述用户装置有关的控制数据,其中所述控制数据用于针对与所述用户装置相关联的并且终止于所述次级基站装置的无线承载发起计数器检查过程,所述控制数据包括表示在所述无线承载上相对于所述用户装置发送或接收的数据的量的至少一个计数值,该至少一个计数值用于检查其它装置所进行的包插入;生成向所述用户装置发送以使得所述用户装置进行计数器检查过程的包含所述至少一个计数值的计数器检查控制消息;以及将所述计数器检查控制消息发送至所述用户装置,并且从所述用户装置接收计数器检查响应。
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将所述计数器检查响应经由所述基站接口发送至所述次级基站装置。
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对包含来自所述次级基站装置的所述至少一个计数值的所述计数器检查控制消息进行加密。
在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主基站装置所进行的方法,所述主基站装置被配置为向用户装置提供控制面连接性,而由次级基站装置向所述用户装置提供用户面连接性,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从所述用户装置接收期望的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兴趣指示消息即MBMS兴趣指示消息;确定为所述次级基站装置的当前没有服务所述用户装置的小区将会提供MBMS服务;将所述MBMS兴趣指示消息发送至所述次级基站装置;以及向所述次级基站装置的当前服务所述用户装置的小区的群组添加将会提供所述MBMS服务的小区或者将所述用户装置从所述次级基站装置的当前服务小区切换至所述次级基站装置的将会提供所述MBMS服务的小区。
在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次级基站装置所进行的方法,所述次级基站装置被配置为向用户装置提供用户面连接性,而由主基站装置向所述用户装置提供控制面连接性,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从所述主基站装置接收来自所述用户装置的期望的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兴趣指示消息即MBMS兴趣指示消息;以及向所述次级基站装置的当前服务所述用户装置的小区的群组添加将会提供MBMS服务的小区或者将所述用户装置所用的当前服务小区切换至所述次级基站装置的将会提供所述MBMS服务的小区。
本发明的方面扩展至相应的方法以及诸如存储有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等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指令能够用于对可编程处理器进行编程以执行如上所述的或如权利要求书中所列举的方面和可能性所描述的方法、以及/或者对适当配置的计算机进行编程以提供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列举的设备。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考附图来以示例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示意性示出可以应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移动电信系统;
图2示意性示出图1所示的移动电信系统的用户通信装置中所实现的各种无线收发器电路;
图3是构成图1所示的移动电信系统的一部分的用户通信装置的框图;
图4是构成图1所示的移动电信系统的一部分的基站的框图;
图5是在分离的控制面/用户面功能到位的情况下图1所示的电信系统的元素的示例性概要;
图6是示出构成图1所示的移动电信系统的一部分的节点所进行的装置内共存过程的示例性时序图;
图7是示出构成图1所示的移动电信系统的一部分的节点所进行的计数器检查过程的示例性时序图;
图8是示出构成图1所示的移动电信系统的一部分的节点所进行的信息请求过程的示例性时序图;
图9是示出构成图1所示的移动电信系统的一部分的节点所进行的广播/多播服务过程的示例性时序图;以及
图10是示出构成图1所示的移动电信系统的一部分的节点所进行的测量配置和报告过程的示例性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概述
图1示意性示出移动(蜂窝)电信系统1,其中在该移动(蜂窝)电信系统1中,通信装置3(例如,移动电话)的用户可以经由运营多个小区6A~6D的多个基站5-1,5-2中的各基站以及核心网7与其它用户进行通信。在图1所示的系统中,基站5-1是运营宏小区6A和6B的宏基站,并且基站5-2是运营小区6C和6D的微微基站(和其它低功率节点)。其它基站(未示出)可以根据诸如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或GSM(Global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全球移动通信系统)EDGE(EnhancedData rates for GSM Evolution,GSM演进所用的增强型数据速率)无线接入网(GERAN)标准等的不同的标准来工作。
小区6A~6D各自具有用户通信装置3和相应基站5之间的无线通信可利用的多个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通信资源(信道、子载波、时隙等)。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说明,将假定用户通信装置3具有与基站5-1的一个控制面连接(例如,经由小区6A)以及与基站5-2的一个用户面连接(例如,经由小区6C),但在所部署的系统中,用户通信装置3可以同时具有与若干个基站的多个用户面连接和多个控制面连接。在本示例中,基站5所采用的无线接入技术(Radio Access Technologie,RAT)根据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Duplexing,FDD)或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ing,TDD)来工作。
在TDD中,(基站5的)通信信道的时域分割成长度固定的若干个复发时隙,其中在这多个复发时隙中可以调度相对于基站5的通信。在TDD中的操作中,通过在一个通信信道的不同时隙中调度各数据流(实际上就是“轮流”),可以在该信道的子信道中近乎同时地在基站5和用户通信装置3之间传送两个以上的数据流。在FDD中,基站5可利用的带宽被分割成一系列不重叠的频率子带,其中这些频率子带各自包括可以分配给用户通信装置3以经由基站5进行通信的频率资源。
服务基站5根据要发送至用户通信装置3的数据的量来向该装置分配下行链路资源。同样地,基站5根据用户通信装置3必须发送至基站5的数据的量和类型来向该用户通信装置3分配上行链路资源。上行链路资源和下行链路资源通常包括作为该特定基站5所使用的频率范围内的频率资源的块的物理资源块(PRB)。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通信装置3支持分别与宏基站5-1以及与微微基站5-2的分开的控制面和用户面连接(C/U分离)。在以该分离C/U模式工作的情况下,宏基站5-1有时被称为MeNB,并且微微基站5-2有时被称为SeNB。C/U分离功能可以例如由于当前网络负荷、用户通信装置3所报告的信号条件等而由宏基站5-1所触发。因此,宏基站5-1在判断为C/U分离功能将是有利的(并且受用户通信装置3支持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低功率节点(诸如微微基站5-2等)并且建立新的(或者移动现有的)该用户通信装置3所用的至所选择的节点5-2的用户面连接(但保持经由该宏基站5-1自身进行路由的该用户通信装置3所用的控制面连接)。
如根据以下说明将变得明显的,本实施例旨在增加主基站5-1和微微基站5-2之间的消息能力以便于在以该C/U分离模式进行工作的情况下更好地对系统进行操作。特别地,基站5被配置为经由X2接口使用保留给用户通信装置3及其服务基站5之间的空中接口使用的不同的协议(诸如RRC协议等)来进行通信。有利地,X2 RRC容器的使用使得能够经由宏基站5-1在微微基站5-2和用户通信装置3之间设置控制面功能,这反过来又使得能够更好地优化用户通信装置3、宏基站5-1和微微基站5-2之间的通信。
装置内共存状况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通信装置3还能够使用诸如利用工业、科学和医疗(ISM)频带的资源的那些技术等的非LTE无线技术进行通信。例如,用户通信装置3可以与根据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所定义的802.11标准族其中之一进行工作的无线局域网(WLAN)(未示出)的Wi-Fi接入点8进行通信。用户通信装置3还可以与根据例如蓝牙特别兴趣小组(SIG)所定义的蓝牙标准进行工作的无线耳机9进行通信。另外,用户通信装置3还支持定位技术,因而例如使用GPS信号与定位卫星10进行通信。
用户通信装置3和接入点8、无线耳机9和/或定位卫星10之间的通信可以与用户通信装置3和基站5之间的通信大致同时发生,其中该同时通信可能造成不期望的干扰(即,IDC干扰)。
在示意性而仅示例性地示出图1所示的用户通信装置3中所实现的各种无线收发器电路的图2中进一步说明IDC干扰的问题。如图2所示,用户通信装置3包括LTE基带电路300a、GNSS基带电路300b和ISM基带电路300c。各基带电路300a~300c分别连接至射频(RF)收发器(或接收器)、即LTE收发器301a、GNSS收发器301b和ISM收发器301c。使用LTE天线303a来执行LTE带中的通信。同样地,分别使用GNSS天线303b和/或ISM天线303c来执行非LTE带中的通信。
非LTE频带中的传输可能对LTE带中的传输造成不期望的干扰(或者受到LTE带中的传输导致的不期望的干扰),尤其是在重叠或相邻频带中。例如,如图2中的虚线箭头所示,收发器301a~301c中的任意之一可以受到同一用户通信装置3中工作的其它收发器中的任何之一的干扰。
然而,注意,非LTE无线技术可以由用户通信装置3自身使用,或者可以由该用户通信装置3附近的其它通信装置使用,尽管这些无线技术遵循相关标准(即,除IE外的标准),但仍可能对用户通信装置3的LTE传输造成不期望的干扰(或者受用户通信装置3的LTE传输干扰)。在终端用户将ISM收发器301b/301c与LTE收发器301a并行运行的情况下(例如,在用户使用蓝牙耳机9进行语音IP(voice over IP,VOIP)呼叫的情况下)特别是如此。应理解,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使用同一用户通信装置3中所实现的ISM收发器301c将从基站接收到的LTE语音数据中继至耳机9,因此LTE和ISM传输将彼此干扰。
在另一典型场景中,用户通信装置3的LTE收发器301a可以对GNSS接收器301b(例如,GPS接收器)造成干扰,由此使得难以获得用户通信装置3的当前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尽管不存在LTE信号的明显中断(用户通信装置3所进行的信号质量测量将表示信号条件可接受),但由于用户通信装置3的LTE收发器301a对GNSS接收器301b造成的干扰,因此用户通信装置3所进行的LTE传输将可能造成GNSS功能不可用。
为了能够缓解由于IDC干扰而引起的问题,用户通信装置3向其服务基站5表示其IDC能力。如果所接收到的用户通信装置3的IDC能力表示该用户通信装置3能够采取至少一些IDC干扰减轻措施,则服务基站5(通过提供所谓的“idc-config”设置)配置该用户通信装置以自主解决IDC干扰。因此,在用户通信装置3由于IDC状况而经历干扰的情况下,用户通信装置3可以根据“idc-config”设置来调整其LTE和/或非LTE传输,由此减少或消除所经历的干扰。特别地,网络允许用户通信装置3“拒绝”(即,暂停或延迟)该用户通信装置(已经调度因而所预期的)LTE传输,直到达到“idc-config”参数所指定的极限/速率为止。实质上,这允许用户通信装置3暂时无视网络1所作出的LTE调度决定而执行ISM信令,同时自主暂停该用户通信装置3的LTE传输。
然而,即使基站5已经提供了“idc-config”,某些IDC干扰状况也无法由用户通信装置3自己来解决。在这种情况下,用户通信装置3可能需要(例如,在上行链路RRC消息中)向网络发送IDC指示以向网络通知该IDC状况。为了解决这种状况,3GPP标准定义了三种技术,其中网络(即,LTE基站)能够在用户通信装置3无法自己解决问题的情况下使用这三种技术来尝试解决IDC状况。这三种技术包括:TDM(时分复用)解决方案、FDM(频分复用)解决方案和功率控制解决方案。TDM解决方案确保无线信号的传输不与其它无线信号的接收同时发生。FDM解决方案包括为用户通信装置选择除受到干扰的频率外的其它服务频率。功率控制解决方案旨在降低无线发送功率以缓解干扰的影响。
可以在3GPP TS 36.300标准文献(v.12.0.0)的第23.4章节找到这些技术的更多详情。可以在3GPP TS 36.331标准文献(v.12.0.0)中找到“idc-config”设置的详情。这两个文献的内容通过引用包含于此。
用户通信装置
图3是构成图1所示的移动电信系统1的一部分的用户通信装置3的框图。如图所示,用户通信装置3分别包括被配置为能够(经由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天线303a~303c)将信号发送至基站5、定位卫星10和接入点并且从基站5、定位卫星10和接入点接收信号的收发器电路301a~301c。用户通信装置3还包括由控制器307控制并且使得用户能够与用户通信装置3进行交互的用户接口305。
控制器307根据存储器309中所存储的软件和数据来控制收发器电路301a~301c的工作。该软件包括操作系统311、LTE模块313、RRC模块314、ISM模块315、GNSS模块317、干扰检测模块319、报告模块321、SON模块323、MBMS模块325和信号测量模块327等。应理解,图3中的(虚线所示的)模块315~327是可选的。
LTE模块313控制用户通信装置3的使用LTE无线技术的通信。LTE模块313(经由LTE收发器电路301a和LTE天线303a)从基站5接收指令并且将这些指令存储在存储器309中。基于所接收到的指令,LTE模块313被配置为能够选择LTE通信中所使用的适当的频带、发送功率和调制模式等。LTE模块313还被配置为能够向基站5更新针对发送而调度的上行链路和/或下行链路数据的量和类型以辅助基站5在其服务的用户通信装置之间分配资源。
LTE模块313包括用于应对(即,生成、发送和接收)用户通信装置3及其服务基站5之间的RRC信令消息的RRC模块314。如以下将更详细说明的,在针对用户通信装置3配置了C/U分离的情况下,RRC模块314与(应对用户面的)微微基站5-2非直接地(即,经由宏基站5-1)进行RRC信令的通信。
LTE模块313还包括用于对经由各收发器电路301a~301c所发送的数据的量进行计数的数据计数器(未示出)。在被基站5请求的情况下,RRC模块314将(数据计数器所提供的)与所发送的数据的量有关的信息包括在发送至进行请求的基站5的适当的RRC消息中。
ISM模块315(如果存在)控制用户通信装置3的ISM通信。这样,ISM模块315例如可以使用从接入点8接收到的数据和/或与无线耳机9通信。
GNSS模块317(如果存在)获得用户通信装置3的当前地理位置并且控制用户通信装置3的GNSS通信。这样,GNSS模块317例如可以使用从定位卫星10接收到的数据。
除所接收到的控制数据外,默认控制参数可以存储在存储器309中并且LTE模块313/ISM模块315/GNSS模块317中的任何模块都可以使用默认控制参数来适当控制用户通信装置3的通信。
干扰检测模块319(如果存在)被配置为能够检测LTE模块313、ISM模块315和GNSS模块317对通信造成的干扰。特别地,干扰检测模块319被配置为能够检测由于LTE模块313、ISM模块315和GNSS模块317中的任何模块的共存通信而出现的干扰。干扰检测模块319例如可以通过进行诸如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测量和接收功率接收质量(RSRQ)测量等的信号测量来检测干扰。干扰检测模块319还可以通过监视收发器电路301a~301c的工作来检测干扰,例如针对使用收发器电路301a~301c的通信建立比特率(或错误率、错误计数)的测量。
报告模块321(如果存在)被配置为能够生成IDC辅助信息并且将IDC辅助信息发送至基站5。为此,报告模块321被配置为能够适当地从LTE模块313、ISM模块315、GNSS模块317、干扰检测模块319和/或信号测量模块327获得数据。报告模块321通过经由LTE收发器301a向基站5发送相关联的消息来指示装置内干扰的发生。该消息可以包括专用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例如,RRC InDeviceCoexistence(RRC装置内共存)指示消息等),但可以使用任何适当的信令。报告模块321还被配置为能够生成并向基站5发送包括由信号测量模块327所提供的测量结果的测量报告。
SON模块323(如果存在)控制与同自组织网络的通信有关的功能。例如,SON模块323为了建立涉及用户通信装置3的SON而与服务基站5进行配置数据的通信。特别地,SON模块323可以发送用于标识用户通信装置3是否支持SON功能的信息。
MBMS模块325(如果存在)控制使用广播/多播信令的通信。特别地,MBMS模块325控制经由基站5的小区6所发送的MBMS服务的接收。MBMS模块325例如在接收到特定MBMS服务之前,可以向基站5其中之一提供用于标识(用户通信装置3的)用户对接收该MBMS服务的兴趣的指示。例如可以在受到基站5其中之一请求的情况下发送这种兴趣的指示以及/或者(例如在用户兴趣改变时)由用户通信装置3自主发送这种兴趣的指示。
信号测量模块327根据网络(例如,基站5)所设置的测量配置来进行信号测量。信号测量模块327还将测量的结果(经由报告模块321)发送至基站5。
基站
图4是构成图1所示的移动电信系统1的一部分的基站5的框图。所示的基站5是通用的,既可以是宏基站5-1也可以是微微基站5-2。如图所示,基站5包括收发器电路501,其中收发器电路501被配置为能够经由一个或多个天线503将信号发送至用户通信装置3或从用户通信装置3接收信号并且经由(可以是铜或光纤接口的)网络接口505将信号发送至核心网7和其它基站5或从核心网7和其它基站5接收信号。与核心网7的连接是经由S1接口,并且与其它基站的连接是经由X2接口。控制器507根据存储器509中所存储的软件和数据来控制收发器电路501的工作。该软件包括操作系统511、通信控制模块513和X2 RRC容器模块520。可选地,通信控制模块513还可以包括测量配置模块514、调度器模块515、干扰管理模块516、SON模块517、计数器检查模块518和MBMS模块519。
通信控制模块513控制经由收发器电路501和一个或多个天线503的基站5与外部装置之间的通信。
测量配置模块514例如通过生成、发送和接收适当格式化的(RRC)消息来配置用户通信装置3的信号测量。测量配置模块514被配置为能够请求用户通信装置3执行一次或多次信号测量并且报告返回这些测量的结果。为此,测量配置模块514被配置为能够将适当的信息元素(例如,“measconfig”IE)设置在发送至用户通信装置3的消息中。测量配置模块514还负责处理从用户通信装置3获得的任何测量结果并且(基于测量结果)请求通信控制模块513在适当的情况下开始针对用户通信装置3的切换。
调度器模块517接收和处理来自用户通信装置3的针对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资源的分配的请求。调度器模块517还被配置为能够从干扰管理模块516获得用于标识任何干扰减少措施的信息并且在向受影响的用户通信装置3分配资源时考虑这些信息。
干扰管理模块516接收并且处理来自用户通信装置3的辅助信息。干扰管理模块516还获得与相邻基站5的能力、偏好和工作参数有关的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存储在存储器509中。干扰管理模块516还被配置为能够例如通过(在C/U分离到位的情况下)对基站5和/或其它基站所服务的用户通信装置3的时间和/或频率资源的分配进行管理,基于所获得的辅助信息以及从相邻基站5获得的信息来确定为了减少用户通信装置3处的IDC干扰而要采取的适当动作。
SON模块517(如果存在)控制与基站5的同自组织网络的通信有关的功能。例如,SON模块517为了建立涉及基站5的SON而与其它基站5和/或用户通信装置3进行配置数据的通信。特别地,SON模块517可以接收用于标识特定基站5和/或用户通信装置3是否支持SON功能的信息。
计数器检查模块518(例如在请求时)获得与用户通信装置3所发送和/或接收的数据的量有关的信息,以验证用户通信装置3所发送或发送至用户通信装置3的数据的量是否与从基站5(或者例如在C/U分离到位的情况下为连接至基站5的其它基站)接收到的/基站5所发送的数据的量相一致。
MBMS模块519(如果存在)控制使用广播/多播信令的通信。特别地,MBMS模块519控制MBMS服务经由基站5的小区的发送。MBMS模块519例如在发送特定MBMS服务之前,可以获得用于标识(用户通信装置3的)用户对接收该MBMS服务的兴趣的指示。例如可以在被基站5请求时或者(在C/U分离到位的情况下)被其它基站5请求时从用户通信装置3接收这种兴趣的指示,但还可以(例如在用户兴趣改变时)由用户通信装置3自主发送这种兴趣的指示。
X2 RRC容器模块520应对(生成、发送和接收)用于在C/U分离到位的情况下与相邻基站5和/或用户通信装置3进行通信的X2 RRC容器。X2 RRC容器模块520便于通过将适当格式化的RRC消息包括在经由MeNB 5-1发送的X2消息中,在用户通信装置3和服务该用户通信装置3的SeNB 5-2之间(间接地)发送RRC消息。
在以上说明中,为了便于理解用户通信装置3和基站5描述为具有多个离散的模块(诸如通信控制模块和LTE/ISM/GNSS模块等)。在可以针对某些应用(例如修改现有系统以实现本发明)以该方式提供这些模块的同时,在其它应用(例如从开始就考虑使用本发明的创造性特征来设计的系统)中,可以将这些模块内置于整个操作系统或者代码中,所以这些模块可能不像离散的实体一样可被识别。
C/U分离架构
图5是图1所示的电信系统1的用于实现分离的控制面/用户面功能的元素的概要。图5还示出这些网络元素各自的协议栈。
在该图中可以看出,使用S1-MME信令(经由S1接口)在移动管理实体(MME)12和宏基站5-1之间设置控制面连接,并且使用RRC信令(经由空中接口)在宏基站5-1和用户通信装置3之间设置控制面连接。
另一方面,(经由S1接口)在核心网7和微微基站5-2之间设置用户面连接,并且经由(与控制面所使用的空中接口不同的)空中接口在微微基站5-2和用户通信装置3之间设置用户面连接。
宏基站5-1和微微基站5-2可以经由X2接口彼此通信,以例如交换基站特定配置和/或控制数据。
在MME 12和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SGW)14之间设置S5/S8接口以管理用户面数据经由核心网7的路由。
现在将给出使用以上架构来应对干扰状况的可能解决方案。
IDC干扰应对
在用户通信装置3开始与MeNB 5-1进行通信的情况下,与宏基站5-1建立控制面连接和用户面连接这两者。此时,MeNB 5-1可以向用户通信装置3发送用于定义用户通信装置3如何能够减少IDC干扰的一些IDC配置参数。一个这种参数是(如3GPP TS 36.331所指定的)自主拒绝率,其中该自主拒绝率定义了允许用户通信装置3在尝试减轻IDC干扰的情况下阻拦向MeNB 5-1的上行链路发送的最大速率。
如果MeNB 5-1在之后决定使用户通信装置3所用的控制面和用户面分离,则MeNB 5-1对用户通信装置3进行重配置以经由SeNB 5-2来提供(与控制面相比可能更容易发生干扰的)用户面。最初,用户通信装置3可能不具有与SeNB 5-2支持用于应对IDC状况的TDM解决方案(例如,已针对用户通信装置3所配置的自主拒绝操作)以及/或者支持MeNB 5-1所支持的不同的TDM解决方案(例如,不同的自主拒绝操作或DRX配置)的能力有关的任何信息。因而,在最初配置C/U分离的情况下,用户通信装置3并不对其与SeNB 5-2的通信应用任何自主拒绝率操作。
如上所述,基站5可以彼此交换与基站5和/或用户通信装置3的操作有关的信息,以应对任何这样发生的IDC干扰。因而,在这种情况下,SeNB 5-2可以通过在X2 RRC容器内发送适当格式化的RRC消息来向MeNB 5-1提供该SeNB 5-2自身的IDC配置(例如,可适用的自主拒绝率)。RRC消息包括SeNB5-2的IDC配置。在本示例中,MeNB 5-1将SeNB的RRC消息转发至用户通信装置3(由此将该RRC消息中所包括的IDC配置转发至用户通信装置3);因此,用户通信装置3将具有用于控制用户装置对于针对与MeNB 5-1和SeNB 5-2的通信链路所检测到的干扰状况的响应的两组不同的IDC配置数据。
因而,有益地,用户通信装置3能够针对其与MeNB 5-1的通信(即,控制面通信)以及与SeNB 5-2的通信(即,C/U分离之后的用户面通信)应用不同的IDC配置。如果用户通信装置3不具有来自SeNB 5-2的IDC配置,则在用户通信装置3检测到用户面上的IDC干扰之后,用户通信装置3必须立即针对该如何做从SeNB 5-2寻求帮助。然而,由于用户通信装置3具有来自SeNB 5-2的IDC配置,因此用户通信装置3在必须从SeNB 5-2请求帮助之前可以使用该IDC配置来尝试解决该用户通信装置3与SeNB 5-2的通信的任何IDC干扰问题。因而,可以避免由于用户通信装置3对其与SeNB 5-2的通信应用任何不正确的IDC配置(或没有应用任何IDC配置)而引起的不必要的信令(例如,请求网络的帮助)。
与自主拒绝率操作相关联的一个益处是即使在检测到IDC干扰的情况下也可以使基站发送功率维持在最佳水平。否则,用户通信装置3必须以有所增加的功率来发送其调度数据(即,补偿干扰)。此外,如果用户通信装置3没有被配置为在IDC干扰的情况下进行自主拒绝,则服务基站5可以假定在该服务基站5和用户通信装置3之间存在链路问题,因此增加该服务基站5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上的发送功率。
此外,由于自主拒绝向用户通信装置提供了一种维持连接性以使得能够通过拒绝ISM发送来发送重要RRC消息和/或通过拒绝LTE发送来发送重要ISM消息的方式,因此自主拒绝是有益的。
此外,由于针对MeNB 5-1并且针对SeNB 5-2设置了独立的IDC配置,因此可以针对与MeNB 5-1的通信以及与SeNB 5-2的通信应用不同的IDC配置,其中与MeNB 5-1的通信以及与SeNB 5-2的通信的信号对于IDC干扰可以具有不同的容忍度(例如,小小区与宏小区相比可能更容易受到干扰)。
有利地,用户通信装置3还可以经由MeNB 5-1与SeNB 5-2进行控制信令的通信(例如,针对应对IDC状况请求帮助)。特别地,用户通信装置3可以将适当格式化的消息(例如,RRC消息)发送至MeNB 5-1,其中MeNB 5-1将该消息或者该消息的内容经由用于连接两个基站的X2接口(例如,使用X2 RRC容器)转发至SeNB 5-2。同样地,SeNB 5-2可以通过将适当格式化的消息(例如,RRC消息)(在X2 RRC容器中)发送至MeNB 5-1、然后MeNB 5-1将该消息转发至用户通信装置3,来向用户通信装置3发送控制信令(例如,响应消息和/或请求)。
因而,基站5使用适当格式化的RRC容器经由基站5之间所设置的X2接口来交换这种信息和控制信令。使用这种X2 RRC容器,因此即使在用户通信装置3不具有与SeNB 5-2的控制面连接性的情况下也可以(经由MeNB 5-1)在用户通信装置3和SeNB 5-2之间提供适当的RRC连接。
操作-装置内共存
现在将(参考图6)更详细地说明本实施例中的用户通信装置3、MeNB 5-1和SeNB 5-2之间所发送的消息。特别地,图6是示出用户通信装置3、MeNB 5-1和SeNB 5-2所进行的装置内共存过程的示例性时序图。
在本示例中,如步骤S600一般所示,用户通信装置3最初被配置为针对MeNB 5-1的小区(即,该用户通信装置3所用的MCG中所包括的小区6A/6B)应用自主拒绝参数。这种自主拒绝参数可以包括默认参数和/或MeNB 5-1所提供的特定参数。然而,由于用户通信装置3的用户面是经由SeNB 5-2来进行路由的,因此在此阶段,用户通信装置3无法独自应对携载其用户面业务的小区6C-6D中发生的IDC状况。
根据可适用的标准,即使在预期MeNB 5-1和SeNB 5-2这两者的小区中所使用的频率具有IDC问题的情况下,网络仍向用户通信装置3提供单个自主拒绝参数(即,单个IDC配置)。例如,网络可以针对MeNB 5-1和SeNB 5-2这两者指定“2个子帧/200个子帧”作为自主拒绝参数。换句话说,网络授权用户通信装置3在检测到IDC干扰的事件中与是在MeNB 5-1的小区中检测到该干扰还是在SeNB 5-2的小区中检测到该干扰无关地拒绝针对该UE所调度的每200个子帧中的至多2个子帧。
然而,在本示例中,可以有益地针对MeNB 5-1和SeNB 5-2配置单独的自主拒绝参数并且向用户通信装置3通知SeNB 5-2所应用的参数。例如,SeNB 5-2可以支持低(例如最小的)自主拒绝参数值并且MeNB 5-1可以支持更高的值(反之亦然)。
因此,如步骤S601所示,SeNB 5-2(使用其X2 RRC容器模块520)生成适当格式化的信令消息(例如X2 RRC容器)并将该信令消息发送至MeNB 5-1,并且将用户通信装置3所用的IDC配置参数包括在该消息中。在本示例中,SeNB 5-2将“IDC-config”信息元素(IE)包括在发送至MeNB 5-1的X2信令(容器)内的适当RRC消息中。有效地,经由X2的RRC容器中的IDC配置的存在向MeNB隐式地通知SeNB 5-2支持IDC特征。因而,有益地,MeNB 5-1和SeNB5-2不需要使用单独的消息来交换这种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SeNB 5-2的RRC消息与适当的消息标识符(例如,“事务标识符”IE)相关联,以使得在用户通信装置3响应该消息的情况下,MeNB 5-1可以将该响应转发至SeNB 5-2(而不是如MeNB自身所生成的正常RRC消息那样自己进行处理)。应理解,MeNB 5-1可以基于各消息所关联的事务标识符来追踪该消息并且确保不会并行执行多于预定数量的消息。可选地或附加地,RRC消息还可以包括用于标识发起RRC请求(或终止相应的RRC响应)的基站(SeNB/MeNB)的信息,以使得MeNB 5-1可以(与是否存在事务标识符无关地)将任何SeNB特定的RRC响应转发至SeNB 5-2并且仅处理MeNB特定的RRC响应。
响应于从SeNB 5-2接收到RRC消息,在步骤S603中,MeNB 5-1将SeNB5-2所生成的RRC消息(或者包含SeNB 5-2的消息或者与SeNB 5-2的消息相对应的不同消息)发送至用户通信装置3。该消息包括用于指定SeNB 5-2所应用的自主拒绝参数的“IDC-config”IE。优选地,MeNB 5-1将从SeNB 5-2接收到的相同的参数发送至用户通信装置3,但应理解,在一些情况下,MeNB 5-1无视SeNB 5-2所提供的配置是有益的/必需的。应理解,在MeNB 5-1将SeNB5-2的消息转发至用户通信装置3之前,MeNB 5-1使用MeNB 5-1和用户通信装置3之间的通信所使用的专用加密密钥来对该消息进行加密。
因而,如步骤S605一般所示,用户通信装置3现在能够在IDC干扰的情况下针对其与SeNB 5-2的通信应用正确的参数,因而除非用户通信装置3(例如基于所接收到的参数)无法独自解决该IDC干扰,否则用户通信装置3不需要从网络寻求帮助。
在步骤S607中,用户通信装置3生成适当格式化的确认消息并且将该确认消息发送至MeNB 5-1,以确认成功接收到SeNB 5-2所用的配置。
注意,如以上参考步骤S600所论述的,用户通信装置3继续针对其控制面通信来应用MeNB 5-1所用的参数。
步骤S615~S620示出用户通信装置3使用SeNB 5-2所提供的IDC配置的情况下的示例性状况。
具体地,在步骤S615中,用户通信装置3检测到来自使用LTE或非LTE通信技术的同时通信的干扰。首先,用户通信装置3应用所接收到的IDC配置参数,并且试图通过拒绝用户通信装置3所调度的发送的一部分来解决该干扰。然而,如果即使在用户通信装置3达到了拒绝发送的最大允许数量之后干扰仍存在,则用户通信装置3需要向网络通知该IDC状况。为此,用户通信装置3生成辅助信息(例如,TDM辅助信息)以(例如,在诸如“InDeviceCoexIndication”消息等的适当RRC消息中)发送至服务基站5。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该干扰影响用户通信装置3的用户面通信,因此用户通信装置3生成针对SCG(即,用户通信装置3针对用户面通信当前所使用的小区6C/6D)的辅助信息。特别地,用户通信装置3可以将辅助信息包括在适当的信息元素(例如,“tdm-AssistanceInfo”IE)中,其中该信息元素用于针对属于正经历该干扰的SCG的受影响的各频率/小区标识出将辅助SeNB 5-2重配置与用户通信装置3的通信以避免干扰的信息。在用户通信装置3检测到针对与MeNB 5-1和SeNB这两者的通信的干扰的情况下,用户通信装置3可以提供针对MeNB 5-1和SeNB 5-2这两者的受影响频率的单个列表,即列出正经历IDC干扰的小区6A~6D的共通的“affectedCarrierFreqList-r11”IE。但如果期望,用户通信装置3可以发送独立的列表(针对SeNB 5-2和MeNB 5-1各自发送一个列表)。然而,由于用户通信装置3和MeNB 5-1之间的通信配置可以与用户通信装置和SeNB 5-2之间的通信配置非常不同,因此用户通信装置3优选向基站5-1和5-2各自发送独立的“tdm-AssistanceInfo”IE,由此给予基站5-1和5-2将帮助各基站5解决与该基站的发送有关的IDC干扰问题的不同的辅助信息。辅助信息例如可以包括将有助于避免干扰信号的一个或多个建议的DRX循环长度(例如,“drx-CycleLength”IE)、DRX偏移(例如,“drx-Offset”IE)和DRX活跃时间(例如,“drx-ActiveTime”IE)。代替(除了)提供DRX辅助信息,用户通信装置3还可以提供与所检测到的IDC干扰相关联的子帧模式的指示。这种子帧模式可以例如使用适当的“idc-SubframePatternList”IE来提供。在内容通过引用包含于此的3GPP TS 36.331标准的第6.2.2章节中可以找到“InDeviceCoexIndication”消息及相关联的信息元素(字段)的更多详情。
接着,在步骤S617中,用户通信装置3(使用其RRC模块314)生成适当格式化的消息(例如,“InDeviceCoexistence”RRC消息)并将该消息发送至MeNB5-1,并且将SCG所用的辅助信息包括在该消息中(例如,包括在适当的信息元素中、例如用户通信装置3所提供的任何(SeNB特定的)“affectedCarrierFreqList-r11”IE和/或“tdm-AssistanceInfo”IE中)。尽管图6未示出,但用户通信装置3还在适当的情况下将任何MeNB特定信息元素包括在该消息中。
作为响应,在观察到干扰影响SeNB 5-2的小区的情况下,在步骤S619中,MeNB 5-1(使用其X2 RRC容器模块520)生成适当格式化的信令消息并且将该信令消息发送至SeNB 5-2,并且将用户通信装置3所提供的(SeNB特定的)辅助信息(例如,步骤S617中所接收到的“InDeviceCoexIndication”RRC消息和任何信息元素)包括在该消息中。
基于该消息,SeNB 5-2(使用其干扰管理模块516)对SeNB 5-2与用户通信装置3的(用户面)通信应用适当的解决方案(在本示例中为TDM解决方案)。例如,干扰管理模块516可以指示调度器模块515调度时隙(例如,应用非连续的发送/接收(DTX/DRX)操作)以使得可以减少或消除所报告的IDC干扰。注意,在步骤S620中,干扰管理模块516还可以指示调度器模块515应用FDM解决方案(例如,分配不同的频率)和/或应用功率解决方案(例如,通过改变/降低所使用的发送功率)以减少或消除IDC干扰。
在任何情况下,即使在C/U分离的情况下不存在用户通信装置3和SeNB5-2之间的RRC连接,也可以针对SeNB 5-2的小区应用适当的IDC配置。此外,用户通信装置3可以通过从用户通信装置3向MeNB 5-1发送适当的信令消息并且通过MeNB 5-1(使用X2 RRC容器)将与IDC状况有关的信息转发至SeNB5-2,来报告针对SeNB 5-2的小区所发生的IDC状况。
因而,有益地,可以针对C/U分离所涉及的各基站5-1和5-2配置IDC功能,并且从用户通信装置3获得针对各基站5-1和5-2的小区的辅助信息,由此高效地解决任何IDC状况并且无需各种网络节点之间的过多信令。
应理解,X2 RRC容器的使用在除了应对IDC干扰以外的其它场景中也可以是有益的。以下参考图7~9说明这种其它场景的示例。
操作-计数器检查过程
图7是示出用户通信装置3、MeNB 5-1和SeNB 5-2所进行的计数器检查过程的示例性时序图。
3GPP TS 36.331的第5.3.6.1章节说明了一般的计数器检查过程,其中E-UTRAN可以使用该一般的计数器检查过程来请求用户通信装置验证分配给该用户通信装置的各数据无线承载(DRB)上所发送/接收的数据的量。具体地,(用户通信装置的服务基站)请求用户通信装置针对各DRB检查“COUNT(计数)”参数的最高有效位是否与E-UTRAN指示为与网络所接收/发送的数据的量相对应的值的值相匹配。响应于该请求,用户通信装置向其服务基站发送存在“匹配”或“不匹配”的指示。
有效地,计数器检查过程使得E-UTRAN能够检测入侵者(“中间人”)对分配给用户通信装置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资源所进行的包插入。在网络所提供的值和用户通信装置所维持的值之间不存在匹配的情况下(这可能表示潜在安全破坏),网络发起纠正措施、例如释放受影响的DRB。
可以针对终止于SeNB 5-2的DRB要求进行该计数器检查过程。然而,由于用户通信装置3和SeNB 5-2之间不存在直接的控制面(RRC)连接,因此当前的标准不允许这样做。因此,在本实施例中,SeNB被配置为通过在步骤S701中(使用其X2 RRC模块520)生成适当格式化的信令消息并将该信令消息发送至MeNB 5-1来针对该SeNB所服务的用户通信装置3发起计数器检查过程。具体地,SeNB 5-2将“Counter Check(计数器检查)”RRC消息包括在SeNB 5-2发送至MeNB 5-1的X2消息中,由此向用户通信装置3请求进行计数器检查过程。SeNB 5-2还将与针对该用户通信装置3经由SeNB 5-2所发送/接收的数据的量相对应的值(例如,关联计数器的最高有效位)包括在SeNB 5-2的请求中。
响应于该消息,在步骤S703中,MeNB 5-1将SeNB 5-2所生成的RRC计数器检查消息(或者与SeNB 5-2的消息相对应的不同消息)发送至用户通信装置3。该消息包括SeNB 5-2所提供的计数器值(即,最高有效位)以使得用户通信装置3可以执行所请求的检查。如前,在MeNB 5-1将SeNB 5-2的消息转发至用户通信装置3之前,MeNB 5-1使用MeNB 5-1和用户通信装置3之间的通信所使用的专用加密密钥来对该消息进行加密。
如步骤S705一般所示,用户通信装置3(使用其LTE模块313)基于从MeNB5-1接收到的请求,针对SeNB 5-2的DRB进行所请求的计数器检查。
然后,在步骤S707中,用户通信装置3(使用其RRC模块314)生成适当格式化的计数器检查响应消息并且将该消息发送至MeNB 5-1,以向网络通知计数器检查的结果。在步骤S709中,MeNB 5-1使用适当格式化的(包括计数器检查的结果的)X2 RRC容器将用户通信装置3的响应(或者与该响应相对应的消息)转发至SeNB 5-2。
在接收到用户通信装置的响应时,SeNB 5-2进行是否关于用户通信装置3发生了安全破坏(例如,“中间人”攻击)的判断。具体地,如果来自用户通信装置3的响应表示SeNB 5-2所提供的计数器值与用户通信装置3所发送/接收的数据的量相匹配,则SeNB 5-2终止当前的计数器检查过程(即,没有判断出包插入的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因此,不需要释放进行了计数器检查的承载并且用户通信装置3可以(至少在下一计数器检查过程和/或切换之前)继续使用该承载。
然而,如果来自用户通信装置3的响应表示SeNB 5-2所提供的计数器值与用户通信装置3所发送/接收的数据的量不匹配,则SeNB 5-2判断为发生了(例如,不同的通信装置)以用户通信装置3的名义使用分配给用户通信装置3的通信资源(DRB)的(可能为欺骗性的)包插入。因此,如果判断出这种包插入,则在步骤S711中,SeNB 5-2(使用其X2 RRC容器模块520)生成适当格式化的信令消息并将该信令消息发送至MeNB 5-1,以请求MeNB 5-1释放受影响的承载以及/或者改为分配不同的承载。
最后,在步骤S720中,MeNB 5-1遵从SeNB 5-2的请求并释放来自SeNB5-2的承载释放请求所指示的受影响的承载。在该步骤中,或者在下一步骤中,MeNB 5-1可以向用户通信装置3分配不同的承载(或者重新分配具有更新后的安全参数的相同承载)以确保UE 3的服务连续性。
在每当SeNB 5-2需要与用户通信装置3进行计数器检查过程时,可以(例如,周期性地和/或在关联计数器达到预定值的情况下)重复步骤S701~S720。
有利地,尽管C/U分离到位,也可以验证用户通信装置3和SeNB 5-2分别维持的计数器是匹配的,以及/或者触发用户通信装置3返回无效计数器检查响应(Counter Check Response)(即,表示“不匹配”)的承载的释放。
操作-针对SON的UE信息报告
图8是示出用户通信装置3、MeNB 5-1和SeNB 5-2所进行的信息请求过程的示例性时序图。
所谓的自组织网络(SON)采用有助于例如基站和/或用户通信装置的网元之间的通信的动态配置(和/或重配置)的通信技术。这种SON技术可以例如用于在无需要求来自网络运营商的辅助的情况下(实质上自动)对无线接入网基础设施进行优化/更新。为了有助于SON功能,基站5和用户通信装置3还可以交换除测量结果以外的其它信息(例如,与用户设备和/或基站的特定项目的SON能力有关的信息)。
传统地,如果基站5请求与用户通信装置3的SON能力有关的信息,则用户通信装置3将报告与当前正服务该用户通信装置3的所有小区有关的统计数据。然而,在本实施例中,在SeNB 5-2没有发起针对SON信息的请求并且MeNB 5-1从用户通信装置3请求SON信息的事件中,用户通信装置3被配置为仅报告与MeNB 5-1的服务小区有关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MeNB 5-1将指定RACH请求仅与MeNB 5-1相关。
图8示出该操作。具体地,如步骤S801所示,MeNB 5-1生成适当格式化的消息并将该消息发送至用户通信装置3,以从用户通信装置3请求信息,从而能够配置(包括基站5-1、5-2和用户通信装置3的)SON。在这种情况下,MeNB 5-1所发送的消息包括“SON UE信息请求”RRC消息,并且指定用户通信装置3要提供与MeNB 5-1的小区6A和/或6B有关的SON信息。该请求消息没有指定SeNB 5-2的小区6C和6D中的任何一个。
响应于接收到该消息,在步骤S807中,用户通信装置3(使用其SON模块323)生成并发送适当格式化的针对MeNB 5-1的信息请求的响应,以向MeNB5-1通知仅与所指定的小区所用的SON功能有关的UE特定信息。通常,SON信息包括所指定小区(在这种情况下为MeNB 5-1的小区6A和/或6B)特有的随机接入信道(Random Access Channel,RACH)统计数据。例如,用户通信装置3的响应可以指定针对小区6A和/或6B的最后成功的RACH过程。该报告不包括与诸如SeNB 5-2的小区6C和6D等的其它服务小区有关的SON信息。为了有助于此,用户通信装置3被配置为即使在最后成功的RACH是针对SeNB5-2的小区其中之一(6C或6D)的情况下也存储与(MeNB 5-1的)小区6A/6B有关的RACH信息。传统地,用户通信装置3与小区无关地仅存储与最后成功的RACH过程有关的信息。
最后,如步骤S810一般所示,MeNB 5-1存储所接收到的与SON功能有关的用户通信装置特定信息并将该用户通信装置特定信息应用在对MeNB5-1(和SeNB 5-2)构成一部分的自组织网络的(重)配置中。尽管图8未示出,但应理解,MeNB 5-1可以被配置为在适当的情况下将所接收到的SON信息转发至例如SON服务器的其它SON实体。
操作-广播/多播服务的提供
图9是例示用户通信装置3、MeNB 5-1和SeNB 5-2所进行的广播/多播服务过程的示例性时序图。
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Multimedia Broadcast/Multicast Service,MBMS)是指使用共通的承载(例如,MBMS承载)经由多个基站(诸如MeNB 5-1和SeNB 5-2)针对一组订户所进行的数据(内容)的协作发送。在使用这种共通的承载针对多个用户(即,这多个用户各自的用户通信装置)进行数据的通信的情况下,与针对接收该服务的各订户(用户通信装置)使用独立的专用承载相比,可以减少整体网络负荷。然而,在足够数量的用户有兴趣接收内容的情况下仅经由MBMS来提供某些服务(否则可以经由正常的专用承载来提供这些服务)。因此,网络可以请求用户通信装置提供与这些用户通信装置有兴趣经由广播/多播承载来接收的服务有关的适当指示(例如,MBMS兴趣的指示)。这种MBMS兴趣通常在适当格式化的RRC消息中提供给服务基站。因而,针对各个具有MBMS能力的基站,可以(根据有兴趣的用户的数量)来判断是否需要提供MBMS。
在双向连接性的情况下,MeNB 5-1和SeNB 5-2协调它们的工作以确保用户通信装置3能够接收受制于用户通信装置3所指示的任何兴趣以及用户通信装置3的能力的MBMS服务和/或任何非MBMS服务(例如,单播服务)。以下的表1总结了双向连接性的情况下的可能的各种MBMS场景。
表1–MBMS和双向连接性场景
尽管(例如,在MBMS频率是服务小区群组的一部分的情况下)以上场景中的一部分不会引起问题以及/或者可以使用现有过程来解决,但当前标准没有提供在场景#4的情况下向用户通信装置3提供MBMS服务的解决方案。
然而,在以下示例中,应用X2 RRC过程来解决(包括场景#4的)各种场景,其中MBMS频率处于SeNB 5-2下。
最初,如步骤S901一般所示,网络(例如,MeNB 5-1)通告可用的MBMS服务(并且可能通告发送这些MBMS服务的频率)。
接着,在步骤S905中,用户通信装置3(例如,使用其MBMS模块325)来检测用户通信装置3的用户有兴趣接收的特定MBMS。
因此,在步骤S906中,用户通信装置3(使用其MBMS模块325)生成适当格式化的信令消息(例如,“mbmsInterestIndication”RRC消息)并将该信令消息发送至MeNB 5-1,并且将用于标识MBMS服务的信息包括在该消息中(并且可能将要发送该MBMS服务的频率和/或用于标识用户的信息包括在该消息中)。
MeNB 5-1维持与各小区6A~6D所支持的频率有关的信息。因而,在步骤S907中,MeNB 5-1确定与所请求的MBMS服务相关联的小区(即,与MBMS服务的频率相关联的小区)。如果MeNB 5-1判断为用户通信装置3已经(例如,经由SeNB 5-2)使用了用户通信装置3希望接收该MBMS服务的频率,则MeNB 5-1进入步骤S909。
然而,在本示例中,用户通信装置3所进行的请求指示MeNB 5-1不支持而SeNB 5-2支持的频率。然而,支持所指示的频率的SeNB 5-2的小区没有包括在用户通信装置3所用的当前SCG中。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用户通信装置3支持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其中在载波聚合中,用户通信装置可以在同一时间以不同的载波频率进行通信),则向SCG添加该MBMS小区,或者如果用户通信装置3不支持载波聚合,因此无法以SeNB 5-2的不同载波频率进行通信,则必须将SeNB 5-2的当前服务小区改变为MBMS小区。因而,在用户通信装置3报告了SCG中所不包括的频率的情况下,MeNB 5-1验证用户通信装置3是否支持载波聚合(CA)。如果用户通信装置3支持CA,则(在S908中)MeNB 5-1请求SeNB 5-2添加MBMS小区频率作为附加的分量载波。然而,如果用户通信装置3不支持CA,则(在S908中)MeNB 5-1请求SeNB 5-2将用户通信装置3从当前小区切换至MBMS小区(即,利用MBMS小区来替换SeNB 5-2的现有服务小区)。
在步骤S909中,MeNB 5-1使用适当格式化的X2 RRC容器将用户通信装置3的兴趣指示(或者与兴趣指示相对应的消息)发送至SeNB 5-2。
因此,如步骤S901一般所示,SeNB 5-2可以(在存储器509中)登记用户对(该特定频率的)该特定服务的兴趣。最后,在步骤S911中,SeNB 5-2开始(使用其MBMS模块519)以针对所请求的服务所分配的适当频率来发送该服务。在用户通信装置不支持CA的情况下,SeNB 5-2将使用MBMS小区/频率向用户通信装置3发送MBMS服务和原始用户面(单播)数据。
当然,如步骤S920所示,MeNB 5-1还可以登记用户对MBMS服务的兴趣,并且还可以(在步骤S921中)(例如以不同的频率)将同一MBMS服务例如发送至对同样对同一服务有兴趣的其它用户。这有益地使得用户通信装置3在适当的情况下(例如,在经由SeNB 5-2无法以可接受的质量来提供MBMS服务的情况下)还能够经由MeNB 5-1接收服务。此外,在需要终止或重配置C/U分离的情况下,MeNB 5-1的发送可以用作备用频率(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经由MeNB 5-1来提供用户面和/或任何MBMS服务)。
操作-测量配置和报告
图10是示出用户通信装置3、MeNB 5-1和SeNB 5-2所进行的测量配置和报告过程的示例性时序图。
用户通信装置3配置有测量配置数据,其中该测量配置数据用于定义用户通信装置3要对其接收到的不同信号进行的网络所请求的诸如不同频率的接收信号强度和干扰水平等的不同测量,并且将这些测量的结果报告给网络。在双向连接性模式下,MeNB 5-2被配置为向用户通信装置3提供测量配置(即,3GPP TS 36.331中规定的“measconfig”信息元素)。
然而,在本示例中,SeNB 5-2通过在步骤S1001中生成适当的X2 RRC容器并将该X2 RRC容器发送至MeNB 5-1,(使用SeNB 5-2的测量配置模块514)同样提供用户通信装置3所用的测量配置数据。X2 RRC容器包括用户通信装置3所用的用于标识SeNB 5-2希望用户通信装置3进行的测量的测量配置数据(例如,“measconfig”IE)。
响应于接收到该消息,在步骤S1003中,MeNB 5-1将RRC重配置请求(RRC Reconfiguration Request)消息发送至用户通信装置3。该RRC重配置消息还可以包括MeNB 5-1所生成的用于标识MeNB 5-1希望用户通信装置3进行的测量的测量配置数据。同样地,在不存在来自SeNB 5-2的测量配置数据的情况下,MeNB 5-1也可以生成用于标识MeNB 5-1希望用户通信装置3进行的测量的RRC重配置消息。
在步骤S1004中,(如果用户通信装置3能够遵循所请求的测量),则用户通信装置3对所接收到的测量配置的成功接收进行确认,并且进入步骤S1005。
然而,如果用户通信装置3无法遵循所请求的测量(例如,如果用户通信装置3仅可以遵循测量配置的一部分,例如仅可以遵循SeNB 5-2的测量)以及/或者无法遵循同样可以包括在RRC重配置请求中的任何其它配置(诸如物理层配置、RLC层配置、MAC层配置等),则不允许用户通信装置3维持其与网络的连接。结果,如果(例如在预定义的时间段内)没有确认RRC重配置请求,则MeNB 5-1终止(图10未示出)用户通信装置3所用的RRC连接。当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用户通信装置3需要经由基站5其中之一继续进行通信,则用户通信装置3可以与网络进行RRC重建过程。
如步骤S1005一般所示,假定用户通信装置确认了重配置,则用户通信装置3对其自身进行配置以(使用其信号测量模块327)进行所请求的信号测量。一旦完成了测量,则用户通信装置3在步骤S1007中(使用其报告模块321)进行适当格式化的RRC消息(例如RRC测量报告(RRC Measurement Report)消息)的生成和发送,并且将(信号测量模块327所提供的)所请求的测量的结果包括在该消息中。
响应于接收到该消息,在步骤S1009中,MeNB 5-1将用户通信装置3的RRC重配置响应(RRC Reconfiguration Response)消息发送至SeNB 5-2,其中(例如,如果该测量针对用户通信装置3指示了与当前正在服务用户通信装置3的SeNB 5-2的小区6C/6D相比更佳的候选小区),SeNB 5-2可以在步骤S1010中使用测量的结果来发起用户通信装置3的切换。可选地,在步骤S1009中,MeNB 5-1可以从所接收到的RRC重配置响应消息中仅提取与SeNB 5-2有关的测量结果并且将这些测量结果在适当的RRC容器中经由X2接口转发至SeNB 5-2。
修改与替代
以上说明了多个详细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对以上实施例作各种修改和替代,并且使其仍然受益于这里所实施的发明。
在以上实施例中,说明了基于移动电话的电信系统。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申请所述的技术可以在其它通信系统中使用。其它(移动和固定)通信节点或装置例如可以包括诸如个人数字助理、智能电话、膝上型计算机、网页浏览器等的用户装置。
在以上实施例中,用户面仅经由SeNB来提供。然而,应理解,在一些场景中,用户面(的一部分)还可以经由MeNB来提供。例如,语音IP(VoIP)服务可以经由MeNB来提供并且其它用户面服务(诸如网页浏览等)可以经由SeNB来提供。
应理解,与微微小区有关的参数(诸如微微小区支持TDM解决方案的能力、自主拒绝等)可以由MME向宏基站提供。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省略图6的步骤S601,并且MeNB可以基于MME所提供的参数来生成步骤S603中所发送的RRC消息。
在以上图6的说明中,在步骤S603中MeNB提供针对SeNB的自主拒绝参数,并且用户通信装置3继续应用任何现有的(可能不同的)针对MeNB的自主拒绝参数。然而,应理解,在步骤S603中,MeNB可以发送一组自主拒绝参数并且用户通信装置3可以针对MeNB和SeNB这两者应用这些参数。因而,通过在C/U分离到位的情况下发送(新的)自主拒绝参数,MeNB可以隐式地向用户通信装置3通知SeNB也支持该IDC特征。
在这种情况下,在C/U分离到位的情况下缺少来自MeNB的任何(新的)自主拒绝参数时,用户通信装置3可以继续仅针对MeNB(MCG)应用(即,限制)当前的自主拒绝参数。
在以上图7的说明中,将微微基站描述为向用户通信装置发送计数器检查请求,并且经由宏基站来接收计数器检查响应,以使得微微基站可以判断是否要释放用户通信装置所用的承载。然而,应理解,例如在步骤S701中或者在独立的步骤中,微微基站可以提供请求了计数器检查过程的微微基站小区所用的PDCP计数。因而,如果宏基站从微微基站接收到(例如适当的X2RRC容器中的)微微小区所用的PDCP计数以及来自用户通信装置的相应的计数器检查响应,则宏基站(而不是微微基站)也能够进行步骤S710。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省略步骤S709和S711。
此外,应理解,可以省略步骤S908(或者可以合并步骤S908和S909)。在这种情况下,在步骤S909中MeNB可以使用MBMS兴趣指示来(例如隐式地)请求SeNB适当地将MBMS小区添加至SCG或者将用户通信装置切换至MBMS小区。
在以上实施例中,说明了多个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这些软件模块可以以编译或者未编译的形式提供并且可以作为计算机网络中或者记录介质上的信号供给至基站或用户通信装置。此外,该软件的部分或全部所执行的功能可以使用一个以上专用硬件电路来执行。然而,优选使用软件模块,因为软件模块便于基站5和用户通信装置3的更新从而更新其功能。
在以上示例中,基站5所使用的无线接入技术根据频分双工(FDD)模式或时分双工(TDD)模式来工作。然而,可以理解,基站5还可以根据任何其它合适的技术来工作。
在以上图6的说明中,同一用户通信装置执行LTE和非LTE的同时通信。然而,尽管以上实施例具有用于缓解装置内共存干扰问题的特定益处,但可以理解,可以使用本发明的某些方面来缓解如下状况中的干扰:一个用户通信装置使用LTE RAT进行通信并且附近的另一个独立装置使用非LTE无线技术进行通信。
在以上实施例中,用户通信装置3包括独立的LTE基带电路300a、GNSS基带电路300b和ISM基带电路300c。基带电路300a~300c各自连接至其自身的射频收发器301a~301c并且使用其专用天线303a~303c。应理解,可以将基带电路300a~300c中的部分或全部、收发器301a~301c中的部分或全部、以及天线303a~303c中的部分或全部组合在一个组件中。可选地,用户通信装置3可以针对其支持的各类型的RAT使用独立的电路和/或独立的收发器和/或独立的天线。例如,尽管蓝牙和Wi-Fi都是ISM无线接入技术,但某些用户通信装置使用独立的电路和/或独立的收发器和/或独立的天线来实现这些标准。给定RAT需要多于一个天线或使用独立的发送器和/或接收器部分是可以的。除LTE功能外,某些用户通信装置仅实现GNSS功能,而其它用户通信装置可能仅实现ISM功能,这也是可以的。
使用ISM收发器作为非LTE无线技术的示例说明了实施例。然而,可以对其它非LTE无线技术(例如,GNSS)应用这里所述的机制。
ISM技术列表:
·蓝牙装置;
·无绳电话;
·近场通信(NFC)装置;
·无线计算机网络,诸如HIPERLAN和Wi-Fi(IEEE 802.11)等;
·基于IEEE802.15.4的无线技术,诸如ZigBee(紫蜂)、ISA 100.11a、WirelessHART(无线HART)和MiWi等。
GNSS技术列表:
·全球或区域卫星导航系统,诸如GPS、GLONASS、Galileo、Compass、Beidou(北斗)、DORIS、IRNSS和QZSS等;
·基于全球或区域卫星的增强系统,诸如Omnistar、StarFire、WAAS、EGNOS、MSAS和GAGAN等;
·基于地面的增强系统,诸如GRAS、DGPS、CORS和运行实时动态(RTK)校正的GPS参考站等。
在步骤S617和S619的论述中,IDC指示(TDM辅助)嵌入在“InDeviceCoexIndication”RRC信令消息中。可选地,可以使用不同的信令消息来发送IDC指示。
尽管图5未示出,但在一些情况下,用户面连接可以经由宏基站5-1在微微基站5-2和核心网7(例如,SGW 12)之间(即,使用宏基站5-1与微微基站5-2和核心网7之间设置的X2接口)进行路由。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宏基站5-1和微微基站5-2之间要求所谓的“理想回程(backhaul)”连接,以确保平滑工作(即,非常高的吞吐量和非常低的延迟)。可以在内容通过引用包含于此的3GPP TS 36.932(v.12.1.0)的第6.1.3章节中找到“理想回程”的规格。
3GPP术语
BT 蓝牙
DRB 数据无线承载
DRX 非连续接收
eNB 演进型NodeB-基站
E-UTRA 演进型UMTS陆地无线接入
E-UTRAN 演进型UMTS陆地无线接入网
FDM 频分复用
GNSS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GPS 全球定位系统
IDC 针对装置内共存的干扰避免
ISM 工业、科学和医疗(无线电波段)
LTE (UTRAN的)长期演进
PCG 主小区群组
RAT 无线接入技术
RRC 无线资源控制
RRM 无线资源管理
Rx 接收器
SCG 次级小区群组
TDM 时分复用
Tx 发送器
UE 用户设备
DL 下行链路-从基站到用户通信装置的链路
UL 上行链路-从用户通信装置到基站的链路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各种其它变形将是明显的,并且这里将不再详细说明。
附注1
一种用户装置,包括:
收发器电路,其被配置为使用第一无线技术与第一基站进行控制面数据的通信并且与第二基站进行用户面数据的通信;
接收部件,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配置数据和第二配置数据,所述第一配置数据用于配置所述用户装置以尝试减少作为与所述第一基站通信以及所述第一无线技术和其它无线技术的共存的结果而发生的干扰,以及所述第二配置数据用于配置所述用户装置以尝试减少作为与所述第二基站通信以及所述第一无线技术和其它无线技术的共存的结果而发生的干扰;
检测部件,用于检测作为所述第一无线技术和其它无线技术的共存的结果而产生的干扰;
标识部件,用于标识所检测到的所述干扰是与同所述第一基站的通信有关还是与同所述第二基站的通信有关;以及
控制部件,用于在所述标识部件标识出所述干扰与同所述第一基站的通信有关的情况下,使用所述第一配置数据来控制所述收发器电路的工作,以及在所述标识部件标识出所述干扰与同所述第二基站的通信有关的情况下,使用所述第二配置数据来控制所述收发器电路的工作。
附注2
根据附注1所述的用户装置,其中,所述接收部件被配置为在从所述第一基站发送来的单个配置消息中接收所述第一配置数据和所述第二配置数据,或者在不同的时间在从所述第一基站发送来的不同的配置消息中接收所述第一配置数据和所述第二配置数据。
附注3
根据附注1或2所述的用户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配置数据和所述第二配置数据各自包括一个或多个自主拒绝参数的组。
附注4
根据附注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装置,其中,在所述用户装置判断为所述收发器电路的控制没有解决所述干扰的事件中,所述用户装置被配置为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共存消息,其中所述共存消息用于标识出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当前正服务所述用户装置的小区的子集。
附注5
根据附注4所述的用户装置,其中,在所述标识部件标识出所述干扰与同所述第一基站的通信有关的情况下,所述共存消息仅标识出所述干扰所涉及的所述第一基站的小区。
附注6
根据附注4所述的用户装置,其中,在所述标识部件标识出所述干扰与同所述第二基站的通信有关的情况下,所述共存消息仅标识出所述干扰所涉及的所述第二基站的小区。
附注7
根据附注4所述的用户装置,其中,在所述标识部件标识出所述干扰与同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这两者的通信有关的情况下,所述共存消息标识出所述干扰所涉及的所述第一基站的小区和所述第二基站的小区。
附注8
根据附注7所述的用户装置,其中,所述用户装置被配置为将与所述干扰的参数有关的第一辅助信息包括在所述共存消息中以供所述第一基站用来解决所述干扰,以及将与所述干扰的参数有关的第二辅助信息包括在所述共存消息中以供所述第二基站用来解决所述干扰。
附注9
一种用户装置,包括:
收发器电路,其被配置为使用第一无线技术与第一基站进行控制面数据的通信并且与第二基站进行用户面数据的通信;
接收部件,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配置数据,所述第一配置数据用于配置所述用户装置以尝试减少作为与所述第一基站通信以及所述第一无线技术和其它无线技术的共存的结果而发生的干扰;
检测部件,用于检测作为所述第一无线技术和其它无线技术的共存的结果而产生的干扰;
标识部件,用于标识所检测到的所述干扰是与同所述第一基站的通信有关还是与同所述第二基站的通信有关;以及
控制部件,用于在所述标识部件标识出所述干扰与同所述第一基站的通信有关的情况下,使用所述第一配置数据来控制所述收发器电路的工作,以及在所述标识部件标识出所述干扰与同所述第二基站的通信有关的情况下,i)不采取措施或者ii)经由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报告所述干扰。
附注10
一种次级基站装置,其被配置为向用户装置提供用户面连接性,而由主基站装置向所述用户装置提供控制面连接性,所述次级基站装置包括:
基站接口,用于与所述主基站装置进行通信;以及
控制模块,其被配置为生成向所述用户装置发送的配置数据,并且将控制数据经由所述基站接口发送至所述主基站装置,其中所述配置数据用于配置所述用户装置以尝试减少作为与所述次级基站装置通信以及干扰信号的共存的结果而发生的干扰;
其中,所述控制模块被配置为从所述主基站装置接收用于标识出进行与所述用户装置的所述用户面数据的通信所使用的所述次级基站装置的一个或多个小区上的干扰的共存消息,并且针对所述用户装置生成用以减少所述干扰的新配置数据并通过所述主基站装置经由所述基站接口将所述新配置数据发送至所述用户装置。
附注11
一种主基站装置,其被配置为向用户装置提供控制面连接性,而由次级基站装置向所述用户装置提供用户面连接性,所述主基站装置包括:
收发器电路,用于与所述用户装置进行控制数据的通信;
基站接口,用于与所述次级基站装置进行通信;以及
控制模块,其被配置为向所述用户装置发送第一配置数据和第二配置数据,所述第一配置数据用于配置所述用户装置以尝试减少作为与所述主基站装置通信以及干扰信号的共存的结果而发生的干扰,以及所述第二配置数据用于配置所述用户装置以尝试减少作为与所述次级基站装置通信以及干扰信号的共存的结果而发生的干扰。
附注12
根据附注11所述的主基站装置,其中,所述控制模块被配置为经由所述基站接口从所述次级基站接收所述第二配置数据。
附注13
一种主基站装置,其被配置为向用户装置提供控制面连接性,而由次级基站装置向所述用户装置提供用户面连接性,所述主基站装置包括:
收发器电路,用于与所述用户装置进行控制数据的通信;
基站接口,用于与所述次级基站装置进行通信;以及
控制模块,其被配置为向所述用户装置发送第一配置数据,从所述用户装置接收共存消息,以及向所述次级基站装置发送控制消息,其中所述第一配置数据用于配置所述用户装置以尝试减少作为与所述主基站装置通信以及干扰信号的共存的结果而发生的干扰,所述共存消息用于标识出当前服务所述用户装置的所述次级基站装置的受到干扰的一个或多个小区,以及所述控制消息用于标识出所述次级基站装置的受到干扰的一个或多个小区。
附注14
一种主基站装置,其被配置为向用户装置提供控制面连接性,而由次级基站装置向所述用户装置提供用户面连接性,所述主基站装置包括:
收发器电路,用于与所述用户装置进行控制数据的通信;
基站接口,用于与所述次级基站装置进行通信;以及
控制模块,被配置为向所述用户装置发送第一配置数据并且从所述用户装置接收共存消息,所述第一配置数据用于配置所述用户装置以尝试减少作为与所述主基站装置通信以及干扰信号的共存的结果而发生的干扰,所述共存消息包括针对当前服务所述用户装置的小区的子集的辅助信息。
附注15
根据附注14所述的主基站装置,其中,所述共存消息包括:i)仅针对所述主基站装置的小区的辅助信息;或者ii)包括仅针对所述次级基站装置的小区的辅助信息;或者iii)包括用于提供仅针对所述主基站装置的辅助信息的第一信息元素和用于提供仅针对所述次级基站装置的小区的辅助信息的第二信息元素。
附注16
根据附注14或15所述的主基站装置,其中,还被配置为向所述用户装置发送从所述次级基站装置接收到的第二配置数据,所述第二配置数据用于配置所述用户装置以尝试减少作为与所述次级基站装置通信和干扰信号的共存的结果而产生的干扰。
附注17
一种次级基站装置,其被配置为向用户装置提供用户面连接性,而由主基站装置向所述用户装置提供控制面连接性,所述次级基站装置包括:
基站接口,用于与所述主基站装置进行通信;以及
控制模块,其被配置为通过生成向所述用户装置发送的控制数据并且通过将所述控制数据经由所述基站接口发送至所述主基站装置,来针对与所述用户装置相关联的并且终止于所述次级基站装置的无线承载发起计数器检查过程,其中所述控制数据包括表示在所述无线承载上相对于所述用户装置发送或接收的数据的量的至少一个计数值,该至少一个计数值用于检查其它装置所进行的包插入;
其中,所述控制模块被配置为通过所述主基站装置经由所述基站接口从所述用户装置接收计数器检查响应消息,以及所述控制模块被配置为处理所述计数器检查响应消息以判断是否发生了安全破坏,并且在发生了安全破坏的情况下发起承载释放过程。
附注18
根据附注17所述的次级基站装置,其中,所述控制数据包括所述用户装置所用的无线资源控制消息即RRC消息,其中所述RRC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用户装置验证在所述无线承载上相对于所述用户装置接收或发送的数据的量。
附注19
根据附注17或18所述的次级基站装置,其中,所述控制模块被配置为通过经由所述基站接口向所述主基站装置发送消息来发起承载释放过程,从而请求所述主基站装置释放所述无线承载和/或分配新的无线承载。
附注20
一种主基站装置,其被配置为向用户装置提供控制面连接性,而由次级基站装置向所述用户装置提供用户面连接性,所述主基站装置包括:
基站接口,用于与所述次级基站装置进行通信;
控制模块,其被配置为经由所述基站接口从所述次级基站装置接收与所述用户装置有关的控制数据,其中所述控制数据用于针对与所述用户装置相关联的并且终止于所述次级基站装置的无线承载发起计数器检查过程,所述控制数据包括表示在所述无线承载上相对于所述用户装置发送或接收的数据的量的至少一个计数值,该至少一个计数值用于检查其它装置所进行的包插入,其中所述控制模块还被配置为生成向所述用户装置发送以使得所述用户装置进行计数器检查过程的包含所述至少一个计数值的计数器检查控制消息;以及
收发器电路,用于将所述计数器检查控制消息发送至所述用户装置,并且从所述用户装置接收计数器检查响应,并且将所述计数器检查响应经由所述基站接口发送至所述次级基站装置。
附注21
根据附注20所述的主基站装置,其中,所述控制模块被配置为从所述次级基站装置接收承载释放请求,以及所述控制模块被配置为释放所请求的承载和/或在所述次级基站装置和所述用户装置之间分配新的无线承载。
附注22
根据附注20所述的主基站装置,其中,所述控制模块被配置为对包含来自所述次级基站装置的所述至少一个计数值的所述计数器检查控制消息进行加密。
附注23
一种主基站装置,其被配置为向用户装置提供控制面连接性,而由次级基站装置向所述用户装置提供用户面连接性,所述主基站装置包括:
基站接口,用于与所述次级基站装置进行通信;以及
控制模块,其被配置为在所述次级基站装置没有发起自组织网络用户装置信息请求过程即SON用户装置信息请求过程的事件中,生成针对随机接入信道统计数据即RACH统计数据的SON用户装置信息请求并将该SON用户装置信息请求发送至所述用户装置,其中所述SON用户装置信息请求表示要求与同所述主基站装置或所述次级基站装置所运营的小区的子集的通信有关的RACH统计数据。
附注24
根据附注23所述的主基站装置,其中,所述控制模块被配置为生成针对随机接入信道统计数据即RACH统计数据的SON用户装置信息请求并将该SON用户装置信息请求发送至所述用户装置,其中所述SON用户装置信息请求表示要求与同所述主基站装置所运营的小区而非所述次级基站装置所运营的小区的通信有关的RACH统计数据。
附注25
根据附注24所述的主基站装置,其中,所述控制模块被配置为从所述用户装置接收用于指定针对所述主基站装置的小区所进行的成功RACH过程的RACH报告。
附注26
根据附注25所述的主基站装置,其中,所述RACH报告不包括针对与所述次级基站装置的小区有关的RACH过程的统计数据。
附注27
一种用户装置,包括:
收发器电路,其被配置为使用第一无线技术与第一基站进行控制面数据的通信并且与第二基站进行用户面数据的通信;
接收部件,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一基站的自组织网络用户装置信息请求消息即SON用户装置信息请求消息,所述SON用户装置信息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用户装置生成随机接入信道统计数据即RACH统计数据并将该RACH统计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基站,所述SON用户装置信息请求表示要求与同服务所述用户装置的小区的子集的通信有关的RACH统计数据;
收集部件,用于收集针对所述小区的子集的RACH统计数据;以及
报告部件,用于向所述第一基站报告针对所述小区的子集的RACH统计数据。
附注28
根据附注27所述的用户装置,其中,所述SON用户装置信息请求消息表示要求与同所述第一基站所运营的小区而非所述第二基站所运营的小区的通信有关的RACH统计数据。
附注29
根据附注28所述的用户装置,其中,被配置为排除与所述第二基站所运营的小区有关的RACH统计数据的集合。
附注30
根据附注27、28或29所述的用户装置,其中,所述RACH报告不包括针对与所述第二基站的小区有关的RACH过程的统计数据。
附注31
一种主基站装置,其被配置为向用户装置提供控制面连接性,而由次级基站装置向所述用户装置提供用户面连接性,所述主基站装置包括:
基站接口,用于与所述次级基站装置进行通信;
用于从所述用户装置接收期望的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兴趣指示消息即MBMS兴趣指示消息的部件;
用于确定为所述次级基站装置的当前没有服务所述用户装置的小区将会提供MBMS服务的部件;
用于将所述MBMS兴趣指示消息发送至所述次级基站装置的部件;以及
用于向所述次级基站装置的当前服务所述用户装置的小区的群组添加将会提供所述MBMS服务的小区或者将所述用户装置从所述次级基站装置的当前服务小区切换至所述次级基站装置的将会提供所述MBMS服务的小区的部件。
附注32
一种次级基站装置,其被配置为向用户装置提供用户面连接性,而由主基站装置向所述用户装置提供控制面连接性,所述次级基站装置包括:
基站接口,用于与所述主基站装置进行通信;
用于从所述主基站装置接收来自所述用户装置的期望的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兴趣指示消息即MBMS兴趣指示消息的部件;以及
用于向所述次级基站装置的当前服务所述用户装置的小区的群组添加将会提供MBMS服务的小区或者将所述用户装置所用的当前服务小区切换至所述次级基站装置的将会提供所述MBMS服务的小区的部件。
附注33
一种用户装置,包括:
收发器电路,其被配置为与第一基站进行控制面数据的通信并且与第二基站进行用户面数据的通信;
接收部件,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一基站的配置数据,所述配置数据用于配置所述用户装置对与所述第一基站所选择的小区以及所述第二基站所选择的小区相对应的不同频率进行测量;
测量部件,用于对所述配置数据所定义的频率进行测量;以及
报告部件,用于报告与同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所选择的小区相对应的不同频率的测量有关的测量结果。
附注34
一种次级基站装置,其被配置为向用户装置提供用户面连接性,而由主基站装置向所述用户装置提供控制面连接性,所述次级基站装置包括:
基站接口,用于与所述主基站装置进行通信;以及
控制模块,其被配置为生成用于配置所述用户装置以进行与所述次级基站装置所选择的小区有关的测量的配置数据,并且将所述配置数据经由所述基站接口发送至第一基站;其中,
所述控制模块被配置为从所述主基站装置接收用于标识所述用户装置根据所述次级基站装置发送来的所述配置数据所得到的测量结果的测量报告。
附注35
一种主基站装置,其被配置为向用户装置提供控制面连接性,而由次级基站装置向所述用户装置提供用户面连接性,所述主基站装置包括:
收发器电路,用于与所述用户装置进行控制数据的通信;
基站接口,用于与所述次级基站装置进行通信;以及
控制模块,其被配置为向所述用户装置发送第一配置数据和第二配置数据,所述第一配置数据用于配置所述用户装置对所述主基站装置的小区进行测量,以及所述第二配置数据用于配置所述用户装置对所述次级基站装置的小区进行测量。
附注36
根据附注35所述的主基站装置,其中,所述控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来自所述用户装置的测量报告,所述测量报告包括响应于所述第一配置数据而获得的测量以及响应于所述第二配置数据而获得的测量,所述控制模块还被配置为向所述次级基站装置至少发送与所述第二配置数据相对应的测量。
附注37
根据附注35或36所述的主基站装置,其中,所述控制模块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配置数据和所述第二配置数据合并为共通配置数据并且将所述共通配置数据发送至所述用户装置。
附注38
一种用户装置,包括:
收发器电路,其被配置为与第一基站进行控制面数据的通信并且与第二基站进行用户面数据的通信;
接收部件,用于从所述第一基站接收无线资源控制消息即RRC消息,所述RRC消息提供用于相对于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中的至少一个基站对所述用户装置进行重配置的重配置数据;
判断部件,用于判断所述用户装置是否能够遵循重配置消息;以及
用于在所述用户装置判断为无法遵循所述重配置消息的情况下进行RRC重建的部件。
附注39
一种次级基站装置,其被配置为向用户装置提供用户面连接性,而由主基站装置向所述用户装置提供控制面连接性,所述次级基站装置包括:
基站接口,用于与所述主基站装置进行通信;以及
控制模块,其被配置为生成用于相对于所述次级基站装置对所述用户装置的操作进行重配置的无线资源控制重配置数据即RRC重配置数据;
其中,所述控制模块被配置为向第一基站发送所述RRC重配置数据以传输至所述用户装置。
附注40
一种主基站装置,其被配置为向用户装置提供控制面连接性,而由次级基站装置向所述用户装置提供用户面连接性,所述主基站装置包括:
收发器电路,用于与所述用户装置进行控制数据的通信;
基站接口,用于与所述次级基站装置进行通信;以及
控制模块,其被配置为向所述用户装置发送无线资源控制重配置消息即RRC重配置消息,所述RRC重配置消息用于相对于所述主基站装置和所述次级基站装置中的任何一个或两者对所述用户装置的操作进行重配置。
附注41
根据附注40所述的主基站装置,其中,所述控制模块被配置为从所述次级基站装置接收RRC重配置数据,并且将所述RRC重配置数据包括在所述RRC重配置消息中。
附注42
一种用户装置,包括:
收发器电路,用于使用第一无线技术与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进行通信,其中所述收发器电路被配置为能够经由所述第一基站来进行控制数据的通信并且经由所述第二基站来进行用户数据的通信;
获得部件,用于获得用于消除作为经由所述第一基站进行通信以及所述第一无线技术和第二无线技术的共存的结果而产生的干扰的配置数据;
检测部件,用于检测作为所述第一无线技术和第二无线技术的共存的结果而产生的干扰;
标识部件,用于标识所检测到的干扰是与所述第一基站有关还是与所述第二基站有关;以及
提供部件,用于响应于标识出所述干扰与所述第二基站有关而向所述第一基站提供用于标识所检测到的作为所述第一无线技术和第二无线技术的共存的结果而产生的干扰的信息;
其中,所述收发器电路被配置为能够响应于标识出所述干扰与所述第一基站有关而基于所述配置数据来控制与所述第一基站的通信,以尝试消除所检测到的干扰。
附注43
根据附注42所述的用户装置,其中,还包括用于获得用以消除作为经由所述第二基站进行通信以及所述第一无线技术和第二无线技术的共存的结果而产生的干扰的配置数据的部件,
其中,在提供用于标识所检测到的作为所述第一无线技术和第二无线技术的共存的结果而产生的干扰的信息之前,所述收发器电路被配置为能够响应于标识出所述干扰与所述第二基站有关而基于所述配置数据来控制与所述第二基站的通信,以尝试消除所检测到的干扰。
附注44
根据附注42或43所述的用户装置,其中,还包括用于进行如下操作的部件:在所述收发器电路基于所述配置数据无法消除与所述第一基站有关的所述干扰的情况下,响应于所述干扰与所述第一基站有关而向所述第一基站提供用于标识所检测到的作为所述第一无线技术和第二无线技术的共存的结果而产生的干扰的信息。
附注45
根据附注42~44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装置,其中,所述提供部件被配置为能够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无线资源控制消息即RRC消息,所述RRC消息包括用于标识所检测到的作为所述第一无线技术和第二无线技术的共存而产生的干扰的信息。
附注46
根据附注42~4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装置,其中,用于标识所述第一基站的所述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基站和/或所述第二基站相关联的至少一个频率。
附注47
根据附注42~4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装置,其中,所述配置数据包括“idc-config”数据。
附注48
根据附注42~47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装置,其中,用于标识所检测到的作为所述第一无线技术和第二无线技术的共存而产生的干扰的信息包括用于标识受影响频率的信息。
附注49
一种基站装置,包括:
收发器电路,用于使用第一无线技术与用户装置进行通信并且与其它基站装置进行通信,其中所述基站装置被配置为能够与所述用户装置进行控制数据的通信,以及所述其它基站装置被配置为能够与所述用户装置进行用户数据的通信;
用于获得用以消除作为经由所述基站装置进行通信以及所述第一无线技术和第二无线技术的共存的结果而产生的干扰的配置数据的部件;
用于从所述其它基站装置获得用以消除作为经由所述其它基站装置进行通信以及所述第一无线技术和第二无线技术的共存的结果而产生的干扰的其它配置数据的部件;
用于向所述用户装置提供所述配置数据和所述其它配置数据以消除作为经由所述基站装置进行通信以及所述第一无线技术和第二无线技术的共存的结果而产生的干扰的部件;以及
用于从所述用户装置获得用于标识作为所述第一无线技术和所述第二无线技术的共存的结果而产生的干扰的信息以及用于标识所述干扰是与所述第一基站装置还是与所述第二基站装置有关的信息的部件。
附注50
一种用户装置所进行的方法,所述用户装置被配置为使用第一无线技术与第一基站进行控制面数据的通信并且与第二基站进行用户面数据的通信,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步骤,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配置数据和第二配置数据,所述第一配置数据用于配置所述用户装置以尝试减少作为与所述第一基站通信以及所述第一无线技术和其它无线技术的共存的结果而发生的干扰,以及所述第二配置数据用于配置所述用户装置以尝试减少作为与所述第二基站通信以及所述第一无线技术和其它无线技术的共存的结果而发生的干扰;
检测步骤,用于检测作为所述第一无线技术和其它无线技术的共存的结果而产生的干扰;
标识步骤,用于标识所检测到的干扰是与同所述第一基站的通信有关还是与同所述第二基站的通信有关;以及
控制收发器电路的工作:
i)在所述标识步骤标识出所述干扰与同所述第一基站的通信有关的情况下,使用所述第一配置数据;以及
ii)在所述标识步骤标识出所述干扰与同所述第二基站的通信有关的情况下,使用所述第二配置数据。
附注51
根据附注5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接收步骤包括:i)在从所述第一基站发送来的单个配置消息中接收所述第一配置数据和所述第二配置数据;或者ii)在不同的时间在从所述第一基站发送来的不同的配置消息中接收所述第一配置数据和所述第二配置数据。
附注52
根据附注50或51所述的方法,其中,还包括:
判断步骤,用于判断所述收发器电路的控制是否解决了干扰;以及
发送步骤,用于将共存消息发送至所述用户装置,其中所述共存消息用于标识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当前服务所述用户装置的小区的子集。
附注53
根据附注5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标识步骤标识出所述干扰与同所述第一基站的通信有关的情况下,所述共存消息仅标识出所述干扰所涉及的所述第一基站的小区。
附注54
根据附注5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标识步骤标识出所述干扰与同所述第二基站的通信有关的情况下,所述共存消息仅标识出所述干扰所涉及的所述第二基站的小区。
附注55
根据附注5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标识步骤标识出所述干扰与同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这两者的通信有关的情况下,所述共存消息标识出所述干扰所涉及的所述第一基站的小区和所述第二基站的小区。
附注56
一种用户装置所进行的方法,所述用户装置被配置为使用第一无线技术与第一基站进行控制面数据的通信并且与第二基站进行用户面数据的通信,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步骤,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配置数据,所述第一配置数据用于配置所述用户装置以尝试减少作为与所述第一基站通信以及所述第一无线技术和其它无线技术的共存的结果而发生的干扰;
检测步骤,用于检测作为所述第一无线技术和其它无线技术的共存的结果而产生的干扰;
标识步骤,用于标识所检测到的所述干扰是与同所述第一基站的通信有关还是与同所述第二基站的通信有关;以及
控制步骤,用于在所述标识步骤标识出所述干扰与同所述第一基站的通信有关的情况下使用所述第一配置数据来控制收发器电路的工作,以及在所述标识步骤标识出所述干扰与同所述第二基站的通信有关的情况下:i)不采取措施;或者ii)经由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报告所述干扰。
附注57
一种次级基站装置所进行的方法,所述次级基站装置被配置为向用户装置提供用户面连接性,而由主基站装置向所述用户装置提供控制面连接性,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生成向所述用户装置发送的配置数据,所述配置数据用于配置所述用户装置以尝试减少作为与所述次级基站装置通信以及干扰信号的共存的结果而发生的干扰;以及
将控制数据经由基站接口发送至所述主基站装置;
从所述主基站装置接收标识出与所述用户装置进行所述用户面数据的通信所使用的所述次级基站装置的一个或多个小区上的干扰的共存消息;以及
针对所述用户装置生成用以减少干扰的新配置数据并且通过所述主基站装置经由所述基站接口将所述新配置数据发送至所述用户装置。
附注58
一种主基站装置所进行的方法,所述主基站装置被配置为向用户装置提供控制面连接性,而由次级基站装置向所述用户装置提供用户面连接性,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向所述用户装置发送第一配置数据和第二配置数据,所述第一配置数据用于配置所述用户装置以尝试减少作为与所述主基站装置通信以及干扰信号的共存的结果而发生的干扰,以及所述第二配置数据用于配置所述用户装置以尝试减少作为与所述次级基站装置通信以及干扰信号的共存的结果而发生的干扰。
附注59
根据附注58所述的方法,其中,还包括:在向所述用户装置发送所述第一配置数据和所述第二配置数据之前,经由基站接口从所述次级基站装置接收所述第二配置数据。
附注60
一种主基站装置所进行的方法,所述主基站装置被配置为向用户装置提供控制面连接性,而由次级基站装置向所述用户装置提供用户面连接性,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向所述用户装置发送第一配置数据,所述第一配置数据用于配置所述用户装置以尝试减少作为与所述主基站装置通信以及干扰信号的共存的结果而发生的干扰;
从所述用户装置接收共存消息,所述共存消息用于标识当前服务所述用户装置的所述次级基站装置的受到干扰的一个或多个小区;以及
向所述次级基站装置发送用于标识所述次级基站装置的受到干扰的一个或多个小区的控制消息。
附注61
一种主基站装置所进行的方法,所述主基站装置被配置为向用户装置提供控制面连接性,而由次级基站装置向所述用户装置提供用户面连接性,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向所述用户装置发送第一配置数据,所述第一配置数据用于配置所述用户装置以尝试减少作为与所述主基站装置通信以及干扰信号的共存的结果而发生的干扰;以及
从所述用户装置接收共存消息,所述共存消息包括针对当前服务所述用户装置的小区的子集的辅助信息。
附注62
根据附注61所述的方法,其中,还包括:从次级基站装置接收第二配置数据,所述第二配置数据用于配置所述用户装置以尝试减少作为与所述次级基站装置通信以及干扰信号的共存的结果而产生的干扰;以及
向所述用户装置发送从所述次级基站装置接收到的所述第二配置数据。
附注63
一种次级基站装置所进行的方法,所述次级基站装置被配置为向用户装置提供用户面连接性,而由主基站装置向所述用户装置提供控制面连接性,所述次级基站装置包括:
基站接口,用于与所述主基站装置进行通信;以及
控制模块,其被配置为通过生成向所述用户装置发送的控制数据并且通过将所述控制数据经由所述基站接口发送至所述主基站装置,来针对与所述用户装置相关联的并且终止于所述次级基站装置的无线承载发起计数器检查过程,其中所述控制数据包括表示在所述无线承载上相对于所述用户装置发送或接收的数据的量的至少一个计数值,该至少一个计数值用于检查其它装置所进行的包插入,
其中,所述控制模块被配置为通过所述主基站装置经由所述基站接口从所述用户装置接收计数器检查响应消息,并且对所述响应消息进行处理以判断是否发生了安全破坏,如果发生了安全破坏,则发起承载释放过程。
附注64
根据附注63所述的方法,其中,还包括:通过经由所述基站接口向所述主基站装置发送消息来发起所述承载释放过程,以请求所述主基站装置释放所述无线承载和/或分配新的无线承载。
附注65
一种主基站装置所进行的方法,所述主基站装置被配置为向用户装置提供控制面连接性,而由次级基站装置向所述用户装置提供用户面连接性,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经由基站接口从所述次级基站装置接收与所述用户装置有关的控制数据,所述控制数据用于针对与所述用户装置相关联的并且终止于所述次级基站装置的无线承载发起计数器检查过程,所述控制数据包括表示在所述无线承载上相对于所述用户装置发送或接收的数据的量的至少一个计数值,该至少一个计数值用于检查其它装置所进行的包插入;
生成向所述用户装置发送以使得所述用户装置进行计数器检查过程的包含所述至少一个计数值的计数器检查控制消息;以及
将所述计数器检查控制消息发送至所述用户装置,从所述用户装置接收计数器检查响应并且将所述计数器检查响应经由所述基站接口发送至所述次级基站装置。
附注66
根据附注65所述的方法,其中,还包括:对包含来自所述次级基站装置的所述至少一个计数值的所述计数器检查控制消息进行加密。
附注67
一种主基站装置所进行的方法,所述主基站装置被配置为向用户装置提供控制面连接性,而由次级基站装置向所述用户装置提供用户面连接性,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次级基站装置没有发起自组织网络用户装置信息请求过程即SON用户装置信息请求过程的事件中,生成针对随机接入信道统计数据即RACH统计数据的SON用户装置信息请求并将该SON用户装置信息请求发送至所述用户装置,其中所述SON用户装置信息请求表示要求与同所述主基站装置或所述次级基站装置所运营的小区的子集的通信有关的RACH统计数据。
附注68
一种用户装置所进行的方法,所述用户装置被配置为使用第一无线技术与第一基站进行控制面数据的通信并且与第二基站进行用户面数据的通信,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来自所述第一基站的自组织网络用户装置信息请求消息即SON用户装置信息请求消息,所述SON用户装置信息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用户装置生成随机接入信道统计数据即RACH统计数据并将该RACH统计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基站,其中所述SON用户装置信息请求表示要求与同服务所述用户装置的小区的子集的通信有关的RACH统计数据;
收集针对所述小区的子集的RACH统计数据;以及
向所述第一基站报告针对所述小区的子集的RACH统计数据。
附注69
一种主基站装置所进行的方法,所述主基站装置被配置为向用户装置提供控制面连接性,而由次级基站装置向所述用户装置提供用户面连接性,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步骤,用于从所述用户装置接收期望的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兴趣指示消息即MBMS兴趣指示消息;
判断步骤,用于确定为所述次级基站装置的当前没有服务所述用户装置的小区将会提供MBMS服务;
发送步骤,用于将所述MBMS兴趣指示消息发送至所述次级基站装置;以及
添加步骤,用于向当前正服务所述用户装置的次级基站小区的群组添加将会提供所述MBMS服务的小区或者将所述用户装置从所述次级基站装置的当前服务小区切换至将会提供所述MBMS服务的次级基站小区。
附注70
一种次级基站装置所进行的方法,所述次级基站装置被配置为向用户装置提供用户面连接性,而由主基站装置向所述用户装置提供控制面连接性,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步骤,用于从所述主基站装置接收来自所述用户装置的期望的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兴趣指示消息即MBMS兴趣指示消息;以及
添加步骤,用于向当前正服务所述用户装置的次级基站小区的群组添加将会提供所述MBMS服务的小区或者将所述用户装置所用的当前服务小区切换至将会提供所述MBMS服务的次级基站小区。
附注71
一种用户装置所进行的方法,所述用户装置被配置为与第一基站进行控制面数据的通信并且与第二基站进行用户面数据的通信,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步骤,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一基站的配置数据,所述配置数据用于配置所述用户装置对与所述第一基站所选择的小区以及所述第二基站所选择的小区相对应的不同频率进行测量;
测量步骤,用于对所述配置数据所定义的频率进行测量;以及
报告步骤,用于报告与同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所选择的小区相对应的不同频率的测量有关的测量结果。
附注72
一种次级基站装置所进行的方法,所述次级基站装置被配置为向用户装置提供用户面连接性,而由主基站装置向所述用户装置提供控制面连接性,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生成用于配置所述用户装置以进行与所述次级基站装置所选择的小区有关的测量的配置数据;
将所述配置数据经由基站接口发送至第一基站;以及
从所述主基站装置接收用于标识所述用户装置根据所述次级基站装置发送来的所述配置数据所得到的所述测量结果的测量报告。
附注73
一种主基站装置所进行的方法,所述主基站装置被配置为向用户装置提供控制面连接性,而由次级基站装置向所述用户装置提供用户面连接性,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向所述用户装置发送第一配置数据和第二配置数据,所述第一配置数据用于配置所述用户装置对所述主基站装置的小区进行测量,以及所述第二配置数据用于配置所述用户装置对所述次级基站装置的小区进行测量。
附注74
根据附注73所述的方法,其中,还包括:接收来自所述用户装置的测量报告,所述测量报告包括响应于所述第一配置数据而获得的测量以及响应于所述第二配置数据而获得的测量;以及向所述次级基站装置至少发送与所述第二配置数据相对应的测量。
附注75
一种用户装置所进行的方法,所述用户装置被配置为与第一基站进行控制面数据的通信并且与第二基站进行用户面数据的通信,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步骤,用于从所述第一基站接收无线资源控制消息即RRC消息,所述RRC消息提供用于相对于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中的至少一个基站对所述用户装置进行重配置的重配置数据;以及
判断步骤,用于判断所述用户装置是否能够遵循重配置消息;以及
在所述用户装置判断为无法遵循所述重配置消息的情况下,进行RRC重建。
附注76
一种次级基站装置所进行的方法,所述次级基站装置被配置为向用户装置提供用户面连接性,而由主基站装置向所述用户装置提供控制面连接性,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生成用于相对于所述次级基站装置对所述用户装置的操作进行重配置的无线资源控制重配置数据即RRC重配置数据;以及
向第一基站发送所述RRC重配置数据以传输至所述用户装置。
附注77
一种计算机可实现指令产品,其包括计算机可实现指令,所述计算机可实现指令用于使可编程通信装置进行根据权利要求50~7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基于并要求2014年1月31日提交的英国专利申请1401701.6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包含于此。

Claims (18)

1.一种次级基站装置,其被配置为向用户装置提供用户面连接性,而由主基站装置向所述用户装置提供控制面连接性,所述次级基站装置包括:
基站接口,用于与所述主基站装置进行通信;以及
控制模块,其被配置为通过生成向所述用户装置发送的控制数据并且通过将所述控制数据经由所述基站接口发送至所述主基站装置,来针对与所述用户装置相关联的并且终止于所述次级基站装置的无线承载发起计数器检查过程,其中所述控制数据包括表示在所述无线承载上相对于所述用户装置发送或接收的数据的量的至少一个计数值,该至少一个计数值用于检查其它装置所进行的包插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次级基站装置,其中,所述控制模块被配置为通过所述主基站装置经由所述基站接口从所述用户装置接收计数器检查响应消息,以及
所述控制模块被配置为处理所述计数器检查响应消息以判断是否发生了安全破坏,并且在发生了安全破坏的情况下发起承载释放过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次级基站装置,其中,所述控制数据包括所述用户装置所用的无线资源控制消息即RRC消息,其中所述RRC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用户装置验证在所述无线承载上相对于所述用户装置接收或发送的数据的量。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次级基站装置,其中,所述控制模块被配置为通过经由所述基站接口向所述主基站装置发送消息来发起承载释放过程,从而请求所述主基站装置释放所述无线承载和/或分配新的无线承载。
5.一种主基站装置,其被配置为向用户装置提供控制面连接性,而由次级基站装置向所述用户装置提供用户面连接性,所述主基站装置包括:
基站接口,用于与所述次级基站装置进行通信;
控制模块,其被配置为经由所述基站接口从所述次级基站装置接收与所述用户装置有关的控制数据,其中所述控制数据用于针对与所述用户装置相关联的并且终止于所述次级基站装置的无线承载发起计数器检查过程,所述控制数据包括表示在所述无线承载上相对于所述用户装置发送或接收的数据的量的至少一个计数值,该至少一个计数值用于检查其它装置所进行的包插入,其中所述控制模块还被配置为生成向所述用户装置发送以使得所述用户装置进行计数器检查过程的包含所述至少一个计数值的计数器检查控制消息;以及
收发器电路,用于将所述计数器检查控制消息发送至所述用户装置,并且从所述用户装置接收计数器检查响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主基站装置,其中,所述收发器电路被配置为能够将所述计数器检查响应经由所述基站接口发送至所述次级基站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主基站装置,其中,所述控制模块被配置为从所述次级基站装置接收承载释放请求,以及
所述控制模块被配置为释放所请求的承载和/或在所述次级基站装置和所述用户装置之间分配新的无线承载。
8.根据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所述的主基站装置,其中,所述控制模块被配置为对包含来自所述次级基站装置的所述至少一个计数值的所述计数器检查控制消息进行加密。
9.一种主基站装置,其被配置为向用户装置提供控制面连接性,而由次级基站装置向所述用户装置提供用户面连接性,所述主基站装置包括:
基站接口,用于与所述次级基站装置进行通信;
用于从所述用户装置接收期望的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兴趣指示消息即MBMS兴趣指示消息的部件;
用于确定为所述次级基站装置的当前没有服务所述用户装置的小区将会提供MBMS服务的部件;
用于将所述MBMS兴趣指示消息发送至所述次级基站装置的部件;以及
用于向所述次级基站装置的当前服务所述用户装置的小区的群组添加将会提供所述MBMS服务的小区或者将所述用户装置从所述次级基站装置的当前服务小区切换至所述次级基站装置的将会提供所述MBMS服务的小区的部件。
10.一种次级基站装置,其被配置为向用户装置提供用户面连接性,而由主基站装置向所述用户装置提供控制面连接性,所述次级基站装置包括:
基站接口,用于与所述主基站装置进行通信;
用于从所述主基站装置接收来自所述用户装置的期望的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兴趣指示消息即MBMS兴趣指示消息的部件;以及
用于向所述次级基站装置的当前服务所述用户装置的小区的群组添加将会提供MBMS服务的小区或者将所述用户装置所用的当前服务小区切换至所述次级基站装置的将会提供所述MBMS服务的小区的部件。
11.一种次级基站装置所进行的方法,所述次级基站装置被配置为向用户装置提供用户面连接性,而由主基站装置向所述用户装置提供控制面连接性,所述次级基站装置包括:
基站接口,用于与所述主基站装置进行通信;以及
控制模块,其被配置为通过生成向所述用户装置发送的控制数据并且通过将所述控制数据经由所述基站接口发送至所述主基站装置,来针对与所述用户装置相关联的并且终止于所述次级基站装置的无线承载发起计数器检查过程,其中所述控制数据包括表示在所述无线承载上相对于所述用户装置发送或接收的数据的量的至少一个计数值,该至少一个计数值用于检查其它装置所进行的包插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模块被配置为通过所述主基站装置经由所述基站接口从所述用户装置接收计数器检查响应消息,以及
所述控制模块被配置为处理所述计数器检查响应消息以判断是否发生了安全破坏,并且在发生了安全破坏的情况下发起承载释放过程。
13.一种主基站装置所进行的方法,所述主基站装置被配置为向用户装置提供控制面连接性,而由次级基站装置向所述用户装置提供用户面连接性,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经由基站接口从所述次级基站装置接收与所述用户装置有关的控制数据,其中所述控制数据用于针对与所述用户装置相关联的并且终止于所述次级基站装置的无线承载发起计数器检查过程,所述控制数据包括表示在所述无线承载上相对于所述用户装置发送或接收的数据的量的至少一个计数值,该至少一个计数值用于检查其它装置所进行的包插入;
生成向所述用户装置发送以使得所述用户装置进行计数器检查过程的包含所述至少一个计数值的计数器检查控制消息;以及
将所述计数器检查控制消息发送至所述用户装置,并且从所述用户装置接收计数器检查响应。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还包括:将所述计数器检查响应经由所述基站接口发送至所述次级基站装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还包括:对包含来自所述次级基站装置的所述至少一个计数值的所述计数器检查控制消息进行加密。
16.一种主基站装置所进行的方法,所述主基站装置被配置为向用户装置提供控制面连接性,而由次级基站装置向所述用户装置提供用户面连接性,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从所述用户装置接收期望的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兴趣指示消息即MBMS兴趣指示消息;
确定为所述次级基站装置的当前没有服务所述用户装置的小区将会提供MBMS服务;
将所述MBMS兴趣指示消息发送至所述次级基站装置;以及
向所述次级基站装置的当前服务所述用户装置的小区的群组添加将会提供所述MBMS服务的小区或者将所述用户装置从所述次级基站装置的当前服务小区切换至所述次级基站装置的将会提供所述MBMS服务的小区。
17.一种次级基站装置所进行的方法,所述次级基站装置被配置为向用户装置提供用户面连接性,而由主基站装置向所述用户装置提供控制面连接性,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从所述主基站装置接收来自所述用户装置的期望的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兴趣指示消息即MBMS兴趣指示消息;以及
向所述次级基站装置的当前服务所述用户装置的小区的群组添加将会提供MBMS服务的小区或者将所述用户装置所用的当前服务小区切换至所述次级基站装置的将会提供所述MBMS服务的小区。
18.一种计算机可实现指令产品,其包括计算机可实现指令,所述计算机可实现指令用于使可编程通信装置进行根据权利要求11~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580006805.XA 2014-01-31 2015-01-23 次级基站装置和主基站装置及所进行的方法 Active CN1059608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72701.2A CN110460589B (zh) 2014-01-31 2015-01-23 主基站装置、次级基站装置和用户装置及所进行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GB1401701.6A GB2522665A (en) 2014-01-31 2014-01-31 Communication system
GB1401701.6 2014-01-31
PCT/JP2015/052602 WO2015115578A1 (en) 2014-01-31 2015-01-23 A master base station device configured to provide control plane connectivity to a user device whilst user plane connectivity is provided to the user device by a secondary base station device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72701.2A Division CN110460589B (zh) 2014-01-31 2015-01-23 主基站装置、次级基站装置和用户装置及所进行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60808A true CN105960808A (zh) 2016-09-21
CN105960808B CN105960808B (zh) 2019-08-13

Family

ID=5034420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06805.XA Active CN105960808B (zh) 2014-01-31 2015-01-23 次级基站装置和主基站装置及所进行的方法
CN201910672701.2A Active CN110460589B (zh) 2014-01-31 2015-01-23 主基站装置、次级基站装置和用户装置及所进行的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72701.2A Active CN110460589B (zh) 2014-01-31 2015-01-23 主基站装置、次级基站装置和用户装置及所进行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10447489B2 (zh)
EP (1) EP3100490B1 (zh)
JP (2) JP2017510162A (zh)
KR (1) KR101889204B1 (zh)
CN (2) CN105960808B (zh)
GB (1) GB2522665A (zh)
WO (1) WO2015115578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42418A1 (zh) * 2017-09-01 2019-03-07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存储器及降低移动终端gps信号的干扰的方法
CN109996351A (zh) * 2017-12-29 2019-07-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配置信息的传输方法和相关设备
CN110419233A (zh) * 2017-03-22 2019-11-05 夏普株式会社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N112313988A (zh) * 2018-06-21 2021-02-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控制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
WO2021027716A1 (zh) * 2019-08-09 2021-02-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能力协商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522673B (en) * 2014-01-31 2016-08-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dual connectivity
EP3886397B1 (en) 2014-03-21 2023-01-18 Sun Patent Trust Security key derivation in dual connectivity
KR102257996B1 (ko) * 2014-06-23 2021-05-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계형태통신을 지원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10057936B2 (en) * 2014-09-26 2018-08-2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user equipment initiated messages for dual connectivit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264564B2 (en) * 2015-01-30 2019-04-16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massive carrier aggregation
US10840967B2 (en) * 2015-09-25 2020-11-17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Reduction of in-device coexistence interference
EP4125303A1 (en) * 2016-01-27 2023-02-01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a split measurement configuration for different connections
US10021615B2 (en) 2016-02-18 2018-07-10 Avago Technologies General Ip (Singapore) Pte. Ltd. Satellite channel and LTE coexistence
WO2018012810A1 (ko) * 2016-07-11 2018-01-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단말이 mbms 관심 지시 메시지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장치
WO2018025789A1 (ja) * 2016-08-05 2018-02-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
CN116527222A (zh) 2017-01-06 2023-08-01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控制信息的传输
CN108924931B (zh) * 2017-03-24 2024-05-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资源配置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网络节点
CN109151903B (zh) 2017-06-16 2022-07-1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处理分组的方法和装置
WO2019096901A1 (en) * 2017-11-16 2019-05-23 Sony Corporation An estimate of a location of the terminal devices.
CN110612730A (zh) * 2018-01-10 2019-12-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释放小区组的信令无线电承载
EP3520798A1 (en) * 2018-01-31 2019-08-07 Omya International AG Use of functionalized calcium carbonate as active ingredient
WO2019159662A1 (ja) * 2018-02-13 2019-08-2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端末装置、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6916491B6 (ja) 2018-05-24 2021-09-08 イネーブラー株式会社 測位システム、基地局、および、測位方法
WO2019242712A1 (zh) 2018-06-21 2019-12-2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能力交互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2956235A (zh) * 2018-10-29 2021-06-1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未授权频段中操作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执行小区重选的方法和装置
WO2021006804A1 (en) * 2019-07-10 2021-01-1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ach-report indicating rat or node in a dual-connectivity / multi-rat configuration
US11864037B2 (en) * 2020-02-24 2024-01-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UE assisted setup and release of secondary cell group
KR20220150948A (ko) 2020-04-08 2022-11-11 애플 인크. Sl 유니캐스트의 보안 개선
WO2021246926A1 (en) * 2020-06-02 2021-12-0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computer programs to fetch random access channel reports in dual connectivity
WO2023272665A1 (en) * 2021-06-30 2023-01-05 Nec Corporation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communication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02592A (zh) * 2006-08-22 2008-01-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通信系统中实现终端加入组播业务组的方法
CN101523807A (zh) * 2006-10-03 2009-09-02 Lm爱立信电话有限公司 电信系统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01677447A (zh) * 2008-09-18 2010-03-24 富士通株式会社 基站装置、通信控制系统、通信控制方法和站间控制方法
CN101874363A (zh) * 2007-11-26 2010-10-27 爱立信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e-dch的外环功率控制
US20120039229A1 (en) * 2010-08-13 2012-02-16 Kamran Etemad Delivery of multicast and broadcast services concurrently with unicast data
CN102651847A (zh) * 2011-02-24 2012-08-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元获取用户设备的接收状况信息的方法及系统
CN103188663A (zh) * 2011-12-27 2013-07-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站间载波聚合的安全通讯方法及设备
WO2014015478A1 (zh) * 2012-07-24 2014-01-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计数器检查、重新配置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EP2852240A1 (en) * 2011-08-10 2015-03-25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Signalling about on-going and starting broadcast-service sessions on other frequency carriers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I110651B (fi) 2000-02-22 2003-02-28 Nokia Corp Menetelmä siirretyn datan määrän tarkastamiseksi
EP1914928A1 (en) * 2006-10-17 2008-04-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ulticast service registration by 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ies
EP2043404A1 (en) * 2007-09-25 2009-04-01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Communication system including a home base station
CN102131147A (zh) * 2011-03-23 2011-07-2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多媒体广播和多播业务传输处理方法及设备
JPWO2013111905A1 (ja) 2012-01-27 2015-05-11 京セラ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ユーザ端末、基地局、及びプロセッサ
WO2013139778A1 (en) * 2012-03-19 2013-09-2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ervice continuity in handover situations in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987590B2 (en) * 2012-08-01 2015-03-2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Thin film solar cells
US10172054B2 (en) * 2014-03-20 2019-01-01 Kyocera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user terminal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02592A (zh) * 2006-08-22 2008-01-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通信系统中实现终端加入组播业务组的方法
CN101523807A (zh) * 2006-10-03 2009-09-02 Lm爱立信电话有限公司 电信系统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01874363A (zh) * 2007-11-26 2010-10-27 爱立信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e-dch的外环功率控制
CN101677447A (zh) * 2008-09-18 2010-03-24 富士通株式会社 基站装置、通信控制系统、通信控制方法和站间控制方法
US20120039229A1 (en) * 2010-08-13 2012-02-16 Kamran Etemad Delivery of multicast and broadcast services concurrently with unicast data
CN102651847A (zh) * 2011-02-24 2012-08-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元获取用户设备的接收状况信息的方法及系统
EP2852240A1 (en) * 2011-08-10 2015-03-25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Signalling about on-going and starting broadcast-service sessions on other frequency carriers
CN103188663A (zh) * 2011-12-27 2013-07-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站间载波聚合的安全通讯方法及设备
WO2014015478A1 (zh) * 2012-07-24 2014-01-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计数器检查、重新配置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19233A (zh) * 2017-03-22 2019-11-05 夏普株式会社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N110419233B (zh) * 2017-03-22 2023-08-15 夏普株式会社 终端装置和通信方法
WO2019042418A1 (zh) * 2017-09-01 2019-03-07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存储器及降低移动终端gps信号的干扰的方法
CN109996351A (zh) * 2017-12-29 2019-07-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配置信息的传输方法和相关设备
US11394511B2 (en) 2017-12-29 2022-07-19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Transmission method for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and relevant device
US11711191B2 (en) 2017-12-29 2023-07-25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Transmission method for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and relevant device
CN112313988A (zh) * 2018-06-21 2021-02-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控制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
CN112313988B (zh) * 2018-06-21 2023-03-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控制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
WO2021027716A1 (zh) * 2019-08-09 2021-02-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能力协商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60589B (zh) 2022-12-16
KR101889204B1 (ko) 2018-08-16
US20200021452A1 (en) 2020-01-16
CN105960808B (zh) 2019-08-13
GB2522665A (en) 2015-08-05
CN110460589A (zh) 2019-11-15
WO2015115578A1 (en) 2015-08-06
US20160380779A1 (en) 2016-12-29
EP3100490A1 (en) 2016-12-07
JP2018117361A (ja) 2018-07-26
US10447489B2 (en) 2019-10-15
US11012471B2 (en) 2021-05-18
JP6465326B2 (ja) 2019-02-06
GB201401701D0 (en) 2014-03-19
EP3100490B1 (en) 2018-04-18
JP2017510162A (ja) 2017-04-06
KR20160114157A (ko) 2016-10-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60808B (zh) 次级基站装置和主基站装置及所进行的方法
US11457454B2 (en) Communications system for addressing interferences in the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9973981B2 (en) Configuration of handovers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4285471B (zh) 在异构无线网络中执行切换
CN103716885B (zh) 一种本地承载管理方法及设备
EP2756623B1 (en) Enhanced local acces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with fdd resource allocation
KR20220115925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들에서의 단대단 슬라이싱
US20150207596A1 (en) Fast Load Balancing by Cooperative Scheduling for Heterogeneous Networks with eICIC
CN110463252A (zh) 接收报告的方法、网络设备、执行报告的方法和基站
CN104113881B (zh) 一种无线资源管理方法、宏基站及低功率节点
CN103702422B (zh) 一种本地承载管理方法及设备
US20140038628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EP2938116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cessing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WO2009050210A1 (en) A method of providing information
CN107810658A (zh) 多连接性
EP2215867A1 (en) A network entity for facilitating inter-operator shared spectrum coordination
CN104813719A (zh) 低功率载波类型以及相关方法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