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07336B - 區域的監控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區域的監控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607336B TWI607336B TW104122234A TW104122234A TWI607336B TW I607336 B TWI607336 B TW I607336B TW 104122234 A TW104122234 A TW 104122234A TW 104122234 A TW104122234 A TW 104122234A TW I607336 B TWI607336 B TW I607336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image
- target
- wireless
- signal
- monitoring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0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44
- 230000001815 fa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2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5236 sound signal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191 image analysi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4962 physiological cond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52 review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75 author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8—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CCTV] systems, i.e. systems in which the video signal is not broadcast
- H04N7/183—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CCTV] systems, i.e. systems in which the video signal is not broadcast for receiving images from a single remote source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8—Logistics, e.g. warehousing, loading or distribution; 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 G06Q10/087—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e.g. order filling, procurement or balancing against order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20/00—Scenes; Scene-specific elements
- G06V20/50—Context or environment of the image
- G06V20/52—Surveillance or monitoring of activities, e.g. for recognising suspicious object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6—Human faces, e.g. facial parts, sketches or expressions
- G06V40/161—Detection; Localisation; Normalisation
- G06V40/166—Detection; Localisation; Normalisation using acquisition arrangement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6—Human faces, e.g. facial parts, sketches or expressions
- G06V40/168—Feature extraction; Face representation
- G06V40/169—Holistic features and representations, i.e. based on the facial image taken as a whole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6—Human faces, e.g. facial parts, sketches or expressions
- G06V40/172—Classification, e.g. identificatio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2201/07—Target detection
-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L—SPEECH ANALYSIS TECHNIQUES OR SPEECH SYNTHESIS; SPEECH RECOGNITION; SPEECH OR VOICE PROCESSING TECHNIQUES; SPEECH OR AUDIO CODING OR DECODING
- G10L17/00—Speaker identification or verification techniqu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conomic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Fina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Alarm Systems (AREA)
- Audiology, Speech & Language Pathology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監控方法,特別是一種區域的監控方法。
工廠監控應用可說是安全監控應用的先驅之一。由於工廠中的人員及貨物的數量龐大且其所具有的資產價值遠高於其他領域,因此多數製造工廠在安全監控發展初期就已導入安全監控系統。隨著安全監控技術的快步起飛,於工廠中所使用安全監控系統的等級也隨之提升。
目前工廠中的安全監控系統多是利用工作證及影像擷取裝置來管控工廠進出的人員。例如:由監控中心的監控人員透過觀看影像擷取裝置所擷取得影像來監控大門出入口的進出人員是否為可疑人士,以及透過刷讀工作證來允許人員進出。
然而,目前工廠中的安全監控系統於貨物管理則相當缺乏。例如:工廠中常發生諸如放置於倉儲中的貨物數量不正確、貨物內容不正確等許多現象,這些都無法利用安全監控系統有效地防範。而且隨著貨物存放量和/或倉儲數量的增加,其貨物管理的困難度也相對愈高。
再者,於人員管理上也尚有許多需要加強的地方。例如:工廠中亦常發生諸如某一員工使用其他員工的員工證、員工出現在非其所屬
的工作區域、非員工盜用員工證進入工廠等許多現象,這些都無法利用安全監控系統有效地防範。
有鑑於此,本發明提供一種區域的監控方法。
在一實施例中,一種監控方法包含利用影像擷取裝置擷取監控區域之區域影像、對區域影像進行影像分析以產生至少一目標物之影像資訊、透過無線接收器接收來自至少一無線發射器的至少一無線信號、以及根據至少一識別碼與影像資訊決定是否發出告警信號,其中,每一無線信號包括一識別碼,並且至少一無線信號的至少一識別碼互不相同。
在一實施例中,一種監控方法包含透過生理辨識程序來監控一監控區域中之至少一目標物。
綜上所述,根據本發明之監控方法可藉由監控系統執行影像辨識程序及生理辨識程序來監控一監控區域中之至少一目標物,當目標物中之至少一者發生異常事件時,伺服器可發出告警信號。如此一來,目標物之監控人員或管理人員能快速得知,進而提升監控效率。
10‧‧‧無線發射器
20‧‧‧無線接收器
21‧‧‧第一無線接收器
22‧‧‧第二無線接收器
30‧‧‧影像擷取裝置
40‧‧‧伺服器
41‧‧‧儲存單元
42‧‧‧影像辨識伺服器
43‧‧‧事件伺服器
45‧‧‧聲紋辨識伺服器
50‧‧‧目標物
51‧‧‧區域影像
511‧‧‧貨物圖像
512‧‧‧人物圖像
60‧‧‧行動電子裝置
70‧‧‧麥克風
80‧‧‧大門
A‧‧‧第一方向
B‧‧‧第二方向
步驟S110‧‧‧利用影像擷取裝置擷取監控區域之區域影像
步驟S120‧‧‧對區域影像進行影像分析以產生目標物之影像資訊
步驟S130‧‧‧透過無線接收器接收來自無線發射器的無線信號
步驟S140‧‧‧根據無線信號之識別碼及影像資訊決定是否發出告警信號
步驟S141‧‧‧計算識別碼的數量
步驟S142‧‧‧判斷識別碼的數量與圖像數量是否相同
步驟S143‧‧‧發出告警信號
步驟S144‧‧‧啟動生理辨識程序
步驟S144a‧‧‧利用麥克風擷取聲音信號
步驟S144b‧‧‧分析聲音信號之目標聲紋
步驟S144c‧‧‧從伺服器讀出對應於識別碼的聲紋樣本
步驟S144d‧‧‧判斷目標聲紋與聲紋樣本是否相同
步驟S145‧‧‧伺服器根據無線信號讀出識別碼對應之臉部樣本影像
步驟S146‧‧‧伺服器將目標臉部影像與臉部樣本影像依序進行比對
步驟S147‧‧‧判斷各臉部樣本影像與目標臉部影像是否實質相同
步驟S148‧‧‧根據各目標臉部影像的臉部尺寸來選擇待側臉部影像
步驟S149‧‧‧根據無線信號之信號強度從各識別碼中選擇待測識別碼
步驟S151‧‧‧讀出對應於待測識別碼的臉部樣本影像
步驟S152‧‧‧判斷臉部樣本影像與待測臉部影像是否實質相同
步驟S150‧‧‧將判斷結果儲存於記錄檔
步驟S160‧‧‧根據無線信號之信號強度計算無線發射器的位移資訊
步驟S170‧‧‧將位移資訊儲存於記錄檔
[第1圖]為根據本發明之監控系統的第一實施例之功能方塊圖。
[第2圖]為第1圖之監控系統之一實施例之功能方塊圖。
[第3圖]為根據本發明之監控方法之一實施例之流程圖。
[第4圖]為第2圖之監控系統之第一實施例之架構示意圖。
[第5圖]為第4圖之影像擷取裝置30擷取之區域影像之示意圖。
[第6圖]為第3圖之監控方法之第一實施例之流程圖。
[第7圖]為第2圖之監控系統之第二實施例之架構示意圖。
[第8圖]為第7圖之影像擷取裝置30擷取之區域影像51之示意圖。
[第9圖]為第6圖之監控方法之一實施例之流程圖。
[第10圖]為第3圖之監控方法之第二實施例之流程圖。
[第11圖]為第10圖之監控方法之一實施例之流程圖。
[第12圖]為第3圖之監控方法之第三實施例之流程圖。
[第13圖]為第12圖之監控方法之一實施例之流程圖。
[第14圖]為第2圖之監控系統之第三實施例之架構示意圖。
[第15圖]為第3圖之監控方法之第四實施例之流程圖。
第1圖為根據本發明之監控系統的第一實施例之功能方塊圖。參閱第1圖,監控系統包含無線發射器10、無線接收器20、影像擷取裝置30以及伺服器40。
監控系統可用於監控一監控區域中的至少一目標物50,無線發射器10可設置於目標物50,透過至少一無線發射器10與無線接收器20進行無線通訊,且透過無線接收器20與影像擷取裝置30電性連接伺服器40以監控目標物50。在一些實施例中,目標物50可為真人、機器人、動物、貨物、運輸工具等可移動之物體,且監控區域可為工廠之大門口、電梯口、工作區域等欲監控的區域。
無線發射器10具有專屬的裝置發射碼,無線發射器10可將裝置發射碼填入信號後再進行發射,使不同無線發射器10所發射之無線信號具有不同的識別碼;或者,無線發射器10可填入使用者自行設定的識別碼,使不同無線發射器10所發射之無線信號具有不同的識別碼。在一些實施例中,識別碼可包含硬體位址(MAC位址)、無線發射器10的裝置發射碼(Device ID)或其他專屬於各無線發射器10的編碼(Unique Identification Number;UID)。
在一些實施例中,無線發射器10及無線接收器20係以符合藍牙傳輸規範接收或發射藍牙信號。較佳地,各無線發射器10及無線接收器20係符合藍牙4.0以上的傳輸規範。
在一些實施例中,伺服器40可為個人電腦、工業用電腦或雲端伺服器等具有處理器及儲存單元之媒體,且伺服器40與無線接收器20及影像擷取裝置30之間可透過有線通訊介面連接,如:USB、乙太網路(Ethernet),或者,透過無線通訊介面連接,如:ZigBee、藍芽、紅外線、無線射頻辨識(RF ID)、Wi-Fi、WiMAX、2G、2.5G、3G或4G等通訊網路的方式來傳遞訊息。
第2圖為第1圖之監控系統之一實施例之功能方塊圖。請參照第2圖,監控系統更包含麥克風70及行動電子裝置60,且伺服器40更包含影像辨識伺服器42、聲紋辨識伺服器45、儲存單元41、事件伺服器43。影像辨識伺服器42連接於影像擷取裝置30,聲紋辨識伺服器45連接於麥克風70,無線接收器20連接於事件伺服器43,儲存單元41連接於影像辨
識伺服器42、聲紋辨識伺服器45及事件伺服器43,並且,事件伺服器43連接於行動電子裝置60。
第3圖為根據本發明之監控方法之一實施例之流程圖。請同時參照第2圖及第3圖,監控方法包含利用影像擷取裝置30擷取監控區域之區域影像(步驟S110)、影像辨識伺服器42對區域影像進行影像分析以產生至少一目標物50的影像資訊(步驟S120)、無線接收器20接收來自至少一無線發射器10的至少一無線信號(步驟S130),以及事件伺服器43根據至少一無線信號的至少一識別碼與目標物50的影像資訊決定是否發出告警信號(步驟S140)。
在一些實施例中,事件伺服器43可透過無線網路將告警信號傳輸至持有行動電子裝置60之監控人員或管理人員,使其能得知監控區域的現場狀況。
在一些實施例中,前述之無線網路可為ZigBee、藍芽、紅外線、無線射頻辨識(RF ID)、Wi-Fi、WiMAX、2G、2.5G、3G或4G。行動電子裝置60可為手機、筆記型電腦、個人電腦或平板電腦。以下將以多個實施例與圖式說明監控系統及監控方法。
第4圖為第2圖之監控系統之第一實施例之架構示意圖。第5圖為第4圖之影像擷取裝置30擷取之區域影像之示意圖。第6圖為第3圖之監控方法之第一實施例之流程圖。在一些實施例中,監控系統可監控貨倉中存放的貨物,請同時參照第4圖至第6圖,目標物50可為單一貨品,或為多個貨品的集結(如第4圖所示)。為了監控貨物,無線發射器10可固定
設置或可拆除地設置在貨物上,舉例來說,無線發射器10可黏貼或鎖固在貨物最外層的包裝袋、包裝箱、包裝盒或標籤上。並且,無線發射器10一對一設置於貨物上,因此,根據每一個無線發射器10所發射之無線信號,無線信號之識別碼即表示特定的貨物,也就是說,不同貨物對應不同的識別碼。
影像擷取裝置30及無線接收器20可根據存放貨物的區域來設置,並將其裝設於貨倉中可固設的位置,如:牆壁(如第4圖所示)或天花板,致使影像擷取裝置30可擷取貨倉中之區域影像51(如第5圖所示),且無線接收器20可接收來自無線發射器10之無線信號。在一些實施例中,若監控區域的區域範圍較大。可設置較多的無線接收器20及影像擷取裝置30以避免監控死角。影像擷取裝置30可為網路攝影機(webcam)、網路監控攝影機(IP camera)、數位相機、個人電腦之攝影鏡頭或其他可擷取影像且具通訊網路功能的裝置。
基此,在影像擷取裝置30擷取貨倉之區域影像51後(步驟S110),影像擷取裝置30將貨倉之區域影像51傳輸至影像辨識伺服器42,影像辨識伺服器42接收貨倉之區域影像51並對區域影像51進行影像分析以產生貨物的影像資訊(步驟S120)。另一方面,無線接收器20接收來自不同貨物的無線信號(步驟S130)並將無線信號傳輸至事件伺服器43。於此,事件伺服器43根據無線信號之識別碼與貨物的影像資訊來決定是否發出告警信號(步驟S140)。
在一些實施例中,區域影像51包含貨物圖像511的數量,影
像辨識伺服器42分析貨物圖像511的外型輪廓以計算貨物圖像511的數量。並且,事件伺服器43計算不同的識別碼的數量(步驟S141)以計算無線發射器10的數量。事件伺服器43將貨物圖像511的數量與識別碼的數量進行比對以判斷識別碼的數量與貨物圖像511的數量是否相同(步驟S142)。倘若前述之兩者的數量不同,事件伺服器43即發出告警信號(步驟S143);若前述之兩者的數量相同,事件伺服器43不發出告警信號。在一些實施例中,不論貨物圖像511的數量與識別碼的數量是否相同,事件伺服器43均將判斷結果儲存於儲存單元41之記錄檔中(步驟S150),致使貨倉之管理人員便於管理。
基此,一旦無線接收器20接收來自監控區域外之無線信號時,表示貨物存放於錯誤的區域中(貨物圖像511的數量不等於識別碼的數量),事件伺服器43即發出告警信號(步驟S143)至行動電子裝置60通知管理人員將貨物移至正確的區域中,使貨物圖像511的數量等於識別碼的數量。在一些實施例中,告警信號可包含影像擷取裝置30所擷取的區域影像51,使管理人員可即時得知監控區域的現場狀況。
第7圖為第2圖之監控系統之第二實施例之架構示意圖。第8圖為第7圖之影像擷取裝置30擷取之區域影像51之示意圖。在一些實施例中,監控系統亦可監控工作區域內的員工,以進行每一員工之身分識別驗證。請同時參照第6圖至第8圖,影像擷取裝置30可裝設於員工之工作區域,以擷取包含人物圖像512之區域影像51(步驟S110)。無線發射器10可一對一佩帶在員工身上,使不同員工對應不同的識別碼。基此,影像辨
識伺服器42分析區域影像51中員工的臉部影像或外型輪廓以計算人物圖像512的數量(步驟S120),事件伺服器43計算識別碼的數量(步驟S141),且事件伺服器43判斷人物圖像512的數量與識別碼的數量(步驟S142)是否相同,若前述之兩者的數量不相同,事件伺服器43即發出告警信號(步驟S143)。如此一來,可避免員工擅自離開其工作區域,或可避免員工協助他人打卡上班(人物圖像512的數量不等於識別碼的數量)。
在一些實施例中,無線發射器10亦可與員工證、工作服等工作佩件結合而穿戴在員工身上,且無線發射器10所發射的無線信號還可包含此員工的員工編號、工作區域、工作職位或其他的員工識別資訊。
第9圖為第6圖之監控方法之一實施例之流程圖。在一些實施例中,監控系統在利用區域影像及無線信號的比對結果不符合時,可進一步利用生理辨識程序來監控區域中的目標物。參照第9圖,以監控系統監控員工之工作區域為例,在事件伺服器43判斷識別碼的數量與人物圖像512數量(步驟S142)不相同後,事件伺服器43先不執行步驟S143發出告警信號而是啟動生理辨識程序(步驟S144)。
在一些實施例中,生理辨識程序可包含指紋辨識、聲紋辨識或掌紋辨識,以聲紋辨識為例,步驟S144包含利用麥克風70擷取每一個員工之聲音信號(步驟S144a),且麥克風70將聲音信號輸出至聲紋辨識伺服器45,聲紋辨識伺服器45接收聲音信號之後分析聲音信號以產生每一個員工的目標聲紋(步驟S144b)。於此,儲存單元41中儲存有與每一個識別碼一對一對應的聲紋樣本,事件伺服器43讀出監控區域中識別碼對應
的聲紋樣本(步驟S144c),且將每一個目標聲紋與聲紋樣本進行比對以判斷目標聲紋與聲紋樣本是否相同(步驟S144d),當目標聲紋與聲紋樣本相同時,事件伺服器43不發出告警信號,反之,當任一目標聲紋與每一個聲紋樣本均不同時,事件伺服器43發出告警信號(步驟S143)。如此一來,監控系統除計數員工數量以及監控工作區域外,亦可藉由生理辨識程序對每一員工進行身分識別驗證。
本實施例之麥克風70可為手機麥克風、電腦麥克風或耳機麥克風,然而本發明不以此為限,麥克風70亦可為其他可擷取聲音之裝置。
在一些實施例中,無論目標聲紋與聲紋樣本是否相同,事件伺服器43均將判斷結果儲存於儲存單元41之記錄檔中(步驟S150)。
第10圖為第3圖之監控方法之第二實施例之流程圖。在一些實施例中,以監控系統監控員工之工作區域為例,儲存單元41包含預先儲存之各員工的臉部影像,且各員工的臉部影像與自員工之識別碼係一對一對應。再者,影像擷取裝置30擷取之人物圖像512包含至少一員工的臉部影像(為方便描述,影像擷取裝置30擷取得之臉部影像稱為目標臉部影像)。於此,在無線接收器20接收來自每一員工的無線信號後,事件伺服器43可根據無線信號自儲存單元41讀出對應全部識別碼之臉部影像(為方便描述,稱為臉部樣本影像),並根據目標臉部影像及臉部樣本影像來決定是否發出告警信號。參照第10圖,在步驟S140中,事件伺服器43根據所接收之無線信號讀出儲存單元41中至少一識別碼對應之臉部樣本影像(步驟S145),事件伺服器43將目標臉部影像與臉部樣本影像依序進
行比對(步驟S146),並判斷各臉部樣本影像與目標臉部影像是否實質相同(步驟S147)。
於此,事件伺服器43可選擇一個目標臉部影像與全部的識別碼對應之臉部樣本影像依序進行比對,當選定的目標臉部影像與全部的識別碼對應之臉部樣本影像中的任一者實質相同時,事件伺服器43選擇另一個目標臉部影像與全部的識別碼對應之臉部樣本影像進行比對,如此反覆比對至人物圖像512中所有的目標臉部影像比對完成。或者,事件伺服器43亦可選擇一個識別碼對應之臉部樣本影像與人物圖像512中全部的目標臉部影像依序進行比對,當選定的臉部樣本影像(前述之一個識別碼所對應的臉部樣本影像)與人物圖像512中全部的目標臉部影像中的任一者實質相同時,事件伺服器43再選擇另一個識別碼對應之臉部樣本影像與人物圖像512中全部的目標臉部影像進行比對,如此反覆比對至所有的識別碼對應之臉部樣本影像比對完成。
若各目標臉部影像具有一對一實質相同之臉部樣本影像時,事件伺服器43不發出告警信號。反之,當各目標臉部影像中之任一者無實質相同的臉部樣本影像時,或者,臉部樣本影像中之任一者無實質相同的目標臉部影像時,事件伺服器43發出告警信號(步驟S143)。
在一些實施例中,各目標臉部影像可能為員工的正臉影像或側臉影像,在步驟S146中,事件伺服器43比對各目標臉部影像與臉部樣本影像時根據兩者的相似程度產生一影像相似係數,在步驟S147中,事件伺服器43比對影像相似係數與一影像閥值來判斷各臉部樣本影像是否
與目標臉部影像實質相同,當影像相似係數大於或等於影像閥值時,表示臉部樣本影像與目標臉部影像實質相同。反之,當影像相似係數小於影像閥值時,表示臉部樣本影像與目標臉部影像實質不同。舉例來說,若影像閥值為80%,當影像相似係數大於或等於80%時即表示臉部樣本影像與目標臉部影像實質相同。
或者,在一些實施例中,影像擷取裝置30擷取之區域影像51亦可為貨物圖像511,影像辨識伺服器42分析貨物圖像511以產生目標貨物影像,儲存單元41中預先儲存有一對一對應於識別碼之貨物影像,事件伺服器43根據無線信號讀出對應識別碼之貨物樣本影像,於此,事件伺服器43將目標貨物影像及全部識別碼對應之貨物樣本影像依序進行比對以判斷前述兩者是否實質相同。當各目標貨物影像具有一對一實質相同之貨物樣本影像時,事件伺服器43不發出告警信號。反之,當各目標貨物影像中之任一者無實質相同的貨物樣本影像時,或者,貨物樣本影像中之任一者無實質相同的目標貨物影像時,事件伺服器43發出告警信號。其中,事件伺服器43可根據目標貨物影像與貨物樣本影像之相似程度產生另一影像相似係數來判斷兩者是否相同。
在一些實施例中,無論臉部樣本影像與目標臉部影像是否實質相同,或貨物樣本影像與目標貨物影像是否實質相同,事件伺服器43均將判斷結果儲存於儲存單元41中之記錄檔(步驟S150)。
在一些實施例中,當臉部樣本影像與目標臉部影像實質不同時,事件伺服器43可先不發出告警信號而啟動生理辨識程序(步驟S144)
來決定是否發出告警信號。第11圖為第10圖之監控方法之一實施例之流程圖。請參照第11圖,在步驟S144中,生理辨識程序包含透過麥克風70擷取具有目標臉部影像之員工的聲音信號(步驟S144a),聲紋辨識伺服器45分析聲音信號以產生目標聲紋(步驟S144b)。另一方面,事件伺服器43根據各無線信號之識別碼由儲存單元41讀出對應各識別碼之聲紋樣本(步驟S144c)。於此,事件伺服器43比對聲紋樣本及目標聲紋以判斷其兩者是否相同(步驟S144d)。若前述兩者不相同時,事件伺服器43始發出告警信號(步驟S143)。如此一來,監控系統除比對員工之臉部影像以及監控工作區域外,亦可藉由生理辨識程序對每一員工進行身分識別驗證。
第12圖為第3圖之監控方法之第三實施例之流程圖。在一些實施例中,影像擷取裝置30與無線接收器20可裝設在相同位置,由於各員工與影像擷取裝置30及無線接收器20之距離不同,各目標臉部影像具有不同的臉部尺寸,且各無線信號具有不同的信號強度,因此事件伺服器43可由最接近影像擷取裝置30之目標臉部影像與來自最接近無線接收器20之無線發射器10的無線信號對應的臉部樣本影像開始比對,以決定是否發出告警信號。參照第12圖,在步驟S140中,事件伺服器43根據各目標臉部影像的臉部尺寸來選擇待測臉部影像(步驟S148),且事件伺服器43根據無線信號之信號強度從各識別碼中選擇待測識別碼(步驟S149),事件伺服器43再根據待測識別碼由儲存單元41讀出對應於待測識別碼的臉部樣本影像(步驟S150),以比對待測臉部影像及對應待測識別碼的
臉部樣本影像是否實質相同(步驟S151)。
舉例來說,愈接近影像擷取裝置30的待測臉部影像具有愈大的臉部尺寸,愈接近無線接收器20的無線信號具有愈大的信號強度。事件伺服器43可選擇目標臉部影像中具有最大臉部尺寸的一者作為待測臉部影像,且事件伺服器43可選擇無線信號中具有最大信號強度的一者作為待測識別碼。於此,事件伺服器43可對最接近影像擷取裝置30的員工進行身分識別驗證。在一些實施例中,前述之無線信號的信號強度可為接收訊號強度指數(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RSSI)。
若待測臉部影像與臉部樣本影像實質相同時,表示最接近影像擷取裝置30的員工通過影像辨識驗證,事件伺服器43不發出告警信號;反之,若待測臉部影像與臉部樣本影像實質不同時,事件伺服器43發出告警信號(步驟S143)。
在一些實施例中,若待測臉部影像與臉部樣本影像實質不同時,事件伺服器43可先不發出告警信號而啟動生理辨識程序(步驟S144)來決定是否發出告警信號。第13圖為第12圖之監控方法之一實施例之流程圖。參照第13圖,在步驟S144中,以聲紋辨識為例,生理辨識程序包含利用麥克風70擷取最靠近影像擷取裝置30的員工之聲音信號(步驟S144a)以作為待測聲音信號,且麥克風70將聲音信號輸出至聲紋辨識伺服器45,聲紋辨識伺服器45在接收聲音信號之後分析待測聲音信號以產生待測目標聲紋(步驟S144b)。接著,事件伺服器43自儲存單元41讀出對應待測識別碼的待測聲紋樣本(步驟S144c),且事件伺服器43比對待測
目標聲紋與待測聲紋樣本(步驟S144d)以進行身分識別驗證。當前述之兩者實質相同時,事件伺服器43不發出告警信號;反之,當前述之兩者實質不同時,事件伺服器43發出告警信號(步驟S143)。
在步驟S144d中,事件伺服器43比對目標聲紋與聲紋樣本是否相同時可根據兩者的相似程度產生聲紋相似係數。當聲紋相似係數大於或等於聲紋閥值時,表示目標聲紋與聲紋樣本實質相同;反之,當聲紋相似係數小於聲紋閥值時,表示目標聲紋與聲紋樣本實質不同。
第14圖為第2圖之監控系統之第三實施例之架構示意圖。在一些實施例中,監控系統可監控員工進出工作區域之大門80,並判斷員工的位移資訊。參照第14圖,監控系統包含兩無線接收器(為方便描述,分別稱之為第一無線接收器21及第二無線接收器22),第一無線接收器21可設置於第一位置,第二無線接收器22可設置於不同於第一位置之第二位置。舉例來說,第一無線接收器21設置於大門80上可供固設之處,第二無線接收器22設置於大門80一側之可供固設之處,使事件伺服器43可根據第一無線接收器21及第二無線接收器22所分別接收來自無線發射器10之無線信號以計算員工相對於大門80的位移資訊,即進門、出門或停留在工作區域中(如第13圖所示,第一方向A表示出門,第二方向B表示進門)。
第15圖為第3圖之監控方法之第四實施例之流程圖。參照第15圖,在事件伺服器43透過無線接收器21、22接收來自無線發射器10之無線信號後(步驟S130),事件伺服器43可根據不同時點之無線信號之信號強度來計算無線發射器10的位移資訊(步驟S160)。詳言之,第一
無線接收器21於第一時點接收來自無線發射器10之第一無線信號,第二無線接收器22於第一時點接收來自無線發射器10之第二無線信號。再者,第一無線接收器21於晚於第一時點之第二時點接收來自無線發射器10之第三無線信號,第二無線接收器22於第二時點接收來自無線發射器10之第四無線信號。
其中之第一無線信號、第二無線信號、第三無線信號及第四無線信號分別具有第一信號強度、第二信號強度、第三信號強度及第四信號強度;並且,第一無線信號、第二無線信號、第三無線信號及第四無線信號均具有第一識別碼。基此,事件伺服器43可比較第一信號強度與第三信號強度且比較第二信號強度與第四信號強度來判斷第一識別碼所對應之無線發射器10的位移資訊。
當第一信號強度大於第三信號強度且第二信號強度小於第四信號強度時,表示無線發射器10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動,也就是說,無線發射器10遠離第一位置而接近第二位置,即員工之位移資訊為進門(第二方向B)。舉例來說,若第一信號強度、第三信號強度、第二信號強度及第四信號強度對應之RSSI值分別為8、5、2、9,表示員工之位移資訊為進門。反之,當第一信號強度小於第三信號強度且第二信號強度大於第四信號強度時,即表示無線發射器10由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動,也就是說,無線發射器10遠離第二位置而接近第一位置,即員工之位移資訊為出門(第一方向A)。舉例來說,若第一信號強度、第三信號強度、第二信號強度及第四信號強度對應之RSSI值分別為5、8、9、2,表示員
工之位移資訊為進門。此外,當第一信號強度等於第三信號強度,且第二信號強度等於第四信號強度表示員工之位移資訊為停留於工作區域中。
於此,在一些實施例中,事件伺服器43可將員工之位移資訊儲存於儲存單元41中之記錄檔(步驟S170),在至少一無線發射器10發生異常事件時,事件伺服器43可發出包含員工之位移資訊之告警信號至行動電子裝置,使管理人員更便於管理。舉例來說,若識別碼的數量與圖像數量不相同、目標聲紋與聲紋樣本實質不同、臉部樣本影像與目標臉部影像實質不同、貨物樣本影像與目標貨物影像實質不同或待測臉部影像與臉部樣本影像實質不同,事件伺服器43發出告警信號,致使管理者可根據告警信號得知發生異常事件之無線發射器10之位移資訊,即進出大門80或仍然停留在工作區域中。
綜上所述,根據本發明之監控方法可藉由監控系統執行影像辨識程序及生理辨識程序來監控一監控區域中之至少一目標物,當目標物中之至少一者發生異常事件時,伺服器可發出告警信號。如此一來,目標物之監控人員或管理人員能快速得知,進而提升監控效率。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專利申請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步驟S110‧‧‧利用影像擷取裝置擷取監控區域之區域影像
步驟S120‧‧‧對區域影像進行影像分析以產生目標物的影像資訊
步驟S130‧‧‧透過無線接收器接收來自無線發射器的無線信號
步驟S140‧‧‧根據無線信號的識別碼及影像資訊決定是否發出告警信號
Claims (12)
- 一種區域的監控方法,適用於監控一監控區域中至少一目標物,該監控方法包含:利用一影像擷取裝置擷取該監控區域之一區域影像;對該區域影像進行影像分析以產生該至少一目標物之一影像資訊,其中該影像資訊包括分別代表該至少一目標物的至少一目標影像;透過一無線接收器接收來自至少一無線發射器的至少一無線信號,其中每一該無線信號包括一識別碼,並且該至少一無線信號的該至少一識別碼互不相同;從一伺服器中讀出分別對應於該至少一識別碼的至少一樣本影像;比對該至少一目標影像與該至少一樣本影像;及根據該比對步驟之結果選擇性發出一告警信號。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區域的監控方法,其中該至少一目標影像為分別對應該至少一目標物的至少一目標臉部影像。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區域的監控方法,其中該告警信號之該選擇性發出步驟包含:當該至少一目標臉部影像與該至少一臉部樣本影像一對一實質相同時,不發出該告警信號;及當該至少一目標臉部影像中之任一者無實質相同的臉部樣本影像或該至少一臉部樣本影像中之任一者無實質相同目標臉部影像時,發出該告警信號。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區域的監控方法,其中該影像資訊更包含分別對應該至少一目標影像的至少一目標尺寸,並且每一該無線信號更包括一信號強度;其中,該至少一樣本影像的該讀出步驟包括:根據該至少一臉部尺寸從該至少一目標影像中選擇一待測影像;根據該至少一信號強度從該至少一識別碼中選擇一待測識別碼;及從該伺服器中讀出對應於該待測識別碼的該樣本影像;及其中,在該比對步驟中,該至少一目標影像為該待測影像,並且該至少一樣本影像為對應於該待測識別碼的該樣本影像。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區域的監控方法,其中該告警信號之該選擇性發出步驟包含:當該至少一目標臉部影像與該至少一臉部樣本影像一對一實質相同時,不發出該告警信號;及當該至少一目標臉部影像中之任一者無實質相同的臉部樣本影像或該至少一臉部樣本影像中之任一者無實質相同目標臉部影像時,觸發一生理辨識程序,並且根據該生理辨識程序的結果決定是否發出該告警信號。
- 一種區域的監控方法,適用於監控一監控區域中至少一目標物,該監控方法包含:利用一影像擷取裝置擷取該監控區域之一區域影像;透過一伺服器對該區域影像進行影像分析以產生該至少一目標物之一外型輪廓; 透過一無線接收器接收來自該監控區域中之至少一無線發射器的至少一無線信號,其中每一該無線信號包括一識別碼,並且該至少一無線信號的該至少一識別碼互不相同;根據該外型輪廓計算該至少一目標物的數量;計算該至少一識別碼的數量;透過該伺服器比對該至少一識別碼的數量與該至少一目標物的數量;及根據該比對步驟之結果選擇性發出一告警信號。
- 如請求項6所述之區域的監控方法,其中該告警信號之該選擇性發出步驟包含:當該至少一識別碼的數量與該目標物的數量不相等時,發出該告警訊號;及當該至少一識別碼的數量與該目標物的數量相等時,不發出該告警訊號。
- 如請求項6所述之區域的監控方法,其中該告警信號之該選擇性發出步驟包含:當該至少一識別碼的數量與該目標物的數量不相等時,觸發一生理辨識程序,並且根據該生理辨識程序的結果決定是否發出該告警信號;及當該至少一識別碼的數量與該目標物的數量相等時,不發出該告警訊號。
- 如請求項5或8所述之區域的監控方法,其中該生理辨識程序包括: 利用一麥克風擷取至少一聲音信號;分析該至少一聲音信號之至少一目標聲紋;從該伺服器讀出對應於該至少一識別碼的至少一聲紋樣本;比對該至少一目標聲紋與該至少一聲紋樣本;當該至少一目標聲紋與該至少一聲紋樣本實質相同時,不發出該告警信號;及當該目標聲紋與該聲紋樣本實質不相同時,發出該告警信號。
- 如請求項1或6所述之區域的監控方法,其中該無線接收器設置在一第一位置、於一第一時點接收來自該至少一無線發射器的至少一第一無線信號、每一該第一無線信號包括一第一辨識碼與一第一信號強度、以及該監控方法更包含:透過另一無線接收器在該第一時點接收來自該至少一無線發射器的至少一第二無線信號,其中各該第二無線信號具有該第一辨識碼與一第二信號強度,並且該另一無線接收器設置在不同於該第一位置的一第二位置;於一第二時點透過該第一無線接收器接收來自該至少一無線發射器的至少一第三無線信號,其中該第三無線信號具有該第一辨識碼與一第三信號強度,該第二時點晚於該第一時點;於該第二時點透過該另一無線接收器接收來自該至少一無線發射器的至少一第四無線信號,其中該第四無線信號具有該第一識別碼與一第四信號強度;及 根據同一該第一識別碼所對應之該第一信號強度、該第二信號強度、該第三信號強度與該第四信號強度判斷該第一識別碼所代表之該無線發射器的一位移資訊;其中,該告警信號指示該至少一無線發射器中之至少一者發生異常事件,以及發生異常事件之該至少一無線發射器的該位移資訊;其中,當該第一信號強度大於該第三信號強度且該第二信號強度小於該第四信號強度時,該位移資訊表示對應之該目標物由該第一位置向該第二位置移動;及其中,當該第一信號強度小於該第三信號強度且該第二信號強度大於該第四信號強度時,該位移資訊表示對應之該目標物由該第二位置向該第一位置移動。
- 如請求項1或6所述之區域的監控方法,其中該無線發射器為符合藍牙4.0以上的傳輸規範的一藍牙發射器,並且該無線接收器為符合藍牙4.0以上的傳輸規範的一藍芽接收器。
- 如請求項1或6所述之區域的監控方法,其中該至少一無線發射器設置於該至少一目標物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4122234A TWI607336B (zh) | 2015-07-08 | 2015-07-08 | 區域的監控方法 |
US14/931,396 US20170011265A1 (en) | 2015-07-08 | 2015-11-03 | Monitoring method for region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4122234A TWI607336B (zh) | 2015-07-08 | 2015-07-08 | 區域的監控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702917A TW201702917A (zh) | 2017-01-16 |
TWI607336B true TWI607336B (zh) | 2017-12-01 |
Family
ID=577318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4122234A TWI607336B (zh) | 2015-07-08 | 2015-07-08 | 區域的監控方法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70011265A1 (zh) |
TW (1) | TWI607336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743701B2 (en) | 2020-12-29 | 2023-08-29 | Good Way Technology Co., Ltd. | Management system and device for check in and out using beacon technology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292734B (zh) * | 2018-12-06 | 2024-03-08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一种语音交互方法和装置 |
US10583560B1 (en) * | 2019-04-03 | 2020-03-10 | Mujin, Inc. | Robotic system with object identification and handling mechanism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of |
EP4038584A4 (en) * | 2019-10-04 | 2022-11-23 | NEC Corporation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
TWI742463B (zh) * | 2019-11-13 | 2021-10-11 | 宏正自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監控警示系統 |
CN113973165A (zh) * | 2020-07-21 | 2022-01-25 | 北京瑞华赢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云端服务的数据采集系统 |
JP7552856B2 (ja) * | 2021-03-08 | 2024-09-18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決済システム、決済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50128293A1 (en) * | 2003-12-01 | 2005-06-16 | Clifton Labs, Inc. | Video records with superimposed information for objects in a monitored area |
US20100157062A1 (en) * | 2008-12-24 | 2010-06-24 | Kenji Baba | System for monitoring persons by using cameras |
US20110260832A1 (en) * | 2010-04-27 | 2011-10-27 | Joe Ross | Secure voice biometric enrollment and voice alert delivery system |
-
2015
- 2015-07-08 TW TW104122234A patent/TWI607336B/zh active
- 2015-11-03 US US14/931,396 patent/US20170011265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50128293A1 (en) * | 2003-12-01 | 2005-06-16 | Clifton Labs, Inc. | Video records with superimposed information for objects in a monitored area |
US20100157062A1 (en) * | 2008-12-24 | 2010-06-24 | Kenji Baba | System for monitoring persons by using cameras |
US20110260832A1 (en) * | 2010-04-27 | 2011-10-27 | Joe Ross | Secure voice biometric enrollment and voice alert delivery system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743701B2 (en) | 2020-12-29 | 2023-08-29 | Good Way Technology Co., Ltd. | Management system and device for check in and out using beacon technology |
US11800338B2 (en) | 2020-12-29 | 2023-10-24 | Good Way Technology Co., Ltd. | Management system, device, and server for controlling mesh network |
US12004062B2 (en) | 2020-12-29 | 2024-06-04 | Good Way Technology Co., Ltd. | Management system and device for access of an electronic device to a host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70011265A1 (en) | 2017-01-12 |
TW201702917A (zh) | 2017-01-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607336B (zh) | 區域的監控方法 | |
US11138854B2 (en) | Digital fingerprint tracking | |
US11373495B2 (en) | Supervising property access with portable camera | |
US10769645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calculating customer traffic volume | |
US9030562B2 (en) | Use of a two- or three-dimensional barcode as a diagnostic device and a security device | |
US20130188031A1 (en) | Risk recognition method for use in video surveillance system based on human identification | |
JPWO2007138811A1 (ja) | 不審行動検知装置および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 |
KR20190036443A (ko) | 출입문용 감시 시스템 및 이의 동작 방법 | |
EP2779132A2 (en) | System and method of anomaly detection with categorical attributes | |
CN109982037A (zh) | 智能巡检装置 | |
KR20160074208A (ko) | 비콘신호를 이용한 안전 서비스 제공 시스템 및 방법 | |
CN113971782B (zh) | 一种综合监控信息管理方法和系统 | |
US11682384B2 (en) | Method, software, and device for training an alarm system to classify audio of an event | |
US20130016880A1 (en) | Traffic monitoring device | |
KR101492799B1 (ko) | 감시영역 입퇴실자 추적을 통한 출입 통제 기능을 가지는 출입 통제 통합 영상 저장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 |
CN106254818A (zh) | 区域的监控方法 | |
KR101482646B1 (ko) | 스마트 기기 연동형 지능형 방범보안 시스템 | |
KR102608663B1 (ko) | 환경에 따른 아동 발열추이 분석과 실종 방지 및 수색이 가능한 아동관리 시스템 | |
KR20110042813A (ko) | 관리 대상 출입인증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 |
TWM472495U (zh) | 主動式查緝並拘捕罪犯之廁所設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