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59944A - 分布式同频同播信号传输装置与系统 - Google Patents

分布式同频同播信号传输装置与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59944A
CN105959944A CN201610548883.9A CN201610548883A CN105959944A CN 105959944 A CN105959944 A CN 105959944A CN 201610548883 A CN201610548883 A CN 201610548883A CN 105959944 A CN105959944 A CN 1059599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communication
unit
base station
intelligent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4888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59944B (zh
Inventor
石君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Zhonghang Xinho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Zhonghang Xinh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Zhonghang Xinh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Zhonghang Xinh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54888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959944B/zh
Publication of CN1059599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599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599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599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2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e.g. protecting personally identifiable information [PI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8Network planning to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4Arrangements for maintain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布式同频同播信号传输装置与系统,涉及移动通信领域。该分布式同频同播信号传输装置与系统仅需通过各个基站的通信单元接收智能终端发送的通信信号,每个基站通过信号强度获取单元获取接收到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并通过通信单元分发至其他基站,各个基站通过比较单元比较自己接收到的通信信号强度与其他基站发送信号强度进行比对从而确定主基站,主基站将接收到的智能终端发送的通信信号分发至所述多个基站以及接收终端,无需通过云服务器对进行主基站的判选,当其中一个基站损坏时,所述多个基站仍然能够正常工作,不会出现整个分布式同频同播信号传输系统的瘫痪的现象,提高了分布式同频同播信号传输系统可靠性和稳定性。

Description

分布式同频同播信号传输装置与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分布式同频同播信号传输装置与系统。
背景技术
数字同频同播系统往往作为应急通信使用,高可靠性、高稳定性是判定是数字同频同播系统好坏的重要指标。目前数字同频同播系统用于实现通信信号大面积覆盖,通常采取将多个基站用有线IP或E1链路进行联网,并在后台服务中心统一控制下进行数据源的判选;被选中的基站将语音上传至交换机并将通信信号分发至各个基站;最后各参与基站通过GPS授时控制数据的同步下发及频率的锁定。一方面,如果后台服务中心发生故障,将直接导致整个系统的瘫痪;另一方面,采用有线IP或E1链路连接方式,如果链路发生中断基站将形成一个孤岛,将会影响其它基站的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布式同频同播信号传输装置与系统。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布式同频同播信号传输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通信单元,用于接收一智能终端发送的通信信号;
信号强度获取单元,与所述通信单元电连接,用于获取所述智能终端发送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
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将获取的智能终端发送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分发至多个基站并接收所述多个基站发送的信号强度;
比较单元,与所述信号强度获取单元、所述通信单元均电连接,用于将所述智能终端发送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与接收到的多个信号强度分别作比较;
若接收到的所述智能终端发送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所述多个基站发送的多个信号强度;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将所述智能终端发送的通信信号发送至所述多个基站以及一接收终端。
第二方面,所述分布式同频同播信号传输系统包括建立通信连接的多个基站以及分别与多个基站建立通信连接的智能终端及接收终端,每个所述基站均包括通信单元、信号强度获取单元以及比较单元,所述通信单元与所述信号强度获取单元、所述比较单元均电连接,所述信号强度获取单元与比较单元电连接,
所述智能终端用于发送通信信号至每个所述基站;
所述通信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智能终端发送的通信信号;所述信号强度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智能终端发送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并将获取到的信号强度分发至多个所述多个基站;所述比较单元用于将所述智能终端发送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与接收到的多个信号强度分别作比较;若接收到的所述智能终端发送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所述多个基站发送的多个信号强度,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将所述智能终端发送的通信信号发送至所述多个基站以及所述接收终端;
所述多个基站用于将接收到的通信单元发送的通信信号分别同步发射至下一级基站以及接收终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布式同频同播信号传输装置与系统,仅需通过各个基站之间的通信单元接收智能终端发送的通信信号,并且每个基站通过信号强度获取单元获取接收到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并通过通信单元分发至所述多个基站,各个基站通过比较单元比较自己接收到的通信信号强度与所述多个基站发送信号强度进行比对,若其中一个基站接收到的通信信号强度均大于所述多个基站发送信号强度,则该基站确定自己为主基站(数据源),主基站将接收到的智能终端发送的通信信号分发至其他基站以及接收终端,从而无需通过云服务器对进行主基站(数据源)的判选,当其中一个基站损坏时,其他基站仍然能够正常工作,不会出现整个分布式同频同播信号传输系统的瘫痪的现象,提高了分布式同频同播信号传输系统可靠性和稳定性。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提供的分布式同频同播信号传输系统的交互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提供的分布式同频同播信号传输装置的电路连接框图。
其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通信单元101,信号强度获取单元102,比较单元103,计算单元104,计数单元105,通信控制单元106,判断单元107,加密单元108,基站109,信号交换设备110,数据库服务器111,智能终端112,接收终端1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阅图1、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布式同频同播信号传输装置,该分布式同频同播传输装置可以为基站109。智能终端112、信号交换设备110以及多个基站109之间均建立通信连接,信号交换设备110与接收终端113建立通信连接。如图2所示,该分布式同频同播信号传输装置包括通信单元101、信号强度获取单元102、比较单元103、计算单元104、计数单元105、判断单元107、通信控制单元106以及加密单元108。本实施例中,比较单元103、信号强度获取单元104、计算单元105、判断单元107、通信控制单元108以及加密单元109均可集成于基站109的主控制器,当然也可以独立设置,在此不做限制。
所述通信单元101用于接收一智能终端112发送的通信信号。
本实施例中,通信单元101可以包括中转台,中转台包括收信机和发信机,中空台通常工作于收发异频状态,可将接收到的已调制的射频信号解调出音频信号传输给其它设备或接收其他设备传输的音频信号。另外,通信单元101还可以包括数字链路机,数字链路机采用单频点2时隙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的方式与外界进行通信,当通信信号为语音信号时,可实现无线链路的2时隙同时通话。另外,通信单元101还可通过数字链路机与所述多个基站109进行自组网无线连接,与有线IP或E1链路形成可扩展冗余备份链路。
所述加密单元108与所述通信单元101电连接,所述加密单元108用于对通信单元101接收到的通信信号进行加密。
其中加密的方式包括:上行加密、下行加密、上下行不同密钥加密以及上下行相同密钥加密。当对通信信号传输的保密性的需求较高时,通过对通信信号进行加密可提高通信信号传输的安全性。
所述信号强度获取单元102与所述通信单元101电连接,所述信号强度获取单元102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101获取所述智能终端112发送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
当智能终端112发出通信信号时,通信单元101可以接收到智能终端112发送的通信信号,由于各个基站109与智能终端112的距离不同或者由于地形或者遮挡物等因素均可导致各个基站109之间接收到的智能终端112发送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不同。本实施例中,通信单元101在接收到智能终端112发送的通信信号后,通过信号强度获取单元102获取接收到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并且接收所述多个基站109通过一信号交换设备110发送的多个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其中信号交换设备110可采用交换机或者路由器,在此并不做限制。
所述通信单元101还用于将信号强度分发单元102获取的智能终端112发送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分发至多个基站109并接收所述多个基站109发送的信号强度。
所述比较单元103与所述信号强度获取单元102、所述通信单元101均电连接,所述比较单元103还用于通过所述信号强度获取单元102获取智能终端112发送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以及通过所述通信单元101获得接收到的多个基站109发送的信号强度,并将所述智能终端112发送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与所述通信单元101接收到的多个信号强度分别作比较。
若接收到的所述智能终端112发送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所述多个基站109发送的多个信号强度,所述通信单元101还用于将所述智能终端112发送的通信信号发送至所述多个基站109以及一接收终端113。
通过比较单元103将接收到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与所述多个基站109发送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进行比较,若接收到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均大于所述多个基站109发送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则设置该分布式同频同播装置的基站109认定自己为主基站,并且将智能终端112发送的通信信号通过通信单元101发送至接收终端113以及所述多个基站109,所述多个基站109将接收到的通信单元101发送的通信信号分别同步发射至下一级基站109以及接收终端113。
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为了提高比较的准确性,可进行分别进行多次信号强度比较,具体的方式为:
所述比较单元103还用于将所述智能终端112发送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与所述多个基站109发送的多个信号强度作多次比较。
所述计数单元105与所述比较单元103、所述通信单元101均电连接,若其中一个所述基站109接收到的所述智能终端112发送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均大于所述发送的多个信号强度,所述计数单元105用于进行一次计数。本实施例中,计数单元105采用计数器。
所述通信单元101还用于将作多次比较后将所述计数单元105获得的计数值分发至所述多个基站109。
所述比较单元103还用于比较所述计数单元105获得的计数值是否均大于所述多个基站109发送的多个计数值。
若其中一个获得的计数值均大于所述多个基站109发送的多个计数值,所述通信单元101用于将所述智能终端112发送的通信信号发送至所述多个基站109。
本实施例中,对信号强度的比较次数并不做限制,可以为1次、2次、3次、6次、10次等等。并且每次比较的间隔时间可依据实际情况而定,本实施例中,每次比较的间隔时间为10ms。当然,计数的次数越多需要耗费的时间越长,为了保证比较的准确性且耗费的时间相对较少,计数的次数优选为6次。
另外,在通信单元101与所述多个基站109接收到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差距不大时(例如,通信单元101接收到的通信信号强度与所述多个基站1091的信号强度差距在5dB以内),若通信单元101接收到的通信信号的通信信号误码率最低,则将基站109作为主基站,从而提高主基站分发的通信信号的精度。
因此,所述计算单元104与所述信号强度获取单元102、所述比较单元103、所述通信单元101均电连接,所述计算单元104用于通过所述信号强度获取单元102获得智能终端112发送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以及通过通信单元101获得所述多个基站109发送的多个信号强度,并计算所述智能终端112发送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分别与所述多个基站109发送的多个信号强度做比较以后的多个差值。
所述比较单元103还用于比较计算单元104获得的多个所述差值是否均在预设的阈值范围内。
当通信单元101与所述多个基站109接收到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的差值在一定的阈值范围内时,可认定通信单元101与所述多个基站109接收到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大致相等。该阈值范围可依据实际的场景与需求而定,在此不做限制,例如,阈值范围可以为1dB~5dB。
若所述多个差值均在预设的阈值范围内,所述计算单元104还用于计算所述智能终端112发送的通信信号的误码率。
误码的产生是由于在信号传输中,衰变改变了信号的电压,致使信号在传输中遭到破坏,产生误码。噪音、交流电或闪电造成的脉冲、传输设备故障及其他因素都会导致误码(比如传送的信号是1而接收到的是0,反之亦然),误码率是衡量数据在规定时间内数据传输精确性的指标。
所述通信单元101还用于接收所述多个基站109计算得出的误码率;所述比较单元103还用于比较计算单元104计算得出的误码率是否均小于与所述多个基站109发送的误码率。
若计算单元104计算得出的误码率均小于与所述多个基站109发送的误码率,所述通信单元101用于将所述智能终端112发送的通信信号发送至所述多个基站109。
当发出通信信号的智能终端112处于移动状态时(即智能终端112处于漫游越区的状态时)。例如,用户在开车时用手机打电话发出的通信信号,由于用户距离各个基站109之间的距离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各个基站109接收到手机发出的信号强度也不断发生变化,因此需要各个基站109在一定时间段内对信号强度进行重新比较,进而重新选择主基站。
因此,所述计算单元104还用于计算在预设定的时间内的获得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的平均值。
由于信号强度不断在发生变化,所以通过计算预设定的时间内的获得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的平均值作为信号强度比较的标准。本实施例中,预设定的时间可依据实际情况而定,例如1s、2s、3s等等,在此不做限制。
本实施例中,比较单元103通过比较接收到的智能终端112发送的信号强度的平均值是否在预设定的范围内从而决定是否需要重新作信号强度比较。当智能终端112发送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较大时(例如小于80dBm),更换主基站的实际意义不大,因此无需重新确定主基站,可保持主基站无需频繁更换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预设定内的范围为信号强度较弱时的范围,例如80dBm~100dBm,当然地,预设定内的范围可依据实际情况设置。当信号强度的平均值在预设定的范围内时,即主基站接收到通信信号较弱时,此时更换主基站的实际作用较大,因此需要重新确定主基站。
因此,所述比较单元103还用于比较所述计算单元104计算得出的所述智能终端112发送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的平均值是否在预设定的范围内。
若所述智能终端112发送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的平均值在预设定的范围内,所述比较单元103还用于比较所述智能终端112发送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与所述多个基站109发送的多个信号强度作比较后的获得的多个差值是否大于预设定的第一阈值。本实施例中,预设定的第一阈值可以为3dBm、4dBm、5dBm等等,在此并不做限制。
若其中一个差值是否大于预设定的第一阈值,则所述比较单元103重新执行所述每个所述基站109将所述智能终端112发送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与所述多个基站109发送的多个信号强度分别作比较的步骤。
另外,在通信单元101接收到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很弱时,在一定的时间内重新确定主基站101很有必要。
因此,所述比较单元103还用于比较所述计算单元104计算得出的所述智能终端112发送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的平均值是否大于预设定的第二阈值。
本实施例中,预设定的第二阈值为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很弱时的信号强度,例如,预设定的第二阈值可以为100dBm、110dBm、120dBm等等,在此不做限制。在此需要强调的是,第二阈值没有落入上述的预设定的范围内,且预设定的范围的结束值即为第二阈值,例如,预设定的范围为大于80dBm且小于100dBm,则第二阈值为100dBm,这样设置可实现信号强度大小无中断比较,从而实现接收端信号接收无中断。
若所述智能终端112发送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定的第二阈值,所述比较单元103还用于比较所述智能终端112发送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与所述多个基站109发送的多个信号强度做比较后的获得的多个差值是否大于预设定的第三阈值。
在智能终端112发送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定的第二阈值时,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很弱,因此第三阈值在设定时应该尽量偏小,通信单元101接收到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与所述多个基站109发送的多个信号强度做比较后的获得的多个差值只要大于预设定的第三阈值时,就重新确定主基站,从而使得主基站的切换具有一定的可靠性,通常情况下,第三阈值小于第一阈值,例如第三阈值为1dBm、2dBm。
若其中一个差值大于预设定的第三阈值,所述比较单元103还用于重新执行所述每个所述基站109将所述智能终端112发送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与所述多个基站109发送的多个信号强度分别作比较的步骤。
通过比较单元103比较接收到的智能终端112发送的信号强度的平均值、预设定的范围、第二阈值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智能终端112发送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与所述多个基站109发送的多个信号强度做比较后的获得的多个差值与第一阈值、第三阈值的逻辑关系,从而决定是否需要重新作信号强度比较的方式为三级越区门限切换法的切换。
另外,本实施例中,该分布式同频同播信号传输装置的通信单元101与所述多个基站109在有线IP或E1链路连接正常的情况下,优先选择有线链路进行通信。当与任意一个基站109有线链路中断时,自动启用无线自组网链路进行通信,当有线链路恢复正常时,通信单元101与该基站109之间的通信连接方式自动切换回有线链路连接,实现了自动切换,完全不需要人工参与,方便快捷。
具体地,所述通信单元101还与所述通信控制单元106、所述判断单元107均电连接,所述通信单元101还用于发送有线端口侦测命令至所述多个基站109。
所述判断单元107用于判断在一定的时间内所述通信单元101是否接收到所述多个基站109的响应所述有线端口侦测命令后发送的反馈指令。
通信单元101发送有线端口侦测命令至所述多个基站109,并通过判断单元107判断在一定时间是否接收到所述多个基站109的响应所述有线端口侦测命令后发送的反馈指令,来检测基站109与之间的有线连接是否连通。其中,判断单元107集成于控制器。
所述判断单元107还与所述通信控制单元106电连接,若判断单元107判断到若通信单元101未接收到其中一个基站109发送的反馈指令,所述通信控制单元106用于控制所述通信单元101与所述其中一个基站109建立无线通信连接。
当判断单元107判断到通信单元101未接收到其中一个基站109发送的反馈指令时,则说明该分布式同频同播信号传输装置与所述其中一个基站109的有线通信连接中断,此时通信控制单元106控制通信单元101与所述其中一个基站109的通信连接方式切换为无线通信连接。
所述通信单元101还用于发送有线端口侦测命令所述其中一个基站109;
所述判断单元107还用于判断在一定的时间内所述通信单元101是否接收到所述其中一个基站109的响应所述有线端口侦测命令后发送的反馈指令。
若在一定的时间内接收到所述其中一个基站109的响应所述有线端口侦测命令后发送的反馈指令,所述通信控制单元106还用于控制所述通信单元101将通信连接方式切换到有线通信连接。
该分布式同频同播信号传输装置在与中断有线通信连接的基站109建立无线通信连接后,继续发送有线端口侦测指令至与该分布式同频同播信号传输装置中断有线通信连接的基站109,当判断单元107判断到通信单元101在一定的时间内接收到与该分布式同频同播信号传输装置建立无线通信连接的基站109响应所述有线端口侦测命令后发送的反馈指令时,则认为有线通信连接故障已经修复,因此通信控制单元106控制与该分布式同频同播信号传输装置建立无线通信连接的基站109的通信连接方式切换到有线通信连接。
第二方面,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分布式同频同播信号传输系统,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分布式同频同播信号传输系统,其基本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上述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发明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上述的实施例中相应内容。所述分布式同频同播信号传输系统包括建立通信连接的多个基站109以及分别与多个基站109建立通信连接的智能终端112、信号交换设备110以及与信号交换设备110建立通信连接的接收终端113、数据库服务器111,每个基站109均包括通信单元101、信号强度获取单元102以及比较单元103,通信单元101与信号强度获取单元102、比较单元103均电连接,信号强度获取单元102与比较单元103电连接。
所述智能终端112用于发送通信信号至每个所述基站109。
所述通信单元101用于接收一智能终端112发送的通信信号;所述信号强度获取单元102,用于获取所述智能终端112发送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所述通信单元101还用于将获取的智能终端112发送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分发至多个基站109并接收所述多个基站109发送的信号强度;所述比较单元103用于将所述智能终端112发送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与接收到的多个信号强度分别作比较;若接收到的所述智能终端112发送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所述多个基站109发送的多个信号强度,所述通信单元101还用于将所述智能终端112发送的通信信号发送至所述多个基站109以及所述接收终端113。
当智能终端112发出通信信号时,每个基站109的通信单元101可以接收到智能终端112发送的通信信号,由于各个基站109与智能终端112的距离不同或者由于地形或者遮挡物等因素均可导致各个基站109之间接收到的智能终端112发送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不同。本实施例中,通信单元101在接收到智能终端112发送的通信信号后,通过信号强度获取单元102获取接收到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并且接收所述多个基站109通过所述信号交换设备110发送的多个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其中信号交换设备110可采用交换机或者路由器,在此并不做限制。
所述多个基站109用于将接收到的通信单元101发送的通信信号分别同步发射至下一级基站109以及接收终端113。
每个基站109通过比较单元103将接收到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与其他的多个基站109接收到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进行比较,若其中一个基站109的通信单元101接收到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其他任意一个基站109接收到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则认定自己为主基站,其他基站109接收到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小于其他任意一个基站109接收到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时,则认定自己为普通基站。主基站的通信单元101将所述智能终端112发送的通信信号发送至多个普通基站以及所述接收终端113,多个普通基站将接收到的通信单元101发送的通信信号分别同步发射至下一级基站109以及接收终端113。
本实施例中,当需要利用移动基站(例如,应急通信车)或位于高山的无线链路基站109(由于位于高山的各个基站109之间铺设有线连接电缆非常困难,一般情况下采用无线通信连接)需要与其他基站109建立无线通信连接时,只需配置与基站109的无线链路机相同单频点频率,当移动基站一定的时间内未接收到其他基站109的响应所述有线端口侦测命令后发送的反馈指令,即可实现与同播网无缝联网,无需人工参与,方便快捷。
本实施例中,该分布式同频同播信号传输系统还可采用以下方式确定主基站:1、通过进行多次信号强度比较的方式以提高确定主基站的准确性。2、在各个基站109接收到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差距不大时(例如,各个基站109的信号强度差距在5dB以内),可将通信信号的通信信号误码率最低的基站109作为主基站,从而提高主基站分发的通信信号的精度;3、当发出通信信号的智能终端112处于移动状态下时(即智能终端112处于漫游越区的状态时)。例如,用户在开车时用手机打电话发出的通信信号,由于用户距离各个基站109之间的距离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各个基站109接收到手机发出的信号强度也不断发生变化,因此需要各个基站109在一定时间段内通过三级越区门限法重新选择主基站。上述的具体的实施方式请参阅第一方面提供的实施例,在此就不再多做赘述。
所述数据库服务器111用于存储每个基站109获取到通信信号的场强信息以及其他的信息。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布式同频同播信号传输装置与系统,仅需通过各个基站109之间的接收智能终端112发送的通信信号,并且每个基站109获取接收到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并分发至其他的基站109,各个基站109判断自己接收到的通信信号强度与其他基站109发送信号强度进行比对,如果其中一个基站109判断到自己接收到的通信信号强度均大于其他基站109发送信号强度,则认定自己为主基站(数据源),从而无需通过云服务器对进行主基站(数据源)的判选,当其中一个基站109损坏时,其他基站109仍然能够正常工作,不会出现导致整个分布式同频同播信号传输系统的瘫痪的现象,提高了分布式同频同播信号传输系统可靠性和稳定性,实用性强;各个基站109之间在有线IP或E1链路连接正常的情况下,优先选择有线链路进行通信,当有线链路中断时,自动启用无线自组网链路进行通信。当有线链路恢复正常时,基站109与基站109之间的通信连接方式自动切换回有线链路连接;实现了有无线切换自适应,完全不需要人工参与,方便快捷;并且智能终端112在漫游越区时切换采用分级门限控制,实现切换过程具有平滑、稳定以及无中断的特点。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分布式同频同播信号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通信单元,用于接收一智能终端发送的通信信号;
信号强度获取单元,与所述通信单元电连接,用于获取所述智能终端发送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
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将获取的智能终端发送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分发至多个基站并接收所述多个基站发送的信号强度;
比较单元,与所述信号强度获取单元、所述通信单元均电连接,用于将所述智能终端发送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与接收到的多个信号强度分别作比较;
若接收到的所述智能终端发送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所述多个基站发送的多个信号强度,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将所述智能终端发送的通信信号发送至所述多个基站以及一接收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同频同播信号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布式同频同播信号传输装置还包括计算单元,所述计算单元与所述信号强度获取单元、所述比较单元、所述通信单元均电连接,
所述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所述智能终端发送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分别与所述多个基站发送的多个信号强度做比较以后的多个差值;
所述比较单元还用于比较获得的多个所述差值是否均在预设的阈值范围内;
若所述多个差值均在预设的阈值范围内,所述计算单元还用于计算所述智能终端发送的通信信号的误码率;
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多个基站计算得出的误码率;
所述比较单元还用于比较计算得出的误码率是否均小于与所述多个基站发送的误码率;
若计算得出的误码率均小于与所述多个基站发送的误码率,所述通信单元用于将所述智能终端发送的通信信号发送至所述多个基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同频同播信号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布式同频同播信号传输装置还包括计数单元,所述计数单元与所述比较单元、所述通信单元均电连接,
所述比较单元还用于将所述智能终端发送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与所述多个基站发送的多个信号强度作多次比较;
若其中一个所述基站接收到的所述智能终端发送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均大于所述发送的多个信号强度,所述计数单元用于进行一次计数;
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将作多次比较后将获得的计数值分发至所述多个基站;
所述比较单元还用于比较获得的计数值是否均大于所述多个基站发送的多个计数值;
若其中一个获得的计数值均大于所述多个基站发送的多个计数值,所述通信单元用于将所述智能终端发送的通信信号发送至所述多个基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同频同播信号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布式同频同播信号传输装置还包括计算单元,所述计算单元与所述信号强度获取单元、所述比较单元均电连接,
所述计算单元还用于计算在预设定的时间内的获得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的平均值;
所述比较单元还用于比较所述智能终端发送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的平均值是否在预设定的范围内;
若所述智能终端发送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的平均值在预设定的范围内,所述比较单元还用于比较所述智能终端发送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与所述多个基站发送的多个信号强度作比较后的获得的多个差值是否大于预设定的第一阈值;
若其中一个差值是否大于预设定的第一阈值,则所述比较单元重新执行所述每个所述基站将所述智能终端发送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与所述多个基站发送的多个信号强度分别作比较的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布式同频同播信号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计算单元还用于每个所述基站计算在预设定的时间内的获得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的平均值;
所述比较单元还用于比较所述智能终端发送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是否大于预设定的第二阈值;
若所述智能终端发送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定的第二阈值,所述比较单元还用于比较所述智能终端发送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与所述多个基站发送的多个信号强度做比较后的获得的多个差值是否大于预设定的第三阈值;
若其中一个差值大于预设定的第三阈值,所述比较单元还用于重新执行所述每个所述基站将所述智能终端发送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与所述多个基站发送的多个信号强度分别作比较的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同频同播信号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布式同频同播信号传输装置还包括判断单元和通信控制单元,所述通信单元还与所述通信控制单元、所述判断单元均电连接,
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发送有线端口侦测命令至所述多个基站;
所述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在一定的时间内所述通信单元是否接收到所述多个基站的响应所述有线端口侦测命令后发送的反馈指令;
若未接收到其中一个基站发送的反馈指令,所述通信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通信单元与所述其中一个基站建立无线通信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布式同频同播信号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发送有线端口侦测命令所述其中一个基站;
所述判断单元还用于判断在一定的时间内所述通信单元是否接收到所述其中一个基站的响应所述有线端口侦测命令后发送的反馈指令;
若在一定的时间内接收到所述其中一个基站的响应所述有线端口侦测命令后发送的反馈指令,所述通信控制单元还用于控制所述通信单元将通信连接方式切换到有线通信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同频同播信号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布式同频同播信号传输装置还包括加密单元,所述加密单元与所述通信单元电连接,
所述加密单元用于对接收到的通信信号进行加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布式同频同播信号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密的方式包括:上行加密、下行加密、上下行不同密钥加密以及上下行相同密钥加密。
10.一种分布式同频同播信号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布式同频同播信号传输系统包括建立通信连接的多个基站以及分别与多个基站建立通信连接的智能终端及接收终端,每个所述基站均包括通信单元、信号强度获取单元以及比较单元,所述通信单元与所述信号强度获取单元、所述比较单元电连接,所述信号强度获取单元与比较单元均电连接,
所述智能终端用于发送通信信号至每个所述基站;
所述通信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智能终端发送的通信信号;所述信号强度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智能终端发送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将获取的智能终端发送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分发至多个基站并接收所述多个基站发送的信号强度;所述比较单元用于将所述智能终端发送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与接收到的多个信号强度分别作比较;若接收到的所述智能终端发送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所述多个基站发送的多个信号强度,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将所述智能终端发送的通信信号发送至所述多个所述多个基站以及所述接收终端;
所述多个基站用于将接收到的通信单元发送的通信信号分别同步发射至下一级基站以及接收终端。
CN201610548883.9A 2016-07-13 2016-07-13 分布式同频同播信号传输装置与系统 Active CN1059599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48883.9A CN105959944B (zh) 2016-07-13 2016-07-13 分布式同频同播信号传输装置与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48883.9A CN105959944B (zh) 2016-07-13 2016-07-13 分布式同频同播信号传输装置与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59944A true CN105959944A (zh) 2016-09-21
CN105959944B CN105959944B (zh) 2020-07-07

Family

ID=569000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48883.9A Active CN105959944B (zh) 2016-07-13 2016-07-13 分布式同频同播信号传输装置与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959944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56202A (zh) * 2019-11-18 2020-02-28 四川通信科研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设置通信基站的方法
CN111031589A (zh) * 2019-12-24 2020-04-17 深圳奇迹智慧网络有限公司 网络连接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US20210231814A1 (en) * 2018-05-24 2021-07-29 Enabler Ltd. Positioning system, base station, and positioning method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38561A1 (en) * 2006-01-27 2010-06-03 Michael Wayne Church Simulcast internet media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02026315A (zh) * 2010-12-29 2011-04-20 哈尔滨侨航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常规模式下实现移动终端跨基站通话不间断的方法
CN202218404U (zh) * 2011-07-18 2012-05-09 协同智迅通信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数字同频同播网系统
CN102932909A (zh) * 2012-10-08 2013-02-13 科立讯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数字同频同播系统及无线判选和同步方法
CN103067997A (zh) * 2011-10-19 2013-04-24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判定终端是否在两种无线网络之间切换的方法和设备
CN105188105A (zh) * 2015-08-14 2015-12-23 广州维德科技有限公司 同频中继应急系统及其网络通信路径选择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38561A1 (en) * 2006-01-27 2010-06-03 Michael Wayne Church Simulcast internet media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02026315A (zh) * 2010-12-29 2011-04-20 哈尔滨侨航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常规模式下实现移动终端跨基站通话不间断的方法
CN202218404U (zh) * 2011-07-18 2012-05-09 协同智迅通信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数字同频同播网系统
CN103067997A (zh) * 2011-10-19 2013-04-24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判定终端是否在两种无线网络之间切换的方法和设备
CN102932909A (zh) * 2012-10-08 2013-02-13 科立讯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数字同频同播系统及无线判选和同步方法
CN105188105A (zh) * 2015-08-14 2015-12-23 广州维德科技有限公司 同频中继应急系统及其网络通信路径选择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路昊: ""无线数字链路在应急同播通信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 《移动通信》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10231814A1 (en) * 2018-05-24 2021-07-29 Enabler Ltd. Positioning system, base station, and positioning method
US11921220B2 (en) * 2018-05-24 2024-03-05 Enabler Ltd. Positioning system, base station, and positioning method
CN110856202A (zh) * 2019-11-18 2020-02-28 四川通信科研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设置通信基站的方法
CN110856202B (zh) * 2019-11-18 2022-10-11 四川通信科研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设置通信基站的方法
CN111031589A (zh) * 2019-12-24 2020-04-17 深圳奇迹智慧网络有限公司 网络连接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59944B (zh) 2020-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54634B2 (en) Multi-servic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581142B1 (ko) 무선 분배 시스템에 대한 자율적인 채널 코디네이션 방법 및 장치
JP2924828B2 (ja) アドホック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とその接続方法
US11296547B2 (en) Distribution transformer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a state of a distribution transformer court device
CN103298012A (zh) 一种ap故障检测方法和设备
CN101217784A (zh) 一种通信架构中的无线网络、通信设备和接入点
CN105828402B (zh) 一种盲重定向方法及核心网、基站
CN106465328B (zh) 用于估计至少两个用户设备之间的地理距离或地理距离的范围的方法和系统、移动通信网络和用户设备
CN105657735A (zh) 一种移动终端、网络接入控制器、网络切换方法与系统
JP6523153B2 (ja) 無線アクセスネットワークの管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5959944A (zh) 分布式同频同播信号传输装置与系统
CN103841605B (zh) 一种实现多个bbu设备间基带信号协同处理的方法与设备
CN105407477A (zh) 一种终端的参数配置方法及终端
CN108712334A (zh) 一种路由自组织方法及其系统
CN106211147A (zh) 一种分布式同频同播信号传输方法
CN104080138A (zh) 小区接力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2647752B (zh) 控制用户设备进行测量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779994A (zh) 以太无源光网络的保护方法及装置
CN106304095A (zh) 一种动态频谱管理系统和方法
CN114222321B (zh) 一种无线网络的接入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4303556B (zh) 共享无线网络的方法、无线网络控制器和核心网
CN206294349U (zh) 分布式同频同播信号传输装置与系统
CN112165681A (zh) 一种基于低能耗蓝牙的方向判断方法及系统
CN206379769U (zh) 双网自动切换电路
CN102647742A (zh) 控制用户设备进行测量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