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38539A - 智能卡再次进场过程中保持工作状态的方法以及智能卡 - Google Patents

智能卡再次进场过程中保持工作状态的方法以及智能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38539A
CN105938539A CN201610021130.2A CN201610021130A CN105938539A CN 105938539 A CN105938539 A CN 105938539A CN 201610021130 A CN201610021130 A CN 201610021130A CN 105938539 A CN105938539 A CN 1059385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mart card
order
electronic equipment
state
c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2113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38539B (zh
Inventor
李东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dyron Corp
Tendyr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dyr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dyr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ndyr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02113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938539B/zh
Publication of CN1059385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385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385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385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00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 G06K7/10118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the sensing being preceded by at least one preliminary step
    • G06K7/10128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the sensing being preceded by at least one preliminary step the step consisting of detection of the presence of one or more record carriers in the vicinity of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0008General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reading of electronic memory record carriers, independent of its reading method, e.g. power transf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00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 G06K7/10158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methods and means used by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for reliably powering the wireless record carriers using an electromagnetic interrogation fiel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卡再次进场过程中保持工作状态的方法及智能卡,包括:智能卡在电子设备的电磁场内且处于激活状态下,向电子设备发送等待时间延长指令,等待时间延长指令中至少包含预设的等待时长;智能卡接收到电子设备返回的响应等待时间延长指令的应答后,启动计时器,计时器的计时时长为预设的等待时长;智能卡检测到智能卡离场,判断计时器是否超时,如果没有,则将智能卡的当前状态保持为激活状态,其中,在智能卡离场时,智能卡由智能卡的内置电源供电;智能卡检测到智能卡再次进场,判断计时器是否超时,如果没有,则将智能卡的当前状态继续保持为激活状态。

Description

智能卡再次进场过程中保持工作状态的方法以及智能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卡再次进场过程中保持工作状态的方法以及智能卡。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智能卡与电子设备(例如,支持13.56MHz载波频率的射频读/写设备,比如NFC射频读/写设备)进行通信时,智能卡与电子设备的距离很小从而使得智能卡可以处在电子设备的电磁场中并从电子设备的电磁场获得能量。在相关技术中,当智能卡进场(即智能卡进入电子设备的电磁场获取能量)时,智能卡需要与电子设备交互从而使得智能卡从关机状态经由空闲状态变为激活状态,在智能卡离场(即智能卡远离电子设备的电磁场)后,智能卡将从激活状态变为关机状态;当智能卡需要执行后续的操作再次进场时,智能卡必须再与电子设备交互从而使得智能卡重新从关机状态经由空闲状态变为激活状态,才能继续执行后续的操作,但智能卡在再次进场时与电子设备的通信过程繁琐,需要与电子设备交互重新进行状态的转换,耗费的时间多,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上述问题之一。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卡再次进场过程中保持工作状态的方法及采用该方法的智能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体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智能卡再次进场过程中保持工作状态的方法,包括:
智能卡判断是否检测到离场状态下进场,若是,则智能卡将当前状态切换为空闲状态;否则,智能卡将当前状态保持为离场状态,继续判断是否检测到离场状态下进场;智能卡在空闲状态下接收来自电子设备的命令,对从电子设备接收到的命令进行判断,如果接收到的命令为防冲突循环命令、冲突检测命令、停止命令和错误命令的其中之一,则智能卡将当前状态保持为空闲状态;如果接收到的命令为探卡命令,则智能卡向电子设备返回响应探卡命令的应答,智能卡将当前状态切换为准备状态;智能卡在准备状态下接收来自所述电子设备的命令,对从电子设备接收到的命令进行判断,如果接收到的命令为探卡命令、停止命令和错误命令的其中之一,则智能卡将当前状态切换为空闲状态;如果接收到的命令为防冲突循环命令,则智能卡将当前状态保持为准备状态;如果接收到的命令为冲突检测命令,则智能卡向电子设备返回确认信息,且智能卡将当前状态切换为激活状态,其中,确认信息包含智能卡的唯一识别号UID;智能卡在激活状态下接收来自电子设备的命令,对从电子设备接收到的命令进行判断,如果接收到的命令为探卡命令、防冲突循环命令、冲突检测命令和错误命令的其中之一,则智能卡将当前状态切换为空闲状态;如果接收到的命令为选择命令,则智能卡向电子设备返回响应选择命令的应答,且智能卡将当前状态保持为激活状态,其中,响应选择命令的应答包括智能卡支持的等待时间、波特率、历史字节和厂商代码中的至少之一。
智能卡在电子设备的电磁场内且处于激活状态下,向电子设备发送等待时间延长指令,等待时间延长指令中至少包含预设的等待时长;智能卡接收到电子设备返回的响应等待时间延长指令的应答后,启动计时器,计时器的计时时长为预设的等待时长;智能卡检测到智能卡离场,判断计时器是否超时,如果没有,则将智能卡的当前状态保持为激活状态,其中,在智能卡离场时,智能卡由智能卡的内置电源供电;智能卡检测到智能卡再次进场,判断计时器是否超时,如果没有,则将智能卡的当前状态继续保持为激活状态。
此外,智能卡检测到智能卡离场,包括:检测到智能卡的整流电压从高电平变为低电平。
此外,智能卡检测到智能卡再次进场,包括:检测到智能卡的整流电压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
此外,在智能卡向电子设备发送等待时间延长指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智能卡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离场指令。
此外,在智能卡向电子设备发送等待时间延长指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智能卡接收电子设备发送的操作命令;操作命令至少包括:充电命令;在检测到智能卡离场后,且检测到智能卡再次进场之前,方法还包括:智能卡的线圈从电子设备的电磁场获取能量,为智能卡进行设备充电。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智能卡,包括:第一判断模块、第二判断模块、第三判断模块、第四判断模块、接收模块、控制模块、发送模块和计时器,其中: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是否检测到智能卡在离场状态下进场,并将判断结果发送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还用于如果第一判决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则控制智能卡将当前状态切换为空闲状态,否则,控制智能卡继续保持离场状态;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电子设备发送的命令;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对智能卡在空闲状态下从电子设备接收到的命令进行判断,如果空闲状态下接收到的命令为防冲突循环命令、冲突检测命令、停止命令、错误命令中的其中之一,则通知控制模块控制智能卡将当前状态保持为空闲状态;如果空闲状态下接收到的命令为探卡命令,则通知控制模块返回响应探卡命令的应答,并控制智能卡将当前状态切换为准备状态;控制模块,还用于在第二判断模块判断智能卡在空闲状态下接收到的命令为防冲突循环命令、冲突检测命令、停止命令和错误命令的其中之一的情况下,控制智能卡将当前状态保持为空闲状态;在第二判断模块判断接收到的命令为探卡命令,则通知发送模块向电子设备返回响应探卡命令的应答,并控制智能卡将当前状态切换为准备状态;第三判断模块,用于对智能卡在准备状态下从电子设备接收到的命令进行判断,如果准备状态下接收到的命令为探卡命令、停止命令和错误命令的其中之一,则通知控制模块控制智能卡将当前状态切换为空闲状态;如果准备状态下接收到的命令为防冲突循环命令,则通知控制模块控制智能卡将当前状态保持为准备状态;如果准备状态下接收到的命令为冲突检测命令,则通知控制模块向电子设备返回确认信息,且控制智能卡将当前状态切换为激活状态;控制模块,还用于在第三判断模块判断智能卡在准备状态下接收到的命令为探卡命令、停止命令和错误命令的其中之一的情况下,控制智能卡将当前状态切换为空闲状态;在第三判断模块判断在准备状态下接收到的命令为防冲突循环命令的情况下,控制智能卡将当前状态保持为准备状态;在第三判断模块判断在准备状态下接收到的命令为冲突检测命令的情况下,通过发送模块向电子设备返回确认信息,且控制智能卡将当前状态切换为激活状态;其中,确认信息包含智能卡的唯一识别号UID;第四判断模块,用于对智能卡处于激活状态下从电子设备接收到的命令进行判断,如果激活状态下接收到的命令为探卡命令、防冲突循环命令、冲突检测命令和错误命令的其中之一,则通知控制模块控制智能卡将当前状态切换为空闲状态;如果激活状态下接收到的命令为选择命令,则通过控制模块向电子设备返回响应选择命令的应答,且控制智能卡将当前状态保持为激活状态;控制模块,还用于在第四判断模块判断智能卡在激活状态下接收到的命令为探卡命令、防冲突循环命令、冲突检测命令和错误命令的其中之一的情况下,控制智能卡将当前状态切换为空闲状态;如果第四判断模块判断在激活状态下接收到的命令为选择命令,则通过发送模块向电子设备返回响应选择命令的应答,且控制智能卡将当前状态保持为激活状态;其中,响应选择命令的应答包括智能卡支持的等待时间、波特率、历史字节、厂商代码中的至少之一;
发送模块,用于在智能卡在电子设备的电磁场内处于激活状态下,向电子设备发送等待时间延长指令,等待时间延长指令中至少包含预设的等待时长;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到电子设备返回的响应等待时间延长指令的应答后,触发计时器开始计时;计时器,用于在被接收模块触发后,开始计时,计时时长为预设的等待时长;控制模块,用于在检测到智能卡离场后,判断计时器是否超时,如果没有,则将智能卡的当前状态保持为激活状态,其中,在智能卡离场时,智能卡由智能卡的内置电源供电,还用于在检测到智能卡再次进场后,判断计时器是否超时,如果没有,则将智能卡的当前状态继续保持为激活状态。
此外,控制模块,用于检测到智能卡离场,包括:控制模块检测到智能卡整流电压从高电平变为低电平。
此外,控制模块,用于检测到智能卡再次进场,包括:控制模块检测到智能卡整流电压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
此外,接收模块,还用于在发送模块向电子设备发送等待时间延长指令之前,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离场指令。
此外,智能卡还包括:线圈;接收模块,还用于在发送模块向电子设备发送等待时间延长指令之前,接收到电子设备发送的操作命令,操作命令至少包括:充电命令;线圈,用于在控制模块检测到智能卡离场后,且检测到智能卡再次进场之前,从电子设备的电磁场中获取能量,为智能卡进行设备充电。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智能卡再次进场过程中保持工作状态的方法及智能卡,通过智能卡在离场前给电子设备发送等待时间延长指令,并且在离场后智能卡的内置电源给智能卡供电,使得智能卡在预设的等待时长内再次进场仍然保持离场前的工作状态,无需再与电子设备交互进行状态切换,从而简化了智能卡与电子设备的通信过程,节省了智能卡再次进场的时间,提高了再次进场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智能卡初次进场、离场及再次进场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智能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智能卡的可选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数量或位置。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卡再次进场过程中保持工作状态的方法,图1是本实施例的智能卡初次进场的流程示意图,智能卡初次进场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1-S108),如图1所示:
S101:智能卡判断是否检测到离场状态下进场,若是,则执行步骤S102;否则,智能卡将当前状态保持为离场状态,继续执行步骤101;
具体实施过程中,智能卡在离场状态下进场一般为上述第一种进场方式,即C1进场方式,智能卡与电子设备属于物理意义上的靠近,智能卡的线圈可以渐渐感应到电子设备的电磁场,与线圈连接的整流电路或主控芯片从线圈取电渐渐增多,因此,具体地,智能卡判断是否检测到离场状态下进场包括:智能卡判断与线圈连接的整流电路或智能卡的主控芯片输出的整流电压是否从低电平变化为高电平。如果智能卡检测到整流电路输出的整流电压以及主控芯片输出的整流电压从低电平变化为高电平,智能卡就可以检测到智能卡离场状态下进场。若判断智能卡进场,则执行步骤S102,否则,智能卡仍处于离场状态,继续执行步骤S101。
S102:智能卡将当前状态切换为空闲状态;
具体实施过程中,当智能卡在离场状态下进场,判断出整流电压从低电平变化为高电平时,智能卡便知晓为进场状态,智能卡从离场状态切换为空闲状态。
S103:智能卡接收来自电子设备的命令,对从电子设备接收到的命令进行判断,如果接收到的命令为防冲突循环命令、冲突检测命令、停止命令、错误命令中的其中之一,则继续执行步骤S103;如果接收到的命令为探卡命令,则执行步骤S104;
具体实施过程中,防冲突循环命令是指为了防止命令冲突而循环的命令,是个循环命令,因此,智能卡处于空闲状态时,接收到防冲突循环命令后,智能卡仍保持空闲状态。
冲突检测命令是指为了检测电子设备的电磁场中是否存在多个智能卡的命令,智能卡在准备状态时才可以进行该命令相应的操作,智能卡在空闲状态时即使接收到了该命令但也不可以进行该命令相应的操作,因此,智能卡处于空闲状态时,接收到冲突检测命令后,智能卡仍保持空闲状态。
停止命令是指为了使智能卡停止操作的命令,是当电子设备遇到系统故障时,电子设备强制智能卡停止操作的命令,因此,智能卡处于空闲状态时,接收到停止命令后,智能卡不再进行后续的操作,智能卡仍保持空闲状态。
错误命令是指电子设备发生运行错误时,电子设备给智能卡的错误指示,因此,智能卡处于空闲状态时,接收到错误命令后,智能卡不再进行后续的操作,智能卡仍保持空闲状态。
因此,当智能卡接收到上述命令中的其中一个命令时,智能卡的当前状态不发生改变,智能卡继续执行步骤S103,接收来自电子设备发送的命令,并判断接收到的命令的类型。
具体实施过程中,探卡命令是指电子设备为了探测电子设备的电磁场内的智能卡而执行的命令。当电子设备发送探卡命令,探测电子设备的电磁场内是否存在符合格式的智能卡,则智能卡将向电子设备返回响应应答,即该智能卡执行步骤S104。
S104:智能卡向电子设备返回响应探卡命令的应答,智能卡将当前状态切换为准备状态。
具体实施过程中,当电子设备发送探卡命令,探测电子设备的电磁场内是否存在符合格式的智能卡,智能卡接收到电子设备发送的探卡命令时,智能卡返回响应探卡命令的应答,以指示电子设备在其电磁场内存在符合格式的智能卡,则智能卡将当前状态切换为准备状态。例如,当电子设备为NFC设备时,NFC设备探测自己的电磁场内的智能卡是否支持NFC通信,智能卡接收到NFC设备发送的探卡命令时,若该智能卡支持NFC通信,则该智能卡返回一个应答,以指示NFC设备在其电磁场内存在可以支持NFC通信的智能卡,并将当前状态切换为准备状态。
S105:智能卡接收来自电子设备的命令,对从电子设备接收到的命令进行判断,如果接收到的命令为探卡命令、停止命令、错误命令中的其中之一,则返回步骤S102;如果接收到的命令为防冲突循环命令,则继续执行步骤S105;如果接收到的命令为冲突检测命令,则执行步骤S106;
探卡命令是指电子设备为了探测电子设备的电磁场内的智能卡而执行的命令,是智能卡处于空闲状态时从空闲状态切换到准备状态的命令,因此,智能卡处于准备状态时,接收到探卡命令后,智能卡将当前状态切换为空闲状态,即返回步骤S102。
停止命令是指为了使智能卡停止操作的命令,是当电子设备遇到系统故障时,电子设备强制智能卡停止操作的命令,因此,智能卡处于准备状态时,接收到停止命令后,智能卡不再进行后续的操作,智能卡将当前状态切换为空闲状态,即返回步骤S102。
错误命令是指电子设备发生运行错误时,电子设备给智能卡的错误指示,因此,智能卡处于准备状态时,接收到错误命令后,智能卡不再进行后续的操作,智能卡将当前状态切换为空闲状态。因此,当智能卡接收到上述命令中的其中一个命令时,将返回步骤S102。
防冲突循环命令是指为了防止命令冲突而循环的命令,是个循环命令,因此,智能卡处于准备状态时,接收到防冲突循环命令后,智能卡将继续执行步骤S105,即智能卡将当前状态保持为准备状态,继续对从电子设备接收到的命令进行判断。
由于冲突检测命令是为了检测电子设备的电磁场中是否存在多个智能卡的命令,因此,智能卡处于准备状态时,接收到冲突检测命令后,将执行步骤S106,即智能卡将向电子设备返回确认信息。
S106:智能卡向电子设备返回确认信息,且智能卡将当前状态切换为激活状态,其中,确认信息包含智能卡的唯一识别号(User Identification,缩写为UID);
智能卡处于准备状态时,接收到冲突检测命令后,由于智能卡返回给电子设备的确认信息包含了智能卡的唯一识别号UID,因此保证了当前电子设备只与这一张智能卡进行通信,当智能卡处于激活状态时,电子设备便可以与智能卡进行数据通信了。
S107:智能卡接收来自电子设备的命令,对从电子设备接收到的命令进行判断,如果接收到的命令为探卡命令、防冲突循环命令、冲突检测命令、错误命令中的其中之一,则执行步骤S102;如果接收到的命令为选择命令,则执行步骤S108。
选择命令是指电子设备选择与该智能卡进行通信后发送的命令,只有智能卡处于激活状态时才可以进行该命令相应的操作,智能卡在其他状态时即使接收到了该命令但也不可以进行该命令相应的操作,因此,智能卡处于激活状态时,若电子设备选择了与该智能卡进行通信,则电子设备发送选择命令给智能卡以指示智能卡电子设备已选择与其进行通信。
步骤S108:智能卡向电子设备返回响应选择命令的应答,且智能卡将当前状态保持为激活状态,其中,响应选择命令的应答包括智能卡支持的等待时间、波特率、历史字节、厂商代码中的其中之一。
通过步骤S101至步骤S108,智能卡从离场状态切换为空闲状态、从空闲状态切换为准备状态、从准备状态切换为激活状态,接下来智能卡可以执行离场及再次进场的操作,即可以执行下述步骤S109至步骤S112的操作。
如图1所示,智能卡离场及再次进场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9~S112):
S109:智能卡在电子设备的电磁场内且处于激活状态下,向电子设备发送等待时间延长指令,等待时间延长指令中至少包含预设的等待时长;
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为支持13.56MHz载波频率的射频读/写设备,例如NFC读写器、NFC手机等,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提供电磁场。智能卡可以为支持13.56MHz载波频率的非接触式智能卡。当智能卡进入电子设备的电磁场后,智能卡可以从电子设备的电磁场获得能量,并接收电子设备的触发命令,从而使得智能卡从关机状态变为激活状态,以触发智能卡开始与电子设备进行通讯。其中,智能卡可以与电子设备以非接触的方式进行通讯(如NFC进场通讯、射频通讯等)。此外,该智能卡还具有内置电源,该内置电源可以为智能卡供电,该智能卡还可以带有显示、按键输入等功能,以提示用户,方便用户输入,提高用户体验;同时,该智能卡中还可以包括安全芯片,安全芯片可以用于完成电子签名、签名验证、动态密码生成和/或验证等功能,以提高智能卡的安全性。
在本实施例中,智能卡给电子设备发送等待时间延长指令(Waiting Time eXtension,WTX),该等待时间延长指令中可以包含预设的等待时长。该等待时间延长指令可以用于指示电子设备等待预设的等待时长后再进行后续的操作。预设的等待时长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或者智能卡自身计算需求确定,还可以根据电子设备的电磁场能量功率的大小而产生变化。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等待时间延长指令,使得电子设备在预设的等待时长内一直等待智能卡的操作,当智能卡在电子设备等待的过程中离场后再次进场,智能卡仍处于激活状态,智能卡无需再与电子设备交互进行状态切换,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作为本实施例中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智能卡向电子设备发送等待时间延长指令之前,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可以包括:智能卡获取预设的等待时长的步骤。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智能卡可以从外部获取,比如,用户输入该等待时长,也可以根据预设的算法以及特定参数计算得到该等待时长,例如,智能卡可以获取帧等待时间(FWT,Frame Waiting Time)和等待时间延长乘数(WTXM,Waiting Time eXtension Multiplier),根据FWT和WTXM按照如下方式计算得到预设的等待时长Tw:Tw=FWT×WTXM。
一般情况下,帧等待时间因子(FWI,Frame Waiting time Integer)的取值为0~14,当FWI=0时,FWT为最小值,且最小值为302μs,当FWI=14时,FWT为最大值,且最大值为4949m。一般情况下,WTXM的取值为1~59。FWI和WTXM的取值由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智能卡向电子设备发送等待时间延长指令的触发机制可以是由用户发起指令触发,也可以由电子设备发起操作指令触发,前者能够保证用户需要将智能卡离场时,指示智能卡发送等待时间延长指令,使得用户具有控制权,后者能够保证电子设备根据自身进程在与智能卡进行通信时合理地调度资源或者信道,使得电子设备能够灵活控制与智能卡的通信质量,但两者均可以达到触发智能卡向电子设备发送等待时间延长指令的目的。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以用户发起指令触发智能卡向电子设备发送等待时间延长指令为例,在智能卡向电子设备发送等待时间延长指令之前,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可以包括:智能卡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离场指令。具体实施过程中,用户可以通过物理/虚拟按键(按钮)或键盘输入离场指令。例如,当用户需要输入智能卡密码时,智能卡紧贴着电子设备不方便用户的输入,因此,用户可以通过物理键盘或虚拟键盘向智能卡输入离场指令以指示智能卡离场,智能卡向电子设备发送等待时间延长指令,智能卡在收到电子设备返回的等待时间延长指令的应答后,用户可以从电子设备拿开智能卡(智能卡离场),并进行智能卡密码的输入,从而方便了用户的操作。在本实施例的另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以由电子设备发起操作指令触发智能卡向电子设备发送等待时间延长指令为例,在智能卡向电子设备发送等待时间延长指令之前,智能卡接收到电子设备发送的操作命令。例如,智能卡收到电子设备发送的操作命令为读写操作命令,但智能卡需要电子设备等待20ms,则智能卡可以向电子设备发送携带有20ms的等待时间延长指令,那么,电子设备会在20ms后与智能卡进行读写操作。又例如,智能卡收到电子设备发送的操作命令可以为充电命令,即电子设备给智能卡进行充电的命令。智能卡需要电子设备等待20ms,在这20ms内为智能卡充电,则智能卡可以向电子设备发送携带有20ms的等待时间延长指令,在这20ms的等待时长内,电子设备为智能卡充电,从而有效地保证了智能卡的能量来源。
S110:智能卡接收到电子设备返回的响应等待时间延长指令的应答后,启动计时器,计时器的计时时长为预设的等待时长;
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在接收到等待时间延长指令后,如果同意了智能卡的等待时间延长请求,则向智能卡发送一个等待时间延长指令的应答,以告知智能卡电子设备同意了等待时间延长请求,在等待预设的等待时长后再进行后续的操作。当智能卡收到电子设备返回的应答后,立即启动计时器,计时器开始计时,而且计时器的计时时长与预设的等待时长一致;同样地,电子设备侧也设有计时器,电子设备的计时器也是在发送应答后启动,该计时器的计时时长也为预设的等待时长,电子设备与智能卡的计时器应当同时结束计时。通过两侧的计时器可以控制智能卡的离场时间,只要智能卡能够在其计时器计时结束之前再次进场,智能卡就无需进行状态切换,由此,可以节省智能卡再次进场的时间,大大提高再次进场的效率。
S111:智能卡检测到智能卡离场,判断计时器是否超时,如果没有,则将智能卡的当前状态保持为激活状态,其中,在智能卡离场时,智能卡由智能卡的内置电源供电;
在本实施例中,若智能卡离场的时间在其计时器计时结束前,也就是智能卡在其计时器未超时之前再次进场,那么,在智能卡离场的这段时间内,由于本发明的智能卡具有内置电源,智能卡可以由内置电源供电,因此,智能卡在离场时的当前状态一直为激活状态。而智能卡再次进场,电子设备的计时器也没有超时,电子设备依然处于等待状态,当电子设备的计时器到时后,继续与智能卡执行后续的通信,电子设备会认为智能卡一直处于激活状态,不曾离场,电子设备仅会向智能卡继续发送激活状态之后的交互指令,而不会重新启动智能卡进场的指令流程,由此,智能卡即便在离场时,仍为激活状态,无需进行状态切换,节省了智能卡再次进场的时间,大大提高了再次进场的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若智能卡离场的时间在其计时器计时结束之后,即智能卡在其计时器超时后再次进场,电子设备的计时器也超时,电子设备在计时器超时后不会再处于等待状态,而是进入寻卡流程,智能卡由激活状态变为离场状态,与电子设备重新执行进场的指令流程,即,需要从最初的离场状态切换至空闲状态、再从空闲状态切换至准备状态、再从准备状态切换至激活状态,才可以继续执行后续的通信。
具体地,智能卡离场可以包括多种实现方式,本实施例仅以以下两种方式之一给予说明:
A1:智能卡远离电子设备,其中,智能卡与电子设备的距离超过电子设备提供电磁场的能量的最大距离,则智能卡离场。这种离场方式是指智能卡与电子设备物理意义上的远离,即智能卡与电子设备之间的物理距离超过了电子设备提供电磁场的能量的最大距离,其中,最大距离可以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经验值设置,例如0.2m等,只要在用户使用智能卡时处于一种舒适的状态即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不进行限定。
A2:智能卡的主控芯片与智能卡的线圈断开。这种离场方式不是物理意义上的远离,而是指只要将智能卡的主控芯片与智能卡的线圈断开,那么即使智能卡没有远离电子设备,智能卡的线圈仍然能从电子设备的电磁场获得能量,但主控芯片已经无法通过线圈与电子设备通信,也无法再通过线圈从电子设备的电磁场获得能量,则智能卡离场。
对于第二种离场方式即A2离场方式,在智能卡检测到智能卡离场后且再次进场之前,智能卡的主控芯片与智能卡的线圈断开,智能卡的主控芯片不能通过线圈获得电子设备的电磁场能量,但智能卡的线圈仍然能从电子设备的电磁场获得能量,智能卡的线圈可以将获得的能量传输给与线圈相连的整流电路,从而给智能卡的充电电池或者充电电容等待充电装置进行充电。因此,作为本实施例中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步骤S109中在所述智能卡向所述电子设备发送等待时间延长指令之前,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可以包括:所述智能卡接收所述电子设备发送的操作命令;所述操作命令至少包括:充电命令;在步骤S111中在检测到所述智能卡离场后,且检测到所述智能卡再次进场之前,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可以包括:所述智能卡的线圈从所述电子设备的电磁场获取能量,为所述智能卡的充电电池或者充电电容等待充电装置进行充电。通过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即使智能卡离场,仍可以有效地利用了电子设备的电磁场给智能卡进行充电,提高了充电效率。
针对上述两种智能卡的离场方式,智能卡检测到智能卡离场的具体检测方法为检测到智能卡的整流电压从高电平变为低电平。具体实施过程中,在上述两种离场方式下,相应地,该检测方法也可以至少包括以下两种情况之一:
B1:检测到与智能卡的线圈相连的整流电路或主控芯片的整流电压从高电平变为低电平。
在该方式中,对于智能卡的第一种离场方式即A1离场方式,当智能卡从物理意义上远离了电子设备,那么智能卡的线圈渐渐感应不到电子设备的电磁场,与线圈连接的整流电路或主控芯片也渐渐不能从线圈取电,因此,整流电路输出的整流电压以及主控芯片输出的整流电压会从高电平变为低电平,智能卡检测到智能卡离场。
B2:检测到与智能卡的线圈相连的主控芯片的整流电压从高电平变为低电平。
在该方式中,对于智能卡的第二种离场方式即A2离场方式,当智能卡不是物理意义上远离了电子设备,只是将智能卡的主控芯片与智能卡的线圈断开时,那么虽然智能卡的线圈依然能够从电子设备的电磁场获取能量,但智能卡的主控芯片却无法从线圈不能从电子设备的电磁场获得能量,因此,主控芯片中的整流电路输出的整流电压会从高电平变为低电平,智能卡检测到智能卡离场。
通过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的检测方法,不管对于哪种离场方式,智能卡都可以准确检测智能卡是否离场,而且通过检测整流电压的变化除了可以非常准确地判断智能卡是否离场之外,实现电路也非常简单、成本低廉。
S112:智能卡检测到智能卡再次进场,判断计时器是否超时,如果没有,则将智能卡的当前状态继续保持为激活状态;
在本步骤中,若智能卡在其计时器未超时之前再次进场,电子设备的计时器也没有超时,电子设备依然处于等待状态,当电子设备的计时器到时后,继续与智能卡执行后续的通信,电子设备会认为智能卡一直处于激活状态,不曾离场,电子设备仅会向智能卡继续发送激活状态之后的交互指令,而不会重新启动智能卡进场的指令流程,而智能卡在离场再进场后,仍为激活状态,无需进行状态切换,节省了智能卡再次进场的时间,大大提高了再次进场的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对应于上述智能卡离场的实现方式,智能卡再次进场也可以至少包括以下两种方式之一:
C1:智能卡靠近电子设备,其中,智能卡从距离电子设备较远的地方慢慢靠近电子设备,靠近时,智能卡与电子设备的距离小于电子设备提供电磁场的能量的最大距离,则智能卡再次进场。这种再次进场方式与上述的第一种离场方式即A1离场方式相对应,是指智能卡与电子设备物理意义上的靠近。
C2:智能卡的主控芯片与智能卡的线圈连通。这种再次进场方式不是物理意义上的靠近,而是指在上述的第二种离场方式即A2离场方式中,将智能卡的主控芯片与智能卡的线圈之间断开的链路重新连通,那么智能卡的主控芯片可以通过线圈与电子设备通信,并通过线圈从电子设备的电磁场获得能量,则智能卡进场。
针对上述两种智能卡的进场方式,智能卡检测到智能卡再次进场的具体检测方法为检测到智能卡的整流电压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具体实施过程中,在上述两种再次进场方式下,相应地,该检测方法也可以至少包括以下两种情况之一:
D1:检测到与智能卡的线圈相连的整流电路或智能卡的主控芯片的整流电压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
在该方式中,对于智能卡的第一种进场方式即C1进场方式,当智能卡从物理意义上靠近了电子设备,那么智能卡的线圈可以渐渐感应到电子设备的电磁场,与线圈连接的整流电路或主控芯片从线圈取电渐渐增多,因此,整流电路输出的整流电压以及主控芯片输出的整流电压会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智能卡检测到智能卡再次进场。
D2:检测到与智能卡的线圈相连的主控芯片的整流电压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
在该方式中,对于智能卡的第二种进场方式即C2进场方式,当智能卡不是物理意义上靠近了电子设备,只是将智能卡的主控芯片与智能卡的线圈之间断开的链路重新连通,那么智能卡的主控芯片可以通过线圈从电子设备的电磁场获得能量,主控芯片中的整流电路输出的整流电压会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智能卡检测到智能卡再次进场。
通过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的检测方法,不管对于哪种进场方式,智能卡都可以准确检测智能卡是否再次进场,而且通过检测整流电压的变化除了可以非常准确地判断智能卡是否再次进场之外,实现电路也非常简单、成本低廉。
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卡再次进场过程中保持工作状态的方法,通过智能卡在离场前给电子设备发送等待时间延长指令,并且在离场后智能卡的内置电源给智能卡供电,使得智能卡在预设的等待时长内再次进场仍然保持离场前的工作状态,从而使得智能卡无需再与电子设备交互进行状态切换,简化了智能卡与电子设备的通信过程,节省了智能卡再次进场的时间,提高了再次进场的效率。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卡,图2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卡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智能卡包括第一判断模块109、第二判断模块110、第三判断模块111、第四判断模块112、发送模块101、接收模块102、计时器103、控制模块104以及电源模块105。其中:
第一判断模块109,用于判断是否检测到智能卡离场状态下进场,将判断结果发送至控制模块104。控制模块104,还用于如果第一判决模块109的判断结果为是,则控制智能卡将当前状态切换为空闲状态,否则,控制智能卡继续保持离场状态。
接收模块102,用于接收电子设备发送的命令。其中,接收到的命令包括:防冲突循环命令、冲突检测命令、停止命令、错误命令、探卡命令、选择命令。
第二判断模块110,用于对智能卡处于空闲状态下从电子设备接收到的命令进行判断,如果空闲状态下接收到的命令为防冲突循环命令、冲突检测命令、停止命令、错误命令中的其中之一,则通知控制模块104控制智能卡将当前状态保持为空闲状态;如果空闲状态下接收到的命令为探卡命令,则通知控制模块104返回响应探卡命令的应答,并控制智能卡将当前状态切换为准备状态。
控制模块14,还用于在第二判断模块110判断在空闲状态下接收到的命令为防冲突循环命令、冲突检测命令、停止命令、错误命令中的其中之一的情况下,控制智能卡将当前状态保持为空闲状态。在第二判断模块110判断在空闲状态接收到的命令为探卡命令,则通知发送模块101向电子设备返回响应探卡命令的应答,并控制智能卡将当前状态切换为准备状态。
第三判断模块111,用于对智能卡在准备状态下从电子设备接收到的命令进行判断,如果准备状态下接收到的命令为探卡命令、防冲突循环命令、停止命令、错误命令中的其中之一,则通知控制模块104控制智能卡将当前状态切换为空闲状态。
第四判断模块112,用于对智能卡在激活状态下从电子设备接收到的命令进行判断,如果激活状态下接收到的命令为探卡命令、防冲突循环命令、冲突检测命令、错误命令中的其中之一,则通知控制模块104控制智能卡将当前状态切换为空闲状态。如果激活状态下接收到的命令为选择命令,则通知控制模块104向电子设备返回响应选择命令的应答,且控制智能卡将当前状态保持为激活状态。其中,响应选择命令的应答包括智能卡支持的等待时间、波特率、历史字节、厂商代码中的其中之一。
控制模块104,还用于在第四判断模块112判断在激活状态下接收到的命令为探卡命令、防冲突循环命令、冲突检测命令、错误命令中的其中之一的情况下,控制智能卡将当前状态切换为空闲状态;如果第四判断模块112判断在激活状态下接收到的命令为选择命令,则通知发送模块101向电子设备返回响应选择命令的应答,且控制智能卡将当前状态保持为激活状态;其中,响应选择命令的应答包括智能卡支持的等待时间、波特率、历史字节、厂商代码中的至少之一。
发送模块101,还用于在智能卡在电子设备的电磁场内在激活状态下,向电子设备发送等待时间延长指令,等待时间延长指令中至少包含预设的等待时长。
接收模块102,还用于接收到电子设备返回的响应等待时间延长指令的应答后,触发计时器103开始计时。
计时器103,用于在被接收模块102触发后,开始计时,计时时长为预设的等待时长。
控制模块104,还用于在检测到智能卡离场后,判断计时器103是否超时,如果没有,则将智能卡的当前状态保持为激活状态,其中,在智能卡离场时,智能卡由智能卡的电源模块105供电;控制模块104,还用于在检测到智能卡再次进场后,判断计时器103是否超时,如果没有,则将智能卡的当前状态继续保持为激活状态。即若智能卡在计时器103未超时之前再次进场,则电子设备仍然可以识别该智能卡,可以继续执行后续的通信。
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卡在离场前给电子设备发送等待时间延长指令,并且在离场后由智能卡的电源模块给智能卡供电,使得智能卡在预设的等待时长内再次进场仍然保持离场前的工作状态,无需再与电子设备交互进行状态切换,从而简化了智能卡与电子设备的通信过程,节省了智能卡再次进场的时间,提高了再次进场的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判断模块109判断是否检测到智能卡离场状态下进场时,智能卡在离场状态下进场一般为上述第一种进场方式,即C1进场方式,智能卡与电子设备属于物理意义上的靠近,智能卡的线圈106感应到电子设备的电磁场并从中获取能量,使得智能卡的整流模块108中的整流电压或控制模块104中的整流电压从低电平变化为高电平,从而第一判断模109块判断智能卡进场,并且控制模块104将当前状态切换为空闲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防冲突循环命令是指为了防止命令冲突而循环的命令,是个循环命令,因此,接收模块102接收到防冲突循环命令后,控制模块104控制智能卡保持当前状态。冲突检测命令是指为了检测电子设备的电磁场中是否存在多个智能卡的命令,智能卡在准备状态时才可以进行该命令相应的操作,智能卡在其他状态时即使接收到了该命令但也不可以进行该命令相应的操作,因此,智能卡在准备状态时,接收模块102接收到冲突检测命令后,控制模块104控制智能卡将准备状态切换为激活状态。停止命令是指为了使智能卡停止操作的命令,是当电子设备遇到系统故障时,电子设备强制智能卡停止操作的命令,因此,接收模块102接收到停止命令后,控制模块104控制智能卡保持当前状态。错误命令是指电子设备发生运行错误时,电子设备给智能卡的错误指示,因此,接收模块102接收到错误命令后,控制模块104控制智能卡保持当前状态。探卡命令是指电子设备为了探测电子设备的电磁场内的智能卡而执行的命令。当电子设备发送探卡命令,探测电子设备的电磁场内是否存在符合格式的智能卡,则接收模块102接收到探卡命令后,发送模块101将向电子设备返回响应应答,以示电子设备在其电磁场内存在符合格式的智能卡。选择命令是指电子设备选择与该智能卡进行通信后发送的命令,只有智能卡在激活状态时才可以进行该命令相应的操作,智能卡在其他状态时即使接收到了该命令但也不可以进行该命令相应的操作,因此,智能卡在激活状态时,若电子设备选择了与该智能卡进行通信,则电子设备发送选择命令给智能卡以指示智能卡电子设备已选择与其进行通信。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判断模块110对智能卡在空闲状态下从电子设备接收到的命令进行判断时,当接收模块102接收到防冲突循环命令、冲突检测命令、停止命令、错误命令中的其中一个命令时,智能卡的当前状态不发生改变,控制模块104将当前状态保持为空闲状态。而探卡命令是指电子设备为了探测电子设备的电磁场内的智能卡而执行的命令,当电子设备发送探卡命令,探测电子设备的电磁场内是否存在符合格式的智能卡,接收模块102接收到电子设备发送的探卡命令时,发送模块101返回响应探卡命令的应答,以指示电子设备在其电磁场内存在符合格式的智能卡,则智能卡将当前状态切换为准备状态,因此,当接收模块102接收到探卡命令时,控制模块104控制智能卡将当前状态切换为准备状态。例如,当电子设备为NFC设备时,NFC设备探测自己的电磁场内的智能卡是否支持NFC通信,接收模块102接收到NFC设备发送的探卡命令时,若该智能卡支持NFC通信,则发送模块101返回一个应答,以指示NFC设备在其电磁场内存在可以支持NFC通信的智能卡,则控制模块104控制智能卡将当前状态切换为准备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判断模块111对智能卡在准备状态下从电子设备接收到的命令进行判断时,当接收模块102接收到探卡命令、防冲突循环命令、停止命令、错误命令中的其中一个命令时,控制模块104将当前状态切换为空闲状态。而探卡命令是指电子设备为了探测电子设备的电磁场内的智能卡而执行的命令,是智能卡从空闲状态切换到准备状态的命令,因此,智能卡在准备状态时,接收模块102接收到探卡命令后,控制模块104将当前状态切换为空闲状态。防冲突循环命令是指为了防止命令冲突而循环的命令,是个循环命令,因此,智能卡在准备状态时,接收模块102接收到防冲突循环命令后,控制模块104将当前状态保持为准备状态。冲突检测命令是指为了检测电子设备的电磁场中是否存在多个智能卡的命令,由于发送模块101返回给电子设备的确认信息包含了智能卡的唯一识别号UID,因此保证了当前电子设备只与这一张智能卡进行通信,因此,控制模块104控制智能卡将当前状态切换为激活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第四判断模块112对智能卡在激活状态下从电子设备接收到的命令进行判断时,当接收模块102接收到探卡命令、防冲突循环命令、冲突检测命令、错误命令中的其中一个命令时,控制模块104将当前状态切换为空闲状态。而选择命令是指电子设备选择与该智能卡进行通信后发送的命令,只有智能卡在激活状态时才可以进行该命令相应的操作,智能卡在其他状态时即使接收到了该命令但也不可以进行该命令相应的操作,因此,智能卡在激活状态时,若电子设备选择了与该智能卡进行通信,则电子设备发送选择命令给智能卡以指示智能卡电子设备已选择与其进行通信。因此,接收模块102接收到选择命令后,发送模块101返回响应选择命令的应答,响应选择命令的应答包括智能卡支持的等待时间、波特率、历史字节、厂商代码中的至少之一,以示电子设备该智能卡将与其进行通信。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发送模块101给电子设备发送等待时间延长指令,该等待时间延长指令中可以包含预设的等待时长。该等待时间延长指令可以用于指示电子设备等待预设的等待时长后再进行后续的操作。预设的等待时长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或者智能卡自身计算需求确定,还可以根据电子设备的电磁场能量功率的大小而产生变化。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等待时间延长指令,使得电子设备在预设的等待时长内一直等待智能卡的操作,当智能卡在电子设备等待的过程中离场后再次进场,智能卡仍在激活状态,智能卡无需再与电子设备交互进行状态切换,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发送模块101向电子设备发送等待时间延长指令之前,控制模块104还需要获取预设的等待时长,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控制模块104可以从外部获取,比如,用户输入该等待时长,也可以根据预设的算法以及特定参数计算得到该等待时长,例如,控制模块104获取帧等待时间(FWT,Frame Waiting Time)和等待时间延长乘数(WTXM,WaitingTime eXtension Multiplier),根据FWT和WTXM按照如下方式计算得到预设的等待时长Tw:Tw=FWT×WTXM。
一般情况下,帧等待时间因子(FWI,Frame Waiting time Integer)的取值为0~14,当FWI=0时,FWT为最小值,且最小值为302μs,当FWI=14时,FWT为最大值,且最大值为4949ms。一般情况下,WTXM的取值为1~59。FWI和WTXM的取值由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接收模块102还用于接收用户发起的指令或电子设备发起的操作指令,从而触发发送模块101向电子设备发送等待时间延长指令。其中,用户发起的指令能够保证用户需要将智能卡离场时,指示智能卡发送等待时间延长指令,使得用户具有控制权,电子设备发起的操作指令能够保证电子设备根据自身进程在与智能卡进行通信时合理地调度资源或者信道,使得电子设备能够灵活控制与智能卡的通信质量,但两者均可以达到触发智能卡向电子设备发送等待时间延长指令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在发送模块101向电子设备发送等待时间延长指令之前,接收模块102还用于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离场指令。具体实施过程中,用户可以通过智能卡的物理/虚拟按键(按钮)或键盘输入离场指令。例如,当用户需要输入智能卡密码时,智能卡紧贴着电子设备不方便用户的输入,因此,用户可以通过物理键盘或虚拟键盘向智能卡输入离场指令以指示智能卡离场,控制模块104可以触发发送模块101向电子设备发送等待时间延长指令,接收模块102在收到电子设备返回的等待时间延长指令的应答后,用户可以从电子设备拿开智能卡(智能卡离场),并进行智能卡密码的输入,从而方便了用户的操作。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在发送模块101向电子设备发送等待时间延长指令之前,接收模块102还接收到电子设备发送的操作命令。具体实施过程中,例如,接收模块102收到电子设备发送的操作命令为读写操作命令,但控制模块104需要电子设备等待20ms,则控制模块104可以触发发送模块101向电子设备发送携带有20ms的等待时间延长指令,那么,电子设备会在20ms后与智能卡进行读写操作。
又例如,接收模块102收到电子设备发送的操作命令可以为充电命令,即电子设备给智能卡进行充电的命令。控制模块104需要电子设备等待20ms,在这20ms内为智能卡充电,则可以触发发送模块101向电子设备发送携带有20ms的等待时间延长指令,在这20ms的等待时长内,电子设备为智能卡充电,从而有效地保证了智能卡的能量来源。可选的,如图3所示,智能卡还包括:线圈106、开关模块107和整流模块108。其中,线圈106用于感应电子设备的电磁场并从中获得能量提供给智能卡的整流模块108或控制模块104(即智能卡的主控芯片),开关模块107用于控制线圈106与控制模块104的连接与断开,整流模块108用于给智能卡的充电电池或充电电容等充电装置进行充电。对于第二种离场方式即A2离场方式,在控制模块104接收到充电命令后,开关模块107打开,使得智能卡的控制模块104与智能卡的线圈106断开,智能卡的控制模块104不能通过线圈106获得电子设备的电磁场能量,但与智能卡的线圈106相连的整流模块108仍然能从电子设备的电磁场获得能量,从而给智能卡的充电电池或者充电电容等待充电装置进行充电。通过本实施例提高了智能卡的充电效率。
本实施例中的智能卡设置有计时器103,在接收模块102接收到电子设备返回的响应等待时间延长指令的应答后,触发计时器103开始计时;计时器103的计时时长为预设的等待时长;同样地,电子设备侧也设有计时器,电子设备的计时器也是在发送应答后启动,该计时器的计时时长也为预设的等待时长,电子设备与智能卡的计时器应当同时结束计时。通过两侧的计时器可以控制智能卡的离场时间,只要智能卡能够在其计时器计时结束之前再次进场,智能卡就无需进行状态切换,由此,可以节省智能卡再次进场的时间,大大提高再次进场的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若智能卡离场的时间在其计时器计时结束前,也就是智能卡在其计时器未超时之前再次进场,那么,在智能卡离场的这段时间内,由于本发明的智能卡具有内置的电源模块105,智能卡可以由电源模块105供电,因此,智能卡在离场时的当前状态一直为激活状态,而智能卡再次进场,智能卡的计时器没有超时,电子设备的计时器也没有超时,电子设备依然处于在等待状态,当电子设备的计时器到时后,继续与智能卡执行后续的通信,电子设备会认为智能卡一直处于激活状态,不曾离场,电子设备仅会向智能卡继续发送激活状态之后的交互指令,而不会重新启动智能卡进场的指令流程,由此,智能卡即便在离场时,仍为激活状态,无需进行状态切换,节省了智能卡再次进场的时间,大大提高了再次进场的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若智能卡离场的时间在其计时器计时结束之后,即智能卡在其计时器超时后再次进场,电子设备的计时器也超时,电子设备在计时器超时后不会再处于等待状态,而是进入寻卡流程,智能卡由激活状态变为离场状态,与电子设备重新执行进场的指令流程,即,需要从最初的离场状态切换至空闲状态、再从空闲状态切换至准备状态、再从准备状态切换至激活状态,才可以继续执行后续的通信。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控制模块104检测到智能卡离场是指控制模块104检测智能卡的整流电压从高电平变为低电平。具体实施过程中,控制模块104检测智能卡离场可以包括以下两种情况之一:
E1:检测到与智能卡的线圈106相连的整流模块108或控制模块104(即智能卡的主控芯片)的整流电压从高电平变为低电平。
其中,对于智能卡的第一种离场方式即A1离场方式,当智能卡从物理意义上远离了电子设备,那么智能卡的线圈106渐渐感应不到电子设备的电磁场,与线圈连接的整流模块108或控制模块104也渐渐不能从线圈106取电,因此,整流模块108输出的整流电压或控制模块104输出的整流电压会从高电平变为低电平,控制模块104检测到智能卡离场。智能卡以A1离场方式离场时,当采用如图3所示的智能卡时,可以检测到与智能卡的线圈106相连的整流模块108或控制模块104(即智能卡的主控芯片)的整流电压从高电平变为低电平,当采用普通的智能卡,即智能卡仅包括线圈106和控制模块104(即主控芯片)时,可以检测到智能卡的控制模块104(即智能卡的主控芯片)的整流电压从高电平变为低电平。
E2:检测与智能卡的线圈106相连的控制模块104的整流电压从高电平变为低电平。
其中,对于智能卡的第二种离场方式即A2离场方式,当智能卡不是物理意义上远离了电子设备,只是将开关模块107打开,则将智能卡的控制模块104与智能卡的线圈106断开,那么智能卡的控制模块104不能从电子设备的电磁场获得能量,因此,控制模块104的整流电压会从高电平变为低电平,控制模块104检测到智能卡离场。智能卡以A2离场方式离场时,无论采用如图3所示的智能卡还是采用普通的智能卡,即智能卡仅包括线圈106和控制模块104(即主控芯片),均会检测到智能卡的控制模块104(即智能卡的主控芯片)的整流电压从高电平变为低电平。
通过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的控制模块,不管对于哪种离场方式,控制模块都可以准确检测智能卡是否离场,而且检测与智能卡的线圈相连的整流模块或控制模块(即智能卡的主控芯片)的整流电压的变化,实现电路也非常简单、成本低廉。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控制模块104检测到智能卡再次进场是指控制模块104检测智能卡的整流电压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具体实施过程中,控制模块104检测智能卡再次进场可以包括以下两种情况之一:
F1:检测与智能卡的线圈106相连的整流模块108或控制模块104的整流电压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
其中,对于智能卡的第一种进场方式即C1进场方式,当智能卡从物理意义上靠近了电子设备,那么智能卡的线圈106可以渐渐感应到电子设备的电磁场,与线圈106连接的整流模块108或控制模块104从线圈106取电渐渐增多,因此,整流模块108输出的整流电压以及控制模块104输出的整流电压会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控制模块104检测到智能卡再次进场。智能卡以C1进场方进场时,当采用如图3所示的智能卡时,可以检测到与智能卡的线圈106相连的整流模块108或控制模块104(即智能卡的主控芯片)的整流电压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当采用普通的智能卡,即智能卡仅包括线圈106和控制模块104(即主控芯片)时,可以检测到智能卡的控制模块104(即智能卡的主控芯片)的整流电压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
F2:检测与智能卡的线圈106相连的控制模块104的整流电压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
其中,对于智能卡的第二种进场方式即C2进场方式,当智能卡不是物理意义上靠近了电子设备,只将开关模块107闭合,则将智能卡的控制模块104与智能卡的线圈106重新连通,那么智能卡的控制模块104可以通过线圈106从电子设备的电磁场获得能量,因此,控制模块104输出的整流电压会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控制模块104检测到智能卡再次进场。智能卡以C2进场方进场时,无论采用如图3所示的智能卡还是采用普通的智能卡,即智能卡仅包括线圈106和控制模块104(即主控芯片),均会检测到智能卡的控制模块104(即智能卡的主控芯片)的整流电压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
通过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的控制模块,不管对于哪种进场方式,控制模块都可以准确检测智能卡是否再次进场,而且检测与智能卡的线圈相连的整流模块或控制模块(即智能卡的主控芯片)的整流电压的变化,实现电路也非常简单、成本低廉。
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卡在离场前给电子设备发送等待时长延长指令,并且在离场后智能卡内置的供电模块给智能卡供电,使得智能卡在预设的等待时长内再次进场仍然保持离场前的工作状态,无需再与电子设备交互进行状态切换,从而简化了智能卡与电子设备的通信过程,节省了智能卡再次进场的时间,提高了再次进场的效率。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发明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智能卡再次进场过程中保持工作状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智能卡判断是否检测到离场状态下进场,若是,则所述智能卡将当前状态切换为空闲状态;否则,所述智能卡将当前状态保持为所述离场状态,继续判断是否检测到离场状态下进场;
所述智能卡在空闲状态下接收来自所述电子设备的命令,对从所述电子设备接收到的命令进行判断,如果接收到的命令为防冲突循环命令、冲突检测命令、停止命令和错误命令的其中之一,则所述智能卡将当前状态保持为空闲状态;如果接收到的命令为探卡命令,则所述智能卡向所述电子设备返回响应所述探卡命令的应答,所述智能卡将当前状态切换为准备状态;
所述智能卡在准备状态下接收来自所述电子设备的命令,对从所述电子设备接收到的命令进行判断,如果接收到的命令为所述探卡命令、所述停止命令和所述错误命令的其中之一,则所述智能卡将当前状态切换为空闲状态;如果接收到的命令为所述防冲突循环命令,则所述智能卡将当前状态保持为准备状态;如果接收到的命令为所述冲突检测命令,则所述智能卡向所述电子设备返回确认信息,且所述智能卡将当前状态切换为激活状态,其中,所述确认信息包含所述智能卡的唯一识别号UID;
所述智能卡在激活状态下接收来自所述电子设备的命令,对从所述电子设备接收到的命令进行判断,如果接收到的命令为所述探卡命令、所述防冲突循环命令、所述冲突检测命令和所述错误命令中的其中之一,则所述智能卡将当前状态切换为空闲状态;如果接收到的命令为选择命令,则所述智能卡向所述电子设备返回响应所述选择命令的应答,且所述智能卡将当前状态保持为激活状态,其中,所述响应选择命令的应答包括所述智能卡支持的等待时间、波特率、历史字节和厂商代码中的至少之一;
所述智能卡在电子设备的电磁场内且激活状态下,向所述电子设备发送等待时间延长指令,所述等待时间延长指令中至少包含预设的等待时长;
所述智能卡接收到所述电子设备返回的响应所述等待时间延长指令的应答后,启动计时器,所述计时器的计时时长为所述预设的等待时长;
所述智能卡检测到所述智能卡离场,判断所述计时器是否超时,如果没有,则将所述智能卡的当前状态保持为所述激活状态,其中,在所述智能卡离场时,所述智能卡由所述智能卡的内置电源供电;
所述智能卡检测到所述智能卡再次进场,判断所述计时器是否超时,如果没有,则将所述智能卡的当前状态继续保持为所述激活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卡检测到所述智能卡离场,包括:
检测到所述智能卡的整流电压从高电平变为低电平。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卡检测到所述智能卡再次进场,包括:
检测到所述智能卡的整流电压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智能卡向所述电子设备发送等待时间延长指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智能卡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离场指令。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智能卡向所述电子设备发送等待时间延长指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智能卡接收所述电子设备发送的操作命令;所述操作命令至少包括:充电命令;
在检测到所述智能卡离场后,且检测到所述智能卡再次进场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智能卡的线圈从所述电子设备的电磁场获取能量,为所述智能卡进行设备充电。
6.一种智能卡,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判断模块、第二判断模块、第三判断模块、第四判断模块、接收模块、控制模块、发送模块和计时器,其中:
所述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是否检测到所述智能卡在离场状态下进场,并将判断结果发送至所述控制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如果所述第一判决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则控制所述智能卡将当前状态切换为空闲状态,否则,控制所述智能卡继续保持所述离场状态;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电子设备发送的命令;
所述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对所述智能卡在空闲状态下从所述电子设备接收到的命令进行判断,如果接收到的命令为防冲突循环命令、冲突检测命令、停止命令和错误命令的其中之一,则通知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智能卡将当前状态保持为空闲状态;如果接收到的命令为探卡命令,则通知所述控制模块返回响应所述探卡命令的应答,并控制所述智能卡将当前状态切换为准备状态;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模块判断所述智能卡在空闲状态下接收到的命令为防冲突循环命令、冲突检测命令、停止命令和错误命令的其中之一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智能卡将当前状态保持为空闲状态;在所述第二判断模块判断所述智能卡在空闲状态接收到的命令为探卡命令的情况下,通过所述发送模块向所述电子设备返回响应所述探卡命令的应答,并控制所述智能卡将当前状态切换为准备状态;
所述第三判断模块,用于对所述智能卡在准备状态下从所述电子设备接收到的命令进行判断,如果接收到的命令为所述探卡命令、所述停止命令和所述错误命令的其中之一,则通知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智能卡将当前状态切换为空闲状态;如果接收到的命令为所述防冲突循环命令,则通知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智能卡将当前状态保持为准备状态;如果接收到的命令为所述冲突检测命令,则通知所述控制模块向所述电子设备返回确认信息,且控制所述智能卡将当前状态切换为所述激活状态;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三判断模块判断所述智能卡在准备状态下接收到的命令为所述探卡命令、所述停止命令和所述错误命令的其中之一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智能卡将当前状态切换为所述空闲状态;在所述第三判断模块判断所述智能卡在准备状态下接收到的命令为所述防冲突循环命令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智能卡将当前状态保持为准备状态;在所述第三判断模块判断所述智能卡在准备状态下接收到的命令为所述冲突检测命令的情况下,通过所述发送模块向所述电子设备返回确认信息,且控制所述智能卡将当前状态切换为所述激活状态;其中,所述确认信息包含所述智能卡的唯一识别号UID;
第四判断模块,用于对所述智能卡在所述激活状态下从所述电子设备接收到的命令进行判断,如果接收到的命令为所述探卡命令、所述防冲突循环命令、所述冲突检测命令和所述错误命令的其中之一,则通知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智能卡将当前状态切换为所述空闲状态;如果接收到的命令为选择命令,则通知所述控制模块向所述电子设备返回响应所述选择命令的应答,且控制所述智能卡将当前状态保持为所述激活状态;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四判断模块判断所述智能卡在激活状态下接收到的命令为所述探卡命令、所述防冲突循环命令、所述冲突检测命令和所述错误命令的其中之一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智能卡将当前状态切换为所述空闲状态;如果所述第四判断模块判断在激活状态下接收到的命令为选择命令的情况下,通过所述发送模块向所述电子设备返回响应所述选择命令的应答,且控制所述智能卡将当前状态保持为激活状态;其中,所述响应选择命令的应答包括所述智能卡支持的等待时间、波特率、历史字节、厂商代码中的至少之一;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在所述智能卡在电子设备的电磁场内处于激活状态下,向所述电子设备发送等待时间延长指令,所述等待时间延长指令中至少包含预设的等待时长;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到所述电子设备返回的响应所述等待时间延长指令的应答后,触发计时器开始计时;
计时器,用于在被所述接收模块触发后,开始计时,计时时长为所述预设的等待时长;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检测到所述智能卡离场后,判断所述计时器是否超时,如果没有,则将所述智能卡的当前状态保持为所述激活状态,其中,在所述智能卡离场时,所述智能卡由所述智能卡的内置电源供电,还用于在检测到所述智能卡再次进场后,判断所述计时器是否超时,如果没有,则将所述智能卡的当前状态继续保持为所述激活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卡,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检测到所述智能卡离场,包括:
所述控制模块检测到所述智能卡整流电压从高电平变为低电平。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智能卡,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检测到所述智能卡再次进场,包括:
所述控制模块检测到所述智能卡整流电压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任一项所述的智能卡,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发送模块向所述电子设备发送等待时间延长指令之前,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离场指令。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任一项所述的智能卡,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卡还包括:线圈;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发送模块向所述电子设备发送等待时间延长指令之前,接收到所述电子设备发送的操作命令,所述操作命令至少包括:充电命令;
所述线圈,用于在所述控制模块检测到所述智能卡离场后,且检测到所述智能卡再次进场之前,从所述电子设备的电磁场中获取能量,为所述智能卡进行设备充电。
CN201610021130.2A 2016-01-13 2016-01-13 智能卡再次进场过程中保持工作状态的方法以及智能卡 Active CN1059385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21130.2A CN105938539B (zh) 2016-01-13 2016-01-13 智能卡再次进场过程中保持工作状态的方法以及智能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21130.2A CN105938539B (zh) 2016-01-13 2016-01-13 智能卡再次进场过程中保持工作状态的方法以及智能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38539A true CN105938539A (zh) 2016-09-14
CN105938539B CN105938539B (zh) 2018-08-17

Family

ID=571530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21130.2A Active CN105938539B (zh) 2016-01-13 2016-01-13 智能卡再次进场过程中保持工作状态的方法以及智能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93853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21359A1 (zh) * 2016-01-13 2017-07-20 天地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卡再次进场过程中保持工作状态的方法以及智能卡
CN112232463A (zh) * 2020-12-15 2021-01-15 广州智慧城市发展研究院 低功耗rfid读写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16054B1 (en) * 2001-07-02 2003-09-09 Bellsouth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External power supply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mart card
CN101131736A (zh) * 2006-08-24 2008-02-27 北京握奇数据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卡操作系统和方法
US20100075601A1 (en) * 2008-09-19 2010-03-25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1770600A (zh) * 2009-12-31 2010-07-07 北京握奇数据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非接触式智能卡及其制作方法
CN102768725A (zh) * 2011-05-03 2012-11-07 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射频装置和通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16054B1 (en) * 2001-07-02 2003-09-09 Bellsouth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External power supply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mart card
CN101131736A (zh) * 2006-08-24 2008-02-27 北京握奇数据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卡操作系统和方法
US20100075601A1 (en) * 2008-09-19 2010-03-25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1770600A (zh) * 2009-12-31 2010-07-07 北京握奇数据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非接触式智能卡及其制作方法
CN102768725A (zh) * 2011-05-03 2012-11-07 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射频装置和通信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21359A1 (zh) * 2016-01-13 2017-07-20 天地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卡再次进场过程中保持工作状态的方法以及智能卡
US10706241B2 (en) 2016-01-13 2020-07-07 Tendyron Corporation Method for keeping active state of smart card until re-entering field, and smart card
CN112232463A (zh) * 2020-12-15 2021-01-15 广州智慧城市发展研究院 低功耗rfid读写系统及方法
CN112232463B (zh) * 2020-12-15 2021-04-02 广州智慧城市发展研究院 低功耗rfid读写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38539B (zh) 2018-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09492B (zh) 一键式多功能控制电路及穿戴类电子产品
US10333323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battery charger with internal power source
CN102792555B (zh) 无线功率充电方法和装置
JP5316541B2 (ja) 無接点充電システム
CN106981900B (zh) 无线充电方法及装置
CN103262380B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和向其中使用的充电电池恢复电力的方法
WO2006073630A2 (en) Battery pack, system, and method for waking up a charge control circuit of a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5191063A (zh) 用于检测无线电力网络中的无线电力接收器的差分负载检测方法和无线电力发送器
CN105938566A (zh) 智能卡再次进场过程中保持工作状态的方法以及智能卡
CN101950999A (zh) 无线充电方法、无线充电接收装置及移动终端
CN203705875U (zh) 一键式多功能控制电路及穿戴类电子产品
CN103269092A (zh) 一种应用无线充电器进行充电的方法和无线充电器
CN104716750A (zh) 一种低耗能无线供电方法及相关装置、系统
JP5575664B2 (ja) 自動スイッチ装置を備えるポータブル製品
CN102738530B (zh) 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方法及无线充电装置
CN104242479B (zh) 供电装置及供电方法
CN104868607A (zh) 供电装置及供电方法
CN106233563A (zh) 能量管理控制器、能量管理系统、充放电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CN109075611A (zh) 无线充电
CN105938539A (zh) 智能卡再次进场过程中保持工作状态的方法以及智能卡
CN107134863B (zh) 控制装置、受电装置、电子设备以及电力传输系统
CN110210260A (zh) 数据自毁系统及方法
CN110171320A (zh) 一种自启动充电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4410499A (zh) 一种利用nfc唤醒动态令牌的装置和方法
US20210273608A1 (en) System for controlling a photovoltaic system,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the photovoltaic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