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54796A - 一种确定微地震的震源位置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确定微地震的震源位置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54796A
CN105954796A CN201610438716.9A CN201610438716A CN105954796A CN 105954796 A CN105954796 A CN 105954796A CN 201610438716 A CN201610438716 A CN 201610438716A CN 105954796 A CN105954796 A CN 1059547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id
grid node
node
time
maxim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3871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54796B (zh
Inventor
金其虎
李飞
刘臣
刘聪伟
衡峰
王高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Priority to CN20161043871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954796B/zh
Publication of CN1059547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547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547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547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288Event detection in seismic signals, e.g. microseismi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 Position Fixing By Use Of Radio Wav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微地震的震源位置的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将观测区按照多种预设的网格边长大小,依次由大到小进行多重网格剖分处理,至网格边长大小为预设震源位置检测精度;确定多重网格剖分处理后得到的网格节点到观测点的初至时间,以及与初至时间相应的微地震记录;基于所述网格节点到观测点的初至时间和所述相应的微地震记录,按照所述多重网格剖分处理所对应的网格边长大小,依次由大到小对网格节点进行多重空间扫描处理,确定所述观测区中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网格节点;根据所述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网格节点确定微地震的震源位置。利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在保证震源位置定位精度的前提下,提高自动定位运算速度。

Description

一种确定微地震的震源位置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地震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确定微地震的震源位置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微地震监测技术是近20年来兴起的一项地球物理新技术,随着微地震监测理论的发展和成熟,微地震监测技术在水力压裂裂缝监测,油田安全性监测,油田动态监测,矿山安全等领域有着重要应用。微地震监测技术的关键是精确确定出震源位置。
现有技术中确定微地震的震源位置的方法主要包括基于模型正演的震源位置定位,该方法可以通过比较模型正演资料与实际资料间的相关性,来确定震源位置。具体的,当观测点成非规则分布(如地面观测)时,可以将压裂井附近需要观测的观测区进行网格剖分,网格大小视震源位置监测精度而定(假设地震震源位置精度为1米时,网格大小为1m*1m)。假设网格剖分处理后的每个网格节点都是虚拟震源点,三分量观测点布置于压裂井周围。由声波测井得到介质的速度,采用射线追踪方法逐点计算,得到每个检波器的理论传播路径和旅行时。根据初至直达波到达各个观测点时间,选取地震记录道,提取直达波能量,然后相加求和,逐个计算每个网格节点的能量值,能量最大的网格节点,就是实际震源位置。当观测点成线性组合(如井中监测方式),上述过程只能获得震源到观测点相对距离和高度(以下简称相对位置),还需要通过时间扫描,确定上述最大叠加能量所对应的时间,以所述所对应的时间相应的微地震记录进行震源相对于观测点的方位(以下简称相对方位)的确定;根据所述相对方位和相对位置确定震源位置。因此,现有的基于模型正演的震源位置定位方法中定位的速度,取决于震源位置监测精度。震源位置监测精度越高,需要对观测区域进行越细的网格剖分,由此带来的计算量也是惊人的,难以实现施工现场的实时定位;监测精度越低,计算速度也越快,但往往又不能满足监测的需求。
因此,现有技术中亟需一种确定微地震的震源位置的方法,可以在保证震源位置定位精度的前提下,提高自动定位运算速度,满足压裂实时性,达到工程现场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确定微地震的震源位置的方法和装置,可以在保证震源位置定位精度的前提下,提高自动定位运算速度,满足压裂实时性,达到工程现场的需求。
本申请提供的确定微地震的震源位置的方法和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确定微地震的震源位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将观测区按照多种预设的网格边长大小,依次由大到小进行多重网格剖分处理,至网格边长大小为预设震源位置检测精度;
确定所述多重网格剖分处理后得到的网格节点到观测点的初至时间,以及与所述初至时间相应的微地震记录;
基于所述网格节点到观测点的初至时间和所述相应的微地震记录,按照所述多重网格剖分处理所对应的网格边长大小,依次由大到小对网格节点进行多重空间扫描处理,确定所述观测区中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网格节点;
根据所述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网格节点确定微地震的震源位置。
一种确定微地震的震源位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将观测区按照多种预设的网格边长大小,依次由大到小进行多重网格剖分处理,至网格边长大小为预设震源位置检测精度;
确定所述多重网格剖分处理后得到的网格节点到观测点的初至时间,以及与所述初至时间相应的微地震记录;
基于所述网格节点到观测点的初至时间和所述相应的微地震记录,按照所述多重网格剖分处理所对应的网格边长大小,依次由大到小对网格节点进行多重空间扫描处理,确定所述观测区中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网格节点;
对所述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网格节点的微地震记录按照预设的滑动时间步长的大小,依次由大到小进行多重滑动时间步长扫描处理,得到所述观测区中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时间;
根据所述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网格节点和所述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时间确定微地震的震源位置。
一种确定微地震的震源位置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多重网格剖分处理模块,用于将观测区按照多种预设的网格边长大小,依次由大到小进行多重网格剖分处理,至网格边长大小为预设震源位置检测精度;
第一数据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多重网格剖分处理后得到的网格节点到观测点的初至时间,以及与所述初至时间相应的微地震记录;
第一网格节点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网格节点到观测点的初至时间和所述相应的微地震记录,按照所述多重网格剖分处理所对应的网格边长大小,依次由大到小对网格节点进行多重空间扫描处理,确定所述观测区中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网格节点;
第一震源位置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网格节点确定微地震的震源位置。
一种确定微地震的震源位置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二多重网格剖分处理模块,用于将观测区按照多种预设的网格边长大小,依次由大到小进行多重网格剖分处理,至网格边长大小为预设震源位置检测精度;
第二数据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多重网格剖分处理后得到的网格节点到观测点的初至时间,以及与所述初至时间相应的微地震记录;
第二网格节点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网格节点到观测点的初至时间和所述相应的微地震记录,按照所述多重网格剖分处理所对应的网格边长大小,依次由大到小对网格节点进行多重空间扫描处理,确定所述观测区中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网格节点;
时间获取模块,用于对所述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网格节点的微地震记录按照预设的滑动时间步长的大小,依次由大到小进行多重滑动时间步长扫描处理,得到所述观测区中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时间;
第二震源位置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网格节点和所述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时间确定微地震的震源位置。
本申请通过将所述观测区按照网格边长大小,依次由大到小进行多重网格剖分处理,至网格边长大小为预设震源位置检测精度;并确定出所述多重网格剖分处理后得到的网格节点到观测点的初至时间,以及与所述初至时间相应的微地震记录;基于所述网格节点到观测点的初至时间和所述相应的微地震记录,按照所述多重网格剖分处理所对应的网格边长大小,依次由大到小对网格节点进行多重空间扫描处理,可以确定出所述观测区中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网格节点;对于观测点成非规则分布(如地面观测)的情况,可以根据所述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网格节点确定微地震的震源位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利用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在保证震源位置定位精度的前提下,提高自动定位运算速度,从而满足压裂实时性,达到工程现场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确定微地震的震源位置的方法的一种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对观测区进行三重网格剖分处理后的一种实施例的网格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进行多重空间扫描处理,确定所述观测区中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网格节点的一种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对观测区进行双重网格剖分处理后的网格和相应网格节点区域的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确定微地震的震源位置的方法的另一种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进行多重滑动时间步长扫描处理,得到所述观测区中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时间一种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多重滑动时间步长扫描处理中以某一滑动时间步长绕射确定时间样点处的叠加能量的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确定微地震的震源位置的装置的一种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确定微地震的震源位置的装置的另一种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下面以几个具体的例子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实现。
以下首先介绍本申请一种确定微地震的震源位置的方法的一种实施例。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确定微地震的震源位置的方法的一种实施例的流程图,本申请提供了如实施例或流程图所述的方法操作步骤,但基于常规或者无创造性的劳动可以包括更多或者更少的操作步骤。实施例中列举的步骤顺序仅仅为众多步骤执行顺序中的一种方式,不代表唯一的执行顺序。在实际中的系统或客户端产品执行时,可以按照实施例或者附图所示的方法顺序执行或者并行执行(例如并行处理器或者多线程处理的环境)。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可以包括:
S110:将观测区按照多种预设的网格边长大小,依次由大到小进行多重网格剖分处理,至网格边长大小为预设震源位置检测精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观测区按照多种预设的网格边长大小,依次由大到小进行多重网格剖分处理,至网格边长大小为预设震源位置检测精度。具体的,所述预设震源位置检测精度可以根据实际应用中对震源位置检测精度的需求预先设置,比如设置为1m。所述预设的网格边长大小可以结合观测区实际情况设置,且所述预设的网格边长大小中最小的边长大小可以为预设震源位置检测精度。所述多重网格剖分处理可以包括至少两重以上的网格剖分处理,所述多重网格剖分处理的剖分次数可以结合实际应用需求确定。如图2所示,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对观测区进行三重网格剖分处理后的一种实施例的网格示意图;图2中,小网格的网格边长大小为预设震源位置检测精度;中网格的网格边长大小为5倍的预设震源位置检测精度;大网格的网格边长大小为25倍的预设震源位置检测精度。
S120:确定所述多重网格剖分处理后得到的网格节点到观测点的初至时间,以及与所述初至时间相应的微地震记录。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确定所述多重网格剖分处理后得到的网格节点到观测点的初至时间,以及与所述初至时间相应的微地震记录。具体的,所述网格节点到观测点的初至时间,以及与所述初至时间相应的微地震记录可以在勘探现场实时获取。
S130:基于所述网格节点到观测点的初至时间和所述相应的微地震记录,按照所述多重网格剖分处理所对应的网格边长大小,依次由大到小对网格节点进行多重空间扫描处理,确定所述观测区中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网格节点。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基于所述网格节点到观测点的初至时间和所述相应的微地震记录,按照所述多重网格剖分处理所对应的网格边长大小,依次由大到小对网格节点进行多重空间扫描处理,确定所述观测区中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网格节点。具体的,所述多重空间扫描处理可以包括至少两重以上的空间扫描处理,且所述多重空间扫描处理的扫描次数与所述多重网格剖分处理对应的剖分次数相同。如图3所示,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进行多重空间扫描处理,确定所述观测区中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网格节点的一种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具体的,可以包括:
S131:基于网格节点到观测点的初至时间和相应的微地震记录,按照网格边长大小由大到小,依次计算相应的网格节点区域内网格节点的叠加能量。
具体的,这里可以先计算最大网格边长对应的网格节点区域内网格节点的叠加能量。
S132:以最大的叠加能量所对应网格节点为中心,以及以次大网格边长大小确定相应的网格节点区域。
具体的,当步骤S131计算得到相应的网格节点区域内网格节点的叠加能量之后,可以确定出最大的叠加能量所对应网格节点,然后,可以以最大的叠加能量所对应网格节点为中心,以及以次大网格边长大小确定相应的网格节点区域。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假设上述多重网格剖分处理为双重网格剖分处理,小网格的网格边长大小为预设震源位置检测精度D1;大网格的网格边长大小为D2(10倍的D1)。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对观测区进行双重网格剖分处理后的网格和相应网格节点区域的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中,假设步骤S131计算得到的大网格的网格节点的叠加能量后,确定最大的叠加能量对应的网格节点为(i,j),i,j分别表示大网格的网格节点坐标,m,n分别表示小网格的网格节点坐标。相应的,图中(i,j)领域可以作为所述以最大的叠加能量所对应网格节点为中心,以及以次大网格边长大小确定相应的网格节点区域。
S133:重复上述计算网格节点的叠加能量和确定相应的网格节点区域的步骤至当前网络节点区域所对应的网格边长大小为预设震源位置检测精度。
具体的,在实际应用中,当所述多重空间扫描处理为两重以上的空间扫描处理时,可以重复上述计算网格节点的叠加能量和确定相应的网格节点区域的步骤至当前网络节点区域所对应的网格边长大小为预设震源位置检测精度;相应的,当所述多重空间扫描处理为两重空间扫描处理时,上述步骤S131和S132一次循环之后,当前网络节点区域所对应的网格边长大小为预设震源位置检测精度。相应的,可以直接执行S134。
S134:计算所述当前网格节点区域内网格节点的叠加能量,确定当前最大的叠加能量所对应网格节点,将所述当前最大的叠加能量所对应网格节点作为所述观测区中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网格节点。
具体的,在实际应用中,当当前网络节点区域所对应的网格边长大小为预设震源位置检测精度时,可以计算所述当前网格节点区域内网格节点的叠加能量,确定当前最大的叠加能量所对应网格节点,将所述当前最大的叠加能量所对应网格节点作为所述观测区中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网格节点。
S140:根据所述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网格节点确定微地震的震源位置。
在实际应用中,对于观测点成非规则分布(如地面观测)的情况,在步骤S130确定所述观测区中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网格节点之后,可以根据所述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网格节点确定微地震的震源位置,具体的,可以包括:
将所述最大叠加能量所对应网格节点与观测点的相对位置作为微地震的震源与所述观测点的相对位置,根据所述相对位置确定微地震的震源位置。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假设观测区为2000m*150m的区域,预设震源位置检测精度为1m,相应的,假设以上述图4中的双重网格剖分处理为例,利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确定所述观测区中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网格节点的过程中,扫描进行运算的次数为3100次,而现有的技术方案在确定所述观测区中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网格节点的过程中,扫描进行运算的次数为300000次,由此可见,利用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在保证震源位置定位精度的前提下,大大提高定位运算速度。
由以上本申请一种确定微地震的震源位置的方法的实施例可见,本申请通过将所述观测区按照网格边长大小,依次由大到小进行多重网格剖分处理,至网格边长大小为预设震源位置检测精度;并确定出所述多重网格剖分处理后得到的网格节点到观测点的初至时间,以及与所述初至时间相应的微地震记录;基于所述网格节点到观测点的初至时间和所述相应的微地震记录,按照所述多重网格剖分处理所对应的网格边长大小,依次由大到小对网格节点进行多重空间扫描处理,可以确定出所述观测区中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网格节点;对于观测点成非规则分布(如地面观测)的情况,可以根据所述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网格节点确定微地震的震源位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利用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在保证震源位置定位精度的前提下,提高自动定位运算速度,从而满足压裂实时性,达到工程现场的需求。
在实际应用中,考虑到观测点成线性组合的情况,以下介绍本申请一种确定微地震的震源位置的方法的另一种实施例。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确定微地震的震源位置的方法的另一种实施例的流程图,本申请提供了如实施例或流程图所述的方法操作步骤,但基于常规或者无创造性的劳动可以包括更多或者更少的操作步骤。实施例中列举的步骤顺序仅仅为众多步骤执行顺序中的一种方式,不代表唯一的执行顺序。在实际中的系统或客户端产品执行时,可以按照实施例或者附图所示的方法顺序执行或者并行执行(例如并行处理器或者多线程处理的环境)。具体的如图5所示,所述方法可以包括:
S510:将观测区按照多种预设的网格边长大小,依次由大到小进行多重网格剖分处理,至网格边长大小为预设震源位置检测精度。
S520:确定所述多重网格剖分处理后得到的网格节点到观测点的初至时间,以及与所述初至时间相应的微地震记录。
S530:基于所述网格节点到观测点的初至时间和所述相应的微地震记录,按照所述多重网格剖分处理所对应的网格边长大小,依次由大到小对网格节点进行多重空间扫描处理,确定所述观测区中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网格节点。
S540:对所述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网格节点的微地震记录按照预设的滑动时间步长的大小,依次由大到小进行多重滑动时间步长扫描处理,得到所述观测区中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时间。
具体的,所述多重滑动时间步长扫描处理可以包括至少两重以上的滑动时间步长扫描处理。如图6所示,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进行多重滑动时间步长扫描处理,得到所述观测区中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时间一种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具体的,所述对所述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网格节点的微地震记录按照预设的滑动时间步长的大小,依次由大到小进行多重滑动时间步长扫描处理,得到所述观测区中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时间可以包括:
S541:对所述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网格节点的微地震记录按照预设的滑动时间步长的大小由大到小,依次以相应的滑动时间步长为间隔计算时间样点处的叠加能量。
具体的,所述预设的滑动时间步长可以结合观测区实际情况设置。且当当前的时间步长确定后,所述以相应的滑动时间步长为间隔计算时间样点处的叠加能量可以包括以当前的时间步长为间隔,依次获取第一个时间步长处的叠加能量、第二个时间步长处的叠加能量…第r个时间步长处的叠加能量(r的大小根据相应的微地震记录的长度和所述当前的时间步长确定)。具体的,所述计算时间样点处的叠加能量可以包括采用下述公式计算:
E ( i , k , τ ) = 1 N M Σ t = τ × S t + T i , k , p - ξ i , k , m - 0.5 M τ × S t + T i , k , p - ξ i , k , m + 0.5 M ( CX p t 2 + CY p t 2 + CZ p t 2 )
上式中,E(i,k,τ)表示第(i,k)个网格节点,第τ个时间步长处的叠加能量;CXpt表示第p道观测点第t时刻X分量振幅值;CYpt表示第p道观测点第t时刻Y分量振幅值;CZpt表示第p道观测点第t时刻Z分量振幅值;Ti,k,p表示第(i,k)个网格节点到第p个观测点的初至时间;ξi,k,m=min(Ti,k,p)(p=1,......N);M表示能量叠加的时间窗口长度;N表示观测点数量。
S542:确定以最大的叠加能量所对应的时间样点处为中心,以及以所述相应的滑动时间步长为长度的时间区间,获取所述时间区间内的微地震记录。
S543:对所述微地震记录以次大的滑动时间步长为间隔计算时间样点处的叠加能量。
S544:重复上述S542和S543的步骤至当前以一个时间样点的滑动时间步长为间隔。
具体的,在实际应用中,当所述多重滑动时间步长扫描处理为两重以上的滑动时间步长扫描处理时,可以重复上述S542和S543的步骤至当前以一个时间样点的滑动时间步长为间隔;相应的,当所述多重空间扫描处理为两重空间扫描处理时,上述步骤S542和S543一次循环之后,当前是以一个样点的滑动时间步长为间隔。相应的,可以直接执行S545。
S545:确定当前最大的叠加能量所对应的时间,将所述当前最大的叠加能量所对应时间作为所述观测区中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时间。
如图7所示,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多重滑动时间步长扫描处理中以某一滑动时间步长绕射确定时间样点处的叠加能量的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图中Geop_01至Geop_12表示观测点编号,每个编号对应相应的微地震记录;沿图中的能量叠加路径可获得相应的叠加能量的示意图,叠加能量的示意图中横坐标表示时间,单位为ms;纵坐标为叠加能量。st表示时间步长,从图中可见2st处的叠加能量最大。
S550:根据所述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网格节点和所述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时间确定微地震的震源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步骤S530确定所述观测区中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网格节点和S540得到所述观测区中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时间之后,可以根据所述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网格节点和所述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时间确定微地震的震源位置,具体的,可以包括:
将所述最大叠加能量所对应网格节点与观测点的相对位置作为微地震的震源与所述观测点的相对位置;
对与所述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时间相对应的微地震记录进行偏振分析或激化旋转处理,得到微地震的震源与所述观测点的相对方位;
根据所述相对位置和所述相对方位确定微地震的震源位置。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假设观测区为2000m*150m的区域,预设震源位置检测精度为1m,微地震记录的采样间隔为0.25ms,微地震记录的采样长度为500ms,即2000(500ms/0.25ms)个样点,有效信号的最大频率为200Hz。相应的,假设以上述图4中的双重网格剖分处理为例,利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确定微地震的震源位置的过程中,扫描进行运算的次数的计算公式可以如下:
OTimes=NGRID×NTIME=(Nl×Nh+nl×nh)×(St+Lt/St)
上式中,OTimes表示扫描进行运算的次数;NGRID表示扫描的网格节点数,NTIME表示扫描的时间点数;Nl=L/Dl2表示大网格横向节点数;L表示观测区横向长度,单位为m;Dl2表示大网格的横向边长,单位为m;Nh=H/Dh2表示大网格横向节点数;H表示观测区纵向高度,单位为m;Dh2表示大网格的纵向边长,单位为m;nl=Dl2/Dl1表示一个大网格所对应的小网格横向网格节点的数量,Dl1表示小网格的横向边长,单位为m;nh=Dh2/Dh1表示一个大网格所对应的小网格纵向网格节点的数量,Dh1表示小网格的纵向边长;St=(1000/zf)/dt表示时间扫描步长,zf表示信号最大频率,单位为Hz,dt表示信号采样间隔,单位为ms;Lt一个微地震记录的长度(样点数)。
相应的,可以计算得到利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确定微地震的震源位置的过程中,扫描进行运算的次数为37.2万次(大网格36万次,小网格1.2万次)。而利用现有技术确定微地震的震源位置的过程中,扫描进行运算的次数为60000万次,由此可见,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的运算效率是现有技术的1613倍,因此,利用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在保证震源位置定位精度的前提下,大大提高定位运算速度。
由以上本申请一种确定微地震的震源位置的方法的实施例可见,本申请通过将所述观测区按照网格边长大小,依次由大到小进行多重网格剖分处理,至网格边长大小为预设震源位置检测精度;并确定出所述多重网格剖分处理后得到的网格节点到观测点的初至时间,以及与所述初至时间相应的微地震记录;基于所述网格节点到观测点的初至时间和所述相应的微地震记录,按照所述多重网格剖分处理所对应的网格边长大小,依次由大到小对网格节点进行多重空间扫描处理,可以确定出所述观测区中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网格节点;接着,对所述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网格节点的微地震记录按照预设的滑动时间步长的大小,依次由大到小进行多重滑动时间步长扫描处理,得到所述观测区中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时间。对于观测点成线性组合的情况,可以根据所述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网格节点和所述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时间确定微地震的震源位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利用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在保证震源位置定位精度的前提下,大大提高自动定位运算速度,从而满足压裂实时性,达到工程现场的需求。
基于本申请一种确定微地震的震源位置的方法,本申请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确定微地震的震源位置的装置,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确定微地震的震源位置的装置的一种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所述装置800可以包括:
第一多重网格剖分处理模块810,可以用于将观测区按照多种预设的网格边长大小,依次由大到小进行多重网格剖分处理,至网格边长大小为预设震源位置检测精度;
第一数据确定模块820,可以用于确定所述多重网格剖分处理后得到的网格节点到观测点的初至时间,以及与所述初至时间相应的微地震记录;
第一网格节点确定模块830,可以用于基于所述网格节点到观测点的初至时间和所述相应的微地震记录,按照所述多重网格剖分处理所对应的网格边长大小,依次由大到小对网格节点进行多重空间扫描处理,确定所述观测区中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网格节点;
第一震源位置确定模块840,可以用于根据所述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网格节点确定微地震的震源位置。
本申请还提供所述第一网格节点确定模块830的具体实施例,具体的,所述第一网格节点确定模块830可以包括:
第一叠加能量计算单元,可以用于基于网格节点到观测点的初至时间和相应的微地震记录,按照网格边长大小由大到小,依次计算相应的网格节点区域内网格节点的叠加能量;
第一网格节点区域确定单元,可以用于以最大的叠加能量所对应网格节点为中心,以及以次大网格边长大小确定相应的网格节点区域;
第一数据处理单元,可以用于重复上述计算网格节点的叠加能量和确定相应的网格节点区域的步骤至当前网络节点区域所对应的网格边长大小为预设震源位置检测精度;
第二数据处理单元,可以用于计算所述当前网格节点区域内网格节点的叠加能量,确定当前最大的叠加能量所对应网格节点,将所述当前最大的叠加能量所对应网格节点作为所述观测区中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网格节点。
本申请还提供所述第一震源位置确定模块840的具体实施例,具体的,所述第一震源位置确定模块840可以包括:
第一相对位置获取单元,可以用于将所述最大叠加能量所对应网格节点与观测点的相对位置作为微地震的震源与所述观测点的相对位置;
第一震源位置确定单元,可以用于根据所述相对位置确定微地震的震源位置。
基于本申请一种确定微地震的震源位置的方法,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确定微地震的震源位置的装置,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确定微地震的震源位置的装置的另一种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所述装置900可以包括:
第二多重网格剖分处理模块910,可以用于将观测区按照多种预设的网格边长大小,依次由大到小进行多重网格剖分处理,至网格边长大小为预设震源位置检测精度;
第二数据确定模块920,可以用于确定所述多重网格剖分处理后得到的网格节点到观测点的初至时间,以及与所述初至时间相应的微地震记录;
第二网格节点确定模块930,可以用于基于所述网格节点到观测点的初至时间和所述相应的微地震记录,按照所述多重网格剖分处理所对应的网格边长大小,依次由大到小对网格节点进行多重空间扫描处理,确定所述观测区中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网格节点;
时间获取模块940,可以用于对所述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网格节点的微地震记录按照预设的滑动时间步长的大小,依次由大到小进行多重滑动时间步长扫描处理,得到所述观测区中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时间;
第二震源位置确定模块950,可以用于根据所述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网格节点和所述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时间确定微地震的震源位置。
本申请还提供所述第二网格节点确定模块930的具体实施例,具体的,所述第二网格节点确定模块930可以包括:
第二叠加能量计算单元,可以用于基于网格节点到观测点的初至时间和相应的微地震记录,按照网格边长大小由大到小,依次计算相应的网格节点区域内网格节点的叠加能量;
第二网格节点区域确定单元,可以用于以最大的叠加能量所对应网格节点为中心,以及以次大网格边长大小确定相应的网格节点区域;
第三数据处理单元,可以用于重复上述计算网格节点的叠加能量和确定相应的网格节点区域的步骤至当前网络节点区域所对应的网格边长大小为预设震源位置检测精度;
第四数据处理单元,可以用于计算所述当前网格节点区域内网格节点的叠加能量,确定当前最大的叠加能量所对应网格节点,将所述当前最大的叠加能量所对应网格节点作为所述观测区中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网格节点。
本申请还提供所述时间获取模块940的具体实施例,具体的,所述时间获取模块940可以包括:
第三叠加能量计算单元,可以用于对所述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网格节点的微地震记录按照预设的滑动时间步长的大小由大到小,依次以相应的滑动时间步长为间隔计算时间样点处的叠加能量;
时间区间确定单元,可以用于确定以最大的叠加能量所对应的时间样点处为中心,以及以所述相应的滑动时间步长为长度的时间区间;
微地震记录获取单元,可以用于获取所述时间区间内的微地震记录;
第四叠加能量计算单元,可以用于对所述微地震记录以次大的滑动时间步长为间隔计算时间样点处的叠加能量;
第五数据处理单元,可以用于重复上述微地震记录获取单元和第四叠加能量计算单元的步骤至第四叠加能量计算单元中当前以一个时间样点的滑动时间步长为间隔;
第六数据处理单元,可以用于确定当前最大的叠加能量所对应的时间,将所述当前最大的叠加能量所对应时间作为所述观测区中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时间。
本申请还提供所述第二震源位置确定模块950的具体实施例,具体的,所述第二震源位置确定模块950可以包括:
第二相对位置获取单元,可以用于将所述最大叠加能量所对应网格节点与观测点的相对位置作为微地震的震源与所述观测点的相对位置;
相对方位获取单元,可以用于对与所述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时间相对应的微地震记录进行偏振分析或激化旋转处理,得到微地震的震源与所述观测点的相对方位;
第二震源位置确定单元,可以用于根据所述相对位置和所述相对方位确定微地震的震源位置。
由以上本申请一种确定微地震的震源位置的方法或装置的实施例可见,本申请通过将所述观测区按照网格边长大小,依次由大到小进行多重网格剖分处理,至网格边长大小为预设震源位置检测精度;并确定出所述多重网格剖分处理后得到的网格节点到观测点的初至时间,以及与所述初至时间相应的微地震记录;基于所述网格节点到观测点的初至时间和所述相应的微地震记录,按照所述多重网格剖分处理所对应的网格边长大小,依次由大到小对网格节点进行多重空间扫描处理,可以确定出所述观测区中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网格节点;对于观测点成非规则分布(如地面观测)的情况,可以根据所述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网格节点确定微地震的震源位置。对于观测点成线性组合的情况,可以对所述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网格节点的微地震记录按照预设的滑动时间步长的大小,依次由大到小进行多重滑动时间步长扫描处理,得到所述观测区中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时间;最后,可以根据所述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网格节点和所述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时间确定微地震的震源位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利用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在保证震源位置定位精度的前提下,大大提高自动定位运算速度,从而满足压裂实时性,达到工程现场的需求。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虽然通过实施例描绘了本申请,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道,本申请有许多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希望所附的权利要求包括这些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

Claims (14)

1.一种确定微地震的震源位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将观测区按照多种预设的网格边长大小,依次由大到小进行多重网格剖分处理,至网格边长大小为预设震源位置检测精度;
确定所述多重网格剖分处理后得到的网格节点到观测点的初至时间,以及与所述初至时间相应的微地震记录;
基于所述网格节点到观测点的初至时间和所述相应的微地震记录,按照所述多重网格剖分处理所对应的网格边长大小,依次由大到小对网格节点进行多重空间扫描处理,确定所述观测区中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网格节点;
根据所述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网格节点确定微地震的震源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网格节点到观测点的初至时间和所述相应的微地震记录,按照所述多重网格剖分处理所对应的网格边长大小,依次由大到小对网格节点进行多重空间扫描处理,确定所述观测区中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网格节点包括:
基于网格节点到观测点的初至时间和相应的微地震记录,按照网格边长大小由大到小,依次计算相应的网格节点区域内网格节点的叠加能量;
以最大的叠加能量所对应网格节点为中心,以及以次大网格边长大小确定相应的网格节点区域;
重复上述计算网格节点的叠加能量和确定相应的网格节点区域的步骤至当前网络节点区域所对应的网格边长大小为预设震源位置检测精度;
计算所述当前网格节点区域内网格节点的叠加能量,确定当前最大的叠加能量所对应网格节点,将所述当前最大的叠加能量所对应网格节点作为所述观测区中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网格节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网格节点确定微地震的震源位置包括:
将所述最大叠加能量所对应网格节点与观测点的相对位置作为微地震的震源与所述观测点的相对位置,根据所述相对位置确定微地震的震源位置。
4.一种确定微地震的震源位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将观测区按照多种预设的网格边长大小,依次由大到小进行多重网格剖分处理,至网格边长大小为预设震源位置检测精度;
确定所述多重网格剖分处理后得到的网格节点到观测点的初至时间,以及与所述初至时间相应的微地震记录;
基于所述网格节点到观测点的初至时间和所述相应的微地震记录,按照所述多重网格剖分处理所对应的网格边长大小,依次由大到小对网格节点进行多重空间扫描处理,确定所述观测区中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网格节点;
对所述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网格节点的微地震记录按照预设的滑动时间步长的大小,依次由大到小进行多重滑动时间步长扫描处理,得到所述观测区中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时间;
根据所述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网格节点和所述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时间确定微地震的震源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网格节点到观测点的初至时间和相应的微地震记录,按照所述多重网格剖分处理所对应的网格边长大小,依次由大到小对网格节点进行多重空间扫描处理,确定所述观测区中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网格节点包括:
基于网格节点到观测点的初至时间和相应的微地震记录,按照网格边长大小由大到小,依次计算相应的网格节点区域内网格节点的叠加能量;
以最大的叠加能量所对应网格节点为中心,以及以次大网格边长大小确定相应的网格节点区域;
重复上述计算网格节点的叠加能量和确定相应的网格节点区域的步骤至当前网络节点区域所对应的网格边长大小为预设震源位置检测精度;
计算所述当前网格节点区域内网格节点的叠加能量,确定当前最大的叠加能量所对应网格节点,将所述当前最大的叠加能量所对应网格节点作为所述观测区中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网格节点。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网格节点的微地震记录按照预设的滑动时间步长的大小,依次由大到小进行多重滑动时间步长扫描处理,得到所述观测区中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时间包括:
S61:对所述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网格节点的微地震记录按照预设的滑动时间步长的大小由大到小,依次以相应的滑动时间步长为间隔计算时间样点处的叠加能量;
S62:确定以最大的叠加能量所对应的时间样点处为中心,以及以所述相应的滑动时间步长为长度的时间区间,获取所述时间区间内的微地震记录;
S63:对所述微地震记录以次大的滑动时间步长为间隔计算时间样点处的叠加能量;
S64:重复上述S62和S63的步骤至当前以一个时间样点的滑动时间步长为间隔;
S65:确定当前最大的叠加能量所对应的时间,将所述当前最大的叠加能量所对应时间作为所述观测区中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时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网格节点和所述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时间确定微地震的震源位置包括:
将所述最大叠加能量所对应网格节点与观测点的相对位置作为微地震的震源与所述观测点的相对位置;
对与所述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时间相对应的微地震记录进行偏振分析或激化旋转处理,得到微地震的震源与所述观测点的相对方位;
根据所述相对位置和所述相对方位确定微地震的震源位置。
8.一种确定微地震的震源位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多重网格剖分处理模块,用于将观测区按照多种预设的网格边长大小,依次由大到小进行多重网格剖分处理,至网格边长大小为预设震源位置检测精度;
第一数据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多重网格剖分处理后得到的网格节点到观测点的初至时间,以及与所述初至时间相应的微地震记录;
第一网格节点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网格节点到观测点的初至时间和所述相应的微地震记录,按照所述多重网格剖分处理所对应的网格边长大小,依次由大到小对网格节点进行多重空间扫描处理,确定所述观测区中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网格节点;
第一震源位置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网格节点确定微地震的震源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格节点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叠加能量计算单元,用于基于网格节点到观测点的初至时间和相应的微地震记录,按照网格边长大小由大到小,依次计算相应的网格节点区域内网格节点的叠加能量;
第一网格节点区域确定单元,用于以最大的叠加能量所对应网格节点为中心,以及以次大网格边长大小确定相应的网格节点区域;
第一数据处理单元,用于重复上述计算网格节点的叠加能量和确定相应的网格节点区域的步骤至当前网络节点区域所对应的网格边长大小为预设震源位置检测精度;
第二数据处理单元,用于计算所述当前网格节点区域内网格节点的叠加能量,确定当前最大的叠加能量所对应网格节点,将所述当前最大的叠加能量所对应网格节点作为所述观测区中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网格节点。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震源位置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相对位置获取单元,用于将所述最大叠加能量所对应网格节点与观测点的相对位置作为微地震的震源与所述观测点的相对位置;
第一震源位置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相对位置确定微地震的震源位置。
11.一种确定微地震的震源位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二多重网格剖分处理模块,用于将观测区按照多种预设的网格边长大小,依次由大到小进行多重网格剖分处理,至网格边长大小为预设震源位置检测精度;
第二数据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多重网格剖分处理后得到的网格节点到观测点的初至时间,以及与所述初至时间相应的微地震记录;
第二网格节点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网格节点到观测点的初至时间和所述相应的微地震记录,按照所述多重网格剖分处理所对应的网格边长大小,依次由大到小对网格节点进行多重空间扫描处理,确定所述观测区中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网格节点;
时间获取模块,用于对所述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网格节点的微地震记录按照预设的滑动时间步长的大小,依次由大到小进行多重滑动时间步长扫描处理,得到所述观测区中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时间;
第二震源位置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网格节点和所述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时间确定微地震的震源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格节点确定模块包括:
第二叠加能量计算单元,用于基于网格节点到观测点的初至时间和相应的微地震记录,按照网格边长大小由大到小,依次计算相应的网格节点区域内网格节点的叠加能量;
第二网格节点区域确定单元,用于以最大的叠加能量所对应网格节点为中心,以及以次大网格边长大小确定相应的网格节点区域;
第三数据处理单元,用于重复上述计算网格节点的叠加能量和确定相应的网格节点区域的步骤至当前网络节点区域所对应的网格边长大小为预设震源位置检测精度;
第四数据处理单元,用于计算所述当前网格节点区域内网格节点的叠加能量,确定当前最大的叠加能量所对应网格节点,将所述当前最大的叠加能量所对应网格节点作为所述观测区中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网格节点。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间获取模块包括:
第三叠加能量计算单元,用于对所述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网格节点的微地震记录按照预设的滑动时间步长的大小由大到小,依次以相应的滑动时间步长为间隔计算时间样点处的叠加能量;
时间区间确定单元,用于确定以最大的叠加能量所对应的时间样点处为中心,以及以所述相应的滑动时间步长为长度的时间区间;
微地震记录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时间区间内的微地震记录;
第四叠加能量计算单元,用于对所述微地震记录以次大的滑动时间步长为间隔计算时间样点处的叠加能量;
第五数据处理单元,用于重复上述微地震记录获取单元和第四叠加能量计算单元的步骤至第四叠加能量计算单元中当前以一个时间样点的滑动时间步长为间隔;
第六数据处理单元,用于确定当前最大的叠加能量所对应的时间,将所述当前最大的叠加能量所对应时间作为所述观测区中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时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震源位置确定模块包括:
第二相对位置获取单元,用于将所述最大叠加能量所对应网格节点与观测点的相对位置作为微地震的震源与所述观测点的相对位置;
相对方位获取单元,用于对与所述最大叠加能量对应的时间相对应的微地震记录进行偏振分析或激化旋转处理,得到微地震的震源与所述观测点的相对方位;
第二震源位置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相对位置和所述相对方位确定微地震的震源位置。
CN201610438716.9A 2016-06-17 2016-06-17 一种确定微地震的震源位置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59547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38716.9A CN105954796B (zh) 2016-06-17 2016-06-17 一种确定微地震的震源位置的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38716.9A CN105954796B (zh) 2016-06-17 2016-06-17 一种确定微地震的震源位置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54796A true CN105954796A (zh) 2016-09-21
CN105954796B CN105954796B (zh) 2018-02-02

Family

ID=569065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38716.9A Active CN105954796B (zh) 2016-06-17 2016-06-17 一种确定微地震的震源位置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954796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57404A (zh) * 2018-05-18 2018-12-0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地震定位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188361A (zh) * 2018-09-12 2019-01-11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能精确定位co2炮位置的工作面地震探测方法
CN109655897A (zh) * 2017-10-10 2019-04-1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格点搜索的微地震震源定位反演方法及系统
CN109828302A (zh) * 2019-01-17 2019-05-31 西人马(西安)测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振动传感器的震源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10967751A (zh) * 2018-09-29 2020-04-0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地面浅井监测的微地震事件的定位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3158441A (zh) * 2021-03-31 2021-07-23 胜达克半导体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芯片测试机内提高抓取信号精度的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088940A1 (en) * 2011-10-10 2013-04-11 Cggveritas Services Sa Device and method for source mechanism identification
CN103336297A (zh) * 2013-06-03 2013-10-02 北京京援伟达技术有限公司 微破裂向量扫描方法
CN103913772A (zh) * 2014-04-02 2014-07-09 西南石油大学 基于储层地质力学参数的微地震事件正演模拟方法
CN104076392A (zh) * 2014-05-28 2014-10-0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基于网格搜索和牛顿迭代的微震震源定位联合反演方法
CN105093298A (zh) * 2015-07-10 2015-11-25 北京派特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微地震数据四维搜索逆时叠加的快速计算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088940A1 (en) * 2011-10-10 2013-04-11 Cggveritas Services Sa Device and method for source mechanism identification
CN103336297A (zh) * 2013-06-03 2013-10-02 北京京援伟达技术有限公司 微破裂向量扫描方法
CN103913772A (zh) * 2014-04-02 2014-07-09 西南石油大学 基于储层地质力学参数的微地震事件正演模拟方法
CN104076392A (zh) * 2014-05-28 2014-10-0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基于网格搜索和牛顿迭代的微震震源定位联合反演方法
CN105093298A (zh) * 2015-07-10 2015-11-25 北京派特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微地震数据四维搜索逆时叠加的快速计算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55897A (zh) * 2017-10-10 2019-04-1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格点搜索的微地震震源定位反演方法及系统
CN108957404A (zh) * 2018-05-18 2018-12-0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地震定位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188361A (zh) * 2018-09-12 2019-01-11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能精确定位co2炮位置的工作面地震探测方法
CN109188361B (zh) * 2018-09-12 2021-07-16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能精确定位co2炮位置的工作面地震探测方法
CN110967751A (zh) * 2018-09-29 2020-04-0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地面浅井监测的微地震事件的定位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0967751B (zh) * 2018-09-29 2022-03-0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地面浅井监测的微地震事件的定位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09828302A (zh) * 2019-01-17 2019-05-31 西人马(西安)测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振动传感器的震源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13158441A (zh) * 2021-03-31 2021-07-23 胜达克半导体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芯片测试机内提高抓取信号精度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54796B (zh) 2018-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54796A (zh) 一种确定微地震的震源位置的方法和装置
CN102520071B (zh) 基于改进子空间算法的输电塔模态参数识别方法
CN104280775B (zh) 一种基于全波形矢量偏移叠加的微地震监测定位方法
CN104331745B (zh) 油气藏内天然裂缝的分期、分成因预测评价方法
RU2007114287A (ru) Обнаружение и определение местоположений микросейсмических событий путем непрерывной картографической миграции
CN106646609B (zh) 多次扫描的微地震多参数联合快速反演方法
CN113484910B (zh) 基于地震干涉法的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及系统
CN107290722A (zh) 微震源的定位方法和装置
CN105093319A (zh) 基于三维地震数据的地面微地震静校正方法
CN104749630B (zh) 构建微地震监测速度模型的方法
CN106088168A (zh) 建筑物桩体的低应变双速度信号平均检测方法
CN112505756B (zh) 地震勘探野外炮点安全距离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3297810A (zh) 一种检验海面高度的现场观测设备布放方法和系统
CN104330830B (zh) 一种磁性体顶面埋深预测方法及装置
JP2000121743A (ja) 地震動分布の評価方法
CN106320396A (zh) 建筑物实心桩的低应变双速度信号平均检测方法
JPH10319128A (ja) 受動型地下構造探査装置
CN111460608A (zh) 考虑周期分布的群桩屏障对弹性波隔振的解析计算方法
Dawadi et al. Two-dimensional Ground Response Analyses at the Delaney Park Downhole Array Site
Suzuki et al. A Study to estimate shape of engineering basement on a basis of modal properties of sedimentary basin
CN108459348A (zh) 一种快速测试天然地基刚度系数的方法
US20240230942A9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al-Time Calculating a Microseismic Focal Mechanism Based on Deep Learning
US20240134080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al-Time Calculating a Microseismic Focal Mechanism Based on Deep Learning
CN105929445A (zh) 微破裂向量扫描方法
Akgun et al. The geophysical methods applied in alluvial basin (a case study in Izmi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