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57169B - 一种基于ibeacon技术的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ibeacon技术的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57169B
CN105957169B CN201610243148.7A CN201610243148A CN105957169B CN 105957169 B CN105957169 B CN 105957169B CN 201610243148 A CN201610243148 A CN 201610243148A CN 105957169 B CN105957169 B CN 1059571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ff
identification
distance
ibeacon
receiving devic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4314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57169A (zh
Inventor
成七
成七一
路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Daoji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ngshan Xinzhid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ngshan Xinzhidi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ngshan Xinzhid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24314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957169B/zh
Publication of CN1059571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571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571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571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1/00Registering, indicating or recording the time of events or elapsed time, e.g. time-recorders for work people
    • G07C1/10Registering, indicating or recording the time of events or elapsed time, e.g. time-recorders for work people together with the recording, indicating or registering of other data, e.g. of signs of ident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ibeacon技术的检测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服务器接收所述检测设备按照所述预设周期发送的识别信息,依据所述识别信息,确定工作人员的运行方向;在所述工作人员的运行方向为进入被检测区域的情况下,判断所述工作人员是否符合安全条件,在所述工作人员符合安全条件的情况下,记录所述工作人员安全进入被检测区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公开的检测方法,利用ibeacon技术,工作人员的身份识别设备和安全设备发送识别标识,而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采集这些标识,通过处理器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结果得到工作人员是否进入工作区域以及是否符合安全条件,从而能够快速准确的实现对工作人员的检测记录和安全检查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ibeacon技术的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采集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基于ibeacon技术的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检测办法通常为打卡,该形式可以为刷卡、扫描指纹或者扫描人脸图像等。这些方式仅能适应要求较低的检测场景。对于建筑工地或者其他施工现场,除了需要记录人员是否正常到岗以外,还需要考量工作人员是否按照要求佩戴了相应的安全设备,例如,安全帽、安全带等。而这些要求,通常由监督人员来人工检查。
但是,由人为来检查的过程中,误检和漏检率非常高,无法满足更高的要求,因此,亟需一种能够快速准确对工作人员进行检测和安全检查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ibeacon技术的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人为对施工人员进行监控漏检率和误判率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ibeacon技术的检测方法,应用于检测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服务器,与所述服务器进行通信的检测设备,所述检测设备包含:第一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和第二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所述第一和第二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依次设置在工作人员进入被检测区域的路线上,第二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较第一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更接近于所述被检测区域,所述第一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和第二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按照预设周期采集工作人员的身份识别设备和/或安全设备通过ibeacon信号发送装置发送的识别标识,该方法包括:
服务器接收所述检测设备按照所述预设周期发送的识别信息,所述识别信息中至少包括第一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采集的第一识别标识集合和第二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采集的第二识别标识集合,所述第一和第二识别标识集合中包含有:指示工作人员身份的身份识别标识,以及与所述身份识别标识对应的至少一个设备识别标识;
依据所述识别信息,确定工作人员的运行方向;
在所述工作人员的运行方向为进入被检测区域的情况下,判断所述工作人员是否符合安全条件,所述安全条件至少包括:所述工作人员的身份识别标识、与所述身份识别标识对应的至少一个设备识别标识存在于所述第一识别标识集合和/或所述第二识别标识集合;
在所述工作人员符合安全条件的情况下,记录所述工作人员安全进入被检测区域。
优选的,在确定所述工作人员的运行方向为进入被检测区域后,所述方法还包括:采集所述工作人员的人脸图像信息;
所述安全条件还包括:
所述采集的人脸图像信息与预先存储的、与所述工作人员的身份识别标识对应的人脸图像信息一致。
优选的,还包括:
在所述工作人员的运行方向为离开被检测区域的情况下,记录所述工作人员离开所述被检测区域;
在所述工作人员的运行方向为进入被检测区域,且所述工作人员不符合安全条件的情况下,记录所述工作人员不符合安全条件。
优选的,所述识别信息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识别标识集合对应的当前第一信号强度,以及,与所述第二识别标识集合对应的当前第二信号强度,所述信号强度为所述第一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或第二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采集识别标识时的信号强度。
优选的,所述依据所述识别信息,确定工作人员的运行方向的过程包括:
确定与所述当前第一信号强度对应的当前第一距离,及,确定与所述当前第二信号强度对应的当前第二距离,并记录所述当前第一信号距离到第一距离集合,及,记录当前第二距离到第二距离集合;
分析包含有所述当前第一距离的第一距离集合,所述第一距离集合中还包括:历史记录中的至少一个第一距离;
分析包含有所述当前第二距离的第二距离集合,所述第二距离集合还包括:历史记录中的至少一个第二距离;
若分析所述第一距离集合和所述第二距离集合的结果为:在第一时间段内,所述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的变化规律均为由大到小,在第二时间段内,所述第一距离的变化规律为由小到大,而所述第二距离的变化规律为由大到小,在第三时间段内,所述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的变化规律均为由小到大,则确定所述工作人员的运行方向为进入被检测区域;
若分析所述第一距离集合和所述第二距离集合的结果为:在第一时间段内,所述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的变化规律均为由大到小,在第二时间段内,所述第二距离的变化规律为由小到大,而所述第一距离的变化规律为由大到小,在第三时间段内,所述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的变化规律均为由小到大,则确定所述工作人员的运行方向为离开被检测区域。
一种基于ibeacon技术的检测装置,应用于检测系统中的服务器,包括:
识别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检测设备按照所述预设周期发送的识别信息,所述识别信息中至少包括第一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采集的第一识别标识集合和第二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采集的第二识别标识集合,所述第一和第二识别标识集合中包含有:指示工作人员身份的身份识别标识,以及与所述身份识别标识对应的至少一个设备识别标识;
运行方向确定模块,用于依据所述识别信息,确定工作人员的运行方向;
判断模块,用于在所述工作人员的运行方向为进入被检测区域的情况下,判断所述工作人员是否符合安全条件,所述安全条件至少包括:所述工作人员的身份识别标识、与所述身份识别标识对应的至少一个设备识别标识存在于所述第一识别标识集合和/或所述第二识别标识集合;
记录模块,用于在所述工作人员符合安全条件的情况下,记录所述工作人员安全进入被检测区域。
优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图像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所述工作人员的人脸图像信息。
优选的,所述记录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工作人员的运行方向为离开被检测区域的情况下,记录所述工作人员离开所述被检测区域;
在所述工作人员的运行方向为进入被检测区域,且所述工作人员不符合安全条件的情况下,记录所述工作人员不符合安全条件。
一种检测系统,包括:服务器,与所述服务器进行通信的检测设备,所述,所述检测设备包含:第一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和第二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所述第一和第二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依次设置在工作人员进入被检测区域的路线上,第二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较第一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更接近于所述被检测区域,所述第一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和第二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按照预设周期采集工作人员的身份识别设备和/或安全设备通过ibeacon信号发送装置发送的识别标识;
所述服务器用于,接收所述检测设备按照所述预设周期发送的识别信息,所述识别信息中至少包括第一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采集的第一识别标识集合和第二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采集的第二识别标识集合,所述第一和第二识别标识集合中包含有:指示工作人员身份的身份识别标识,以及与所述身份识别标识对应的至少一个设备识别标识,依据所述识别信息,确定工作人员的运行方向;在所述工作人员的运行方向为进入被检测区域的情况下,判断所述工作人员是否符合安全条件,所述安全条件至少包括:所述安全条件至少包括:所述工作人员的身份识别标识、与所述身份识别标识对应的至少一个设备识别标识存在于所述第一识别标识集合和/或所述第二识别标识集合,在所述工作人员符合安全条件的情况下,记录所述工作人员安全进入被检测区域。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公开的检测方法中,利用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采集工作人员的身份识别设备和安全设备上的ibeacon信号发送装置发出的识别标识,利用采集到的这些识别信息判断工作人员的运动方向确定工作人员是进入还是离开工作区域,并且,利用这些识别信息与工作人员对应的目标识别标识进行对比,判断用户是否正确佩戴了身份识别设备及安全设备,以对其是否符合安全条件进行判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公开的检测方法,利用ibeacon技术,工作人员的身份识别设备和安全设备发送识别标识,而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采集这些标识,通过处理器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结果得到工作人员是否进入工作区域以及是否符合安全条件,从而能够快速准确的实现对工作人员的检测记录和安全检查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又一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检测过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检测系统,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服务器101,与所述服务器进行通信的检测设备102,以及,至少一个工作人员的身份识别设备103和/或安全设备104。本申请中的身份识别设备103和安全设备104利用ibeacon技术,ibeacon是指具有低功耗蓝牙(BLE)通信功能的设备使用BLE技术向周围发送自己特有的ID作为识别标识的技术。而检测设备接收这些设备发送的识别标识。检测设备设置在被检测区域的入口处,该被检测区域是工作人员进行工作的区域,例如,工地。
由图中可以看出,所述检测设备102包含:第一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1021和第二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1022,所述第一和第二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依次设置在工作人员进入被检测区域的路线上,第二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1022较第一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1021更接近于所述被检测区域,所述第一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和第二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按照预设周期采集工作人员的身份识别设备和/或安全设备通过ibeacon信号发送装置发送的识别标识。
所述服务器用于,接收所述检测设备按照所述预设周期发送的识别信息,所述识别信息中至少包括第一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采集的第一识别标识集合和第二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采集的第二识别标识集合,所述第一和第二识别标识集合中包含有:指示工作人员身份的身份识别标识,以及与所述身份识别标识对应的至少一个设备识别标识,依据所述识别信息,确定工作人员的运行方向;在所述工作人员的运行方向为进入被检测区域的情况下,判断所述工作人员是否符合安全条件,所述安全条件至少包括:所述安全条件至少包括:所述工作人员对应的目标识别标识存在于所述第一识别标识集合和/或所述第二识别标识集合,在所述工作人员符合安全条件的情况下,记录所述工作人员安全进入被检测区域。
本申请公开的检测系统,利用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采集工作人员的身份识别设备和安全设备上的ibeacon信号发送装置发出的识别标识,利用采集到的这些识别信息判断工作人员的运动方向确定工作人员是进入还是离开工作区域,并且,利用这些识别信息与工作人员对应的目标识别标识进行对比,判断用户是否正确佩戴了身份识别设备及安全设备,以对其是否符合安全条件进行判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公开的检测方法,利用ibeacon技术,工作人员的身份识别设备和安全设备发送识别标识,而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采集这些标识,通过处理器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结果得到工作人员是否进入工作区域以及是否符合安全条件,从而能够快速准确的实现对工作人员的检测记录和安全检查的目的。
在上述检测系统中,检测设备还可以包括电子显示屏,用于显示器采集到的工作人员的身份识别标识、设备识别标识,检测结果,采集的人脸图像等等。同时,还可以将检测的结果进行显示,例如,安全进入被检测区域,或者显示工作人员不合格,不能进入被检测区域。
基于上述检测系统,本申请同时公开了一种检测方法,下面将从方法的角度,对上述检测系统的工作过程进行详细的阐述。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检测方法的流程如图2所示,包括:
步骤S201、接收所述检测设备按照所述预设周期发送的识别信息。
识别信息中至少包括第一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采集的第一识别标识集合和第二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采集的第二识别标识集合,所述第一和第二识别标识集合中包含有:指示工作人员身份的身份识别标识,以及与所述身份识别标识对应的至少一个设备识别标识。
根据实际的工作场景下的检测需求,每位工作人员都需要有一个身份识别设备,该设备向外发送身份识别标识。该身份识别设备可以是胸卡、胸牌等,其上设置有ibeacon模块,以向外发送特定的信号,作为识别标识。也可以是,将ibeacon模块设置在手机或其他随身携带的物品上,以起到身份识别设备的功能。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也需要佩戴安全设备,例如安全帽、安全带等,根据不同的工种不同的工作需求,佩戴的具体设备类型也不相同,有的工作人员只需佩戴安全帽或安全带,有的需要同时佩戴安全帽和安全带。所以在信号接收装置采集的识别标识集合中,至少要有身份识别标识,在此基础上,至少还有一个设备识别标识。
步骤S202、依据所述识别信息,确定工作人员的运行方向。
本实施例中,无需监理人员人工检测,通过对识别信息的处理,就可以得到工作人员是进入检测区域还是离开检测区域。
步骤S203、在所述工作人员的运行方向为进入被检测区域的情况下,判断所述工作人员是否符合安全条件。
所述安全条件至少包括:所述安全条件至少包括:所述工作人员的身份识别标识、与所述身份识别标识对应的至少一个设备识别标识存在于所述第一识别标识集合和/或所述第二识别标识集合。
如果一个工作人员需要同时佩戴安全帽和安全带,则其身份识别标识、身份识别标识对应的安全带识别标识和安全帽识别标识存在于第一识别标识集合,或者第二识别标识集合,或者,同时存在于第一和第二识别标识集合中。也就是说,这些识别标识可以被第一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或者第二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分别或同时采集到。意味着,该工作人员佩戴了其应该佩戴的身份识别设备和安全设备,则符合安全条件。
步骤S204、在所述工作人员符合安全条件的情况下,记录所述工作人员安全进入被检测区域。
如果工作人员的方向为进入检测区域,同时,其佩戴了符合安全需求的身份识别设备和安全设备,并且,符合安全条件,则此时,才确定该工作人员为进入被检测区域。
步骤S205、在所述工作人员的运行方向为进入被检测区域,且所述工作人员不符合安全条件的情况下,记录所述工作人员不符合安全条件。
如果工作人员运行方向为进入被检测区域,即意味着工作人员想进入到被检测区域,但是其没有按照规定佩戴相应的安全设备,则意味着其不符合安全条件,无法进入到被检测区域,也就是工作区域。
步骤S206、在所述工作人员的运行方向为离开被检测区域的情况下,记录所述工作人员离开所述被检测区域。
如果工作人员的运行方向为离开被检测区域,那么可以不对其进行其他处理,只需记录其离开即可。
本实施例公开的检测方法,利用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采集工作人员的身份识别设备和安全设备上的ibeacon信号发送装置发出的识别标识,利用采集到的这些识别信息判断工作人员的运动方向确定工作人员是进入还是离开工作区域,并且,利用这些识别信息与工作人员对应的目标识别标识进行对比,判断用户是否正确佩戴了身份识别设备及安全设备,以对其是否符合安全条件进行判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公开的检测方法,利用ibeacon技术,工作人员的身份识别设备和安全设备发送识别标识,而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采集这些标识,通过处理器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结果得到工作人员是否进入工作区域以及是否符合安全条件,从而能够快速准确的实现对工作人员的检测记录和安全检查的目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只有佩戴有身份识别设备并且正确佩戴了安全设备的工作人员,才会被记录为安全进入被检测区域,实现记录检测以及安全监测的目的。
优选的,在上述方法中,在确定工作人员的运行方向为进入被检测区域后,该方法还包括:采集工作人员的人脸图像信息。
进一步的,安全条件还包括:
采集的人脸图像信息与预先存储的与该工作人员的身份识别标识对应的人脸图像信息一致。也就是说,将工作人员的当前人脸图像信息和预先存储的图像信息进行比对,避免出现有人冒充其他人,佩戴其他人的身份识别设备和安全设备进入被检测区域的情况发生,进一步提升了该方法的准确性,降低了漏检率。
并且,在判断出某一工作人员的方向为进入被检测区域,但是,不符合安全条件的情况时,通过记录工作人员的人脸图像信息,能够更方便的确定违章人员。
优选的,在上述实施例中,识别信息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识别标识集合对应的当前第一信号强度,以及,与所述第二识别标识集合对应的当前第二信号强度,所述信号强度为所述第一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或第二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采集识别标识时的信号强度。
在此基础上,依据识别信息确定工作人员的运行方向的过程如图3所示,包括:
步骤S301、记录所述当前第一信号强度到第一信号强度集合,及,记录当前第二信号强度到第二信号强度集合;
步骤S302、分析包含有所述当前第一信号强度的第一信号强度集合,所述第一信号强度集合中还包括:历史记录中的至少一个第一信号强度;
步骤S303、分析包含有所述当前第二信号强度的第二信号强度集合,所述第二信号强度集合还包括:历史记录中的至少一个第二信号强度;
步骤S304、若分析所述第一信号强度集合和所述第二信号强度集合的结果为:在第一时间段内,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和第二信号强度的变化规律均为由小到大,在第二时间段内,所述第一信号强度的变化规律为由大到小,而所述第二信号强度的变化规律为由小到大,在第三时间段内,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和第二信号强度的变化规律均为由大到小,则确定所述工作人员的运行方向为进入被检测区域;
步骤S305、若分析所述第一信号强度集合和所述第二信号强度集合的结果为:在第一时间段内,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和第二信号强度的变化规律均为由小到大,在第二时间段内,所述第二信号强度的变化规律为由大到小,而所述第一信号强度的变化规律为由小到大,在第三时间段内,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和第二信号强度的变化规律均为由大到小,则确定所述工作人员的运行方向为离开被检测区域。
参考图4所示工作人员的运行方向示意图可以看出。以工作人员进入被检测区域为例进行介绍,在工作人员进入被检测区域时,其从远离检测设备的位置逐渐移动到检测设备处然后再离开检测设备进入被检测区域,实现代表工作人员与第一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间的距离,虚线代表工作人员与第二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的距离。iBeacon的信号强度采用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值表示,通过接收到的信号强弱可以测定信号点与接收点的距离。与其他无线信号一样,随着距离的远近,RSSI值会产生变化,进而根据RSSI来判断距离。相对于检测设备被的两个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来说,距离的缩小意味着采集的信号强度的增加,而距离的增加意味着采集的信号强度的减小。并且,根据第一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和第二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设置的位置的特点,可以看出,在进入到被检测区域的过程中,从能够采集到工作人员的识别标识的时刻开始到移动到第一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处的第一时间段内,第一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采集的信号的强度不断增加,第二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采集的信号强度也不断增加。而从工作人员离开第一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的时刻开始到工作人员到达第二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处的第二时间段内,第一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采集的信号强度逐渐减小,而第二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采集的信号强度仍然在增加,在工作人员离开第二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到信号接收装置无法采集到该工作人员的标志的第三时间段内,第一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采集的信号强度仍然在减小,第二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采集的信号强度开始减小。
根据上述变化规则,可以分析出工作人员是进入被检测区域。
可替换的,上述实施例是以信号强度作为分析的依据,来判断工作人员的运动方向。本实施例还可以直接利用距离值来判断运动方向,其过程如下:
确定与所述当前第一信号强度对应的当前第一距离,及,确定与所述当前第二信号强度对应的当前第二距离,并记录所述当前第一信号距离到第一距离集合,及,记录当前第二距离到第二距离集合;
分析包含有所述当前第一距离的第一距离集合,所述第一距离集合中还包括:历史记录中的至少一个第一距离;
分析包含有所述当前第二距离的第二距离集合,所述第二距离集合还包括:历史记录中的至少一个第二距离;
若分析所述第一距离集合和所述第二距离集合的结果为:在第一时间段内,所述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的变化规律均为由大到小,在第二时间段内,所述第一距离的变化规律为由小到大,而所述第二距离的变化规律为由大到小,在第三时间段内,所述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的变化规律均为由小到大,则确定所述工作人员的运行方向为进入被检测区域;
若分析所述第一距离集合和所述第二距离集合的结果为:在第一时间段内,所述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的变化规律均为由大到小,在第二时间段内,所述第二距离的变化规律为由小到大,而所述第一距离的变化规律为由大到小,在第三时间段内,所述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的变化规律均为由小到大,则确定所述工作人员的运行方向为离开被检测区域。
可替换的,除上述两种方法外,还可以记录每一工作人员的识别标识被采集到的时间。利用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采集到同一识别标识的时间来判断是进入被检测区域,还是离开被检测区域。
例如,如果是进入被检测区域,那么理论上,应该是第一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先检测到某一工作人员的识别标识,而第二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后检测到该工作人员的识别标识,即,第一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第一次采集到的该工作人员的识别标识的时间,早于第二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第一次采集到的该工作人员的识别标识的时间。并且,如果为了使得检测结果更加准确,还可以进一步的利用第一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最后一次检测到该工作人员的识别标识的时间,早于第二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最后一次采集到的该工作人员的识别标识的时间的特点进行验证。而离开被检测区域则相反。
对比上述两类方法,可以看出,第一类方法过程较为复杂,需要实时采集记录信号的强度或距离,并实时分析,直到工作人员经过检测设备后,才能得到判别结果。而第二类方法,需要采集的信号强度较少,即便为了得到更加准确的结果,也只需采集两次,并且,对比过程较为简便,能够更加快速的得到方向分析结果。
但是,考虑到检测装置的结构大小有一定的要求,并且,可能会受到场地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因此第一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和第二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之间的距离通常较近,在检测到某一工作人员的设备发送的信号时,可能时间上的差别非常小,以致于无法分别出到底哪一个先得到,哪一个后得到。所以,利用第二种方法进行方向分析的过程虽然更为简便,但是准确性较低。
上述实施例公开的两种判别工作人员运动方向的方法,各有优势,可以根据实际的应用场景选择相应的判别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利用识别信息来确定工作人员运行方向的过程只能如上所述,凡是能够利用识别信息的特点实现确定工作人员方向的方法都是本申请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同时公开了一种基于ibeacon技术的检测装置,其结构如图5所示,包括:
识别信息接收模块501,用于接收所述检测设备按照所述预设周期发送的识别信息,所述识别信息中至少包括第一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采集的第一识别标识集合和第二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采集的第二识别标识集合,所述第一和第二识别标识集合中包含有:指示工作人员身份的身份识别标识,以及与所述身份识别标识对应的至少一个设备识别标识;
运行方向确定模块502,用于依据所述识别信息,确定工作人员的运行方向;
判断模块503,用于在所述工作人员的运行方向为进入被检测区域的情况下,判断所述工作人员是否符合安全条件,所述安全条件至少包括:所述工作人员的身份识别标识、与所述身份识别标识对应的至少一个设备识别标识存在于所述第一识别标识集合和/或所述第二识别标识集合;
记录模块504,用于在所述工作人员符合安全条件的情况下,记录所述工作人员安全进入被检测区域。
进一步的,该装置还包括:图像采集模块505,用于采集所述工作人员的人脸图像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装置,接收检测设备发送的其接收到的识别信息,该识别信息包括检测设备检测到的工作人员的身份识别设备和安全设备发送识别标识,并对这些识别信息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结果得到工作人员是否进入工作区域以及是否符合安全条件,从而能够快速准确的实现对工作人员的检测记录和安全检查的目的。
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基于ibeacon技术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检测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服务器,与所述服务器进行通信的检测设备,所述检测设备包含:第一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和第二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所述第一和第二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依次设置在工作人员进入被检测区域的路线上,第二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较第一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更接近于所述被检测区域,所述第一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和第二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按照预设周期采集工作人员的身份识别设备和/或安全设备通过ibeacon信号发送装置发送的识别标识,该方法包括:
服务器接收所述检测设备按照所述预设周期发送的识别信息,所述识别信息中至少包括第一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采集的第一识别标识集合和第二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采集的第二识别标识集合,所述第一和第二识别标识集合中包含有:指示工作人员身份的身份识别标识,以及与所述身份识别标识对应的至少一个设备识别标识;
依据所述识别信息,确定工作人员的运行方向;
在所述工作人员的运行方向为进入被检测区域的情况下,判断所述工作人员是否符合安全条件,所述安全条件至少包括:所述工作人员的身份识别标识、与所述身份识别标识对应的至少一个设备识别标识存在于所述第一识别标识集合和/或所述第二识别标识集合;
在所述工作人员符合安全条件的情况下,记录所述工作人员安全进入被检测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所述工作人员的运行方向为进入被检测区域后,所述方法还包括:采集所述工作人员的人脸图像信息;
所述安全条件还包括:
所述采集的人脸图像信息与预先存储的、与所述工作人员的身份识别标识对应的人脸图像信息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工作人员的运行方向为离开被检测区域的情况下,记录所述工作人员离开所述被检测区域;
在所述工作人员的运行方向为进入被检测区域,且所述工作人员不符合安全条件的情况下,记录所述工作人员不符合安全条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信息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识别标识集合对应的当前第一信号强度,以及,与所述第二识别标识集合对应的当前第二信号强度,所述信号强度为所述第一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或第二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采集识别标识时的信号强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所述识别信息,确定工作人员的运行方向的过程包括:
确定与所述当前第一信号强度对应的当前第一距离,及,确定与所述当前第二信号强度对应的当前第二距离,并记录所述当前第一距离到第一距离集合,及,记录当前第二距离到第二距离集合;
分析包含有所述当前第一距离的第一距离集合,所述第一距离集合中还包括:历史记录中的至少一个第一距离;
分析包含有所述当前第二距离的第二距离集合,所述第二距离集合还包括:历史记录中的至少一个第二距离;
若分析所述第一距离集合和所述第二距离集合的结果为:在第一时间段内,所述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的变化规律均为由大到小,在第二时间段内,所述第一距离的变化规律为由小到大,而所述第二距离的变化规律为由大到小,在第三时间段内,所述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的变化规律均为由小到大,则确定所述工作人员的运行方向为进入被检测区域;
若分析所述第一距离集合和所述第二距离集合的结果为:在第一时间段内,所述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的变化规律均为由大到小,在第二时间段内,所述第二距离的变化规律为由小到大,而所述第一距离的变化规律为由大到小,在第三时间段内,所述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的变化规律均为由小到大,则确定所述工作人员的运行方向为离开被检测区域。
6.一种基于ibeacon技术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检测系统中的服务器,包括:
识别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检测设备按照预设周期发送的识别信息,所述识别信息中至少包括第一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采集的第一识别标识集合和第二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采集的第二识别标识集合,所述第一和第二识别标识集合中包含有:指示工作人员身份的身份识别标识,以及与所述身份识别标识对应的至少一个设备识别标识;
运行方向确定模块,用于依据所述识别信息,确定工作人员的运行方向;
判断模块,用于在所述工作人员的运行方向为进入被检测区域的情况下,判断所述工作人员是否符合安全条件,所述安全条件至少包括:所述工作人员的身份识别标识、与所述身份识别标识对应的至少一个设备识别标识存在于所述第一识别标识集合和/或所述第二识别标识集合;
记录模块,用于在所述工作人员符合安全条件的情况下,记录所述工作人员安全进入被检测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图像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所述工作人员的人脸图像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工作人员的运行方向为离开被检测区域的情况下,记录所述工作人员离开所述被检测区域;
在所述工作人员的运行方向为进入被检测区域,且所述工作人员不符合安全条件的情况下,记录所述工作人员不符合安全条件。
9.一种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服务器,与所述服务器进行通信的检测设备,所述检测设备包含:第一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和第二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所述第一和第二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依次设置在工作人员进入被检测区域的路线上,第二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较第一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更接近于所述被检测区域,所述第一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和第二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按照预设周期采集工作人员的身份识别设备和/或安全设备通过ibeacon信号发送装置发送的识别标识;
所述服务器用于,接收所述检测设备按照所述预设周期发送的识别信息,所述识别信息中至少包括第一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采集的第一识别标识集合和第二ibeacon信号接收装置采集的第二识别标识集合,所述第一和第二识别标识集合中包含有:指示工作人员身份的身份识别标识,以及与所述身份识别标识对应的至少一个设备识别标识,依据所述识别信息,确定工作人员的运行方向;在所述工作人员的运行方向为进入被检测区域的情况下,判断所述工作人员是否符合安全条件,所述安全条件至少包括:所述工作人员的身份识别标识、与所述身份识别标识对应的至少一个设备识别标识存在于所述第一识别标识集合和/或所述第二识别标识集合,在所述工作人员符合安全条件的情况下,记录所述工作人员安全进入被检测区域。
CN201610243148.7A 2016-04-19 2016-04-19 一种基于ibeacon技术的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1059571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43148.7A CN105957169B (zh) 2016-04-19 2016-04-19 一种基于ibeacon技术的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43148.7A CN105957169B (zh) 2016-04-19 2016-04-19 一种基于ibeacon技术的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57169A CN105957169A (zh) 2016-09-21
CN105957169B true CN105957169B (zh) 2018-05-11

Family

ID=569180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43148.7A Active CN105957169B (zh) 2016-04-19 2016-04-19 一种基于ibeacon技术的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95716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82207B (zh) * 2017-05-08 2022-04-22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近场触发功能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09636936B (zh) * 2018-12-12 2021-05-28 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考勤系统、方法、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09993146A (zh) * 2019-04-09 2019-07-09 深圳安泰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人脸识别的身份确认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221998B (zh) * 2019-06-13 2023-05-16 南京紫图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采集方法、装置及系统、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432338B (zh) * 2020-02-20 2021-04-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蓝牙信标离身的方法、装置、服务器及蓝牙信标
CN111616457A (zh) * 2020-05-06 2020-09-04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衢州供电公司 一种用于施工安全的智能安全帽
WO2022037281A1 (zh) * 2020-08-19 2022-02-24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贺州供电局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变电现场作业实时监控与报警系统
CN112465313B (zh) * 2020-11-13 2022-08-26 天津矿山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矿山生产调度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3192223A (zh) * 2021-04-28 2021-07-30 云知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iBeacon和智能设备的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90767A (zh) * 2012-08-27 2013-01-23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及方法
CN103116926A (zh) * 2013-01-30 2013-05-22 上海城建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rfid安全帽的实时监控系统及其应用方法
CN203535659U (zh) * 2013-09-22 2014-04-09 天津永朗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rfid技术的劳动防护用品使用与佩戴系统
CN104700211A (zh) * 2015-03-11 2015-06-10 上海金能安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工地施工员工安全rfid管理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46547A (ja) * 2006-12-13 2008-06-26 Ntt Comware Corp 出入り検知システム、出入り検知方法、出入り検知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90767A (zh) * 2012-08-27 2013-01-23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及方法
CN103116926A (zh) * 2013-01-30 2013-05-22 上海城建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rfid安全帽的实时监控系统及其应用方法
CN203535659U (zh) * 2013-09-22 2014-04-09 天津永朗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rfid技术的劳动防护用品使用与佩戴系统
CN104700211A (zh) * 2015-03-11 2015-06-10 上海金能安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工地施工员工安全rfid管理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57169A (zh) 2016-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57169B (zh) 一种基于ibeacon技术的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EP2037426B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suspicious activity, program, and recording medium
KR102468597B1 (ko) 키오스크 및 비콘-신호를 이용한 공사현장용 작업자 관리시스템
CN108734055A (zh) 一种异常人员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517434A (zh) 一种体重检测装置识别用户的方法及系统
CN104787084A (zh) 一种铁路异物侵限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CN108167022A (zh) 一种基于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瓦斯巡检及数据对比方法
CN107358778A (zh) 一种结合knn算法的火灾报警器
CN105844846B (zh) 一种基于Ibeacon技术的安全监控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206978B (zh) 油气管道站场安防智能监控预警系统及方法
CN108650485A (zh) 基于图像检测和无线探针的人员监控方法及系统
CN112363443A (zh) 一种数据中心的自动化监控方法及系统
CN109831742A (zh) 基于终端检测的监控方法及系统
TWI607336B (zh) 區域的監控方法
CN105930866B (zh) 一种违章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207233038U (zh) 人脸点名与计数系统
CN207337492U (zh) 一种门禁系统用人员计数装置和系统
CN107613462A (zh) 数据分析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7368728A (zh) 可视化报警管理系统及方法
CN214896722U (zh) 一种毫米波雷达融合视频分析的变电站作业轨迹管控装置
CN208380630U (zh) 一种煤矿安全检测系统及装置
CN203705641U (zh) 静脉认证腕式无线定位跟踪器
CN112419665A (zh) 一种基于目标检测的人类近水安全监测报警方法
CN207097145U (zh) 银行atm机智能监控设备
CN113694453B (zh) 一种应用于爬绳训练架的训练考核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219

Address after: Room 04, floor 16, unit 1, building 11, Qingdu New Territories, Taigu City, Huitong, No. 63, Fengcheng 12th Road, Xi'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710000 Shaan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Xi'an fanxi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063000 Tangshan City Road, North Wing Road, east of the south side of the source road, Hebei Tong Tong Building

Patentee before: TANGSHAN XINZHIDIAN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330

Address after: 1409, 14th Floor, Building 1, No. 2 Fuze Road, Fangshan District, Beijing, 102400

Patentee after: Beijing Daojie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Room 04, 16th Floor, Unit 1, Building 11, Qingdu New Territories, Huitong Taikoo City, No. 63 Fengcheng 12th Road, Xi'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haanxi Province, 710000

Patentee before: Xi'an fanxi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